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情感教学研究

2024-06-26

高中政治情感教学研究(精选十篇)

高中政治情感教学研究 篇1

一、思想政治课情感互动的理论基础

情感是人们对于周围事物、自身以及自己活动的态度的体验,是意识的一种外部表现,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预期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对人的知识习得和行为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互动是指教师运用与教学活 动相关的情感因素,根据教学中情感本身的活动规律,借助教材内容、传授信息中的情感因素以及自身的情感表现,使师生的情感达到最佳状态。在这个过程 中,以情感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 参与,实现师生之间的内 心情感交 流,实现课堂 教学效率 的提高。

思想政治课中的师生情感互动,突出的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实现积极的内心情感交流。这种内心的情感交流集中体现为师生间因思想政治道德感、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理智感、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美感等内容而产生的各种双向互动式情绪体验。师生通过这种互动情感体验,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功能,完成思想政治学科理性认知过程,促使学生达成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

二、思想政治课情感互动的现状分析

1.“知识灌输”和“知识占有”为目标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异化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处于自然逻辑与生活逻 辑的双重背离之中,处于生活世界中的受教育者机械盲目地占有大量的知识,却遗忘了对生命的生动体验。传统的课程教学更多从“应试”出发,侧重知识的传播,往往脱离生活,忽视情感。比如,课程设置上,极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课程目标上,过于关注 知识目标的达成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上,唯教材主义盛行,不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方式上,机械的记忆占了主导地位,缺乏对学生未来生活的指引。这种把“知识灌输”和“知识占有”作为目标的教育无视学生的情感反应和需求,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亦扼杀了人的生命性,使课堂教 学丧失了 生命的活 力和生机。

2.长期重智商而忽视情商的教育,使师生情感互动难以达成

负面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 学习信心。长 期以来,教育侧重于学生智商的培养,而忽视学生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其中情商问题 最为普遍。 据某一抽 样调查结 果显示,在被调查者 的中学生 中,经常产生 焦虑情绪 的占27.5%,经常产生忧虑情绪的占44.2%,经常产生敌对情绪的占30%,在人际交往方面经常出现不适应症的占51.7%。学生带着这些不良情绪进入课堂,即使教师有情感互动预设,也难以在实施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过于依赖多媒体,使课堂情感因素降温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出色的教学依赖 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部分教师更多地关注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课堂教学过于依赖多媒体,不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不顾及学生的感情、兴趣和态度,忽视学生 作为生命 个体的情 感需求。课堂教学失去情感互动,就难以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难以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和兴趣,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思想政治课情感互动的实施策略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为情感互动奠定理论基础

一个人对某种价值的认可、遵循,乃至于形成人格,虽然需要以一定的认知为条件,但根本上是一个人的情感变化、发展,包括内在情感品质与外在情感能力提升和增长的过程,因此,关注人的情感发展是教育中一个本源性、根基性的问题。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课堂教学的情感互动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和情感发展的尊重。因此,思想政治课堂进行情感互动的前提是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把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个体,把尊重生命,培养有涵养、有知识、有生活智慧的生命体看做是教育的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更多地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对生命应有的一种关怀和尊重。由此,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相互尊重的学习环境,能为师生 情感互动奠定基础。

2.利用认知冲突引发情感冲突

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著 名教育心 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 过程是“平衡—不 平衡—新的平衡”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创设认知冲突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并维持他们在活动中的动力,以实现认知的发展。

在高中政治必修一《多彩的消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收入水平和物价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接着教师设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越高,意味着消费水平越高,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增发人民币的方式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学生通过讨论,指出不遵循纸币的发行规律,过多地发行人民币会引发通货膨胀,纸币贬值,只会降低居民的消费水平。要增加居民的收入,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发学生的认知 冲突,这种认知冲突构成 学生的基 本学习动 机,激发学生 求知的好 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真知。这种认知冲突引发的情感冲突,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这种积极的情绪下获得的认识,能对学生产生更持久的影响。

3.利用情境创设引发情感体验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价值观是在接受外部刺激下,通过内化过程才得以形成的。体验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这种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的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并转化为行为的基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需要融入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形成认知,完成道德的内化。

创设情境引发情感体验就是通过在思想政治课 堂中情感氛围的创设,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认同教材中的思想观点,同时通过情绪感染,利用情绪的调节作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高中政治必修三《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链接与我 国优秀的 传统文化 有关的视 频和图片,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传统和辉煌历程,使学生通过最直观的感知,为我们所共同拥有的文化而自豪,增强文化自信。再通过近代中华文明衰微的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认清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任重道远,从而增强投身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4.利用合作探究引发情感共振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 下,以学生合 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 有的知识 经验和生 活经验为 基础,以教师预设的主题为基本探究内容,让学生质疑、讨论、表达,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 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合 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实现师生、生生间多方的情感共振。

在高中政治必修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负责探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再在大组内分小组,合作探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形态、区分基本形态的标准、实例证明等。在每一组的代表发言之后,再对论题“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进行讨论。

通过这种合作探 究,实现课堂 的“合作式”互 动和“竞争性”互动,将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辩论竞争中形成独立思考、集体协作、辩证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表达自我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协调和合作意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在情感交流中实现情感的共振和升华。

高中政治情感教学研究 篇2

从我们现实的课堂上来看,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是被教师主宰的。教师在课堂上激情昂扬,学生在下面屏息凝神,小心翼翼生怕记漏一句话。整节课,没有互动,没有思辨,没有创新,这是无声的课堂,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课堂。虽然有的课堂也有讨论,但却是为讨论而讨论,不给时间、不给材料,略微“离经叛道”即被强制性领回“正确的”思路,学生在教师的红线下顺从地讨论出教师需要的认知,这同样是无声的课堂。

高中生自主思考意识、探究意识非常强烈,他们渴望教师引导、指导、支持他们去主动学习,希望教师能倾听他们的看法,从理性上解答他们的疑惑,而非单纯地告诉他们这节课就是阐明了这个道理,必须这样想。有学生这样描述:“老师总像上帝一样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上帝,我信谁?”这样单一价值观的输送极容易引发学生的叛逆,扼杀学生的学习动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摒弃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观念,大胆地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换视野,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探究,并在课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的政治课堂,才是有声的课堂,才是充满思维火花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平等、民主、思辨、创新的理念随着学生声音达到他们的灵魂,真正独立意识的人格也随之形成。

政治课教学怎样才能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与价值观取向?

让学生参与进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弱化。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不作为或少作为,那么课堂将走进形式主义的误区,互动变成了胡动,参与变成了演戏。政治课缺少了它本该有的浓厚的政治味道。同时学生在看问题时,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取向是多元的,有时甚至彼此是冲突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地引导。如果此时教师对讨论中的所有观点都简单地赞扬肯定,那么就会使学生陷入价值观取向的茫然之中,甚至形成偏激、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在讨论货币的作用时,有的学生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就有了一切;有的学生则认为人应当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应视钱财如粪土。面对这两种迥然不同的观点,如果教师简单地总结:“大家考虑的都有道理,老师很高兴,希望保持这种探索精神。”那么,这节课在态度、价值观方面引导就是失败的,极易培养出“愤青”或拜金主义者。

政治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带来震撼以及震撼之后的长久思考。它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具备思辨性、正对性、批判性。教师应在课堂上通过恰到好处的讲解和因势利导的推动,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从学习中得到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下面,笔者就《当代国际社会》概括的政治课堂设计(节选)来进行说明。

首先给学生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1.北京奥运会隆重举行。2.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伊朗新决议。3.IMF、欧盟和世界银行向匈牙利提供巨额贷款。4.中法举办“文化交流之春”。5.(视频)同舟共济的二十国集团。(播放时间1分钟)

接着引导学生从交往的主体、内容和表现形式等多个角度来进行探究。运用多媒体辅助学生探究分析,并展示最终的发现成果。

然后向学生提问:你还能列举哪些国际交往的事例?同时对学生们关心、关注国际重大时事的热情给予积极的评价。

讲解两个核心概念:

第一,国家利益

内容: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安全利益。地位: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关系。重要性: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间利益共同时,合作;国家间利益相悖时,产生摩擦或冲突。

第二,国家力量

地位: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重要性: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强调爱国主义、辩证思想,但通过图片展示、学生分组讨论和与学生谈话式交流,用一组坡度问题,恰到好处地推动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从而得出正确的情感态度认知,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更让学生感到高兴的是,所有的结论是他们自己思索、总结出来的,所以他们很有成就感,这节课自然就是一节充满着幸福的课、有效的课。

情感互动:高中政治课堂实效研究 篇3

[关键词]情感互动 政治课堂 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58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作为一种认知活动的学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忽视、压抑甚至抹杀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得不到发展。高中政治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更要求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以师生多种形式的情感对话和交流作为教学实施的核心和灵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自觉、愉悦地实现知识框架的自我构建,实现情感的激发和升华,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思想政治课情感互动的理论基础

情感是人们对于周围事物、自身以及自己活动的态度的体验,是意识的一种外部表现,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预期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对人的知识习得和行为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互动是指教师运用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情感因素,根据教学中情感本身的活动规律,借助教材内容、传授信息中的情感因素以及自身的情感表现,使师生的情感达到最佳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以情感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实现师生之间的内心情感交流,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思想政治课中的师生情感互动,突出的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实现积极的内心情感交流。这种内心的情感交流集中体现为师生间因思想政治道德感、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理智感、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美感等内容而产生的各种双向互动式情绪体验。师生通过这种互动情感体验,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功能,完成思想政治学科理性认知过程,促使学生达成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

二、思想政治课情感互动的现状分析

1. “知识灌输”和“知识占有”为目标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异化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处于自然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双重背离之中,处于生活世界中的受教育者机械盲目地占有大量的知识,却遗忘了对生命的生动体验。 传统的课程教学更多从“应试”出发,侧重知识的传播,往往脱离生活,忽视情感。比如,课程设置上,极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课程目标上,过于关注知识目标的达成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上,唯教材主义盛行,不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方式上,机械的记忆占了主导地位,缺乏对学生未来生活的指引。这种把“知识灌输”和“知识占有”作为目标的教育无视学生的情感反应和需求,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亦扼杀了人的生命性,使课堂教学丧失了生命的活力和生机。

2.长期重智商而忽视情商的教育,使师生情感互动难以达成

负面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长期以来,教育侧重于学生智商的培养,而忽视学生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其中情商问题最为普遍。据某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的中学生中,经常产生焦虑情绪的占27.5%,经常产生忧虑情绪的占44.2%,经常产生敌对情绪的占30%,在人际交往方面经常出现不适应症的占51.7%。学生带着这些不良情绪进入课堂,即使教师有情感互动预设,也难以在实施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过于依赖多媒体,使课堂情感因素降温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出色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部分教师更多地关注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课堂教学过于依赖多媒体,不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不顾及学生的感情、兴趣和态度,忽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情感需求。课堂教学失去情感互动,就难以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难以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和兴趣,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思想政治课情感互动的实施策略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为情感互动奠定理论基础

一个人对某种价值的认可、遵循,乃至于形成人格,虽然需要以一定的认知为条件,但根本上是一个人的情感变化、发展,包括内在情感品质与外在情感能力提升和增长的过程,因此,关注人的情感发展是教育中一个本源性、根基性的问题。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课堂教学的情感互动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和情感发展的尊重。因此,思想政治课堂进行情感互动的前提是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把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个体,把尊重生命,培养有涵养、有知识、有生活智慧的生命体看做是教育的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更多地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对生命应有的一种关怀和尊重。由此,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相互尊重的学习环境,能为师生情感互动奠定基础。

2.利用认知冲突引发情感冲突

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过程是“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创设认知冲突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并维持他们在活动中的动力,以实现认知的发展。

在高中政治必修一《多彩的消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收入水平和物价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接着教师设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越高,意味着消费水平越高,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增发人民币的方式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学生通过讨论,指出不遵循纸币的发行规律,过多地发行人民币会引发通货膨胀,纸币贬值,只会降低居民的消费水平。要增加居民的收入,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构成学生的基本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真知。这种认知冲突引发的情感冲突,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这种积极的情绪下获得的认识,能对学生产生更持久的影响。

3.利用情境创设引发情感体验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价值观是在接受外部刺激下,通过内化过程才得以形成的。体验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这种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的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并转化为行为的基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需要融入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形成认知,完成道德的内化。

创设情境引发情感体验就是通过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情感氛围的创设,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认同教材中的思想观点,同时通过情绪感染,利用情绪的调节作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高中政治必修三《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链接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关的视频和图片,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传统和辉煌历程,使学生通过最直观的感知,为我们所共同拥有的文化而自豪,增强文化自信。再通过近代中华文明衰微的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认清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任重道远,从而增强投身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4.利用合作探究引发情感共振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教师预设的主题为基本探究内容,让学生质疑、讨论、表达,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实现师生、生生间多方的情感共振。

在高中政治必修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负责探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再在大组内分小组,合作探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形态、区分基本形态的标准、实例证明等。在每一组的代表发言之后,再对论题“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进行讨论。

通过这种合作探究,实现课堂的“合作式”互动和“竞争性”互动,将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辩论竞争中形成独立思考、集体协作、辩证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表达自我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协调和合作意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在情感交流中实现情感的共振和升华。

政治课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师生之间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而情感互动作为一种精神上的隐性交流,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实现学生的情感体验,达成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互动,才能成就一个和谐、高效、有生命力的思想政治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林崇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周林海.试论领导工作与情感因素[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7(4).

[3]张宝福.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情感互动探微[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3).

[4]韩淑萍.体验:教育生命维度的诠释[J].现代教育科学,2004(6).

[5]朱小蔓.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6]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高中政治课堂中情感教学探析 篇4

一、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水平

情感教育在对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质会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思想道德规范的要求, 还能够让学生把道德规范融入自己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让学生更加快捷地从内心深处认可道德规范的约束, 从而最终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品质优良的当代高中生的教学目标。因此, 情感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

2.有利于推进政治教育改革

高中政治课中运用情感教学是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 社会都是以应试教育成绩作为主要选拔人才的标杆, 从而造成了现在的高中政治教育都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 教师以说教为主要教育方式。这种枯燥的教育方式, 忽视了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而政治课归根结底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课程,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教导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而不是消极被动的人生观。

3.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情感教学, 是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要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就要实现对高中生在教育上的个性培养, 而情感教学对高中生的个性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政治课中的情感教学不仅包含义务、荣誉以及责任等品质教育, 还包含了自尊、自信等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品质教育。因此, 学校必须要重视高中政治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政治课中情感教学所占的比例, 充分利用政治课中的情感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以及创新意识, 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情感教学的措施

1.优化教学设计, 确立教学情感目标

要在政治课堂中运用好情感教学, 教师要做到在课前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确立教学目标。首先, 教师应该确立情感目标达到的层次。一般包含三个主要层次:接受、反应和态度。教师要确定在教学中达到哪个层次, 才能针对目标来确定教学计划。其次, 教师要确定教学内容, 例如可以确定为人生价值观、道德美感等。只有确定了情感教学的内容, 教师才能全方位地设计本堂课的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方案, 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 提升学生的情感道德。

2.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提升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高中政治课中运用情感教学, 还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首先,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融入学生群体中, 以此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在课堂讲课时, 应该融入自己的情感, 以饱满的热情来对待每一位学生;可以在课堂讲课中多提问学生, 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 以活跃课堂氛围。其次, 在课后教师也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状况, 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情感教学不仅仅只是课堂上的讲课, 还包含着课后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情感教学的氛围, 才能提高情感教学效率。

3.情感化评价学生学习

高中政治情感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中, 还体现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上, 因此, 教师应做到情感化评价学生。有些教师评价学生时, 仅仅是在学生考试成绩优异时, 对学生鼓励一下, 鼓励的话语不仅老套、官方, 而且还不包含教师自身的情感。因此, 在进行情感教学时, 我们的教师要摒弃以往这种不含感情的鼓励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只有是发自内心的,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评价中包含的情感, 才能实现情感教学的目的。

谈谈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5

第一,文革中的极左路线、空头政治、教条主义影响,人们厌倦了政治,使得社会上的确存在一种说起政治就反感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反映到学生身上就是混淆政治和政治课的界线,提起就“烦”。

第二,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一段时间内,社会上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软,形成了追求物质享受、感官刺激的风气,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泛滥,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感觉政治课中的道理是“虚”的,个人实惠才是“实”的,因此,对政治课表现出不感兴趣。

第三,腐败、不正之风的存在和影响。使学生感觉理论与实际脱节,反差大。加上各种政治活动和集体活动中的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使学生认为政治课“假”。以上这些严重损害了政治课的可信度,成为影响政治课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二、家庭方面:

现在在校学生的父母,都经历过十年**,而且大多文化程度不太高,做为被耽过的一代人,他们普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对子女的学习都有高标准、严要求。但出于各种原因,他们对子女的政治课学习要求只集中体现在一个字。就是“背”,那怕是死记硬背,那怕是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只要能及格就行,说到底是一种应付的态度。这不仅降低了学习上来自家庭的期望值,而且助长了学生对政治课的错误认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进行。

三、教育体制方面:

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而应试教育特别是3+2的高考对理科生政治课的学习影响和冲击是非常明显的。

四、教材方面:

政治课教材虽说不断在改进,但如何适应新时期培养人才的要求,既加强科学性、知识性又结合学生特点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很好解决。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不感兴趣。

五、教学方法方面:

应试教育下的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使学生感觉学习“枯燥无味”缺乏兴趣,以至影响学习。

高中政治教学应重视学生情感培养 篇6

一、在思想政治课中注重学生情感培养,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强调“注重认知工具的给予,注重学生生活逻辑的主导,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在评价标准上,“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更加偏向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综合关注,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适应日常生活,还要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加深对他们人生命运的感悟、体验和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系统的知识,而且要落实到学生实际行为表现上,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理论落实到具体生活实践中。学生只有理论联系实际,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才能够判断正误、善恶、美丑,情感上得到认同,达到知行统一。

二、在思想政治课中注重学生情感培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从家长到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智力的培养和提高,但忽视了学生情商的培养和丰富。一些学生不懂得尊重老师,不懂得替他人着想,不知道怎样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不懂得感恩父母,认为一切好像都是理所应当;不敢真正面对困难,一些小矛盾、小挫折就能引起心理巨变,有的甚至走向轻生。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注重学生情感培养,注重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情绪,坚忍不拔的毅力,包容别人的胸怀,从而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快乐愉悦地生活。

三、在思想政治课中注重学生情感培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社会和个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是社会的细胞,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关键在于个人。个人积极丰富的情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具备了“感激”自然之情,认识到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存资料来源于自然,才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只有具备了“感恩”社会之情,认识到个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家长的付出,离不开他人的劳动,才会宽容别人,理解他人,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作为社会细胞的个人,只有人与人之间融洽和谐了,整个社会才会安定有序。因此,既要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理论,同时引导学生具有敬畏自然之心、尊重自然之情;融入社会之心,感恩他人之情,这对于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作用。

四、在思想政治课中注重学生情感培养,应该落实到日常高中政治教学中。

培养学生学习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时俱进地观察、分析、处理问题,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由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情感,是思想政治课的重心,在这方面广大教师也采取了许多办法,积累了很多经验。除此之外,我认为教师们还应该关注以下情感的渗透和培养。

首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懂得“感恩自然”。作为高中政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别是《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中,多处涉及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切入点。

其次,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心亲人,懂得感激他人。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斗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学生不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不体谅父母工作的辛苦,那就更谈不上去关心他人,体谅他人,宽容他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中的丰富信息,多找切入点。例如,结合教材“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中相关知识内容:“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生活与哲学P103》)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课下去了解父母工作情况,特别是父母在工作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并选取典型事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介绍。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普遍反映,原来没有感觉到家长工作是如此辛苦、繁重,也面临各种压力,自己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在实际生活中与父母的对立情绪也消除了很多。在处理同学关系上,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别人,多看同学的优点、长处,包容同学的缺点、不足,懂得欣赏别人,感激他人的帮助。这样既传授了基本知识,又让学生更加理解父母,尊重他人,培养了情商,完善了人格,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三,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心“自己”,懂得感激生活。意识精神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无动于衷,精神萎靡不振;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整日处在焦虑不安中,甚至出现精神疾病;一些男生对待矛盾,采取恐吓、殴打甚至犯罪方式解决,校园暴力事件屡见报端,有的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因此,我在讲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等知识内容时,结合所教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敢于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让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尊重他人的权利,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同学矛盾。在“敬畏”生命中爱“自己”,在“敬畏”生命中爱他人,培养学生乐观向上、仁爱宽容的精神品质,真正体验到人生的意义和乐趣。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研究 篇7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

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格外敏感,他们对政治教学中的氛围与环境非常注重。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对政治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笔者在这一方面着重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格外注意。面对这些自尊心较强的高中生,注意自己一言一行,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和颜悦色,注意遣词用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其次,政治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特别是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情绪,设置一些简单的题目对他们进行提问,实行分层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教学中尽可能多表扬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从而提高政治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氛围对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开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只要在教学中兼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良好的氛围,无论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学习的实际效率,都会得到明显提高。

二、联系生活和社会中的焦点,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

政治教学和生活的关联非常紧密,离开了生活的政治教学是单薄的。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一些热点与政治教学结合起来,辅助和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深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例如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教材中所列举的从众、求异、攀比等三种不正确的消费理念,学生在生活中也有所耳闻,社会舆论对此也存在争议。于是,笔者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感知结合起来,要求学生自主搜集一些不正确消费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让大家一起来分析这些消费理念的错误之处。例如听信社会谣言盲目囤积一些生活用品,过于追求标新立异,不顾自己的承受能力和他人进行物质消费方面的攀比等等。这些方面的案例比比皆是,学生在课堂上列举出来之后,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对这些消费理念进行分析与批评。这时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就能较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对适度消费、合理消费以及勤俭节约等方面坚定了信念,对做好理智消费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结合小康社会建设,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小康这一概念,到现在的全面小康、高水平小康,小康建设的内涵在不断丰富,标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群众的关心。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各地在发展经济与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无论是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等大的方面,还是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等小的方面,都在发生着积极而深刻的变化,许多地方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产生活水平方面的变化是巨大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跳出教材和教室看社会,将课堂教学活动与社会的沧桑巨变密切联系起来。在《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教学中,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了本地区小康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从多项指标对比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果。同时,要求学生回顾自己家庭多年以来在生活条件方面发生的变化,周围社会事业以及其他方面发生的变化,深刻感受到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就,从而坚定了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四、强化爱国爱党教育,发挥对学生的人生引领作用

爱国爱党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针对社会思潮中一些腐朽的观点,以及一些敌对势力故意抹黑我们的国家和伟大的党,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主旋律正能量去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去引领他们的人生发展方向,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教学中,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深刻思想教育,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我们党成立于什么背景下,奋斗目标是什么;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我们的党为了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做出了哪些努力;再次引导学生分析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怎样的伟大成就。学生通过分析研究,深深感受到当前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受到人民如此拥戴,内心深处坚定了对党的信心,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思想教育实现了预定的效果。

综上所述,发掘和运用政治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不仅对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对学生深化教学内容理解、强化思想教育等方面,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当将这方面的研究作为提高政治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切实发挥好教育引导作用。

摘要:将情感教育融入高中政治教学工作中,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总结出来的好方式、好路径。为此,教师可以从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联系生活与社会中的焦点、联系小康社会建设、强化爱国爱党教育等四个方面着手。

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8

关键词:高中政治,情感教学,实践教学

政治教学由于自身特点的原因,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感觉比较枯燥、乏味, 因此学习积极性较差, 学习效果不好, 并且由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传统效果方法, 缺乏新意, 因此教学质量及水平均不是十分理想。 情感教学法的应用使传统课堂教学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情感教学特点

第一, 真实性特点。 所谓真实性特点指的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会对真实教学案例进行使用, 使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及体会,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另外, 真实性既包括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真实展示, 又包括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如教师教学热情及学生学习专注等方面。

第二, 生活性特点。 情感教学过程中, 教师使用的案例不但具备真实性特点, 而且应具备明显的生活性特点, 主要体现就是通常情况下教师列举案例均为学生身边或自己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 不但能使学生的陌生感有所减少, 而且能使学生将生活与学习相联系, 从而使政治教学实用性得到有效增强。

第三, 趣味性特点。 传统政治课堂教学中, 通常都是教师在课上讲, 学生单纯记忆与理解, 对于该教学方法而言, 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利用情感教学将相关知识点通过案例告知学生, 对学生理解知识十分有帮助, 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特点, 可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

2.高中政治教学中情感教学的有效应用

2.1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融入情感

在高中政治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以实际教学情况为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 对学习情境进行创新, 对合理创设教学情况有决定性作用, 属于十分重要的因素。 所以, 实际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创设良好情境, 利用合理方法激发学生情感, 为达到这一目的, 在讲解课本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入自身情感理解, 之后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 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教学情境, 对学生的积极情感加以激发, 通过情境引导使学生在政治课堂中自觉融入。

政治教学过程中, 可通过多种方式及方法创设教学情境, 可选择图文并茂形式, 也可选择课外活动形式。 具体而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生动案例对学习型课堂进行创建, 可适当选择与政治知识之间联系比较密切的日常生活情境, 讲解其中涉及的相关政治经济现象, 这样一来, 很容易提高学生注意力, 同时使学生产生同感。 教学过程中, 为使学生政治学习热情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对反映政治形势的插画适当运用, 从而实行辅助教学, 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2重视挖掘教材

对于高中政治而言, 理论性比较强, 在学习政治知识方面学生并无太大兴趣。 所以, 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对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 使课本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使教师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比如, 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 若单纯讲解课文内容, 则虽然学生能理解, 但无法有深刻认识。 因而, 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将当前社会情况与小康社会建设之前社会情况进行比较, 从而使学生对社会发展现状有所认识及体会, 将相关知识点正确把握。 另外, 利用该教学方法还能使学生视野得到有效拓宽, 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进行深化,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3从多个层面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

通常情况下, 在设置情感教学目标时应当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 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 应当对情感目标层次合理建立, 在政治学习过程中依据情感变化合理设定, 从而使学生与教师进一步加强交流, 在情感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自身丰富教学经验的运用, 通过特定情境使学生在道德认识及情感上产生共鸣, 进而使学生积极健康心理得以形成。 另一方面,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应当建立情感内容目标, 所谓政治教学情感目标, 通常指的就是通过教学改变学生心理及情绪, 如可以使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及生活兴趣得以形成。

另外, 在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的过程中, 政治教师应当积极实行情感目标, 与情感目标层次结构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情绪反应及态度变化进行观察, 选择多样化教学手段, 从而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产生积极变化, 使学生的积极情感意识或者道德意识得以形成。 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对情感目标科学合理设置, 使其与政治课程内容要求相符合, 使学生的道德感不断提高, 同时应当注意充分表达出美感, 在多个层面对教学进行科学设计, 可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端正学习态度得以形成。

2.4加强实践教学

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目的主要就是与社会相适应, 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可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使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所以,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教学,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对所学知识作用有真切感受, 激励学生不断学习。 通过加强社会实践教学, 不但能使学生对社会上事物有更好的认识, 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视野得到开拓, 为其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结语

在现代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 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要求, 为使当前教学现状得到改变, 教师在教学中可对情感教学方法进行合理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 创设课程情境, 优化教学设计, 加强实践教学,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鸿芳.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成功 (教育) , 2013 (2) .

[2]李慧.情感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5 (21) .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9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含义上说, 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所以, 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和考虑认知因素, 同时善于思考与运用人的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从而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增强教学时效性。为此, 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 坚持做到“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辅之以行”, 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 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动之以情, 以情激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 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 与他同欢乐, 共忧伤, 忘记自己是老师, 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在教学中, “以情动人”最为关键的是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产生情感方面的共鸣和统一。所以, 情感教育除了应该重视知识外, 还要重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思想政治课堂的主要目标便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身心素质, 培养健康正常的心态, 情感教育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并行不悖的。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巧妙利用言行的教学策略, 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同时, 情感教育不能够偏离生活太远, 否则容易给学生造成“陌生感”, 不利于实现情感方面的共鸣,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 善于倾听他们的想法, 主动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情感中的矛盾等。其实, 教师这样做的同时, 学生也在尊重老师, 这样学生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了。用“情”教学, 主要是说在教学中注入感情, 通过自己的言语举动来影响学生, 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晓之以理, 以情明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若师生双方心意相通, 便较易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 那么知识交流也会受到影响。事实证明, 只有满足学生情感上对于成功的渴望及自尊的要求, 才能直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也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品质得以发展与提高。因此, 教师都要注意寓理于情, 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 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而高中学生大部分都“喜新厌旧”, 平时特别喜欢聊一些新鲜的事, 比如“伊拉克”“利比亚”“钓鱼岛”“黄岩岛”“中美问题”等等, 谈起来就没完没了, 而一到课堂上就无精打采了。究其原因, 就是课堂内容陈旧、话题老套, 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我认为, 这种现象就是因为教师过于注重对理论的传授, 而忽视了利用身边的时事新闻来打动学生。因此,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应把理论和自己身边的新闻时政等结合起来, 在上课导入阶段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 设置一个情境, 让学生主动跳进话题的情境中, 进而引发对设置好的话题的讨论和研究, 即坚持“以学生为本”。新世纪, 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从新课程理念而言, 自然强调应“以学生为本”。那么什么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呢?就是相信和依靠学生, 以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教学。要坚持尊重和依靠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理念。

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 要加强情感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上要用情教学, 以情动人, 用情去感化学生;主动深入到学生之中, 用言行教育学生。通过这些策略, 学生不但会受到启发, 吸收教师的精华和观点, 主动去探索知识, 感悟人类科学, 而且会增进师生情感的互动和交流。

三、辅之以行, 以情导行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 教师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情绪。因此,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融入自己的感情, 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也面临着挑战。很多书上抽象的内容与现实社会中的实际相互矛盾, 很多书上的内容与现实相脱节, 这些都导致学生根本体会不到书中的“现实”。拜金主义的盛行, 也对我们大家的价值观进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作为教师要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找准自己的观念, 深入到学生中去, 和他们共欢乐, 共忧伤, 用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这样, 学生也就会把教师当作朋友, 才会敞开心扉和教师交流, 进而吸收教师的观点。让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是孕育成功的摇篮。要使学生有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心理倾向, 应当从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着手。孔子说:“知之者不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能成为“乐之者”, 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 就会有学而不倦的学好思想政治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学习需要感。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10

一、情感教学的含义

所谓情感教学, 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 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以完善教学目标和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1]。还有的学者认为, 情感教学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2]。刘强在此基础上对情感教学概念作了进一步的界定: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借助于一定的教育手段, 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 并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并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得到发展的积极化的教学活动[3]。从这些概念中, 我们可以看出, 情感教学能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参与教学, 从而改变学生在教学中情感活动的状态, 能调整师生之间的距离, 对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价值

(一) 情感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

道德情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会显示出一种情感的内驱力, 它会对学生的道德选择产生推动作用。情感不仅可以使思想和道德行为规范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变成一种深层次的理论认识,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加速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进程, 它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由他律到自律的必要条件。

(二) 情感教学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 强调和追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要素的价值, 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成为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任何一个学科都必须致力于培养情感丰富的人, 尤其是思想政治学科, 更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更注重把学生培养成生活态度积极、感情丰富和具有正确人生观的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思想政治学科的字里行间, 成为该学科课程教学过程的灵魂和教学内容的血和肉。在新的课程改革中, 课程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就意味着进程、运动、变化和发展, 课程就是人认识的展开过程, 同时也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体验不仅是对认识体验的升华和超越, 更是对课程过程的重要价值。认知的目的, 是将这种认识、知识内化到主体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情感体系中去, 而不是停留在知道客体是什么的状态。只有对知识产生了情感且有了情感体验, 才能产生思想道德态度、信仰。情感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启发、激励、维持的作用, 而且与学生思想、信仰、道德、世界观的形成密切相关。

(三) 加强情感教学是改革思想政治学科现状的需要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前还处在说教型教学阶段, 教师还仅仅是用生硬的大道理教育学生, 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当前说教型教学的主要问题是“缺情”。因为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学科, 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从教师来说, 目前,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很少能够做到“以情优教”。所谓以情乐教, 是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 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以完善教学目标, 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 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4]。以情乐教强调情感目标, 并积极创建情知互相促进的教学格局。然而,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多数人是“重说教、轻情感”。因此, 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变说教型教学为情感型教学, 增强真实情感, 减少空洞的理论说教, 从而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情感陶冶融为一体, 寓教育于情感之中, 使情感陶冶作为健全学生人格和完成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三、政治教学中情感教学存在的误解分析

(一) “情感教学是无法达到的教学目标”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 学生的学习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劳动, 必须要有意志努力的参与, 而不是轻松愉快的情感教学所能做到的。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误解。其误解在于单纯把情感教学理解为“轻松愉快”, 而强调学习之“苦”。事实上, 情感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和模式一样, 是一种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学习确应是长期的, 但不必非是艰苦的, 还是可以其乐无穷的;积极的情感, 如热爱、兴趣等正是意志努力的主要动力之一。对于政治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来说, 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 “情感教学只适应于低龄儿童”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 情感教学只对于表现较强烈、情感较外露的小学儿童适用, 高年级的学生思想较成熟, 情感一般不易外露、激发, 因此情感教学难以适用。由此可以看出, 持此观点的人对情感教学的理解比较经验化和表面化。实际上, 研究表明, 无论是情感与认知的相互关系还是情感本身的特征, 都不能说明情感教学的效果受学生年龄因素的影响, 重要的是, 在实施情感教学时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手段, 以激发不同水平的情感。

(三) 情感教学局限性大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 情感教学只适应于教学内容中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 如语文、英语、音乐等, 而对于教学内容并不包含情感因素的政治则不适应。他们认为, 政治学科是一门比较严肃的学科, 政治性强, 尤其不适用用情感教学法。实际上, 情感不限于教学内容, 政治教师只要去仔细分析也是有很多情感因素可以去挖掘的。政治教师在实施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情感资源在理论上无限量地存在于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和师生的日常生活中, 而不单单来源于教学内容本身。就算是政治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包含情感因素, 也可以对所教授的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 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教学目标。

四、政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一) 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一般是指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心理情感发生变化, 如价值观、兴趣、意志等的改变。政治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 积极构建情感目标。构建情感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构建情感目标水平层次。情感目标水平层次包括接受、反应和态度。接受是学习活动引起的感情积极变化的始点状态, 它是学生通过观察、控制注意和师生沟通取得的。反应是教育活动或者情境引起学生道德或知识共鸣的积极情感体验, 它是学生通过情感体验, 把健康积极的种子播在心田。这些层次构成了感情培养的连续体, 从而反映了感情目标的水平层次。 (2) 确立思想政治学科的情意目标的内容。第一, 道德感。它是个体对社会的情感、个人对周围人群的态度以及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第二, 美感。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 如满足、肯定、愉悦等。第三, 理智感。它是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比如, 成就感、追求感、自豪感、怀疑感。第四, 学习情感。它是对思想、政治、心理以及法律等学习内容的求知欲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等。第五, 人生价值感。它是指良好个性品质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培养。

(二) 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每一个教育和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比如学生听课的情绪可以决定一堂课的成败。因此, 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必须创造出良好的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具体来说, 政治教师创造教学情境常用的方法有: (1) 用生动的案例创设学习政治的情境。政治学科中许多理论都与日常的政治、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教师通过列举学生身边的政治经济现象, 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并产生共鸣。 (2) 用精彩的插图创设学习政治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有意识地利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插图, 以插图的直观可视性,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课外活动创设学习政治的情境。由于课外活动不受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限制, 它不仅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特长, 而且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发展智力, 尤其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 寓教于乐, 推崇情知交融的教学过程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 “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就是说, 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 或使学生感到厌恶, 它能使教员和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政治教师寓教于乐, 将有力地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 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让学生产生乐学心理, 尤其能为学生的智能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机会, 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情知交融、师生交汇。具体来说包括: (1) 态度随和, 语言幽默。政治教师的态度随和、和蔼可亲能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教师语言绘声绘色、幽默风趣, 能够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 (2) 因势利导, 巧遇点拨。教学不仅是一种复杂的劳动, 又是一门艺术。政治教师如果能及时的捕捉时机, 灵活又有分寸地因势利导, 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 深入浅出, 化难为易。政治教师在教学中, 如果能选用学生比较熟悉又富有情趣的事物做比喻, 可以把教学内容由抽象化为具体、变深奥为简明、转微观为宏观, 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进而激发他们想解决问题的欲望。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2]张燕燕.情感教学———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助推器[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6) .

[3]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2) .

上一篇:有效性探索下一篇:艺术品的公共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