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4-06-04

1+2(精选十篇)

1+2 篇1

其特点是:

(1) 有一个角是30° (60°) 的直角三角形, 其三边的比为undefined.设30°角所对的边为x, 则斜边为2x, 60°角所对的边为undefined

(2) 有一个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 其三边的比为undefined.设45°角所对的边为x, 则斜边为undefined

显然, 具有以上特征的三角形的三边中, 只要给出任意一边, 就可以迅速表示出其他两边.

因此, 在遇到具有以上特征的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问题时, 其解法也可突破常规, 仅仅抓住其特殊的边角关系, 迅速获解.

现举例如下:

例1 (南京) 如图3所示, A, B两地之间有一座山, 汽车原来从A地到B地需经A—C—B行驶, 现开通遂道后, 汽车直接沿直线AB行驶.已知AC=10 km, ∠A=30°, ∠B=45°, 则遂道开通后, 汽车从A地到B地比原来少走多少千米? (结果精确到0.1 km;参考数据:undefined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AB及BC的长, 只要作CD⊥AB, 便可将原来的三角形分为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设CD=x, 则根据两特殊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特殊性, 可以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DB, BC及AD的长.

解:作CD⊥AB

设CD=x, 则由题意得

undefined, 所以x=5.

所以undefined

所以undefined

答:隧道开通后, 汽车从A地到B地比原来少走约3.4 km.

例2 (安徽) 如图4所示, 某幢大楼顶部有一块广告牌CD, 甲、乙两人分别在相距8米的A, B两处测得D点和C点的仰角分别为45°和60°, 且A, B, 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BE=15米, 求这块广告牌的高度. (取undefined,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CE与DE的长, 而CE与DE都正好是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的边, 根据已知及两特殊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特殊性便可迅速获解.

undefined

所以undefined

答:这块广告牌的高度约为3米.

例3 (云南) 如图5所示, AB和CD是同一地面上的两座相距36米的楼房, 在楼AB的楼顶点A测得CD的楼顶C的仰角为45°, 楼底的俯角为30°, 求楼CD的高. (结果保留根号)

分析:如图所示CD=CE+ED, 于是只要求出CE与ED, 而CE与ED正好是两个特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 由已知及边角关系的特殊性可迅速获解.

解:由题意知

undefined

所以undefined

所以undefined

答:楼CD的高为undefined

1+2 篇2

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快我校创建国家示范校建设步伐,提升本校办学能力,为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学校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满足市场岗位需求的学前人才,结合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努力造就一支教学能力强、专业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注重培养综合素质的专业带头人。学校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特制定如下《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配合我校关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工作,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强化专业技术能力,严格过程管理,突出培养质量。建设一定数量规模的,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专业带头人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目标

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使专业带头人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有较强的“双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在学校的教学改革中,起带头、示范作用,成为教学与科研的中坚力量。

三、人员选拔

(一)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忠诚于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高尚品质,具有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二)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最新研究动态,能够提出有重要学术或实用意义的研究课题,全面主持并参与本专业整体建设规划、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等项目的制定。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经验总结能力,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具有娴熟的教学基本功,能创立和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创造优良的教学业 幼教立本 明德世范新疆幼儿师范学校

绩。

(四)有本科以上学历;有本专业教学的教师资格证;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能够熟练并创新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五)专业教师必须符合“双师型”教师要求,具备双师素质。

(六)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积极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独立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研究报告或专业论文。

(七)有自我发展目标与计划,并能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改进和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强。

四、培养内容

主要包括知识与理论提升,实践与技能培养,课题与专题研究等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理论提升

着眼于提高培养对象的理论文化素养,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升培养对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培养对象树立教书育人观念,既注重知识传授,更注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实践与技能培养

着眼于提高培养对象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教学技能和实战水平;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一方面强化他们所任教学科专业知识的更新,另一方面强化相关学科知识的获取,不断拓展、深化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培养对象在培养期内,不断提高掌握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的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在教学技能、方法、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与专题研究

着眼于提高培养对象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不断总结与反思教育教学实践,善于发现和总结教学规律,提高理论运用与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开展教研教改和科研工作。学会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学会捕捉国内外教学信息。幼教立本 明德世范新疆幼儿师范学校

五、培养方式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培养与个人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专业带头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培养,培养周期为两年。

(一)集中专题培训

积极选送专业带头人参加自治区、国家组织的专题培训班,到幼儿园参与教学实践研究,采取专题讲座、读书反思、案例教学、实践锻炼等方式,进行专题研讨、论文交流等活动;

(二)个人研修实践

加强日常学习,鼓励在职进修,对研修内容提出具体的量化要求,加强过程检查,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促进培养对象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开展课题研究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和本校组织的专题研究,以及独立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不断提高培养对象的教学科研层次和水平。

六、培养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专业带头人选拔及管理办法》,充分挖掘人才,将符合校级专业带头人评选条件的教师积极选拔出来。同时积极为其教学研究与改革、学术研究、课题开发提供时间和经费保障;

(二)创造条件、优先安排到省内外高校和实践单位参加进修与实践锻炼。专业带头人的培养要立足高层次,力争在一个培养期内,使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有较大改善,专业技能与学术水平有较大提高;

“1>2”与“0>1” 篇3

此时,总设计师萨特另辟蹊径地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非要双层舱,加宽机身的单层舱不行吗?”经过仔细研究,证明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精彩创意:这种宽体单舱设计完全可以在稳定性、平衡性等一系列指标上达到较高水平,十分安全;宽敞空间使乘客感到十分舒适;货运装卸简单快速,机头机尾处将有更多载货空间,腹舱能并排容纳足有64英寸高的集装箱。

这一“1>2”的舱层设计使波音747飞机最终诞生,后来成为全球最为成功的宽体飞机。

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过程中,登月舱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既然是一种飞行器,那么为宇航员设计一个座位自然是理所当然的要求之一,然而事实却不是那么简单。刚开始,为了方便坐着的宇航员更好地观察舱外的情况,工程师在正对座位的舱壁上下各开了一个窗口,问题在于面积如果设计得过大,不仅暴露的阳光过多,而且窗口的重量也会影响到其他设备的设计;如果设计得过小,宇航员的视野就会大大受限,很难看到着陆点的准确状况。这一问题困扰了工程师们长达两年之久,尽管他们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却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重量与视野兼顾的两全齐美之策。

这一天,工程师富兰克林忍不住发起了牢骚:“登月舱从分离到抵达月面总共只需要一个小时时间,甚至可能会更短,为什么非要设计座位,站着不行吗?”富兰克林的话使大家的思路立即打开了,众人高度一致地投了赞成票。最终确立下来的登月舱设计中取消了座位,站着的宇航员双眼可以最短距离地贴着窗口往外观察,视野极其开阔,窗口设计得很小,重量大大减轻。

这一“0>1”的座位设计大大加快了研制进程,为后来登月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面对生活中许多看似复杂棘手的难题,只要我们每个人勇于突破某些条条框框的限制,改变“2>1”或“1>0”之类的思维定式,相信必能进入另一种全新的精彩境界。

1+2 篇4

步骤:

2. 设计一道与所求式一样的数学题:

在直角坐标系内有两个点A(2,4),B(-1,1),若M为x轴上一点,且使|MA|-|MB|最大,先求M点的坐标,再求出|MA|-|MB|最大值.

解画图求解,设M(x,0).

要使|MA|-|MB|最大,那么M点必须在直线AB与x轴的交点上,因为在x轴上任取一点M'(异于M点),连接M'A,M'B,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知|M'A|-|M'B|<|AB|,所以|AB|是|MA|-|MB|的最大值.

先求出直线AB的方程:y=x+2(过程略).

再求出直线AB与x轴的交点坐标M(-2,0)(过程略).

即当x=-2时,|MA|-|MB|有最大值:

二、练习

2. 设计类似题目并求解:

直角坐标系内有两个点A(-3,3),B(2,1),若M为x轴上的一点,且使|MA|-|MB|最大,求这个最大值.

画图求解:

根据A(-3,3),B(2,1),

三、总结

2. 设计类似题目画图求解.A,B点坐标为A(h1,k1),B(h2,k2),根据A,B坐标求出|AB|的值.

3. 结论,求式的最大值为|AB|的值.

特别说明:

变换后的求式中要k12>k22,这样才能确保有最大值.k1,k2的值一般都取正值,这样可以把A,B点放在x轴的上方,直接求|AB|的值,比较方便;如果取一正一负,或取两个负值,A,B点就会一个在x轴的上方,一个在下方,或两个点都在x轴下方,计算最大值就会稍复杂一点.

摘要:本文为求解两个根式差的最大值,提供一个简单便捷的方法.

1+2 篇5

【教学目标】

1.2.3.4.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能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像; 在理解指数函数概念、性质的基础上,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通过类比,回顾归纳从图象和解析式两个角度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 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只重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概念、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底数的分类,如何由图象、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如果让1号同学准备2粒米,2号同学准备4粒米,3号同学准备6粒米,4号同学准备8粒米,……,按这样的规律,50号同学该准备多少粒米?

学生:回答粒数

师:如果改成1号同学准备2粒米,2号同学准备4粒米,3号同学准备8粒米,4号同学准备16粒米,……,按这样的规律,51号同学该准备多少粒米?

师:大家能否估计一下50好同学准备的米有多重吗?

教师公布事先估算的数据:51号同学准备的大米约有1.2亿吨

师:1.2亿吨是什么概念?相当于2007~2008我国全年的大米产量!

以上两个问题中,每位同学所需准备的米粒数用y表示,每位同学的座号数用x表示,y与x之间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学生很容易得出y=2x和y =2x(xN)学生可能漏掉x的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具体问题中x的取值范围。

2、新知探究

(1)指数函数的定义

x*师:在本章开头的问题中,也有一个与y =2x类似的关系式y1.073(xN且x 20)*

请思考以下问题①y =2x(xN)和y1.073*x*(xN且x 20)这两个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②他们能否构成函数?③是我们学过的哪个函数?如果不是,你能否根据该函数的特征给它起个恰当的名

什么角度研究?

目的:①让学生知道图象法不是研究函数的唯一方法,由此引导学生从图象和解析式两个角度对函数进行 研究;②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机渗透。(2)分组活动,合作学习师:下面我们就从图象和解析式这两个角度对指数函数进行研究.让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小组,最后汇集结论写下来以便讨论(3)交流总结形成共识

0 < a <1

a >1

图象

[来源:高考学习网 XK]

图象略

图象略

定义域

R

值域

(0, +∞)

过定点(0,1)非奇非偶
[来源:高考学习网 XK][来源:学*科*网][来源:高考学习网 XK]

性质

在 R 上是减函数

在 R 上是增函数

4、典例示范、巩固练习、典例示范、例

1、已知指数函数 值.解: 因为

f(x)= a x(a > 0, a ≠ 1)的图像经过点(3,π),求 f(0), f(1),f(−3)的

f(x)= a(a > 0, a ≠ 1)的图像经过点(3,)所以 f(3)= π,a = π 解得 a = π,π,即
x 3

1 3

于是 f(x)= π 3,所以

x

f(0)= 1, f(1)= 3 π , f(−3)=

1

π
1 3
x

变式:(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y = 3x 和 y =()的大致图象,并说出这两个函数的性质;(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① y = 2

5、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指数函数有什么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生: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谈谈对函数研究的学习,即怎么研究一个函数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一、对数函数概念

二、例题 例1 变式 1
x −2

;② y =()x

1 2

1

【作业布置】课本练习2.1A 组 5.业布置】

2.1.2-1 指数函数的概念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1.2.通过预习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 简单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

二. 预习内容

1.一般地,函数 2.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 3.指数函数 y = 4. 指数函数 y =

叫做指数函数.,值域 . . 时,在

a
x

x

(a > 0, a ≠ 1)的图像必过特殊点

a

(a > 0, a ≠ 1),当

时,(−∞,+∞)上是增函数; 在 当

(−∞,+∞)上是减函数.
三.提出疑惑 通过以上自我预习你还有什么疑惑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课内探究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2.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能画出具体的指数函数图象 在理解指数函数概念、性质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学习重点:指数函数概念、图象和性质 学习难点:对底数的分类,如何由图象、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二. 学习过程 探究一 1.函数 y =(

a

2

− 3a + 3)⋅ a 是指数函数,则有(
x



A.a=1或a=2 B.a=1 C.a=2 D.a>0且 a ≠ 1

1 2.关于指数函数 y = 2 和 y =()2
x

x

的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图

双学位,1+1>2 篇6

大一学生张丽自从报上电子商务的双学位后,她的“后高三生活”就再也没有双休日。每周六和周日上午、下午连续地上课,铺天盖地的数据库,如同“天书”的编程课搅得她头昏脑涨。新闻专业的她没学过任何一种计算机语言,学起来很艰难,直到听到那些理科的同学也抱怨课程难才稍微安心了一点。她之所以这么辛苦忙碌,就是为了拿到找工作的优先权——双学位。

对于双学位的追求,也有人并不像张丽这样功利。管理学是个文理兼招的专业,小李作为理科生入学,在数学上比文科生有优势,可他并没有随大流,而是毅然“舍近求远”,放弃了十分热门的经济学双学位,选择了艺术学双学位。他自己觉得应该选一个与自己专业关系远一点的双学位,这样才能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对于热门专业,他希望能在大三兴趣爱好确定了,知识有一定积累之后再做选择。

修读双学位,不仅能掌握不同学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还能参与不同类别的实践,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学术和动手能力。最重要的是,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修读双学位可以提升自身就业的竞争力,增加自己的求职砝码。

而且,如果一些同学在入学时候对本专业并不满意,而学校的转专业条件很苛刻,就可以通过申请双学位来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提高学习积极性,为跨学科跨专业的深造(考研或出国进修)打下知识基础。

但是,选择双学位就意味着选择了忙碌,毕竟你要在毕业之前学习完比别人多两倍的课程。大二的王紫涵就陷入了这样的僵局,她在自己的专业之外选修了哲学专业,本以为学一个双学位可以给考研无望的她一点工作优势,但是繁重的课程现在已经使她考虑放弃。班主任曾经告诉过大家:每年都有近一半的人放弃了专业以外的课程。虽然可以这样安慰自己:连经济学的双学位都有很多人半途而废,何况她这不算太热的哲学专业。但她还是有点不甘心,毕竟学了大半个学期啊!她实在是好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想清楚就急急忙忙地赶双学位的“时髦”。

确实,多数学校并不会因为你是双学位的学生就降低对你的专业要求。你要用与别人相同的时间去学习两倍的知识,压力肯定是很大,所以选择双学位也要考虑好自己的承受能力。这包括可付出的时间和所能承受的经济压力——双学位的学费一般为100 —150元/学分,而获得一个双学位一般需要60个学分,也就是要额外交6000—9000元的学费。

至于修读双学位的条件,每所高校也是不同的。有的高校可自愿申请但要达到一定条件,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申请修读双专业双学位,应当在前三学期修满入学专业课堂教学额定总学分的二分之一,平均绩点超过3.0,重修课在3门以下;有的高校设置了本身专业就是双学位的专业,例如中央财经大学中澳合作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其实就是国际贸易+金融风险管理的复合型专业;有的高校则需要申请并参加考试,例如中国人民大学,要想修读新闻学,不仅需要第一学年全部课程总学分平均绩点达到3.5以上,已经有公开发表的文字作品,还要参加新闻写作及新闻媒介基本知识的考试。

资源整合,1+1>2 篇7

近年来, 不少地方不约而同地实行了卫生、计生资源整合, 合署办公的体制改革,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原来分别隶属卫生、计生系统的妇保所和计生站, 服务对象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很多工作多有重叠, 过去各自工作的同时, 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内耗”。太仓市卫生、计生合署办公的实践表明, 二者整合后不仅干活的人手多了, 关系顺了, 经费也充足了, 收到了1+1>2的效果。

比如卫生部门为一对夫妇提供的婚检补助是244元, 计生委提供的孕前保健补助为240元, 现在把婚检和孕检结合起来, 每对夫妇就可以享受到近500元的免费检查。剔除交叉的项目后, B超、甲状腺检查等项目都可以包括在内, 这样提供的免费服务就更多了。

1+1>2不仅让百姓得实惠, 服务方的好处也是摆在那儿的。太仓市每年的出生人口只有6000多人, 其中本地出生人口仅有2500左右, 已连续十几年保持人口负增长, 当地计生指导站的工作, 已经从控制人口转变为提供服务。然而, 计生部门由于缺乏职称晋升渠道等原因, 一直难以招到优秀的专业服务人才。合署办公后, 计生部门可以发挥网底牢、擅长宣传的优势, 妇保所的技术人员则能够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搞好医疗服务工作。

改革不仅减轻了百姓负担, 也节约了政府经费。卫生、计生和民政等部门的工作有交叉, 有的交叉又分不清究竟是谁的工作。现在, 只要有利于工作上台阶, 大家跳出部门利益的狭隘立场考虑问题, 通过资源整合, 将这些位于边缘地带的事情一起管起来, 不仅政府节省了人、财、物力, 归根结底还是让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改革既要注重“顶层设计”, 又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尊重实践, 尊重创造, 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这意味着中央更加重视改革的上下结合, 重视基层经验, 更大范围地允许基层先行先试。今天, 卫生、计生体制改革已有定论, 一些先走一步的地方因地制宜、敢闯敢试、勇于实践, 已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2 篇8

1.1 研究对象

浅析女篮进攻全场1-2-1-1紧逼战术。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分析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收集了百余篇关于篮球防守的论文和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收集整理并查阅了大量有关篮球文献,广泛的收集了国内相关的材料,为该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支撑。

1.2.2 视频分析法

该文通过录像观察法来获得大量的数据从而为研究夯实了基础。通过对2014年北京市高校杯女篮视频的分析得出女篮运用破解全场1-2-1-1紧逼战术的训练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全场1-2-1-1 紧逼战术

2.2 进攻全场1-2-1-1 紧逼战术

进攻全场1-2-1-1紧逼是在比赛中进攻队员在底线发球后能够迅速的意识到防守队员的全场紧逼战术,针对防守的态势做出最合理的运球路线或者是传球路线和最合理的跑位,从而打破防守上的意图,进而造成防守上的失误,形成快攻或者是多打少的局面。

破解全场1-2-1-1紧逼时,最为忌讳的就是持球人向边线运球,当底线发球后接球队员应该迅速判断是否有双人夹击防守,大多情况下持球人会向边线开阔地运球,这也就正好中了防守人的陷阱,造成了和队友的远离,传球的空间加大,而且还会使自己深陷夹击的困境,因此,极易造成断球和进攻失误。所以在破解全场1-2-1-1紧逼战术的时候底线的发球尤为重要,在第一接球人接球后,若是有两名防守队员采取夹击,此时发球队员应该在落位在持球人的后方不远处,距离控制在3~4 m左右,最好是和持球队友形成无防守人在之间,能够顺利的接球,当第一接球人回传球后应该判断防守自己的两名队员的动态,一般来说其中一名队员和球场上另外一名队员重新夹击持球队员,此时传球队员应该迅速斜横切做出要球的姿势,一旦传球成功便可破解紧逼,若此时传球被封堵,那么防守队员要得到另外一名队员的接应,然受直插要球来迅速越过防守的防线,获得位置上的优势。一旦球进入中圈附近防守人会迅速回防不在步步夹击。

在此次北京市高校杯女篮的比赛中,通过视频分析不难得出通过进攻全场1-2-1-1紧逼战术的效果是很好的,而且还发现使用全场1-2-1-1紧逼好的北京体育大学女篮代表队在进攻全场1-2-1-1紧逼战术时更容易造成防守的失误,从而形成多打少的局面。

2.3 进攻全场1-2-1-1 紧逼战术的研究

进攻全场1-2-1-1紧逼战术在实际的运用中大多采用快速传球的方法来破解防守队员的防守,因此,对球员的传球意识和球员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防守队员很少会在某段时间内连续运用全场1-2-1-1紧逼战术,大多情况下是在比分落后时突然采用,打破进攻队员的进攻节奏,所以要求进攻全场12-1-1紧逼战术时队员之间要灵活配合。

2.3.1 一次传球进攻全场1-2-1-1紧逼战术的分析

一传进攻全场1-2-1-1紧逼战术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防守队员在连续运用了多次后,发球队员伺机寻找机会在底线发球时直接单手肩上长传球到后场队员手里,直接造成防守方后场的防守薄弱。

长传球在训练中最简单的就是发球人站在底线直接将球抛向后场,如此反复。接下来就是两个人的配合接球,一名队员传球一名队员在后场接球上篮。第三步训练就是接球队员加上防守人,不过此防守人可以松动防守,来记录接球队员身处何位置时最容易顺利接到球。第五步场上两名接球队员和一名防守队员在后场,两名队员位置随防守人的站位而定,发球人在底线随机传球,并记录何种情况下防守人最不容易断球。

进攻全场1-2-1-1紧逼时最容易发生失误的情况如下:(1)过于匆忙的发球。篮球比赛中每一次底线发球时发球人都应该高度重视而不是盲目大意,因为防守人在攻守转换的瞬间不会提醒进攻一方采用什么样的防守阵容,因此,进攻人在底线发底线球时一定根据防守人的位置情况预判防守人可能采取的防守方式,杜绝发球被断的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发球队员要有灵敏的判断意识和一瞬间的反应能力,其次在场内接球的队员在接球的同时一定要提前清楚自己是否在安全区域内。(2)一传给运球不佳的中锋和前锋。篮球场上的位置特征在某种情况下还是能区别出来的,虽然提倡位置的模糊化,比如大部分情况下中锋的运球技术往往不如后卫的技术,而中锋的篮下动作是很多后卫队员在球场的无法运用的。因此,在一传时最好是进攻方的中锋或者是大前锋发球给控球后卫,若防守队员突然全场紧逼那么发球人可以过渡一下传球,为持球人缓解运球压力。否则就会传球给运球不佳的中锋或者是大前锋就很容易造成失误。(3)发底线球后发球人立即快下。底线发球的队员在发球时要注意观察前场的防守情况,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跑入后场进行战术配合。倘若在前场有1~2名防守队员那么就要引起注意,杜绝防守队员的突然紧逼防守而造成运球队员的被动。(4)一传接球队员的边线运球。接球队员在接球后若是有防守队员迎上来防守切忌独自盲目在边线运球给防守队员制造夹击的机会。若有两名防守队员采用逼迫形势,一旦出现要立即寻找可传球的机会,可以3~4 m左右的距离传反弹球或者回传球给队友。

2.3.2 二次传球进攻全场1-2-1-1紧逼战术的分析

两次传球在训练中第一步发球队员在底线发球给横切接球队友后迅速直插向上跑动接球后运球上篮。第二步加一名防守人在前场防守接球的队员,接球队员随情况而定可以反跑或者晃动来接球,接球后防守队员要将其在边线附近逼迫运球,发球队员此时要迅速直插跑动接球,然受上篮。第三步两名防守队员两名接球队员一名发球队员,防守队员就站位成全场1-2-1-1紧逼战术前场位置的一部分,此时就发球而给离发球人近的队员这时的一名队员要积极上前采用迫使运球队员边线运球而另外一名队员伺机夹击,在即将发动位置夹击的时刻另外一名队员要斜插要求,通过接反弹球或者高抛球迅速上篮。第四步五名防守队员按照全场1-21-1紧逼战术站位,一名发球队员四名接球队员,按照套路先一步一步练习,然后再视情况随机练习。

两次传球可能出现的失误:(1)二次传球时传出的高远球。当防守队员对运球采取了夹击时,此时被夹击队员很容易在紧张的情况下传出高远球,一旦出现高远球防守人就会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断球。(2)传球采取头上传球。当运球队员被迫停球遭遇夹击时很容易产生头上传球的想法,此时往往防守队员能将球封住直接获得球权,因此,二次传球的时候尽量采用反弹球给队友。(3)二次传球的队员容易造成踩线违例、走步、五秒违例或者进攻犯规。一旦持球人被防守人夹击在边线就会出现急躁情绪,若是撤步获得传球空间就很有可能造成踩边线违例或者抬肘撞击防守队员造成进攻犯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进攻全场1-2-1-1紧逼能够迅速使防守陷入被动,尤其是女篮比赛中能够迅速击垮对手。进攻全场1-2-1-1紧逼的练习在实际训练中能够融进很多篮球的基础配合,能够提高球员之间的默契程度。

高校女篮比赛中全场1-2-1-1紧逼战术运用的次数较多,因此进攻全场1-2-1-1紧逼战术运用的恰当就会体现出很好的效果。

进攻全场1-2-1-1紧逼战术的重中之重在于一传和二传,因此对于球员的意识和基本功要求较高。

3.2 建议

2.1.1合情推理(教学设计) 篇9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学情分析

( 一)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或学习起点

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逻辑知识, 有较强的逻辑推断能力, 掌握了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以及命题之间的推断关系, 即充分必要条件, 能够用已有的知识的引申去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推断问题.

( 二) 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在前面学生已经通过对逻辑一章的学习, 具备了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具有了一定的探索, 证明的经验, 了解了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三) 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学习风格

由于受以前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学生的数学证明思路仍然过于简单和没有逻辑性, 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思维体系去解决数学问题的证明. 因此学习风格上拖泥带水, 缺少谨慎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 四) 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通过对本单元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该内容的时候可能遇到如下困难: 做归纳推理时思路比较单一, 甚至归纳不出来; 做类比推理时不能很好理解已有对象的性质.

( 五)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由于学生的自我归纳能力较差, 因此适合采用引导启发式授课方式, 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又由于各种实例都是数学中和生活中常见的规律或现象, 讲解时, 应多帮助学生分析现象的本质, 引发学生的思考, 最后总结行之有效的推理模式和证明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 一) 教学的主要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

合情推理 (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 二) 教材编写的特点和设计意图

教材首先通过实例引出推理的概念, 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学习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两种合情推理.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

( 一) 知识与技能

1. 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 了解合情 推理的含义

2. 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 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索, 研究, 归纳, 总结形成本节的知识网络

2.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既是演绎的科学, 又是归纳的科 学, 数学规律和结论的发现往往使用的是合情推理.

(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结合本节内容, 强调推理与其他学科以及实际生活 的联系, 体会推理的意义及重要性

2. 体会合情推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归纳的严谨作 风, 从而形成实事求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推理及类比推理的定义

教学难点

( 一) 教会学生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

( 二)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发展为目标, 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进行启发. 在合情推理的讲授中运用讨论法、讲授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感受知识的无穷魅力.

教学资源与手段

资源: 三角板, 白粉笔, 彩粉笔, 多媒体课件

手段: 利用幻灯片加载大量实例, 更加贴合实际, 容易分析, 加强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事实 ( 或假设) 得出一个判断. 例如, 当我们看到天空乌云密布, 燕子低飞, 蚂蚁搬家等现象时, 就会得出即将下雨的判断. 实际上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推理.

问题: 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涉及推理?

导入新课:

1. 哥德巴赫猜想: 观察4 = 2 + 2, 6 = 3 + 3, 8 = 5 + 3, 10= 5 + 5, 12 = 5 + 7, 14 = 7 + 7, 16 = 13 + 3, 18 = 11 + 7, 20 = 13 + 7, …, 50 = 13 + 37, …, 100 = 3 + 97, 猜测: 任一偶数 ( 除去2, 它本身是一素数) 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1742年写信提出, 欧拉及以后的数学家无人能解, 成为数学史上举世闻名的猜想. 1973年,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 证明了充分大的偶数可表示为一个素数与至多两个素数乘积之和, 数学上把它称为“1 +2”.

2. 费马猜想: 法国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 ( 1601—1665) 在1640年通过对F0= 220+ 1 = 3, F1= 221+ 1 = 5, F 2 = 222+ 1 = 17, F 3 = 223+ 1 = 257, F 4 = 224+ 1 = 65537的观察, 发现其结果都是素数, 于是提出猜想: 对所有的自然数n, 任何形如F n = 22n+ 1的数都是素数. 后来瑞士数学家欧拉, 发现F 5 = 225+ 1 = 4294967297 = 641×6700417不是素数, 推翻费马猜想.

新课讲授:

1. 教学概念:

①概念: 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 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 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 称为归纳推理. 简言之, 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归纳练习: ( ⅰ) 由铜、铁、铝、金、银能导电, 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ⅱ) 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 ⅲ) 观察等式: 1 + 3 = 4 = 22, 1 + 3 + 5 = 9 = 32, 1 + 3 +5 + 7 + 9 = 16 = 42, 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③讨论: ( ⅰ) 统计学中,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 是否属归纳推理?

(ⅱ) 归纳推理有何作用? ( 发现新事实, 获得新结论, 是作出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 ⅲ) 归纳推理的结果是否正确? ( 不一定)

2. 教学例题:

①出示例题: 已知数列{ a n } 的第1项a 1 = 2, 且a n + 1 = a n /1 + a n (n =1, 2, …) , 试归纳出通项公式.

(分析思路: 试值n = 1, 2, 3, 4→猜想a n →如何证明:将递推公式变形, 再构造新数列)

②思考: 证得某命题在n = n 0 时成立; 又假设在n = k时命题成立, 再证明n = k + 1时命题也成立. 由这两步, 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 ( 目的: 渗透数学归纳法原理, 即基础、递推关系)

③练习: 已知f ( 1) =0, af ( n) = bf ( n - 1) = 1, n≥2, a >0, b > 0, 推测f ( n) 的表达式.

3. 小结: ①归纳推理的要点: 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 ②典型例子: 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 数列通项公式的归纳.

下面我们来看合情推理的另外一种形式, 请大家先看下面的练习:

1. 练习: 已知a i > 0 ( i = 1, 2, …, n) , 考察下列式子:

2. 猜想数列, …的通项公式9是 .

刚才我们做这两个小练习都是在不自觉中模仿给出的实例去“照葫芦画瓢”. 实际上, 我们人类的许多发明和重大发现, 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

鲁班由带齿的草发明锯; 人类仿照鱼类外形及沉浮原理, 发明潜水艇; 地球上有生命, 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点, 如都是绕太阳运行、绕轴自转的行星, 有大气层, 也有季节变更, 温度也适合生物生存, 科学家猜测: 火星上有生命存在. 以上都是类比思维, 即类比推理.

1. 教学概念:

①概念: 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 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 简言之, 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②类比练习:

(ⅰ) 圆有切线, 切线与圆只交于一点, 切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由此结论如何类比到球体?

(ⅱ) 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由此结论如何类比得到空间的结论?

(ⅲ) 由圆的一些特征, 类比得到球体的相应特征. ( 教材P81探究填表)

小结: 平面→空间, 圆→球, 线→面.

③讨论: 以平面向量为基础学习空间向量, 试举例其中的一些类比思维.

2. 教学例题:

①出示例1: 类比实数的加法和乘法, 列出它们相似的运算性质. ( 得到如下表格)

②出示例2: 类比平面内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 试给出空间中四面体性质的猜想.

思维: 直角三角形中, ∠C =90°, 3条边的长度a, b, c, 2条直角边a, b和1条斜边c;

→3个面两两垂直的四面体中, ∠PDF = ∠PDE = ∠EDF =90°, 4个面的面积S 1 , S 2 , S 3 和S

3个“直角面”S 1 , S 2 , S 3 和1个“斜面”S. →拓展: 三角形到四面体的类比.

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 求解立体几何往往有赖于平面几何的类比问题.

———数学家波利亚

3. 小结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 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 再进行归纳、类比, 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 统称为合情推理.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 一) 目标的达成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 如何正确地归纳出一般结论, 并记住了一些常用结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达到了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双重目的.

( 二) 教具的使用

幻灯片能有效增大课堂容量, 节省了教师抄题的时间, 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 交流讨论. 而且对于几何问题的证明更加形象逼真.

( 三) 遇到的问题

1. 由于中国文化历史悠久, 很多字词在不同的语境里含义各不相同, 在分析个别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时, 容易产生歧义.

2. 在类比推理的教学过程中, 发现个别同学不能很好 理解原有实例的产生过程, 以至于做类比结论时产生偏颇.

( 四) 优点、不足和改进计划

1. 优点: 本节课授课, 使用数学语言谨慎周密, 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给学生树立很好的榜样; 授课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通过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他们发现实例中的规律, 以及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2. 不足: 在进行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教学的时候,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偏离教材的答案准备不足, 个别问题没有及时纠正; 题目的设计上缺少平面几何与空间几何的类比题目.

1+2 篇10

一、关于图纸幅面

由图纸的长边和短边尺寸所确定的图纸大小为图纸幅面。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中关于图纸幅面共规定了6种, 见表1.1所示:

由表我们可以看出以下规律:从A0到A5图纸幅面从大到小, 并且大一号图纸的宽度尺寸正好是相邻小一号图纸的长度尺寸。但是具体某一号的图纸的长和宽的具体尺寸是多少就不容易记忆了。其实对每一号图纸来说也都存在着这样的规律, 就是其长度尺寸是宽度尺寸的倍, 也就是大一号图纸的长和宽的尺寸正好是相邻小一号图纸长和宽尺寸的倍。有了这些规律, 我们只要记住某一号图纸的某一具体尺寸, 其他几种图纸的尺寸根据该已知尺寸经过简单计算就可知道。假设A5图纸的宽度记为B, 则其它图纸的尺寸见表1.2所示:

例如, 我们记住了A4图纸的宽度是210, 那么其长度的尺寸就是, 297正好是A3图纸的宽度尺寸, 那么A3图纸的长度尺寸就是, 420正好又是A2图纸的宽度尺寸。以此类推, 所有图纸的长度和宽度尺寸我们就都记住了。

二、关于字体字号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中规定了技术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中的汉字、字母和数字的结构形式及基本尺寸。

字体的号数, 就是字体的高度 (用h表示) , 其公称尺寸系列为2.5mm、3.5mm、5mm……20mm等。对于初学者来说, 这些好像是一些没有规律的数字, 但是经过观察可以发现它们是按照的公比倍数来递增的, 而且《技术制图》还规定了要写更大的字时同样在此基础上按的公比倍率来递增。假如2.5号汉字的高度尺寸为H, 则其它字号字体的高度尺寸见表2.1所示:

《技术制图》还对汉字作了更进一步的规定: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 汉字的高度h不应小于3.5mm, 而且汉字的宽度是。

知道了这些规律, 我们记住某一号字体的高度以后, 就可以轻松的记住其他字号的高度尺寸了。

三、关于图线宽度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中对图线规定了15种基本线型, 其中的九种图线还规定了宽度, 所有线型的图线宽度应按照图样的类型和尺寸大小在下列数列中选择:0.13mm、0.18mm、0.25mm……2mm。经过分析不难看出, 这些线型的宽度尺寸系列也是按照的比例递增的。所以通过这样的规律, 我们只需简单的记住其中的一个线型宽度, 其他线型宽度的尺寸也就记住了。

总之, 通过上面总结的规律, 利用我们可以轻松的记住《技术制图》标准中关于图纸幅面、字体高度宽度和图线宽度的尺寸数值。

参考文献

[1]顾玉坚, 李世兰主编.工程制图基础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5-10.

[2]刘小年, 刘庆国编.工程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1+2】相关文章:

上一篇:安全网格技术下一篇:研发人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