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省电技巧

2024-06-25

液晶电视省电技巧(精选八篇)

液晶电视省电技巧 篇1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技巧,新闻工作者

1 采访前做好准备

有一句俗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其实,在电视新闻采访之前应该全面收集相关资料,做好采访前准备,从记者角度出发,做好一切采访准备工作,可以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发挥得更加自如。

1.1 平时要注重知识储备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记者应该不断积累知识,扩大知识领域,不仅需要学习采访技巧方面的理论知识,还应该结合采访行业类型,涉及更多知识领域。例如:政治、经济、科学、法律、艺术、体育等。在多方面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做好采访工作。知识面越广,在采访的过程中,才能够得心应手,这样所采访的新闻就会得到更多受众的青睐。因此,为了使采访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和进行,就需要记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养成一种好习惯。

1.2 采访前的临时准备

在采访对象确定之后,应该结合被采访对象的特点以及职业做足准备工作。在采访前做好临时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一个记者在进行采访的时候没有做好临时准备,那么在采访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问题。在准备工作中,第一,应该对需要采访的目的和重点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记录采访中将会讨论到的问题;同时,进行简单的练习。这样的话,在采访过程中冷场情况就会有所避免。第二,充分了解被采访对象的职业和背景,针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由此可见,采访前做好准备工作十分重要,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采访顺利开展和进行。

2 采访中“听”的技巧

作为记者要耳听八方,时刻处于采访状态,敏感地面对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物。采访工作与其他工作在工作时间上存在着很大不同,采访时间并不固定,有很多新闻并不是坐在会客厅或者会议室进行采访获得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的随意谈话和聊天中获得,或者在街头小巷中,在漫步旅行中,在亲朋好友中听来的。通常一则好新闻是需要记者具备“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精神获得的,需要融入到各种场所中获取最新消息。因此,在采访中应该对以下几个“听”的要点引起重视。

2.1 要听全面介绍

其实“全面”可以是一件事情的完整过程;可以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可以是一个问题的发展变化;也可以是一段工作的各个方面等。进入某一个单位进行采访,要先听听其全面情况,这是大部分被采访单位的正常需求,也是其比较愿意接受的方式;同时,也是采访者应该做到的基本工作。它不仅可以使感性认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了解和认识单位整体情况,而且还可以保证最终获得新闻的全面性。

2.2 要听突出的问题

尽管采访需要听,但是在听上也不能耗费所有精力。一个记者自身具备的新闻嗅觉以及思维敏感度尤为重要,决定着其能不能在被采访单位讲述的过程中察觉到突出问题、新鲜观点以及一些感人动人的事迹。例如,南方的六月,骄阳似火,炎热难挡,茶水成为必须品。广西南宁晚报的一位记者不经意间听到一位年轻的妈妈在中午下班之后还要赶去幼儿园为自己的女儿送解暑凉茶的事情,记者马上联想到,从幼儿园到中学,学生是不是都有水喝?于是,他马上动身去各幼儿园和中小学,果然发现有一大部分学校没有茶水间,有一部分有茶水间,但是也没有水。记者马上写出“我们没水喝”的新闻报道,南宁晚报将其刊登在头条,全市各级领导都引发了重视,也促动了全市中小学校的教师和领导。正是由于这位记者的报道,学校“喝水难”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换言之,这位记者仅仅是听到不经意的一句话,但是他却“听”出了突出问题。

2.3 要听典型事例

采访就是要听到“新鲜事儿”,但是到底应该怎么听?应该听哪些事儿?是很有讲究的。通常情况下,不管事儿大事儿小,只要是典型、动人、感人,就可以成为记者所采访的重点,使记者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在听事儿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问题的不同角度和侧面,要在更大范围内听取关注度较高的事例以及那些需要及时解决、回答的一系列事例;听取那些可以触及灵魂的事例;听取那些已经有结果,并且可以信服的事例。没有结果的事例很难让人信服,很多经典的通讯作品提供了典型例子。

2.4 抱有真诚的采访态度

在采访过程中,想要被采访者用心交流,就需要记者可以完全获得被采访者的信任和认同。如果记者想要被采访者对自己有一个深入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就需要在情感上与被采访者相互统一。通过这样感情的相互统一,对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记者需要用真诚来使对方对自己产生信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被采访者敞开心扉;另外,还需要在思想上与被采访者相互融合,以采访到价值更好的内容,从而使最终报道更有深度。不过在这方面如果没有感情和思想层面的相互交流和融合,那么两者之间就不存在亲和力,采访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

2.5 创造和谐交流的氛围

因为采访会接触到的人群形形色色,营造适当良好的谈话氛围显得尤为重要。交流氛围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天时、地利、人和十分重要。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对事物进行客观分析,并听取意见。当被采访者的性格较为外向,那么记者就可以尽量找到被采访者的兴趣所在,进而建立与对方之间的默契感。这样通常可以消除两者之间的隔阂,使采访可以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

3 采访的基本要求

3.1 采访要有针对性

语言是人类的第二外表,人们从一个人的语言中能分辨出其性格、文化涵养、兴趣爱好等特征。电视采访以直接的画面作用于观众,对记者的语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以记者的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人提不同的问题。例如,采访建筑工人,千万别刻意地把他叫到某个地方,而是要到他的工作场所,在工地上和他聊天,感受采访对象的生活,成为朋友,才能得到需要的东西。反过来说,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问法。一般来说,问全局性的问题就找负责这方面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而要问点上的情况就找基层普通干部、群众,寻求知识性的事情就找专家学者。

3.2 尊重采访对象

新闻采访以人为本,在现场同人打交道,这就需要记者掌握采访的语言技巧,要以提问交谈的方法,在几十分钟内得到通常花几个小时才能得到的东西,要让对方说实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对采访对象的态度,因为这不仅影响采访效果,而且也将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媒体的看法。因此,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注意礼貌,尊重对方。

目前,人们的素质普遍有很大的提高,对媒体不再像以前那样有种敬畏感,也懂得在媒体中如何发表自己的想法。这对记者有利,但同时也要求记者更加重视现代人们交往时遵循的礼节礼貌。

3.3 营造良好的采访气氛

在短时间内与采访对象“一见如故”,倾心相谈,这就要求记者有一种能够消除陌生感,让对方很快熟悉自己,适应自己,达到一种和谐的提问气氛的本领。

营造和谐的气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一种“媒介”,笔者工作的地方是上海宝山,宝山地属郊区,有很多讲本地话的居民,所以在采访中遇到的是本地人,最好拉近距离的方法就是能讲一口本地话。特别是对一些年纪较大的人,他们的普通话一般不是太好,记者用普通话提问时,他们回答起来就不会那么流利。而如果用本地话提问,与他们的对话肯定就会顺畅很多,记者也容易从他们的回答中得到信息。

4 总结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如果我们的新闻记者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并在采访中掌握听的技巧,合理提问,同时尊重采访对象,与对象深入交谈,那么此次采访自然就是一场成功的采访。然而,新闻采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采访技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新闻从业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炼,并应用到采访和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康园.浅谈电视记者的采访技巧[J].新西部,2012(Z1).

[2]张会会.我做新闻采访的几点体会[J].新闻爱好者,2011(17).

[3]邓萍.对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分析及思考[J].才智,2010(9).

[4]卞瑞鹤.浅谈三农新闻采访技巧[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0(1).

[5]梁文译.重视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J].新闻窗,2011(3).

索尼LT22i 省电技巧 篇2

屏幕可喂是所有硬件软件中最耗电的一个组件,没有之一是唯一,

设置-显示-亮度,自动调整亮度,取消勾选,然后手动调节亮度。

2、数据开关:

手机上网基本上所有手机使用者都会有这需求,然后殊不知,数据流量在当下智能机盛行的年代,给手机的待机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设置-无线和网络-移动网络,已启用数据去掉勾选,就是关闭,反之就是开启。

或者添加桌面小工具,添加方法,桌面上按着透明带最右边的键,添加-小部件-工具,里面就有数据开关,点一下就行,方便实用,

3、QQ,相信很多人都是从非智能机过来的,那时的QQ即使挂着一个晚上,也不会多么费电,但是到了如今的大屏智能机时代,后台挂QQ可是超级费电的。。所以不建议长时间挂QQ,尤其睡觉挂QQ,这样是最费电的;4、动态壁纸,相信大家刚接触安卓,那动态的壁纸是相当的绚丽啊,小P默认的动态壁纸也是如此,然后动态壁纸也是耗电大户,如果在意用电量的,完全可以使用静态壁纸。回到桌面,按着透明带最右边的键,壁纸-Xperia壁纸(或者图库)选择喜欢的壁纸即可。

5、随时记得锁屏

电视新闻播音技巧 篇3

1 用标准的普通话播音

电视新闻具有传播真、善、美, 抨击假、恶、丑, 以及推广普通话等教育意义, 我国的电视新闻播音多使用标准的普通话, 普通话不仅观众容易接受, 而且方便传播和交流。播音员的普通话水平直接体现了一类新闻节目的制作水平, 甚至是一个台的整体素质。因此, 电视新闻播音员要具有扎实的普通话基本功, 在播音时要格外注意普通话的发音, 切勿出现错别字、方言, 甚至是病句, 一定要使用规范的语言, 标准的发音, 吐字清晰, 力求干脆、利落, 不拖沓, 让观众收听时得到一种享受语言的感觉, 而不是单纯地获取信息。

电视新闻通常是人们靠听觉和视觉来接受的, 播音员运用甜美的声音将观众带进一种特殊的语境, 在这个语境里, 观众会感觉到非常亲切, 与播音员没有距离。声音就有瞬时性, 要想使观众捕捉到准确的信息, 电视新闻播音员就必须把握好语言在书面表达和声音表达上的区别, 比如新闻播音时没有必要出现太多的关联词和长句, 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 播音员应该多使用短句、单句, 播音语言要尽量口语化, 避免产生歧义。电视新闻播音员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播音不仅能够减轻播音员的播音压力, 而且使观众更容易理解, 有效地获取信息。

2 调整播音状态

电视新闻播音员保持良好的播音状态是节目播音质量提高的关键, 不仅能够把新闻稿件的内容发挥的淋漓尽致, 而且能够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电视新闻播音要求用事实说话, 播音员的播音效果不能只局限在满足观众听的要求上, 更要提高新闻的可信度。首先, 播音员要利用发声技巧保持良好的播音状态。播音员在屏幕前要放松思想, 集中精神, 要真实地发声, 不盲目模仿其他人, 播音时, 吐字清晰, 语调自然, 通过规范的语言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影响。

其次, 播音员要保持良好的播音仪态, 在屏幕前端庄大方, 亲切自然。播音时, 坐姿优雅大方。在播音时, 播音员要浓妆淡抹, 切不可上浓妆, 穿过于时尚花哨的衣服, 要通过良好的仪态吸引观众, 给观众以庄重、真实、权威的感觉, 保持新闻节目的在观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3 合理把握播音速度和节奏

电视新闻节目的播音速度体现了播音员的播音风格, 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收视率的高低。据调查, 观众最容易接受的播音速度是每分钟三百字左右。播音速度不是一个决对的概念, 它要与播音员自身的播音特点, 新闻内容的格调和电视新闻栏目的整体风格相统一。在新闻内容比较多, 综合性强的新闻栏目里, 播音速度要尽量快一点, 使观众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地过去信息;在一些以讲说形式为主的新闻栏目里, 播音语速就要适当的自由一点, 语气相对随和一些。

播音的节奏与播音速度是紧密相连, 相辅相成的, 如果节奏没有变化, 也就无从谈起播音速度。稿件的内容不同, 播音就应该快慢有别。倘若所有的新闻节目都采用同样的播音节奏, 那么观众势必会感到乏味, 影响新闻的收视效果。播音员当播报较短的消息时, 节奏相对较快;当播报篇幅较长的新闻消息时, 播音节奏要视情况而定, 张弛有度。对于播音的节奏和速度之所以要强调合理把握, 就是因为在个性张扬的时代没有适用一切的规则, 只要能用自己的播报方式将新闻事件交代清楚, 易于大多数观众接受的播报方式, 笔者认为都是值得推广和尝试的。

4 正确处理重音与语气

在电视新闻栏目中, 新闻稿件一般篇幅较大, 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客观性。倘若播音员在播音时个别词句没有表述清楚或者稿件长句较多, 结构复杂, 播音员处理不当, 都会影响整个新闻事件的消息传递, 影响新闻栏目的形象。重音的表达往往是在与非重音的轻重对比中实现的, 不能只是单纯地放大音量。因此, 播音员在备稿时, 要提前处理好重音问题, 找准重音, 为在屏幕前的播音做好准备。

播音的语气是播音技巧的核心, 关系到新闻稿件的每一句话。播音员的语气处理是否得当, 直接影响着新闻内容的感染力, 决定着整个新闻栏目的成败。不同的电视新闻播音员在表达相同的语句时, 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获取到不同的收视率。播音员要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运用贴切、和谐的语气播音, 在播音时避免高度紧张, 降低读错的几率, 要从容镇定, 应付自如。电视新闻播音员在播音时, 要恰当把握每一句话的语言流动态势, 做到活泼、自然, 亲切、流畅, 切勿使用呆板、单一的腔调进行播音。

5 加强基本功训练

一个优秀的播音员首先要具备就是良好的基本功, 基本功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新闻播音质量的优劣。加强播音员的基本功训练是电视新闻节目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

加强基本功训练首先要加强吐字用声的基本功, 播音员要学习标准普通话的语音知识, 确保发音标准, 同时要分清话筒前播音用声与舞台朗诵的区别, 根据播音特点进行刻苦的发声和气息控制训练。为了达到吐字归音干脆、利落, 掌握较深的“嘴皮子功夫', 播音员还要多多进行绕口令练习。其次, 播音员要加强语言技巧的运用, 播音的语气、节奏、停连、重音等都是语言技巧, 要想播音效果达到良好的效果, 播音员必须天天练习, 反复琢磨, 做到持之以恒, 才能运用自如, 将新闻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当然, 电视新闻播音员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就是迅速准备稿件, 播音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新闻内容理解透彻, 这样在新闻播报中遇到一些突发新闻事件才能应对自如, 这种迅速熟悉稿件的工夫也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才能拥有的。

6 结论

电视新闻播音是一门特殊的艺术语言, 电视新闻播音员是电视台与观众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的纽带。一个优秀的播音员必须在扎实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在实践中学习探索播音技巧, 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新闻播音工作中, 为广大观众提供有效的信息, 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宣传作用。

摘要:电视新闻是一种特殊的大众传播媒介, 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为观众提供各类资讯,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电视新闻播音员是各类信息的传递者, 是保证电视新闻收视率的重要因素。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必须掌握娴熟的播音技巧。本文从不同方面对电视新闻的播音技巧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技巧

参考文献

[1]苏晓琼.播音艺术与主持艺术札谈[J].长江论坛, 2002 (6) .

[2]周蓉.浅析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养成[J].科技信息, 2009 (20) .

[3]孔庆潮.浅析电视行文播音技巧的把握[J].科技资讯, 2007 (13) .

液晶电视省电技巧 篇4

1 电视摄像的拍摄技巧分析

在电视摄像的拍摄过程之中,对技巧的要求很高,良好的拍摄技巧可以使电视节目更加吸引观众。现在的电视拍摄技巧主要包括平、准、稳、匀4个方面,这4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除此之外,电视摄像的过程之中还要注意光与色彩的还原以及摄像技术与摄像艺术的结合发展。

1.1 电视摄像技术四要素

电视摄像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摄像成果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明白摄像中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对于观众来说,良好的拍摄技术可以使得电视节目变得更加新颖并吸引更多的关注,其中的四要素必不可少。“平”是摄像过程之中最为主要的一环。在摄像环境的曲靖过程中,要选取摄像的地平线一定要与取景框保持平行,在这个过程中保证平行的过程就是保证摄像过程的基础,同时保证电视节目的画面感变得更好,假如平的过程没有把握好,那么就说明摄像机的位置没有选择好就同样不能保证良好的拍摄状态,这样在做成电视节目时的画面就会非常的差。“准”是电视摄像过程的第二个要素,也是对摄影过程的技术要求。众所周知,观众在欣赏电视节目的时候主要欣赏节目的内容,并根据内容思考其中所包含的意义,然而“准”的技巧要求包括对摄像机推、拉、摇、移的落幅位置的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电视画面主要内容更好的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但是在现在的电视节目摄像过程中,摄影师在拍摄时对重点内容把握不准,无法达到理想的拍摄要求,同时工作人员中存在着拍摄犹豫不决的问题,这就很有可能导致拍摄的内容空洞,从而引起观众的反感。第三种要素就是“稳”。顾名思义,稳就是要在保证摄像机的稳定无误,摄像过程中摄像机不能摇摆不定,保证摄像机的稳定才能够保证摄像之后的画面稳定,进而保证电视节目的画面稳定,这同时也是对摄影师摄影技术的重要要求。如果电视画面不稳定就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还会让观众感觉到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将画面的分辨率提的再高也是无济于事。最后一个要素“匀”,就是要求拍摄过程中要兼顾多个方面,不能只拍摄于一个重点,要适当转换拍摄目标这样才能使电视节目画面变得更好。

1.2 电视摄像光与色彩的还原

在电视摄像之后需要对拍摄的视频文件进行光与色彩的还原,这个步骤关系到电视画面的播放效果,一旦还原过程和结果不够理想,就很有可能导致整个拍摄过程的失败。因为光与色彩是整个摄像的灵魂,它是摄像画面的主要呈现内容,他能够使观众的眼球得到满足同时分辨出摄像的拍摄时间和地点等关键要素。总而言之,一旦失去了光与色彩的还原,那么这个摄像的结果就会变得暗淡无光,引起观众的反感。

1.3 摄像技术与摄像艺术的结合

在整个摄像的过程中,技术与艺术是同等重要的,因为摄像的技术表现在电视的画面之中,摄像的艺术则呈现在观众的心灵之中。只有将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够让观众的眼睛和心灵得到双重的满足。虽然摄像的艺术也是有着它本身的规律和要求,但是这并不能阻挡艺术的创作与发挥。摄像艺术充分体现出了摄像中的灵魂,只有将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够提高电视节目质量。

2 电视摄像拍摄技巧的问题

在现代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电视节目的质量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摄像拍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1 摄像拍摄角度的问题

摄像的拍摄角度就是摄影机与拍摄物体之间的角度,简单来说就是观众视角。良好的观众视角可以很好地代替观众的眼睛,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拍摄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种物体都会占据一定的拍摄空间,这就需要分清拍摄物体的主次关系和顺序,合理科学地安排拍摄角度会大幅度提高拍摄质量。但是现代很多的电视摄像中存在拍摄角度选取不好,拍摄画面凌乱无法分清主次关系,这就会让观众产生视觉疲惫感。

2.2 摄像拍摄高度的问题

拍摄高度是摄像的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在拍摄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拍摄高度会让拍摄的效果更加显著。拍摄高度的转换可以提供同一个拍摄物体的不同形象,同样会使电视画面变得与众不同,同时也会增强拍摄效果。然而现在很多电视节目的拍摄都是在同一个高度进行拍摄,拍摄高度的转换较少,使拍摄画面变得单调无味。

2.3 摄像的拍摄采光和色彩问题

光与色彩是拍摄过程最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摄影的灵魂。良好的采光会让拍摄的结果焕然一新,充分还原拍摄现场的状况,让观众身临其境,从而使观众对电视节目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现在的很多拍摄过程中对采光的问题不够重视,对拍摄效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3 摄像拍摄技巧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提高拍摄技巧

在现代的摄像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提高拍摄技巧,拍摄技巧的4个要素都要进行着重提高,在这之中包括拍摄要平、要准、要稳、要匀,这4个方面缺一不可。所以在进行拍摄时要对这4个方面进行加强,同时对摄影师也要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对摄影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对摄影师进行专业的考核评估,禁止出现不合格的摄影师进行拍摄,否则只会导致拍摄的效果更差,从而无法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

3.2 加强光与色彩的还原

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电视的画面质量,虽然说提高电视画面的分辨率可以有效地提高画面质量,但是在画面的质量提供过程中仅仅依靠提高分辨率也是无济于事的。其中的关键就是对拍摄视频光与色彩的还原,光与色彩是视频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人就像是行尸走肉。对于视频文件也同样是如此,没有将光与色彩的还原进行到位,那么这个拍摄结果就是失败的,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在视频的制作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光与色彩的还原。

3.3 注重摄像技术与摄像艺术的结合

以上的描述可以知道,摄像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电视节目的画面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电视节目的内涵。现阶段的摄像技术已经相当纯熟,主要问题就是提高摄像艺术,所以这就需要摄影师提高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丰富自身的拍摄情感,从而将拍摄环境与拍摄艺术有机结合,充分展现出拍摄内容的艺术情感,而在拍摄的过程中同样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4 结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带动了电视产业的提高,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电视节目同样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提高我国的电视节目质量非常必要,在现阶段虽然在拍摄技巧中仍然有着很多不足,但是电视节目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刚.电视摄像的拍摄技巧[J],2016(5):127-128.

[2]董朝晖.电视摄像中的操作与拍摄技巧分析[J],2015(12):162-163.

[3]高立东.加强电视摄像拍摄技巧,提高电视节目质量[J],2014(9):218-219.

[4]张乃千.浅谈电视摄像的拍摄技巧[J],2016(3):149-150.

[5]李彦君.浅谈电视摄像的拍摄技巧[J],2015(8):271-272.

电视新闻故事化技巧 篇5

讲故事是吸引观众注意的必经之路, 自从人类有了语言, 故事就诞生了。想想我们喜欢看的电影、电视剧、小说、评书不都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么!

实践证明, 电视新闻报道不能说教、不能套路化地宣传, 特别是对于软性新闻来说, 如果没有一个生动的故事来展现, 观众的反应很可能是调台。

什么时候需要讲故事?有些新闻自然而然需要记者去讲故事。例如2013年年初, 我们获得了这样一个新闻线索。一位哈尔滨老人收养了一位聋哑人, 收养人由于年纪大了, 怕自己哪天病倒无法再照顾聋哑人, 就想帮聋哑人找到亲人, 通过哈尔滨市一位热心的人民警察辗转找到农垦广播电视台寻求媒体的帮助。这种新闻如果不讲故事, 干巴巴地硬性处理, 很难引起观众的注意, 其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

怎样实现电视新闻故事化?

电视新闻故事化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新闻中要有“人”。人们往往对其他人的故事感兴趣, 有着很浓厚的好奇心。当事件本身的新鲜感减退后, 在这些事件中的人物就会为新闻带来新意。新闻报道中有人 (事件个人化) , 新闻更能聚焦、更有人情味、也更能让观众体会到事件对人的影响, 也就是事件本身到底有什么意义。

故事中的人物不要太多, 最好能有一个主人公。“群生像”是最难把握的故事技巧, 人物多了会令观众眼花缭乱, 人名都记不住。

什么样的故事吸引人?最能打动读者的故事, 是那种故事中的人物努力与其他人或某件事等建立联系的过程。

电视新闻故事化的技巧

电视新闻故事化主要有三种技巧:

1.细节和人物言行的描写;

2.导语或文中使用轶事;

3.如果是能激发极大兴趣的事件, 直接讲故事。

例《亲人啊你们在哪里 (一) 》我是这么开始的。 (节选)

【正文】今天的故事从松花江边讲起。这里是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的群力新区。这个地方, 以前叫做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乡沈家屯。沿堤坝下望不远就是张月福老人的家。老人已经82岁了, 但身体还算硬朗, 守着松花江边, 经营着一个小鱼塘, 夏天打打鱼, 种种菜, 生活也算过得去。但老人最近却很愁。

【同期声】哈尔滨市民张月福

犯愁啥呢, 像我们年轻点还好点, 我就怕我这趴窝了, 这孩子我上哪交待啊, 他也为难, 你要会说话呢好办, 不会说话咋整)

【正文】让老人犯愁的, 就是这个聋哑人。张月福老人和这个聋哑人的渊源, 要从很多年前说起……)

这段文字因是电视新闻稿, 看起来要比报纸新闻简略得多, 但文字加上现实的画面, 老人和聋哑人的外貌、年龄、生活环境等细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老人同期声的运用, 也进一步增强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和吸引力。此外, 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为一位看起来40来岁的聋哑人找亲人, 这个事件本身就不多见, 很有故事性, 所以直接讲故事更好。

讲故事的效果与风格

电视新闻如果能够产生恰当的节奏感, 可以制造一种为事件配乐的效果。

例; (【正文】张月福老人说, 2006年, 哈尔滨市开始建设群力新区, 沈家屯进行了拆迁。由于聋哑人又聋又哑, 还不识字、没有户口、没有亲人, 所以他不但没得到拆迁款, 连住的地方都没了。在那年冬天一个寒冷的夜晚, 张月福老人看到聋哑人蜷缩在老人搭建的窝棚旁瑟瑟发抖, 老人看在眼里, 疼在心上, 对聋哑人说, 孩子, 跟我回家吧。

【同期声】哈尔滨市民张月福

因为他没有家, 一个哑巴。我一看他太苦恼, 怎么办呢, 我就寻思我个人能张罗张罗, 有点啥事的我能跑, 所以这样呢他给我干点活)

上面这段文字, 我们在编辑的时候, 还使用了部分可以让观众产生联想的真实画面和一些略带忧伤的背景音乐, 让观众迅速融入这个故事中进而产生同情。

所谓风格, 就是记者在报道中表现出的语调、结构和节奏。电视记者采用不同的写作风格、拍摄风格、表现风格的唯一目的就是诱惑观众把这个作品一口气看下去。观众最关心的是记者所报道的内容, 只有当记者的风格与内容相匹配时, 才会引起观众的反应。

风格的要求:

1.以真诚的态度与观众交流。不能带有傲慢、偏见、炫耀、说教的心态;

2.要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电视新闻是与观众交流而不是给学生“上课”;

3.不要滥用流行的行话和时髦的术语。

例 (【正文】通过张军老师记者了解到, 聋哑人有兄弟姐妹四人, 是随母亲乘火车来到北方, 他的印象里满眼都是皑皑白雪。他的父亲曾经穿过军装, 也戴过袖标。他也曾经有过短暂快乐的童年, 6岁的时候因病致聋, 父母曾经四处求医, 甚至连烧香拜佛迷信的那一套也用上了, 希望能够治好他, 但最终还是失望了。也许是贫困的原因,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 7岁的聋哑人被他的父亲用菜刀逼迫离开了他曾经温暖的家。)

这段文字都是转述聋哑教师在询问聋哑人后的真实描述, 语言平实客观, 但观众在看到这段场景时, 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浅析电视新闻采访技巧 篇6

在采访进行前,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必须的和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人比喻采访为面对面的思想交流与碰撞, 如何在这个思想交流中从对方口中挖掘出更多有用有价值的信息, 则需要新闻采访者了解采访对象, 因此, 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果不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匆忙上阵, 那么在采访的过程中, 可能找不到合适的话题来挖掘信息, 也有可能因为话题不恰当, 而出现尴尬冷场的情况, 这样得到的新闻作品质量是没有办法保证的, 因此充分的准备是优秀的新闻采访必备的组成因素。

二、采访问题要具有针对性

针对不同的事件, 不同的采访对象, 其采访的问题或者提出问题的方式应该是不同的。如果采访对象是事件的领导或者负责人等, 则采访的问题可以以全局性的问题为主, 如果是普通的群众或者干部, 则采访的问题可以针对事件的细节和要点来提问。举个具体的例子, 如果记者到农村进行采访, 想要了解当地农村干部与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如何, 这个时候如果问一个农民“你觉得在目前党风倡导的形势下, 一个好的农村干部需要如何处理与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显然会让很多农民觉得茫然而不知道要怎么回答, 但是如果提问:“你觉得一个受到百姓欢迎的干部需要具有哪些品质”, 那么农民也就有话可以谈了, 而记者也可以相应的从中得出很多相关的信息。因此, 搞清楚采访对象, 进行针对性的提问, 是提高采访效率, 获得更多有利信息的关键步骤。

三、采访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

一部好的新闻作品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细节。处理好细节可以直接决定新闻质量。因此, 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需要时刻注意如何挖掘丰富的新闻素材, 如何找出事件背后细小的闪光点。新闻是通过事实来体现其信息价值的, 如果一个新闻没有具体的东西做支撑, 全部都是数据或者泛泛而谈的词语, 那么这样的新闻是很难吸引人或者引起读者共鸣的。因此, 记者在新闻采访时, 需要从尊重事情的角度出发, 把握信息的细节, 从而整合出一个生动而内容丰富的新闻作品, 以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和价值来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或者讨论。

四、采访过程要学会营造气氛

要让采访对象自然而然的透露出新闻事件背后的信息, 记者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取得被采访者的好感, 并且营造一种轻松交谈的氛围, 让被采访者快速转变角色, 感受到交流的氛围, 将采访当作是一种倾诉或者交谈的方式。因此, 记者要学会如何营造合适的气氛便于采访, 其中, 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某种“媒介”来营造气氛。例如, 某记者在一次采访江西省经济开发区负责人时, 由于记者是来自外地的, 所以对方不是很愿意接受采访, 当该记者从该负责人的口音有点陕西口音聊起, 该负责人渐渐找到了聊天的感觉, 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从而渐渐和记者攀谈起来, 这也使得该记者得到了许多其需要采访的信息, 使得这次采访相当成功。因此, 当记者发现采访对象由于性格或者其他因素不愿意进行谈话时, 其需要通过寻找某个兴趣点或者媒介来营造气氛, 拉近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 这样可以让新闻提问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五、在采访中需要尊重对方

在采访过程中, 记者对采访对象的态度, 记者本身的言行举止等不但会直接影响采访的效果, 还会影响被采访者对记者所代表的新闻媒体的印象和看法。所以, 记者在进行采访时, 需要做到进退有度, 谦和礼貌, 无论采访对象背景如何, 要懂得尊重对方。由于现在大部分采访对象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更加注重自由言论, 所以很多人对新闻媒体不再像过去那样敬畏, 这对于新闻采访来说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因为在平等的状态下, 信息的分享和流通才能更好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加要求新闻采访者尊重他人, 礼貌对待被采访者。

总而言之, 要取得好的新闻作品, 要得到更多新闻读者的支持和关注, 记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新闻采访的技巧, 例如新闻采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所提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要学会营造气氛, 要尊重被采访者, 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等。总之, 作为新闻报道的前提和新闻报道的基础, 采访是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采访的新闻作品其质量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记者在采访时, 就是要能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创造良好的采访提问的气氛, 使采访成功, 为后一步新闻写作收集充分的素材, 从而圆满完成报道任务。

摘要:作为新闻报道的前提和新闻报道的基础, 采访是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采访的新闻作品其质量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要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 特别是新闻电视作品的质量, 就需要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本文将根据电视新闻的特点, 具体探讨这些新闻电视的采访技巧, 希望对新闻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闻,电视,采访,技巧

参考文献

[1]杨庆红, 李冬梅, 关于电视新闻采访的技巧和方法探究[J], 中国人民大学广播与新闻学院学报, 2010 (2) , 18-24。

电视新闻的编排技巧 篇7

1 注重新闻串联词的魅力

电视新闻串联词在新闻节目中虽然只是一个配角,但其作用重大,不可小视。它不仅具有串联衔接、承上启下、有机整合的作用;还有替代新闻导语、引导受众收看、表明某种观点等作用。新闻串联词的特点是简单明了、雅俗得当、别有新意。串联词的创作方式包括关联词串联法、转折词串联法、同类串联法。

2 重视头条新闻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突出重点最重要的是选择好头条新闻,任何新闻机构都把精心选择头条新闻作为新闻编排的重点来抓。电视新闻由于其顺序传播的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的头条更为重要,起到“龙头”的作用。头条新闻直接体现了新闻编辑部门的意图,对观众来说,头条新闻是否吸引观众直接影响到他们收看新闻节目的兴趣。好的新闻编辑还要懂得巧妙地设置谷峰,一期电视新闻节目不可能每条新闻都引起观众的重视和极大的兴趣,所以一期精心的电视节目编排还要像绵延起伏的山峰和峪谷,高低不平,错落有致,有经验的编辑设法通过对比和相关组合方法形成新的转折,就会使整组节目更有节奏感。

3 充分利用黄金时间

从世界各国惯例看,19:00-21:00为黄金时间,18:30-19:00为亚黄金时间。以板块式节目的强势性来制造“黄金时间”。因此,作为电视编排人员,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已经在关注你们频道的观众,让不同的节目进行优化组合,让接连不断的精彩节目吸引受众的眼球。这就是板块式节目诞生宗旨所在。“板块式”是节目结构编排方式进行演变发展的产物,是说电视媒体除在单个节目上争取受众之外,不同的节目组合也能影响到节目系统效应的发挥。所有节目连成一个整体,能满足目标受众的多层次的信息需求,形成固定的收视群体;同时,又在信息量和视觉上形成一个强势,从而培养一些潜在受众群。

4 注重新闻媒体的正效应与负效应对社会的影响

第一,新闻媒体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着受众。第二,新闻媒体联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第三,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第四,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第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新闻媒体的一般功能:一是沟通情况,提供信息;二是进行宣传,整合社会;三是实施舆论监督;四是传播知识,提供娱乐;五是作为企业,赢得利润。鉴于新闻价值对新闻选择的作用,所以必须先把共同兴趣的问题弄清楚。大众传媒有阶级性,而阶级性是指新闻单位对事实的选择和阐述。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五个性: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经过新闻价值筛选的事实还要再经过宣传价值的筛选,挑选具有宣传价值的事实。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宣传价值的素质(宣传价值五性)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适宜性。

5 要控制新闻内在节奏

处理好信息与新闻条数的关系。和信息联系的是信息量,没有信息量当然也就不存在信息。一般采用两种办法来计算信息量,一是按照版面上的新闻稿的条数来计算,条数越多,信息量越大;二是用新闻所提供的事实的单元来计算信息量,以为在同样的篇幅内,新闻所提供的事实单元越多,信息量越大。新闻的条数、新闻提供事实的多寡和信息量大小有密切联系,但并非决定性因素。决定新闻信息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事实变动的影响力;事实变动的规模和空间;事实变动的速度;事实变动的可能性概率。新闻是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是信息的一部分,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变动的信息。人们从事新闻活动,根本目的还在于获取外界变动的信息。没有变化,就没有新闻。因此,有专家提出,一档15分钟的新闻节目,无论如何不应该超出15条信息。如果遇到重要新闻时,可安排整档新闻时间的1/3左右来报道,要注意庄谐结合,合理穿插新闻片头。

6 新闻编排方式要恰当

新闻编排方式要讲究“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原则。国内电视新闻节目在编排上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模式:一是“等级式”;二是“归类式”;三是“集纳式”。电视节目编排是线性的,不具备报纸的空间优势,只能按照时间的流动,使节目内容顺序展现。因此,电视新闻节目的价值是随着新闻的播出顺序来体现的。

7 结语

总之,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是一种综合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电视媒体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体现着新闻节目的个性。如何使电视新闻常办常新,办出特色.吸引观众,电视新闻编排人员就要树立科学的编排思想,下苦功夫不断探索,充分发掘新闻节目编排手段,使新闻编排真正成为新闻的再创作。

摘要:电视新闻编排是一个再创作过程,在整个电视新闻编排工作中,电视新闻的编排处于重要位置和核心地位,编辑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和影响了电视新闻的质量。

电视新闻摄像技巧探究 篇8

1 电视新闻摄像的重要意义

电视新闻需要通过电视画面加以呈现,电视画面的美丑、好坏、表达是否到位等均会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而电视台新闻编辑在处理新闻影像资料时,通过文字稿件可能认为具有新闻价值,然而在制作编辑过程中如果画面达不到要求也无法播出使用。所以,电视新闻记者的摄像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其必须具备基本的电视新闻摄像技术技巧,并结合个人的综合知识水平进行拍摄,才能拍好画面,做好新闻。

2 电视新闻拍摄的基本要求

2.1 全景拍摄要求

全景拍摄也称大景拍摄。主要指摄取新闻场景全貌的电视画面。全景拍摄由于拍摄空间广阔,能够充分展现新闻事件的整体面貌,对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等做好交待,并能够有效烘托氛围,使电视画面有人有景较为全面。其在电视新闻摄像中较为常见。

2.2 中景拍摄要求

中景拍摄相比全景场面较小,其对人物拍摄通常为3~5人每幅,对场景拍摄也只能选取部分。更多是对新闻事件发展过程进行有效衔接,让受众观看到画面细节内容,集中受众的注意力,从而增强电视新闻感染力。在摄像过程中也较为常用。

2.3 特写拍摄要求

特写主要指通过“特写镜头”进行拉近拍摄,将人、物进行局部放大处理,从而产生画面上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效果。取景范围相对较小,画面内容也相对单一,却能够在周围环境中有效突出表现对象的特点,从而形成清晰的视觉表达效果。此外,特定镜头能够有效体现人物的细微情绪变化,展示人物心灵深处的动向,让受众通过视觉与心理的感触而引起共鸣。如果把特定画面和全景、中景画面等相融合,就能造成大小、强弱、远近等不同感观,形成独特的蒙太奇效应,从而丰富电视画面。在普通电视新闻中,大都用于突出领导、表面新闻人物情绪和心理变化等,因此要合理使用,如果使用不当则无法发挥作用甚至引起反感。

2.4 画面稳定要求

电视新闻摄像要求选择适当角度平衡拍摄,要求摄像机镜头保持稳定,通常每幅3~5秒为宜,而不可随意推、拉、摇动机器,以够造成画面不稳而影响新闻画面效果。

2.5 空镜头运用要求

空镜头主要指画面里没有人、物、景等的镜头,又可分为写景、写物空镜头两种。写景时通常使用全景、远景称为风景镜头;写物时通常运用特写、近景等,其具有三种功能:一是体现新闻发生环境,如“幽静的山林”“宁静的村庄”等;二是体现新闻发生时间,如“朝阳”“月色”等;三是体现人物情绪,如破碎的酒瓶、燃烧的烟头等。通过空镜头能够促使受众联想,烘托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及其感情变化等。

3 电视新闻拍摄的主要技巧

3.1 体现新闻摄像的个性化

电视新闻摄像是一门专业艺术,电视新闻记者在摄像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新闻传播基本规律,同时体现个人独特的个性化行为特点。电视新闻记者的个性化行为特点主要体现在正确选择画面内容,合理处理画面构图,科学运动摄像技巧、有效组织画面语言等方面。摄像时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占据重要作用,其更多是以新闻记者的想象力加以展现出来。好的电视新闻作品,既与编导、编辑、合成等环节密切相关,更与新闻记者的个性化行为特点及其想象能力密切相关。

3.2 体现新闻摄像的想象力

想象通过是进行艺术构思的重要手段,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方式,应用于电视摄像中也同样如此。然而,电视摄像时大都注重稿本内容却未能充分发挥新闻记者的丰富想象力,造成因固定镜头过多而影响摄像技巧的灵活运动,给新闻编辑带来许多不便之处,影响新闻报道的效果。新闻记者的丰富想象力来源于其自身艺术修养和日常工作积累,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引导摄像记者设计和选择新闻素材、环境、摄像角度等,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引起受众共鸣。摄像记者在发挥想象力时,要求注意空间感、立体感、质感,充分运用透视、光线、线条、色调和镜头组接等手法和技巧,从而既保证稿本的科学性,又增强画面表现的艺术性。电视新闻作品、专题片作品等均与摄像记者的丰富想象力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培养和锻炼。

4 结语

总之,电视新闻报道是否成功与电视摄像记者的摄像水平和质量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上一篇:和谐交通体系下一篇:R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