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实验模式

2024-05-13

自主实验模式(精选十篇)

自主实验模式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课堂教学模式陈旧, 形式呆板。但传统教学设计似乎很容易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 原因是教师教起来比较容易, 学生听课也不费力, 只要听懂、记住就行。但长此以往, 出现了明显的问题:问题之一是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神秘感, 对科学发明缺乏自信心, 使学生形成一种观念, 即发明创造是科学家们的事情, 是未来的事情, 与现在无关, 和自己无关。问题之二就是教材内容学生很容易看懂, 课堂教学气氛不易活跃。问题之三是教师没示范过的题目, 学生不会做,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学习兴趣不浓。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动机和机会, 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教学设计缺少悬念和情境;对教材挖掘程度不够, 尤其缺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设计。

本课题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教育 (EPD) 项目, 是以主体教育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学校素质教育的综合实验。北京市35中、北京理工附中已经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体探究科学模式及育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更体现了教与学同步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的主体探究精神与能力、可持续发展思想与能力。但近期报告显示, 各学科开展学习不平衡, 课堂上学生的预习反馈展示与教师总结梳理上存在问题。

二、课题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1.概念界定

所谓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 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使他们实现自主发展的实践活动。自主学习是一个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自己发展;自主发展是自主学习的目的, 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学习逐步从盲目走向自觉, 学会合作探究学习, 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省等基本素质。

2.理论基础

(1)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有发展的极大可能, 问题在于使人得到发展的机会与动力。教师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 教育家依据:教育家明确要求, 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和可接受性原则, 要求教师的教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出发, 力求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获得最佳发展, 达到陶行知先生说的“凡为教, 目的在达到不教”的教学最高境界。

(3) 认知建构理论认为:第一, 学习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第二,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将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

三、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试验探索

1.研究对象:试验班初三 (1) 、对照班初三 (2) 。

2.研究时间:2003年9月-2004年9月。

3.研究方法:主要以等组对照实验法, 与行动研究相结合。

4.研究过程:

(1) 试验班与对照班的基本准备。2003年9月试验班与对照班各一个班, 学生的平均分和各分数段的分布几乎一致,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师资水平相近。实验中除了正常的单元测试和期中、期末考试外, 还进行了一些问卷调查、谈话、个别问题测试等活动, 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习习惯等进行测试。

(2) 研究实验的方法:行动研究法。

(3) 课堂教学程序如下:教师主持→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指导→强化拓展练习→布置下一节课的自学提纲。

我们以组织教师听课、评课, 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 然后再不断调整计划再实施。

(4) 基本教学模式:

(1) 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

教师应分析教学任务, 处理教学内容, 充分运用趣味实验等手段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应遵循三维目标, 使学生感到成功势在必得, 并渴望合作探索的原则, 使学生感知问题信息, 产生多重质疑, 做出猜想或假设。这个过程前移到课前预习中。

(2) 引导探索———设计方案 (或收集事实和资料)

这是在教师诱导提示下, 由学生独立辨析解决问题途径。因教学时间有限, 教师应根据情况指导学生不走或少走弯路。这一阶段多采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形式, 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鼓励不同差异的学生为合作探究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采用上网查询或找有关人员、单位咨询或亲自实践方式收集有关资料, 设计有关实验方案。这个过程也前移到课前预习中。

(3) 答疑点拨———实验探究 (事实和资料处理)

小组成员互相合作, 解决疑难, 使自学转化为低一级成员共同认识的成果, 从而扩展和加强对新知识和有关学法的理解。各组派代表阐述实验方案, 疑问可在课间讨论解决或师生讨论解决。然后, 小组成员科学记录现象及数据, 并注意观察与思考结合, 记录下各种疑难问题。

(4) 判断核定———获得结论

将记录的比较现象与数据用化学知识加以解释。在讨论交流中各抒己见, 互相帮助, 共享学习成果, 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恰如其分的启发, 因势利导调控讨论进程。教师针对组间答疑情况, 注重基础和关键点, 同时注意语言、情感艺术的巧妙运用, 借此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进而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抓大放小, 对问题作必要筛选和加工, 使其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这个过程体现了多维互动。

(5) 拓展———理解应用

知识只有在应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学生只有在应用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 才能把知识学活, 才能提出新的问题。为此, 教师应精选例题与习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 联系学生的生活, 学习实际的训练题, 使学生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适当导引, 师生共同揭示一些规律性的问题, 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6) 总结评价———师生发展

A.扩展。引导学生展示、辨析, 比较在演练中的不同思维过程, 尤其是标新立异式的思维过程, 从中优选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式、方法等。

B.查漏补缺。引导学生找出演练中暴露出来的症结, 采用多种方法补缺。

C.总结。引导学生在自身体验的基础上总结本堂课可得的规律性知识, 并纳入各自的认知系统。

D.评价。贯穿鼓励性和赏识的原则,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采用各种评价方式, 必要时可在评价前进行达标检测, 并在组织互批测评后作反馈评价。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不断受到鼓励, 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激发了学生踊跃参与问题讨论和敢于探索的创新意识。

教学模式反映了自主学习教学的一般规律,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阶段、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

(5) 本课题课堂动能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实现认识教学、技能训练和人格教学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动能。在课堂教学中, 体现课堂动、活的特点。

(6) 实验数据

(1) 采用16名学生等组测试, 中等生各8名测试学生表达能力。

(2) 用20名学生等组测试, 用一道学生感兴趣的实验题考查学生实验水平。

(3) 教师提供课外材料 (与教学有关) , 并有配套的思考题, 学生自愿做, 然后检查考题的情况。

(4) 实施前后学生对化学学科兴趣程度对比。

(5) 阶段性测验成绩对比。

四、初步结论

1.保证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自主活动。

2.实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

3.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4.在学生互动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中, 对问题的本质进行重新剖析, 再将问题逐渐深化, 使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不断提高, 并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5.开放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中, 培养了终身学习的意识。

五、几点思考

1.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和提出有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还不能完全深入到生产社会中去。

2.学生在课下准备化学这一科, 做其他作业时间少。

3.实验并非适用所有课型。

参考文献

[1]顾明远, 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 2003

[2]郑金洲主编.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自主实验模式 篇2

【摘 要】从教学改革新课程理念出发,分析了“讲解、演示、模练”的实验教学模式的特征,讨论了实验教学的逻辑起点和终点问题,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进行了简要论述.【关键词】实验教学现状;教学模式;实验逻辑顺序;自主;合作;探究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各省市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教学改革.特别近几年高考对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实验是物理的重要研究方法,一方面需要通过实验获取必要的信息,由此建立或猜测现象背后的规律;另一方面,对于提出的规律或理论,只有通过实验的检验,才能被人接受.本人新课程理念出发,探讨适应教学改革的实验教学模式.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基本仍以“讲解、演示、模练”型模式教学.从教学目标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维”的,它过分强调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熟练操作、掌握实验技能,以结论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过分注重知识结论的验证和“学会”课程规定的实验器材的使用,忽视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策略来看,这种教学模式重结果、轻过程,只关注学生的操作,忽视过程,忽视学生的经历、体验和个体差异[2].这样的实验教学表面上看有板有眼、秩序井然,实质上学生有行动、无热情,有操作、无智慧;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该模式中信息传递由教师(或书本)指向学生,是单向的,其表现形式为教师做、学生看,或教师设计好、学生照着做,忽视了学生的猜想、设计、对话和互动.总之,“讲解、演示、模练”型实验教学模式容易挫伤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感情,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特有的教育功能.二、实验教学的逻辑顺序问题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关键是要生成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此,需要弄清实验教学的逻辑起点和终点问题.从本质上讲,教学中的科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实验基本一致,对于实验者来说都是探索未知、检验假说、证实真理的实践活动.实验由问题或任务开始,需要经历推测、实验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得出假说或理论等环节,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可见,教学中的科学实验的逻辑起点应该是课题性问题.以课题性问题或任务作为实验教学的逻辑起点,这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需要.这种前提条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猜想、假设、设计和合作、对话、交流融入实验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能真实地参与科学实验的过程,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只有这样,实验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三、对“自主、合作、探究”型实验教学的思考

“自主、合作、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课题性问题为起点,以实验过程与方法为轴心开展教学,力求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与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换句话说,就是学生思考、设计、探索、体验在前,教师的讲解、演示、分析、评论在后.实验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教师提供课题性问题或任务,学生由此开始进行自主、探究的实验(包括演示)教学过程.同时,要强调有关安全事项.2.学生独立自主思考,主动探究问题,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人人猜想、想像、直觉,努力形成各自的实验设计方案.要避免因教师先讲解或预习教材所造成的“先入为主”或“跟着他人思路走”的不利影响.3.当学生无思路或思维受阻时,在判断学生困惑所在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新的问题情景,再次帮助、指导和激励学生.如教师难以做出判断时,要查看学生的体态语言和所画的图、所写关键词等,然后进行判断并提供新的问题情景.这种判断—提供子级问题的循环可进行数次,如提供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器材使用说明书),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教师介入过早会剥夺学生解决问题、发现答案的机会,但介入太迟也有可能使学生因为问题难以求解而失去探究的兴趣.教师必须选择好时机让学生领会他们所做探究的意义,切忌轻易地告诉学生现成的设计方案和现成的结论.4.依据教学时间安排和具体课堂教学进展,必要时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发表自己的实验设计,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仪器设备,或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在这种师生合作中,给学生创造比较、对照和反省的学习机会.5.鼓励学生质疑,或者进行讨论,在比较高的层次上进行学生之间的合作.一般情况下,完成上述几个环节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具体实验操作,完成整个实验任务.而此后的实验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实验教学是大致相同的.在实验教学的终结阶段,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能否提出深刻的问题,应成为评价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可能转化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应鼓励他们继续钻研.四、值得注意的问题

自主实验模式 篇3

1 实验模式教学之“课堂自主与合作研究”

“课堂自主与合作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知识的获得并不能仅仅靠教师的灌输,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学习,与他人合作来获得,因此,“课堂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更加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课堂自主与合作研究”的实验模式教学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科学创设教学情景,导出课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方法来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如案例分析、实验研究等,从而来有效的引导学生提出与实际教学有关的各种问题,然后通过一定的讨论分析,提出有建设性的学习课题.

(2)科学猜想,实验论证.实验是探究的重要环节,猜想必须有理论依据,一节课在学生自主提出学习课题之后,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内容及在图书馆、网上等渠道去收集有关的内容,并做出合理的假设,设计实验的方案,而后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

(3)分析讨论,得出结论.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4)自主总结,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对自己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分析、交流和总结,得出实验的结论.

例如,在教授“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有关因素”这章节内容的时候,课本中仅仅是对物体浸入液体后排出液体的多少与浮力的大小进行了探究,在实际的课堂中,有的学生会提出“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的猜想.对于这个问题怎么办?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有关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在控制V排、ρ液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实验器材通过改变物体的重量来完成实验.整个实验过程都是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师是一个学生知识学习与探究的引导者,具体的方案设计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会选择玻璃瓶来装不同重量的水,有的学生会选用将橡皮泥捏成同体积的空心体和实心体来进行研究等.这些都是可以的,都能通过F浮=G-F拉的公式来求出浮力,并进一步比较浮力与重量的关系.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通过这种实验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还让学生了解了知识的由来,实现动态化的教学.

2 实验探究学习之“小组与合作探究”

“小组与合作”教学模式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以学生小组合作作为主要教学形式,包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交流,最终自主解决问题,提升知识和能力水平.除了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目地接受其他学生与教师的帮助,提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探究的互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均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这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教学.首先,可以让学生回去调查家庭电路中电线所用的材料(铜).课堂上,让学生从“为什么家用的导线都是以铜作为材料的?”这个问题切入,分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生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认知进行猜想,自然生成探究需求.那怎么验证呢?多个影响因素,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控制变量法,结合控制变量法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然后学生自主实验,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当然电阻定律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笔者认为重要的是要渗透一种探究的意识和物理实验方法.最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就自己实验得到的结论组间交流,完成结论的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发展和提升.

3 实验模式学习之“课外自主与合作探究”

“课外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是指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以课外自主与合作学习为主,通过对新知识的自主挖掘研究,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进行实验探究,然后在小组内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对于自己不懂的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最终和小组同学达成共识,之后教师在课堂中给出一定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去完成,最后教师给予点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物理学科的特点,“自主与合作”实验模式的学习步骤可以大致上划分为:预习—提出疑问—小组讨论—自主练习—教师点拨—总结.

例如,在学习“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这章节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自主与合作”实验模式来学习这章节,教师先布置学生对这章节的有关问题进行预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再通过设计检验的方式来进行实践检验,最后得出结论.学生提出了湿度、温度、液体的质量等多种因素,并做了“对比一杯开水和一杯冰水的蒸发情况”、“对比用风扇吹和不用风扇吹的两杯常温水的蒸发情况”等对比实验,通过网上和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写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研究报告.学生在各自的小组讨论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假设、实验方案、实验结论等提出来进行交流,将各个学生的结论进行对比综合,从而来获取实验研究的经验,使自己的思维得到一定的开拓.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教学模式初探 篇4

一、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法的课堂模式

(一) 积极探索, 发现实验问题

疑问标志着思维的开始, 只有发现问题了才能有学习和研究的动力。在教学中, 发现问题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由教师提出;另一种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身的观察和实践, 主动地发现问题。

(二) 发现问题, 明确具体条件

当学生发现问题后, 要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 找出问题的实质。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 明确问题的范围, 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并据此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三) 推断设计方案, 确定最终实验方案

在学生设计的众多实验方案中, 学生通过共同讨论, 推断出最为合理的一种方案。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以指导。这一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很重要, 应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即使方案错了也应给学生以鼓励, 因为错误也可以用来指导问题的解决, 鉴别和分析错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 完成实验, 验证设计方案

学生经过推断、筛选所确定的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必须通过动手做实验, 通过分析实验和总结实验结果加以验证。

(五) 反思实验结果, 总结提高

对结果的反思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 也是最难做到的一个阶段。学生在解决问题时, 往往急于求得答案而忽视了这个阶段, 但这个阶段是积累经验、避免以后走弯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二、影响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法实施的因素

(一) 问题情境

教师成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运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法教学的前提条件。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比较适宜运用实验手段来解决。

(二)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与作用

教师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教学的实施中不可或缺, 但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教学模式中, 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改变, 教师由课堂的主宰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此, 教师必须具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丰富知识, 还要对整个教学过程精心设计、精心指导, 对整个教学工作不断总结、反思, 并给自己的角色、作用以正确的定位。

(三) 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与协作者的角色, 主动做好各项准备, 积极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批判地倾听别人的观点, 并与他人展开辩论。

(四) 严格的实验室规则

严格的实验室规则是保证实验安全性的关键条件。一旦确定了最佳实验方案, 每位同学在实验室都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则进行实验,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确保每位同学的安全。

(五) 严密的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束后, 学生应根据实验结果, 凭借自己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分析自己在问题解决中学到了什么。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教学法的实施

(一) 问题情境的设计

教师要在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设计问题, 也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例如, 在学习过浓硫酸的性质后, 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铜与浓硫酸反应后气体的成分;在学习过氢氧化铝的两性及水解的有关知识后, 可以让学生设计以铝屑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铝的实验方案等。

(二)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认真分析问题情境, 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通过查阅资料, 设计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三) 讨论实验方案, 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学生提出自己设计的试验方案, 在课堂上共同分析、讨论, 找出最佳的实验方案。

(四) 分析实验结果, 总结提高

实验完成后, 学生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 并且完成实验报告。

四、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效果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法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了很大帮助, 主要表现在:

(一) 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兴趣, 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在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法以来, 使原本呆板、零碎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己设计的实验, 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实验热情, 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 学生学会了探索问题的方法

在现代社会,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量呈几何方式增长, 学校教育无法将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 终身教育就成为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实现终身教育, 人们必须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 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从学生自主实验入手论文 篇5

引言:在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发展下,课程改革虽然作出了一定的措施。但在初等教育阶段,我国中学生课堂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似乎是做到了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然而实质上依旧没有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根本问题。像毕业班级的复习课变成了狂练习题的教学模式,这可谓是教育的一种倒退现象。

要做好智慧的物理教学,必须从学生的自主实验入手,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真正发现其中的奥秘,打开物理探索的大门。现阶段我国高中物理教学迫切的需要改进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实验中激化能力与分数之间的差异矛盾。

1.创新实验是试题的亮点

高中物理可以说是一门综合实验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需要我们付诸于更多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就高中物理试题中常见的试题来说,动手实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试卷的命题灵感基本上都来自于实验过程。

1.1 实践操作提升思维高度。大部分学生遇到难题解不出来,主要原因还是思维没有上升到更高的一个维度。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就相当于是给学生铺了一层台阶,只要学生联系到实验操作就能换位思考问题,找到新的解题思路。在课堂中我们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常实验的效果要高于传统的思路讲解。

1.2 实验是命题的基本灵感。古文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所以,要想成为物理课堂上的君子,必须善于借助外物,即实验器械。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摸清命题人的思路,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最直接有效的达到一定的物理教学效果。物理课堂中,单靠刷题做题是很难取得最终胜利的,也经不起高难度题目的考验。不做实验可能能取得一份优异的成绩,但自主实验的学生更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

2.自主实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意义

2.1 巩固对知识概念的认知。物理概念可以说是实验与科学两者的综合产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发现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思维得到活泛,引导学生的主动认知。死记硬背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在学生物理思维的搭建过程中更容易让学生巩固对物理概念的基本认知。通过实验教学或视频教学能够巧妙开拓学生思维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认知能力。

2.2 自主实验是发展学生操作能力的基础。在长期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影响下,我国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说是差的一塌糊涂。动手能力得不到发展,也就很难提高我国的整体物理教学水平。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即发展学生动手能力,解放思维的同时培养操作意识。自主实验是发展学生操作能力的基础,在实验过程中才能真正达到巩固物理理论的学习,培育观察能力,有利于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意识的形成。

2.3 自主实验能在很大程度上鼓舞学习兴趣。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学习兴趣认为是个体热衷于探索的某种心理表象,是能够提高个体求知欲望的一种潜在力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表现出浓烈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较理想的发展,进而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营造一种相对轻松地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物理的有趣、引起学习的兴趣、形成探究的志趣,在这三个方向上再同时对应模仿、改进与创新,真正在实验的潜移默化中发挥教学作用。

2.4 自主实验是培养综合素质的需要。可以说,实验报告是物理智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行为,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实验报告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掌握情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基本手段。

3.智慧教育中的物理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育与发展所根本依赖的是创造教育。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讲过,“不是说教育创造学生,而是学生的创造能力成就教育。”创造力是经久不变的,是环境发展所展现的最终结果,智慧的物理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能够发现什么新的理论,创造新的奇迹。而是要求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形成创造思维,创新意识。

首先,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必须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充分的参与到学生们之间,与他们一起参与动手操作,融入全班学生群体中。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及时发现他们中所暴露的细微问题,还能感受到强烈团体的创造力。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主观能动性,真正行使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权利。

其次,要鼓励学生群体团结起来,以小组教学的方式最能实现这一点。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在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下提出创新物理学习方式,“独立、自主、探究与合作”。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合作更是一种能力,是学生素养健康发展的体现。可以鼓励学生实验过程中合作,实验报告中合作,充分解放学生的人性思维。

再者,要解放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解放大脑,再解放双手,解放时间。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完成动手操作,完成自主实验。我国的教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分数不是一蹴而就的,优秀的分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物理效果的取得也是一样,是一个漫长发展的过程。

自主实验模式 篇6

关键词:自主创新;内涵特征;目的意义;教学实施;问题反思

自主创新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自主创新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humanistic education)。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发挥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唤醒和开发培育形成创新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满足学生主体充分发挥的教育;它是一种尊重人的价值,注重开发人的潜能的教育;它具有如下特征:(1)自主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以问题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即P(问题)——TT(假说)——EE(否认)——P(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力指向问题求解的创新过程,它强调在创新过程中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智能操作的跃进和创造思维的发展。(2)自主创新教学强调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在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师生在互相配合、共同参与中完成教与学的任务。(3)自主创新教学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在课堂上,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遵循不同的思维方式努力探求多种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自主的创造的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中

引入创新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首先,在职业学校中《电子线路》《电工基础》等课程是电子专业课中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其它电子技能课的奠基石。它具有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等特征,而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普遍又存在基础差,学习自主能动性低等特点,若再采用注入式、教条式、理性泛化式、苟严管束式等陈旧的教学方法,结果是将导致学生课堂上理论学习枯燥无味,实训室操作深奥难明,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畏难情绪油然而生,这不仅对教师后面教学管理带来很大困难,而且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非常不利。因此,在严峻挑战和机遇面前,人要生存,要适应社会的千变万化,就必须具备创造性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所以,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势在必行。

其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够提供良好的软环境。自主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以问题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对问题的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与相互之间的思维的激烈碰撞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就得不到真正的磨

炼与提高。

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下面以笔者在电子实验课中进行的一次自主创新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创新教学。

在上本节课之前,笔者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年段标高技能考核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设计和分析。虽然高二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但至于怎么把它们连到电路中进行实际测量,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在教室里讲解,教学生怎么连线,怎么读数,学生在下面被动地似懂非懂地记笔记,然后再到实验室,照葫芦画瓢模仿进行操作,这样要经过多次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而且有部分学生可能是死记硬背,稍一变化又不会了。针对这个弊端,把仪器仪表的使用这部分内容精心设计成一节《放大器参数测量》实验课,通过测量放大器各种参数来达到使用仪器仪表的目的。

本节课采用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授课后,学生自主能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教学绩效也非常明显,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确定实验目标

根据南京市电子专业年段标高技能考核的相关要求,以及这次实验课设计特点我在职业技能、知识、情感方面都对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此作为同学们实验操作和检查评估的依据。例如:在职业技能方面,要求能正确连接电路和测量;能对常见的仪器仪表正确使用和读数。在职业知识方面,要求了解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在电路中作用;能对放大电路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在职业道德情感方面,要求同学们在实验中能体验学习的快乐,提倡小组合作,互帮互助,探究学习等新学习模式。

2.导入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秒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到实验室想干什么呀?”同学:“做实验。”老师:“想做什么实验?”同学:“放大器参数测量。”(多媒体显示内容),老师:“那我们别忙做实验,先来探讨这样一句话(一个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否合适,是放大器能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好吗?”同学:“好!”老师:“大家知道它的含义吗?”同学:“太简单了”,“我知道,我知道”……同学们在下面叽咕着,分别举起了手,此时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一下子被激起了学习后知识的愿望。

3.鼓励生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这一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过程中不断提高,笔者进行了合理的教学过程设计,重点设置了这几个问题: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设置合适,才能正常放大波形,那如何设置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呢?(万用表使用)

(2)放大器静态工作点设置完成后,就可以正常工作了,那如何来测量它的参数,比如放大倍数?(信号放生器、示波器、电子毫伏表的使用)

(3)放大器放大倍数除了用电子毫伏表测量外,还可用什么方法来测量放大器放大倍数?(示波器的使用)

……

通过上述几点问题的设置,实验内容的难度呈螺旋式阶梯上升,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通过循循善诱,一步步向前推进,这样学生很轻松地进入下一步操作测量。在老师提出上述一系列问题时,学生很乐意接受,并主动积极进行思考,发言踊跃,伴着思考,同学们不知不觉地把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电子毫伏表、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全掌握了。在测量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发挥了潜在的创新能力,发现并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所测量的放大倍数与负载有关系吗?负载大小对放大倍数有何影响?用示波器测出的峰峰值转化为有效值与电子毫伏表测量的有效值为何不完全相等?他们之间为什么会存在误差?通过实验,同学们都一一得到了答案。因此,正确的教学过程,首先要给实际的教学目标定位,通过不断的创设情境,激疑,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不断地唤醒学生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创新热情。

加强结果交流和总结

在实验课上,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并尽量采用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实验结束前,必须安排学生以讨论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发言,让他们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思想交汇。当然,当同学讨论结束后,教师必须对各种开放式观点进行必要详细的讲解,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和答疑解惑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在学生工作页中要求他们根据课堂讨论的结果用书面的方式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可使同学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升华。

总之,在这次实验课上,通过与老师的多次探讨、协作,同学们表现出良好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明显比往常活跃的多,较好的实现了学习目标,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预期的效果。

问题与反思

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专业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其次,要能运用新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但是,在“创造性”教学推广中,仍受到许多因素制约。首先,要想使教师的教学产生质的变化,必须以全新的符合“创造性”教学根本思想的教学方针为指导,相应的教育政策为保证,配合的教育大纲、教材,上级领导的要求等为基础和动力。特别是在目前专业综合课程《课程标准》尚未出台,那么相配套的专业综合课程教材就如凤毛麟角难得一求,而中职校教师又因精力和水平有限,编写的校本教材质量也难以保证。其次,按分学科制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以笔试为主的专业课统考制度,陈旧的对师生的评价体系等不合理规章制度,也都成为创新课改发展的障碍。因此对于职校师资、教材、体制改革等问题都需相关主管部门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

自主实验模式 篇7

一、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

要想改革单调、枯燥、乏味的实验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就要确立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 将学生分为4~8人一小组, 每小组所有人轮流做组长, 组长负责每次实验内容的讲解、仪器操作的示范以及实验结论的总结等工作。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既要讲清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 又要示范规范的实验操作,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实验目的模糊、实验原理掌握不够深入、实验结论片面、实验步骤不够清晰, 操作错误等问题。遇到这种情况, 实验教师及时纠正, 或一步步启发学生, 鼓励学生翻阅书籍以及查找文献进一步了解实验原理和内容。每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实验题目, 再通过实验过程和结果, 自己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 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错误操作, 可以通过学生互相纠错, 教师示范和强调的方式, 加深学生对规范操作的掌握。实验结束后, 鼓励学生提出在实验中遇到的或者不能理解的问题, 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思路, 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 最终自己找到答案。

在此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也要相应的发生转变。实验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人堂, 而应该将教学的中心还给学生, 教师应在学生掌握实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主要负责对课堂方向和节奏的把握, 对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的指导以及对学生思维的启发等方面。

二、设置自主性实验题目

在保留经典的验证性实验题目的基础之上, 对于基础较好有能力也愿意进一步提高的学生, 可以适当增加自主性实验题目。所谓自主性实验题目, 即设计性实验, 通常不给学生提供任何形式的实验讲义, 只给出实验方向、范围或题目, 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基本理论, 查阅教科书以及其他文献资料, 自拟实验过程。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拟定步骤, 在实验前一周, 向教师提交设计方案初稿, 教师对设计方案进行精讲和点拨, 在教师的帮助和提示下, 完善实验方案, 独立完成实验仪器的选取、实验试剂的配制、实验装置的安装与调试, 实验报告的书写等实验过程。同时还要打破固定的实验教学时间, 采取预约式实验时间, 只要实验条件允许, 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 即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 给予学生充足的实验时间和空间,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寻求个性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潜能。这类实验彻底打破“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 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顺利完成实验, 不仅从根本上纠正了学生不预习、不思考的坏习惯, 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创新性的发挥、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总结

自主式教学是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 并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通过实践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之后, 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自身特点, 为自己量身定做学习计划和日程, 教师随时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在化学实验中应用自主式教学模式, 切实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

但在改革的同时也能发现问题,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某些教师对自主教学理解错误, 认为自主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操作、自己总结, 这种教学方法表面上看是给予了学生最大的自主性, 但实际上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是对自主教学的歪曲。教师既不能是课堂的完全主导者, 也不能成为旁观者, 而应该是课堂的引导者, 负责剖析实验重点、回答学生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参与学生讨论、指导规范操作、评价实验成败、总结经验教训等任务。其次, 自主教学需要教师的努力, 同时还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 但部分学生仍然沿用中学阶段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认为实验无足轻重, 甚至感觉是浪费时间;还有部分学生存在惰性, 实验总是马虎应付了事, 对待这部分学生要积极教育, 使其从思想上重视实验课程的学习, 真正参与到自主教学的活动中来。要让其认识到化学学习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掌握, 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而这些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需要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以及环境的影响下形成自主探究和创造的潜能,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再次, 受仪器运行成本、实验经费有限等实验条件限制, 目前开设的自主实验题目有限, 还远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实验要求。对于这一问题, 我们首先鼓励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多地设置实验题目, 以满足更多学生的实验要求。同时也鼓励学生利用其他方式参加实验, 例如参加各类化学实验技能比赛、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协助教师作实验准备等[3]。

综上所述, 在高校化学实验中应用自主式教学模式, 要比教师单调讲解, 学生机械操作更有意义, 这种实验教育模式的转变, 可以促进学生从记忆型、模仿型向思考型、创新型的转变, 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自主教学实践模式的研究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经验和想法的交流以及共同进步的过程, 也是一个需要逐步完善的长期的过程, 只有师生共同坚持不懈的努力, 并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 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高校化学教学的改革才能不断地深入和发展, 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德凯.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3) :225-227.

[2]毛新宇, 李斗, 王志军.电路基础实验中自主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5) :127-128.

新闻类实验室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 篇8

1 当前落实新闻类实验室学生自主管理形式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新闻类实验室具体包括如下内容:编导工作室、广告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配音工作室以及后期剪辑工作室等,为了切实实现对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就需要强化对实验室的管理。而在实际落实这一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受到资金与师资力量的限制,当前逐渐实现了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然而,由于实践时间较短,致使一系列问题出现,具体如下。

第一,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作支撑。由于尚未实现规范且统一的管理制度的构建,致使在实际落实这一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过于分散,相应的管理职责划分不明,整个实验室器材混乱,且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第二,尚未实现教师引导工作的有效融入。由于教师引导工作开展不到位,致使整个实验室缺乏学习氛围,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过于散漫,实验室的功能与作用大打折扣。

2 完善构建新闻类实验室自主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

2.1 实现健全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

为了确保实现对新闻类实验室的有效管理,充分地发挥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作用,以实现对实验室资源的有效利用,就需要以相应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构建为基础。在实际践行过程中,则要求针对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器材借用制度、实验室卫生与安全管理以及相关处罚条例进行完善制定。同时,要针对每一实验室配置相应的导师,发挥总体指导的作用。通过制度的完善制定能够为明确落实职责的同时,为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到有据可依,提高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奠定基础。

2.2 在明确实验室开放方式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2.2.1 开放方式

主要可以采用预约以及全面开放两种方式,在预约方式上,需要以申请的方式进行具体落实,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对实验室的高效管理,降低管理工作的难度与压力,则需要以提前申请为原则,并对人数、所需设备器材、实践时间等进行具体说明,以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做到有序且规范地落实。在全开放的形式下,要求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登记,并以教师为引导,实现对工作的监督检查,学生要落实好值班与登记工作。

2.2.2 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

首先,以梯队管理的方式来落实管理工作,按照上一年级带下一年级的方式进行落实;其次,以项目式模式进行管理,即结合实验项目进行具体化管理工作的落实;最后,组建学生科协组织来落实管理工作,在明确相应负责人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强化该项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奠定基础。

2.3 强化交流

实现师生与生生间的交流,是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质量的有效保证,通过有效的交流能够确保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实践情况与实验室资源使用状况。在实际落实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得以实现。第一,以网络为媒介来实现沟通平台的搭建。可以借助微信、QQ以及电子邮件等方式,实现及时沟通,确保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自主管理工作落实的实际情况,如当天实验室值班人员、总负责人员、设备借用情况等;还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在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第二,定期开展报告会。以会议的形式促使相应管理负责人员及时且全面地汇报一段时间内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并根据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负责教师要在进行会议总结的同时,明确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内容,为学生不断完善管理指明方向。

3 结语

新闻类实验室对于新闻类专业教学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素质的有效保障。在实际构建这一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明确实验室开放方式,并实现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为充分发挥出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作用、实现对新闻类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基础。

摘要:新闻类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实验室来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而为了实现对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实验室的总体投入,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实验室的作用。基于此,针对新闻类实验室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进行探索,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闻类实验室,自主管理模式,探索

参考文献

[1]成光林,徐海波.影视动漫类实验室的自主立项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6:267-269.

自主实验模式 篇9

现今,大学生电子设计类的竞赛越来越多,并且竞赛开展的过程以及方向也在不断地完善,逐渐把竞赛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学习培训为目的的比赛模式,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动手能力及科学研究的能力,并且从一定程度上充分开发学生创新设计的潜力,所以很多学校相继创建了电子实验室创新实验室。

实验室主要是以学生自我的管理作为核心的管理内容,并且学校方面为学生配备了常用的仪器以及仪器仪表等,教师作为辅助,为学生解决难以克服的问题。而且,学生在负责管理实验室的同时,还应该负责能力之内的中心实验室的开发研究,并且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创新实验室的管理内容

首先,可以模仿公司管理制度。实验室日常的工作一般是班长来负责,如果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寻求教师的意见进行处理,所以在实验室的管理方面,可以效仿公司的管理制度,可以设立办公室、技术部、网络部门以及元器件库、财务部等。办公室的职责主要是包括实验室的安全、卫生以及纪律等方面,并且负责制定实验室有关的制度,并实施监督体制。技术部门主要是用来负责计算机的有关管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等内容,网络部门主要是用来管理计算机网络内部的组建和管理内容,同时财务部主要用来管理实验室的经费内容。其次,可以进行师徒的技术培训内容,并且师徒的模式可以对各个年级进行安排,并且师徒的安排不仅为了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创新实验室的经费管理

实验室当然会需要很多设备,小到桌子板凳实验台,大到水电和大型的实验器材,都是必需的产品,这些都是需要经费的。经费的来源就是平常在学校申请到的,还有部分是班上组织完成的一些科研项目、申请的专利等方面创造的利益,还有一部分是学校的支持以及已经毕业的学生向班级捐助的资金。学校相关部门也会发放一些奖金。

这些经费是财务部统一进行记账的。减少开支、增加收入是他们的传统。教材和实验用品的使用,一般必须要有班长的签字才能使用,这是统一管理的表现,每学期的经济适用状况也会定期透明公开,让他们都能明白每一笔钱用在什么地方,为班级为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状态和环境。

四、创新实验室管理的优点

首先,适合大学生意识的培养。人才是最关键的地方所在,我们需要给大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特点,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去展翅翱翔,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我们的实验室就能给这些大学生提供一个去展示自己的地方。

在这里,他们就是绝对的主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编写教材、寻找项目。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学习,一群年轻人有着同样的爱好,形成一个团结互助的团体,对他们个人都是很有帮助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会有怎么样的火花和创意摩擦出来,我们很期待。

其次,可以培养大学生解决困难的能力。这里所有的困难都是自己面对。自己去学习去实践的情况下,他们就必须要想办法,动点头脑,除非是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去问老师。在这样一个全靠自觉的情况下,努力上进的人是会获得丰厚的回报的。这段时间会让他们受益匪浅。

最后,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能力,一群人聚在一起,组成一个团队,在团队中,他们的师傅就是核心,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与互相帮助,能让他们迅速凝成一股力量,这样一股力量可以让他们竞赛当中脱颖而出,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五、总结

本文首先阐述创建实验室的重要意义,接着阐述了创新实验室的管理内容,包括模仿公司管理制度、师徒模式的创建等内容,然后论述了规范创新实验室的经费管理、创新实验室管理的优点,通过创新实验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摘要:针对大学生自主管理开放式实验室模式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实践的能力和水平,也是对创新精神方面的探讨,是实践教学中课外活动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真正地实现实验室的开放创新的管理方式,并且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对实验室管理的研究,以及规范创新实验室的经费管理等方面来研究大学生自主管理创新实验室模式。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自主管理,实验室模式

参考文献

[1]时君丽,周茂军,王雅君,等.探索大学生自主管理机械创新实验室的新模式[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1):67-68.

[2]江锦花.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12-15.

[3]张学敏.学科竞赛驱动下的大学生自主开放实验创新探索:以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5):113-116.

自主实验模式 篇10

在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下,虽然国内各高校为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都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调整,例如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和设计性实验,采用实验考核综合评价方式,采取开放式实验教学,但都没有将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培养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造成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差、依赖心强,教学效果不理想。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21世纪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研究、设计和实践自主学习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正是顺应了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自主学习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

一般来说,教学模式由教学思想或理论、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操作程序、教学效果评价5个相互依存的因素构成。下面就分别从这5个方面讨论如何设计自主学习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1. 教学理念的设计

在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下,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理念应该围绕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最近发展区、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制定实验计划和进度,选择实验内容和方式,进行自我管理和评价,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实验、全面提高的实验教学目的。这样就可以克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以教为主,难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弊端。

2. 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应强调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在原有实验目的和要求的基础上,将自主实验学习能力的培养写入教学目标,同时将通过实验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全部列出,便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实验、自我引导、自我评价,同时也方便教师对学生实验学习的检查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3. 教学条件的设计

在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下,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构筑平等、和谐、诚实的师生关系,相信学生的实验学习能力,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处处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实验的潜能和内驱力。而作为学生,则应具有自主实验的意识和能力,既将自己视为实验活动的主体,又将自己视为实验活动的客体,有意识、有效地控制、调节自己的实验活动,不断提高自主实验的水平和能力,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物理化学实验自主学习指导书是最常用的资源,与传统实验讲义不同,更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呈现具体的实验目标,充分考虑学生可能遇到的实验困难,给予适当提示。为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探索,还应提供仪器材料、影像互动、网络文献、基本实验技能与操作、实验室安全常识等相关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实验的个性化需求。更重要的是应提供开放的实验内容和实验室资源,使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在自己希望的时间来做实验,从而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下,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应是这样一种形式,首先,学生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实验目标,选择实验内容,制定实验计划;紧接着借助于各种信息资源,自主学习教学实验内容,尽可能掌握应该掌握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其次,学生通过做自测题和模拟实验进行自查,教师则应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确定实验指导的要点;在针对性讲解学生还没有掌握的教学实验内容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接下来,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去做实验,验证预设实验目标,记录和分析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教师则应监控学生的实验过程,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最后,学生撰写出条理清楚、简要而全面的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思考题,总结自主实验过程的得失成败,对自己的表现和能力发展进行自我评价。

5. 教学评价的设计

在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下,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评价,应侧重于整个实验过程的评价,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第一,应对学生的自主实验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要评,学生也要评;第二,应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过程与记录、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思考题、实验总结与态度等方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同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两部分;第三,应进行课程测验,以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和技能为考察点,设计出测验试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作答,组织学生相互评阅或教师评阅;第四,应进行现场实验考核,学生在抽取实验考核试题后,根据试题要求,设计并完成实验的全过程,教师全程跟踪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综合能力,也可加入学生互评。

二、结束语

自主学习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创造实施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的条件和环境。在物理化学实验中实施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激发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现以“教师和实验课堂”为中心向以“学生和自主实验”为中心的转变,促使学生完成从“要我做实验”到“我要做实验”的转变,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摘要:自主学习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同时将学生自主实验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以教为主,难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弊端。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物理化学实验

参考文献

[1]甘礼华,陈龙武,钱君律.多层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再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6):8~9

[2]严国兵,王艳.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06,28(5):106~108

[3]钟胜奎,刘长久.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广东化工,2006,33(11):98~99

[4]贺德华,麻英.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改革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3):13~15

[5]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王玉兵,赵在民.自主学习特点及其教育环境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03,1:38~40

[7]张秀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12:35~38

上一篇:医学女硕士研究生下一篇:概念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