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竹笛教学的实效性

2024-06-01

提升竹笛教学的实效性(精选十篇)

提升竹笛教学的实效性 篇1

一、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生活经验

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下, 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 生活就是教育, 教育也是通过生活进行的, 只有为了生活而采取的教育才能保证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学生在整个德育学习中是自主获取知识的, 只有主动地去架构知识才能学会运用新经验来充实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 也才能更加充实丰富的改造自己。中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 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对知识的一种看法, 并且他们能够运用现有的知识学会自己推论。中职德育教学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十分重要, 因为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通的高中学生来讲在德育方面受到的教育相对较少。所以, 中职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升中职德育教学实践性,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之上尊重他们的生活经验, 课堂之上也要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有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才能保证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二、创设丰富活动, 增强真实体验

中职德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接受现有的知识, 或者课本上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 而是应当通过创设丰富的活动来增强学生最真实的体验, 从内部唤醒学生的感知力。那么, 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丰富活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1.“新闻播报”活动。德育教学仅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和了解生活, 很多中职学生由于长期受环境的影响变得比较散漫。所以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对于时事政治并不是很关心, 也不知道周围发生了怎样的新闻大事件, 整天“两耳不闻窗外事”还学不好课本知识, 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 尤其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更是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很多中职学生懒散习惯了常常被网络虚拟世界所迷惑, 对于电子产品的应用也缺乏一定的理性。所以, 教师在上课之前, 就可以通过“新闻播报”的方式为班级学生通过新闻的方式展开一节课的学习, 每节课选取3-4名学生说一说今天最记忆犹新的新闻事件, 并根据每一位学生所播报的内容展开讨论。通过这种活动, 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关注生活, 还能对时事热点进行讨论, 进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课堂辩论赛。德育教学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 有争论的社会热点不可避免, 就看教师怎样去应用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热点, 只有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 才能将德育的培养发挥到极致。比如, 在社会公德的相关内容教学中, 针对“老太太摔倒, 扶还是不扶”成了一种新闻热点, 面对这样的话题, 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 并选取学生评委进行打分。课前教师要交代好辩论的规则, 课堂之上教会学生如何引经据典, 找出自己的论点, 并通过实例和真实事件的应用来增强自己论点的说服力。这样的辩论课堂可以每周进行以此, 40分钟的课堂偶尔变长辩论场让学生感到心奇不已, 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也找到了发散性的思维。

3.自导自演课堂短剧。中职学生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比较活泼, 对待生活有一种独特的积极态度, 所以, 课堂之上的表演对于他们来讲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学习兴趣的措施。比如, 教师在进行“正确认识自我”这一部分教学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把想象留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自己策划, 自己组织一部结合课程内容的短剧。一些小组采用了访谈的形式, 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中考失败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课堂之上学生的热情亢奋, 主人公的叙述也让很多学生产生了共鸣, 这时他们也才能真正的意识到自信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学过程中, 正是这种新鲜的教学方式才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己创新, 才能提升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加强自我管理, 调动学习积极性

班级在整个管理和建设的过程中, 应当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加强学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的认识, 教师在提升德育教学实践性的同时, 学生还应当为自己蓄积力量, 最大限度的发挥集体力量。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应当制定一定的班级奋斗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给学生留一定的空间, 以此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敢于求异的精神。

四、结语

中职德育教学工作能否有效的实施, 就看中职教师以活动促教学开展的如何, 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也更愿意接受, 这将有利于他们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中职教师, 我们应当脚踏实地的去了解每一位学生, 因材施教才能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蒋淑雯.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的研究[D].广州大学, 2013.

[2]何红.“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D].广州大学, 2013.

[3]黄鑫.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D].鲁东大学, 2014.

[4]韦荣.情感:以情感教育法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4:189-190.

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提升论文 篇2

关键词:教学方法;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小学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体育主要是根据教材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的方式,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这种模式下学生都是被动接受学习,往往缺乏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再加上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将体育当作是“副科”来对待,因此在教学中就更加不会受到重视,严重制约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需求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知识水平。而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新课标明确指出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主体,则应该具有引导、促进和监督学生进行各项学习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学不能单纯地注重“教”或是“学”,而是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新体制要求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做好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形成积极的互动氛围,进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这不仅是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教学方法走多样化道路的必然途径。

二、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设置

1、自由教学法。体育教学以户外运动锻炼为主,这样的课堂形式刚好为自由学习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地做热身运动,然后由教师简要地讲解体育活动的技巧以及注意事项,之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方式。如分组练习或对抗、自由开展体育活动,教师则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足和错误之处,活动结束后可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并完成锻炼的任务。

2、游戏教学法。游戏本身就是一种体育活动,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比较常见,它主要是基于学生多动和灵活的特点,通过一些小游戏的设计以辅助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例如:在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接力跑、折返跑比赛或者警察抓小偷、拉网捕鱼、圆圈抢球等游戏式教学,将游戏与体育教学完美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田径运动能力。

3、激励教学法。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鼓舞及唤醒,小学生正处于表现自己、渴望称赞的年龄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性格特点,采用激励教学法,增强学习自信心。如:在耐力跑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耐力素质不好,在他们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教师可亲自领跑一段,并在一旁给予激励性的话语,使他们燃起信心,坚持跑完剩下的路程。当然,在激励的过程中,并不能采取千篇 一律的鼓励性话语,这些往往缺乏针对性及感染力,可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选择鼓励性语言。此外,鼓励性语言不可常用,否则会让学生感觉到太假,也就失去了原有激励效果。

4、人性化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还应根据体育类别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针对同一种体育锻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保持新鲜感,避免厌恶情绪的产生,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如:在跳远与接力赛的活动中,首先,让学生进行跳远活动,并向学生讲解跳远的要领,在学生面前做好示范;然后,让学生自由训练。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的学生情绪高昂,有的则站在一边,不训练。此时,可询问该学生,得知心理需求,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关爱,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提升竹笛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分析 篇3

关键词:竹笛 教学时效性 方法分析

俗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近年来,这句话的含义正在被无限的扩大。不但国人加深了对民族音乐、民族乐器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和音乐爱好者,也对我们民族的音乐和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竹笛为例,起初仅作伴奏之用,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进步,竹笛不但能够作为独奏乐器在舞台上演奏,甚至在众多高校中开设了学习竹笛的专业和课程,这不仅是人们思想意识的进步,更是民族音乐底蕴的提升。因此,对于提升竹笛教学时效性的方法研究,就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竹笛的起源及发展

竹笛,作为典型的汉族音乐乐器,发源于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那时人们将黄河流域的竹子砍下,制作成可以进行吹奏的简单乐器,在古书中有“伐竹于昆镁,吹之如凤鸣”的记载。在汉代时,张骞通史西域,将进行横着吹奏的横笛引入我国,使当时的横笛吹奏蔚然成风。南北朝时期又对竹笛进行了一系列的加工和改良,使其吹奏的音律增多,更加的富有韵味。自唐朝起,将竹笛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区分:以横向吹奏的为笛,以竖向吹奏的为箫,并开始在竹笛中加入笛膜,而后,将竹笛中的箫传人日本。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竹笛吹奏大家赵松庭对竹笛进一步改良和演变,发明出排笛,不仅使竹笛的音域进一步扩大,还在吹奏上另辟蹊径,独树一帜。除此之外,由于竹笛不断随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而发展,使得其在众多戏曲领域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戏曲的类型,还可将竹笛大致分为:为昆曲伴奏的班笛(或曲笛)、为河北梆子伴奏的梆笛、进行乐队演奏的定调笛、具有地域色彩的玉屏笛,以及一般供学生学习使用的短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同时,国家对于民族文化大力宣扬和倡导,使得竹笛这种吹奏乐器更加的贴近与融入进人们的生活,很多退休人员进入老年大学,进行竹笛乐器的学习,并组建起小型演奏团体或乐队,不仅为晚年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诸多乐趣,还发扬出活到老、学到老的优良品质。此外,很多高校也因此专门设立了竹笛教学课程,并聘请专家、艺术工作者等进入校园,发挥他们的余热,为学生教授竹笛知识。竹笛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我国音乐文化传承中的瑰宝,因此不仅需要将此乐器继续发扬光大,更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对竹笛吹奏的形式和曲谱加以不断完善和创新,使之得到更为良好的文化传承。

二、竹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能力

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竹笛课程,但作为教授学生吹奏竹笛的教师,却大多缺乏雄厚的竹笛教学功底和竹笛吹奏基本功,因此,很多教师只能通过对竹笛专业的一般理解,结合曲谱,为学生传授有限的指法、呼吸技巧和吹奏技巧,对于竹笛吹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其他技巧问题则知之甚少。此外,在教授过程中,大多通过吹奏曲谱的数量来提升熟练度,缺乏对基础内容的学习和练习,这样虽使学生的竹笛吹奏技巧能够得到一定提高,但专业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缺乏较为先进的教材

从目前高校设置的竹笛教学课程来看,所选用的教材多为传统竹笛教授教材,发行年份较早,其中所涉及的曲谱也较为陈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竹笛乐谱时,只能学习到陈旧的曲谱,不仅缺少时效性,更会使学生降低学习竹笛的欲望与乐趣。同时,由于教材较为陈旧,部分乐理知识虽能使用,但更多的指法与吹奏技巧已经与现今竹笛的吹奏技法脱节,很多竹笛吹奏技法的更新,在此种传统教材中是无法学习到的。

(三)教学模式枯燥乏味

很多开设课程的高校,在竹笛教学模式上均采用老套的方法:教师先做竹笛吹奏示范,随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示例各自做吹奏练习。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音频,进行竹笛名家名曲的赏析。仅仅以此方法进行竹笛教学,非但不能对有问题的学生做有针对性的逐一指导,还会使教学无法形成因材施教,致使竹笛教学整体过程枯燥乏味,严重缺乏新鲜感与创新意识。

三、改善竹笛教学的措施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首先,高校中竹笛教师的自身能力应当有所加强。从自身能力与水平入手,对竹笛教学工作多做研究。在音乐类和民族乐器类书籍中,寻找出与竹笛相关的文字和内容多做揣摩,并应在互联网上搜索竹笛的吹奏视频与影像,从观看视频中,总结和归纳出适合融入到教学之中的观点和理论,从而提升自身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其次,每天坚持做与竹笛吹奏有关的吐纳和气息的调整,对标准的指法进行演练和熟悉,即提升个人的基本功,增加自身的教学软实力。再次,高校要对进行竹笛教学的教师进行定期的进修和培训,聘用具有专业水平的民族乐器演奏家或音乐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为教师在竹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更能使教师感受到学校对竹笛课程及教师的重视和关爱,容易使教师产生积极的教学热情,从而有利于竹笛课程的教授。最后,高校可与同样开设竹笛课程的院校进行竹笛课程方面的经验交流,开展高校问竹笛课程的研讨活动,邀请各个院校的竹笛教师及相关专家参与研讨,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自身在竹笛教学中的优点和优势,同时提出自身的不足,并由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此种做法,不仅会加强各个高校间的联系与合作,更会使竹笛教师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进而提升竹笛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引进先进的竹笛教材

较为传统和陈旧的竹笛教材,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竹笛教学与学习的整体目的,需进行教材的更换,而在竹笛教材更换与引进时,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纸制教材的选取。参考国内众多开展竹笛教学课程的高校所选用的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对竹笛吹奏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选取适用的教材,如《吹Ⅱ向竹笛》《竹笛入门基本教程》等,年代较新,内容、曲谱与时代相符的教材。此外,对于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也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部分教材中可做引用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教材的自我编撰,此类教材则是完全为学生量身打造。其次,视频教材的选取。针对学生对竹笛的认识较为片面,又对课程理解较慢的特点,在进行竹笛教学时,要进行视频教材的添加,如赵松庭、陈悦等竹笛大家作品赏析等,使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不但能够增加吹奏的技巧,还能对旋律、节奏进行把握,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最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端的教材选取。此类教材的选取上,可由教师在互联网上对相关内容进行选定,并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学习,还可由学生在计算机或手机中下载慕课客户端,进行相关竹笛网络教学的自学。以上对于竹笛教材的选取,也为竹笛教学的时效性做出了相应的推动。

(三)创新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为提升竹笛教学的时效性,在教学模式上,需要进行多元化的创新。首先,在进行课堂上的竹笛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好学生的基础、兴趣及对竹笛的学习理解程度,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将学生按学习程度分类,对于认知能力较弱、学习较为缓慢的学生,主要进行教材的讲解,并使其对基本的指法、呼吸方法等进行扎实训练: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的为其增加部分提高内容,并使学生组成竹笛学习小组,采用由强带弱的帮扶性模式,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其次,培养学生学习竹笛的兴趣,应将互联网与竹笛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教师在授课之前,需结合互联网资源做好相应的课件,在进行竹笛教学时,通过课件使学生对竹笛的吹奏指法、呼吸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多归纳出带有竹笛吹奏的电影及电视片段,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播放。例如:在课堂上播放由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片段,其中的主题曲《牧羊曲》则是典型的竹笛吹奏曲且,并由教师在影片播放时进行同步讲解竹笛吹奏《牧羊曲》所呈现出的悠扬、婉转等特点,及欢快、凝住等表现形式,使学生从视、听这两个角度对竹笛吹奏的特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教师还需为学生介绍进行自主学习的网络教育平台,如中国慕课网、中国竹笛网等,以此来不断增加和提升竹笛教学的时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竹笛作为民族音乐中较为常见的乐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学习,同时,高校中也陆续开设针对竹笛进行教学的课程,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教学基本功薄弱,及竹笛演奏形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但随着人们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定会将竹笛教学这门民族的音乐文化课程逐步健全,并且,改进后的竹笛教学必将具有较长的时效性,会对竹笛这种民族乐器起到更好的推广作用,这也是民族音乐所继续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也希望此种民族的乐器能够得到更多人的熟知与喜爱,唯有如此,民族音乐与民族乐器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源远流长。

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篇4

1.仔细研读教材, 整合教学资源

阅读教学要以教材为基础, 任课老师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之前, 应该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 从而根据教学内容更好地组织阅读教学。同时采用正确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学习爱好和阅读教学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 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对课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 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课文中“背影”的那一幕, 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的呈现变得更为直观形象, 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深化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2.加强语感训练, 注重知识积累

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语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 要注意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 对课文内容进行细读, 领悟语言运用的奥妙, 深刻体会其中的含义。另一方面, 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 让学生根据语境的不同、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 能够运用最为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 注重积累词句, 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应用能力。例如, 在学习《荷塘月色》的时候, 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首先让学生听录音, 然后让学生进行阅读, 尝试背诵, 体会文章的优美意境, 进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3.创新教学模式, 增强教学趣味

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 对文中“背影”的理解和中心思想的把握, 需要将其与实际生活的“背影”联系起来, 从而让学生对中心思想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培养学生认识生活与感悟生活的能力。

4.丰富教学内容, 满足学生需要

传统阅读教学, 内容过于单一, 仅限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 学生普遍感到枯燥无味, 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对教学内容应该进行合理选择, 从而提高教学趣味性。例如, 在教学中, 对课本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学内容应该详略得当, 对重要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需要重点进行教学, 加深学生的理解,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5.营造阅读氛围, 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阅读营造良好的氛围, 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具体策略如下: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信息交流方式, 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 为学生介绍阅读方法;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收集名言, 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与学习, 促进共同进步;建设班级书吧, 购买优秀的阅读刊物, 鼓励学生踊跃捐书, 保证有足够藏书, 让学生互换互看;建议学生建立自己的小书库, 购买自己喜爱的书籍和老师推荐的阅读刊物, 并且加强自我约束, 确保每天的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定期开展与阅读相关的班级活动,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 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6.重视课外指导, 提高教学效果

提升竹笛教学的实效性 篇5

【摘要】自然手语是听障人以姿势、表情、动作表达信息的语言,是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最为有效的沟通手段。它形象、直观、简练。听障人常使用这种语言进行日常的交流与沟通。在大力提倡双语双文化教育的今天,自然手语在课堂沟通中的作用也受到了特教界的重视,自然手语的使用也能有效提升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自然手语 语文课堂沟通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43-01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沟通手段是手语。目前,聋校语文教师大部分使用的手语都以汉语的语法来规范,也就是使用“手势汉语”,对自然手语知之甚少,课堂沟通总是不畅通,教学也达不到预期效果。而自然手语是听障人以姿势、表情、动作表达信息的语言,它是最为有效的沟通手段。它形象、直观、简练。听障人常使用这种语言进行日常的交流与沟通。在大力提倡双语双文化教育的今天,自然手语在课堂中的作用也受到了特教界的重视,它的使用也能有效提升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自然手语的优势

自然手语跟听障人的思维模式紧密相关,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随意性,是听障人之间日常的交流工具。虽然各地自然手语都有其自身约定俗成的规则,但差别并不是很大,听障人之间的交流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自然手语还具有手势汉语不能比拟的优势:

1.自然手语相对于手势汉语更为简练、更加形象

《中国手语》中的词汇,很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手势动作来表示的。而学生的自然手语通常只用一个手势动作,简练迅速。如:葱。《中国手语》是一手先打手指字母C的指式,双手拇、食指再搭成小圆形叠在一起,左手不动,右手向上移,如葱的外形。学生的自然手语是:左手手心朝内,五指张开,右手握拳托在左手肘部,然后放开五指,如根状。这样在沟通交流中,自然手语传递信息更加快捷。另外,自然手语以视觉为优先条件,重在用动作突出地表示事物的特点,往往更为形象。如“活泼”一词。《中国手语》是:一手食指直立,边转动边向上升。自然手语是:双手握拳,在头两侧轻轻晃动,脸上呈活泼状,很直观。

2.自然手语相对于手势汉语更为隐讳

有一些词汇用手语直观形象地表现,不是很雅观,或者是太直观容易被人识别,学生就创造了一些比较隐讳的表现方法。如:裤衩。学生的自然手语是:一手食、中指直立,由两嘴角下划并合拢。

二、自然手语在聋校语文课堂的实践效果

1.使用自然手语, 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初中学生明显喜欢常用自然手语进行教学的老师上课, 教学效果也较理想, 例如, 初中学生喜欢语文老师在纠正发音时, 用手作一个向上的自然手语教降调时用手作一个向下的自然手语, 这样他们看到手势的走向, 就比较容易掌握语调,效果比不作手语教语调的方式要好。

2.使用自然手语, 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教师使用得体的自然手语, 使学生感到老师可近可亲, 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懂得聋哑人的自然手语,才能进入聋哑人真正的圈子,才会得到听障学生的认可,他们会觉得这才是跟他们一起。从而从心理上接纳教师、信任教师。在课堂上, 教师对学生的满意回答, 要翘起大姆指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必要的赞扬, 这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学生回答的一种亲切鼓励。在教学中使用自然手语是深受学生欢迎,也是值得倡导的。

3.使用自然手语, 能让学生很快理解教学内容, 节约教学时间

教师使用自然手语进行课堂教学, 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老舍的《养花》一课时,一段直观形象的自然手语讲述着:“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自然手语形象在再现了场景,很快学生就明白了文章的意思和文章要告诉大家的真理。根据有经验的优秀老师的实践, 多使用自然手语的教法一堂课可以节约十几分钟,这样一学期节约的时间就相当可观了。

4.使用自然手语, 有利于激发兴趣, 强化记忆

众所周知, 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逼真表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语文老师在教到有关猴子的课文时, 若能模仿一二个猴子的动作, 那必定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语文教学更富有成效。“拘束”一词,听障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师能真切地表演出来,并伴随着学生在这个时候常做的动作,那么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这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这种方法一旦掌握, 可以使用各种场合, 而且几乎很难遗忘, 受益终身。

5.使用自然手语,激发听障学生的互动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听障学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自然手语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交流。这样,提出的问题,听障学生也能够很快理解;学生就会参与到课堂互动活动中,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听障学生的互动意识会增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质量会提高。

三、自然手语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时的注意事项

1.语文课堂不能完全抛开手势汉语

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应该是相互交融的,自然手语是基础,手势汉语是教学中的一种沟通手段,而提高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则是最终的目的。让学生能清晰地了解交际双方运用的是哪类手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合理选择与运用这两种不同的手语,可以用听障人自然手语解释课文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段,讲述课文内容,让听障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境中用自己最熟悉的语言来学习和理解课文书面语,然后再用手势汉语来规范地阅读课文,表述汉语书面语。

2.自然手语要把握自然、简洁、切实、易懂的原则

自然手语在语文课堂上的使用,其出发点就是进行有效沟通。在使用自然手语教学时,动作需要简单明了。能直接说的,就不要拐弯说;能一个动作就表示清楚就不要画蛇添足,无端地多比出一些动作。并且一定要结合课文情景进行比划。在打自然手语时,表情体态,手势的位置和方位的变化要尽量形象到位,让学生很容易懂得意思。

参考文献:

[1]邱丽君;浅说“自然手语”[J];中国残疾人;2007年07期

[2]赵庆春;沈玉林;离群聋儿自创手势与中国手语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6期

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本途径 篇6

一、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切入点

情境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起着往前回忆、往后激发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情境创设应凸显生活性、问题性、信息性、直观性、参与性等,但也要避免情境创设的泛生活化,要突出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属性。如教学“倒数”一课,一教师先出示画面,水中倒映,再出现汉字“杏→呆”,再让学生观察这组数,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虽然倒过来了,但倒得不彻底。”这位老师还为自己辩解说,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有利于学科整合。试想:数学教师能包打天下吗?这种未抓住数学本质的情境创设,背离了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数学情境创设要努力做到返璞归真,平易浅显,形象生动,打动真情。如在“和差问题”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大数与小数的和是90,大数比小数多10,问大数与小数各是多少?教学时,一位教师看见校门口的2只羊,正好是一大一小,便随机应变创设了如下情境:门前有两只羊,大羊比小羊多10斤,问大羊与小羊各多少斤?师:大羊比小羊多10斤,多在哪里?生:可能多在大腿上。师:如果去掉那多余的10斤大腿,两只羊共多少斤?生:80斤。师再问:大羊与小羊各多少斤?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二、转变学习方式作为着力点

1. 动手实践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动作是思维的基础,认知从动作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活动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线。如教学“二十四时计时法”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拨钟表”等演示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丰富经验,强化感知,从而掌握“二十四时计时法”的特点及转化方法。

2. 自主探索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自主探索要防止出现“自我注入”和“喂养式”教学倾向。“自我注入”即教师在对教学不作精心预设的情况下,简单地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生搬硬套、机械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启而不发,缺乏教学艺术,缺乏生机与活力,课堂提问变成了教师对学生的逼问、拷问,学生学习兴趣淡化。“喂养式”教学表现为教师不能充分地相信学生,不给学生展露真实思维状况的机会,追求学生回答问题的一致性、准确性,导致教学过程不能产生动态生成的新资源,教师教学偏离了“据学而教”的轨道,课堂提问表现为教师自问自答,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咀嚼”后再反哺给学生。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是忽视或片面地理解“学生的自主性”。

3. 设计问题

自主探索必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必须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这一过程中,问题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提问设计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提问要有目的性;要有新颖性;要有层次性,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提问时切忌前后颠倒,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要有适度性,既要考虑深度,也要考虑广度;要有开放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投入到思考状态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合作交流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合作学习后尤其要注重集体交流,课堂交流要避免师生间的单项交流,要努力构建师生、生生、生本之间多维、互动的对话交流方式。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建构话题,通过话题,努力引发学生激烈的争辩、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锋、视野的扩张、情感的撞击,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

三、改革评价方式作为促进点

评价方式应是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性评价,课堂不宜过多地采用表扬或过滥地发放“小红花”等激励方式,要让学生在认知矛盾的冲突中,引发其好奇心理,引发探求知识的欲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均等展示的机会,让其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伴的认可,建立起对数学的持久兴趣和自信心。“一个人只要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就会激发他上百次对成功的追求”。应关注学生的纵向评价,淡化同伴之间的横向比较,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关注同伴的评价,通过同伴之间的互评,提高学生自我诊断、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能力。如在一次下乡时听一位教师教学“5的加法”,一学生由于情绪紧张,答2+5=8,顿时引起全班哄堂大笑。教师评价:很不错,非常接近答案,请你再想一想。教师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这一教学片断提示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延迟评价给学生寻因纠错的台阶。教师不要用失望的眼神、痛苦的表情面对学生;不要拿别人的长处刺激他们,要充分体会弱势群体的心理落差。

四、“知、情”统一作为根本点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缺乏情感的融入,教育或许能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痕迹,但无法在心灵中、在人生中留下震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应该成为一个情感知识化与知识情感化的过程,成为一个有生命意义的过程。教师要努力做到以情促知,以知激情,情理结合;教师要努力做到用激情唤起激情,以思想点燃思想,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平等造就平等;巧用、善用教师的“糊涂”唤起学生的“清醒”,以老师的“弱势”唤起学生的“强势”。

求真务实, 提升网络教学的实效性 篇7

一、树立求真务实的指导思想, 提升网络教学实效性

1. 网上教学的定义

所谓网上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教师和学生通常不在同一地点, 学生也不一定在同一个教室, 他们也不一定在规定时间内上课。总之, 网上教学具有准分离、远距离、非实时等特点。

2. 网上教学的顺利开展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我们以前大都是在传统教育环境下学习和教学的, 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由课堂教学变为网上教学, 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有很大的变化。

3. 树立求真务实的指导思想, 必须用现代远程教育的理念来指导网上教学实践

网上教学的教育者要充分认识网上教学组织任务的艰巨性, 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头脑, 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和规律, 熟悉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 要走出“学生问、教师答”的误区。

二、通过引导、吸引和督促等措施落实网络教学

1. 以远程教育思想引导学生进行网上学习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在开放教育中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直接影响教学的各个方面。长久以来学生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和习惯, 总希望教师替自己决定学什么和怎么学, 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这一观念如不改变,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体系的构建就失去了依据和意义。网上教学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 加强独立性、主动性、自觉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每学期新学员的入学教育是引导学生转变观念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了解开放教育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特点, 特别要明白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教学方面的不同点, 让学生在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同时进行网上实名注册、登录、操作技能培训等为学员参加网上学习提供技术保障。教师在网上教学和面授辅导的时候, 也要注重对学生新的学习意识和方法的培养。

2. 以有效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上网学习

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是吸引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熟悉并收集所任课程在国、省电大教学平台上的资源。有的课程网上资源是很丰富, 但学生在学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精力看, 教师的责任就是在众多的资源中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向学生展示。也有的课程资源又显得不足, 教师的职责就是自建学习资源, 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具体做法是:

(1) 制订网上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各级教学平台资源归类、配合教学进度设计讨论主题、与网上学生进行实时交谈、辅导、答疑的时间安排等。

(2) 建立自己的教学主页。在教学主页上上传自己任教课程的学习资源, 并友情链接学生访问相关的学习平台, 为学生快速登录各级教学平台提供良好的导航。

三、督促、激励学生上网学习的具体措施

1. 和专业主任经常沟通学生网上学习的情况

专业主任是学生学习的行政管理者, 学校对学生的一些要求大部分要通过专业主任来实施, 学生在网上学习的情况也要和专业主任经常沟通 (学生要填写上网学习登记, 另外专业主任保存着学生在分校教学平台实名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 可以随时抽查学生上网学习情况) 。专业主任把教师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学生, 是督促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重要措施。通过专业主任的反馈既对学生的网上学习是一种督促, 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激励机制。

2. 利用自己的邮箱 (E-mail) 或QQ辅助教学

答疑、辅导作业、修改毕业论文、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或建议等。

3. 规定上网次数和发帖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学生在网上学习的自觉性并不高, 因此规定学生上网次数和发帖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按省电大规定每周学生上网学习至少一小时, 每门课程一学期至少上网发贴10条, 这对学生 (特别是新生) 养成网上学习的习惯有很大的作用。近一年多来, 通过省校、分校共同要求, 学生参与网上教学活动和过去相比, 有了明显的变化。我所任教的课程部分学生能完成网上学习任务, 据我统计, 学生在分校教学平台各门课程的发帖数:《中国法制史》126条, 《政治经济学》162条, 《国家公务员制度讲座》170条。这距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有待进一步加强。

4. 回贴要及时

教师和学生的交互 (发贴子) 最好是即时沟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时候, 通过网上询问老师, 如果老师能及时回答, 就能提高学生网上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因为有问题就说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阻碍, 这个障碍不清除, 学生的学习可能就难以进行下去, 因此, 每当看到学生提问题的时候, 及时回贴是鼓励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关于这一点省电大也有明文规定, 回贴时间不超过三个工作日, 但最好是即时回复。

5. 回贴要注重引导学生读书、上网, 进行自学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问题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问题可能教师也难以回答, 或问题本身就提的不确切, 因此教师在回复的时候除了概念性的问题, 最好是只告诉学生答案所在的位置, 而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这样做的好处既能让学生熟悉教材或者网上资源,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懂得怎样在教材中总结问题, 提炼学习重点, 掌握教材体系, 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升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篇8

一、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资源很多。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地挖掘、收集、整理各种教学资源,务必让思想品德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真正感悟其重要性。当然,为能实现高效教学,需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针对性原则。无论选取何种教学资源,其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所以,因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定,不能漫无边际与教学内容脱节。比如在讲“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时,我曾以扬州市一年一度的“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以及高邮市的“邮文化节”等地方大事作为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现对外开放、实施科学发展的成果,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2)价值导向原则。思想品德课设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所以,课堂上采用的教学资源需具有正面的、正确的价值导向。比如在讲“合作与竞争”时,我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作为教学资源,此次奥运会充分向世人兑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承诺,表现出中国的伟大。这些积极的、向上的课程资源,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3)适应性原则。教师选择的教学资源需要简明扼要,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心理特征,同时保证教学质量,通过简短总结来说明课题或是教学资源选择的目的和意义。因为所在学校地处农村,所以,在讲我国经济所有制形式时,就选择了相关的农村集体经营的相关实例,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4)启发性原则。教学资源选择十分多样,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实行“拿来主义”,应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技能。教学资源的选择应具有启发性,能够帮助学生将教学内容内化成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出最大的教学实效。

二、重视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1)教学目标要合理。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初步构想,当然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向标。教学目标应综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设定,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把握好教学的整体进度和质量。

(2)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是直接了解、认识思想品德课,汲取知识,提高能力的载体。要依据学生的学情、依据成长规律、依据课堂需求,精心选择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力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精华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3)教学结构的调整。过去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多弊端,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我认为,现今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有所突破,有所优化,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结构优化方面,我觉得应主要考虑三点:学科特点及教学理念、课时特点和课时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当然,核心必须是学生,一切教学结构的调整都应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宗旨。

(4)兼顾预设与生成。其实两者是统一的,生成与预设的差距,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表现。课堂充满生机,教学效率高效,生成与预设的差距就小。所以,教学设计亦是一个弹性设计,教师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

三、重视贴近学生实际,回归学生生活

思想品德课堂实效性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总把道德、认知、情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轨,只孤立地当作知识去灌输。缺乏学生人格和道德养成的活动性,使得教学陷入教条化,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更累。为改变此现象,有以下几点建议。

(1)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展开讨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虑、矛盾、问题。若是教师能好好地利用这一点,以学生实际困扰的问题为背景展开讨论,加以引导,就能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正面地成长。根植于生活世界的知识能力和品德才是真实的,才具有深厚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同时,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更好地设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2)结合学生行为习惯,设计教学。年龄特点决定了很多初中生无法将品德规范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学生一些不良的习惯。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就要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产生正确的道德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

(3)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因材施教。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有限,对很多生活现象的认识过于肤浅,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思品课的课后探究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独自探索,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心、动脑、动情,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比如,我曾经在七年级开展“走进盲人,关爱残疾人士”体验活动。在不断探索与体验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愈来愈健全。

教育是一项永远留有缺憾的艺术,只要教师保持一颗探索的心,教育也永远是一项最美的艺术。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围绕学生生活,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教师应全面整合教学资源,重视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

提升中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探讨 篇9

一、有效丰富音乐课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想保证音乐教学实效性,音乐教师就一定要积极丰富课堂的形式,重视对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

第一,丰富课堂唱歌形式。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该阶段,学生们有着非常强烈的求胜心,荣誉感,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及肯定。所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设计出能够较好符合学生特点的模式,例如组织一些合唱和歌咏比赛等。

第二,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丰富的课外活动能够有效补充课内音乐教学的不足。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就能很好的丰富学生们接触音乐不同的模式,还能有效缓解及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一些比较正式的音乐演出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音乐素养,所以音乐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演唱会或比赛。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在培养初中生的音乐兴趣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较强的学习兴趣更是提高音乐教学实效性一个重要基础及前提。

二、采用合作式学习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已经逐渐得到普及和应用,进行教育改革的时候,合作式学习为一个重要内容,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及情感交流,从而有效提高学习音乐兴趣,激发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第一,音乐教师必须积极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氛围又叫教学环境,指教师及学生对课堂的知觉及感受,在相应的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方面可以唤醒初中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间的交流及合作。教师布置相应的音乐教室的时候,必须确保所布置的教室可以有效适应初中生发展特点,心理健康,年龄特点等,而且必须同相应的音乐教学内容相符合。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师的墙上贴一些初中生演出照片,也可以在钢琴上摆放一些鲜花,还可以在墙上挂一些著名音乐家肖像等,从而让初中生觉得音乐教师比较亲切,在这种环境中放松身心。

第二,音乐教师鼓励初中生进行合作式表演。相应的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商讨式表演,自由组合表演等形式进行音乐表演,因为这些节目均出自初中生的精心编排,所以无论节目效果优劣,都会得到学生及教师热烈的掌声。利用音乐表演,初中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及个性,而利用相应的合作学习及表演,学生们可以更加快乐和自信,从而保证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三、积极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展示音乐魅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领域,日益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具及支撑,音乐课堂也是如此。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向学生们展示绚丽而生动的音乐画面,所以受到教师及学生的欢迎和喜爱,逐渐成为音乐教学的流行趋势。

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喜动不喜静,大多数学生都具有比较张扬的个性,而多媒体的应用恰恰完全符合初中生性格特点,所以,合理而正确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将比较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生动化和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有效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从而使初中生在愉悦而轻松的教学环境中长大,这点也高度契合了音乐教学当中的人文性。采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必须将学生当作课堂设计的根本,重视教师同学生间的沟通及交流,并且设计和制作PPT的时候,要设置相应的沟通及交流环节,从而营造出一种积极而活跃的教学氛围。教师设计相应的音乐多媒体课件的时候,一定要遵循适度原则,而设计相应的人文场景时,更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并进行积极的思考。多媒体教学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即为实效性,如果想充分发挥其实效性,教师就一定做到结合实际,因势利导,使中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四、结语

初中音乐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的培养。相应的音乐教师要想保证良好的教学实效性,就必须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茜.情理交融,情感体验,情满课堂——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北方音乐.2016(02).

[2]黄光明.谈谈中学音乐教学[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15(01).

关于竹笛教学的相关问题讨论 篇10

一、竹笛教学现状分析

高校竹笛专业的发展, 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渐丰富的过程。虽然在专业教育中, 我们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竹笛演奏人才, 理论研究也越来越丰富, 但是一些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也不容我们忽视, 具体问题有:

(一) 课程设置不符合实际

课程设置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在当前艺术学校竹笛专业的学生中, 学习基础各有不同, 差异较大, 涉及到竹笛演奏的情况, 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基础比较薄弱, 学习竹笛的时间不长, 没有经过系统、正规的学习, 演奏水平不高的;二是掌握了一定的演奏知识, 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 演奏水平较高的。这两类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 学习能力也有差异, 他们学习的具体情况自然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现有的课程设置则没有关注这种差异性, 或者说关注的不够。教材、教学大纲、课时安排都是统一的、没有差别的, 学生面对的是相同难度的知识, 学习的内容大致相同, 这样不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的教学, 导致基础好的学生没有提高或是提高的幅度不大, 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甚至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 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 学生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 综合素质难以提高。

(二) 教材比较落后

在我国, 竹笛走入高等院校的课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期间也在不断的发展丰富中, 但是, 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教材建设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材少, 版本旧。很多学校的竹笛专业教材都是以前的旧版本, 如《笛子基础教程》等, 这些教材都是早些年出版的, 对于很多新的理论、新的曲目都没有收录进去, 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 而且竹笛教材并不是那么完善, 尚有很多空白之处, 需要不断地补充。这些对于学生的学习都是不利的。二是学校之间缺少交流。一些艺术院校在教材的选择上“闭门造车”, 多是根据自身的考虑就决定了相关的竹笛教学教材, 不向其他学校“取经”, 不与其他音乐院校交流、沟通, 教材选择上不能互通有无, 导致教材重复率高, 建设不完善。

(三) 缺乏较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校教育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 更要使学生成才, 成为社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这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要成为专业的竹笛演奏人才, 还是成为教书育人的音乐教师, 都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但是, 在现今的很多艺术院校中, 教学目标并不明确, 学生对于将来的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他们不知道将来自己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不知道自己要向哪个方向发展, 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针对性, 没有目的, 也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没有坚持不懈、不断进步的热情和动力, 学习上敷衍对付, “三分钟热度”, 不能持之以恒, 这对于学生演奏水平的提升是不利的, 对于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也是有影响的。

(四) 学生的学习态度堪忧, 教师的职业素质亟待提高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 师生双方的态度都十分重要。但是, 在很多艺术院校中, 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不端正。当代青年学生面对的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多元化世界, 学生接触了很多新知识、新课程, 对竹笛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 甚至产生怀疑, 觉得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 竹笛演奏已经落伍, 喜欢这种民族乐器的人会越来越少, 因此, 也不愿意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经常敷衍对付, 学习态度堪忧。二是教师的职业素质亟待提高。一些教师的职业素质不高, 受到社会上经济利益的诱惑, 把精力放在课外补习班上, 招收了很多学生补习, 而对于基本的教学则是敷衍对付, 工作上做不到认真负责, 缺少教学热情和朝气,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漠不关心, 导致竹笛教学质量的不断降低。

二、提高竹笛教学质量的几点讨论

艺术院校的竹笛教学要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 也要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 教师必须要设法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做法如下。

(一) 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程设置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 为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计划, 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一方面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让学生对竹笛的源流、演奏技巧等加深了解, 并且能够演奏一些基本曲目;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可以通过选修课、单独辅导等模式, 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自身基础上有所发展,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 要注重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具备学习竹笛的热情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因人而异进行课程设置, 真正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以人为本,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二) 加大投入, 强化教材建设

科学的教材是学生学好竹笛演奏的重要前提。对于学校来说, 一方面要选择合适的教材, 尽量选择权威、全面、比较新的教材, 让学生接触到比较新、比较全面的知识;另一方面, 要加强学校之间的联系, 对最新的教学资料进行沟通、交流, 互通有无。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在教材选择上要坚持这样几点:一是注重系统性。系统性的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简单明了的教学内容, 能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二是注重多样性。竹笛教学的方方面面的都要涉及, 不仅要有技巧练习的教材, 也要有乐曲集, 更要有基础理论类的教材, 让学生接触多个方面。三是科学性。对待不同基础的学生, 要选用不同的教材, 避免单一地选曲, 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改进教学方法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 轻松自在地学习。同时,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并提高学习效率。比如, 要将示范教学和讲解教学结合起来, 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同时结合点评、对话等教学方式, 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点评和辅导,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习效果自然能够提升。

(四) 提高教师素质,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是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不断地培训自身技能, 提高演奏水平, 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二是教师要具备教育技能, 即掌握相应的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三是具有较深厚的音乐素养。其中包括整个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 相关的知识理论, 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四是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 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 “一碗水端平”, 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上一篇:水利工程管理毕业下一篇:公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