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利与弊

2024-05-11

高效课堂的利与弊(精选十篇)

高效课堂的利与弊 篇1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优势

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 文化基础都显得比较薄弱, 学习习惯不好, 尤其是对数学的学习, 因为枯燥乏味, 而不受学生的欢迎.特别是教学方法不得当, 接受式教学更使他们感到数学课堂的枯燥.而多媒体教学的形象、直观、生动、立体、多维, 音、画的融合及动态, 给枯燥的数学课堂注入了强心剂, 彻底颠覆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 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多媒体的生动直观

高等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教和学都很费劲.而多媒体的课件通过图、文、声、像有机结合, 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立体观看, 图文并茂, 声像俱佳, 尤其对于一些图形和算式, 看得更清楚.形象和直观是多媒体的第一大优点, 特别有利于数学概念的掌握和解题方法的掌握.

2.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容量大

多媒体数学课件, 可以直观地展示除文本内容以外的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 使课堂教学内容大大增加, 比起传统的板书绘画, 更具有多层次、多维度、多信息的优势.数学教学中经常需要老师画图, 往往耗费很多时间, 而且粉笔末的污染也很重.但是多媒体课件, 却把这些弊端全部优化, 提高了效率, 规则的图形更利于教学.同样的教学时间, 学生可以更多地获得知识和信息, 提高了教学效能, 节约了课堂时间.

3.多媒体课件的可重复性

存在电脑硬盘中的教学内容, 可以随时调用、修改和补充, 而且极其方便.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的不同程度随时切换界面, 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克服遗忘.重复观看的灵活性, 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同时还有利于教师间的交流和切磋.电子教案在校园网内共享, 可以使老师互相提高和学习, 也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 实现资源共享.多媒体不受场地和人数的限制, 解决了高职学校师资匮乏的难题, 使老师摆脱了大量重复的工作负担.

二、高职数学运用多媒体的不利因素

多媒体教学犹如一把双刃剑, 有利的同时也存在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等数学的内容丰富和高深

老师在制作电子教案时, 一般都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一旦成稿, 便不容易更新, 加之一部分教师制作课件能力水平的不均衡, 课件的效果往往不如想象的可人, 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不能兼顾师生的交流.而且实现预制的课件, 在实际教学中也显得较死板, 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灵活应用, 没法及时调整, 表现得刻板了些.同时教学中因为运用起来的快捷和方便, 给学生思考和质疑的时间少了, 不利于师生的互相交流,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另外, 音频文件代替了教师的讲解, 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肢体语言的交流和师生感情的交流淡化了许多, 给学生一种虚拟的感觉, 缺少真人交流的感情色彩, 使课堂教学缺少了教师情绪的感染力, 师生互动教学气氛淡化了很多.

2.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不高

现代课堂教学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课件, 似乎应用课件教学很神秘、很高端.于是制作课件成为学院要求教师必会的一项技能, 而数学老师多数是业余时间学习的电脑应用技能, 制作课件也不是专业人士, 因此, 课件的质量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有部分老师, 为了应付学院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要求, 粗制滥造一些低质量的课件, 或者由于技术原因而做不出优质课件来, 只是把教案内容简单地处理成所谓的课件, 美其名曰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发挥蛇足的无用功.而且更主要的是课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 引起学生的厌倦和无所谓态度.

3.教师主观问题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 由于受计算机技术的制约, 课件的制作和演示都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堆砌内容, 追求视觉效果的花哨, 演示多, 讲授少, 单方看屏幕教学, 没有注意到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重要性.对于课件的使用, 节奏快, 也有部分老师计算机操作不熟练, 影响课件的使用效果.教学节奏把握得不好, 教学环节衔接不紧凑.还有一些老师借用他人的教学课件, 图省事, 不适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或者不应该做成课件的内容也一味地做成课件了, 课堂教学变成了操作鼠标的过程.任何多媒体课件都代替不了老师生动的讲解, 也忽视了老师作为教学活动核心地位的确定, 课堂缺少了教师讲授的趣味性, 长期被动接受, 不参与课堂教学, 对于多层次生源状况的高职学校来说, 非常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造成教学过程热闹, 教学效果低效的局面.

三、数学课堂高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建议

不能因为多媒体不利的一面就一棒子打死, 而应该发挥其优势, 克服其不利因素.高职数学教学中高效应用多媒体课件,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课件的制作质量

高质量的课件加上教师的生动讲解, 是一堂完美高质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花费一些心思在课件的制作上, 使其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根据实际课程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 精心设计, 科学应用多媒体课件, 简洁、清晰, 课件的内容、文字的字体、色彩以及表述, 都应该做到突出重点, 达到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不适合多媒体的教学内容, 坚决不用.应用到课堂上的课件, 必须是恰到好处的, 学生一目了然的, 不是故弄玄虚的, 不是泛滥成灾的课件.对于那些抽象的概念理论和复杂的结构图形, 认真设计好演示次序, 使学生感觉解渴, 确实发挥出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2.不能过分依赖课件, 应加强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方式下的数学课, 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是实时的, 根据学生的表现判断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教学时, 这种实时的交流, 应该加强.鼠标的点击, 把教学内容都展示出来了, 没有了悬念, 没有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学生生怕老师一点鼠标, 教学内容就没了, 所以被迫大量记笔记, 时间都没有花在思考上面, 被动地接受学习.教师可以佩戴胸卖, 使用电子教鞭, 实时走动, 加以肢体语言和眼神的覆盖,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存在和被关注的满足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和师生的互动性, 调整好教学节奏, 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3.提高老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素质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老师应该不断学习, 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熟悉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会应用各种数学软件, 多参加交流,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不管什么高科技, 适用才是最好的.多媒体课件也是一样, 制作课件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 服务于学生.没有结合学生实际的课件就不是好课件.要参考他人的教学经验, 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 随时修订和调整, 不断更新和完善, 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个性化教学, 发挥老师的特长优势, 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开发课件加强网络教学, 学生随时可以学习和提问, 交流更方便.

参考文献

[1]张红雷.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数学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 .

[2]张艳虎.浅谈教师怎样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J].陕西教育 (理论版) , 2006 (8) .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利与弊 篇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手段的日趋现代化,这给教育事业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生机,多媒体越来越多地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如何利用计算机这一智能工具,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向深入,是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下面我通过对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利与弊。

一、信息技术给我们教学带来了积极作用。

1、信息技术促进有效的课堂“生成”

传统教学活动往往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主体,往往只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只是听众。这种机械地接受,被动地应付,学生对所学内容“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教师也无从得知谁“吃不饱或吃不了”,教学结果可想而知。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学生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了解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种价值观、各种知识结构和各种生活方式以及当前世界上任何流行的东西,得到比书本更丰富、更及时的知识和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学习的内容或知识结构。在这种教学方法下,“互助性学习”形成了。学生则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洞察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组织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使教学成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和实验能力的过程。

2、信息技术让“在线学习”成为现实

传统教学一般发生在教室,下课铃响,授课就停止了。“在线学习”是信息技术下新形成的班级、小组人员的组成和教学资料的提供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等新的学习模式。课后老师可以把练习题放到自己的博客上,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讨论,包括回答问题、删除冗余问题及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学生查询,提供与学生进行在线讨论的接口,使学生与教师可以一起讨论疑难问题。可以是老师讲解,但如果老师不在,可以由科代表讲解。教师做的课件也可以放在自己的博客中给学生以提示,学生通过浏览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并依据网上教师给出的思考题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学生有问题可以向教师询问,待老师回答后即可在网上看到,同时其他同学也能看到同样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同样问题重复提问和回答。

3、信息技术实现了“无纸化教学”

电脑、展示平台让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教师实现了“无纸化教学”。“教育平台备课”等新型教学方式和手段,为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教师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又快速又方便而且环保。教师通过“校讯通”和家长沟通,实现“家校合一”。

二、信息技术给教育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但也给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1、信息技术让一些教师的陈旧教育观念受到冲击

“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这是传统教学的基本模式。“我比学生知道的多”,我就是权威,不容学生质疑。当网络引入教育后,教师忽然一日发现学生知道的比自己多,学生不再依赖自己获得知识,而是可以利用网络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不再相信自己比学生懂的多时,他们接受不了这种巨大反差下的失落,甚至回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他们就会感到无比尴尬。

2、多媒体计算机大量负面的信息充斥学生头脑

“网上在线学习”学生要用到网络,也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以往,我们学生所接触的大量信息主要来源于电视、报纸、广播和教师,信息的内容经过层层把关、筛选,虽然不能说纯而又纯,但至少一些明显违法违规、错误、不道德的信息已经被删除。而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全新渠道,既快捷、又方便,并且得到的信息是未经过滤的“第一手”信息,鱼龙混杂,一些泛滥着色情、盗窃、诈骗等内容的信息。正像因特网发明者所称的那样,网络是一个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世外桃源。我们要十分注意防范并认真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那么如何使多媒体为教学服务呢?

多媒体引入课堂的利与弊 篇3

关键词 多媒体 课堂 利弊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111-02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往往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所以课堂上利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教学过各中不仅仅是可行的,而且在近些年的教学中,被很多的老师所接受。我们认为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能够形成一种教学互动的局面,但关键是看教师在具体运用中的尺度问题。尺度把握好了,教师就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带活,如果没有把握好,就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媒体本身,从而会出现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的情况。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充分融合已经是很早开始的尝试,但是至今在课堂上还是有一些教师不敢尝试这种新媒体新技术。但是实际上,多媒体教学有着它自身非常大的优势。首先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它不断的与教学的紧密关系,多媒体完全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乏味和一些言不达意的误传。这样就能够充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编制的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的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快乐学习落到实处,做到减负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教师对上课内容进行延伸,甚至用计算机技术来表达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突破思考的界限,吸引学习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专心致志。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得老师从复杂的黑板板书中解脱出来,利用计算机媒介的优势制作课件,而且这些课件是能够被保存的,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可以拿出课件来进行对比,这一点是传统板书教学无法比拟的。

二、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经过一些教学实践和探讨,我们也发现多媒体教学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这些小问题并不是来自多媒体本身,而是由于在多媒体教学当中,教师的认识度不足或制作过程当中,制作者的技术水平不高,再加上学生对此的认识有问题造成的。

首先是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会要求教师加快速度,这么一来,有些教师就会出现上课一味求快的情况,就会对学生的理解产生影响,原先一节课的内容为了让课件好看而增加到了几节课的内容,这实在是不太有利的事情,讲解速度过快,信息量就必然太大;讲解速度过慢了,课件又一目了然,不能涵盖住一节课需要讲的知识量。

然后是多媒体教学必须要教师能够完全掌握课件所有的内容,不掌握的话就会产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知识的断层,教学过程中就会影响情感交流,而情感交流的问题是讲课中的艺术,艺术的把握却需要大量的语言,但是有了多媒体以后有些教师逐步开始松懈和怠慢,也是这个产生的一个因素。

第三是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令现在的学生对多媒体存在依赖性,有了网络,学生可以下载很多的教学课件,没有必要再认真记录,这样对于思想与听课的同步性设计不合理。因为讲课速度快,学生也就没有了反复思考的机会,少了提问和思考的余地,就没有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另外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由于现在社会大兴多媒体之风,这样便迫使一些单位、学校不得不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引进多媒体设备,一套较为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在价格上是不菲的,而引进设备后由于缺少课件制作的先进技术,缺少人才,或者课件制作过于的简单,不能充分利用设备的优越性而使设备闲置,导致资源的浪费,又缺少技术维护而导致设备损耗严重。

三、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传统教学的发展有其精华之处,所以要注意将其精华更加多的引用起来。比如上课过程中不需要时刻用多媒体,以数学为例,几何课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几何图形的三维结构,就可以用多媒体来给出声像和三维结构,这些是让老师的讲述所达不到的直观效果。可以充分利用到解题的过程示范中去,但是到了讲理论的时候,应该放弃多媒体开始板书,板书可以很好地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本上,由于学生会担心没有课件,于是特别用心的做笔记。

新的世纪,我们的课堂教学正面临着用新的手段、新的方法对其进行改革,这是时代的要求,建立多媒体教学系统,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我们也要记住,对于多媒体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人,而不是机器。机器只是一个媒介,最终是要靠教师的引导,学生的配合来共同进行的。

参考文献:

[1]李克东.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陈海东.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系统制作[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大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篇4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能达到的良好效果

1、教学简单、直观

多媒体技术是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的综合运用, 尤其是多媒体信息传播的视听感染能力和非线性快速交互功能, 在教学领域中其多维性、集成性与交互性的效果明显。通过多媒体容易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把古老的事物现代化, 把枯燥的理论形象化。

2、便于层次不同的学生学习

大学课本相对于中学来说, 内容较多, 但是授课时间安排的较少, 教师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基础, 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授课。通过多媒体教学, 学生可以在课后方便的拷走。在课后复习的时候, 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将某些自己认为已掌握了的内容略过, 那些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同样也可以将自己没有掌握, 或者是掌握不好的内容调出来反复学习, 以求巩固知识。

3、内容丰富, 知识更新快

多媒体资源含量大, 更新快, 尤其是很多高校拆重资建设校园网, 通过购买网络资源, 比如超星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来丰富校园网的资源, 真正做到师生共享资源。通过这类学习平台, 学生可以有目标地获取各项知识, 最大化地更新知识, 以补充学习内容, 以此来加快学习进度,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多媒体运用中的问题

1、过于统领课堂, 重教轻学

多媒体的制作必须在备课的时候完成, 也就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安排, 而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认知规律必须服从于多媒体的流程。运用多媒体教学, 虽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而回想起来的时候, 却觉得学生在课堂中承担的角色更多的是观众而非课堂教学的主体, 跟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比较, 只是多了台机器。

2、多媒体制作的过于花哨, 增添负面影响

多媒体始终只是为了教学服务的, 但是很多教员为了加强教学的效果, 为了课件制作的精美, 给多媒体增添了很多图片、底板色彩、甚至是动画, 多媒体本身就是因为其能在平面上呈现的多彩性, 让教学丰富化, 但是过于花哨, 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 注意力和思维明显被分散, 甚至一堂课下来, 不知道学习重点是什么。

3、过于注重多媒体, 增添教师负担

多媒体只能是辅助作用, 但是有些学校把多媒体作为教师教学测评的重点, 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软件充斥教学, 似乎有越复杂就说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越强, 甚至有的单位强调所有的课程的教学中理论部分都需要用多媒体, 使得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搜集资料来制作多媒体。

4、网络资源不能正确使用

网络资源的内容更新很快, 但良莠不齐, 而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吸氧”的阶段, 刚从中学的考试压力下解放出来, 对信息的吸取容易造成不分层次, 不分正确。

三、应对措施

多媒体的优点让我们很难完全回到传统的教学媒介上, 但是如果在后期的教学中, 我们再不注意改变多媒体使用上的问题, 必然会再出现更多的问题。因此, 笔者提出了一些改进办法。

1、注重与传统教学媒介的结合

无论多媒体有多么先进, 它毕竟只是一个媒介, 是为教学服务的。一个合理的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媒介构成的。传统的教学媒介有书本、粉笔、黑板和教师的讲解。同时传统的教学手段经过多年实践的证明, 其在现代教学中仍然有其重要的地位。

2、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 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 而是还有学生的随堂反馈和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所以在教学中, 不要满堂都用多媒体, 而是要坚持“适度、适时”的原则, 不能一味的追求“新、奇”, 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接受能力, 精心安排。

3、把握多媒体服务于课堂的本质

课堂还是要依靠教师的讲解, 多媒体只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思想外化的体现,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充当课件的“讲解员”的作用, 而是要把学生的需求和自己的备课思路完美的结合, 所以, 多媒体的制作不需要过于花哨, 不一定要有那么多的视频、声音、动画, 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客观要求和学生需要掌握知识的实际特点, 合理安排, 以增添授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并且很多的课程, 没有必要都强调教师去准备多媒体, 比如高等数学等, 这些完全可以依靠教师的即时讲解, 并且用即时讲解还能让学生明确的知道思路演变的过程。比如文学欣赏, 适度的多媒体室需要的, 但是文本的表现力有时是无法用其他的形式来替代的, 我们要鼓励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不能先入为主, 制约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 我们要合理的运用好多媒体, 让其能为我们的教学增添活力, 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它称为教学的好帮手。

摘要:多媒体对于提高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其潜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我们要合理分析其利弊, 并找出有效地改进方法, 以促进教学。

高效课堂的利与弊 篇5

枝江市百里洲镇代金湖小学

陈晋枝

英语学科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家越来越正式口语,很多家长都提出老师上课要多说英语,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提倡,在英语课堂中使用全英教学。这都是好的要求,但是否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们呢?在这一开展的过程中,小学英语课堂该如何取得一个平衡点?

在2001年完成修订的英语新课程标准,给传统的教育模式推出了很多创新的理念,其中有一项就是提倡课堂使用全英语教学。纵观现在大大小小的英语公开课,都会使用全英教学。这似乎变成了一项大家约定俗成的基本要求。新课标的推行已经踏进第十个年头,全英教学模式这一改革到底是否适应我们小学英语课堂呢?

一、全英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利

1、全英教学,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英语课程改革对21世纪人才培养提出目标内容,其中有两点提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培养有效的交流技能”,这两点都是强调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有意识地使用另外一种语言,要创设相应的语言环境。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从自身出发,用英语来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也包括用英语评价和鼓励学生。它能有效缔造英语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进入角色。这样除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帮助其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

2、在小学课堂中使用全英教学,迫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在过去小学教师被称为“万金油”,简单的来说就是要兼任多种学科教学,这其实也是赞扬小学教师的能力高。但是同时也暴露了一个问题,由于兼顾多种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造成小学教师的个人专业水平很难得进一步提高,这样不利于构建有效课堂。因此提倡全英教学,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学生才能从简单的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重转变。也就是说不是单纯地停留在知道这个英文句子的意思还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英语新课标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3、小学英语测试的改革,使全英教学变得重要。

随着英语在社会中越来越重视,人们意识到单纯的笔头考试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学大纲提出“语言知识是为语言能力服务的,因此,考试、考查内容应单项和综合相结合,注意考查学生为交际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大纲还规定了“既要有笔试,也要有口试和听力测试。”现在我们随便翻开一张小学的英语测试试卷,都能看见听力部分占的比例是40%,有的甚至是50%。这样使小学课堂上使用全英教学变得重要。我们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的适应性,不用再测试前复习课才进行题海训练。

二、全英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弊

1、全英教学,容易忽略中后生。

在一个班级中,中等生和后进生占半数。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所得,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特点:

(1)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或不扎实,对新知识的掌握反应慢;(2)遇到不动知识,不主动向老师提出;(3)课堂上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

从这我们不难看出,在课堂上迷信的使用全英教学,容易造成中等生和后进生由于听不明白,使其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不了课堂上的学习任务。加之课后他们遇到不懂的知识通常会选择自己随便写上答案,也不会主动请教老师。使得他们掌握知识越发困难,最后可能甚至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2、全英教学,容易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初学英语者,尤其小学生,在课堂上所听所学的内容应该是比较固定,如果出现过多学生不理解的英语句子和单词,会造成他们的混淆或对所学知识的大量遗忘。其实课堂很多知识性的解释用汉语一说就懂了,课堂上你用英语教学,又是动作又是图画,搞得满头大汗也不见得能说明白。这样不但把有限的的课堂时间白白浪费掉,而且精心准备的教学资源也发挥不出其作用。

就此问题,我在本校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是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各十名学生,调查内容是询问“如果一节英语课老师全用英语上课,你觉得听课困难吗?统计结果显示:三年级绝大多数表示有困难;

四、五年级30%学生表示没有问题;六年级大多数学生适应全英教学,可达到90%学生是没有困难。

3、过分迷信全英教学,容易流于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如此,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原因,我国英语这门学科底子薄,根底浅,真正能用英语流利,正确而清楚地表达自己想法的专业性人才还是少数,在小学阶段这类人才的比例更加少之又少。虽然近年来,教育部门是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要求,招聘英语专业的优秀大学生,但是这样的历史问题并非一时半刻就能解决。根据我最近的一份对全镇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显示,100%都不能坚持在平时进行全英教学。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平时不能使之成为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一到上公开课的时候会令学生和老师变得手足无措,当然并非每个人都会这样,有人就能流利地使用英语上好一节课,学生也能配合得很好。但是个别成功的公开课不能说明这种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应该更多地关注大部分群体他们平时是如何做的,一味地强调全英教学是否实现。加上小学是学生母语学习和规范的阶段,尤其是中低年龄段学生,完全用另外一种语言传授知识,恐怕他们会变得迷茫。所以说太过迷信全英教学,会使其容易流于形式。

高效课堂的利与弊 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瓶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5-0074-02

翻转课堂式教学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2011年在美国兴起的这种教学模式引起各国教育工作者的注意。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可能要颠覆传统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这让我国苦苦思考如何课改的教育领域的人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改革的方向。翻转课堂式教学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一线教师及教研员热情高涨,纷纷参与其中,中职院校教师也尝试着在专科课教学中应用“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纵观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教师教,即知识的传授过程;一个是学生学,也就是学生将知识内化的过程。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过程相互调换。该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将课堂变成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该教学模式是现在我国教育界推崇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着重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其重点是学生在课下的自学,教师的角色由过去授课转为引导。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校反映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

(一)翻转课堂可以帮助缺课的学生

“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就是为侄女和侄儿辅导数学功课。通过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制作的短小精悍的微课学习,可以让生病或因其他原因缺课的学生方便快捷地补习到知识点。中职学生尤其是学生会的同学,总会多多少少地因为忙于学生会、社团工作,或者是因为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竞赛耽误学习,有了翻转课堂,学生就可以做到活动、学习两不误。

(二)翻转课堂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翻转课堂可以实现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调整学习时间长短,将更多的时间安排在自己感兴趣或者自己薄弱的科目,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中职学生除了学习基础课知识之外,还要学习专业课知识,科目多难免就会有偏爱,有“偏科”现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目标,根据课程设置安排及要求,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他认为更重要的学科上。

(三)翻转课堂有利于师生互动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家观看教师精心制作的微课。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提前到了课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要学的知识内容已经了然于胸,他们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与教师及同学展开充分的讨论,师生间有了更加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互动。

(四)有利于解决师资不均衡问题

我国师资力量不均衡,所以出现择校等问题。中职院校既要有理论更要有实践,教师应该是双师型人才。真正有知识有技能的人难能可贵,不是每所院校都有,尤其是缺少精通专业知识的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师资力量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国家可以组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专家、学者共同开发一整套的微课。这样一来,不论你在哪所学校,只要你有电脑、有网络就可以学习了,也就是说无论你身处何地,随时可以听到一流的教师授课,从而解决了师资力量不均衡问题。

二、翻转课堂的弊端及瓶颈

我国翻转课堂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等少数学校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翻转课堂在我国实施的弊端及瓶颈在哪里呢?

(一)弊端

1.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家里观看微课内容,这无形中就延长了学生课外学习时间。试想一下,如果学生仅仅观看微课,那么我们计算一下:一个微视频只讲一个知识点,每节微课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最短不少于8分钟,教科书一节课按最少3个知识点计算,那么一节课内容在正常学习,不停顿、不重复看的前提下需要24分钟学完。24分钟是学习一科,如果各科都翻转教学,学生一天需要自学时间至少在2小时以上,再加上学生每天回家后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复习当天的各科知识,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时间过长,压力过大,这与教育部要求的为学生减负相冲突。

2.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翻转教学会加重教师负担。首先从知识储备来说,翻转课堂要求教师不仅仅精通专业知识,会讲授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录制微课知识。另外,由于教学知识点学生提前学习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针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提问,学生提问的角度、难度、范围、层次等更加不可控制,这就要求教师拥有更加渊博的相关知识。其次,加大了教师时间负担。教师要用时间录制微课,要用时间批改作业,要用时间学习、补充知识,尤其是与课程相关的知识都要涉猎,以免被学生问住;教师还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及时调整微课内容……所以说,微课会加重教师的负担。

3.加重了家庭负担

翻转课堂教学需要参与的学生家里必须有电脑,有网络设备。虽然现在很多家庭都有了电脑和网络,但毕竟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而且不是每位家长都会使用电脑,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如果学校强制要求翻转教学,那么他们就要购置设备,甚至是要学习基本的操作,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无疑加大了家庭负担。

(二)瓶颈

1.统一教材及微课的研发

目前,我国的教材存在“一标多本”问题,这就意味着地区不同,教材的版本不一致,教学进度安排不一致。如果要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否需要统一教材?其次应该由教材编写组抽调一线从事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统一录制微课,从而确保微课的质量同时也减轻了一线教师的工作量。

2.课程学习时间的安排

教育部一直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但是由于中高考升学的压力,事实上很多学校及家长还是在紧紧围绕高考指挥棒转。无论你使用哪种教学模式,家长最后关注的还是成绩。如果实施翻转教学模式,考虑到学生课外要花费的时间及付出的精力,笔者认为教育部应对学校教学时间安排做以调整,将课堂教学时间缩短,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由学生自由支配,课堂教学仅仅是统一给学生答疑解惑、互动交流的时间。

3.信息技术的支持

翻转课堂需要信息技术支持。首先是硬件支持,教师要有制作教学视频的硬件设备,如计算机及高性能的电脑服务器等;学生家里要有观看视频的电脑、较快的网络做支持。其次是软件支持,要培训教师及学生甚至是家长如何正确使用微课,提高教学效率。

4.学生自学能力、习惯的培养

翻转课堂教学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自学习惯、较强的自学能力、定力。因为学生是在家观看微课,教师肯定不在身边监督指导,家长要工作也不可能天天陪着学习,所以无论你录制的课程多么优秀,都要求学生能够自觉地用心地看,如果学生没有好的自学习惯,没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定力,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高效课堂的利与弊 篇7

新课改要求我们把学生的学习情感由抑制状态升华到激动和亢奋状态,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回归到学习的主人这一主体地位上来, 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 自主获得知识。正是基于此, 笔者指导学生自己绘图, 由教师自绘教学地图变为学生自绘教学地图。

一、地理学科中图的重要性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 因此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在地理复习中, 必须要加强地图知识的教学, 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 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平时的教学要注重运用各种地图, 如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区域图、柱状图、地理模式图等讲解地理知识, 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教会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方法, 如等值线图, 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震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 首先要看清数值大小的递变方向, 然后再根据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读高低。又如区域图, 最重要的是正确识别图示地区是什么地方, 这就要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等去加以识别。教师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 如经常引导学生及时将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与地图相结合, 通过读图获取与自然、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 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二、让学生自绘地图的优势

让学生自绘地图, 其优势十分明显。

首先,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人, 为什么不自己动手获得知识?例如“黄河水系图”, 学生在图中添加了黄河流经的地形区、干湿区, 这对分析黄河河段特征十分有益。

其次, 学生通过自己绘图, 记忆地图的效果大大提高。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学生亲自绘一幅地图, 印象会更加深刻, 记忆的效果也会更好。例如笔者在讲授“中国铁路交通网”时, 引导学生梳理出“五纵三横”的框架就停手了, 至于每条铁路经过的省会城市、铁路枢纽等, 要求他们自己绘在图上。这些知识比较零碎, 又容易混淆, 单凭教师一个一个地教, 真是费力不讨好。现在交给学生自己处理, 他们还唯恐遗漏了知识点, 整理填充得十分详细。

再次, 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自绘地图, 是对地理信息的二次整合。通过自绘地图, 学生可以确定各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获得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信息;可以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和形状等特征;有助于学生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 便于综合分析和了解地理事物动态变化的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地理学科的特性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这既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 也是地理教学的目的和重要任务。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 就能借助地图去探究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 从而获得新的知识。通过几次的考试结果证实, 学生通过自绘地图, 知识掌握相对扎实, 空间想象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地理素养和地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让学生自绘地图的弊端

自绘挂图也有一定的弊端。使用自绘教学挂图授课是建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之上的。我们采用的方式是教师首先出示自绘教学挂图, 再由教师在挂图上指认主要的地理事物, 让学生记忆。依然采用了“老师讲, 学生听”的传统方法, 学生很少有实践和合作探索的机会, 使得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地理知识及结论的一种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探究的创新性, 因而使一些学生失去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当然也谈不上培养他们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效课堂的利与弊 篇8

一、多媒体的优点

1、多媒体能够极大的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的动力源泉, 能够有效的催化心理和能力的发展。所以, 要想初中学生积极努力和充满激情的学习语文, 就必须使首先学生爱上语文这门科目。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恰好能够带给他们视觉上的冲击和从未有过的好奇感, 增加学习语文的参与感和娱乐性, 就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 积极主动的投入语文的学习。例如, 语文老师在《奇妙的克降》的教授当中, 可以把《西游记》的影视剧当中孙悟空用几根猴毛变出许多猴子的场景作为课程的前言和切入点, 紧接着引导学生开动自己的脑筋去想孙悟空为什么总是能生死彼关之际取得形势的逆转和顺利, 激发他们对孙悟空屡屡战胜凶险的强大本领的好奇心, 之后顺势理所当然的引出克降的概念, 这个过程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非常巧妙的迎合了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引导了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奇妙的克降》这篇文章。

2、多媒体把抽象枯燥语文教学模式形象化

众所周之, 标准语文课本上摘录的文章都是百里挑一精挑细选的好文章, 但由于初中生年龄的限制和各种生活的履历及经验不足, 单单教师一味的讲解和灌输, 很难使学生对生活在完全不同时代和环境下的人事物深刻的理解和产生情感共鸣, 更不用说让学生掌握文章的重难点和根据中心思想对应地进行解题。但如果语文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想象更加直观真实的情境, 学生理解和学习起来就会更加的顺利了。具体而言, 在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一文教授当中, 可以直接先播放一段真实的济南冬天风景的视频或是图片集,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济南冬天的方方面面, 这样就更加容易理解老舍先生对于济南冬天这片热土的深厚感情了;再如大文豪鲁迅写的《风筝》对于初中生比较难以理解, 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快乐自由的放风筝的场景, 紧接着阐述文章当中兄弟俩对于风筝各自不同的态度, 引导学生开动自己的思维去讨论和思考作者的想法和传递的意图, 最后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旧时代不平等长幼关系的弊端以及结合自己被父母等长辈不平等对待的亲身经历思考封建伦理道德和教育理念的残酷和灭绝人性;最终既能有效的达到教学的目的, 寓教于乐, 还能带领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和讨论。

二、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产生的弊端

1、语言抽象化

多媒体课件当中的声音和图像替代了文章的语言文字, 容易让学生忽略仔细阅读文本初中语文的教学相对其它科目比较抽象的, 但仅仅凭借直观化和形象化的多媒体课件也不可能完全准确的传达文章蕴含的丰富感情。千百年前的古人就意识到“书读百遍而其意自现”的深刻涵义, 初中语文教学就应该让学生朗朗的读书声长期的充斥课堂, 是学习和理解文章的主要起支配作用的形式, 而多媒体课件教学是处于辅助和从属的地位的, 不能喧宾夺主, 本末倒置。例如在讲解郦道元的名篇《三峡》的时候, 即使教师用认真准备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展示三峡的瞿塘峡和西陵峡险拔雄奇的风景及巫峡的独具一格的秀丽风光, 紧紧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但是学生的目光仅仅停留在美丽多彩的图片上而不进行大量思考和阅读的话, 就不可能深刻领略到郦道元时代的三峡雄壮险峻和作者对大好河山的感慨和热爱。

2、画面和图像某种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发挥旺盛的想象力的空间

初中学生要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语文教材当中文章的文字语言的美感, 需要学生对文章整体非常熟悉的基础上, 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其特有的想象力去感受语言文字描绘的具体场景以求产生情感的共鸣;而现在各色各样的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的运用, 非常直观的把文章当中的美妙而奇特的风景展示给学生, 长此以往, 学生容易形成思维的依赖性和思考想象惰性, 仅仅沉迷于直观的画面当中, 初中学生特有的旺盛而奇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枯竭和简单雷同化, 思维潜能达不到有效的开发。例如, 散文大师朱自清的名篇《春》, 学生只有在反反复复的朗诵记忆的基础上, 在有教师引导激发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能在脑海当中形象化的构造出朱自清笔下春天的美丽画面;但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 就会简单的运用迎春图、春花图、春草图、春雨图、春风图五副图片代替朱自清笔下丰富多彩充满感情的春天。

3、多媒体过于关注美观而容易忽略真实和蕴含的情感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多媒体的课件时, 往往会为了迎合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口味和审美, 过分关注课件视频和图片的视觉效果, 以最大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授课显得热闹和简单, 但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量也会较少。语文的关键魅力在于依赖于读者的悟性, 各个个体的悟性不同, 对于文章的理解也会各不一样, 丰富多彩;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会无形当中忽略“悟”的能力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学习和理解语文文章只会流于形式, 难以深层次把握学生对文章的认识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层次上, 很难真正把握住语言文字隐藏的特定情感。例如, 教授《与朱元思书》时, 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诸多的富春的江山水画面, 学生也可能会沉醉其中, 如痴如醉, 进而会热情的讨论展示的山水图片的美不胜收, 但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感情和思想是不能简单的通过图片浏览领会的, 必需要语文老师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文章具体内容。

三、小结

总而言之, 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适量适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扬长避短, 多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科学技术也是日新月异, 尤其是得益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诞生的信息时代和互联网的兴起尤为重要, 已经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以教育事业为例, 近年来国家对素质教育进行大力倡导和推行, 逐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模式和提高教育质量, 多媒体技术进入学校的日常课堂成了众望所归和大势所趋。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利与弊

参考文献

[1]雍殿宏.如何处理多媒体与传统语文教学的关系[J].吉林教育, 2010 (01) .

[2]张伟庆.多媒体课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教育, 2010 (29) :93.

[3]辛雪娥.多媒体课件应用之我见[N].甘肃日报, 2010, 1, 9 (05) .

[4]央珍.浅析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益处[N].西藏日报, 2010, 10, 7 (03) .

[5]杨巧燕.初中语文“生本教学”的若干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高效课堂的利与弊 篇9

多媒体技术不仅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板书模式, 将教学由抽象化为具体, 内容也更形象、生动;是对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次革命, 在课堂中不仅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也为教学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力, 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但是, 多媒体教学也有相应的弊端, 因此, 只有客观地对待多媒体教学, 使多媒体与教学有机地相结合, 才能使多媒体教学真正达到其教学效果。

1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

1.1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传统枯燥地“粉笔”教学模式, 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在感观上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从而最大程度的活跃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 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课堂教学比在教室中更让学生有兴奋感、新鲜感, 而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声音、动画, 更能有效加深学生们的感知过程, 精美的课件在课堂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变抽象为具体, 教学更直观

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使一部分抽象的知识变的生动、具体, 一些相对来说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课件的演示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以本人所担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 该门课程操作性较强, 知识点较抽象, 如果以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 学生们不仅不易理解, 而且也达不到教学效果, 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后, 不仅直观明了, 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3 掌握学生动态, 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 节省了大量地板书时间, 在完成相应地教学任务后, 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本堂课的难点、重点加以重复性讲解, 有利于实现学习个体化, 把过去“以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 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1.4 学生多参与, 被动变主动

计算机的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最大的特色和优势。运用和发挥多媒体人机交互性强的特点, 一些复杂、抽象、没有条件实际演练的教学内容, 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模拟教学, 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可以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比如计算机模拟装机等。

1.5 教学多样化, 激发求知欲

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形象性在很大程度上使课堂教学更为多样化, 同呆板、传统的“黑板”教学相比, 多媒体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课堂教学更好的进行组织与管理。

2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2.1 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对于多媒体教学, 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由计算机、投影仪、音响和网络等多种高端设备组合而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 其中任何一个设备发生问题则无法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 常见问题比如:投影的不清晰、学生机故障、音响杂音重等。

2.2 课件设计呆板, 内容缺乏新意

在课堂教学中, 教与学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 因此老师如何教, 如何指导学生学, 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是每位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亮点和优势在于课件的制作和设计, 而很多老师的课件只是课本的翻版, 画面呆板, 文字堆砌过多, 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另外, 一个精美的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询资料和制作, 大部分老师课件均用的是幻灯片制作, 在制作时由于精力不足, 制作缺乏新意, 较为粗糙, 影响了教学效果。

2.3 不适合班级人数较多的课堂

多媒体教室由于计算机较多, 学生每排间距较大, 而投影仪的效果有限, 如果班级人数较多的话, 坐在后排的学生因为离讲台太远既听不清也看不清, 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对学习不感兴趣, 造成睡觉、玩游戏的情况时有发生, 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久而久之, 则会出现厌学、缺乏自信心等情况, 因此, 多媒体教学每班人数不易过多。

2.4 过份依赖多媒体教学, 忽略教学目标

多媒体教学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有些教师在利用课件教学时过分依赖课件, 所有的教学内容均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 造成教学重点、难点界限不清晰, 与学生的交流减少, 使课堂教学主次颠倒, 忽略了教学目标, 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一个新事物的诞生, 都有着两面性, 因此,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利与弊, 做为中职教师, 必须理性对待多媒体课件教学, 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强大优势, 又要清楚地认识到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做到“用之有度”, 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措施, 合理利用, 真正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服务于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只有正确对待多媒体教学在课堂应用中的利与弊, 才能更好地使这种最新的教学手段服务于课堂,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利与弊

参考文献

[1]孙海纯.正确认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商情, 2012 (21) .

[2]许胜利, 翟蕾.浅谈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利与弊[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9 (2) :161.

[3]曾勇进, 庄建东, 李思.论计算机技术等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利与弊[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5) .

高效课堂的利与弊 篇10

通过电子教室进行教学虽然存在了诸多优点, 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 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同时, 也要注意其不易掌握的方面。在教学中尽量弥补其不利因素, 从而使电子教室真正为我们的教学、学习服务。该文主要对应用电子教室进行教学的优势跟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的认识与探究。

1 5W1H法

如图1所示, 5W1H法主要是通过对某种先行的方法或者现有的案例提出六个问题, 构成方案的制约条件, 并设法满足这些条件, 以获得改进方案。从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展开、综合、明确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目的、理由、场所等, 从而使问题具体化, 缩小需要探索和解决范围的方法。是从客体的本质 (what) 、主体的本质 (who) 、物质运动的最基本形式时间和空间 (when and where) 、事情发生的原因 (why) 和程度 (how) 这几个角度来提问。这些问题属于任何事物存在的根本条件。这样抓住一个事物的制约条件来分析问题, 就会发现问题的症结与原因在哪里。

2 提出问题元素

根据本校教学实践和本人教学的实际体会, 从六个方面提出问题, 并将问题列表显示, 逐一分层地将利用电子教室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不同问题中进行比较, 最后得出优劣差异。共计12项, 如表1。

3 电子教室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3.1 电子教室教学模式具有的优势

通过以上问题元素比较分析可以得出, 电子教室教学模式具有四方面的优势。

3.1.1 时间空间比较开放

我们总在强调, 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可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一节课就是四十分钟, 发言的学生数也是十分有限。而运用电子教室的教学模式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案例一】我在上信息技术网页制作内容时, 先在课前布置好本课的任务:为班级制作一个主页, 寻找制作网页需要的素材。让他们把寻找或准备的资料 (图片、文字、视频等) 统一放到学校FTP自己所在班的文件夹中。上课时, 我打开FTP文件夹, 就看到了全班所有学生收集到的有关自己班级方方面面的资料。我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 最后我把关于这节课的网页链接也发表到学校内网当中。这样, 不仅每位学生都参与到了我们的教学中, 而且在收集这些信息资源时, 对每位学生来说, 时间也都是自由安排的, 他们可以在自己空闲时去完成这些任务, 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 并且我们的学习过程实时的保存了下来, 不懂的学生课后可以继续学习。

3.1.2 协作学习, 使教学最优化

协作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协作学习, 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但在电子教室中, 协作学习的范畴较之前者更为广阔。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 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 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他们更欢迎亲和力强、民主型的教师, 但又需要教师给予适应的指导帮助。在教师适度的引导和控制下, 计算机将成为学生的学习良师益友。另一方面, 电子教室软件使学生眼、脑、手、耳并用, 增加信息输入渠道, 唤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案例二】在日常教学中, 我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有几个平常在语文、数学这些课堂上不怎么爱说话, 更别说举手发言的学生在我的信息技术课上却能够通过鼠标单击进行电子举手, 而且很乐意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行示范演示或展示, 由此我意识到, 对于这部分“特殊”学生, 他们认为电子教室是虚拟的, 也就不再害羞, 不再内向。更乐于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因此, 我觉得在电子教室中以计算机作为媒介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阴影, 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 他们能大胆的提出疑问, 从而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同时, 他们对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分组讨论等功能操作总是“蠢蠢欲动”, 促使他们更能有效地接受教师的指令, 教师也能够充分发挥电子教室的优势, 引导学生, 让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参与,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另外, 教师也可通过电子教室“屏幕控制”教学进行监查、处理各种问题, 帮助和引导学生个体或每个小组顺利完成任务, 教学效率也明显得到提高。

3.1.3 教学活动更丰富

1) 评价环节开展更全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把课堂作品评价作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电子教室的引用, 更能直观全面的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学生通过屏幕广播, 学生演示等功能轻松直观的欣赏到更多其他同学的作品, 从而为学生之间的评价提供了较强的依据, 扩大他们可评价的效率和范围, 然后, 教师再采用生评与师相结合, 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在向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要效率中, 电子教室“屏幕控制”的应用为此提供更迅捷的评价平台。

2) 小组合作学习更顺利

学生之间的交流较之传统教学最大的优势是它可以突破空间限制, 即不管他们在教室的什么位置, 只要有需要探讨的共同话题, 他们就可通过电子教室进行交流, 或两位同学一起, 或组成小组进行。它使相同程度、有相同兴趣的学生组织在一起, 这样无疑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是实现分层教学的一个有力手段。电子教室教学中, 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是客观的, 在教师适度的引导和控制下, 学生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 也切身体会到计算机已成为他们学习的良师益友。

3) 分层教学更彻底

在我们学校, 学生来自于不同地区, 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情况下教师适当的利用电子教室进行“屏幕控制”, 利用“分组教学”功能进行分层教学, 似乎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在教学中, 我利用“极域”把有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所在计算机进行分组, 让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而操作能力稍弱的学生则可在这段时间里加强练习, 教师也可适当进行指导督促。使学生有的放矢, 各得其所,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我发现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指令, 变得主动的去探索问题, 解决并发现问题, 学生们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 课堂气氛也变得和谐融洽起来。

3.1.4 教学资源多样化、信息来源广泛

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来源单一。我们尝试通过互联网这个知识信息库, 运用学生能够掌握的网页浏览与上传下载技术, 改变信息来源, 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 具有强烈时代感, 真实感的素材。

【案例三】在Photo Shop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收集喜欢的图片作为素材, 结果学生从网络上找了各种各样的图片, 卡通类的、植物类的、科幻类的、军事类的等等。充分展现了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 也为上课积累了不少资源。我觉得电子教室“屏幕控制”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交互性, 即网状互动性, 使学生和老师之间能够很好的沟通、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包括语音交流, 还包括文件、图片等。交流可以是单向、双向、多向的。

3.2 电子教室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运用电子教室模式进行教学虽然存在诸多优点, 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 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同时, 实施起来也发现了一些困惑与疑问。

3.2.1 过于依赖广播教学

【案例四】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 基本上的老师都采用电子教室广播教学模式, 自然我也是如此, 因为我知道信息技术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 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非常高, 甚至到了某种“兴奋”的状态, 如果不实施广播教学, 根本管理不好课堂常规, 严重影响到教学进度, 也不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我刚教信息技术的时候, 在课堂上基本采用广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但是时间久了我发现麻烦也随之而来, 往往前面段时间广播教学的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学生也听的比较认真, 但是到了放开让学生自己操作的时候, 学生就开始“骚动”起来了, 自然声音也出来了。但是更严重的还在后面, 当我发现某个或者几个同学操作存在问题从而进行屏幕控制教学演示给大家看时, 下面学生埋怨的情绪一下子爆发了, 有说老师我还没完成的, 有说老师我还没保存等等, 甚至有些还发出了嘘声来表示抗议, 这让我非常头疼。后来我慢慢摸索出了规律, 我试着在当我想再控制屏幕之前, 也跟学生进行倒计时的方法, 往往从10倒数, 让学生有自己的心理准备, 发现这样一来, 下面学生的埋怨声就大大的减少了, 因为不少学生在控制之前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当然, 在学生操作的时候还是尽量不要中途控制, 因为控制次数多了, 学生也厌烦了。

使用电子教室上课可以充分展示教师的活动, 演示教师操作步骤, 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了解学生举动, 有利于教学。因此很多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 往往为突出重难点, 也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 过分依赖于屏幕广播, 进行灌输式的教学, 以确保教学进度和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在电脑前听讲时的注意力最多只能持续十来分钟, 因此, 长时间或者反复的讲解教学效果也不大。久而久之, 学生对教师的“广播”很是抵触, 从而失去了对本课程自主探索的兴趣, 成为一个被动的任务接受者, 甚至于懈怠厌学。

因此我认为, 课堂管理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 正所谓管理第一教学第二, 电子教室软件是进行教学的必要手段, 但是, 当出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教师, 一个管理和驾驭课堂能力强的教师应该将电子教室软件当作一种工具而不是依赖它。

3.2.2 分组教学难以开展

前面提到了利用电子教室“屏幕控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好处, 下面就将利用电子教室“屏幕控制”教学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带来的一些困惑进一步的进行阐述。

【案例五】就我校高一的学生为例, 他们从小学开始就已开展信息技术课, 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但是现阶段的学生中仍然有相当部分的人对计算机操作还不是非常熟练, 所以实施分组教学中, 如果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这一环节的开展, 有的学生就无法与老师和同学同步, 一时间, 在课堂上, 学生更乐于跟同学七嘴八舌的讲话, 自顾自的玩, 而对教师设置的问题经常忽略, 或者因为掌握知识有限, 而耽搁讨论的时间, 无法掌握新的知识。分组教学的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找出原因后, 我加强了对基础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发现部分同学仍然“我行我素”, 不愿意参与其中, 最后分组教学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看来, 电子教室的功能也不能滥用, 教师要适当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策略的指导和变更。

3.2.3 学生的自主能力下降, 依赖性增加

利用电子教室, 可以进行屏幕演示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利处就是演示直观, 教师可以直观的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 较快的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使学生学有方向。正因为这样,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 在教学过程中也很乐于使用教学课件进行教学。但是教师在演示操作的过程中, 学生不能与教师同步操作, 学生精力不集中, 教师演示完了, 让学生再操作时他却什么也不会做了, 只是看了热闹, 忘了门道。

【案例六】上面提到的这种情况我是深有体会, 众所周知, 电子教室“屏幕控制”教学模式能更直观的演示新知识的操作步骤, 我平时上课一般也都是出示教学课件进行教学, 学生也很感兴趣, 所以刚开始进行情境导入部分还好, 我上面进行“屏幕控制”教学, 一般都能牢牢地吸引住下面学生的眼球, 但往往到我在上面进行操作演示, 下面有的学生就在那讲话了, 在他们心里, 似乎已经习惯了新知识由我先演示操作, 他们坐在那等着看好了, 这样一来他们都变懒了, 自主探究任务都等着老师或者几个程度好的同学演示学习。但是真的一旦等我演示完毕再让他来演示给同学看的时候却什么也不会了, 特别是我们学校, 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演示时学生互相说话的人很多, 精力不集中, 只会看了热闹, 忘了门道。

针对这一情况, 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 尽可能地让学生明白, 在当今社会学习计算机操作对于未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第二, 作为教师来说, 更应该把精力花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上, 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才是电子教室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

3.2.4 备课成本大

在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教室教学模式下, 要想备好一节面向全体学生, 既有能足够吸引学生眼球的多媒体课件, 又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 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案例七】我在进行Flash脚本编写这节课备课时, 为了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丰富教学内容, 搜索了大量的制作Flash二维动画的视频、文字、图片。为了组织好这些资源, 花了我近一个星期的时间, 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 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教室的教学模式以它独特的优势给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是世界潮流,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任凭信息技术发展如何迅猛, 手段如何多样, 电子教室教学模式担任的功能地位如何高, 始终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课堂的主体始终是学生,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与地位, 始终不变, 关键是要认识到电子教室“屏幕控制”教学模式的两面性, 而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恰当的管理和驾驭这种教学模式, 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教与学更和谐。

摘要:目前, 教师利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该文主要是针对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利用电子教室进行教学实践带来的利与弊进行一些粗浅的认识与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电子教室,5W1H法

参考文献

[1]蔡海燕, 袁晓斌.多媒体电子教室在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08 (10) .

[2]魏娟丽, 翟社平.电子教室中文件传输功能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 2006 (5) .

[3]秦丹, 陈江涛.虚拟电子教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作用[J].高教论坛, 2009 (4) .

[4]王志忠.电子教室软件合理应用的策略与实践[J].信息技术教育, 2006 (8) .

[5]朱旭刚, 刘允涛, 李茜.电子教室软件在计算机实践课中的应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

[6]沈菊峰.电子教室软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 2009 (2) .

[7]马文斌.电子教室软件应用初探[J].学苑教育, 2009 (3) .

上一篇:造纸技艺与文化传承下一篇:治疗失眠症药物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