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情景教学运用

2024-06-11

历史情景教学运用(精选十篇)

历史情景教学运用 篇1

一、如何运用历史情景剧辅助教学

1.运用历史情景剧的条件。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展开历史情景剧的必要前提, 其实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 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以人为本”, 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 历史情景剧才能顺利的展开, 从而促进学生发挥出主体作用。

2.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包括如何依据教学目标与需要来选择主题, 如何建立基本构思以及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分配以及剧本的编写, 再引导学生进行彩排, 最后适当修改剧本。例如, 在引导学生演绎《鸦片战争》中的内容时,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需要演绎的主题, 并建立相关的情境, 然后再分配角色, 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彩排。

3.表演阶段。这个阶段由学生正式上讲台表演, 教师组织其他学生观看。在表演过程中可以依据不同的教学需要, 设置不同的教学导入或者进行不同的重点难点的情境创设, 也可以将其贯穿于整节课。但是, 教师一定要保证情景剧的顺利进行。

4.总结与概括阶段。在学生表演结束后, 历史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对表演展开总结与概括, 并且引导学生从观看情景剧中回到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中。在课后, 教师还应当收集与整理学生的剧本, 以方便素材的累积。另外, 还应当发掘出有表演历史情景剧天赋或对此感兴趣的学生, 以方便以后教学中进行历史情景剧的表演。最后, 教师应当反思自己在编排历史情景剧过程中的优缺点。

二、历史情景剧教学的教学实践

1.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历史情景剧表演过程中, 经过了查阅各种历史资料、背诵台词、准备道具、进行排练等活动, 这些活动能够改变学生一些不正确的观念以及做事方式,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例如, 在学生表演《南京大屠杀》过程中, 有的学生大胆地取舍, 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而且在细节的处理上别有创意。虽然学生创作出来的情景剧有的有点夸张, 有的道具还不够完善, 有的主题不够突出, 但是学生在表演情景剧的过程中得到了实践的机会, 提高了其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2.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历史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排练情景剧, 这样学生才能排练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剧, 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学习《社会生活的变迁》过程中, 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人们近期生活的改变,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大家耳熟能详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并且组织学生演绎其中的片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投入到演绎以及观看中, 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利用历史情景剧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吸引其注意力,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学生先看一遍课文, 了解一下教材内容, 再由教师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对教材的印象并不深刻, 不仅不能很好地掌握教材的内容, 而且会觉得枯燥乏味。但是, 运用历史情景剧教学方法, 学生会觉得学习历史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 并且印象十分深刻, 教材中的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会深深印在学生的心中。例如, 《鸦片战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林则徐的英雄事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让学生表演一段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情景剧。学生一听到要表演情景剧, 马上就积极起来, 觉得课堂充满了乐趣, 最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运用情景剧应当注意的几点

1.不应当强行假设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这不是说不能假设, 但是假设应当是适当的、合情合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自己置身于历史情境中, 在情境中感受并发现发现和解决历史课本中存在的问题。历史是一门研究客观事物的学科, 历史课堂应当坚持历史的客观性。因此,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过程中, 一定不能因为太过注重角色扮演形式的新颖或者内容的有趣而脱离了历史的实际。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情景剧是一种把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但要注意的是, 情景剧表演并不是简单地复制课本内容, 而是在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后进行的加工和创作。学生潜在的创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是很强大的, 因此他们在演绎历史情景剧过程中会思考很多问题, 从而促进了他们对课本内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

历史教学的问题情景教学法介绍 篇2

一、历史教学中问题情景设计的原则

1、难度适宜原则

在问题情景的设计上,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处理好问题的难度与知识基础性要求的关系,使问题情景设计的难度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相适应。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学生难以顺利地解决问题,自信心会受到影响,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假如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基本不存在障碍,则会降低学生对历史内容的求知欲,使历史教学回归到死记硬背上,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在问题情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力求设计的问题情景难度适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

2、科学有效原则

科学有效地设置问题情景是指在设计问题时要符合历史客观事实,所涉及的思想、知识与解决方法要客观真实,在问题情景中关于倡导的学习态度、个人情感与价值观等导向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问题情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所学习的内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所以问题情景设计的表达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如果设计的问题情景偏离了教学要求的主题,表述混乱且价值观错误,不仅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可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等造成错误的指导。

3、情景再现原则

情景再现原则是在问题情景设计时通过合理的设计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之中,切身体会历史事实发生的情景,体验历史事实产生发展的轨迹,深刻认知历史事实的重要意义,加强学生对历史内容的掌握。这样不仅能够达到教学要求,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自我认识,学习吸取历史经验,为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打好基础。

4、针对创新原则

问题情景的针对创新原则针对的是学生对历史事实认知上存在难点与疑点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同一历史事实有着不同的观点与主张,难以对历史内容产生认同感,从而对历史学习产生影响。所以,在问题情景的设计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用新颖奇特的问题情景设计,比如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来引导不同认知的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交流探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最终达成对历史内容的共同认识,加深对历史内容的了解。

二、历史教学中问题情景教学方法的运用方法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使用问题情景教学方式,才可以实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目标呢?

1、设置对比的问题情景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两个或几个相类似对象的对比问题,使学生对学习对象之间的异同进行仔细比较,深化学生对历史内容的认识。比如,对比英、法、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原因,这些国家出现君主立宪制的社会背景,在实现君主立宪过程中都出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通过不同国家的对比,能够使学生对欧洲各国君主立宪制度有更清楚的了解与认知。这样的问题情景可以让学生不仅学会历史知识,而且能从中借鉴历史经验,加深对中国社会制度的理解。

2、不确定答案的问题情景

通过设置不确定答案的问题情景,可以让学生身处其中,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进行思考,根据自己做出的决定与他人的决定之间对比的交流以及历史发生的轨迹,来深刻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等,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比如,在五四运动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各方面的立场,让学生置身于那个背景下,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然后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决定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否会更有利于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这种没有固定答案的情景教学方式会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历史内容,加强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

3、困境比较的问题情景

困境比较的问题情景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自身能力、促进学生之间良性竞争的教学方式,它主要是通过设定一个难度较高的问题,通过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奖励答出问题学生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历史教学中,提出在同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与西方各国政治、法律、社会制度发展演变的不同以及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等,这种难度较高的问题情景既考察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又对学生自身比较、分析、总结能力提出了要求,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之间的竞争感,加强学生对历史内容的学习。

4、悬念设计的问题情景

悬念可以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惑而又想得到答案的学习心理状态。在问题情景教学中,合理地利用这种悬念,创设问题情景,能够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学习的冲动,对学习内容展开主动的探究与思考。比如,在“一国两制”政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采用其他政策会对香港澳门回归有什么影响的悬念,让学生积极讨论,充分了解“一国两制”政策的优越性与创造性。通过这样的问题情景设计,合理利用学生的主动学习心理,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

5、多媒体辅助的问题情景

多媒体教学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运用多媒体文字、图像、声音、视频、色彩等手段,达到灵活、形象、生动、直观的表现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学习中,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鸦片战争中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进攻路线、火烧圆明园事件等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对这些内容从感官到感情上都产生深刻印象,体会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巨大伤害,不仅有助于加强他们对这些历史内容的了解与掌握,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荣誉感。

6、现实与历史结合的问题情景

教师根据历史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经验与现象提出问题情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历史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也能使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明确的认识。比如,在社会政治建设曲折发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法制案例,列举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过程中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通过两者的对比认识,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使学生对现实生活有更多的认识与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法的分析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情景教学

【基金项目】结合国家重点课题!课题编号:GGX1442881。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68-01

伴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制度的推进,情景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主要推进的授课方式就是要将传统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结合在一起,转变过去死板、被动的教学模式,通过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法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景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设身处地的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通过情景学习可以降低自身的学习难度。并且这类方式可以转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位置,教师通过组织课堂活动,给学生安排课堂内容,让学生变成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增进师生情感,让课堂教学活跃度的最好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利推行高中历史教学活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前提,兴趣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马上对这一学科有着深刻认识,通过情景教学法可以迅速解决这一问题,给学生模拟历史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真情实感,让课堂学习过程更灵活,也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活跃,调动学生对历史的热爱,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历史情景教学开设过程中,不仅要符合高中历史教学目标,更要通过各类方式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语言的习得解决情景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同时在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时,更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情景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景教学

教学环境包括学生实际的上课环境也包括教学的语言环境。如果学生可以在社会生活和校园生活为背景创建的历史教学环境中学习,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可以在一种诙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历史,也会大大增加学生的记忆水平。在易中天的《品三国》中,他以独特的嗓音和诙谐的语言,使观众重新认识了三国。历史教师可以借鉴百家讲堂的这种生动、有趣、幽默的语言形式,将这种语言表达形式应用到实际的课堂中,将课堂中的内容生动地、直观地、通俗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一个快乐的课堂中学习,让历史课堂成为高中生释放压力的场所,也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掌握知识。

(二)故事情景教学

俗话说:“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为了今后发展,就要垫定良好的基础。从另一方面来说高中历史教学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历史故事导入新的课程,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有效阅读,这样可以让课堂得到有效性的发挥。例如,在教学《毛泽东思想》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毛泽东革命生涯的相关故事入手,使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毛泽东思想更容易接受,并学习到伟人的良好品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之心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被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氛围得到了渲染等好处,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标下,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主动的、积极的,还应该具有创造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来提高,合理利用历史故事,学生的见识也会变得更加广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一般都喜欢不一样的事物,学生多喜欢花时间在听故事和看课外读物上,他们知道的历史故事并不少,因此,教师如何运用历史故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很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积极地表现自己,给全班学生讲故事,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还能够使学生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三)问题情景教学法

历史课程设计的基础是要让学生转变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中,不断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体性,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意识。普通高中历史课堂设计中实施利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可以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前提。教师在创设相应问题以后,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和分析这些问题,否则问题的创设将会失去其本质意义。问题情景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探究教师给学生创设的问题,并且通过讨论,让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讨论中如果学生遇到相关问题,那么教师也应该主导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或者给学生提出指导。比如,在学习《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内容时,其中主要涉及探索生命起源之谜这部分知识点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提出进一步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认为生命是在演化中出现的,教师可以直接询问:生命又是如何发展的?从教师的提问过程中,学生能够直接融合这部分想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能力,教师也根据这点内容,探讨了问题,准备了更好地理论课程内容。

三、情景教学法的改进之处

(一)重视度不够

教学中缺乏重视,高中学生本身就有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压力不仅学生有,教师也有,因而很多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充分实践,也就是说不能完全发挥出教学的优势。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受到课程改革的认可,但是很多教师为了保成绩还是沿用原有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能面对情景教学法的突然转变,更不能灵活的掌握教学发展状况,所以很多方面容易被忽视。

(二)情景设置不足

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现在还处于未成熟时期,因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挑战。教学中为了发挥情景教学法的优势,就需要合理的构建科学的教学情景和教学设置,如果情景教学法不够合理,那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还可能降低学习效果。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提升历史人物的事件和整体认知能力,发挥情景教学法的优势,在总结中不断创新,完善情景教学法更能达到理想学习效果。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情景教学法有着现实意义,因而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情景教学法的实施看成一项重要的任务,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好情景教学法的学习方法,熟能生巧中,发挥出情景教学法的优势;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仁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07):17-18.

历史情景教学运用 篇4

一、通过历史情景剧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成功的教学并不是强制的, 而是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如果创设的历史情景剧只是简单的人物对话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 缺乏内涵, 无法达到运用历史剧的真正目的, 最终会被淘汰。因此,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所教知识融入教学方法中, 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进而实现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通常是让学生自己阅读一遍课文, 然后教师提问题, 学生回答, 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历史情景剧教学法, 能让学生觉得历史课题充满乐趣, 历史人物、历史时间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如历史教师在讲解“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时,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感到无比的憎恨, 同时又被林则徐的英雄行为所感动,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编排一段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情景剧并演绎出来,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

二、通过历史情景剧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学生在编排和演绎历史情景剧时, 在查阅各种历史资料、做各种准备工作的过程中,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一些不正确的做事方式, 达到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的。如历史教师在讲解“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时, 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剧的表演, 即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很多细节不到位, 但历史剧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平台,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又如在“辛亥革命”的表演中, 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情景剧的表演中, 设计出了生动的情节, 淋漓尽致地表演出了课文的内容。所以, 历史情景剧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历史情景剧创作时应当注意的地方

1.应当把课标作为根本, 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有一名教师在讲解《秦王扫六合》一课时, 设计的情景剧是这样的:让学生用大约一刻钟的时间来表演《荆轲刺秦王》的情景剧, 准备了很多秦王冠、匕首等道具。但从上课效果来看, 学生所使用的语言不是很连贯、利落, 动作也不是很贴切, 课堂中的气氛闹哄哄的;表演的时间用得太长, 而后面更为重要的知识内容没有时间讲授, 没有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显然这堂课是失败的。由此可看出:历史教师在利用情景剧进行教学时, 应当做到情景剧要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展开, 它并不是课堂的点缀物, 而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研究课标, 掌握课标的变化和中心思想, 进而从课标出发, 抓住重点难点设计情景剧。

2.应当做到尊重历史、合乎常理。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情景剧的教学方式, 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再现历史情景。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增加历史课堂的乐趣。但是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时, 通常会因为学生缺乏表演能力而不能更好地演绎出课文内容, 或者是对课文内容把握不到位, 导致出现错误地传递知识, 又或者因为过于注重气氛的活跃, 使课题表演的情境剧不深入。因此, 在学生编写情景剧时, 教师应当给予及时的指导, 使情景剧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当时的实际情境, 教师不应加入太多的个人理解, 必须要考虑到演绎出来情景剧的合理性。另外, 编排的情景剧还应当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在设计情景剧过程中要做到通俗易懂, 要通过细节的描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

运用创设问题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 篇5

“教无定法”。但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关键是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则要在全课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

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或和启发式相联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启。”这里“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发”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则要求老师予以答其词,使其清楚。不过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很强调学生有否“愤”和“悱”的心理要求的前提,若无此要求,则教师不必“启”和“发”--内因绝对论。而现代教学则强调内外因的统一性。对教师来讲,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的内因的积极性。即学生有“愤”和“悱”,给予“启”和“发”,当学生无“愤”和“悱”时,也要通过“启”和“发”,使其“愤”“悱”起来,再予其进一步的“启”、“发”。不是把“愤”和“悱”作为前提,而是把“愤”和“悱”作为教学任务。

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几千年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已知知识→学生具体知识→能力)。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

教学,是要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就是强烈的求知欲,(它表现为兴趣、信念、愿望和焦虑)。而求知欲就是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对某种知识欠缺不足,而力求获得提高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

依据巴甫洛夫的观点,学习需要这种心理状态起源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客观要求,其原始形式乃是一种定向探究反射。人的好学精神、求知欲就是在这种反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条件性定向探究反射。巴甫洛夫指出:“在我们这里,这种反射已向前走得异常远了,最后它终于表现为一种好学求知精神。这种精神帮助我们建立了至高无上地、无穷无限地了解周围世界的科学。”我们的求知欲就是从这种定向探究反射中发展起来的,它是这种反射的继续和扩大。

马克思说:“无需要就无生产,生产同时也会在生产者身上引起追求一定目标的需要。”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最重要的组成因素。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学习积极性与学习需要有直接关系,受制于学习动机。

学习和其他活动一样,要完成实现这种活动,仅有需要和感性体验(愿望、意向)是不够的。为了实现学习,不仅要有学习需要,还要有一事实上的激起这种需要的条件--诱因,以使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

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学习积极性,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动机的激发,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为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可以使形成了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动机的激发,往往起源于教学的开端,但它不限于教学的起始,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途径一般如下:1、创设问题情景;2、启发式提问;3、演示启发(包括实验);4、讨论与议论;5、利用知识的迁移等。这些方法,在教学中往往交织在一起。本文主要对运用创设问题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进行探讨。

什么是创设问题的情景?它的心理依据是什么?教学中如何实施?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指定的实验情景已经得到完全的适应,一个人已经全部了解了这个事件时,它就不再是有兴趣的。或当一个完全新的经验,由于它和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毫无关联因而毫无意义时,也同样是没有兴趣的。而当感性输入和现有认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即当已有的图式(认知、结构)和新的经验(当前经历的事物)既具有和谐(适应)的,也有不和谐的因素时,这种不平衡性就引起克服不和谐性的努力,而使其建立起新的平衡。因此,此时的兴趣的水平是最高的。

我们所说的问题情景,正是这种感性输入和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的情景。也就是所谓既有和谐的,也有不和谐的因素的那种不平衡性。

所谓问题情景,简言之,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学习任务)实践证明,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只有具有这种问题性的情景,对学生才能有强大的吸引力,而对学习需要才具有强烈的激动作用。

从心理学上讲:“思维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即思维活跃在有了问题亟待解决之时。人的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人的思维活跃在新的有趣的问题亟待解决之时,表现出高度集中、高度振奋。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学习,可提高注意力。只有把知识和情景结合起来,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即使知识带有情绪色彩。

情景再现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篇6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景再现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0-001-01

初中的孩子学习历史知识实际上就是在头脑中重新构筑历史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首先应该培养孩子对历史知识的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探索因果关系的能力。情景再现法在历史教学中能够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为什么要应用情景再现法呢

首先,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看。历史具有客观性和过去性的特点,有着时间、空间、人物等特定的场景。由于初中历史教材篇幅和学生学习课时的限制,教材所引史实比较简短,让学生单纯的根据教材去理解那些远距离的知识还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历史情景化,再现具体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活动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再现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追溯历史。学生只有充分感知了历史,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历史知识。

其次,从青少年心理特点来看。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儿童时期有较大的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在起重要作用。所以在讲课过程中多采用画面、史料、图片等直观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说,人的大脑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包括分析综合、理性思考和言语活动;右半球管形象思维,包括直觉、创造力、体验和想象力的情感活动。情景再现法,是让学生先感受、体验再用语言表达。在感受体验时,大脑右半球兴奋;在用语言表达时,左半球兴奋,这就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力,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最后,从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创新教育已经被放到了首要位置。我们必须要使用更多更先进更实用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而情景再现法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应该得到推广和应用。

二、“情景再现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用语言文字叙述和描述,也可以用照片、图画、幻灯、投影、电影等多种教学媒体,或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表演,课件展示等方法再现历史,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利用材料,想象场景。我市现在使用的人教版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小字部分和史料,对正文涉及到的具体人物或史实做了较生动的描述和补充。如七年级下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中引自《蒙古秘史》中的“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就形象地表现出了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教材中还有大量的名人名言,也是很好的素材。如“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从中学生体会到了戚继光平息倭患的决心和不羡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则体现了林则徐禁烟的决心以及全心为国的勇气……这些名人名言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感染力。另外,教材中许多实物图都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成就,可以指导学生观看并做生动的说明。如著名的唐三彩中的骆驼载乐俑,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敦煌莫高窟的佛像、壁画等等。地图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不提。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地图结合,有利于学生对地域变化的感知。有效利用教材所给材料,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等的形象思维,在头脑中重现历史,从而更深入地认识、掌握知识。

2. 扮演角色,再现场景。情景再现法中的表演,就是由学生担任所学课文中的角色,对当时的历史情境进行表演。在教学中,通过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中,和历史人物一样思考、行动,以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

3. 参观演示,呈现场景。历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从课内走到课外,从学校走到社会,参观实物展览,将课堂上较为空洞的说教,变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也是情景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南京市有许多历史古迹博物馆,讲灿烂的青铜文明可以带学生去江苏省博物院看看青铜器,讲日本人侵略可以带学生去江东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看,讲中华民国相关内容可以去总统府,可以去中山陵等等。

4. 运用媒体,创设场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可以巧妙地利用音(录音)像(CAI课件、电影、投影、幻灯)等手段,生动具体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把学生带入历史之中,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其实,很多的文献片,记录片甚至历史题材故事片都是历史教学丰富的材料。通过《鸦片战争》、《甲午风云》,学生能更形象地感知这两场战争,激起对清朝腐朽的统治者的憎恨,对爱国者的崇敬;通过《虎!虎!虎!》、《珍珠港》可以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标志着太平洋战争开始的珍珠港事件的始末及其造成的影响;通过《开天辟地》、《开国大典》,能激起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

历史情景教学运用 篇7

一、情景教学法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一) 调动学生积极性

与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历史相反, 情景教学法最大的优势就是带给学生真实感, 身临其境的感觉会使人的记忆更加深刻, 理解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这种方式可以改变教师和学生的位置, 通过教师的组织、安排和调动, 使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 他们有机会进行参与、表现和交流, 从而增强师生合作, 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活跃程度, 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使得高中历史教学顺利、高效地进行。

(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开展学习的前提, 它能使学习更高效。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很难使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 因此情景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模拟历史相应的场景, 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真实感受, 课堂不再枯燥无味, 当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浓, 从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效率。

(三)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情景教学过程中, 不仅能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整体目标相符合, 还能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观察、分析与思考, 充分利用习得的知识去解决情景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在分析与解决历史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情景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一) 影视情景再现

影视教学是最直观的教学方式, 它不仅可以使历史情景很大程度上再现, 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必要在适当情况下进行影视情景的模拟。例如, 在播放《虎门销烟》这部电影时,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当时中国遭遇“被倾销”的愤慨, 也使他们对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燃起崇敬之情, 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对知识的理解, 唤起学生的爱国之心。

(二) 角色扮演情景再现

在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指挥作用, 根据历史人物与具体事件, 由学生自己选择角色, 模拟当时的环境对当时的历史场景进行再现。角色的代入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人物的内心, 让他们在充分了解当时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的前提下, 从扮演的人物角度出发, 分析并解决问题。通过以上方式, 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 也能更深地体会历史带给百姓的苦乐, 还可以学会用历史的思维思考问题。以史为鉴, 让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更加努力地学习。

(三) 创设问题情景再现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 教学改革也必须从教学方式出发, 使课堂不再枯燥。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的一个步骤, 通过情景再现提问可以解决很多教学问题。

首先, 情景再现可以让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更加了解, 从而达到教学的初级目标。

其次, 在模拟得如此真实的情景下, 学生就可以更身临其境地做出准确的判断, 而不是误打误撞。

最后, 给学生情景再现而不是简单讲解, 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从而引发他们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兴趣, 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

(四) 模拟实地情景再现

无可厚非, 封闭性是传统课堂的一大特点, 这种封闭性也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打折扣。尤其是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 开放性的教学更有必要。因此教师通过对当地乡土资源的考察和发掘, 并与历史相联系, 为学生创造模拟实地情景的条件,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这种方法与影视情景再现的不同是, 更加具象化, 真实感更强烈, 但是更加需要教师的实地考察和对活动的组织能力。

三、情景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一) 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学习任务繁重, 不仅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不容忽视。因此, 许多教学方法并没有充分的时间在课堂上实践, 也就不能完全发挥出新教学方式的优势。比如情景教学法, 虽然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已经受到课程改革的认可, 但是有一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仍然按照固有的教学方式教学, 他们不能适应教学方式的突然转变, 也无法很好地掌握情景教学法的实施方式, 因此新教学法很容易被忽视。

究其根本, 第一, 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对情景教学法的认识不足, 他们没有能真切感受到新教学法所拥有的优势;第二, 许多资历较深的高中历史教师习惯了固有的教学法, 即使情景教学法好处很多, 但他们没有足够的热情投入到新教学法的实施中去;第三, 情景教学法的宣传力度不足, 导致了校方和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够。

(二) 情景设置不足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由于尚未成熟, 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要想发挥情景教学的优势, 就要有合理的、科学的设置。如果情景设置不合理, 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还会降低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必须在实践中学习, 不断提高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能力, 充分发挥各种情景教学方法的作用, 不断总结, 不断创新, 使情景教学更加完善, 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总结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法, 对于高中历史的教学有着改革性的重要意义。因此,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把对情景教学法的实施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做, 充分掌握好教学任务和情景教学的结合方法, 熟能生巧, 发挥出情景教学的优势,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课堂的活跃性, 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爱君.情景教学法, 让课堂更加生动——浅谈高中历史的情景教学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8) .

[2]吴志文.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情景教学法的应用[J].教育界, 2012 (2) .

历史情景教学运用 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情景剧,巧妙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凸显, 教师对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也在不断提升, 如何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一直是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分析和研究, 巧妙地将历史情景剧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能力, 同时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也非常有帮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景剧进行教学, 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历史教材有较深的了解, 同时还要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对其进行补充, 然后历史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编写形成剧本, 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 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关历史内容进行评价和讨论, 加深学生对历史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提高, 有赖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只有学生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乐趣, 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 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 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会并且享受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教学方法, 做到课堂教学既能吸引学生注意, 又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例如, 在对学生进行“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时, 教师巧妙运用了历史情景剧进行教学,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让学生熟悉教材相关内容之后, 引导学生进行即兴表演, 既要表现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又要表现出林则徐的英雄壮举。学生们都非常兴奋, 马上分组讨论并且组织素材, 积极讨论台词和表演动作。课堂剩余15分钟时间时, 同学们争相上台表演, 有的同学表演清政府的对外妥协和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情景, 有的同学表演林则徐大义凛然销毁鸦片的场景, 同学们在台下为台上的同学不断鼓掌, 演到精彩之处更是群情激奋。通过这样的教学, 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形象就像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一样, 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巧妙运用历史情景剧进行教学还在于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教学实践已经证明, 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并且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才能实现教学预期目标。历史情景剧在历史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学生创设适合学习的氛围, 而不能是简单地照抄照搬和人物对话, 更不能弄成一部乏陈无味的电影, 让学生失去兴趣。例如, 在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国人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 尤其是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我安排学生将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在课堂中表演一遍。两位同学模仿宋丹丹和赵本山的表演非常成功, 惟妙惟肖, 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表演结束之后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对其中几个片段进行了回忆, 如贫困生活时期“薅羊毛织毛衣”、“一件家用电器竟然是手电筒”等, 然后对富裕以后的生活进行串联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外出旅游”等情节, 通过这些贫富时期的对比引导学生很快理解并且掌握了历史课程中的相关教学内容, 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团结协作能力和不断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历史教学中历史情景剧的巧妙运用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帮助。历史情景剧的编排和表演不仅仅是历史学科知识的展现, 更是多学科知识综合展现的结果, 同时还要发挥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 如在“辛亥革命”这一课程的教学和历史情景剧编排中, 在情节设计和剧本编排中同学们经过多次反复修改, 力争在细节上做到完美, 在道具的使用和主题的表现方面, 同学们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和争辩之后才最后确定, 这个过程中都展现了同学们相互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又例如, 在对“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时, 历史情景剧在编排中需要较多的人员, 全班同学齐上阵, 有总导演, 也有主角, 大家分工明确, 各司其责, 既有旁白, 又有课程中涉及的相关大臣。为了完成历史情景剧的表演, 大家都认真揣摩各自角色, 有的同学还把内容写在纸片上, 并不断修改和完善剧本内容。这一过程正是同学们团结协作的体现, 有效地提升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分工合作精神,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具有较强的提升作用。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学科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也为学生进行历史情景剧的编排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内容。例如, 在对学生进行“南京大屠杀”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告诉学生在进行历史情景剧编排中不能与之前上映的电影和电视剧雷同, 要有自己的创新。学生们接到任务后表现的非常兴奋, 认真查阅相关历史教材和历史史实, 不断变换表演主题, 在台词和道具的选取上也是认真负责, 尽可能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境, 然后进行认真的排练和表演。这些对于学生改变以往学习习惯和学习观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能够根据不同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思维创新和行动创新, 提高了自身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历史情景剧运用的注意事项

1.历史情景剧所涉及的内容, 必须是教材的重点或难点, 必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选择内容要有可演性, 历史知识全面而系统, 课本内容的编排注重表现历史的全貌, 并非所有的知识都具有故事性和可表演性, 要进行选择。要选形象、生动、可演性、可看性强、易于编排、紧扣课文中心的内容作为课本剧的素材, 这样才能体现出为教学服务的真正价值。

2.编排上要相信学生的智慧, 给学生发挥个性的机会。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 学生编排的内容可能会与基本的史实略有出入, 老师要及时给以指导, 加以说明。要爱护学生的积极性, 有时还要容许学生编演的课本剧与事实有少许出入, 只要他们能编排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 就是学习的成功。

3.摆正课本剧表演的位置, 注重课堂教学各部分的联系。课本剧表演是教学的手段, 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个过程。表演是为授课服务的, 不能因其可看性而喧宾夺主, 代替课堂教学。各环节要紧密配合, 为主旨服务。

4.历史情景剧教学要围绕、服务于教学这个中心, 避免学生看热闹, 要有效利用历史剧表演, 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引导学生关注表演结束后的探究, 即结合表演内容与教材知识分析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5.利用历史情景剧教学, 促进对话、互动的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历史情景剧表演可以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可是, 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有时候, 学生一旦动起来, 课堂秩序就没有了。

总之, 把一课的内容变成历史情景剧, 真正地使学生行动起来, 而不是被动地去学习,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做法也并不是能使用到所有的历史课, 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完善, 才能真正地促进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肖婷婷.初中历史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尝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3.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章年海.浅析历史学在新时期的价值定位[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3, (6) .

[5]罗国干.中学历史教育:历史情景剧教学方法之我见[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3, (6) .

[6][美]伊丽莎白·罗斯·哈贝尔.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9种教学方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

让情景教学法走进历史课堂 篇9

一、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时间性的特点, 故对其不能直接观察, 也不能作实验, 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 形成历史表象, 这就要借助于教师生动形象、鲜明准确的语言, 刻画历史人物, 描述历史事件。如我在讲《昭君出塞》时, 这样刻画王昭君:名媛, 西汉南郡秭归 (今属湖北) 人, 是位农家姑娘。年轻时, 因貌美被选入皇宫当宫女, 她为人正直, 入宫后因没有贿赂画师, 被冷落一旁。当汉元帝下令从宫女里挑选一名嫁与呼韩邪单于, 以示汉与匈奴和好时, 王昭君深明大义慨然应召, 愿作和亲的使者。临行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昭君在塞外同匈奴人民和平相处, 爱护百姓, 教给当地妇女织布缝衣和农业生产技术, 受到匈奴人的爱戴。王昭君是汉匈两族友好的使者。因此, 从唐朝的诗人到今天的文学家都用笔墨来歌颂她。史学界老前辈翦伯赞先生曾这样写诗:“汉武雄图载史篇, 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并称赞:“昭君和亲见识高。”相传王昭君死后, 匈奴人从四面八方用袍襟携来黄土, 含着热泪堆成一座土丘, 形成了现在的昭君墓。这样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

二、运用实物、图片、画像再现情境

如在讲到秦始皇统一货币等内容时, 上课前发动学生收集我国历代各种钱币, 上课时给学生观看并与书上的图片对照, 使学生印象更深。如讲到秦始皇时, 挂出《秦始皇像》, 并对秦始皇做如下描述:秦始皇目光炯炯有神, 两眼虎视眈眈, 一手指向前方的威严而傲慢的神态, 流露出了当年威征六国, 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他头戴挂满珠子的皇冠, 身穿绣花龙袍, 腰佩宝剑, 这身打扮显示了他那惟我独尊、居高临天下的帝王身份;他面带微笑, 仿佛为自己功高盖世, 流芳百世而流露出洋洋自得的满足感。短短几句话, 把秦始皇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渲染情境

现代化教学手段, 不仅对激发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大有好处, 而且更能调动情感因素, 给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条件。如在讲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时, 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影片《开国大典》, 了解开国大典的议程, 感受当时的场景氛围, 体验举国上下热烈欢迎新中国诞生的喜悦豪迈情感。

四、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 通过虚拟历史情境, 使学生借助角色模拟的形式, 让自己“神入”其中,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最佳活跃状态, 在不断迸射着精彩的创意火花的历史想像中, 大大增进了对历史的认识与把握。如在学习了“和同为一家”一课后, 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及相关的素材, 自编自导关于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短剧, 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 加深对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友好的情感体验, 提高了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开展辩论赛活动和历史知识竞赛活动, 深入情景

开展辩论赛和历史知识竞赛活动, 通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 并在比赛中给他们创造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 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如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 自古以来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是杰出的政治家, 也有人说他是暴君, 秦始皇是功大于过, 还是过大于功, 就这一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辩论赛。通过活动, 加深了同学们对秦始皇这个人物的认识, 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思维, 严密的推理能力。如本期我以“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主题, 进行了一场历史知识竞赛, 通过竞赛, 增强了同学们对祖国疆域, 领土主权的历史认同感, 开阔了人文知识视野, 提高了整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六、利用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 优化教学情景

历史情景教学运用 篇10

关键词:情景教学,教育,心理,兴趣,应用

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 (B.Malinowski) 曾说过:“如果没有语言情景, 词也就没有意义, 也不能代表什么。因此话语也只有在情景语景中才能产生意义。”语言情景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场景和社会文化等内外部各种条件的综合。社会语言情景是揭示语言意义的本质因素, 语言表达的意义是由情景决定的。学习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理解和表达。情景作用于人的感官, 从而产生和发展认知活动。语言是客观情景的反映。没有情景, 那么无论是汉语还是外国语就都没有了意义, 词也就不能反映和代表什么, 语言也就不再存在。语言的词、句、篇来源于情景, 但不能脱离情景。

情景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真实性或准真实性的情景, 为所要学习的语言提供充足的实例, 活化所教的语言知识。情景教学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 理解教师所传递的信息, 借景生情, 激活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

一情景教学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把学习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和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多年后,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 认为“学生有了趣味, 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 学与乐不可分”。教育学的研究结果也表明,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要素。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推动个体兴致勃勃地去学习。一个对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 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 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克服重重困难, 排除种种干扰。情景教学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 (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 , 使学生身临其景或如临其景, 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和顿悟, 进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而自觉的活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情感的产生必须通过人的认识活动“折射”才能产生。美国心理学家S.沙赫特提出了情绪三因素说, 认为情绪的产生归之于三个因素的整合作用, 即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 而认知因素在情绪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 一个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较大成就与他对学习活动的满腔热情是分不开的。情景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愉快积极的情绪, 通过创设一个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的环境, 引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二情景教学的具体应用

语言交际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采用特定的语言策略, 运用语言传递特定的信息。作为一门新的语言, 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融入到具体的场景中, 这样学生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和表达语言。

1. 会话教学中体会情景、活跃意境

比如“中国の方ですか”这一课, 会话的情景是新学期的第一天, 中国学生小李在校园里遇见了两位日本留学生,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 笔者邀请了日本的留学生来到教室和学生们一起来做会话练习。

山本:失礼ですが, 中国の方ですか。

小李:はい。

山本:你好, 我叫山本太郎, 是中文专业一年级的学生。请多关照。始めまして, 私は山本多郎と言います。中国語学科の一年生です。どうぞよろしく。

田中:始めまして, 私は田中花子と言います。わたしも中国語学科の一年生です。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请多关照。

小李:上手ですね。

山本:いいえ, これから勉強します。

小李:始めまして, 私は李嘉と申します。わたしは日本語学科の二年生です。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2. 利用会话中的材料, 有目的地对部分内容进行情景扩展的创设

为了让学生能够把学习的知识连贯起来, 在学完几课之后, 把前面学习的内容加入到现学的内容里, 有利于知识的连续性。例如, 有一篇会话情景是小王在医院看病, 于是笔者让学生在内容中加进了乘车买药等情景, 让学生把这些场景串起来。然后把学生分成几大组, 第二天在班里表演。结果每个组都表现得十分积极, 不仅准备了服装、鞋帽、围巾, 还准备了听诊器、药等道具。表演时不仅语言应用得很好, 演员的表演也很逼真,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能温习学过的内容, 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运用语言的信心。

3. 在情景中进行语法、句型的教学

笔者在教授语法、句型时, 也注意创设一些简单的情景, 把机械性的语法点和句型的操练融于有趣的情景之中, 效果也颇佳。比如, 数量词是日语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错的语法点。首先, 日语数量词和汉语数量词在使用上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 汉语里钢笔的数量词是“支”, 而在日语里的数量词是“本”;汉语里衬衫的数量词是“件”, 而在日语里数量词是“枚”, 类似的还有很多。其次, 数量词的位置放置也与汉语的位置不同。这样的语法点和句型, 如果只是机械性地记忆是很枯燥的。于是笔者让学生们把教室的一角装扮成百货商店, 把自己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 当作是商品, 每个人都到那里去买东西。学生们感到很有趣, 纷纷举手要求去介绍。这样很枯燥的语法和句型在一个有趣的情景里就被学生们愉快地掌握了。

4. 创设第二课堂的语言情景

为了活跃日语学习的气氛, 同时也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机会锻炼口语, 在学生的课余时间里创设学习日语的第二课堂。比如组织开展日语角、举行日语短剧大赛、举行演讲比赛等。这样学生能够运用日语接受信息或表达思想, 并亲身体验运用日语达到交际目的后的成功感和愉快感。

情景教学具有直观性、启发性、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在适当的时机创设适当的情景,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 培养他们组织语言和运用日语的能力, 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席玉虎.当代英语教学实用模式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1]席玉虎.当代英语教学实用模式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伯黍.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2]李伯黍.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宋纯等.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3]宋纯等.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顾客满意的营销策略下一篇:整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