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

2024-06-27

桂林山水甲天下(精选四篇)

桂林山水甲天下 篇1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 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 后用一个“却”字转折, 说明这些美景虽美, 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 显示出漓江之水更加迷人!接着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 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 清, 绿。用“感觉不到流动”凸显“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形容“绿”。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 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 红叶似火的香山, 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出桂林的山所具有的奇、秀、险的特点, 并运用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文章的末段以“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 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 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

教学建议:

一、自主预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桂林山水》一课文字优美, 想要使课堂教学灵动、艺术, 具有感染力, 课前预习必不可少。预习课文看似简单, 要做到高效预习是需要教师具体指导的。结合本课教学目标, 可以提出以下预习任务:

1.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自学生字新词。 (1) 认真拼读带拼音的生字, 进行扩词练习。 (2)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带拼音的生词, 多读几遍。 (3)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有积累价值的词语、短语, 认真练读。 (4) 碰到不会读的字词, 查询工具书并标注出字音, 简单记录字词的意思, 在旁边写出形近字加以辨别, 认真练读。

3.自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

4.教师要对预习任务认真检查, 给予评价。 (1) 检查生字。拼读“澜、瑕、翡、峦、骆、驼、兀、绵”等生字并扩词, 提醒诸如“澜、峦、兀”等字的拼音, 讲解容易与其他字混淆的“瑕、翡、绵、兀”等生字。 (2) 检查生词。先让学生认读, 再请学生说说预习时自己弄懂意思的词语并交流理解词语的好方法。重点介绍是如何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境弄懂“甲天下”、“怪石嶙峋”等词语的。 (3) 同桌学生互相抽读部分段落。要听清楚是否读正确, 互相评价朗读预习是否过关。

通过学生的认真预习, 教师通过检查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桂林山水》的新授课一定能最大限度扫清学生的字词障碍, 使课堂教学顺利推进, 提高课堂学习的效度。

二、自主初读, 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学生经历过预习关后, 通过自读课文, 就能对课文内容进行感知, 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桂林山水》初读程序可以设计如下: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在预习的基础上, 让学生读课文时尽量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不结巴。

2.练读“障碍句子”。一篇课文中总有那么几句话会让学生读得冒汗, 课文中含有“啊”音变的短语是学生的朗读障碍, 需要多练读几遍:漓江的水真静啊 (nɡa) ;漓江的水真清啊 (nɡa) ;漓江的水真绿啊 (呀) ;桂林的山真奇啊 (呀) ;桂林的山真秀啊 (哇) ;桂林的山真险啊 (哪) 。在练读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总结一些简单的音变规律。

3.说一说课文中让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让学生在表达与倾听中再次熟悉课文内容, 理清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头绪, 降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难度。

4.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像《桂林山水》这样文路清晰、结构明了、篇幅不长的课文, 学生有了“畅谈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这一环节的过渡, 概括课文内容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自主悟读, 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悟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悟读的习惯, 就要让学生在“自主”悟读的过程中夯实文字基础, 获得阅读方法, 体验阅读乐趣, 收获阅读成果。

1.让学生标注已读懂和读不懂的词句, 记录产生的疑问, 铭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古训, 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收获方法、收获智慧。

2.积累精彩句子, 让学生把最喜欢的句子尝试背下来, 养成“每日一诵, 每课一诵”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 丰富知识的积累。自主悟读完成后, 先让学生和同桌交流自己读懂的地方, 可以交流读懂的字、词、句, 也可以交流对某段话的理解和作者的写作方法给自己带来的启发;接着, 学习伙伴之间互相展示自己背下来的精彩句子。

3.交流互动, 质疑解难。学生同桌互相质疑、解疑, 简单的疑问同桌讨论, 更难的问题留待小组内提出讨论, 若小组内还解决不了的疑问, 就在全班交流环节中提出来, 综合大家的想法, 形成自己的理解。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可以贯穿在引导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例如: (1)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无瑕的翡翠”是说十分纯洁, 没有任何斑点的绿色宝石。把漓江水比作是“无瑕的翡翠”是因为漓江水深、水清, 水深使水面呈现绿色, 加上两岸青山的映衬, 更是一种深绿的颜色。由于水清、水绿, 映入作者眼帘的漓江水似乎是一块纯粹的碧玉。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与珍爱之情。 (2)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这句话写出了桂林一带的山别具一格, 山与山之间各不相连, 正如文中以新生的竹笋为喻, 好像是从地下突然冒出来的感觉。山的形状各异, 无法说尽, 因而用“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来概括, 恰到好处。 (3)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真是‘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诗句的意思是“我们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荡, 看到两岸美丽的景色, 我们就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这两句诗的出处说法不一, 一说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周庄河》, 一说是本文作者境由心生的创作。理解课文, 诗句的出处不重要, 但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以这两句诗收尾毫无唐突之感, 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概括全文, 照应开头。

学生通过自主悟读, 对课文描述的情景产生了切身的体验, 也就对课文生出了喜爱之意, 对作者生出敬佩之心, 对桂林山水生出热爱之情, 从而激发了积累美文中精彩句段的热情, 迸发出创作美文的愿望。

四、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习惯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灵魂。如何设置阅读课的探究问题, 关系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1.出示合作问题。《桂林山水》一课中需要探究的问题不多, 从难度系数来讲, 值得探究、适合探究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的水对比?为什么用峰峦雄伟的泰山和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

2.小组合作。 (1) 小组分工。 (组长负责组织和发言, 其他组员谈自己看法, 副组长负责评价倾听情况。) (2) 按分工展开讨论。

3.全班探究。 (1) 小组长发言。 (2) 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补充。

4.教师评价各组合作成效并总结探究成果, 学生记录探究成果。从作者以大海、西湖对比漓江的水, 以泰山、香山对比桂林的山, 更加衬托出桂林山水的美丽迷人的写法,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写作主体, 表达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甲天下! 篇2

可是当时,我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风景,甚至后来从人民币纸钞的背面,看到已有处景色,其他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桂林山水。后来,我只知道它在南方。

高中有一个女同学,她非常喜欢看大冰的书,非常喜欢大冰的价值观,甚至受到了大冰的影响,以后的生活都开始朝着哪个方向逐渐发展。

后来高考填报志愿,她去了桂林山水那个地方。

我还记得,她经常会在qq上面发说说,上面都是自己的动态,在南方的生活,所有的所见所闻,还有北方和南方完全不一样的地方。我想,她本身就属于那种很温柔的女子,如果经过大学四年的熏陶,她再回来的时候,一定和南方女子相差不大。

可是,我也记得她在qq上发过,关于桂林山水。

我想,我也曾经有过一个关于南方的美丽想法,可以如果我们真心适合的说出这些计划,我想这和我们当初想要的旅游,也并没有多大的差异。

可是提起桂林山水的时候,还是会有小小的激动。

《桂林山水》的审美教育 篇3

第一步, 听听看看感知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 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 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就是教会孩子能发现美和感受美。”感知美是儿童初步的审美能力的体现, 它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感性地、直观地去把握对象的形象美。黑格尔说:“美的生命在于显形。”怎样把美的形象显示出来?多媒体可以再现情境,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声音等外在形式, 具体、直观地再现课文中丰富多彩的形象, 使形象由语言文字的间接显现化为一定的物质材料来直接显现, 增加感知强度。教学中, 我利用多媒体把一幅优美的桂林山水图展现在学生眼前, 同时播放课文配音朗读, 让学生边听边看, 并提出问题: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进入到桂林山水的美景中, 对课文描绘的景物有了一个完整的感知, 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第二步, 读读想想欣赏美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 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 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 通过这一桥梁, 读者才与作者会面, 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 和作者的心情契合。”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只有让学生用情去品味, 才能与作者共鸣, 受到震撼。本文语言洗炼、令人叫绝, 通过对课文美词佳句的赏析, 可以拉近学生与美景的距离, 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时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思考课文怎样用绝妙的语言描写山的“奇、秀、险”与水的“静、清、绿”。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领悟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 再对课文开头和结尾略加分析, 一幅“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山青水秀图再现眼前, 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更加激起了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强烈感情。

第三步, 画画写写创造美

创造美是美育的最终目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 天天是创造之时, 处处是创造之地。”可见,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美的能力。教学本文时, 通过对美景的观察, 课文的朗读, 语言的剖析, 学生对课文所包含的美有了感知和欣赏, 但是还没有达到最终目标。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到桂林的山形态万千。教学时, 我先问:“形态万千”是什么意思?这里写到哪几种形态?接着问:“这里的山峰还有些什么形状?你能用画笔画一画吗?学生兴趣高涨。画完后, 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画展, 学生可真是画得奇形怪状。最后我作了补充介绍:是啊, 桂林的山千姿百态, 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斗架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希望同学们将来成为一名画家, 用你们心中的色彩去画出这里的奇山秀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 篇4

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它坐落于桂林市内的象鼻山公园。象鼻山形同其名,就像一头高大的大象伸长了鼻子在喝水,在象鼻和象腿之间有一个圆洞,传说是伏波大将一剑射穿的。

我们游览完象鼻山,又去了秀丽的漓江。漓江的水是碧绿色的,好像一块绿宝石。他不光绿,而且清澈见底,人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水里的沙石和碧绿的水草。我偶尔还可以看见水里有几条小鱼在嬉戏。真是美丽极了!我们乘船顺流而下,两岸山峰林立。每两座山峰间,“远看是近在咫尺,而近看却远隔万丈”。这里的山虽然不太高,却千姿百态。有的叫“美女照镜”,有的叫“西天取经”,有的叫“苹果山”,形象逼真,名副其实u

最令我难忘的是九马画山――听说在这座山上“藏”有九匹马。如果你能找到九匹马的话就有做美国总统的潜质了。我听了马上数了数,一共数出了三匹马。又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又数出了三匹马。

后来我们又来到大自然的艺术宫――银子岩。这里是石灰岩地质,经过雨水亿万年的侵蚀,形成了独特的钟乳石景观,再加上灯光的装饰和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把这些钟乳石变成了绝佳美景。钟乳石有的像闪闪发光的珍珠;有的像雪山飞瀑一倾而下;有的像一只倒挂着的小猴;有的像长城……

上一篇:重大版高中英语教材2下一篇:物联网的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