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及排水

2024-05-09

防水及排水(精选五篇)

防水及排水 篇1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 建筑工程的形式日益复杂, 各种复杂结构形式屋面层出不穷, 这大大增加了屋面防排水工程施工的难度。但是建筑屋面防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 其本身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程, 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施工环节, 所以加强建筑屋面防排水设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筑屋面防排水设计概述

1.1建筑屋面防排水设计含义

渗漏问题是建筑屋面中常见的一类质量问题。它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 破坏墙体, 损坏设施和设备, 甚至会因建筑屋面结构破坏而危及人身安全。而建筑屋面防排水设计实际上就是按照相应施工的要求, 通过采取有效地施工方法和工艺来对建筑屋面防水和排水进行合理的设计, 从而达到提高建筑屋面防水和排水质量的目的。

1.2建筑屋面防排水设计现状

在当前建筑屋面防排水设计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设计人员没有按照工程实际需要的屋面防水等级和对应的设防要求来进行设计, 所以建筑屋面设计缺乏科学性;其次, 建筑屋面防水设计不合理, 没有制定完善的细部构造详图以及部分构件的构造大样图;再次, 建筑屋面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 比如, 排水系统中没有设置分水线、排水路线不清晰、没有合理确定建筑屋面的汇水面积, 也没有根据建筑屋面的汇水面积来确定水落口的数量和位置, 加之建筑所用水落口的标高不准确, 所以实际的建筑屋面排水效率低下。

2建筑屋面防水设计

2.1建筑屋面防水设计原则

建筑屋面防水设计实际上就是设计防水系统的过程, 其实际上包括防水和排水两个方面, 其中防水方面主要包括合理选择防水材料、设置建筑屋面防水层等, 而建筑屋面排水则主要包括借助重力作用的管排水、槽排水和面排水。另外, 为了确保防水设计的质量, 在建筑屋面防水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需要本着“合理设防、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来进行合理地设计。

2.2建筑屋面防水设计的内容

在建筑屋面防水设计的过程中, 涉及的内容众多, 并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结合建筑的实际工程来合理确定屋面防水的等级以及对应的设防要求;2) 结合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来对屋面工程的具体构造进行设计;3) 结合屋面防水的物理性能要求来合理选择建筑屋面防水层所用的防水材料。

2.3建筑屋面防水设计的程序

为了确保建筑屋面防水设计的质量, 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结合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以及防水层的合理使用年限等来合理选择建筑屋面的设防等级。通常而言, 建筑屋面防水设计的一般流程为:确定建筑物或构造物的类别———详细确定建筑屋面的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根据建筑工程所处位置、工程施工特点以及周边环境等来对建筑屋面防水构造进行合理设计。

2.4建筑屋面防水设计中的主要内容分析

在建筑屋面防水设计的过程中, 主要的设计内容包括防水等级的确定、构造层次的确定、防水材料的选择等内容, 下面就其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1) 其中的防水等级确定需要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性质、功能要求以及重要程度来合理确定建筑物防水等级, 从而在确保屋面防水设计质量的前提下, 确保防水设计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但是也要根据防水耐用年限来确定防水层次和材料限制。

2)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防水层的质量, 就必须要确保其有足够的刚度, 整体性良好, 切不可有过大的变形量, 以避免结构防水层出现破坏, 避免裂缝出现开裂, 而其中的隔汽层要合理的设计, 以避免建筑防水层与屋顶基层脱离, 确保建筑屋面结构的整体质量。

3) 建筑屋顶找平层的材料厚度需要结合防水材料和结构层类别来综合确定, 同时需要合理设计分格缝, 以适应建筑屋面找平层和隔离层可以适应自身的变型需求;当前的建筑屋面防水材料主要包括防水卷材、密封胶结材料、胶水涂料和刚性防水外加剂等材料。防水材料的选用原则为:结合建筑所在地的防水材料类型、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防水施工工艺, 按照防水应用部位来合理选择防水材料的类型;结合建筑地区的气温来合理确定建筑屋面的排水坡度;依照建筑地基结构形式和变形程度来合理选择那些伸缩性较大的防水材料。

3建筑屋面排水设计

3.1建筑屋面排水方案的确定

首先, 要结合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来合理进行排水系统的设计, 依据安全性的大小情况, 可以将雨水系统的排列次序设置为:半有压重力流系统、压力流系统和无压重力流系统, 而按照经济性的优劣情况, 可以将雨水系统的排列次序按照压力流排水系统、半有压重力流系统和无压重力流系统。而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还需要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 尤其是要权衡建筑屋面汇水面积和一流频率, 从而在屋面雨水系统的选用中需要尽量选用半压重力流系统, 并要积极推行压力流排水方式。另外, 还要结合各个压重力流系统的类型来合理选择排水系统管道线材, 确保其可以承受适当的压力性能, 从而确保其满足排水要求等等。

3.2建筑屋面排水管道设计中的主要细节

首先, 在建筑屋面排水系统设计的过程中, 要避免其与露台排水系统之间的交杂, 即不可出现错层露台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建筑露台排水大都为飘雨类型, 所以实际可以接触的雨量比较小, 所以可以将雨水斗改成地漏来将雨水斗接入屋面设备层和雨水正压区, 从而可以借助重力流排放方式即可排除相应的水量。其次, 需要减轻立管承压负担及超高层中截留雨水回收利用, 这需要充分与建筑专业人员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交流, 并要合理设置中间水箱来消除立管的动能和静压, 从而全面确保建筑屋面排水质量。

4结语

公路隧道防水及排水工程研究 篇2

1、公路隧道排水防水工程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正在向着高等级化的方向发展,公路隧道的建设变得越来越普遍,并且渐渐成为我国公路建设的一个十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公路隧道的防水排水工程的良好的施工质量是保证公路隧道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的重要基础。

而我国复杂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全国各地道路地基情况以及地下水分布情况十分的不均匀,各地的公路隧道施工技术人员只有对施工路段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状况进行深入的勘探和准确地分析才能结合当地的施工条件,选择最合适的防水、排水方式,并在施工中不断应对新的防水排水问题,这总的来说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因而,公路隧道的防水排水到目前为止虽然行成了一定的施工原则,和较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式,但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难题,目前为止,公路隧道的防水排水施工仍然是公路隧道建设乃至公路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

2、公路隧道防水、排水的设计

目前,我国的公路隧道防水施工主要遵循防、排、堵、截四者相结合并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的原则。公路隧道防水排水工程的施工设计应该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科学的、妥善的处理,使隧道内外形成一个通常的完善的排水防水系统,我国各地公路隧道防水排水的施工基本都是在遵循这个原则的基础之上,结合施工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防水排水设计,并进行施工的。接下来分别分析公路隧道防水和排水的设计原则:

2.1公路隧道防水设计

首先,要重视防水设计的初期支护,和防水设计的复合式衬砌与二次衬砌之间的防水板的设置,对防水板大的挑选和使用必须十分严格,要选择厚度1.2mm的防水板,选用的防水板必须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耐低温、阻燃、易铺设等良好的性能。防水板的材质和铺设直接关系到整个公路隧道排水施工的质量,因而要对其选材和铺设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质量把关。

2.2公路隧道排水施工设计

公路隧道排水施工的设计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依靠完善的排水管道,及时把公路隧道中的积水、废水进行汇集,并将收集到的积水、废水排到指定的排水沟中。具体的做法是在排水设计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间设置环向弹簧排水管,其作用是对公路隧道中的废水进行汇集,另外,衬砌的边墙地步要设置排水管以收集废水,最终把废水排到中心排水沟。环向弹簧排水管的设置和纵向排水管的设置应该根据所施工的公路隧道的地下水情况和积水情况而定,在施工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种排水管的数量进行合理的增加,以确保公路隧道排水系统的良好运作,保证公路隧道排水施工的质量。

3、公路防水排水的施工及其注意事项

由于地下水和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积水是随外界环境、天气变化等变化的,因而在公路隧道防水排水的施工过程中,不但要遵循公路隧道防水排水施工设计的原则,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改动,灵活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下面介绍公路防水排水工程中主要的几种施工:

3.1防水板的铺设

公路隧道防水板的铺设要注意三个环节:首先,是膨胀螺栓的安装,为了使防水板的铺设不至于太紧,要注意对膨胀螺栓进行画线布孔时,要使膨胀螺栓的间距小于防水板的挂绳之间的间距;接下来,就要进行防水板的铺设了,首先,对防水板长度的确定和截取要参照衬砌的断面的外部轮廓的周长,再就是,要注意尽量减少防水板之间的接缝,并把露出混凝土面3cm的尖锐物等处理掉,最后,利用防水板作业台把防水板挂线挂在膨胀螺栓上,并完成焊接工作;最终,要对完成铺设的防水板进行工程质量检查,以确保防水板无重大质量问题,防水板的铺设平整,防水板的松紧程度合适,以及防水板和泄水孔之间的连接是密闭的。

3.2排水管的施工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公路隧道排水管的施工分为环向弹簧排水管的施工和纵向排水管的施工,除此此外还有横向排水管的施工。

环向弹簧排水管的施工:环向弹簧排水管施工之前,要确保施工段的岩面平整,并事先用无纺布包好波纹管。接着在岩面钉上悬挂锚钉,然后利用操作平台,把包好的波纹管固定在悬挂锚钉上,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波纹管的端头都要有10cm的富余量,以确保能够与纵向排水管进行顺利地搭接。

纵、横向排水管的施工:在搭接纵向排水管之前,首先要对基底进行彻底的清扫,纵向排水管连接完成后,把横向排水管用三通接管连接在中央排水管处,波纹管的两端紧贴岩壁放置在纵向排水管梅花眼处,然后在防水卷材和无纺布施工时把纵向排水管一并半包围地扣在墙角的基底。

3.3止水带的施工

首先,止水带的施工要注意挡头板上钢筋孔间距的确定,这个间距一般是0.5m,其次,绑扎钢筋和支模时要注意对止水带采取一定的固定措施,以防止小石子等尖锐武平对钢筋造成损伤,如果发现损伤要及时进行修补,以确保当接缝变形或者受到外力挤压时,止水带还能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和防水能力;此外,浇捣时也要注意止水带的固定,因为其偏移会影响振捣,使止水带不能很好地与混凝土贴合。

3.4二次衬砌抗渗混凝土施工

简单来说。二次衬砌抗渗混凝土的施工就是使整个公路隧道庞水排水部件形成一个完整的、紧密的封闭系统,形成其他材料和软式透水管配合使用的“多方引”的排水格局,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防水混凝土必须要有良好的密实度。

总而言之,公路隧道的防水排水的施工是一个较为复杂,存在难题较多的施工类型,而公路隧道的防水排水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公路隧道使用性能的好坏。因此,公路隧道建设和施工部门很有必要对公路隧道防水排水工程的施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并重点加强对更新型,使用性能更优越的公路防水排水施工材料的研发,对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水排水施工工艺的总结,对公路隧道防水排水施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等等。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施工技术,不断总结新的施工经验,才能不断地提高公路隧道防水排水施工质量,以及公路隧道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王少波.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J].山西建筑.2010 (19) :338

[2]刘立志.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控制方法.[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3) :12

[3]孙海波.公路隧道防水技术及其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16) :96

[4]赵学新.公路隧道施工监测浅析.[J].山西建筑.2010 (25) :331

[5]郭锋锋、王卫邦、郑海龙.公路隧道建设发展与施工质量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15) ;195

防水及排水 篇3

北京国家开发银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西长安街南侧,该工程为仿古建筑,却没有采用土木结构和砖瓦材料,取而代之的是玻璃、金属和石材等现代材料,整个建筑外观犹如一个宏大的水晶宫殿,壮观而神奇。该建筑集创意与节能环保于一身,不仅选用了双银LOW-E暖边充氩气中空玻璃、断桥铝材等节能材料,同时采用了单索点式幕墙、干挂式石材幕墙以及自然呼吸式双层幕墙等现代建筑外围护技术。目前,本工程正在申报“鲁班奖”。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49 570 m2,总建筑高度为59.6 m。地上共12层,其中3—8层立面位置采用自然呼吸式双层幕墙(该层段对应入口大堂的部位为单索点式幕墙)。本文重点介绍该工程自然呼吸式双层幕墙的二次防水及排水设计,供业内人士参考借鉴。

2 二次防水及排水的必要性

自然呼吸式双层幕墙是通过双层幕墙的空气缓冲区与室外连通,利用热压原理和温室效应,实现自然通风和节能的目的。多数自然呼吸式双层幕墙的进、出风口均设置有防雨百页,进行雨水屏蔽(雨幕原理)。理论上讲,如果进、出风口均加装了防雨百页,那么空气缓冲区内的某些构造是可以不用再考虑防水和排水措施的。但是,即便是加装了防雨百页,在暴风雨下,空气缓冲区还是有雨水飘入的可能。

事实上,本工程自然呼吸式双层幕墙的进、出风口没有采用常规的防雨百页设计,而是设置了一个100 mm高的横向狭缝(图1)。狭缝外侧无任何阻水挡雨的措施,只在内部设有一道控制通风的开闭装置(图2—3),该装置在关闭状态下是密封的,在打开状态时可使进、出风口直接与双层幕墙内部的空气缓冲区贯通。只要出风口和进风口处的开闭装置均处于完全闭合的状态,就能保证空气缓冲区无雨水进入。然而,使用过程中这一条件会被频繁打破,双层幕墙内部也就会频频“发水”。因此,在设计师要求的外观效果不容更改的前提下,对进入空气缓冲区的水进行二次防水和排水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3 雨水进入空气缓冲区的路径分析

图2所示为进风口的立体节点效果图。进风口的导流板在进风口的底部将上下两个层间的空气缓冲区进行封闭隔离,使进风口内腔与上一层的空气缓冲区处于常态化连通;进风开闭装置打开时,进风口与室外贯通,实现进风需求。导流板与内外层幕墙均是连续密封的,且设有向外的排水坡度,即便进风开闭装置处于打开状态,并有大量雨水进入到进风口内腔,雨水也能顺利地由原路排出室外。可以说,相对于空气缓冲区,进风口是进风但不进水。

图3所示为出风口的立体节点效果图。与进风口构造相反,出风口的导流板在出风口的上部将上下两个层间的空气缓冲区进行封闭隔离,使出风口内腔与下一层的空气缓冲区处于常态化连通;出风开闭装置打开时,出风口与室外贯通,实现出风需求。虽然出风口导流板与内外层幕墙也是连续密封的,但与外幕墙的连接密封点是位于出风口的顶部,所以雨水可以直接进入出风口并下落到空气缓冲区内。也就是说,相对于空气缓冲区,出风口是出风但不阻水。

综上,自然呼吸式双层幕墙的进水位置不是进风口,而是出风口。出风口进水最直接原因是出风口的开闭装置处在了打开状态,而此时也恰恰正值风雨交加。这就要求使用者遇雨时能及时关闭出风口并打开进风口,同时要求幕墙设计和施工者做好空气缓冲区内的防水和排水工作。

4 二次防水及排水设计

4.1“分层驻水、有序排水”的防排理念

防水不易,排水更难。下雨时,如果某一楼层忘记关闭通风口,导致雨水灌入并从当前层经由以下各楼层倾流而下,殃及四邻,这种防水和排水设计就是失败的。为了防止“一层漏、层层漏”现象的发生,本工程采用了“分层驻水、有序排水”的防排理念。

图4所示为本工程双层幕墙通风示意图。双层幕墙进、出风口为左右相邻间隔布置,进、出风口高度方向上则各自为列。这种排布方式,不但可以顺利实现室外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其上部层间的空气缓冲区内,更可使进入空气缓冲区内的空气进行扩散流动,并带动原有已经蓄热的空气一起从出风口排出,从而更有效地发挥降温作用。

本工程双层幕墙的进排水原理恰好与通风相反(图5):1)“进风口”变成了“排水口”,“出风口”则变为了“进水口”;2)由“出风口”进入的雨水落入其下部的空气缓冲区,直至下层通风口的顶部后,再左右分流至两侧的进风口,并由其排出室外。雨水从该层进入后并没有继续向下一个楼层流淌,而是被拦截住,并且向两侧分散后有序地从该层顺利排出。这就是“分层驻水、有序排水”的防排理论,具体地说就是:截流至当前层,实现分层驻水;引流至进风口,实现有序排水。

图4、图5中的波浪虚线,是由进、出风口披水板,隔离板及密封材料构成的连续密封线,该密封线在幕墙通风系统中,起到对每个箱体单元进、出风口的隔离和密封作用;在整面双层幕墙系统中,起到上下楼层的隔离和密封作用(使各个楼层成为相对独立的空间);而在幕墙防排水系统中,这道密封线不但隔断了进水口与排水口的直接联系,也隔断了上下楼层的直接联系,起到在进水口上方截流、驻水以及在排水口下方引流和排水的作用。

4.2 截流至当前层,实现分层驻水

图6、图7所示为相邻两个进、出风口的节点构造图。出风口(进水口)设置有密闭的弧形空气导流板,导流板上方又设置了一道水平的披水板。空气导流板与披水板共同将该出风口位置的上下层空气缓冲区隔离开来(图6);进风口(排水口)同样设有密闭的弧形空气导流板,空气导流板同时兼具排水披水板的作用(即进风口披水板),披水板也将该进风口位置上下层的空气缓冲区隔离开来。

如图6、图7所示,相邻进、出风口披水板在高度方向的位置关系是不同的,进风口披水板的位置低于出风口的披水板;但这两个披水板却是连续的,中间以隔离板进行过渡。隔离板构造见图8,内外层幕墙龙骨间设计有T形截面的钢制连接件,并采用铝板进行包饰,包覆后的矩形实体就是隔离板。

隔离板是通风与防排水系统的重要组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有:1)对相邻的进、出风口进行隔离,避免相邻的两个进、出风口“混气”;2)衔接左右披水板,使每个层间都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承水界面。正是该连续的承水界面接住了从出风口落入的雨水,并把雨水留在了该层,真正意义地实现了“截流至当前层,实现分层驻水”的目的。当然,实现这一目的还必须保证所有的交接处,包括隔离板与T型钢之间、出风口披水板与T型钢之间、进风口披水板与隔离板之间以及各部分与内外幕墙之间都采用硅酮密封胶进行严实密封(密封后的披水板系统即为图4、图5中波浪虚线组成的连续密封线)。

4.3 引流至进风口,实现有序排水

进、出风口的雨水流经途径不同:由进风口(排水口)进入的雨水,会原路返回并直接排出室外;由出风口(进水口)进入的雨水会途经空气缓冲区落到下一层出风口的披水板上,即“出风口进水但不能向外排水,进风口阻水且可以向外排水”。本工程排水设计时充分利用了这一特性,为进入双层幕墙内部的雨水预设流经路线,并引导其汇入进风口(排水口),最终排出室外。具体来说,“截流至当前层、实现分层驻水”的构造已经为排水做好了铺垫。进、出风口的披水板以及隔离板形成了连续的承水面,该承水面同时也是水流的通道(图9)。

如图9所示,进、出风口的披水板以及隔离板形成的水流通道具有两个特点:1)出风口顶部披水板的上凸以及进风口披水板的下凹形成了波浪形态,有利于落在出风口顶部披水板上面的雨水向两侧的凹槽流淌,实现自动分流;2)每个凹槽恰恰就是排水口,直接贯通室外,实现雨水的自动排出。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系统对雨水的引导作用,出风口顶部的披水板设置了横向的披水坡度,保证雨水流向明确和披水板上无雨水积留;进风口的披水板则设置了纵向向外的披水坡度,保证雨水可以顺利排出室外(图10)。披水板的凸凹设计以及披水坡度的设置,保证了系统的引导作用和有序性,使本系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引流至进风口,实现有序排水”的目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进出风口的开闭装置在关闭状态下是具有密封作用的,此时双层幕墙内部一旦有雨水进入,就会造成内部积水。因此,在幕墙使用过程中,遇雨时一定要关闭出风口,防止雨水的进入;同时也要打开进风口,保证已经进入双层幕墙内部的雨水可以顺利排出室外。

5 施工注意事项

5.1 内外幕墙系统本身

内外幕墙系统本身的密封是首先要做到的。外层幕墙是双层幕墙的首道屏障,密封性能当然必须可靠,施工外层幕墙时,必须采用密封材料对玻璃之间、玻璃与龙骨之间以及横竖龙骨之间的接缝进行可靠密封;内层幕墙全部为明框玻璃幕墙,采用三元乙丙胶条进行密封,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控胶条的压缩量,使玻璃与胶条、胶条与龙骨之间具有合适的密封压力,同时每个胶条的接头全部采用粘接式连接方式,使胶条形成连续的环形密封,保证不会出现漏水点。

5.2 内外幕墙转接系统

内外层幕墙通过T形钢进行连接,外部采用铝板进行包覆,该结构不但是内外幕墙的转接系统,同时也是相邻进、出风口的隔离屏障,其密封的可靠性非常重要。转接系统与内外幕墙之间的接缝应采用密封胶进行严实密封。

5.3 进、出风口披水板

进、出风口披水板的安装步骤:内外层幕墙的转接系统安装完成后,先安装出风口顶部的披水板,设置披水角度,并对其与外层幕墙、内层幕墙、转接系统的隔离板的接缝采用密封胶进行严实密封;安装进风口披水板,设置披水角度,并对其与外层幕墙、内层幕墙、转接系统的隔离板的接缝采用密封胶进行严实密封;对当前层的进、出风口披水板进行闭水实验,如有漏水点,应及时补救;安装出风口导流板,并打胶密封;安装进、出风口的装饰穿孔板及不锈钢格栅。

保证上述几方面施工质量的关键是打胶环节,除了要控制好打胶时的温度、湿度,净化工作面,提高打胶技术外,还要做好固化期的保护(不能有任何外力的踩压,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在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应检查密封质量(现场淋水和闭水实验)。

6 结语

分析建筑屋顶的防水排水设计 篇4

在工程建筑中, 建筑屋顶是受雨水影响面积最大、影响最直接、最容易有积水的位置。对于坡屋面来说, 由于坡度比较大, 一般不是很容易积水, 出现渗漏的比例也不高, 但是对于钢筋混凝土屋面来说, 结构虽然简单, 但是仍然有渗漏隐患存在。想要将屋面防水做好, 首先就需要找出导致渗漏出现的主要因素, 从而对症下药。一般情况下, 导致屋面防渗出现渗漏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 主要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排水设计不合理、平屋屋面的坡度过小, 在遇到阴雨天气时, 如果不可以顺利将雨水排出, 就会导致屋面表面有积水存在, 时间稍长就会破坏防水层, 导致渗漏的情况出现。 (2) 由于屋面构造节点很多, 如果封闭缺乏严密性, 这些位置就会出现渗漏。 (3) 部分防水材料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 出现了老化和变形的情况, 防水效果降低, 导致出现渗漏的情况[1]。 (4) 混凝土屋面在长期的使用下, 受风吹、日晒的影响比较大, 在温度应力的影响下, 混凝土结构层会出现变形, 很容易导致防水层出现裂缝, 导致渗漏情况出现。

2 设计混凝土屋顶的排水方法

在设计防水时, 首先需要选择出合理的防水设计方案, 不仅要将排水路线设置好, 还需要选择出具有良好防水效果的防水材料, 在设计屋面排水时, 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 确定屋面汇水的面积, 地漏、落水管的数量。 (2) 选择合理的屋面排水方案, 确定具体的排水坡度。 (3) 设计和排水相关的构造。

3 案例介绍

三亚地区的某工程建筑由于气候因素, 建筑的漏水和渗水问题一直是施工中的一个难点。由于此地区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温度25℃左右, 年降水量1346mm, 平均雨水深度为604mm, 雨季时间长, 降水量比较大。该工程在施工的时候, 主要使用高分子材料作为防水材料, 由于这些材料是比较典型的粘弹性材料, 对温度比较敏感, 在温度变化时, 会有比较大的应力和温度变形的情况出现, 破坏了防水层, 出现了渗漏的问题。

4 建筑屋顶防水措施

4.1 对防水设计质量进行提升

防水设计指的是各种类型的自然环境下, 可以根据建筑的构造形式、建筑的结构, 选择合理的防水材料, 制定合理的防水措施, 一个科学合理的防水设计是保证工程经济效益和防水质量的基本前提, 在设计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 对于对防水要求比较高的关键位置, 要对建筑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进行限制。比如, 使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屋顶结构, 在屋盖结构层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2) 在进行建筑的防水设计时, 建筑的气候条件和所处位置的地下水水质情况、水位情况、地质情况、抗震烈度等是防水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对象, 因此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进行综合考虑、详细分析[2]。 (3) 根据建筑的结构类型, 选择出延伸率、耐疲劳等性能良好的防水材料, 制定具体的构造类型, 从而来保证防水的质量。此外, 要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 刚柔结合, 同时使用多种防水材料进行施工。

4.2 施工中的控制措施

(1) 防治预埋线管位置的裂缝。在混凝土结构中, 对于线管集中的位置, 由于截面的混凝土被削弱, 会导致应力集中, 很容易出现裂缝。本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 线管铺设的过程中不允许出现立体交叉穿越的情况, 对于交叉布线位置使用线盒, 此外在线管集中的位置使用放射形分布的方法进行布置。尽可能防止出现平行紧密排列的情况, 以此来保证底部线管混凝土振捣的密实性和顺利性, 而且在线管的数量比较多的时候, 在削弱集散口的混凝土时, 适合按照预留孔洞构造的要求, 在四周设计抗裂构造的钢筋。 (2) 提高屋面钢筋网的保护力度。屋面上部的钢筋在板中由于受到拉力的影响, 主要是用来抵御外荷载的作用下出现的弯矩影响, 避免混凝土温差和收缩出现裂缝, 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由于上部钢筋会被施工人员踩踏, 以及振动棒的振动导致其落到底部, 失去了原来的保护效果, 因此在施工时, 要使用垫块将上部钢筋垫起, 纵向和横向垫块直接的距离要控制在1m左右。 (3) 要提高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力度, 在混凝土施工中, 混凝土的养护在提高混凝土强度、保证混凝土性能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由于浇水会对正常施工造成影响, 导致混凝土养护达不到规定要求。因此, 本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 使用草包或者麻袋对混凝土进行覆盖, 并对其进行一星期左右的养护, 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降低养护成本, 使用喷洒养护液的方法进一步进行了养护。 (4) 防水层施工结束后, 要对其进行维时两天的闭水试验, 检验合格并达到规定的要求后, 才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3 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混凝土结构自身主要有两种防水方法, 一种是使用外加剂加入到混凝土中, 另一种是骨料级配的方法, 其中第一种方法指的是使用外加剂加入到混凝土中, 从而达到提高混凝土性能的效果, 利用外加剂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效果, 一般主要是使用引气剂、减水剂、三乙醇胺、氯化铁等外加剂加入到混凝土中, 从而生成一些胶凝物质, 将毛细管路堵塞, 达到降低混凝土孔隙率、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效果。第二种方法是按照特定比例的石、砂、骨料级配来进行混凝土的配置, 从而降低水和水泥的使用量, 使混凝土自身具有良好的密实度。在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的发展下, 商品混凝土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混凝土外加剂也逐渐成为了混凝土施工中需要重点使用的材料。在所有的外加剂品种中, 除了铺设减水剂以外, 混凝土膨胀剂是近年来使用比较多的一种外加剂材料, 通过在混凝土中使用膨胀剂, 可以使混凝土的收缩减少, 甚至会出现稍微的膨胀, 对混凝土的收缩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 进行达到抗裂的效果, 抗裂是防渗的基础, 只有将屋面的裂缝控制在对建筑无害的范围中, 才可以根本性的对防渗问题进行解决。

4.4 卷材防水屋面的施工

在进行卷材防水屋面的施工时, 由于本工程屋面的坡度低于3%, 要将卷材和屋脊保持平行。使用搭接法进行施工, 邻近卷材的搭接缝要错开位置, 和屋脊平行的搭接缝要和屋脊垂直, 并顺着最大频率风向搭接垂直。在进行屋面接缝防水时, 密封防水位置要牢固、结实, 表面要密实、平整, 不能有蜂窝、起皮、麻面和起砂的情况出现, 在进行密封材料的镶嵌前, 要保持基层的干燥、干净, 使用具有良好弹性、粘结性、耐后性、水密性、施工性、拉伸性的密封材料, 使用基层赴理剂涂刷在连接部位, 在浇筑结构层的细石混凝土时, 要将背衬材料设置好, 使用密封材料填充到上部, 并将保护层设置好, 使用粘结力弱的背衬材料。

5 结论

在屋面防水施工中, 从规划设计阶段就要对工程的防水功能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考虑, 制定出合理的防水方案, 将建筑防水和结构防水有机的结合起来, 大胆引进新的防渗技术, 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从根本上解决防渗问题。本工程施工后, 取得了良好的防渗效果, 值得同类工程借鉴引用。

摘要:一直以来, 房屋的渗漏问题都是工程建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房屋的使用功能和房屋质量都造成的了比较大的影响, 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也比较大。基于此, 本文对建筑屋顶的防水排水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屋顶,防水排水,设计

参考文献

防水及排水 篇5

屋面水位必须严格控制并限定在某一高度,否则屋面上累积的雨水会对屋面形成很大的荷载,可能导致屋面结构和构造变形或者破坏,甚至出现渗漏。

根据欧洲标准,屋面雨水的水位高度必须限制在55 mm内,这个数字是长期实验和实际工程经验的结果。将水位高度换算至每m2的雨水质量,就可得出屋面承受的荷载与水位高度的关系。当水位高于55 mm时,雨水会对屋面结构产生相当大的重量负荷(图1)。因此在屋面或天沟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方面的情况。

对于天沟来说,水位更是不允许超过55 mm,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沟将会慢慢变形,对排水系统和整个建筑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1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1.1 系统原理

依靠特殊的雨水斗设计,可实行汽水分离,从而使雨水立管保持满流状态。当立管中的水达到一定容量时,在管道内形成负压产生局部真空,虹吸作用就产生了。在降雨过程中,由于连续不断的虹吸作用,整个系统可快速地将屋面雨水排除。

虹吸式与重力式屋面雨水排放系统的区别:传统重力式雨水排放系统是利用屋面结构的坡度,使水自然流入屋面上的雨水斗,然后以汽水混合的状态依靠重力作用顺立管而下。该系统的缺点是低效排水、管径大,且需要1%~3%的坡度,材料多且安装复杂。

虹吸式雨水排放系统是在降雨初期,利用重力原理排水。当降雨量加大,屋面上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雨水斗会自动隔绝空气,从而产生虹吸,系统也转变为高效的排放系统,抽吸雨水向下排放。该系统的优点是高效排水,排水管管径小,无需坡度,用材少,地面开挖小,美观且节省空间[1]。

1.2 系统组成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一般由雨水斗、无坡度悬吊管、立管和雨水出户管(排出管)组成。

1.2.1 雨水斗

1)雨水斗的设计是整个虹吸系统工作的关键之一。它的稳流性越好,产生虹吸所需的屋面汇水高度就越低,总体性能就越优异。一种雨水斗通过与相应的配件组合,就能适用于不同的屋面,例如混凝土屋面、金属屋面、木屋面、上人屋面、种植屋面,屋面不平呈梯形结构的屋面等。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斗材质可为HDPE、铸铁或不锈钢。它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天沟的积水深度,使屋面承受的雨水荷载降至最小,同时也提高了雨水斗的额定流量,见图2。

2)雨水斗设计安装要求:(1)雨水斗离墙至少1m;(2)雨水斗间距一般不能大于20 m;(3)平屋顶上如果是砂砾层,雨水斗格栅顶盖周围的砂砾厚度不能大于60 mm,最小粒径必须为15 mm;(4)如果雨水斗安装在檐沟内,且采用焊接件的话,檐沟的宽度至少是350 mm,檐沟内的雨水斗安装开口为70 mm×270mm至290 mm×290 mm;(5)如果雨水管安装在混凝土屋面面层内,那么屋面板至少厚160 mm;(6)对于断面呈连续梯形的屋面,雨水斗开口为安装固定件,尺寸280 mm×280 mm,如果开口大于300 mm×300mm,屋面则需加固;(7)如果是混凝土屋面,雨水斗下连的雨水管管径至少是35 mm(用电焊管箍连接件连接),与此对应的屋面板厚度为180~190 mm;(8)带隔离层的屋面,隔离层厚度至少为40 mm,如果隔离层厚于180 mm,雨水斗的底座必须延伸至能与管径56 mm的连接管相连的恰当长度[2,3]。

1.2.2 系统管道

管道是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放系统最主要的部分,因此管道必须保证完全密封和拥有完备的防火措施,并且做到尽可能降低噪声、吸收震动、抗冲击外力强,最大程度地满足抗温度变化引起的形变。管道连接方式方便灵活,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连接方法,如对焊、电焊管箍连接、法兰连接、螺纹连接、伸缩管接头等。管道还配有专用三通、大小截面连接弯头等适于各种连接情况的配件,安装便捷,可节省空间。管道连接方式,见图3。

1.2.3 紧固系统

安装固定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辅助安装与固定管道。虹吸式雨水管道系统的固定装置,包括与管道平行的方形钢导轨以及管道与方形钢导轨间的连接管卡(根据不同的管径,每隔0.8~1.6 m布置管卡),用于固定钢导轨的吊架及镀锌角,见图4;安装固定系统还包括管卡配件,这些配件可以固定管道的轴向,可利用锚固管卡安装在管道的固定点,见图5。

无论是系统震动带来的外力,还是热胀冷缩引起的内力,甚至是悬挂管道承受的重力,都由连接件传至方形导轨,以免引起系统变化,从而减少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2 虹吸式雨水斗及管道防水节点处理

2.1 雨水斗防水

2.1.1 虹吸落水口细部节点处理

施工期间不能将垃圾杂物堵塞落水口,应保证正常排水;预留洞口应用膨胀细石混凝土或堵漏材料填实;沿预留洞凿宽20 mm、深20 mm的环形小槽,并用柔性密封胶填实。雨水斗安装时,将附加防水层、防水卷材铺贴在雨水斗本体四周,用螺栓固定压板或法兰压紧,再用防水密封胶封边密封,沥青涂料涂刷需铺贴聚酯无纺布,见图6[4]。

2.1.2 柔性防水涂料加强层

沿预留洞周围500 mm宽范围内,涂刷1道1.2mm厚柔性防水涂料加强层。

2.1.3 雨水斗底盘安装

雨水斗底盘要与涂膜防水层密封严实。

2.1.4 防水卷材铺贴

防水卷材铺贴在雨水斗本体四周后,应用防水压板压紧并用螺栓固定,再用防水密封胶做封边处理。雨水斗法兰上面的防水层,应由外至内做到下沉线为止。

2.2 雨水管防水

所有雨水管穿墙、穿楼板洞口,须用膨胀细石混凝土或堵漏材料吊模填实,并沿洞口凿宽20 mm、深20 mm的环形小槽,用柔性密封胶填实,见图7。HDPE管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加设阻火圈,见图8。

3 结论

我国每年6—8月期间,建筑屋面都可能承受暴雨的冲击,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在凸显其稳定、排水速度快优势的同时,对屋面的防水、使用功能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以其独特的雨水斗、具有耐久抗冲击抗腐蚀性的环保型排水管材、简便的紧固系统以及更接近实际工况的设计计算软件优势,已成功应用于万科、朗诗等多个住宅项目,喜来登酒店、香格里拉酒店、保利国际广场、百盛、sohu现代城等多个商业建筑,以及国家体育馆等多个大型公共建筑,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摘要: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是利用虹吸原理可高效地将屋面雨水迅速排除,它一般由雨水斗、无坡度悬吊管、立管和雨水出户管(排出管)组成。本文介绍了系统中的雨水斗、管道、紧固系统在实际施工中的安装技术,详细说明了虹吸式雨水斗及管道防水节点处理方法。

关键词: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斗,管道,安装,节点处理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CECS183:2005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2]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GB50015—2003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3]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GB50242—200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戏曲身段下一篇:成果转化机制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