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空间探索

2024-05-10

设计空间探索(精选十篇)

设计空间探索 篇1

关键词:高速铁路客站,核心空间,月台空间,联系空间

高速铁路已成为当今世界铁路发展的普遍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高速铁路客站必然成为当今建筑界广泛关注的建筑类型之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当代高铁客站的功能日趋复杂,但空间划分却趋于简单,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功能空间构成。它不再从管理者的角度指定设计参考标准,而是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并以此作为功能构成和空间分割的依据,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种空间形式和功能形态在此都为着同一个目的而运作,即为旅客提供最好的便捷服务,只有这样,高铁客站才能有别于以往的铁路客站,发挥其高效率、高情感的特性。我们试图结合Brian Edwards在《The Modern Station》中的观点,将高速铁路客站的功能空间分成核心功能空间、月台功能空间和联系功能空间三部分(图1),分别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探索。

一、集约化的核心空间

核心功能空间即车站的中心空间,与车站的入口保持密切联系,车站的类型不同,核心功能空间的具体内容也略有不同。在所有的高速铁路客站中,核心功能空间都包括进出口大厅、咨询处、票务厅、适当的候车空间,同时也包括旅游咨询、商业休闲及内部人员管理办公用房等(图2)。

集约是相对于粗放而言,集约化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对各个要素进行重组,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在高铁客站设计中,我们通过对核心功能空间中各组成部分的合理优化整合,达到高速铁路客站通过性和高效性的目的。核心功能空间包括交通功能空间和辅助功能空间。

1. 交通功能空间

交通功能空间是指与铁路旅客运输直接相关的功能空间,提供铁路客站的基本使用功能,是客运站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铁路客站交通空间封闭,旅客的连续行为被站内割裂的功能空间制约着,运行效率低下。以客流为主的高速铁路客站由于其快速运输系统的运营模式和自身的高效率通过性本质,旅客在客站内的滞留时间缩短,流动加快。这就要求客站交通功能的布局方式必须要服从人的出行要求,朝着简化、紧凑、高效的方向发展,达到空间的集约化。平面功能布局应由多个分向候车厅逐步向综合大厅转化,形成一览无余的大空间,规避由于功能分区而产生的不必要的视线割断,改善旅客寻找路径的条件,简化进站流程,从而提高客站的通行能力。组织交通功能空间时为了提高客站的通行能力,必须采用最快捷、最方便的布局模式。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多入口与换乘节点相连接,以有效组织人流的集散;设置高效的综合大厅,并采用规整的平面形式;简化候车空间,并根据客站规模灵活设置座椅数。

具体布局形式根据以上布置原则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以平面综合厅为核心的集中式,简化候车空间在整个客站中的面积配比,并将其与售票空间、咨询空间以及核心交通部分整合在一个统一的空间内,共同组成一个开放性很强的综合化大厅。这种布局消除了以往封闭独立的空间,旅客进入大厅清晰明了、流线顺畅,很容易找到所要前往的功能空间,可以做到短暂的停留即可完成登车,旅客的行为呈现出连续完整的过程。大厅内的不同空间如售票、检票、候车等也可灵活划分,整个综合厅开敞完整,采光通风很好。这种布局一般适合于中小型高速铁路客站,像法国莫兹高速站(图3~图5)。二是以高效立体化综合大厅为核心的通过式,基本上以车站的综合厅为核心,立体化组织乘客的多种活动,合理地安排各层的旅客线路和服务、办公等车站的大部分设施。平面布局更加简化,将卫生间、开水间等次空间以程式化的方式布置在各层开敞的主空间中,视线效果通透并可以获得良好的通风采光。开敞的空间使乘客想要到达的目的地一目了然,避免了因为找不到目标而产生的焦虑感,增强了客站的通行能力。这种布局一般适合于较大型高速铁路客站,北京南站就是这类客站设计的典范(图6)。

2. 服务功能空间

服务功能空间是指与旅客乘坐交通工具没有必然联系的功能空间,增加服务功能空间不仅是客站自身功能复合化的表现,也是体现部分城市职能的重要手段。服务功能空间的设置使铁路客站成为承载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城市节点,是车站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商业、金融、餐饮、信息、娱乐、文化等设施都应该广泛地吸纳进客站的功能之中,成为较为全面的服务系统。

客站服务空间的布置,既要在旅客整个进出站过程的最佳阶段以最恰当的比例提供最恰当的服务空间面积,同时又不影响旅客的乘车要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注重服务空间的可达性,同时不影响旅客进出站的便捷性;尽量使服务空间与月台空间的视线通透,降低旅客的焦虑感;在服务空间周围设置列车到发电子显示牌,使旅客随时了解列车动态。

具体布局形式分为以下两种:一是立体分布,适合于规模较大的高速铁路客站。通过对客站竖向的空间拓展,来实现服务空间的设置。在主要行车空间的上下层面布置服务空间,这种布局方式减少了服务功能空间与交通空间之间可能形成的妨碍。服务空间与主要交通空间通过各种共享空间相互联系。二是平面融合分布,这种布局适合于中小型客站。在车站运营大厅内直接设置分散的店铺走廊或商业休闲中心,这种布局模式的特点是使客站的服务设施空间与车站主体空间统一在一个大厅内,乘客购物便捷,充分体现综合大厅的复合化特征。

二、开敞化的月台空间

月台功能空间是高速铁路客站的主要空间,设有检票设施、临时座椅、卫生间、维护结构、小型商业空间等(图7)。以往的月台空间只是为旅客提供乘降服务,而高速铁路客站由于其通过性的特征,其站房空间只提供短暂候车,站台和雨棚构成的月台空间就担负起主要的候车、换乘、商业服务等任务,是最主要的旅客集散空间,同时也是客站最重要的、最富有感染力的空间,已成为新的设计重点。现今高速铁路客站的月台空间包含更丰富的内容,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月台空间的创新,以适应新的要求。

首先,旅客能够快速安全地上下车成为设计的首要问题。从整个铁路客站的发展趋势来看,月台空间是通过式候车模式的直接体现,随之而来的设计的预留量十分重要,较为合理的做法是站台尺寸不仅可以为旅客流量提供弹性空间,而且能够兼顾可能增加的自动扶梯、电梯、小型商业设施,同时充分考虑旅客的安全问题。具体设计时应注意:站台均采用高站台,站台高度要统一加到1.25m,与火车车厢基本保持水平,以保证旅客方便快捷地上下车;一般岛式站台宽度不低于12 m,侧式的不小于8 m;岛式站台边缘2.0 m处安装带有自动门的防护栅栏。

其次,传统铁路客站的站房与雨棚相对独立,月台空间被割裂。当代高速铁路客站已趋向站棚合一和无站台柱,或是特殊效果的雨棚柱灯模式,并将各站台雨棚连为整体,雨棚覆盖整个车场,站台一览无余,最大限度地给站台上的候车旅客留下活动空间,为旅客带来宽敞、通透的视觉感受。

另外,漂亮的月台空间是首次到达的旅客对城市的第一印象,也是要离开的旅客对城市的最后记忆,雨棚及结构柱的形式也变得十分重要。雨棚的支撑柱结构一般直接栽在两个并行的轨道之间或是站台边缘,以便空间通透,便于旅客的快速通过。设计应重视柱的表现形式,实现结构与新空间理念的相互促进。

卡拉特拉瓦设计的里斯本东方车站月台就体现了对站台雨棚的足够重视,他的设计能够引起人们很多的联想,站台像绿洲,又像森林,钢和玻璃的“棕桐树”按照17 m的柱网间隙紧密排列,覆盖八条铁道线,给旅客带来新体验(图8,图9)。近期国内建成的无站台柱雨棚也借鉴了这种空间形式。

目前,月台的雨棚采用较为轻质的钢结构等形成大跨度的空间,有时建筑师也会将雨棚与站台进行一体化处理,成为独特的室内空间,像滑铁卢车站(图10)。

三、高效化的联系空间

联系空间是指车站内的天桥、地下通道等跨线设施和多个交通换乘厅,它是客站与外界交通及其自身系统内部高效衔接的空间。在交通建筑中,联系空间是多样化的,无论是客站内部各空间之间还是与外部空间的联系均达到了空前的紧密和便捷,铁路、轻轨交通、公路汇集于一体,电梯、自动扶梯、天桥构成了流动的空间形象。在平面设计上,联系功能空间和其他部分比较容易区别开,但真实的情况是旅客置身于客站的整体空间中,只有将这部分空间与其他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使客站形成一个有机而富有空间情趣的整体,在这种情况下,客站才能快速高效地实现其全部功能,成为生动而又不失条理的城市枢纽。其设计应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重视视觉引导;其次是强调通透性,用清晰开敞的空间来保障各种情况的可视性,让旅客迅速明确自己的位置,在客流众多的空间中建立方向感,提高旅客进出站的效率;第三是发挥桥梁作用,铁路穿越城市,造成城市空间的破坏,跨线桥一方面可以为上下车的旅客连接各个月台,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客站空间向线路两侧的城市公共空间渗透,同时车站与城市广场的联系空间也要重视其桥梁的作用,建立完整的城市空间景观秩序;第四是联系空间要具有一定的宽度和高度,才能使旅客自由、快速的通行(表1)。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高速铁路客站来说,高度、宽度等数据应适当调大,以适应空间通过性的要求。

重建的法国勒芒火车站是勒芒市建立多模式交通中心和重新塑造周边环境大工程中的一部分。车站广场新建了一个短期停靠汽车的停车场和一个公共汽车站,广场交通变得更加复杂。建筑师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巨大的与新火车线方向一致的拱形通道,建在车站前并连接所有的交通模式,同时也为车站提供了一个新的建筑立面,而原车站的形象将在新的玻璃通道映衬下展示出来。设计强调拱形通道的室内化和高效化,楼梯和通道让旅客通过时更加舒服和便捷,空间也变得更加明确。车站入口处也进行了翻修,目的是使车站空间更加人性化。这个长长的拱形通道还使得车站大厅的面积增加,在东西部的末端,这个通道将变成一个遮蔽的设施来为乘客遮风挡雨(图11)。

注重建筑功能空间设计是建筑师最基本的职责所在,也是衡量一个建筑是不是好用和震撼人心的最基本条件。在高速铁路客站的设计中,重视对功能空间设计才能保证旅客通畅、清晰地完成整个乘车过程,并使高速铁路交通模式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中。

参考文献

[1]Brian Edwards.The Modern Station.E&FN Spon,1997

[2]郑健,沈中伟,蔡申夫.中国当代铁路客站设计理论探索.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杨丹.现代铁路旅客站公共空间环境研究:[学位论文].重庆大学,2008

设计空间探索 篇2

关键词:设计思维;微小景观空间设计;废弃地;模块化;可持续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当下城市实际可用地紧张,且成点状分散在城市各角落的现状,最终致使土地荒废弃置,无法得到统一开发。如何利用好这些分散的土地,使的它们发挥最大的效用,是当下所面临的一大困局。尽管就当下而言,这些废弃的土地是城市一大痛点,但不得不承认,它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开发重点。由于其本身分散的特点,一定程度上连接了整个城市,将这些土地合理运用,营造小空间设计,不仅可以使土地最大化利用发挥自身功效,同时也可以塑造城市形象,美化城市肌理文化,由点及面,衍生发展。微小景观空间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而提出的,由于微小景观空间设计不同于原先的景观空间设计,因此借以设计思维这一方法媒介,从多维度、多向度切入,深入分析、思考、探索未来微小景观空间设计的发展路径。

一、概述

(一)微小景观空间设计

景观空间设计相较于景观设计,其更注重对空间感的强调。这是二者的最大差异。究其本质,景观空间设计就是对景观中的各“物”进行合理的安排,以营造一个功能合理、形式统一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空间效果。空间,既是观景的场所,也是交流的场所,更是互动的场所。本文所提出的微小景观空间设计是基于当下城市可用土地稀缺且分布散乱的现状所提出的,一方面希望借以对微小景观空间设计的思考合理化运用当下一些被弃置的用地,另一方面也试图为长期压抑着的人打造一个景观视觉、情感体验、对话互动的自由空间。微小景观空间设计相较于景观空间设计而言是景观空间设计的微缩版,抑或是景观空间设计中的一个小型空间再现。它可以只是一张坐凳,一盏灯,或者万千世界任一物品,它更强调空间的开放、自由,以服务人的需求,慰藉人的精神文化作为其设计出发的要义。

(二)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就是设计师在设计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设计哲学,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隐形的思维存在。设计思维存在于每一个设计师心中,可以说每一个设计师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设计思维,只是有些设计师感受到了这种存在,并很好地利用这种存在,进而为设计服务,还有些设计师或许未曾意识到这一存在,但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设计师的设计。设计思维作为一种设计中的思维意识形态,其思维类型相对多元,包括有创造性设计思维,联想性设计思维,换位性设计思维,逆向性设计思维,仿生性设计思维等等,这些设计思维方式共同组合而成设计思维。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存在,不孤立也不独立,通常都是相对存在,彼此之间具有一定联系性,在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实际设计要求、情况,综合考虑多种设计思维,进而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几种设计思维方式,整合互补运用到设计中。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开拓的存在,它有助于寻找设计的更多可能性,进而设计出最优化的设计方案。

(三)国内外发展情况

当下国内对于设计思维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较少,且所提及的也大多是捎带而过,未做深入研究,对其的概述、认识也相对缺失。其中比较突出的有阴帅可与杜雁围绕《园冶》所做的《以境启心因境成景——<园冶>的基础设计思维》一文,将设计思维与《园冶》中的造园手法相结合,继而进行解读与论述,为设计师提供方法上、思维上的指导,然其中对于设计思维的单独论述与具体应用方面的研究仍较少。新西兰林肯大学景观学院教授麦克巴特尔梅曾针对设计思维与景观设计作过一篇研究性论文,然其更多的是围绕景观设计教学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他强调学生应当注重设计思维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提出设计思维对于景观设计师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解决问题。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受设计思维本身的性质所局限,即设计思维相对而言更抽象,是设计的思想存在,其大多情况下不可见。另一方面在于景观设计的设计方式相对固化,景观设计师对于设计的思考也大多停留在对于景观元素的组合、拼贴设计,而不是从根本上思考设计的思想。

二、设计思维在微小景观空间设计中的探索

如何在诸多设计思维中寻找到契合微小景观空间设计的设计思维呢?笔者试图借以下三个与笔者所倡导的微小景观空间设计主题性质有一定契合度的案例对每一个设计进行解读,当然这些案例并不相同,在各方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包括概念性设计、能源性设计以及文化性设计。继而基于对这三个案例的探索、分析,寻找真正适用于微小景观空间设计发展的设计思维方式。

(一)概念性设计——EscaleNumérique城市公共设施

“EscaleNumérique”作为法国设计师MathieuLehanneur的首个城市性质开发项目,设计以立体思维、仿生思维作为主要设计思维方式,强调对系统性整体的把握,由点及面,以多功能为要义,结合当下人们的需求,以亭子形式呈现,又区别于旧有的亭子,在外观、形式上进行创新,简约大气,经济实用,有助于遮阳避雨,实现以人为本的同时,也提升设计的实际可用性,使得其得以二十四小时为人服务,改善设计的时间局限性问题,实现多向度、多维度的统一。同时注重设计的空间感营造,脱离二维平面,从三维、四维空间思考设计,在亭子式屋顶下方,设计、配置有以混凝土制作而成的座椅,同时根据人性化座椅间距进行排布,使得座椅相互之间不受干扰,得到最大程度使用。且设计的公共座椅为方便人使用,还配备有迷你型桌板,以及可供人们充电的插座,大方实用,集多功能为一身。在中心柱位置还设计有一块电子触摸屏,以实时更新城市各类服务信息,包括交通,天气,新闻以及城市文化、旅游类互动标识等等,实现智能化应用,方便人们出行。同时设计以生态为宗旨,在亭子上方以植物覆盖,使得设计在平视、仰视、俯视等多角度获得最佳的景观效果,增强城市绿化覆盖率,美化周边环境,改善环境,提供新鲜空气。

(二)能源性设计——Solaris遮阳伞

Solaris遮阳伞设计作为一个智能型能源性设计,依托发散思维与动态思维作为该设计的思维方式,强调对设计的多种可能性进行发散性思考,跳脱现实,大胆创作,其主要设计理念是根据光照感控遮阳伞的开合,最大程度收集太阳能,同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供应人们日常使用。设计伞顶由太阳能电池板组合而成,同时配备有光感控仪,以实现遮阳伞在日常阳光下打开,收集太阳能的同时,为人们遮挡阳光,提供日常手机、电脑充电服务,营造舒适休闲户外空间。同时结合时间、空间的动态性,尽可能实现设计的运动感,在不使用时,Solaris就会自动合拢,折叠成风叶状,利用风能进行电力储备,以作为城市供电来源之一,减少城市日常能源需求。由于Solaris遮阳伞使用方便,可拆卸,可组装,可移动,对空间要求低,且设计组合方式灵活多样,使得Solaris遮阳伞可轻易打造一个活动交流空间,适用于包括海滩、公园、广场、咖啡馆等等公共空间环境。

(三)文化性设计——厦门状元文化广场

厦门状元文化广场设计以收敛思维、空间思维作为该设计的思维方式,强调设计的收敛性,即最终回归到一点,表现在设计中就是设计可落地,因而,这一思维方式相对而言更多地注重对实际的思考,对场地的现状情况的挖掘,厦门状元文化广场设计基于厦门独特的地域文化,同时结合周边的交通与商业环境,在尊重原有场地的基础上展开设计,以实现最大程度的保留与创新为设计目的。同时也追求空间、场域的营造与设计,不仅是与人交流互动的空间,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场”的设计。由于空间环境的特殊情况,其理念主要围绕打造一个商业互动、休闲娱乐的空间环境,借以缓冲周边的商业大环境,主要通过形如海浪又似中国卷轴的公共座椅设计加以展现。在实际设计中,结合场地中实际休憩需求,设计有高低起伏、不断变化的卷轴,在形态上赋予动感,以实现景观上的运动视觉效果。其中卷起的部分作为人们停留休憩的空间场地,可躺、可卧、可坐,结合植物的种植设计,活跃广场空间,打破城市压抑氛围的同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实现功能与形式和谐并生的景观空间。且植物配置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充分考虑阳光的直射方向及其投影关系,合理安排植物与卷轴之间的距离与位置,极大地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在整体形态上,特以当地闽南红砖与深灰色花岗岩两种材料相结合作为铺装材料,将地面铺装设计与景观小品融为一体,宛若天成,突出当地城市特色文化的同时,实现统一中富有变化的景观设计效果。

三、微小景观空间设计探索性思考

(一)微小景观空间设计的立意要求与设计思维选择

综合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同时考虑到微小景观空间设计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特殊性,笔者结合微小景观空间设计的内外部要求,提出契合微小景观空间设计的立意框架(图4),试图重新构建起微小景观空间设计的设计思维模型。

(二)微小景观空间设计模型构建探索

设计结合城市发展这个大背景,同时城市发展与树之生长之间有极大的相通之处,即萌芽,初生,繁荣,衰落,死亡,再生……反复循环,周期更迭。故而,探讨以树作为设计之脉,创新整合,有机再生。由于当下微小空间的尺寸不一,笔者特以这种结构组合、模块化的方式设计,以供不同尺寸的空间组合、搭配、再生。“一”系列与“二”系列,作为单体,模块之间可相互拼接,围合,进而构成不同形式的新型空间,同时也可两者之间相互拼接,创生空间,满足不同的人的需求。“一”系列,作为一个装置小单元,彼此拼接,相互结合,再生、发展……进而衍生出万千设计,既可围绕圆形设计,作为广场小舞台,抑或是会议交流小空间;也可模块之间成线性排列,作空间廊道,或穿梭其中,或小坐休憩,感受空间时间的变化发展,亦可作为道路景观装置,美化城市街道,方便人们生活;亦可以两两相接,首尾相连,彼此之间置一睡袋,便可休、可玩、可赏、可卧。同时,“二”系列中三角形树池与座椅作为两个孤立的单体,可拼接成为空间中的小装置,亦可拆分作为空间中的小单体,且多个三角形树池与座椅之间可随意拼接,任意组合,形成人们所想要的空间效果,或亲密交流,或互不打扰,通过空间的组合与应用,充分适应不同尺度大小的空间环境,包括有全闭合空间,半开放空间,组合式半闭合空间,组合式半开放空间,自由空间等五种模式化空间。五种模式化空间之间亦可彼此组合,随意拼接,进而打破旧有,重创适用空间,是一种可更新式设计,可适用不同人群、不同尺度、不同需求、不同可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设计可持续性发展。

四、结语

过往的许多景观设计研究忽视设计思维,进而造成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趋同化发展。微小景观空间设计作为景观空间设计的微型表现存在,其提出与城市潜在的现状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景观空间设计的必然化趋势,重新审视城市地域问题,思考如何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求得景观与城市之间的和谐是微小景观空间设计的根本要求,将会是一个永恒的论题。笔者仅以设计思维这一视角,以点探面,思考探索实现设计与自然之间最佳平衡的发展路径,重构可供人们暂时逃离城市的绿地空间。综合而论,设计就是一种生活的设计,一种提升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设计,最终为人服务。

参考文献:

探索生活空间 篇3

门、墙、锁这样的生活空间给孩子的行为心理的成长有多么大的作用,父母很难预料。锁孔的位置与功能,墙壁的大小与色彩,都对孩子的成长有作用,不管父母对此有多么疏忽。

小孩在墙上乱写乱画,关门锁门等行为,都体现了儿童对生活空间的兴趣。很少有大人专门为孩子创造一个乱涂乱画的空间,大人在门上装上锁,也没有想到,幼儿会用它来学习拧动。乱涂乱画、扭动门锁,都是1~2岁儿童探索空间的行为。大人总是说这样的行为不招人喜欢,这其实是无视孩子的心理,完全以大人为本位的看法。孩子是通过玩耍,掌握了墙和锁上的门具有分隔空间的功能。如果有个门,一岁的孩子使用它学习开关,他必须在拉开门之前,把自己的身体让开,腾出这个空间,门才能打开。在积累了这些经验后,他学会了开门。对生活空间的探索是儿童智慧发展的必要阶段,满足孩子探索空间的心理和行为会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创造力。

家长学校

1、提供孩子独立控制的空间,有助于创造人格培养

所谓成长,指行为的分化,从单纯到复杂,或者使行为更加统一,使用空间的行为也是如此。例如,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需要有自己独立的使用的空间,从一张小床,一个抽屉,到一个角落中的一张小桌子,一个小柜子,再到一间小屋子。家长应很好地考虑这种成长的规律,提供孩子相适应的空间秩序,否则就不能满足孩子的成就和独立的欲望 ,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人格。

■儿童的成长空间及成长标准(见附表)

2、提供孩子儿童理想的探索空间,有助于孩子探索精神。

自古以来,和人最亲近的就是水和泥土,儿童的游戏环境的设计,与其刻意去创造一个空间,不如利用现有的自然空间。把这个空间加以分割、引导,利用现有的泥土、水体、植物、地形以及其它一些东西,适当地加以分割、组织、引导而使之成为一个可利用的、具有一定安全系数的、自然的、但又是人工组织的环境,让孩子们可以在这个空间里自由地发挥。

A:一个不是很深的小溪……

孩子在里面摸鱼捉虾,还可以和泥巴玩……。

B:一条由各种各样奇异的小石子铺成的小路..

孩子认为这样的路很有趣,而且可以用小瓶子装即可捡来的石子……。

C:一些奇异的山洞或树洞……

孩子可以把它们当做一个个的小房子……。

D:有一些草坪……,

孩子在上面翻跟斗,睡午觉,坐着玩……,还可以捉小虫,斗草儿,看蚂蚁……。

E:海边的沙滩……,

孩子能随意地挖洞,建堡垒,开河渠,用木棍画画,藏东西,活埋自己……。

F:小树林……,

孩子能在林中收集果子,堆松果,造房子,藏猫猫……。

亲子游戏

★搭哭笑屋

儿童喜欢与自己身体尺度相适宜的空间,即小空间。下面就让小朋友与爸爸妈妈一起搭一个小屋子,看谁的屋子最漂亮,谁的屋子最有创意。

可以用草、树枝,塑料布、旧床单,废纸箱、细木棍,竹条,铁丝等材料,尺寸不超过一米见方。用彩笔在塑料布、旧床单,废纸箱上尽情地作画,让小屋子有多种表情,一面看起来是哭,一面看起来是笑。

让孩子住在里面,想象为什么这个房子一面在哭,一面在笑,编个完整的故事讲给大人听。

★芝麻,芝麻,开门

儿童喜欢钻洞,钻床底,钻桌子,那就让我们玩一个钻洞游戏。把床或桌子底下打扫干净,放进一些各种各样的小纸箱、瓶瓶罐罐,再把一些小物件(宝贝)放进纸箱和瓶瓶罐罐里,用一块布将床或桌子围合,留下开口当门。

孩子扮演阿里巴巴,每次进洞之前都要喊“芝麻,芝麻,开门”,得到允许才能进门。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例如数20个数,寻找到宝贝。大人事先编好宝贝的名称,只用三个形容词提醒孩子,例如:圆的、毛茸茸的、轻的。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找到宝贝,但能及时出来,还有机会进入,如果耽误了时间,就被关在洞里,等待五分钟后自己解救。办法是用两只手和一只脚从床底下爬出来。

大人让孩子寻找的宝贝要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

例如:

宝贝的名称

香蕉:月亮宝石

荔枝:琥珀猫眼

小勺:牛角钥匙

开瓶器:首领指环

红头笔:神圣蜡烛

胶水:水晶夜瓶

磁卡:心灵护符

硬币:补天贝壳

绒帽:荆棘头冠

雨衣:隐身衣

橡皮:点金石

现代居室设计中玄关设计的探索 篇4

关键词:玄关,居住设计,私密性

居室是具有私密性的领地。当进入一个家庭的时候,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玄关, 玄关即是住宅的正门, 是入户门后的一道屏障, 具有从室外环境向室内环境缓冲过渡的作用。玄关如同一本书的书籍装帧, 最能渗透出室内设计师的构思。出色的玄关设计不仅为业主增加了私密性, 还增加了整个室内大环境的层次感及美观性。

一、玄关的来源与作用

“玄关”一词源于日本, 是进入室内换鞋、脱衣的地方, 是居室从室外空间到室内空间的一个过渡, 在居室中玄关虽然面积比较小, 但使用频率却是非常高, 是进出居室的必经之处。

人们的居住需要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对室内空间私密性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作为住宅中由室外向室内过渡的空间——玄关,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室内设计中玄关一般具有三个作用: (1) 遮挡视线的作用, 是为了保证主人的私密性。避免客人一进门就对整个居室的环境一览无余, 在视觉上遮挡一下; (2) 装饰作用。进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玄关, 这是客人从外界进入这个家庭的最初感觉, 是整个居室设计风格思维的浓缩。它在居室装饰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方便进出门换鞋脱衣。通常会把鞋柜、衣帽架等设计在玄关内, 鞋柜、衣帽架的造型应美观大方, 与整个玄关风格协调。

二、玄关设计的原则

(1) 功能性与美观性原则。对于玄关来说, 空间一般比较小, 在这个空间里要发挥它的功能性, 如客人换鞋、脱帽的功能。同时还要满足它的美观性, 与整个居室设计的风格相一致。如一个较现代的居室设计中, 它的玄关设计可以采用一些时尚、现代感强的金属质感的材料作为装饰; (2) 采光性原则。居室中玄关一般位于客厅与餐厅的中间, 不能直接靠近窗户, 所以在采光上要特别的注意, 除了照明光线的处理外, 还要注意装饰材料的应用。如隔断可以大量用玻璃或镂空雕花等, 铺地的材料尽量要注意它的光泽性, 如竹地板或光泽较好的地砖等, 墙面的颜色也不能过深; (3) 人性化原则。在玄关设计中要考虑到家庭中的老年人在脱衣与换鞋时安全问题, 因此要注意细部的一些设计, 如扶手、方便座椅的设计等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

三、玄关设计的要点

在玄关设计时,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地面。人们通常习惯将玄关的地面和客厅区分开, 作为一个独立的空间。在铺地的材料中我们可以选择纹理自然朴实的镜面大理石或花岗石拼花, 或用装饰效果好的地砖拼花勾勒而成。不仅耐磨性好、清扫方便, 而且显得高贵、典雅。当然, 玄关地面色彩还需要注意与居室总体色彩搭配相协调; (2) 顶棚。玄关空间往往比较局促, 容易产生压抑感。在顶棚设计时可以在局部进行吊顶, 这样可以使往玄关空间的比例和尺度得到改变。顶棚吊顶的形式可以用自由流畅的曲线, 或层次分明、凹凸变化的几何体。这里我们把握的原则是简洁、整体统一、有个性。当然, 要注意将玄关的吊顶和客厅的吊顶整合起来考虑。如果玄关的顶棚直接连接通向卧室的走廊的顶棚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层次感, 不能把他们处理成一个平面, 否则会使玄关产生压抑感; (3) 墙面色彩。玄关的墙面往往与人的视距很近, 常只作为背景烘托。由于玄关的空间一般狭小, 所以在色彩方面适合有浅色调的墙面, 将有助于在视觉上的产生空间感的扩大, 使玄关显得宽大, 整体色彩宜以淡雅、清新的色调为主。在墙面上可以水彩画、摄影作品、壁挂、木雕等作壁饰,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在墙面材料上我们也可以大胆的用一些装饰效果好的瓷砖, 这样会使玄关空间有种气势宏伟的感觉; (4) 家具与隔断。玄关除了起装饰作用外, 另有一重要功能, 即储藏物品和划分空间。玄关内的家具常有鞋柜、衣帽柜、镜子等, 这些家具设计时应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空间, 同时也要考虑与整个居室设计的家具风格是否一致。玄关空间较小的情况下, 可以用大面积装饰效果好的玻璃隔断或不同花格图案的透空木格栅屏作隔断。如果玄关空间够大, 选用圆弧形的壁桌, 也是很有情趣的搭配; (5) 绿化植物。为了打破了玄关空间的单调, 给生硬的玄关空间带来活力, 将室外绿色植物移进室内, 不仅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需要, 还能给郁闷的空间平添无限的生机, 给人们以清新豁达的视觉美感。摆放在玄关的植物, 一般用观叶植物为主, 如巴西木、铁树、富贵竹等; (6) 灯光。灯光在玄关设计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往往人们会觉着用柔和的灯光会使玄关空间朦胧有趣, 但实际上照明不足, 会使空间看起来比实际小.而且还会给人造成空间造成压迫感。因此玄关照明上适宜使用嵌壁型朝天灯与巢形壁灯, 两种灯的灯光上场.不仅亮度达到了, 而且还能够使玄关在空间上产生一定的层次感。玄关还可以使用吸顶荧光灯或吊顶灯, 它能够保证玄关内有较高的亮度。如果玄关内有足够的空间摆张小桌子, 可以使用桌灯, 既能补强光线, 又能使空间显得高雅一些。

结束语

玄关就像音乐的前奏, 就像歌剧的开场白一样, 是室外空间到室内空间给人第一印象的地方。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玄关的设计。在玄关设计时无论是造型的形式, 还是色彩、材料, 都要有自己的思路与创意, 才可能显示出风格和气质。同时也要注意与整个居室设计的整体性与协调性, 使功能性与美观性并重, 这样才能达到玄关设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绮曼, 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2]侯爱军.关于住宅玄关设计的探讨[J].山西建筑, 2008, 34 (1) :47-48.

[3]胡曦.从玄关设计看当代宅居的文化创意[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30) :106.

[4]郭莹.居室玄关设计的原则与要点[J].文学与艺术, 2 (5) :108.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篇5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膨胀的宇宙

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6、阅读课本第61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9、讲解: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说明: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还在膨胀之中!教师简单介绍红移现象。)

二、充满活力的宇宙

1、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片和资料。(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5、小结:如同人体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一样,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同时,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的恒星在向外抛射物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宇宙充满了活力。

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你知道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3、你还知道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4、学生们谈自己的想法。

5、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并选择性的详细介绍。

6、小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我们更不会忘记,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体现出的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

(1、引导学生利用书籍、网络、影视等各种方法收集;

2、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天体资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

3、引导学生通过黑板报、科技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板书设计:

8、探索宇宙

一、宇宙空间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办公空间设计的人性化应用探索 篇6

关键词:办公空间;空间设计;人性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办公空间经历了不同的空间形态,但其共性的特征表现在简约实用。但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下,办公空间的设计方面仅仅体现着实用原则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性化空间设计理念成为人们设计办公空间的元素之一。人性化设计理念一方面是一“人”为中心,缓解人们因高强度的工作而产生的疲倦感,另一方面是在打造人性化办公空间的同时带去视觉和心理的享受。在本着“以人为本”的同时,在办公空间设计融入人性化理念时,还需注重空间的和谐发展。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在对办公空间设计人性化特征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色彩、办公家具、光环境角度出发,将死板的空间格局变得艺术化的同时,凸显人文关怀,从而达到人与办公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这既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是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办公空间人性化设计现状分析

网络时代的到来在引起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现代办公空间设计的变革。尤其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的上班族在办公室度过。同时,在快节奏的生活和高效率的社会下,办公质量也直接影响到了使用者的办公效率。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办公空间只是简单的实用型空间设计特征。往往忽略了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融入。这导致办公人员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之下得不到放松,这也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经营业绩。并且,现代办公空间除了表现出实用性之外还体现在其设计空间的不合理性。有些办公空间虽然在设计之初考虑到了人性化理念的因素,但是却没有将人性化发挥到最大,因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空间的不合理利用。总而言之,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发展迅速的互联网社会,人们在办公空间高强度的工作之余需要身心的全方位休息。因此,这也加快了人们对办公空间体现人性化的诉求。

2 办公空间设计的人性化特征分析

2.1 色彩的人性化应用

色彩作为映入人们第一印象的空间构成部分,在对空间格调的构成有一定影响之外,能给我们视觉感受和艺术享受带去巨大的心灵冲击。所以,色彩在办公空间设计当中的定位是一个综合整合过程。在现在的办公空间中,对于过于单调的办公空间格局虽然可以用亮色加以点缀,但不能过于缤纷。因此,要注意各种色彩之间的合理融合与搭配。比如,在高强度的压力之下,绿色会给人以放松、稳重与舒适的感觉;黄色会给人以振奋之感,使其注意力集中,甚至激发他们更多的创作灵感,使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红色会给他们如火的激情,但不能以主色存在办公空间,这容易导致人产生愤怒的情绪。而由于当下的办公空间色彩设计方面主要是以黑白灰色系为主,因此,在空间的视觉感上会带给人压抑的感觉,因此不利于办公人员的长时间办公。所以,亮色系颜色,如红、绿、黄点缀在黑灰色系上会带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协调之下,给办公人员和来访之客放松、兴奋之感。色彩的设计运用不仅仅是局限于颜料的组合使用,也可以是以天然植物颜色加以设计应用。比如,绿色植物的设计摆放,在优化室内环境的同时,会促进人与物之间额协调感,无形中会给人舒适之感。因而,在空间设计时,绿色生态设计也成为不可或缺的主题元素之一。所以,色彩的运用要灵活,这也会为室内空间设计增加美感。

2.2 人性化的家具设计应用

在办公空间当中,办公家具的设置与摆放设计也同样注意人性化。一方面办公家具的个性化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办公人员长时间伏案办公会带来身体上的疲劳,以此就需要办公家具的设计方面需要符合人体的需求。如,现代的许多座椅就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从坐姿舒适度、到头枕、靠背、扶手都可以自动调节,在满足不同人体构造的基础上展现出最大化的人性化设计。另一方面,办公空间在家具的人性化应用方面要具有灵活性。对于小型空间办公场所的空间设计方面,组合式会议桌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形式。这在节约空间的同时,会不断获得空间新形态。这对于办公人员来说会不断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厌烦感。因此,办公家具作为办公空间的一部分,在设计方面加入人性化特征时需要充分从多方面考虑,才能满足各个行业办公人员的特殊要求。

2.3 人性化办公空间的照明设计应用

在最近几年,在办公空间的设计方面,照明设计越来越得到重视。因为,合理恰当的照明设计会消除疲劳与烦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对于室内光环境而言,最节约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天然光源进行照明。这虽然能在带给我们自然的舒适之感,但也要考虑到光线变化的因素。因此这就需要配合一定的装饰进行辅助。比如,利用百叶之窗进行光线的调节,抑或用双层窗帘一层遮光,一层利用纱帘进行光的再处理,这可以有效避免因强光线而导致的工作不适。但在当下的绝大多数办公空间都是采用人工光源。办公空间照明要采用冷光源与暖光源相结合的方式。这一方面能接近于自然光,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因长时间在电脑前办公引起的疲劳。其次在照明设计方面要根据室内的功能要求和平面布局来考虑,在相互协调之中增强或减弱空间的直觉深度和层次感,同时也能利用光源将室内多种的布局形态展现出的不同肌理,是空间发生多种变化。照明设备广泛运用在不同空间形态当中,作为空间设计不可忽略的成分,不在于其亮度的体现,而在于如何能最好的带给人们舒适之感。

3 结语

空间是人们休息的场所,但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设备的发展,越来越要体现以人为中心的设计需求。在办公空间的设计方面,重点是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快节奏发展,需要设计者不断改变观念,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空间设计要求。通过对办公空间的色彩、办公家具和光环境角度的简要分析,探讨人性化设计的融合和体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也是今后空间设计不可偏离的主题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贾婧玮.论办公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设计艺术,2014(09).

[2]全惠民,刘梅.现代室内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艺术评论,2007(07).

[3]许秀娇.人性化设计在办公空间中的应用[J].设计艺术,2015(01).

[4]王晶,廖漫漫,张国锋.办公空间中“人性化”的设计初探[J].现代装饰,2016(04).

设计基础教学探索 篇7

关键词:美术教育,视觉形态,造型基础

造型基础教育是针对学生进行审美训练和审美能力培养的一种手段。在实施训练的前提下, 如果学生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状况缺乏了解, 那么, 他们的眼光和具体表现的自由度, 就会力不从心。过去的时代文化封闭, 我们能够学习和在美术学院资料室里查阅到的几乎只有前苏联艺术家所创立的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与相关作品。即使学校有这种艺术图册, 图书禁闭的教学原则, 也仍然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看不到太多的艺术形式。那候人们普遍认为, 很多现当代艺术造型方式是可怕的、丑的也就是不适宜的。其艺术教育对我们的影响结果是扎实的写实技法训练和别的什么都不要去考虑。如果教师知识结构缺乏对现、当代艺术与教育方式的认识与研究, 所教出来的学生, 就必然只会是除了古典主义、写实技法以外, 别的什么都不知道。因此, 教学理念开放, 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 还要强调多元视角的艺术探索与实践表现。这方面的探索从95年中央美院就开始进行了这类具有探索性的教学实践, 发展到现今很多重点艺术院校, 甚至三本院校的艺术专业建设也在这方面的意识很强烈。

从学术的层面上看, 各艺术高校近年来设计基础教学开放化, 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艺术与艺术设计基础教育问题的教学交流平台, 虽然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但正真在教学实践中能赋予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以鲜活的新知与生命就对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挑战。

一、设计基础教学要执行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机制

“关于基础教学的克隆现象”的短文中, 揭示过一些教师十几年使用同一种方法和同一本讲义的教学现象。因为有些教师似乎认为只要采用了经典的教学法则, 就无须更变讲义的核心及内容, 就有不断延续的理由。所以, 他们在固步自封的理论前提下, 不负责任地执行教学。但是, 今天教育所追求的是一种基于开放性的基础教学过程, 注重学生创造思维, 而非简单技能训练的教学演绎, 这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果。如何看待实验性的教学机制, 如何应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战略转变, 是十分重要的讨论话题。

举例说, 前些年有些学校在设计素描的教学方式上也提出过教学观点。然而, 在观念模糊的发展进程中, 这种方式变成了结构性的线形写实或累加超级写实的东西, 观念变化没有特色, 而现代的课程设计与视觉问题的研究, 不是盲目地去描画对象或表现对象, 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形态思维训练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与表现;三维设计基础课程也是一样的, 目的是让学生探索视觉形态和基本形式要素, 继后在扩大训练范围的基础上, 学习和运用现代艺术中的不同流派的表现手段与方法, 并实施视觉形态的动手实践。经过感性的分析与研究, 学生对现代艺术各主要流派的视觉表现形式、观察方法和视觉理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 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 其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也大大地增强。

以上课程强调视觉形态的理论分析与品读现代艺术的作品方式, 实际是为学生们进行储备相关的视觉知识, 既为学生的作品形式和不同空间概念的表现方式作了一个基本的知识铺垫, 又给学生们提供了不同个性化的视觉风格研习的参照空间。

二、设计系学生谈学习感受

学生A说:应试高考时, 我对绘画风格了解甚少, 很多东西都不知道。大学后, 了解了艺术史中的各画派风格并学习与尝试。这时起, 我们不仅开阔了视野, 而且思维也更活跃了。惊诧到:“绘画原来也可以是这个样子!”在进一步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才慢慢感受到, 视觉语言的风格表现与创造, 实际上源于我们的思想体悟。学生B说:一个班的教学模式虽然一样, 但是作业结果展现不可能是一个模式或一个样子。不同的人对艺术的看法不同的, 其表现的方法也不可能趋同。设计基础学习过程中, 老师给我们预留了很大的个性空间。因此, 学习的结果是我们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教师的职能, 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画得好不好, 实际上并不是最重要的。学生作业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 设计基础课程最后只是把上课的这个过程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至于哪个学生作业好, 这对于展示并不重要。教学环节学生的理解程度才是最重要的, 作业的最终结果并不重要。作业制作是通过感官来洞察知识的过程, 是一种依靠直觉与思想来进行探索的形式, 必然会得到变化的结果。学生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 开始不理解是正常的, 关键在于作者是否真心用自己的眼光, 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些事物的特别, 并以独特的视觉形式表达出来。

所以说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必须从开始向学生灌输新的知识以及先进的文化, 只有知识丰富了, 视野才能更加阔远, 学生刚上大学, 很迷茫, 正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从写实手法到抽象手法都必须要了解。每个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的艺术作品, 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基础、一种方法。

以上从教学角度探讨了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教学理念, 并且从学生角度也谈了自己的学习感受, 这促使我们开始进一步反思作为艺术教育者的角色问题。在艺术教育中,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 始终把持交流与对话的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仅学生和学生之间要交流, 而且老师和学生之间、老师和老师之间、专业和专业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以及过去和现在之间都要交流, 只有处于这种开放的对话与互动状态, 学生才能开阔视野, 获得丰沛的信息, 从而真正有利于教与学的良性展开。

参考文献

[1][美]杰克.德.弗拉姆主编.《马蒂斯论艺术》.山东画报出版社.

[2]王轩也易单主编.《设计素描》.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居住区室外交往空间设计探索 篇8

居住区邻里交往是社会交往中的一部分, 也是居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因素。良好的邻里交往关系可以增强居民之间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对于维系整个城市的社会结构、居民心理和社会稳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居住区室外交往空间是居民生活交往及居住区内外信息和情感交流的基本空间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在不断创新的同时, 也给居民交往带来一些问题。而居住区室外交往空间作为居民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场所, 其设计也要在继承传统交往的基础上, 做出适应时代发展和地域文化的探索。

通过对郑州市现有的部分居住区室外交往空间进行的调查分析, 并从已建成的居住区设计的成功经验, 发现和总结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针对郑州市居住区室外交往空间的规划设计提出了一些思考和优化措施, 为郑州市居住区建设和设计提供参考。

2 郑州市居住区室外交往空间现状

2.1 存在的问题

(1) 小区级场地常出现大面积硬质铺地或草地, 使场地显得大而空, 缺乏细部设计。

(2) 开发商往往过于注重小区中心活动场地及组团场地的设计, 忽略对小层次交往空间的设计。如入口空间、宅前空间及道路边界的小空间等。

(3) 空间整体性差, 变化少, 不连贯。

(4) 场地设施的使用者多为老年人和儿童, 交往空间中的青年人参与性较弱。

(5) 居住区对外部的城市空间过于封闭, 不利于交往空间与城市的融合。

2.2 原因分析

(1) 过于注重形式化与图面化。

很多居住区在规划设计时并没有从使用者的感受和使用的实效出发, 只停留在其二维空间效果上, 对图纸上的感官满足超过了实际应用的本身, 而忽略居住空间实效的设计;另一方面, 开发商也乐于利用花哨的平面和华丽的图案加以夸张和宣传, 形成具有吸引力的卖点, 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而其后果则是造成空间与居民实际感受的矛盾, 成为失败的设计。

(2) 对技术和物质手段过分推崇。

对一种或几种盛行的规划与环境设计模式简单地大力推崇、移植、复制, 盲目照搬照抄国外或其他地区的设计, 导致居住小区千篇一律, 大同小异, 居民没有归属感, 自然造成居住小区中生气的不足。对传统的居住形态和外来的居住环境规划理论, 不是系统地分析其成因及其存在发生的背景及条件, 再进行消化和归纳, 而更多的是沉迷于其丰富的空间形态和多变的组织手法, 照猫画虎, 凭设计者去主观“设计”。设计人员应根据居住区本身的文化背景、地域背景, 避免单调乏味、无特色的室外空间设计, 吸取地方性设计要素, 并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创新。

3 居住区人性化空间场所设计的方法与途径

3.1 强化室外交往空间的适宜性

居住区室外交往空间的设计要适应居民的需要, 创造出人性化的交往空间, 归根结蒂是需要加强其适宜性。也就是要通过对现有住宅区交往空间的改造和对新住宅区交往空间的建设, 来逐步增强室外交往空间设计对地域特征的适应性, 提高促进交往行为的利用率, 强化居民对交往空间的识别意识。

3.2 加强城市空间与居住区室外交往空间的联系

居住区是城市细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可能脱离城市独立存在。居住区的室外交往空间又往往与其商业空间和休闲空间复合在一起。要增加城市空间与居住区室外交往空间的关联, 就要充分增强室外交往空间开放性, 从而使居住区住户和城市公共人群共同使用公共交往空间, 实现居住区内外的物质和精神交流, 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设施的利用率。

3.3 有效传承居住区室外交往空间中的地方传统

在现代社会生活体系的基础上体现传统, 从传统生活模式中提取和延续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特征, 将有利于建立人们心理的归属感和精神需求, 体现出居住区作为“家园” 的基本特征。将传统交往空间形式在邻里交往促进上的巨大作用, 演绎到现代居住区中加以变化运用, 可以促进生活互助的邻里交往, 深入到居民生活的必要活动中, 减弱邻里之间的心理隔阂, 以创造亲密的休闲型交往。

4 郑州市居住区室外交往空间的优化措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居住的安全性、空间的领域性及邻里交往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双休日的设立, 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 居住区建设越来越重视休闲空间的设计。而一些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小区环境的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 却常常忽略了功能空间的多样性。一些居住区规划追求“大硬化、大草坪”的模式, 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 出现过于空旷、单调的空间效果, 缺少具有亲和性的小空间, 一些居住区环境不能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兴趣、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开展多种活动的需要, 只是加强老年人和儿童的活动设施和场地, 而忽略了中青年人以及残疾人的活动要求, 造成居住区内所有居民同处一个活动空间, 这样一来, 既降低了室外活动的质量, 也由于活动设施的针对性不强而增加了活动的不安全因素。

4.1 把握庭院和休闲场所的空间尺度

大尺度的空间具强烈的力量感, 邻里交往较弱, 公共交往性强, 较适合于居住区中心庭院的公共空间;小尺度则更具有人情味与亲切感, 尺度宜人, 又不感到压抑, 较适合于住宅组团的户外庭院。中心绿地也应进行适宜的空间处理和尺度分割, 以减弱空旷感, 方便人的活动, 居住区环境设计宜以近人尺度为原则, 一般心情愉快的步行距离为300 m, 这也要求中心庭院的尺度不能过大, 大的小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中心庭院分设为尺度适宜的不同的组团庭院空间。

在居住区室外空间组织上, 设计者还应对入口、广场、休闲设施、宅间小空间等公共空间环境部分的设计投入更多的精力, 从而最大程度地体现居住区的识别性、归属感和公众意识。

4.2 提高空间使用率

一些居住区为居民创造的活动空间和设施不当, 把居住区建成了公园, 居住区室外环境越来越漂亮的同时, 可供多种户外活动的场所越来越少, 舒适度也不够。居民主要活动内容有:散步、聊天、晨练、休息、玩耍、纳凉等。而不同的户外活动需要不同的场所。例如:座椅设在道路的两侧, 人们坐在聊天时不断的被打扰;儿童游戏场所, 看孩子的大人无处可坐;晨练区位置不恰当, 造成对住户休息干扰;休息、游乐、健身、灯光、卫生、管理等设施不全, 特别是标识、指引设施不全、不详细、不准确, 不便于人们的使用。由此可见, 与大广场相比, 小型或袋型空间、1.2m左右高度植物围合的半封闭空间及架空层、长廊、亭台、树荫等灰空间就更加方便人们休憩、躲雨、乘凉。因此, 恰当的设置活动空间及设施, 可以提高场所空间的使用率, 在居住区规划与设计中应多加运用。

4.3 完善休闲场所与活动设施

老人和儿童是室外休闲场所的主要使用者, 设计应多为这两类人群考虑。树荫下的石凳、小范围的围合空间、蜿蜒曲折的步道、户外简易实用的健身设施、儿童嬉戏场地等都是高使用率的空间。而中青年居民的运动场地也是不可缺少的, 且形式应更多样化、多层次化。普通居住区应设置小型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等室外活动场地, 供各种不同的活动人群使用。而一些高档居住区或大型居住区应设置网球场、室内游泳池, 室外游泳池一年中只适用于夏季, 其他时候多为空置, 比较浪费用地, 不如将游泳池设于室内更人性化。

5 结语

在居住区室外交往空间设计更加美观和层次丰富的同时, 我们更应该人性化地考虑和不断适应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以人为本”, 从而设计和创造出更加健康的室外交往场所, 为居民营造一个舒适、安全、人性化的居住交往环境, 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扬.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第4版) .

[2]罗德启.健康人居环境的营造[J].建筑学报, 2004 (4) :5-8.

[3]魏宏杨, 熊健.高层住宅中交往空间层次探讨[J].住宅科技, 2002 (2) :21-22.

小学语文“学程”设计探索 篇9

1.自主学习(5 分钟)

面对美国人的阻挠和迫害,钱学森有可能会怎么说呢?请你展开想象,替他写三四句话(多写不限)回击美国人。可以选用文中钱学森话语中的词句。

钱学森______说:“_____”

2.小组合作(5 分钟)

(1)依次发言,相互评价。

评价依据:

针对美国人的阻挠和迫害,表达出钱学森的爱国精神;

文中钱学森的语言选用恰当,语句通顺、连贯。

(2)修改完善自己的表达。

(3)推荐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大家帮助他模仿钱学森练习演讲。

这一“学程”包括五个要素: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时间。事实上,在实践中仅有这五个要素是不够的,还必须追求这些要素的“优质”,否则就不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故优质“学程”包括的五个要素是:恰当的学习目标,适量的学习内容,渐进的学习过程,可行的学习方法,充足的学习时间。那么优质的“学程”怎么设计?需要经历哪些步骤呢?

一、基于文本特质选择准确的学习内容

该文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情感。这与同组课文《詹天佑》有明显的区别。第二,文本中的两次语境不同,但相同的是语义相近,语气坚定,态度坚决;语言直白,直抒胸臆。如第一次钱学森强调“我是中国人”“回到祖国”“多做点事”;第二次则是“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应当回去”“共同去创造”。很显然,该文就是通过人物在不同语境中相似的典型化语言表现人物形象的。

因此,在教学第5、6 自然段时,补充表现钱学森爱国情怀的语言。一方面,会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钱学森爱国形象的感受;另一方面,通过对文本言语的模仿迁移,在角色体验中能提高学生“言为心声”的表达能力。这样的选择能够突显文本特质,抓住课文最根本的地方,使后续的课堂教学焦点集中,且内容少而精。

二、通过预设答案要点制订清晰的学习目标

通过预设答案要点,清晰地描述学生描写人物语言的“样子”。上列“学程”预设的写话要点是:“内容”上针对美国人,表达坚定的回国决心;“形式”上至少3、4 句;提示语选用体现态度坚定的词语,如斩钉截铁等;话语中可选用文中的典型词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写一段例文。因为只有教师“下水”,才知“水”之深浅,才能真切地体悟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

三、在具体的教学语境中把握真实的学习起点

学生已经真切而具体地感受到了钱学森回国报效的决心。前文的学习就是围绕着钱学森的两处语言展开的,通过圈画批注、交流分享、朗读体验,钱学森爱国的形象已经深深地镌刻在学生的心中。学生能部分清晰、部分模糊地感知钱学森的话语特点。能清晰感受到的是:语境不同,但语义相近;感情真挚,语气坚定,态度坚决。能模糊感知的是:语言直白,直抒胸臆,以及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回到祖国”等类似的典型词句。因为前文的学习重在通过“形式”感知“内容”,后者虽有涉及,但未经点明,故大部分学生还处在“无意识”状态。

四、仔细丈量从学习起点到目标之间的实际距离

第一,需要明确言语对象,明确了言语对象实际上就等于框定了言语方向。

第二,需要想象钱学森当时的处境,感同身受,激起强烈的情感。因为“情动”才能“辞发”。

第三,选用合乎人物特点的言语形式,钱学森说出来的话当然就应带着钱学森的印迹。

第四,至少写3、4 句话,这是言语容量,是对六年级学生的底线要求。

第五,能够清晰地想象人物说话时的神情、动作,选用恰当的提示语。

第六,需要充分的时间。写的内容虽然不多,但要想集中、典型地反映人物形象,且做到语句通顺、连贯,构思、起草、修改的过程不可少。

五、以学生的原有水平和潜在能力思考教学的路径与方法

仔细考察丈量到的“距离”,我们发现第二点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学情分析,我们知道这与前面两次说话时的情感有同有异,而且学生和人物之间客观存在着遥远距离,要想激发必须历经一定的教学过程,借助合适的教学手段。我们的设计如下:

第一步,默读资料1,感知钱学森的重要性。

(1)师:钱学森太重要了,美国人是不会让他轻易回国的。听说他要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引读: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2)师:为了帮助大家更具体地理解这句话,老师找了一些资料。(出示资料,组织默读。)

资料1:美国军队“师”的人数编制

美国军队“师”的人数编制分甲、乙两种。一个乙种师5000人,一个甲种师10000 人。

五个师至少25000 人! 1 个钱学森至少抵得上25000 人!

(3)(默读后) 齐读最后一句话。

第二步,默读资料2,激发情感。

(1)组织默读

资料2:钱学森遇到的阻挠和经受的折磨

1950 年8 月,美国移民局不准钱学森离开美国,并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

1950 年9 月9 日,钱学森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关押了15 天。他们晚上每10 分钟开一次灯,不让他睡觉。15 天的折磨,使他的体重下降了30 磅!

之后,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把他扣押在家里,还要他每月到移民局报到一次。

联邦调查局的特务一直监视他们家的一举一动,时常闯入他的研究室和住宅捣乱。

……

(2)激情对话

师:你们看(指向资料),面对移民局的恐吓,钱学森会退缩吗?

生:(想象中的回答)不会!

师:经受非人的折磨,钱学森的回国之心会动摇吗?

生:(想象中的回答)不会!

师:身体的自由被限制了,钱学森立志报效祖国的决心会改变吗?

生:(想象中的回答)不会!

师:被捣乱的是研究室、是住宅,不能被捣乱的是钱学森的那颗———(生齐)爱国心!

第三步,角色转换,想象写话。

师:面对美国人的阻挠和迫害,假如你就是钱学森可能会怎么说呢?(出示上列的“学程”)

学生通过前文的学习已经充分感知了人物的言语特点,只是对于模仿运用“我是中国人”“回到祖国”等典型词句还处在不自觉的状态,故只要提示,学生就会知觉,但如何恰当地嵌入人物的言语中还需要时间构思、推敲。我们设计了从自主学习,到小组交流,到完善修改,到展示分享的学习过程,且预估了学习时间,确保这两点的落实。值得指出的是,学生学习时间的控制虽然应该根据现场情况而定,但依然需要在准确把握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等要素的前提下精心预设。

至此“,学程”的设计完成。

练习形式设计的探索 篇10

1. 区别性练习

区别性练习就是把相似易混淆的知识放在一起, 要求学生在比较区别中准确而迅速地解答,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训练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和敏捷性。

如下面的练习就具有相似特点:

(1) 一个长方形有 ( ) 条棱, ( ) 个顶点, ( ) 个面。

(2) 写出最小的连位数、两位质数、两位合数。

(3) 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各一个。

2. 归类性练习

归类性练习可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比较、分析, 抓住本质, 排除形式的干扰, 使之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更加深刻、准确, 运用更加灵活。如:

(1) 下列图形中, 哪个是正方形?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哪个是梯形?

(2) 在0, 1, 2, 3, 7, 11, 100, 121, 2.5, 3/5中, 质数有____, 整数有_____, 合数有______。

3. 判断性练习

判断性练习也是训练学生思维准确性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题1:一斤苹果的3/5和3斤苹果的1/5哪个重?为什么?

题2:针对下面各题的说法, 对的打“√”, 错的打“×”, 并说明理由。

(1) 0不是自然数, 所以0不是一个数。 ( )

(2)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 )

(3) 一条直线5分米长。 ( )

(4)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 )

4. 选择性练习

选择性练习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准确性和灵活性的一种极好的方法, 它不仅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 认真审题的习惯, 而且可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 互逆性练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互逆关系是大量存在的, 教学时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运用知识进行正向思维以解决问题, 还能要求学生正确灵活运用知识进行逆向思维以解决相应的问题, 使学生形成双向联想,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

(1) 三角形的底长为13厘米, 高是4厘米,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2) 三角形的面积是26平方厘米, 高是4厘米, 它的底长是多少?

(3) 三角形的面积是26平方厘米, 底长是13厘米, 它的高是多少?

6. 定向性练习

教完某方面知识后, 应适量进行新知识的定向性练习。所谓定向, 指向单一, 主攻一点, 促使新知识得以巩固。但练习的形式应依据学生心理, 灵活新颖, 以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思维能力。如教学小数乘法后可设计以下几组练习:

(1) 说说下列各式中积有几位小数。

(2) 在得数中合适位置加上上小数点。

(3) 已知46×78=3588, 很快说出下列各式的积。

7. 多解练习

多解练习, 就是对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去考虑, 去联想, 从而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独创性。例如让学生回答6×5=30表示什么意思 (一题多解) 。

又如: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 用这样的速度, 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 甲乙两地公路长多少千米? (一题多解)

8. 编题练习

编题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这种练习有助于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

编题的形式很多, 比如把不完整的题编成完整的;仿题编题;看实物、图形编题;根据演示、实践活动的内容编题;按指定的算式或算法编题;根据含义编题等。

上一篇:海产品加工废水下一篇:医疗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