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中词义的变化

2024-05-20

商务英语中词义的变化(精选十篇)

商务英语中词义的变化 篇1

一、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

一般来说, 商务英语词汇和普通英语词汇之间有如下几种关系:第一种, 普通词汇作为商务词汇使用, 如percentage, loan, trade等。理解这类商务词汇不需要专业商务知识。第二种, 商务词汇词意由普通词汇引申而来, 大概意义可以猜测出来, 但是要深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如export credit, guarantee, brand loyalty等。第三种, 商务词汇由普通词汇变通而来, 如果没有专业知识, 基本上很难理解, 如piggy-back sheme, preference shar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等。第四种, 商务词汇由普通词汇组合而来, 词汇和概念之间关系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或具有专业知识不能理解, 因为很大程度上为一种约定俗成, 其中包括外来语和缩略语, 如tombstone, swetheart contract, Chinese wall, APR, GATT等。

二、商务英语中词义的变化造成理解与翻译偏差

1. 一词多义

商务英语中经常发生一些使用非常频繁的词汇被理解错误或误译的情况, 因为商务英语中相同的单词在不同的情况下意义往往是不同的, 很多词汇用于不同的领域或专业, 但是表示不同的行话或专业术语。例如: (1) Floating polic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export trade. (统保单对出口贸易至关重要) (2)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world saw a return to a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不用惊讶世界回到浮动汇率制度) 上述二句中都有floating, 但在不同专业中表示不同的含义。

2. 望文生义导致的理解偏差

(1) “The bank is said to discount the draft” (可以说银行对此汇票贴现了) , 此句中的“discount”是指银行的贴票;如果将其理解或翻译为“打折”那是很不妥当的。

(2) “In addition, 52 wholly-owned companies were established in China last year by foreign interests.” (此外, 去年外商还在中国建立了52个独资企业) 此句中的“interest”宜译为“行业”, 如望文生义将之译为“利益”或“兴趣”, 则整句话的意义都是不通畅的。

3. 不同语言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误译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不同的风俗和文化, 因此对某些词汇有着不同的理解, 甚至大相径庭。最典型的例子, 龙在中国认为是吉祥动物、神兽, 但在西方的文化中龙却是代表着邪恶、凶狠。如We call her a dragon, 如果认为这是对某人的肯定或夸奖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正确的理解是:她很凶狠。因此“亚洲四小龙”不能直译成“Four Asian Dragons”, 而用“Four Asian Tigers”来表达更合适。不仅如此, 英美两国之间因为文化、风俗、习惯等原因, 商务用语中也有很多差别, 如相同的词语“heavy market”在美式英语中是表示市场很活跃, 但在英式英语中则表示相反的意思:呆滞市场。糖果店在美语中表示为candy store, 而在英语中表示为sweet shop。且candy在英式英语中不表示糖品, 只指冰糖。

4. 商务英语词汇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 商务英语新词不断被创造, 商务英语词汇库不断在扩充。如与互联网相关的e-cash (电子现金) , e-logistics (电子物流) , cyber banking (网上银行) 等, 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business-to-business (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 , return-on-investment metric (投资回报体系) 等

三、总结

本文分析了商务英语词汇与普通英语词汇之间的关联, 说明了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 并阐述了因为商务英语中词义的变化所导致的理解和翻译困难的原因。实践证明, 只有深入理解了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 我们才能在工作和学习中避免出现误译和理解偏差。

摘要:由于商务英语中词义变化的特点, 使得在商务英语理解和翻译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商务英语中词汇特点以及商务英语中词汇理解偏差的原因, 理解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对商务英语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关键词:商务英语,词汇,词义变化

参考文献

[1]张新红.商务英语翻译 (英译汉)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赞”的词义和词性变化 篇2

关键词:点赞 词义 词性 赞美 赞颂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的新年贺词中说:“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羊年春晚,“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出现在火红的大屏幕上。“点赞”一词是2013年以来就流行的一个网络热词,其中的“赞”字上榜2014年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主办的“汉语盘点2014”年度字词。“点赞”中的“赞”是什么意思,词性是什么?

其实,“赞”字古代就有,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是进财货以求谒见,是动词。《说文解字》:“赞,见也,从贝从兟。” 徐锴注释:“进见以贝为礼也。”自古至今,“赞”的词义和词性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动词

“赞”的动词义主要是由本义引申而来的,有“导引”“引见”“辅佐”“辅助”“参与”“选拔”等词义。《国语》:“太史赞王,王敬从之。”“赞”是“导引”的意思;《仪礼·乡饮酒礼》中的“主人之赞者西面北上”,“赞”是辅助的意思;《史记》“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中的“赞”是“参与”的意思;《礼记·月令》中的“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赞”则可以翻译成“选拔”。《康熙字典》将《易·卦》中的“幽赞于神明”的“赞”训释为“明”,是“彰明”“彰显”的意思,是由“辅佐”“辅助”一词引申而来的。“赞”的“称颂”“赞美”义较早见于汉代的《史记》。《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的“自赞于平原君”,《三国志·许褚传》中的“下诏褒赞”,“赞”都是“称颂”“赞美”义。现代汉语中的动词“赞”基本都是“称颂”“赞美”义,如“称赞、赞赏、赞扬”等。

二、形容词

作为形容词,“赞”主要见于方言中,如浙江东部沿海地区的方言,发音为“zhai”,去声。该词在当地表达的意思为:非常不错,非常好,干的非常漂亮。“赞”的这个词性一度流行于浙江东部地区沿海城市,像台州市黄岩区、路桥区、椒江区,温岭市,绍兴地区的嵊州市(发音为“zan”,去声)等地。随着网络社交的兴起,不少方言词语使用区域扩大化,“赞”频频出现于网络中,经常与程度副词“很”搭配使用。“很赞”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用语,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三、名词

作为名词,“赞”主要有3种意思:1.一种抒情文体,分褒赞和附赞两种。“褒赞”的“赞”是赞美的文字,而“附赞”的“赞”是在文章后面补充说明或总结性的文字。这种文体常以情调激扬、风格精炼为标志。如:《天安门赞》《白杨礼赞》。佛经中佛教徒歌颂教主释迦牟尼及其他佛陀的文辞。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中有“是夜黄昏,僧徒礼赞。螺呗间作,渤海命军侯悉擒械之来。”以上两种“赞”的名词义从动词义“赞颂”“赞美”引申而来,因为出现在相关文献中的时间要晚于动词义。2.司仪。《书·咸有一德》中“伊陟赞于巫咸”的“赞”;《史记·秦始皇本纪》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3.姓氏。

四、点赞

“点赞”是2013年以来流行的一个网络词语,2014年被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主办的“汉语盘点2014”年度字词收录。它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对于每天接触电脑的人来说,使用“点赞”功能的频率较高。微信、微博、贴吧、QQ空间等社交软件或网页中,设计者加入了“赞”的功能。“赞”一般为一个大拇指形状的按钮,点击一下,便可对此内容(一篇帖子、一条微博、一条微信或一篇文章等)“点赞”,以对此内容表示赞同、支持和喜爱。

“点赞”的用法比较灵活,常见的句式为“给(为)……点(个)赞”。比如看见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就可以说“给这张图片点个赞”,在QQ空间上看到别人的照片拍得不错,也可以“点个赞”。这个“赞”字是动词还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呢?

其实,古汉语中常有动词活用作名词的现象。《捕蛇者说》中“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出”是出产的东西,“入”是收入的财物;《卖油翁》中“吾射不亦精乎”的“射”是动词“射箭”活用作名词“射箭的技术”。现代汉语中,动词活用作名词的现象也有,《艳阳天》中“马凤兰把所有可以用来的笑,全收起来了”,“笑”是名词用法。在“点赞”中,“赞”用的是动词“赞颂”“赞美”的意思,但是人们现在习惯在前面加上“个”字,而“个”本身是量词,数量词却是名词出现的标志,后面接的只能是名词。由此可见,“赞”在这里是动词活用为名词。

值得注意的是,“点赞”一词在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中的出现,反映了国家领导人对能够准确、精炼地表情达意的文明的网络语言的一种参与和认同。在未来,它的使用频率会越来越高。“点赞”中的“赞”可能会成为名词的一种独立用法。

参考文献:

[1]张颖.现代汉语中动词做名词的兼类与活用[J].哈尔滨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2014,(2).

[2]吴剑平.关于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1997,(3).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修订本)[M].兰州:甘肃人民出

版社,1984.

[4]胡明扬.汉语词类研究综述·词类问题考察[M].北京:北京语言

学院出版社,1996.

浅析词义变化的原因 篇3

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语言为了满足社会不断变换的交际需求,需要“与时俱进”,同时词汇也需要随时更新。人们之所以选择语言作为自己的交际工具正是因为看中了语言具有这种“与时俱进”的功能。较之语音,语法,词汇的变化最快。词义的演变在词汇系统的变化中又起着独特的作用。它以“旧瓶装新酒”的形式让词义内涵更加的丰富,使语言可以经济高效的运转。词义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变化原因对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语言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词义变化的原因归结为以下三类。

一、对社会的被动适应 (被动适应)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赋予词义更丰富的内涵。

例如“车”从以前指“‘两轮中贯以轴,轴上承舆以任载’的以马等牲畜为动力的交通路上交通工具”发展到“所有的以电力,人力,燃油等为动力的路上交通工具”词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并不是某个特例,而是社会的整体变迁带给了词语丰富的内容。

在我们看来这种词义的变化是人们被动的适应世界的一种体现。汽车,自行车,电动车在产生之初,没有广泛的走进大众生活时,人们是不会用“车”这个词语来代指这些意思的。是由于这些事物的强势侵入,在人的认识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进而带来了人们对“车”这个词认识地改变。所以这种词义的变化是人们对社会被动适应的结果。

二、对词义的主动改造(人的干预)

那么在词义的演变过程中有人们主动干预的结果。孔子云:“情欲信,辞欲巧”对语言文字的雕琢从古而有之。修辞对语言的修饰与调整,也体现在对一些词语进行超常规的运用。有人说“修辞是‘偏离’即偏出常规表达法一点距离---游离出常规形式之外,以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1]因而修辞可以让词义产生改变就变得显而易见。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家刻意通过修辞对词语追求新义,力求表达完善的种种痕迹。

如“包袱”一词常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或包衣服等东西用的布。“包袱”一词还有一个常用义项比喻影响思想或行为的负担。这一用法出自于毛泽东的《学习和布局》“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放下包袱和开动武器”毛泽东在这里用具体代抽象,准确地把抽象的概念以具体的形式传达给了干部群众,不仅让人易于理解还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同时毛泽东同志对“包袱”变异运用,也丰富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同样在“走狗”词义的变化中,修辞的作用功不可没。“走狗”一词最早见之于《史记·越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此其意思是“猎犬”。《晏子春秋·谏下二三》“景公走狗走,公令外供之棺,内给之祭”,可见“走狗”最初指猎犬。在《牟尼合记·贞竄》这篇文章里用“走狗”来代指受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尽显了这些人的丑陋面孔与阿谀奉承的姿态,让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对这类人的憎恶,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同时对词义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无心的错误(歪打正着)

无论是被动地适应还是人的主动干预,词语使用者对词义都有着正确地认识,但是接下来所要说的这种变化却源自于对词义错误的理解。

“压轴”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演出戏剧节目的最后一个节目,人们称它为‘大轴’,大轴前的一个节目,人们称它为‘压轴’”[2]但是人们对这个词的意思经常缺乏正确运用。这是某个主持人的现场台词“中歌榜颁奖典礼压轴表演毛阿敏,张靓颖,李宇春跨世纪携手合作”看过演出的人们会发现,她们三人所表演的是颁奖典礼的最后一个节目,显然用压轴是不恰当的。

但是这种变化经过语义磨合,可能就会被人们认可。“压轴”如此运用其实是得到了默许的。再如“空穴来风”原来的正确解释是“有了洞穴才能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但是人们由于对成语极易望文生义,致使对此成语的运用出现了错误,现在大家来看一下下面几句话:

首先是一个新闻标题《夺冠30万消息为空穴来风国脚夺冠奖金5万》(中国新闻网2004.7.9)

其次是新闻节目中的用语央视焦点访谈《公开促公正》中说起诉拆迁问题,谈到被迁群众对拆迁补偿程序不公开的担心时,用了这样的表述:“群众的理解并非空穴来风。” (2005.6.18)

这两句话中,“空穴来风”表示的是消息和传说的传播是完全没有根据的。鉴于影响的扩大,这一错误的变化中却得到了应有地位,无论你说这一成语是“有根据”或“无根据”的意思都正确。语言毕竟是人们用来互相进行交流的工具,只要是符合交际需要能够被人们接受也就没有了对与错的区分。

总结

细看这三方面的原因,错误的理解造成的变异是最应该避免的,因为每一个词义都渗透着它的文化内涵,只有对词义正确认识,才能对文化正确理解。语言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若掌握语言和未掌握文化,你所掌握的语言肯定不全面。如果这种变化对词义的影响过多,对语言所从属的整个文化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来讲是相当不利的。人们这么做无疑是在亵渎自己的文化。社会的变化发展所带来的词义变化可以使词语的意思更符合时下人类的社会生活。修辞语言变化对词义的影响较前两种变化而言,主观性是最强的,它的变异与人的主观能动行为,和刻意追求密不可分。正是出于刻意,所带来的效果往往更经得起推敲。

参考文献

[1]、侯国金.语言学百问和硕博指南[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277.

[2]、张盛如, 骆小所.词语流行病辨析[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233.

[3]、王培基.论语言变异与言语修辞变异[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5, (8)

体会成语词义变化 篇4

如:下列有标记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第16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气势磅礴,洋洋洒洒,给世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在这次年终自我总结中,我希望大家只要平铺直叙,无需委婉讳饰。

C.对厉男来说,她只愿平平淡淡,洁身自好,不想被卷入漩涡,做那个出头鸟。

D.在这次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大会一致认为在“十二五”期间,全省一定要搞好人才引进工作,筑好巢引好凤,再也不可墙里开花墙外香了。

解析:答案应为D。A、B、C三项的成语都属于两用成语。“洋洋洒洒”既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也可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本题中即用后者。“平铺直叙”既可指说话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波澜,详略不当,为贬义词,也可指说话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截了当的叙述,本题即用后者。“洁身自好”既可指只顾自己,生怕若是生非,也可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本题即用后者。“墙里开花墙外香”是比喻有的人才在本单位本地不吃香而在外单位外地吃香的不正常现象,也引申为某事物在出产地不如在外地受欢迎,本题谈的是人才引进,因而与语境不符。

对这题来说,每个成语的两种意思,第一项一般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而第二项我们一般就不敢确定了,而考试时,这个不敢确定的意义,往往就是出题人的“设题”所在,因此我们不可只对成语一知半解。请看下面几题。

1.下列有标记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精神,厉兵秣马,锐意进取。

B.在这次金融风暴中,我们绞尽脑汁,惨淡经营,终于冲出重围,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C.年轻人刚到一个单位,最怕的是那些以功臣自居,老气横秋的大人物。

D.法制社会中,绝不容许一些道德低下的法官借用手中的权势,舞文弄墨,吃了原告吃被告。

2.下列有标记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这次旧城改造中,一些不法分子借用拆迁事件,煽动居民,翻天覆地,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B.汶川地震后,在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的帮助下,这些安土重迁的人欢天喜地地于春节前搬进了新居。

C.自从那次矿难之后,他总是念念有词,若有所思。

D.在人的一生中,或许有捉襟见肘的时候,但只要我们坚强地挺过来,回头想一想,那也不过是件一笑而过的事。

3.下列有标记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随着计划生育地推广,优生优育的观念深入人心,那些枝繁叶茂的现象已成为历史了。

B.一杯茶,一本书,一台电脑,这就是我的财富,两袖清风,没有世俗的烦恼,没有尘世的纷扰,岂不乐哉!

C.一年一度的春晚总会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因春晚承载的东西太多而面面俱到,被褒贬不一也就在所难免了。

D.收入差距过大,缺少发展的空间,造成骨干教师流失,对那些本就师资缺乏的农村学校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4.下列有标记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雪龙”号南极考察船驶出码头后,船员们在大洋上看风使舵,机智勇敢地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劈风斩浪地驶向南极。

B.他是一位循规蹈矩的人,在原则面前,从来毫不含糊,一是一,二是二。

C.本来群雄谈得非常开心,但因为岳不群的出现,大家都哑然失笑,气氛显得非常凝滞。

D.在这次送戏下乡中,台上台下互动自然,气氛融洽,连主持人也是粉墨登场,亮出自己的绝活。

解析:

1.答案为A。“厉兵秣马”指准备作战,用在此处与语境不合。“惨淡经营”既指下笔前苦心构思,也指苦心谋划经营某事。“老气横秋”既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也形容那些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人。“舞文弄墨”既指玩弄文字技巧,也指歪曲法令条文。

2.答案为B。“安土重迁”指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用在此处不合语境。“翻天覆地”既形容变化大而彻底,也形容闹得很凶。“念念有词”既指迷信的人小声祈祷,也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捉襟见肘”既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3.答案为D。“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用在此处不恰当。“枝繁叶茂”既形容枝叶繁密茂盛,也比喻子孙繁盛。“两袖清风”既比喻做官清廉,也比喻贫穷后手头没有积蓄。“面面俱到”既指各个方面都注意了或照顾到而没有一点遗漏,也指虽然照顾到各个方面但是很一般化。

4.答案为C。“哑然失笑”和气氛显得非常凝滞不合,不合语境。“看风使舵”指看情势办事,一般作贬义词用,但是也可作褒义词用。“循规蹈矩”一般形容拘泥保守,也可指按规则办事。“粉墨登场”既可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也可指化妆上台演戏。

这几年成语考查的重点可以概括为“三不辨”和“三不合”。三不辨是指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三不合是指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但无论是对象和色彩,还是语境、逻辑和习惯。都需要我们对成语意义有个确定的把握。在把握成语意义上,其一是不可望文生义;其二就是要记牢成语的所有意义和用法,特别是那些容易被忽略被混淆的意义和用法。

对两用成语而言:第一,我们在备考时,要勤查工具书,不可满足于一知半解,把成语义项弄清弄透,也利于记忆,必要时我们可以将其归结到笔记本上(这样的成语也不是很多),方便记忆;第二,在做题时,我们一定要弄清语境,看看此语境适用该成语什么义项。总之一句话:两用成语要记牢,义项一个不可少。

【作者简介】

洪丰乔,高级教师,执教于安徽省舒城县龙河中学,发表文章多篇,在教育教学教研和文学竞赛中多次获奖。

责任编辑 李婷婷

英汉语词义发展变化的相似性研究 篇5

一、词义发展方向的一致性

尽管不同民族间存在着思维模式的差异, 但同为人类, 这就使得它们之间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通常情况下人类的思维发展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的。词义的发展也是如此。一般说来, 一个词开始多表示简单具体的意义, 然后人们在其基本意义的基础上产生联想, 在该意义的基础上加以引申变化, 从而使词义发生变化。

例如在《朗曼当代英语词典》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1978) 中, 我们可以看到hand一词有以下词义。

1.[c]the movable parts at the end of the arm, including the fingers.

2.[c]a pointer or needle on a clock or machine.

3.[Sq]handwriting.

4.[c]a set of playing card held by one person in a game.

5.[c]a measure equal to 0.1 meters, used in measuring a horse’s height at the shoulder.

6.[c]a sailor on a ship.

7.[c]a workerman.

8.[Cq]a performer;a practiser of skill.

9.[s]encouragement given by clapping the hands.

10.[s]help

从以上词义可以看出, 词义1“手”是该词的基本意义;后经引申变化, 有了词义2“ (钟表等的) 指针”、词义5“一手之宽 (0.1米, 用来量马的高度等) ”;词义3“字迹;手迹”、词义4“ (纸牌游戏中) 手中的牌”和词义10“手感”;词义6“船员、水手”、词义7“雇员;工人”和词义8“做某种工作的人;有某种经验的人”;词义9“鼓掌”、词义11“帮助”和词义12“支配;控制”等意, 这一变化是从具体意义到抽象意义的演变, 也使得hand这个表示人的身体某一部位简单的词汇有了至少以上十一个含义的较为复杂的词。

汉语词义中也存在类似现象。如现代汉语中“兵”, 其最初的含义是“兵器;武器”。《荀子·议兵》:“古之兵, 戈、矛、弓、矢而已矣。”中的“兵”即为该意。而且在现代汉语成语“短兵相接”里依然保留这一含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一基本含义又衍生出新的词义。战士打仗必须使用兵器, 《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按, 弃甲曳兵而走。”该例中两个“兵”均为“兵器”之意。而《庄子·盗跖》:“勇悍果敢, 聚众率兵。”中的“兵”则引申为“兵士 (拿兵器的人) ”之意。“兵器”和“拿兵器的人”通常和战争有关, 于是“兵”又衍生出“战争;军事”之意, 如《左传·隐公三年》:“有宠而好兵, 公弗禁”, 即为该意。由此可见,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 词义的发展方向都是随着人类的思维模式的变化而变化的, 正因为这样, 也就使英汉语的词义有了相似之处, 即词义由简单到复杂, 由具体到抽象变化。

二、词义发展变化方式的相似性

“由于人类社会环境的改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 语言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而语言发展变化中最为敏感、最为明显的就是词义的变化。尽管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 但他们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1]P30词义变化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

1. 词义的扩大

古汉语中“河”一词专指黄河, 《说文》中对“河”一词解释为“水出敦煌塞外昆文山发原入海”, 现扩大成为所有河流的总称。而“万紫千红”一词, 原意是百花齐放, 景色绚烂, 现在词义扩大为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社会景象。英语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如Cafeteria原指“咖啡壶” (coffee-pot) , 现扩展为咖啡馆、饭馆、自助餐馆之意。再如instant, 最初是一名美国人发明的一种用开水冲喝的咖啡, 取名为instant coffee (速溶咖啡) 。从此以后instant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到了惊人的地步。如instant tea, instant noodle, instant meal, instant star, instant poetry, instant bread等。再如“scarf一词, 在十六世纪这个词刚进入英语的时候, 它仅用来指牧师法衣上的一部分, 也可以指军官围在制服肩部或腰部的绶带, 直到十九世纪, 这个词才可以用来泛指各种围巾、披巾或头巾”[2]P209。

2. 词义的缩小

在词义发展变化过程中, 通过缩小词义, 词的外延缩小, 而内涵更为具体。“臭”最初的意思是一切气味, 包括臭味和香味, 《易经》中有“其臭 (xiu) 如兰”的表达, 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的成语“乳臭未干”仍保持其最初含义, 但主要指的是臭味。“勾当”, 原有“办事”和“事情”两种意思, 现在只剩下“事情”的意思, 且仅指坏事。“英语中gear一词在十三世纪被用来指称‘习惯’ (habit) 或‘风俗’ (manners) , 后转指‘设备’ (equipment) , 此意加以引申, 便包括指称‘服饰’ (apparel) 、‘盔甲’ (armor) 、‘马具’ (harness) , 以及‘各种工具或器械’ (any kind of tool or apparatus) ;再由‘各种器械’这概念转化为‘机器零件的装置’, 最后词义缩小为‘齿轮’, 如 (汽车排挡) 等”。把一些古汉语的词汇和现代英语的词汇进行比较, 追寻一些词语的发展轨迹, 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上, 它们出现过同样被关注的时期,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些词语的使用出现了差异。

三、英汉词义发展趋势具有相似性

工业和农业的不断发展、商业和运输业的不断繁荣, 技术和科学的不断进步, 要求语言用这些工作所必需的新词、新语言来充实它的词汇。语言就直接反映这种需要, 用新的词来充实自己的词汇, 并不断改进自己的语法结构。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 都有这种需要, 因此也有了相似的发展趋势, 即寓旧词于新义及产生一些新词新义。

1. 寓旧词于新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一些原来就有的词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词义。英语中如动词break (破裂) 有了新词义“霹雳舞”;mouse (老鼠) 成了现在计算机术语中的“鼠标”;babysit原来的意思仅指“替人临时照看孩子” (look after babies while their parents are away) 现在的意思发展为“替人临时照看东西” (look after something while their owners are away) 。汉语中也有类似的例子, 如“产前、产后”两个词原指“生育前、生育后”, 近年来分别增加了“产品生产前、产出后”的意义。“爱人”一词原指恋爱中的女性一方, 现在则可用来指夫妻的任一方, 而“太太、夫人”这些原来对剥削阶级的称谓也成为对普通人的一种尊称。

2. 新词新义

人们遇到新事物、新经历, 发展新思想的时候, 就需要用词语来描述它们。而当原来的词汇已无法表达现在的含义时, 语言中就会出现一些新词新义来填补这一空白。语言就是在这样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汉语中如“火箭、软件、微机、提成、电笔、电疗、电磁炉、商品房、破产法、飙车族、健身热、电脑盲、空调、反馈、输导、透明度”等, 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时代的需要而出现的一些新词。英语中也有类似的变化:如“moonwalk (月面行走) 、mooncraft (月球探测机) 、lunarnaut (航空员) 、ecoactivist (生态学活动家) 、ecocatastrophe (生态灾难) 、flat-screentelevision (液晶显示超薄电视机) 、pressure cooker (高压锅) 、deepfreeze (快速冷冻) 、cat’s eye (猫眼) 、anti-cinema (非正统派电影) 、colaholic (嗜好可口可乐成癖) 、colourcast (彩色电视广播) 、motor home (家庭旅行汽车) ”等, 都是新词新义。

四、成语/词组构成模式的相通性

由词进而构成短语 (词组) ,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规则, 它既受其语法规则的制约, 又受其文化背景的影响。但是由于思维模式的相似性和短语构成的理据的一致性, 不同语言的短语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现以成语/词组为例, 来比较一些英汉短语:

出人头地be head and shoulders above others

大声疾呼cry at the top of the voice

颠倒黑白turn white into black

赴汤蹈火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高瞻远瞩see far and wide

空中楼阁castle in the air

自食其果eat the fruit of one’s own doing

自掘坟墓dig one’s own grave[5]P75

总之, 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变迁, 使得语言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词义作为语言的一部分, 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作为两大不同的语言形式, 英汉语的词义存在着更多的差异性。但因为人类思维模式的相似性及不同民族间文化发展的相同性, 英汉语词义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探索和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似性, 对于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都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榕培, 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2]周国辉.汉英词义变化比较.[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4.

[3]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4]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 (上册) .[M]. (上海)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英语谚语中词义上的修辞格的运用 篇6

关键词:英语谚语,修辞格,作用

英语谚语是英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修辞是其重要表现手法之一。修辞是一门“说话的艺术”, 它通过一些特殊的遣词造句的手法, 唤起生动的意象, 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鲜明性, 从而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英语谚语大量、巧妙地使用修辞格, 使之具有简洁明快、韵律优美、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点。一般来说, 英语谚语的修饰方式都有其特点和规律, 了解其特点, 并逐步掌握其规律, 就能更好地理解、欣赏英语谚语的风格和丰富内涵, 提高对英语的审美能力和运用能力。本文拟对英语谚语词义上的修辞格做些粗浅的论述。

一、英语谚语词义上的修辞格 (Lexical Stylistic Devices)

词义上的修辞格是指利用语言的意义的手段达到一定效果或目的的修辞格, 主要包括明喻, 暗喻, 借代, 拟人等词格。

1.明喻

(Simile) 。亦称 “直喻”, 它是就两个不同类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进行比喻, 通常出现比喻词:like, as, as if, as though, as…as, (just) as…so, similar to, etc. 英语谚语中明喻的例子很多, 在此只能略举几例:

(1)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 ;

(2) Jack is as good so his master. (杰克像他的主人一样好) ;

(3) World affairs are as changeable as the weather-cock. (世事变化如风标) 。

明喻的应用使得英语谚语形象生动, 寓意深刻, 还能使深奥的哲理变得浅显易懂, 并给人以教育和启发, 极具说服力。

2.隐喻 (Metaphor) 。

亦称 “暗喻”, 同明喻一样, 也是就两个不同类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进行比喻, 区别在于明喻把本体, 喻体说成是相似的, 而隐语则干脆把两者说成是一致的;明喻有比喻词, 而隐喻中不用比喻词。例如:

(4)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金钱是万恶之源) ;

(5) 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 (雄辩是银, 沉默是金) ;

(6) Books are spectacles to read nature. (书是了解自然的眼镜) 。

隐喻的使用, 使得英语谚语具体生动, 形象鲜明, 其论理恰到好处, 论事明白易懂, 能够警醒人和教育人。

3.借代 (metonymy) 。

移花接木, 借甲代乙, 借相关事物的名称去代替或指称要说的事物, 这就是借代。

其一, 部分代整体:

(7) A long tongue is a sign of a short hand. (舌长的人手短.意指轻易许愿的人常不兑现) ;

(8) When the belly is full, the bones would be at rest. (肚子吃饱了, 骨头就不想动) 。

(7) 中的“舌头”指代“嘴”。 (8) 中的“骨头”指代“人体”。两者正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种借代的作用在于活泼字面。

其二, 具体代抽象:

(9)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没有白吃的午餐) ;

(10) The eye is bigger than the belly. (眼大肚皮小) 。

(9) 中的“a free lunch”指代“收获”。它告诉我们任何收获均来自不同形式的付出, 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来的。 (10) 中的“eye”指代“愿望”, “belly”指代“能力”。这句谚语形象地指出人们的愿望总是远超出自己的能力所及, 正所谓“眼高手低”。这种借代的作用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变显豁为含蓄。

其三, 形状代本体:

(11) The angry men opens his mouth and shuts his eyes. (发怒的人总是张着嘴, 闭着眼) ;

(12) A friend’s frown is better than a foe’s kiss. (朋友皱眉头胜过敌人的亲吻) 。

(11) 中的“张着嘴”和“闭着眼”分别指代“过激的言词”和“对事实视而不见”。 (12) 中的“皱眉头”指代“批评”。它们都是以事物的形状代替事物本身, 这种方式可以突出语言的形象。

4.提喻 (Synecdoche) 。

是借事物本身所呈现的各种对应的现象来表现, 通常以局部代整体或整体代局部的修辞手法。例如:

(13)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

(14)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人多好办事) ;

(15)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两人智慧胜一人) 。

这些英语中minds, hands和heads被用来代替people (人) , 就是用部分来代替全部。这一修辞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5.拟人 (Personification) 。

即是把作为事, 物, 思想的物体完完全全地拟成活生生的人, 要赋予物体以人的思想, 人的情感, 人的行为方式。例如:

(16) The cattle call the pot black. (五十步笑百步) ;

(17) 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事实胜于雄辩) ;

(18) An empty sack cannot stand upright. (空口袋站不直) 。

运用拟人这一修辞手法, 使得这些谚语不仅富有情趣, 生动活泼, 同时也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6.反论 (Paradox) 。即似非而是的隽语, 又称“逆说”。例如:

(19) More haste, less speed. (欲速则不达) ;

(20)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失败是成功之母) ;

(21) The child is the father to the man. (孩子是成人的父亲) 。

这些谚语看似矛盾, 细想起来很有道理, 它们闪烁着哲理和智慧的光辉, 反映出英国人民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处世哲学, 对人极具教育意义。

7.双关 (Pun) 。

是使用语言时追求的一种表达效果。一种语言手段通过兼义和谐音, 表达两种含义, 特别是反映言外之意, 表达效果极为鲜明。例如:

(22) Rue and thyme grow in one garden. (芸香和百里香一起长在一个花园里) ;

(23) Mind your till, and till your mind. (钱柜要看牢, 脑筋要多用) ;

(24) Alms are the salt of riches, but don’t rub the salt into the poor man’s would (行善乃致富之要素, 但勿将此盐擦在穷人的伤口上) 。

(22) 中, Rue (芸香) 与另一个英语词rue (后悔) 是同音词。Thyme (百里香) 与另一个英语词time (时间) 也是同音词。于是, 谚语妙语双关, 表面上是说 “芸香”和 “百里香”两种植物一起长在一个花园里, 实际上又指:后悔与时间同在, 劝人及早悔悟。 (23) 中 “till”作为名词意为 “放钱的抽屉, 钱柜”作为动词意为 “耕种, 耕作, 翻耕”同样是一词双关。 (24) 中 “salt”兼有 “盐”和 “要素”两义, 也是一词双关。双关的运用使得谚语更加含蓄, 幽默, 风趣, 并能加深语意, 引起读者深思, 令人回味无穷, 从而增强谚语的感染力。

二、结语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 并非所有的修辞格形式都能从英语谚语中体现出来。一些复杂的修辞格, 如曲言 (Litotes) 、移就 (Transferred Epithet) 、跳脱 (Aposiopesis) 、轭式搭配 (Zeugma) ﹑通感 (Synaesthesia) , 以及圆周句 (Periodic Sentence) 等就难以找到相应的谚语来体现, 这一点恰恰是由英语谚语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再者, 对英语谚语的学习和研究, 不仅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 提高我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同时也一定会增长我们的思想才智, 提高我们的修养和陶冶我们的情操。

参考文献

[1]H.G.Widdowson, Practical Stylistic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Chitra.Fernando, Idioms and Idiomaticity[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王德春, 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4]李鑫华, 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邢志远, 殷耀, 常用英语谚语词典[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6]黄任, 英语修辞与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7]谢大任, 精选英语谚语3000句[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87.

商务英语中词义的变化 篇7

关键词:雷,网络语言,流行语,词义,社会语言

“雷”是我国自古以来使用较多的汉语词汇之一。《说文》中对“雷”的释义为:“本作靁。阴阳薄动,靁雨生物者也。”表示由于下雨之时带有异性电荷的云相接时所导致的闪电现象发生时发出的巨大的声音,是自然现象的一种,即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大的声响。《春秋·玄命苞》中记载:“阴阳合为雷。”在古代汉语中,“雷”的基本词性为名词,通过“雷”的物理特性,衍生出另一种名词词义,即十分巨大的声响,如杜牧《阿房宫赋》中的“雷霆乍起”。此外,通过名词动用的使用方法,“雷”也衍生出了专门作为动词的语义,即打雷,如《吕氏春秋·贵生》中“故雷则掩耳”。

“雷”作为网络流行语形成的与本意关联不大的新的词义是在2008年。作为最早的一批网络流行语,直至今日依旧被人们广泛使用,也因为这种使用时间上的持续性与使用范围上的广泛性,《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了作为网络用语的词“雷”的词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雷”的网络义表述为:“作动词,意为‘使震惊’。”如今“雷”作为网络用语,出于网络用户更加广泛的使用需要,也有了词性和词义上新的扩展演变。

一、作为网络流行语的最初含义

“雷”作为流行语的含义最初来自于江浙一带、特别是浙江东北部地区的方言“落倒”。该方言在温州话中意思是“摔倒”“翻倒”“摔倒”之意,在本地方言的运用中,又逐步扩展有某人因对某事的反对而直接坐在地上或打滚不起来以示抗议之意。在网络语言的应用中,“雷”发展了起源的方言原有的含义。至今为止我们广为使用的“雷”的含义是某种事物使人产生惊讶、难以置信或无法接受的感情,多作为动词来使用,来表示一种具有动作主动方与被动方的动作行为。这一含义可以视为由来源方言的含义中的“对某事的反对”“以示抗议”弱化含义发展而来,虽然已经同方言含义有了很大的区别,但还是有所联系的。

作为形容词使用的“雷”的流行语义应当是“雷”系列的流行语中的最本初的用法。《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所收录的“作动词,意为‘使震惊’”便为此含义。典型的使用例子如:这件事情雷到我了。你可真是雷死人不偿命。

二、“雷”的形容词性词义

“雷”作为流行用语的本义是动词“使震惊”。在“雷”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扩大了使用的范围后,“雷”逐渐由动词转为形容词,更多地在形容词的位置被使用,通常表示形容一件事情很不容易被人所理解、接受,或形容一件事情比较惊世骇俗、令人震惊等。“雷”从更多地作为动词使用到更多地作为形容词使用的转变,某种程度上反映并表现了人们面对新时期的社会中层出不穷的出格事件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评判的过程。

“雷”作为形容词使用的典型例子如:这个演员唱歌的嗓音真雷。为什么粉丝对于雷剧接受度这么高?

三、由“雷”产生的衍生词语“霹雳”

“雷”作为汉语词语的原初本义是指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大声响,由此产生的“响雷”“震雷”等词汇,在正式或文言的场合中常常用“霹雳”来代替。汉朝枚乘的《七发》中便有“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之句,民国时期曹禺代表作《雷雨》中也有“雷声大作,一声霹雳”的表述。可见从本初义来看,“霹雳”与“雷”的含义密不可分,是“雷”的衍生词。

明清时期开始,“霹雳”逐渐有了表示突然发生、不可预料的神速等含义。明代张景《飞丸记·代女捐生》中写:“痛心如割,焦愤如焚,霹雳从空起。”同时代高启《忆昨行寄吴中故人》也有“狐裘蒙茸欺北风,霹雳应手鸣雕弓”之句。

民国时期,“霹雳”由以上含义衍生有形容人受到了极大震撼的含义。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便有如此的使用:“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而作为由“雷”衍生的流行语,“霹雳”的含义与以上的自身词义发展以及原义同“雷”便有所联系密不可分。“霹雳”在网络中大受关注,最初是一位网友发表了琼瑶著名作品《烟雨濛濛》改编的经典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中角色方瑜的一张截图。在这张截图所展示的情节中,方瑜得知自己的好友被抛弃,出于惊讶与难以置信而说:“怎么会有这么霹雳的消息嘛!”因为这张截图发布的时间晚于“雷”广为流行的时间,同时“霹雳”与“雷”原本便有联系,而剧中的情节发展与人物情绪恰好符合“雷”的使用,故而广大网友认为这是一个更为文艺、更为书面的可以替代“雷”的词语。同时,作为衍生词汇,“霹雳”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流行语义。同“雷”相比,“霹雳”也可以用于作褒义词,形容一件事物或一个人在某方面十分优异或突出。

“霹雳”典型的使用如:琼瑶奶奶的剧本好霹雳呀!你的操作实在是太霹雳了!

四、“雷”及其衍生词被广泛使用的社会原因

首先从消息的增多来看。当信息的传播途径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增加时,人们所能接受的各类消息,不论是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以成倍的比例增长。可接受的信息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混杂于这些信息之中的不可计数的以鬼畜、惊悚、浮夸、猎奇为风格与噱头的不符合常规的消息的出现。正如美国纽约《太阳报》著名人士博加特为新闻所下的定义一样:“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新闻传播媒体的商业化竞争以及社会大众日益增强的信息需要,导致我们接触到更多“雷”的事物成为必然。

其次,从网络监管的发展看。2008年后,我国的网络使用有了新的发展,而政府对于网络的规定直至2012年左右才初成体系,这期间网友面对纷至沓来的新的各类消息种类最多,讨论也最自由。2008年左右,政府对于网络的监管还十分疏忽,没有今日这样的系统,所以网民对于新闻事件的讨论十分活跃积极,讨论的政治趋向性消息还很多。2010年后,官方开始将一些较为流行的用语纳入正统语言体系中的行为,从而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对流行语的管理与导向,典型事件为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所发表的《江苏省给力“文化强省”》,这也是官方媒体首次在传统媒介中公开使用网络流行语。以此为开端,2010年后网络流行语中所能体现的政治元素越来越少,更多地是口头禅式的情绪话语。对此,2015年3月23日,人民网也发表了文章《2014年网络流行语分析:与时政的关系减弱》进行总结评论,点明网络流行语的政治趋势在逐渐下滑。如果说2014年尚有“我和你什么仇什么怨”一类的争议性时事流行语,那么2015年的十大流行语中,则已经完全没有了带有政治新闻色彩的流行语的身影。

综上所述,“雷”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含义的流行与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使然。同时,随着网络监管的日益完善与网民思想的去政治化,短期内较难出现新的可以形容时事政治的流行语,因此“雷”和“霹雳”等系列老流行语,也将继续被广泛使用,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董学文.丰富与自在中的贫瘠[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

[2]邱雪玫,张莹.从流行语定义的嬗变看流行语对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系统的渗透[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02.

商务英语中词义的变化 篇8

英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 因此其主要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模块, 每个模块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其中, 词汇应是所有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 是大学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 这主要是因为词汇是语音和语法的载体, 是语言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如若将句子比作楼宇, 那么词汇便是构成大楼的砖瓦、根基, 抑或称之为语句的基石。英语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英语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如果一个人的词汇量有限, 其思想范围势必会受到严重制约, 继而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无疑都会有困难, 这就凸显了词汇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的总体水平不尽如人意, 特别是词汇教学。从讲授的角度来说, 教师感觉讲之无物, 难于有声有色地传授;从习得的方面来看, 学生又觉得受之无味, 苦于生搬硬套地记忆。这样一来, 教与学双方都倍觉英语词汇教学是枯燥乏味并且冗长低效的。正如其他教学科目一样, 词汇教学也要借助一定的方法与模式。本文拟从词义分析的原型模式角度探讨英语词汇教学, 旨在分析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词义分析的原型模式对英语词汇教学带来的启迪及这一模式在外语词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二、词义分析的原型模式之理论基础

词义分析的原型模式是以原型范畴理论为依托的。原型范畴理论起初源于亚里士多德的传统范畴理论, 该理论以唯物主义为理论依据, 以二元划分为根据, 主张范畴是由必要和充分条件联合定义的, 范畴有明显的界线, 范畴内所有成员具有同等的地位。这一理论在其提出后的两千多年当中一直雄踞统治的地位。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 语言学研究的逐渐完善, 二语习得理论的不断发展, 以及外语教学的深入与细化, 亚里士多德的传统范畴理论已无法满足语言教学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之下, 这一理论得到了完善与发展。这主要可以分为两个节点, 其一是上世纪五十年代, 英国哲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Ludwig Wittgenstein通过论述范畴边界的不确定性、中心与边缘的区别及隶属度, 提出了家族相似性理论。其二是上世纪七十年代, 美国心理学教授Eleanor Rosch和其他学者共同提出了原型理论, 主张外延或内涵的集合论取向, 反对范畴的定义基础模型。归纳起来, 原型范畴有如下几个特点: (1) 决定范畴内涵的属性及数目是不确定的; (2) 有中心的、重要区别属性和边缘的、非重要属性之区别; (3) 范畴成员间具有相互重叠的属性组合; (4) 成员间的地位不平等, 具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

三、英语词汇教学的特点

由于英语语言本身的特殊性, 英语词汇教学有其固有的特点。

其一, 词汇海量。与汉语的词汇相比较而言, 英语的词汇远远多于汉语词汇。汉字的词汇大约是一万多, 可是英语的单词却有上百万。因此有这种说法:天上的星星有多少, 就有多少关于它们名字的英文单词;地上的花草树木有多少, 就会有多少关于它们名字的英文单词, 足见英语词汇是真真切切的海量。这样一来, 对于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 特别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 词汇学习是既枯燥又繁重的任务。

其二, 学生认识不足。在各种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 在众多英语考试听说读写四大典型模块的限制中, 英语教与学往往以考试成绩为目标, 以应试学习为导向。这样一来, 深层次的英语词汇教学活动常常被忽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个因素就是, 教师与学生从心里根本没有意识到英语词汇教学在英语学习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其三, 不同程度的教不得法。究根探源, 英语词汇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作为师者, 其有责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断探寻适宜的方法, 摸索出规律。遗憾的是, 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词汇教学方面存在诸多的缺陷。这样一来, 就造成了我们许多本科生, 甚至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在英语词汇量, 上和对单词的意义理解与用法掌握上都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从教学结果反衬出我们在英语词汇教学方面的教不得法。

四、词义分析的原型模式的具体应用

英语词汇的教与学活动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原型范畴理论是从心理学角度探索语言认知活动的, 这一理论无疑适用于让师生叫苦不迭的词汇教学活动。这一理论的应用, 必将促进英语词汇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 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水平与效率。词义分析的原型模式是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和依托的, 应从基本范畴理论应用、上下位关系理论应用、一词多义或多义词教学, 以及词义联想等多角度, 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英语词汇教学工作。下面就粗浅地探讨一下词义分析的原型模式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基础范畴词汇是词义分析原型模式之根本。

正如常言所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英语的词汇教学也是一样, 再努力的师生、再适宜的教学方法, 如若失去良好的基础, 那也只会是空中楼阁。基础范畴词汇是词汇教学的核心、基石, 牢牢掌握, 稳稳夯实这个根基, 才是向更深层次扩展、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前提。下面简要梳理基础范畴词汇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其一, 基础范畴词汇是指那些人们能够经常接触运用、词形简洁、词义单一的本族词汇。从原型范畴理论角度来讲, 基础范畴词汇具有中心的、重要区别的属性;从应用层面来看, 基础范畴词汇在日常交际中的使用频率最高。据有关资料显示, 如果能够掌握英语中最常用的大约五千词汇, 就能达到理解一般性文章97%的水平。正因如此, 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之中, 必须要强调这方面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二, 正是由于基础范畴词汇具备中心的、重要区别的属性, 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较强的辐射力及较旺的生命力, 因此基本范畴词汇的扎实学习与掌握, 是通向高层次学习的坚实台阶, 可以扩展和提高学生的构词能力。许许多多的下属词汇来源于基本范畴词汇, 比如:pineapple这个词就是来源于pine, apple两个基本范畴词汇, 形象地理解为松树上结出的苹果———菠萝;类似的还有如:peanut (有豆的坚果———花生) , bedroom (放床的屋子———卧室) , basketball (往篮子里投的球———篮球) , watermelon (水丰富的瓜———西瓜) , peacock (长着豆豆点的“公鸡”———孔雀) , 等等。这些词都是由两个基础范畴词汇组合而成的, 具有词义相连、形象生动和便于记忆等特点。教师在讲解这些词汇的时候, 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基础词汇的中心与重要区别属性来强化学生的形象记忆, 增强学生的理解, 便于他们快速记忆和持久记忆。

其三, 基础词汇的原型意义在向外扩张与延展的过程中, 基础范畴的意义产生了更多的隐喻或者转喻意义。具体来讲, 有的喻义发生了改变, 比如: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 (人靠衣裳, 马靠鞍。) Drinking like a fish. (牛饮。) A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 The fox preys farthest from his hole. (兔子不吃窝边草。) A crow is never the whiter for washing herself often. (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如上所示, 这里fish, sheep, fox, crow, dog的喻义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有的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还有的就是褒贬性发生了变化, 例如:在汉语中, “狗”多作贬义词:走狗、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狗肚子装不了二两油, 等等;而在英语中, “狗” (dog) 则多被视为褒义词, 人们将其视为忠诚的朋友。

2.以上下位关系为纽带, 实现词义分析中的关联。

在范畴体系中, 分上下位范畴和基本范畴, 上位范畴 (上义层次) 和下位范畴 (下义层次) 都是与基本范畴 (基本层次) 相对应的。在语言层面上, 上下位范畴均由基本范畴而生。基础范畴 (基本层次) 词是一系列词的原型, 而上位范畴具有较高的抽象度, 下位范畴具有具体细节性。比如:“狗”是基本范畴词, 而“哺乳动物”就是其上位范畴词, “藏獒、牧羊犬”则是其下位范畴词。再如:doctor是surgeon, dentist, physician psychiatrist的上义词;furniture的下义词就是table, bed, chair, wardrobe, bookshelf。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以上下位关系为纽带, 通过分析词义的所属范畴, 实现系列词汇的有机关联。这样一来, 就可以在纷杂的词海中, 实现编纲结领, 达到立体记忆的效果。

3.在词汇教学中注重多义性现象。

从认知的角度来讲, 依据词义分析的原型模式, 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多义现象的分析, 即加强一词多义或多义词的讲解。通过对原型意义的详尽讲解, 促使学生根据具体语境推断单词的实际意思, 从而增强学生对词汇的领悟与驾驭能力, 继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例如:break的原型意义是“打破”, 在不同的语境下, 还有“违反、放弃、破晓、闯入、打断、暴发”等含义;face的原型含义是“脸”, 同时它有“表面、面子、面容、威信”等意思。

4.在词汇教学中注重培养词义联想的能力。

词义联想策略就是将一个词汇的基本词义 (原型词义) 作为参照对象, 在相邻或相近的认知域中, 联想到意义更加具体、内涵更加丰富的义项或者词汇。在词汇教学过程中, 通过联系词语的基本词义, 激发和扩展学生的想象力, 拓展词汇各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演变机制, 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词汇, 这样就可以迅速增加学习者的词汇量。比如:在讲解minimize这个词的时候, 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它的名词形式minimum, 还可以提出它的反义词maximize, 进而联想到maximum一词。这样一来, 学生就可以通过学习一个单词而记住四词。

五、结语

总之, 英语词汇的学习复杂、枯燥而且耗时, 只有积极地以词义分析的原型范畴为切入, 将原型特征应用到词汇教学和词汇记忆中, 为词汇习得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这样才不但可以扩大学生词汇量, 寓学于乐, 使英语词汇学习变得轻松;而且可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本文在梳理原型范畴理论的基础上, 剖析了英语词汇教学的特点, 从夯实词义分析基础、实现词义分析中的关联、发挥一词多义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及注重培养词义联想的能力四方面, 深入探讨了词义分析的原型模式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希望能对英语词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原型模式,词义分析,英语词汇,词汇教学,词汇记忆

参考文献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词义猜测方法 篇9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8(A)—0041—01

1. 根据文中的解释或定义猜测生词的含义

以生词的解释或定义为线索猜测词义是进行快速阅读最常见的一种办法。如果在文章中出现比较生僻的词时,文中又能找出类似to be defined as,to be called,that is to say,to mean,to refer to,to be known as等对生词作出解释的语境线索,就可以领悟出该词的意思。如:

Pantomime refersto ashort play in which no words arespoken.

此例中refers to 具有解释功能,再加上in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提供的信息,pantomime的意思就很清楚了,意为“哑剧”。

2. 根据生活常识或经验猜测生词的含义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碰到生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或常识将其猜测出来。如:

Most of the flowers are beginning to wither because of the cold and dry weather.

此句中wither为生词,但根据生活常识,由“由于寒冷和干燥的天气”可推测出多数花儿开始“凋谢、枯萎”。

3. 根据同义词或近义词猜测生词的含义

通常情况下作者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往往用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解释另一个比较难的词,这些同义或近义词为学生推断词义提供了明显的线索。or,like,as…as,the same as,similarly等都可作为引出同义词的标志性词语。如:

Mr Smith loves to talk,and his wife is similarly loquacious.

很显然由similarly这个语境线索,可推测出loquacious意为love to talk.

4. 根据反义词或转折关系来猜测生词的含义

有时作者会用一些反义词来揭示事物的不同点,这些反义词无疑为学生猜测词义提供了非常好的线索。常见的提供反义线索的词有:but,yet,however,whereas,while,although,in spite of,despite,instead of,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rather than, unlike等。如:

Unlike the United States,where many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make up the population,Japan’s population is quite homogeneous.

此句中unlike为反义线索,表明different nationalities和homogeneous形成反义,因而猜测出homogeneous意为“单一的”。

5. 根据举例、列举来猜测生词的含义

作者为了讲清楚一抽象概念,通常会在下文中举一个例子,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一些,这时候下文的这个例子自然就成了学生理解生词的线索。作者举例和列举时常用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like,include等词语。如:

You can borrow these periodicals from the library,like Nature,News Society,News Week.

此例中periodicals为生词,但学生可以从like一词后的列举中推测出“periodicals”的意思为“期刊、杂志”。

6. 根据标点符号的信息功能来猜测生词的含义

作者有时利用标点符号,如括号、冒号、破折号等为学生提供一种解释或定义。因此,标点符号有时也成为一种语境线索。如:

The nurse is on the night shift——from midnight to 7:00 pm.

此例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对shift作了进一步解释说明,可猜测出shift意为“班”。

7. 根据定语从句提供的信息来猜测词义

定语从句的功能是对其前面的名词或代词进行限制说明,使这一名词的意义更具体。因此以定语从句提供的线索来猜测词义也是特别有用的。如:

He began to shave his whiskers,which had grown thick on both cheeks.

此例中,从定语从句的解释中可看出whiskers是“长在两腮而且非常浓密的东西”,由此可猜出“whiskers”是“胡须”的意思。

8. 根据因果关系来猜测生词的含义

因果关系是猜测词义的又一有效途径,因为一定的原因会导致一定的结果。作者往往会把一些词或句子置于一种因果关系之中,为读者猜测词义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常见的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有since,as,because,for,so,therefore,result in,result from,for this reason,as a result,so…that,such…that,due to,owing to等。

All his attempts to unlock the door were futile because he was using the wrong key.

此例中because给出的相关信息“他用错了钥匙”可猜测出futile的意思为“徒劳的,无效的”。

9. 根据构词法知识来猜测生词的含义

在阅读中如能辨认出常见的一些前缀,如表否定的dis-,in-,un-,im-和其他一些表示词类转换的后缀,那么有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

As we all know,when a scientist misuses his wisdom,he will do great harm to man and society.

英语教学中猜测词义阅读技巧培养 篇10

所谓的猜测词义是指在阅读过程中从对语篇的信息、逻辑、背景知识及语言结构等综合理解出发去猜测或推测某一生词、难词、关键词的词义, 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阅读技巧。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获得这种阅读技巧之后,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很快通过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或生词本身的结构特点推断出词义来。可以大大减少花在查字典上的时间, 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

二、猜测词义阅读方法培养

要想用猜测词义的方法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技巧, 我们可从以下多种方法下意识地进行阅读。

1、根据定义或解释说明猜测生词的词义

例如:But sometimes, no rain falls for a long, long time.Then there is a dry period, or drought.从drought所在句子的上文我们得知很久不下雨, 于是便有一段干旱的时期, 即drought, 由此可见drought意思为“久旱”, “旱灾”。而a dry period和drought是同义语。这种同义或释义关系常由is, or, that is, in other words, be called或破折号等来表示。如在be called等判断词出现的判断句中可根据已知部分猜测生词的含义。有时我们还可根据定语从句或同位语对其修饰的先行词的词义做出推测。

2、根据转折、对比、因果关系猜测词义

通过因果关系猜词, 首先是找出生词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然后才能猜词。有时文章借助关联词 (如because, as, since, for, so, thus, as a result, of course, therefore等等) 表示前因后果。例如:You shouldn't have blamed him for that, for i wasn't his fault.通过for引出的句子所表示的原因 (那不是他的错) , 可猜出blame的词义是“责备”。because, since与as是连结原因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so是连结表示结果的并列句的连词。so that与such that中的that是连结结果状语从句的短语。当这些信息词出现在有生词的句中通过因果关系依据已知部分就能猜出生词的词义。请观察以下的句子:1.She wanted the hair dresser to trim her hair a bit because it was too long.2The river is so turbid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see the bottom even when it is shallow.作者在叙述原因的过程中, 必然会把词或句子置于一种因果关系的逻辑之中, 这无疑为读者推断生词词义提供了很好的线索。作者通常会用一些信号词表示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些信号词有since, as, because, for, so, thus, consequently, therefore, hence, due to, result from, as a result, for this reason, accordingly, so that, so...that, such...that

3、根据生活常识猜测词义

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及生活常识, 再根据上下文能读懂的部分可以正确猜出词义。下面文字中斜体单词的词义你能猜出来吗? (1) .Birds fly with their wings and they pick up their food and then eat them with their beaks and they use their claws for tearing, seizing, pulling or holding objects. (2) .Most of the roses are beginning to wither because of the cold. (3) .Children are always boasting.They say things like“My Dad's car is bigger than your Dad's, ”“My Mom is smarter than yours.”“My family has more money than yours.”The word“boasting”means__B___A.骄傲B.吹牛C.顽皮D.幼稚 (4) .Many plants and animals are going extinct.Mammoths, which are related (有关联的) with Asia elephants, are now extinct.There are no mammoths in the world today. (1) A mammoth is a kind of_C___.A.plant B.bird C.animal D.tree (2) The word extinct means_C_A.出现B.危险C.灭绝

4、通过描述猜词

描述即作者为帮助读者更深更感性地了解某人或某物而对该人或该物作出的外在相貌或内在特征的描写。例如:Thepenguin is a kind of sea bird living in the South Pole.It is fat and walks in a funny way.Although it can not fly, it can swim in the icy water to catch the fish.从例句的描述中可以得知pen-guin是一种生活在南极的鸟类。后面更详尽地描述了该鸟类的生活习性。

5、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猜测

(1) Some people like to walk quickly home after work, but I prefer to stroll home and look at the store windows along the way. (溜达)

(2) She is usually prompt for all her classes, but today she arrives quite late. (准时的)

(3) The door is so low that I hit my head on the lintel. (门梁)

6、通过句法功能来推测词义

例如:Bananas, oranges, pineapples, coconuts and some other kind of fruit grow in warm areas.假如pineapples和coconuts是生词, 可以从这两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它们大致的意思。从句中不难看出pineapples, coconuts和bananas, oranges是同类关系, 同属fruit类, 因此它们是两样水果, 准确地说, 是菠萝和椰子。

7、根据同等关系猜测词义

同等关系指的是一个词一组词或短语在句中作同一成分且词义都属于同一范畴。明显的标志是这样的词组或短语中间常常用并列连词and或or来连接。例如1.At forty-two, he was in his prime and always full of energy.2.Are people born intelligent or stupid从年龄42岁以及与prime具有同等关系的full of energy可以猜出prime的意思是盛年时期。从选择连词or还是以及与intelligent处于同等位置的stupid愚蠢的可以猜测intelligent是聪明的意思。

8、通过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关系猜测词义

通过同义词猜词, 一是要看由and或or连接的同义词词组, 如happy and gay, 即使我们不认识gay这个词, 也可以知道它是愉快的意思;二是看在进一步解释的过程中使用的同义词, 如Man has known something about the planets-Venus, Mars, and Jupiter with the help of spaceships.此句中的Venus (金星) 、Mars (火星) 、Jupiter (木星) 均为生词, 但只要知道planets就可猜出这几个词都属于“行星”这一义域。通过反义词猜词, 一是看表转折关系的连词或副词, 如but, while, however等;二是看与not搭配的或表示否定意义的词语, 如:He is so homely, not at all as handsome as his brother.根据not at all...handsome我们不难推测出homely的意思, 即不英俊、不漂亮的意思。

9、根据列举的事例猜测词义

如You can take any of the periodicals-The World of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Schools or English Learning.从后面列举的例子可以猜出periodical是期刊杂志的意思。

1 0、根据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

根据学过的构词法知识, 知道词根和前、后缀的意义就可猜出由它们组成的新词词义。如The colors of Hawaii in summer are unforgettable.根据构词法和已熟悉的词forget我们可以知道unforgettable就是令人难忘的意思。在阅读文章时, 总会遇上一些新词汇, 有时很难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其词意, 而它们对文章的理解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时, 如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词根、前缀、后缀等语法知识, 如前缀un-表反义词, 如happy、unhappy, fair、unfair, important、unimportant等;后缀-ment表名词, 如develop、development, state、statement, argue、ar gument等;后缀-er、-or或-ist表同源名词;如calculate、calculator, visit、visitor, law、lawyer, wait、waiter, sci-ence、scientist, art、artist等, 这些问题便不难解决了。

1 1、根据信号词猜测词义

作者也经常使用一些重述信号词, 这些信号词有in other words, that is to say, or that is。表示列举关系的信号词有like,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especially, include, consist of, specially等。常用来表示对应关系和提供相反信息的信号词有, but, yet, however, while, whereas, otherwise, in spite of, despite, even though, although, thought, unlike, unstead (of) , rather than, nevertheless, on the other hand, still, by contrast, on the contrary, in the end, compared to等。

三、猜测词义阅读方法的应用

在英语阅读篇章中有几种常见的提问方式:

1.The word“…”means___in Chinese.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____?

3.The word“…”could best be replaced by______.

4.In Para2, the underlined word/sentence“…”means/ refers to_____.

解答这类题目的常见技巧:

通过语境猜测词义。通过文章主题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来推测出生词或句子的含义。要求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从对两种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的描述中, 推断出词义来。

2. 根据定义猜测词义。

定义的形式通常有:用一个句子或段落给生词定义, 使用破折号、冒号后面的内容或引号、括号中的内容对生词加以解释或定义。

3. 通过经验及生活常识猜测词义。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利用自己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和判断来完成对单词的猜测。

例如:The famous fat and lazy cat Garfield is coming to China.In the“Garfield The Movie”, Garfield acts with real actors.He will make you laugh with clever and funny words.Sometimes he’s not friendly to his ower John Arbuckle.One day, John brings Odie, a dog, into his home.Odie is cute.He gets all John’s love.This turns Garfield’s world upside down.Garfield wants the dog out of the house and his life.One night, he kicks Odie out of the house.But later Garfield finds a TV star caught Odie!The man wants to use the dog in his shows.Garfield feels sorry for Odie.He thinks he’s wrong.He wants to make up for it.So Garfield gets off his favorite chair to try to save his friend.

What does“make up”mean in this passage?

A.看笑话B.弥补C.哭泣D.询问答案是B。这是通过整篇语境来猜测词义。由题意可知:Garfield对Odie的到来感到很讨厌, 于是在一个晚上Garfield把Odie踢出了房间, 可后来Garfield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由“Garfield feels sorry for Odie.He thinks he’s wrong.”可以看出。由最后一句话中的“try to save his friend”可以看出: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所以本题应该选B。

初中的阅读一般生词比较少 (所以单词是基础) , 只有个别的生词, 所以心态要好。当遇到生词时也不要紧张, 可以根据上下文和文章的意思来猜这个词的意思。做阅读之前可以先读题, 找出题目的关键词。再读文章。当读到有题目中的关键词时, 可以用铅笔画下来 (做完后可以擦掉) , 这对答题很有帮助, 可以很快找到原文。一般初中的阅读理解5道题中有4道题会在原文中找到根据, 这也是你需要勾画的地方, 便于检查。另外还有1道是选文章的题目或者推断, 这需要对原文的意思有大体的了解, 再来选择答案, 可以用排除法。

另外如果每天有多余的时间, 建议你可以做一篇阅读理解, 逐渐就会找到做题的感觉, 做起题也会更轻松。还有可准备小本子, 课后阅读遇到的新词汇, 注意积累并复习, 做成卡片。课前5分钟复习, 抢答、5个单词5个短语, 成功感, 积少成多。图片、多媒体课件用英语进行故事发展预测, 借助图片读懂故事和小短文-。培养学生默读习惯、成组意群视读、略读习惯寻读习惯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猜词习惯。阅读限时习惯。快又准小组加分, 阅读评价。配以彩图、磁带。注意读的互动训练。利用各种资源, 唤起学生阅读兴趣, 训练阅读技能, 提高阅读速度。

摘要:初中英语阅读策略包括猜测词义、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总结、预测等内容。阅读理解考项中总有一些题测试考生据上下文和构词法猜出生词词义或旧词具有新意的能力。例如The underlined word "family"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means______.A.home B.children C.wife and husband D.wife and children" family"是我们很熟悉的词了, 意为家庭, 但以这个意思理解"family"的话我们就无法选择答案了。如果我们结合上下文The baker with his wife and family was able to getout through a window in the roof.就很容易看出family其实指children (子女) 所以答案为B。并不是碰到生词就查字典而是根据语境去猜测生词。读英语文章时应养成这样的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理解猜测词义,猜测词义阅读方法培养,猜测词义阅读方法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丽珍.英语阅读猜词技巧与训练[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2]英语阅读理解猜测词义题的答题技巧http://www.ycy.com.cn/Ar-ticle/fxzd/kqfd/200712/21678.html

上一篇:努力下一篇: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