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设计高中语文

2024-06-22

课堂导入设计高中语文(精选十篇)

课堂导入设计高中语文 篇1

一、关注背景,引发学生思维运动

课文有特定写作背景,由于背景与学生熟悉的年代或地域特点相去较远,学生往往会觉得难以融入文本。但是教师通过适当的导语,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文本成文信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会从相关背景材料中探知文本内涵,消除与文本的思维隔膜,从而为思维启动创造条件。

导语设计没有固定格式需要遵循,但一定要自然和谐,注意导语设计的层次性,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维运动。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堂导入时,一位教师这样设计:一位从小就两耳失聪双目失明的人,居然凭借顽强的毅力,获得了丰硕的奋斗成果。她是谁呢?她叫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单凭“作家、教育家”这些称号就可以看出,这并非是等闲之辈,她虽然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剑桥大学,大学期间撰写的《我生命的故事》一书,被译成50多种文字,流行世界各国。后来的几部自传体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等,都获得世人极高的评价。并在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从教师的导语设计可以看出,其设计思路是非常明晰的。学生从教师导语中逐渐认识了海伦·凯勒:首先掌握她特殊的身体信息,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其次是其不懈努力奋斗,有超强毅力;再就是所获得的成就,成为作家和教育家。学生掌握了这些信息材料,对介入文本学习有重要帮助,对人物形象和情感观念等感知对象有更深刻理解。

二、扣住题眼,启迪学生明理生悟

所谓题眼,从外化表象上看,应该是题目中的关键词;从内质要义上看,则是统领文本内容的中心词。“题眼”集中反映文章主旨要义,抓住“题眼”,可以促使学生思维快速准确进入文本探究中。“题眼”也是教师解读文本的重要切入点。教师如何巧妙利用“题眼”展开导语设计,体现的是教师的引导智慧。例如《品质》这篇小说的标题便是理解文本的重要切入点。

当然,导语设计扣住“题眼”,并非是机械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学习时,教师这样设计导语:裴多菲言“生命诚可贵”,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关爱他人的生命,这才是健康的生命价值观。《最后的常春藤叶》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生命故事呢?又从中折射出怎样的人性光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著名短篇小说,或许可以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一次心灵的洗礼。这段导语并未涉及题目中的关键词,但每一句话都围绕文章的主旨展开,意在引导学生从这个角度展开探索,这样学生自然会发现真正的人性之美。

三、联系旧知,促使学生融会贯通

在学习新课时,教师从学生的经历积累出发设计导语,可以帮助学生以旧知为起点展开思维活动,形成清晰的探索路线。高中学生有一定的生活认知基础,教师在进行导语设计时,需要展开多重学情调查,自然可以找到众多认知衔接点。

教师对《阿房宫赋》进行导语设计时,不从文体切入,而是利用旧知形成突破:我们刚刚学习了《六国论》,知道战国末期,其他六国相继被秦国吞并,秦一统天下。这之后秦朝开始大兴土木,可谓是劳民伤财,谁知道秦王朝都有哪些规模宏大的建筑项目吗?长城、秦王陵,还有就是建筑巨型宫殿群“阿房宫”,结果如何呢?这阿房宫被霸王项羽一把火烧得一干二净。那这阿房宫建筑到底有多宏伟呢?我们不妨走进《阿房宫赋》,去领略这些宫殿的雄伟气势。

因为刚学习了《六国论》,学生对相关背景比较熟悉,同时学生在历史教材中也有相关认知基础。教师提到秦王朝大兴土木,学生自然会想到长城、秦王陵等建筑工程;教师提到阿房宫,学生也会想到霸王项羽。教师利用学生旧知展开设计导入点,促使学生学习思维顺利切入文本学习。

导语设计是一门艺术,要提升导语趣味性、启发性、引导性指数,需要教师对教材文本和学生学习思维展开深度剖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样才能切准导语设计落脚点,提升导语设计的适合度。设计悬疑问题、展示相关图片、讲述文本故事等,都是重要导语设计方法,无论选择哪一种设计方式,都需要充分考虑文本背景、题眼、旧知等问题,这才是导语设计的最重要切入点。

摘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需要切准导入点。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学习实际,从文本背景、文章题眼、学习旧知等角度展开切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为顺利介入课堂学习形成学习新知做好良好铺垫。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篇2

这是最常见的传统的导入法,这种方法不拐弯抹角,可以起到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简洁明快的效果,三言两语就能直切正题。例如在讲《猫》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六课《猫》,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195页。”但这种方法不能频繁使用,否则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特别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会大大减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课堂气氛一开始就没有调动起来,就不利于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

采用此法教学,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在上《孙权劝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以下导语:“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过一篇课文《伤仲永》,同学们还记得吗?(生答:记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生答:仲永由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沦为平庸无奇的普通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答:天资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的,后天的努力学习才是个人成才的关键。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主人公就通过后天勤奋努力的学习,最终由一介武夫变成一个博学多识的大将。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以此法导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入境极快。例如我在讲《斑羚飞渡》一文时,就以一个故事轻松导入:“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

四、引用导入法:

教师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成语、歇后语、对联、典故或广告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在上《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前,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对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多么绚丽与多情啊!但纵使多情而美丽,有一天,它终会无奈地凋谢,殒落枝头,在作家林海音儿时的记忆里,爸爸的花儿也落了。

课堂导语,恰到好处地用一些诗文,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

《狼》这篇课文我则采用成语导入的方法。“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生答:引狼入室、狼子野心、狼烟四起、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狡猾、残忍、凶暴)我国清朝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就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同样是蒲松龄的文章《山市》,我却采用了对联的方式导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幅对联写的是哪一位文学家?

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导入 篇3

一.典故传说导入

这是我经常使用的方式。在讲授枯燥的古文时,我经常从《东坡志林》、《世说新语》中挑选名人的逸事、趣闻来讲,让古文不再枯燥而是变得有血有肉。比如在介绍王羲之的文学常识时,我用“东床快婿”的故事导入,让学生能够亲密接触历史名人。而学生也非常喜欢听故事,嘈杂的教室,只要一听要讲故事,学生都安静下来,集中精神来听。

二.图片导入

这种导入方式我通常在讲科普文章时使用。比如在讲《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课文时,我的导入是这样的:“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她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比如北京故宫、苏州园林、佛塔、道观等(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图片),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那到底有什么样的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呢?翘起如翼的屋顶、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原本枯燥的专有名词有了实物的帮助讲起来就很容易理解了。

三.音乐和视频导入

在讲授《合欢树》时,《懂你》的音乐响起了。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也进入到特定的文章意境中。讲解《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时,有关王熙凤的视频导入对学生理解人物形象非常有帮助。演员精彩的表演可以很好地诠释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意思。又比如杜甫《登高》一诗的教学目标可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围绕这一目标,名家的配乐朗诵以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深情的语气给学生展现了文本凄楚悲凉的意境,对于学生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很有帮助。

四.背景知识及作者介绍

有些文章距离学生太遥远,那么适当的背景知识对于理解文章的主题很有帮助,尤其是外国作品,必须要把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的理解。关于作者的介绍一定要客观、翔实。尤其是古今中外无法忽略的大家,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要产生畏难的情绪。比如讲授《小狗包弟》这篇文章时,文革是不能回避的话题。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是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人性扭曲的状况。对于文革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也可以正确理解巴金先生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

五.设疑和制造悬念

在导入时设置问题,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引导他下一步的学习,也可以激发学生想要了解答案的兴趣。比如讲解鲁迅的《药》这篇课文,我的导入就是“20世纪初叶的中国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许多革命者和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寻找疗救中国的良药。有一位作家,他用小说的形式形象地反映了这一现实。那么什么样的药才是救治中国的良药呢?他找到这剂良药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在导入时抛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

好的课前导入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创设了好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好的导入也必然对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领航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强导入的科学性、时效性,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好准备。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初探 篇4

一、利用故事导入新课

利用故事导入新课, 是一种常见的课堂导入方式, 符合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 具体来说, 就是教师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实例,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发他们的想象和思考。这种导入方法能够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更易于学生接受, 而且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时,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与这首词有关的故事:李清照经常与丈夫赵明诚研究金石书画、切磋创作技巧, 有一年重阳节, 李清照写了一首《醉花阴》, 之后便寄给了在外做官的丈夫, 赵明诚觉得妻子写得太好了, 自愧不如, 但是他不甘心, 想写出更好的词作, 于是闭门谢客, 用三天三夜的时间创作了十几首词, 并把李清照的《醉花阴》夹杂其中, 拿给朋友陆德夫品评, 陆德夫看了半天说道:“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而这三句正是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 由此可以看出, 李清照确实才情过人。通过这个故事, 学生会对李清照以及她的这首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这首词的欲望会很强烈, 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 课堂教学效果定会非常理想。运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时, 教师要注意, 故事的内容要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 而且故事讲述不宜过长, 突出要点, 能够说明问题即可。

二、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我们在看电视剧时, 每一集电视剧的结束点往往是事情发展的关键处, 或者矛盾冲突到剑拔弩张的时候, 这样的安排就是吸引观众“追剧”, 其实, 这种方法在我国古典章回小说中经常用到, 通常称之为“悬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来导入新课, 这样做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 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比如, 在教学《孔雀东南飞》一文时, 教师可以设置如下导语:初中阶段同学们学习了北朝民歌《木兰辞》,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与它统称为“乐府双璧”的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自古以来, 才子佳人的故事往往会有完美的结局, 但在封建社会, 家长专制、封建礼教的制约和束缚也曾使不少美好的爱情故事化为了悲剧, 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双飞、陆游与唐婉的血泪沈园, 今天我们将学习《孔雀东南飞》中上演的凄美爱情悲剧, 看看这个故事是如何催人泪下的。这样的导入, 疑问中带着遗憾,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学生急于寻求答案, 学习课文的欲望更强烈, 学习热情高涨, 从而积极投入到之后的课堂学习中。因此, 设置悬念的导学目的就达到了。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教学方面的研究认为:物可激情、情能发辞、辞能促思, 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 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因此,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创设来导入新课, 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 帮助他们更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文。比如, 在教学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 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朗读诗文, 之后便开始讲解诗句, 会破坏诗歌的整体性, 学生也无法体会其韵味和美感。因此, 在课堂一开始, 教师可以播放与诗文情调基本一致的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听着流转的乐曲, 在宁静而和谐的氛围中, 学生仿佛看到了辽阔的海面、皎洁的明月…… 他们的情绪被感染, 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 不仅获得了听觉上的享受, 也能为更好地学习和领悟诗文打下基础。再如, 学习戴望舒的《雨巷》, 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雨景图, 并配上轻柔的音乐, 之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画面想象主人公在雨巷中独自前行的彷徨, 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适时恰当的情境创设, 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发了他们的想象和联想, 使他们很自然地进入到课文描绘的意境中。通过创设情境来导入新课, 能够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 能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 甚至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内涵之美。

总而言之,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通过恰当巧妙地导入,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为教学活动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 课堂导入方法远远不止以上几种, 但是, 不管采用什么导入方法, 都要有创意、有趣味, 要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 这样才能够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开一个好头。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 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 一个出色的课堂开头能够为高效的课堂奠定成功的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 在吃透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充分发挥其“导火线”和“催化剂”的作用, 使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导入教学

一、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的作用

导入教学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课堂刚开始的几分钟,教师能够很好地导入,这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把握好开头,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十分重要。

1.稳定情绪,吸引注意

课间休息时间的嬉戏打闹过后,学生在上课的前几分钟可能依然无法沉静下来,这时候就需要老师通过一些有趣的话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他们的思想重新引回课堂。注意力集中是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老师通过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兴趣,引发动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教学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习动机受多方面的影响,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好的老师在教学导入时,总是能最大限度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启发学生思维

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他们的思维,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老师重点导入新课知识,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堂知识,这种正向的引导,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开拓起来,发散起来,进而思考更多的内容。

二、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的方法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1.故事导人法

高中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比较贪玩,我们可以抓住他们爱玩的本性,说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我们可以讲述一些和新课有关的小故事,去勾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诱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极大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成功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视频导人法

我们的教学内容可能是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讲授,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混乱,在听的过程中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在此,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听歌曲、播放幻灯片等都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3.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老师巧妙设置一些疑问,使学生猜测事情发展的各种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来龙去脉,这就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師通过巧妙地设置悬念,布置一些任务来进行导入。悬念的设置要适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望穿,則无念可思;太“悬”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也就会无趣可激。悬念式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的过程中,得到学习的乐趣。

三、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当今社会知识不断地更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导入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去完成,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教学活动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导,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一定要和学生交流,而不要成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进而达到互动的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导入教学的宗旨是为了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热情,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让他们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激起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之情。

2.在导入过程中要根据课堂情境注意方法变换

教学刚开始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这时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导入语,将学生重新引回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突发某种灵感,教师可以将学生产生的灵感引入教学课堂中,因此老师需要灵活调度、合理安排。

总之,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地去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导入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奠基石,我们必须把它利用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他们的思路,并始终坚持根据实践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课堂教学。

浅谈高中政治课堂导入设计 篇6

课堂导入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教学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政治课堂导入主要设计在课堂开始, 是为了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投入到学习中来。

课堂导入是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有效环节, 教师必须重视课堂导入, 为课堂设计出有效的导入方式。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层次,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等设计出适合的政治课堂导入, 以引起学生对课堂的注意, 催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 进而积极主动去学习, 不断地挖掘自身潜能, 完善自身个性。

二、高中政治课堂导入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一) 脱离教学目标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是有目标的, 应该是针对学生的情况所特定的, 课堂导入也是需要有目标的。在导入设计中, 教师要选择好的选材、正确的导入方式和准确的导入落脚点, 这样才可以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中。而且, 前高中政治课的导入设计没有针对性, 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况。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抵抗情绪, 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 设计选材不正确

课堂导入设计的重点在于明确教学的目标, 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好的辨别能力和观察能力, 能够选择准确的导入选材。但是目前的政治课堂导入没有做到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搜集教学案例, 没有做到对材料进行鉴别和选择, 导致课堂导入的意思表达虽然非常恰当, 但是给学生的感觉却很陌生, 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很好地理解, 这就使课堂导入的效果很不理想。

(三) 设计形式化

当下很多政治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只考虑这一过程, 而不考虑导入的最终目的和效果, 只是单纯地为这一教学环节而设计。而且导入的形式单一, 没有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安排, 导入的过程中也没有形式的转换, 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抗情绪。这种形式化的课堂导入对课堂教学有非常大的影响, 不仅不能将学生引导到最好的学习状态上, 反而使学生一开始就厌倦政治课堂的学习, 对教学非常不利。

(四) 缺少设计过程

很多政治教师认为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 很容易就可以将学生引导进入课堂教学;还有的教师认为课堂导入可有可无, 只要把知识交给学生就好了, 课堂导入没有实际意义, 因此, 很多教师就不做导入设计过程。这种教学观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因为很多学生是认为课堂很有趣才学习的, 如果没有有趣的导入, 那么他们就很难被调动进入课堂学习。

三、针对课堂导入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 坚持科学性原则

高中政治课堂导入是教学目标中重要的一部分, 课堂导入设计要坚持遵循科学的原则, 导入内容需要和教学内容和目标有一定的联系, 还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范围。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 有重点地进行导入。政治课的导入有它的独特性, 在导入设计时, 教师一定要注意政治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采用启发性学习, 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在导入过程中,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这样才能提高导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 重视针对性

政治课堂导入应体现出很强的针对性, 一定要根据课堂的需要设计, 教师应在不同的课堂中设计出不同的导入方法。新课堂的导入要考虑到新旧知识的合理衔接;复习课堂的导入要注意知识的系统化, 体现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同时,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导入形式。

(三) 把握时效性

政治学科的课堂内容大多和生活有密切的关联性, 而且政治知识具有时效性, 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在设计政治课堂导入时, 教师一定要注意时效性这个特征, 可以将新发生的一些和政治相关的新闻作为教学导入的素材, 因为学生对这些新发生的事是非常感兴趣的。同时, 教师也可以将贴近实际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作为导入素材, 这也可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四) 增加趣味性

政治知识很容易使学生厌倦, 而增加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可以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上变得积极主动。政治学科的理论性非常强, 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所教的知识生动形象, 这样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增加课堂导入的趣味性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习政治知识, 这样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高中政治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导入形式和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因此, 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设计, 促进政治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摘要:高中政治课堂导入对的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很多教师不重视课堂导入, 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主要对高中政治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以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导入,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春爱.浅谈如何实现高中政治课的高效教学[J].科技信息, 2012 (4) .

[2]李琳.浅谈职业高中政治课的课堂导入[J].时代教育, 2012 (2)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导入方法例谈 篇7

一、趣味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建立,也需要教师给予多维度激发。教师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分析,找到最佳切入点进行导入设计。所谓趣味导入,是指教师采用故事、谜语、歇后语等方式的课堂导入。教师在具体选择时,要注意技巧性,毕竟高中生认知不同于小学生,太小儿科的设计并不能够起到预期激发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因此,教师在设计这类导入时,要从文本入手,深度挖掘文本内涵,让课堂导入方式与文本实现自然融合,这样的课堂导入才是科学的。

例如,学习《最后的常春藤叶》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了一则故事:“有一个瞎子乐师,师傅临死前告诉他:你想看到外面的世界,需要弹断一千根琴弦,这样就可以打开琴槽中的药方。当他真的弹断一千根琴弦时,他已经老了,按照师傅交代的,他打开药方,可别人告诉他这药方上什么也没有写。很显然,师傅骗了他,但他明白了师傅的用心。他后来对自己的瞎子徒弟说:我记错了,师傅说要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你还年轻,只要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你一定能够看见这个世界。”学生很认真听教师讲故事,自然也明白故事的内涵。

教师不给学生说文本内容,而是用一个故事开头,学生思想很快被聚集到故事中。其实,这个故事很简单,学生也很快就明白故事的含义,但故事的兴趣性还是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家听得仔细,并将关注力迅速转移到文本学习中。

二、悬念导入,启迪学生多向思维

设置悬念需要教师有高超的应用技巧,学生对什么内容有关注力,这是教师设计悬念最需要厘清的。文本内容有个性特征,教师要注意找到文本中学生关注点,这样设计出来的悬念才是学生最关心的。悬念并不是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也不是教师随便设计一个问题就可以吸引学生注意的,要有内质含量,要有取义价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揭示谜底,自然实现认知成长,这种悬念设置自当然是学生最受用最受益的。

例如,刚接触文本《落日》时,教师对相关历史背景进行介绍:“经过八年英勇抗战,日本帝国主义终于在1945年9 月2 日递交了无条件投降书,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本前驻津司令官率领日本代表团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签下投降书。中国代表徐永昌,在美代表签字后,也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这个历史时刻,具有划时代意义,作为新闻工作者,该如何报道这一历史事件呢?如何才能让人们全方位了解事情的真相呢?”学生听教师提出问题,都积极思考,想找到答案。最后,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到相关答案。

很显然,学生好奇心被激发起来,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教师对学生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知道学生关注点在哪里,所以才设计这个问题。虽然这个问题算不上多么有悬疑,但学生思维还是被调动起来,都想尽快找到答案。教师设悬的目的自然达成了。

三、情境导入,丰富学生感知渠道

所谓情境导入,是指教师在解析文本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设计真实教学场景、气氛,再现文本相关情境,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一般会采用多媒体教具,通过播放音频、视频,展示图片、文字资料等形式,将学生带入文本情节之中,促使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充分感知体验学习内涵,进而获得全新认知。

例如,在学习《乡土情结》时,教师先来了一段开场白:“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乡思乡愁是最美丽的情怀。古往今来,描写乡思的诗词举不胜举,大家还知道哪些说来听听。”学生听教师要吟诵乡思名句,顿时来了精神,都踊跃发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逢佳节倍思亲。”“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时间,学生已经诵读了十几句关于乡思乡愁的名句。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了部分名句之后,随即投放课题《乡土情结》,开始课文学习。

来华高中留学生语文课堂的导入构想 篇8

关键词:来华高中留学生,语文,课堂导入

一来华高中留学生语文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近年来, “汉语热”在世界各地不断升温, 来中国留学的海外学生已不再局限于只学习汉语或接受高等教育, 选择来华接受高中学历教育的留学生也越来越多。对于来华接受高中学历教育的留学生来说, 语文是必修课, 也是留学生申请中国知名大学的必考科目。而教师如何上好留学生语文课, 就要从重视语文课堂的导入着手。对于用第二外语——汉语来学习语文的留学生, 语文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 如何在语文课堂导入中消除留学生的畏难情绪,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来华高中留学生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由于来华高中留学生学历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 很多教学项目也还在摸索改进, 期间也还存在很多问题。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存在几方面的问题。

1. 教师没有足够重视语文课堂导入, 时间准备上不足

有些对外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导入时, 没有预留出足够的时间, 只做简短的介绍, 缺少对语文课堂导入的重视。

2. 教师沿用国内高中生语文导入教学法, 没有针对留学生的学情、国情等特点

在留学生语文课堂导入的教学方法上, 有些教师没有从留学生的学情、国情等特点出发, 而是沿用国内高中生语文导入教学法。对于用第二外语来学习的高中留学生来说, 汉语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远远比不上国内高中生, 同样的问题, 教师要解释讲解得更细致, 导入时设置的导入问题要“浅出”, 易于留学生理解。

3. 语文课堂导入没有抓住留学生的兴趣, 缺少互动性

在留学生语文课堂导入中, 也缺少互动性, 没有很好地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留学生大多数性格活泼, 表现欲强, 互动性活动的设置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来华高中留学生语文课堂导入的设计构想

1. 语文课堂导入需要教师的课前准备

教师必须要注重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在准备语文课堂导入时, 要学会从留学生的特点 (包括他们的兴趣点、优点、缺点等) 出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能所用也是留学生学习的动力。语文课堂导入就要针对这两个方面, 让留学生感兴趣, 让留学生觉得学习的内容是有用有意义的。同时教师要结合每篇课文的教学, 要求精心地准备导入, 课前导入准备可以采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

2. 语文课堂导入要安排留学生做好预习准备

成功有效的语文课堂导入还需要留学生做好预习准备, 这也需要教师的引导。首先, 要重视生词的预习, 虽然语文课本有标出生词, 但是留学生不理解的生词远远不止这些。教师要列出留学生不会的生词, 可以分成小组让留学生查阅理解。其次, 教师可以采用“以人为本”, 让留学生去查阅作者资料, 课文主题资料, 延伸出有趣的故事或话题, 再从留学生自身出发去理解。最后, 因为国内生有课文的文化背景认知, 而留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储备。留学生的语文课堂导入就要先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他们大概理解课文内容, 才能引入后面的课文精讲。所以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准备课文表演, 比如:对话的形式, 朗诵的形式、小品的形式等。具体例子如下:

《再别康桥》的课文导入, 教师可以先播放《人间四月天》电视剧的片段, 引出徐志摩与三位传奇女性, 在讲解了人物关系和经历后, 提出问题, 让留学生讨论评价这些人物。徐志摩浪漫传奇的人生, 而最后令人扼腕的遇难, 会引发留学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请准备好课前表演的学生分角色分场合表演人物对话, 留学生的创造性会被激发, 也能提高学习兴趣。

而古文《鸿门宴》的课前导入, 要考虑到这是留学生接触的第一篇长篇古文, 留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长篇古文。在导入设计上, 先讲解文中出现人物的背景、性格特点, 再引入故事表演法。设计好简单的人物和时间、地点卡片, 让留学生分角色扮演。交代完故事背景后, 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 即兴表演故事。而没有参加表演的同学, 要求故事表演完后回答问题。故事表演导入法, 可以使留学生全情投入, 他们的情绪也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高涨。最后根据表演回答问题, 也梳理了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这样未学先演的表演课, 可以使留学生能更好地把表演的情节融入课文的故事情节去理解。

语文课堂导入也可以设置一些固定环节, 比如:每日演讲、每日故事、每日新闻等, 让留学生多开口说中文, 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

小议高中政治课堂导入语设计技巧 篇9

一、利用历史知识设计导入语

常言道:政史不分家。我们在学习政治学科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结合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一些当前的问题。因此, 利用一些历史知识设计导入语是政治教师经常用到的方式。例如, 我在给学生讲到经济常识的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时, 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简单介绍了我国货币产生及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 包括最早的货币, 最早的纸币的出现等等, 就这样, 在梳清了整个货币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后, 学生对于神秘的货币也就感到不那么神秘了, 从而为理解货币的实质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利用生活实例设计导入语

政治学科在大多数学生的眼中都被看作是一门理论性较强, 而缺乏实用性的学科, 也正是因为这个偏见, 导致很多学生对政治学习缺乏兴趣, 大多数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方式都是以死记硬背为主, 而无法真正领会政治学科的精髓, 无法在学习思想政治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素质的真正提升。针对这个问题, 在政治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来设计导入语, 使得学生改变对政治学科的偏见, 并对它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例如, 我在给学生讲到《影响价格的因素》这节内容时, 就从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猪肉的价格”来入手, 简单给学生讲述了近年来猪肉价格变动的概况, 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猪肉的价格会发生这些波动?它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通过这样的导入内容, 使得原本理论性很强的知识似乎突然与每个人都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从而令学生感到原来课本上的知识并不遥远, 它就在我们身边, 就这样, 自然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诗词设计导入语

中国被称为诗词的国度, 与其他的语言艺术形式相比, 诗词具有语言精练、生动优美、寓意深刻、朗朗上口等诸多优点, 因此, 诗词往往更能够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激发人们的各种情怀。作为政治教师, 我们在设计导入语的时候, 就可以充分发挥诗词的优点,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诗词作为导入语, 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 我在给学生讲到“爱国主义精神”时, 依据以往的经验, 大多数学生对于这样的偏于口号式的内容往往缺乏足够的兴趣, 因此,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 我就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诗词来设计导入语, 先让学生齐声朗诵大家比较熟悉的诗词《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在这首充满浓烈的悲愤和爱国情绪的诗词感染下, 学生的情绪显然被带动了起来, 这时候, 借助于学生的这种情绪, 教师再进行爱国主义的讲解, 学生就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从而有效提升了学习的效果。

四、利用时事热点设计导入语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我们的政治教学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容过于封闭。事实上, 政治学科是一门与时俱进, 时代性非常强的学科, 相同的知识放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采取“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态度来学习思想政治这门课程, 也就使得这门课程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并且这种过于封闭单调的教学内容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 教师在设计导入语的时候, 就可以充分考虑政治学科的这一特征, 从眼下一些比较热门的时事热点入手来设计导入语, 这样, 可以使得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延伸出去, 在开拓学生眼界的同时, 也有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我在给学生讲到《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 就从近期比较热门的“南海争端”入手, 给学生分析了南海争端过程中, 我国及南海周边各个国家所采取的态度和行动背后深刻的利益关系, 从而让学生从南海争端这样一个时事热点事件中看到了国家利益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这样, 不但把课本上的知识同当前的时事联系了起来, 同时, 也给接下来相关内容的理解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我们常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政治课堂上, 如果导入语设计的科学有效, 往往会带活接下来一整堂课的教学活动, 这样, 对于提升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重视导入语的设计工作, 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 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语, 使得学生在有效、有趣的导入下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摘要:导入语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所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因此, 要想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就一定要重视导入语的设计技巧。结合高中政治教学实际, 总结了几种政治课堂上常见的几种导入语的设计技巧, 希望能够促进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升。

关键词:导入语,学习兴趣,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王敏.浅谈高中政治课堂导入[J].考试 (教研版) , 2012年02期

[2]邱小萍.高中思想政治导入手法刍议[J].中学教学参考, 2011年06期

高中语文课堂多元化导入的设置 篇10

一是温故知新导入法。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温故旧学知识进而转入到对新知识点的学习这一行为十分必要。而课堂导入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就可多多采用温故知新法,以此来引导学生对旧有知识的回顾和对新知识的学习,从而为更好地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服务。

如以《沁园春·长沙》这一课为例。《沁园春·长沙》是学生进入高一以后的第一篇语文课文,因此,这篇课文既连接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所学知识,又引出了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的独特性,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自身的教学。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之前,学生就已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而这两首词无论是创作背景还是作者的情怀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教师在对这篇课文进行讲解时便可以通过温故知新的导入法来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进而为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整体背诵的形式来回顾《沁园春·雪》这一首词,然后再对其创作背景进行简单概述,以此来引出新课。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于1936年2月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时写的一首词,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期,毛泽东面对苍茫大地,豪情激荡,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自己伟大的抱负和博大的胸怀。而接下来要学的《沁园春·长沙》也是毛泽东面对着全国复杂的战争形势所写的。这首词写于1925年,在创作时间上早于《沁园春·雪》,写作背景也异常复杂。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轰轰烈烈,但与此同时,全国的反动势力也竭力维护其反动统治而对革命大肆镇压。面对复杂而严峻的革命形势,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并最终寻得了答案,而这是怎样的一种答案,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难得出结论。

所以,教师在讲述这一课之前,可以通过将出自同一伟人的两篇诗词进行一个串接,引导学生先对已学的诗词进行一个回顾,给学生一个心理缓冲,以此来减轻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负担。待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熟悉的知识唤起后,教师再根据两首词创作背景的异同来进一步组织新课的学习。教师通过温故知新的课堂导入法便可以实现学生对旧有知识的稳固和对新知识的接受的双重教学目标。

二是故事情节导入法。为了给语文课堂增添一份乐趣,更是为了充分调动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在对课堂进行导入设置时除了采用温故知新这一导入方法之外,还可以大胆地采用故事情节导入法,通过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情节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的知识记忆。因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得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成为可能,而学生一旦注意力高度集中,便能够轻松快速地掌握好所学知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故事情节的课堂导入法并不可少,仍以《沁园春·长沙》为例:

初中阶段的诗词学习并没有对词牌名的学习提出要求,但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习要求提高,词牌名也被列入考试范围之内。因此,教师在讲述时不可避免要对它的词牌名以及相关的文学知识进行讲解,但这一知识比较枯燥,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因此,教师便可以从“沁园春”这一词牌名的来历出发,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对这一知识的掌握。

“沁园春”这一词牌名又可称为“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等。它的得名来源于汉明帝刘庄的爱女沁水公主。汉明帝刘庄共有11女,但他对第五个女儿特别钟爱。于是,在永平三年,刘庄便封第五女刘致为沁水公主,并特意为其修建了园林一座,名为沁园。但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却倚仗其妹贵为皇后的强势,变相地对这一公主田园进行了强夺,后人对此事多有感叹于是便在诗中咏叹,渐渐地“沁园春”便成为了中国文人所钟爱的词牌。

这便是“沁园春”这一词牌名的来源,而教师在讲解这一词牌名时便可以通过讲述曲折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为后面内容的讲解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故事情节的课堂导入法对语文教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方法,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篇:查房程序下一篇:减震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