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

2024-06-05

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精选八篇)

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 篇1

1 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改造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1.1 相关领导的建设意识不强:

现阶段我国农村水利设施的普遍情况是:相关的水利设施虽然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但是日常的农业生活中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类似于“鸡肋”, 食之无味却弃之可惜。在这种情况下, 相关的领导人本着节约建设资金的观念, 往往会选择将就使用老旧的农业水利设备, 这就使农业灌溉的效率十分低下, 更是增加了大旱时期颗粒无收的风险。出现这种情况, 其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相关领导人的思想层次没有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只局限于眼前的浅短的利益, 而不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水利建设, 不具备相关的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 领导的思想意识尚且提不上去, 相关的村民的意识就更加提不上去了, 这就从根源上限制了我国农田水利的改造建造。相关的设备建设跟不上, 在面对极端的天气时, 农田的水利灌溉往往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

1.2 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缺乏指导:

一方面, 由于多数领导对于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不够重视, 因而在这上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十分有限。在这种背景下, 相关的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就成为了一场走秀, 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另一方面, 由于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涉及多个方面, 需要综合如土壤、地理走势和人们的使用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 进行适当的取舍才能得出一个最优的方案, 因而其对于参与改造建设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 而我国则较为缺乏这方面的基层人才, 这就使相关的农田水利的改造工程缺乏一些专业的理论指导, 缺乏必要的专家的监工, 其改造的结果也必然差强人意。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相关的领导足够重视也于事无补。

1.3 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的相关体制不够清晰:

由于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涉及到农民的相关利益, 所以水利设施的所有权通常是国家掌握, 在这种情况下, 要想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相应的改造建设就必须按照相关的流程取得合法的许可证。然而由于我国水利改造工程的机制还不够完善, 因而水利工程具体由哪些部分负责还不够完善, 具体要对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多少, 实际采取哪些方案都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协商, 这就使得相关的农田水利改造建设工程变得十分的繁琐和僵硬, 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农民生产生活的相关要求。此外, 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相关农田水利改造建设工程缺乏必要的监理, 所以相关的施工会出现混乱, 施工质量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这就使后期不得不进行重复的施工, 进而使本就不多的建设资金变得更加的捉襟见肘。

2 解决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改造建设中相关问题的措施:

2.1 加强相关的宣传力度, 提高领导人的思想觉悟:

首先要加强对于各乡镇有关领导人的思想教育, 要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农田水利改造建设工程在防洪抗灾,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中所发挥的重要的作用;要培养他们的全局观念, 不要因为拘泥于眼前短暂的利益而放弃长远的利益, 教育他们不要舍不得改造建设的工程款;要培养他们的危机意识, 使他们明确若是水利工程长久失修的后果, 要提醒他们若是遇到极端恶劣天气, 老旧的水利设施无力应对这种情况, 可能就会面临颗粒无收的结果。只有这样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才能使相关的领导人充分认识到水利设施改造的重要性, 从而带领相关的人员重点进行改造, 保质保量。其次则要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民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充分理解政府的工作, 从而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农田水利的改造工作。而有了民众的支持, 相关的工作开展起来就会十分容易。

2.2 规范相关的机制, 简化相关的流程:

由于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建设, 所以政府部门一定要在建设过程中承担起应付的责任。首先, 政府部门应该单独设立一个机构, 全权负责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起到一个集中的良好效果。其次, 政府部门则应该聘用相关的专家, 对相关的农田水利现状进行实地的考察, 从而确定出一个最佳的施工方案, 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因设计不佳而反复修改施工方案的情况的发生;最后, 政府则应该设立清晰明确的机制, 只有这样, 才能将相关的责任和权力精确到每个部门甚至是每个人, 从而使他们充分明确自己的任务, 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进行相关的建设。这样在出现相关事件的时候, 也可以有效的避免“踢足球”的现象的发生, 进而进行必要的奖惩,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一提的是, 在政府实施这一系列的操作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确保农田水利改造建设工程的资金投入要足够充足, 否则这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 没有物质作保障, 相关水利工程改造建设的质量肯定要大打折扣。

2.3 加强农田水利改造建设工程的相关管理:

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也是一项工程建设, 而一旦涉及到工程建设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工程管理, 此处也不例外。在进行具体的建设时要聘用相关的专业管理人员进行建工, 只有这样, 其才能合理的协调好施工原料, 施工人员和施工进度之间的关系, 避免出现因原料短缺而贻误施工或是因追赶工期而强迫工人加班等现象的发生, 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完成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 与此同时保障项目施工的质量。否则, 项目就会因为缺乏合理的资源配置而出现一些混乱的局面, 这样不仅会延误工期, 造成施工成本的升高, 更是使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4 以法治理:

在改造建设时, 必要时我们可以使用法律这个工具保障农村水利工程改造建设的效果。在施工前要依法办理相关的手续, 取得相关的合法凭证;在施工中要依法监理, 坚决杜绝贪污工程款等现象的出现, 运用法律武器捍卫人民的利益;而在施工后则可以设立相关的地方法对改造后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相关水利设施的寿命。值得一提的是, 在管理时最好以区乡或灌区、渠系成立工程管理单位, 只有这样才能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集中的管理, 从而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现阶段我国的农田水里改造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专业性不强、管理机制混乱和资金投入不足等等问题, 但是只要我们加强宣传, 扩大投资, 积极引入相关的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就一定能够逐个解决改造工程中的相关问题, 一定能够“多快好省”的完成相关水利工程的改造建设, 从而使我国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水平更上一层楼, 进而为我国的粮食产量的提高间接的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资源司,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世纪初中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2]李明, 徐学东, 孟庆翠等.旧有农田水利设施修复与再利用技术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 (12) :27-29.

灌区水利工程改造技术措施的浅谈 篇2

【关键词】节水灌溉;大型灌区;灌区改造;方案设计;具体措施

0.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灌区水利工程得到了巨大发展,在此过程中,传统的粗放式灌溉技术依然是广泛存在的,这种方式会不同程度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积极实行节水式灌溉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该文就灌区水利工程改造技术展开剖析,找到其中的不足,加以解决,以满足现实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需要。

1.关于工程节水措施的分析

节水措施总体来说是一种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它不是过去那个粗放式的灌溉技术,而是一种新型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措施。它具体分为田间节水以及输配水渠系节水,其具体措施的整合协调,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农业经济的综合效益,实现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减少渠道渗漏及田间深层渗漏、减少渠系及田间地表蒸发,提高渠系水和田间水的利用系数,实现节约用水、节约耕地的目的,喷微灌技术还可以维持田间的土壤结构,提高灌水的均匀度,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水分条件。

不同节水措施的节水效果差异较大。微灌一般可节水30%~50%,节水效果最好;喷灌可节水20%~30%,仅次于微灌;管道输水及渠道防渗可节水10%~20%,有明显节水效果;田间工程改造技术也具有相当的节水作用。根据不同节水措施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喷、微灌和管灌节水措施主要适用于水质有保证的井灌区;渠道防渗和田间工程改造主要适用于引水灌区。

2.非工程措施

(1)农艺节水技术。主要包括耕作保墒技术、地膜和秸秆覆盖技术、化学调控技术、作物栽培技术、作物套种与间播技术、土地免耕、水肥耦合等。

(2)田间灌水技术。就是采用膜上灌、膜下灌、间歇灌、波涌灌和交替隔沟灌(分根交替灌)等,采用节水型灌溉制度、非充分灌溉制度、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最大含水率等,减少土壤渗漏,控制土壤的湿润区域和深度,降低蒸发与蒸腾耗水。

(3)生物节水技术。主要是指依据区域水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选育作物节水抗旱良种,选择推广适合于灌区水土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作物类别与品种,优化种植结构等。

(4)管理节水技术。通过加强改善灌区配水与灌溉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灌溉用水的监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应用水权理论,改革水价核定办法,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推广计量供水、按方收费,缩小计量单元,吸收用水户参与管理,改革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管理办法等措施,从技术上、政策上、经济上促进节水灌溉的发展。建设灌溉用水的监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加强与改善灌区配水与灌溉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是节水灌溉的技术保证,没有科学的水资源调配和灌溉信息指导,再好的输配水工程条件也会形成灌区内区域间的水资源丰枯不均和引水的浪费。要统一灌区内不同形式水资源的管理,方便灌区水源的优化配置。对引水灌区,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条件、需水形势等,应用水权理论将灌区内地表水资源进行用水权的再分配,并创造条件,保证用水权在灌区内部的交易。同时在水价的形成机制上,要实行差别水价、定额水价、阶梯制水价等;在水价的核定办法上,要改变过去“愈远愈贵”的水价核定办法,上下游统一水价,不同水源统一水价,以水价作为杠杆促进节水灌溉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灌区的水环境。

3.灌区改造技术措施

3.1灌区改造技术

(1)以渠道衬砌、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为重点。针对灌区渠系渗漏损失量大、渠系及建筑物不配套的现状,根据灌区实际,加大渠道的衬砌力度,做好灌区渠系及建筑物的配套,设置测水量水设施,减少灌水的渗漏损失,杜绝偷水灌溉、渠系及建筑物跑水与漏水,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2)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受河流调控力度加大和降水量减少、工业与生活用水量增大的影响,灌区可引用地表水量被挤占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因此在灌区发展过程中政府根据区域水资源状况.按照宜渠则渠、宜井则井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计划,强化灌区内水资源优化配置,坚持走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的路子。

(3)搞好渠系调整,增强调控力度。绝大部分都是老灌区,都有3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为了用水方便,各乡镇、村都想在干渠上开口建闸,独自分水,有的甚至一家农户也想独自建闸分水,众多的分水口门给用水的分配、调度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水费征收和下游用水的困难。为改善灌区渠系布置现状,增强管理、调控能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要搞好渠系调整、合并。

(4)搞好土地平整,改造沟、畦尺寸。土地平整程度是影响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也有重要作用,灌区改造的过程中,要搞好土地平整,同时应争取实现激光整平土地。结合土地平整,改长畦为短畦,改宽畦为窄畦,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5)改面灌为局部湿润灌。局部湿润灌溉,既能减少土壤蒸发量,也可以提高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节水可达30%以上.增产8%左右。

(6)改进放水方式,发展间歇灌溉。间歇放水可以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借助土壤孔隙的自动封闭能力,在土壤表层形成一薄封闭层,加快水流推进速度。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时,间歇灌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灌水均匀度。

3.2发展节水灌溉需要研究的问题

(1)加大非充分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都与灌水地区、灌水作物、地质土壤、水文气象有关,在水资源不充裕地区从灌区均衡受益和保证灌区整体效益最高、实现灌水的经济最高产量出发,根据作物产量与供水量的关系,研究各种作物的经济需水量,因时因地分别不同作物研究非充分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

(2)加快蔬菜、花卉、果树和珍贵经济作物灌水技术的研究。蔬菜、花卉、水果和珍贵经济作物的需水规律、不同时期灌水量和灌水方法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等,目前我们了解的还比较少,不仅不利于节约灌溉用水,而且对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等都有影响,不利于市场上的竞争,因此要加强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蔬菜、花卉、水果等的需水特性和灌水技术的研究。

(3)集约化经营。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我国目前实行的以联产承包为主体的分散化经营模式,劳动效率低、缺乏规模效益,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要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存在的问题,必须研究农村村庄和小城镇的调整、合并的方法、方式,加快调整合并步伐,既能扩大耕地面积,搞活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减轻城市接纳农民工的压力,又有利于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红,闰凤容.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实现可持续发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2):135.

浅谈农田灌区的节水改造措施 篇3

1.1 当前灌区面对的不利现象

我们国家的很多灌区因为管控体系不合理, 其效益无法展示出来。之前的运作体系不能合乎经济的发展规定, 同时因为水利装置老旧, 常年的未受到良好的维护, 而且缺乏优秀的配套科技, 同时没有有效的发挥出灌溉的意义, 此时使得水资源被严重的浪费, 而且也未设置综合化的水费体系, 此时导致其和当前的灌区的运作状态不一致, 因此目前的灌区状态非常的让人忧心。通过细致的分析我们得知其原因有如下的一些。

(1) 我们国家的很多灌区都是建设于上个世纪的中后期, 此时的设计能力较低, 很多的灌区都没有受到综合化的管控, 同时因为那时候的技术能力太低了, 项目的品质无法合乎设计的规定, 同时一些机电装置因为长久的运作, 未受到综合的维护, 进而发生了带病运作的问题。而且之前的老旧的装置也无法合乎目前的灌区发展规定, 因此要迫切的对其开展改造工作。

(2) 管控体系不合理导致灌区项目更加的无法有效运作。因为受到过去的经济体系的干扰, 整个国家纷纷的开展建设工作, 此时的建设费用较为充足, 不过完成之后在使用的时候却未对其有效的维护, 而且资金更是稀缺, 此时就导致项目面对非常多的不利现象, 只关注建设不关注维护, 大部分的维护资金都是靠着财政来负担的, 此时导致维护活动无法有效地落实, 导致装置严重的老化。而且国家的很多灌区都处在偏远的区域之中, 其生活状态不是很好, 因此无法吸引优秀的管控工作者对灌区开展管控工作, 此时使得管控人员的素养太低, 活动无法有效的开展。

1.2 灌区的发展面对全新的压力

1.2.1 当前整个国际上水源都很稀少, 我们国家本身的人数非

常多, 人均数更是很少, 而且因为水的布局不均, 一些缺水的区域就连平时的生活都很艰难。因为长期的破坏, 此时导致之前的生态受到干扰, 当前的农业活动面对着非常严重的季节性的以及地区性的缺水问题, 进而发生河流干枯等现象。而且我们国家的灌溉用水由于技术和管控等方面的不合理现象导致资源存在不合理的使用现象。

1.2.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

有效的发展, 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城市人口的增加, 同时用水量也逐年递增, 同时水资源又是不可再生资源, 所以在大部分城市存在着各行业争水的现象, 同时对农业用水的挤占现象越来越严重。

1.2.3 经济的快速增长, 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灌区主

要以粮食为主要收人的农民经济情况却没有较明显的改善, 所以城乡收入差距在增大, 所以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

1.2.4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关贸组织进程的推进, 开放中国的粮

食市场势在必行, 这对目前我国粮食实行保护价格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国家明补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为不降低农民的实际收入, 加大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力度, 降低农业成本以参于国际经济竞争, 将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1.2.5 由于西部开发政策的落实, 此时灌溉成为了其要认真分

析的事项。我们国家的西部区域水资源非常少, 而且自然环境也很差, 其中每十年中就有九年是大旱天气。因此使得资源更加的短缺, 因此在落实西部开发思想的时候, 要积极的处理灌溉问题, 只有这样才可以切实的提升农业的产量, 使得农户的收入变多, 进而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

2 目前节水改造的方法分析

当前的节水改造方法非常多, 比如水利项目技术方法, 农艺方法以及管控方法等。所有的灌区都要结合自身的具体特征, 使用有效的方法来开展节水工作, 确保以最低的投入获取最多的利润。

现在很多的项目面对着年久失修的现象。其渗漏问题也是很严重的, 同时因为配套装置太差, 灌水技术不先进, 我国的灌溉水的使用指数只有零点四, 如对各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续建配套, 使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 在充分考虑到水资源转化等因素的前提下, 灌区节约的水量将达到200~300亿立方米。

水利工程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对各级渠道进行防渗衬砌, 完善各级渠系及配套建筑物。平整土地, 规范田间沟畦规格, 采用先进的灌水技术和先进的节水措施, 逐步推广如喷灌、微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缺水地区实行窑灌、膜上灌, 推广扩大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和控制灌溉技术。旱作实行非充分灌溉等形式, 水稻宜根据各灌区自身的特点推广, 薄、浅、湿、洒等先进灌水方式。

2.2 农艺措施

通过政府和市场宏观调控手段, 逐步调整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 适当扩大高效优质节水作物种植比例, 选用抗旱优质品种, 合理改土施肥, 改进机作制度, 不断完善秸秆还田、地膜覆盖等保墒措施, 科学灌水, 推进高效农业的发展。

2.3 管理措施

积极开展节水高产灌溉制度的研究, 进行灌溉需水测报及预报, 对缺水地区采用非充分灌溉, 推行科学计划用水制度, 提高水分生产率, 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 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另外, 应不断完善水费制度, 使过去按亩计收水费的灌区逐步过度到按方计费。对水费较低的灌区, 应逐步提高水价, 运用市场经济的杠杆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 使灌区逐步达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4 由于我国目前各灌区以地面灌溉为主, 地面灌溉面积占总

灌溉面积的97%, 并且地面灌溉技术要求低、耗能少、投资省、农民易掌握, 符合国情、农情和民情。因此, 灌区改造应根据新的水土资源平衡成果, 在进一步确定现有灌区规模的基础上, 以地面灌溉为主, 针对现有地面灌溉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维修改造配套, 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对渠道进行防渗和渠系配套, 提高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同时, 加强田间工程配套, 采取防渗和管道输水, 平整土地, 规范田间沟畦规格, 提高地面灌溉技术水平, 从而提高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系数。这是我国农业节水的重点, 在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许可的地区适当发展喷灌、微灌。

3 结束语

我们国家的经济以农业为主, 它在经济体系之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灌区是我们国家的农业以及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装置, 其承担着城市用水以及农村灌溉的任务, 开展好该项节水活动是落实中央关于“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的具体体现。

摘要:不管是我们的生活还是平时的生产等都不能够脱离水而开展。水是一项非常关键的资源, 它是社会经济的前提。由于最近几年中水资源的总数开始变少, 此时人们纷纷的开始探索节水的措施, 建设了很多的节水项目。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上的强国, 其农业的总人数在总体的人数之中占据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二, 田地是供应粮食的必要基础, 因此开展好浇灌活动, 确保农业高产高效是当前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道路, 所以节水灌溉工作是当前要积极地分析的一项工作。

关键词:灌区,节水,改造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怀国.位山灌区农业节水技术综述, 2011 (5) -25.[1]王怀国.位山灌区农业节水技术综述, 2011 (5) -25.

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意义 篇4

一、现状

乡村水利,是指一定区域内,为农业灌溉服务的水利系统。通过考察当前的乡村水利,笔者发现,有两个因素是不能忽略的:一是经过人民公社时期大规模水利建设留下的水利设施以及之后新建的水利设施所构成的水利系统;二是分户经营体制下的农村社会是如何使用、管理、维护这一水利系统以及如何解决农业灌溉问题的。前一因素是物的因素,后一因素是人的因素。乡村水利研究,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

从乡村水利供给来看,人们通常认为,当前乡村水利供给不足主要是因为资源短缺,如水利设施老化、新建项目少。资源短缺的确是当前乡村水利供给的一个制约因素,但只要国家没有能力全面解决乡村水利供给问题,资源短缺就不可避免。事实上,国家的确没有能力全面解决这一问题。当前,水利供给的主要政策是国家投资大型水利,中小型水利由乡村社区自主建设,国家给予一定的补助。资源视野中的水利问题,实质是一个政策问题。这一问题的潜在推论是,只要水利设施完善,农业灌溉问题就迎刃而解。显然,这一视野将乡村社会屏蔽了。

从乡村水利研究来看,主要有两种主导性思路:第一种是乡村水利供给不足源于水利设施产权不明晰,解决办法是进行巿场化改革(如拍卖、租赁、承包);第二种是通过建立农户用水协会,连接个体农户与水利单位的供水关系。这两种思路的潜在推论是,用水是农户自己的事情,理性化的农户能够自己解决问题。这一推论实质上将农村社会、农民抽象化了。

乡村水利研究的问题究竟在哪里?笔者认为,当前乡村水利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国家投资的大型水利建设与乡村社会农户自主建设的水利设施,如何才能构成一个有机的水利系统;个体化农户如何与已有的大中型水利设施衔接?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如何通过村庄和农民来了解乡村水利的供给状况。

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地位与意义

1.基本国情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斗争的治水史。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2.社会稳定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3.国家食物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都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我国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深得广大农民的欢迎,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关键在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政治稳定的需要。在目前农业、农村远远落后于工业、城市发展的情况下,政策利益适当向农业倾斜,有利于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

浅谈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 篇5

1节水灌溉的含义

我国的灌溉技术源远流长, 从2000多年前就有了灌溉工程的雏形, 之后一直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 在当今世界水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时代, 单纯的灌溉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 节水灌溉成为全球各国都在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 提高灌区用水的利用率。节水灌溉的内容包括: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灌区节水工程技术改造和节水的管理。

节水灌溉技术, 从用水到农田, 中间包含了很多个环节:水资源的调配、运输、田间浇灌和作物对水的吸收。节水灌溉技术, 就是在这些环节中做出相应的措施, 使水资源尽量少的流失, 尽可能多的被吸收和利用。我国地形地势复杂, 每一个灌区都有不同的特点, 这就需要针对每个灌区都要有相应的节水技术, 灌区节水灌溉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我国灌区节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现状

我国对灌区节水技术的重视, 决定了节水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主要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滴灌、渗灌和雨水利用技术。在政府部分的重视和监管下, 灌区节水技术一直在创新和改进。

据官方统计, 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占所有耕地面积的43%, 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溉设施。这些地区还在沿用古老的灌溉方式, 农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效率却极低。这些地区主要是贫穷落后山区和地形条件极其恶劣地区, 以目前的灌溉技术很难实现全面的灌溉工程。而有灌溉设施的地区, 虽然在近年随着科技发展灌区节水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防渗衬砌技术还有待提高, 防渗率仍然不到30%。因此, 我国灌区节水技术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2.2 发展趋势

首先, 在灌区节水技术上, 技术的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不断的完善灌区节水在提高灌溉效率上的应用, 针对全国各灌区的地势、气候等实际情况, 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 我国会有越来越多的耕地实现节水灌溉, 推动农业经济的效益。其次, 在灌区节水技术的管理上, 会借鉴和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 技术的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提高灌区节水管理效率, 将是未来几年灌区节水技术管理的重点内容。

3节水灌溉技术改造对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

3.1 经济效益

灌区节水技术改造, 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 用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的灌溉目标, 实现高效增收的目的。为国家经济发展, 农民增产增收, 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举例来说, 过去的灌溉技术, 水资源在运输过程中会因为蒸发、渗漏流失一部分, 造成成本提高, 效率低下。新的灌溉技术和设备材料更新改进后, 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水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经济效益自然就增高了。

3.2 社会效益

水利工程是一项关乎民生国计的重大项目, 是国家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灌区节水技术改造,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也促进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定团结的和谐局面。

3.3 环境效益

在全球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下, 节约用水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更应该在工业、农业等各领域普遍重视。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节约了水资源, 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的具体措施

4.1 改革灌区管理体制

当前的水管理体制, 在整体的水资源管理和各地方灌区用水的管理, 都存在一定不利于节水的问题, 其中水权指标分配、田间灌溉用水定额等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制定灌溉用水定额机制, 增进量水测水设备、改变计收水费的方式, 是对灌区节水改造所必须进行的改革。在灌区节水管理上, 既要对用水权进行控制和监管, 又要对基础的制水重视起来;既要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又要实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的地区, 上游水源充足的地区利用地理环境的优势对水资源随意浪费, 而处在下游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则严重缺水。这种现象如果不加强管理, 节水灌溉就只是空谈。

4.2 改造灌溉设备, 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对灌区节水设备的改造, 重点是对现有大型灌区渠道防渗, 灌区建筑物的维护和完善灌区工程配套等的改造。我国灌区设备和建筑不少都已经陈旧老化, 节水灌溉的功能下降, 影响了灌区节水的效率。比如运输水源的管道, 在超过一定的使用年限后就会产生漏点, 如果不加以维护和更新, 则会加大节水灌溉的成本, 影响灌区节水的效率。

4.3 加大培养和吸收专业人才的力度

人才对灌区节水技术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加大对节水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提供良好的保障制度,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输送人才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开创祖国的水利事业。从长远看, 专业人才是灌区节水技术的根本。

4.4 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灌区节水的经验

澳大利亚、以色列是目前国际上拥有最先进灌区节水技术的国家。他们的先进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管理上。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的应用, 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因为在水资源分配和整个灌溉环节的即使监控和调节上的最优化, 避免了人力管理的不科学和不公平性, 使水资源最合理的被应用在灌区工程上, 提高了经济效益, 也保障了生态环境效益。这些经验和技术, 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目标。

小结:水利工程技术的改造工程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在各个环节审视自身的不足, 从思想根源上把这项事业重视起来, 从技术和管理上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成为利国利民的好事。

参考文献

[1]逢焕成.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 (5) .

[2]赵飞, 谢瑞.浅谈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趋势[J].中国西部科技.2011 (1) .

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 篇6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 建设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 其绿化是水利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绿化不但可以美化环境, 而且可以起到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保证水利工程效益最优化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 我们要将建筑景观绿化和水利改造工程的绿化需求合理地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和改造,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效益的最优化。

2 水利工程中的建筑景观设计

水利工程建筑中主要包括引水道和厂房两部分建筑内容。在设计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考虑好工程的需求, 优化水利建筑结构, 合理布局。在保证工程功能最优的同时, 注意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最大化地降低工程经费, 创造出环境优美、功能强大的水利工程建筑。以此, 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 优化水利建筑结构, 合理布局。

一方面, 水利工程建筑傍水而建, 所以有其特殊的要求, 其结构布局需按水工建筑设计规范、满足配套设备安装的要求。另一方面, 也要通过多次以及多方面地讨论与建筑专业实现配合, 达到相互协调。

2.2 合理部署水利工程附属设施。

各种各样的启闭机房及电站厂房数量繁多, 其设计部署也是水利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例如, 集中在坝顶的重力坝的机房在其外形设计上, 应该避免繁杂, 我们可以利用机房门形态不一的特点进行设计建造, 使坝顶建筑呈现错落有致的效果, 富有艺术感。

2.3 注意建筑色彩搭配。

色彩对设计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色彩变化不仅是表达建筑风格的重要手段, 并且能给人们感官留下深刻印象。而水利工程这种功能性比较强的建筑物常常忽略色彩的设计, 一般都采用水泥色。现代建筑必须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在追求功能性的同时, 合理使用和搭配色彩, 这将才能极大丰富建筑景观。

3 水利工程绿化布局

水利工程绿化有三大效益。一是, 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优化水利工程功能。二是, 出产绿色果蔬, 制造畜牧草场以产生经济效益。三是, 美化景观。水利工程绿化必须以工程安全和效益最大化为基础, 根据水利工程特点以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因地制宜进行绿化设计, 最优地实现以上三大效益。

3.1 水利工程建筑景观绿化植被的选择

水利工程绿化要实现遏制水土流失和满足视觉美感的双重效果, 所以在植被选择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笔者认为色彩、根须、形状、生长周期为植被选择的五大重要因素。

首先, 绿化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的色彩, 色彩可以刺激人们的感官, 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例如, 在长江三峡工程绿化过程中, 需要在马尾松、香樟、小叶榕、杜鹃等几类适合生长在长江沿岸的几种树木中作出选择。此时如果之选择单种树木进行种植显然是更加经济简单的方法, 但是这样就会使沿岸植被色彩单调缺乏层次感, 所以应该搭配几种生长周期不一、有色彩差异的树木进行种植, 则其绿化效果必然会大不一样。

其次, 在绿化造林时需要考虑当地土质条件和水文条件来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 这就必须考虑植物的根须条件以适合相应的土质条件, 这样才能达到涵养水土, 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

再者, 绿化种植要考虑到植物形状因素, 就景观外观而言, 色彩和形状是构成景观的主要两大因素。在景观绿化过程中对植物形状高低大小以及树冠形状等都要有一定的考虑, 以形成错落有致, 富有层次感的观景效果。

最后, 搭配不同生长周期的植物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涵养水土, 比如搭配速生林和原生林木种植, 速生林可以使工程附近水土迅速得到基本的养护, 而原生林木也可以在更深层次上巩固当地水土。而且不同生长周期植物搭配种植可以形成深浅不一的根网, 巩固水土的效果更佳。另一方面, 不同生长周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也有利于鸟类常驻森林, 防止虫灾。

3.2 几种常见环境中的绿化设计

水利工程闸站区绿化。首要注意的仍旧是保持水土, 在此前提下可选种速生林, 如果便于管理, 那么可以选种一部分经济林。在水利工程中心, 可以种植光赏性植物。绿化面积应该不少于总面积的30%。

农田水利工程绿化。鉴于农田水利的绿化项目主要为河、沟、渠, 其林网结构要以窄林加小网格梳透结构为主, 多选用白杨、水杉等树种进行种植, 因为其树冠小、根系深, 防风固土效果好。

河道、湖泊堤防绿化。堤前护堤滩面和防浪林台应该种植耐水分叉的矮杆柳树;迎水坡一般种植草本;堤顶一般种植浅根行道树, 并种植绿化草地。

4 案例分析——汉中兴元新区水域景观绿化工程设计

汉中兴元新区水域景观绿化工程汉中市城市北片区开发的重点工程, 是未来汉中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整个区域规划被分为西区, 中心区, 东区三个区域。并将原有七个水库连接, 改造原有的灌溉水渠, 并扩充出新的水面, 在整个将近30平方千米的流域范围实现一个全新的城区。

在设计时, 考虑植物审美效果进行规划, 植被中乔、灌、草本相结合, 使景观错落有致, 绿化率达60%。

在工程不同区域应选取不同的植被。相关水闸选种了一些高低分明的植物来塑造造型;堤顶区则种植低矮植物;内河两侧区块中村道两侧种植香樟为人行道树, 护坡上则间隔种植夹竹桃和大叶黄杨球。植被中乔、灌、草本相结合, 使景观错落有致。

在保证具有排涝、防洪挡潮的水利功能的同时, 工程在保证具有排涝、防洪挡潮的水利功能的同时, 充分考虑工程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并照顾了整体工程的审美效果。

摘要:水利工程和景观绿化工程是密不可分的, 水利工程建设是前提和基础, 景观工程是对水利工程的优化与美化, 只有综合考虑水利改造工程的需求、绿化的视觉效果和实际效用以及当地地理环境等因素才能作出最佳的建筑设计。本文分析阐述了水利工程建设中建筑景观设计以及绿化设计中植被的选择和规划要素, 结合工程实践, 初步探究了将建筑景观绿化设计与水利改造工程进行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景观,水利工程,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辛华荣.水利工程绿化的布局与措施[J].江苏水利.2012 (8) :21-22

[2]谢怀建.景观绿化与生态绿化的有机结合—长江三峡植被恢复与三峡工程移民[J].重庆大学学报.2011 (7) :43-45

[3]蒋建灵.杭州市七堡水闸工程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协调性设计[J].浙江水利科技.2012 (5) :28-30

[4]满耀.水利工程中的建筑景观设计研究[J].江西建材.2014 (7) :104-105

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 篇7

1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在灌区节水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一些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灌区存在许多的不利因素, 如灌区可用的水量严重的不足, 基础的灌溉设备匮乏, 改造的进度比较慢等原因, 致使我国的农业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以下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1.1 灌区可利用水量减少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我国的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度的增长, 而且在一些自然灾害和人类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的情况下, 致使我国一些大型的河流湖泊的可用水量减少了许多, 这样就直接影响了灌水区的水资源供应不足, 增加了临近的农业灌水区的供水压力, 导致了农作物的产量下降的现象。

1.2 灌溉的基础设备较差

目前投入使用的大型灌溉区都是在二十世纪的时候建造的, 那个时间段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力度都不是很大, 因此它的实用性和效率性都远远的跟不上现在的需求量, 在实际作业中, 区域面积比较大的灌溉区完全无法做到全面且充分的灌溉, 再加上使用年限较久和作业当中的腐蚀中, 这些灌溉设备已经无法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1.3 灌区的改造进度缓慢

面对这一现象, 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灌区节水工作进行改进, 但是在大型的水利电力工程中灌区节水的工作比较繁琐, 灌区的施工步骤复杂。所以这个改进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且改造的过程中也不能停止供水量, 考虑到这些因素, 所以延缓了整个改造的进度。

2 水利水电工程中灌区节水改造的技术措施

在整个的水利电力工程中灌区节水主要采用的是土石方工程, 它在水利电力工程施工方案的设计上是从工期到施工的进度上面做了一个全面性的分析, 将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的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2.1 土石方施工工艺措施

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 由测量人员放出设计开挖边线, 核实开挖断面;反铲、人工清除开挖区内的植被、杂物, 开挖线坡外做好截、排水沟;推土机、挖掘机由场内施工道路进入开挖区, 采用推土机剥离、集碴, 挖掘机直接挖装, 装载机辅助;边坡外侧及沟槽土方用反铲直接挖装, 人工配合进行修坡成型及基础处理。

2.2 土石方施工方法及现场场地的清理

按照施工现场的实情, 可以设置多个作业地点和安置机器挖掘。根据地形和目前的工作量及后期设计的道路等情况, 来开展施工工作。同时采用机器为主, 人工辅助为辅的方针进行整个施工现场的清理作业。主体工程施工场地地表的植被清理, 必须延伸至离施工最大开挖边线或建筑物基础边线外侧至少5m的距离;须予挖除树根的范围应延伸到离施工最大开挖边线、填筑线或建筑物基础外侧3m的距离;应注意保护清理区域附近的天然植被。并注意保护清理区域附近的天然植被, 凡属无价值的可燃物, 尽快在有消防安全措施的保护下将其焚毁, 凡属无法烧尽或严重影响环境的清除物, 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区域内进行掩埋。表土系指含细根须、草本植物及覆盖草等植物的表层有机土壤, 应按监理工程师指示的表土开挖深度进行开挖, 并将开挖的有机土壤运到指定地区堆放, 防止土壤被冲刷流失。

2.3 土石方施工工艺开挖施工方法

土石方主要为人工填土、表土、黄土、砂土、淤泥、黏土、砾质土、砂砾石、松散坍塌体及软弱的全风化岩石, 以及小于或等于0.7m]的孤石或岩块开挖, 采用自上而下进行施工, 在各级开挖边坡形成之前完成相应高程的地表截水系统施工。不论开挖工程量和开挖强度大小, 均应严格按照自上而下进行, 严禁掏洞取土, 不得乱挖超挖, 并尽可能杜绝边坡欠挖;在开挖过程中若遇到地质条件发生变化而需更改设计方案或边坡坡度时, 须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2.4 土质边坡稳定及安全应急措施

在实地作业的时候, 有计划、有规律的对边坡的安全性进行检测, 对于那些有可能不安全的地方要马上报告给相应的工程师或者项目监理, 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然后按照工程师最后的决策和实际情况进行维护工作。加强边坡系统的排水处理, 确保边坡不被冲刷。主体工程的临时开挖边坡, 应按施工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开挖。

2.5 土石方填筑

施工期对含水量和碾压系数进行检验, 及时对施工参数进行调整。根据试验数据、压实机械的种类、回填部位, 选用不同的松铺厚度, 在铺筑过程中, 加强松铺厚度的控制, 初步拟定松铺厚度30-40cm。TY 220推土机及时摊铺、平整工作面, 并避免进料、铺料困难及窝工现象, 工作面各流水作业带的接缝应连接平顺, 端头处注意收坡, 将接坡处未压实的虚坡填料翻松后骑缝碾压密实。在进行土料平整、摊铺过程中, 摊铺面应形成微横坡, 以利排水。

根据碾压试验经工程师批准的最佳加水量, 采用洒水车洒水。洒水应随平料进行, 或在碾压之前适当时间喷洒, 洒水过早容易流失。喷洒应该从一端向另一端循序渐进的进行, 不能漏洒。喷洒水量不能少于其填筑体积的最佳值, 由试验确定, 监理工程师批准。现场质量检查人员一定要检查、监督施喷人员的操作方法, 使铺层土料得以充分湿润, 才能有利于软化土料。

3 水利电力工程中灌区节水改造的优点

在完成整个的灌区节水改造后,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灌水渠道对土地的损害, 这就相当于增加了土地的使用率, 后期的适时输水和灌溉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 简单、快捷, 也能提高作物的产量。通过地底下掩埋管道送水, 可以减少温度过高引起的水分蒸发, 节约了水资源, 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可实现灌水阀门自动控制, 维护管理简单, 节省人力。管道上便于安装计费水表, 可实现用水计量收费, 合理核算灌溉成本, 总结灌水经验。

4 结论

大体上来说, 在现在的水利电力工程中对于水资源的浪费是比较严重的, 在资源如此匮乏的今天, 我们必须灵活的运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对这一现象进行改善, 在先进的技术和理论的指导下, 合理的、有计划性的进行水利电力工程灌区的节水技术改造工作, 同时对水利电力的施工进行详细的设计, 用正确的施工方案对整个项目进行推进, 做好统筹和安排, 使得整个工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和实现。

摘要: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是生命的源泉, 但是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 水资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匮乏的, 那么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如何做好节水改造也是一个较大的难题摆在人类的面前。本文就水利水电工程中灌区节水改造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灌区,节水改造,措施

参考文献

关于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考 篇8

一、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1.工程建设问题

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有的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在没有专家认证前,乡(镇)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2.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

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如有的地方田间灌溉渠道工程,属于农业开发项目,县(区)政府负责管理,但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造成工程完成60%~70%,停工一年多也无人过问,该渠道内80%沉积大量淤泥;

3.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

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有些县(区)部分农业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一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4.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

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有的施工队伍不规范,监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前期存在着质量问题,致使建设进度缓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1.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

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如,景德镇市近两年结合实际情况,要求地方,如乡镇、村一级在拟建五万元以上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如打井、建坝、扬水、拦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乡(镇)水管站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2.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所有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招标办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工准入证的三家以上企业或单位,依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规范施工管理,明确工程投资,遏制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签定公证合同方可进入施工程序。

3.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以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4.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

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地市县水务局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明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一种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上一篇: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下一篇:机械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