旅游市场结构

2024-06-29

旅游市场结构(精选十篇)

旅游市场结构 篇1

一、研究内容

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其实质就是市场竞争与垄断的关系。产业市场结构的判断依据有三个方面:本行业内企业数量及相对规模;各企业生产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进入、退出壁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四种类型。研究产业的市场结构的主要内容为: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程度,进入退出壁垒。

二、W市旅行社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市场集中度是指产业内规模处于前几位的企业的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等的累计数量占整个产业的比重。一般用下列指标来衡量。

1、行业集中率(CRn)。通常用生产值、销售额、职工人数等指标累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总数的比例来表示行业集中率。行业集中率越高,市场垄断程度越高,反之,市场竞争程度越高。一般用前4位企业集中率(CR4)和前8位企业集中率(CR8)来衡量。2010年到2014年W市旅行社数量持续增长。2010年W市共有旅行社18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8家;至2014年底,全市旅行社有27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有23家。,国际旅行社的前四位旅行社市场份额从43.2%降到32.0%;国内旅行社的前四位旅行社市场份额从33.9%降到23.1%(如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W市国际旅行社的集中度高于国内市场的集中度。表明了国际旅行社中大型旅行社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根据贝恩的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标准,W市旅行社业总体的市场结构类型为低集中寡占型,即竞争很强、低程度垄断的市场结构。

2、赫芬达尔指数(HHI)。赫芬达尔指数反映整个产业分布的集中与分散状况,HHI越大,表明行业集中度越高。若行业内存在无数小厂商,HHI接近于零;当一个行业接近于垄断时,HHI接近于1。美国司法部将HHI扩大10000倍的值作为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如图2)。

W市的旅行社业的HHI值逐年降低,基本上一直处于竞争比较强的程度。根据美国司法部对市场结构的分类,W市旅行社业的市场结构属于竞争Ⅱ型。W市共有273家旅行社,数量上达到了较大的规模;但是旅行社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具有强大市场控制力的大型旅行社集团,即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根据行业集中率和赫芬达尔指数,市场集中度低,是强竞争,弱垄断的竞争型市场结构。

(二)产品差异程度分析。W市旅行社业的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新产品的开发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旅游企业规模较小,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另一方面,旅游企业投资开发的新产品得不到专利权的保护,易模仿,难以保持差异化。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旅行社靠产品创新和差异化进行竞争要花费很高的成本,承担相当大的风险。旅行社也很难通过创立品牌实现产品差异化。旅行社产品是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组装,本身难以品牌化,而且旅行社经营活动依赖大量公共物品,使其创立自主品牌比较困难,此外,由于旅游活动分布的广泛性和地域性,单个旅行社不可能垄断某一旅游项目。

(三)进退壁垒分析。1、进入壁垒分析。企业的规模经济迫使行业新加入者必须加大投入,以较大的生产规模进入,要么就只能以较小的规模进入,长期忍受高成本劣势。旅行社的生产和销售的技术含量和资金占用量都不高,其市场进入壁垒和沉没成本较低。产品差别化程度低,无法形成进入壁垒。2、退出壁垒。由于旅行社的资产专用性较低,不会形成大量的沉没成本,而且旅行社业务多是短期或一次性合同,企业退出市场通常不需要承担高额的违约成本,旅行社业的退出壁垒一般较低,

旅游市场结构 篇2

高端旅游的特点

1、需求个性化

这是高端旅游最突出的特点,但是这种个性化在市场上的表现是群体化的个性,而不是一个单体化的个性。这种个性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群体化的个性,但是只要把这个群体化的个性把握住,基本上需求个性化也能满足。

2、市场细分化

这种细分化进一步的演化是一种市场层服务化的细分。首先是一个市场层,但是更重要是一个市场服务。研究到这一步,我们的高端旅游市场运行应该说基本到位了。

3、品味贵族化

这种贵族绝不是豪华,绝不是炫耀,绝不是暴发户。现在既然要做高端旅游,就必须研究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研究透了,作为一个地方的高端旅游的极致就可以追求,就可以达到。

4、形象主题化

高端旅游的消费者,一定要追求文化的形象,追求文化主题,这就是一种深度化的寻求。这样一个深度化的寻求就意味着在高端旅游产品里边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质,要靠文化主题来打市场。

5、产品多样化

这样的多样是一种规模化的的多样,至少要达到一个最小的批量,这种批量一定意义上也是经济批量的问题。在高端旅游产品上,经济批量的问题主要是产品多样化怎么来运行。

高端旅游的发展

1、发展过程

第一,高端旅游的产生是市场变化的结果。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有了一些高端旅游的局部性的产品,这是旅游发展多年的结果,尤其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结果。同样,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消费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强,所以高端旅游自然产生了。

第二,高端旅游的培育是旅游发展新阶段的体现。我们旅游大国、旅游强国的一系列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要求一系列的新的发展,高端旅游的培育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作为北京这样的城市,如果没有一批高端旅游产品,不能形成旅游高端产品体系,那显然是过不去的,从产业本身来看,我们也必须培育出这么一个体系来,首善之区在高端旅游产品的发展上也应该当先。

第三,高端旅游的发展是市场发育逐步成熟的结果。在这个事上我们不能急,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有些事情我们可以通过工作的努力推动,这是一个市场发育逐步成熟的过程。

2、发展要求

归纳起来是几句话,特色是旅游之魂,文化是旅游之基,环境是旅游之根,品质是旅游之本。高端旅游产品核心就是这几句话。就北京来说,这四个问题里特色和环境两个问题最突出。北京的文化味还是比较浓的,品质就旅游行业自身来说并不低,不要说和全国相比,在世界上比我们也不算低,但是超出了旅游这一块,整个的环境不能说好。

3、发展态势

不管是随着收入的增长还是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高端旅游需求的增长是毫无疑问的。高端旅游产品和中端旅游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混合在一起,高端产品中端化,中端消费高端化,这就意味着,这个市场的增长潜力非常之大。再进一步的发展体验性、时尚性、变化性、创新性,这是高端旅游产品的几个未来需求,根本性的需求是要求深度的体验。从发展来看,下一步会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市场体系。最后一个发展态势是新的竞争体系会形成,这个竞争已经是一个现实,主要体现在环境、服务、配套和特色四个方面。

4、工作重点

旅游博客——今夏旅游市场新卖点 篇3

首届中国旅游博客大赛7月28日在同程旅游网拉开,仅仅20天的时间,来自全国22个省的145家城市的1000多名网友发表了图文相配,精彩绝伦的旅游博客,从“古韵丽江”到“苏州客录”,从“敦煌的月光”到“印象江南”,从“最爱迪斯尼”到“漫步巴黎”,参赛者细腻、流畅、幽默、轻松、愉快的笔触描绘了旅途的缤纷多彩。“跟我一起游,跟我赢轿车”是主办方打出宣传语,据主办方同程旅游网介绍:本次大赛希望让草根旅游者,网友通过以博会友的方式,获得更多旅游的乐趣,3000个旅游大礼包的复赛资格奖、景区特设奖,让人心动的8万元的汽车大奖都可以充分调动参赛者的参赛热情和兴趣。

聪明的旅游商家也意识到大赛带来的众多客源,著名风景区黄山、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峨眉山、婺源、庐山东林大峡谷、同里、西塘、南戴河、常家庄园等全国近50家顶级景区和200余家旅行社纷纷加盟作为大赛合作伙伴,并以此为契机更好的挖掘暑期旅游市场,百城、百景、百社联动的旅游博客大赛在今年暑期已经刮起了一阵的旅游热潮。

媒介经理:龙筱昕

电话:0512-65154146传真:0512-65154170

邮箱: lxx501138@sina.commsn:lxx@17u.net

旅游人才市场供求结构分析 篇4

关键词:旅游人才,失衡,流失

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对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要求都较高。因此, 发展旅游业, 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因素, 人才队伍建设事关旅游业发展的大局。然而,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 旅游人才队伍不容乐观, 在整体素质低下的情况下, 高素质人才流失现象极为严重。

一、旅游人才大量流失, 需求却不断增加, 市场供求失衡

(一) 旅游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目前, 全国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以上。以导游人才为例, 时下全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合格导游不足10万, 全国旅游专业院校毕业生每年不足50万名。除导游外, 旅行社计调人才以及旅游销售人才都极为紧缺, 据统计, 一般的计调员薪酬中位数大概在年薪5-8万元, 计调经理全国平均税前年薪中位数为8万元, 多的则能拿到15万元以上;旅游销售代表、顾问、旅游产品策划等初级职位年薪都在5-6万元左右, 而旅游销售经理及主管等高级管理人才税前年收入大概在8-30万元之间。可见, 全国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还是十分旺盛的。但是, 在整个社会对旅游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 旅游人才大量流失的景象却在重复上演。

(二) 旅游人才大量流失, 出现供求失衡的局面

人才流失是正常现象, 这会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旅游业的问题在于:人才流失已经超出正常范围, 成为困扰政府、院校、企业的一个大问题。

从河南省的情况来看, 为了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河南省28所本科院校中有16所院校设置并招收了旅游管理4年制本科生, 占河南普通高校的60%, 但是,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多数不从事旅游。2008年底,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对河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近5年的招生、近3年的对口就业率、3年内的流失率详细调研后发现:该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在85%以上, 对口就业率平均在56.8%, 而这56.8%的学生在3年之内的流失率几乎达到90%, 即3年内稳定在旅游企业工作的学生不足10%。旅游人才的不断流失给旅游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如此频繁的旅游人才流失不仅已经成为困扰旅游企业的难题, 而且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极为不利, 既给蒸蒸日上的旅游市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才短缺, 又影响了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而这种负面影响又将通过产业波及效应影响到其他行业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 应引起各相关单位的重视。

二、旅游人才供求失衡的深层原因

(一) 从宏观来看, 市场环境不够健全, 社会对旅游业的认知有待转变

我国旅游业虽然发展迅猛, 业绩惊人, 但政府和企业对于旅游发展的认识和为旅游业营造的环境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整个社会形成了“旅游业就是服务业, 服务业就是伺候人的行业”的观念,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 造成人才流失。此外, 许多相关的体制法律法规和意识形态尚处在不完善阶段, 旅游人才市场尚没有建立。

我国的旅游业起步很晚, 长期以来, 我国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 不大认可和重视旅游这个行业, 在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中, 旅游业所创造产值也没有被独立出来, 完全附属于其他行业。旅游业没有被当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旅游企业也就不被人们看好。有记者曾采访考取导游证的某白领, 倘若导游薪酬高于现有工作, 是否愿意带团?该白领表示, 曾想过这个问题, 但是考虑到家人和朋友的看法, 最终放弃这一念头, 自己考取导游证纯粹是为了出游方便。由此可见, 只要整个社会对旅游业的认知不改变, 要想改变旅游人才流失的现状就比较困难。此外, 旅游人才市场没有建立, 人才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相互没有很好的认知、了解机制, 也容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二) 从中观来看, 旅游业自身的特性以及地域的差别引发了人才的流失

首先, 旅游业具有季节性的特点, 这使得旅游业较之其他产业更为脆弱。旅游有淡旺季之分, 导致整个旅游行业对员工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弹性, 一些企业根据淡旺季的员工需求量来安排职工人数。此外, 一些突发事件也会影响到某些地区的旅游, 例如, 2009年的新疆暴乱以及广西洪水等, 对上述地区的旅游造成一定的冲击, 导致该地区旅游业的有关人员收入减少或者离职。综上, 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波动性会增加行业的脆弱性, 引发人员的流动性, 增加员工的不稳定感, 进而使得优秀人才纷纷跳槽。

其次, 旅游业进入门槛低、不规范、平台小, 技术含量也相对较低。目前, 与旅游相关的酒店从业人员水平相对不高。一项对酒店餐饮从业人员的调查显示, 目前酒店的从业人员, 初中及以下学历约占总人数的24%;高中学历的约占总人数的71%;而本科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0.34%。而对导游队伍的研究数据表明, 本科以上学历者占18.9%;外语类导游的学历比中文导游稍高一些, 但大专及以下学历仍占52%。“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高学历人才自然不愿进入这一行业。

最后, 旅游业整体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美国学者阿姆克尼克特在对员工辞职原因的分析中发现, 决定雇员自愿离开企业的所有影响中,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相对工资水平。这一研究结果基本上符合现实情况。

(三) 从微观来看, 高校和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前期培养以及后期培训均有待加强

首先, 高校培养模式有待转变。目前高等教育的培养仍然延续的是计划经济时代以供定需的模式, 也就是置社会需求于不顾, 只管沿袭纯理论教育的象牙塔教育模式, 导致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设置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 培养出来的学生重理论、轻实践, 不能尽快地适应社会。此外, 高校师资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 师资力量还显薄弱, 多数老师强于理论, 没有或很少有基层的实践经历, 往往是闭门造车。

其次, 旅游企业规模小, 缺乏企业文化, 管理模式过于机械, 形不成凝聚力。我国的多数企业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这在旅游企业中更为明显, 员工没有归宿感, 对企业的忠诚度也就相应较低。当人才自身的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相冲突时, 他们必然会选择离开。

再次, 旅游企业的培训机制不健全, 大都是“用人但不育人”, 容易挫伤部分员工的积极性。旅游业在我国是较新的行业, 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 存在着“只用不训”的现象, 仅仅停留在员工的招聘、工资待遇等方面, 较少涉及职业培训、岗位设计, 更不用说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致使员工个人能力得不到及时提升, 大大挫败了其工作积极性, 频频跳槽, 而后再招人, 再流失, 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三、政府、学校、企业三方携手, 共同应对旅游人才流失

旅游人才供求失衡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 政府、学校、企业都有着不同的责任, 那么在平衡供求、抑制人才流失方面, 也需要三方共同努力, 应对这一难题。

对政府而言, 一方面, 应该引导社会重新认识旅游业, 形成对各个产业的合理评价, 树立“行业无优劣, 工作无贵贱”的观念;另一方面, 应该引导发展全国性的旅游人才市场, 同时, 出台各类法律法规并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以提高人才市场配置效益, 实现人才与企业的顺利对接。

对旅游企业而言, 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 尊重人才, 培养人才。一方面, 努力做大企业的组织规模, 实现规模化经营, 强化企业文化, 关爱员工, 培养其忠诚度, 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另一方面, 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体制和员工激励机制, 既保持整体薪酬的公平性, 又在一定程度上拉开薪酬差距, 保证薪酬有上升的空间。此外, 企业还应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并进行定期培训, 以便及时更新知识, 使员工有归属感。

对学校而言, 一方面, 积极引进科班人才, 并及时更新老师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 “以需定产”, 按照社会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在这方面, 各个学校都做了尝试,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也做了努力, 聘请企业精英做本科生职业导师, 并被批准为“国家级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实验区”, 其理想化的培养模式, 是下设公司、教育、人才培训三个板块, 让学生在经营实践过程中体验到一个优秀员工应具备的能力与职业素养, 体验到作为管理者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4年教学实践环节, 使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完成由一线员工到基层管理人员角色的转变, 也就是实现旅游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明灿.河南探索“留人之道”[N].中国旅游报, 2009.7.13.

[2]廖萍.论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商业时代, 2008 (30) .

[3]邓海平.“后奥运”旅游人才奇缺[N].光明日报, 2008-8-28.

[4]姜永杰.旅游人才需求将持续旺盛[N].中国人事报, 2008-4-21.

[5]王越.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高等旅游专业人才[J].黑龙江教育, 2009 (5) .

旅游市场结构 篇5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智慧旅游,即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现代技术,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和发布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帮助相关人员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手段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促进我国旅游资源的充分贡献与高效利用。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背景下,要想实现现代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相关行业人员有必要加大对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力度,充分利用时代特征以及现代化的营销理念引导旅游市场营销模式的变革,从而使智慧旅游成长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 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其时代特征

关于智慧旅游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和统一的定义,一些专家、学者纷纷根据自己对智慧旅游的理解给出了一些定义,综合这些看法就是人们将智慧旅游业称为智能旅游,它主要是旅行社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的一种服务模式。它是以在线服务为基础的,对搜集到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来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智慧旅游存在于现代的信息化社会当中,这就意味着它是以网络为基础,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的行为方式,智慧旅游的建设包括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三个层面,其中旅游营销作为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旅游企业的重视,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制定科学的营销计划和营销模式,创新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在智慧旅游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旅游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游客的数量也日益增多,旅游信息开始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网络平台进行传播,而且信息的内容和数量也日益丰富,包括旅游路线、交通、住宿、购物、自然社会、民俗风情等,符合信息化社会环境下游客对旅游服务的要求。作为旅游企业来说,只有在信息时代下充分了解游客的需求,利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进行旅游市场营销模式的优化,明确营销战略规划,最大限度的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市场的创新营销策略

2.1 科学地构建智慧旅游营销体系

在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就需要旅行社能够科学的构建智慧旅游营销体系,将虚拟平台与实体营销进行融合,根据客户的需求优化旅游营销服务模式。首先,需要旅行社加大对智慧旅游相关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利用智慧营销系统构建旅游虚拟网络服务平台,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加大对游客的吸引力,从而增加客户群数量。其次,在进行智慧旅游营销体系建设之前,旅行社要充分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明确营销对象,根据业务实际最大限度的扩大客户群范围,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制定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从而满足不同类型人员的旅游需求。比如可以由传统的团队游模式向现代化的自驾游模式转变,也可以由传统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科学的营销组合策略。这样的智慧旅游营销模式符合现代社会环境下人们的消费观念,能够很好地迎合游客的口味和需求,有助于旅游企业智慧营销目标的实现。

2.2 科学地选择营销消费群体

在智慧旅游背景下,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于旅游的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旅行社在制定智慧旅游营销策略时要进行市场细分,科学的选择营销消费群体。智慧旅游时代,智慧旅游营销面向的客户群体必须是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大多都是中青年用户,他们可以利用智能旅游服务终端搜集旅游相关的信息,自主地做出旅游决策和旅游计划,这时旅行社只需了解游客的需求,根据客户需求订制个性化的智慧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另外这部分客户群很可能会为老年的长辈定制旅游加护,因此,旅游企业在制度智慧旅游营销策略时不能盲目的排除老年人旅游群体,而要在充分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从而满足游客多元化的信息和服务需求。

2.3 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

在智慧旅游的大背景下,旅游行业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传统的旅游市场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了。旅游企业有必要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力度,优化智慧旅游服务模式,从而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传统的旅游资源往往是简单的景区景点,而在智慧旅游背景下需要旅游企业在充分了解游客多方面的需求之后对于旅游景点、购、食、住、行、娱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智能化的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智慧旅游体系当中,旅行社可以使用终端为游客提供订酒店、订机票、路线查询、购物指南、餐饮娱乐等信息,帮助游客自主安排旅游计划,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由此可见,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进行市场营销,不仅要实现旅游产业资源的整合,还要实现旅游企业和游客双方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从而促进旅游行业的整体繁荣发展。

2.4 建立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在智慧旅游背景下,面对人们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旅游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策略制定时要注重其服务功能的优化,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智慧旅游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加大对游客信息的搜集和整合力度,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结果制定旅游市场营销计划。旅游企业的营销部门还可以利用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需要的信息资源,方便游客制定旅游计划。还可以针对特定景点制作本企业的二维码、网络媒体以及旅游宣传手册等,提高游客的关注度,从而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高昂之.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创新——以杭州余杭区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108-109.

[2]张孟文.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企业精准营销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9):144-146.

从市场结构探寻我国旅游业发展之路 篇6

在市场结构上, 我国旅游业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 入境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缓慢, 2004—2009年间, 旅游外汇收入始终没有超过旅游总收入的28%。总体上存在着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目前我国旅游产业无论在产业规模上还是在产业效益上都处在初级阶段, 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 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因此, 我们应该从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具体分析。

一、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所谓旅游市场结构, 即指旅游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 也就是构成旅游产业市场的卖者之间、买者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的地位和特征。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与地区经济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市场结构的高度化与合理化会促进旅游收入的增长, 同时, 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也会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旅游产业结构正处在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时刻, 要改善旅游产业的不合理状况, 必须先从不合理的旅游市场结构找原因, 进而不断调整, 推进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旅游产业类型见表1。

目前我国旅游业主要由旅游代理商、旅游供应商、旅客三个要素组成, 是由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景点、交通运输、商业、农业、工业、文化、教育、宣传出版等众多行业和部门组成的复合型产业。其中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景点是三个最主要的子行业, 旅行社更可谓发展旅游产业的龙头。在我国, 旅行社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很大影响, 市场结构是决定产业组织竞争和垄断程度的基本因素。在1985年国家出台旅行社管理条例之前, 旅行社行业是一个垄断行业, 管理条例出台之后旅行社数量迅速增加, 促进了市场化进程。虽然截至2009年底, 全国有旅行社21649家, 同比增长4.63%, 但是经历了政府垄断到市场竞争这一变化中的阵痛, 旅行社的市场集中度偏低不可避免, 其营业总收入缓慢增长仅占GDP总量的5.4%。2000—2006年“双百强”旅行社所占市场份额见表2、图1。

(资料来源:据国家旅游局全国旅行社业务年检情况通报整理。)

市场集中度的最基本指标是绝对集中度, 通常用产业内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生产值、销售额、职工人数、企业资产等指标累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总数的比例来表示, 其计算公式:

如表2, 我们取全国双百强旅行社为样本, 即n=100的情况下, 在2000—2006年, 百强国内旅行社的市场份额不到20%, 由17.7%微跌到15.13%, 期间虽有反复, 但总体上呈现出下跌趋势。而百强国际旅行社占国际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比重在45%至50%的区间徘徊。伴随着旅行社粗放的、规模不经济的方式扩张, 旅游市场较低的进入壁垒造成仅仅数量上的增长, 旅行社的市场集中度在逐年下降, 竞争日益激烈。依据贝恩教授对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 我国旅行社产业在市场结构类型上正由集中寡占型逐渐演化成竞争型。

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决定旅行社的价格协调行为, 产品差别化是直接影响企业间价格协调的主要因素。所谓产品差别化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 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从而导致产业间替代的不完全性的状况。这是企业在经营上对抗竞争的一种主要手段, 也是一种非价格壁垒。在我国旅行社数目日益增多的竞争型市场中, 各企业对未来预期的差别很大, 目标价格难以协调, 产品组合未能形成体系。我国旅行社的业务定位也不明确, 大旅行社批零兼营, 难以发挥规模优势;中小旅行社也做批发业务, 而且产品雷同, 各自为战, 存在着恶性价格竞争。旅游地仍以观光型为主, 专项型旅游地开发也未真正起步, 度假型旅游地的开发还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成果, 游客的满意度正是用以说明旅游市场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我国旅行社散、小、弱、差的现况使消费者回头率一直偏低。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作为旅游业的龙头产业, 我国旅行社以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为先导, 但是对其他地区的辐射力度并不理想, 反而造成独立分散的局面。如前文所述, 这种分散局面也是致使旅游业的一般集中度较低的原因之一, 难以形成规模经济。2004年全国旅行社的平均年营业收入只有682万元, 远远低于中型旅行社1000万元这个下限;全国旅行社的从业人员平均每家只有16人, 远远低于中型旅行社100人这个下限标准。同时, 我国旅行社整体上的小规模经营使产品组合效用低下, 大多数老旅游地的产品结构已不合理, 单一而不成体系, 业务竞争实力较弱, 一方面致使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另一方面国内外消费者的品牌偏好更不明显。而且我国旅行社普遍存在缺乏信誉的现象, 很容易导致整个旅游业步入需求与供给水平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 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绩效是很不乐观的。

二、关于优化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几点建议

为了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旅游市场结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 才能满足旅游经济发展对旅游市场结构的需求。旅游产业结构主要包括旅游产业部门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等, 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

第一, 在旅游产业部门结构方面, 将景区开发为主转向旅游目的地的开发, 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关联性强的优势, 从带动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到带动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把传统的“点—线”的旅游体系扩展到“线—面”的旅游体系。

第二, 在旅游产业区域结构方面, 一方面, 我们要对中西部地区的旅游业更新观念、加大投资, 充分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旖旎的自然风光创造价值;另一方面, 要使旅游产业从一地经营转向辐射地区共同经营, 要求旅游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区域, 加大消费的流动性。

第三, 在旅游产业组织结构方面,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旅游企业组织重组, 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直至跨国的旅游企业集团化、网络化经营将是一种必然选择。从旅游产业组织形式来说, 从单体企业组织向链条企业组织转变, 促使旅游批发商、旅游代理商和旅游零售商的战略联盟的出现。

第四, 在旅游产业产品结构上, 要从观光产品为主转向观光产品、度假产品和主题产品共存, 实现旅游产品形式的转型。要有针对性地去宣传产品, 避免以“名山大川”千篇一律的做法, 因为不同的客源国有不同的爱好, 例如夏威夷之所以有竞争力, 重要原因是突出“冲浪、海泳、夏威夷歌舞”等自身特点。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掀起的入境旅游高峰之后, 上海世界博览会、广州亚运会不仅会大幅提高当地旅游行业的景气度, 也将是中华文化再次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舞台, 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面临着又一次绝好的发展机遇。

第五, 在旅游产业所有制结构方面, 鼓励各种形式的资本投入, 灵活发挥各自的经营优势。目前我国已有一些旅游上市公司, 有助于形成规模效应, 增强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竞争能力, 因此, 应该鼓励一批以旅游产业为主业的旅游股份制企业。

据国家统计局分析, 我国人均消费从目前到2020年, 将以每年10.8%的速度递增, 新的消费高峰就要来临, 居民消费将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 旅游业将是消费升级的主要行业之一。我国人口基数大,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 人们消费的倾向增加, 再加上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旅游消费的升级, 将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发展契机, 掌握旅游业市场结构变动的脉搏, 实现我国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近半个世纪以来, 旅游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无烟工业”, 当属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兴综合性现代产业。本文利用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及其SCP分析框架, 分析了我国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现状、特点及变化趋势, 并结合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各方面因素, 最终提出优化我国旅游产业组织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市场结构,旅行社,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7[M].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7.

[2]哈罗德.L.瓦格尔:旅游经济学—金融分析指南[M].中信出版社, 2003.

[3]唐留雄: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M].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1.

[4]张成树:对旅游产业开发的研究[DB/OL].价值中国网, 2009-09-06.

[5]李江帆: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J].旅游学刊, 2009 (3) .

[6]“旅游经济理论与产业实践研究”创新团队著:中国旅游产业的开放、竞争与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7]2008—2009年中国旅行社发展研究咨询报告[R].2008.

[8]杨公仆、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第二版[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9]中国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大连市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 篇7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旅游业的竞争愈演愈烈, 争夺客源、抢占客源市场已成为竞争的焦点。对区域旅游市场空间结构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是保证占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旅游客源市场, 进而确保旅游业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笔者针对大连市旅游市场空间结构进行分析, 目的是使各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以及决策部门更好地把握大连市旅游市场的构成特征, 从而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做出科学的规划, 改进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提高大连区域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协调与周边地区的竞争及合作关系, 从而有利于将大连市发展成为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旅游中心。

1 大连市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

1.1 大连市国内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

国内数据统计未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

1.1.1 大连市国内旅游市场集中度分析

旅游市场集中程度是衡量一个旅游地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旅游业是一种极不稳定的产业, 易受到客源地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因此, 游客来源越集中, 旅游地的旅游业发展越不稳定;相反, 游客来源越分散, 旅游地越不容易受到各类因素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越稳定。

笔者采用客源市场地理集中指数G来表示区域旅游市场集中程度[1]。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式中: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 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 T为旅游地接待游客总量, n为客源地总数。

G值在0~100之间, G值越接近100, 表示旅游市场越集中;G值越接近0, 表示旅游市场越分散。G值为最大值100时, 表示其客源地只有1个区域;G值为最小值0时, 表示其客源地的区域数量趋近于无穷大。对于任何旅游目的地来说, G值适中为妥[2], 因为G值很大, 说明旅游市场过于集中, 旅游经营稳定性差;G值很小, 说明旅游市场过于分散, 不利于主要旅游市场的确定, 给旅游宣传和旅游服务带来困难, 进而影响旅游效益。

根据2007年大连市旅游局《大连市旅游统计信息》中的数据 (表1) , 分别将各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游客人数代入上式, 计算得出大连市旅游客源市场地理集中指数。

经计算, G≈39.78, G值较低, 说明大连市国内游客来源较为分散。

资料来源:大连市旅游统计信息 (大连市旅游局, 2007年) .

1.1.2 大连市国内旅游市场地域构成分析及等级划分

根据近年来大连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统计数据计算出各地区的游客比重并绘制成图 (图1) , 依据各地区旅游者的比重和分布, 笔者将大连市国内旅游市场划分为3个等级 (表2) 。

研究表明, 受距离衰减规律[3]以及文化渊源等因素的影响, 大连市国内旅游市场中的大部分客源仍集中在距离较近的区域范围内, 呈现出较强的空间集中性。主要客源地分布在辽宁周边的京、津、鲁、黑、吉、冀和内蒙古等地区, 其次为东南沿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 中部地区除河南、四川和安徽等省外, 其他省区游客较少, 西部地区游客则更少。

1.2 大连市海外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

根据大连市旅游局《大连市旅游统计信息》中的数据绘制大连市海外游客2006年和2005年客源构成图 (图2、图3) 。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日本、韩国一直是大连市海外游客的主体市场, 其中日本是最大的海外客源市场, 每年都有大量的日本游客入境;韩国因与大连地区地缘、血缘关系密切, 成为大连市第二大海外客源市场;俄罗斯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 成为大连市的第三大海外客源市场。此外, 由美国和加拿大组成的北美市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主的东南亚市场以及以德国为首的西欧市场在大连市海外旅游市场中均占有一席之地。

2 大连市旅游市场空间结构优化

为优化区域旅游市场空间结构, 大连市各旅游区应共同开拓客源市场, 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市场优势, 进行互补的客源市场定位, 统一市场营销、统一促销包装、统一整体宣传。具体说来,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合理定位客源市场

客源市场的目标定位, 对于旅游市场的开发和相应的营销战略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大连市旅游客源的结构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可将大连市旅游市场进行如下定位。

2.1.1 分层开发国内市场

国内旅游市场开发应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针对国内旅游市场, 建议按照3个不同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开发, 即确定辽宁、北京、山东、黑龙江、上海、天津、吉林、广东、内蒙古和河北等10个地区作为巩固提高的一级市场, 确定浙江、河南、江苏、福建、安徽、四川、山西、湖北、湖南和江西等10个地区作为拓展增量的二级市场, 确定陕西、云南、重庆、甘肃、贵州、广西、海南、宁夏、新疆、青海和西藏等11个地区作为开发吸纳的三级市场。

2.1.2 逐步拓展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的开发应循序渐进, 增强针对性。面对国际旅游市场, 大连市应结合其海外客源市场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 采取渐进式有针对性的开发。其中, 应着力巩固日、韩市场, 重点宣传促销;同时, 加速开发俄罗斯、东南亚市场;此外, 逐步开发欧美、大洋洲及非洲等市场。

2.2 科学设计旅游产品

调查研究大连市客源地区旅游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特点, 尤其是旅游消费偏好差异, 并根据旅游偏好的差异和旅游消费结构的特点开发出适销对路的具有大连特色的旅游产品。大连应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 主要对休闲度假、商务会展、节庆和购物等方面进行专项开发, 并积极创办各类海上运动赛事活动, 同时开展国际流行的生态旅游以满足游客的多样需求。

2.3 整合旅游消费层次

在同样的产品线路上, 若一个区域内不同的旅游企业报价相差较大, 则会导致客源市场对其认可度的降低, 从而阻碍客源市场购买旅游目的地产品, 因此, 共同拟定旅游价格, 对开拓区域旅游市场意义重大。同时, 市场对旅游产品的消费也存在差异, 豪华型旅游市场、标准型旅游市场和经济型旅游市场对价格的承受能力显然差别较大, 因此, 为了方便游客的识别和购买, 应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的市场制定相应的价格, 使他们各得其所。

2.4 促进区域旅游合作

合作是各项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展区域旅游应该尽可能联合一切力量, 达到“多赢”的目标。首先, 应该加强大连区域内旅游合作, 同时促进与辽宁各旅游城市之间的联合, 扩大客源市场范围。其次, 大连市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内, 应与环渤海经济带各旅游区进行合作, 通过海上旅游专线形成环渤海旅游网络, 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第三, 与大连市的众多友好城市加强国际合作, 如, 日本爱北九州市、韩国仁川广域市、法国勒阿弗尔市、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德国罗斯托克市和英国格拉斯哥市等, 与知名城市进行旅游资源优势互补, 开展国际旅游合作, 促进旅游市场的飞速发展。

2.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的必要条件, 应该加大资金投入, 逐步促进软硬件环境与国际接轨, 满足游客的需求, 提高综合接待能力。硬件方面, 应根据主要客源市场的特点与需要进行交通设施方面的建设, 进一步拓展航线, 构筑三维立体交通网络, 提高大连旅游的可进入性;软件方面, 应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 提供标准化、规范化和个性化服务, 增强大连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6 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 应加大力度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从业人员, 对旅游服务实行标准化管理, 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促进大连市旅游产业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根年.我国6大境外客源市场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 (1) :140-143.

[2]傅立.灰色系统理论及其运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2:44.

旅游市场结构 篇8

目前, 国内旅游市场结构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增长率法、市场占有率法、亲景度法和客源市场竞争态模型以及偏离-份额分析法 (SSM) 等。保继刚 (2002) 运用地理集中度、客源吸引半径等指标, 对桂林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演变进行了研究;王力峰 (2004) 运用亲景度法、以及竞争态指标和集中度指标, 共同研究旅游市场, 揭示了桂林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演变规律;杨静 (2007) 从当前广西入境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出发, 探讨了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的客源结构及发展前景;谢莲花、甘永萍 (2009) 和主要研究了1978-2007这三十年间广西入境旅游的基本特征;吴黎围、熊正贤 (2009) 运用SSM分析方法, 对2002-2007年广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综上可知, 在过去的10年间, 学者们从多重角度研究了入境旅游市场, 然而基于亲景度和集中度这一角度出发, 对广西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所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

鉴于此, 本文旨在对广西区入境旅游市场客源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2000-2012年) 》和《广西统计年鉴2000-2012) 》得到2001-2011年中国和广西区入境旅游相关数据, 在此基础上, 分别计算2001-2011这十年间广西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亲景度和空间集中性指数, 进而分析广西区入境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变化, 使广西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更具有目标性。

根据数据显示可知, 广西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客源市场相对集中, 主要由日本、新家坡、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港澳台等组成, 因此, 我们选取这15个客源地作为客源样本市场。

1 广西区入境旅游市场概况

根据《广西统计年鉴 (2012) 》统计可知, 目前, 广西区拥有国家级5A景区21个, 4A级景区56个, 3A级景区70个, 2A级景区16个,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较为丰富。且广西地理位置优越, 是中国与东盟之间唯一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 也是全国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被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这些都为广西入境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广西区凭借其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 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从表1可以发现, 排除2003年“非典”的特殊情况外, 2000-2011年, 广西区入境旅游发展整体呈增长趋势。入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24.515人次发展到了2011年的302.792万人次, 增长了2.43倍。其中接待港澳台同胞由2000年的69.948万人次发展到2011年131.309万人次, 增长了1.88倍;外国游客总数由2000年的54.471万人次发展到2011年的171.483万人次, 增长了3.15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从2000年的33695万美元发展到2011年的105200万美元, 增长了3.5倍。上述信息表明广西区入境旅游市场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前景相当可观。

2 广西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特征

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主要指入境旅游者在各地域的分布态势, 在这里主要用地理集中指数G进行测量。

式 (1) 中, Xi表示第i个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旅游者人数, T为入境旅游者总人数, n为客源市场总数目。G值越小, 客源市场越分散;反之, 越集中。当G值很大时, 客源市场过于集中, 抗风险力弱, 稳定性差;当G值很小时, 客源市场过于分散, 难以确定主要客源市场, 营销效果差, 影响旅游效益。只有当G值适中是, 才能有利于旅游地旅游业的稳定发展。

根据上文的分析, 本文取n=15。选取2002-2011年 (因为2001年的主要客源国跟后面10年的有差异, 所以只选取了2002-2011年的数据进行计算) 广西区入境旅游相关数据, 由式 (1) 计算出这十年间广西区入境旅游主题客源市场的地理集中指数 (如图1) , 式 (2) 可得, G最优为25.82。

从图1中可以看出, 在2002-2011十年间, 广西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地理集中指数从52.57减少到46.47, 集中性明显减小, 表明该地客源市场逐渐分散, 地理空间结构呈扩散性分布态势, 经营日渐稳定, 这对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 从图中可以发现在这十年间, G值在总体下降中呈波动变化, 求得G平均值为45.9。离最优值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也表明广西区入境客源市场还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改善, 以使市场的经营趋于稳定。

3 广西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分析

3.1 理论基础

亲景度分析方法是运用亲景度指标来测量客源市场游客对旅游地喜爱程度的一种方法。所谓亲景度是指某客源国 (地) 游客人数在某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占有率, 与该客源国 (地) 游客人数在全国旅游市场的占有率之比。数学公式为:

式中, Qi表示i客源市场的亲景度, Pi表示i客源市场在目的地的市场占有率, Wi表示i客源市场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其中Pi为Si与S1之比, Si表示i客源国到某旅游地的人数, S1表示某旅游地入境旅游人数, Wi为Fi与F1之比, Fi表示i国入境旅游人数, F1表示旅华外国人数。

根据亲景度Qi值的大小, 可将Qi≥2划分为强亲景客源市场, 1≤Qi<2划分为弱亲景客源市场, 0.5≤Qi<1划分为弱疏景客源市场, 0

3.2 实证分析

根据选取的14个客源样本市场 (因越南入境中国的旅游数据资料不详全, 所以仅选取了其中14个客源国 (地) 做研究分析。) 2002-2011年期间各年的中国和广西区入境旅游相关数据, 根据公式 (3) 计算得出广西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各客源国 (地) 的亲景度值 (如表2) , 根据表2作出客源市场亲景度变化图2 (马来西亚在2009、2010年亲景值与其他相比过于偏高, 为了便于对变化图的观察, 在制图时剔除了该国数据) 。

从上表可知, 由于历史文化、地域特点、交通、旅游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不同客源群体对广西区的需求程度不同。通过对比分析, 可以发现, 上述客源地绝大部分对广西区都产生了较高的亲景度, 群体之间差异显著, 最高值为马来西亚, 达到55.47 (2010年) , 最低值为港澳台, 仅0.47 (2006年) 。具体而言, 2002-2011年广西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中约84.3%的亲景度指标均大于2, 主要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新西兰九大客源国, 其中以马来西亚、法国最为突出, 法国亲景度一直大于5, 马来西亚除2002年以外, 对广西的亲景度一直保持在7以上, 在2009、2010年更是达到了50以上。这九个国家均属于强亲景客源市场, 游客对广西区选择偏爱度较高。反之, 约占16%客源市场份额的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港澳台亲景度明显偏低, 尤其是港澳台, 其亲景值都在0.5左右, 属于疏景客源市场, 这一方面说明该客源市场对广西区旅游选择偏爱度较低, 另一方面也说明广西区对该地区游客的吸引力远远低于全国水平, 应当引起重视。

由图2亲景度曲线可知, 近十年来, 印尼、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港澳台的亲景度变化不大。2007年以来, 作为广西区强亲景市场的日本, 亲景度值呈波动下滑趋势, 表明该国对广西的旅游偏爱程度减弱。美国、德国、意大利的亲景度值虽然也出现了较明显下降趋势, 但依旧保持在2以上。法国对广西区的亲景度值在明显高于其他客源地, 虽有波动, 但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港澳台作为疏景客源市场, 年际变化较为平稳, 十年来无较大波动。

据此可知, 广西在欧美、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具有较高知名度, 在该地进行旅游业的拓展和开发, 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开发中, 应对主要客源市场进行有重点、分层次开发, 着重开发诸如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新西兰这类强亲景度客源国, 同时对目前的疏景客源市场港澳台和日本也要不遗余力的加大形象宣传力度, 使之成为广西区二线旅游客源地。

此外, 值得指出的是, 越南由于未找到全国入境旅游数据, 因此未进行亲景度分析, 而根据《广西统计年鉴》显示, 在14个主要客源国中, 越南入境旅游人数排在第一, 这说明越南对广西区具有很高的亲景度。

4 结论和启示

第一, 由上述分析可知, 在2000-2011这十来年间, 广西区入境旅游规模逐渐发展壮大, 人数和国际外汇收入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这表明广西区旅游资源已得到国外多数国家的认可和喜爱, 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遇。因此, 广西区在对现有资源进行开发时, 不仅要研究客源国游客的偏好, 开发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 更应加大力度开发选取当地具有特色的产品, 引导游客进行消费, 加强入境旅游市场的开拓。

第二, 通过对2002-2011年间广西区入境旅游市场地理集中指数的计算可知, 当地客源地日趋稳定。因此, 在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中, 更应突出针对性。如越南作为广西区海陆皆有接壤的国家, 交通便利, 广西防城港市主体民族京族的祖先也源自越南, 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形成, 两国之间交往更为繁多。因此, 越南作为广西最重要的客源市场, 可采用直接营销的手段, 通过往来贸易的合作, 加强两国之间的了解。欧美等国与广西虽距离较远, 但资源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可以采用广告等营销手段, 宣传该地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及古朴的山水文化。

第三, 从广西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计算结果看, 2002-2011年广西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84%属于强亲景市场, 表明入境旅游者对广西区的旅游选择偏爱度高, 个别国家和地区属于疏景市场, 亲景度比较低。在强亲景市场中, 马来西亚和新家坡在气候、饮食、生活习性等方面与广西有诸多相似, 两国华人较多, 受我国本土文化影响较大, 因此可以从历史文化方面入手, 开发对其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美国和日本原为广西旅游市场的重要客源国, 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 来广西旅游人数锐减。目前美国虽依旧属于强亲景市场, 但是亲景度有所下降, 而日本已逐渐成为弱亲景市场。日本自唐朝以来, 就与我国有着频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日本的国服、文字等皆受我国影响较大, 针对广西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可开发出以壮族文化、乃至京族文化等为核心的旅游产品, 对日本推出“文化之旅”。美国与中国相距很远, 且文化差异很大, 美国人个性随意, 追求自由, 其旅游方式更偏向于休闲型, 且其具有强烈的冒险精神, 针对这些特征, 结合北海银滩、涠洲岛、巴马养生地, 可开发“生态探险游”以应对他们的需求。

本文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出发, 运用亲景度、地理集中度指标对广西区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定量分析, 把握入境旅游市场的空间分布规律。通过研究分析可知, 广西入境旅游发展呈上升趋势, 客源市场日趋稳定。由于广西客源市场主要为欧洲发达国家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 而发达国家的游客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求知欲强, 注重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内涵, 且本国经济发展水平高, 他们通常都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 因此在对旅游产品进行开发时, 广西应摆脱传统的观光型模式, 从当地少数民族民俗和文化等方面着手, 开发精品民族文化旅游产品。鉴于此, 在未来旅游发展道路上, 广西必须加快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 增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参与性、趣味性, 以进一步拓展入境旅游市场。

摘要:入境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旅游目的地赚取外汇、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以广西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为研究对象, 收集了2000-201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广西统计年鉴》入境旅游的相关数据, 分析了这十年来广西区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状况, 并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和亲景度对广西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定量分析。在此研究基础上, 为广西区入境旅游市场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入境旅游,空间结构,亲景度,广西区

参考文献

[1]曹欢德.近期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研究评述[J].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6, 26 (2) :37-42.

[2]保继刚, 郑海燕, 戴光全.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 2002.

[3]王力峰.桂林国际客源市场时空演替规律研究[J].经济地理, 2004, 24 (5) :688-691.

[4]杨静.关于广西入境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 2007.

[5]谢莲花, 甘永萍.广西入境旅游基本特征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6 (1) 94-98.

[6]吴黎围, 熊正贤.广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分析——基于SSM的视角[J].社会科学家, 2009, (11) .

[7]梁明珠, 王倩.深圳市入境旅游客源地竞争态变化趋势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 2010, 19 (2) :78-83.

旅游市场结构 篇9

陕西省以其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遗存倍受境外游客的青睐,入境旅游一直是地区旅游发展的工作重点,营销力度逐年增加,但数据显示,近年来,陕西省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和人次却始终徘徊在全国第十二、三位,这显然与其发展初衷相违。[1]为使旅游营销更具有针对性,须选择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变化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对策性地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促进陕西省入境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引入转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odel,缩写为SSM)进行剖析。

1 转移—份额分析法(SSM)基本原理

SSM方法的运用是以某一区域(陕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为区域样本,以全国为大尺度参照体系,将区域(陕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在一段时期总的变化量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转移分量和竞争力转移分量对市场增长或衰退的趋势进行分析。在[0—t]时间段内客源地j到达区域i的客流量的增长量Gij可以分解为份额分量Nij、结构转移分量Pij和竞争力转移分量Dij三个分量,以及区域i的总的客流量增量Gi和总的份额分量Ni、总的结构转移分量Pi、总的竞争力转移分量Di,Gij=fij,t-fij,o=Nij+Pij+Dij。引入Kj,0=fij,0/Fj,0,Kj,t=fij,t/Fj,t分别表示在基期和末期客源国(地)j到达区域i的客流量占同期上一级大尺度区域相应客源国(地)客流量的比重;SSM分析还需要总结构效果指数W、竞争力效果指数U,相对增长率L,L=(fi,t/fi,0)/(Ft/F0)=WU。

2 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结构的SSM分析

2.1 时间范围及参照区域选择

鉴于陕西省在我国入境旅游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数据选取的现势性,同时考虑“非典”对入境旅游人数的影响,故本文选取2005-2009近五年陕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国(地)人数为分析样本,即t值为5;选取全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作为上一级大尺度区域样本进行旅游市场结构的SSM数据分析。

2.2 客源市场划分及数据来源

本文依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对主要客源国(地)的划分标准,将客源国(地)划分为17个市场,日、韩、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美、加拿大、英、法、俄罗斯、澳大利亚合计13个,港澳台3个,其他客源国统计为1个;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陕西旅游局、国家旅游局的官方发布,通过构建市场转移分量分析表,分析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结构状况和发展态势。

2.3 构建转移-份额分析数据表

利用样本数据,依据SSM的计算方法和流程,可得到不同客源市场结构转移-份额分析的计算结果。

2.4 结构—转移分析

2.4.1 市场转移分量分析

利用计算数据,若以竞争力转移分量Dj为横轴,以结构转移分量Pj为纵轴建立坐标系,绘制散点图,则可以看出,除马来西亚、韩国、香港之外,大部分客源国(地区)落在了第一扇区,且“其他”国家处于最佳位势,这说明陕西原有基础好,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竞争优势显著,没有过分依赖某个市场主体,规避风险能力较强。日、韩两大传统客源国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呈现“双低”,传统主要客源市场退化显著;港澳台虽占有较少份额,却都显现出了较快增长的竞争力;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市场发展缓慢;俄罗斯作为新兴客源国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发展速度快。

2.4.2 市场优势分析

以客源国(地)总的竞争优势PDj为横轴,以份额分量Nj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形成散点图。绘图后可得出,其他国家(地区)、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台湾、澳大利亚、新加坡、菲律宾处于第一扇区,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具备区域增长优势且对区域总增量的贡献大于份额分量的贡献;陕西省的竞争力效果指数U=1.39,总竞争力转移分量47721,陕西省总增量主要来源于总优势转移分量的贡献,陕西对外影响力逐年加强,尤其是欧美市场呈现上升势头,但相对来说各样本市场份额略显薄弱。

2.4.3 市场总体效果计算与分析

陕西省入境旅游人数在基期和末期的总增长量G为522400,相对于全国的增长率L为1.49,表明陕西省客流增长速率快于全国;总结构转移分量Pi为70052,结构效果指数W为0.06,说明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结构仍存在缺陷,需要进行调整;总竞争力转移分量Di为404626,竞争力效果指数U为1.39,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增长势头迅猛,竞争能力较强。以上数据表明,陕西省对海外旅游市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明显的竞争优势,但由于市场结构效果较差,实际与预期存在差距。

3 市场结构优化策略

依据以上分析可知,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竞争优势明显,发展势头较好,不用对市场营销战略做大规模调整。只是市场局部可将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划分为三级,重点市场、基础市场和机会市场。重点市场指西欧、美洲和大洋洲市场及,基础客源市场指东亚和港澳台市场,机会市场指其他国家和地区、东南亚市场。

3.1 重点市场策略

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传统西欧、北美及大洋洲市场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竞争力转移分量显著,应继续加强对这些客源市场的营销宣传促销力度,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针对性地整合、包装推出不同的国际旅游产品,稳定并增强这些市场的游客量。为持续提升陕西省对这些目标市场的吸引力,应积极做好市场调查研究,把握游客需求变化,借力重要节事宣传推广和做好细微服务,不断提高重要市场份额。

3.2 基础市场策略

日本、韩国与陕西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怀,一直以来都是陕西最重要的客源市场,有着深厚的市场基础,却呈现出较差的竞争优势和逐年下滑的转移份额,如果再不予以重视可能演变为衰退市场。为此,亟需利用原有的市场基础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对东亚市场的调研,寻求衰减的原因,加快原有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扭转趋势。港澳台地区是我国入境旅游的主体市场,由于距离原因等方面的因素致使陕西入境客流量较少,呈现“倒二八”结构,随着与陕西在商务、贸易的联系深入使得近年来陕人数不断攀升,如能为商务、会展旅游营造良好环境,进行多样化开发,加大宣传与促销力度能有效提升其转移分量和竞争优势,提升市场份额。

3.3 机会市场策略

东南亚市场持续低迷,需要转变以往只重视宣传促销不重视渠道选择的策略,改善交通条件,打开当地英文市场的销售渠道并针对适应当地青年一代的产品组合,促使其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枝独秀,表现出良好的竞争优势和转移分量,说明陕西入境旅游市场全面开花,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如果能进一步改善旅游环境,完善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将会快速提升陕西的竞争优势地位。

摘要:文章选取陕西省主要海外客源国(地)2005—2009近五年的数据位样本,采用转移—份额分析法(SSM)对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的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欧美、大洋洲市场的市场份额与竞争力呈现上升趋势;东南亚市场持续低迷;日、韩两个传统市场呈现“双低”结构;陕西对其他客源市场表现出了较强的吸引力;依据结构现状将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划分为重点市场、基础市场和机会市场,分别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转移—份额分析法(SSM),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结构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2010.

[2]吕帅,汪宇明.旅游市场客源结构的SSM分析——以上海市海外游客市场为例[J].旅游学刊,2006.11(21):60-64.

[3]曹新向,苗长虹.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演化——基于SSM方法的分析[J].旅游学刊,2009.2:11-17.

[4]徐汎.中国旅游市场概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恒大抢占北京旅游市场 篇10

度假+文化,恒大创新旅游模式

2008--2011年间,恒大成功打造了多个世纪旅游城系列产品,目前,恒大世纪旅游城已经在广东、重庆、天津、武汉、成都、济南、石家庄、南京、昆明、海南、启东、乌鲁木齐等全国多个省市布局20余处,天津、南昌、成都等在2012年盛大开业,并将陆续在上海、南京等中国20多个商务及旅游城市兴建多个世纪旅游城。

6+1酒店业态模式,为恒大首创,首创其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自有品牌是在充分借鉴国际知名酒店运营经验基础上的创新和突破。引入全球分销系统,将恒大系列酒店在全国二十几个重点省市全面布局,实现全球资源和业主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此同时,高效的中央预订系统,将实现成员酒店间的资源互补和客源共享。

打算趁长假打造不一样出游模式的老百姓,或许可以尝试天津恒大世纪旅游城的“长假养生新旅途”:观山、赏水、品佳肴一样不落下。该旅游城坐拥盘山原始山水旅游资源的5A级风景区,独揽17个奇葩精萃、嘉木异卉的人文历史景点,并独创“6+1”国际一流功能配套模式:52805平方米超白金五星级酒店、16652平方米国际会议中心、24660平方米全功能运动中心、13227平方米中西饮食中心、11800平方米奢华娱乐中心、4257平方米顶级健康中心、4653平方米大型商业中心。

恒大旅游+文化模式,提升了酒店和住宅价值,也将把旅游胜地的优势地位推上新的台阶。这种内生外展的拓展思路,不但提升了项目本身价值,同时为地方旅游业态和产业提供新的思路:按照“旅游综合体”的特色模式进行旅游休闲导向的土地综合开发,有利于实现综合体开发与综合旅游休闲发展的完美融合,为旅游休闲综合体的创新开发带来了巨大的空间。

作为聚集综合旅游功能的特定空间,旅游综合体是一个泛旅游产业聚集区,将成就一个旅游经济系统。恒大6+1模式,是这种新型旅游形态的一种创新。

布局华北,恒大首入北京城市圈

近年来,恒大采用超前策略,专注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省会级城市布局,项目遍布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天津等在内的华北板块。在布局华南、华中后,恒大旅游综合体项目首次北拓,在北京都市圈倾力打造世纪旅游城,抢先确定首都城市圈地区乃至环渤海旅游胜地优势地位。该世纪旅游城是恒大布局华北旅游综合体的重磅之作,将是集团华北版图中又一地标性的综合体建设项目。

從布局而言,该旅游城位于京平高速盘山风景区出口,为首都地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战略发展规划区域,距离北京首都机场49公里,从北京出发,仅30分钟高速公路直达。

近年来,此区域已成为国家大力支持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国经济又一支撑点,将推动城际间的消费与度假旅游,使该地区的旅游开发形成集群效应。恒大在此落子旅游综合体项目将产生鲶鱼效应,加强城际间旅游整合开发与协作开发。率先抢滩旅游综合体市场,恒大世纪旅游城将形成对北京的冲击,带动首都周边及环渤海区域旅游产业,辐射华北,促进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发展。

如今,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恒大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对于北京市民来说,三线高速网纵横交汇,高密度的路网连接,四通八达的快捷交通,将缩短世纪旅游城与北京市中心的距离,为人们随时能从快节奏的生活中解放出来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这个近在咫尺的新旅游热点,无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他们更能轻松出行,即享即达,轻松进入从容慢生活。

恒大世纪旅游城的开业,为北京乃至华北地区打造了区域名片。它不但极大丰富了该地区的旅游产品结构,还提升了该地区的核心旅游竞争力,同时带动了行业的良性竞争,全面拉动首都城市圈地区的经济增长。

推动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恒大世纪旅游城为百姓创造旅游好去处的同时,还在华北区域旅游综体项目中独领风骚,催化了旅游综合体业态成熟,推动旅游产业升级换代。对于所在城市品牌、形象的提升,乃至对该地区税收、就业等方面的贡献,项目都将有积极推动作用,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天津恒大旅游城最突出的区位优势,在于其立足首都门户,辐射京津唐“金三角”、“黄金海岸”渤海经济圈乃至整个华北区域,高速公路、铁路、海运构筑了全方位立体交通体系。同时,该世纪旅游城独拥京津地区唯一原始山水旅游资源,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竟游于此。这一系列得天独厚的外界因素赋予了旅游城成功的先决条件。

此外,世纪旅游城是恒大集团耗费十余年的时间打造的倾心之作,在运营管理上借鉴国际高端品牌酒店成熟的服务标准,融合国际先进管理制度和恒大实际情况并进行创新。恒大集团拥有专业教育背景及丰富从业经验的管理经营团队,对政策和市场有超前的把握能力。恒大标准化铸造精品模式深刻体现在世纪旅游城项目中,毗邻北京的世纪旅游城集恒大十余年建筑精髓大成之作,延续了恒大一贯以来打造环节精品的高标准,大到国际会议厅的设计,小到客房设施用品的选购,均按国际标准精心打造。标准化运营保证产品在全国范围快速,高效复制,降低经营风险,刺激市场刚需。

纵观中国旅游产业,目前正处于转型的过程,恒大率先发展旅游综合体,全面带动产业升级,推动旅游产业更新换代。业内专家指出,恒大世纪旅游城的开业,将推动北京区域旅游模式从“观光时代走向休闲时代”;推动区域旅游从“景区时代走向旅游目的地时代”;推动旅游开发从“单一产品时代走向综合体时代”。

总资产超1980亿恒大发力旅游产业后盾强大

恒大集团强大的品牌价值和充足的资金为集团在其他领域的扩展提供强劲保证。

恒大集团是中国规模最大、销售面积最多的龙头房地产企业,公司总资产1980.8亿元。2012年上半年,恒大营业收入达370.4亿元,中国第一,累计合约销售面积576.8万平方米,香港内房企第一。在取得业绩大幅增长的同时,恒大的资金继续保持稳健态势,截至6月30日,恒大现金余额达到247.4亿元,加上未使用的银行授信额度人民币361.2亿元,累计可动用资金达人民币608.6亿元,位列龙头房企前茅。

作为目前中国覆盖省会城市最多、规模最大的房地产企业,恒大凭借着超前的战略布局、高周转运营模式、明确的产品定位、高性价比产品等优势,多次蝉联房企品牌价值第一,稳居在港上市内房企综合实力冠军与中国上市房企综合实力亚军位置,已经显示出其作为龙头房企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与市场竞争力,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标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深化,在存货量快速增加、负债持续攀升、资金链日趋紧张的恶劣市场环境下,多数房企正通过割肉断臂式的阵痛缓解调控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以高周转见长的“万恒中保”则成为房地产行业新“四大天王”,并组成新的“月销售百亿俱乐部”领跑中国楼市,其中尤以恒大最为突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旅游市场结构】相关文章:

全域旅游旅游市场监管05-26

旅游市场合作05-21

在线旅游市场05-25

旅游消费市场06-03

银发旅游市场06-18

旅游市场运行06-28

乡村旅游市场论文04-16

旅游市场论文范文05-09

高端旅游市场前景06-30

旅游市场发展趋势07-09

上一篇:二次回路压降下一篇:传导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