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图像题

2024-06-22

中考物理图像题(精选十篇)

中考物理图像题 篇1

1. (天津市) 如下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得到许多信息, 下列对相关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

A.这种物质一定是晶体

B.这种物质的熔点是80℃

C.这种物质的熔点是100℃

D.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刚好完全熔化大约需要37min

分析:从图像我们可以获得如下信息:物质的初温约是50℃, 从开始加热到加热10 min物质的温度逐渐升高, 加热10min物质温度升高到80℃, 从加热10 min到加热25min这段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保持80℃不变, 加热25 min后物质的温度又继续升高。

根据物质从加热10 min到加热25min这段时间内继续吸热温度保持80℃不变, 说明这种物质有一定的熔点, 一定是晶体, 并且这种物质的熔点是80℃;由于物质从加热10 min到加热25min这段时间内继续吸热温度保持80℃不变, 说明晶体在这段时间内刚好完全熔化, 熔化时间为25min-10 min=15 min。

答案:A B。

2. (辽宁省十二市)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图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 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 他们选择的是____ (填“A”或“B”) 套装置。 (2) 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 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 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不同。 (3) 通过分析图像C, 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 (1) ____, (2) ____。

分析: (1) 我们知道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甲组同学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 说明甲组同学选用的器材可以使水沸腾时的压强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观察A、B两套装置, 它们的区别在于B套装置烧杯上多一个盖子, 加热后可以使烧杯中的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所以甲组同学选择的是B套装置。 (2) 从图像C可以观察到:a、b达到水沸腾 (100℃) 所需要的时间不同, b需要的时间t2比a需要的时间t1长些, 说明达到沸点时b吸收的热量要多些, Q吸b>Q吸a。我们分两种情况讨论, 第一种情况:若水的初温相同, 已知末温 (100℃) 相同, Q吸b>Q吸a, 根据Q吸=cm (t末-t初) , 所以mb>ma;第二种情况:若水的质量相同, 已知末温 (100℃) 相同, Q吸b>Q吸a, 根据Q吸=cm (t末-t初) , 所以t初b<t初a。从图像a可以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温度保持不变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水沸腾时继续吸热。

答案: (1) B, (2) 质量 (初温) , (3) (1)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2) 沸腾时继续吸热。

3. (山东省青岛市) 在研究水沸腾实验中, 晓丽得到如下数据。请将表格数据填写完整。图像中的图线____反映了上述实验过程。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中____所示。

分析:从表中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加热前5min水的温度逐渐升高, 由90℃升高到99℃, 加热5min后水的温度保持99℃不变, 所以图线c正确反映了上述实验过程。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气泡浸在水中深度逐渐减小,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气泡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减小, 气泡体积逐渐增大, 所以图甲正确反映了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

答案:99;c;甲。

4. (江西省南昌市) 据天气预报报道, 中考前后几天的天气相差不大, 南南同学记录了6月16日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如下表。

(1)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甲中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提示:可以用柱形图、线形图或曲线图表示) (2) 请根据你绘出的图像预测6月17日下午13∶30的大致温度____。 (3) 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 你认为合理的是 () 。

A.人体正常体温是39℃

B.一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70℃。

分析:这道题的第 (1) 问是根据记录数据绘制图像的问题, 绘制图像时首先要在坐标轴上标出时间和温度, 然后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绘制, 图像如图乙所示。第 (2) 问是根据图像进行判断, 从图像可以看出6月16日下午1∶30的气温在25℃~28℃之间, 由于6月17日天气与6月16日天气相差不大, 所以6月17日下午1∶30的大致温度在25℃~28℃之间。第 (3) 问人的正常体温是37℃;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而不是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水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应该是稍高于人的体温, 70℃的水温可能会烫伤人, 所以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不可能是70℃。

答案: (1) 图像如图乙; (2) 在25℃~28℃之间均可; (3) B。

5. (广东省广州市) 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 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 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 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 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 甲液体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分析:思路一:从t温-t时图像我们可以观察到: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 都是0℃, 即t甲初=t乙初=0℃, 用同一热源加热升高到相同的温度 (t甲末=t乙末) 甲液体需要的时间长些 (t甲>t乙) 。说明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多些, 即Q甲吸>Q乙吸, 由于盛甲、乙液体的容器相同, 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 m甲=m乙, 根据公式Q吸=cm (t末-t初) 得c甲>c乙。

思路二:从t温-t时图像我们可以观察到: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 都是0℃, 即t甲初=t乙初=0℃, 用同一热源加热相同时间 (t甲=t乙) , Q甲吸=Q乙吸, 乙液体温度升高到的温度高些, 即t乙末>t甲末, 由于盛甲、乙液体的容器相同, 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 即m甲=m乙, 根据公式Q吸=cm (t末-t初) , 可得c乙<c甲。

答案:A。

光学部分

6. (辽宁省十二市)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 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 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 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 像逐渐变小

分析:从v-u图像我们可以观察到:在物距u=20cm时像距v=20cm,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u=2f (焦距) 时v=u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可以判断此凸透镜的焦距f=10 cm, 所以A是错误的。当u=15cm时, 即f<u<2f,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 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v>u。所以B是错误的。当u=25cm时, u>2f,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v<u, 所以C是错误的。从图像可以观察到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 cm处移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距v逐渐变小, 物距逐渐u增大, v/u的比值逐渐减小, 说明像的放大倍数逐渐减小, 像逐渐减小, 所以D是正确的。

答案:D。

7. (山东省青岛市) 小宇从《物理手册》中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的一些数据。

(1) 当入射角i≥____时, 不发生折射现象。如右图所示图像中的图线____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2) 判断: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则反射的能量可达到100%。 () 。

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观察到, 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入射角i逐渐增大折射角r也逐渐增大, 反射的能量逐渐增加;当入射角i增大到40°时折射角r增大到90°, 此时反射的能量达到100%, 发生全反射, 所以图线a正确反映了实验中两角的关系。而图线b反映的是r与i始终相等, 是错误的。光由空气射入玻璃中, 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反射的能量也不可能达到100%。

答案:40°;a;×。

电学部分

8. (重庆市) 如图是一个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变化规律图像, 物理学中叫做伏安特性图像。由图像可知, 当小灯泡在U=4V时, 灯泡灯丝的电阻为____Ω;当小灯泡中流过0.3A的电流时, 它消耗的功率是____W。

分析:由U-I图像可知, 小灯泡两端电压U=4V时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0.4A, 根据欧姆定律I=U/R可得R=U/I=4V/0.4A=10Ω。由图像可知当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0.3A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2V, 根据电功率计算公式P=UI可以计算出此时小灯泡消耗的功率是0.6W。

答案:10;0.6。

9. (安徽省) 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6V, 小明通过实验测得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当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 通过其灯丝的电流是____A;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 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 则此时小灯泡L消耗的实际功率为____W。

分析:小灯泡正常发光说明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额定电流, 小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为额定功率。由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6V, 从图像可以观察到对应电压6V的电流值为0.6A, 所以此时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6A, 或者说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6A。从图像可以观察到小灯泡两端电压U=3V时, 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0.5A, 根据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5W。

答案:0.6;1.5。

1 0. (广东省) 在某一温度下, 两个电路元件甲和乙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元件甲的电阻是____Ω, 将元件甲、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 则流过元件甲的电流是____A, 流过元件乙的电流是____A。

分析:观察图像可以看到元件甲的I-U图线是直线, 说明元件甲的电阻是定值。元件乙的I-U图线是曲线, 说明元件乙的电阻是变化的。对于元件甲在图线上任取一组数据, 如I=0.2A时对应的U=1V, 根据欧姆定律I=U/R, R=U/I=1V/0.2A=5Ω。甲、乙两元件并联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 说明甲、乙两元件两端的电压均为2V。从图像可以观察到, 图线甲对应U甲=2V时的I甲=0.4A;图线乙对应U乙=2V时的I乙=0.2A。所以将甲、乙两元件并联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 流过元件甲、乙的电流分别是0.4A、0.2A。

答案:5;0.4;0.2。

1 1. (辽宁省十二市) 如图甲所示, 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 小灯泡上标有“2.5V”的字样, 图乙是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关系的图像。求: (1) 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V时, 灯丝的电阻。 (2) 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 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

分析: (1) 观察图像可知, 由于小灯泡的I-U图像是一条曲线, 说明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 观察图像, 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2V时, 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0.28A, 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U/R得此时小灯泡的电阻R=U/I=2V/0.28A=7.1Ω。

(2) 由于小灯泡上标有“2.5V”的字样, 说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正常发光时的电压) 为2.5V。观察图像当小灯泡两端电压U=2.5V时, 对应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0.3A, 由于小灯泡与R串联, 所以I总=I=0.3A, 电源电压U总=4.5V保持不变, 可以计算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总=U总I总=4.5V×0.3A=1.35W。

答案:解 (1) 7.1Ω; (2) 1.35W。

1 2. (江苏省南京市) 小明用图甲所示的电路, 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6V。实验过程中, 他做了六次实验, 每次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后,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始终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 记下相应的电流值。根据记录的六组数据, 他在方格纸上描出了电流I与电阻箱阻值R'的关系图线, 如图乙。 (1) 记录第一组数据时, 电阻箱R'的阻值为4Ω, 此时电流表示数是多少? (2) 小明在实验过程中, 控制电阻箱R'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3) 记录第二组数据时, 小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0.4A, 此时电阻箱消耗的功率是多少?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是多大? (4) 记录第四组数据时, 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之比是多少?

分析: (1) 从图线可知, 当R'1=4Ω时, 对应的I1=0.5A, 即电流表示数为0.5A。

(2) 在图线上任取一组电流和电阻数据, 根据公式U=IR可得R'两端的电压为2V。

如:U'=I1R'1=0.5A×4Ω=2V。

(3) 当电流表示数为I2=0.4A时, 从图线可知, R'2=5Ω。电阻箱消耗的功率P'=U'I2=2V×0.4A=0.8W或P'=I22R'2= (0.4A) 2×5Ω=0.8W。

此时,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滑=U滑/I2= (6V-2V) /0.4A=10Ω。

(4) 根据题意记录每组数据时U'=2V, U滑=4V, I'=I滑, 所以P'/P滑=U'I'/U滑I滑=U'/U滑=1/2。

即记录第四组数据时电阻箱与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之比为1∶2。

答案: (1) 0.5A (2) 2V (3) 0.8W 10Ω (4) 1∶2

1 3. (福建省福州市) 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电路图。开关S闭合后,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至b端,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得:通过R0的电流与R0两端的电压成____, 定值电阻R0的阻值是____Ω。实验时, 电源电压3V保持不变, 当滑片P位于a端时,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是W。

分析:由图甲可知, 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R0两端的电压, 电流表测量的是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的电路中的电流, 由于电阻R0的I-U图像是一条直线, 且I随U的增大而增大, 说明通过R0的电流与R0两端的电压是正比关系。取图线上的任意一点如I=0.6A对应的U=3V, 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U/R, R=U/I可以计算出R0的阻值为5Ω。

由图像可以观察到滑动变阻器滑片P由a端滑动到b端的过程, 电阻R0两端的电压由0.5V增加到3V, 流过电阻R0的电流由0.1A增加到0.6A, 即滑片P位于a端时, UR0=0.5V, IR0=0.1A;滑片P位于b端时, UR0'=3V, IR0'=0.6A。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a端时, 由于滑动变阻器与电阻R0串联, 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与流过电阻R0的电流相等, I滑=IR0=0.1A,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U-UR0=3V-0.5V=2.5V, 所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P=U滑I滑=2.5V×0.1A=0.25W。

答案:正比;5;0.25。

1 4. (云南省昆明市) 如图甲所示电路中, R是一个定值电阻, Rt是一个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 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 当开关闭合且电阻Rt所处的环境温度升高时, 电流表示数____, 电压表示数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分析:由乙图可以观察到, 热敏电阻Rt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当开关闭合且Rt所处的环境温度升高时, Rt的电阻减小, 由于电阻Rt与电阻R串联, Rt阻值减小说明电路的总电阻减小,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根据欧姆定律I=U/R电路中的电流增大, 由于电流表测量的是R与Rt串联电路的电流, 所以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由于流过电阻R的电流I增大, 电阻R的阻值不变。根据欧姆定律I=U/R, U=IR, 所以电阻R两端的电压增大。由于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R两端的电压, 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中考物理作图题 篇2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专题训练八 作图题

一、光学部分(25分)

1.(4分)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AB的像.

2.(3分)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画出能看到AB像的范围.

3.(3分)在图中画出合适的透镜.

4.(3分)利用三种不同的光学透镜改变光线OA的方向,在图中画出合适的光学元件.

5.(4分)图中S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与虚线a、b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找出S在平面镜里的像S′.

6.(8分)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图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力学部分(35分)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7.(5分)沿斜面用50 N的力拉重为100 N的小车,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所受的拉力和重力.

8.(5分)如图所示,O是杠杆的支点,画出力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9.(5分)一个质量为2 kg的木球漂浮在水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木球静止时的受力情况.(g=10 N/kg)

10.(5分)重15 N的小球,用细绳拴在墙上,已知球对墙面的压力为6 N,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墙受的压力.

11.(5分)小强想把一货物吊到楼上去,已知货物重1000 N,小强最大的拉力为300 N,如果使用滑轮组,至少需要几个滑轮?如何装配?

12.(5分)要想用一个最小的力,推着一个圆筒越过障碍物,试在图上画出此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13.(5分)在杠杆上的A点挂一重物,在C点对杠杆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平衡在图中所示的位置.试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和力臂.

三、电学部分(电和磁、家用电路设计题)(40分)

14.(5分)请在图中标出条形磁体的两极.

15.(5分)已知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标出小磁针的N极.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16.(5分)图中小磁针静止在通电螺线管旁,请你在图上标明:

(1)电源的正负极;

(2)通电螺线管的N、S极;

(3)磁感线的方向.

17.(5分)将电磁铁连入你设计的电路中(在方框内完成),要求:使小磁针静止时如图所示.

18.(5分)把螺口灯泡、开关和保险丝正确地接入家庭电路中去.

19.(5分)根据图中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右图中的实物图,要求导线不允许交叉,元件要与电路图对应.

20.(5分)画出如图所示实物图的电路图.

21.(5分)下图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根据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成实验电路.(电压表用0~15 V的量程 电流表用0~0.6 A的量程)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参考答案

1. 略 2.略

3.4.

5.6.(1)a(2)d(3)e(4)变大 变小

7.8.

9.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10.11.3个,装配图如下

12.13.

14.15.

16.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17.18.

19.20.

21.亿库教育网

物理图像题 篇3

图像是一种形象、直观的语言,在物理学中应用十分广泛.所谓物理图像就是指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出的表示两个物理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图像,物理图像是数与形相结合的产物,是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体现.它能表达物理规律,且往往比物理公式直观、形象、简洁、概括力强.它能清晰地描述物理过程,正确地反映实验规律.它能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明了.

近年来通过图像来考查同学们的相关能力已是一种趋势,也是命题的热点.图像的考查,能反映同学们掌握物理规律、应用物理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及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它涉及到初中物理的许多方面.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构建函数模型是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重要数学思路.数形结合法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寻求解题思路.物理规律的表达除可使用公式(相当于数学上的函数解析式)外,也可借用图像,而图像法往往更形象直观.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是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其解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坐标轴上的量(x、y)与被考察量(k)之间的关系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一般形式为y=kx.当然,这种应用更多的是把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一定的物理改造,以路程——时间图像、温度——时间图像、电压——电流图像等形式出现.

二、物理图像题的类型

1.识别特征类

此类题主要通过图像反映一些物质的属性或者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比如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物质的密度、导体的电阻、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等,这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在图像上常表现为水平直线或者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如图1所示,甲图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像.请你根据图1甲,在图1乙中画出同一物体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解析由甲图s-t图像的直线特征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s/t=6m/3s=2m/s.在乙图中要改画为v-t图像,则为一条水平直线,如图2所示.

2.寻找规律类

物理图像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形象反映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图像中隐含着不少规律.通过分析图像寻找物理规律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

例如,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通过某种导电材料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得出电压U和电流I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请在图3中画出I随U变化的图像.

(2)从图像上可以看出I与U是什么关系?

(3)从数据表中可以得出当U逐渐增大时,该导电材料的电阻是如何变化的?

解答为:(1)描点作图,图略.(2)从图像上可以看出I随U的增大而急剧增大.(3)从数据表中可以得出当U逐渐增大时,该导电材料的电阻急剧减小.

3.探寻变化趋势类

此类题中的图线大多为变化的曲线,要求根据图像寻找某一物理量的变化趋势.

有这样一道题:小东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一铭牌是“220V1500W”电热水壶的效率,他在该壶中装入2.5kg的水后,将其接入家庭电路并正常工作,在烧水过程中他记录下了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绘制出“温度-时间”图线,如图4所示.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在AB、BC、CD三段过程中,水温上升最快的是哪一段?

(2)从图4中可知水当前的沸点是多少?

(3)求该电热水壶烧开这壶水(即从A到C过程中)的效率.

(4)为了提高电热水壶的效率,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解答如下:(1)这是温度-时间图像,在AB、BC、CD三段过程中,由于AB段斜率最大,图像最陡,从物理意义上看,AB段水温上升最快.(2)由于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故从图4中可知水当前的沸点约是98℃.(3)该电热水壶烧开这壶水的效率η=Q吸/Q放

=cmΔt/Pt=75.8%.(4)提高电热水壶效率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除去壶内的水垢.

4.科学探究类

科学探究类试题中大多含有图像,运用图像来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之一.根据具体情况,找到相应的数学工具或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例如生活中常会见到物体从高处下落的运动.如用手拿着一个小球和一张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我们看到小球先落地,纸片后落地,如图5A所示.美国宇航员大卫·斯科特在登上月球后,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锤子和羽毛,看到它们同时落到月球表面,如图5B所示.通过对图5A与图5B所提供的情景的对比:

(1)造成纸片比铁球下落慢的主要原因是 .

(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经研究发现,小球在离地面90m的高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其下落的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5C所示(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h轴、h关于t的二次函数),试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得出小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4s所通过的路程是m.

解法如下:(1)纸片比铁球下落慢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的影响,因为纸片的重力较小,故纸片所受阻力和重力相比不能忽略,故纸片下落较慢.而铁球所受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可以不考虑阻力的影响.(2)通过对图5A与图5B所提供的情景的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两个轻重物体将会同时着地.(3)由图像C可以看出,自由落体运动中高度和时间的关系是二次函数关系,类比数学知识y=ax2得h=at2,取坐标点(20,2)代入得a=h/t2=5,故h=5t2.当小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4s,所通过的路程是h=5t2=80m.

三、典型试题解析

例1如图6所示的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km,设计时速100km/h.大桥已于2008年5月1日通车,至此上海到宁波的陆路距离缩短了l20多千米.

(1)若某轿车以60kW的功率,按大桥设计时速匀速通过,则通过整座大桥需要h,轿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阻力为N.

(2)大桥施工时,要向海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海水中(如图7甲所示),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随着h的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F1、钢绳拉力F2的变化随h变化如图7乙所示.图中反映钢绳拉力F2随h变化的图线是.该正方体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为N.(海水的密度取1.03×103kg/m3)

解析本题用函数图像承载解题的信息,要求同学们能从中提取有用的数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1)设计时速100km/h,即v=100km/h=(250/9)m/s.轿车以这样的速度过桥的时间为t=s/v=36km/(100km/h)=0.36h.轿车的功率P=60kW=60000W,轿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阻力为

(2)由甲图可知,正方体构件从水面缓缓下沉时,所受的浮力随下沉深度的增加而变大,钢绳拉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小.浸没后,构件的浮力、钢绳的拉力都不随深度增加而变化.从图乙可以看出,图线①是F2先随h的逐渐增大而变小,后保持不变,是钢绳拉力随h变化的图线,图线②是F1先随着h的逐渐增大而变大,后保持不变,是浮力随h变化的图线.图乙h=2m时,浮力开始保持不变,表明正方体边长为2m,体积V=(2m)3

=8m3,最大浮力F浮=ρ水gV=8×104N.

说明本题涉及功率、阿基米德原理、速度、单位等知识,考查了同学们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本题对知识的要求较低,有的可以直接用公式.破解的关键在于转换“数”和“形”,综合两个图中的信息,从中发现构件的体积.

例2如图8所示,绳子OO′悬吊着质量忽略不计的杆,在杆的a点挂上重物G,在O右侧某点b处挂上钩码.重物G的质量及a到O的距离不变,要使杆保持水平,b点挂的钩码个数(各个钩码质量相同)和b到O的距离的关系是图9中哪一幅图().

解析本题以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背景,从背景材料的分析中,捕获函数关系,然后筛选函数对应的图像.有时还会将函数图像运用到新的情景中.

如图8所示,O为支点,设一个钩码重为G0,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则有G·Oa=Gb·Ob=nG0·Ob,n=(G·Oa/G0)/Ob,由于重物的质量、a到O的距离、每个钩码的重不变,即G·Oa/G0的大小不变,在此将它记为常数C,则有n=C/Ob.显然,b点挂的钩码个数和b到O的距离成反比例关系,B图正确.

说明本题考查了同学们灵活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同学因不会用杠杆平衡条件推导它们的函数关系,只能根据它们的定性关系,推理出钩码只数增加,Ob间的距离变小,误选D为答案.

例3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的行驶距离;制动距离是指踩下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

下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1)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10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

(2)一起发生在限速5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5m.请你根据上面图像判断司机是否超速?(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上表数据一致)

解析本题用函数图像对数据进行整理,形成承载运动变化的规律图像,再用函数图像预测、推理无法直接测量的数据,或从图像发现规律,最后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根据表格中速度和制动距离的对应关系描点,然后用平滑曲线连接这些点,如图11所示.

(2)从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当制动距离为25m对应的速度约为77km/h.显然,司机超速.

例4图12甲和乙是利用热敏电阻来测量温度的原理图.电源电压均为20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30Ω.则

(1)图甲中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时,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消耗的功率分别是多少?

(2)图乙中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热敏电阻R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试求此电路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解析用函数图像呈现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往往能突破知识障碍,将一些凭借初中物理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将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简单易解的物理问题.比如,计算“220V40W”的灯泡接到110V电路的功率.用函数图像揭示灯泡电流(或电阻)、电压的关系,凭借函数图像,可以算出灯泡真实的功率.没有函数图像,只能假设灯泡的电阻不变,算出一个并不真实的功率.显然,借助于函数图像可以让问题情景贴近生产、生活的实际.

(1)此时电阻R0的电压U0=I1R0=0.3A

×30Ω=9V,热敏电阻的电压U1=U-U0=20V

-9V=11V.热敏电阻消耗的功率P=U1·I1=11V

×0.3A=3.3W.

(2)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时,电路中的电流I2=■=■=0.5A.设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R2,则I2=■=■,R2=■-R0

=■-30Ω=10Ω.由图丙可知,此时的温度是84℃.故最大能测量的温度是84℃.

说明这道题的综合性很强,它涵盖了功率、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等知识,电压表、电流表、可变电源、热敏电阻等元件,函数图像将电路和温度两个不相干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四、类题精编

1.如图13所示是不同时刻测量一段(阻值随温度发生均匀变化)镍铬合金线电阻值的R-t测量图像,与时刻t1相比,时刻t2的温度较(选填“低”或“高”).

2.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则图14甲、乙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是段.

3.如图15所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通过阻值不同的两个电阻的电流强度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I-U图线,从图中可知().

A. R1>R2

B. 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在区域Ⅱ

C. 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在区域Ⅲ

D. 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在区域Ⅰ

4.用稳定的热源给一个物体均匀加热,设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加热时间成正比,得到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6所示,那么它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

A.1∶2B.2∶1C.1∶4D.4∶1

5.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和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m总)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并测得相应的总质量而画出了有关m总-V的图像.在图17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跟液体的体积关系的是().

6.图18表示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p与深度h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甲液体的密度ρ甲与乙液体的密度ρ乙大小关系是().

A. ρ甲>ρ乙B. ρ甲=ρ乙

C. ρ甲<ρ乙D.无法确定

物理中考压轴题探秘 篇4

例1 (2007年南京市) :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种测定风力的装置, 其原理如图1甲所示。迎风板与一轻质弹簧一端连接, 穿在光滑的金属杆上, 弹簧由绝缘材料制成, 均匀金属杆的阻值随长度均匀变化, 工作时迎风板总是正对风吹来的方向。电路中左端导线与金属杆M端相连, 右端导线接在迎风板N点并可随迎风板在金属杆上滑动, 两端导线与金属杆均接触良好。已知电源电压恒为4.5V, 定值电阻R=1.0Ω。金属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Rx与迎风板所承受风力F的关系如图1乙所示。

(1) 若在电路中接入一电压表, 使电压表示数随风力的增大而增大, 请在图1甲中适当位置画出电压表;

(2) 无风时, 求电压表的示数和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

(3) 如果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求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风力。

解: (1) 电压表与定值电阻R并联。

(2) 无风时, 定值电阻R与金属杆串联, 此时金属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Rx为3.5Ω:

(3) 电压表示数为3V时, UR2=3V,

分析图象可知最大风力为720N。

例2 (2007年无锡市) :如图2甲是小明设计的一种测定风力的装置, 它可以根据电压表的读数反映风力大小。该装置的迎风板与一轻弹簧的一端相接, 穿在光滑的金属杆上, 弹簧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 原长为0.5m, 受到压力后会缩短, 其缩短的长度△L与它所受的压力F的关系如图2所示。迎风板面积为0.5m2, 工作时总是正对着风吹来的方向。电路中左端导线与金属杆M端相连, 右端导线接在N点并可随迎风板在金属杆上滑动, 且与金属杆接触良好。金属杆粗细均匀, 有一定的电阻, 每10cm长的金属杆其电阻为0.1Ω。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1.5Ω, 电源电压为9V。

(1) 合上开关S, 没有风吹时, 弹簧处于原长。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2) 由于风力的作用, 迎风板向左压缩弹簧, 从而使电压表读数变为7.5V, 此时作用在迎风板上的风力多大?

(3) 若风速为20m/s, 那么每分钟内有多少千克的空气冲击迎风板? (ρ空气=1.3kg/m3)

由图象可知此时作用在迎风板上的风力为260N。

评注:无锡市的这道题无论是从题目的内容上, 还是图形上都与南京市的题目非常相似。同时也不难发现无锡市的这道题已知条件更加隐蔽些, 题目的难度也就上了一个台阶。此题没有直接给金属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与迎风板所承受风力F的关系, 而是提供了弹簧缩短的长度L与它所受的压力F的关系。只有找出它们之间的正确关系, 才能判断出此时金属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这是成功做对这道题的关键。学生们必须调整心态, 保持冷静, 仔细阅读题目, 终究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例3 (2007镇江市) :有一种测量压力的测力计, 其原理图如图3所示, 电源电压为6V, 并保持不变。R是一个压敏电阻, R0是一个阻值为400Ω的定值电阻, 它能对压敏电阻R起保护作用。A是由量程很小的电流表改装成的指针式测力显示器。R的阻值可随压力F的大小变化而改变, 其关系如下表所示且保持不变。

(1) 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F的大小变化的图象。

(2) 利用表中的数据或R的阻值随压力F的大小变化的图象, 归纳出R的阻值随压力F的大小变化的关系式。

(3) 若电阻R0的耐压值 (即能承受的最大电压) 为5V, 则该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为多少牛顿?

(4) 通过推导压力F的大小与电流I的关系式, 说明该测力显示器的刻度是否均匀。

解: (1) R随压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4所示。

(2) 压敏电阻R与压力F成一次函数关系, 设及R=kF+b, 代入相关数据可得:R=300-0.4F (Ω)

(3) 从上式可知, 当压力增大时, 压敏电阻减小, 当电阻R0两端电压U0=5V时, 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U1=U-U0=1V, 由串联电路特点可知:得:压敏电阻的阻值R=80Ω代入关系式得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为550N。

(4) 电路中电流联立 (2) 中的关系式可得: (或者写成也是正确的) , 可见该测力计显示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中考物理实验题练习 篇5

⑴图甲中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

⑵图乙中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 g。

⑶图丙中家用寒暑表的示数是 ℃。

⑷图丁中电能表的读数是 kWh。

2.用托盘天平测量铜块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 (左/右)调节使天平平衡。若小明在某次调节平衡螺母时无法使天平平衡,受曹冲称象思路的启发,他找来了一些细沙,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这架天平仍然测出了铜块的质量.请将他主要实验步骤中的空白填齐.

(1)将铜块放入右盘,在左盘放入细沙,并调节细沙量,直到 为止;

(2)取出盘中的 (铜块/细沙),在该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3)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铜块的质量为 g.

33.小聪估测书包重量,现有细绳、重量可忽略的长硬棒、刻度尺、一瓶 600mL 的水,空瓶的质量忽略不计。

(1)这瓶水的质量 m=________,重量 G=________。(1mL=1cm3,水的密度是 1g/cm3,g=10N/kg)

(2)手提细绳,如图 21,若硬棒水平静止。在图中标示需要测量的长度。

(3)书包的重量约为________(用上述求得及所测得的物理量符号标示)

(4)若测量中硬棒挂书包一端下沉,你有什么办法让硬棒恢复水平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月11日,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梦的神舟十号飞船顺利升空.

(1)神舟十号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合金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密度_____(大/小)、硬度大等诸多优点.如图所示是利用火箭将神舟十号发生升空的情景,该过程中涉及的物理力学知识是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王亚平是我国第二位女宇航员,则随神舟十号进入太空轨道后,王亚平的质量_____(变小/变大/不变).神舟十号在绕地球轨道运行时,神舟十号受_____(平衡力/非平衡力)作用.

(3)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若宇航员将在天宫一号太空舱中进行下列科学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_____(选填序号);

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B.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C.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D.用秒表测量时间

E.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4.小明同学练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1)操作情况如右图所示,其中的错误是:

① ;② 。

(2)使用天平时先要调节横梁平衡,当发现指针如右上图所示时,要使指针停在中央刻度线,应该( )

A.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B.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在右盘中加砝码

(3)若在测量过程中将最小的砝码放到右盘后发现指针也如右上图所示时,要使指针停在中央刻度线,应该( )(各选项同上)

(4)当天平平衡时.把矿石放到天平左盘,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下所示时,天平再次平衡.则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_g.

5.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小明对这种落体运动产生了探究的兴趣,提出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问题二:物体下落的高度与下落的时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1)针对问题一,你的猜想是: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且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越 。

(2)小明根据你的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取质量不同的物体放在 的高度(填相同或不同),让它们自由下落,比较所用的时间。

(3)请根据你的猜想,再设计一种实验方案:取质量不同的物体,让它们自由下落,比较 。

(4)小明在探究问题二时,通过实验,测量出同一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下落的时间如表。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物体下落的高度与下落的时间不满足正比例关系。他猜想物体下落的高度与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若要验证这一猜想,应如何处理分析实验数据?

高度 下落时间

hl tl

h2 t2

h3 t3

6.科学家发现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72kg/m3,从氨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05 kg/m3.数据的细微差异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新的气体氩,这一实验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应用密度可以 物质。

小姬同学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水的密度。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人适量的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水的质量为 ;

3)再将烧杯中的水倒入图所示的量杯中.测出水的体积V;

4)算出水的密度

例析两道须用图像方可求解的物理题 篇6

例1 (01年上海市初中物理复赛)某学生应用气体保持温度不变时,密闭在容器的气体压强随体积改变而变化的规律,设计了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体积的实验。他首先将医用注射器的活塞移至20ml刻度处,并与气压计连接,如图甲所示,然后改变注射器内密闭气体的体积,记下对应各体积的压强值,如表1所示。取下注射器,在注射器内放入待测固体,将注射器活塞仍然放在20ml刻度处,再次将注射器与气压计连接,然后依次改变注射器密闭气体的体积,记下对应各体积的压强值如表2所示。

(1)请在图乙a中的坐标纸上选取合适的坐标,画出反映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的直线图像。

(2)请在图乙b中的坐标纸上,用作图法求出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解析 (1)由表1可知,在温度不变时,密闭气体的压强p与体积V的关系是:pV=定值,即1p—V的图像为直线,用描点法所作图像如图丙c所示。

(2)根据表2中的数据,用描点法所作图像如图丙d所示,将该图像向下延长交于V轴,在V轴上的截距V=3.2mL=3.2cm3,与之相对应的横坐标1p=0,即p→∞。由(1)中探究出的结论可知,此时V气→0,故V=3.2cm3,即为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例2 (06年宁波市实验区中考)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个有趣的无件,如图甲所示:透明玻璃壳内有一个标有“6V 3W”字样的小灯泡L(阻值不变)和一个由一种特殊金属丝制成的导体R0。A、B、C是其外露的三个接线柱,为进一步了解导体R0的某些特殊性征,他们使用了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的实验装置:把导线M、N分别与A、C接线柱相连,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测得了一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曲线。

(1)小灯泡L的电阻值为______Ω,当它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是_____A。

(2)小明同学在原来连线的基础上,再用导线连接A、B两个接线柱,闭合开关S,把滑片P移到a端,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A?

(3)若把导线M、N分别接到A、B接线柱上,闭合开关S,把滑片P移到a端,则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多少?

(温馨提示:本小题可用作图法辅助求解)

中考物理实验题分析 篇7

关键词:中考物理,实验题分析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出台的理科《命题指导》也明确指出“要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1]以上可以看出, 教育改革真正给物理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策略也需要有质的变化, 如何能摒弃死记硬背、生搬乱套, 更好的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了物理教学中新的关注热点。

“初级中等教育毕业考试” (简称“中考”) 是中学教育成果的试金石, 也是验证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水平的一大途径, 它考察的内容直接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教学的要求。只有抓住新课改下的中考试题的命题发展趋势, 才能更加深切地领会最新、最有效的教学思想, 提高教学水平。也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完全理解并掌握知识, 学以致用, 成长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近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2.1题型分类

近些年来的中考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十分切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试题中体现和落实了物理知识的应用性、综合性、探究性、时代性和人文性, 在考察知识的同时, 渗透着对物理的技能的考察, 对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题目的设计上,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考查学生, 增强了对学生的结合分析能力、人文精神和对社会热点认知的考察。

从形式上将历年的试题分为四种:基础理论型、社会联系型、科学实验型、开放性试题。

社会联系型题型能让学生们从身边的东西着手, 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理解这个世界, 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

2.1.1科学实验型

从近几年的对试卷分析来看, 实验类试题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础实验试题, 这种多是从书本上基础实验引申修改后得来, 主要考察考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验内容的识记和理解。

另一种是探索性的实验题, 这类题型更加直接体现了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思想, 以图表的数据归纳和实验总结的思维方式为蓝本设计而出, 重在检查考生的思考和知识总结能力。

2.1.2开放性实验试题

这类试题主要特点是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 因为甚至在现代这样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下, 也难以找到绝对正确的解答。出题考察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极其灵活, 如需要考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者设计解决方案等等。

2.2 2006年-2010年厦门市物理中考试题分析

由表1可知, 在2006年-2010年这五个年份的中考试题中, 科学实验型试题和社会联系型的试题分值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 而到了2010年的试题内容, 这两种类型占了98%, 在实验型题型中, 探索性实验试题的量有所增加, 在2010年达到了27分。值得一提的是, 在2009年—2010年里, 出现了开放性试题。

2.3试题趋势分析

根据对福州市和厦门市近五年的中考题类型的统计和分类分析, 结合近年全国各地物理中考的经典试题可以看到, 中考试题在近几年里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基础理论型试题比重大幅下降, 社会联系型试题所占比重极大的增加, 科学实验型试题所占比重有小幅的增加, 开放性试题比重增加。

社会联系型题型中, 认知型和应用型题型各自所占比例较为稳定。

科学实验类型试题总体所占分值比例有所上升, 但是增幅不大。

开放性试题占分值比例有所增加, 在厦门中考试题中比例从有2006年的无到2010年的4分, 在福州中考试所占比例也增加了将近一倍。

两市五年考题中, 光、热、电、力四个部分分值所占比例在一定幅度范围变化, 属于正常结构调整, 没有明显的考察内容变化趋势。

三、结论

纵观历年来物理中考试题的变化可以看出, 单纯的理论式考题已经不适应新教改的思想精神, 更难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考察的目标。因此,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考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中考试题所扮演的角色也日趋重要。未来中考试题中, 这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考题必将占据中考物理试题非实验类试题的所有分值, 这是毋庸置疑的趋势。其中认知型与应用型两种题型的配比会根据需要有所变化, 但是两者的内容肯定会与材料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简单的材料引用会被慢慢淘汰。

根据目前试题变化趋势, 甚至可以推测, 在未来的中考试题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探索实验题与开放性实验的结合, 比如实验过程的设计等等。

参考文献

[1]陈跃聪.洪进步.物理中考科学探究专题透析[J].物理教学探讨.25.2007.38.

[2]李天印.李卫红.浅谈中考物理命题的发展趋势[J].中考研究, 2001.

[3]陈孝强.初中物理课程改革与物理课堂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26~27.

[4]袁国道.新课标下物理中考命题的趋势及应对策略[J].中考研究, 2006:2~4.

[5]宋艳荣.中考物理命题的发展趋势[J].中学生数理化, 2008:70~71.

[6]杨柳.浅谈中考物理试题命题改革新趋势[J].物理教师, 22, 2001.

[7]马利平.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及典型试题解析[J].各科中考研究, 2007:14~17.

[8]詹新.从一道试题看物理中考命题趋势[J].物理化中学版, 2002:43~44.

连线2012年中考物理实验题 篇8

掌握各类常见仪器的读数和使用, 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前提, 所以各省、市中考题中都要涉及此类实验题。

例1 (2012年广西中考) 小盘同学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测量铝块的密度。

(1) 实验步骤如下

(1) 将天平放在_________桌面上, 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调, 使横梁平衡;

(2) 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 天平平衡时, 右盘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铝块的质量m=_______g;

(3) 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 记下此时液面对应的示数 (如图丙所示) ;

(4) 用细线系好铝块, 并浸没在量筒的水中, 记下此时液面对应的示数 (如图丁所示) ;

(5) 整理器材.

(2) 从丙、丁可知:铝块的体积V=__________cm3, 则铝块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kg/m3;

(3) 如果实验步骤顺序改为 (3) (4) (1) (2) (5) , 将会导致测出的铝块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

分析: (1) (1) 天平测量前应放到水平桌面上, 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 调节两端螺母使横梁平衡。天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 指针左偏右调, 右偏左调。

(2)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2) 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测物体体积时, 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和水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物体的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

(3) 当将铝块从水中取出时, 铝块上沾有水, 这样再称量铝块的质量会偏大, 再由ρ=可知密度的变化。

解: (1) (1) 由图可知, 发现横梁指针向左偏,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故答案为:水平;右。

(2) 铝块质量:m=50g+4g=54g.故答案为:54。

(2) 铝块的体积:V=V2﹣V1=40ml﹣20ml=20ml=20cm3.

故答案为:20;2.7×103.

(3) 如果实验步骤顺序改为 (3) (4) (1) (2) (5) , 这样导致铝块的质量会偏大, 体积没变, 由ρ=可知测出的铝块密度比真实值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点评:天平的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是一个重点知识, 包括放置天平、怎样调节横梁平衡、调节横梁平衡前要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左盘放物体, 右盘放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怎样读数等等。

温馨提示:此类考题对能力要求并不高, 但要求对仪器的使用必须有较高的熟练程度。初中物理仪器不太多, 主要包括:温度计、量筒、天平、电阻箱、刻度尺、秒表、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电流表、电能表、电压表等, 平时有目的的多练习即可。

2.间接测量型实验

通过分析各地中考实验题, 间接测量型实验仍是中考实验题的主角, 但是考点不多, 一般有五个重点实验, 它们分别是对密度、浮力、滑轮组机械效率、电阻、电功率的测量。中考中这几个实验出现几率很高, “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实验。

例2 (2012年福建南平中考) 小宇看到张明同学的实验报告, 其中下表是张明在测定额定电压为4.5V的小灯泡电阻实验中, 得到部分U和I的数据:

(1) 从数据中可知, 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____________A, 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______Ω;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 小宇想通过实验验证上述表格中的每一组数据是否正确, 于是他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 利用了张明同学的实验器材;标有4.5V字样的小灯泡、可在0~25Ω范围内调节的滑动变阻器等, 但电源上的电压值模糊不清。

(1) 如图2甲是他未完成的实验电路连接,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 正确连接电路, 闭合开关前,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_________的位置, 闭合开关后, 小宇看到如图2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A, 电压表示数的示数为______V, 他马上用这些读数和滑动变阻器提供的信息算出电源电压为_________V;

(3) 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 小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后突然熄灭, 他观察到电压表有示数, 电流表无示数, 则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

(3) 小宇想通过这个实验得到与张明完全一致的实验数据, 你认为小宇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 做到。

分析: (1) 灯泡电压为额定电压时灯泡正常发光, 此时流过灯泡的电流为灯泡的额定电流, 由表中数据找出灯泡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 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 (1) 根据实验数据确定电流表量程, 把电流表串连接入电路; (2) 闭合开关前,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由图2乙确定电表量程与分度值, 读出电表示数;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电压; (3) 灯泡突然熄灭, 可能是灯泡断路或短路造成的, 电压表有示数, 电流表无示数, 说明灯泡开路。

(3) 根据实验器材及表中数据数据判断小宇能否得到与张明完全一致的实验数据。

故答案为:0.34;13.2。

(2) (1) 由实验数据可知, 电路最大电流是0.35A, 则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 把电流表串连接入电路, 电路图如图所示;

(2) 闭合开关前,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由图2乙可知, 电流表量程是0~0.6A, 分度值是0.02A, 电流表示数是0.2A;电压表量程是0~15V, 分度值是0.5V, 电压表示数是2.5V;刚闭合开关时,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阻值25Ω, 电源电压U=U灯+IR滑=2.5V+0.2A×25Ω=7.5V;

(3) 小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后突然熄灭, 电压表有示数, 电流表无示数, 则故障可能是小灯泡开路;

故答案为:电路图如图所示;阻值最大;0.2;2.5;7.5;小灯泡开路。

(3) 电源电压是7.5V,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是0~25Ω, 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可知, 小宇能得到与张明完全一样的实验数据;

故答案为:能。

点评:1) 灯泡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灯泡的额定电流;

(2) 求电源电压时, 要注意, 刚闭合开关时,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然后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电压。

温馨提示:间接测量型实验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有: (1) 影响这些物理量大小因素的探究; (2) 重要实验步骤及仪器安装、电路连接; (3) 实验故障分析与排除; (4)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5) 设计实验方案等。复习时多练习这五个实验的这五个考点即可。

新课标的特点就是探究, 探究型实验题也是课改区中考物理实验题的主角。教材上除了几个测量类实验和演示实验以外, 都可以以探究的形式出现, 课本上的实验是出题的一个重点。另外从中考题中还能发现一些超出课本的题目, 如探究生产、生活中的物理规律和未知领域的物理规律, 下面的例题就是如此, 这些题目考查的不是教材上的知识点, 而是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例3 (2012年达州中考)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 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D.可能与物体浸在中液体的体积有关;

E.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 小明利用下列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器材:体积相等的铁块、铜块, 弹簧测力计, 一杯水, 一杯盐水, 细绳。

(1) 分析比较实验 (3) (4) , 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_是正确的;分析比较实验 (4) (5) , 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_是错误的 (选填“A、B、C、D、E”) 。

(2) 分析比较实验 (1) (5) 与 (2) (6) , 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__是错误的 (选填“A、B、C、D、E”) 。

(3) 分析比较实验________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 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分析: (1)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利用F浮=G﹣F'可计算浮力;

(2) 分析实验 (3) (4) 、 (4) (5) 、 (1) (5) 与 (2) (6) 中各自对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结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3) 研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需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

(4) 在影响因素是多个时, 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 控制其它因素保持不变。

解: (1) 在实验 (3) (4) 中, 都是浸没在水中, 液体密度相同, 但排开水的体积不同, V排 (3)

在实验 (4) (5) 中, 液体的密度相同, 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 此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都是1.0N, 计算可知, F浮 (4) =F浮 (5) =2.0N, 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即猜想A是错误的;

(2) 在实验 (1) (5) 中, 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 计算可知, F浮 (5) =2.0N,

在实验 (2) (6) 中, 铜块完全浸没在水中, 计算可知, F浮 (6) =2.0N,

比较可知, 铁块和铜块排开水的体积相同, 液体的密度相同, 受到的浮力相同, 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即猜想B错误;

(3) 研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需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

实验 (6) (7) 中, 铜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浸没在不同的液体 (水、盐水) 中,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 即浮力不同, 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 当研究一个物理量同时与多个因素有关时, 则采用控制变量法,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 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 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 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

故答案为: (1) D;A; (2) B; (3) (6) (7) ; (4) 控制变量法.

点评: (1) 这类试题是以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点, 从较高的尺度上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等进行考查,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索创新能力。

(2) 要针对实验的情况, 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 当研究一个物理量同时与多个因素有关时, 则采用控制变量法。

例4 (2012年武汉中考)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某同学提出下列猜想:

Ⅰ、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

Ⅱ、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表面状况) 有关

Ⅲ、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1)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 他采用了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应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木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_运动。

(2) 实验时他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 便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如图乙所示, 他用双面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长方体木块的上表面, 用细线连接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电动机.在木块上放置不同的砝码, 当电动机以不同的转速工作时, 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块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a.分析3、4两次实验记录, 能否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b.分析________两次的实验记录, 可初步验证猜想Ⅱ

c.分析__________两次的实验记录, 可初步验证猜想Ⅲ

分析: (1) 滑动摩擦力是产生在物体接触面上的力, 因此, 在测量时应运用转换法, 通过二力平衡的原理, 借助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将其测出。因此, 在拉动木块时要求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使拉力与摩擦力成为一对平衡力;

(2) 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结合控制变量法, 可对图甲、图乙中的变量和控制量进行分析;

解: (1) 因为只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摩擦力和拉力才是一对平衡力, 它们的大小才会相等, 因此, 实验中应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a.在3, 4次实验记录中, 表面粗糙程度、压力、运动的速度都是不相同的, 故不能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b.证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表面状况) 有关, 即需选择压力、速度相同, 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的实验进行比较即可, 故选1、4两次实验;

c.证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是否有关, 即需选择表面粗糙程度、速度相同, 但压力不同的实验进行比较即可, 故选1、2两次实验;

故答案为: (1) 匀速直线; (2) a不能;b.1, 4;c.1, 2;

点评:本实验中初中物理中较为典型的探究实验之一, 主要运用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这是实验成功的基础, 也是我们应该熟练掌握的实验技能.同时, 二力平衡条件的运用、对实验结论的正确分析, 也是我们应该从这类实验题中应该学到的.

温馨提示:解探究题要深入了解课本上的物理规律, 做到了如指掌, 才能对基础探究题做到万无一失;二是掌握探究的方法, 了解探究的全过程 (七个步骤) , 熟练运用各种探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 以不变应万变的解答提高性的题目。

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设计型实验题多数是力学和电学题目, 并有以下特点: (1) 基础性:大部分题目以课本知识为依托, 不脱离教材, 考查我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2) 开放性:设计题大部分没有唯一答案, 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3) 贴近生产、生活, 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 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例5 (2012年天津中考) 小明要测量一根1m左右、粗细和质地都均匀的细木棒的质量, 通过估测发现木棒的质量会超出现有天平的量程。于是, 他想用其他方法进行测量。

现有器材:天平、一块质量适当的金属块、一把量程为20cm的刻度尺和几根足量长的细绳。

只利用现有器材请你帮他设计测量这根细木棒质量的方案, 要求:

(1) 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需测量的物理量;

(2) 写出木棒质量的数学表达式 (用测量量表示) 。

分析: (1) 木棒的质量会超出现有天平的量程, 不能直接测量, 可以把木棒当做杠杆,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解:

如图, 将金属块挂在木棒的一端, 用细绳拴在木棒中间某一位置 (支点) , 移动绳的位置, 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 木棒的重力作用在中心上, 用刻度尺测量两边力臂, 用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 (求出重力) ,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木棒重力;

(2) 由于木棒保持水平平衡, 求出两边力臂,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木棒的重力, 再用重力公式求木棒的质量.

解: (1) 主要实验步骤:

(1) 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

(2) 用细绳和刻度尺测出木棒的长度L;

(3) 将用细绳系好的金属块系在木棒的一端, 然后再将另一细绳一端做成绳环套在木棒上, 用手提起该绳的另一端, 并移动绳环的位置, 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

(4) 用细绳和刻度尺测量出绳环到系金属块那端的木棒长度L'.

(2) 如图, 以O为支点,

答: (1) 主要实验步骤和需测量的物理量同上; (2) 木棒质量的数学表达式为M=.

点评:本题巧用杠杆平衡条件测量木棒的质量, 难点在实验步骤的设计, 想到把木棒当做杠杆去用是本题的突破口。

温馨提示:设计型实验题所能涵盖的内容较多, 提供的信息较少, 出题的知识点不好把握, 要求我们要富有创新精神,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变“学物理”为“做物理”, 遇到问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 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实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 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开放型实验题是近年考题中的一个新亮点, 特点是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在考查大家实验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大家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因为一题多解, 考题的难度并不大。

例6 (2012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 在物理课上, 同学们正在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老师为每小组提供的器材如图所示, 其中第六小组的任务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同组同学经过激烈讨论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表格中的示例是已完成的一个实验, 请你再写出两个不同的实验。根据示例的要求, 将表格中的空白填写完整。

根据实验现象, 组内交流, 共同得出的实验结论应为:在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分析: (1) 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 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探究压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关系时, 控制受力面积不变。

(2) 在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越大,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解: (1) 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改变受力面积, 比较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用受力面的形变大小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

(2) 实验都能得出:在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见上表 (选择其中的两个实验即可) ;在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点评:掌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设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赏析中考物理的几类综合题 篇9

关键词:中考物理,综合计算,生活现象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 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由于考试时间和题量都有限, 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有时在一道题中要同时考查多个知识点、甚至涉及力、热、声、光、电多个知识块, 这类综合题型在中考卷中时常出现, 下面列举几类, 与大家共同学习。

一、通过感知、估测身边的数据, 展现多个物理知识点

例1 (2011湖北襄阳) 关于一名普通中学生人体数据的估测中, 下列最接近真实情况的是 ()

A.步行的速度约为15m/s

B.体重约为500N

C.身高约为1680cm

D.体积约为2m3

分析:中学生正常步行的幅度、质量、身高是可直接感知的, 进一步估测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体重约为500N;从生活经验来看, 人在水中会悬浮, 可以近似地认为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接近, 由质量50kg和密度1.0×103kg/m3, 可估测出中学生体积约为0.05m3, 故正确答案应为B。本题综合考查了对质量、长度的感知以及速度、重力、密度和体积的估测。

二、通过展示各类生活现象联系多方面物理知识

例2 (2011重庆) 下列现象与物理知识相对应的是 ()

A.深秋早晨的雾——液化

B.磁铁能吸引大头针——分子间存在引力

C.灰尘在空中飞舞——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本题通过生活中一些熟悉的现象, 考查了物态变化、磁现象、分子运动、内能等几方面学生平时极易混淆的知识。题中“深秋早晨的雾”是小水珠, 由水蒸气液化而来 (学生常将液化与汽化相混淆) ;“磁铁能吸引大头针”是因为磁铁具有磁性 (学生易将磁引力与分子引力相混) ;灰尘是由许许多多的分子组成的物体, “灰尘在空中飞舞”属于物体做机械运动, 而不是分子在运动 (学生常将较小的颗粒误认为是分子) ;“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是靠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学生常分不清做功与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 。故正确答案应为A。

三、利用生产、生活工具引出丰富的物理知识

例3 (2011山东威海) 我国自主生产的磁悬浮列车, 车体设计为流线型, 采用铝合金与铝蜂窝铆焊混合超轻车体结构, 最高时速可达430 km/h,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磁悬浮列车由于运行速度很快, 所以惯性很大

B.磁悬浮列车是靠磁场把列车从轨道上微微托起, 使摩擦力大大减小

C.某时刻显示的车速是280 km/h, 这表示经0.1h后列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是28 km

D.为保证安全人不能进入轨道两侧的安全线内, 是因为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分析:本题利用磁悬浮列车引申出一系列的物理知识, A项考查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B项考查减小摩擦的方法;C项考查对运动和速度的理解;D项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类综合题型在卷中时常出现, 又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 有的包含简单机械、摩擦类力学知识;有的包含燃烧、热传递等热学方面的知识;有的包含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声学知识;有的包含反射、折射等光学知识;有的则包含材料的导电性、安全用电等电学方面的知识。而在海陆空各类交通工具, 在生产中使用的各类器械, 在高科技领域, 物理知识的应用更不计其数, 以此作为综合题的命题背景, 引申出丰富的物理知识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四、围绕某一特定情境展现多领域的物理知识

例4 (2011广东湛江) “吃海鲜, 到湛江”, 湛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鲜美食之都”。其中清蒸螃蟹是人们喜爱的一道美食, 在蒸螃蟹时:

(1) 听到的“嗞嗞”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闻到鲜美的味道是一种______现象;蒸熟的螃蟹看起来是红色的, 这是因为蟹壳____ (填“反射”或“折射”) 红光。

(2) 有时吃螃蟹要用到如图所示的钳子, 该钳子是一种_______ (填“省力”或“费力”) 杠杆;蒸螃蟹时使用的瓶装煤气是通过________方法使煤气液化后装入瓶中。

(3) 如果蒸螃蟹时需要把质量为1kg温度为20℃水烧开 (1标准大气压) , 则烧开这些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 (kg·℃) ]

分析:本题围绕吃螃蟹这一特定情境, 从听觉、嗅觉、视觉、触觉几个角度层层展开, 分别考查了声音的传播 (听) 、分子运动 (嗅) 、光的反射 (视) 、杠杆 (触) 、物态变化、热量的计算等多方面物理知识, 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题中的情境设置自然得体、恰到好处, 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

五、通过综合计算应用多种物理知识

1. 力热综合。

例5 (2011广东湛江) 今年“五·一”期间, 爸爸开车带着李兵从湛江市区出发沿湛徐高速到徐闻参观“大汉三墩”景点, 汽车 (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 质量为1.8×103kg, 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9m2, 当汽车以90km/h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时, 汽车发动机牵引力为1000 N, 效率为30%, 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 (假设汽油完全燃烧, g取10 N/kg) 。求:

(1) 汽车静止时对路面的压强。

(2) 汽车以9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 牵引力的功率。

(3) 若汽车按照这种方式行驶, 这次旅行全程往返250 km, 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李兵应该提醒爸爸至少要加汽油多少kg?

分析:本题围绕汽车从静止到运动的情境, 先后考查了压强、功率、功、热量的有关计算;利用内燃机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实现了力学与热学的综合计算;并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考查对热机效率的正确理解。

2. 电热综合。

例6 (2011山东泰安) 小明家利用天然气灶烧水, 把质量为1 kg的20℃的水烧开 (在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 (kg·℃) ]

(1) 通过观察天然气表得知消耗了0.01 m3的天然气, 如果天然气的密度是0.7 kg/m3, 烧水时消耗天然气多少千克?

(2) 在此过程中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3) 用额定功率是800 W的电热壶在220 V的额定电压下, 烧开同样质量的水, 若电能转化为内能的效率是84%, 则通电时间是多少?

分析:本题以烧水作为切入点, 通过天然气灶烧开水, 考查密度、燃料燃烧及热量的计算;通过电热壶烧开水, 考查电能、电功率的有关计算, 综合了力学、热学、电学三方面的知识。

2010年中考物理新题面面观 篇10

一、社会热点类

如今中考试题中热点类事件题是必不可缺少的, 比如:世博会、冬奥会、“嫦娥一号”、科考、高新科技、国庆阅兵、低碳环保节能、南方旱灾等近段时期的热点问题, 进行题的设置是如今中考的特色, 一方面让学生应用知识, 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当前的时事热点, 注重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例1: (2010年黑龙江省鸡西市) 在温哥华冬奥会上, 来自黑龙江省的选手李妮娜在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获得银牌。她在比赛过程中运动的轨迹如下图所示, 如果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a点向b点运动过程中, 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在a点和c点速度都为零, 因此重力势能相等

C.从c点下落到d点过程中,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在a点和e点都处于静止状态, 因此机械能相等

(解析:此题考查了能量的转化的知识, 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 在滑雪的过程中, 一定受到摩擦阻力, 所以机械能一定减小。从a点向b点运动过程中, 重力势能一部分克服阻力做功, 一部分转化为动能;从a点到达c点时, 由于受到阻力的原因, 重力势能将减小, 机械能减小;从c点下落到d点过程中, 在重力作用下, 高度降低, 重力势能减小, 动能增加。答案:C。)

例2: (2010年浙江省金华市) 200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新中国60年国庆阅兵, 新武器、新装备、新方队, 新面目, 以恢弘、磅礴之势, 再度震惊世界, 让世界为中国而鼓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胡主席站在主席台上讲话时, 他对地面的压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飞机能从空中飞过是由于空气的流速与气压的关系原理

C.当汽车转弯时, 主席的身体有微弱的倾斜, 这是惯性原理

D.你能听到主席讲话说明声音传播必须以空气为介质

(解析:此属于围绕国庆大阅兵考查物理知识综合内容题, 压力与重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中“作用在同一个物体”, 故A错误;飞机的飞行靠的是空气的流速与气压关系而产生的升力, 故B正确;汽车转弯时, 主席具有惯性, 因此向相反方向倾斜;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平时说话主要以空气为介质。答案:A。)

练习: (2010年安徽省芜湖市) 物理课上, 同学们正以“科技创新让上海世博更精彩”为主题开展活动, 以下是几位同学介绍世博会中的物理知识, 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国馆主要部分呈现红色, 是因为反射日光中的红色光

B.图乙:园区多处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将太阳能Κ化为电能

C.图丙:多数场馆顶部有雨水回收系统, 水从顶部流下时重力势能不变

D.图丁:游客等待区大量采用喷雾器技术降低气温, 主要利⒚水汽化吸热

二、跨学科整合类

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010年中考的试题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这样, 通过引导学生克服学科本位的思想, 使学生看到不同知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开阔了视野, 体会知识的交融与和谐, 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及学习兴趣的提高。

例3: (2010年浙江省金华市) 江西省的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 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讲的是太阳照射在庐山的香炉峰上, 山间升起了缭绕的白雾, 像一片片紫色的云霞;远远看去, 飞落的瀑布像长长的白练挂在山前。湍急的流水从高高的悬崖上飞驰而下, 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从高高的九天降落到人间。从科学的角度来看, 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形成“烟”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B.“烟”是液化形成的

C.形成的“烟”是液态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

D.“飞流直下”的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解析:诗词包括古代诗词和现代诗词, 解决问题时, 一定要理解其内涵, 揭开其掩盖的表象, 然后利用对应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此诗词中从物态变化和能的知识进行考查, 形成“烟”就是“白雾”, 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属于放热过程, 并且在落下时, 高度降低, 因此重力势能减小。答案:C。)

练习: (2010年四川省广安市) 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 也别有生趣, 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只要功夫深, 铁棒磨成针”, 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

C.“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

三、科学方法类

科学的探究是中考的热点和重点, 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是自主探究的关键。“物理课程标准”指出, 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 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 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 逐渐拓宽视野, 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注重探究物理问题方法的考查, 已成为当前物理中考命题的热点。初中物理中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推理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效法、理想模型法等。

例4: (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 小明用手使劲捏玻璃瓶, 细玻璃管内的水面就会上升, 通过观察细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 就能判断玻璃瓶受压后发生了微小形变。这种把微小量放大有利于观察的方法在物理学里称为“微小量放大法”。图中各实验中应用了与此相同实验方法的是 () 。

(解析: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很多, 要正确理解每一种科学研究方法。A中振动比较微小, 需要把它进行放大, 采用了“微小量放大法”;B中虚像不易研究, 选用了和等大的蜡烛来代替虚像, 即等效法;C中磁场是看不见的, 为了便于研究磁场的方向和强弱, 选用了模型法;D中采用两组实验对照, 即对比法。答案:A。)

练习: (2010年山东省菏泽市) 物理学研究方法很多, 请将下列研究方法和所研究的问题连线。

控制变量法利用扩散现象研究分子运动

转换法研究合力的效果

等效 (等量) 替代法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模型法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答案:

模型法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四、图像、图表类

图像、图表类是如今中考的热点, 它具有直观、简单、科学等特点, 是物理学中重要的一种数与形结合的题型, 这种题是采用数学图像和图表方法, 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在直角坐标系或表格中把两个相关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的一种函数图像。对于图像、图表题可以考查学生解读图像和图表信息的能力,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5: (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 如下图所示的是运动员在铅球比赛中的场景。铅球离手后, 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最接近的是 () 。

(解析:此题是通过现象的判断来选择正确的图像。铅球离手之后, 划过一个弧线, 当铅球向上运动时, 根据能量的转化可知, 动能逐渐减小, 到最高点动能最小, 然后下落时, 速度增加, 动能增大。注意的是在最高点时, 动能不为零, 方向水平向右, 因此最高点时动能不等于零。根据纵坐标为动能, 横坐标为所用时间, 故B、C、D错误。答案:A。)

练习: (201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甲、乙两种物质, 它们的质量跟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则ρ甲___ρ乙 (选填“>”“<”或“=”) , 其中乙物质可能是_______。

答案:>;水。

五、阅读信息类

阅读信息题是近两年出现的一种新题型, 这种题型特点鲜明、内容丰富、超越常规、可读性强。它着重考查学生捕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此类题目能够帮助学生体验从模仿到创造的思维过程, 从无知到有知、从掌握到应用的过程。

例6: (2010年山东省烟台市)

冰封莱州湾

2010年1月下旬, 莱州湾出现了近30年来同期最为严重的海冰灾害, 港口封冻、航道阻塞, 近海养殖区全部被冰封, 举目远望, 昔日波涛汹涌的大海几乎全部被冰覆盖 (如图) 。

通常情况下, 海水结冰比陆地上的淡水结冰困难得多。淡水的凝固点是0℃, 而海水的凝固点是不确定的。10‰盐度水的凝固点是-0.5℃, 24.7‰。盐度水的凝固点是-1.33℃, 35‰盐度水的凝固点是-1.9℃。今年海冰灾害发生早于往年, 而且发展又如此迅速, 主要是因为今年的气象条件与往年有较大的不同。

进入2009年11月以后, 我国北方地区经历了几次大的寒流天气, 由于莱州湾相对封闭, 海水的交换能力和流动性较差, 寒流天气使海面气温下降, 海水向外散热, 海水冷却, 温度降低, 这是海水结冰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寒流天气, 与往年相比, 提前到来的连续不断地几场大雪更是造成冰封莱州湾的罪魁祸首!

阅读上文, 回答下列问题:

(1) 陆地和海洋同处在寒流天气中, 为什么海水容易散失热量?

(2) 为什么“雪”成了冰封莱州湾的罪魁祸首?

解析:首先阅读所提的问题, 然后带着问题阅读短文, 联系所学的知识和做过的题, 找到解决此题的知识点“比热容”和“熔化”。 (1) 放热或吸热的能力即是比热容, 所以从比热容的角度来解释海水容易散失热量。 (2) “冰封莱州湾”这个问题告诉此现象是凝固的过程, 而凝固需要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和不断放热。由于“雪”的熔化, 使海水的浓度改变, 从而使凝固点升高, 导致凝固的迅速产生。

答案: (1) 海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的比热容, 在降低相同温度下, 根据Q=cmΔt可知海水散失的热量多。

(2) 由上述材料可知, 海水的凝固点随盐度降低而升高。雪熔化后, 海水盐度降低, 凝固点升高, 所以大雪是造成冰封莱州湾的罪魁祸首。

练习: (2010年江苏省宿迁市) 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

无砟 (zhǎ) 轨道的高速列车

无砟轨道 (如图甲) 的路基不用碎石, 铁轨和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上。这可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等。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将建成投入运营, 标志着我省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高速列车在无砟轨道上运行时如子弹头般穿梭而过, 时速可达350千米 (如图乙) 。传统铁路的钢轨是固定在枕木上, 之下为小碎石铺成的路砟 (如图丙) 。

(1) 列车设计为子弹头型, 目的是:______。

(2) 列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 列车的动力______阻力 (填“>”“<”或“=”) .快到站点时, 列车鸣笛声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

(3) 传统的铁路轨道路砟和枕木的作用是______。

(1) 增大受力面, 防止铁轨因压力太大而下陷到泥土里

(2) 可以减少噪声和列车振动

(3) 可以减少维护、降低粉尘

(4) 可以吸热、增加透水性

A. (1) (2) (3) B. (1) (2) (4)

C. (1) (3) (4) D. (2) (3) (4)

(4) 沪宁两地高速铁路线长是297km, 若列车从南京到上海用时54min, 则它行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

(5) 乘客在站台边候车时, 为什么站在离轨道一定距离的地方才能确保人身安全?

答:______。

上一篇:控制性肺膨胀下一篇:生态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