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将率先复苏

2024-06-27

中国经济将率先复苏(精选四篇)

中国经济将率先复苏 篇1

针对上述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近日采访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学家厉以宁, 请他谈了自己的看法。

经济有望增长8%左右

世界经济形势存在变数, 对出口不要寄予太大希望。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从2008年三季度起, 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特别是第四季度降到6.8%, 这一水平的季度增速多年未见。2009年, 中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空前。

“国家大量投资下去以后, 经济会起来的, 增速不一定有多高, 但不会还是6%左右的水平。今年, 经济增长可能会到8%或者更高一点。”厉以宁说。

厉以宁认为, 经济能否实现8%左右的增长, 需要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内需启动起来, 投资、消费都上来的话, “保八”是完全有可能的;二是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 不取决于我们自己。当前, 世界经济形势存在变数, 对出口不要寄予太大希望。

厉以宁指出, 中国启动内需最要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农业生产, 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数量庞大, 他们的收入提高了,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非常大;二是加快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 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养老、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一定要跟上去, 让人们敢花钱。

危机中蕴藏发展新机遇

厉以宁指出, 尽管经济形势不乐观, 但普通公众相信政府会把经济搞好, 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同时, 4万亿元的投资正在加紧落实, 国家也正在帮助农民工、大学生解决就业, 对政策措施的有效性, 老百姓也是有信心的。

“从中国整个经济形势来看, 大盘子也没有太大问题。危机不是从我们这发生的, 当前出口下降了, 有些外向型企业停业了, 但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变。”厉以宁说, 这些对保持信心都很重要。

厉以宁认为,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两大挑战:一是经济增长下滑, 二是失业人口增加。同时, 两大挑战也伴生着两大机遇:一是推进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机遇, 二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机遇。

具体来讲, 厉以宁认为, 购买海外资产、资源要抓准、看准, 不能盲目“抄底”, 否则不一定是机遇, 反而可能是包袱。同时, 把银行的质量搞好, 支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

解决就业属当务之急

从长远发展看, 中国需要走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道路。

厉以宁从经济周期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指出, 按照经济学的规律, 经济增长周期往往在前, 而就业增长周期滞后一点。当前, 经济增长有了好的迹象, 但就业的谷底还没有到来。

“两个曲线不一样, 而且就业周期不如经济周期回升快, 因为每经过一轮危机, 往往伴随着技术的改进、装备的更新,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用不了过去那么多人了。现在重要的问题是把就业放在当务之急的位置。”厉以宁强调。

如何破解就业这个难题, 厉以宁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 从长远发展看, 中国需要走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道路, 但“劳动密集型企业效率不高、不应受到重视”的观点是错误的。当前, 需要特别帮助劳动密集型的企业, 使他们吸纳更多的就业。

同时, 厉以宁建议, 可以考虑给那些从沿海返回内地的农民工提供创业的机会, 比如为他们发放小额贷款, 鼓励他们根据自身所长创办一些小企业、小作坊。这可能比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来吸纳就业更有效。

城乡一体化改革最迫切

农村体制改革不能停, 但土地流转应该有规划、有秩序。

进入2009年, 尽管经济形势比较严峻, 中国仍加快了体制改革的步伐:增值税转型改革、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相继实施,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即将启动, 社会保障体系改革风生水起。

“这些改革都很重要, 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改革是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城乡一定要一体化, 这不能再拖了。”谈起改革这个话题, 厉以宁的观点很鲜明。

厉以宁指出, 土地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也是他们社会保障的依托。农村体制改革不能停, 但土地流转应该有规划、有秩序。土地流转所得的钱, 应该提一部分用做农民的社会保障, 这一点很重要。

福建将率先放开“异地高考” 篇2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9月8日讯(记者 叶琦 何旌) 教育部6日举行的座谈会上传出消息,教育部正在与包括福建在内的相关省市研究落实“异地高考”的具体方案和举措,并对学生准入条件提出三点意见,包括家长工作稳定有住房有保险,学生在迁入所在地就读,城市发展需要这个行业等等。

记者昨日从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我省已经明确,从起,凡在福建高中有三年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都可在福建就地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允许参加本科、专科层次录取,并与福建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讨更详细的报考方案,争取在年内公布,之前明确的政策方向不会改变。

先行先试报考门槛逐步放宽

据了解,福建省在研究落实“异地高考”这一政策时,已经在全国率先推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作为福建省高招政策的变化之一,首次允许省内户籍的考生可以在学籍地和户籍地中任选一地参加高考。,福建省在“高职单招”中,首次允许外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同时,福建省中职院校优秀毕业生免试入读该省高职院校的一万个名额中,优秀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考生也可参与。

20出台这一政策时,对报考门槛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如:外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条件为完成三年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我省中职学校学籍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中职毕业证书,法定监护人近三年在我省连续缴交社会保险。

204月26日,福建省招委会年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决定,进一步放宽外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高职单招”的条件,允许在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有一年及以上学习经历的应、往届毕业生报考“高职单招”,而不再对法定监护人做条件限制。

建议增加优质高校对我省招生计划

5月28日,省教育厅发布消息,决定从20起,凡在福建高中有三年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都可在福建就地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允许参加本科、专科层次录取,并与福建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福建成为全国率先实现“异地高考”的省份之一。作为配套政策,省教育厅要求外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较为集中的市(县、区),积极做好接收外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闽就读的.工作。据了解,目前,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泉州、厦门、福州的一般高中学校已全部对随迁子女开放,泉州所有一级达标校、厦门和福州部分一级达标校也已对随迁子女开放。

中国经济将率先复苏 篇3

经济回暖信心增强

日前,国家电网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上旬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约1%。更有消息称,今年3月前20天的发电量已经相当于去年整个3月份的发电量,发电量有回暖迹象。作为GDP数据变化的先行指标,发电量被认为是未来经济能否转暖的风向标,发电量走势也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除了发电用电数据,此前公布的2月份经济数据也让人们紧绷的神经得以稍微放松。不仅进口跌幅有所收窄,工业生产增加值、企业用电量环比均有上升,固定资产投资更是超出预期。

与此同时,采购经理人指数也在连续两月攀升后直逼牛熊分界点。银行信贷已连续两月井喷。生产部门受到大规模投资的刺激,特别是内销企业,由于原料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利润率得以提高。

3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加深,中国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但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仍然很大。尽管如此,总体转暖的趋势已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的认同。

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决定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会议认为,为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全面实施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必要再适当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会议决定,从2009年4月1日起,提高部分纺织服装、轻工、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和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今年1月14日到2月25日,国家相继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给各大行业带来了明确的信号与坚强的回暖信心。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依然保持稳健态势,即使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仍有较大的余地。

“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还要宝贵”。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相继落实,人们的信心将日益增强。有信心,就有动力。可以预期的是,中国经济有条件在全球经济中将率先回暖,并在中长期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率先复苏有望保八

“两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初步测算将拉动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约1.5%至1.9%,加上实际减税5000亿元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刺激作用,全年有条件实现8%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说。

据测算,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将能拉动GDP增长大约两个百分点。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严重,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也不可能因此而发生改变。短期来看,中国经济有可能率先复苏,且中期趋势比较看好,复苏之后保持快速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在中长期周期内能够在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则有可能出现新的快速增长周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宋立介绍说:“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政策调整,包括稳定外需、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以及促进汽车、家电等消费的政策已经陆续开始发挥作用。在燃油税改革等措施的推动下,汽车消费有所恢复。住房产业经历两年多的下行调整,在市场和政策因素的双重作用下,目前已经基本到底。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将逐步开始恢复,为下行中的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内在支撑。”

从国家近期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来看,中国回暖趋势明显,为深处“寒冬”的世界经济带来了希望。今年前两个月,在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6.5%的同比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2%。人民币贷款自去年11月以来连续4月高增,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8273亿元。全国发电量也出现了回升。

“2008年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我国政府及时明确保增长目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推出两年4万亿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我国批准的9500亿元财政赤字以及一揽子减税计划,将从扩大内需和拉动投资两个方面实现中国经济保增长目标。”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充满信心地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指出,我国具有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有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雄厚的民间资本投资能力。经过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广大农村、中西部地区和城市低收入群体需求扩张空间都很广阔,再加上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市场化、工业化、全球化加速发展的阶段,这些都是中国经济能够率先复苏的强大基础。

改革创新是关键

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打响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保卫战,接下来该怎么打,如何打胜,关系着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向。如何在危机在率先突围,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中之重。

尽管今年前两月部分数据出现了积极的回暖迹象,但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仍不可忽视。外需仍然疲弱,前两月出口同比下降2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只有3.8%,比上年同期回落11.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央行本月还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企业经营状况指数在2008年第一季度起逐级下降的基础上,今年第一季度为75%,比上季度下降5.1个百分点,这些意味着国民经济基础的企业经营依然不容乐观。“国际经济大环境仍然没有稳定,金融危机是否见底仍不明朗,甚至还有恶化迹象。中国作为开放的国家,在世界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如何判断其经济走势仍存在很大困难。”郑京平强调,当前是我国推进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最佳的时期。

“改革创新将是推动中国经济走出此轮调整周期的重要动力。“张玉台表示,今年我国将推进资源价格、财税体制和垄断行业方面的改革,继续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在吸收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这一系列的重要改革举措,将为中国破解保增长的难题,迎接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

中国经济将率先复苏 篇4

中国经济复苏的大潮里,中国船舶制造企业成为世人眼中的又一名弄潮儿。历经5月份全球“零订单”的惨淡历史,目前手持全球最多订单的中国船舶企业自然成为世界明星。

然而,“率先复苏”赞誉四起的同时,“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更加严峻地摆上了台面。尤其需要谨慎的是,金融危机至今,中国造一船“零订单”企业依然居多,部分老订单也遭遇撤单等问题。近期船舶股票出现的持续动荡和滑落则更加令人担忧。如此情况之下,船舶投资更加应该理性回归,切忌盲目跟随“复苏”之风。

1600万吨重压

“判断船舶行业是否真正复苏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世界整体经济形势、贸易状况和具体船企的发展情况。而单单两个月几百吨的接单是不足以充分说明的,并且从国际大船东近期趋向看也没有再下新订单的迹象。所以,对待‘复苏我们还需客观冷静,不能盲目乐观。”中国船舶信息中心船舶产业研究部张嘉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6月份中国造船完工量达123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0.2%新接订单41艘共470万载重吨,在率先走出今年前5个月新增订单均没有超过百万载重吨的最低谷后,7月份中国船企新接订单超过410万载重吨,占全球市场份额近七成。从以上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对船舶行业70户重点监测企业的统计数据看,中国船舶制造业似乎确实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复苏迹象,连续两个月创下造船接单全球第一。

但是,换个角度,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同时的另一项统计表明,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船舶工业月均成交30万吨,与前3个季度月均成交相比,跌幅达95%:今年上半年船舶行业70户重点监测企业新承接船舶订单54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0.7%;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6793万载重吨,比年初有较大幅度下降。

更为重要的是,工信部日前发出造船行业过剩产能1600万吨的警示,约占总能力的1/4。据了解,2008年,中国造船完工2881万吨,新接订单581 8万吨,年底手持订单20460万吨,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29.5%、37.7%和35.5%。而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手持船舶订单2169.7万载重吨,虽然暂时位居全球第一,但这样的接单比例对接今年前5个月中国船舶工业55.5%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产能过剩危机明显加重。

“复苏”的背后

除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之外,“复苏”的背后还上演着“零订单”,“撤单”和恶性竞争等复杂的市场环境。

当记者分别致电上海、浙江等地多家造船企业了解实际订单情况时,多数负责人均表示担忧——2009年上半年至今,尚未接到任何一家订单。

“我们企业上半年也是零订单,一艘船的制造周期一般都在2年左右,现在的生产基本是前两年接下的,大约可以排到2011~20 2年。”上海一位不愿吐露姓名的船舶市场人士说,“按照这种形势,对于一些前两年本来就订单不足的企业,2011年以后将面临非常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这位市场人士吐露,今年7月份,中国签下的超过410万载重吨的订单中,有4艘是40万吨的矿砂船,所谓矿砂船是散货船的一种,主要用来运载铁矿石。

有市场计算,国产铁矿石经品位换算,如果全部以进口替代可能会为世界铁矿石海运需求提供40%~50%的上升空间。显然,这和目前正值敏感的中国铁矿石谈判不无关系,有一定的偶然性。

“同时,低迷市场之下为了争夺订单,不少船厂竞相压价,恶性竞争。6月底修船换板价格已从2008年9月底的2800~2900美元/吨下降到1200美元/吨。”这位市场人士补充。

谨慎投资

“船舶企业的投资冲动可以理解,机遇需要去抓住,但发展更要讲科学,在产能过剩明显严重的情况下,投资发展一定要慎之又慎。”张嘉国表示。

张嘉国强调,在国际经济不景气、航运大幅萎缩的情况下,造船企业要自觉加强自我调整,认清产品的发展方向、结构优势和特点,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高船舶质量和造船技术水平上,控制产能扩张。

一般来说,在产能过剩情况下更容易出现不同所有制企业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尤其是中小船企,在对市场的分析研究和判断上很可能被一时的利益所驱盲目投资,同时,也有地方政府追求GDP的冲动,因此,这种背景下,船舶投资更加应该理性谨慎。

上一篇:影响幼儿成长的因素下一篇:青春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