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

2024-06-23

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精选十篇)

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 篇1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CAS6) ,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支出, 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支出, 在满足规定条件时, 确认为无形资产。同时对于所有研发费用, CAS6规定, “企业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附注中披露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信息”, 其中包括“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由此, 企业应在报表附注中“管理费用”科目下明细列示费用化的研发费用;在“无形资产”科目下的“开发支出”中明细列示资本化的研发费用。

一、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的现状

本文选取2008年沪深两市111家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对其2008年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进行了统计。

1. 研发费用披露的数量情况。

在2008年沪深两市111家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中, 披露研发费用相关信息的上市公司数量为74家, 占总样本的66.67%, 披露比率与以往相比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 研发费用披露的质量情况。

(1) 披露方式。CAS6中虽然规定了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式, 但没有具体规范该项费用的披露。表1为对74家披露了研发费用的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进行统计的结果。

从统计数据来看, 上市公司关于研发费用的信息是在董事会报告和年报附注中披露的:60.81%的公司选择以年报附注的形式披露研发费用相关信息;35.14%的公司选择既在董事会报告中直接披露当年研发费用的总金额, 同时又在年报附注相关项目中列示分类信息;4.05%的公司则仅在董事会报告中提及研发费用。

(2) 研发费用在董事会报告中的披露。 (1) 缺乏研发强度指标的披露。虽然在统计的年报中, 有29家公司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了研发费用相关信息, 但是仅有13家公司直接披露研发强度指标 (研发费用/营业收入) , 占总样本的17.57%。而在发达国家公司的会计报表中, 不仅包括该公司研究开发费用等基本数据, 还有研究开发费用的行业强度指标等内容。 (2) 披露内容不清晰。在统计的年报中, 有12家公司看似披露了研发费用, 但是其仅在董事会报告中的管理费用中说明引起管理费用变化的原因是研发费用的支出, 有关具体影响金额及其项目并未披露。同时有些公司仅在董事会报告中的投资项目中提供某些项目的投入金额, 并未说明是内部投资还是外部投资。

(3) 研发费用在年报附注中的披露。由于许多公司并非仅在年报附注单独的一个项目中披露研发费用, 因此表2以研发费用在某项目中的披露次数作为统计参数, 研究研发费用在各年报附注项目中披露的特点。

从统计数据来看, 上市公司年报附注中关于研发费用的信息, 主要是在“开发支出”、“无形资产”、“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专项应付款”和“政府补助”中披露。具体而言, 呈现出以下不足:首先, 从统计数据看, 仅三分之一的公司选择在“开发支出”项目中单独列示研发费用, 或者将“开发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明细进行相应披露。其次, 虽然在“无形资产”中披露研发费用的有24次, 占总披露次数的17.78%, 但是大多数公司仅列示本期的增减变化, 是外购的还是自行开发的, 无从得知, 所以更无法获得研发费用的支出金额。再者, 大多数公司选择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披露, 其在明细科目里用“研究开发费用”、“技术费”、“开发技术费”等不同名称列示企业的研发费用金额, 这样明显不便于信息使用者查看。

同时很多公司披露不明确, 会影响投资者对研究开发活动的评估以及对不同公司的价值判断, 这将直接扭曲上市公司的经济价值和股票价格。

二、完善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

1. 合理划分研究开发的两个阶段。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规定, 应把研究开发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因而合理划分两个阶段是处理研发费用的基础和关键。首先, 对研究开发活动实行预算管理。企业应建立研究开发费用原始记录、划分的工作程序, 由财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工作, 并通过合作做出专业判断, 这是合理区分两阶段的关键。其次, 需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其对研究开发支出的判断能力, 从而提高对研究开发费用判断的准确性。最后, 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 统一对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是否满足资本化条件进行评估或审计。

2. 明确研发费用单独披露的具体内容。

应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对研发费用进行单独披露, 将研发费用在年报附注中披露的项目予以规范化。具体而言, 在“管理费用”下应单独设置“其中:研究开发费用”项目, 具体列明费用化的研发费用;“无形资产”下设置“开发支出”, 分别具体披露。

3. 加强研发费用的非财务信息披露。

企业研发费用的披露主要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两部分。目前,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普遍披露研究开发活动的财务信息, 却很少在其年报附注中披露研究开发支出的非财务信息。因此, 建议在年报附注中增加以下内容:研究开发费用的主要投入方向;研究或开发项目的进度、成功的可能性, 具体采用的摊销方法;研究开发费用、研究开发投资和无形资产的关系;研究与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现状和市场前景等。总之, 增加企业对研发活动未来预测信息的提供, 有利于投资者客观评估企业研发活动结果预期产生的经济利益, 并做出合理决策, 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信息技术对证券行业的影响 篇2

摘要:

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始于1986年。1986年8月,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第一次面向社会开办了证券交易业务。1986年9月,上海市几家专业银行的信托部门及信托投资公司开办了股票“柜台交易”,1988年4月和6月,财政部先后在全国61个大中城市进行转让市场的试点。到1990年,全国证券场外交易市场已基本形成,随场外交易市场的形成,场内交易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11月26日,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并于1990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成为我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1991年4月11日,我国另一家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宣告成立,并于同年7月3日正式营业。两家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由分散的场外交易进入了集中的场内交易。

中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之初,就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千百万的投资者参与,发展十分迅速。在这期间,证券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和成就。在发行、交易、清算、信息披露、信息咨询与服务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都深入渗透了证券市场的方方面面。截止2011年6月,各证券经营机构已全面建立了电子化业务处理系统,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撑各项证券业务运转的关键基石与支柱。

本文将就信息技术对证券行业的影响作出详细论述。

关键词:证券市场,信息化。

证券交易所的信息化

大多数人对于证券市场的第一印象往往来源于新闻或影视节目中华尔街证券市场的纷乱嘈杂。交易员身穿不同颜色的马褂式制服,一边紧盯电子大屏幕的数据刷新,一边声嘶力竭的通过电话与对方交谈,不时还以各种手势与交易大厅中的其他交易员沟通。这种嘈杂无序的信息传达方式成为了证券市场一个时代的特征。随着金融业的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在风云变幻的证券交易市场中,这种信息传达方式无疑大大影响了交易的时效性与安全性。在这种背景下,新兴的电子信息技术自诞生以来,就开始参与证券市场的信息化过程。而证券市场中最早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就是证券交易所。以我国为例,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成立之初就采用了电脑自动撮合竞价系统,并在当年实现了股票的无纸化交易,使电子化的股票账户取代了实物股票,其现实意义深远并对券商和股票持有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证券交易所的信息化主要包含四个层面,分别是交易系统的信息化、信息平台系统、通信系统和监管系统。

一、交易清算功能是证券交易所的基本与核心功能,交易系统因此也成为了证券交易所信息技术系统的核心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持续不断发展,国内资本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交易品种日益丰富,加入到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也呈飞速发展状态。在这种历史与经济趋势下,我国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交易系统也不断更新。目前深圳证交所已经应用了第四代交易系统,并且正在研究第五代交易系统的建设。优秀的交易系统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也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流动性、稳定性和市场公平。

二、信息平台系统。在证券投资和交易中,能否及时掌握正确的信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点。在信息技术产生与应用到证券系统以前,证券交易所内部要完全靠手工来统计信息,投资者如果要了解上市公司的信息,也只能通过报刊杂志或者实地调查,既费时又费力,得到的信息也未必完整可靠。信息技术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局面。证券交易所可以在交易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中心数据库系统,利用系统的完整历史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不仅可以对内提供信息服务(包括市场统计、风险分析等),也可以对外提供服务(包括对监管机构提供的监管信息服务,以及其它公开交易服务,有偿增值服务等)。此外通过交易所网站这一平台公开上市公司的各种公告和年报,还可以使之成为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一个窗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证券市场的时效度、透明度、公正度,也更有利于证券市场的优胜劣汰。

三、通信系统。通信系统主要是为交易系统提供服务的,在现代信息通讯网络出现以前,证券交易只能通过交易所的大厅或者电话来进行,这样无疑效率低下并产生了额外的成本。而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使交易过程进网络化、虚拟化、规范化,还大大提高了交易速度与交易安全。

四、监察系统。自从证券交易诞生之日,交易中的违法行为也随之兴起,对违法行为的监管也成为了证券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推广使得监管的效率大大提高,通过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监察系统和交易系统相配合,可以实现用户自定义监察指标,以应对金融产品和制度创新的要求。

证券公司的信息化

证券公司是证券业的主体,自然也是证券信息化的主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不断透明,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突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竞争范围更加广阔,竞争也愈加激烈。证券市场的信息化导致了传统证券业务的重新整合,与银行、保险等金融产品整合的综合投资服务,以及网上交易衍生品的大量出现,如网上资金结算、个人账户管理、经纪专家服务等等业务创新接踵而来。在证券公司中,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借助于信息技术完善证券公司交易系统。我国幅员辽阔,证券公司营业网点数量众多且分散。在信息网络出现以前,交易只能通过各个营业厅单独进行,既增加了成本,又加大了风险。而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可以集中管理客户交易,达到控制风险、降低成本和优化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等多重目的,目前,多数证券公司都已建立了集中交易系统。

二、利用信息化提高证券公司的管理水平。作为证券行业,信息的流通和共享尤为重要。通过实施管理信息化能避免证券公司业务部门单打独斗、独立作战,通过加强各部门(网点)间的协同,从而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整体运转效率。由于信息化具有自动监管和自动控制的特点,证券公司信息化还可以提高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

三、信息技术可以进一步拓展证券交易。信息化带来的一大便利是投资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对证券进行投资和买卖,通过网上交易有助于证券公司拓展投资客户,并在极大的范围内保证投资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自IT技术诞生以来,世界范围的网上证券交易发展迅速。我国伴随着网民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是网上交易的井喷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提高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和交易速度,大大加快了证券市场网上交易的规模与速度。

我国证券业信息化现状

九十年代初,以沪、深两个交易所成立作为标志,中国证券业开始了实质性的起步。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技术手段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成功建立了全国性的交易网络系统,1990 年深交所证券市场完成了柜台交易向场内集中交易的转变,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年时间经历了柜台交易所集中交易和无形化网上交易阶段,其后的证券交易系统也在不断发展。目前,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的交易和结算网络已经通过信息网络覆盖到了全国各地;交易的撮合和价格发布完全自动化,由核心的交易系统自动完成,深圳证券交易所还撤掉了人工交易大厅。交易所的交易席位也由电脑中的无形电子席位代码取代了人工席位。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也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能够及时准确的发布上市公司公告和其他有关信息。

证券公司的信息化也发展迅猛,目前所有证券公司都建立了网上交易系统,通过WLAN实现了互联和集中交易,并且在网上交易的基础上通过呼叫中心、网上服务等为客户提供了新的产品和服务。此外,在管理、决策和风险控制方面,也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包括稽核系统、财务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等。

当然,由于起步较晚,加上我国金融业本身较欧美国家并不发达,因此证券业信息化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从过程上来说整个行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总体设计,软硬件资源共享程度低;网络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安全性还不够高等。与国外比起来,我国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产品品种比较少,只有股票、封闭式基金和少量债券及权证;委托类型和交易机制单一;交易信息不够丰富;接入接口单一等。

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 篇3

摘要:火电行业是重污染行业的典型代表,该行业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情况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火电行业5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公司2013年年度财务报告及社会责任报告,对火电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完善我国火电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提供参考。

关键词:火电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一、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基本情况

(一)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渠道。目前我国对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途径还没有统一的规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渠道有很多种,从总体上看,大致分为以下四种:

(1)发布专门的企业环境报告书,在证券交易所定时发布并披露环境信息;(2)将环境信息包含在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3)将环境信息包含在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中,一般在董事会报告或者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4)通过其他方式不定期发布,如公司网站或临时环境信息以及其他渠道。

(二)我国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我国目前的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内容主要有九个方面:(1)企业环境保护方针、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及成效;(2)企业年度资源消耗总量;(3)企业环保投资和环境技术开发情况;(4)企业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和去向;(5)企业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6)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的处理、处置情况,废弃产品的回收、综合利用情况;(7)与环保部门签订的改善环境行为的自愿协议;(8)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9)企业自愿公开的其他环境信息。[1]

二、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分析样本选择及披露现状

(一)分析样本选择及其信息披露渠道。笔者查阅《证监会行业分类与上市公司索引》(截至2010年8月31日),选取了D01类——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共61个上市公司,从中筛选出我国主要的火力发电类公司53家作为样本。

经统计,在选取的53家样本上市公司中,共48家公司发布了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占总数的90.1%,其中有20家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环境信息,数量占样本总量的37.7%。本文主要选择在2013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环境信息的20家公司进行分析。

(二)我国火电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内容。本文所选取的53家样本公司信息披露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环境保护宏观指导类。包括国家环保政策对公司的影响;公司的基本方针、环境政策;环境管理目标;环保计划;公司执行的环保制度;制定的各项绩效指标等。

2.执行环保措施类。包括公司为改善环境、履行社会责任已经做出的各项工作;各项环保工程;在环保节能方面已经做出的技术改进;各项环保活动;环境特殊标准和执行情况等。

3.环境财务信息。包括环保投入情况;政府环境拨款和补贴;其他社会群体对公司环保行为的赞助;专用于环境保护及能源节约的资产;因环保行为而获得的税收返还及优惠;环境负债等。

4.成果和效益类。包括公司采用环保新技术或技术改进后取得的效益,因此节约的能源数量;在本公司对环保行动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披露环境信息的整体效果;受到环保部门奖励情况等。

三、我国火电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分析

(一)信息披露渠道不统一。从我国现有环境信息披露规范来看,国家和环保部都已经提出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但是规范中没有严格统一的要求来规定上市公司应该通过某种特定的渠道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从火电行业样本公司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上市公司采用不同的渠道发布环境信息,有的通过单独的环境报告书,有的在公司董事会报告中反映,有的包含在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

(二)环境信息披露具体内容不规范。我国现有的环境信息披露规范并没有明确地规定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及标准。各个上市公司披露的内容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披露质量也参差不齐,主要显示出了以下问题:(1)披露信息内容多以文字性描述为主,多为定性说明。(2)不同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内容质量相差较大,披露格式各不相同。(3)部分公司披露信息内容质量不高。(4)信息披露偏重于利于本公司发展的正面环保信息,负面的信息披露较少。

(三)涉及到货币的信息披露形式不规范。以货币形式反映公司的环保投入及各项支出是最直观准确的形式,但是目前火电行业样本公司里面涉及到货币的信息披露普遍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如在样本公司中以社会责任报告形式披露环境信息的20家公司中,只有9家明确说明了公司本年度为环保投入了多少金额,其他的11家公司则未提及这一事项或者披露较模糊。

四、完善我国火电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规范统一环境信息披露渠道。针对火电行业,如果采取强制规定的方式来规范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渠道,将会取得比较直接的成效。笔者建议以具体的法规和制度规定火电行业上市公司专门的信息披露渠道,让火电行业上市公司通过某种特定的渠道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如,规定上市公司必需以单独的环境报告的形式披露环境信息,或者指定专门的网站进行该行业环境信息的统一披露。

(二)规范火电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我国现有的准则中,只有1994年制定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中规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具体格式,其中只包含少量环境信息披露内容,火电行业更是没有具体的规范。对火电行业而言,基本的规范应该包括统一环境信息披露的整体模式,环境报告中应该包含的环境信息内容分类应包含的具体方面,各项具体数据及指标,文字报告书的基本结构和框架,披露文本的格式规范等。

(三)制定火电行业特有的财务披露标准。以货币形式反映公司的环保信息是最直观的形式,但是目前火电行业并没有统一的财务披露标准,这也是样本公司里面涉及到货币的信息披露模糊不清的原因之一,因此,完善本行业统一的环境财务核算体系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该结合火电行业的特点,规定本行业特有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框架,进行环境会计的专门核算,明确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加强对环境财务情况的审计监督。例如,增加用于核算环境收支的专门的会计科目,将环境核算信息在报表中反映。

(四)完善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鼓励机制。在监督方面,政府制定严格的规章和制度来规范环境信息披露的行为,使环境信息披露有章可循。同时完善公众监督机制,形成政府监督为主,公众监督为辅的监督机制。在鼓励方面,考虑到公司披露环境信息需要一定的成本,如果政府采取一定的补助措施,对评级后的上市公司进行奖励,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以严格的标准对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考核后,对环境信息披露效果突出的公司进行表彰和相应奖励。(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5号,《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S].2007.4

[2]张敏.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以江苏省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例[J].特区经济,2012.11:82-83

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 篇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科技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获得了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亮点。信息技术类公司就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呈现出了高技术含量、高投入、高效益和技术更新快等特点。

资本市场为信息技术类公司提供了一个融资、发展的平台,使技术能够转化为生产力。而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产品涵盖了各类硬件、设备、软件和服务,特别是近年来中小板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活跃的创新能力强的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

信息技术类企业既具有一般企业的共性,又有该行业的独特之处。影响公司绩效的因素不仅来自于公司自身治理结构,同时也来自于整个信息技术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公司对于研发的重视程度。有必要就不同因素对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作深入而全面的分析,以便为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主要针对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并未对公司行业进行区分,主要的研究有:Berle和Means(1933)[1]认为假如公司的股权高度分散,众多的中小股东无法有效控制公司,经理人将获得控制权,代理问题产生,因此分散的股权结构对业绩有负面影响。也有学者认为,公司价值与股权结构成倒U型关系。McConnell和Servaes(1990)[2]通过对1000余家样本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内部股东持股比例低于40%时,Tobin Q值与持股比例正相关;当持股比例超过40%,Tobin Q值显示了下降趋势。Jensen和Meckling(1976)[3]认为,公司价值随着内部持股比例的增加而提升,即当管理层持股增加时,他们与股东的利益一致性增强,他们会在行使职务便利和公司价值最大化之间取一个均衡。但也有观点认为,管理层持股是一把“双刃剑”,因为随着内部股权的增加,因经营不善被收购兼并的可能性降低了,使管理层缺乏应有的激励,不利于公司价值提升。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有:孙永祥、黄祖辉(1999)[4]通过对503家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认为,有一定股权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他大股东制衡的上市公司有利于发挥公司的治理机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Tobin Q呈倒U型关系。白重恩等(2005)[5]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负相关;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及外部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正相关。而关于研发费用投入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Stern Stewart公司曾用市场价值增加值(Market Value Add)对伦敦证交所的300家公司进行了分析[6]。结果显示,资本市场对于R&D投资增加的态度是区别对待。在一些行业板块中,公司股价在增加R&D投资时会上涨,而另一些板块中的公司增加研发支出时却造成了股价下跌。但总体而言,市场将R&D的投入视为公司将来发展的基础,会在股价上给予肯定。

现选取2005年至2007年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股权结构、高管持股、研发强度、无形资产率等因素进行研究,试图分析这些因素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所定义的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是按照国际通用的GICS行业分类索引下属于信息技术类一级行业的上市公司,包含软件与服务、技术硬件与设备、半导体产品与设备等三个子行业。样本公司共计133家,采用2005年—2007年的财务数据,来源为Wind资讯以及公司年报。

1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

当大股东处于绝对控制地位时,公司经营状况与大股东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有动力将公司管理好,“隧道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会降低。反之,若股权分散,大股东通过较低的持股比例获得控制公司的权利,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不匹配,则大股东可能会通过关联交易、担保贷款等方式,掏空上市公司,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统计显示,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近三年来保持在30%以上,但有下降趋势。

若股权相对集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股东“搭便车”,有利于监督大股东和管理层,降低代理成本。可以将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总和C10作为股权集中度衡量标准,并将C1/C10作为股权制衡度的表征,该比例越高,其他大股东对于第一大股东的制衡作用越弱,其中C1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为了尽量减少代理成本,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措施之一就是将管理层薪酬与公司价值(股价)挂钩,促使经理人和股东利益趋向一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采用高管持股或股权激励的形式,一方面能够留住好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维持公司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使管理层倾向于从“股东”的角度行动,以尽可能地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2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R&D强度和无形资产率分析

对于技术类企业而言,研发(R&D)活动是形成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对于企业未来持续、高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Helfat(1997)的研究表明,企业创新与研发活动的推进是路径依赖型的[7]。企业可以通过获取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而逐渐积累在某个领域的专长,也就是说,随着无形资产的累积,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的能力会不断增强。采用R&D强度来表示公司对于研发的投入,R&D强度即为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与公司职工人数的比率。并使用无形资产率(无形资产/总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对于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掌握。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近年来对于研发的投入是不断增加的,研发强度和无形资产率都在持续上升。综合分析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信息技术类企业无疑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作为了公司战略的重中之重。

3各因素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3.1变量设计

为研究各因素综合作用下对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主要从盈利能力、市场认可度两方面入手设计应变量。分别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托宾Q值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RoE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常用,但会计数据也有可能受到公司操纵而失真。在全流通背景下,托宾Q值能够考虑市场因素,体现投资者对于公司价值的评价程度,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该指标也可能有偏差。因此,分别对上述两个指标(RoE & TQ)进行回归分析。

现设计五个解释变量,分别为:C1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10为股权集中度,即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CM为高管(包括管理层及技术骨干)持股比例;IRD为R&D强度;RIA为无形资产率。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 RNAE = A0 + A1C1 + A2C10+ A3CM + A4IRD + A5RIA

托宾QQT= B0 + B1C1 + B2C10 + B3CM +B4IRD + B5RIA

3.2检验结果及分析

从检验结果可以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净资产收益率无显著相关性,但与Tobin Q值成正比。对于信息技术类公司,大股东往往有关键技术或研发力量的控制权,即握有企业竞争力最核心的部分。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无需外界监督,就能“自觉”地管理好公司,其他股东就乐于“搭便车”。但控股股东的这种自觉性随着其持股比例的减少而降低,从而就越来越需要其他股东的制约和监督。股权集中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前十大股东“齐心协力”的程度,检验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和净资产收益率及托宾Q值均正相关。可见当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其利益与上市公司盈利密切相关时,他们将公司经营好的动力越强。这与某些国外研究结果相似。

高管持股总体上对业绩有较为显著的正面影响,可以作为公司治理体系中十分有效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和技术骨干持股比例较高,这有助于公司留住优秀人才,保持研发优势和技术领先,对提升公司绩效非常有利。从Tobin Q的检验结果来看,市场对此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注:*,**,***分别表示该系数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0%,5%和1%的t检验。

尽管研发投入对于技术类公司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但从检验结果来看,表征研发投入的R&D强度和无形资产率两个指标对于托宾Q值的影响都不显著;仅R&D强度与ROE有正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数据涵盖时间较短,如果使用更长期的数据,R&D对于公司业绩的影响可能会更加显著。检验结果一方面说明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率对其盈利能力无显著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投资者并不关注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对于研发的投入,在投资决策上相对短视,这也显示我们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

3.3对于提升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建议

由结果及分析可以看出,股权结构对于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的绩效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过于分散的股权结构不利于技术创新和公司发展。特别是当技术更新周期加快、竞争加剧时,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股东结构和管理层来实施、推进公司战略,提升盈利能力。因此,建立完善管理层和关键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十分重要,使这些内部人员能够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同时,一套完善的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也能够促使业务人员通过提高自身竞争实力而获得更好的经营业绩,推动公司的发展。

此外,技术类企业应当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对于R&D的投入,可能短期内对于公司绩效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但作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长期来看一定能够增强公司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并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Berle A,Means G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New York:Macmillan Co,1933

[2]McConnell J,Servaes H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0;27(2):595—612

[3]Jensen MC,Meckling W 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4):305—360

[4]孙永祥,黄祖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经济研究,1999;(12):24—31

[5]白重恩,刘俏,陆洲,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5;(2):81—91

[6]Stern Stewart Europe Ltd.The value of R&D:creating value growth through research&development.Evaluation,1999;1(3):114—137

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 篇5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在安全管理平台领域,相关产品和技术正处于从分散到集中,从以资产为核心到以业务为核心的发展阶段。

全球信息化的深入使得各项信息安全管理技术逐步走向普及,安全防范技术也不断获得提升。目前,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由于国内外用户在技术标准、技术路线以及管理制度、使用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在终端安全管理领域,微软、赛门铁克等国外公司虽然技术实力雄厚,产品研发较早,底层技术较为先进,但由于软件协议、开放接口等研究基础方向的差异,国外产品直接移植到国内市场,其适应性在满足国内用户实际需求方面需进一步加强。而国内厂家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其产品技术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且能符合国家对信息安全产品自主可控的要求,并与国内主流的软、硬件平台兼容,满足国家对信息安全产品的技术要求及用户的管理和使用习惯,国内厂商在终端安全管理领域的技术适应性优势较明显。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政府信息安全市场监测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在数据安全管理领域,国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以赛门铁克、McAfee、Websense等国外信息安全厂商为代表,该类数据安全管理解决方案以信息分类为基础,结合外设及网络协议控制、信息过滤等技术来防止敏感数据泄露,是基于网络传播控制的解决方案;另一种是以国内主要信息安全厂商为代表,以文件透明加密和权限管理为核心,结合了文件备份、文档外发控制、网络边界控制、终端管理、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等功能,是基于终端计算机安全管理控制的技术解决方案。由于国内用户的网络环境和信息化水平与国外大不相同,国外厂商虽然起步较早,提供的数据安全管理产品功能较完善,但在完全适应中国的网络环境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信息技术行业的投资项目风险管理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行业 投资项目 风险管理

1 信息技术行业的特殊性

1.1 市场变化周期短,技术更新快。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速度明显超越传统行业,终端用户产品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点越发突出,产品生命周期和更新周期日益缩短,信息行业的变化日新月异。

1.2 产品关联度高,规模效应突出。信息行业的发展格局表现出: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地位、规模成正相关。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加剧,利润空间降低,企业必须寻求更大的规模或开发新产品加强对上下游的控制,达到降低单位成本和占有市场的目标。

1.3 属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实力上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导致企业的发展速度以及质量产生明显差距。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即使一时经营状况不佳,也有能力逐步扭转和改善;而对资金实力弱的企业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

2 原有的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方法的不适用性

不管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还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项目投资,由于该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难以完全适用于信息技术行业,主要表现在:

2.1 时间因素直接影响项目的收益。信息行业的市场变化快,技术更新快,竞争激烈。传统的风险识别过程没有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对开发滞后导致的风险没有足够重视。对信息行业来说,时间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该项目的投资成败。

2.2 新产品开发风险大。信息产业属于具有高附加值的行业,产品也多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没有考虑项目在中途出现技术选择不当、制造成本过高、市场面狭窄、开发滞后等风险,所以这些评估方法运用于信息技术行业都对风险估计不足。

2.3 竞争对手造成风险。信息产品的高附加值吸引大量风险投资资本进入,加剧市场竞争,增加竞争对手在同时研发相同产品的可能性。一项新产品面世,在初期会带来高利润,如果被竞争对手抢先,那企业必定丧失最初的高额回报;即使率先进入市场,短期内对手的类似产品的投入,也会瓜分市场。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相互压价,难以达到预期的回报。所以,在投资项目风险评估时,应考虑到竞争对手带来的风险。

3 针对信息技术业的项目投资风险管理

项目投资是一种以特定项目为对象的投资,具有投资金额大、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项目风险大等特点,而信息技术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投资风险比其他行业更大。项目投资成功,企业赚取高额利润;一旦失败,企业丧失了大量已投入的资金。所以建议信息技术行业的投资项目管理在原有传统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加以完善。

3.1 避免拖延项目完成时间带来的风险。在进行项目风险评估时,要着重分析“项目完成时间”这一因素,分析可能会造成时间延后的原因,在实施过程中加以控制。根据对市场的考察以及自身经验来量化完成时间变化对项目带来的影响,在收益大于成本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完成时间。

3.2 降低开发风险。在项目投资决策时,充分考虑项目风险的各个影响因素,尽可能准确地估计。在考虑调研成本的前提下,尽量多地考察市场,与等层次的用户沟通取得反馈信息,同时,注意观察竞争对手的动态。

3.3 防范竞争对手。信息技术行业是智力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其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的重要地位。对本企业项目开发人才的保护也是降低项目投资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技术行业的项目投资通常是新技术的研发和新产品的生产,如果能长时间保持技术和产品的“新”,该项目必然取得成功,所以,项目投资的成败也取决于该企业与竞争对手项目进行速度比较的结果。对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来说,缩短项目完成时间,就是规避投资风险的最好办法。

参考文献:

1.孫合珍.浅析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4).53~55.

2.杨爱君.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师,2008,(12).163~164.

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行业,经营绩效,因子分析

一、引言

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国的新兴行业, 它建立在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基础之上, 采用先进的理论和通讯技术, 属于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人们对其经营绩效也越来越关注。

当前最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有两种:单一指标的绩效评价方法和多重指标的绩效评价方法。 单一指标的绩效评价方法有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报酬率、Tobin’s Q值和经济增加值等, 这些指标难以全面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 多重指标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平衡计分卡和因子分析法等。 经营绩效评价指标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 一些评价方法得到的分析结果并不理想, 偏差较大, 而采用因子分析法能够克服这些缺点, 使得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合理。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系统的评价, 从而为信息技术行业的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直观的、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二、分析设计

(一) 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法是研究如何在最少的信息丢失的情况下将众多原有的变量提取成少数几个因子, 并使因子具有一定命名解释性的多元回归方法。 其核心是用较少的互相独立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基本思路是将原来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组合成少数几个相互无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以替代原始数据, 并且这几个指标能尽可能多地反映原始数据所提供的信息, 然后再根据综合指标反映信息的重要程度客观地赋予一定的权重, 建立一个评价函数, 由此计算经营绩效评价值。 因子分析法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客观的方法来确定指标以及其权重, 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准确。 本文全部数据处理均通过SPSS17.0软件和EXCEL2003软件进行。

(二) 样本选择

本文以上市的信息技术行业全部A股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国泰安数据库中的数据, 截至2011年底,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共183家。 为了保证研究的可行性, 本文剔除了2010年以后上市的公司75家, 剔除不以信息技术为主营业务收入的公司13家, 剔除财务数据不完整的公司11家, 剔除部分亏损企业、 资本重组等非经营性影响因素的ST企业7家, 最终选取了77家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三) 指标构建

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主要表现在偿债能力、 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和现金流量能力五个方面。 本文所选取的财务指标反映了企业经营绩效这五个方面的能力, 指标选取的原则是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大于0.3。 具体的财务指标见下页表1。

三、实证分析过程

(一) 确定原有变量是否适合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要求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如果相关系数大部分都小于0.3, 意味着这些原始变量不太适合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在进行相关分析之前, 需要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上述指标不存在标准化问题, 但指标之间存在正指标 (X5-X17) 、负指标 (X4) 和适度指标 (X1、X2和X3) 的区别, 因此应将负指标和适度指标正向化, 负指标对其求倒数, 适度指标通过公式-X-K将其正向化, X为适度指标的值, K为适度值, 根据经验, X1、X2和X3的适度值分别为2、1和0.5。

(二) 适用性检验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方法为KMO和Bartlet检验, 见表2。KMO值为0.661>0.6, 因子分析效果较好;Bartlett球检验值为1 909.333, 相应的Sig值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01, 拒绝原假设, 认为选择的变量适合作因子分析。

(三) 因子提取

确定因子数通常有以下两个标准:一是根据因子数大于1的特征确定;二是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0.85的特征根的个数为因子个数。基于以上标准和表3, 前五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依次递减, 累积贡献率达到88.882% (>85%) , 因此选前五个因子为主因子。

(四) 因子经济解释

根据表4, 我们可以看出因子覆盖了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5个维度。第一主因子F1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有形净值债务率具有较高的载荷, 这3个指标都是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所以将F1命名为偿债因子;第二主因子F2在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具有较大的载荷, 这3个指标都是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所以将F2命名为盈利因子;第三主因子F3在总资产周转率、股东权益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具有较大的载荷, 这3个指标都是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 所以将F3命名为营运因子;第四主因子F4在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营业收入现金比率具有较高的载荷, 这2个指标都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力, 所以将F4命名为现金流量因子;第五主因子F5在资本积累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具有较高的载荷, 这2个指标都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 所以将F5命名为发展因子。

(五) 因子得分及排名

确定因子变量后, 每个样本数据都得到了因子得分。主因子的得分函数系数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根据SPSS17.0输出的因子得分矩阵, 可得出各因子得分函数为:

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 将F1、F2、F3、F4、F5作为自变量, 即形成了新的综合绩效指标 (F) 。 主因子的协方差为0, 即F1、F2、F3、F4、F5不相关。

使用综合得分的评价方法, 求得2011年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经营绩效得分 (以排名前十家为例) 。 见表5。

(六) 结果分析

从表5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 从综合绩效得分情况来看, 得分大于0且分值越大的公司综合绩效状况越好, 得分小于0且分值绝对值越大的公司综合绩效状况越差, 得分等于0或在0附近的公司其综合绩效一般。 所选77个样本公司中, 41家公司的综合绩效得分大于0, 比重为53.25% , 36家公司的综合绩效得分小于0, 比重为46.75%。说明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整体上一般。 同时绩效水平高于0.6的公司只有6家, 说明行业绩效差距大。

2. 从各因子得分情况来看, 中国联通、国电南瑞、三维通信、银江股份和新大陆具有较高的偿债能力, 主要得益于国家对互联网的大力支持, 且其上市时间较早, 具备充足的资金偿还债务; 石基信息、 远光软件、国电南瑞、航天信息和海隆软件具备较高的盈利能力, 主要得益于出于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 国内各大企业对管理软件的需求量大; 紫光股份、 长城电脑和长城开发具备较高的营运能力, 主要是因为其上市时间最早, 品牌发展成熟, 市场占有率稳定; 现金流量能力最强的为中国联通, 这得益于其持续经营和获利能力稳定; 发展能力较强的为远望谷、川大智胜、奥维通信和华星创业, 其上市时间较晚, 拥有自主创新技术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主要取决于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和发展能力这五个财务指标,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在2011年的整体经营绩效水平一般。通过因子分析,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可以充分地认识到自身财务能力的优势与不足, 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 进而提高综合经营绩效。 (1) 综合得分较高的企业, 应该充分利用其较高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的优势, 充分利用银行借款增加公司资本, 扩大规模和开拓新的市场, 加速企业的发展和运营, 提高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力和发展能力。 (2) 因子综合得分一般的企业, 优势在于有较强的偿债能力, 可适当增加企业的债务,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利用先进技术, 加强企业的运营与成长能力。 (3) 综合得分较低的企业, 应在保持已有的现金流量能力优势的基础上, 挖掘潜力, 改善管理和经营环境, 提高企业盈利、运营能力, 促进企业发展。 X

参考文献

[1] .钟燕, 盛智颖.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J].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 2009, (6) :21-23.

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 篇8

中小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规模有限, 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强, 在融通资金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 难以筹集到所需资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成长。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各级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并予以实施。 而在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后, 企业发展是否会更加顺畅, 资金在中小企业中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中, 资金是否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这些是在大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同时不应忽略的问题, 只有从根源上寻找到禁锢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国于2009年10月23日在深交所正式启动创业板, 这是我国政府完善多层次市场的重要举措。 创业板的产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途径, 同时也为衡量资金扶持在中小企业发展中所起作用提供了平台。 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 对比分析中小企业在上市前后的财务指标变化, 以评价资金注入对于中小企业的短期财务影响, 进而为更加有效地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建议。

二、文献回顾

针对资金对企业财务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现金持有与企业业绩关系及上市融资效应两个方面。

(一) 现金持有与业绩关系的研究

Mikkelson and Partch (1999) 最先对两者关系进行了研究, 针对现金持有水平不同的两组公司, 研究其经营业绩, 探讨了超额现金持有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现金持有水平高的企业, 其经营业绩好于现金持有水平低的企业。 吴荷青 (2009) 研究了超额现金与经营业绩的关系, 得出如下结论:两者关系为正相关;超额现金对业绩的影响持续性不强。 符蓉 (2007) 在《自由现金流量、随意性支出与企业业绩变化的研究》中, 经过实证研究得出高自由现金流量很可能引起高随意性支出, 随意性支出影响经营业绩, 最终得出高自由现金流量与经营业绩负相关的结论。

(二) 有关上市公司股权募集资金的研究

Aggarwal and Rivoli (1990) 将不同时期股票价格与公布的同期平均报酬率相比较, 得出短期内IPO有超募现象, 长期则效益不佳。 Ritter (1991) 则研究了1975-1984年间IPO的1 500多家公司, 经过实证研究发现, 上市三年后这些公司的业绩比非IPO的其他同类公司要低差不多29%。 Firth (1997) 研究了纽西兰的IPO公司也得出相同的结论。 同样针对此类的研究还有Loughran and Ritter (1995) , Spiess和Affleck-Graves (1995) , 他们也都得出SEO后经营业绩下降的结论。 只有Dubois and Jenneret (2000) 对瑞士上市公司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认为SEO后, 业绩并没有下滑。

国内学者邓召明、范伟 (2001) 研究了1992-1999年间上市的公司融资效率问题, 得出平均盈利能力逐年下降且幅度还不断加大的结论。李心愉 (2004) 对配股上市的公司进行了资金使用效率的分析, 发现虽然配股后营业收入和每股净资产得到提高, 但资金利用效率较低。曾芒、叶红雨 (2005) 得出IPO后业绩没有任何改善, 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的结论。而刘芳 (2009) 运用给分比较法, 检验经营绩效的变化情况, 发现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经营业绩当年下降, 之后的两年继续下降, 但速度有所减缓。刘志军 (2010) 以甘肃省上市公司为例, 同样得出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后资金利用效率降低的结论。

在资金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中, 多数文献并未以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在研究结论上还未达成共识, 本文以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创业板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数据, 研究中小企业股权募集资金后, 资金注入对企业的短期财务影响。

三、样本数据选取与研究方法

(一) 样本的选择

本文选取了信息技术行业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为了保证实证分析效果, 本文所选的上市公司需满足上市时间超过三年条件, 以便保证数据的相对平稳。 鉴于创业板是2009年10月23日以后开设的, 本研究将2009年10月23日至2010年12月31日上市的创业板信息技术行业企业全部纳入样本, 样本数量为30。

(二) 分析指标及研究方法

1.分析指标的选取。 为了综合评价中小企业在资金注入后的财务特征, 本文选取了涵盖企业偿债、资本结构、成长、运营、盈利及现金流量6个方面的15个财务指标 (如表1所示) , 来衡量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前后的财务特征变化。

2.研究方法。 为了分析中小企业资金注入后的财务效应, 本文首先计算出30家样本企业上市前后15个变量指标的算术平均值, 进而分别计算出15个变量的均值在上市前后的差值, 以这些差值作为统计量进行显著性检验, 从而验证样本企业的财务特征在上市后是否发生变化, 并进一步明确其变化趋势。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 样本企业上市前后财务状况的统计描述

通过对样本企业上市前后3年财务指标计算算数平均值, 可以初步掌握各指标的变化情况, 各指标均值情况如表2所示。

通过统计分析可见, 样本企业上市前后各项财务指标均呈现较大幅度变化, 变化方向除了流动比率外, 均为反向变化, 为了进一步明确各项指标变化的显著性, 本文将进行样本企业上市前后的财务指标变化显著性分析。

(二) 样本企业上市前后的财务指标变化显著性分析

针对30家样本企业上市前后15个变量指标的算术平均值差值, 本研究采用了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 以验证所选变量在上市前后差异性的显著性。 表3是对各变量做配对样本威尔科尔森符号秩检验 (Wilcoxon Signed Ranks Test) 的输出结果。 本文采用了SPSS13.0进行各项统计分析和检验。

对于给定显著性水平 α=0.05, 其中检验结果中P>0.05的对应变量有净资产增长率和无形资产比率, 接受原假设即认为该变量对应总体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对于给定显著性水平 α=0.05, 其中检验结果中P<0.05的对应变量有流动比率、现金流量债务比、净利润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现金比率、净利润现金含量、资本现金回报率, 对于这些变量拒绝原假设, 接受备选假设即认为总体发生了显著变化。

五、结论与启示

(一) 研究结论

通过对全部样本数据进行威尔科尔森检验, 本文分析了各项财务变量在上市前后的变化趋势及显著性, 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实证结果可以发现, 创业板中小企业在上市后财务特征呈现出如下变化:

1.偿债能力上市后明显提升。 本研究所选取的两项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在上市后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其中流动比率显著增长, 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上市后明显增强。而另一指标现金流量债务比显著下降, 表现出企业用于偿债的现金流量不足。 企业上市以后, 大量资本市场资金进入企业, 但实证结果却表明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企业负债之比下降, 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在获得大量资金投入后反而下降, 企业动用现金偿付债务的能力下降。

2.资本结构上市后有所改善。 实证结果显示, 样本企业上市后资产负债率显著降低, 表明企业在上市后资本结构更加稳健。 资产负债率的降低可以解释为上市后创业板企业的自有资金充裕, 长期偿债能力得到提高, 负债与权益的比例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分析发现样本企业上市后无形资产比率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反映出样本企业上市后, 对于无形资产的投入水平没有提升。样本企业为信息技术行业, 以专利权、 专有技术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对于该行业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无形资产投入水平反映了该类企业的未来发展动力, 无形资产比率的变化趋势为解释该类企业上市后的发展能力变化提供了依据。

3.运营能力上市后显著下降。 在所选的三项反映企业运营能力的指标中, 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均显著下降, 这意味着企业上市后资产运营能力下降了。鉴于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在上市后不断走向规范, 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应该有所提高, 但中小企业上市后为什么出现运营能力下降呢?原因其一是, 中小企业上市后就要遵循上市融资企业相关的标准及管理制度, 经营上不如上市前灵活, 导致企业运营能力的下降。 在这方面,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公司上市后, 股票的发行往往使公司所有权分散, 同时也增加了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利益的不一致, 代理成本的增加导致运作效率的低下。原因其二是, 中小企业本身的管理能力不强, 上市后资金一下子增多, 自身管理出现滞后, 没能很好地充分利用资金, 使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

4.盈利能力上市后显著下降。 实证结果显示反映盈利能力的两项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显著下降, 反映出中小企业上市后盈利能力下降了。 企业上市后, 发展资金更加充裕, 为什么盈利能力下降了呢?可从两方面分析其原因。一种原因是, 公司上市后, 大量资金可供支配, 企业准备扩大生产能力, 进行大量投资, 在上市初期, 这些投资还处于建设期, 未能给企业带来利润, 因此, 盈利能力受到了影响。 第二种原因是, 中小企业上市后, 大量资金涌入, 资金运用效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 运营能力下降, 导致整体盈利能力下降。

5.成长能力上市后明显下降。 在本文所选取的三项反映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中, 净资产增长率上市后未发生显著变化, 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均呈现出显著性下降趋势。 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 体现为企业在上市融资、净资产大量增加的同时, 净利润并未相应提高, 使得企业上市后的净资产收益率降低。主营业务利润率的下降, 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获利能力下降, 说明企业上市后所融资金并没有有效运用到其主营业务领域, 短期内没有取得预期的经济效果。

6.现金流量提供能力显著下降。 根据实证结果, 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状况的销售现金比率、净利润现金含量和资本现金回报率三项指标均显著下降。

销售现金比率下降反映出企业销售回款能力降低。 企业上市前资金周转压力大, 通常会采用现销的方式进行销售, 因此销售现金比率较高。而公司上市后, 资金压力缓解, 为了提高盈利能力, 往往会降低销售的信用门槛, 扩大赊销范围, 因此, 销售现金比率下降, 该项指标的下降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 但是企业在现金销售比率下降的同时盈利能力同时下降则无法合理解释, 说明企业在增大赊销的同时, 成本费用增加, 导致盈利下降。另一方面, 在盈利能力下降, 销售现金比率同时下降, 还可能是由于企业放松了对销售款项的回收力度, 疏于管理导致。

(二) 启示与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可见, 以创业板信息技术行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在上市融得大量资金后, 短期内财务状况未有明显改变, 除了融资能力和资本结构得到提升外, 盈利能力、 发展能力、 营运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都呈现出下降趋势, 反映出中小企业对于资金注入在短期内并不敏感, 与资金投入必然迅速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预期相违背。

当然, 短期内的财务指标恶化并不能说明中小企业融资上市弊大于利, 因为资金的运用需要一定的投资周期才能见效, 只有应急性的资金补充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 通过上市后3年的财务指标分析可以看出, 样本企业的多项3年平均财务指标下滑, 还是反映出了中小企业对于资本市场所融资金使用的低效率。综合实证分析结果, 样本企业短期财务指标下滑的原因可概括为:

1.中小企业的管理协调能力有待提升。 企业规模的扩大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管理能力予以支撑。 中小企业融资上市后, 大量资金涌入企业, 可支配资金迅速扩大, 而企业未能在短期内扩充其管理实力, 从而导致资金运用能力低下, 表现为企业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及成长能力的下降。

2.对于中小企业上市后的监管需要加强。 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有严格的入门条件, 只有经营势头良好, 管理规范并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才能迈入上市的门槛。但是,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 中小企业在成功上市后, 除了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提升外, 其他方面的财务表现并不理想, 在大量资金注入后, 无形资产比率并未出现上升, 表现出企业规划和发展能力的欠缺, 虽然只是上市后的短期表现, 但也体现了企业在上市后的懈怠和放松。 而企业上市后应该对范围更加广泛的股东负责, 因此, 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上市后的监管工作, 避免企业上市前努力, 上市后放松的现象发生。

3.政府部门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不应仅仅以资金支持为核心, 更应给予与资金配套的管理咨询支持。 企业的发展固然需要资金支持, 但是通过实证研究, 我们发现创业板公司上市融资后, 短期财务效果呈现下滑趋势。 融资行为本身就是有成本的, 不适当的融资不但不能帮助企业成长, 反而会增加企业负担, 对企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中小企业的历史较短, 管理基础薄弱, 在发展过程中, 除了资金外更需要给予管理方面的支撑, 如果说资金支撑是帮助企业发展的硬件, 那么管理支撑则是帮助企业发展的软件, 只有软件和硬件并重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吴荷青.现金持有量与公司经营业绩、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 2009, (4) :94-97.

[2] .符蓉.自由现金流量、随意性支出与企业业绩变化研究[D].四川大学, 2007.

[3] .邓召明, 范伟.我国证券市场融资效率实证研究[J].金融市场, 2001, (10) , 60-64.

[4] .李心愉.中国上市公司配股资金使用效率的统计分析[J].财贸经济, 2004, (3) :13-17.

[5] .刘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9.

[6] .刘志军.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分析——以甘肃省上市公司为例[J].经济与管理, 2010, (4) :53-56.

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 篇9

本文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选取了30家煤炭行业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市公司 (剔除ST、*ST公司) 并对其进行分析, 发现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存在以下特点:

(一) 披露方式随意, 信息分布散乱

目前企业常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有:年报、社会责任报告和招股说明书等, 可大致分为两类:独立报告和非独立报告。独立报告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位置独立于传统会计报告的模块, 以社会责任报告的方式进行披露;非独立报告指的是环境会计信息内嵌于传统会计报告的披露方式。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看, 环境信息没有固定的披露方式, 有的在企业年报和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也有的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单独披露。除了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环境责任项目下披露的环境信息较为规范外, 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信息披露位置混乱、缺乏明确的分类、内容多有交叉重复之处, 不仅增加了信息使用者查找信息的成本, 也为投资者利用信息进行分析决策带来极大的不便。

(二) 环境信息的内容质量不高, 信息含量较低

1. 环境信息披露不充分

煤炭行业作为环境高污染行业之一, 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污水、废气等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具有重大影响, 上市公司对该类信息的详实披露对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环境治理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目前中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对于该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对环境的影响、为此付出的环境成本 (包括内部成本及外部成本) 等信息的披露轻描淡写, 可用信息量少。

2. 选择性披露信息, 倾向性明显

煤炭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性披露利好消息或者容易搜集的信息, 如环保政策和计划、环保产品和服务、环境责任和义务、环保投资、环保补贴、环保奖励和荣誉、排污费、绿化费等。而对于对企业不利的消息, 如对污染物的治理、罚款、环保或有负债等项目披露的则一笔带过或只字不提。选择性信息披露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公司当前或未来的环境风险, 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3. 以定性信息为主, 说辞空洞

目前大多数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以定性信息为主, 文字描述占了大半江山, 以客观的数据、图表、图片等为载体的信息比重偏低。缺乏数据支持的文字描述难免让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同时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量化分析和对比分析。另外, 在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中, 诸如企业的环保政策、环境目标、环境方针等信息被反复强调, 且大多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披露, 说辞空洞而信息含量低。

(三) 环境信息缺乏公信力, 不利于形成市场约束

由于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制定的规定较少, 未形成系统的环境会计核算、记录和披露体系, 因而企业在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和内容方面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 信息披露具有随意性。同时, 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管, 信息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受到质疑。当前, 大部分企业的环境信息并未经过第三方机构的鉴定, 环境信息缺乏公信力, 利益相关者无法利用信息形成对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约束。

二、探讨影响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原因

(一) 影响环境信息披露的外部因素

1. 环境会计理论不成熟, 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未成体系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对环境的重视以及对环境会计的理论探究相对滞后。当前我国已有大量学者对环境会计相关理论进行探讨, 但是由于研究的重点不够突出, 研究设计问题的层面不太深, 尚未形成我国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 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许家林, 2009) 。尽管目前大部分煤炭行业上市企业对环境信息进行一定的披露, 但由于尚未制定系统的环境会计准则或指南, 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缺乏可比性和完整性。

2. 政府环境法规不完善, 管制政策及力度不够强硬, 环境政策的威慑性不够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主要侧重于企业的污染治理, 在企业环保的执行情况和企业缴纳的罚款上更为重视。环境信息法律法规对披露的相关规定比较粗略, 使煤炭行业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披露数量、披露内容随意性较大, 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不能达到环境信息披露的目的。

政府环境管制政策既是政府对企业的污染排放和环境治理行为进行约束与控制的制度安排, 也是影响企业环境决策制定过程的主要因素。然而当前环境管制政策未能得到有效实施, 主要原因在于煤炭资源是我国主要能源, 也是一个地区G D P的主要驱动力, 地区政府面临着环境管制和经济发展的取舍, 对地区绩效的追求往往削弱管制政策的执行力度。另外, 环境管制政策的惩罚力度若低于企业环境治理付出的成本, 环境管制政策也是无效的。

3. 缺乏独立审计

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方面的审计还没有展开, 只有个别煤炭企业披露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鉴定。在企业披露的审计报告中, 几乎没有企业提及环境审计方面的内容。这种现象与我国当前环境会计的发展状况有关。当前我国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比较粗略, 与环境审计有关的其他审计理论还处在发展阶段, 无法为环境审计提供侧面支持。另外, 由于煤炭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具有随意性, 且提供以定性信息为主的信息, 可量化信息比较少, 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环境会计信息没有相关部门的验证, 其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4. 社会公众未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

影响环境会计信息规范化进度以及煤炭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还有社会公众对此的关注度。社会舆论和投资者的环保意识在督促煤炭企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是巨大的。虽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化, 但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普遍不高, 对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不高, 不能很好地督促高污染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和信息披露, 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因而不能得到市场有效的约束和激励。

(二) 影响环境信息披露的内部因素

1. 内部环保意识薄弱, 环保投资的成本相对较高

内部环保意识薄弱的企业缺少对环境信息的严密规定, 缺少对污染物的准确统计和控制, 只核算和报告容易获取的、法律法规强制性要求的或环境内部成本等方面的信息, 而对于企业经营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隐患、企业的环境风险、环境的外部成本则不予考虑和控制, 更不予以披露。

环保投资具有多元化目标、周期长、收益率低、经济效益少等特点, 具有较高的机会成本。在宽松的政府环境管制政策与执法力度下, 环保投资的成本往往高于企业短期不治理环境付出的成本, 降低企业开展环境治理与环保投资的积极性。

2. 内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尚未建立

当前煤炭企业披露的信息质量不高, 客观数据较少与企业缺乏全面环境成本管理和控制、未建立健全内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有关。内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指在环境信息管理制度的指导下, 专业部门或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筹划和安排统计监督, 搜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核算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并且预测环境风险等, 对企业环境成本进行全面管理。没有健全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支撑, 企业环境信息难以有效获取, 企业披露的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三、完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建议

(一) 健全环境法律法规, 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和监管力度, 构建统一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

政府要切实加快环境相关法规制度的建立和落实, 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和内容的规范统一, 构建合理有效的环境绩效指标和生态效率指标,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将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治理措施, 为企业环境战略控制提供指导。

(二) 强化独立第三方环境审计功能, 形成完整审计体系

为了保证煤炭行业公司披露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 环境信息需要经过独立第三方的鉴证。独立第三方审计体系包括政府主导的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主导的民间审计。政府审计可以对企业环境信息审核评价, 强制其在国家环保部门和省级环保部披露, 同时加强民间审计机构的合作, 提升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方面的能力。

(三) 企业要全面认识和实施环境战略控制, 提高环境信息质量

企业管理者要以战略的角度协调企业长期发展与环境保护, 将环境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纳入环境会计信息系统, 从企业价值链实施环境成本战略控制, 降低企业整体环境成本, 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构建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另外, 为了向利益相关者传达良好的企业形象, 管理者在遵守相关法规基础上衡量成本效益, 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四) 强化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约束作用

加大“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 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融入公众的生活。促进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的环境管理效率的关注、评价和监督, 敦促上市公司规范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形成良好的约束机制。

摘要: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从制度层面规范微观主体生产经营行为, 环境会计作为反映和监督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工具, 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拟以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 分析目前其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视角探讨信息披露问题背后的原因, 并对提高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提出建议。

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 篇10

2010年9月, 环保部出台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 (征求意见稿) , 要求火电、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等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应当发布年度环境报告, 定期披露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守法、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环境信息。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不但是企业加强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需要, 同时也是国家保护环境和资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 当前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Y表示披露或公布社会责任报告, N表示未披露或未公布社会责任报告。

二、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分析

(一) 样本的选取

煤炭行业属于我国的重污染行业, 对环境的影响范围较广。因此, 对煤炭行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选取在深沪两市上市的所有煤炭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分析其2011年年度财务报告及社会责任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状况。截至2011年12月31日, 在沪深两市上市的煤炭行业企业共有39家, 其中沪市有29家, 深市有10家。在39家上市企业中, ST贤成属于ST类上市公司, 故将其剔除, 因此共有38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二)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上述38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均对环境信息进行了披露, 比例达100%, 总体上较为乐观。然而, 这些企业在披露详细程度、方式、内容以及表述形式上又各有不同。

1. 披露方式分析。

通过阅读样本企业的年报及社会责任报告, 笔者发现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主要有三种:财务报表附注、董事会报告、社会责任报告, 并且很多企业会同时在多个项目中进行披露。具体的披露方式为:94.74%的上市公司在董事会报告中进行披露;42.11%的企业独立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 并在其中单独成一章节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13.16%企业选择在重要事项中披露;5.26%的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进行披露。

2. 披露内容分析。

通过分析年度财务报告, 笔者发现我国煤炭类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策影响, 即国家新环保政策的出台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环保计划, 即企业为了实现绿色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计划;环保投资, 即企业在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方面投入的资金;环保费用, 即企业用于环境污染防治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环保补助与奖励, 即政府为鼓励企业的环保行为而给予的资金补助与奖金;环保罚款, 即政府为处罚企业违反环境保护有关法规而收取的罚金;环保绩效, 即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概括;环保荣誉与认证, 即企业因为环保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而获得的荣誉称号或通过的认证。

通过对样本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进行分析与统计, 笔者发现披露最多的是环保费用, 披露比例达到81.58%, 包括排污费、绿化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补偿费、土地塌陷补偿费等, 这些费用一般计入在管理费用中。68.42%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了节能专项资金、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奖励、环保补助、环保奖励、技术研发补贴等信息, 一般反映在“营业外收入”一级科目下的“政府补助”明细科目。西山煤电这一家企业还披露了环保罚款信息, 其他样本企业皆未提及。关于政策影响, 披露的企业数量有17家 (占比44.74%) , 这些企业纷纷表明国家新环保政策的出台将增加企业的资本性支出和生产成本。此外, 兰花科创、盘江股份、上海能源等11家样本企业披露了环保计划, 它们都在董事会报告中明确会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努力实现企业绿色发展;金瑞矿业、靖远煤电、云维股份等11家样本企业披露了环保投资, 如兰花科创2011年全年投入环保资金4 943万元, 重点实施了废水氨氮自动监控系统等50多项环保工程项目。环保绩效方面的信息, 披露的企业数量比例为31.58%, 内容包括节能降耗情况、“三废”治理情况、植树造林情况等。昊华能源、煤气化和国投新集这3家企业披露了环保荣誉与认证方面的信息。

笔者通过分析上述16家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 发现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相对其他方式而言更详细, 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环保理念到环保投资、环保措施、环保绩效以及环保荣誉与认证都有所涉及。具体的披露内容见表2。

从表2可知, 社会责任报告中样本企业披露最多的是环保绩效、环保措施以及环保投资, 比例均达到80%以上。环保荣誉与认证披露的企业也较多, 例如露天煤业2011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中煤能源被评为“2011年节能中国十大贡献单位”等。此外, 环保宣传教育方面, 露天煤业和云维股份有所涉及, 这两家企业通过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为促进低碳经济做贡献。

3. 披露形式分析。

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形式有三种, 货币形式、非货币形式或者货币与非货币形式相结合。样本企业在不同的项目中披露的形式不同, 具体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我国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中, 在董事会报告中, 2/3的企业选择采用非货币形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内容大多为环境政策影响、环保计划以及环保绩效等信息;其余1/3企业虽然涉及了货币信息, 但也只是蜻蜓点水, 只有煤气化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的较为详细。在财务报表附注中, 所有企业都采用货币形式披露, 内容大多为环保补助与奖励、环保费用等。在重大事项中, 大部分企业也是采用非货币形式进行披露, 即表明本企业是否被列入环保部门公布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或者是否存在重大环保问题;平庄能源这一家样本企业较为特殊, 在重要事项中采用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的方式给予详细披露。在公司治理结构中, 也是采用非货币形式披露。在社会责任报告中, 由于披露的环境信息较为详尽, 因此均采用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的方式。

三、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不够

通过分析年度财务报表和社会责任报告, 能够详尽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较少, 仅14家样本企业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披露, 还不到40%。靖远煤电、国投新集等部分企业涉及的环境信息只有寥寥数语, 而且都以披露非货币性信息为主。此外, 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大多流于形式, 对于信息使用者缺乏实质意义。例如, 很多企业都提到“国家提高环保标准, 将会增大本公司的生产成本”或者“公司本年度不存在重大环保问题”等, 这些信息都是公众容易获得的。而对于那些必须披露的环境信息及可能对公司不利的负面信息却很少披露, 使得披露的信息具有片面性, 不够完整。

(二)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不规范

由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披露方式多种多样。部分企业在财务报告附注或者董事会报告中做单一披露, 有的则选择在多个项目中进行披露。对于同一类环境会计信息, 不同的企业选择在不同的项目中进行披露, 例如对于“企业是否被列入环保部门公布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以及“是否存在重大环保问题”的披露, 冀中能源、靖远煤电等通过董事会报告;而平庄能源、新大洲A等则通过重要事项来进行披露。另外, 对于货币形式或非货币形式的选择也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各种披露形式混杂使得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三) 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缺乏第三方鉴证

通过对样本的统计分析发现, 仅中煤能源说明年报中关于环境会计的信息是经过审计的财务数据, 但也有数据是源于统计, 这就缺乏了可信度。此外, 笔者发现, 几乎所有企业年度报告中披露的信息都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鉴证, 其可靠性很难保证。

四、对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 企业自身应做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 该部门的职能应包括:制定公司环境保护制度, 熟悉国家的相关环保法规, 针对公司排污情况, 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制定污染投资及费用的预算, 制定环保达标考核标准并且定期对各部门的环保达标情况进行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等。此外, 企业需要加强煤炭类上市企业高管、会计等人员的环保意识, 认识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密切联系。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内部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审计, 也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 随着内部环境会计信息审计工作的开展, 会计人员环境会计核算工作也能够得到加强。

(二) 学术界应深化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研究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需要有科学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作为保障, 当然这个制度的建立需要有较为深厚的环境会计理论作为基础。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应规定披露方式、披露内容、披露形式以及披露时间等, 以方便上市公司在公开信息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西方国家对于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早, 研究较为深入, 已经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基础上形成了独立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由于我国起步较晚, 学术界更应该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 建立起完整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确保上市公司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三) 政府机构应积极发挥主导和监督作用

对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 只要有利于企业价值增长的活动, 企业就可能为达到目的而忽略其他相关主体的利益, 因而, 这些企业往往不能全面、如实地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因此, 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主导和监督作用, 改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特别应该重点针对重污染行业, 尽快出台相应的环境信息披露法规, 同时加强执行力度, 严格要求重污染上市公司遵守规定, 重罚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 提高其违法成本。另外, 由于环境资源的特殊性, 对其进行监管可能需要国家审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共同合作, 制定具体的审计准则来执行。

五、结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 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世界性问题之一。环境会计信息公开是继“直接管理手段”与“经济手段”之后的一种全新的环境管理手段。本文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煤炭行业企业的2011年年度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统计分析, 揭示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改善措施。希望我国的环境会计在不久的将来取得实质性进步,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和实务取得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淑芳, 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J].会计研究, 2005, (3) .

[2].赛那.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以沪深两市上市能源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 2011, (4) .

上一篇:去除废水下一篇:透明的红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