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2024-06-17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精选十篇)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篇1

因此, “卓越计划”, 提升教学质量, 使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真正为交通土建专业的特色课程, 兼顾交通工程和道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内容体系

1.“卓越计划”的特点。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 “卓越计划”的特色点为: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从交通工程专业的特性来看,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本身是主干课程, 而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是要求学生对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教学内容的综合运用, 所以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但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更需要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熟悉道路设计规范的基本能力。

2.交通工程专业特点。交通工程专业属于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交叉复合型工程领域。该领域的特点是强调系统观念和工程意识, 重视研究对象的统筹规划、整体优化和综合原理。因此, 领域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有数学、系统科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等, 综合采用规划手段、工程设计手段、管理手段来解决交通系统的问题。

从交通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看, 大部分学生就业于道路设计、道路施工和监理工作, 而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和这些实际工作是密切相关的, 甚至是一致的。所以, 实践性是本课程的最大特点。故而, 本课程应完全围绕卓越计划的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形式的展开。

3.课程内容设置。由于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广, 既包含基础知识也包含计算绘图知识, 既要懂理论也要懂技术, 而且很难通过教材将设计知识讲得很透彻。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路的选线与定线, 主要包括:道路的总体布局与方案比较、道路选线的要求与步骤、自然条件对公路路线的影响、平原区道路选线、山岭区道路选线和丘陵区道路选线、道路纸上定线和道路实地定线;第二部分内容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 主要包括:文件的管理、数字地形模型的应用、平纵横设计工具的使用;第三部分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山区低等级公路的道路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 达到实际道路建设工程中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要求。

二、教学形式

1.现状分析。以往的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形式主要为:让学生独立在一张1∶2000的纸制地形图上进行一条山区公路的纸上定线和道路平、纵、横设计, 设计路线的长度约为1.5km~2.2km。所有计算和绘图工作要求手工完成。期间, 教师对主要设计方法进行讲述, 并对主要设计过程进行监督。通过多年教学, 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为: (1) 学生初次接触设计问题, 从原来的习题式作业变为了实际工程作业, 非常不适应。 (2) 学生之间要么缺乏相互交流, 要么交流过足直接抄袭。 (3) 手工绘图工作量大, 不利于反复修改提高设计经验, 并与实际工程设计方法脱节较大。

2.完善课程实践形式。完善课程实践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形成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PBGS, 即Project-based Group Study (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模式) , 在西方国家属于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 就是将学习内容与带有复杂性与实用性的项目结合起来,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忙解决项目中的各种问题, 进而能够了解和认识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知识链, 在学生的锻炼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学习的能力。然而, PBGS在国内本科教学中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个障碍, 即工作最终落到组内一个优秀学生的工作, 而且其他组员却很少干活儿, 反而起到了不好的教学效果。故而, 必须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对PBGS进行改进, 本课程提出:PBGS (Project-based Group Study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模式) 的设计校对审核制度。选择新疆G207国道实际工程作为设计背景, 每3个学生组成一个项目组, 每个学生单独完成一个设计, 其他两位学生分别担任这一项目的校对和审核工作。如此, 不但保证了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了设计, 还保证了团队内的充分讨论。进而, 这与设计单位的实际设计工作的步骤也是一致的。根据道路几何设计的特点, 平纵横设计的每一环节息息相关, 如放坡方案不合理, 直接导致导线方案不合理, 也就不会有好的平纵横方案。为保证学生设计工作的质量, 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设计方案的关键环节进行一一把关, 这些关节主要为:放坡方案、导线方案、平面方案、纵断面方案。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的理论教学环节主要是道路的选线和定线, 一般为6~8个学时。让学生理解:如何根据规划路线, 初步确定路线总体布局, 拟定路线的基本走向, 如何选定路线的有利地带, 决定路线分段布局, 选定轮廓线位;如何按照选定的路线方案, 在地面上确定道路中线的具体位置就是道路定线。在此期间, 须引入大量的实际工程, 让学生讨论每个设计方案的优缺点。以此, 为后续的实际设计提供经验和帮助。同时在课堂教学方面教授学生设计实践时基本步骤, 即对山区复杂路段及重要路线, 可利用1∶500~1∶2000比例的地形图先在纸上定线, 最后实地现场布线。纸上定线时, 先按路线平均纵坡拟定导向线 (零点线) , 再拟定交角点及曲线半径, 具体布设路线。同时绘出导向线的纵坡线, 比较研究最后确定路线方案。另外, 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目前, 国内常用的道路辅助设计软件主要有纬地道路、路线大师、EICAD、海地等。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 (Hint CAD) 是路线与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大型专业CAD软件。该系统具有专业性强, 与实际工程设计结合紧密、符合国人习惯、实用灵活等特点。系统使用Object ARX及Visual C++编程, 支持Auto CAD R2000-R2012平台Windows XP-Windows8等操作系统,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公路路线设计、互通立交设计、三维数字地面模型应用、公路全三维建模 (3DRoad) 等适用于高速、一级、二、三四级公路主线、互通立交、城市道路及平交口的几何设计。在学生设计实践时, 使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掌握软件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考核方式

当前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与其他各类课程的考核方式几乎类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平时成绩, 主要包括考查学生课程出勤情况、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的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依据课堂记录和作业情况评定分数;二是最终设计成果的评定, 主要是由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文件进行评阅, 主要包括:设计说明、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及其他设计图标等, 以此判定学生对山区道路几何设计的掌握情况。而在上述两方面考核环节中, 最终设计成果在学生总成绩中的比重远大于平时成绩,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考核方式的改革主要是通过加强对平时教学环节的考核以完善课程的考核机制。平时成绩的考核不能仅局限于学生的出勤和最终设计完成情况。最好能够将案例教学及课程实践结合起来, 通过考查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及课程实践的表现,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同时还应适当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例如, 可以将学生最终方案演讲和讨论的成绩计入课程成绩。总之, 这些课程考核的改革措施不仅能够激励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实践, 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本文基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 分析了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 并进一步探讨适合交通工程专业和道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以期为交通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提供启示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康晶, 冀鸿.多元化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7, 2 (4) :131-133.

[2]刘赞英, 王岚, 等.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的难点和突破口[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3) :40-42.

[3]沈洋.浅析PBGS教学法在应用性本科专业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10, (13) :74-75.

[4]张兰芳.面向交通工程专业的《机场运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0) .

[5]王青, 陈志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文教资料, 2010, (12) .

[6]互联网文档资源, http://wenku.baidu.com/view/59a4d978168884868762d6ba.html[DB/OL].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百度文库.2012.

[7]辛嵩, 刘音, 陈静.“知行合一”思想在高等教育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07) .

[8]王家臣, 钱鸣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科学采矿人才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 2011, (09) .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大学生论文 篇2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道路工程课程设计大学生论文,我们来看看。

摘要:“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道路工程”课程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深化,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编制了“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任务及指导书,从3年的使用情况看,效果良好。

关键词:道路工程;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任务及指导书

一、“道路工程”课程设计在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意义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对道路工程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深化,通过设计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道路工程课程的核心知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受力情况、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有更深的认识。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要求学生每天到设计教室,一天点名2次。具体要求如下:1)安排设计任务,在设计任务过程中,老师会时刻在教师里面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根据设计指导书及老师的现场答疑指导进行各部分的设计计算。2)根据设计题目,学生可利用各种途径查阅专业资料,如设计规范、手册和教材等;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给定的交通条件,合理拟定路面结构设计方案,进行路面结构厚度的计算和验算。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绘制相关图纸。3)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内容。内容上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完整,尽量采用简图和表格形式,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符合我国现阶段路面设计规范的要求。外观上要求字体工整,纸张和封面统一。

二、“道路工程”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不能单独完成设计

在道路工程的课堂教学上,作为代课教师,我发现部分学生听课不认真,知识掌握的肤浅,在课程设计中,若每个人的设计题目相同,自然会出现这些学生相互抄袭的`现象,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所以,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转变学习风气,从根本上解决课程设计中的抄袭现象,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设计选题存在局限性

在内容上面,由于教师参与的实际工程较少,理论性较强,因此工程资料有限,所以在给学生选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题目的相似程度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达不到理想的课程设计效果。因此,从教师角度出发,应当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多方向的设计选题,尤其是选题要结合工程实际。

(三)学生设计思路不清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偏重于理论教学,尤其是对于“道路工程”这门课程来说,实践性较强。但是我们在学习这门学科时,并没有真正的去参与到实际工程中,对于实际工程了解不到位,而且理论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内容多且课程时限等因素,使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也未能很好的消化,最终致使学生的设计思路不清晰。

(四)成绩评定不科学

在成绩评定方面,我们虽说是要根据平时的表现和最终的分数等综合情况进行打分,但是我们大部分教师存在的通病就是通过设计图纸质量、计算及说明书等书面材料来进行判断。往往忽略了平时的表现。这样会出现最终成绩不公平或不合理现象,所以应该考虑由提交的成果情况和平时表现共同构成最终的成绩。

三、“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的编制与应用

(一)任务书及指导书的编制目的

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让学生迅速进入设计状态,完成沥青路面设计和水泥路面设计两部分内容,熟悉路面设计流程,掌握路面设计方法,较准确地、完整地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及相关图纸的绘制。

(二)任务书及指导书的编制内容

本任务及指导书分三章,第一章是课程设计任务,第二章为课程设计指导,第三章为课程设计实例。1)在课程设计任务中,给出设计题目,每人要求完成两个设计题目,即沥青路面设计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为了避免抄袭现象发生,尽量做到每人一题,在设计资料中将道路交通量数据根据情况进行一定的改动,不允许雷同。2)第二章为课程设计指导,本章将沥青路面设计中轴载换算方法、沥青路面结构及厚度组合、各层材料的相关参数,体系换算图及所用到的换算公式等均进行了总结归纳,目的是减少学生查阅资料的时间和麻烦,提高设计的效率。3)课程设计实例一章中,列出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的工程资料、不同路面结构初拟、各层材料参数拟定、验算弯沉和各结构层底拉应力等详细过程,学生可以从中掌握两种路面设计的步骤。

(三)任务书及指导书的应用情况

目前为止,此任务及指导书已使用3年,从这3年来学生的使用过程看,效果理想。在这几年中,每年都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设计指导书进行一定的修改和完善。以前,在没有课程设计指导书时,学生在给出课程设计任务后,不知道从何下手,一两天进入不了设计状态,大大的浪费时间,导致进度缓慢,时间安排不合理。有了指导书之后,学生免去了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时间,很快了解设计过程和方法。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提交的路面设计说明书和路面结构图纸,以参考这一周的课程设计中表现情况给出最终成绩。评定标准也比较明确,我们一般会在任务书中清楚的列出来,同时,带课程设计的老师也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疑难解答。

作者:赵桂娟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文娟.课程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8):59.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难点解析 篇3

关键词:沥青;矿粉;交互作用;路用性能

沥青-矿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有重要影响,影响着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水稳定性以及抗疲劳性等路用性能[1]。在《道路工程材料》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沥青与矿粉交互作用理解存在难度。本文通过从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和组成结构、交互作用影响因素、交互作用机理等几方面来重点阐述沥青与矿粉的交互作用重要性。

一、沥青混合料强度构成和组成结构

沥青混合料属于作为一种多相分散体系材料,其强度构成主要由矿质颗粒之间的内摩阻力、嵌挤力、沥青本身粘结力以及沥青与矿粉之间作用的粘结力所构成[2]。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和劲度模量等性质都与沥青性质以及沥青-矿粉作用交互程度有关,适当的交互作用能够避免沥青路面结构产生破坏,提高路面耐久性[3]。可见沥青与矿粉的交互作用对沥青混合料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沥青与矿粉交互机理

为了探究沥青与矿粉的相互作用机理,H . M .鲍尔雷曾采用紫外线分析法对石灰石和石英石两种典型的矿粉与同种沥青交互作用进行研究[4],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距矿粉表面不同厚度处(胶质+沥青质)的组分比例与(饱和分+芳香分)的组分比例不同,发现沥青膜距矿粉表面越近,胶质+沥青质的组分比例越高,饱和分+芳香分的组分比例越低,且沥青分子量、碘值、皂化值也在变化,呈距离矿粉表面越近其值越小规律。

由图1可见,在不同岩性的矿粉表面形成的吸附溶化膜厚度不同[5],在石灰石矿粉表面形成较为发育的吸附溶化膜,在石英石矿粉表面形成较为致密的吸附溶化膜,当沥青同石灰石相互作用时,由于在石灰石表面有未补偿的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分子引力对沥青的最大活性组分产生吸附,沥青中的表面活性分子以其极性端定向于石灰石,而非极性端(碳氢化合物)定向于沥青,在适宜的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吸附,被吸附的沥青分子以化学键的形式固着在石灰石表面。

沥青与矿粉交互作用的实质是沥青能够吸附在矿粉表面,并且沥青的不同组分得到了重新排列,形成的吸附溶化膜,随着石灰石表面为补偿钙离子和沥青中表面活性组分的增加,在吸附时的化学相互作用的能力就会增长,石灰石的水稳定性就会相应的增加[6]。

三、交互作用程度的影响因素

(1)沥青性质

沥青的粘度、含腊量、酸值等物理指标以及化学组分对沥青与矿粉的交互作用能力的强弱具有一定影响。在科尔贝特四组分分析法中,四种组分对沥青与矿粉反应贡献率不同,沥青中胶质与沥青质组分因含有大部分的沥青酸、沥青酸酐等极性组分,他们与矿粉吸附属于极性吸附和化学吸附,吸附能力强;而芳香分和饱和酚属于非极性低分子,以范德华力与矿粉表面发生吸附,故吸附作用力较弱。

(2)矿粉比表面积和沥青用量

在沥青与矿粉固定的条件下,沥青与矿粉的比例是影响沥青混合料强度重要因素。当沥青用量很少时,不足以形成结构沥青薄膜来黏结矿料颗粒,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结构沥青膜逐渐形成,沥青与矿料间的黏结力随沥青用量逐渐增大,当沥青足够粘附在矿粉表面时,若沥青用量继续增加,自由沥青逐渐增多,沥青胶浆的黏结力随自由沥青的增加而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路用性能也随之降低[7]。

(3)矿粉的碱性和粒度

在不同矿粉粒度相同的情况下,矿粉的碱性越强,与沥青的交互作用能力越大;而矿粉的粒度越小,表面积越大,与沥青的交互作用能力越强[8]。

四、结束语

通过从沥青混合料强度构成和组成结构、交互作用机理、交互作用程度影响因素等三方面对沥青与矿粉的相互作用的解析,化解了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理解沥青与矿粉的相互作用,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沥青与矿粉的相互作用程度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王秉纲,李 平,张争奇,等.矿粉对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學版,2007,27(4) :6-9

[2]申爱琴.道路建筑材料[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3]李立寒.道路工程材料[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4]严家伋.道路建筑材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沈金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6]肖庆一,郝培文,徐鸥明,等.沥青与矿粉粘附性的测定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1) :19-22

[7]伍必庆.道路建筑材料[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8]谭忆秋,王大庆,边鑫,等.沥青与矿料交互作用的影响因素[J] .公路交通科技,2012,29 (11):7-12

作者简介: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篇4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过程

对《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是指按照工作顺序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排序、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方法的选取, 通过对课程的工作化设计与实践以期真实模拟与再现道路工程施工中的每个工序与工种。将学习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迁移能力融汇贯穿于学习情境设计中, 使学生能够亲历结构完整的道路施工的工作过程, 获得实际操作技能, 缩短课程教学培养的能力与工地实际要求及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1. 综合情境分析。

由于社会在飞速地发展, 行业的发展、职业岗位需求势必也会产生变化, 因此, 有必要通过各种方法对岗位、企业、行业、社会进行综合分析, 从更广阔的层面上对课程《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以保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课程体系的开发应具有前瞻性, 并实时更新以适应行业乃至社会发展的需求, 确保课程体系的时代合理性, 加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及行业走势之间的联系。

2.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 对教学内容进行基于施工顺序的整合序化,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根据施工顺序把课程分为三篇 (施工放样、路基施工、路面施工) 16个单元, 每个单元根据具体的材料及工序不同而细分为若干工作任务。

3. 基于典型工作的学习情境设计。

由于每个具体工作程序的实际工作环境与学习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最大化地模拟或再现实际工作中的要素缩短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成了关键。利用真实的问题、案例或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并要求学生按实际操作过程来解决问题, 对完成效果参考施工规范进行综合评价。将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情境任务, 并将职业能力要求融入情境任务中。每项任务均按照“资讯—策划—决策—实施—检验—评价”六步教学法组织教学, 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 即经历了一次相应的工作过程。

4.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以项目任务为载体, 将教学单元设计成单项任务, 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做中学, 做中教, 做中思”的教学方法, 并根据具体教学任务, 灵活使用“教、学、做、思”合一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引导式教学、现场教学、直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氛围、学习任务与工作过程一致。

5. 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多因素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 (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 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 (课堂、课外)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考试与测验。学校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技能的熟练程度和职业素养方面展开, 而企业则主要是从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角度进行评价, 如何在完成学校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达到企业的考评标准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探索。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与工作过程相联系, 那么其教学评价必然离不开工作方面的因素。从工作方面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从招生企业和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两方面着手。走访企业, 搜集企业对参加工作的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评价和对课程结构的认可程度;对参加工作的学生进行定期回馈信息的调研, 调查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岗位乃至行业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无变迁及变迁方向。通过对企业和学生的调研, 利用搜集加工后的信息对课程体系进行实时更新, 使课程体系的构建动态化、岗位化、行业化。

三、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 加快双师队伍的建设。

课程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 必然在“理论知识”和“实体工作”方面对教师提出要求, 既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对理论知识能够深刻地把握, 又要求教师具有实际工作经验或到企业生产一线定岗实践, 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 具有较高的实践教学能力。

2. 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推广“校中企, 企中校”,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改革, 充分发挥“校中企”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工地流动学校”, 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共有合作模式。建立“校外顶岗实训管理指导小组”, 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顶岗实训进行管理和指导。

3. 教材的动态化。

教材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 而应该是动态的。教师应针对综合情景分析, 能根据社会或道路行业经济及技术的发展水平及时对教材进行增删、修改与整合, 使学生及时了解道路行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

摘要:在高职教育规模快速发展的今天, 由于课程体系的问题导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需求出现偏差的问题更加凸显, 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 遵循“工作过程整体性、培养职业迁移能力、课程双向开发”的课程构建原则, 以典型工作过程与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 以培养道路施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主线,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从课程培养目标与内容、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过程与模式及效果评价方面着手, 探索课程《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过程,实施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燕晓红, 刘芳, 张建新, 陈庆丰, 等.“工程力学”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中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 2012, (27) .

[2]李学锋.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10-15.

[3]张燕, 王建华, 葛秀萍.工作过程导向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设计[J].职教通讯, 2011, (6) .

[4]杨群祥.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研究——兼论国家级精品课程《商务谈判》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12)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5

1设计概述

简单介绍道路起、终点位置,路线总长,道路等级,设计车速等主要技术指标。2选线的主要思路

简要说明选线是如何体现选线原则的。3平面设计 3.1直线设计 3.1.1起讫点及交点 最好列表显示数据

3.1.3直线间距及偏角的计算

(1)交点间距的计算(注:单位为米)

计算过程及结果(结果最好列表)(2)偏角计算(注:单位为度分秒)

计算过程及结果(结果最好列表)3.2平曲线设计

简单介绍平曲线有哪些形式,自己采用了哪些类型的平曲线,分别按不同的类型写。(以下以基本型为例)

基本型(以下内容和数据以自己的一个弯道为例)(1)曲线半径R、超高ic的拟定

具体数据,并用横向力系数进行简单评价(2)缓和曲线参数拟定

具体数据,并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评价(3)曲线要素计算 相关公式及具体数据。(4)主点桩号计算 相关公式及具体数据。4纵断面的设计 4.1 坡段设计 4.1.1起讫点及变坡点 将结果最好列表显示 4.2.3坡段长度及坡度的计算

(1)坡段长度的计算:(注:单位为米)公式 计算结果(2)坡度计算: 公式 计算结果

4.2竖曲线设计(以一个竖曲线为例)4.2.1竖曲线要素计算 公式 计算结果 4.3中桩高程计算 4.4.1坡段上中桩高程计算 4.4.2竖曲线上中桩点高程计算 4.5平纵组合 5 路基设计

5.1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 5.1.1路基设计标高 5.1.2 路基宽度 5.1.3路拱

5.1.4 超高(以一个弯道为例)(1)超高率的选取(2)超高的过渡(3)超高值计算 5.1.5公路用地 5.2.一般路基设计 5.2.1一般填方路基(1)边坡形式(2)边坡坡度 5.2.2一般挖方路基(1)边坡形式(2)边坡坡度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篇6

【摘要】运用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的现代先进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改造《道路工程材料》这门专业核心课程,突出能力本位,强化职业岗位活动指导,满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职教要求。

【关键词】能力本位 项目化 道路工程材料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33-02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是路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内容多而杂,整体性、逻辑性、严密性和连贯性均较差,老师讲课的难度大,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针对这样的现状,并结合项目化课改的学习与实施,提出了以下改革方案。

一、项目化课改基本思路

项目化课改是把传统的课程设计成真实的项目,鼓励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作任务,而是根据项目需要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

本课程的基本设计思路是:课程定位分析,道桥工程试验人员岗位分析,课程目标设计,课程项目设计,课程考核评价设计。

二、课程改革设计

1.课程定位分析

进行《道路工程材料》课程设计,首先要了解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要求。

(1)课程基本情况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的必须课程,学时为72课时,其先修课程有《工程力学》、《工程制图与CAD》、《公路工程概论》等,后续课程有《路基路面施工》、《桥梁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本课程为4课时/周,教学周为18周,总学时为72学时。

(2)教学层次分析

中职层次重点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道路工程领域中常规试验的操作,注重仪器操作熟练度,定位于技能操作层面,理论知识程度较低,毕业后可从事试验工岗位。

高职院校重点培养学生能根据规范要求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整理,判定数据是否合格,毕业后可直接从事试验员岗位。

普通高校主要以道路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讲解为主,主要是原材料的特性、原理、技术性质等,毕业后学生能够从事与道路工程材料有关的应用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

技能培训班侧重于上岗技能的专项培训,目的性、指向性强,不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培养。

2.道桥工程试验人员岗位分析

(1)岗位方向

本课程对应学生初次就业岗位为试验员;经过2至3年工作锻炼后,二次晋升岗位为项目试验负责人;再经过5至10年工作经验的积累,未来有机会涉足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等岗位。

(2)职称方向

学生毕业1至3年后,可考取试验员;工作5年以上,可取考取试验检测工程师。

3.课程目标设计

系统的把理论知识与试验操作集合了起来,贯穿在一个完整的实际工程项目当中,使学生能够根据现行的标准规范,为工程提供准确合理的试验检测报告。

(1)能力目标

1)学生能根据现行标准规范评定土体的各项技术指标。

2)学生能根据现行标准规范评定无机结合料的质量及各项原材的技术指标。

3)学生能现行标准规范评定钢筋的各项性能指标。

4)学生能初步完成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能根据现行标准规范评定混凝土的质量及各项原材料的技术指标。

5)学生能优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能根据现行标准规范评定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和各项原材的技术指标。

(2)知识目标

1)掌握道路工程材料的基本组成、检测方法和技术标准

2)掌握土质材料技术性质与技术标准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3)掌握钢筋主要技术性能和技术标准及应用

4)掌握砂石材料技术性质与技术标准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5)掌握石灰、水泥和稳定材料的技术标准、存储运输、实践应用

6)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7)掌握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及其应用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注重学生考取试验检测员和参加技能大赛能力的培养

4.教学项目设计

本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打破传统《道路工程材料》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以实际工程施工顺序和要求为原则,教学设计过程中以宋郎路(北运河左堤路-京津公路)道路工程材料质量评价为主线,设立了五个教学项目:

5.考核评价方案设计

本课程的评价综合考虑国家的行业标准以及企业用人标准,评价内容分为:平时成绩(形成性评价,占总评成绩的20%)、试验报告成绩(过程性评价,占总评成绩的20%)、技能考核(终结性评价,占总成记的20%)、理论及计算考核(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

平时形成性评价包括:出勤情况、课上纪律、学习态度、团队合作,各占总评成绩的5%。

试验报告成绩:以学生完成每个教学项目时上交的试验报告作为评价依据,再根据各子项目的权重(见表1)计算该学生的试验报告成绩。

技能考核:从本课程学过的试验当中随机抽取两个试验作为实操项目,每个项目占总评成绩的10%。

理论考核:以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卷面为100分,客观题60分,主观题与计算题40分。各子项目的命题分值比重参照表1。

三、教学效果分析与建议

1.教学效果分析

在10级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两个教学班中进行试点教学,其中1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2班采用项目化课改教学。结课后采用调研问卷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1)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力本位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不再把自己置身课堂之外,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该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

1班40.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高职阶段学好了本课程,2班这个数字已经达到95.9%,这是学生对课堂效率的肯定。在“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引导下让学生有目的的自主学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3)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利用“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也对他们日后的职业发展能产生巨大的帮助。

2.建议

(1)书本在课改中的重新定位

教材重要,内容应具体明了,但在课改过程中要抛弃书本的现有模式,完全按照工作流程设计课程,书本的作用是方便学生在课后做预习和复习,提高教学效率。

(2)教师课程改造中起主导作用

课程设计过程中,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将课程与实际工程紧密相联系,建立连续、实际、可操作的教学项目。

参考文献:

[1]丁华.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2]卜长明,黄林青,陈明政.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3]汪小平,潘建平,吴建奇. 基于工程能力的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西建筑学报2012.38(26).

[4]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篇7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道路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非道路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国家有关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规范和标准。掌握道路工程结构物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能应用现行规范进行道路结构物设计。掌握道路工程施工方法,熟悉道路工程施工主要的质量标准,了解道路施工常用的机械设备。

1《道路工程》课程特点

《道路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非道路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非道路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由于学时较少,学生的专业课以工民建为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应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为重点,理论教学与其他实践性的辅助教学的有效结合就更为重要。同时,由于道路的使用年限较短,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寿命仅为10年~20年,实际使用寿命远小于设计寿命,道路的改建、养护和维修的工程量大。因此,学好该课程在21世纪大有用武之地。《道路工程》内容比较多,包括《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两大部分。《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主要内容包括汽车行驶理论、交通概论、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选线和定线、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设计等。《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内容也较多、涉及面广,主要包括行车荷载、一般路基设计、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路基防护与加固、路基排水设计、路基施工、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等[1]。如果作为公路和城市道路专业的骨干课程,《道路勘测设计》就有48学时,《路基路面工程》就有64学时,除此之外,还包括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而现在的情况是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毕业生的就业,各个专业都在扩大知识面,增加课程门数,相应地就要减少各门课程的授课时数。

2 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思考

2.1 正确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

要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内容。把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有一定先进性。根据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及时调整与充实新内容,同时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的横向联系。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的道路施工技术、施工方法不断出现,道路设计理论不断完善,《道路工程》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道路工程》学时的缩减,如何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个老师需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通过授课达到利用很少的学时,掌握道路工程结构物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能应用现行规范进行道路结构物设计。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路线设计、路基施工及质量控制、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等方面。

2.2 注重讲课内容的系统性、条理性

由于道路工程内容比较多。再加上学生以前很少接触道路方面的基础知识,初学者往往感觉内容繁杂,找不到重点,因此,在备课时一定要明确每堂课讲授的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目的。《道路勘测设计》的重点是路线设计,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设计、处理好地基、选择填料、进行充分压实、排水设计、支挡设计、防护设计。路基施工时要分层填筑、分层碾压。碾压时要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缘后中间的顺序进行。而且碾压完成后要进行压实度等方面的质量检测。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填筑、碾压,否则,就必须返工。所有这些技术措施都是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足够的稳定性。只有保证了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才能保证道路的使用品质。路面工程重点讲述沥青路面的设计,因为沥青类路面的诸多优点,是用的最多的一种高等级路面。沥青路面设计主要包括根据道路的等级、路面等级选择各结构层次的材料、厚度以及各结构层次的组合设计。设计流程如下:收集交通量并计算累计标准轴次Ne→根据公路等级、面层、基层类型及Ne计算设计弯沉值→确定路基土的回弹模量→拟定路面结构方案→确定材料模量→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验算拉应力→若不满足要求改变厚度重新验算→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如果引导学生顺着这条主线去学习,学生理解起来就较容易。

2.3 采用互动教学,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既有效杜绝了学生的惰性,又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能让老师及时了解教与学是否同步,教的是否透彻,学的是否踏实。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开始接受一个班级的教学时,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这样,一来通过批改作业、上课提问等可以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辅导教育,二来通过实施表扬和批评,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注意关心辅导,督促帮助其提高。平时上课时,提前一定时间进教室,以便有机会与学生接触了解或答疑。授课时,注重学生反映,根据掌握程度随机应变,对讲课内容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整体特点和个性差异,随时进行组织调控。学生在前一段课堂时间注意力稳定,应突出重点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当后段时间学生出现疲乏时,及时进行注意力调解,讲一些活跃课堂气氛的话,使整个教学过程疏密有致[3]。

2.4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工程实践

《道路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大量的工程实例对理论进行形象而又准确的说明,注重现行的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或行业标准的应用,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如教学中结合重点内容介绍了国家行业标准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F80/1-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有关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检测等方面的规范、规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着重讲清道路工程设计施工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应用,删减了与应用技术规范无关的公式推导,结合工程实例重点讲述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具体应用。比如讲到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时,联系到周边具体的工程实例。如沪宁高速的改扩建情况、G312国道无锡段、环太湖高速、苏嘉杭、锡宜高速等等。讲到高速公路地基处理时,举沪宁高速上海段软土地基的处理情况,京福高速公路徐州绕城段液化土地基的处理情况等等。通过举同学们身边的工程实例,不仅可使同学们对每一种高速公路有感性的认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对课程的重视,解决学生实践环节相对较少的弊端,活跃课堂气氛。这种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工程实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听课积极性提高,教师讲课积极性也可大大提高,讲课也会显得愈来愈生动,可提高教学效果。

2.5 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它能形象、生动、直观的显示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可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使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内容,如缓和曲线、竖曲线设计、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稳定性验算、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等内容,很直观地用图形准确地表达出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一些板书量大,例如复杂的公式及图形,使用多媒体后,可减少书写黑板的时间,而把精力用在讲透基本原理、知识应用上。课件图文并茂,收录了大量已建或在建项目的工程实例。例如:国家在2010年前修建的二纵二横,到2020年修建完成的五纵七横共12条国道主干线,无锡近三年来市政道路的建设情况。多媒体教学的显著特征使教学信息量明显增大。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将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语

《道路工程》既是一门专业课,又是一门应用技术课,实践性很强。本文通过对《道路工程》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思考,对《道路工程》课程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本文对推动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探索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新天,罗晓辉.道路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代国忠,靖向党.道路工程课程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4,5(2):65-67.

[3]林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6):93-95.

[4]马培建.土木工程专业路基路面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2,3(12):41-43.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篇8

1 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1 课程性质

《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技术》为公路监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其作用就是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完成道路工程施工工序检测、分项工程交工检测与质量评价、分部工程交工检测与质量评价的能力, 这些都是质量监理岗位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能力。

1.2 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目前针对道路工程质量控制的教材大部分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 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线, 与实际工作脱节, 缺乏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大部分教学的编写也把该门课程按照控制要点来进行组织, 而对于具体质量要点检测的具体操作过程并没有涉及。所以必须对该课程进行开发,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

2 课程开发思路

2.1 对课程进行整体化的职业分析

2.1.1 公路监理职业岗位分析

本学习领域的设计是在企业调研、岗位调查的基础上, 大量听取和学习职业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和学习指导书的前提下,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任教师针对新疆公路建设市场公路监理行业职业岗位 (群) 分析, 与本课程专职教师共同研讨开发的。目前公路监理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企业、施工企业、公路设计企业、公路管理部门等, 再经过岗前培训而从事公路监理工作。因此, 公路监理专业的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岗位 (群) 主要为公路监理企业、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企业、以及施工企业的部分岗位。

2.1.2 公路监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公路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理任务主要为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施工阶段的监理和交工验收阶段的监理, 在不同的监理阶段, 监理人员所面对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 所要求的能力也不同。《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技术》课程在公路施工监理工作过程中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就是公路检测监理员。

2.2 分析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

2.2.1 工作任务分析

根据本课程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公路检测监理员”, 对该工作岗位进行详细的分解:

(1) 公路检测监理员岗位, 需要招聘对象一般具有:公路工程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公路水运试验检测员资格证书;1年以上道路工程质量控制的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工作认真、谨慎细心、勇于承担工作任务;

(2) 公路检测监理员岗位要求的工作内容为:负责确定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负责对质量控制要点进行检测;负责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负责用试验报告显示检测的结果;完成试验检测工程师交代的相关工作。

2.2.2 典型工作任务划分

根据对确定的工作岗位分析, 研究该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工作的内容, 对《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提出学习型的典型工作任务, (见表1) 。

2.3 对课程的学习情境和课业进设计

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 我们把该门课程分为4个项目, 每个项目按照项目化教学的方式的组织教学, 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的过程, 这4个项目 (见表2) 。

经过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 任课教师根据给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设计制定适用于不同教学班级的教案。教案应该针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设计, 最好为每2学时设计一次有针对性教学实施方案, 每个教学步骤都应该有达成的相应的学习目标。

3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是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 强调技能操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素质。通过学习情境的模拟, 使学生真实的体验工作过程。然而高职教育的改革如果只依靠学校的努力, 仅仅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还需要得到政府和广大企业的支持, 开办各种教学企业、实行顶岗实习, 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接触到企业和工作, 能接触到真实的项目使学生在走出校门的时候真正具备了一个高职人的素质和技能。

摘要:公路质量监理是公路监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目前的教学和使用的教材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 不能与实际工作接轨, 与实际岗位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以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方法对《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技术》课程进行课程开发, 分析典型工作任务, 进行学习情境设计。

关键词:公路监理,道路质量控制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

[1]洪军明.高职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开发研究[J], 2009 (07) .

[2]曾波.林冰.裘汉琦.工程监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2) .

[3]张孝忠.周慧兰.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价值工程[J].2011 (11) .

[4]职业教育论文.关于德国曼海姆职业学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借鉴[C]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12 (07) .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篇9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课课程, 主要包括道路施工和桥梁施工两部分内容,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根据本学科最新发展, 通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 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 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 能全面的掌握现代路桥施工技术手段, 初步具有路桥设计和指导施工能力。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程能力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 授课时应该根据我国目前对道路桥梁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 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1 优化重组教学内容, 不断充实课程内容

本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总授课实数仅有54个课时, 而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只有土木工程概论, 路基路面, 道路勘测设计及桥梁工程等课程均未开设, 如何在仅有的54个课时内既补充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优化重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适当取舍, 突出重、难点。如路基路面施工章节中, 需要让学生知道各个结构层的部位和承担的角色, 然后再讲解施工方法及要求, 则学生理解就非常简单了;而对于隐蔽工程的地下排水设施, 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 这时需辅助大量的施工图片教学, 同学对知识点的神秘度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就降低了。授课时不断充实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减少某些内容的授课时数。如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已经在建筑材料中涉及到了, 所以授课时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精简。

2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站27课时, 达到1:1, 这就需要教师授课时进一步联系实践,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才会提高, 因此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

2.1 在教学中注重应用工程资料

可以通过施工中的工程图片, 比如施工机械、机具图片、施工现场的操作图片, 工程图纸、工程案例、施工演示动画、工程录像等内容, 使课堂教学更加具体、形象、生动, 同时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突出课程的工程特性。通过成功的或者失败的工程施工案例的详细讲解和讨论, 可缩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差距, 克服学生们的“恐高”心理, 加深学生对桥梁及公路施工方法的理解,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课堂搬到施工现场, 进行现场教学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技术不断革新, 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不断出现, 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当今道路桥梁工程的最新发展成果、发展趋势及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 学校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不仅为老师的知识更新提供充电基地, 同时可以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 当然这需要灵活的授课计划以及学校完善的实训制度, 毕竟工程的建设不是按照我们的授课进度而进行, 因此, 在安排每次现场教学之前, 需要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 制定项目清单, 提前学习相关的知识点, 这样才能保障现场教学的效果, 达到学习的内容是真正的工作效果。

2.3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 实行开放式教学

虽然深入施工现场教学能事半功倍, 但每次授课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次次都将课堂搬到工地,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并利用身边的资源。如我们学校的路面有沥青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校园地势高低错落, 又有许多排水实施和边坡的防护加固设施, 大小桥梁共有5座, 因此授课计划安排了4课时的校内道路桥梁施工认识课程, 在校园内与学生们在垂柳依依的湖边上, 讨论各种桥梁的特点, 施工的要求、方法;路堑的边坡加固方式;排水设施的构造、布置;沥青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层布置, 施工方法;路面常见病害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等, 这种授课方式, 学生不仅喜欢, 而且讨论发言发积极性远远高于课堂。课后又布置思考作业, 让学生完善未讨论到的内容。通过利用身边资源这种灵活的授课方式, 不仅可以达到部分现场授课的效果, 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布置的思考作业也同时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技能。

3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的课程, 在注重实践教学的同时, 理论教学也不能忽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这门专业课在五学期开设, 此时段的学习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了考研及考证学习上, 对专业课投入的学习精力相对较少, 怎样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让他们获得本专业课的知识能力, 这需要专业课的授课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改革课堂教学。经过对学生的观察, 教师授课时间超过20分钟后学生的集中力会明显的下降, 出现走神, 玩手机, 打瞌睡等状况, 这时我们需要学生参与进来,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谈谈自己对施工机械、施工流程、施工方法的认识, 这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远远不及格, 此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施工视频、施工图片。最后教师再来解答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解到粒料类基层施工时, 碎石的摊铺厚度、填隙料的撒铺厚度、以及施工流程、施工时需注意的事项等等内容时非常枯燥, 这时授课教师可以简答讲解施工流程后, 提问比如摊铺碎石、撒铺石屑后为什么采用震动碾压的方式之类的问题, 然后播放视频、图片,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 之后再通过讨论的方式解答问题并且做一些如你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状况, 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之类的假设问题来讨论, 这样学习的枯燥性降低了, 授课效果也提高了,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改革考核方式, 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

目前, 我们学校学生综合综合考评成绩由10%的平时成绩, 20%期中成绩和70%的期末成绩构成, 为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应能培养出满足道路桥梁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的生产一线综合素质人才, 就必须摒弃过去的单一的记忆性的试卷考核, 完善实践考核环节;改进考核方式、方法, 增加课程考核的科学性、实用性, 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考核。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实践学习的认知, 工程施工中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也纳入考核之中, 从而对本课程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全方位、客观的评价。

适应我们目前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要求, 应该顺应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发展需要, 突出专业的实践性要求, 在课程体改革创新中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工程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出适应公路发展需求, 满足道路桥梁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更好的服务社会。

摘要: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和的基础和中心环节是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重要方法是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改革与创新不仅涉及到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 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对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研究, 提出优化重组教学内容,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改革考核方式以培养适应公路发展需求, 满足道路桥梁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新军.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08.

[2]廖玉凤.“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S].科技视界, 2014.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篇10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 同时对力学、高等数学等基础知识要求较高的学科。《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一门主干专业课, 其选修课程包括土木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土木工程地质和流体力学等, 同时与路基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有很大的联系, 其课程本身具有设计知识面宽、综合实践性强及主观性强的特点, 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走向社会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1,2]。湖南科技学院自开设本课程以来, 实践环节主要以课程设计为主, 从以往学生对本门课程反馈的意见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内容并不多;在课程设计中, 又存在相互抄袭的现象, 学生普遍认为课程设计不会出现不及格现象, 只要提交设计资料, 一般都会通过, 所以在思想上就已经放弃课程设计。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也很难评判学生课程设计是否及格, 所以学生也就不愿意独立去完成设计任务。这样的实践安排, 完全不能够让学生对工程实际有全面的了解, 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对这部分工作也会无所适从。因此, 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1 提高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

1.1 优化实践教学时间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内容多而教学时间少, 同时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合理等[3,4]。针对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 如果只是增加该门课程的教学时数, 加大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 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对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则应注重实践综合能力培养, 在学生学习阶段进行整体和综合安排。比如将课程设计穿插于整个教学环节中, 讲完一部分就完成课程设计中相对应的内容。

1.2 充分利用先进教学软件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道路设计软件有:路线大师、纬地三维道路CAD系统、海地公路设计软件、鸿业市政道路设计软件等。这些软件功能大部分相似, 可以通过认真学习其中一种来解决设计需要。纬地三维道路CAD系统软件由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自主研发, 充分适应我国道路设计标准、规范, 融入了一线工程师丰厚的设计技术经验, 具有操作简单、修改方便等特点, 现已在国内众多道路勘察设计单位使用, 可以用作学生实验用软件。

1.3 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道路勘测设计》《测量学》以及《路基路面工程》是支撑道路设计、施工全过程的三个理论支撑点。这三门课程知识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尤其是《道路勘测设计》与《测量学》相辅相成, 联系更为紧密[5]。而目前, 我校在第三个学期开设《测量学》, 第五个学期开设《道路勘测设计》, 相隔时间太长, 这样会导致学生将这两门课割裂开来, 没有整体道路设计施工的概念, 也就对于这两门课程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比较迷茫, 自然而然没有学习热情。《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以《测量学》实习为基础, 指导老师根据实际地形选址测绘, 有利于同学们很好地考虑地形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 提高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所以笔者认为:《测量学》应比《道路勘测设计》提前一个学期开设。

1.4 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工科实训实战能力培养的有力途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实践效应、能力提升, 可以在校企合作方式中得到有力的促进。只有让学生多在实践中操作和锻炼, 才能更快地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尽快推进校企合作, 是未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所需。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中的实习, 更加清楚地学习到基础理论知识如何在实践中应用, 更加贴切对所学知识的领悟;企业可以通过此环节, 了解目前大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层次,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2.1 基础技能训练

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实习是对《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所做的基础技能训练, 主要放在第三学期。学生在此阶段, 对工程测量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 并能够全面掌握道路工程制图要求, 同时熟练利用计算机画图软件进行绘图。为第四学期开设的《道路勘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课程设计

将《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安排在第四学期。在上一学期完成基础技能训练后, 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的基础技能方面存在问题已经掌握,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只需要专注于道路设计标准规范的运用。课程设计内容由指导教师给定地形图、基础地质资料、交通资料等, 让学生明确进行道路设计的前期资料准备, 同时对设计有全面认识。并且与上课内容联系起来, 平、纵、横三个部分的设计分别在课程内容相应的章节讲解完以后开始进行设计,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快的掌握知识, 也能够使学生将实践和理论联系起来, 避免到学期的末端再统一设计导致对课本前半段知识的生疏。穿插设计完成之后, 再将整本书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局部修改与调整。在课程设计部分要求学生全部手算, 不允许采用纬地软件, 避免了一部分学生由于一开始就采用软件而导致其对道路勘测设计的基础知识完全不熟悉。

2.3 道路勘测实习

《道路勘测实习》是在学生完成《道路勘测设计》的课程设计后进行的, 安排在第四学期待所有的课程考试结束之后进行, 时间为两周并且分组完成。教师指定实习地点, 比如湖南科技学院的西山, 并且给出水准点和起终点, 学生依据教师给出的条件再结合地形选出一条符合道路设计规范的路线, 其中要做的工作有地形测量、实地定线、实地放线, 中桩测量、横断面测量, 最后再根据所有的工作完成路线平面图、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绘制和数据整理工作。实习部分可以采用纬地软件进行设计绘图和计算, 加快进度, 并且也可以对纬地软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4 道路工程毕业设计

道路工程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完成道路的路线设计以及路基路面的综合设计。在道路工程设计任务完成的过程中, 学生将大学四年所有的专业知识串联起来, 不仅可以巩固专业知识;而且通过设计实践, 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查阅参考文献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熟悉、应用和理解《标准》《规范》《手册》的能力。因此, 毕业设计是培养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道路工程毕业设计是对所学专业课程的综合, 同时也是《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置在道路工程专业培养中综合性的体现。

3 结语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得科学合理, 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他们将来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未来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摘要:针对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介绍了《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 具体从基础技能训练、课程设计、道路勘测实习、毕业设计四方面进行了阐述, 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关键词: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第3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2]蒋育红, 李妍, 尹硕, 等.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应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2, 22 (1) :48-50.

[3]张秀成.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工高教研究, 2010, 29 (5) :126-127.

[4]崔亚楠, 高利平.《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8 (1) :103-105.

上一篇:“拖驳式”结构模式下一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