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术后

2024-05-13

脊柱术后(精选九篇)

脊柱术后 篇1

1临床资料

28例患者中, 腰椎结核27例, 胸椎结核1例, 男19例, 女9例, 年龄18~65岁, 平均38岁。术前经CT或MRI检查诊断为脊柱结核, 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痰涂片及培养排除开放性肺结核。结果术后Ⅰ期愈合23例、Ⅱ期愈合5例。术后患者易出现高热、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但经治疗全部愈合。

2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脊柱结核为一种消耗性疾病, 病程长, 患者焦虑, 对治疗信心不足。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 安慰、鼓励患者, 详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手术治疗的有效性, 并请同类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法, 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抗结核治疗与加强营养支持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2周以上的规范抗结核治疗, 以改善全身症状, 同时指导患者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对贫血的患者适当输入血浆或新鲜血, 待结核中毒症状减轻, 食欲增加, 贫血改善, 血沉呈下降趋势时进行手术。

2.3 限制活动与床上排便训练

脊柱结核患者需绝对卧硬板床休息, 并定时轴线翻身, 以减轻椎体压力, 防止脊柱变形及神经受损, 使病灶局限。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教会如何翻身, 为术后卧床做适应性准备。

2.4 呼吸功能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 以增加肺通气量, 利于痰液排出, 同时督促吸烟者戒烟。

3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的观察

全麻未清醒者, 每15~30 min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1次, 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者改为每1~2 h测1次;注意体温的变化, 高热者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同时注意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以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2 加强呼吸道护理

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痰液堵塞呼吸道可影响肺通气功能, 引起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术后应常规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和配合翻身叩背协助排痰。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3.3 饮食护理

进食不宜过饱, 应少量多餐。多饮水, 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食物的色、香、味, 以增进患者食欲。鼓励患者多进食奶类、豆类、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富含粗纤维、维生素食物。宜进食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之品, 如甲鱼、乌鱼、排骨、牛羊蹄筋等, 忌食辛辣、海腥发物, 如公鸡、春笋、蟹等[2]。

3.4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引流管, 应妥善固定, 避免扭曲、打折。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 并间断挤压引流管, 保持引流管通畅。同时注意观察创口敷料渗血情况, 及时更换敷料。

3.5 体位护理

患者术后体位要保持舒适, 四肢置于功能位。置引流管的患者应多采用健侧卧位与仰卧位休息, 以减少因患侧卧位引流管易被压迫而致引流不畅, 同时压迫创口导致疼痛加剧。翻身时注意保持脊柱在一轴线上, 避免扭曲及旋转[3]。

3.6 并发症护理

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 在拔除引流管后, 仍需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防止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同时加强皮肤护理, 高热患者及时擦干汗液, 更换衣服,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 定时翻身, 预防压疮;对截瘫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 要鼓励多饮水以达到自行冲洗尿道的目的, 并教会患者定时夹管排尿, 进行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 以尽早拔除尿管。

3.7 康复指导

一般术后2 d, 可指导患者做抬头、扩胸、深呼吸和四肢各关节的运动, 以增强心肺功能和四肢肌力;练习直腿抬高、髋关节伸屈、外展、内收及膝踝关节伸屈等运动, 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静脉血栓形成。活动量由小到大, 循序渐进, 以不疲劳为度, 如患者在活动中出现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疼痛加剧、病情加重等应暂停锻炼[4]。指导患者在床上锻炼的基础上同时在支具保护下离床锻炼, 逐步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康复训练。

3.8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抗结核药1~1.5年, 术后定期复查。用药期间有耳鸣、口麻等应及时复查。出院后卧床休息3个月, 半年内避免弯腰, 禁止脊柱旋转运动。1年内避免负重, 不提重物。少取坐位, 减少胸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佩戴支具时相对限制活动, 只能从事一般活动, 禁止剧烈活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5]。骨愈合后弃支具下床活动, 避免弯腰、负重。卧床期间注意预防并发症, 加强营养, 增强机体抵抗力。

参考文献

[1]张丰平, 唐磊.脊柱结核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当代护士, 2008, 10:40.

[2]时华凤.脊柱结核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13 (9) :1292-1293.

[3]徐淑红, 曾丽雯, 李燕容.脊柱结核手术后病人使用躯干支具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全科护理, 2010, 4 (8) :1043-1044.

[4]杜克, 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592.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 篇2

关键词:脊柱结核手术;复发;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41-01

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肺外型结核疾病,脊柱结核大致占到了总结核患病的3%。脊柱结核会对患者的骨组织造成严重的破坏,致使病患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脊柱结核患者大部分在手术后能够恢复身体健康,但还有一部分病患会出现复发症状。为了分析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文章选取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70例,对其展开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70例,将其中20例在术后出现复发症状的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范围为21~56岁,平均年龄为22.3±5.9岁,属于颈椎结核的患者5例,胸腰段结核患者5例,腰椎结核患者8例,骶椎结核患者2例,其复发时长范围为3~26个月,平均复发时长为7.8±2.3个月。同时将50例在术后未出现复发的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范围为19~58岁,平均年龄为28.8±8.6岁,属于颈椎结核的患者8例,胸腰段结核患者18例,腰椎结核患者22例,骶椎结核患者2例。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自身营养状况、病灶清除度、病灶制动是否严格等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其中自身营养状况评价采用观全面评价法(SGA):①体重变化:6个月内体重下降,5%~10%之间为营养不足,5%以内为正常 ;②饮食变化:是否存在饮食减少、不进食等情况[1]。

1.3 统计学分析: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和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脊柱结核患者的研究发现,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较差、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以及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等。因此,想要有效避免脊柱结核的术后复发状况,则应对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较差、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以及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最大的帮助。

3 讨论

3.1 患者自身营养状况与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联: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中,患者自身的营养不良因素是较为重要的。脊柱结核属慢性消耗性疾病,大多数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惡心、呕吐,甚至饮食减少、不进食,导致贫血、体重减轻[2]。本组患者中大多数的脊柱结核患者来自于较为偏远的区域,其经济条件状况较差,因此在营养的补充方面略显不足,极易引发脊柱结核的术后复发。脊柱结核患者应适当地将自身的体质状况进行增强,改善免疫系统,对肝肾部位的功能进行合理维护,同时还应注重维生素的补充。在日常的饮食方面,为了将营养状态调至正常,患者应根据医师的指导,做到合理饮食,运用膳食方式对自身的营养所需及热量进行补充,以此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减小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概率。在特殊情况下,相关医师还应给予患者高能营养合剂及输血等,以此防止出现术后复发的情况。

3.2 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与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联:通过分析研究表明,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也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一大危险性因素。术后病灶的严格制动主要是指内外双方的固定,其作用是将患者的脊柱进行有效稳定。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椎体间残留较大空间,由于脊柱前中柱结构的破坏,脊柱出现不稳状况,脊柱稳定性重建是结核愈合的条件[3]。患者脊柱结核病灶部分的稳固才能实现其最终的痊愈。在本组术后复发的20例患者中,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的有15例,其主要原因为在病灶清除后,患者未进行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及石膏固定。虽然有人认为将固定器放置到患者的病灶部位会出现异物排斥反应,致使其病灶范围扩大。但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内固定器的置入能够提高脊柱的稳固性,促进其恢复。在术后患者应时刻保持一个正确的休养体位,对病灶部位进行科学严格的制动,以此保持其稳固性,并对可能出现的骨折、塌陷等状况进行有效避免,将患者植骨的融合了有效提升,从而减少出现病灶复发的概率。

3.3 病灶清除不彻底与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联:病灶的清除度与脊柱结核的整体疗效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往对脊柱结核进行病灶清除时,通常是将重点放置在脓液以及肉芽等方面的清除,很少会对硬化骨质进行注重。在硬化骨质中存在着大量的结核杆菌,一旦未将其彻底清除,那么极易引发术后的复发状况。加上硬化骨的血液流通状况较差,如未清偿彻底,其与植骨之间的紧密度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导致出现假关节。因此,相关医生在进行脊柱结核手术时,应积极运用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并保证自身的操作技巧纯熟,认真严谨的对待工作,以此将病灶进行彻底清除,减少其复发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赵宇,杨开舜,李绍波.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J].中外医疗,2013(02):47-48.

[2] 金格勒,姚立东,崔泳,阿依努尔,盛伟斌,艾尔肯·沙德尔,曹力.[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7):516-519.

[3] 唐接福,李峰,满益旺.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前路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J].实用骨科杂志,2009(100): 496-498.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术后护理 篇3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术后护理,治疗效果

脊柱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创伤,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 对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 除手术治疗外, 制定系统的整体护理程序, 重视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期功能锻炼, 是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我院自2003年3月—2008年6月共收治78例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8例, 男66例, 女12例, 年龄21岁~63岁, 平均年龄34岁。损伤部位:颈椎15例, 胸椎21例, 腰椎42例。受伤原因为高处坠落、重物压伤、车祸伤等, 均采用手术治疗。

2 临床观察与护理

2.1 心理护理

脊髓损伤后除损伤部位疼痛外, 立即出现的下肢或四肢的瘫痪, 严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使患者产生剧烈的心理波动, 大部分患者会产生心理障碍或绝望轻生的念头, 缺乏或丧失治疗的信心, 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气。因此, 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地观察患者的言语、情绪、行为并做好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 细心呵护其自尊心, 努力培养患者的自信心, 使患者认识到使用合理的医疗技术和措施, 可使自己的病情得到改善。护士应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 使其感到温暖, 以娴熟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 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信赖感。安慰、鼓励患者, 激发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康复知识教育, 介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护理方法, 以取得配合。

2.2 体位护理

脊髓损伤后体位护理不可忽视, 若体位或姿势不当可加重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尤其是翻身不当会加重损伤, 产生不良后果。术后患者应平卧硬板床4 h~6 h, 压迫切口, 以减少出血[1]。保持脊柱平直, 定时翻身, 在搬运或更换体位时应保持身体纵轴的一致性, 避免扭曲、旋转和拖拉。

2.3 饮食护理

截瘫患者由于长期卧床, 肠蠕动减慢, 常发生便秘, 因此要从饮食上进行调剂, 要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助于排便, 多喝水可防大便干燥。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及营养, 饮食要定量, 防止暴饮暴食, 避免因饮食不当而导致腹泻, 因为截瘫患者肛门括约肌不协调, 对大小便失去控制能力且行动不便, 一旦发生腹泻会给患者和家属造成很多麻烦。

2.4 皮肤护理

因患者脊髓损伤部位无感觉, 体位不能随意翻动, 我科自制了糜子褥子, 将患者置于放糜子褥子的硬板床上, 糜子是一种农作物, 它表面光滑, 透气性强, 相互之滑动, 有助于患者长期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 带有一定的按摩作用, 同时可预防褥疮的发生。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 一般日间每2 h翻身1次, 夜间每3 h翻身1次, 翻身时保持脊柱伸直位, 维持脊柱位置及稳定。做好患者皮肤护理, 及时更换污染的被褥、床单、衣服, 保持患者床单整洁、干燥、无皱褶。对骨隆突处的皮肤, 每次翻身后都要用50%酒精或按摩乳 (按摩乳起活血化瘀, 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加以按摩, 有利于血液循环。

2.5 泌尿系护理

脊髓损伤后, 大多患者排尿功能失去大脑及低级中枢控制, 使排尿功能紊乱, 表现为尿潴留。 (1) 用气囊导尿管 (二腔或三腔) 留置导尿。 (2)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示范重建排尿型态的知识与技能, 并帮助重建排尿型态:在受伤早期 (即伤后2周内) , 保持留置尿管持续开放, 使膀胱内不积存尿液, 减少膀胱壁受损伤的机会。当患者肌张力开始恢复、反射出现, 可将膀胱引流定时开放, 一般每2 h~4 h开放引流1次, 以防止膀胱缩小或过度膨胀。尿管留置2周~3周后, 可试着拔除尿管, 使用手法按摩按压排尿, 以训练膀胱反射性动作;当膀胱胀满时, 患者有下腹部胀满感、出汗及其他不适, 操作者用右手由外向内按摩下腹部, 用力均匀, 由轻而重, 待膀胱缩成球状, 一手紧按膀胱底, 向前下方按压膀胱排尿后用左手按在右手背上加压, 待尿不再排出时, 可松手再加压1次, 力求把尿排尽。

2.6 肺部的护理

截瘫患者因长期卧床或呼吸运动障碍, 呼吸量减少, 咳嗽动作减弱或消失, 大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 引起肺部感染。为预防这一并发症,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时翻身、叩背, 协助咳嗽排痰, 促进肺膨胀;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早期活动, 以增加肺活量;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 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和遵医嘱应用祛痰药物。

2.7 安全护理

截瘫患者皮肤感觉丧失, 行动不便, 平时不但要注意防止烫伤、跌伤、碰伤等意外伤害, 还要预防自伤、自杀等发生, 在无人护理时各种用具要方便患者拿取, 让患者自觉调节心理情绪,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8 功能锻炼

根据脊髓损伤程度不同, 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 指导患者进行定时、定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功能锻炼是关键。早期开展康复治疗对于预防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体位性低血压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2]。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明早期锻炼的重要性, 取得患者合作, 每日定时用按摩乳按摩四肢肌肉, 同时为患者做膝关节及踝关节的屈伸被动活动, 通过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 保持瘫痪肢体的肌肉、关节活动, 使软组织不萎缩, 关节不僵, 促进血液循环, 预防畸形;通过锻炼也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预防肺部及泌尿系的并发症, 并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热爱生活的积极情绪。

3 讨论

对于每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 我们均采取了心理沟通, 被动、主动锻炼及治疗, 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将患者并发症控制在零, 使他们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最佳的身体及心理状态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齐艳.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后路联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1) :598-600.

脊柱术后 篇4

【关键词】 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截瘫;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41 文章編号:1004-7484(2013)-06-3142-01

脊柱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骨科创伤之一,而发生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最严重的并发症[1],患者对于突来的疾病直接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在临床中采取内固定术治疗是首选手段,除有效的手术治疗外,术后为患者制定系统的整体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加强患者康复期的功能锻炼,这些护理措施是临床治疗疗效的重要保障。笔者想将我科治疗的26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内固定的术后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26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讨论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18-67岁,平均年龄在(35,93±4.09)岁。能够导致受伤的原因有:车祸意外伤的患者14例,高处坠落伤的患者8例,重物砸伤的患者3例。损伤部位:颈椎骨折的8例,胸椎骨折的12例,腰椎骨折的6例,骨折受伤至救治时间为30min-2h。

1.2 方法 此组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后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术后给予整体的护理措施,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9±10.7天,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2 术后整体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除损伤部位的疼痛外,立即出现的下肢或四肢的瘫痪[2]。对于自理能力严重造成影响,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其中多数患者会产生轻生、愤怒、焦虑以及恐惧的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严重对生活失去勇气。因此、护士应全面积极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的与患者进行沟通,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能够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手术治疗重要性、骨折愈合过程与功能锻炼的目的向患者解释清楚,增强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以便取得患者密切的配合。做到尊重患者、适当给予安慰与鼓励,激发患者拥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康复知识的健康教育,介绍有关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护理方法,以便家属能够密切的配合。

2.2 体位护理 脊柱合并脊髓损伤的术后体位是重点,若患者的姿势或体位不当可加重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3]。对于翻身不当会加重脊髓损伤,产生严重的后果。患者于术后置于硬板床上平卧,在进行侧卧时要保持整个躯体保持同一直线的原则,有2-3人进行翻身,用手将患者的肩部和臀部同时进行翻动,翻动时注意保持脊柱固定呈直线,防止弯曲与扭转,避免扭伤。

2.3 饮食护理 脊髓损伤导致截瘫的患者由于长时间的卧床,肠蠕动明显减慢,易导致便秘,注意饮食的调整,为患者准备高蛋白、高钙、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粗纤维的食物能够有助于肠蠕动。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要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2.4 皮肤护理 脊髓损伤的部位患者失去知觉,加之体位不能随意翻动,患者长期卧床会导致压疮的发生,为了预防褥疮的发生,主要是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可以给予使用气垫床,防止身体局部受压。多个人进行定期翻身,每2小时一次,注意患者在翻身时保持脊柱的伸直位,保证脊柱的稳定及位置。每日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对于污染的床单、被褥以及衣服要及时进行更换,每次翻身给予骨隆突处的皮肤进行按摩,可以使用50%的酒精加以按摩,能够使受压皮肤拥有良好的血液循环。

2.5 泌尿系护理 由于脊髓损伤会影响患者的排尿功能失去大脑及低级中枢的控制,导致尿潴留,使排尿功能发生紊乱[4]。可以遵医嘱进行留置导尿术。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的说明与讲解重建患者排尿型态的知识与技能,并主动帮助患者重建排尿型态:在伤后2周内为早期伤时间,可以保持患者的尿管持续处于开放状态,使膀胱内的尿液长期流出,可以使膀胱壁减少受损伤的机会。当患者开始恢复肌张力时、出现反射,可将导尿管定时夹闭。一般每2h开放尿管1次,有利于膀胱功能锻炼,防止出现膀胱过度膨胀以及膀胱缩小。留置尿管的2周一3周后,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拔除尿管,尿管拔出后观察患者的排尿形态,可以运用手法按摩膀胱按压排尿,此方法能够训练膀胱的反射性动作。

2.6 肺部的护理 脊髓损伤的患者因长期卧床或者出现呼吸运动障碍,正常的呼吸功能受到障碍,呼吸机咳嗽动作明显的减弱,甚至出现无咳嗽能力,长时间卧床产生的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除,引起患者肺部的感染。为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要正确指导患者的呼吸功能训练。定时进行翻身、叩背,有效的咳嗽咳痰,促进患者的肺泡膨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做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患者出现痰液黏稠无法咳出时,可准医嘱给予雾化吸人和祛痰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负压吸痰。

参考文献

[1] 朱桂兰.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

[2] 夏丽娟.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07,36(7).

[3] 丁俊琴,井永敏.脊柱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河北医药,2009,31(18).

脊柱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分析 篇5

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脊柱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40例, 男26例 (60.0%) , 女14例 (4.0%) , 男女之比1.5∶1, 年龄15~75岁, 平均45.6岁, 疾病类型:胸腰椎骨折9例, 脊柱肿瘤8例, 胸腰椎管狭窄症16例, 颈椎间盘突出7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切口愈合不良, 根据不良情况进行分类, 其中脂肪液化34例, 主要表现为有黄色不等量液体渗出, 切口裂开1例, 切口感染5例。

方法: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行局部换药引流治疗或微波理疗治疗, 对于有较多脓液渗出或行全身抗生素治疗患者经局麻处理后开刀探查是否存在脓肿, 并使用康复新液纱条或碘伏纱条填充[1], 直至渗液全部消退位置, 对于存在窦道的患者行后期的窦道切除治疗。存在切口裂开或感染的患者采用二次手术治疗, 切口清创后行高压冲洗或负压引流。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22例, 采取切口清创冲洗方式治疗16例, 二次手术治疗2例, 术后11~14天拆线, 刀口均一期愈合, 术后经过3~36个月的随访, 内固定未见松动, 腰背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讨论

导致伤口脂肪液化造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不正确使用电刀, 或者由于手术过程中的过度牵拉导致的血运障碍, 使切口四周皮下积液, 影响伤口愈合;导致切口裂开的主要原因是缝合不良;导致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高龄、肥胖、合并糖尿病等, 另外也由于患者的不良嗜好如吸烟等也是导致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2,3]。

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主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渗液情况来决定, 渗液较少, 且部分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应在无菌环境下挤出多余的渗液, 经微波理疗或局部换药的方式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应立刻性二次手术清创治疗。

对于切口裂开或感染的患者, 应该根据其具体的炎症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 感染较强的患者应先进行抗生素或局部换药方式治疗, 对于肉眼可见局部脓性坏死患者或炎症情况严重的患者应立刻进行二次清创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将坏死的局部组织清除, 进而达到稳定脊柱、避免神经损伤和脊柱畸形的目的。局部有较多渗液患者行清创治疗后应采用负压引流方式引流, 保持创面的清洁和干燥。VSD技术指的是采用封闭、隔绝的方式将创面与外界环境隔绝, 进而保证负压的持续存在, 能够有效的吸走创面的渗出液, 保证创面长期的清洁和干燥, 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5]。此外, 负压本身具有促进消肿的作用, 对改善局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该种治疗方法不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少病毒、细菌等对患者机体的影响, 并能够有效地促进伤口的愈合, 缩短临床治疗的时间。故临床认为, 对切口感染较为严重, 经1周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应行二次清创冲洗治疗, 术中持续给予抗生素抗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效果。方法: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脊柱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40例, 根据不良情况进行分类, 其中脂肪液化34例, 主要表现为有黄色不等量液体渗出, 切口裂开1例, 切口感染5例。分析其治疗情况。结果:本组40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22例, 采取切口清创冲洗方式治疗16例, 二次手术治疗2例, 术后1114天拆线, 刀口均一期愈合, 术后经过336个月的随访, 内固定未见松动, 腰背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脊柱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脊柱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原因,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 孔德明, 银晓勇, 张磊.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脊柱术后感染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 2012, 20 (17) :120-121.

[2] William R, Camann, MD.Highlights of the 3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Obstetric Anesthesia and Perinatology[J].Phoenix, 2003, 18 (16) :14-17.

[3] 吴天红.脊柱侧弯矫形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和干预[A].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 2012, 13 (4) :198-199.

脊柱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病人脊柱术后出现精神障碍40例, 其中男17例, 女23例;年龄62岁~81岁, 平均74岁;腰椎术后29例, 颈椎术后8例, 胸椎术后3例;术前均无精神障碍病史和精神障碍家族史, 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病病史, 其中有吸烟史22例, 饮酒史18例;31例术后使用镇痛泵。

1.2 临床症状

40例病人中有32例病人在手术麻醉清醒后24 h内出现精神症状, 昼轻夜重, 多表现为躁动、定向障碍、睡眠紊乱、谵妄、幻觉、多语等。大多数病人拒绝配合术后治疗, 少数病人有昏睡、抑郁症状, 其中有10例病人症状较重。8例病人在术后48 h~72 h出现精神症状, 症状较轻, 多表现为烦躁不安、幻视等。

1.3 诊治

随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记录, 如有止痛泵的病人可请麻醉师会诊, 必要时关闭止痛泵, 以免麻醉药物加重精神症状;及时检查各个管路情况, 避免因病人不配合治疗致管路滑脱;及时安抚病人, 必要时行头颅CT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根据症状的轻重遵医嘱给予安眠、镇静药物治疗, 如肌肉注射地西泮或氟派利多注射液药物治疗;必要时请精神科医生会诊给予相应治疗。

1.4 结果

病人的精神障碍症状一般维持3 d左右, 最长可维持7 d。本组5例病人2 d后症状消失, 28例病人3 d后症状消失, 3例病人症状在7 d后消失, 4例在3 d~7 d内症状消失。经过精心、耐心的护理后, 40例病人意识恢复正常后, 全部痊愈出院, 经回访后均未留下后遗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病人入院后, 对病人心理进行评估, 了解其有无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 及早给予心理安抚。对待病人要精心、细心、耐心、有爱心, 建立牢固且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积极为病人进行疾病及手术的相关知识健康宣教,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其中包括心理与生理准备, 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有资料显示, 加强术前心理支持, 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 可以降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3,4]。同时, 也要加强病人家属的心理疏导, 以免造成相互的影响。

2.1.2 功能锻炼

长期吸烟的病人至少提前1周戒烟, 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危险性。术前做深呼吸训练及有效咳嗽训练。长期饮酒的病人要早期戒酒, 以免病人一旦戒酒, 容易出现戒断反应[5], 增加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术前做床上大小便训练, 尽早适应卧位改变带来的不适。如果术前床上小便训练完成良好, 可尽早拔除尿管, 降低感染几率, 也可减轻刺激。术前也可做卧位训练, 如腰椎后路病人可做俯卧位, 胸部垫一软垫;颈椎前路病人可做仰卧位, 背部垫一软垫, 来模仿手术中的体位姿势, 提高手术配合度的同时也可减轻心理压力, 让病人认识到手术并不可怕。

2.2 术后护理

2.2.1 安全护理

术后病人出现精神症状, 多表现为不合作、不配合治疗, 还可能出现自伤或攻击他人的行为。对症状较轻者, 可以降低床体的高度, 为病床加床档, 以防止坠床的发生。加床档时应注意两床挡之间距离合适, 避免病人出现躁动时造成肢体的嵌顿或其他意外伤害。同时也可为床档包上软布或软垫, 床头放软枕, 避免病人剧烈挣扎时造成身体碰撞伤。对症状较重者, 除采取以上措施, 也可以在得到家属的充分理解与配合下, 增加约束带, 固定病人的四肢。使用约束带时可加纱布或软垫再固定, 松紧适度, 以免对腕部造成损伤, 还要加强巡视, 观察四肢的感觉运动以及末梢循环情况。当病人较为清醒时, 可视情况松开约束带一段时间再使用。如有病人出现双手乱抓、烦躁不安等精神兴奋症状时, 要及时清走病人周围的危险物品, 如剪刀、体温计等。同时也要注意各个管路是否固定妥善, 远离病人可触及的范围, 如有输液管路者, 可将纱布覆盖输液针处固定妥善, 以免因病人无意识地扯拽造成管路滑脱。此外, 还应佩戴好护具, 腰椎病人带好围腰, 颈椎病人颈托保护, 除保护伤口外, 还可以固定手术部位, 避免二次损伤。

2.2.2 心理护理

首先要了解病人现有的精神状态, 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护士要理解和同情病人的痛苦, 对病人要有耐心、爱心。对于过度兴奋的病人要减少语言与肢体的刺激, 尽量分散其注意力, 让其保持安静, 多卧床休息, 安抚病人的情绪。对病人间断出现的正确反应及时鼓励, 对病人过激的异常行为, 经过劝说不能改变者, 护士可合理让步和恭维, 使病人过度的异常思维活动得到发泄而减轻症状[6]。对有抑郁症状的病人, 可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感受, 再加以开导、解释、安慰, 也可安排病人信任且亲近的家属在旁陪伴, 给予其安全感, 安抚其心灵, 从而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 更好地开展后续护理与治疗。对病人的家属, 护士同样要与其进行充分的沟通。大多数家属不能理解术后病人出现精神障碍, 要给家属进行解释, 并列举成功痊愈的案例, 树立病人家属的信心, 取得其充分的理解与支持。

2.2.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 (脉搏) 、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密切观察病人各个管路是否通畅, 尤其是伤口引流的性质、颜色、量, 同时避免管路打折、阻塞、受压。当1 h内引流量>200 mL时, 要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置;当引流量过少时, 则考虑管路阻塞, 重点观察四肢感觉运动的变化, 以免产生血肿压迫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为颈椎前路手术病人则应备好气管切开包, 防止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窒息。卧床病人还应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输液应控制滴速, 根据病人自身情况与药物的要求不同, 滴速也应不同, 同时注意观察尿量, 保持出入量的平衡, 降低病人的消耗。还应观察病人术后的意识与精神状态, 密切关注病人出现的精神症状, 如幻视、幻听、烦躁不安甚至定向力障碍等, 症状及早发现, 及早处理, 如症状加重则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病人用药后要加强巡视, 观察用药后反应, 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及症状的改善情况, 及时报告医生。总之, 随时评估病人的病情变化,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并及时观察其效果。

2.2.4 基础护理

对术后病人生活不能自理者, 尽量满足病人合理的生活需求, 协助病人洗脸、擦身、洗脚等, 保证病人“六洁”, 尽量剪短指甲, 以免抓伤自己。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压疮风险评分>10分者, 应预防压疮。同时保证病人舒适与正确的卧位, 协助病人轴线位每隔2 h翻身1次, 保护骨隆突处, 侧卧位保持45°, 腰后部与两膝间放软枕。鼓励病人多进食, 根据病人情况, 给予饮食指导, 可多进食新鲜蔬果和粗纤维丰富的食物, 多饮水, 预防便秘。以上护理措施会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减轻刺激, 从而减轻病人的症状,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2.5 环境护理

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环境的同时, 保持病房干净整洁, 减少噪声, 给予病人安全感, 可在一定程度下减轻对病人的外界刺激, 从而减轻其精神症状。条件允许时, 可为其安排单人房间, 并可适当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 舒缓病人心情, 消除病人紧张、恐惧的情绪。

2.2.6 睡眠护理

此类病人常伴有睡眠紊乱。表现兴奋的病人常常昼夜不眠或昼夜颠倒, 这样加大了病人的消耗, 不利于康复。因此, 要提供好的睡眠环境, 同时要卧位舒适, 还可采取一些措施, 如睡前用热水泡脚、饮用牛奶或蜂蜜水、按摩涌泉穴等, 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针对昼夜颠倒者, 应告知家属白天与病人多沟通, 让其多讲话, 减少白天睡眠时间, 调整睡眠时间, 保证每天睡眠时间6 h~8 h[7]。

2.2.7 康复锻炼

术后6 h夹闭尿管, 每3 h ~4 h放开1次, 训练膀胱功能, 尽早拔除尿管;术后24 h股四头肌训练, 进行足的背伸跖屈锻炼, 每个姿势保持5 s, 每天3组, 每组10个~15个, 逐步递增, 颈椎术后加做“对指”“并指”训练;术后72 h做屈膝屈髋训练, 每天3组, 每组10个~15个。根据医嘱, 协助病人下地活动, 下地前应先摇起床头让病人适应体位改变带来的不适, 再做正确下地姿势指导。遵医嘱根据病人情况指导病人做项背肌或腰背肌锻炼, 加强自身肌肉力量, 预防复发。总之, 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应尽早开展康复锻炼, 让病人感受到自己病情的好转, 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 也可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原则上应循序渐进、量力而为。

2.3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及家属佩戴护具的正确方法、佩戴时间, 一般腰围、颈托佩戴3个月, 围领佩戴1个月;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复查;随时复诊;坚持功能锻炼, 预防复发。

3 讨论

脊柱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且危及生命, 其术后要求病人短期的绝对卧床、脊柱的制动, 之后的康复锻炼要求病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来高度的配合。正因为此特殊性, 脊柱外科应更加关注术后精神障碍。

至今为止, 术后的精神障碍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多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高龄、脏器功能衰退、长期营养不良、心理因素等都为易发诱因;另外应激反应, 如手术创伤术中出血、输血、脑血流量低、脑血管微栓子形成、术后疼痛、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都与之相关[8]。而高龄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加, 各个器官老化, 身体机能的退化, 病人本身对手术的承受和麻醉的耐受能力下降, 极易出现脑细胞代谢障碍, 从而出现精神障碍的表现。充分认识各种危险因素, 有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干预, 可降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 也可以减轻已产生的症状。

治疗的重点是护理[9]。针对术后病人发生精神症状, 症状较轻者, 应注重护理, 加强保护, 密切观察;症状较重者, 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 可给予镇静、抗精神药物治疗, 并观察用药后病人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 心理护理应从始至终贯穿于治疗性护理之中, 关注病人及其家属的感受, 甚至感同身受, 理解和支持病人战胜病痛, 做到“四心”, 即精心、细心、爱心、耐心。保证病人的自身安全, 避免自伤或伤人。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引发或加重症状, 包括噪声、疼痛、管路等刺激。关注病人感受, 倾听病人感觉, 保证病人舒适。保证环境安静、整洁, 减轻术后疼痛, 给予良好的睡眠环境和充足的营养支持, 满足病人的生活需求, 尽早进行康复锻炼,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通过专业、有效、人性化的护理, 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使精神障碍病人尽快减轻或消除症状。术后病人发生精神障碍势必对病人的康复造成影响, 而护理人员应充分评估各种因素, 积极预防, 加强术后护理, 制订周密而详细的护理措施, 可将这种影响降至最低。

摘要:回顾性分析40例脊柱术后病人出现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 术后做好安全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环境护理、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 结果40例病人精神症状消失后全部痊愈出院。

关键词:脊柱术后,精神障碍,护理

参考文献

[1]王志萍.术后精神障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3, 24 (1) :10.

[2]Kaneko T, Takahashi S, Nake T, et al.Postoperative delirium fol-lowing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in elderly patients[J].Surg Today, 1997, 27 (2) :107-110.

[3]Aldemir M, Ozen S, Kara IH, et al.Predisposing factors for deliri-um in the surgical in tensive care unit[J].Crit Care, 2001, 5 (5) :265-270.

[4]Lou MF, Yu PJ, Huang GS, et al.Pred icting post surgery cogni-tive disturbance in older Taiwanese patients[J].Int J Nurs Stud, 2004, 41 (1) :29-41.

[5]徐韬园.现代精神医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23.

[6]冯崴.老年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 (2) :87.

[7]蔡烨.骨折创伤致老年患者急性精神障碍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6, 3 (6) :52.

[8]韩魏.老年人术后精神障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97 (4) :315.

脊柱术后 篇7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09年8月—2010年3月收治的21例脊椎手术患者, 其中男18例, 女3例, 年龄22岁~64岁, 平均年龄3 6岁, 体重62~76 kg, 平均体重70.2 kg.均在全麻下行脊椎手术, 其中颈椎手术1例, 胸腰椎合并手术11例, 单纯性腰椎手术9例。

2 使用方法

选择长130 cm、宽75 cm, 纯棉质地的长方形毛巾或白布。患者到手术室后在准备麻醉床的基础上铺翻身巾于麻醉床上, 上齐肩部, 下到臀部, 然后在翻身巾上垫一尿垫, 防止伤口渗血、渗液而污染翻身巾及大单。患者术后将各引流管固定良好, 每2 h予以翻身1次, 观察四肢感觉运动、切口渗血及引流管情况。翻身时两人分别站于患者左右两侧, 松开各引流管, 双脚与肩同宽或略宽, 双手握住翻身巾, 靠近患者身体的两边, 嘱患者双手抱于胸前, 全身放松, 护士用力向上抬起患者身体同时向一侧平移, 靠近床沿时距离患者近侧的护士松开翻身巾, 远侧护士抓住翻身巾向上向对侧护士的方向抬起患者身体, 患者顺势侧卧, 协助患者调整体位, 固定好各引流管。

3 使用翻身巾的优点

(1) 经济实用; (2) 方便省力; (3) 保持了脊椎的稳定性; (4) 减轻了患者在翻身及移动过程中的痛苦; (5) 有效地预防了脊椎手术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的可能性; (6) 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4 注意事项

脊柱术后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的脊柱外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50例,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有25例脊柱外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患者的年龄段在50~75岁, 平均年龄为 (60.6±3.2) 岁, 其中男性患者17例, 女性患者有8例。其中进行颈椎手术的患者有15例, 进行腰椎手术的患者有10例。观察组中有25例脊柱外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患者的年龄段在51~75岁, 平均年龄为 (60.8±3.7) 岁, 其中男性患者19例, 女性患者有6例。其中进行颈椎手术的患者有16例, 进行腰椎手术的患者有9例。两组脊柱外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术后认知障碍程度、文化程度以及身体等各方面情况均无显著差异,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所选脊柱外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时, 对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判断的标准为以下:①基本痊愈:患者的切口愈合完全且其精神状态明显缓解出院;②显著进步:患者的精神障碍症状逐渐消失, 恢复到术前的精神状态;③无效:患者的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变。

1.3 数据处理

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分析, 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而组间对比采取t检验;资料采用例数 (n、%) 表示, 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所得数据可知, 相对于对照组, 观察组中脊柱外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更为良好,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资料见表1。

3 讨论

脊柱外科患者术后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情况, 认知功能障碍是指患者在手术麻醉后出现的认知、意识、定向、记忆、思维以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乱情况, 为具有一定波动性以及可逆性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 其较为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质量[1]。因此在对脊柱外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时, 应给予一定的关注。由本次试验所得相关数据可以得知, 相对于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改善了临床护理效果。

在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时, 首先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之前, 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对于部分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 应于术前尽可能的纠正其电解质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情况[2]。同时相关的护理人员应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对患者进行疾病以及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的教育, 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小患者的心理压力, 使患者能够以较好的心态进行手术治疗[3]。第二, 患者在手术结束后, 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心理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若发现患者出现异常, 则相关护理人员应及时的告知医生并且进行及时的处理, 避免情况出现恶化。对于出现认知障碍的躁狂型患者应对患者进行镇静催眠治疗, 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对患者采取苯二氮类药物 (如奥氮平片) [4];对于抑郁型患者应进行相关抗抑郁药物的使用, 并且积极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药物的使用时, 应对患者的呼吸频率、意识情况以及对光反射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应在对患者的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进行纠正的同时, 积极的对患者进行止痛处理[5]。第三, 应积极的为患者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治疗环境, 并且允许家属陪伴, 从而缓解患者的心情。第四, 由于手术过程中, 患者易出现血管损伤、神经受压等方面的损害, 使得患者术后易出现疼痛情况。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疼痛情况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使用相关药物处理。第五,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认知障碍相关知识以及治疗相关知识的教育, 使患者及其家属有一定的意识进行疾病治疗, 从而积极的配合相关护理[6]。

综上所述, 在对脊柱外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时, 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意识的进行舒适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 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 有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叶繁, 武庆平, 姚尚龙.血管性危险因素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 (POCD) 的影响[A].湖北省医学会、湖北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湖北省医学会、湖北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2010:20.

[2]孟京华, 陈红梅, 张光志.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例分析 (附28例) [A].湖北省医学会、湖北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湖北省医学会、湖北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2010:2.

[3]李刚莲, 易斌, 崔剑, 等.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A].湖北省医学会、湖北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湖北省医学会、湖北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2010:5.

[4]杨才毅, 杨昌明, 余奇劲, 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害析因及其防治策略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 (B) , 2012, 33 (14) :42-45.

[5]唐丽, 刘勇, 曹振刚.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关系[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 28 (11) :1087-1089.

脊柱术后 篇9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脊柱手术患者90例。年龄25~65岁,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Ⅰ~Ⅱ级, 将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30例, 组间一般资料相仿。术前30min肌注咪达唑仑2.5mg, 东莨菪碱0.3mg, 麻醉诱导舒芬太尼0.4μg/kg, 丙泊酚1.5~2.5mg/kg, 维库溴铵0.1mg/kg静注后气管插管。术中以丙泊酚2mg/kg·h, 舒芬太尼0.2μg/kg·h维持麻醉, 间断追加维库溴铵。术毕清醒拔管后, 使用美国百特电子镇痛泵行PCIA。药物配方:S1组:1.0μg/ml舒芬太尼+80μg/ml恩丹西酮100ml;S2组:1.2μg/ml舒芬太尼+80μg/ml恩丹西酮100ml;S3组:1.5μg/ml舒芬太尼+80μg/ml恩丹西酮100ml。用PCA泵LCP给药模式设置:总量100ml背景输注2ml/h PCA 2ml锁定时间30min。观察术后4、8、12、24、48h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

1.2 镇痛评分及镇静评分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法 (VAS) 。VAS 0~3分:术后静卧时无痛, 活动、咳嗽或深呼吸时伴有轻痛;VAS 4~6分:术后静卧时感微痛, 咳嗽或深呼吸疼痛加重, 需PCA补加镇痛药量;VAS>7分:术后静卧时持续疼痛, 咳嗽或活动疼痛难忍, 需改变给药条件或镇痛方法。镇静评分标准 (SS) :0分:无镇静, 病人觉醒;1分:轻度镇静, 偶尔瞌睡易于唤醒;2分:中度镇静, 经常瞌睡, 易于唤醒;3分:重度镇静, 瞌睡, 难于唤醒。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三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用药量具有可比性。

2.2 镇痛效果

S2组效果优于S1组 (P<0.01) , S2组与S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3 镇静效果

S3组镇静最强, 与S1、S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4 不良反应

S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S1、S2组 (P<0.05) , 皮肤瘙痒较多 (P>0.05) 。三组均无呼吸抑制及尿潴留发生, 见表3。

注:与S2、S3组相比, P<0.01。

注:与S1、S2组相比, P<0.05, P<0.01。

注:与S1、S2组相比, P<0.05。

2.5 病人满意度 (优秀+良好)

S1组为76%, 而S2、S3组为90%以上, 与S2、S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注:与S2、S3组相比, P<0.05。

3 讨论

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合成的强效拟吗啡类镇痛药, 镇痛效价是芬太尼的5~10倍。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相比, 舒芬太尼具有更多优点, 包括起效更快、手术应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及激素水平变化更小等。Bailey等[1]的研究发现, 在等效剂量下, 舒芬太尼的镇静作用强于芬太尼, 而呼吸抑制效应比芬太尼弱。恩丹西酮是一种高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药, 同时拮抗位于胃肠及延髓呕吐中枢的化学感受器触发带的5-HT3受体, 可有效地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2]。舒芬太尼合用恩丹西酮是PCIA的适宜药物, 但国人使用舒芬太尼PCIA的适宜浓度仍在摸索中。

本研究表明, 舒芬太尼1.0μg/ml组疗效不够理想, 不宜作为镇痛浓度;1.5μg/ml组疗效虽然好, 但嗜睡,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病人难以接受;而1.2μg/ml组的镇痛疗效与1.5μg/m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良反应也较少。因此, 1.2μg/ml的舒芬太尼为合适镇痛浓度, 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脊柱手术术后PCIA的镇痛。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应用于脊柱手术病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PCIA) 的疗效, 探讨舒芬太尼PCIA的有效安全浓度。方法 选择择期脊柱手术病人90例,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30例。S1组:1.0μg/ml舒芬太尼+80μg/ml恩丹西酮;S2组:1.2μg/ml舒芬太尼+80μg/ml恩丹西酮;S3组:1.5μg/ml舒芬太尼+80μg/ml恩丹西酮。应用PCA泵LCP给药模式设置:总量100ml背景输注2ml/h PCA 2ml锁定时间30min。观察术后4、8、12、24、48h各时间点的不良反应和镇痛效果。结果 镇痛效果S1组较差 (P<0.05) , S2组、S3组相当, 镇静、恶心、呕吐发生率S1、S2组低于S3组 (P<0.05) 。结论 1.2μg/ml的舒芬太尼为合适镇痛浓度, 可有效安全地用于脊柱手术术后PCIA的镇痛治疗。

关键词:舒芬太尼,镇痛,病人,控制

参考文献

[1]Bailey PL, Streisamd JB, East KA, et al.Differenees in magnitude and dura-tion of opioid induced, respiratory depression and anglgesia with fentanyl andfusentanil[J].Anesth Analg, 2007, 70 (8) :15.

上一篇:幼儿生活中的美术教育下一篇:70年代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