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美术学习兴趣

2024-06-13

提高幼儿美术学习兴趣(精选十篇)

提高幼儿美术学习兴趣 篇1

一、激发学生兴趣

1. 了解学生,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要想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就得了解学生, 因材施教, 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 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 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 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 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

2. 创设愉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在讲, 学生只能听, 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它“轻松”、有趣。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让他们喜欢上美术课, 乐于学习美术知识, 接受美的熏陶。

3. 利用实地写生,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有很多内容需要走出教室去学, 实地写生, 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很多东西仅凭教师说教, 该怎么选景, 该怎么构图, 哪些画面需要, 哪些画面不需要, 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作业, 这样闭门造车, 学生是表现不出能力来的。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 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 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 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 去抒发。

4. 利用美术展览,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农村学校由于身处穷乡僻壤, 没有大型的美术馆、博物馆可以参观, 也没有专业的美术院校可供学习, 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美术作品展览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1. 增强美术教学的情境感。

传统的绘画教学, “语言+静止图片+演示+练习”, 课堂教学情感成分少, 课堂气氛沉闷。而多媒体教学系统提供的图像、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 便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能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使学生通过各种灵活方便的交互界面来操纵学习内容, 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 为学生酿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式的新颖、计算机的神秘、设计的独特, 加上激人之情、启人之智的音乐, 较好地调节学生的情绪。

2. 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在美术学科中要体现美,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由于学生阅历浅等原因, 对审美对象的比较、想象、联想能力较差, 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表现一些教材中蕴涵的美, 学生往往很难感受到。有些学科内容蕴涵的美深藏在抽象的文字符号之中, 教师用语言、神情、动作等都无法表达, 学生就更加难以感受和理解其中的美学内涵了。如果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形、声、色、光等共同作用下, 能有效再现和创设美的环境和意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教材中蕴涵的美, 就很容易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欣赏美术作品的感知过程依赖视觉形式进行, 而多媒体的表现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艺术有相通之处, 在视觉形式上其点、形、色、线的信息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 而且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 使常规教育手段富于变化, 教学组织形式相对集中。突破常规的教学手段, 发挥多媒体辅助手段在欣赏课教学中的优势, 扩大欣赏容量, 能使学生更多地吸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的情感因素。比如欣赏建筑艺术, 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造型或内部构造, 而且还可以做动感显示, 让建筑物旋转起来, 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 这样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 能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总之, 多媒体能提高知识的传播密度, 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 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三、师生互动, 创设宽松气氛

学生在课堂所创设的宽松愉快的情境中, 会主动充当主角。作为老师, 对学生也不必过多地约束, 要让他们尽情地玩, 在玩中学, 在玩中悟, 为学生提供一个活动和休息的空间。在美术教学的改革中, 我的体会有三点:

1. 教育的作用就是把每个人的眼睛和耳朵唤醒、点燃。

要达到这一目的, 教师必须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建立他们的信心;同时, 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新课程标准已打破了各种界限, 可是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还存在着很大差异, 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甚至创造机会, 去鼓励他们, 这样他们才会发展, 才会提高。

2. 好玩、好表现是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天性。

如何利用这一身心特点,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我们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导入方式, 因为这对顺利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十分重要。同时, 还要尽可能地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

如何提高美术初中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篇2

作为农村的美术教师,深知美术对于学生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因为美术是一门不用考试、不用费脑筋的学科。有些学校在课表上排了美术课,实际上却并未开设。美术课如此得不到重视,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如何提高初中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为主题,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用良好的教态感染学生

如果教师每节课,都精神饱满,和颜悦色,满面春风的走上讲台,学生会被教师的正能量所感染,心情舒畅,振奋精神,进而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在这样的良好学习情绪下,学生自然会喜欢上美术课。

二、以故事激发绘画热情

单纯的绘画是很乏味的,所以可以穿插幽默小故事来表达你要表达的主题,比如,在某节课上,我在给学生示范画《龟兔赛跑》之前,先让学生回忆一下龟兔赛跑的故事,顿时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回答,结果作画的质量也比以往要高。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不是单纯地生搬幽默小故事来取悦学生的,这样不着边际地笑,美术课会变成傻笑故事课,所选的幽默小故事是为表达你的主题思想服务的,必须富有折理,让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得到乐趣,这样使美术课堂更富有活力和吸引力,学习兴趣自然油然产生。

三、避免责备,凡事鼓励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及时肯定、鼓励学生,以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信心。让学生享受评价,我们在当场完成作业后把学生的作业展示出来。当然,评价不仅仅是教师才能评,也可以让学生同座位互评;分小组讨论;全班轮流参观,或让学生把美术作品摆在讲桌上,或贴在黑板上,这时的学生们有站着的,有坐着的,还有脖子伸得老长的,既兴奋又喜悦。这种评价方式的气氛轻松活泼,带有观赏性和愉快性,即学生享受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其实是现代教学评价观念的一种体现,让享受当小老师的感觉。而且在学生的记忆中,能被老师展出的作业,必须是选拔出来的,必须是优秀,而现在看到自己的作业能展示给大家看,心里肯定喜滋滋的?这是由静态向动态在转换,展出的作业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开阔了眼界,也能将自己的画与其他同学的画作比较,找距离,取长补短,这就是享受评价。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没有人不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作为老师不要让学生感觉到你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有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致失去学习兴趣,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例如在课堂上将民主和自由还给他们。民主就是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让学生作主,而并不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自由,一般老师上美术总是希望学生在作画时能够安安静静地画画,其实学生整节课都只是听,难免会走神思维不集中。倒不如让课堂有一点点地“乱”,使学生在一个很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创作,也许这样会效果更好吧,前提是一定要在教师可以控制的局面下进行。这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提高幼儿美术学习兴趣 篇3

关键词:教学;层次;基礎;鼓励

中学生有升学压力,他们常常把重心放在考试科目上而忽略了美术课;家长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也只看考试成绩,更让学生觉得只要学好考试科目就好了,而忽略了兴趣爱好。怎样提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成了一个难题。通过几年对美术教学的亲身实践,我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和学生都要尊重这门学科。

从两个方面说起:

1.教师应端正态度,不要认为教的是副科,就任学生学或是不学。课前要认真备课,不断给自己充电,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就必须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拓展知识,吸引住学生的眼球。

2.教育学生不要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来学习美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美术可以表现文化。”多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不仅仅是绘画。

例如:初二年级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如:远古的岩画、唐代的仕女图,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岩画狩猎采用红泥、木炭或动物的鲜血等简陋的工具材料,描绘出原始社会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从一个侧面使我们大致了解到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而唐代周眆的《簪花仕女图》则描绘出宫廷贵族女子日常生活的场面。贵妇的衣料华美艳丽,反映出唐代纺织技术的发达程度,精美的首饰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当时工艺水平的高超,以及画家绘画技巧的娴熟。从而总结出学习美术的重要性,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及文化,所以同学们应该认真学习美术,陶冶情操、开阔视野。

其次,教学要有层次,从简单基础讲起,让人人参与。

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学生很多时候不是不愿意画画,而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就像他们刚开始学写作文,千言万语,理不清头绪。这时,我们就要教会他们更多的绘画语言,从最基础的学起,一点一点积累,积累的绘画语言多了,自然就能画出好画。有了完整的作品,才有成就感,才能增强他们绘画的兴趣,激起他们创作的热情。只有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美术课堂,才能感染到整个班级都喜爱这门学科,达到美术教学的作用。

作为老师,骄傲的不是难倒学生,而是让学生超越自己。如果一开始就讲得很难,让学生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学生的这种绘画潜能就会慢慢被扼杀掉。所以我习惯从初一教学的时候,把他们当作小学生,从线条、图形讲起,逐渐深入、循序教学。我还精心选择了几类常用的简笔画教学生,看着那些很少画画的学生提起画笔,聚精会神地画,我的心中无比快乐;他们画完后脸上洋溢的笑容,也让我无比欣慰。这样一来,我的学生都会画画,相互影响,带动那些厌学的学生也参与进来,做到人人动手。

最后,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鼓励,增强其自信心。

自信的人最美。自信,可以让一个人的能量完全释放,发出最大的光芒。初一年级的美术,需要同学们大量的绘画,也是学生建立正确学习观念的时候。这一学期他们若对美术感兴趣,将会把这种兴趣延续到初二、初三,甚至影响他们一生。

多给学生鼓励,尤其是学困生,他们接受知识慢,而且羞于表达,往往把自己真实的想法掩盖起来,迟迟下不了笔。如果让学生感觉到的是压力,那么就少了不少乐趣。因此,多给学生鼓励,他们才会敞开心扉,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当然,鼓励也不能不切实际,让学生觉得你虚伪,要真诚地指出学生的优、缺点,让他们把优点放大,缺点缩小。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篇4

一、用美好的师爱感染学生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一般来说, 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门学科, 如果每个老师都要具有这种魅力, 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小师生心灵间的差距,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就会热爱、崇敬教师, 就连带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

二、运用媒体技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能够尽多地介入媒体,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媒体的使用, 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 变抽象为形象, 变模糊为清晰, 变难为易。如透视规律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 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 利用演示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 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美术课也可以通过幻灯投影从视觉角度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 还可录制与课文内容吻合的配乐录音, 调节学生心态, 为完成创作创设一个情境,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进入其境, 然后进行创作。

三、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成功能给人自信, 成功能使人奋斗, 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 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良药, 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 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 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给予适时的鼓励及最大的帮助, 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 而这种鼓励仅仅是在课堂之上, 也体现在学生作业的批语上,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足以鼓起学生学好的勇气和学习的信心。

浅谈幼儿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5

摘要:

如何提高幼儿美术学习兴趣,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要提高幼儿的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积极将美术教育与幼儿的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而美术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应注重他们的创造力,情感,想象等方面的内容,起着重要的特殊兴趣。关键词:幼儿教育

美术教学

主动性

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能引导幼儿感受美、创造美并表现美,是培养幼儿审美情感陶冶有热美的情操,引导幼儿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现在许多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模式是:教师先出示范画幼儿跟着学,教师个别指导最后老师评价谁画的像,谁画的好,画的像是评价幼儿一副作品最差劲的标准。幼儿在这种模仿式的教育,没有自我认识经验和感受,就像很被动的被人带着走一样。而结果却是丧失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我们的美术教师在许多教育认识上也存在这误区。

第一,教育观。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主要被教师们关注,而相对忽视了幼儿对美术活动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尤其忽略了幼儿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例如:忽视幼儿兴趣的需要,让幼儿进行枯燥乏味的涂色练习和大量的临摹活动,这样只会让幼儿对其更加反感,失去了美术教育的趣味性.第二,儿童观。教师往往缺乏对幼儿尊重和理解,而美术活动中教师是绝对权威的,是教育活动的主要部分,幼儿是接受者,只能被动的服从教师,教师让幼儿怎么做,幼儿就只能怎么做,一切行动听从指挥,完全忽略了幼儿的情感需要的主观体验。第三,教学观。教师主要采用的是师范和讲解的方法,相对忽略了幼儿个体差异和以有经验,使美术活动中学习方式单一,枯燥,幼儿缺乏想象和创造,依葫芦画瓢,作品千人一画。第四,课程观和教材观。大多数教师认为美术课程等于美术知识与技能,教材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容器,从而很机械化地对待和使用教材,认为教学活动只是将教材内容单向和单一传授给幼儿,缺乏发展的课程观和生成课程的理念,缺乏教师的创造性的教学。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提高幼儿美术学习的兴趣对于开展美术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感性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原动力,然而只有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才能为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更大的空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让幼儿接受外界事物,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进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丰富孩子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目的。比如,教师辅导幼儿画“秋天”是,可带孩子们到大自然登高望远,观察秋日的美景,看漫天飞舞的各色树叶,听金黄的落叶踩在脚下的沙沙声;带孩子去果园参观,感受秋天带给人们的喜悦。这样孩子们画秋天时就不会感到陌生了。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凭空的想象。形象是想象的基础,而没有想象就谈不上创造,有了丰富的形象积累,才能具备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有利于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教师在辅导幼儿绘画时,对幼儿的鼓励是比不可少的,教师的每一句赞扬的话语对幼儿来说都是一个前进的动力。教孩子在画画时并不知道自己画的怎样,他需要成人的点评、肯定及认可,这样会增加他继续画画的自信心。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无意间发现有的孩子想法奇特,孩子们的画面有的充满童趣,有的丰富饱满。教师看到后要及时给予肯定,要启发和引导,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完成。例 如:我实习的班级李俊昊小朋友原本性格很孤僻,不爱主动参加活动,连早操都不去,总呆呆的站在那里,美术课也不敢自己动手画。有次美术课画小鸭,我刚走到他跟前,他连忙用他的小胖手捂住了纸,不肯给我看。身旁的小朋友们说:“他画的难看死了。”我蹲下来轻轻的拿开他的手一看,纸上只有一个圈圈,我装作惊讶的说:“哇!你今天画的小鸡的头真圆呀!”好好看的!比别的小朋 友画的都好,如果能在画上眼睛和嘴就更好看了!孩子听了我的话,眼睛马上就亮了,点点头,不声不响的开始画小鸭的眼睛、嘴巴。等他画好了以后,我在全班孩子面前表扬了他,将他的画展示在小朋友们的面前,孩子兴奋极了,小脸红扑扑的。从那以后,每次画画他都特别认真,连做早操也开始跟着老师 一起做了呢,所以说一副作品和老师得到一句鼓舞的话,可以改变孩子使其树立自信心。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引导幼儿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的神奇世界。所以教师在选取教材时,要贴近幼儿生活实践,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感受的基础上敢画,想画。由于这些绘画内容能够让幼儿亲身观察和体验到,所以,幼儿能够大胆,自由地作画,并且利用画面来充分表达自 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同时,教师运用幼儿喜爱的游戏,儿歌,故事,听音乐等多种教学形式启发幼儿思维,丰富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自由作画。自由作画并不是“放养画,”教师什么都不教,它包含着想象画和创作画,从而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幼儿思考的起点,神奇不是很理解,首先为幼儿解释一下“神奇”的含义,同时出示 几幅神奇的图画,引导幼儿想象神奇的花朵是什么样子,并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孩子想象得空间和创造的余地,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的作品大胆新奇,超越了时空观念,把未来的花朵改变的形态万千。

四.有利于情感教育的培养

幼儿对于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他们总是喜欢涂涂画画,正是这种需要的表现。幼儿时期,其心理发展的一大特色是自我中心,因此他们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放到客观事物,使僵死的无机世界生命化。这种移情任用为幼儿美术教育提供了心理基础,美术活动则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情感沟通与满足的机会,从而使美术活动成为他们喜欢的活动。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为幼儿精心选择美术 作品,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其审美特征,促使他们内心情感与美术作品表达的生命力的模式达到一致,满足其审美情感的需要,产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并且增强了他们对审美的敏感性,在美术创作教育活动中,幼儿可以用绘画或手工这种外在的符号形式,尽情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到用美术与别人交流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因自我肯定 而产生的愉悦感,并由美术这种符号化的人类情感形式泛化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情感世界。如:小朋友们在学画“《绿色的春天》因为小朋友对春天的概率不清楚,将小朋友们带到大自然当中去,让他们感受春天。通过树木,小草去了解春天是绿色的,这样通过观察,再让幼儿作画即培养了幼儿的情感教育又让幼儿施展了自己的想象空间。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对于如何培养幼儿美术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找准基点,打好基础,产生敢画愿望。初学绘画的幼儿,无意识做画已不能满足自身需要,而不断随外界影响及想象空间的增大会激起更高的表现欲望。在这期间,有的孩子就出现了不敢大胆下笔做画,其表现的唯唯喏喏。这时家长再有目的去要求色彩,线条,形象,构图等画面效果,往往只会打消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如:教幼儿学画“冬天的雪”要表现出雪花飘落的情景,幼儿对此真是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开始画起。而整堂课结束,幼儿作业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他自己也看不懂的乱涂一片。吸取经验,在以后的选择设计活动内容方面切记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运用逐渐深入方法,先从最基本的横、竖线,各种圆形等教起,练习画格子布,手绢,皮球等圆形组合物。让幼儿轻松掌握基本线条和曲线的画法技巧。做到每堂课既有新知识的传授,也有旧知识的链接。即人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如:在练习绘画流水母,乌龟,熊猫,海龟,恐龙时,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都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近似椭圆形或圆形组合而成,所以在教时采用一环套一环的方法,从最基本的圆形开始,练习各种接近物体,然后,再进行简单的组合,也许刚开始幼儿不一定画的那么好,甚至组合不到一块,但这时我们应积极给孩子加以鼓励,也许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动力,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画的认可,让幼儿在期望中找出感觉,找出不同,产生敢画敢望,增进下次学习兴趣。

二.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新大纲指出:“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及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每个孩子的能力都不一样,有些能力弱的孩子。老师要怎样对待这些孩子,同样一个教学目标,若要实现在每个孩子身上,那就谈不上因人而异。我们只有给他们一个最近发展区,才能不断满足他的内心愿望,达到求知的乐趣。实习期间,我们班系统的练习了圆形及基本线条的组合物。如:太阳、牵牛花、热带鱼、七星瓢虫等。这些也是教学重点,难点即是事物之间的组合比例,细节画法等。在具体的教学中,受到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兴趣点不同的影响,幼儿的作品也不可能趋于一个体化。所以要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 要求,随自己愿望,展开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让他们对美术活动不失兴趣;能力中等或一般的幼儿,可使其达到教学目的;能力较强的幼儿,提倡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充满丰富,离奇的事物,大胆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之中。让无形的事物开始孩子的空间思维,丰富了想象力,发挥自主,独立意识。也许会有人说“这下,教师轻松了”其实提倡了美术作 品中的自由创作,并不意味着老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抓住孩子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

三.遵循幼儿的意愿,迎合他们的兴趣。

有人认为:画画是幼儿的一种游戏,也是一种语言,没有任何功利,是一种“手和有关材料互动后的轨迹。”尤其是低龄幼儿,用笔在纸上涂抹,或用手指在沙地上乱画线,完全是受其内在自我发动机的驱使,满足视觉和动作上的需要。幼儿从涂鸦期起,就开始创造的符号系统,按照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去表现自我,完成皮亚杰所说的同化作用。如,我实习的班级宋书言小朋友喜欢画他会画的一 些喜欢的东西,而有一次他画了一幅青山绿水,在我看来那将会是一幅完美的《大自然图景》。可他还是添了一架直升机,让我的担心会不会画蛇添足,此时随着寥寥几笔一架在大树上空盘旋的直升机的诞生,早已抛到九宵去外,而我也为没有阻止他的浓厚兴趣而暗自高兴。

四.在丰富的想象活动中激发孩子绘画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可以概括和创造出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孩子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超乎寻常的。他们的言行无不蕴涵着许许多多的灵感和顿悟,而小心的呵护孩子想象的幼苗,思维的火花,则是我们的职责。尤其对于绘画活动,它是孩子想象力的画面形式的表现,是孩子内心的体现。所以,在平时教师应多引导幼儿发挥的自己的空间思维,利用同一事物的不同分析,充分展开他们的翅膀,创造机会让他们各抒已见,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并及时矛以鼓励,表扬,课余时间组织幼儿一起听故事,进行故事续编等等,让他们在“想说,敢说,愿意说”的氛围中不断增进新东西。从而也为画面内容的丰富性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篇6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可以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1.改革教学方法。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初三的雕塑课,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在对作业的评价中,我采用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学生们很感兴趣,做练习的热情异常高涨,此方法使用四年多,效果很好。我根据学生们作业的认真程度、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含量,在给的评语“优”的后面加“+”号,“+”号越多证明此作业越好。学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热情,为了证明自己的优势,想方设法把作业做得更好,以便得到更多的“+”号。 我曾经给有的优等生画过十六个“+”号,我觉得他们的作业真的很出色,得到我如此评价的学生更是高兴的不得了,学习的兴趣异常高涨。从而带动了班里其他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水墨画对大多数同学来讲画好是有困难的,但教师的课堂示范可以感染他们的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好的学习效果。要说的是教师的笔墨功夫要熟练,宣纸要铺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教师在示范时,笔墨色彩在纸上走,运笔动作随意似游戏,很快画出一个小品画来,或是鸡冠花,或是荷花蝌蚪,或是兰花葡萄等,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此刻不会产生任何心理压力,感觉还挺好玩。用你的专业水平感染和打动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爱学爱画,那才是专业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篇7

新课程标准和旧的教学大纲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学校美术教学中, 有些教师过于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转变观念, 勇于创新, 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种手段实施“愉快教学”

1. 教学中将各种内容相互穿插, 使学生时时保持新鲜感。

例如, 初中一年级美术教材前几课的内容都是树木素描, 这样的课程设置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我把图案、国画、手工制作等教学内容穿插进行,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利用实物写生。

比如, 在“人物头像写生”一课的教学中, 我先结合挂图给学生讲解了人物头部的结构关系, 然后再从学生中找出一位结构特征比较明显的同学进行实例对比, 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 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3. 运用电化教学手段。

在中外美术的发展历程中, 有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将这些作品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感受优秀作品的独特魅力,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表现欲。例如, 在“有表情的手”一课中, 我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一些生动地描绘了手部特征的美术作品, 然后让学生尝试着做几个自己满意的手势, 最后让他们将自己最满意的造型画出来, 学生很乐意地接受了作业。

4. 欣赏教学与技法传授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 这是教育界早以肯定的教育方向。学生作业质量的提高仅仅靠艺术技巧的训练是不现实的, 只有将欣赏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让学生在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基础上, 运用其掌握的技能、技巧, 描绘自己的所知所想, 才有可能创造出形象与气韵兼备的优秀作品。

二、倡导学生之间的竞争,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在美术教学中, 竞争机会的创设与提供, 能让学生在竞争中展现自己, 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 竞争规则的制定一定要合理, 要始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出发点。例如, 可以采取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比赛模式, 以绘画作品的构思、效果、意境等为主题进行竞赛。竞赛结束后, 教师对比赛活动进行小结和讲评, 表扬优胜者以示鼓励, 对于失败的同学, 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 争取下次的胜利。

三、注重对学生作业评价的合理性

作业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评判内容之一, 所以, 教师和家长要给学生的作业给予恰当、合理的评价, 切不可一味赞扬, 更不可过度指责。在课堂作业的完成过程中, 教师应给予学生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这对学生作业质量以及学习兴趣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一些喜欢表现的学生可能会在家长面前炫耀自己的画, 有些家长喜欢泼冷水, 将学生的作业批评一番, 受此待遇的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一下就减退了。所以,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 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评价的合理性。

四、顺势利导, 变教学中的被动因素为主动因素

少年儿童活泼好动, 自我约束力差, 容易受身边事物的影响。在美术教学中, 少儿的这一特点将有碍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引导使其朝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方面转化。例如, 有的学生喜欢卡通画、有的喜欢布贴画、有的喜欢到外面写生。我针对学生的这些喜好, 在教学中灵活、合理地安排了教学内容, 使被动变为主动, 大大促进了教学质量。

五、将课堂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

提高幼儿美术学习兴趣 篇8

一、美术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 美术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 早在数万年前人类就在岩石中留下画作, 而纵观人类历史的伟大奇迹, 都与美术处处相关, 如中国古代的瓷器、壁画、书法等。大多数人狭义的认为美术就是简单的画作, 而事实并非如此, 美术是指一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及产物, 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 处处都在与美术打交道, 人类也从未停止对美术的追求, 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如我们的穿着, 衣服既要得体还要考虑和谐美, 漂亮的衣服既能够让别人欣赏, 也能使人从衣服中获得自信;人类吃的食物也要注重色香味俱全, 色就是美术在食物中的展现;建筑物中, 不管是伟大的建筑, 还是平常的建筑, 都是从一张张图纸展现到建筑工人手中, 而图纸就是美术在建筑中的体现。美术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它的存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二、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怎么培养学生兴趣

(一) 了解学生心理, 培养学习兴趣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的思维, 尊重学生的思维模式。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 课程改革规定学生应当全面发展, 美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知觉能力、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例如,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当老师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绘画时, 总会有小部分学生提出其他的想法, 如果这时候老师对提出异议的学生不满, 以不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的理由批评他们, 会让学生在绘画方面产生挫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 学生就会慢慢钻研, 给他们自由的创作空间, 学生就会乘胜进步。在美术教学课堂中, 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氛围, 让他们在惊喜、疑惑、苦思、雀跃等心理活动下学习, 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共存的综合体,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 引导学生正确, 进而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

(二)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使美术教学更生动具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应用于教学中的设备越来越多, 多媒体技术的进入, 使教育步入了一个新的篇章, 计算机、电子版、投影仪、幻灯等各种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初中美术教学的效率。这些设备的加入可以提高初中美术课堂的生动、形象性, 在将美术的精髓呈现在学生面前,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 有些美术作品没有在课本中呈现出来, 而教师又不可能带到课堂, 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素材, 而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优秀的美术作品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鉴赏拓展自己的美术知识, 也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 可以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调动起来, 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

(三) 学练结合, 增强主体意识

在美术鉴赏课中, 学生不仅要欣赏好的美术作品, 而且需要了解和掌握教师在课堂中传达的基础知识, 并通过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将学、练结合起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发挥, 学生也可以通过我所表达的画面自由发挥, 在有效的课堂练习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人物素描,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学生根据自己的绘画工具, 利用自己的绘画技术完成作画, 虽然说部分作品会显得稚嫩, 但整个过程是学生独立完成, 增强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 带领学生走出美术课堂, 走进生活, 走进自然

学习美术, 学生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中, 美术无处不在, 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美学习美术的最好的课堂是在大自然中, 自然可以教会我们在美术中所需要的一切, 所以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到自然的美丽。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郊外写生, 他们可以在绘画过程中自主调动自己的感官, 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力, 并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五) 运用激励的方法使学生保持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初中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当坚持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方式, 并不是每个学生一开始就能接受复杂的绘画过程, 教师要让学生感受美术课堂的氛围, 防止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产生畏难情绪, 使每个学生不由自主的去接触美术。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 初中生的主要精力并不能完全放在美术学科中, 对美术教学难易程度的把握是对教师的另一考验, 而且让学生用大量时间投入到美术学习中也不现实, 所以营造一个轻松宽松的学习环境, 能使初中美术课堂充满活力能够使学生对美术学习始终保持热情。

三、总结

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 教师应当从自身出发, 了解学生并转变观念, 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 培养学生的兴趣, 充分发挥初中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摘要:初中美术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其美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美术既能提高学生的技能, 又能陶冶他们的美术情操, 让他们去感受自然、发现身边的美、创造身边的美,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美术,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刘雪芳.初中美术课堂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13 (60) .

[2]张琳.现阶段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J].考试周刊, 2013 (28) .

提高幼儿美术学习兴趣 篇9

在小学阶段中, 学生们共同且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玩游戏, 因此, 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这一性格特点来组织学生们在美术教堂中游戏, 游戏不仅有效激发他们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兴趣, 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如果美术教师只是一味的“说教”, 而不注重结合学生的消化能力, 则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 因此, 美术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以及利用其爱玩的天性来开展美术教学。例如: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中《快乐的动物园》, 美术教师通过了解该课内容后即可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让学生们通过描绘的方式将课本的中熊猫、企鹅、袋鼠以及天鹅等动物的模样画出来, 然后指导学生们将所画的动物应用小剪刀将其裁剪下来作为头饰, 随后, 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做各种游戏表演, 从而使得整个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由此为学生们带来极大的乐趣。另外, 美术教师还需要注重结合学生们的好奇心理, 比如说美术教师将各种颜色的颜料放置在学生们的面前, 而此时的学生会对五颜六色的颜料充满好奇, 使其积极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 由此更好地指导其绘画。

当前美术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注重素质教育的实施初衷, 以培养学生们综合素质能力为教学目标, 并且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 美术教师需要摒弃关于美术学科因不参加应试而不注重对学生们美术方面培养的观念, 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 并且结合当前现有的美术教学教材来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使得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到该氛围中, 由此全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二、加强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更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未来发展, 因此, 美术教师需要注重学习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另外, 学校领导需要定期对美术教师进行培训教育工作, 也可以通过外派的方式, 让自身学校的美术教师能够与兄弟学校的同胞互动、学习, 从而以实现互补的目的, 由此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水平, 进而为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提供保障。此外, 美术教师也需要注重提高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操作能力, 重视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用的重要性及教育意义, 从而拥有一定的多媒体技术操作能力而开展美术教学, 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 从而有效满足素质教育实施初衷。

三、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多媒体技术的诞生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学习等方面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了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学习效益, 因此,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 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值得应用。多媒体技术中囊括播放视频、动画、文字、声音等功能, 其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东西转换为形象性, 在逻辑性且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物理以及化学学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因此, 美术教师也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将理论性、复杂性的教学内容展示于学生们的面前, 使得学生们能够更直观的理解美术教材中的内容, 由此使其轻松、快乐、高效的学习美术相关知识, 从而对美术的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 激发其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热情。除此之外, 当讲授物体与阴影的关系时, 美术教师还可以借助其他实物性质的物体作为“辅助教材”, 然后通过灯光照射该物体, 让学生们认真观察灯光角度的变换导致物体的变化情况, 使其联想到灯光与物体阴影的形成, 由此使其在绘画的过程中, 时刻想到物体与光的关系, 从而大大提高其绘画能力及艺术水平。

四、通过营造美术教学氛围来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环境氛围的营造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 美术教师也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来开展美术教学。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可以为学生们带来调节其心态的作用, 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其参与到学习环境的兴趣。一般情况下, 美术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室内教育, 而是更多地将学生带领出教室, 使其积极拥抱大自然, 学会观察而创造艺术,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兴趣, 而且还使其通过感受自然、生活而提高了其绘画能力与感悟能力, 从而有利于其未来发展。

五、帮助学生们把握绘画的灵感

美术教师需要将班级的学生“推向”教室外, 使得学生们能够全新的认知世界, 由此通过五彩的笔将其眼中的世界绘画出来。另外, 美术教师不需要过分的注重学生们画得如何如何好, 只要是他们通过激发内心中的灵性绘画出来就可以, 因为这是学生们对世界的感悟。例如:教室外下起小雨了, 美术教师需要借助这一现象来帮助学生们把握绘画的灵感, 要求学生通过窗户来观察小雨中的事物, 然后将心中的感受通过绘画的形式将看到的事物进行绘画处理。例如:下雨了, 蜗牛就会爬到屋檐下躲雨, 此时, 学生就可以将其画下来, 这时, 美术教师可以问这位学生, 下雨了, 蜗牛的心情会怎么样呀?然后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体现出它的心情呢?学生就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将心中突然出现的灵感“抓住”, 由此绘画出生动的雨中画。

当美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其平等、友好、信任的关系时, 学生会被美术教师的艺术气质及个人魅力所感染, 继而激发其参与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兴趣。另外, 学生也会主动与美术教师之间进行沟通, 从而使得美术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而进行“因材施教”,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美术艺术水平。

六、发挥绘本辅助教材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优势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特别的时期, 其德育体美等素质正处于启蒙阶段, 并且此时的学生其思维逻辑能力及发散能力较为薄弱, 脑海中基本没有具体的表象, 因此, 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 除了指导学生们欣赏一些经典名画以外, 还需要为其添加一些简单且易懂的图画给他们观赏, 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们, 使其渐渐对美术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与热情。绘本辅助教材的出现, 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了学习兴趣, 并且其内容中的动物、植物以及人物等大多数以鲜明的色彩绘制回来的, 小学生极易“陷入”该绘本中, 并且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大多数具有趣味性特点, 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常常发出笑声, 由此可见, 绘本的应用还有利于培养其情感, 因此说, 绘本辅助教材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提高了美术教学效果。但是, 绘本辅助教材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 合理的应用绘本。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 美术教师也应该注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 尤其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这是因为学习兴趣会决定他们的学习效果, 从而影响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 有利于学生们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提高, 因此说, 加强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刘咏梅.浅析高等美术教育观念改变的必要性.首都师范大学, 2012.

[2]张丽丽.马鞍山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丁月芝.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初中生美术学习评价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2012.

提高幼儿美术学习兴趣 篇10

美术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灵活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一旦幼儿形成了这种能力, 就可以促进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学习, 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的要求的偏向。”这也就说明了美术活动这种艺术教育的目的, 并不在于有形的结果, 而是要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获取美的经验, 美的感受, 唤起幼儿创造的灵感和情趣。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中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教师对白板在教学中的作用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交互式电子白板将传统的黑板、投影仪、电脑整合在一起, 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 形成统一的教学平台,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从绘画的角度讲, 幼儿的发展进程是经过抽象 (涂鸦期) —象征 (象征期) —图式 (图式期) —写实 (写实期) , 而成人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往往会从相反的顺序来进行, 即写实—象征—抽象, 成人在评价过程中会过度强度像不像, 美不美, 因此, 会造成过于注重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兴趣的培养, 过于注重最后的成品而忽视活动的过程的现象。这样会造成教师忽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情趣的激发、创造性的自我表现以及美好的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为了避免这一现象, 我们结合美术具有的视觉形象性的特征, 根据2~7岁幼儿处于感知形象期的特点,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特有的“拉幕”“聚光灯”“拖动”“放大图片”等功能,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过程中展开探索, 让激发幼儿的兴趣贯穿在美术活动的始终, 将幼儿潜在的兴趣, 表面的热情得到提升和延伸, 使美术活动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媒介。

一、运用“拉幕”功能揭开画面—用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交互式电子白板特有的“拉幕”功能, 具有一种神秘感, 对中班和大班孩子来说, 他们太想知道“幕后”到底藏着什么东西了。当教师用猜谜、儿歌或故事将拉幕慢慢拉开, 将画面展现在幼儿的眼前时, 这种视觉效果会将孩子那种猜测的悬念、探究的欲望充分调动起来。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视觉乃是一种积极的器官。在观看一个物体时, 我们总是主动地去观察它”。

放风筝是春天常见的一种活动。在一次命题画“放风筝”教学中, 当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 即将展现出一幅画面时, 教师并不马上将整幅画面展现出来, 而是用提问的方式伴随着孩子们的回答徐徐将拉幕拉开, 使屏幕逐步展现出绿绿的草、红红的花、蓝蓝的天空中飘曳着风筝, 大人和孩子手持风筝线的画面映入孩子们的眼帘。正是这种悬念后隐藏的色彩、内容激起了孩子们无限的遐想和创作的欲望。“你想在什么地方放风筝?”“你和谁一起放?”“你放的风筝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引导语会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 当孩子们在对话、讨论中确定好内容时, 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自然会得到发展。正如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对幼儿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 乃是激起幼儿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 即来自幼儿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 这是直接推动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拉幕”的形式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一种情境, 用悬念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以趣激学, 用直观的图像激活幼儿的思路, 有效地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绘画活动。

二、运用“聚光灯”功能追束形象—用图案激发兴趣

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他们的注意力往往被色彩艳丽的、形象明显的、生动的画面所吸引。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它能将教师预设的引导幼儿重点观察的内容聚焦在强烈的光束下, 起到突出作用, 使周围的画面就像隐身一样消失在屏幕上, 这样, 幼儿就会更有效地观察一件事物。

看!“漂亮的瓶子”, 这是中班教师组织的一节美术活动—装饰瓶子。在“聚光灯”的照射下, 一个个漂亮的瓶子展现在屏幕上, 随着聚光灯的移动, 孩子们很容易就观察到瓶子身上的特点——对称的色彩、规律的花纹。这么简单的东西一挪到瓶子身上居然会让瓶子变得漂亮起来。于是, 教师接着引导幼儿“你会用怎样的花纹装饰瓶子, 让瓶子变得更漂亮?”孩子们会展开想象的翅膀, 说出用波浪、线条、图形、小叶子、花瓣等来装饰瓶子。就这样, 教师运用聚光灯追束形象, 用鲜明的图案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而且还使孩子们学会运用简单的花纹、喜欢的色彩进行装饰, 体验图案装饰的美, 这种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观察力、手部小肌肉动作的协调力, 而且, 还培养了幼儿耐心、细致、按顺序操作的好习惯, 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三、运用“拖动”功能进行组合—用形象激发兴趣

也许有人会说“拖动”功能普通电脑不就有吗, 只要用鼠标点击画面简单的操作不就能实现拖拉效果吗。其实不然, 这只是“拖拉”, 起到的是拉伸的效果, 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动”并不相同。那么, 怎样运用拖动的功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呢?

美术活动:图形总动员。教学目的是幼儿能够用椭圆、半圆形与其他几何图形拼成生活中的物品, 激发幼儿对图形组合的兴趣。在教学中, 教师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屏幕, 将自制的动画课件“图形总动员”进行播放, 让幼儿入情入境。一会儿三角形与长方形组成了小房子, 一会儿长方形与圆形又组成了汽车, 一会儿三角形与长方形组成了一棵小松树……这时, 半圆、椭圆形愁眉苦脸地出来了, 它不知和那种图形进行组合拼成有模有样的东西, 教师借境激情, 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 并出示生活中幼儿见过的乌龟、公鸡、兔子、茶壶、汽车等具体形象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找出这些形象中存在的几何图形的因素, 然后, 用“拖动”功能, 幼儿或教师用手指轻轻拖着图形, 放在相应的画面上, 进行图形组合, 再拖动实物图片, 一个个运用几何图形组成的生动形象的就出现在孩子面前。教师运用这种方式, 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对幼儿的观察力、辨别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次活动是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加入了新认识的椭圆形和半圆形, 拼摆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如乌龟、汽车、房子等, 幼儿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不仅更好地认识了这两个图形的特征, 还拓展了他们的拼摆思路。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 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 电子白板的灵活运用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更利于幼儿直观地探索和拼摆出新的物体, 体现出了艺术源于生活, 同样也体现了教育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意义。

四、将幼儿的作品输入电子白板中进行评价, 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评价具有3个功能: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促进课程本身的发展。从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看, 评价的科学合理, 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现代心理学认为:孩子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 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 提出问题, 发表意见, 才有新的发现和创新。因此, 我们通过评价, 培养和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我们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试图发现小天才, 紧紧围绕少数幼儿教学, 而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发现每一名幼儿潜在的智能、兴趣和优势, 从而进行评价, 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增强对活动的兴趣。

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 可以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及时进行评价。例如, 在绘画小花伞的活动中, 教师针对能力强的幼儿在用色、画面、内容等方面进行赏识性或建议性的评价, “你的小花伞很漂亮, 色彩很丰富, 要是有几把大的花伞就更好了……”孩子听到教师的建议, 会大胆地画上几把大伞, 画面立刻充满了灵气。针对能力稍弱的孩子, 教师会了解幼儿想画什么?及时肯定他的想法, 并指导他实现自己的想法。牛牛小朋友想画有表情的伞, 于是教师引导他在伞面上添上眼睛和嘴巴;蒙蒙想画动物伞, 教师先夸她想出了和别人不一样的伞, 然后, 再追问怎样画, 当孩子不知如何画时, 教师就结合她的绘画水平引导她画出幼儿所熟悉的“小猫伞”“小兔伞”“小龟伞”, 最后教师将孩子们的作品一一存入电脑, 展示在电子白板上, 小朋友通过观看、评述, 找到每一个人的优点, 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孩子们增强了自信, 对绘画活动更感兴趣, 为今后幼儿在活动中敢想、敢画、敢说奠定了好的基础, 使美术活动成为幼儿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和情感的重要途径。

总之, 在美术活动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激发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有效地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上一篇:见习期轮转护士下一篇:学生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