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慧城市

2024-06-22

绿色智慧城市(精选十篇)

绿色智慧城市 篇1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告急、住房紧缺、就业不足、疾病等问题凸显, 城市的压力逐渐增大。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深入到城市的各个领域和居民的工作生活中, 推动了城市的转型和创新发展模式——智慧城市。2008年11月, IBM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 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 将物联网与互联网连接, 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 更加精准地反映人类社会的各种需求和管理, 从而使全球进入“智慧”状态。智慧地球理念包含6个方面:智慧城市、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供应链。智慧城市作为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 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 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二、智慧城市的特点

(一) 数字化与智能化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城市发展的理念和实践中, 不仅要建立一个与物理城市不同的网络虚拟城市, 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各个领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创新发展。科技的不断突破带了了城市发展的深刻变革。数字化帮我们建立了一个虚拟的网络城市, 智能化在网络城市系统中建立各个智能化应用模块, 实现城市各个领域的智能化运作, 并将各个模块相互联系。随着数据信息技术的进步, 城市运行与管理中会存储海量数据, 在云计算的平台上, 海量的信息资源能高效地为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提供服务, 政务云平台、交通云平台、教育云平台等, 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渗透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中, 物联网与互联网对接, 从而实现对城市的全面互联和全面感知, 既实现了城市的智慧化, 也实现了居民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智慧化。

(二) 生态化与低碳化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的空间环境、居住环境、水环境、空气环境等越来越差, 城市的宜居度越来越低。智慧化城市在运用技术推进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中, 同样重视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 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通过对城市产业结构的低碳化调整, 将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到低污染、低排放、低消耗的产业上来, 实现绿色增长。推动循环经济, 强调物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使用。推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 淘汰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产能, 对工艺和技术进行低碳改造和升级, 调整能源结构, 从过去依靠高排放的煤炭能源转到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上。倡导居民的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 绿色出行、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垃圾分类归集。通过智能系统加强对环境的检测、治理和管理, 降低环境负担, 打造宜居城市, 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 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三) 公共性与特色性

城市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城市中居民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而且这些产品和服务大多数是公益性质的, 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因此智慧城市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多数是公共物品, 因此智慧城市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公共性。虽然信息技术的运用拓展了城市的范围和边界, 但从地理区域上来说, 城市是有区域属性的, 每个城市的地理位置不同、地形地貌不同、资源含量不同、历史积淀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居民生活习惯也不同, 每个城市又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和价值。因此每个智慧城市都具有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公共性, 但同时又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多、规模大、耗时长、风险高、绩效很难一时评断的公共工程, 因此要充分考虑各个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发展需要、技术条件等综合因素, 做好规划, 既要体现智慧城市的共性, 又不能丢掉城市长期传承下来的特色与价值。

(四) 知识性与创新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创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创新与知识经济发展的发展共同推动了城市发展模式的改变, 智慧城市是二者共同推动的结果, 因此创新性与知识性是智慧城市的典型特征。首先, 智慧城市改变城市的经济主体, 由过去的高耗能产业向信息产业、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转移, 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成为经济主体增值的主要途径。其次, 智慧城市改变城市生产效率, 由过去的人工或机器的劳动生产率转变为知识生产率。第三, 智慧城市改变生产方式, 由于整个城市的全面互联与全面感知, 生产方式由过去的大规模集约化生产转向更为灵活的柔性生产方式和个性化生产方式。知识性和创新性也对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更需要知识劳动力。智慧城市将在城市智慧信息基础上为知识劳动者提供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的更优质平台。智慧城市将成为一个应用创新、开放创新和大众创新的平台, 这种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基础上的新型创新体系将不断地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源泉。

三、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智慧城市建设要素

(一)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是基础

产业绿色发展。产业结构的低碳化调整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要条件。从产业结构来讲, 第一、二产业要向第三产业转移, 与第一、二产业相比, 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以加工和生产为主的第一、二产业的碳排放量低, 但经济附加值高。在各产业内部, 加快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淘汰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的落后产能, 推动节能减排, 推进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 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特别是“互联网+”产业, 智慧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将这些新兴产业培育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从而促进城市经济运行的低碳循环。

能源低碳循环。改善传统的城市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一方面, 利用清洁煤技术, 将高碳的煤化能源通过清洁技术转换成低碳能源, 另一方面, 开放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等低碳或无碳能源, 降低城市生产和生活对煤炭的依赖。第三, 开展循环使用。城市生产与生活中要大力推行循环经济, 使物资和资源能够循环再利用, 以减少浪费, 提高物资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 能源的开发与保护要并重, 不要无限制、无节制地开放能源, 要适当保护, 以维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 科学技术和低碳经济发展是根本

科技推动创新。科技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智慧城市生产和管理方式的改变, 还促进了智慧城市理念的发展。科技推动着智慧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城市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能力, 强化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自然灾害救济等方面的应用。加强对图像、数据、声音等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分析能力, 为交通管理和公共安全提供服务。充分利用微信公众账号、手机APP、门户网站等信息平台, 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和信息获取。

低碳促进转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必要基础和基本保障。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长期以来已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的发展, 恶化的生态环境和逐渐枯竭的资源使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已经接近极限。城市发展的低碳化转型是缓解环境压力和资源约束的有效途径, 也是智慧城市在解决宜居问题的正确方式。城市的低碳化转型除了城市中产业的低碳化转型、能源的低碳化转型, 更重要的是城市价值观的低碳化转型、城市空间布局的低碳化转型、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低碳化转型。实现低碳化转型, 一方面, 需要政府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 需要城市居民的参与。最重要的是要形成稳定的文化价值观, 将保护环境、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发对浪费、提倡节约等变成一种被全社会认可的思想和理念并自觉遵守。

(三) 城市功能升级和人才培养优化是关键

城市功能升级。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工作需求的多样化, 城市的财富创造功能、社会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创新功能等逐渐改变并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随着智慧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能源结构的调整, 制造产业更高端、流通产业更智能、社会消费更理性, 作为城市的物质基础, 财富创造更高效、智能、低碳。随着智慧城市综合保障能力的提升, 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更完善、公共服务范围和效率更高、基础设施建设更合理、文化建设更超前。随着智慧城市产业低碳化和生活低碳化发展, 城市更宜居。随着智慧城市多元创新系统的构建, 社会价值观更趋于低碳和创新、创新平台更广泛、技术研发与应用更频繁。

绿色智慧城市 篇2

11月21日,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智慧城市分论坛上,我市被正式确定为中欧绿色智慧城市中方15个试点城市之一,市长曲福田被确定为中欧绿色智慧城市专家团执行成员。

今年4月22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启动仪式,正式开始推进智慧城市合作。经过双方专家调研和推荐,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淮安市等15个城市列为中方的试点城市。

三要素创建绿色智慧城市 篇3

遗憾的是,我们还在实现这样理想化城市的道路上努力求索。

在我接受任命担任英国对华可持续城镇化事务特使的任命时,我知道智慧城市技术将成为我们完成这一使命、改善中英两国城市生活的有力工具。

为什么智慧城市技术越来越重要? 提高效率并促进其发展是一个重要因素。智能技术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生产力,改进市民的生活体验,例如使城市的交通更加快捷和便利。同时,智慧城市技术在节省能源、减少交通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能源消耗的四分之三以及碳排放量的80%来源于城市,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大,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上升。

科技的迅速发展已使智慧城市建设更加接近于实现。近20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以及规模和数量的快速增长,我们知道智慧城市建设在技术层面上是行之有效的。互联网特别是无线、光纤以及3G、4G和5G高速数据网的发展,为我们迅速构建新的信息网络提供了一层无形的基础设施。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广泛使用表明,大部分市民已具有与智慧城市交互所需技术的能力;市区密集的人口规模为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并使之形成规模化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5年前,我们看到智慧城市的发展侧重于整个城市管理系统,其指导概念是建立一个宏大的系统全面支持城市运行。但最近这一概念已转变为可交互操作的城市,新系统与原有系统可以彼此进行交互,从而更加轻松地装载必要的系统,在新兴技术开发周期提前使用。这意味着现在传感器技术的部署更加简便,可以通过物联网迅速连接建筑、地点、车辆及其他物体,实现智能移动、智能家庭甚至智能城市,同时也便于小型创新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快速部署。

如果互连是智慧城市的首要因素,物联网是第二要素,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则是数据。随着大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应用,城市管理可以进一步细化,无论是测量家庭用电、更好地利用建筑和停车场、改善物流管理,还是控制交通流量,我们将越来越多地看到城市系统被用来提供个性化且人性化的服务,更好地为市民提供信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这些变化促成英国首度广泛部署智慧城市技术,英格兰北部曼彻斯特市走在前列。其智慧城市计划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在交通、健康和空气质量方面的改善。在即将开展的“欧盟灯塔”项目中,曼彻斯特将成为测试智慧城市活动商务示范区的样板。

布里斯托市是英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也是采用智慧城市技术提高空气质量、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例子。布里斯托市希望在2005—2020年期间将碳排放量削减40%,并采用多种智能解决方案帮助实现这一目标。例如,该市政府在社会性住房中部署智能电表,帮助市民节约家庭用电的同时,还采用SystemsLink开发的软件识别哪里出现浪费,哪里可以节约,从而降低整个城市的能源需求量。

英国智能示范城市格拉斯哥市用LED照明灯取代了72000个老式路灯,但这些照明灯并不是简单的路灯,它们内部含有能够测量脚步声、灯光和气候数据(如空气污染)的传感器。当行人和骑车人接近时可以变亮,在周围无人时变暗,不仅改善了当地照明水平,而且将能耗降低了60%。

目前伦敦交通网站可以使乘车上班的市民通过GPS定位程序核对前往目的地的最佳路线,以及在伦敦19000个公交车站中任何一个车站所需等待的时间,旨在减少拥堵和交通排放量。此外,还有许多公交车站的公交信息屏可以显示实时交通信息。

中国也在进行着同样的发展。目前,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已在中国300多个城市全面展开,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许多二三线城市。例如,天津滨海区开发了虚拟生态社区地图,市民可以利用实物标识访问虚拟网络,通过O2O(线上到线下)同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的商户信息,促使公众参与折扣服务。

因此,中英两国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开展密切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在英国驻华使馆繁荣战略基金支持下,曼彻斯特市和布里斯托市议会与国家信息化咨询委员会、神州数码以及英国的一些公司合作制定智慧城市政策,并在湖北武汉、天津和江苏徐州开展试点项目。该项目汇集了英国和中国城市的经验,以及英国大型IT供应商和小型创新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专业知识。近日,广州与布里斯托、曼彻斯特和武汉之间也宣布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合作项目。占地2.19平方公里的武汉青山区滨江商务区作为武汉的新地标,将集中展示智慧城市技术。这个项目将借鉴曼城智能商务区——曼彻斯特走廊的成功经验。

融入智慧教育 营造绿色课堂 篇4

一、绿色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的创造的快乐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绿色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富有“诗情画意”的课堂,师生的思想时而在上面栖息,时而又畅游四方;只有那种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中忽然发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课堂才是创造的课堂;也只有那种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才是创造的课堂。例如我执教的《乘法结合律》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学习完乘法结合律后,我设计了“25×16”一题,让学生观察数据特点,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看有什么简便算法。说实话,当时我认为这个知识点如果作为讨论的方式出现有些过于简单,不值得浪费时间。大约过了5分钟之后,学生们开始汇报了:有的同学利用“25”这个特殊数字,想办法找到“4”,用“25×4×4”来计算,结果等于400。还有的同学把16看成2×8,然后用25×2得50,再乘8,也等于400。还有的同学把25扩大了4倍,又把16缩小了4倍,这样的结果也等于400。听到这里,我也为学生找到新的方法而高兴,心里想:“这下可没有其他的简便方法了!”出乎我的意料,还有一名同学的手在高高地、坚定地举着。我请他发表自己的见解,他说:“我把25拆开,就是5×5,再把16拆开,写成4×4,再用4×5得20乘4×5的积20,也是400。”没等教师肯定,学生乖乖地坐下了,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惊讶,而是叹服,连声表扬:“好样的!老师真没有想到这样的做法!”其他学生也激动地送出了自己的掌声,那些听课的教师也情不自禁地奉献出了自己的掌声。在这样的课堂上,问题是开放性的,答案是不确定的,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这样一个不能由教师完全掌控的过程,贯穿其中的就是师生的思维。让思维“飞”起来,才能感受到绿色课堂中创造的快乐!

二、把握好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发展绿色课堂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在合作、创新、科学思维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如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表演节目,合作发明创造等,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

三、以活动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应用,优化绿色课堂

学习数学是有用的,它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要配合所学的知识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使学生在开放的实践空间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如结合我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爱护环境。我把学生带到操场,来到垃圾桶旁,请同学们自愿组合小组,自备工具,帮助总务处测量,计算出:如果按校园内有20个垃圾桶,1千克油漆可漆6平方米计算,一共要买多少千克的油漆?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出乎我意料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比如在量底面周长时,很多小组在没有可以弯曲的软尺能直接测量的情况下,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有的小组先用细绳量,再用直尺量绳的长度;有的小组仔细认真地量前后两个投放垃圾口的长、宽的长度;有的小组用一把米尺,测量底面直径时,只见他们把米尺的“0”刻度线固定在圆周上,然后旋转米尺,当量得的长度最长时即为直径。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既积累了实物测量的经验,又培养了以变通的思维方式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乐学、会学,并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养成善于运用数学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四、创设绿色课堂,让学生领悟真谛的课堂

教学永远是教育。当学生把学到的知识遗忘后,留下来的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植树问题》这堂课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方法的一节好课。教学中,笔者通过用剪刀剪绳子让学生体验“一刀两断”,并在剪绳子的过程中掌握“遇到此类问题先画一画,再找找规律,利用规律推理出同类题目的解决方法”,设计的练习题也不同以往的分三种类型来练习,而是出了“一条路总长12米,每隔3米栽一棵树,可以怎样栽?栽几棵?现在请大家画一画。”这个题设计很巧妙,可以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又因为学生先画了画,从而降低了思维难度。在小组讨论出三种情况后,笔者让学生思考“这些情况可以用你身体的哪部分来表示”,体会“五指四孔”、“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等数学思想方法。从“分段”到“植树”,有效地帮他们建立起“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中兴智慧城市专题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篇5

——“智”造师眼中的世界

智慧城市大厦耸立云霄,起自“智”造师在砖瓦间的构建。他不仅带我们畅想智慧城市的宏伟蓝图,还以中式笔法,勾绘出智慧中国的旖旎画卷。今天我们讲述的就是一位“智”造师的故事,他不仅带领我们看到了“智”造师眼中的智慧世界,更引领我们跟随其去探寻智慧的足迹,体味智慧城市的瑰丽景观。

“智”造师眼中的世界

一、安定的诺亚城市

维护城市安全和谐,你所能依仗的不仅是孤单的机械战警——智慧,让城市真正步入安定和谐。

1、稳定之本:平安城市——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

社会转型期,城市中充斥着众多不安定因素。安全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但城市环境错综复杂,茫茫人海中,怎能快速准确地识别犯罪嫌疑人?单凭“警察”人力无异于杯水车薪,智慧型的平安城市需要借助高科技的火眼金睛。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和各种自然灾害,做到不稳定因素的提前预防和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有效应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要。平安城市是一个覆盖整个城市的集成式、多功能、综合性大型监控报警系统,业务范围涵盖治安、交管、消防、刑侦等多个公安警种,包括图像监控与报警系统(包括车载移动摄像终端系统)、重点要害部位监控与报警系统、居民小区技术防范系统、机动车防盗防劫报警系统、道路交通监控和卡口系统、电子巡更管理系统等独立而又互相协作的

子系统。

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集成了应急指挥系统、网络视讯系统、定位系统,基于云计算平台,通过光纤网络、3G网络、无线网桥等网络接入部署于“三区三口”,各种企业、居民小区的监控和报警前端、城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应急指挥中心、各级监控中心、视频会场、移动指挥车实现对城市的管理和紧急事件的指挥和处理。解决方案亮点:

丰富的业务功能,多种系统融合:与CERS系统级联融合,统一接警,实现电话、短信、告警“三合一”接警;

覆盖良好,部署快速,直达基层:LBS定位系统融合视频监控,做到统一调度,精确处理;

低成本、高收益:预案规划设置,有效提高应急指挥组织效率; 可靠安全、保密性高:多种网络接入和备份手段,保障应急安全;

平战结合,提高政府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融合视频监控,便于领导快速决策; 好管理、易维护:好管理、易运维,几大系统一套网管平台; 基于云平台,减少部署、维护人力投入。客户利益:

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适应于有线、无线以及混合网络,覆盖整个城市,不留任何死角;

丰富的高清和夜间监控解决方案,满足客户需求; 强大的智能分析云,提升主动预防能力; 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

融合城市应急系统、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定位、GIS、GPS、门户网站、一卡通等,各系统无缝连接。统一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融合物联网技术,准确获取相关城市数据,帮助政府做出科学的决策。

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中国新疆、吉林、江西等地,以及苏丹、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白俄罗斯、乌拉圭等国家,丰富的海内外项目实施经验,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稳定之纲:电子政务——中兴通讯无线政务网综合解决方案

一张智能的无线政务专网,不仅维护着城市的安全运行,还将在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市政市容、能源环境、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构建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帮助政府部门拜托固定的办公空间,为民众提供“时时处处”的政府服务。

智慧城市运行涵盖公共安全、市政管理、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监控等多个方面,各方面工作都需要信息化手段的保障。公众电信业务已不能适应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的要求,需要将传统通信技术与新兴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相结合、固定应用和移动应用相结合、信息监控和指挥调度相结合,在保障信息安全可靠的同时,利用视频、语音、数据的融合通信技术来支持城市运行的各方面工作。

无线政务专网正式在这种需求下诞生的,专网采用先进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无线通信技术,使用1.4G频率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一张能够提供高带宽、高速率、可移动、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稳定服务的无线业务承载网络。其系统结构如下:

解决方案亮点:

Ÿ 采用TD-LTE技术,这是3GPP组织定义的4G无线通讯技术,非常适合在专网领域的非对称性业务,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传输速率,远大于目前主流的移动公网通讯能力

Ÿ 中兴通讯可以提供包括终端设备、基站设备、核心网(大型核心网、小型化核心网)、电源设备、承载网络、运营支撑系统、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在内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Ÿ 系统支持集群通讯功能,支持语音、数据并发的多媒体集群功能

Ÿ 中兴通讯可以提供丰富类型的终端,解决各种业务的应用场景。终端包括:室内室外型的CPE设备(将LTE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数据卡、通信模块、智能平板和智能手持终端等

Ÿ 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保证系统安全可控。方案提供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软硬件可靠性、应用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措施 客户利益

Ÿ 提升城市应急通信的保障能力,专网专用,确保任何情况下的信息通道的通畅 Ÿ 实现政务的移动办公,提升政府的办事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Ÿ 提供智慧城市感知层的无线宽带接入,尤其是高清视频监控等对于传输带宽要求比较高的终端接入,为智慧城市建设打造网络支撑平台 通过网络建设,运行,带动当地物联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稳定之锤:应急联动——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 维稳保平安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类面临的发展机遇增多,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并存,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生产事故频繁发生,重大疫情传播范围扩大,能源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抬头。例如2008年1月底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过程,2008年5月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2009年肆虐全球的H1N1流感,新疆乌鲁木齐打砸抢事件等等。连续的特大事件暴露出了很多应急管理和处置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合理应对新社会条件下的突发事件,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处置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雅安地震是政府在重大灾难性事件面前的又一次大考。从地震发生到启动I级救灾应急响应,政府在此次地震中只用了3小时。五年前汶川大地震,此过程花费8小时;三年前的7.1级玉树地震,此过程花费近4小时。这其中,智能化的应急联动救援体系功不可没。

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方案内容

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呼叫中心系统、接处警系统、数字调度系统、计算机辅助调度

系统、城市空间地理信息GIS系统、视频监控和视频会议系统、大屏幕系统、数据中心和系统应用集成平台等,能够快速的对各种警情进行响应,并且在应对各种重大警情时,将现场的实时画面传回指挥大厅,指挥长官在对现场情况作出足够观察后对各种警力人员做出行动指示。其组网如图一下:

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方案图

呼叫中心系统:能够对多种形式的报警(包括固网、手机语音、手机3G视频、短信、网络以及视频监控点和传感器点报警等)进行统一排队及调度分配处理,并自动判定是否误报或恶意报警。

接/处警系统:实现接警、处警功能。接警中心统一接听和处理市民的报警、求助电话,处警中心接收接警中心转发的警情数据,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定位、空间分析功能,对所有的资源和警力通过一体化的数据传输和通讯调度台进行统一管理、指挥和调度。数字调度系统:完全综合了调度机和大型局用交换机的优点,不仅具有调度机的内外线调度功能、排队功能、录音功能,而且综合了局用交换机强大的交换、组网能力,提供给用户众多新业务、数字业务,为控制中心操作人员提供一个强大和调度平台。

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时空分析和综合信息的全面掌控,自动生成或启动相关处理预案,有效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工作效率。

GIS/GP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录入测绘部门提供的地图空间测绘数据及属性信息,形成丰富的城市地理信息中心,可提供道路分布、政府、公安、消防、医院、驻军等静态目标的位置信息,还能通过各种定位技术(LBS或者GPS)获取并显示各种价值目标的移动位置信息,并且在GIS屏幕上对各分布警力、视频监控点、传感器监控点等进行集中监控和可视化的调度指挥。

视频监控/会议系统:视频监视/会议系统为指挥中心提供实时的可视化监控平台,并可即时召开视频会议。该系统可对现场图像进行各项处理,并实现大屏幕显示集中监控与切换。系统及应用集成平台:各子系统之间通过统一集成平台实现系统间数据共享及互联互动。各子系统作为集成平台的终端注册到平台,由平台实现各终端之间的联动功能。各终端可向平台申请资源,平台可根据给定的图形化界面定制业务流程,当各终端申请的资源达到定制业务的阀值后,平台将自动触发定制的业务。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方案优势:

基于软交换的NGCERS能够实现真正的多途径报警接入;

计算机辅助调度、预案处理和资源共享能够提供更加科学的处警抉择;

GIS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调度、视频监控、GPS系统的有效结合,能够提供更加智能、可视化的出警调度;

为不同规模、不同空间布局的调度中心提供更加灵活的系统组网方案; 使用VoIP技术,大大降低了设备费用;平滑扩容升级能力; 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稳定之链:数字城管

数字城管应急指挥中心信息采购员小徐在自己负责的责任网格上“巡逻”时发现,一个花园入口处不知是谁扔了一张沙发在那儿。破旧的沙发不仅影响路面美观,还给往来行人和车辆造成恶劣不便。发现问题后,小徐立即通知相关负责部门。从发现问题到着手解决问题,时间没有超过15分钟。

这个“网格”即数字城管系统,以数字化手段将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如房屋建筑、道路、水系以及各类城市公共设施,通过普查与地理编码,移植到计算机系统中去。借助这个平台,哪条路上的路灯不亮,哪出下水道的井盖丢失了,哪个社区垃圾未清扫,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智能化的城市管理正在让城市更美好!

二、经济的新引擎

1+1≥11?这样的经济增长公式并非谬论,智慧城市,让这一切触手可及。

1、智慧旅游:自由行者——中兴通讯智慧旅游解决方案 新经济环境下,旅游业对扩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愈发明显。智慧旅游将实现景区信息共享,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通过信息平台自由办公、咨询。安全、自由、智能的氛围将为城市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动与色彩。

中兴通讯智慧环保解决方案化身自由行者,为城市的经济的添砖加瓦。项目背景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西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

秦皇岛的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集中性、质优性、独有性等特点。山海关老龙头景区、北戴河海滨景区双双入选“中国旅游胜地40佳”。全市现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32家(34处),星级饭店57家,175家旅行社,各语种导游人员2500余人,旅游从业人员14万人。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10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2.8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6.2%)。

秦皇岛市旅游地图

继秦皇岛市被纳入国家现代服务业改革试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及创新城市试点后,2012年12月,又被国家旅游局纳入全国33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秦皇岛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内将利用网络技术,整合相关资源,推进城市旅游管理系统化、智能化。客户需求

秦皇岛旅游信息化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 ■ 旅游资源分散、行业协同度不高

由于旅游资源信息化建设落后,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标准、行业资源应用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同时缺少统筹协调,导致旅游资源相互协同度低、宣传度不够,甚至一些网站发布错误虚假信息,对旅游形成误导。■ 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信息化基础薄弱

首先,大部分涉旅单位都没有自己独立的网络域名,无法开展电子商务,旅客更无法及时获悉产品与活动信息。

准确性比较弱。

秦皇岛智慧旅游服务系统整体框架图

从框架结构上看,智慧旅游建设分硬件资源建设、智慧旅游能力集成系统、服务体系、网络、终端等5个层面,并且和智慧城市的保障支撑体系相融合,最终有效支撑战略咨询层面的决策分析。即: ■ 硬件资源层

共享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硬件资源,通过云计算的模式进行部署,搭建秦皇岛智慧旅游服务系统的基础设施,通过虚拟化、云存储、云计算、云调度、云管理的模式来进行搭建,为平台提供基础设施,存储信息数据。■ 智慧旅游云平台

进行数据资源和基础能力的整合,按照服务的类别和信息的属性建立规范的旅游资源数据库,制定旅游行业数据标准,充分整合现有旅游资源,海量存储秦皇岛旅游信息,在辖区内共享公共的旅游数据资源,支持各个区、县的旅游平台的建设。智慧旅游云平台包含旅游行业基础支撑资源库以及运营支撑服务。旅游行业基础支撑资源库包括:景区资源数据库、旅客资源数据库、行政资源数据库、交通资源数据库、导游资源数据库、商业资源数据库、多媒体资源数据库、GIS资源数据库和其他资源数据库。运营支撑服务包括语音能力、消息能力、视频能力、IT能力、融合能力、交互能力等,并提供统一的管理功能。■ 服务层

提供面向旅客的公众服务、面向旅游企业管理服务、及面向旅游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服务。■ 网络层

智慧旅游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全球定位网络(GPS)四大网络之上。■ 终端层

支持手机、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PC、触摸屏等多种设备的接入,国内外游客或使用对象能够通过身边的设备随时随地获取秦皇岛旅游相关资讯,享受智慧旅游服务。秦皇岛智慧旅游建成后,将为游客、管理部门、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智慧园区:高效集合——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传统园区建设者对于园区建设只做到九通一平,即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入驻企业、园区管理方的需求,亟需一种能解决传统园区缺乏整体规划、信息重复建设、信息服务薄弱、资源浪费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经济园区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试验田、创新者。当经济园区牵手智慧园区,两者的结合既整合当今知识经济、创新、分工协作、信息化等产业发展特点,更将园区服务与管理推向更高水平。高效整合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是中兴通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强劲引擎。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整体建设方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为园区企业服务的服务平台,通过园区的良好的服务环境和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企业做宣传和后备支持。二是为园区管理方提供的园区管理平台,为园区的管理方提供综合的政务能力和园区管理手段。具体内容请参见下图: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整体方案策略图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低碳、智慧的具体体现在:

1)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把园区管理会和园区企业等各方面资源整合,提供统一、综合的软件平台。此软件平台为园区管理方和企业提供智能的软件环境和应用。2)中兴通讯的软件平台为管理会和企业提供了网络虚拟园区的技术手段,增强了园区企业间、企业与管委会政府、员工与员工的沟通能力;同时,提升园区综合水平,提供园区的总体知名度。

3)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可以为园区企业和入驻企业提供低碳、高效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软件平台介绍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核心是统一、综合的软件平台,此软件平台包括PaaS云计算平台、运营支撑平台和物联网(M2M)平台。PaaS云计算平台

PaaS云计算平台整合电信、互联网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把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进行资源池化,根据园区的应用环境融合多方业务、支撑方面的能力,对外提供开放、简单、高效的PaaS应用开发环境。通过此PaaS平台可以很方便的开发出适合不同企业类型的应用。同时中兴通讯针对园区的企业提供了桌面云、协同办公、融合通讯、全程电子商务、财务、教育、商旅等等方面的应用。运营支撑平台

运营支撑平台包括IT资源的监控、资源的管理、运营管理、IT运维管理、业务运营门户等多个部分。该平台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业务运营、主机托管、业务发布等多种应用的运维和计费等工作,使园区的管理方从园区建设中获益,从而达到企业和园区管理方的双赢。

物联网(M2M)平台

物联网(M2M)平台包括了终端服务、应用服务、定制业务等模块,集成了运营支撑、网络接入等模块,对外提供了管理门户和应用使用门户,并且为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需要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状况,实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保大局。实现这一目标,其关键在于提高环保部门综合决策、环境监管、预警防灾以及公众服务的能力。环境在线监测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环境在线监测平台,提高环境监测效率,为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提升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中兴通讯环境在线监测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架构,主要包括应用层、平台层和基础设施层,并通过门户服务系统作为内部和外部的统一接口,为政府环保管理机构、企业和社会提供环境在线监测解决方案。应用层提供环境在线监测平台主要的功能——水质监测、烟气监测和噪声监测,对数据、业务进行集成,形成完整的软件集成系统,还实现日常办公应用、环境管理和监控及决策支持;平台层包括支撑平台和环境云数据中心,支撑全局的环境数据资源和业务应用;基础设施层包含基础硬件和软件系统、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是平台层和应用层的基础物理设施。

方案优势

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架构,构建统一环境监测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互联,实现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

实现对水、空气、烟气、噪声等污染的统一监测,减少系统建设上的投入,同时提供系

统的易用性。

理清业务规范和流程,使客户业务执行规范化、业务办理流程化、管理维护方便化、信息系统模块化;

采用标准的技术路线,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实现数据统一交换与共享,全面整合现有信息资源。

采用松耦合、可扩展的架构,使系统可随着业务的增多而扩容,而系统结构无需改变。客户利益

通过环境监测平台的建设,实现环境监测提供信息化、自动化,提高环保信息化能力。环境监测平台提供大气、水质、噪声等全方位的监测数据,可以方便地进行相关环境业务办理,还能提供日志、系统管理等功能,提高环保部门行政效率,提高环保部门形象,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

整合各业务子系统,帮助客户建设省/市/区级的环监平台,实现现有系统的整合接入,实现环境数据的规范上传、管理,帮助政府发布可靠的环境数据,提高环境的可感知度,从而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环境在线监测平台采用标准的、可扩展的架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使平台在系统结构无改变的情况下,可随着监测目标增加、监测参数要求提高、功能的添加而随之扩展,减少相关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

三、生活的幸福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城市人口膨胀,数字化水平、资源服务水平却相对滞后的当下,智慧城市的诞生,把更智慧的生活方式融入到普通市民生活中,着力解决交通、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陈疾旧疴,让人民群众真正“幸福”起来。

1、教育,国之根本——中兴通讯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再穷不能穷教育”贯穿中国人的教育理念,而教育发展水平低下,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仍是中国教育亟需解决的两大难题。

中兴通讯智慧教育解决方案,让人民尽享幸福民生。

项目背景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北岸。

黄冈市的基础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湖北省黄冈中学创办于1904年,是基础教育的全国名校,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为促进黄冈市的教育发展,中兴通讯为黄冈教育局规划与建设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与管理平台、智慧校园与智慧教师,将黄冈打造为国内教育信息领域的典范,实现教育服务经济的总体目标。客户需求

黄冈市教育部门对在教育信息领域的主要需求如下:

1.建设区域性教育资源与管理平台的建设:提升学校与区域之间的课件、试题等资源共享,提高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2.推进智慧教室与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水平,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录播、方便的课件访问等功能;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

3.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理论结合实际,建立科学、规范的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应用于区域和学校的教育网络覆盖、设备、教室等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建设。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实现硬件资源弹性调配,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硬件建设和维护成本。解决方案及客户收益

中兴通讯凭借在教育行业多年的成功经验,和对教育云平台、终端和教育信息化的大量投入,在黄教育信息项目,针对客户需求,经过多轮沟通探讨,最终制定出符合客户需求的整套基于教育云平台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黄冈“智慧教育”项目建设内容总体概括为:“关注一个模型建设,构建黄冈特色三通两平台,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线。”

(三通为: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两平台为教育资源云平台、教育管理云平台)。

黄冈智慧教育总体建设架构图

通过平台建设,“智慧教育”以智慧教育云平台为基础,覆盖了从个人、班级、校级到区域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平台建设,解决了黄冈市教育系统中师生互动,学校资源库建设与区域资源共享与教育管理等问题,促进教育升级,带来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医疗,心之顽疾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在中国,“就医”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儿,而“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是老百姓心口的顽疾

3、交通,马车之苦——中兴通讯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远远超过路网能力的增长,造成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日益恶化。同时,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传统依赖增加路网能力来解决交通问题的措施远远不能满

足要求,高新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应用势在必行。智能交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均已规划“智慧城市”,而“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兴通讯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借助先进的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从以下三个维度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管控和服务能力,构筑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交通体系。

提高交通管理和控制水平:通过广泛感知,全面收集路网交通相关信息,实现路网状况动态感知和实时控制,减少交通拥堵,全面提升路网运行效率;通过电子车牌防伪技术,杜绝假牌套牌车辆,保证合理税收,并方便肇事追溯。

保障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通过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广泛部署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并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方便市民“高效 安全”出行。

保护环境、服务经济:将交通安全、气候变化、能源环境等纳入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中,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中兴通讯智慧交通系统,采用感知层、网络层、综合管控平台和各种交通行业应用的四层架构,以统一的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为依托,以现有交通信息网络、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系统和各地市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加强对全市主干路网交通信息和营运车辆的动态信息采集、汇总、融合。并通过对应用的互联、数据中心建设和应用整合三步走平台建设方式,实现交通业务的延续、优化和创新。其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中兴通讯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架构图

解决方案亮点

1)完备的解决方案:满足智慧交通系统建设需求,实现与现有交通系统便捷融合,并全面降低交通运营者的运维成本。

Ø “云计算”+“视频监控”+“车联网”,实现精确感知、畅通信息、智慧调度; Ø TD-LTE无线承载和GoTa专用调度系统,安全承载、高效服务;

Ø 智能、开放、高效、安全的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实现全方位交通信息应用共享挖掘; Ø 通过云平台海量信息收集存储能力,建立数据仓库,根据数据挖掘模型对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业务仿真,提供决策参考。

2)快速研发交付,端到端顾问式服务:依托强大的研发团队,丰富的行业经验,实现物联网行业端到端的产品及方案交付,成功打造诸多交钥匙工程,得到用户极大认可。3)高效的售后服务机制:遍布全球的售后服务网络,保障客户实时、方便、快捷地享受优质高效的技术支持服务,以及稳定可靠的售后保障。客户利益

对城市的产业拉动,增加营收:最大限度地提高路网的通过能力,提高城市机动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智能交通平台的搭建帮助拉动城市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围绕城市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创新项目、引进并重点高新产业,帮助政府增加产业营收。

便民的交通信息服务:方便市民获取实时交通信息,出行者可进行实时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的选择,交通管理部门可自动进行合理的交通疏导、控制和事故处理。

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将城市中人、车、路、环境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全面满足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和谐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需求,有利塑造宜居的城市品牌形象,吸引并留住高新技术人才,增强城市发展动力。

4、市民一卡通,点亮智慧城市新生活

随手一扫,购物、点餐、医疗、公交全搞定,智慧城市市民一卡通就是这样的便捷。如同智慧城市里随处可见的碰触精灵,see it,tap it,它会带你找到智慧生活的梦幻世界。

市民一卡通,是点亮智慧城市新生活的火花。中兴市民一卡通,将把我们带入智慧生活的梦幻世界。

专题出处:企业网D1net

绿色智慧 构筑低碳生活 篇6

7月31日至8月1日,在美丽的古城西安,由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赞助商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2014年会”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燃气行业协会领导、相关企业代表、媒体记者等共400多人出席了本次盛会,大家围绕中国经济及燃气具行业发展、电子商务带来的渠道变革、燃气具产品的技术更新趋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在低碳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日益成为消费主流的今天,燃气行业的发展,必然依托于节能环保技术的持续创新。万和此次展示内容都围绕着“绿色智汇·让家更温暖”的主题,展示形象主视觉符号是一栋被绿色覆盖的房子,寓意万和致力在节能环保技术领域的创新,将健康、安全、舒适、节能的温暖生活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家庭。此外,万和还展出了自己的多款符合节能、智能发展趋势的新产品。

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对生活需求及生活品质的提高与追求,产品的高端化发展趋势也愈加明显,万和在会议现场展示的6款S级高端智能热水器,通过独有的@-info人机智能交互系统的应用,并以节能环保、舒适沐浴、全程安全、人性智能、vip服务、设计美学这6个纬度重新定义了高端燃气热水器的价值标准。

GAA燃气自适应采暖热水炉,是万和独有的GAA燃气自适应技术在采暖热水炉上的技术应用成果,GAA燃气自适应技术可以使产品自动适应不同气种、不同气候、不同气压下的客观环境,以达到最佳的使用工况。

燃气灶也是万和在厨房电器领域发力的重点产品之一,在燃烧控制技术上的持续创新,让万和燃气灶的能效领跑行业。万和的内燃火燃气灶(明火灶)能效已突破73%,而最新的红外线灶,能效可达80%以上。

此外,万和通过对太阳能、空气能等清洁能源与传统燃气、电能的高效综合利用,创新性地推出了多能源集成热水系统。在会议现场的展示产品中,万和的多能源集成热水系统就得到了较大的关注。

商用热泵是近年来增长较快的细分市场之一,万和的全预混商用冷凝燃气采暖热水炉,有多种功率可以选择,集节能、安全、美观于一身,可为不同的空间场所提供采暖和生活热水,并予以最大化的系统保障。

绿色智慧城市 篇7

比尔·盖茨位于华盛顿湖畔的“智能豪宅”,英国的“梦幻之屋”,台湾林口的远雄未来城……如今,现代建筑也能够随时展现出“数字化情绪”——智慧建筑已隐然成形,成为未来建筑的典范。相比传统建筑,它们更是一个时代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刚刚还在为学生们授课的温教授此时正在接受记者的专访,这位学识与气质兼修的女士正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环境设计学院建筑及都市设计学系副教授,而她的另一重身份则是台湾智慧建筑协会理事长。

双重身份的融合令温教授的工作日程紧凑且有序,而她应对从容、游刃有余。作为学者,温教授投身于智慧建筑的专业研究。自90年代以来,她发表了众多有关智慧建筑的学术论文,如《台湾地区智慧型建筑之现况与发展》、《台湾智慧化居住空间科技与智慧建筑之发展》、《既有建筑导入智慧化之效益评估》等;作为协会理事长,她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协会“技术服务要到位、研究成果要精进、教育训练要推广、人员认证要办理、智慧建材要推动”等工作应如何执行以实现协会的核心价值……就这样,“智慧”二字与温教授结下不解之缘。

“按梦索骥”的智慧建筑

1984年,经过长期孕育的“智慧型建筑”的概念终于在美国华丽变身——美国联合科技公司将建筑设备资讯化、整合化之概念应用于美国康乃迪克州哈特佛市的CityPlace Building,首栋智慧型建筑诞生。这股智慧型建筑潮流迅速席卷欧美办公建筑市场,并开始向日本蔓延。1985年,“智慧型建筑”为日本建筑界所认可并立即成为日本新兴的建筑趋势。1987年,日本第一栋智慧建筑梅田大楼于大阪落成。1989年,台湾首座最具指标性的智慧建筑台北震旦大楼诞生。1996年,温教授在《智慧型公寓大厦自动化系统设计准则研究》中对智慧型建筑物做出如下定义:“智慧型建筑物指建筑物及其基地设置建筑自动化系统,配合建筑空间与此建筑体元件,从人体工学、物理环境、作业型态及管理型态角度整合,将建筑物内之电气、电信、给排水、空调、防灾、防盗及输送等设备系统与空间使用之运转、维护管理予以自动化,使建筑物功能与品质提升,以达到建筑之安全、健康、节能、便利与舒适等目的。”

智慧建筑得以跳出思维框架成为现实,自由驰骋的想象力不可或缺,比尔·盖茨“按梦索骥”打造的超智能住宅可作例证。

当然,很多客观因素无疑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温教授向记者重现当时片段:时值美苏冷战,先进的军队技术日益商用化,加之网络适时出现,设备空调的自动化控制等技术被应用到商用大楼;同时,人口城市化迅速扩充“白领”队伍,于是人们开始重视办公大楼的舒适性与健康性,他们把这些想法导入办公大楼,大楼的维护、监控、管理开始需要更先进的科技来协助,所以智慧化始于自动化……

时至今日,智慧建筑发展已初具规模,然而当人们在提及“智慧建筑”时,是否会将其等同于“智能建筑”或“绿色建筑”?于是,温教授向读者科普了这三个概念:“智能”比较接近自动化的,强调工控的部分;但“智慧”本是佛经用语,暗含人对不同情境作出适宜的判断与反应。智慧建筑更多地关注人的使用模式、行为模式,是建筑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绿色建筑”的抬头源于人们因地球暖化等环境危机的逼近而日渐增强的节能环保意识,因此,建筑应延长寿命,建筑长寿命化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这又需要更加智慧化,资通讯科技的发达、网络带来的云管理,使人们更加需要智慧建筑、智慧住宅、智慧生活。

智慧建筑在台湾

2010年2月23日,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在智慧建筑领域的产、官、学、研热心人士的积极奔走下,台湾智慧建筑协会成立。在成立酒会上,温琇玲理事长强调,协会将以实现“安全安心、健康照护、便利舒适、节能永续”的智慧建筑及创造优质的智慧生活为宗旨。

时光荏苒,台湾智慧建筑协会成立已届两年。据温理事长介绍,协会在各位顾问,理、监事,会员及各界先进的指导及支持下稳健成长,提供的服务及推动的工作也受各界瞩目及肯定。理事长还向记者介绍了台湾智慧建筑协会现阶段的工作情况:第一,技术服务、顾问工作;第二,教育训练,例如通过推广研讨会来帮助大家真正了解智慧建筑;第三,人才培训工作,如智慧绿建筑人员的认证。培训结束后,协会为通过考试的人员颁发证照;第四,智慧建材的认证和优良智慧住宅的认证。从人、材料到建筑的认证都是协会的工作重点。

短短两年时间,台湾智慧建筑协会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由于台湾智慧建筑协会是一个致力于推动智慧建筑的民间社团,因而能够规避官方机构在运作时的可能障碍。温理事长特别强调了会员构成是协会的一个重要“特质”,台湾众多大型建筑公司和科技产业各占协会的团体会员组成的45%。建设业带动科技业、科技业协助建设业,协会希望通过这种内部成员构成来促使产业界自发推动智慧建筑的顺利发展。

当然,智慧建筑的台湾成长之路并非坦途。仅从政策层面上看,以下问题就足以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台湾智慧建筑示范案例缺乏、基础研究量不足、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缺少、补助力度不够、法律在规范指标等问题上的缺位。从产业层面上看,智慧建筑的产业要求尚未界定、系统设计概念缺乏。“智慧建筑是一个跨领域的产业,必须密切结合各领域。”理事长对此很是担忧。

台湾智慧建筑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05年,产业科技策略会议提出“智慧化居住空间”的政策,“智慧建筑”首次被纳入政策范畴中。2006年,“无所不在,随手可得”的政策开始推行。2008年,“智慧台湾”政策继续引领智慧建筑发展。2010年,智慧绿建筑与智慧电动车、云端运算、发明专利产业化并列成为“四大新兴智慧型产业”,再创产业新蓝海。

“惩罚措施并不适用于这个行业。”温女士是鼓励政策的支持者。在台湾,若以智慧建筑的手法去设计新建建筑,配套设施最高可以得到20%的容积奖励。绿色建筑也是这样,容积奖励分为6%、8%、10%三个等级,将来智慧建筑也会效仿这个办法。台湾97%的建筑为既有建筑,如何使其智慧化?“既有建筑智慧化”的补助措施应运而生。奖励政策推行以来成效显著,既有建筑的智慧化使人们的生活更为安全、便利、舒适,补助措施的实施也促使智慧建筑产业主动协助社区、办公大楼智慧化,反过来,智慧建筑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大陆,“智慧建筑”在很多时候被置于“绿色建筑”的框架内进行奖励。“为什么我们称之为‘智慧绿建筑’而不是‘绿智慧建筑’?”理事长笑着玩起了文字游戏,“二者当然有关系,都是既节能又健康的建筑。差异在于,智慧可以让绿建筑更优化。绿建筑偏向于设计手法,但是设计完成后如果无法监控与管理也是徒然,所以先用奖励措施。从明年7月1日开始,所有高达2亿投入的公有建筑都要申请智慧建筑的标章,这是未来的趋势。”

“确实,建筑业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如给予资金奖励和优先投标权,但更重要的还是产业自身的内在推动力。”温理事长一语破的。

两岸的“智慧建筑”之梦

大陆的智能建筑建设始于1990年,随后便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北京的发展大厦可谓是智能建筑的雏形,随后建成了上海金贸大厦、深圳地王大厦、广州中信大厦等一批较高程度智能大厦。据不完全统计,至2001年底,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约有2300幢。目前在建的智能建筑大厦已转向大型公共建筑,如会展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等。

温理事长对大陆地区智慧建筑发展情况颇为了解。协会成立以来,与大陆交往频繁,她曾到过北京、大连、广州、常德、丹东等地进行演讲、案例展示与协助,也与内地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学术。

温教授对台湾智慧建筑的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满怀信心,她说,“台湾智慧建筑协会在台湾开设60个小时的课程,秘书处也经常收到来自大陆的讲课及培训邀请。我们希望与内地进行更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培训、论坛等等都在我们的计划之中。这需要在大陆寻找一个合适的对口单位协助双方,我们也欢迎大陆方面来台湾开展参加培训课程和有关考试及资格认证。希望透过彼此学术、技术、信息等全方位的交流及共同办理论坛,为地区智慧建筑的提升作出贡献。”

此外,温女士表示,协会现在经常与大陆、香港、韩国、日本进行交流与沟通,希望推动更多的国际交流。日前,协会正积极与大陆、香港、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智慧绿建筑学(协)会接触,希望共同推动成立“亚太智慧绿建筑联盟”。据理事长介绍,联盟正在紧锣密鼓筹建之中,韩国、大陆、澳门等地积极回响,香港亚洲智能建筑学会已于2012年1月12日与本会签订合作意向书。“联盟成立后,我们会再邀请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更多地区加入进来。”温理事长踌躇满志,“我们希望联盟每年召开大会,在本地区评选出3~5栋优秀智慧建筑并送往国际舞台,大家一起观摩、评选,主要目的是互相学习。”

世界智慧建筑的发展已巍然成势,在这个信息时代中,只有在国际平台上交流、学习、共享,才能铸就更生态、更环保、更智慧的建筑。

这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它超越地域、超越信仰,由人类感知、由人类诠释,它就是“智慧绿建筑,智慧绿生活”!

Bill Gates'"Smart luxury"located next to Lake Washington,"Dream House"in Britai n,"Farglory Future city"in Taiwan...Nowadays,modern architectures can show"digital emotion"at any time intelligent building appears as a modern of future architecture.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intelligent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present era.—

协会与厦门万安实业有限公司签约结盟

Ms.Wen,endowed with both wit and beauty,is the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At the same time,she is the president of Taiwan Intelligent Building Association.

Though her dual identity gives birth to a compact and orderly schedule,Professor Wen does the job with skill and ease.As a scholar,she commits herself to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research.Since 1990s,she has published many academic papers relevant to intelligent building.As the president,she is always thinking about how to improve technical service,research finding,educational training,personnel certificatio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material.Therefore,"intelligent"and professor Wen are closely linked together.

Born for dream

In 1984,United Techno1ogies Building system applied the concept"architectural equipment informationization and integration"to City Place Building which is located in Conneticut,Hartford,thus the first intelligent building was born.This trend quickly swept across office building market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and began to spread to Japan.In 1985,"intelligent building"immediately became an emerging architectural trend in Japan.In 1987,Umeda Building,Japanese first intelligent building,was completed in Osaka.I n 1989,Aurora Building,Taiwan's first intelligent building appeared.

A fertile imagination is necessary to turn the concept into a reality.A case in point,Bill Gates created his"super intelligent residence"according to his dream.

Of course,there is no doubt that many objective factors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is process.During the Cold War between US and USSR,many advanced military technologies were introduced to commercial applications.Besides,the internet appeared at that time and developed quickly.What's more,population urbanization rapidly expanded"white-collar"team,thus people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fort and fitness of office block.They put these ideas into the block,then advanced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are required to assist maintenance,monitoring,management and so on.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Taiwan

On February 23,2010,Taiwan Intelligent Building Association(TIBA)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help of enthusiasts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building.President Wen stressed that the Association will be on the tenet of creating intelligent buildings which are"safe,healthy convenient,comfortable,energy-saving and sustainable"and creating a high-quality intelligent life.

Time flies.TIBA has gone through two year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According to President Wen,TIBA is developing smoothly with the support of advisers,directors,supervisors,members and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the society.The service it provided and the work it promoted are accepted by the society.President Wen also gave u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present work of TIBA:technical service and consultancy,education and training,personnel 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intelligent building materials certification and excellent intelligent residential certification.Within the two years,TIBA has gain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TIBA,a civil society dedicated to promoting intelligent building,can evade more possible obstacles than the official institutions.The composition of the membership is an important"characteristic"of the Association.Large construction companies and t h e technology industries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 o r 4 5%of t h e membership.In other words,construction industry promo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can assist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turn.The Association hope to improve the spontaneous motivation of propelling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through this kind of internal composition.

Of course,during the growth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Taiwan,there are some obstacles inevitably.In policy level,the following problems cause wide public concern:the shortages of excellent building cases,supporting policies,reward subsidies and relative laws.In industry level,vague requirements and nonsystematic design concept also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Intelligent building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industry which must be combined with all the relative fields",President Wen really worried about it.President Wen supports encouragement measures.In Taiwan,existing buildings account for 97%,then how can make them intelligent?Encouragement measures emerge because of that demand.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measures,great efforts have been achieved,creating a safe,easy and comfortable life.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bsidy measures improve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ndustry's initiative of making community and office building intelligent,vice versa.

In the Mainland,intelligent buildings are awarded within the frame of green building."Why do we call it intelligent green building instead of green intelligent building?Of course,they are closed linked.Difference lies in that'intelligent'can optimize'green'".

"Indeed,construction industry needs government's support and guidance,such as capital rewards and priority right of bid,but intrinsic impetus is more important."said President Wen.

Intelligent building dream of cross-strait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land began in 1990,and soon spread throughout the country.Beijing Development Building was the rudi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and a number of intelligent buildings of high technology appeared afterwards.According to incomplete statistics,by the end of 2001,2300 intelligent buildings had been completed.At present,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join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such as exhibition center,library,sports venue,culture and art center,museum,etc.President Wen is familiar with the situatio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the Mainland.Since its establishment,TIBA has contacted with the Mainland frequently.President Wen also gives lectures,case displays and assistances,and connects with experts from the Mainland.Moreover,TIBA often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es with the Mainland,Hong Kong,Korea and Japan,expecting to promote mor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s.

Now,TIBA is actively getting in touch with the Mainland,Hong Kong,Korea and Japan,expecting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sia Pacific Intelligent Green Building Alliance.According to her introduction,Korea,the Mainland and Macao respond positively.On January 12,2012,TIBA signed Cooperation Intention with Asian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Building.President Wen seems confident about this plan.She told the reporter:"We hope that the Alliance will hold an annual meeting,vote 3-5 outstanding intelligent buildings and send them to international arena to observe and vote.The main purpose is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With the prosperity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round the world,only in the international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learning and sharing can we make intelligent building more ecological,more environmental and more sapiential.

绿色智慧城市 篇8

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 50个,镇3个。通过这些试点城市的创建以及对其评级,推进各地智慧城市走入更加务实和高效的快车道。

智慧城市经过数年的概念热炒,在今年正式迈入务实发展阶段。对于年初住建部公布一批智慧试点名单并跟踪评级的办法,住建部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城镇化战略部署在今年正式提速,是应对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等新要求。据国家开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十二五”后三年,国家开发银行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元。

智慧城市的典型

无论是90个名单里的城市,还是更多重视经济与信息化并行发展的多个城市,政府部门都无一例外地将智慧城市建设纳入了政务工作中的重点项目。在下半年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与《2013中国智慧园区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在智慧城市上布局较早、联手各行业积极推进信息化项目部署的代表型城市如无锡、浦东新区、宁波、上海、杭州、北京、深圳、广州、佛山、厦门等,位列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前十名。其中,“中国无锡”政府门户网站已获得全国地市级政府网站绩效评比三连冠和全国地市级政府网站国际化程度评比四连冠,并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新版政务移动协同办公系统;在智慧交通领域,“按一个键叫来出租车”在无锡已经实现,“市区停车一路绿灯顺利找到泊位”等愿景也将很快实现;在智慧医疗方面,无锡的“医疗数据中心”已启动建设,病案管理系统、门诊电子病历开始试点,面向城市居民服务应用的便民查询系统、个人健康管理系统、专家远程咨询系统等也已完成程序开发。同时,无锡还勇于创新理念,在国内率先探索市场化运作提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新模式,与IT公司分别围绕“无锡公共免费无线热点”和“社区智慧信息屏”签订了协议,由政府负责引导和规划,企业负责建设和运维。

事实上,在这些智慧项目逐一落地的同时,无锡政府也没有忽视基础网络设施的完善。通过与运营商和ICT产业链的合作,截至目前,无锡城区、集镇FTTH已普遍覆盖,农村覆盖率已经达到90%,基本实现了“百兆到户、千兆到楼、T级出口”的光网城市建设目标。

而作为全国智能交通试点中的一个样板,江苏宁波的交通信息化项目在国家信息中心、宁波交通委等单位的力促下,也于今年9月初在宁波正式开通。另悉,中国智慧城市统一标准目前由住建部正在牵头制定,包括建设规范、评价体系等标准,该标准的出台有望彻底改变此前智慧城市热情有余但无标准可依的尴尬局面。

“智慧”蜕变,多方合作成共识

智慧城市在各地涌现,也成为一大批IT厂商、运营商、设备商的主要投入方向。但由谁来主导发展运营,一直尚未形成同一格局。据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表示,智慧城市的几个要素中首要的基础设施属于电信运营商来实施,但并不意味着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进行商业推广,而是应该纳入到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中,由政府牵头联合各行业以及产业链各方,并基于同一标准基础设施来实现。

对于产业合作中各方的角色,尤其是政府部门、运营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定位,宁波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处长白位杰表示,运营商在智慧城市项目中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其愿意一方面在于智慧城市最明显的特征是物联网云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是新一代通信技术完善网络能力,这两方面都离不开运营商的支持。同时,在国内中西部地区,在政府的智慧城市投资还不能保证的情况下,运营商通过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服务开发一些新的市场,可以帮助各行业推进智慧应用。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此前不久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今年国家主导的智慧城市战略中,信息化部门还对发展B2B给予了更多关注,其中,大型制造业产业链整合工业电子商务,成为其中的重点。

ICT企业的角色

对于ICT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运营商主推各类信息化项目,都会给ICT企业带来不小的市场机遇。因此,面向政企的智慧城市项目也成为华为、中兴等设备巨头重点关注的市场。此前,中兴通讯全球政企网解决方案副总经理王泼接受本刊采访时就已提到,智慧城市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多方力量完成。“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成熟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支撑;城市信息广泛的自动采集,有线无线高速宽带无缝网络覆盖,大数据存储与分析,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产业链有效协同共享,规范与评价体系统一,才能实现智慧城市整改高效落地。”

绿色节能智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篇9

数据中心作为各行业信息化的重要载体, 提供着信息数据存储和信息系统运行平台支撑, 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资源。根据统计, 数据中心整体输入功率的40%是被数据中心内的制冷设备所消耗, 同时, 随着虚拟化技术、刀片服务器在数据中心内的广泛应用, 数据中心内的单位面积散热量越来越大 (现代部分云计算数据中心, 单机架功耗已达到10kw左右) , 而在服务器发热密度非常高的同时, 服务器内部也会出现局部热点问题。传统的数据中心设计方案已经很难满足这种高热密度散热的需求, 而日益增长的能源成本和有限的电力资源推动着机房运营商必须采用具有更高能效的解决方案。

2 常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2.1 常规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布局

在常规数据中心, 机房空调与IT服务器设备的布局如图1所示, 冷却气流从机房空调机组下部送出后, 经过架空地板下送风空间, 再通过冷通道开孔地板, 然后流入IT服务器设备的入口, 在冷却服务器设备后流出, 回到机房空调机组, 完成气流的循环。

对常规数据中心进行CFD热仿真, 其内部温度分布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 机房内温度分布很不均匀, 存在较多温度较高的区域 (即机房热点) , 最高温度可达到30℃, 在机房空调近端冷却效果较好, 远端的冷却效果则较差。

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为防止机房热点的出现, 满足近端和远端服务器达到设定的运行温度需求, 需要加大制冷设备的数量以及能力配置。在运行过程中为满足远端服务器的需求, 制冷设备需要长期处于满负荷运行的状态, 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资源, 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2.2 常规数据中心制冷系统

常规数据中心机房制冷系统多采用房间级的定频机房空调。定频机房空调以启停的方式来控制室内温度。当室内有制冷需求时, 开启空调对机房进行降温;当室内无制冷需求时, 关闭空调。它具有以下缺点:

1) 启动电流大, 对机房电网容易造成冲击。

2) 空调启停控制导致了机房的温湿度波动范围很大, 温度波动范围通常为:±2℃, 湿度波动范围通常为:±10%。并有可能影响机房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3) 全年能效比AEER通常为3.6~4.0, 能效比较低, 节能效果差。

4) 电源适用性较差, 频率允许波动范围±3Hz。

5) 主流产品以R22为制冷剂, 不符合绿色环保的政策。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 在2030年发展中国家将禁止使用此种制冷剂。

2.3 常规数据中心监控管理

常规数据中心空调采用单色LCD字符显示, 并采用按键方式进行控制 (图3、图4) 。传统的单色人机交互界面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 空调控制器操作界面以单色字符显示, 并且大部分为文字, 难以通过图形对需要显示的信息进行图形化显示;

2) 显示界面通常较小, 在同一页中显示的内容十分有限;

3) 空调控制器采用按键方式进行控制, 操作繁琐, 学习上手时间长;

4) 不具备网络功能, 无法使用手机等便携式终端设备进行监控。

3 绿色节能智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针对传统数据中心存在的种种弊端, 四川依米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绿色节能智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绿色节能智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由3部分构成: (1) 微模块单元式机房布局; (2) 节能型直流变频列间空调制冷系统; (3) SPAX智能网络管理系统。

3.1 绿色节能智慧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布局

依米康公司提出绿色节能智慧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布局方案——Micro Module (微模块) :整个数据中心可拆分为多个模块, 每个模块以若干机架为基本单位, 包含制冷模块、供配电模块、高压直流以及网络、布线、监控、消防在内的独立的运行单位。微模块全部组件可在工厂定制, 可灵活拆卸, 快速组装。设备分两列放置, 进行热通道封闭或冷通道封闭。微模块布置如图5所示。

微模块采用冷/热通道封闭, 隔离了机房内的热气流和冷气流, 杜绝冷热气流相互干扰。通过图6可以看到, 列间空调制冷模块与IT服务器设备之间呈现一种紧密配合的状态, 在数据中心内部形成封闭的冷池, 冷却气流从列间空调以水平方向直接送入冷池, 然后流入IT服务器设备的入口, 在冷却服务器设备后流出, 从水平方向回到列间空调, 完成气流的循环。

3.1.1 冷通道封闭的微模块气流仿真

对绿色节能智慧数据中心进行CFD热仿真, 其内部温度分布如图7所示, 可以看到, 与常规数据中心相比, 数据中心内部温度分布均匀程度大大提高, 没有冷热不均的现象, 也不存在机房热点, 最高温度仅稍高于24℃, 冷却效果非常理想。

从根本上来说, 绿色节能智慧数据中心的冷却模式是服冷配合的模式 (即IT服务器与机房空调之间呈现紧密配合的状态) , 这是一种机柜级的冷却方式, 空调的冷量直接作用于服务器设备, 冷量得到充分利用, 冷却效率较高;而常规数据中心的冷却模式是服冷分立模式 (即IT服务器与机房空调之间呈现松散状态) , 是一种机房级冷却方式, 空调冷量的作用路径很长, 导致冷量分布不均, 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因而冷却效率较低。CFD热仿真和数据中心现场的实际状态, 均显示了这样的对比结果。

3.1.2 冷通道封闭的微模块节能分析

以200㎡的机房为例, 房间负荷约120k W, 通过MATLAB进行数据建模, 结合CFD进行整个气流组织的模拟, 分别对常规数据中心和冷热通道微模块布局在能源利用率和PUE值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见表1、表2。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采用冷热通道微模块布局后, 大幅度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全年可节约能耗55 766k W·h, 占整个机房能耗的13%。数据中心的PUE值降低至1.52, 说明微模块布局对能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3.2 绿色节能智慧数据中心制冷系统

绿色节能智慧数据中心制冷系统采用依米康公司开发的SCA.IBE系列行级制冷的直流变频列间空调。SCA.IBE系列直流变频列间空调与服务器机柜形成冷通道后可实现对服务器机柜的定点冷却, 制冷空间小、冷量流失少、温度控制迅速、温度控制精度高。

当微模块有制冷需求时, 直流变频列间空调开启;当微模块制冷需求变大时, 直流变频列间空调通过模糊控制增大EC风机转速和EC压缩机转速, 加大冷量输出;当微模块制冷需求变小时, 直流变频列间空调通过模糊控制减小EC风机转速和EC压缩机转速, 减小冷量输出。当微模块无制冷需求时, 直流变频列间空调关闭, EC风机保持最低转速运行。

SCAL.IBE系列直流变频列间空调与传统定频机房空调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空调启动电流小, 对电网冲击很小。

2) 通过调节EC风机转速和EC压缩机转速来适应室内温湿度的变化, 微模块内部的温湿度波动范围很小, 温度波动范围通常为:±1℃, 湿度波动范围通常为:±5%。

3) 全年能效比高达4.4~4.8。

4) 由于提高了回风温度, 机组运行时蒸发温度高, 显热比达1.0。

5) 机房空调的电源适用性强, 频率波动对其运行无影响。

6) 以R410A为制冷剂, 符合绿色环保的国家政策。R410A破坏臭氧层潜能值 (ODP) 为0, 不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

7) 控制器为触摸屏显示器, 人机界面友好。

3.2.1 直流变频列间空调与定频列间空调能耗对比分析

1) 空调型号

SCA401IBEY6定频列间空调压缩机型号Danfoss SH140——ARI工况下制冷量38.1k W

SCAL401IBEY6变频列间空调压缩机型号Danfoss VZH088——ARI工况下70Hz运行时制冷量38.1k W

2) 试验条件

(1) 模拟机组在机房中的年运行状态;

(2) 两台机组在相同的制冷需求、气候、温湿度设定参数下运行;

(3) 除压缩机外, 其他制冷部件一致;

(4) 气候条件设定为北京全年气候;

(5) 假设机房全年制冷需求在6.6~35.0k W之间变化, 平均制冷需求为16.2k W。制冷需求占比如图8所示。

通过计算, 年能耗结果见表3。

数据中心长期运行成本如图9所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 采用直流变频列间空调全年能耗节约率达到了29.0%, 节能效果显著。

3.3 SPAX智能网络管理系统

SPAX智能网络管理系统是依米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针对精密机房空调专业定制的集成管理系统, 包含了群组内部自组织管理网络, 机房本地监控接口以及远程云端监控客户端, 可通过多种维度随时掌握空调设备信息以及运行状态。

3.3.1 功能强大的人机控制

1) 空调人机界面采用大屏幕高分辨率真彩触摸屏, 画面清晰逼真, 海量存储数据, USB2.0高速升级更新支持。

2) 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 支持操作日志、历史数据、告警日志、告警配置等。

3) 支持U盘导出历史数据与参数列表导入。多语言 (中文, 英文, 法文, 日文, 西班牙文, 俄文, 德语) 在线切换。

4) 控制器界面、状态信息采用扁平化设计, 界面美观大方。在主页面中重要信息一目了然, 用户在主界面即能知晓当前温湿度状态、运行模式 (制冷/制热/加湿/除湿) 以及告警信息。控制器界面见图10。

5) 空调系统采用了全新的群控方案, 支持轮值备用、同向自主、平均分配、按需分配4种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群控模式, 完全覆盖数据中心联机控制需求场景。

6) 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方便地组成群控网络, 提供合理的空调轮值运行、热备份管理、避免竞争运行、冷量动态分配以及主控系统备份功能, 并且在群控模式下, 用户可从主机或从机的群控状态页面中获取当前群组内所有机组的运行状态 (包括群控网络中每台机组的运行模式, 主备、在线、故障状态) , 如图11所示。

3.3.2 全面覆盖的监控系统

1) 连通性:控制系统能够兼容最通用的楼宇管理系统:Modbus, DLL等通过局域监控网络、因特网或者简单的浏览器界面即可远程管理机组。授权的用户能够随时确认机组的运行状态及报警信息, 并通过手机短信接收机组信息, 能够通过简单的界面对机组进行快速诊断。运行方式见图12。

2) 协同性:控制系统能够方便地通过OPC Server与楼宇智能系统对接, 形成集成性的解决方案。用户可通过大型智能楼宇管理平台优化机组的管理及提高整体制冷性能, 并实现节能的目的。

3) 安全性:系统通过RS485局域控制网络能够无风险地传输信息和进行数据交换, 并且可以为维护人员或监控网络配置不同的访问权限, 禁止或允许互联网的设置或关机操作。

3.3.3 互联网+的创新性应用

在保留对传统modbus工业级监控组网兼容的环境下, 增加了WEB以及手机APP监控的方式 (见图13、图14) 。控制系统可通过以下方式连接到网络。

1) 通过控制系统自身的通信卡可以直接选择BMS所使用的楼宇协议 (如MODBUS等) 。

2) 使用网关, 将专用协议转换为BMS所用的协议 (如TCP/IP, HTTP, ProfiBus等) 。

3) 将专用协议驱动程序集成至用户的BMS软件中。

4 结语

依米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绿色节能智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在整体的机房布局上采用了微模块冷热通道封闭技术, 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减少了无效的冷量损失。在制冷系统上采用国际领先的直流变频列间冷却技术, 根据使用需求减少了能量的投入, 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全年的能效系数。SPAX智能网络管理系统, 在人机界面以及更重要的人机互联上有了突破性的创新。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 节能减排国策的实施, 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 依米康绿色节能智慧中心解决方案将在IDC领域发挥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朱利伟.浅谈微模块技术及实现[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3 (11) :33-35.

绿色智慧城市 篇10

“城市光网”筑牢“智慧城市”的基础

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在演绎的主题“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展示了全人类希望进一步提高未来城市生活质量的梦想期许。与此相呼应, 国际电联将2010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确定为“信息通信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以肯定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促进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

“城市光网”是江苏电信在全省各市建成的集IP化、宽带化、融合化为一体的城市光纤宽带网络, 可按照客户需求提供“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 (百万兆) 出口”的网络能力。近年来, 江苏电信加大投入, 全面推进“光进铜退”网络改造, 共对全省近1.8万栋商务楼宇进行了光纤接入, 覆盖率达100%, 实现“千兆进楼”, 并对全省近万个城市住宅小区大力开展光纤接入建设, 光纤接入小区率达100%。

“城市光网”的建成开通, 率先在省内构筑了一条信息“光速路”。基于“城市光网”的牢固根基, “智慧城市”建设启动, 标志着南京将进入“智慧状态”。江苏电信“城市光网”建成开通、“智慧南京”签约走到一起并非偶然, 而是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城市光网”的建成开通, 意味着广大客户足不出户就能独享高速上网, 通过高清网络视讯i TV、高清全球眼等新颖时尚的通信工具以及基于光纤网络的其他电信服务, 尽情享受“城市光网”带来的精彩信息生活。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战略的引领下,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前行。将城市建设得更环保、更健康、更繁荣、更包容、更有序、更安全、更和谐是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江苏电信与南京市政府签约建设“智慧南京”, 双方将共同探索“智慧南京”的总体构想, 在多个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率先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企业”、“智慧家庭”、“智慧校园”、“智慧青奥”八大智慧应用, 展示智慧南京风采, 利用信息化及传感技术等创新科技驱动城市转型, 打造“智慧之都”, 服务南京市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战略。

携“城市光网”之东风, 江苏电信将与社会各界广泛携手, 通力协作, 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 努力实现服务城市信息化的新突破, 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让城市生活更加智慧、更加美好。

天翼宽带———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新体验

在“城市光网”开通暨“智慧南京”建设签约仪式上, 中国电信还推出了全新宽带升级产品“天翼宽带”, 它涵盖了有线宽带、WLAN、3G无线宽带等多种接入方式, 为客户提供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新体验。

江苏电信不仅在城市宽带网络建设方面做出了卓越业绩, 而且是全国第一个实现了“自然村村村通宽带”的省份, 高品质的宽带网络通达全省各地, 描绘了一幅“宽带新江苏”的壮美图景。在无线宽带网络方面, 江苏电信实现了无处不在的全面覆盖。目前全省3G网络已覆盖省内所有城市和乡镇, 已建成近2万个WLAN接入点, 接入点覆盖多数星级以上酒店、政府公共办事大厅、图书馆、展览馆、咖啡店、餐厅等区域。有线宽带和无线宽带网络的无缝覆盖为天翼宽带“无处不在”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天翼宽带拥有有线无线宽带网络叠加融合的优势, 不仅让宽带接入更迅捷, 而且可选择的接入设备更加多样。有了统一的账号, 电脑、家庭网关、天翼手机、无线上网卡、PDA等终端都可顺畅地接入宽带网络。天翼3G手机客户只需将电脑与手机通过数据线相连, 无需上网卡, 即可用电脑拨号享用天翼3G上网服务。天翼宽带实现了多媒介统一接入, 接入即识别身份, 一个账号宽带随身, 适应了互联网账号个人化的发展趋势。

天翼宽带客户安装了天翼宽带客户端之后, 可通过有线宽带、3G、WLAN等多种接入方式, 方便地实现高速宽带上网。天翼宽带融合套餐, 让新客户一步跨入“光速”时代!江苏电信还即将推出“我的e家”系列光速套餐, 可提供10M、20M、50M直至100M的极速宽带接入。光速套餐不仅包含不限时高速独享有线宽带、超时长的WLAN无线宽带上网, 而且还包含每月数百兆手机上网流量、固定电话和天翼手机互打免费、天翼手机取消漫游价、标清或高清网络视讯i TV、天翼live、189邮箱等超值资费和超值服务。

企业家庭齐进“光速”时代

近年来江苏电信加大光纤网络建设, 把城市宽带网络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目前, 江苏电信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超过2000G, 宽带接入端口达1000万个;铺设了光缆810万余芯公里, 可绕地球200圈。随着“城市光网”建成开通, 2010年江苏电信为城市宽带客户提供的接入能力平均达到10Mb/s以上。

上一篇:糖尿病/预防和控制下一篇:境外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