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益广告

2024-05-24

美国公益广告(精选八篇)

美国公益广告 篇1

公益广告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也叫做公共广告。1986年贵州电视台播出了《节约用水》的保护环境公益广告, 这是我国的第一则公益广告。1987年央视开办《广而告之》栏目。时至今日, 我国的公益广告事业已经走了20多年的历程。公益广告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社会清新剂”的作用, 其不以盈利为目的, 社会良知是公益广告的灵魂与基础, 公益广告传播为社会大众提供价值标准与行为准则的选择, 广告传播的是倡导社会责任的公益或公共信息。可以说, 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是公益广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社会效应:公益广告的理想传播效果

2007年, 央视副台长罗明说:“公益广告也是一盏灯, 如果能点亮其他的灯, 那么整个社会就是一片光明, 希望公益广告像一盏灯一样传递文明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1) 可见, 社会效应是公益广告传播理想传播效果。回顾央视20年公益广告史, “希望工程”公益广告传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截至2007年, 希望工程实施18年来, 累计接收社会捐款逾35亿元人民币, 在农村贫困地区援建希望小学13000余所, 为304万多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 其中, 资助的大学生就达10多万名。 (2)

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 公益广告是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受公益广告是否发挥广告传播效能的影响。美国传播学大师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认为, 传播具有监视社会环境、组合社会力量、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功能。后来, 威尔伯·施拉姆根据拉斯韦尔的论述把传播的功能归纳为监视、管理、指导和娱乐。公益广告从本质上来看是传播的是一种社会公益信息、是一种传播活动, 也具有传播的功能与效用。

“公益广告是一种保护社会全体利益的, 为实现此目的巧妙运用其非凡的‘劝导’, 指出我们社会存在问题并提示解决策略, 为实现健康社会进行观念变革的广告。” (3) 公益广告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之一。人们通过公益广告可以了解社会发展的进程以及所面临的各种自然以及社会问题, 知晓客观世界以及所生活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公益广告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的价值资讯, 使人们在公益广告所传播的价值标准的“涵化”中逐渐接受其所传播的价值标准, 使社会大众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改变自己的行为体系。受众被公益广告“涵化”之后, 会对公益广告所传播的信息进行思考, 思索其思想与行为是否合乎社会正常发展的规律与要求, 并且按照公益广告所传播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进行行为。可以说, 公益广告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社会化的重要社会规范和行为标准的重要来源。

二、传播理念:真实美学与人道主义

公益广告播出后是否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是否会形成一定社会效应, 取决于公益广告的传播规律与传播理念, 所以传播理念和规律就成为公益广告策划、制作、播出与研究的关键。公益广告想要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产生社会效应, 就必须符合社会大众观看口味与审视视角、符合社会大众的收视心理。

“真实美学”是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系统化概括, 巴赞强调真实美学必须关注直接现实性主题, 强调镜头段落、提倡非表演性的特点。公益广告必须针对社会存在的问题描绘实际的生活, 用生活事实说话, 表达受众的声音。西萨烈·柴伐梯尼也认为“我们的时代最需要的东西就是对‘社会的关注’”。所以, 公益广告应对社会日常生活与面临的环境、政治等问题作真实的反映, 应以真实美学为原则。

“真实美学”要求公益广告客观地表述世界, 对社会问题、社会现实进行真实描绘与诉说。但是, 艺术创作的规律不需要“纯客观”的绝对真实再现, 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 公益广告要求制作者、传播者的主体意识的融入, 需要对弱势群体、苦难境况的人道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与理念, 同时兼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评判、对美好人性与良好风气的提倡与肯定。可以说真实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与和谐发展、为了“真、善、美”本性的挖掘。

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央视联合制作的“希望工程助学行动”公益广告就是公益广告真实美学与人道主义有机运用的杰作。希望工程的标志形象“大眼睛姑娘”是由《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拍摄的, 主人公苏明娟当时是安徽省金寨县 (国家级贫困县) 张湾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黑白相间的画面, 手中紧握一支将要用尽的铅笔头, 画面上一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 充满着梦想与悲伤, 仿佛向社会诉说“我要上学”的渴望与呐喊。“大眼睛姑娘”给受众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震撼力, 在受众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共鸣,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究其原因关注社会现实, 真实人物苏明娟的真实表达, 制作者 (拍摄者) 的人道主义主体意识有机结合是关键因素之一。

实践证明, 公益广告遵循真实美学的原则、以人道主义为传播理念就能给受众以强大的冲击力并能达到公益广告最佳的传播效应。

三、传播基点:把握主流观念, 表述热、难点问题

吕蓉在《广告法规管理》一书中阐释说:“公益广告往往取材于社会, 针对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 而得出普遍性的规律或正面的观点得以传播、倡导, 因此许多公益广告都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4) 可见, 公益广告是一个变化的、开放的传播系统, 不同历史时期应设置不同的公益主题, 结合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热点问题进行公益广告传播。

从传播的观念导向来看, 公益广告传播的是全社会所倡导的、主流观念所认同的、符合公共利益的思想观念。公益广告应体现清晰、明确的价值取向。公益广告传播社会进步的公益思想、行为观念和道德准则, 以达到使社会环境优化, 促进社会良性、和谐发展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 我国推行国企改革, 实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 1998年央视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制作、播出了一批鼓舞下岗职工热爱生活、勇于创业的公益广告。这一系列公益广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震撼了下岗职工的心灵。

从传播内容和主题来看, 一些突发的、偶然的事件也成为公益广告宣传的内容。2003年, “非典型性肺炎”在我国一些地区发生, 针对这一偶然事件, 从2003年4月开始, 央视投入300余万元制作、播出“非典”公益广告20多条。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 这批公益广告在舆论上不仅给与全国人民抗击灾难的力量, 也唤醒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意识。

回顾中国公益广告的传播历史,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公益广告之所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是与公益广告的时代性分不开的。遵循主流意识形态观念、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是公益广告成功的关键切入点。

四、广告运作:聚集社会力量, 实行整合融资的策略

广告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所以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公益广告作为广告传播的一种, 其本身具有公益性、非盈利性、主题性的特点, 也兼具广告的共同经济性特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公益广告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借鉴发达国家的公益广告经验和历史经验, 公益广告的运作应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策划、选题、制作、播出的各个环节应积极调动一切社会资源, 走商业化的运作道路。

1、选题:把握公共问题的动向与态势, 密切关注现实世界

广告主题也称广告意象, 是广告定位以及广告运作的重要内容, 即“广告什么”, 具体化是指广告的内容。广告选题是广告策划活动的中心环节, 每一阶段的广告工作都应紧密围绕广告主题而展开, 不能随意偏离或转移广告主题。选题是公益广告运作环节的第一步也是首要环节。倪宁教授认为“公益广告是指维护社会公德, 帮助改善和解决社会问题而组织开展的广告活动, 这类广告所传播的信息内容, 主要是有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交通公共服务等, 涉及人们当前关心的社会问题, 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央视的公益广告史告诉我们:公益广告的选题是公益广告取得社会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影视文化……要关怀人, 关注人的生存境况, 关注人的希望、挫折和畏惧, 关注人类的命运, 关注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这或许是影视文化的‘呐喊之声’。” (6) 同样也是公益广告的呐喊声。随着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 人类面临许多诸如贫困、疾病、环境、资源、文化、道德等多方面的问题。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人与人,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不和谐状态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因此, 公益广告的主题应是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共同问题。公益广告选题策划时应密切关注公共问题的动向与态势、密切关注现实世界。

2、制作:整合社会资源, 走市场化融资运作道路

从第一则公益广告开始, 我国公益广告运作走的是政府行政化运作、媒体免费运作的模式。“30年以来……广告收入已经成为媒体的支柱性产业, 在部分媒体中, 广告收入甚至高达百分之八九十。” (7)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呈纵深发展的态势, 媒体机构业已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 免费策划、制作、播出对于传播媒体来说是无经济效益的媒介资本投入, 也就是说, 免费进行公益广告运作就意味着媒介收入的减少。因此, 资本来源的缺乏已成为我国公益广告良性发展的“瓶颈”。20世纪90年代中期, 针对资金短缺的情况, 公益广告开始采用多渠道的社会融资模式。1994年初, 央视采取冠名企业名称的办法吸引企业参与公益广告事业。2001年1月1日, 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在央视和绝大多数省市级电视台全天播出系列公益广告。2003年, 海尔集团率先赞助“抗非”公益广告。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期, 统一方便面《希望篇》向社会大众传递“统一千禧之爱公益基金”的信息, 这则广告表达了公益精神和体育精神的结合, 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企业积极参与为公益广告运作带来生机与活力, 为公益广告运作资本带来新的力量。企业做公益广告可以做到商业利益和公益事业的有机契合, 企业商业利益以公益利益为基点, 可以建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公益形象。可见, 在公益广告运作活动中, 应该走行政、企业、媒体三位一体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积极整合社会资源, 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公益广告事业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3、播出:强势媒体最佳时段播出, 发挥强势媒体的社会责任

根据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理论, 媒介对信息传播的效果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公益广告的社会效应依靠媒体的传播来实现, 公益广告的社会效应也是由传播媒介、播出时段以及播出频率所决定的。因此, 公益广告传播应把握这样的标准:选择强势媒体、选择最佳时段 (黄金时间) 高频率密集播出。

“一个有力量的媒体, 一定要有引领主流价值观的力量。作为国家电视台, 我们有责任为13亿中国人打造一片绿色家园, 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传播先进文化, 用公益广告聚集国家和民族精神力量。” (8) 自2007年3月开始, 央视黄金时段高频率播出“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公40多条。2007年5月, 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相信篇》公益广告, 时长2分钟, 其以濮存昕的感人话语——“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央视是强势媒体。从传播范围来看, 央视受众遍布全国乃至世界, 受众群体及其庞大。另一方面, 由于央视充分发挥国家电视台的作用, 具有极高的社会公信力, 可以说央视20多年的公益广告传播活动均取得令人满意的社会效应, 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五、结语

公益广告传播应以真实美学和人道主义为传播理念, 结合主流意识和热点话题进行广告运作。但是, 在市场观念日益强化的今天, 公益广告传播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经济与市场活动。公益广告的运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公益广告传播也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进行, 积聚社会各界的资源与力量, 实行资金整合, 以期在取得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利益, 达到公益广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社会效应是公益广告的理想传播效果。为此, 公益广告应在坚持真实美学的基本理念下, 书写人道主义精神。总结历史经验并且结合目前公益广告运作的境况, 从运作模式上, 公益广告应该走政府、企业、媒体三位一体的社会融资市场化运作策略。

关键词:社会效应,真实美学,人道主义,三位一体

参考文献

(1) (8) 马轶红:《公益广告彰显中央电视台的责任和品质》, 《中国广告》2008-6, P.43、40, 本文部分资料参考此文

(2)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6016.htm#4

(3) Marc van Gurp供稿, 韩纪扬编译《:环球广告一瞥》, 《中国广告》2008年第2期, 第20页

(4) 吕蓉:《广告法规管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二版, 第180页

(5) 倪宁:《广告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6月第一版, 第19页

(6) 陈默:《影视文化学》,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年6月第一版, 第91页

美国公益广告 篇2

关键词:公益广告;管理策略;韩国

1 我国公益广告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的扶植力度不足

可以说,我国的公益广告管理一直以来都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状态之下。1995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是我国迄今为止涵盖面最广的一部法律条文,但是广告法本身明确说明只适用于商业广告。虽然在90年代后期,随着公益广告的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公益广告方面相关的法律规章,包括《关于做好公益广告的通知》(工商广字〔1997〕第21l号),《关于加强公益广告宣传管理的通知》(工商广字〔1998〕第28号),以及《关于进一步做好公益广告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工商广字〔1999〕第273号)等,但由于其法律效力所限,无法实现从根本上对公益广告行业的管理规制,严重制约了我国公益广告的进一步发展。

1.2 政府管理职能制约

我国对公益广告实施组织和管理的权威机构是中宣部下设的国家工商管理总局以及各地方的文明办。这些政府机构每年对全国和各地区的公益广告活动进行统筹安排,从公益广告活动的主题到活动组织以及最后的公益广告作品都要统一审核。在某一层面上来看,这样的政府管理审核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我国公益广告的均衡、稳定发展,但从总体上来看,依然存在政府力量过度干预而产生的種种弊端,如主题单一、资金分散、手段陈旧、缺乏创意等等。

1.3 广告业管理体系不顺

公益广告是广义广告的一个分支。目前,我国对于公益广告的管理并没有一个独立明确的政府部门或者是专业性组织,而是和商业广告管理一样隶属于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公益广告的广告主非常多样,它包括了政府机构、企业、社会团体、公司等,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使现阶段我国的公益广告产业出现多头管理的问题。而这种管理体系使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媒体各自为政,经常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2 韩国公益广告管理体制经验借鉴

2.1 韩国公益广告管理体制

韩国公益广告事业的管理机构为韩国放送广告公社下设的韩国公益广告协议会。1981年成立的韩国公益广告协议会,成员由学界、业界及政府代表共同构成。韩国公益广告的年度主题都由韩国公益广告协议会来确定,协议会通过国民调查和统计来确定当年公益广告的主题和整体方案。而后进行公开招标,由指定的公司来制作,广告首先通过试映才能正式发布,这样确保了所选主题能紧扣国民关注的问题,易于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达到社会教化的作用。

2.2 韩国工艺广告媒体主导管理模式的利与弊

我国公益广告管理体制从理念、目标,到制度设计的依据和实施方法,与国外的管理体制体系相比殊为不同。但无论国内外,对于公益广告的管理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利于建立完善的公益广告法规体系,注意发挥行业自律的积极作用,提高公益广告创意制作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大胆地借鉴国外公益广告管理体制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方式,全方位地改革我国的公益广告管理体系,更好更有效地实现我们的管理目标。

从目前我国的公益广告发展状况和媒体环境来看,借鉴韩国式媒体主导模式不仅能确保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还能够更好地提升公益广告的制作质量。

3 我国公益广告管理策略建议

3.1 完善公益广告的监管责任

我国现行的公益广告相关的政策法规不仅不能够有效地解决公益广告产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益广告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目前主管公益广告产业有关部门的首要问题就是提出一个更为可行、详尽的《公益广告法》,以实现公益广告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其中应该要进一步明确规定公益广告的发布主体,及其应当履行的义务,对其权益如何进行保护;同时,进一步明确公益广告发布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加大对广告主的相关优惠措施;明确公益广告的资金来源;明确公益广告的监督管理责任;明确公益广告的知识产权;明确公益广告的制作要求;明确公益广告发布的招投标方法;明确公益广告的法律责任等。[1]

3.2 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度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呈纵深发展的态势,媒体机构业已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我国公益广告运作采用媒体免费运作的模式,也就是说,媒体免费策划、免费制作、免费播出公益广告。这种模式下电视公益广告运作对于传播媒体来说,就成了无经济效益的媒介资本投入,也就意味着媒介收入的减少。因此,资本来源已成为我国公益广告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在公益广告运作活动中,应该走行政、企业、媒体三位一体的市场化管理运作模式,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公益广告事业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企业的积极参与可以为公益广告运作带来生机与活力,为公益广告运作资本带来新的力量,也可以做到商业利益和公益事业的有机契合,企业商业利益以公益利益为基点,可以建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公益形象。

3.3 倡导行业自律

与广告活动的行业自律相比,我们更要强调公益广告的行业自律。因为公益广告是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和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手段,所以就更需要行业内部的各个组织和相关机构的自我约束。

在中国,公益广告的自律环境已有很大程度上的净化,在中央及政府的领导下,相互协调,其功能和作用正在不断地表现出来。可是,在自律管理方面还要不断地改进和加强,从职业道德上对公益广告活动进行自我约束,以从根本上解决不正当、不合法的问题,从而降低公益广告管理的难度。这不仅要依靠法律的力量,而且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舆论与职业道德来约束及调整。

另外,应尽快确立一个独立的公益广告监管机构,这种第三方监管机构不单是广播电视界主张媒体自由和独立的需求,也是公益广告自身发展的同时争取主动解决现实中存在问题的有效举措。

3.4 提高公益广告质量管理

政府在加强对公益广告的主题规划、资金筹措、作品管理、媒体投放等环节管理的同时,对于电视公益广告的质量方面的管理监督也不容忽视。公益广告制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益广告内容的优劣及制作水平的高低。因此,提高媒介素养至关重要。对于制作人员要严格把关,能力要突出,业务要专业,技能要娴熟,素质要过硬,以保证作品的质量和效果。在选配公益广告制作人员时,要高标准、严要求,选择适合的人员参与制作公益广告。同时,定期进行公益广告制作人员的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让公益广告制作人员有机会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公益广告制作的经验和技巧,确保公益广告制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美国公益广告 篇3

广告, 信息社会的使者, 在现代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社会作用。商业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多位一体, 广告传播效力早已为人们瞩目。正如戈公振所说, ”广告不仅为工商界推销商品之一种手段, 实负有宣传文化与教育群众之使命也“。公益广告作为广告的一个分支, 除了具有广告的基本特征之外, 还具有自身的特征。

社会的效益性, 公益广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也是经济文化发达国家精神风貌的体现, 新时代的公益广告应该起到重塑国民文化性格, 创造全新道德生活的作用。优秀的公益广告能够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主题的现实性, 公益广告的主题是从社会公众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中寻找, 是从社会中敏锐地发掘出活生生的现实问题, 即能促进社会发展, 为社会所普遍关心瞩目的问题, 并以鲜明、突出的表现出一个健康有秩序的社会。例如保护鲨鱼的公益广告,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广告主题是关于保护世界上的频危物种。

表现的号召力, 公益广告肩负着社会教育的使命, 但公益广告不能以说教的姿态或口号式的号召来表现, 因此公益广告的创意, 要以富有艺术化的形式去表现。不仅要晓之以理, 还要动之以情。一副关于艾滋病的公益广告, 画面中是一位女性和一位男性拥抱在一起, 但是男性的手臂同时分为很多个, 广告语是“每当你和它亲热时, 你也在和他的所有过去亲热”。富有冲击力的画面传递出了预防艾滋的重要性。

中国, 家。公益广告旨在通过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 诠释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中国.家”。广告主题是表现“家”, 我国非常注重家庭伦理, 在如今浮躁的社会中, 工作的压力让人觉得忙碌, 激烈的竞争让人少了人和人之间的关怀, 缺少了和家人沟通的时间, 遗忘了家人之间的真情与温暖。当我们提及生活中的小事的时候, 也是最能感动我们的地方。如图一中, “家, 是无论多晚也会在巷口等待我回家的父亲”公益广告比起商业广告最常用的是情感诉求。公益广告要达到目的, 最佳的创意就是以情感人。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 一个有创意的广告作品才真正赋予了生命与力量。创意的过程就是把元素打破再重新组合的过程。公益广告在创作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创意原则。观念性原则, 公益广告是促进社会进步文明的一种手段, 它影响改变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促进人们的行为举止, 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具有思想导向性。时代文化性原则, 公益广告从另一方面来说, 与时代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如今,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全球变暖的问题, 因此北极熊因为冰川融化几乎要频临灭绝, 一则关于气候变暖的公益广告, 画面中一个行走的北极熊把自己的外皮披在身上, 广告语“全球都在跳脱衣舞”, 看似诙谐的画面却预示着它们的死亡。”在“中国.家”的设计中, 运用情感化的设计, 图1是“家.等待”, 家是父亲在巷口的等待。父亲无私奉献的爱唤起我们对家的温暖的回忆。

画面对于广告来说也至关重要, 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但承载了广告的主题, 而且也从画面中传递出广告信息, 富于创新的画面能够很快地抓住观赏者的眼球。公益广告中关于艺术形式创新的方法总结起来包含:

以小见大。这种方法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很大的主题, 或者从一件事情的侧面反映整个事件的影响, 使得人们对广告所传达的信息更有认同感, 更能容易地接受。中国.家公益广告中, 以父亲在巷口等待儿女回来的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 传递出了家人的温暖。

比喻法。利用与所要表达的事物相似的内容来表现, 在广告中本体不需要出现, 只出现喻体。相似性是运用这种创意方法的前提。中国.家中把儿女比喻成幼苗, 在家的这个保护伞下, 幼苗躲避了外面的风风雨雨茁壮成长, 突出了家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港。

拟人法。是将动植物或者不能够说话的各种事物作为广告的主体, 赋予这些事物以人的生命和特征, 让画面产生一定的幽默感。一则注意个人卫生的公益广告中, 将人的手画成细菌的样子, 形象地表现了手上会带有有害细菌, 所以要经常洗手, 注重个人卫生。

相关联想法。这种方法是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形状、功能、颜色、等方面相互联系的地方进行的, 广告中出现的是与所要表达的事物有关联的物体。这种关联包括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使用这种关联法可以达到震撼的广告效果。一则宣传请勿疲劳驾驶的公益广告, 画面中是一张撞在路边树上的床, 而床上则躺着撞车后的尸体, 躺在血泊中。

字体变形法。突出字体部分, 利用字体的局部变形或者将字体与画面结合, 充分运用视觉语言的方法, 创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艺术气氛。

没有创意的广告就像黑暗中沉没的船只, 同样, 不能打动观赏者的公益广告也会在浩瀚的广告信息中消失的无影无踪。对于公益广告来说, 讲述事实, 以巧妙的画面语言引导观众的行为意识取向是根本。公益广告虽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还不算很久, 但是国家和社会已经给予了很高的关注, 通过运用更多的专业创意方法, 便能够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摘要: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非商业性广告, 旨在以倡导或警示等方式传播某种公益观念,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来说公益广告不仅仅具备有广告的基本特征, 还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表现的号召力等特征。文中对这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并以“中国, 家”广告为例对公益广告的创意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公益广告,创意,创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高萍著.公益广告初探[M].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9.

[2]张明新.公益广告的奥秘[M].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

[3]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公益广告广告词 篇4

2、权是双刃剑,荣辱一挥间。

3、临清流则慕廉洁,睹松竹则思节操。

4、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5、100(先进)-1(腐败)=0(功劳) 100(成功)-1(腐败)=0(失败)

6、戒酒戒色戒贪欲,律己律妻律子女。

7、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8、贪污一根针,刺痛百姓心。

9、腐败一块冰,寒透百姓心。

10、莲因洁而尊,官因廉而正。

11、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

12、钱遮眼睛头发昏,官迷心窍人沉沦。

13、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14、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大节小节守廉为节。

美国公益慈善募款的三大秘籍 篇5

2011年是中国公益慈善界的多事之秋,爆出的一系列负面新闻,加剧了公众对公益慈善机构的不信任,同时也增大了公益慈善机构募款的难度。去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曾在一次公益讲座上指出:“动员式的捐赠时代已经结束。”他呼吁中国的公益慈善机构要真正植根于社会,要尊重公众的意愿,要研究公众的情绪。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冯仑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去年10月,我前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益研究中心担任访问学者,其中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募款。在我看来,相对于基金会管理的其他环节,募款是最具技术性和可操作性的,也最值得学习。

在美期间,我不仅接受了5天的专业培训——“募款的基本原则与技能”,还与研究公益慈善的教授、博士生面对面地交流,不仅广泛阅读专业书刊,还体验了一系列的公开募款活动。此行的收获和感触很多,自认为取到了真经,愿与各位分享。

秘籍一:募款全靠关系(It’s all aboutreIationship)

长期以来,“关系”被视作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词,也是外国人在谈论中国文化、中国商业的时候最喜欢引用的词。这“关系”带有贬义色彩,指的是请客送礼、收受贿赂之类的行为,是没有制度规范、没有技术含量的表现。而在美国的募款培训课上,授课教师居然反复强调“募款全靠关系”,的确有些出乎意料。

显然,美国老师所说的“关系”,更多地是指公益机构与捐款人之间的工作关系——这个工作关系当然也要建立在私人感情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地去维护和经营,打电话、发邮件、寄直邮、印年报、登门拜访都是常用的方法。这个关系是一种普遍的营销和沟通的行为,而不是狭义上针对某一个人或某一家机构的非正规行为。这个关系从何而来?来自每一次的信息披露,每一封信的遣词造句,每一次的访问沟通。

2010年美国慈善捐款总额的73%来自个人,14%来自基金会,8%是遗嘱捐赠,只有5%来自公司。为什么美国的个人捐赠占到近四分之三,远远高于我们中国?我不认为美国人的道德水准普遍高于中国人——尽管这个数字很容易被误读。在我看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的基金会里有大量的募款专业人员在长期默默无闻地工作,在日复一日地沟通、激励、鼓舞。正是通过他们的有效沟通,才强化了个人捐资者与公益慈善机构的关系,才把老百姓的公益情怀变成了公益行动,把美好愿望落实为捐赠数字。

反观我们中国,这样的“关系”和这样“搞关系”的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秘籍二:让募款开心起来(Put the funin fundraising)

在中国,从希望工程到爱心包裹,再到春苗基金会,基本上是靠眼泪指数取胜,公益慈善几乎等同于眼泪、痛苦,几十年来都是这样。

反观美国同行,他们强调让募款开心起来。这显然是受美国文化的影响,美国人提倡快乐的生活方式。

动感情、流眼泪是人之常情,但痛苦的事情对于个体来说是不持久的。感动和悲伤固然可以产生捐赠意愿,而且是真实的,但很难持续;如果在募款过程中注入欢乐的元素,让整个过程变得开心起来,就有可能形成持续的捐赠动力。观察多了,你就会发现:眼泪指数和欢乐指数在募款中的作用截然不同。

有人说,我救助的对象是无家可归的孩子,这样的事情怎么快乐呢?我仔细观察了美国同行的做法——他们很少讲这些小孩有多苦,必要时也讲,但不能一直讲,更多地是讲我用了你捐的钱,让多少小孩摆脱了痛苦,让多少小孩开心起来,于是这个事情就不那么沉重了,你也会觉得做这件事有意义。

中国也有人这么做,比如“嫣然天使基金会”,他们救助的都是儿童唇腭裂患者,看他们的网站和海报,没有拿小孩不好的形象去做宣传,呈现的都是笑脸。这可不是普通的笑脸,因为这些曾经是笑不起来的脸,现在能绽放笑容了,多了不起!我觉得,这不仅是对于被救助者的人文关怀,也是与捐资人沟通的技巧。

当然,各个机构的情况不一样,但怎么样从各自角度植入欢乐因素,让募款的过程高兴起来,让人乐于接受,这件事情值得动动脑筋。

秘籍三:细节决定成败(Successdepends on details)

这句话大家可能听多了,不以为然。但如果我告诉你,5天的培训课程,讲义有700多页,你就可以想象美国同行对细节的重视到了什么程度。这里的细节包括人际细节、文字细节和数据细节。

募款就是人际沟通,因此人的感受最重要。举个例子:如果你和一个陌生人在慈善酒会上见面,通常应该第几句话切入主题?当你打电话跟人家募款的时候,应该第几句话切入?再比如,在酒会上两个人站多近沟通最有效?这里又分,周围没有别人和有别人是不一样的,两人见过一次和从来没见过又是不一样的。这些内容,光学理论不行,平时还得演练。

大量的募款不是靠面谈,也不是靠电话,而是靠信件——以前是用笔写信,今天是发电子邮件。因为只有在写信时才有心情、有时间铺垫、展开,收信人也才可以边读边想。写信的学问很大,首先你的信写多长?短了说不清楚,长了没人愿意看。其次字体多大?写多少行要另起一段?因为你想募款,就要让人家在很自然、很舒服的状态下看完。还有,在哪段话提钱?同样的内容,写给同一个人,在开头、中间和结尾表达,效果截然不同。这些都是募款人员每天必须琢磨的文字细节。

美国人做事情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靠数据说话,而不是想当然、拍脑瓜。在募款过程中,大、中、小客户大体上呈金字塔状分布,比如大客户占的比例很小,但是他们最后捐的钱其实并不少,加起来甚至可能比所有中小客户的总额还大。虽然你只抓到一两个大客户,但是这个客户可能给你上千万。小客户很庞杂,花的工夫多,每个人给的钱却很少,加在一起可能还不如大客户一个人给的多。大客户到底能为一个基金会的募款带来多少比例的贡献?为什么会觉得找小客户不划算?他们的贡献到底是多少?你花去的时间又是多少?我们中国的从业者通常是做经验主义的判断,没有数据做支撑。但是,美国同行经过长期、大量的统计,可以精确地指出:10%的大客户贡献了60%的捐款金额;20%的中客户贡献了20%的捐款金额;70%的小客户贡献了20%的捐赠金额。当然,那是美国的数据,未必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数据应该由谁做?我觉得应该是我们自己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

再比如,当我们的募款人员给捐资人打电话时,常常打100个也逮不着一个大客户,很容易泄气。遇到这种情况,中国的秘书长会说,别着急,耐心点,沉住气,明天会有收获,下个月就好了。我们通常都这么说,因为我们没有数据,所以只能泛泛地说,你努力、坚持,一定会有收获。而美国的秘书长会这样说,根据我们往年的数据,这种级别的捐款人每500个人里才有一个,你才打了100个电话,别着急,你再付出4倍的努力,就该有收获了。有的业务员偶然碰到一个捐1000元的,很兴奋。你也要告诉他,这样的客户每打3个电话就有一个,不值得那么兴奋。如果这样去领导一个募款团队,威信很容易建立起来。

我们常说,针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募款的方法各不相同。这句话是对的,但不应该成为我们疏于积累数据的借口。当积累的数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最后统计出来的数字一定能说明问题。实际上,积累数据对募款的指导作用特别大。中国公益慈善界的同仁如果想在募款方面有所突破,而又无从下手,不妨就从积累数据做起。

美国公益广告 篇6

一、唤醒模式

Thayer的唤醒模式 (Thayer's Arousal Model) 特别重视唤醒 (arouse) 在情感与思想产生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根据Thayer的理论, 唤醒是个体行为态度发生改变的必要条件, 单独呈现信息不足以改变或不能较明显地影响受众行为。广告中的情感诉求能直接影响受众产生不同的唤醒状态, 然后做出相应的认知或反应。央视春节公益广告是从以下几方面唤起受众情感的。

1. 广告情感的温和诉求手段。

情感说服是一种温和的诉求方法, 和广告直接的功能诉求相比, 受众更容易接受情感说服。借用广告大师叶茂中在《营销中的劝诱》文章中的描述, 如果说美女 (Beauty) 、动物 (Beast) 、儿童 (Baby) 是3B原则劝诱, 那么亲情 (Fami-ly) 、友情 (Friendship) 、爱情 (Forever Love) 就可以称为3F原则的真情劝诱。而在央视春节系列公益广告中, 关于亲情的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2013—2015年的公益广告中, 主打的就是亲情, 在这种情感的温和诉求方式的作用下, 渗透人们的情感, 直击受众泪点, 温暖人心。2013年春节播出的四则《关爱老人》公益广告, 其中, 以《妈妈的等待篇》为例, 这则广告拍摄了一个年轻的妈妈伴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慢慢变老, 以这种温和的方式展现了亲情的温暖和父母的无私,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受众传达了要多回家看看的理念。

2. 聚焦热点。

公益广告的发展离不开现实社会, 情感类公益广告的运用, 更要贴合社会热点和现实, 其中最动人的往往是平常人家的点点滴滴, 它们好比动人的诗篇、多情的乐章和迷人的绘画, 但又更胜于这些, 正是因为它们是真实的存在于我们身边, 那份最真切的感情才会来得更加浓烈。首先, 情系社会热点。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离不开人们的劳动。同时, 中国人口分布不均, 劳动力大小密度不同, 这些现实条件直接导致劳动力输出或流入不同城市, 长期外地工作往往直接导致家庭温暖与情感的流失, 形成聚少离多的家庭现状。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和社会热点, 情感价值在公益广告的设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央视播出公益广告以来, 从第一支关于乘车难的公益广告, 到受人关注的给妈妈洗脚, 直到近三年央视春节公益广告播出的《关爱老人》系列和《时光倒流篇》, 都聚集社会关于关爱老人、孝敬父母的热点。这几则公益广告表明了空巢老人的孤独和对子女疼爱的情感现实, 告诫子女应在关爱老人上付出行动, 这种通过情感表述的社会热点, 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另外, 通过再现生活当中的场景, 以更加真实的手法表达某种思想。近三年的央视春节系列公益广告都是通过拍摄生活小细节来感染受众。以《回家篇———家乡的滋味》为例, 用镜头伴随男主角一路从非洲回到中国的牡丹江, 乘车、坐飞机, 加上“这一生, 我们都走在回家的路上”的广告文案, 在音乐背景的烘托下, 一切显得那么急切而愉悦;另一边, 妈妈在家包着饺子, 贴上窗花, 做好饭菜等儿子, 一切都是那么焦急而期盼。当儿子回到这片冰地时, 带着行李欢乐的滑翔着, 即使一头栽进雪堆里, 依旧喜笑颜开;而到家后, 妈妈忘却了自己手上有面粉, 只管迎上前去, 双手紧紧抱住儿子, 将白色手印映在儿子身上。这一幕幕真实的细节, 正向受众诠释着最为真挚的情感, 这种情感的说服力源自于点滴生活场景, 丝丝浓情在生活细节中展露无遗, 而这些生活场景也会引起受众共鸣, 形成清晰的呼声, 让大家回家过年。

3. 心理策略。

情感诉求要求从受众心理着手, 紧抓受众的情感需要。诉求广告能满足其需求, 从而影响受众印象, 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广告情感诉求有必要采用一些心理策略, 达到刺激受众的心理, 对受众产生一定影响, 主要从以下两点来看:①充满情感, 刺激兴奋点。一则广告要满足受众的某类或某种情感需求, 广告制作者必须以受众为中心, 抓住受众的需求点。因为受众的需求是情绪、情感产生的直接基础, 一旦触发了他们需求的兴奋点, 其情绪会高涨, 感受会增强, 记忆也会随之深刻, 在此时其行为也会更快、更强烈的展现出来。就2015年《只盼这一天》来看, 讲述了大兴安岭林区, 在空无一人的皑皑白雪地里, 只有一个小男孩和一条狗默默的等待, 画面不断切换小男孩伸手翻看日历, 静静的站在窗户旁眺望的神情, 牵动观众情绪。终于, 当父母拿着行李出现在他视野时, 他扔掉望远镜, 匆忙起身奔跑, 摔倒, 再爬起来, 满心欢喜的投入妈妈怀抱, 一家人, 这一刻, 团圆了。整个拍摄以留守儿童为主体, 通过默默期待父母回家, 等待一家团聚, 来反映出个体的欢乐, 进而折射出社会所共有的情感, 刺激受众感受着这个平凡的家庭在社会生存的辛酸与快乐, 从而关注留守儿童, 引起社会的关怀与感动。②利用暗示, 引导规范。人是群体动物, 他们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 同样的人类社会也是一个有机系统, 他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相互作用, 它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积极有效的行动。所以有着广泛认知水平和参与度的公益广告对于这种发展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它可以通过很多形式进行表达描述, 从而唤起凝聚在人类内心的情感意识, 引导人的积极行为, 使意识和谐转化为物质和谐。这种暗示小可至中国社会方方面面, 大可达全球共同关注。在国际, 《中国年篇》借用拍摄全球各地与中国共襄盛举同过中国年, 通过学习包饺子、点炮竹和舞龙舞狮等来暗示中国年正在让世界相连, 以期达到世界共同欢度中国年的美好愿望。

二、传播效果

情感类公益广告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以情动人, 进而影响认知, 以达到理念的重塑, 所以, 在传播时要更加注重受众的接收过程, 一步步打动受众, 以下就从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它的传播效果。

1. 动之以情。正如美国著名广告人洛宾斯基曾说过的那样, “我们坚信一流的感情才能组成一流的广告, 所以我们每次都要刻意在广告中注入强烈的情感”。而公益广告的情感表达主要就是通过细腻的画面演绎, 感人的对话旁白以及深情的背景音乐, 共同来唤醒人们内心的真挚情感, 打动受众。从2013年至2015年央视春节系列公益广告, 早已不见了那种原始的严肃的说理式的影子, 而是由动人的情感类公益广告占据首要位置, 特别是关于亲情类的公益广告, 通过一个动作, 一个微笑, 一个习惯;一声儿子, 一声妈妈, 一声爸爸;一句问候, 一句关心, 一句祝福, 这样一系列富有情感的画面声音来打动受众的心。

2. 影响认知。

在接收到感性广告的心理影响后, 情感因素也会影响到认知因素, 即广告中情感诉求可以引起受众的情感反应, 在积极的反应情感后, 其心境也会变, 在这种氛围下, 受众易于接受某种理念认知。2015年的《时光倒流篇》通过拍摄瀑布回流, 蒲公英重合, 火车归站, 饭香返厨, 烟火重聚等时光倒流场景, 将受众带回时光流逝的体验里, 而后, 出现“我沉入梦乡, 你还在我身旁”的文案, 情真意切的表达了它的主旨, 即莫非要一场时光倒流, 才能让你留在父母身边更久, 感染着每个游子, 重新唤醒他们对父母的思念, 意识到陪伴的短暂与不可再来。

3. 塑造形象。

传播的理念被接收后, 在长期传播过程中, 自然会形成品牌形象。自2013年央视开始播出的情感类春节系列公益广告, 通过展示简单真挚的中国传统情感, 尤以2013年播出的系列《回家篇》为例, 无论是身处非洲的牡丹江青年, 还是工作于广东的父母, 或是开店在重庆的福州情侣, 还有远在台北的上海老人, 他们的回家只为了那份等待与关爱。温情的画面, 动人的音乐, 一幕幕无一不透露满满的情感, 传达出浓烈的央视温情味道, 改变了央视原有的理性严谨的形象, 使央视在理性中带着一丝温暖的情感气息。

三、结语

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益广告的宣传, 而一个好的能感染到受众进而被接受的公益广告才会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在这一过程中, 情感诉求显得格外重要。通过情感的运用, 易于受众接受, 在其接受并被感染后, 付诸于行动, 作用于社会,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那么, 它就是一则成功的公益广告。作为央视的公益广告, 在近三年春节期间, 通过感情浓厚的镜头, 向人们展示了亲情、文化及感情, 打动亿万观众。在这过程中, 向社会树起了旗帜, 引领公益广告发展方向, 甚至影响商业广告制作模式, 让情感类的广告得以回潮与重塑。

摘要:本文以央视春节系列公益广告为例, 旨在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情感因素在广告中的运用及其价值, 从唤醒模式到传播效果来看情感的运用方法和效果, 进而看出情感类公益广告的价值, 展示央视公益广告的向导作用, 提高在公益广告设计中对于情感元素的运用率。

关键词:广告心理学,情感诉求,央视春节公益广告

参考文献

[1]张洪.公益广告:60秒的正能量[J].今日中国, 2013.

[2]周象贤.广告情感诉求探微[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9.

[3]孙建中.电视公益广告中亲情观念的回归和重塑[J].中国广告, 2013.

公益广告:彰显城市台公益形象 篇7

一、提高认识,把公益广告工作摆上日程

自2011年11月起,宿迁台把公益广告的制作与播出工作摆上了重要日程。将公益广告作为一个特殊栏目来打造,明确责任主体,安排专门力量,保证公益广告有人策划,有人制作,有人编发。举办公益广告大赛,在宿迁市征集公益广告作品。2011年,宿迁市广播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大赛作品征集活动收到影视类作品30件、广播类作品14件、平面类作品13件,参与单位覆盖三县两区;还在全台开展“我为公益广告做贡献”活动,共征集了广告标语270条,视频短片13部。

二、开拓创新,追求公益广告的真善美

在公益广告的制作过程中,创作人员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中选择重大主题,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内容上不断丰富,注重从生活中去寻找贴近百姓的思想、观念、方式,激发百姓内心深处的真善美。

为弘扬劳动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市民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宿迁台摄制了以一线劳动者为主体的系列公益广告片。其中,《尊重劳动爱护公共照明》公益广告讲述的是60岁的路灯维修工陈兆胜的故事,他每天奔波于8个市民广场,维修路灯1000盏,16年来行程近40万公里,可绕地球9圈。这则30秒的公益广告选取了路灯工人夜间维修路灯的画面,接着出现的是绚丽多彩的夜景,展现了路灯维修工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城市夜间的绚丽多彩。广告片尾推出了两行大字“尊重劳动,爱护公共照明”,凸显主旨,起到了积极的社会宣传效果。

目前宿迁台的公益广告有标语式公益广告,主要为时政、文明礼仪、格言警句、古典诗词等;有图片式公益广告,主要有宿迁自然风光、城市风貌、地方历史、模范人物、民俗风情等;有视频公益广告,主要为文明行为、廉政执法和社会公益实践等。

三、充分展播,保证公益广告宣传效果

宿迁台每天在宿迁综合频道、公共频道的40多个广告时段安排70多条共计50分钟的公益广告,做到频道全覆盖、广告时段全覆盖;广播两个频率安排大量时段播出公益广告。诸如“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行文明路,做文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公则生明,廉则生威”、“学习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文明在身边,用手接力”、“安静看电影,文明做观众”,这些公益广告每天在宿迁台两个频道循环播出。今年1月—5月,宿迁台广播、电视累计播出公益广告3万余条,约7500分钟。

走进廉政公益广告之春 篇8

近日,一则名为《贪婪的代价》的3D动画廉政公益广告出现在上海地铁的各个车厢内,犹如一股新鲜空气,让看惯了商业广告的市民惊喜不已。这则由福建省检察院创作的廉政短片也是2011年底在“国际反贪局联合会国际廉政宣传短片比赛”中获得优异奖的作品。

记者在地铁站随机采访了几位乘客,他们都表示曾经在地铁上看到过廉政公益广告,“小鱼的那个广告很生动、活泼,比印象中廉政宣传片要平易近人得多,很有艺术性,也很吸引人的眼球。”年轻人小贺对新投放的广告赞不绝口,“刚开始看到色彩鲜艳的画面,我以为放的是动画片呢,结果却是个廉政公益广告。以后就应该多多播放这种广告,时刻提醒大家廉洁的重要性。”

据悉,随着上海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公益广告短片“进地铁、进机场”活动的深入开展,目前,廉政公益广告在全市所有的地铁站点2797块电子屏、地铁车厢20334块电子屏,以及虹桥、浦东两大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内的180块电子屏已经实现了全部覆盖,并在上海标志性地段——南京路的世纪广场和徐家汇商业区等地的巨幅电子屏上滚动播放。廉政公益广告发展中的春天正在到来。

1986年,贵阳市发布了中国第一条经过专业化创作的电视公益广告《节约用水》。发展至今,中国的公益广告之路已经走了26年之久,从最初的口号式、说教式、命令式,到现在情理交融、寓教于乐、注重美感,公益广告的创作风格有了巨大的变迁,同时,公益广告的主题也越来越丰富,比如有思想道德类、时政宣传类、环境保护类、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类、奉献爱心类、生活指导类等,廉政公益广告作为其中诉求对象比较特殊的一个种类,其发展却举步维艰。

据了解,国家对公益广告的投放数量有明确的规定,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做好公益广告宣传的通知》中规定,“广播、电视媒介每套节目用于发布公益广告的时间应不少于全年发布商业广告时间的3%。平均每天在19:00—21:00时段每套节目发布公益广告的时间应不少于该时段发布商业广告时间的3%。报纸、期刊媒介每年刊出公益广告的版面应不少于发布商业广告版面的3%。发布商业广告的互联网站也要按照商业广告3%的比例发布公益广告。”但是,对于发布哪种主题的公益广告,则是由媒体自由掌握,或是由精神文明办等政府部门与企业通过协商后决定。

虽然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曾经在2008年出台过一份指导意见,要求户外广告媒介发布的公益广告,由发布单位在发布日的三个工作日前报送该媒介商业广告归属登记的工商局备案。其他广告媒介发布的公益广告,由发布单位在每季度首月的5日前,将上一季度发布情况报送监管工商局备案。但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对公益广告的监管主要限于户外媒体方面,而对于更多的报纸、杂志上公益广告投放的监管,尚未落到实处。

这名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平面媒体只要有广告经营许可证,就可以自由选择投放广告,再加上平面媒体种类繁多,广告形式多样,所以在统计其公益广告数量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而户外媒体在每次投放广告前,都要报当地工商局备案,广告形式也比较单一,以广告牌和视频短片为主,其广告面积或播放时间容易计算,因此监管起来也方便得多。基于这些原因,工商部门每季度的公益广告投放情况备案表,主要统计的是平面媒体,和部分电视媒体。

廉政公益广告的投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该工作人员透露,工商部门监管的是公益广告的投放数量,而并不限定其内容,因此,更多的媒体会选择受众更容易接受的,诸如环境保护,或者生活指导类内容,有时也会根据政府部门要求,投放一些时政宣传类公益广告(如APEC广告、世博会广告),而对于诉求对象相对比较特殊的廉政公益广告,如果政府机关没有主动沟通,他们往往不予考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廉政公益广告,相对其他题材的公益广告而言,呈现较为薄弱和滞后的局面。

廉政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形式活泼的教育形式,目前正在逐步走入公众空间,虽然与其他主题的公益广告相比,还显得比较稚嫩,但是,一份2009年针对江苏省公益广告现状的调查显示,526名受访者中,74.2%的人认为公益广告十分必要,更有91.6%的人认为公益广告对自己的行为很有影响或者有一定影响,只有11%的人几乎没有留意过公益广告。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公益广告的发展潜力巨大,如果公益广告的内容和形式合适,是很容易让受众入耳入脑的。在目前社会化大预防需要做大做强的今天,借用廉政公益广告的形式十分必要和可行。有了检察机关的协调,政府部门的推动,和各方媒体的配合,廉政公益广告的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

江苏、浙江廉政短片突显人文色彩

宜兴紫砂壶、苏州评弹,是众所周知的江苏文化的名片。然而,这些看似与廉政搭不上边的地方特色,却出现在廉政公益广告评选活动的获奖短片《失一时 毁一世》和《廉石》中,令人印象深刻。部分获奖作品通过“大变身”: 用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元素取代生硬的牢笼、手铐,不仅能够更好地弘扬廉政文化,同时也借此传播了原汁原味的地方文化。

浙江省院的获奖作品《一钱太守》,通过讲述东汉会稽郡太守刘宠清廉自守的故事,警醒今天的为官者应当勤政清廉。杭州市余杭区院的获奖作品则通过民间手工艺“箍桶”阐释“木因箍成器、官循规则廉”的道理。在浙江省院廉政公益广告评选活动中,许多获奖的廉政短片都融入了传统文化。作品中处处释放的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增加了廉政公益广告的艺术性,也深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上一篇:知识型服务贸易下一篇:电信产业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