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录建立

2024-06-17

名录建立(精选三篇)

名录建立 篇1

自古以来, 古树名木与中华文化交融一体, 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 是“活文物”、“活化石”, 是濒危物种的基因库, 也是超级优质种源基地。古树名木是历史变迁的见证, 是绿色文化的积淀, 是物质、精神文明的象征, 是自然、人文景观的灵魂。古树名木历经岁月沧桑, 默默地传承着文明渊源, 累积着丰厚的科研、科普参数, 供给开发研究[1,2]。

2 宿迁市古树名木的名录建立

据2002年报道, 宿迁市古树名木种类和数量列江苏省之最, 到目前为止, 已经搜集到宿迁市的古树名木4 273株[3]。近年宿迁市启动了新一轮古树名木规范化普查, 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共有4 297株。

2.1 确定古树名木评级标准

2004年宿迁市政府出台的《宿迁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其中第七条规定了古树名木的等级确定标准:

2.1.1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 为一级古树名木:

树龄300年以上的树木;具有特殊史学价值的树木;作为传统名胜主题的树木;由国家元首 (含历代帝王) 或政府首脑种植、赠送的树木;选育成功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一代珍贵稀有品种;在本地区发现并经鉴定列为新种或变种, 具有国际影响的标本树。

2.1.2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 为二级古树名木:

树龄200~299年的树木;在名胜景点起重要点缀作用的树木;由古今中外著名人士种植、赠送或题咏过的树木;选育成功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第一代珍贵稀有品种;在本地区发现并经鉴定列为新种或变种, 具有国内影响的标本树。

2.1.3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 为三级古树名木:

树龄50~199年的树木;具有重要观赏、科研价值的树木;选育成功的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第一代珍贵稀有品种;其他古树名木。

2.2 开展古树名木普查, 建立古树名木名录

在全市范围开展古树名木普查, 按照标准确定等级, 全部登记造册, 目前宿迁市古树名木名录已经建立。据名录统计, 宿迁市共有古树名木4 297株, 其中199年以下4 233株, 200~299年26株, 300年以上38株。

3 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1 保护意识仍然缺乏

很多老百姓对保护古树名木的态度冷淡, 甚至无古树名木意识。乱刻乱划、拴绳挂物、剥皮取材、乱搭建筑物或堆放物品现象比较普遍, 甚至少数古树被廉价出售, 使得许多古树名木生长环境恶劣[3,4]。

3.2 衰败及死亡现象存在

由于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生长状况欠佳, 有些古树衰败、濒临死亡。项王手植槐、乾隆行宫古国槐均因受到天牛的危害导致树木不同程度腐烂, 同时树根的透气性也比较差;项里大酒店古银杏因真菌感染导致树干下半部分腐烂严重;宿豫古栾树, 由于树木左侧曾盖有民房, 透水、透气及营养面积极差, 造成了根部死亡, 对应树木左侧的树皮及树枝已干枯, 古树的长势极差, 急需救治[3,4]。

3.3 缺乏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

当前, 古树名木的保护资金尚未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据了解, 除城市园林部门管护的古树名木资金相对有保障之外, 散落于民间的古树名木大多无正常资金渠道和来源。没有物质基础保障, 古树名木的保护举步为艰, 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环境整治、定期普查等都难以实施。

3.4 古树名木保护的法律法规滞后

目前中国没有针对古树名木保护的专门法律和行政法规, 而仅仅是在一些法律法规中提及了古树名木。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绿化条例》中虽有古树名木保护的有关规定, 但由于该条例仅适用于城市规划区以内, 局限性很大, 再加上条例不是专项法规, 存在着有关规定不全面、处罚不严等问题。

4 宿迁市古树名木保护对策

4.1 出台专项管理保护办法

2004年市政府出台《宿迁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要求开展全市古树普查, 建立古树名录。对全市的古树名木进行建档立案、挂牌保护, 建立了古树名木生长状况检测机制, 对古树名木生存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

4.2 强化属地管理, 落实管理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 落实管理责任。具体明确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签订保护管理目标责任状。对于濒临死亡的古树名木, 尤其是重点区域内有重要历史、人文和景观价值的古树名木, 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抢救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支持和自觉参与到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中来。

4.3 坚决查处非法买卖、移植、毁损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行为

一旦发现古树名木因人为原因造成生存状况出现危机, 按照相关法律进行处罚。集体或个人所有的古树名木, 未经管理部门审核并报市政府批准, 不得以任何理由买卖、转让、移植或砍伐。对蓄意破坏、砍伐和非法买卖古树名木的行为, 依法严厉打击。另外, 各项建设工程尽可能地避开古树名木的生长栖息地, 因特殊原因确需保护性移植古树名木的, 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移植批准手续。

4.4 多措并举, 筹措资金, 创新管理机制

建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资金, 将古树名木保护所需经费纳入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 保障日常管理养护资金, 实现长效管理。将实行古树名木资源补偿制, 对于集体或个人所有的古树名木, 进行资金补偿资金买断, 将有效避免非法买卖行为的发生。

4.5 弘扬古树名木文化

建立古树名木名录, 对全市具有代表性的古树名木进行归类整理, 并组织媒体宣传、市民观光、学术采风等活动, 宣传古树名木, 弘扬古树名木文化。

摘要:介绍宿迁市古树名木的人文价值、资源分布和古树名木的分级标准、名录建立, 阐述了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

关键词:古树名木,名录建立,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国顺, 陈松颂, 等.古树名木的价值[J].中国林业, 2007 (7) :43-44.

[2]路端正.古树名木保护任重道远[J].国土绿化, 2006 (6) :6-7.

[3]张莉, 张小红, 等.宿迁古树名木保护刻不容缓[J].国土绿化, 2002 (3) :73-75.

名录建立 篇2

为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执业行为,根据《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福建省委《福建省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闽委 [2008]22号)和《漳州市国有单位选择中介机构比选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设立漳州市国有投资项目工程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名录库(以下简称名录库)。

二、漳州市行政区域内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或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且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政府投资工程 选择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时,必须进入市或县工程项目交易中心比选,并按本规定要求从名录库中随机抽取中选人。

三、依托漳州市工程交易中心网站建立名录库,公开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名单。市建设局负责名录库的建立和管理;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网站的开发、升级和日常维护。

四、漳州市建设局每季度的第三个月集中受理工程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入库申请,并于次月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审核确定,入库归档。

五、申请加入名录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设立的法人企业。

2、具有国家规定的工程招标代理或造价咨询机构资质证书。

3、非本市工商注册企业应在漳州市行政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并已进行工商、税务登记,取得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登记证明书。

六、申请加入名录库应提供以下材料:

1、《加入漳州市国有投资项目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名录库申请表》(《加入漳州市国有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名录库申请表》);

2、法人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复印件;

3、非本市工程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还须提供分支机构在漳州年检合格的驻漳州登记证明书。

4、省级名录库单位已在市建设行政部门备案的经申请可直接进入本市名录库。

七、工程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入库申请前的一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列入名录库:

1、法人单位主要人员或漳州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有经济或刑事犯罪的;

2、有串通投标、转包、以他人名义或允许他人以自己的名义承揽业务等违法行为;

3、受到县级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或记录不良行为的;

4、在漳州市行政区域内中选后非因不可抗力因素放弃中选的;

5、在企业信息登记和申报预选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中弄虚作假、隐瞒真相的;

6、在承接业务过程中,对行政监督部门的整改意见整改不及时或拒不整改的;

7、捏造事实或以虚假材料进行恶意投诉等扰乱建筑市场行为的;

8、索取、收受合同约定外的酬金或其他财物,或者利用执业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9、被评为严重失信或失信的中介机构的;

10、行政监督部门认为不应列入名录库的其他情形的。

八、工程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进入名录库程序如下:

1、漳州市建设局在漳州建设信息网和漳州市工程交易中心信息网发布受理工程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入库申请公告;

2、工程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向漳州市建设局提交书面申请;

3、漳州市建设局在截止受理申请材料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工作,并会同有关监督部门提出初选名单;

4、漳州市建设局将初选名单在漳州建设信息网和漳州工程交易中心信息网上公示5个工作日。

5、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列入名录库;

九、已经进入名录库的工程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有本规定 第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清出名录库,清出后一年内不再受理其入库申请。

十、政府投资工程随机抽取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的程序:

1、比选人在漳州市招标采购网和市工程交易中心网站发布公告。统一使用公告范本,公告范本直接从市工程交易中心网站下载,按要求填写完毕,送市或县工程交易中心安排比选时间。公告必须载明参与比选的资格条件、委托事项、代理费用、比选时间和地点等有关内容。公告中对工程招标代理机构、造价咨询的资质要求应按可以满足招标工程需要的最低资质等级确定;比选时间距公告发布时间至少3个工作日;

2、比选人对已报名的中介机构的资质等级以及是否为本市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名录库的单位当场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应当场告知报名人并列入随机抽取名单。

3、随机抽取确定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比选会议由比选人组织、主持。

4、由已列入随机抽取名单的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凭该单位介绍信)按签到的先后顺序抽取号码,抽到的号码即为其所对应的编号,比选人当场公布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所对应的编号。

5、比选人将代表中介机构单位的号码球全部放入摇球机,并公开随机抽取三个号球,第一个抽取的号码所对应的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即为第一中选人候选人,第二个抽取的号码所对应的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为第二中选候选人,第三个抽取取号码所对应的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为第三中选候选人。比选人应按照中选候选人的排列确定中选人,中选人放弃中选,因不可抗力提出不能履行合同的,或中选人被行政监督部门确认效的,比选人应按中选候选人的排序重新确定中选人。

6、比选人填写随机抽取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情况表,由工程交易中心见证人员签字确认。

7、比选人将随机抽取的中选结果在漳州市招标采购网和市工程交易中心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1天。

8、比选人向经公示无异议的中选人发出中选通知书,并在中选通知书发出的3个工作日内按照建设部、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示范文本签订《建设工程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委托合同》。

9、若报名截止后,报名且资质等级符合要求仅有一家的,比选人可直接指定其为中选人;若发布公告后无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报名或资质等级均不符合要求的,比选人可自行确定一家符合条件的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承揽业务。

10、根据工程预算一编一审的规定,工程预算编制单位和审核单位不能为同一家,如随机抽取为同一家的,须重新抽取确定另一家审核单位。

十一、比选人应当自签订委托合同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合同副本及比选活动开展情况书面报同级行政监督部门备案。

十二、建设单位未按本规定开展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比选,或擅自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业务委托给名录库之外的中介机构的,委托合同无效,并由纪检监察部门对建设单位进行追究问责。

名录建立 篇3

关键词:保护名录,数据库,中医药,传统知识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 每年全球草药交易额高达430亿美元, 而且每年以5%~15%的速度增长, 每年全球传统疗法的价值大约为600亿美元。而在此巨大的利益中, 我国作为主要天然药物发源地拥有草药两万余种, 经方、验方达40余万个, 并有系统的传统医学理论的资源和文化大国, 在经济利益取得上却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而发达国家却利用我国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不足, 无偿获取了另外一大部分经济利益, 这一现象愈来愈多, 也愈来愈严重, 如对中药的无序开发, 造成资源短缺等后果无法估算。

1 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 中国历代对医药学所做的贡献应获得世界的尊重, 中医中药的价值也应得到世界承认。第二, 实现对中医药合理的系统的开发和利用, 做到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第三, 在经济利益上要成果分享。第四, 对传统文化的有力保护, 不但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国际, 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 而且还可以增加行业创新力量。反之, 如果对中医药、民族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不及时、不全面、不彻底, 那么, 不仅是在国际贸易中应取得的经济利益难以取得, 而且中医药难以按中医理论来研究和发展, 只能任凭有效成分分析的方法大行其道, 更甚至于本国人如果想使用自己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知识来治病得向他国支付一定费用。在一个没有什么历史、文化和传统医疗知识的国家里, 这种传统知识被他人无偿利用的现象可能还不会很严重。然而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 以及多种系统的传统的医药、养生及保健方法和理念, 而且这些方法和理念的正确性也被不断地证实着, 正是因为我国拥有如此之多的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 所以才会受到关注, 也就愈有可能遭受到无序开发和无偿利用的风险。仅以方剂举例, 在世界传统医学和传统用药领域中, 我国方剂储量约占70%, 这就使得药品研发者易从这些已被我国千年用药史证明有效的、凝聚了无数前人血汗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中, 找到他们所需要的, 并无偿利用和占有。

2 保护内容

中医药传统知识包括生命知识、疾病知识、诊疗知识、本草知识、方剂知识、针灸知识、养生知识等。其中, 以下内容保护形势紧迫:一是中医药老字号的制剂、验方、秘方、单方;二是一些医疗单位的传统院内制剂;三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单方、验方、秘方、制剂、秘技等;四是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技术等。

3 保护方法观察比较

至今有多种保护方法, 其中最主要的保护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 由于愈来愈严重的盗用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以及传统生活方式的淡化, 全球的传统知识均面临消失[1], 国际社会也逐渐认识到传统知识也应该与现代知识产权一样得到保护。基于此认识, 经过全球传统知识考察后,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2000年成立了专门委员会来负责研讨、实施和督促保护传统知识。这种保护并不是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如申请专利、版权保护等来保护已公开的传统知识, 而是从保护传统知识的根本出发, 来防止不正当开发和不正当专利等授权, 以及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其遵循的体系原则有:知情同意原则, 即当传统知识被利用时, 持有人应事先被告知并签定相关协议, 并且有权知道该传统知识的应用结果;利益分享原则, 即不但共享商业利润, 而且防止不当授权及不当开发等。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已经将保护传统知识产权的工作纳入日程, 并且在加快完善步伐, 这为我们完善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提供了国际法律、制度等方面的保障[2]。

这种对传统知识的保护方法优点是从世界范围和国际层面对传统知识进行保护, 是在国际社会中建立一整套、各国公认的制度保护各国的传统知识, 使其不致消亡。缺点是短期内难以有结果, 该传统知识保护体系尚处于国际立法阶段,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我们时间紧迫, 不能再等。因为各国对传统中医药开发利用以及专利授予的数量都在猛增, 每增加一项专利, 我们就要遭受严重损失, 仅在我国日本就已经被授权中医药专利达505项, 美国达485项, 韩国达207项, 德国达165项。

第二种保护方法是知识产权制度, 它是国际惯用的和较成熟的知识保护方法, 无论是法律制度还是实际操作都已经较完备, 并得到世界公认。但该制度立法的目的主要是鼓励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创新而设立的, 主要是保护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而该法律体系认为传统知识是属于公有的, 任何人都可自由使用, 是不给予保护的。此种保护方式也是发达国家用来不当开发和占有中医药传统知识攫取了大量利益的主要工具, 仅日本津村制药公司利用传统中医药知识生产的汉方药, 年销售额就达49.57亿元。这种保护方式的优点是, 国际公认, 在保护的申请上所需时间短, 我国经过30年知识产权工作开展, 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如利用商标保护中医药产品, 利用地理标志保护中药材, 利用专利制度保护中医药新药和诊疗新方法等。缺点是现有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制度仅能实现对该制度体系认为有一定创新性的知识的保护, 对于传统知识尤其是中医药传统知识很难达到所需保护状态, 原因有很多, 如保护范围较窄, 与中医药本质特性脱节等[3], 并且不适当的专利保护反而为国外研究作嫁, 如进行提纯或改变剂型申请专利。

第三种保护方法是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名录和相应数据库, 并进一步再建立相应的法规制度作为支持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可用于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最佳的方法。这是因为:第一, 国际规则尊重国家法律, 只有在本国受到保护的前提下才能要求在国际社会上给予相应保护。第二, 可以明确兼顾国家、集体及个人的利益。如泰国制订、颁布的世界上第一个保护传统医药知识的法律《传统泰医药知识保护与促进法》就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该法的具体措施是将传统医学中的方剂等传统医药知识分为三种包括国家处方、私人处方和普通处方, 分别进行管理, 实现合理的利益分配[4,5]。第三, 已有利用保护名录成功保护先例。如印度成功驳回盗窃姜黄传统知识的专利的案例。这是首例发展中国家成功驳回盗窃传统知识的专利, 印度由此认为建立和完善传统知识的保护名录和数据库, 以便各国专利局检索, 是维护本国的权益所必要的, 通过此种方式保护, 截至2013年4月, 八大专利局对140件涉及到印度传统知识的专利申请未给予批准。在具体操作上, 印度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和技术, 有利于我们尽快地编制出传统中医药知识保护名录和数据库[6]。还有非洲的多个国家也认识到自己国家的传统医学的重要性, 纷纷建立了自己国家的传统医学知识以及生物资源数据库, 取得了一定成果[7]。第四, 我国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不应像专利保护那样只保护“新汤”, 而不保护“老药”, 即只保护基于传统中医药知识内容上的新的医药产品形式, 也就是人们普遍认识到的,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不能“只顾尾不顾首”, 我们只有从中医药的历史源头、应用传承一直到当今的对中医药新思想、新理论及新应用等, 进行整体保护才能免于被无偿占有等损失, 在这方面, 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和数据库”的保护方法要比其他方法更有效。第五, 中医药传统知识持有者包括个人、集体以及国家企、事业单位, 这些持有者有很多顾虑, 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愿公开自己的“秘密”, 对这种思想认识, 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和数据库”的方法也很好地给予了解释, 即不需要说出该传统知识具体内容, 这就使得广大中医药传统知识持有者能够从接受这项工作向主动进行申报进行转变, 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这种情况。

由以上优点和成功先例可见, 我们也应该及早采用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和数据库”的方法对中医药传统知识进行正名、赋权, 从而创建一套适宜的惠益分享专门保护制度[8]。避免由于没有保护名录、完善的数据库和相关法规, 使不应该被批准的专利也获得了专利授权的事件, 如中国上海出版的《中华本草》 (英文版) 一书中已经载有关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痔疮”的中药组方, 以色列人向美国专利局提交了该中药组方的专利申请, 在专利说明书中明确该专利组方来源, 但该专利申请最终仍获取授权[9]。

采用这种保护方式, 而着手的具体行动就是“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技术研究”的启动, 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重大专项。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 (1) 建立一套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技术规范, 提供共性技术基础; (2) 组织开展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调查研究, 摸清家底; (3) 筛选、确认一批有价值的活态项目, 为其建立完整的档案; (4) 构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和数据库。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规模、国家层面的、开拓性的中医药知识和技术保护行动。此项研究行动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一开展, 分为华南、西南、华东、东北、华北、西北6大片区。工作分成几步走, 首先是宣传工作, 把工作目的、方法、意义以及指导原则介绍到全社会, 争取社会的理解和信任, 工作中将主动调查、他人介绍以及鼓励持有人自己上报结合起来, 弄清各地区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存在持有情况、延续数量和状况, 即摸清家底。然后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档案, 保护名录和数据库, 为进一步实现对中医药传统知识防御保护做好铺垫工作, 也为实现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性利用与惠益分享做好基础工作。此次调查、建立档案等工作并非号召献方献药的活动, 调查过程将充分尊重个人的权益。进入国家名录, 不但保护了我国传统民族医药文化, 而且也给个人带来荣誉和利益, 因其有利于该项目的推广应用和提高经济效益。

天津隶属于华北片区, 2014年5月底, 天津市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研究工作开始了。工作开始时设定了100项传统中医药知识的工作目标, 截至2014年12月底已提交上级80项 (表1) , 还有21项正在完善和上传。

从表1中可以看出: (1) 这种保护方法所保护的内容非常广泛, 包括单验方、传统诊疗技术、中药炮制技艺、传统制剂方法及其他, 项目来源和持有人也非常广泛, 包括个人、集体和国家单位, 说明这种保护方式能够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 能够为广大持有人所接受。 (2) 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尤其是民间个人的积极性, 这本是保护工作困难环节之一, 现在却有大比例的内容, 这说明这种保护方式是可行的、有效的。

4 结论

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和数据库”的方法是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应该长期坚持下去并深入的推广到社会各个层面以及海内外各地。

综上所述, 中医药知识和技术保护势在必行, 且刻不容缓。它不但事关经济发展, 而且事关民族文化兴旺发展;不但关系到国家安全, 而且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 我们应该将中医药知识和技术保护进行到底, 但采取哪种方式来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才是最佳的, 仍在探索中, 目前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和数据库”的方法是较好的一种方法。但由于社会各界人士观念不同, 对此工作的理解等, 以及受到其他方面影响, 使得还有很多中医药传统知识和技艺未提交上来, 一些提交上来的或因为表述不清, 或因材料不完备等被退回的也有很多, 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raditional knowledge-booklet[M].Geneve:WIPO Publication, 1992:7.

[2]董研林, 王明旭, 张平川.建立中医药专有法律保护制度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 10:681.

[3]迟芬芳, 罗卫芳, 李哲.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机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4, 38 (6) :50-52.

[4]车明凤.传统知识保护课题的国际进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 13 (3) :6-8.

[5]邓伟生, 陈玉文.借鉴国外经验以保护我国传统医药知识[J].中国药业, 2008, 17 (2) :4-5.

[6]张逸雯, 宋歌.印度传统知识图书馆 (TKDL) 编制技术分析及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启示[J].世界中医药, 2014, 9 (12) :1669-1671.

[7]黄睿, 潘艳丽, 柳长华.非洲推动传统医学发展的举措与进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4, 36 (4) :299-302.

[8]陈绍辉, 姚东明, 简晖.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模式及其完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7:5-1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名录建立】相关文章:

合格供方名录建立07-03

节能名录06-30

保护名录05-11

监狱名录范文05-16

燃机电厂名录04-15

扬州初中名录05-04

广告客户名录05-21

规范名录20105-30

世界记忆名录05-31

监狱联系名录范文05-28

上一篇:待摊投资下一篇:设计与安装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