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校

2024-06-21

合肥高校(精选十篇)

合肥高校 篇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合肥市高校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合肥市14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本科院校7所, 高职院校7所。共向老师发放问卷34份, 回收有效问卷27份, 有效回收率79.41%;其次是采用个案调查和数理统计法。个案调查法是通过第一轮问卷的回收统计情况, 对场馆有偿开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学校作为典型案例, 再进行新一轮调查, 共发放问卷6份, 回收6份, 有效回收率100.00%。数理统计法主要是使用Excel 2003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百分比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场馆资源配置及开发利用现状

2.1.1 资源配置与分布

体育场馆是发展体育运动的重要物质技术条件, 没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 体育运动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本文所调查的14所普通高校, 共拥有224个体育场馆, 其中, 室内体育馆13座, 校均0.92座;室外体育场198块, 校均14.14块。带观众坐席的体育馆4座, 其中综合馆2座, 篮排球馆2座;带观众坐席的综合体育场10个。这些场馆是合肥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物质保证

不同性质学校场馆配置情况略有不同, 其中场馆数量与学校规模的关系最大, 其次是学校的类型, 与隶属关系、地理位置的关系较小。规模达到10000人以上的院校, 其体育场馆数量明显占优。同样, 规模小于3000人的学校场馆数量劣势也很突出。本科院校的体育场馆数量优于高职院校, 有新建校区的学校场馆数量优于没有新建校区的学校。

2.1.2 资源开发与利用

通过调查发现, 在合肥14所院校中能部分或全部开放场馆的学校有13所, 占93%, 部分场馆采用有偿开放的学校有8所, 占全部高校的57%。说明大部分高校能开发利用自身的场馆资源, 在满足学校学生使用的前提下, 能在利用场馆的进行有效创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民的收入水平较高, 加上崇尚健康的文化氛围浓厚, 人们更具备体育消费的观念, 导致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情况相对较好。高校体育场馆开展有偿服务是其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一项积极举措, 其目的是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体育场馆资源, 满足更大程度和更多层次的体育锻炼需要, 对缓解体育场馆短缺和浪费等矛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2 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现状分析

2.2.1 服务内容分析

在有偿开放的8所学校中, 有75%的学校主要从事体育服务经营, 有25%的学校从事包括非体育服务的综合性经营。从事综合性经营的学校, 体育类经营的比重平均为88%, 非体育类经营平均为12%。高校场馆之所以能吸引群众, 关键就在于“体育”二字, 因此各校体育场馆资源经营方向能以体育服务经营为主。

通过对8所综合性经营院校的调查表明, 非体育服务的经营内容主要举办文艺表演, 其次有办展销会、出租房屋、办招待所、开商店、拍广告等。有偿开放学校场馆的服务项目基本分为三部分, 第一是器械健身、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 第二是足球、游泳和篮球, 第三是健美操、排球。按照消费者参加活动动机分析, 其消费的心理活动之一就是偏好心理, 消费者喜好某项体育活动, 就会在某一项目上进行消费。在合肥, 器械健身、乒乓球、网球、足球等项目显然是群众喜爱程度较高的运动, 因此高校场馆的开发利用均能以群众需要为主。对于29%的无偿开放学校, 其开放的体育项目主要是篮球、足球等。篮、排球场社会资源总体较为丰富, 没有明显的紧缺性。对于并不短缺的篮、排球场而言, 就很难通过收费来创收。有偿开放明显占优的项目是器械健身、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健美操等, 无偿开放明显占优势的项目是篮球、排球等, 说明体育场馆能否有偿开放与不同体育项目密切相关。在各类场馆中, 游泳、网球、器械健身、健美操等项目场所多属于稀缺性场馆, 资源短缺明显, 同时这些项目又是群众比较喜爱的, 消费市场稳定, 拥有这类场馆的学校多能利用其优越的资源条件进行有偿开放, 既满足社会需要, 又能增收入。

2.2.2 服务对象分析

有偿开放学校的服务对象依次为本校学生、社会个人、本校教职工和社会团体;无偿开放学校依次为本校学生、本校教职工和社会个人, 但没有面向社会团体的。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是以丰富校园文化, 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取得, 仅依靠内部师生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扩大服务对象, 广泛接纳社会人士, 才能有较好收益。无偿开放场馆的学校, 没有对场馆开放投入精力, 也就不会关注校外社会群众的需求, 而有偿开放学校为取得良好效益, 能更多地服务于社会。

2.2.3 服务时间分析

考核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主要指标之一就是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它可反映出其使用程度。下面将从时间频度、年服务时段、日服务时段三方面来分析。

(1) 时间频度。

调查表明, 定期开放场馆的有偿开放类学校占67%, 无偿开放学校仅占33%, 而前者不定期开放的只有25%, 后者却高达75%。所以有偿开放类学校的场馆开放时间频度是比较稳定和规范的, 这也正是市场规律的要求。

(2) 年服务时段。

有偿开放学校的场馆管理情况较无偿开放学校要严格许多, 因此在开放时间上也有所体现, 主要表现在业余时间的占用程度上。通过开放日期分析可知:在有偿开放学校中, 选择全年开放的最多, 占88%, 选择工作日开放的最少, 仅12%, 他们利用场馆资源创收多是在工作日以外的时间;而无偿开放学校选择最多的是工作日开放, 说明他们多在工作日内无偿开放场馆, 而较少去利用休息日进行无偿开放。

(3) 日服务时段。

通过开放时间分析可看出, 两类学校选择最多的都是下午开放, 人们有在下午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下午锻炼身体本身也更科学, 因此, 选择在下午开放场馆的就最多。而晚上也是体育锻炼的良好时机, 许多人愿意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里进行体育锻炼或观看体育比赛, 做为有偿开放的学校, 自然在晚上这一黄金时段开放较多, 因此, 高校场馆的有偿开放能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健身的需要。无偿开放场馆的夜间基本不开放。另外, 有偿开放学校大多放弃了早上收费开放场馆的机会, 这是因为有偿开放场馆占用业余时间较多, 而老师的精力有限, 他们既要保证晚间的赢利, 无法分出更多人员和精力进行早间的有偿开放。

2.2.4 服务范围比较

有偿开放学校的服务范围均以小部分开放为主, 而无偿开放学校选择全部和大部分开放为主。因为场馆进行有偿开放时, 需要更多人员参与管理, 因此, 有偿开放学校只能抓住部分场馆进行创收;而无偿开放场馆不需花费精力, 更不用配备专人管理, 其无偿开放场馆的范围自然最宽, 开放项目多是篮、排、足球和田径等常见的场所。而有偿开放学校的服务多在业余时间进行, 且多是器械健身、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等场馆比例少的项目, 统计表明这些场馆约占有偿开放学校全部场馆的30%, 相对于更丰富的篮、排球场资源, 有偿开放的范围只能是少部分。有偿开放学校场馆的种类较多, 全部开放需要投入更多的人、财、物, 还需要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做保证, 所以各校普遍采用有偿开放部分场馆的做法, 以获取经济效益;同时对部分场馆实行无偿开放, 来增加社会效益。

2.2.5 收入分配情况比较

未实行有偿开放场馆的学校虽然未明确场馆开放创收的做法, 但都存在收费租借场馆的行为。所以, 所有学校都有收费现象, 也可以进行比较。有偿开放学校的场馆收入以“部分上交部分留用”居多, 占83%, 选择“全部自留”的最少, 占17%;而无偿开放学校“全部自留”的最多, 占60%, 选择“部分上交部分自留”和“全部上交”的均占20%。因此, 不同开放学校场馆收入分配情况明显不同。高校场馆的有偿开放多是在学校正式批准下才可以运作的, 其收入的大部分是要上交的。而无偿开放学校并没有明确利用场馆创收的任务, 学校也不会关注其场馆利用是否有偿, 其收入多能自行留用。这也反映出一种观念, 明确了有偿开放任务的学校, 就要以多为学校创收作为首要目的, 而未明确有偿开放任务的学校, 其收入多流入个人手中。留用资金用途基本一致, 都以发放奖金劳务为主, 只是比例上有一些差别。

3 结语

综上所述, 不同开放学校在服务内容、对象、时间、范围和收入分配情况上都有较大差别。在服务内容上, 有偿开放学校能以体育经营为主, 重点开放稀缺性场馆, 项目主要是受群众喜爱的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网球、器械健身等;无偿开放的多是篮、排球等普及型场所, 两类学校都能以全民健身为宗旨, 但有偿开放学校能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在服务对象上, 两类学校都以本校师生为主, 但有偿开放学校能更多地面向社会。在服务时间上, 有偿开放较多占用业余时间, 极大地提高了场馆的利用率, 但无偿开放只限于工作日内利用场馆。在服务范围上, 前者只对少数场馆收费, 因此有偿开放的范围较小, 后者开放范围较大。在收入分配上, 有偿开放能更好地保护国有资产, 为学校创收。

总之, 有偿开放能更好地为全面健身服务, 无偿开放学校的服务内容、对象和时间都落后于有偿开放学校。

摘要:体育场馆资源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的现实问题, 其发展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全民体育的发展。教育系统中高校所拥有的场馆资源条件优势最大, 从合肥部分高校入手, 系统分析场馆资源服务社会的现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 得出体育场馆社会有偿开放率不高, 有偿开放的体育场馆社会服务性强的结论。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经营

参考文献

[1]钟天郎, 等.上海公共体育场 (馆) 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中国体育科技, 2010 (1) .

[2]代玲, 等.青海省体育场 (馆) 普查现状分析[J].北京:中国体育科技, 2006 (2) .

合肥高校计算机联盟章程联盟 篇2

联盟设一名主席,两名副主席,各高校计算机协会负责人担任理事会成员,经过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初期工作的开展以及后期的选举产生了联盟的理事会成员。

联盟主席为 安徽警官学院计算机协会08-09会长 徐建

联盟副主席分别为 安徽文达学院计算机协会09会长 朱雷 和安徽美卡学院计算机协会09会长 张安生

秘书处秘书长 周新 负责日常文件处理,以及会议通知,各会员协会的活动协调。

联盟理事会成员为加盟23所高校计算机协会负责人,加盟院校有 安徽大学计算机协会、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协会、安徽农业大学科学与技术协会、安徽警官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文达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美卡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三联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新华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师范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中澳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万博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财经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

理事会主要职责是负责联盟事务的正常运行,主要将联盟主要事务通知给各个理事单位,统一协调各个会员的行动,传达并指挥大型社团联盟公益活动,协助并确保会员单位的活动安排,为会员单位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吸纳并接收会员单位人员,定期培养会员单位人员,为各个会员单位提供技术交流平台。对于表现优秀的社团和个人,社团联盟也会定期给于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大家更好的努力奋斗。

合肥高校社团联盟最高权利机关是理事会,理事会由联盟主席、二位副主席、人才开发部部长和二位副部长以及六处处长、市场营销部部长和两位副部长以及三处处长组成,共同商议决策联盟日常事务方针政策。如果是社团发展大的策略则需要增加二十二个会员单位的会长参加讨论决策。合肥高校社团联盟重要方案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策略,重大机构改革和决策方案通过必须半数以上表决才能通过执行。

合肥高校社团联盟理事会决策流程:首先由理事会形成表决意见交给人才储备部准备,如果需要具体的技术由人才储备部安排人员负责,再交由市场营销部负责执行。合肥高校社团联盟的理事会一年选举一次,首先由联盟推荐人才和会员单位自荐组成候选人名单,再递交给包括联盟机构(人才储备部及六处和市场营销部及三处)和二十二会员单位会长在内的联盟大会选择出一名主席和两名副主席。人才储备部和市场营销部的部长则由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软件开发人士和营销人士担任,不参加联盟的选举,其两部门人员更替将由上届部长指定任命递给理事会表决通过。

默认情况,联盟最高权利机关由联盟核心机构负责人和二十二个会员会长组成!

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

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章程

(最新修订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充分团结、整合合肥各高校计算机协会的资源和力量,加强合肥各高校计算机协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扩大各校计算机协会的影响,凝聚合肥各高校计算机协会的力量,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协会、安徽警官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文达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等共计19所高校计算机协会或相关学生社团,经各校计算机协会负责人共同商讨后决定组建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

第二条、本联盟的名称:本联盟的正式名称为“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

第三条、本联盟的性质:本联盟是由在合肥的、各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协会或相关学生团体自发组成的一个集学术性、联合性、和专业性于一体的非赢利性社会组织。

第四条、本联盟的宗旨:以繁荣校园计算机文化,服务合肥高校大学生为宗旨,携手发展,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第二章 成员

第五条、本联盟的成员为各加盟高校的计算机协会或相关学生团体。第六条、申请加入本联盟的成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成员必须是经所在院校批准成立的合法学生社团;

(二)在各高校内从事计算机服务或相关业务的社团、协会;

(二)拥护本联盟的章程;

(三)有加入本联盟的意愿;

(四)在所在院校拥有良好的声誉(若被所在院校、团委、或其他有资信调查能力的机构认定其存在重大过错行为的协会,则暂不予批准)。

第七条 成员加入联盟的程序是:

(一)符合联盟章程第五条的条件并同意阅读联盟章程。

(二)向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常务委员会发出申请。

(三)经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常务委员会商讨同意其加入。

(四)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常务委员会向申请协会发送同意加入联盟协议书,申请协会负责人代表本协会在联盟章程等相关文件上签字同意。第八条 权利:

(一)、全体成员平等拥有享受联盟章程规定的各项权利;

(二)、高校各协会第一负责人为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常务委员会常委,直接参与联盟的组织建设及发展决策;

(三)、各高校计算机协会或相关学生团体可以参加联盟组织的各项涉外活动。

(四)、享受联盟提供的培训、研讨等交流机会;

(五)、经联盟常委会同意,以成员名义在适当范围内举办符合联盟宗旨的活动并得到组织支持和协助;

(六)、共享联盟的资源及对外交流机会;

(七)、对联盟组织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并进行监督;

(八)、可以向联盟常委会推荐新成员。

(九)、有权对本联盟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及对联盟的任何人提出合理有据的批评。(十)、各加盟协会享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

第九条 义务: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从事有损联盟声誉、侵害各加盟协会权利的活动;

2、自觉发扬自律精神,遵守并传播“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宗旨;

3、全力维护“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的权益和声誉;

4、各加盟协会会员自该协会加入联盟之日起,即为联盟成员,联盟承认各加盟协会的合法地位,其会员须凭相关证件(即各加盟社团自行制作的会员证)参加活动,其证件不得转借他人,一经查出,没收证件。

5、向联盟提供赞助费,以确保联盟各项活动的正常运转;

6、支持联盟的工作,积极参与联盟举办的各类活动。完成联盟交给的力所能及的任务。

7、遵守本联盟章程,服从联盟领导。积极提出有益建议,并协助本联盟开展活动,维护本联盟名誉,向所在校内外宣传本联盟。

8、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关心、爱护、支持联盟,各加盟协会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学互助。

9、积极参加联盟组织的各种活动,提供市场资讯,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为联盟的发展贡献力量;

10、为“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实现各加盟社团互惠互利,共同繁荣。最终发展壮大联盟。

第十条 退出:

1、成员因自身原因可以随时退出联盟。

2、成员自行退出联盟须以书面形式告知理事会,然后交理事会开会讨论同意后, 由常委会主席签章,联盟行文,正式除名。

3、若背离“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章程,行为有损联盟宗旨及声誉者,理事会有权予以除名。

第三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一条、理事会是本联盟的最高决策机构,领导本联盟开展日常工作。理事会成员由各加盟院校的计算机协会或相关学生团体的会长或社长(即第一负责人)组成。第十二条、常委会作为常设办事机构,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处理联盟事务。常委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两人,常委若干。常委会主席、副主席、常委由理事会表决委任。常委会主席主持常委会日常工作,每位发起成员向理事会推荐一名代表配合常委会工作。

第十三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选举和罢免常委会主席、副主席及其他常委会领导;

(二)决定加盟成员的吸收或除名,授予或撤消成员资格证书或相关书面证明材料;

(三)领导本联盟各机构开展工作,协调成员和各机构的统一行动;

(四)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五)组织提出本联盟章程修改草案;

(六)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

(七)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八)奖励表现优秀的加盟社团、个人。

第十四条、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五条、理事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第十六条、本联盟常委会主席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理机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加盟计算机协会或相关学生团体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主席及其他领导人员名单,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提名年终优秀加盟社团或个人名单;

(五)代表联盟,签署相关协议、决定;

(六)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四章 经费来源及管理

第十七条、各高校校内外捐赠或赞助, 在活动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各加盟协会的赞助及其它合法收入.第十八条、经费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有经费开支必须经常委会主席签字方才有效.第十九条、本联盟的会费,任何团体或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二十条、经费由常委会直接管理,定期向理事会提供财务支出报告。并于每届理事会工作总结之前向理事会提供完整的财务报告。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本章程作为各加盟协会内部文件,各加盟协会干部不能随意将本章程外泄或任意发布。

第二十二条、各加盟协会干部必须认真阅读本章程,承认章程的效力。

第二十三条、鉴于联盟实际,同时考虑保持本章程的完整性,以上部分条款暂不实行; 第二十四条、本章程部分内容与各加盟协会或相关学生团体所在院校规定相抵触的,以后者规定的为准;

第二十五条、计算机协会常务委员会保留对于本章程的最终解释权; 第二十六条、本章程自2009年3月28日起施行。

联盟评优细则和奖惩制度(试行)

第一部 优秀联盟干部与联盟工作积极分子评选办法,一、目的:

通过评优来鼓励联盟成员热爱本职工作,积极投入联盟建设,最终促进联盟的健康发展。

二、候选人的基本条件:

1、必须是联盟的主要负责人或联盟成员。

2、政治积极向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3、热爱联盟工作,工作中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对联盟的发展提出过建设性意见。

4、在联盟成员中反映良好,有一定的号召力。

三、评选的具体实施

1、评选时间:理事会换届时

2、评选概率:分别为联盟干部人数和联盟成员人数的30%

3、评选步骤:各部门首先向人才储备部人才管理处递交申请书(必须附有候选人的简历、成绩简介和有关评价);理事会召开代表大会讨论候选人的具体情况,最终确定获奖人。

四、优秀联盟干部的量化考核标准(总分100分)

1、候选人的简历(5分)

2、候选人在该部门的工作经历(10分)

3、该候选人是否曾对联盟的发展提出过重要的有建设性的意见(20分)

4、联盟其他成员对该候选人的评价以及该候选人在联盟成员中的威信如何(15分)

5、该候选人的工作情况、思想道德情况(20)

6、该候选人的业务水平(包括技术功底、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15)

7、该候选人的创新能力(15)

五、奖励方式

将颁发联盟荣誉证书……,并报优秀联盟干部和联盟工作积极分子的评选 第二部 对违反联盟有关规章制度者的惩罚办法

一、目的:发现个人和组织存在的问题,以警示其他成员,促进联盟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惩罚对象及惩罚措施

1、违反有关规定,对联盟的名誉造成不好影响者,在联盟内部进行通报批评,并令其作口头和书面检查;若情节较为严重,对联盟名誉造成恶劣影响者,取消联盟成员的资格,并责令作书面和口头检查,取消其一年内在联盟范围内的评优资格。

2、无故缺席(未在会议前一天向主持人请假,或理由不正当,带有欺骗性质)联盟例会三次或以上,取消其联盟成员资格,并责令其向全体联盟道歉,作书面检查。

3、无故(同上)缺席部门及处级会议达三次或以上者,取消其联盟成员资格,并责令其进行书面检查。

4、贪污联盟经费,数额较小者责令其限期赔偿,并作书面检查;数额达总数的10%者在联盟及联盟成员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数额达10%以上者取消其联盟成员资格,责令其书面检查和口头道歉,取消其一年内的任何评优资格。

三、程序:

联盟成员中有1/4成员提出即可由联盟各部部长协助人才管理处进行考察,被考察这可以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诉,但必须出示真实、有效、合理、有力的证据;考察者必须秉着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态度进行考察;两者之间应相互尊重,友好相待,切不可借此进行人身攻击和报复;若人才管理处成员在考察之列,则由主席和副主席代行人才管理处的考察职权。

合肥高校 篇3

【关键词】合肥市 民办高校 公共体育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0-02

1.前言

近年来,合肥市民办高校的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取得较大成绩,已成为合肥市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办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就直接影响到了合肥市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共体育课作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合肥市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从万博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询相关材料,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2实地走访法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万博科技职业学院等三所合肥市内的民办高等院校,通过实地走访,对各民办高校的场地设施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师资情况、场地设施情况。

2.2.3问卷调查法

制定《合肥市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对合肥市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对体育器材和公共体育课程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调查。每个学校发放问卷100份,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6份,有效问卷295份,有效率98.3%。

2.2.4数理统计法

通过运用Excel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合肥市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调查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三所学校开设的项目以大球类项目为主,三所民办高校均开展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项目,除此之外,武术类课程也是三所民办高校均开展的教学项目。小球类项目在被调查的三所民办高校中只有一所高校开展,且只开展乒乓球项目。田径类项目也是只有一所高校有所开展,健美操有两所学校开展。在调查中发现,每所民办高校开设的体育课程项目不超过7门,按照《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相关要求,高等学校需开展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1],因此,被调查的民办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远不能达到《标准》的要求。有限的体育项目无法保证开展课程的多样性,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

3.2 合肥市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课年限及学时调查与分析

根据表2统计结果显示,三所民办高校的开课年限均为1.5年,开课学时均在72学时到108学时之间。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高校需给在校一、二年级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分四学期完成)的体育课程,专科不少于108学时,并为高年级学生设置体育选修课。通过调查,合肥市的民办高校并未达到标准要求,虽然这类民办高校培养的学生以专科为主,但因执行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挤占部分课时,虽然安排了1.5学年的课程,但是并不能为学生开展108课时的体育课。

3.3 合肥市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场地器材调查与分析

通过表3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三所民办高校均有自己的标准塑胶田径场和足球场,篮球场数量较为充足,校均8块,排球场校均3块,乒乓球台校均6张,在被调查的三所民办高校中,只有一所高校有一片手球场。生均室内场地面积为0.13平方米,生均室外场地面积为4.2平方米。室外场地能够较好的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但是室内场地生均面积太少,不能满足学生锻炼需求。

3.4 合肥市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师资结构调查与分析

从职称结构来看,三所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最高职称为副教授,仅有2人,占师资总数的9.1%;讲师4人,占师资总数的18.2%;助教最多,共16人,占师资总数的72.7%。从年龄结构来看,50岁以上及40-50岁之间的教师各一人,分别占师资总数的4.5%;30-40岁之间的教师有5人,占师资总数的22.7%;30岁以下的教师人数最多,占师资总数的68.3%。从学历结构来看,硕士生占比例较大,共18人,占师资总数的81.8%;本科学历的教师有4人,占师资总数的18.2%。综合上述数据来看,被调查的三所民办高校的教师结构偏向年轻化、高学历、初级职称。这种师资结构的弊端在于大部分教师为年轻教师,缺乏高级职称教师的指导,教学经验有限,课堂应变能力差。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年轻教师较老教师能更快的接受新鲜事物,工作中充满激情,与学生交流障碍较小。

4.对策

(1)从公体课的课程设置来看,民办高校的开课项目以大球为主,小球类项目开设较少,每所学校的开课项目不超过7门,这需要学校和体育部(体育教研室)相互配合,通过不断的教师进修,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体育教师“一人多课、一课多人”,开展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

(2)从年限来看,所有民办高校均开设1.5学年的体育课程,开课学时在72学时到108学时之间,高年级均未开设体育选修课程。由于每年执行《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挤占部分体育课课时,所以这些民办高校的体育课开课学生不能达到108课时。为了充分满足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程的需求,必须要求学校严格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安排课时。

(3)从场地设施来看,室外场地生均面积较为充足,可以满足学生锻炼需求,但是室内场地生均面积严重不足,体育场馆及设施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特别是室内场馆设施,学校可以协同合作单位及其他社会团体,吸收资金,并且做到专款专用,保证体育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

(4)从师资结构来看,以年轻教师、初级职称的硕士研究生为主,高级和中级职称的教师人数非常少,这种不合理的师资结构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发展,并且缺少上课经验,不能很好的处理课上的突发事件。从学校发展角度来讲,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质,提高上课质量,应该聘请教授或专家,作为学校的师资力量,并且不断派出教师进行业务进修,优化师资结构。

5.结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合肥市民办高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存在较多问题,而且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态度也较为不满,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是不利的,这就需要学校领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体育课程,做到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一视同仁,一方面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建设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实现民办高校的体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Z].2014,06,11.

作者简介:

合肥高校 篇4

一、研究生党建工作现状的调查分析

1. 研究生党员的特点与思想状况。

近年来,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 研究生党员队伍也日益壮大。在研究生数量壮大的同时研究生生源也体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 其中有应届的本科毕业生, 有各个岗位上表现突出的有为青年, 也有部分是社会上的待业青年。在调查问卷中“您认为研究生党员具有哪些群体特征”一题有43%调查对象选择了群体结构复杂, 价值取向多元化。18%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学习分散, 集体感不强, 此外还有39%的调查对象选择了重学术研究, 对党建工作兴趣不高。在“您认为哪些研究生党员群体特征影响研究生党建工作开展”一题中, 3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群体结构复杂, 价值取向多元化, 22%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学习分散, 集体感不强的原因, 还有40%的被调查者认为研究生重学术, 对党建工作兴趣不高的特点影响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本题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 研究生复杂的群体结构, 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对党建工作的重视不够是影响研究生党建工作开展的主要原因。

关于研究生党员的思想状况,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一是入党动机方面。在众多的调查对象中有51%的同学人认为入党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毕业更好就业, 23%的调查对象选择入党是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为共产主义奋斗, 其中也有19%的调查对象选择入党是随大流, 别人入了党, 自己就跟着入党, 还有极少数同学入党是纯属兴趣。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研究生中一部分人的入党动机是较为端正的,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入党动机具有很强的功利性, 思想觉悟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二是研究生党员的价值取向。在影响研究生党员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一题的调查中, 45%的调查对象认为社会风气和党风党纪以及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此外也有37%调查对象认为当今的社会压力和校园文化氛围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2. 研究生党支部和学习型党支部建设。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是我党的主要基层组织之一, 我们进行问卷调查的高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目前研究生党支部大多数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设置的, 有极少数研究生党支部是以实验室为单位进行设置的。通过调查发现, 当前研究生党支部的学习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 54%的同学认为目前研究生党支部的学习活动一味追求形式, 敷衍了事, 且内容单调, 缺乏创新, 枯燥无味。32%的同学认为党支部的学习活动脱离学习生活实际, 与当前形式结合不够紧密。还有14%同学认为活动次数太少, 质量不高, 没有持续性。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有助于更好的开展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通过调查发现, 我校的广大研究生对于学习型党支部的认识情况如下:非常了解的有15%, 一般熟悉的有25%, 听说过的占51%, 从未听说的有9%。对于研究生学习型党支部的建设有484名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将学习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党支部党建工作之中, 通过学习提升党员能力和党建工作能力, 307人认为应该以新学习促进党支部的发展, 198人认为应该有新的学习理念和完善的学习制度。

3. 导师在研究生党建中的作用。研究生在学习期间, 导

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研究生导师大部分都是拥有较高学术能力和政治素养的优秀党员, 应该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从对“您认为导师在研究生党建中发挥的作用如何”一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28%的被访者认为导师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很好的发挥着作用, 31%的被访者认为导师发挥的作用较好, 效果不显著, 21%的被访者认为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导师的作用一般, 参与的较少, 还有20%的被访者认为导师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没有发挥作用。

二、对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建议

1. 加强研究生思想建设。

研究生在整个学习期间学习任务和科研任务重, 为提升专业能力与创新科研成果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导致大部分研究生对于思想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 同时受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使得研究生整体思想素质较低, 研究生党员质量不断下降。因此需加强研究生的思想建设。要充分重视对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前的教育和入党后对研究生党员的再教育, 要广泛阅读党的基本理论相关刊物,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学习来提高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 时刻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和对党的忠诚。

2. 提高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视。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 首先需明确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 既要从思想上提高对研究生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又要充分落实到行动。高校党委应广泛宣传研究生党建工作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 详细制定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 严格组织实施, 并对各级研究生党组织的工作进行全面指导。要全面贯彻落实研究生党建的相关政策, 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各级研究生党组织在做好当下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发展献计献策。此外, 应加强研究生自身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只有充分认识并深入了解到党建工作对于研究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才能促使研究生积极配合各级党组织有效开展党建工作。

3. 完善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

研究生党支部可以综合考虑学科设置和学生规模进行不同形式的设置。对于研究生人数和专业设置都相对较少的学院, 可以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的党支部设置形式。一个班级的研究生人数较少且专业相近, 平时上课和研究都能集中在一起, 把党支部设置在班级上能更加灵活有效的开展党支部活动。对于人数较为众多, 专业设置跨度较大的学院, 一个班级的同学可能会在不同的实验室进行不同方向的研究,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研究生党支部设置, 不利于党建工作的开展, 因此可以考虑以实验室为单位进行党支部的设置。在相同的实验室, 同学们研究方向一致, 课程同步, 时间安排大致相同, 为党支部开展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再者, 同一个实验室的同学之间较为熟悉, 可以经常进行思想和学术上的交流, 有利于促进研究生学术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共同提高。

4. 学习型党支部建设。

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主要是希望通过利用党支部这个学习平台, 增强研究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研究生党支部在学习上的战斗堡垒作用。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我们可以借鉴中南大学的“54321”凝聚工程, 创新出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54321”工程。“5”即“五个一目标”:创建一个学习型党支部, 形成一套完善的学习机制, 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建设一支学习能力过硬的党员队伍, 创造一流的学习成绩;“4”即每个党支部在一个学期内必须进行4次有组织的集体学习;“3”即每个党员在一个学期内必须完成3篇学习心得;“2”即每个党支部一个学期内必须组织两次小组讨论;“1”即每个党支部一个学期内必须组织一次社会实践。

5. 健全研究生党建工作制度。

首先健全研究生党员的选拔制度。对于党员的发展, 要严格把握党员标准, 坚持党章规定的要求进行选拔。同时要坚持公示制度, 政治审查, 理论考试, 听取群众座谈意见, 定期进行思想汇报等形式对培养对象进行严格考察, 以保证能够将专业技能水平和党性修养较高的研究生同学吸纳到党组织中来, 提高研究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其次是党员考核制度。对研究生党员要进行定期的考察, 时刻关注研究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党员考核奖惩制度要分明, 对于在重大事件中有突出表现的研究生党员要进行奖励, 对于出现重大失误或违纪行为的党员也要严格追究责任, 以确保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6. 充分发挥导师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研究生导师凭借高超的科研能力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对研究生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将研究生导师纳入到党建工作队伍中来, 应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的党建工作职责。研究生导师可以在日常教学科研活动的同时随时随地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 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时效性。研究生导师参加到研究生党建的工作中来, 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研究生各方面情况, 从而能够更加真实准确的填写党员发展意见和党员干部推荐意见。

三、小结

创新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发展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结合新特点新形势, 转换思想, 改进方法, 探索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 不断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岩.对新时期加强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2, (2) .

[2]贾立壮, 甄月桥, 李娜.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6) .

[3]曹荣安, 李颖, 鹿保鑫.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论坛, 2010, (6) .

[4]蒋乃永.论高校的学习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J].黄山学院学报, 2012, (1) .

[5]裴小鹏.新时期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对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 2010, (9) .

合肥高校 篇5

2015年合肥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公告

2015年安徽各地区烟草专卖局(公司)招聘公告汇总: http://ah.offcn.com/html/2015/01/54418.html?wt.mc_id=bd11783

根据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人才需求,合肥市烟草专卖局(公司)2015年就法律、营销、工商管理及财会类基层岗位,面向社会公开诚聘普通高校毕业生8人。

一、单位简介。

合肥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承担组织全市境内的卷烟批发销售和烟草专卖市场管理等职能。

二、需求计划。

1.法律类专业。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不少于1人。2.营销类专业(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经济学等)。2人。

3.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经济管理、管理科学等)。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不少于1人。

4.财会类专业。1人。

三、资格条件。

1.国家统招普通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全日制教育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应届及往届),并取得学士及以上相应学位证书。

2.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须全日制本科起点。

3.本科毕业生须28周岁以下,1987年6月30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毕业生须30周岁以下,1985年6月30日以后出生。

4.本科毕业生须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或国家四级考试成绩达425分以上,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毕业生须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或国家六级考试成绩达425分以上。

5.品行端正,无不良违法违纪记录。6.熟练使用计算机,满足工作岗位需求。7.身体健康,符合国家工作人员录用体检标准。

四、招聘办法。

1.应聘报名。同一岗位招聘人数与符合条件报名人数不得低于1∶8比例。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只能应聘1个岗位,如同时应聘多个岗位,招聘单位有权调整岗位。

⑴报名时间:3月1日-3月20日网上投递简历;3月21日-3月31日现场报名确认。⑵网上投递简历:应聘者将《201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招聘报名表》(附后)、《应聘简历》及相关证书图片电子版发送至指定招聘报名电子邮箱,邮件标题为“姓名—专业—学校”。

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1⑶简历投递邮箱地址。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法律专业简历投递邮箱:hfyc2015zp_fl@sina.com 营销专业简历投递邮箱:hfyc2015zp_yx@sina.com 工商管理专业简历投递邮箱:hfyc2015zp_gs@sina.com 财会专业简历投递邮箱:hfyc2015zp_ck@sina.com ⑷现场报名确认地点:合肥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人力资源科2108室(合肥市政务区东流路西999号新城国际B座21楼)。

⑸现场报名材料:应聘简历、学历及学位证书(应届毕业生需提供学校《就业推荐表》或相关证明材料)、身份证、相关资格证书和证明,以上材料须复印件一份,近期一寸证件照片2张。

⑹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刘先生、王小姐。

联系电话:0551-65877156、65877030(工作日9∶00-17∶00)。⑺未录用人员材料代为妥善处置,谨慎保密,恕不退还。

2.组织笔试。符合条件人员参加笔试,笔试内容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主要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专业科目主要为所应聘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

3.组织面试。参加面试人数与招聘人数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1的比例。同一岗位招聘1人的,笔试成绩前5名进入面试;同一岗位招聘2人的,笔试成绩前6名进入面试;同一岗位招聘3人的,笔试成绩前9名进入面试。

4.根据综合成绩(笔试×40%+面试×60%)和资格复审情况,按照择优录用的原则确定《拟聘人员名单》,如遇体检和审查不符合要求的,则按综合成绩依次等额递补。

5.办理聘用手续。

6.招聘各环节信息通过合肥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官方网站(http://)供查询查看。

本公告解释权属合肥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人力资源科。

原标题:合肥市烟草专卖局(公司)201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招聘公告 点击下载>>>

《201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招聘报名表》.doc

合肥“增肥”“三分巢湖” 篇6

而在改革开放以来三十余年的历史中,合肥却似乎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地方。往东,是大步迈进的沪宁杭;向西,是高调崛起的中部地区。

对以往体量狭小的“小合肥”而言,抛开难以企及的东部沿海城市不论,即便与毗邻的中部武汉、郑州等省会城市也差距不小,直到2006年合肥GDP总量才首度突破千亿元大关。

在广袤的江淮地区,龙头城市的缺位长期是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尴尬之一。而努力改变现状的魄力也是惊人的。

一年前的8月,在事先几无征兆的情况下,安徽宣布撤销原地级巢湖市,治下区县分别并入毗邻的合肥、马鞍山、芜湖三地。

“三分巢湖”最大的受益者是合肥。在此次空前力度的区划调整后,合肥不仅拥有了矿产资源在安徽省位居前列的庐江县,管辖由原巢湖市居巢区调整而来的县级巢湖市,乃至还将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全部置于其管治之下。

这使得合肥市的地域扩大了近一倍,一跃成为国内面积最大的城市之一。“过去是‘被遗忘的合肥’,现在是‘被想起的合肥’。”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区划调整为合肥以及安徽省带来的发展空间和战略机遇,怎样评价都不过分。

根据合肥主政官员的规划,鉴于区划调整带来的利好,未来巢湖之滨将崛起一座“大湖名城”。他们给合肥的定位是:泛长三角又一座影响力空前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少有认同的巢湖

在2012年12月8日零时以前,合肥市范围内两个区号并行了一年多的时间。这天,合肥将本地固定电话成功升至8位,原地级巢湖市使用的区号0565也一并取消,已于去年划归合肥市管辖的县级巢湖市、庐江县正式使用合肥0551的区号。

这是去年曾引发广泛关注的合肥区划调整的继续。

去年8月间,受安徽省政府参事室指派,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孙立广和数位参事一起,前往巢湖市就环巢湖矿产资源开发进行调研。其时,有关撤销巢湖市的消息已引起颇多议论。

“在去巢湖的车上,我们还在争论。”孙立广向《瞭望东方周刊》回忆,他们一行也是在抵达巢湖的第二天才获得了确切的消息。

8月22日,安徽省正式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改为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的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孙立广的老家就在庐江县,这之后他也变成合肥人了。消息保密之严密,让身为安徽省政府参事的孙立广事先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据此间媒体披露,即便在这年6月底,时任巢湖市委书记陈强仍依旧率队远赴深圳招商,并特意前往比亚迪深圳总部拜会无为老乡王传福,力邀其回到家乡巢湖投资。

事实上,王传福老家无为县所在的巢湖市,存在了不过12年。

巢湖市的建制最早可以追溯到1984年,其时隶属巢湖地区行政公署管辖的巢县撤县改市成为县级巢湖市。15年后,安徽兴起撤地改市的热潮,巢湖地区和县级巢湖市也在此期间一并撤销,设立地级巢湖市和居巢区。

此后不到一年,安徽最后的两个地区宣城、池州撤销,分别设立宣城市、池州市。至此,安徽全省拥有17个地级市,数量在全国排名前列。

地级巢湖市一开始就搞错了

也许,就在地级巢湖市成立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其最终被撤销的命运。

“全省一片市。”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社科联原党委书记程必定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当年安徽集中撤销作为省政府派出机关的地区,并不是完全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考量的。

撤地设市意味着原有的派出机构将变身为四套班子配备齐全的一级政权。程必定说,“设立那么多市,到底有没有起到那么大的作用?”

巢湖地处省会合肥和安徽省第二大城市芜湖之间,发展空间尤为受限。“巢湖原本就只是一个县城,下辖的几个县长期依傍于临近的合肥、芜湖、马鞍山等较为发达的城市。”在程必定看来,各个县长期各自独立发展,地级巢湖市并没有将其融合为一体的吸引力、聚合力。

这从最近的经济数据就不难找到佐证。尽管原地级巢湖市区域面积几乎为合肥、芜湖两地之和,但2010年巢湖全市的GDP总量为615亿元,而合肥为2702亿元,芜湖也超过1100亿元。

与此同时,合肥、芜湖、马鞍山的合围之势也让巢湖进退无路。据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社科院原经济研究所所长孙自铎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芜湖、马鞍山作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龙头,均曾先后效仿邻近的南京等地提出跨长江发展的愿望;而作为省会城市的合肥,原区域面积约为7000平方公里,人口500万不到,南部虽毗邻我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却是合肥、巢湖等地分而治之,发展空间受限、资源难以整合。

就在地级巢湖市设立不久,撤销地级巢湖市的呼声也开始在重要场合响起。“2001年安徽省两会就有人提这个事。”据程必定回忆,此后连续两年均有人在省两会上提出撤销巢湖市的议案提案。

经过三年酝酿后,安徽省政府正式将此列入议事日程。2004年,时任安徽省社科院党组书记的程必定受安徽省分管领导委派,组织安徽省发改委、民政厅等十余4"45门的工作人员成立课题组,就撤销巢湖市进行专题研究。

在近一年的调查后,程必定牵头起草了关于撤销巢湖市的课题报告,递交到了时任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安徽省长王金山的案头。就在2005年,《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规划(2005—2020)》上报民政部时,也已明确提出适时撤销巢湖市的大胆设想。到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安徽省人大代表团以1号议案的方式,再次积极建言中央撤销地级巢湖市。

至此,拥有12年生命的巢湖市,最终被撤销似无可避免。

第一个被撤销的地级市

回溯近年我国行政区划调整的历史,巢湖应是第一个被撤销的地级市。其力度之大,令人注目。

这显然也是对安徽领导能力的一次极大考验。“供养一个地级市不少于2个亿。”据程必定分析,区划调整的成败首先就在于原有上万机关单位干部职工的安置。

“这是最大的考验。”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向《瞭望东方周刊》坦承。就在区划调整正式启动之际,安徽省就成立了以省委书记张宝顺为第一组长、省长王三运为组长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9个专项工作组和巢湖工作办公室;区划调整所涉及的合肥、马鞍山、芜湖等地也分别成立了对口的工作机构,由主要领导负责,以确保区划调整万无一失。

作为此次区划调整最大的受益方之一,合肥是原地级巢湖市机关干部的主要流向。2011年8月初,在撤销巢湖的消息尚未对外正式公布之际,合肥市委就已组成工作组进驻巢湖。最终,“95%的巢湖干部分流到了合肥,超过1.5万人。”合肥市委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陈涛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愿意选择马鞍山、芜湖进行工作安置的干部不到两百人。

合肥需要妥善安置数百名原巢湖地厅级、县处级领导干部。吴存荣介绍,“在这一点上,省委省政府考虑非常充分、工作极为细致。”据了解,安徽省为支持合肥干部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级别较高的原巢湖干部200余人全部分流到了省直机关,而留给合肥安置的县处级干部近300人、科级干部700余人。

据了解,安徽省委为确保干部职工的妥善安置,曾先后出台多个文件作出细致规定,确定的总体原则是“人随事走、编随人走,对口安排、职级不变,公开公正、平稳顺利”,坚持组织安排、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相结合的方针,以最大可能打消干部职工疑虑、避免个人利益受损。

“副职好办一些。”陈涛以合肥市委组织部为例,一共接受了19名巢湖干部,对其中的副职领导干部主要是通过增加副职职数解决。“原来是正职的,对口过来如果没有位置了那就担任副职,享受正职待遇。”

对重新变身为县级巢湖市的原巢湖市居巢区干部而言,对他们的工作更为细致。县级巢湖市接受了原属地级巢湖市的200多家事业单位,仅11300余人分流出去,留下1万多人等待安置。为此,“对口安排、职级不变”在县级巢湖市执行得更为严格。

“之前副局长是一个人一间办公室的还是一个人一间,之前副局长房间朝南的房间还是朝南。”县级巢湖市委书记余忠勇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如此细致的原因是要充分保障干部职工的利益不受损,以最大可能降低区划调整带来的震荡。

只是,“在市里当局长可以有专车,到了省直单位当处长就只能自己上下班了。”程必定说。

“等高对接”

“没有上访、没有带来不稳定因素。”应该说,此次我国近年区划调整史上最大力度的动作,是颇为成功的。

对孙立广等老家在庐江县和原居巢区的人来说,合并到合肥的好处也是立竿见影的。

在区划调整之初,安徽就出台政策规定,自2011年9月1日起,按照“属地管理、待遇从优”的原则,除继续执行国家和省统一政策外,干部职工、离退休人员的津补贴、城乡居民各项社会保障待遇,原则上均按照划入地的标准进行调整。

比如,对原居巢区的干部而言,一个明显的益处就是“工资每年比过去高出了八九千块钱”;老百姓的医保、低保等保障待遇也一律依照省会合肥的标准进行“等高对接”,均提高了数百元不等。

对原居巢区而言,地级巢湖市的撤销意味着原来庞大的地厅一级行政资源突然抽走,行政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迅速消弭,这给如今的巢湖市餐饮业、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均带来不小影响,甚至一度有出租车司机称“干部都跑到合肥去了,我们也要到合肥营运”。

好在这一切均应对到位,并未造成大的影响。“其他县市无非是换个主管部门,巢湖市却是从无到有、重新摸索。”巢湖市委书记余忠勇介绍,区划调整之前,作为居巢区有些城市建设工作权限并不涉及,“现在作为县级市了什么都得管。”

这显然又是不小的挑战。事实上,对调整后的县市和各级领导干部而言,除了工资待遇和保障标准的“等高对接”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施政理念、为政风格、职能权限等问题上如何与省会合肥取得一致。

比如,区划调整意味着一个新合肥的诞生,首先城市规划就得重新调整,这是城市建设的首要工作。据合肥市规划局规划管理处副处长杨宝玉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光去年一年的规划编制费用,就比以往的2000万元增加了两三倍,并且从市财政拿钱接手县级巢湖市、庐江县的编制规划。

长三角第四极

2012年8月22日,这是合肥区划调整一周年的日子。

作为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率领市直单位一行人在一天时间内考察了巢湖市、庐江县多达16个在建项目。这均是区划调整后带来的鲜明改变。就在考察当天召开的纪念座谈会上,吴存荣用三句话给出了他对区划调整一周年以来的工作评价:“中央满意、老百姓满意、社会各界反映也比较好。”

于合肥而言,区划调整之际也正是合肥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2011年,合肥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600亿元,增长近16%;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3400亿元,增长约27%。

而此前发展受限的问题还是颇为突出的。据长期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孙自铎介绍,安徽经济发展在全国排名靠后,缺乏辐射力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即便作为发展条件最为优越的合肥,也长期受到城市规模狭小、土地资源有限等问题的掣肘。同时,作为长三角的“后花园”,江淮地区也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主阵地,这首先就对地域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程必定也认为,以往合肥提的是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大城市。区划调整后,合肥的“雄心”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今年4月,合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新跨越、进十强’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末,合肥要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0亿元,年均增长28%,工业增加值突破3500亿元;到2014年末,工业总量提前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十强。

在“进十强”的同时,合肥也重新给出了“大湖名城”的全新定位,要成为区域性特大城市,在长三角成为继沪宁杭之后的第四极。

在接受本刊采访的多位区域经济学者看来,区划调整显然为新合肥的跳跃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区划调整本身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程必定说,拆分巢湖、做大合肥,极大扩展了合肥跨越式发展所需要的生存空间,未来20年左右,一座全新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将出现在长期缺乏龙头型城市的江淮地区。

此外,梳理去年以来合肥当地媒体的报道,在谈及区划调整的利好时,均会首先提到对巢湖治理的重大意义。

在孙立广印象中,巢湖污染曾经极为严重,也是饱受全国舆论关注的老大难问题,其症结就是巢湖分属不同地域分而治之,“治得了湖面,管不了源头。”区划调整后,巢湖变身为合肥市内湖,使得巢湖治理有了理顺权责关系的可能。

坐拥800里巢湖,无疑将是合肥城市发展的特色和名片之一。为此,2012年11月,合肥市宣布投资502亿元重点打造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合肥市长张庆军表示,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将坚持除弊与兴利并举、保护与治理并重。

合肥高校 篇7

1研究对象

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合肥市高校体育学院中随机抽取2013级~2015级男生80名,女生70名,共计150名.对其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运动损伤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性别的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状况

由表1数据可知:男女生在进行体育运动锻炼时,其运动损伤程度存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男生的损伤程度主要为轻度损伤,比率占总体的52.8%。同样的,女生的受伤情况也是以轻度损伤为主,但是比率占总体67.7%,相对于男生该程度损伤的比率要高出许多;而在中度损伤方面,男生的比率为32.5%,而女生为26.1%,说明由于在动态的跑、跳、投运动过程当中,男生往往要进行更为激烈的对抗。所以在大部分时间里,当男、女生在分别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时,男生的受伤程度较之女生往往要略微严重。最后在重度损伤方面,男女生的比率均较低,表明在大部分情况下,重度损伤的发生率还是比较低的。但男生(14.7%%)比女生(6.2%)的发病率可能性要高出近一倍,说明在同样条件下,较之女生,男生往往更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运动损伤。

2.2各个年级运动损伤的情况

通过表2明显可以发现,综合四个不同年级的运动损伤人均发生次数,其大致规律是:随着年级的上升,运动损伤出现的次数、频率在不断地下降,具体表现为从大一时期的人均2.77次,到大二的人均2.16次,之后是大三人均1.61次,到最后临近毕业时期的大四为人均1.43次。不难看出,大一新生刚入学的第一年是运动损伤发生的高峰期,其人均发生次数接近3次,而到了大二,大三时期有一个较为明显的下降。这说明体育专业的学生在通过不断地学习之后,在运动过程当中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同时在经历过多次受伤之后也渐渐地学会如何更好的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2.3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特点

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当中,最容易出现损伤的部位是踝关节(42.8%),且大多损伤类型表现为扭伤;其次是指关节(35.0%),其损伤类型主要为挫伤;而且在高校体育开展的最普及的篮球运动当中,最容易出现的损伤就是扭伤和挫伤,这与该项目的特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之后,面部(26.1%)的损伤也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主要表现在篮球运动中擦伤或者撞伤。膝关节(26.7%)、肩关节(21.1%)和肘关节(14.4%)的损伤也分别与足球、羽毛球、网球这些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有关;足球的拼抢经常会成为膝关节受伤的罪魁祸首,而羽毛球的扣杀,网球的发球也会导致学生的肩关节和肘关节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最后,作为发生率较为一般的胸部(13.3%)、背部(5.0%)、腰部(7.2%)、腕关节(9.4%),也偶尔会出现在体育专业学生们的身上。综合以上,不难发现,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多为人体各个关节,所以在平时的运动过程当中应注意防护关节,做出适当的保护措施。

2.4学生运动损伤后采取处理措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在运动损伤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不同的学生在根据伤情的轻重和时段的特点等客观因素,也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这其中包含正确合理的做法,当然也有对学生身体产生巨大隐患的方式。笔者发现,在伤后仍然能够继续参与体育运动的前提下,“揉捏或冲洗伤处,短暂休息后继续进行运动”这一做法有着高达53.9%的比率。其次“回宿舍休息,自己处理患处”则占据了33.7%的比率,而且采取该种做法时,大多是因为无法再正常进行活动。最后,较为正确的做法,即“停止运动,并前往校医院处理”只有12.8%的比例。这个数字表现出,在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当中,超过一半的学生当发生运动损伤情况时,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而在大部分情况下采取不卫生的、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处理措施。这种现状普遍存在于各个高校当中,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教学进度有着极为恶劣的影响,并不利于体育专业学生们的科学有效的学习和锻炼。

3结语

体育专业学生在运动损伤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即男生的损伤程度一般比女生严重,且运动损伤发生率比女生要高。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也有明显的年级特征,即表现为普遍高年级的同学比低年级的同学出现运动损伤的可能性要低。建议组织体育专业高年级的同学对低年级的同学进行有关方面的指导与培训,尤其针对大一刚入学的男同学。在运动损伤发生后,体育专业学生大都采取较为不合理的处理方法,缺乏正确、科学、安全的处理措施,这使得出现很多损伤难以痊愈的情况,也是导致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摘要:为了解和研究合肥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现状以及损伤后的处理措施,该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合肥市两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运动损伤状况进行调研,并对一些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访谈,尝试研究并找出体育类大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性别特征、年级特征以及部位特征等,希望为体育类大学生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合理的理论建议。

关键词:体育专业,运动损伤,性别,年级,部位

参考文献

[1]倪殿明.体育专业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2):186.

[2]李小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S2).

[3]苑高兴.廊坊市大学生运动损伤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22):4442-4443.

合肥高校 篇8

一、合肥地区部分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

据《2012年全国博物馆名录》显示,安徽省高校博物馆登记在册的仅有2家[2]。课题组分别向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9所在肥高校博物馆的参观者和在校学生发放问卷,对博物馆展厅整体的规模、布局、环境、参观频率、服务水平、育人功能发挥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共计900份,其中有效问卷866份,总回收率为96.2%,数据统计如下。

(一)在肥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

开放程度和参观频次总体偏低。课题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无特殊目的几乎不去博物馆,只有少数学生比较频繁。调查显示,78.5%的人选择平均每年参观高校博物馆“0—3次”,18.3%的人选择“4—7次”,3.2%的人选择“8次及以上”。在肥高校博物馆普遍存在开放程度较低的问题,11%的人认为高校博物馆对外开放程度“非常好”,12%的人认为“较好”,认为“一般”和“不太好”的分别占38.5%和17.8%,10.3%的人认为“很不好”,还有10.4%的人表示“不了解”。

针对馆藏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中显示,认为“一般”的人数占47.5%,认为布局环境“死板沉闷”的人数占12.5%,认为“较好”的人数占35%,仅仅有5%的人认为环境“舒适优雅”。调查中发现,31%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博物馆最需改进的是展览方式,其余依次为硬件设施(20%)、馆藏品(17%)、服务态度(14%)、讲解水平(14%)、其他(4%)。不少受调查者表示现有硬件设施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展览方式趋于单调。

对讲解员的讲解服务相关调查中,选择“很满意”的人数仅占7.5%,选择“满意”和“较满意”的占50%,有42.5%的人表示没经历过讲解服务。一项针对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学历期望值的调查显示,41%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且知识面丰富,能掌握基本的操作知识;22%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有较强表现力;29%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熟练掌握业务知识,8%选择“其他”。这表明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对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学历期望值较高。

(二)在肥高校博物馆育人功能发挥情况分析

针对在校学生参观目的调查中,出于“兴趣”而参观博物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2.5%,选择“集体活动需要”的占30%,选择“学习研究”的占20%,选择“娱乐游玩”的占12.5%,还有5%的人选择“其他”。在对博物馆展览内容的期望调查中,选择展览“历史”和“科学技术”内容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8.4%和25.7%,选择“人物”的占14.9%,选择“艺术”的占13.5%,选择“军事”的占9.5%,选择“民俗”的占5.4%,选择“工业”的占2.6%。

针对高校博物馆应发挥的作用,3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培育高校学生的科技素养”,其余依次为“普及科学知识”(26%),“从事科研活动及科技交流”(21%),“提供讲解及培训服务”(14%),“其他”(4%)。此外,课题组对高校博物馆育人影响做了调查,认为“更好地了解学校历史和文化”的人占到了52.5%,认为博物馆可以“开阔知识面,提升科学知识素养”的占35%,对其育人功能发挥“无太大期望”的占10%,2.5%选择“其他”。

通过调研发现,受访大学生对在肥地区高校博物馆的满意程度一般,在肥地区高校博物馆的育人功能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场馆建设与管理问题。在调查中发现,不少高校博物馆的建馆积极性不高,博物馆面积较小,有的甚至蜗居一隅,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直接限制了其育人功效的发挥。其次,展品资源问题。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博物馆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很多受访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展品收集方面存在很大困难,若从校内其他部门收集,展品的归属难以划定,而若从社会搜集,除了归属划定问题,也会涉及资金问题。再次是场馆开放问题。调查结果显示,9所高校目前均主要对在校师生开放,对社会成员的开放程度很低,高校博物馆育人功能的主要受体是在校师生,育人功能发挥的覆盖面窄。再次是管理队伍问题。高校博物馆的工作队伍受编制待遇的影响较大,很多高校缺乏与之匹配的人事管理政策,导致专业人士不愿来、待不住。调研的9所高校中,有的高校采取招募志愿者的方式解决人员空缺问题,但志愿者的专业程度不够,流动性大,不利于工作队伍的稳定,影响博物馆的长期发展。最后,资金投入问题。无论是场馆建设还是人员问题,都需要资金支持。高校博物馆资金目前均来自于学校,而学校资金的投入大部分集中于科研与教学,因此会造成高校博物馆资金投入较少,这对场馆建设、维护以及发展都是很不利的,从而也大大影响了博物馆育人功能的发挥。

尽管合肥是一座科教城市,但仅通过《2012年全国博物馆名录》就不难看出,地处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高校博物馆,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胜于中部地区的高校博物馆。早在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立之前,上海地区就已成立了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北京地区成立了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3],并已逐步向社会开放,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地区性高校博物馆联盟的成立业已成为推动本地区高校博物馆建设运营、交流合作、文化辐射的重要平台。身处江淮大地,承载浓郁徽文化,又沐浴着科技创新之风的合肥高校,应当充分认识高校博物馆在当今文化建设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整合资源,形成联动,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拓展博物馆的育人职能,带动整个地区高校博物馆的良性发展。

二、高校博物馆的准确定位

目前部分高校博物馆社会开放程度一般,育人功能没能得以很好的发挥,高校博物馆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从“校内博物馆”走向“大众博物馆”,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由单一的服务学校拓展为服务社会公众,使高校里的“宝藏”走进人们的视野,实现它应有的价值。针对育人功能定位,应当明确以下两个问题。

(一)对象

高校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人群:一是在校师生。高校博物馆不同于社会博物馆,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利用高校自身学科特点和科研优势,辅助课堂教学,服务于师生的成长成才。二是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过渡,高校博物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场所,是中小学生拓宽知识,开阔眼界的第二课堂。高校博物馆既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通过易于为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三是海内外校友。随着国际化教育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学子走出国门,海内外校友已成为高校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的新型对象。阔别母校多年,海内外校友可通过参观学校博物馆(或是浏览网上数字博物馆),了解母校的变化与发展,增强对母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校友的爱校热情。四是国际友人。随着国内外的交流日趋频繁,留学生等外国人士也成为高校博物馆服务的对象,高校博物馆俨然成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华民族和知晓学校的名片。

(二)主题

对于服务的主题,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普及科学知识。高校博物馆可结合研究领域和专业特色,将最新科研成果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公众,同时可聘请学校专家对这些科研成果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通过资源共享、知识渗透,使观众了解更多的学科知识信息。

二是传承学校历史。高校博物馆是学校鲜活的名片,其馆藏文物承载着学校历史,通过若干富有生命力的文物,可以清晰地展示学校每阶段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发展的脉络,从而实现传承学校历史,弘扬学校精神的作用。

三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目前,不少高校博物馆馆藏的文物标本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传下来的珍宝,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文明的实物鉴证。通过一系列的展览可以让参观者从展品中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从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对于祖国的自豪感。

四是传播民族文化。高校博物馆可以通过开展彰显学校特色的活动,举办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向参观者传递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有的专业性较为突出的高校博物馆可以联合地方博物馆举行地方文化展览,通过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实物展示,进一步传播本地文化精髓,使得参观者深深地体会到所在地域文化的博大精深。

高校博物馆一般是依照所在学校的专业强项和主要研究领域设立,其主要作用也是围绕教学和科研展开。因此,与一般重视科普性和趣味性的社会博物馆相比,高校博物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比较强,这就决定了高校博物馆在先天方面难以对本专业之外的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高校缺乏主动宣传的动力,就不会被公众所知晓。有的高校采取不作为态度,仅将博物馆作为科研、教学的载体,而忽略了它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作用,就会造成高校博物馆门可罗雀,教育功能甚微。

在履行高校博物馆育人功能时,高校博物馆应利用自身特点,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积极服务于大学人才培养。通过开放式、全方位、专业化的展陈,使大学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上和书本中,而是延伸到更广的领域中去。高校博物馆在育人功能方面所起到的教学示范与思想引导作用巨大,已逐步成为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不可或缺的部分,努力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三、高校博物馆教育职能转变的实现途径

高校博物馆作为国家博物馆事业中的一股特殊力量,既肩负着对高校师生的教育责任,又承担着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职能,面对新时期的挑战,高校博物馆必须转变思想、合理定位,在展品内容、展览形式、传播渠道、队伍建设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从而实现自身的转型和发展。

(一)丰富展品内容,陈列形式多样化

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博物馆藏品多达数万件,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精品;有的高校博物馆依托于学校专业特色而设立,藏品主要集中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的高校还未曾开办博物馆。高校应整合校友及各类社会资源,广泛征集藏品,提升展品的数量和质量。在陈列形式上要突破现有的“柜台展示”,引入声光电等高科技的手段,不定期地开展临时布展、讨论会、沙龙、演讲会、报告会及科普知识讲座;经常性地举办博物馆展览创意设计比赛;积极鼓励在校教师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现场讲学;把博物馆变为在校大学生的重要实践基地。

(二)主动融入社会,育人功能广泛化

高校博物馆除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之外,还承担着科普教育、素质教育的职能。免费开放形势下的高校博物馆,要主动打开馆门,并根据公共文化需求的特点,改革创新展品内容和形式,增强高校博物馆的休闲性和艺术性,开展例如“大手拉小手”参观博物馆、“万人进校园”等活动,提高自身的社会知名度,以赢得更多的观众。同时高校博物馆要主动加入地方文博系统,扩大与其他高校博物馆、社会博物馆、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好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三)发挥高校信息技术优势,传播手段立体化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以馆藏信息系统、虚拟展厅以及新媒体手段为主的全方位教育传播互动平台。信息时代下的数字博物馆的出现,给传统的博物馆带来新的气息,有效克服了传统博物馆在空间、时间、距离、内容等方面的限制,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参观博物馆的需求,使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了更广泛化和多样化的发挥。加快推进数字博物馆进程,注重宣传平台建设,既要稳步推进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形象推介,更要重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宣传力量,新老媒体集体发声,合力扩大高校博物馆的影响,使之真正成为各高校对外宣传的“名片”。

(四)加强队伍建设,发展机制长效化

管理队伍建设是高校博物馆科学发展的重要瓶颈,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博物馆管理队伍是必然趋势。新形势下的高校博物馆管理人员除熟悉馆藏品管理维护外,还应掌握博物馆学、信息管理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了解某些领域专业学科知识。然而,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很多高校博物馆管理人员被“边缘化”,有的高校甚至因为没有稳定的管理队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高校博物馆要科学设置岗位,完善岗位管理,健全发展的长效机制,吸引专业技术人员,稳定管理队伍,不断提升学生志愿者队伍的业务素质、专业志向和公益精神。

高校博物馆彰显着大学精神、地方文明与民族文化,它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高校博物馆不仅要在数量上得以扩展,更应当在质量上得以提升,找准定位,丰富馆藏,扩大宣传,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机制,切实担当起教育使命,为大学精神的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玉波.高度重视统筹推进发挥高校博物馆育人功能[N].光明日报,2012-06-04.

[2]国家文物局.2012年全国高校博物馆名录[Z].2013-07-19.

合肥高校 篇9

关键词:合肥市,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体育课程是高校教育计划中的基本课程之一, 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教学形式和途径。搞好体育课教学, 可以促进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加强大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这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国民体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教学情况

1、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具体要求;其次是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独立性。我们虽然强调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 提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但是这样的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没有被体现或者被曲解, 以至于一些高校在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学中都存在着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混乱的问题。缺乏从思想到认识、从理论到实践、从结构到内容等整体突破。一种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留给学生的仍然是被动的接受和狭小的思维空间;一种是曲解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表现在片面的强调学生的喜好和个性需求, 学生玩美了就可以, 忽略了健康的要求, 忘记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缺乏对运动教学的本质、价值、内容和终身体育需要、健康理念等的深入认识, 使教学活动大多停留在追求形式的层面, 难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

2、教师课堂言行不规范, 自我要求不严格

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不良行为有:聊天、中途离开、接听手机。归纳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可以看出, 教师“身教”失去了示范作用, 正所谓“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要以身作则, 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另外, 在教学组织和管理上缺乏严格与严谨。通过多项选择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的调查, 发现在教学组织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运动前的准备和运动后的整理放松活动与练习数量与质量;缺乏安全教学和考勤管理;基本的学习任务与目标不明确。

3、教学考评缺乏科学性

教学评价, 作为保证教学效果客观检验的具体方法、手段和标准, 是客观的和必要的。一些高校现行体育教学中的理论评价, 主要考察学生对体育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情况;运动技能评价, 主要考察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状况。这种过于直观的教学考评, 对缺乏运动天赋, 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十分不利, 忽略了过程评价, 其根源在于对考评的实质认识不足。教学评价的实质是为了引导和促进教学, 使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目标。

二、体育教材

1、体育教材形式单一

高校体育教材, 学生接触到的基本上只有教科书, 对学生是否喜欢音像、网络多媒体教材的调查中, 有80.1%的学生选择喜欢, 19.2%选择无所谓, 只有0.7%的学生选择不喜欢。

2、教材考核标准失真

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 认为体育课考核能否全面反映本人真实能力的回答中, 40.3%的学生认为“能”, 7.1%的学生“不清楚”, 52.6%的学生认为“不能”。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 体育课考核基本上都是按照本校制定的标准进行, 在考核内容方面, 大多包括技术考核、理论考核、平时表现、课外锻炼等, 至于学生进步幅度的评价则很少涉及, 只采用终结性评价而不是形成性评价。

3、教材对促进教学的实效性低, 针对对象不明确

在调查中, 问及学生一个学期是否学习或翻看体育教材, 78.1%的学生从来不看, 14.7%的学生偶尔翻看, 只有7.2%经常翻看。64.8%的教师认为体育教材没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编写。

三、体育设备设施现状

1、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在被调查的学校中, 各学校的体育维持经费平均为16.8万元, 最多的学校为35万元, 最少的是7万元。学校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方面, 13%的领导选择了投入充足, 31%选择了基本满足, 56%认为是欠缺, 26.4%的教师选择了不能保证。从以上对领导和教师的调查结果中看出, 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工作者认为学校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太少, 给体育教学部门的运转和教学开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2、场馆与器材不足

场馆扩建以及器材设施的增加滞后于学校在校生的增长, 不能满足学生观念的变化和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对场地器材设施的要求。

大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观念和态度, 从以前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追求个性化发展。在对学生进行的一项关于“你是否会根据体育场馆设施的情况选择体育课项目”的调查显示:76%学生选择会, 选择不一定和不会的分别只有18%和16%。而在对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满意度调查中, 有超过67.8%的学生对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四、教师队伍建设

1、体育教师专项范围偏窄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体育院系毕业生的专项范围有所扩展, 但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学习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三自主教学形式”在高校推行以来, 广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种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与体育教师专项范围偏窄的矛盾日渐凸现, 能够开设跆拳道、散打、拳击、体育舞蹈、羽毛球、网球、民族体育等新课程的教师明显不足。

2、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招聘政策不够灵活

现代体育教育不仅突出其健身功能, 也强调通过体育活动使学生的全面素质与人格个性得到培养和完善。要达到这一目标,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是否拥有较高的学历和较高水准的知识体系, 能否运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与时俱进地引导学生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有些学校关于提升体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的政策过于僵化, 对前来应聘的体育学院毕业生做出了必须具有硕士学位的硬性规定, 导致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被拒之门外。

综上所述, 体育教学中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已经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其中, 内部因素主要是教师师德的缺失和教学能力差等, 外部因素主要是教学评价不合理等。学校体育是基础教育, 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建议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应以健身性项目和技能性项目为主;教学组织形式上加大选修课所占比重, 同时筹划成立单项体育俱乐部;在评价教学效果时, 兼顾“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两个方面;此外, 更应该加强师资建设,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另外, 高校体育教学要尽快完成由“体质教育”向“健康教育”的思想转变, 体育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 为大学生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 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健身知识和技能, 使其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出版社, 2003.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合肥高校 篇10

关键词:血压,高血压,回归分析,学生保健服务

为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延缓发病时间, 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及治疗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JNC-7) 提出了“高血压前期” (120~139/80~89 mm Hg) 的概念[1], 使该人群选择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和 (或) 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 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在13.3%~47.4%之间, 且高血压前期转化为高血压的比例较高[2,3,4]。本文通过对2006, 2008年安徽省4所高校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相关的回顾性分析, 研究该人群中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转归和相关影响因素, 为在该人群中进行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06和2008年安徽省合肥市4所高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学院) 参加体检的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 其中2006年1 264名, 2008年1 352名, 从中筛选出2次都参加体检、2006年血压水平处于高血压前期且资料完整的人群, 共360名, 其中男性301名, 女性59名;年龄30~88岁。

1.2 方法

2次体检都包括询问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 其中体格检查包含身高、体重和坐位血压水平。生化检查为抽取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 检测空腹血糖 (FBG) 、总胆固醇 (TC) 和三酰甘油 (TG) 等生化指标。血压的测量:受检者测量前30 min内禁止吸烟、饮用茶和咖啡, 至少休息5 min。使用经校正的汞柱式血压计, 按标准方法进行测量。收缩压以柯氏音 (Korot Koff) 第1音为准, 舒张压以第5音为准。连续测量3次, 间隔至少1 min, 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受检者的血压值。

采用JNC-7[1]血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血压正常为收缩压<120 mm Hg且舒张压<80 mm Hg;高血压前期为收缩压120~139 mm Hg和 (或) 舒张压80~89 mm Hg;高血压为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0 mm Hg, 或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根据年龄分组将高血压前期人群分为中青年组 (30~60岁) 和老年组 (≥60岁) 。根据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前期人群分为1组[ (120~129) / (80~84) mm Hg]和2组[ (130~139) / (85~89) mm Hg]。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基线水平的多组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不同组别的高血压转化率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压转归的危险因素。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血压转归组间临床资料比较 见表1。

按2008年血压转归情况将2006年高血压前期人群 (均未进行药物干预) 分为血压正常组、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血压正常组101例, 占28.1%;高血压前期组173例, 占48.1%;高血压组86例, 占23.9%。3组的体质量指数 (BMI) 、收缩压 (SBP) 均以高血压组最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性别 (男/女) 、舒张压 (DBP) 、FBG、TC、TG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性别、年龄、血压水平组血压转归情况比较

2006年360例高血压前期人群中, 男性进展至高血压状态所占比例为22.6%, 女性为3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中青年组人群中进展至高血压状态所占比例为15.1%, 老年组人群为3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组进展至高血压状态所占比例为17.9%, 2组为3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男性与女性比较, <60岁组与≥60岁组比较, 1组与2组比较, *P<0.05; () 内数字为构成比/%。

2.3 高血压前期进展至高血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对影响高血压前期进展至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年龄、SBP、DBP是高校教师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危险因素, 上述因素每增加1个单位, 转归为高血压的风险分别增加4.7%, 23.2%, 16.3%。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前期患者在人群中所占比例高, 并且进展至高血压的危险性也大[5,6,7]。De Marco等[5]研究发现, 4 a后有38.0%的高血压前期患者转化为高血压。孙佳艺等[6]对北京市北大社区和首钢地区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调查发现, 10 a后有52.6%转化为高血压。本研究结果显示, 高校教师人群中高血压前期患者2 a后发展为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为23.9%;若按每年从高血压前期转化为高血压的比例计算, 则高于上述研究。可能与该人群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心理压力大, 体育锻炼较少, 饮食、睡眠无规律等因素有关。

研究结果显示, 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进展至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30.8%, 1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也是该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进一步支持了随着年龄增大, 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增大的观点[8,9]。因此,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 高血压前期进展至高血压的比例仍会继续增加。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压水平越高进展至高血压的危险性也越大[7]。本研究中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比例, 2组 (130~139/85~89 mm Hg) 要高于1组 (120~129/80~84 mm Hg) , 与孙佳艺等[6]研究结果类似, 同时本研究中SBP和DBP也是高血压前期进展至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因此, 在该人群中积极控制血压对预防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不同性别高血压前期患者进展至高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的女性人数较少所致。

目前, 高血压前期患者是否采用药物治疗尚存争议, 虽然药物干预可以延长患者的工作寿命, 减轻在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方面的负担[10], 但是药物干预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必要性尚无足够的研究资料证实, 同时让高血压前期患者长期服药, 会使人产生病态心理。因此, 高血压前期发展在高血压的主要手段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1]。

参考文献

[1]CHOBANIAN AV, BAKRIS GL, BLACK HR, 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7report.JAMA, 2003, 289 (19) :2560-2572.

[2]RAMOS E, BARROS H.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13-year-old adolescents in Porto, Portugal.Rev Port Cardiol, 2005, 24 (9) :1075-1087.

[3]CHOCKALINGAM A, GANESAN N, VENKATESAN S, et al.Pat-terns and predictors of prehypertension among"healthy"urban adults in Indian.Angiology, 2005, 56 (5) :557-563.

[4]GROTTO I, GROSSMAN E, HUERTA M, et al.Prevalence of pre-hypertension and associated cardiovascular risk profiles among young Israeli adults.Hypertension, 2006, 48 (2) :254-259.

[5]DE MALCO M, DE SIMONE G, ROMAN MJ, et al.Cardiovascular and metabolic predictors of progression of prehypertension into hyper-tension:The strong heart strong heart study.Hypertension, 2009, 54:974-980.

[6]孙佳艺, 赵冬, 王薇, 等.北京地区2740人的血压水平10年 (1992-2002) 变化情况.高血压杂志, 2005, 13 (2) :115-119.

[7]吴寿岭, 张子强, 宋胜斌, 等.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转归及其影响因素.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8 (5) :415-419.

[8]赵秀丽, 陈捷, 崔艳丽, 等.中国14省市高血压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 (16) :1148-1152.

[9]杨念念, 周敦金, 周旺, 等.采用生存分析方法研究成人高血压患者初次诊断的年龄风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 16 (5) :459-460.

上一篇:企业营销模式下一篇:四氢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