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组网技术

2024-05-25

通信组网技术(精选十篇)

通信组网技术 篇1

1 智能配电通信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需求

目前为止, 我国城市配电系统已经全部自动化、智能化, 而配电通信网就是这一系统的运行载体。从总体上看, 配电自动化的通信系统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情况较好, 发展水平较高, 覆盖率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发展较为缓慢, 只有少数地区被覆盖。总的来说, 我国配电通信网的发展还处在发展阶段, 一般多采用光调制解调器、工业以太网、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和中压电力线载波等方式。在错综复杂的电网组织中,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良莠不齐, 也导致了各地区缺少统一的网络规划体制, 进而出现电力通信发展的地区化差异, 使得大量的基础性资源被闲置甚至出现浪费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 随着我国对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的重视, 该项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 对通信网的使用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相关应用设备和开关应用系统, 都要求能够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配电技术网络规范来严格进行。并设立了专门的监测机构, 用来制定和监督开关量变位传送到主站时间, 要求应小于十秒, 重要遥测越定值传送时间也必须在小于十秒左右, 系统控制操作响应时间小于五秒。配电网通信组网还要集智能厢电网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信息等功能。

2 几种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的研究

2.1 对无源光网络技术的研究

无源光网络技术, 专业名词就是PON技术, 这是一种有一点控制再到多点结构的单纤双向光接入网络。这套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分别是系统侧的光线路终端、光分配网络及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组成, 其囊括了从用户端到服务提供端的全过程。就像网络控制端一样, 光线路终端一般被放置在中央机房, 用于对各个用户进行分配和服务。而光分配网络则一般是用在用户的接入口处, 还时常与用户设备端合二为一, 提供面向用户的多种业务接入。光分配网络在完成光信号功率的分配后, 会为光线路终端和光分配网络之间提供光传输通道, 更加方便的完成传输任务。

而PON系统从光线路终端到下连接的多个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进行传输数据, 一般会采用广播的方式进行。按照IEEE802.3ah协议的相关规则, 每个数据帧的帧头包含着之前注册时分配的特定用户侧光网络单元的逻辑链路标识。其目的是为了证明具体使用客户的, 本数据帧也是给用户侧光网络单元中的独有的。另一方面, 部分数据帧可以是给所有的广播式和组播用户侧光网络单元。一些来源于多个用户侧光网络单元到光线路终端上行的数据, 一般采用时分多址技术, 分时隙给用户侧光网络单元传输上行流量。

2.2 对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技术的研究

WiMAX是一种无线宽带城域网接入技术, 一般被称为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 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同定用户和移动用户无线的高速接入。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网络体系分为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个是核心网, 另一个是接入网。而核心网中又包含了网络管理系统和用户数据库以等网关设备, 主要是用来实现对用户的使用功能验证和使用服务的, 同时还承担了为提供与其他网络之间的接口的重要功能。接入网包含了基站和移动用户站, 其主要是为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用户提供无线接入。

2.3 对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研究

电力线载波通信, 是PLC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其传输媒介是电力线缆, 并应用载波方式来传输语音信号, 还额外承担着调度电话和继电保护信息的角色。就现实而言, 中低压电力线载波只为远方集中自动抄表系统提供数据传输通道。同时, 电力线载波信道复杂多变, 需要克服的技术困难比较严峻。所以, 需要采取编码调制技术来提高信息传输的带宽。

3 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方式

通过以上对配电通信网相关技术的叙述, 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包含了两个方式:一个是配网自动化覆盖区域内。这一设施涉及的范围广泛, 主要包含了开闭所、配电室和柱上开关等, 用来达到遥信、遥测和遥控功能。其相对于过去的技术来说更加安全可靠、带宽要求更高。应用高分光比的无源光网络系统, 用来实现对目标配电网区域的快速覆盖, 并合理的安排、光分配网络分光网络配置。可见, 无源光网络技术以其特有的技术优势成为了配网自动化站点信息接人系统的首选。所以, 通信网适合于用光纤方式。另一种是, 配网自动化覆盖区域外。该设备的建设是考虑到“十二五”期间所实施的配网自动化和智能用电互动服务的要求而制定的, 但是因为国家政策和用户使用能力等因素的限制, 所以, 目前还停留在宽带PLC专网或L1rE无线公网的水平上。

4 结语

作为电力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 它担任着配电业务应用中重要的支持系统的重要作用。加强对该项技术的研究, 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还是人民通信要求提高的标志, 他的进步既能实现配电通信网的全面快速布局, 还能满足智能配电业务对通信带宽和可靠性的要求, 进而实现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效果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澍森, 杨迎建, 吴夕科.配电技术概况及发展趋势[J].高电压技术, 2008.

[2]张淑娥, 孔英会, 高强.电力系统通信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3]徐丙垠, 李天友.配电自动化若干问题的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4]帅军庆, 创新发展建设智能电网:华东高级调度中心项目群建设的实践[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9.

电力通信中的无线通信组网 篇2

目前,电力通信专网大量的使用了光纤这种方式组网,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将对光缆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威胁,很可能出现光缆大面积中断的情况,而光缆的抢修又要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进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这将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二、无线通信组网技术

无线通信一般由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及应用管理服务器等组成,目前基于该技术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WLAN、WiMax、WMN、3G等4种技术。

(一)WLAN技术

1.WLAN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的网络,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LAN的功能,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宽带网络接人。

WLAN技术也称为wi-Fi技术,目前有三个IEEE标准。

Wi-Fi的覆盖范围可达90m左右,传输速度快,802.11b的带宽可以达到11Mbit/s,而802.11a及802.11g更可达54Mbit/s。

该技术可以组建无线局域网,特别在同一层楼内的办公室可以使用无线办公,其传输速率可以有效的满足宽带联网的需求。

2.WIAN组网方案,即由AC(接人控制点)+AP(接入点)+无线网卡+网络管理组成。

3.尽管Wi-Fi技术已经在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它依然在安全性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Wi-Fi采用的是射频(RF)技术发送和接收数据。

由于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号,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

(二)WiMax技术

1.WiMax技术简介

WiMax使用的标准有802.16d和802.16e两个标准,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公里。

WiMax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适用于静止和半静止状态访问网络,其传输速率可达10M-70M左右,能完全满足宽带上网的需求。

802.16e标准定义了空中的物理层与MAC层,802.16e接入IP核心网,也可以提供VIP业务,支持一点对多点的结构。

WiMax是提供最后一英里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可以替代现有的有线和DSL连接方式来。

WiMax将提供固定、移动、便携形式的无线宽带连接,并最终能够在不需要直接视距基站的情况下提供无线宽带连接。

2.WiMax组网方案

WiMax系统的网络结构包括WiMax终端、WiMax无线接入网和WiMax核心网3部分,如图1所示。

根据所采用的标准以及应用场景不同,WiMax终端包括固定(802.16-)、便携和移动(802.16e)三种类型。

而WiMax接入网主要指基站,需要支持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有时为方便和其他网络互联互通,还需要包含认证和业务授权(ASA)服务器。

而核心网主要用于解决用户认证、漫游等功能及作为与其他网络之间的接口。

3.WiMax优势和劣势

从安全性看,WiMax提供了加密机制,它在介质访问层(MAC)中定义了一个加密子层,支持128位、192位及256位加密系统,通过使用数字证书的认证方式,确保了无线网络内传输的信息得到安全保护。

从成熟度看,WiMax是一个先进的技术,推出相对较晚,存在频率复用性小、利用率低的问题,但由于最近才完成标准化,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还需要实践考验。

从应用前景看,该技术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满足上网要求,覆盖可以包括室外和室内,可以进行大面积的信号覆盖,甚至只要少数基站就可以实现全城覆盖。

WiMax由于其技术的先进性和超远的传输距离,一直被业界看好是未来移动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优良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接入服务。

(三)WMN技术分析

1.WMN技术简介

WMN即无线网状网技术,是移动AdHoc网络的一种特殊形态,它的早期研究均源于移动AdHoc网络的研究与开发。

它是一种高容量高速率的分布式网络,不同于传统的无线网络,可以看成是一种WLAN和AdHoc网络的融合,且发挥了两者的优势,作为一种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的新型网络结构。

WMN具有宽带无线汇聚连接功能、有效的路由及故障发现特性、无需有线网络资源等独特的优势。

在实际网络发展中,它可以与多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如802.11、802.16、802.20以及3G移动通信等相结合,组成一个多跳无线链路的无线网状网络。

这种无线网状网络可以有效减少故障干扰、降低发射器功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极大的提高频率复用度,从而提高网络容量、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并有效的提高通信可靠性。

2.WMN组网方案

在使用无线网格网技术建设的网络中,其拓扑结构呈格栅状,整个网络由下列组成部分构成:智能接入点(IAP/AP);无线路由器(WR);终端用户/设备(Client)。

3.WMN优势和劣势

从安全性看,目前802.11Mesh网的安全方案主要是Tropos的TroposMetroMesh方案和Nortel的方案。

Tropos Metro Mesh方案,采用了多层安全架构,对客户机提供WEP、WPA保护;对无线路由器间的数据采用64/128bit WEP或128bitAES加密;同时使用VPN来增强整体的安全性。

链路层的保护是无线网络安全机制的第一步,但是单独的链路层保护不能提供对敏感数据的保护。

Nortel在安全方面也别具特色。

每个无线路由器间均建立经过加密的IPSec隧道。

以便安全地传送所有用户的数据业务、内部信令处理和管理信息,也就是说数据在无线路由器之间的传送都处于IPSee保护之下。

从成熟度看,WMN是正在研究中的技术,在研究中不断在不同方面结合各种技术的特点进行融合,而且暂时没有一个成熟的产品系列来支持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从应用前景看,WMN这一新兴网络不仅在无线宽带接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在其他方面如结合数据、图像采集模块可以对目标对象进行监控或数据采集,并广泛应用到环境检测、工业、交通等等领域。

通信组网技术 篇3

摘 要:EPON通信网络技术形态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现代通信事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围绕通信EPON技术的组网方式及技术优势展开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通信;EPON技术;组网方式;优势分析

EPON网络是基于以太网建构形成的无缘光网,同APON网络相同也是采用时分复用技术具体建设运行。EPON网络技术与其他PON网络技术形态最本质性的差异,在于其在信息资源对象的传输媒介层结构之上选取运用了频率高达千兆的以太网作为自身的基础传输协议,并且在网络系统的数据链路层结构之上也选取和运用了以太网协议。EPON网络系统的上下行传输过程中具备全双工技术特征,这种技术模式是PON网络技术体系的最新发展成果,是由IEEE802.3EFM(Ethernet for the First Mile)最早提出的。本文将针对通信EPON技术的组网方式及优势展开简要阐述。

1 EPON网络的基本组网技术方式

现有技术发展阶段,EPON网络主要有两种组网接入技术实现方式,一种是光纤到楼方式,另一种是光纤入户方式。通常用英文字母缩写OLT表示EPON网络的局端设备,用ONU表示用户端。

1.1 光纤到楼方式

将OLT设备放置于通信网络技术系统的前端机房空间,或者是分前端机房内部,光纤线路动机房空间发出后,经由分光器设备到达用用户楼。在这种组网接入技术方式的应用背景下,应当在每一个具体的用户楼至少安装一台ONU设备。如果用户楼内部实际用户数量较少,可以将用户设备线路终端直接连接到ONU设备之上,而在用户楼内部用户总体数量规模较多的条件下,应当在ONU设备输出端位置附带安装一台交换机设备。在针对用户端实施入户处理的过程中,通常应当选择五类线。

1.2 光纤到户方式

将OLT设备放置于通信网络技术系统的前端机房空间,或者是分前端机房内部,光纤线路动机房空间发出后,经由分光器设备处理之后直接进入用户家中,之后在每一个用户家中独立安装一台ONU设备。

2 EPON网络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EPON网络系统是由位于局侧的光线路终端设备(OLT)、用户侧光网络单元结构(ONU),以及光分配网络技术系统共同构成的,本身属于为单光纤线路且双向性的通信信息系统。

在数据信息传输活动的下行方向(从OLT到ONU),OLT产生并向外输出的信号能够借由ODN结构到达各个独立的ONU设备,这种信号传输方式属于广播方式。而在数据信息传输活动的上行方向(从ONU到OLT),ONU产生并向外输送的数据信息通常只会传输到OLT,而不会被传输到其他的ONU设备技术结构中。为切实避免信号在实际传输技术过程中出现数据冲突现象,并且切实提升网络传输技术系统的应用效率。通常在上行方向选取和应用TDMA多址接入技术方式,并针对传输路径中经由的各个ONU设备结构的数据发送行为开展仲裁。而ODN能通常够在OLT以及OUN之间提供光通道。

OLT通常被设置于网络侧,并被放置于中心局端技术点位,这种设备既可以是一台L2交换机,也可以是一台L3路由器,其主要的技术作用是提供并实现网络集中和接入,实现光/电信号类型转换、网络带宽分配,以及各独立信道的连接状态控制,这一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本身还具备着实时见空、管理,以及技术维护等应用功能。

ONU通常被设置在用户侧,通常遵照以太网技术协议展开具体的技术运行活动,能够顺畅实现以太网结构中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的数据交换。OLT设备与ONU设之间借助无源光分路器构件完成连接,光分路器构件的主要技术功能是下行数据的分发以及上行数据的集中。除却终端处理设备之外,EPON网络系统中并不存在虚电元气件,因而整个EPON网络具备无源性。EPON网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行1550nm和上行1310nm波长参数组合为特征的波分复用技术(WDM),其上行方向(从ONU至OLT)的信号传输方式是点到点方式,而下行方向(从OLT至ONU)的信号传输方式是广播方式。EPON网络在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信息传输速率水平都是1Gbit/s。并且在下行传输方向的应用过程中,OLT设备能够将数据资源传输对象以可变长度数据包的形式,借助广播方式传输给所有连接在EPON网络体系之中的ONU设备,并且在实际传输过程中,每一个具体数据包都会携带包含传输目的地信息的ONU标识。当被传输数据到达ONU设备之后,将优先经由ONU的 MAC层开展地址解析,提取出属于本设备的对象数据包,同时将其他数据包丢弃。在上行方向选取运用了时分复用技术,能够将来源于多个独立ONU设备的上行信息组合构成TDM信息流,并将其集中传输到OLT技术结构之中。

3 EPON网络的主要技术优点

3.1 成本低且技术运作简单

EPON网络结构在实际开展信息传输活动的过程中不需要電源供给,这个网络技术应用系统中不存在任何的电子元件,因此这一网络技术应用形态本身存在着铺设施工技术过程步骤简单、不需要运行过程维护,以及长期性运行和维护成本水平较低等一系列技术应用优势。因而也给这一通信网络信号传输技术形态的广泛建设和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实践空间。

3.2 供给高参数水平的信息传输带宽

EPON通信网络在长距离(20Km)光纤线路的接入和传输技术应用方面具备充分的应用空间、完成光纤化技术处理环节的ONU/ONT设备,本身在FTTB和FTTO模式的技术应用背景下具备着充分空间。目前EPON通信网络在实际运行使用过程中,能够稳定提供上下行对称的1.25Gbit/s带宽,并且在以太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能够逐步将带宽水平提升到10.00Gbit/s。

4 结语

针对通信EPON技术的组网方式及优势问题,本文从EPON网络的基本组网技术方式、EPON网络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EPON网络的主要技术优点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具体论述,预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义彬.通信EPON技术的组网方式及优势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06).

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技术研究 篇4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变电站设备,信息化

电力需求的增长和低碳发展的要求促使配电网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电网的实施使得一次、二次设备增多,电网规模扩大,现场和IT设备间传输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加。波动性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并网,储能装置以及主动负荷的接入将极大地影响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使得电网的控制变得更加复杂,容易造成通信可靠性问题。通信系统作为智能电网中智能量测、能量管理、自动控制及保护等功能的支撑,面临很大的挑战。

1 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发展现状

1.1“智能配电网”的概念

智能配电网是以稳定的电网框架为基础,通过通信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发电、储能、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方面进行智能监控,以实现电力、信息、业务的高度融合。智能电网不仅仅意味着智能化控制,也包括对电网运行信息智能化处理和管理。只有真正做到信息智能管理,智能化控制才可实现。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可观测、可控制、自适应及自愈性等特性,都离不开信息及通信技术所提供的支持与保障。信息及通信技术作为新时期智能电网应具备的核心技术之一,可以说是决定整个智能电网运行建设及其发展速度的最关键因素。

1.2 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存在的问题

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变电站设备及发电机、电缆、线路等都有在线监测项目。电力在线监测是智能电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然而,受电力系统分布式及实时性的特性影响,各种监测控制设备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时延、路径不确定性及数据包信息流丢失等问题。

2 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技术发展必要性

2.1 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在工业4.0时代,建设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共同目标。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城市对清洁、高效、经济、安全的电力能源的需求日趋加剧。因此,在智慧城市的诸多建设工程中,智能电网也成为关键项目之一。

2.2 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

配电网是保障电力“落得下、用得上”的关键环节,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加强配网建设管理,对供电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要求越来越高,对网络规划设计、接入管理、运行检修、安全协调控制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业务需求和配电设备应用场景对配电通信系统的安全可靠、可视运维、灵活接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可以说,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技术的发展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措施,应予以必要的重视。

2.3 是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建设,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早在“七五”时期,我国电力企业就开始着手单项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几十年一路走来,不懈耕耘。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棘手:①国产化、自主化、硬件平台越来越丰富,运维也越来越复杂。②系统越来越多,硬件越来越多,数据中心越修越大,利用率却“居低不上”。③平台不是不大,而是不“齐”,在借助平台解决共性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额外的负担。业务应用的功能通常需要依赖平台多个组件提供的服务,但是存在各组件接口标准不一致、系统需单独与各组件独立集成(配置),监控信息分散于各组件系统内等问题,影响系统开发与运维效率。④虽然系统越来越多,信息化覆盖度越来越高,但企业级应用却难以建成,企业信息化变成“以部门为战”,基层人员工作量繁重,业务应用重复建设、数据不一致情况严重。这些问题都需要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技术的大力实施才能有效解决。

3 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技术发展方向

3.1 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渐融合

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之一。通常110 k V及以下的电力网络属于配电网络,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与分散的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智能配网系统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智能化,使“三化”逐渐融合发展。

3.2 完善以太网的作用

随着工业以太网技术、光纤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向电力领域的渗透,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背景作用之下,工业以太网通信在运行过程当中所表现出的包括可靠性高、灵活性高、维护性高及扩展性高在内的多种应用优势,对于优化整个电网系统各种设备元件的连接和信息传输方面都有着重要突破。目前,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作为最为重要的电网通信设备解决方案,使电力设备在线监测技术也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步走向实用化阶段。而且工业交换机协议的标准化早已完成,包括底层协议、网络冗余协议、管理协议、网络精确时钟传输协议等,不同厂商产品互通性好,还可以实现混合组网。同时,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主要采用分段冗余、相交环、相切环等混合组网方式,提高了组网的可靠性,多种光电口灵活配置,高度集成,一体化方案设计更为电网建设提供了便利。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数据采集、生产管理、运行维护、安全监控、计量及用户交互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因此,有必要完善以太网在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技术的作用。

3.3 加强信息安全智能的构建

加强能源信息通信系统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根据信息重要程度、通信方式和服务对象的不同,科学配置安全策略。依托先进密码、身份认证、加密通信等技术,建设能源互联网下的用户、数据、设备与网络之间信息传递、保存、分发的信息通信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能源互联网安全、可靠运行,提升能源互联网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4 结束语

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公共事业机构,电力企业所在的整个行业都正面临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危机日益突出,积极寻求安全、可负担和环保的能源供应问题,提升“发、输、变、配、用”电力全环节的能源效率已成为现代智能网络发展的共识。

参考文献

配电通信网组网与业务应用分析论文 篇5

国网北京房山供电公司配电通信网是房山电力系统骨干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配用电业务节点接口和骨干通信网络接口之间一系列传送实体(通信光缆和通信设备等)及网管等支撑系统组成,提供了配电自动化和用电业务采集的通道连接,实现配、用电业务终端与电网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包括承载配电自动化等安全Ⅰ、Ⅱ区业务及承载用电信息采集等安全Ⅲ、Ⅵ区业务的两部分配电通信网。

配电通信网的安全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随着公司现代化管理及信息化发展,配用电业务逐步由配电通信网承载,配电通信网主要覆盖开闭站、配电室、电缆分界室、箱式变、柱上开关、柱上变压器等10千伏配电站室和配电终端,以及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电动汽车充电桩、分布式电源等站点。

1 配电通信网设备现状

配电通信网设备选用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或工业以太网技术。变电站至末端业务节点光缆长度不超过20km的线路,选择EPON技术。变电站至末端业务节点光缆长度超过20km的线路,选择工业以太网技术。安全分区一二区的配电自动化等业务与安全分区三四区的视频监测、用电信息采集等业务分别由不同的设备承载,实现物理隔离。

1.1 配电通信网EPON设备现状

房山公司配电通信网的光纤布放,主要呈�型结构,采用 EPON构建通信系统,在各变电站放置OLT设备作为汇聚,其子站供电范围内ONU设备采集配电FTU、DTU等的实时工作数据,实现终端与子站的通信,在变电站通过OLT的1000M接口接入了骨干通信网,实现子站和主站的通信,EPON组网方案如图1。

非均分分光器级联级数原则上不超过六级,均分分光器级联级数原则上不超过两级,下联ONU设备不超过32个。

各种应用场景的组网方式包括单环、双环电缆网通信组网方式、双射电缆网通信组网方式、单射架空网通信组网方式、多分段适度联络架空网通信组网方式等。

单环、双环电缆网采用双链路拓扑,双射电缆网采用双星形拓扑;单射架空网主干采用环形拓扑,分支采用双星形拓扑,多分段适度联络架空网主干采用双链路拓扑结构,分支采用双星形拓扑组网。

1.2 配电通信网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设备现状

在变电站放置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远端接入点放置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中间光路由光缆组成,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组网方案如图2。

子网1、子网2、子网3、子网4组成环形结构,环上任意一段光缆中断后,可在50ms内完成以太网业务切换,从另外一个方向传送业务。子网4采用环间耦合技术,可使子网1从两条链路与上行链路连接,从而增加网络可靠性。子网2和子网3组成相切环,使子网2上的上行链路实现冗余。变电站的三层交换机支持OSPF、RIP路由协议,对接入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而言,主要起到VLAN间路由和广播的隔离作用。

对于长度大于20km架空混网线路,采用工业以太网技术组网,采用环形和链形组网方式,主干线路应组成若干主环网(主干环网数量不得超过30个节点),支线路与主干线路组成相切环,充分考虑组网的安全性;具备多分段适度联络的架空线路采用双上联方式,单射网采用单上联方式。

2 配电通信网业务现状

2.1 配电自动化业务

配电自动化系统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信息及通信等技术,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控制和快速故障隔离。配电自动化系统由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即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简称配电主站)、配电自动化系统子站(简称配电子站)、信息交换总线、配电自动化终端(简称配电终端)等组成。配电自动化是配电网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配电网调度、生产和运行的管理水平,有效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目前的业务流量主要是对线路上各个开关设备、环网单元、箱变、柱上开关等设备进行三遥或二遥所产生的监测控制流量。该业务流量需要上传至房山公司主站。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部署于地市。配电主站通过信息交互总线与上一级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GIS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交互。

2.2 电能质量监测

电能质量监测是对整个监控系统范围内的电能质量和电能可靠性状况进行实时的监视。实时监视系统电压偏差、频率偏差、不平衡度、功率因数、谐波含量,电压闪变,等电能质量问题,评估电能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记录扰动时的波形,作为电能质量分析和故障分析的依据。目前的.业务流量主要是由采集上报每条线路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等6个信息所产生的。该业务流量需要上传至北京市电力公司主站。

2.3 配电监控运行

配电监控运行是由视频监控系统、语音模块和数据模块组合实现的,视频监控系统提供10kV线路的视频图像,实现远程查看,判断现场情况;语音模块和数据模块提供专门的通信通道,方便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处置应对。该业务流量需要上传至房山公司主站。

2.4 分布式电源接入

分布式电源接入简单概括就是指不直接与集中输电系统相连的66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源,主要包括发电设备和储能装置。目前该业务开展较少,估算预留的业务流量主要是由对各个分布式电源接口的性能监测产生的。该业务流量需要上传至房山公司主站。

参考文献:

[1]刘春江.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技术及应用要点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

[2]田洪峰.通信组网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4(23):82.

[3]林宛漪.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技术的应用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32(11):28-29.

[4]黎晓锋,严丽玲.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0):44.

通信组网技术 篇6

【关键词】NGN ;EPON; OLT;ONU;通信组网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网络转型是整个电信运营业转型的基础,PSTN已无法满足业务创新和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要求,必须向基于IP的下一代网络((NGN)转型。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即下一代网络技术,是以软交换为核心,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该网络技术是以IP网为承载网,支持VoIP,可以整合现电话通信网、计算机网络,提供多媒体综合服务,通过PON(无源光网络)技术实现语音、数据的统一传送和分配,从而减少网络的建设成本。

EPON是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光纤接入手段,因以太网技术的成熟和简单,且均采用廉价稳定高速的光纤作为传输介质而广泛使用。

现在,NGN+EPON组网技术成为河南油田新住宅小区通信组网的首选。

一、NGN技术简介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系统,是基于TDM的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IP/ATM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真正融合成为了可能。综合性的、全开放的宽频网络平台体系,可实现多种接入方式,使光纤到户成为了可能。

目前,河南油田采用的是在接入层面上进行NGN演进。NGN作为端局与原有PSTN对接,原中心局维持不变。新建有软交换核心设备、中继网关TG、信令网关SG、统一网管系统。即油田现有PSTN保持不变,新建1套以软交换为核心,以IP网为承载网的NGN网络,满足新建小区的通信接入。NGN系统通过2M中继与现有PSTN系统—大唐SP30交换机链接,NGN系统用户通过SP30交换机完成话务出入局。

演进之后,NGN网络支持宽带用户接入,提供灵活的、强大的、多样性的宽带接入手段,为宽带用户提供基于IP的宽带多媒体等增值业务,满足用户多种业务需求。

二、EPON技术简介

EPON为“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的英文缩写,全称为: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System,是一种采用点到多点网络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多种综合业务的宽带接入技术。

一个典型的EPON系统由中心局的光线路终端(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包含无源光器件的光分配网(ODN: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用户端的光网络单元/光网络终端(ONU: Optical Network Unit)组成。

EPON 系统设计主要面向下一代网络NGN。EPON 在单芯光纤上采用波分复用(WDM)技术,上下行数据流分别在不同的频段传输。下行数据流采用广播技术,下行(OLT到ONU)中心波长1490nm,承载语音和数据信号;上行(ONU到OLT)中心波长 1310 nm,数据流采用时分多址(TDMA)技术,承载语音和数据信号。OLT到ONU间的距离最大可达20公里。

三、工程背景

(一) 住宅小区情况介绍

亚南小区、华山小区、水电厂、测井棚户区是油田这几年新成立的小区。这些小区离中心机房的距离不超过20km,且占地面积不大。小区结构简单,布局紧凑,NGN+EPON的通信组网技术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二)组网设备概况

中心机房的NGN设备:软交换核心控制系统,中兴的ZXSS10 SS1b一套,提供业务实现的支撑环境。作为网络的核心,完成对全网呼叫连接控制、接入协议适配、资源控制和业务实现;中兴的综合媒体网关MSG9000一套,实现与河南油田现有PSTN网络的互通。通过2M中继线上联SP30交换机,在软交换控制设备控制下,完成所有出入局话务和相关业务;中兴的综合网管系统一套,提供NGN全网的设备管理和维护。

EPON组网设备:武汉长光公司的EPON产品OLT,设备型号:C1500;OpticalLink C1500 产品是一款高性价比的EPON 通讯系统接入网局端设备;中兴的OLT设备,ZXA10 C220系统一套。ONU 有武汉长光科技的M3-16B0-AM,16FE + 16POTS;中兴的三种ONU设备,F820 8FE + 8POTS、 F822 16FE + 16POTS、 F822 24FE + 24POTS,其中FE口,用于上网业务,POTS口提供VOIP 语音业务。OLT设备都置于通信公司的中心机房内, ONU 安装在小区单元楼道内,为用户端提供数据和VoIP语音接入。

四、NGN+EPON组网技术在小区的应用

(一) 各小区组网模式

这些新小区均采用NGN+EPON技术建网,采用光纤到大楼(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的光接入方案。

在EPON的统一管理方面,OLT是主要的管理中心,实现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亚南小区利用武汉长光的接入设备,开通1个PON口,用1个分光比为1:16的分光器,安装16台长光的ONU在小区的单元内;华山小区、水电厂、测井棚户区均采用中兴的接入设备ZXA10 C220,现开通了6个PON 口。华山区用3个分光比为1:32的分光器;水电厂棚户区用2个分光比为1:16的分光器;测井棚户区用1个分光比为1:16的分光器。这三个小区的每个单元楼道内都安装一台中兴的ONU。OLT与ONU间通过无源的光分配网连接。所有分光器置于各小区的机房中,通过支线光缆与各单元楼内的ONU连接。

(二)业务提供方式

为各小区FTTB的用户提供的业务主要有数据业务、语音业务。对于上述的业务实现分别采用以下方式提供:

目前各小区的宽带业务接入方式为PPPoE。为满足用户的不同业务需求,该小区的住宅接入网给用户提供上行、下行均为4M的带宽,保证网络运行的稳定性。

对于语音业务的提供,采用VoIP接入SS是最简单与合理的选择。因此各小区语音业务接入NGN网络,采用VoIP方式解决。VOIP呼叫是从用户端的ONU设备直接发起, 所采用的信令协议支持H.248,VOIP 业务流量在OLT处汇聚。

由于该组网方式中,语音和数据信号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因此对上行至OLT处信号,是利用划分不同的VLAN,标识出语音业务和宽带业务,从而进行信号分离。语音业务上连到软交换NGN平台中,宽带业务上连到网络中心的BAS上。

(三)存在问题的解决

传统PSTN电话,通信设备只在公司的中心机房内。平时由市电统一供电,市电停电后,可由通信大楼内的UPS进行集中供电,不会影响用户使用电话。UPS是不断电系统(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的简称,就是当停电时能够紧急取代市电,供应电力给设备,就如同紧急照明设备一样。

而使用NGN+EPON技术进行通信组网存在的问题是:通信设备分布在中心机房和小区各单元楼内,小区内的ONU设备在市电停电后,如果没有供电,用户电话将无法使用。目前只有华山小区的机房内放置了UPS,对华山小区的ONU设备进行集中供电,为设备提供24小时不间断供电,确保该小区用户在停电时也能使用电话业务。其他各小区还没有提供UPS。

五、总结

通信组网技术 篇7

无线通信一般由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及应用管理服务器等组成, 目前基于该技术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WLAN、Wi Max、WMN、3G等4种技术。

1.1 WLAN技术

WLAN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的网络, 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 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LAN的功能, 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宽带网络接人。WLAN技术也称为wi-Fi技术, 目前有三个IEEE标准。Wi-Fi的覆盖范围可达90m左右, 传输速度快, 802.11b的带宽可以达到11Mbit/s, 而802.11a及802.11g更可达54Mbit/s。该技术可以组建无线局域网, 特别在同一层楼内的办公室可以使用无线办公, 其传输速率可以有效的满足宽带联网的需求。

1.2 Wi Max技术

(1) Wi Max技术简介。Wi Max使用的标准有802.16d和802.16e两个标准, 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公里。Wi Max是提供最后一英里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可以替代现有的有线和DSL连接方式来。Wi Max将提供固定、移动、便携形式的无线宽带连接, 并最终能够在不需要直接视距基站的情况下提供无线宽带连接。

(2) Wi Max组网方案。Wi Max系统的网络结构包括Wi Max终端、Wi Max无线接入网和Wi Max核心网3部分。根据所采用的标准以及应用场景不同, Wi Max终端包括固定 (802.16-2004) 、便携和移动 (802.16e) 三种类型。而Wi Max接入网主要指基站, 需要支持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 有时为方便和其他网络互联互通, 还需要包含认证和业务授权 (ASA) 服务器。而核心网主要用于解决用户认证、漫游等功能及作为与其他网络之间的接口。

2 WMN技术分析

2.1 WMN技术简介

WMN即无线网状网技术, 是移动Ad Hoc网络的一种特殊形态, 它的早期研究均源于移动Ad Hoc网络的研究与开发。它是一种高容量高速率的分布式网络, 不同于传统的无线网络, 可以看成是一种WLAN和Ad Hoc网络的融合, 且发挥了两者的优势, 作为一种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的新型网络结构。WMN具有宽带无线汇聚连接功能、有效的路由及故障发现特性、无需有线网络资源等独特的优势。

2.2 WMN组网方案

在使用无线网格网技术建设的网络中, 其拓扑结构呈格栅状, 整个网络由下列组成部分构成:智能接入点 (IAP/AP) ;无线路由器 (WR) ;终端用户/设备 (Client) 。

从成熟度看, WMN是正在研究中的技术, 在研究中不断在不同方面结合各种技术的特点进行融合, 而且暂时没有一个成熟的产品系列来支持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从应用前景看, WMN这一新兴网络不仅在无线宽带接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在其他方面如结合数据、图像采集模块可以对目标对象进行监控或数据采集, 并广泛应用到环境检测、工业、交通等等领域。随着其他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 WMN更好的与之相融合、互补, 从而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3 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

3.1 电力对露线通信网络的需求

(1) 灾难时应急:无线通信网络可作为应急通信方式。

(2) 远距离接入延伸:无线通信网络技术进行电力通信网络的覆盖, 解决因光缆敷设而产生的高额费用问题, 同时可解决变电站、供电所等节点的覆盖问题。

(3) 用户抄表:采用无线通信系统, 将可以达到对用户用电量进行实时监控。

(4) 配网自动化: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可快速覆盖各节点, 并节省大量的线缆投资, 快速为用户提供服务。

3.2 组网方案

适合电力通信专网应急通信的技术有Wi Max、WMN、卫星通信等几种技术, 而适合配网通信的技术有Wi Max技术, 各种需求的解决方案的交合点是Wi Max技术。而为避免网络建设的重复投资, 也避免出现应急网络在日常情况下闲置的现象, 可将Wi Max技术结合WLAN技术、卫星技术进行综合解决方案研究, 并注意结合目前光纤传输网、数据网和微波网的现状, 充分利用光纤传输网和微波网的资源, 使得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中不仅仅是为应急通信而建设, 在平常情况下仍然可以作为生产网络使用。具体方案是在各个220k V/110k V变电站/供电N/高山上建设Wi Max基站, 而各配网业务接入节点DTU、刑、刑以及抢修车辆、灾变现场、应急通信需求现场配置Wi Max CPE终端进行回传, 而各基站则采用光纤传输网、IP数据网、微波网、卫星通信接人配网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等, 使得该网络在灾变的适合可以利用微波网、卫星通信等基础平台迅速建立电力生产业务网络, 满足各灾变现场的业务需求, 而在日常中可以利用光纤传输网、IP数据网作为配网自动化的专用通信网络, 以满足配网自动化对通信通道的需求。

在本方案中, 各Wi Max基站采用光纤传输网、IP数据网、微波网、卫星通信等技术组成电力通信专网的Wi Max网络基础平台, 形成Wi Max网络的核心网络部分。在实际应用中, 由于应急通信需要解决语音指挥系统问题。

4 结束语

地铁通信传输组网技术的比选 篇8

1 地铁传输系统简介

地铁通信传输系统为专用通信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以及列车监控信息 (ATS) 、自动售检票系统 (AFC) 、等专业提供可靠的、冗余的、可重构的、灵活的传输通道。并能迅速、准确、可靠地传送地铁运营、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普通话音、宽带广播、数据及图像信息等。

2 地铁传输系统主要技术介绍

在地铁领域传输技术的主要应用有以下几种。

2.1 OTN (开放式传输网络)

OTN采用时分复用技术, 各级OTN网络设备的传输带宽有36Mbit/s、150Mbit/s、600Mbit/s、2500Mbit/s及10Gb/s。

OTN的主要特点:采用一次复用机制, 在占用较少开销比特数的情况下, 综合不同的网络传输协议, 集成多种用户接口, 一体化的实现低速和高速信息的接入和传输, 而不需借助接入设备。并提供1+1环路自愈保护功能, 同时它还具有设备简单、组网灵活、集中维护方便等优点。

OTN的缺点:OTN设备为西门子独家产品, 价格不易控制, 兼容性差, 目前只能做到通道透传, 业务交换困难;节点机业务接口槽位少, 在业务接口多的站点需配置多个OTN节点机叠加串接实现。

2.2 SDH (同步数字体系)

SDH网络由SDH网元组成, 在光纤上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和交叉连接, 以高速传输TDM为主要目的。具有155Mb/s、622Mb/s、2.5Gb/s、10Gb/s等系列设备。

SDH的主要特点:技术成熟, 安全保护机制完善, 故障倒换时间短, 兼容互通性好, 成本低、网络的自愈、重组和网管能力强、国产化率高。

SDH的缺点:传统的SDH只具有标准电、光接口 (E1/E3/STM-N) , 传输窄带业务需增加接入设备, 无宽带数据接口;同时SDH信道固定、接口单一, 不能适应综合型业务的传输。

2.3 MSTP (多业务传送平台)

MSTP是对SDH、以太网及ATM等已有成熟技术的组合应用和优化, 它基于SDH, 同时实现TDM、ATM、IP等多种业务的接入、处理、传送, 具备宽带数据和图像的传输、汇聚和二层交换能力, 并可提供统一的网络管理。

MSTP的主要特点:具有SDH节点的基本功能和优点, 支持多种协议和扩展功能, 能提供集成的数字交叉连接交换;支持动态带宽分配, 既可以对SDH帧中列级别上的带宽分配, 也可以通过LCAS对链路带宽实现动态配置和调整;能提供综合网络管理功能, 网络业务能快速自动生成, 并能提供基于端到端业务的性能、告警监控及故障辅助定位;支持点到点、点到多点、多点到多点多种以太网业务类型, 对以太业务以EoS方式有效地避免封装的效率问题;可实现多业务的同平台传输, 能够方便地实现传输网络的业务调度和带宽管理, 可应用于各种层次的网络。

MSTP的缺点:本质仍是基于TDM的技术, 其能力仍不如纯IP网络, 不具备IP业务的三层交换功能, 无法完全满足各类信息系统网络互联服务涉及的大规模IP数据多点交换的要求;没有低速速率接口, 需要增加接入设备以提供64kb/s业务。

2.4 RPR (弹性分组环)

RPR是一种基于分组交换面向数据业务的一种光环技术, 是IEEE定义的在环型拓扑结构上优化数据交换的MAC层的协议, 可兼容多种数据速率。RPR是在Ethernet、SDH和ATM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采用了Ethernet的IP技术、SDH的自动保护倒换技术、ATM的QoS技术等, 以实现高可靠、低成本的数据语音传输网络。

RPR的主要特点:采用双环结构, 对环路带宽采用空间重用机制;具有网络拓扑结构的自动发现和更新功能, 便于进行网络维护和管理;环网可采用环回 (Wrapping) 和源路由 (Steering) 两种保护方式;可支持灵活的带宽颗粒、带宽动态共享和分配以及统计复用, 具有同步机制和严格的时延和抖动保障能力;可提供多等级、可靠的CoS分类服务, 支持带宽管理和拥塞控制机制;具有10/100Mb/s、GE等宽带数据接口和支持传统TDM业务的E1接口。

RPR的缺点:应用仅局限在单环, 无法实现跨环业务的端到端带宽共享、公平机制、QoS和保护功能, 组建复杂网络有一定局限性。RPR网中DTM业务所占比例不能太大, 过多地使用保证带宽传输方式就失去了统计复用的优势, 另一方面RPR电路仿真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 网络规模较大时, 无法保证TDM业务的电信级QoS。

2.5 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

MPLS是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标签引导数据高速、高效传输的新技术。MPLS结合了快速交换技术和IP路由技术, 它基于标签的IP路由选择方法, 简化了第三层和第二层的转换。可以为每个IP数据包提供一个标签, 将标签与IP数据包封装于新的MPLS数据包中, 并决定IP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以及优先顺序。

2.6 IP技术

IP是基于IP协议的包交换技术。以统一的TCP/IP协议进行网络互联, 采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组建信息承载平台。可提供多种速率大容量的数据接口。主要应用于数据/因特网服务;位于OSI模型中的第三层, 面向应用数据;采用包转发技术、统计复用技术, 非常适用于数据业务传输, 尤其是非实时性、对服务质量要求不高的业务。

3 技术必选

3.1 性能比较

结合地铁应用的要求, 对以上技术比较如表1所示。

显然, 除了OTN属于专用传输技术制式外, 单独采用上述任何一种传输技术制式, 都不能足够完善的解决所有类型的业务。

3.2 MSTP (内嵌RPR) 优势

MSTP内嵌RPR技术解决了二代MSTP的种种不足, 依靠公平算法实现合理的带宽动态分配机制, 提供多等级的服务满足了不同用户需求。MSTP (内嵌RPR) 支持RPR拓扑自动更新功能, 增加了环路的自愈能力;吸收了ADM自愈环的保护策略, 实现自动保护切换。支持虚级联和链路容量自动调整 (LCAS) 机制;采用多等级的接入控制、为保证多业务的Qo S创造了条件;采用空间重用协议SRP, 确保节点间的各业务流互不影响;MSTP (内嵌RPR) 承载实时性和非实时性业务都可以做到最佳。

4 通信系统设备国产化方案实施

在早先, 通信系统设备在地铁中国产化率比较低。近年来, 国内通信技术迅速发展, 诸如MSTP (内嵌RPR) 设备在国内有很多生产厂家, 而且在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组网中方案成熟, 这为地铁通信设备国产化程度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经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运营的实践表明, 国产化设备具有价格低廉、容易掌握、售后服务好等优点, 既可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又可降低工程造价。

结束语

通信组网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应用分析 篇9

关键词:通信组网,技术,智能电网,应用

配电环节智能化是智能电网六大环节之一, 其有效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改善用电终端的电能质量, 同时可以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为了实现分布式发电、储能以及微网的并网优化运行来说, 配电环节智能化是其重要手段。为了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来构建集成优化的配电资产运维管理系统, 有必要建立高效互动的需求侧管理。

电力系统中的配电自动化主要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主要核心, 以设备和一次网架为基础, 综合运用多种通信方式来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和控制电网的配电系统, 并将配电自动化系统与其他有关系统的信息进行集成, 从而保证科学管理电网的配电系统。配电主站或者配电子站、配电终端以及通信通道共同组成了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

在整个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中, 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人机相互的联系以及各类应用功能的实现都依赖于配电主站。配电子站用于实现系统信息的汇集以及区域监控功能, 其是系统主站与用电终端的中间层设备。系统的通信通道起到配电主站、配电子站以及配电终端之间的连接作用。信息交互总线将配电自动化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进行互连, 从而实现更多的应用功能。

一、智能配电通信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需求研究

目前为止, 配电通信网是我国各大城市主要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我国, 中西部地区配电自动化的通信系统的发展很慢, 覆盖地区很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较为发达, 配单自动化的通信系统的发展水平很高, 覆盖地区也比较广泛。在我国, 配电自动化的通信系统网络多采用工业以太网、中压电力线载波、光调制解调器、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无线公网等等通信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所涉及到的有关对开关设备的控制, 要求要按照配电网技术规范。规定开关量变位传送到主站时间应小于10秒, 重要遥测越定值传送时间也必须在小于10秒左右, 系统控制操作响应时间小于5秒。配电网通信组网还要集智能厢电网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信息等功能。目前, 适用于配电网的通信技术主要有PON、Wi MAX和宽带PLC。

二、几种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的研究

2.1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技术的研究

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 缩写为Wi MAX, 是核心网和接入网的总称, 其是一种无线宽带城域网接入技术, 该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同定和移动用户的无线高速接入。网络管理系统、用户数据库、路由器以及网管设备等构成了核心网, 主要是用来实现用户认证和网络管理等功能的, 同时还会提供与其他网络之间的接口。接入网则包含了基站和移动用户站, 其主要是为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用户提供无线接入。

2.2对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研究

电力线载波通信简称PLC, 其是电网所特有的通信方式, 通过载波方式, 利用电力线缆来实现语音和数据信号的传播。在35KV以上的高压输电线路上, 电力线载波通信已经被广泛的应用, 其可以调度电话以及继电保护信息。当今的中低压电力线载波主要是为远方集中自动抄表系统提供数据传输通道。而从另一方面来看, 电力线载波信道复杂多变, 需要克服的技术困难比较严峻。所以, 需要采取编码调制技术来提高信息传输的带宽。

三、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方式

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可分为配电网自动化覆盖区域内和覆盖区域以外两种情况。对于在配电网自动化覆盖区域内, 配电网自动化站点分布十分广泛, 这些站点包括了开闭所、柱上开关以及配电室等, 具有遥信、遥控和遥测等功能。采用智能配电网自动化与传统技术相比, 其安全性更高, 对于带宽要求也更高。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快速覆盖目标配电网区域, 我们常采用高分光比的无源光网络系统, 同时合理有效的分配和安排网络分光网络配置。这种类型的配电网常采用不均等分光器, 这是根据每个配电网的信息点随配电网线路链状串接的特点决定, 从而保证了配电网网络的灵活性和扩展性。配电网自动化站点信息接入系统首选无源光网络技术, 这是尤其自身特点决定的。

因此, 此类通信网适合于采用光纤方式。针对配网自动化覆盖区域外来说, 配网自动化覆盖区域外的配电通信网建设, 是考虑到“十二五”期间不实施配网自动化和智能用电互动服务, 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统是很好的一种组网形式, 其对于传输带宽要求不高, 然而考虑到我国各类政策法规限制等因素, 目现阶段我国配电网宜采用同样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的宽带PLC专网或L1r E无线公网方式。

四、结语

浅谈铁路通信系统组网工程技术 篇10

1 铁路长途通信传输系统组网原则

(1) 铁路长途通信网由网形和星形相结合的复合型网络结构。

(2) 局间枢纽 (含总枢纽) 相互间按网形构成, 以减少各大区之间通信时的转接次数, 提高通话质量, 同时便于通路转接和迂回、增强抗御自然灾害与减少故障的能力。

(3) 居间枢纽对本区各局枢纽间、局枢纽对本局各分枢纽间、分枢纽对本分局各端站间, 原则上按星形构成。

2 铁路通信组网设计

某省级铁路属于一级干线铁路, 由于业务繁忙, 宜将干、局线长途传送网、本地接入网分别设置光传输系统。网络结构以链形为主要传递信息方式, 各层传输系统传输设备可考虑用STM-1电口互相连接, 构成系统环路保护。

2.1 长途通信组网方案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第一段通道数量为350×2Mb, 在这两个节点间应该设置STM-16传输设备, STM-16的最大传输容量为1008个2M话路, 能够满足传输通路的要求。第二段通道数量分别为80×2Mb、20×2Mb, 并考虑将第一段方向的少量通道安排在此系统中 (加强干线通信的安全性) , 在这两个节点间应设置STM-4传输设备, STM-4的最大传输容量为252个2M话路, 能够满足传输通路的要求。

2.2 长途干、局线主要的电路类型及数量

光缆数字传输系统与时分数字程控交换设备相互配合使用, 为干、局线长途电话提供了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的合理方案, 使得接口简单经济, 通话质量高, 中继话路多, 服务功能强, 而且机房面积利用率高, 电源耗电量低。采用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后, 合理设计中继线束, 采取2Mb/s高速链路接口直接与程控交换机相接, 可节省音频连接所需要的PCM基群复用设备的投资。

2.3 铁路专用通信

铁路专用网通信业务种类多, 专业性强, 因此接入网这部分是设计的难点, 以下将铁路接入网部分着重阐述。养路电话、电务电话、水电电话、车务电话等铁路维修部门专用电话系统, 因分机较多或传输衰减的要求, 需划分为二至四段, 采用遥控话路组成一个专用网。在光缆数字传输系统中, 这些遥控电路均由PCM数字通道组成。

调度集中、红外线测轴温、接触网牵引供电远动等行车指挥自动化、遥测业务的信息传递, 也需要在光纤数字传输系统中提供一定数量的遥控组网通路。而且, 一般要求提供一主一备的电路, 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区段通信应包括车务、工务、电务、供电、水电等专用电话以及站间行车电话、区间电话、道口电话、桥隧守护电话等。

2.4 铁路接入网支持的业务

ZXA10-DXT提供数字共线功能, 将铁路沿线的各个调度分机都插入到传输通道的一个64Kbps时隙中, 使各调度分机之间时刻保持互通, 且调度台根据需要, 可以对调度分机进行群呼或组呼。

DXT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站间电话, 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成拨号方式或热线方式。拨号方式就是通过拨下一站电话的号码, 下一站的电话才会振铃;而热线方式是拿起电话听筒, 下一站的电话自动振铃, 接听后即可通话。热线方式也称为闭塞电话业务, 是铁路调度管理的一个重要业务。铁路接入网支持的业务范围及接口如表1所示。

3 铁路网络通信无线调度系统

铁路调度是铁路运输正常工作的重要保证, 对其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 因此DXT提供了两种保护方式:通过提供一个冗余的E1接口, 使每个信道都具备1+1的保护, 主信道故障, 备用信道接替工作。另外, 通过迂回路由, 提供系统业务在其它路径的保护。

为了保证调度通信不间断, 地面设备还应有通道自动切换功能, 即移动电台从一个地面电台场强覆盖区进入另一相邻地面电台场强覆盖区时, 与调度员通话的通道应能自动地从弱场强的地面电台转换到强场强的地面电台, 以保持通信的连续性。

4 结语

铁路接入网今后的建设思路应该是:与公用网相融合, 使用户无论是在运行中的列车上, 还是在专网的覆盖区域均能够通过铁路通信网打电话、上网、传图像等, 发展多种接入方式, 特别是无线接入方式, 为出行的旅客以及网络覆盖区域的用户提供高质量、方便、快捷、全业务的电信服务,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徐佳明.铁路通信系统接入网施工技术[J].信息系统工程, 2012年03期

[2]崔俊峰.浅析铁路通信工程应用接入网技术[J].才智, 2011年26期

[3]吴钢.基于GSM-R技术在铁路通信应用及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17期

上一篇:隐私安全和保护下一篇:尼日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