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体育考试

2024-05-17

中考体育考试(精选十篇)

中考体育考试 篇1

一、转变教学理念, 牢固树立大体育教学观,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应对中考体育考试奠定基础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学理念的变革。我们知道, 理念是一个人行动的动力源泉。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应转变理念。尤其是在中考考试评价体系变革的背景下, 体育考试成绩纳入中考总分, 并把平时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 也作为中考体育考试总成绩的一部分。在这一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来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 而学生则应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认真落实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通过体育学习, 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 综合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 确保在体育考试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比如, 在进行“立定跳远”的训练时,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 教师给学生先做示范动作, 之后教师给学生强调几点注意事项, 比如起跳要用足力气, 双脚同时起跳, 着地前不分腿, 落地要平稳并向前倾等。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进行自主训练。这种教学理念, 学生能够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 但很难提升立定跳远的成绩, 更难于将成绩长期保持下去。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为学生提供自制的立定跳远测量尺, 教师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自制, 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回家自制, 每次训练前为学生确立训练目标, 利用测量尺进行小组训练, 两个学生一组, 一个训练, 另一个监督, 之后相互交换角色进行体育训练。教师定期采集学生的训练成绩, 制作Excel数据图, 观察学生训练成绩的变化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进行矫正。这样教学, 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极大地优化了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 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引入竞争机制, 搭建小组合作训练平台, 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训练成绩, 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奠定基础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型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 强调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 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提高了体育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应根据中考体育考试项目, 适时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合作学习平台,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 感悟体育训练的技能技巧, 提高学生在中考体育考试中的测试成绩, 同时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奠定基础。

比如, 在进行“1000米”的训练时, 教师根据学生人数给学生分成几个大组, 4人一小组。在训练时, 教师引入竞争机制, 组织学生进行4×1000米接力赛。每个组的成员之间自行商量对策, 谁来跑第一棒、最后一棒, 每一棒怎么跑等, 这些事情由学生自己研究决定。教师待学生商量好后, 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训练, 学生很用力, 每个人跑得都很认真, 动作协调性也较好, 每个组员之间的配合得也不错, 收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通过这一比赛平台的设置, 教师通过转换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训练效果, 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训练的积极性, 在提高训练成绩的同时,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综合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素养。

三、建立电子档案, 及时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动态管理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应对策略

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很不稳定, 尤其是掷实心球、1000米等项目, 学生的成绩很不稳定。教师在进行各项考试的训练时, 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测试。此外, 教师要为学生的成绩建立电子档案, 对每次测试成绩都记入这个档案里, 定期分析数据, 实现动态管理, 发现成绩下滑现象, 及时找学生座谈, 了解最近的训练情况和身体素质情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心理和技术上的指导, 激励学生刻苦训练, 确保在每项体育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总之, 中考体育考试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考核评价的又一新举措, 我们体育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 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确保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技能水平的提升。

摘要:近年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 初中体育教学考试评价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全面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活动技能水平,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我市将中考体育考试的项目定为“必考”和“选考”两类, 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总分。这一考试和评价机制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 尤其是初三学生的广泛关注。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应加大探索力度, 革新体育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方法, 在提高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

关键词:新课程,中考体育考试,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体育考试中考作文 篇2

“上跑道。”这是唯一可以激起男生对体育课热情的一句话,因为只要跳远满分了,就可以休息。“走,上跑道。”吴老终于说出了让男生期待以久的这句话。“漂亮,又可以休息了。”走上跑道,男生们早已跃跃欲试。

小曹双眼深情的凝望着篮球场,眼神中透露着对休息的渴望,再看一看那一条满分线,他露出了自信的微笑,自言自语道:“我绝对满分。”说完,挺了挺胸膛,双脚稍稍张开,双手有力地向上,整个身体也拉伸到了极点,一瞬间发力,腾空、落地、准确地跃过了满分线。他先一怔,随后激动地大喊起来:“吴老,我过了,过了!我可以休息了。”还没等他离开那条线,吴老的声音从远处悠悠传来:“不行,必须单独面对我跳。”小曹无奈的叹了口气,重新站在了起点。

“来。”小曹还是那么自信,毫不犹豫的起跳,在空中停顿几秒,落地,不知是他的鞋太滑,还是怎么,“铛”的一声,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空气中只有来自旁人的笑声。不过,他仍用期盼的眼神与吴老对视,“好,走。”听到这句话,他瞬间从地上蹦了起来,转身拿起衣服,便向篮球场奔去,嘴里还念念有词:“还有谁?我就问你,还有谁?”那一刻他如同中了五百亿一样。

一旁的小陈也迫不及待了,双手拍拍腿说:“吴老,看我。”“好嘛,跳吧!”只见他屏住呼吸,双腿微微弯曲,双眼注视着前方,腾起,在空中停留,最后再轻盈的落地。小陈回头看,跃过了满分线十多厘米,不等等吴老开口,他高兴地撒腿就跑。

“回来,踩线了。”吴老的话,如同如来佛祖的手掌,终是我们这群虾兵小将们逃不过的。小陈一脸不情愿,站在跑道上,他特意地退后了一点,摆臂起跳,好在小陈的实力还是有的,轻轻松松跃过了满分线。“哎呀,还不相信?”小陈自言自语道。

“哎哟!”不知是哪里传来的声音,吴老淡定的转过身。只见小马同学正横躺在跑道上,脸上挂满了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说不上是哭还是笑的微笑。时间回到一分钟前,看到其他男生都开始休息了,篮球场上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小马同学的心里也痒痒,急不可奈的想要展示自己的实力。他腾空起跳,都配合的十分完美,就在落地的一瞬间,小马同学由于重心不稳,一个踉跄扑倒在地,完成了360度的转体。小马的休息时间又泡汤了。“哎,看起来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小马同学只好乖乖地接受训练。

如何提高学生体育中考考试成绩 篇3

一、为了提高学生的肺活量,我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空摇绳:拿两条跳绳。一手一条同时空摇,将绳摇成立圆。体会抖腕动作。要求:摇到两手同时摇,左右两边绳都能成立圆。

2.双脚并拢跳:两脚并拢后脚跟不着地的连续跳。100个*4-6组。要求:靠踝关节的力量跳起。配合两手空摇。

3.一分钟跳绳:完整动作。由慢到快。跳5组。每组间隔1分钟。

基础较好的同学:

1.快速10秒跳绳:3-4次要求:两手腕快速摇动。

2.快速30秒跳绳:2-3次要求:两手腕快速摇动,尽量减少失误。

3.超长时间[90秒]跳绳:5-6次 要求:不要因卡绳就终止,要学会脚快速往前跨同时起 动跳绳。

4.耐久跑:让学生每天利用体育课或课间多跑圈,来增强学生的肺活量。

二、提高立定跳远的训练方法及要求:

(一)动作技术要领完整的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

1.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要点: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摆动时一伸二屈降重心,上体稍前倾。

2.起跳腾空: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要点: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摆要协调,空中展体要充分,强调离地前的前脚掌瞬间蹬地动作

3.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要点:小腿前伸的时机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后摆,落地后往前不往后。

(二)、影响成绩的因素

1.力量因素:特别对下肢肌群的爆发用力能力,而且对踝关节的力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立定跳远的最后用力点是在前脚掌,甚至是脚尖,需要踝关节的跖屈用力有相当大的强度。

2.协调用力的能力:指骨盆肌群与下肢肌群协调用力的能力(包括踝关节)。协调用力正确的标志是,髋、膝、踝三关节能迅速有力地蹬直,上肢能做出协调的摆动,起到带、领、提拉的作用。

3.臂的摆动作用:立定跳远必须直臂摆动,摆幅越大,带、领、提拉动作越强。请注意观察,凡屈臂摆动者,必然造成上体的波浪动作,从而影响跳的远度。

(三)易犯错误及解决方法

1.预摆不协调。解决办法:反复做前摆直腿后摆屈膝的动作,由慢到快。

2.上体前倾过多,膝关节不屈,重心降不下去,形成鞠躬动作。解决办法:做屈膝动作,眼睛往下看,垂直视线不超过脚尖,熟练后就可不用眼睛看 了。

3.腾空过高或过低。解决办法:利用一定高度或一定远度的标志线来纠正这类错误效果很好。

4.收腿过慢或不充分。解决办法:反复做收腹跳的练习,注意,是大腿往胸部靠而不是小腿往臀部靠,动作要及时。

5.落地不稳,双腿落地区域有较大的差异。解决办法:多做近距离的起跳落地动作,手臂的摆动要协调配合。地面设置标志物,双脚主动有意识地踩踏标志物。

(四)、立定跳远的辅助练习

1.蹲跳起。这是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动作方法:双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两臂自然后摆。然后两 腿迅速蹬伸,使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同时两臂迅速有力向前上摆,最后用脚尖蹬 离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接着再跳起。每次练习15~20次,重复3~4组。

2.单脚交换跳。这是发展小腿、脚掌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动作方法:上体正直,膝部伸直,两脚交替向上跳起。主要以踝关节的力量起跳,用前脚掌快速蹬地跳起,离地时脚面绷直,脚尖向下。原地跳时,可规定跳的时间(30 秒~1分钟)或跳的次数(30~60次) 。行进间跳时,可规定跳的距离(20~30米)。以上练习重复2~3组。

3.雲跳步。雲跳步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后群肌肉和踝关节的力量,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动作方法:用右(左)腿直膝向前上方跳起,同时左(右)腿屈膝向上举,右腿落地,然后换腿,用同样方法跳,两臂配合腿前后大幅度摆动。跳时踝关节和前脚掌要用力,整个动作轻快。它与舞蹈的“雲跳步”动作类似。

4.纵跳摸高这是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力量而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动作方法:两脚自然开立成半蹲预备姿势,一臂或两臂向上伸直,接着两腿用力蹬伸向上跳起,用单手或双手摸高。每次练习10次左右,重复3~4 组。

5.蛙跳是发展大腿肌肉和髋关节力量的练习。动作方法:两脚分开成半蹲,上体稍前倾,两臂在体后成预备姿势。两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髋、膝、踝三个关节,同时两臂迅速前摆,身体向前上方跳起,然后用全脚掌落地屈膝缓冲,两臂摆成预备姿势。连续进行5~7次,重复3~4组。

6.障碍跳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爆发力。动作方法:地上放小海绵垫6~10块,每块距离1米左右。练习者站在垫后,两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两臂自然后摆,用脚掌力量向前上方跳过障碍,两臂配合向前上方摆动,落地时屈膝缓冲,落地后迅速做下次跳跃。重复5~6组。

(五)、练习注意事项

1.尽量选平坦又不过于坚硬的地面进行练习,如雲道、土地、地板地、沙坑等。过滑的地面不宜练习。

2.提高爆发力的练习,重复次数一般不超过10次。提高力量耐力的练习,重复次数必须在10次以上,并尽可能增加重复次数。

臂角的大小取决于肩部的柔韧和摆臂的速度,臂的摆动对维持身体平衡有一定作用,同时对动作幅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前屈角、前伸角是人体的空中动作。前屈角过小使得失重感增大,迫使人体过早落地。前伸角是落地前小腿与大腿的夹角,小腿前伸会增加远度,小腿前伸越大越好。这两个角不但影响空中动作质量,对落地角也有直接影响。落地角对成绩有影响,在维持身体平衡的前提下,以落地角小为好。

中考体育考试期间的营养补充 篇4

目前, 淮南市中考体育考试项目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其中, 必考部分项目是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选考部分项目包括一分钟跳绳、立定跳远、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 考生将从三项中选择两项进行考试。总体来看, 这些项目主要考查考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素质。基于考试项目的分析, 笔者建议分考前、考中和考后三个阶段进行营养补充。

一、考前的营养

考前的营养安排与考生考试时的体内营养状况和机能状况关联较大。笔者个人将考前营养分成考前营养调整和考试当日考前一餐的营养。

(一) 一般以考试前10天为考前的营养调整期, 目的是使考生保持适宜的体重, 增加体内的维生素、碱储备以及糖原储备

1.在膳食中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促进肌肉中肌糖原储备、恢复的重要能源物质, 而主食则是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按照体重计算, 每天机体至少应摄入每公斤8克的碳水化合物。以体重为70公斤的考生为例, 一天则需要补充大约500克的碳水化合物, 换算成主食, 大约2斤的米饭或者馒头。但应该注意的是, 每餐不必吃得过饱, 以免热量过多, 使体脂和体重增加, 从而影响耐力、速度等素质。

2.适当减少蛋白质和脂肪等酸性食物摄入

由于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产物是酸性的, 会增加体内酸性, 促使疲劳提前出现。对此, 建议考生每天保证每公斤体重摄入1.5克左右的蛋白质, 且蛋白质的选择以含脂较少的肉类、鱼类、蛋类、奶类和豆类为主。以70公斤体重的考生为例, 需要大约105克左右的蛋白质, 大约相当于考生在一天之内摄入一杯牛奶、1~2个鸡蛋、150克瘦猪肉。此外, 还应摄入适量的脂肪, 以保证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正常吸收。

3.多吃富含矿物质的碱性食物

新鲜的水果、蔬菜、海带所富含的植物蛋白、无机盐、维生素和矿物质均是与机体能量代谢相关的重要物质。这些食物在体内代谢后氧化为碱性氧化物, 可中和人体在运动中产生的酸性代谢物,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迟疲劳的发生, 提高运动能力。

4.调整运动营养品的使用

为了使考生能有一个良好的竞技状态, 家长往往会在正常膳食外给考生增加一些运动营养品, 如果考生肌肉酸疼、疲劳感较重, 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活性糖和肽能冲剂, 促进肌细胞的合成, 缓解肌肉的疲劳。但不宜补充大量氨基酸, 以避免血氨增加, 消耗丙酮酸, 影响有氧氧化代谢, 刺激胃肠道, 并使水分吸收减少。

(二) 考试当天考前一餐的营养补充

考试当天, 考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能量消耗大而消化机能减弱。因此, 这一餐的安排应当有利于体内的代谢, 又不妨碍考试中机体的各种生理应激。

考前一餐应在考试开始前两个半小时前完成, 不要进食过多,

以七成饱为宜。食物量不要大, 要求体积小、重量轻, 且易于消化吸收;不吃油炸食品, 不吃含粗纤维和易产气的食物, 如韭菜、大豆、芹菜等。由于中考体育考试时间为半天, 时间持续较长, 可适当增加食物中的脂肪比例, 以免过早产生空腹感和血糖水平过早下降。然后, 可在考前两小时或考前即刻补糖, 以能迅速被吸收的葡萄糖为好, 以帮助节省体内糖原, 防止低血糖和延迟疲劳发生。同时, 应避免在考前15~45分钟内补糖。其次, 在考前30分钟至1小时内可以以少饮多次的方式补充水分, 每间隔15分钟, 补充150毫升。

二、考试当中的营养补充

考生在半天的时间里需要连续完成三个项目的体育考试, 时间持续长, 体力消耗大, 体内的营养储备无法满足需要。同时, 机体大量出汗使体液处于高渗状态。因此, 建议考生可以在项目之间的间隔期饮用运动饮料, 补充水分、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预防运动性低血糖, 维持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饮用运动饮料应坚持少量多次原则, 可以每15~20分钟补充150毫升左右的运动饮料。

三、考后的营养

中考体育考试方案公布 篇5

其中最大的调整之一在于足球的考查难度变大。2016年进行足球运球绕标志物考试时,考生先要将球运至起点线的出发区域,并做好出发准备。听到发令后,考生运球向前,依次绕杆。球通过最后一个标志杆后,考生至少触球一次,最终运球通过终点线。“2016年的标志杆是一溜直线,2017年变成了两排杆,宽度增加,难度有所增大。”此外,2016年运球是单程,2017年变成了往返。

与足球相比,男生考篮球,难度有所降低。2017年在12秒1内完成相应动作即可得满分;而2016年的时间限制是11秒9。女生篮球考查标准不变,依然为13秒3。由于排球为新增项目,选择排球的学生数量不多,且成绩呈现两极化趋势:要不得满分,要不得分很低。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体育考试报名结束后,考试项目不能更改。家长和考生一定要提前考虑好自己的考试项目。如遇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由区考试领导小组决定是否中断考试。由于上述原因中断考试,不能在一个单元内考完3个项目的考生,经考务办公室批准,可在当天考完。如当天不能考完,已经考试的项目成绩无效,其补考时间另行安排。

考试时间:

各区统一组织实施,集中测试,当场向考生公布成绩。考生毕业当年的5月份,具体时间由各区确定。同一区的考生必须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每名考生的全部项目必须在一个单元内(半天内)连续完成。

具体考试内容如下:

男生

1.1000米,必考项目。

2.引体向上或原地正面掷实心球,考生2选1。

3.足球运球绕标志物(以下简称“足球”)、排球垫球(以下简称“排球”)、篮球运球绕标志(以下简称“篮球”),考生3选1。

女生

1.800米,必考项目。

2.一分钟仰卧起坐(以下简称“仰卧起坐”)或实心球,考生2选1。

3.足球、排球、篮球,考生3选1。

评分标准:

普通考生

各单项成绩满分为10分,成绩评定标准见下方一览表,3个项目成绩之和与考生的过程性考核成绩一起计入升学考试的总成绩。现场考试和过程性考试均保留原始成绩,不单独进行“四舍五入”的处理。考试结束后,两者相加,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处理,作为考生本年度升学体育考试的最终成绩。

2017年北京中考体育考试评分标准(男生)

2017年北京中考体育考试评分标准(女生)

免考考生

考生持相关证明,填写《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现场考试免考申请表》,经家长签署意见、学校初审盖章、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确认后,由学校报区体育考试考务办公室审定。成绩评定办法如下:

第一类:因残疾丧失运动能力而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应当凭市残联颁发的残疾证书,办理相关手续,现场考试以满分30分记录;过程性考核的计分办法按照《北京市初中体育过程性考核方案》中的规定,根据考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10分(满分)至6分(60%)的分数评定。

第二类:在初中阶段因病不宜参加剧烈运动而长期免修体育课的考生,不能参加考试,其最终成绩按照总分(40分)的60%(24分)记分。

第三类:因临时伤病不能参加现场体育考试的考生,其最终成绩由两部分合计组成:一是现场考试成绩满分(30分)的60%(18分),二是过程性考核成绩(与正常考生的计分办法相同)。

缓考考生

不能在规定时间参加现场体育考试者,可以申请缓考。缓考的考生必须在进入考场前办理手续;考生进入考场后,不得申请缓考。不同类别考生的缓考手续办理要求如下:

第一,女生特殊生理期。填写《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现场考试缓考申请表》,缓考考生、学校医务人员和学校负责人均须签字,经区体育考试领导小组负责人签字同意。

第二,考生临时伤病。办理程序同上,但必须出具区级及以上医疗部门的诊断证明。

中考体育考试 篇6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中考考试;制度实施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of Sports Exam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Henan Province

LIU Tian-xiao

(Department of Sports, Huanghuai College, Zhumadian, Henan 463000)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ant reform, the system of Sports Exam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Henan Province has benefited a lot. And now it is implemented everywhere. The examining items include standing long jump, 1000-meter race (for boys), 800-meter race (for girls), 50-meter race, shot put ball, sit-ups (for girls), rope skipping, pull-up (for boys), and basketball.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Keywords】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s Exam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豫发〔2007〕30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全面组织实施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实行初中体育升学考试(以下简称“体育中考”)是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锻炼的一个有效的手段;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关心;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豫发30号”文件下发四年来,河南各地在实施体育中考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改进和执行体育中考制度提供参考。

1河南省体育中考制度的历史回顾

自河南省1981年进行重点中学体育中考试验,2007年提出体育中考改革要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口号,即体育中考改革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体育健身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养成,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2008年进行体育中考的全面改革,至今已有19个年头,河南省体育中考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1试验推进阶段

1992年原国家教委体卫司印发《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河南省被正式确定为全国试点省份。1992年体育中考刚刚推出之时,重文轻体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样的情况,河南省教育厅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加强体育中考的宣传和教育,统一思想,并把体育中考确定为“地位考试”和“初中毕业生选拔性考试”。结合1979年“扬州会议”提出的“以增强体质为主”的体育教学观念,以及当时学生体质下降的现实状况,河南省首先按传统的“跑、跳、投”老三项进行考试项目设置,确立“50米快速跑、铅球、立定跳远”为中考内容。1993年增设“耐久跑(男1000米,女800米)”,允许学生在“跑”的项目内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50米跑”,或是“耐久跑(男1000米,女800米)”,第一次尝试了选择性考试。项目评分标准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依据,优秀级确定为满分标准。每项满分各为20分,三项满分为60分;1993年把60分改为45分,每项满分各为15分。考试的组织形式采用全市统一安排,现场集中测试的方式。1994年开始采用电脑编排、录入考试成绩。经过几年的实施,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支持程度有了较好的改观,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学生的体能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1.2初步改革阶段

20世纪末,就在体育中考得到广大体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认可的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为了能让学生获得体育中考的高分,置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于不顾,使体育中考慢慢地走近应试教育。体育中考成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指挥棒。教学过程简单化、程式化,使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不良影响。为此,从2000年起河南省把原来确定的体育中考的“地位考试”和“初中毕业生选拔性考试”,改为“水平性考试”和“导向性考试”。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兴趣和运动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把“跑、跳、投”老三项考试项目改为“球类技能项目、身体机能(肺活量/体重指数)、运动体能(身体素质)、平时成绩测试”,分值分别为5分、10分、15分、10分;球类技能项目为“篮球行进间投篮、排球垫球、足球颠球”三项,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参加考试;运动体能(身体素质)为“实心球、立定跳远、跳绳”,也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参加考试;第一次增加“过程性评价”内容,对学生初中阶段三学年的体育成绩进行评分,计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由学校给予评价,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审核或检查。

nlc202309051242

1.3逐步纠正发展阶段

2000年的中考方案一直延续到2002年,2003年因为非典没有组织考试。到2004年,体育课程改革继续深化,《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但是,课改中的一些负面问题也随之出现,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被忽视,运动技能学习被淡化,体育教学中“放羊”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初中体育教学应试教育的现象又进一步抬头。学生的体育学习根本无法体现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思想更加无从谈起。分析其原因,是由于体育中考内容设置不够丰富,方法过于简单,没有运动技能含量,容易导致体育教学简单化。初一、初二体育课“放羊”,初三时逼着学生每天练习体育中考的内容。为此,2004年河南省首先加大平时成绩检查的力度,在平时成绩测试中增加学生需要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要求,并在检查中专门抽查这一内容。把原来球类技能项目中考成绩的分值由5分增加为6分,进一步刺激运动技能教学。同时把《体质健康标准》中的三项身体机能测试项目“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引进体育中考之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三选一进行测试。2005年开始有把《体质健康标准》中三项身体机能测试项目改为“肺活量/体重指数、坐位体前屈、握力/体重指数”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进行考试。这次改革,由于增加了运动技能评价在体育中考中的权重,并在整个评价体系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体育中考的评价由单一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有效地解决了体育教学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倾向。

1.4全面深化阶段

2004年河南省教育厅就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的功能定位、价值取向以及我省体育中考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性意见:体育中考如果仅仅是在学生苦其心志的基础上再劳其筋骨,激化应试教育,就需要改革甚至没有必要存在。如果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引导体育教学向良性、健康、常态化发展,就值得肯定,并需要加强。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河南省集中力量开始调研、论证,构思新的体育中考方案。2007年底提出未来几年积极稳妥完善体育中考改革的基本设想和推进思路,提出了2007、2008年逐步过渡的建设思路。2009年在2008年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权重和评价内容,加大运动技能评价在终结性评价中所占的权重。把体育中考分值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分,终结性评价分。具体分值根据各地市实际情况确定。

2体育中考考试的意义

2.1体育中考考试的目的是培养德、智、、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体育中考考试是一种育人考试,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公民的手段。它的根本目的是要从体制上解决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问题,同时促进学校、社会、家长共同来重视学生体质和健康问题,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主要表现在各地市教育部门实行初中体育毕业升学考试时指导思想明确,注意了考试的政策、评分标准以及计入升学总分的比重与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考试的项目较少,评分标准宽,计入升学总分的成绩满分值一般是30-60分。从一些教学实践和统计材料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其中60%-90%左右的分数。据全国许多试点城市1994年统计,在许多市、区、县中考成绩550分以上的人中,考试体育的成绩未达到满分60%的仅只占1%,(其中还要扣除少数支体残障和患有先天疾病的考生)并未影响他们的升学。在这里,从正确树立人才观的高度必须强调指出,我们所说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电脑网虫”。

2.2体育中考考试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形式

体育中考考试不分及格与不及格的界限,只要学生努力达到的分数,真实准确,无论得多少分都计入升学考试总分。因为我们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强身健体!只要学生平时认真上好体育课,按规定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还有,学生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生理和心理上一方面调节了因学习紧张引起的疲劳;一方面增强了体质,精神状态也迥然不同,学习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也是人们常说的“8-1>8”的道理所在。实行“考试”的目的意义概括起来就是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纠正当前学校普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积极有效形式。其目的在于全面落实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进学校关心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学生“到操场上、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陶冶身心”的活动落到实处,确实改变当前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的高近视率、多肥胖症、多瘦条型、运动协调能力差、自私、怕吃苦、耐力性差、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等素质、健康方面的严重社会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全社会都来重视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问题,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问题,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3河南省体育中考成绩显著性分析

以河南省1995和2005年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为例,1995年(未实行体育中考)有效样本数量共2488名学生,其中男生1244名,女生1244名;2005年(实行体育中考)有效样本数量共3824名学生,其中男生1912名,女生1912名。

由表1-表4可以看出:男生1000m、女生800m跑;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反映了人体在速度、耐力、力量等的身体素质。2005年初中学生比1995年初中学生明显退步,说明了学生运动素质明显提高。运动素质是身体组织、器官的功能表现,如耐力素质是心肺功能的直接表现,2005年初中学生比1995年初中学生运动素质明显提高。大量的事例和数据都说明:初中体育毕业升学考试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推动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了体育课的正常化;缓解了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带来的精神压力;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nlc202309051242

4对策与建议

4.1利用体育中考,转变人们的体育观念与行为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应加大宣传力度,把人们的体育观念从传统的“训练-强健模式”转到“活动-健康”模式上来,在广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健康和终身体育为目的体育活动。以体育中考为手段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更多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的生动性,积极宣传体育锻炼的意义,提高学生、学生家长对体育中考及学校体育活动的认识,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与习惯,端正办学思想,形成重视学生体质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4.2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督导和评价

开展学校体育专项督导,确保各项措施的实施。包括体育器材、场馆建设、课时安排。健全、建立长效机制,为学校体育工作保驾护航。要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真正把体育工作摆到学校教育更重要的位置。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学校体育制度,如评比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和个人、学校体育年终考核等,把体育中考作为其中固定量化项目,促进学校体育走向规范。

4.3利用体育中考,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软硬件的建设

学校要重视体育场地与器材的建设,改变学校体育投入不足的状况,提高、改善学习和教学的环境,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用体育考试的办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改善学生健康状况是教育管理的无奈选择。改变这一尴尬局面需要理念的更新,需要管理制度的创新,更需要对体育教师的师资配备和教学能力培训,要始终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专业技能培养、教学能力锻炼、教学理论学习作为重点来抓。从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和选定准则三个方面构建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和发展要求,提升体育教师知识创新能力。

4.4优化体育中考全过程的操作模式

体育中考的“透明度”是抑制其发展的“瓶颈”,要想得到社会认可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今后在工作中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管理规范,设立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确立一套有效的安全保障制度,形成一支作风正派、业务熟练的考评人员队伍。体育考试实施办法、考试规则、裁判工作组等要报批并对监考裁判人员进行政治与业务培训,做好考前、考中、考后准备工作,考试检测工具应尽量使用智能化测试仪,避免人为操作作弊的可能,提高考试评分的科技含量和考试的信誉度。这样才能确保体育考试工作质量。

4.5推进课程化的体育考试

对体育中考进行课程学研究,尝试把体育中考作为一个目标纳入原来的目标体系,采取多样的课程教学方式,增强课程的生动性。课程化不仅表现为课程内容知识的衔接和递进,而且也表现为课程的逐步深化,关注课程在运用的宽度和深度层面上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得学生在意识、视野和能力得以逐步提升。具体说就是要促进学生上好体育课,不断感受体育文化,提高运动能力,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引导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重视平时锻炼考评,倡导运动技能结合“2+1”工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平时锻炼测试综合考评,研究学生个体差异,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考试内容方式体现人性化。

4.6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和透明度

体育中考作为综合性评价手段,检验标准要把运动能力、健康知识,包括对体育的态度、习惯、技术掌握等也列入考核和评价内容,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着眼全面素质教育的目的,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重视对学生平时体育学习行为和表现的评价,以此促进初中各学段学生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防止平时成绩在最后弄虚作假,要强化学生平时体育课成绩的审查,要求各校每年把学生测试的成绩公示,学生平时都是现场测试,对自己的成绩很清楚,公示后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成绩,增加透明度。同时还要加强师德修养,细化检测制度,严惩弄虚作假,这样才能使平时成绩成为实现体育中考初衷的“催化剂”。

任何事物都是在前进中不断地发展,体育中考也是这样。河南省的未来体育中考应该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严格各项规章制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努力使学生将体育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终身发展的内部需要;优化体育中考方案、提高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对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为造就体魄强健、文明高尚的一代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S〕.2007-05-07.

〔2〕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S〕.豫教体发〔2000〕30号,2000-07-5.

〔3〕刘海元.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8,(9).

〔4〕王燕,关于我国中考加试体育工作的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第23卷,2008,12.

〔5〕谢卓锋.对我国体育中考实施情况的审视与思考

〔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

〔6〕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2006,9,18.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加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5,7.

〔8〕陈两福.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回顾与展望〔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2).

〔9〕赵东辉.沈阳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08,(31).

〔10〕李秋兴,洪惠娟,胡新民,方敏,黄法良.中考体育评分方法的设想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2,(4).

(责任编辑:李远伟)

中考体育考试 篇7

1.2015 年陕西省中考体育考试工作方案的变化

陕西省自2007年将中考体育分数记入升学考试总分。最初中考体育成绩 = 体育课成绩 + 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考核成绩 +体质健康测试 =50分, 其中前两项共15分。经过7年的改革, 《2015年陕西省中考体育考试工作方案》与2014年相比, 较往年不变的是, 中考体育考试成绩总分仍为50分, 体育考试仍采取过程管理评价与目标效果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即平时考核和统一考试两部分综合评定。但测试项目发生了较大变化。方案中新增了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类技能和游泳等中考体育测试项目。撤销了往年考试必考项目“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

1.1变化一平时考核成绩更加客观。虽然平时成绩还是15分, 但考核内容变化很大。往年的平时成绩由体育课成绩 (9分) 和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考核成绩 (6分) 组成。但从2015年起, 平时考核成绩将调整为体育课成绩 (9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 (6分) 。之前考核学生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包括大课间活动、做广播体操、阳光体育运动等, 成绩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而调整为学生体质测试成绩, 内容统一、标准统一, 更有操作性, 也能避免人为干扰, 成绩更为客观。

1.2变化二撤必考项目, 增加选考项目。往年考试包括“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两个必考项目, 此外还有3个选考项目。新方案设置了四组项目, 考生从每组自选一项进行测试, 共测试4个项目。项目1包括:1000米跑 (男) 、800米跑 (女) 、游泳200米;项目2包括:立定跳远、50米跑;项目3包括:单杠引体向上 (男) 、一分钟仰卧起坐 (女) 、前掷实心球;项目4包括:篮球技能、排球技能、足球技能。统一考试总分 (满分35分) = 项目1 (满分100分) + 项目2 (满分100分) + 项目3 (满分100分) + 项目4 (满分100分) 〕÷4×35%。

2.新方案的优点

2.1全面、公平、公正。新方案比过去的中考体育考核办法更加全面, 在实施过程中更易操作, 考核结果也更加公正, 减少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 由于项目类型的增多选择面也就更广, 能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全面性。

2.2全面的测试学生的身体素质。过去的中考体育项目, 偏重对体质指标的测试, 如通过台阶试验检测耐力和心肺功能, 但这种方式不够直观, 引导性不强。新方案能更全面的衡量个体的体育运动能力, 主要是速度、耐力、力量和技能四个指标。对照方案里的四大项目, 可以看出这份测试就是从这四个指标展开的:短跑和跳远考察速度, 中长跑是测试耐力, 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考核绝对力量, 三大球和游泳考核的是运动技能。通过考试导向, 提倡体育课让学生选课选项, 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在校期间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3.1运动设施不足。3.1.1有的地区没有游泳池或游泳馆, 无法开设游泳课程。1.2近年来学生体质下降, 加之引体向上难度较大, 很少学生选择该项和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少设或不设单双杠, 导致许多学校没有做引体向上的设施。3.1.3篮球对于女生来说较难;足球绕杆相对容易些, 但是考生容易出现紧张;排球是女生最容易得分的项目, 但考试要求对墙垫球, 部分学校现在体育馆内多为木质装修, 很难达到水泥墙体的硬度。3.1.4目前城内不少中学面积较小, 运动场地比较紧张。如果开展球类运动可能存在困难。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的时间主要在体育课, 既要完成教学任务, 还要训练中考项目, 尤其是三大球的训练, 一节课45分钟50多名学生, 每位学生只有不到1分钟的时间, 进行起来会非常缓慢, 场地人均使用量不足。

3.2缺少专业老师。有的学校缺少专业的教练, 据相关统计显示,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中具备三大球专项能力的不足50%, 而三大球对于教练素质的要求都比较高。

4. 结论建议

4.1加强体育经费投入, 支持引入社会资源。政府部门开放公用体育设施, 如省市体育场、企事业运动场地等, 给学生运动提供方便。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尤其是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 完善相关体育设施, 大力支持社会资源的投资。鼓励支持学校以购买服务的形式, 引入社会体育资源, 解决学校体育师资、场地、设施不足等问题。

4.2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按照要求, 小学每3—4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 初高中每4—5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在职称评聘、绩效管理、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4.3提高中考体育的分数。中考体育分数占比较小, 四川绵阳80分, 山东济南60分, 面对陕西省学生体质快速下降的情况可以适当提高中考体育的分数, 利用考试做为引导, 倒逼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体育锻炼, 增强身体素质。

4.4购买相关保险。为降低学校体育工作安全风险, 解决学校和体育教师的后顾之忧。购买中小学校校方责任险和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的基础上, 探索购买校园体育专项保险或设立校园体育活动风险防范保障基金, 并建立体育锻炼及活动项目知情同意制度。

4.5减轻课业负担让孩子有时间锻炼。综上所述, 学生体质健康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加强学生体育锻炼, 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 还需家长的配合、学生的重视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从而培养起全社会重视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中考体育考试 篇8

广东省是我国教育发展以及改革的前沿阵地,根据笔者调查发现,以2003年 (2003年广东省由于非典的原因,各地都没有进行体育中考)为界,2004年开始,广东省各个地级市陆续将体育作为单科考试并且将其成绩纳入中考总分中。2003年以前,在广东省初中升学考试当中,大部分地区没有统一组织体育考试,而是学校自行组织考试,其考试成绩只是一个参考。 2004年开始,广州、佛山、珠海、湛江、茂名等地陆续将体育科目以不等的分值纳入中考总分当中,并且加大体育科目在中考所占的分值比例。广东省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可分为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 粤北地区,本文在各个地区选取两到三个地级市,对广东省九个地区的体育中考从近十年(2003年至2014年)的考试内容的设置以及组合情况做一个纵向的对比与分析,了解这些地区在这些年中项目设置的变化以及改革的情况,为广东省体育中考今后的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一、广东省各地体育中考考试项目分析

(一)考试内容种类及数量分析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升学项目规则以及评分标准》规定的种类分为跑、跳、投、 力量、技巧五类,共包含二十几个小项(见表1),这些种类的设置涵盖了人的全面的身体素质,可以全面充分的反映出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情况;根据文件规定,各个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文件规定的范围内选取部分的考试项目来开展体育中考。据统计,广东省九地当中广州从2004年开始每年必考加选考项目加起来可供学生选择的考试项目有近二十项,珠海跟深圳选考加必考加起来也有十几项,而其他地区则是到了2008年开始才逐渐增加选考项目。从考试项目的增设可以看出教育部门希望通过考试的方式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并兼顾个体的发展的理念及用意。

(二)考试内容组合形式分析

本文对广东省九地2004—2014年体育中考考试项目组合形式进行了统计(见表2)。项目的考核方式,2006年尝试过将平时成绩加入到体育中考考核项目当中,2007年至2013年则一直采用指定必考项目加选考的方式。茂名、湛江两个粤西地区则一直采用指定项目考试的形式。粤东地区梅州从2004年到2007年都是使用指定考试项目这一单一的组合形式,到了2008年才开始改成指定项目加选考这种模式。汕头地区则是2009年开始才指定项目考试加选考的模式。粤北清远地区,2004年是只有指定考试项目考试,2005年是指定项目加抽签,2006年又调整为只有指定项目, 2007年至今是指定项目加选考科目。而韶关地区是2004年至今一直都是指定项目加选考科目的方式进行。学生、家长对体育广州市在2004年至2006年采用指定项目加抽签加选考模式,之后2007年至2012年一直采用指定项目加选考项目的考试模式,珠海在2004年开始就一直沿用指定项目加自选项目这种组合形式。2013年广州开始改革将体育素质综合评价(即平时成绩)加入体育中考考核项目当中,这种考核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深圳地区2005年采用的是指定考试的成绩分分计较,抽签确定考试项目更能防止学生只是应付考试从而失去以考促练的作用,选考项目也充分体现教育部门对考生个体性的意识。

说明:指定项目用“x”, 选考项目用“y”,抽签用“z”表示,国家体制健康标准测试用“k”表示,体育“t”表示

(三)考试固定项目分析

1.跑类项目是广东省体育中考的必考项目

从抽取的广东省的九个地区的考试项目中(见表3),跑类项目是广东省体育中考中的必考项目。在近十年的广东省体育中考政策研究中发现,所选取的九个地区每年必考项目都有跑类项目。

2.跑动距离不断增长是广东省体育中考跑类项目的特点

体育中考的跑类项目从最初的50米发展到现在广州的800、1000米。2004年至2006年,只要指定项目考试有跑类项目的,项目设置的均是50米,2007年开始, 在广东延续了十多年的中考体育必考项目50米短跑开始在广东各地陆续退出历史舞台。50米跑锻炼的是学生的爆发力,为了应对学生不断下降的体质,教育部门又将50米改成200米。本文所抽取的九个地区,除深圳跟汕头外,其余的地方都将50米跑改成200米。跑类项目从最初的短距离的50米,发展到2007年多个地区考试开始考查200米,到2013年广州市又率先改革,开始进行对速度耐力要求更高的中距离的800米、1000米跑。跑类项目年年都有,说明了跑类项目对考查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重要性,而跑的距离逐渐由短跑发展到中距离跑,考试从开始50米跑简单的考查学生的瞬间爆发力,到200米考查学生速度耐力, 提高学生的体能体质。2013年广州将必考项目改为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心肺功能的项目如800米、1000米,这种考试政策的改变, 就是希望通过考试发挥其指挥棒作用,引导学生平时多参与长跑练习,增强心肺功能。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广东省各地的体育中考的考试项目逐年增加符合学生兴趣利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

广东省各地体育中考近十年来考试项目选择的范围不断增加,反映了广东省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态度越来越重视,通过在体育中考中增加考试项目的调控方式,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2.广东省体育中考考试内容的组合由单一向多元化、简单化向科学化发展

广东省九地在2008年后又将组合形式发展成为指定项目加选考或者指定项目加选考再加抽签,在指定项目考核内容统一的情况下增加了考试项目,拓宽了学生的选择面,从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同时还有抽签考试项目的不确定性,也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去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2013年广州将平时考核成绩也加入考试当中,其出发点也是激发学生在平时锻炼的热情,其作为一个导向性措施,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平时课堂当中就要多参与体育锻炼,而不是到了考试前才来“开小灶”加练。这几种考试组合形式的发展, 经历了简单化到科学化的进程。

3.广东省体育中考固定考试项目针对性强

跑类项目是广东省各地体育中考的必考项目,广东省各地从最初的必考项目50米,过度到速度耐力要求高的200米,再到现在往1000米(男)、800米(女)发展的趋势,都体现了广东省各地重视跑类项目,不断增加跑类项目的距离,希望通过发挥中考指挥棒的功能去改变学生每况愈下的体质状况,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二)建议

1.增加体育中考选考科目的内容

体育中考的考试项目,有些地方采取一成不变,或者内容十分单调,可供学生选择的余地非常少。应该从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地传实际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两方面出发,对体育中考考试项目进行优化。建议增加大球类项目的种类以及分值,目前青少年学生对于球类项目的兴趣较为浓厚,应当多鼓励学生掌握这些球类项目的运动技能,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兼顾了学生兴趣爱好, 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把1000米(男)、800米(女)纳入体育中考必考项目

结合中考体育,上好初三体育课 篇9

目前, 党和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 理论上非常重视青少年体质整体下降的问题, 并为此制定颁布了许多教育、体育法规, 以保证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初中升学还安排了中考体育测试的制度。

为此, 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实施人———体育教师, 我们应该努力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把我们掌握的体育技术、技能, 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传授给他们, 把我们对体育的理解, 对体育的信仰传承给学生, 培养他们的基本技术与技能, 以及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从而让他们受益终生。

鉴于此, 笔者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以供大家探讨。

一、大力宣传体育法律法规, 从思想上引起领导、师生与家长的重视

定期、不定期的利用学校的广播、橱窗、网络等媒体宣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等法律法规, 从而在思想上引起领导、师生与家长的重视。

二、大力宣传当前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惊人现实, 强调体质健康对于学生的近、远期影响

2002年青少年体质监测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连续18年呈下降趋势。青少年的体能素质下降、心肺功能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 青少年肥胖人群大幅增加。一些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出现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病症在青少年身上也时有发生, 患病年龄提前了10到20年。2008年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相比2007年略有好转, 这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下滑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但整体水平仍令人担忧。尤其是在肺活量、肥胖率、近视率、速度、耐力、血压调节机能等人体基本素质上, 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整体水平仍悬在不合格的边缘。

我们在宣传中考体育的同时, 要特别强调体育课对于指导学生训练的方法, 提高测试成绩的意义。特别是一些技术性要求较高的测试项目, 比如篮球运球绕竿, 足球绕竿射门, 排球一分钟垫球, 以及游泳、武术等项目, 不是几次体育课就能掌握的, 更不要说提高运动成绩了。 (参考文献[2])

同时, 每周保证学生三节体育课, 以及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 不仅能提高运动技术技能, 还能锻炼意志, 放松身心, 为文化课的学习效率提高提供了身心俱健的保证。

我们还要争取领导的支持, 从学校的整体利益, 学生的最后综合成绩着手, 从制度上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禁止其他文化课老师抢占体育课。我们体育教师更要自尊自重, 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 绝不轻易让掉一节体育课。

五、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让体育课的

摘要:初三体育课经常被其他文化学科的老师挤占, 这是令人痛心的现实。加强对体育法律法规、青少年体质现状, 以及中考体育政策的宣传非常重要。有区别的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初三体育,体育法规,体育中考,体育课

参考文献

[1]郑志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隐忧.兰州晨报[N].2010.03.30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复习策略 篇10

2003年, 河北省实行中考文科综合开卷考试。相对于以往的闭卷考试来说, 开卷考试的试题更加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更加注重能力考查, 而且考查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 而非浅层次的识记方面的考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 通过复习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 经过几年的摸索, 我总结出如下几点。

一、备考原则——依“纲”据“本”

“纲”即《课程标准》和《学科说明》, “本”即教材。教师和学生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科说明》, 对照课本逐单元、逐课、逐个知识点地进行复习, 据课标要求的三个层次该识记的识记, 该理解的理解, 该运用的运用, 做到不遗漏知识点, 同时在复习过程中要有能力的提升、方法的掌握、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备考方法———四轮复习, 按不同层次确定不同复习目标

第一轮:夯实基础知识, 突出重点, 拓宽深化。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在中考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因此巩固基础知识至关重要。第一轮复习时要夯实基础, 全方位对知识进行梳理, 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复习时以单元复习为主, 在每一课的复习基础上, 弄清不同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加强单元之间历史知识的综合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 点线面体结合, 纵横联系。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 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比如,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点串起来组成一部屈辱史的一条线;把林则徐、邓世昌、义和团运动等点串起来组成抗争史的一条线;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点串起来组成中国人民探索史的一条线, 三条线就构成中国近代史这个面。这一轮复习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要系统整理, 确定专题内容。

专题复习的依据, 一是课标, 二是与现实联系要紧密。专题的确定既能突出主干知识又要与现实热点联系, 这是近几年我省中考的趋势。

2. 注重发掘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1) 以人物为“点”, 贯串相关知识, 从他们的成败得失来认识历史发展中的规律。

(2) 以过程为“线”纵向串联历史知识, 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3) 以事件为“面”, 从纵向上把相关的历史事件组合成历史画面。

(4) 以相关的历史知识组合为“体”, 比较对照, 辨析异同, 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知识中, 认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之立体化。

3. 专题复习不仅要纵向联系, 还须横向联系。

总复习时要将中外历史有机地融为一体, 尽可能地把中外历史教材里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 按历史发展的脉络, 比较联系, 对照复习, 整体把握。

4. 关注社会焦点, 解决现实问题。

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以史为鉴、把握现在、预见未来。现在的教育改革就是要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模拟训练, 查漏补缺。

这一轮要使教材的内容、考试要点转化为学生掌握的要点, 然后转化为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形成获得最佳成绩的要素。选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有典型性, 比如可以训练中考题或各地模拟试题。第二要难度适中。第三要提炼重大时政热点, 加强与政治学科的有机结合。

第四轮:回归课本, 调整心态, 轻松应战。

在最后两周左右的时间内, 回归教材, 全面系统地看书。做到“四看四抓”, 也就是看目录、看课文、看插图、看大事年表;抓基础、抓重点、抓线索、抓网络。不死记硬背, 融会贯通地学习历史知识, 运用历史知识。

上一篇:幼儿园创新管理研究下一篇:模糊语言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