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上市公司

2024-06-10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精选十篇)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 篇1

一、因子分析法的数学模型和基本步骤

1.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因子分析的出发点是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变量代替原来数据的大部分信息, 其数学模型表示如下:

因子分析把原始变量X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由所有变量共同具有的少数几个因子构成, 即所谓的公共因素部分;另一部分是每个变量独自具有的因素, 即所谓的独特因子部分。其中, F1, F2…, Fm叫做公共因子, 它们是在各个变量中共同出现的因子。εi (i=1, 2, …, p) 表示影响Xi的独特因子。aij叫做因子载荷阵, 它是第i个变量在第j个主因子上的负荷, 反映了第i个变量在第j个主因子上的相对重要性。

2.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1) 通过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 判断原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2) 提取公共因子。

(3) 利用旋转方法使因子负荷量更易于解释。

(4) 因子的命名和解释。

(5) 计算主因子得分。

二、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2010年度作为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的考核年度, 以22家具有代表性的煤炭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根据其2010年度财务报告, 得到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矩阵, 对其进行因子分析。见表1。

数据来源:www.cninfo.com.cn

1. 指标的选取

为了综合反映评价样本公司的经营绩效, 本文在选取指标时, 兼顾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等各种指标的同时, 还充分考虑了煤炭行业特殊的外部性, 加入了反映其环境治理方面的指标。根据指标可测量性、可控性和实用性的选择要求, 选取了每股收益X1、流动比率X2、速动比率X3、资产负债率X4、存货周转率X5、总资产周转率X6、总资产增长率X7、治理费用承担率X8、治理费用增长率X9、毛利率X10, 共10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

2. 相关性检验

将原始指标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即可得到KMO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结果, 见表2。巴特利球形检验统计量为127.862, 相应的概率Sig.为0.000, 因此, 相关系数矩阵有显著差异。同时, KMO检验值为0.614, 也符合度量标准, 所以选取的变量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3. 确定主因子个数

我们可以利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 通过特征值原则 (一般为特征值大于1) 或累积贡献率原则 (一般大于80%) , 以及实际需要, 确定主因子个数。本例中, 我们从10个指标变量中, 提取了4个主因子, 见表3。

表3中, 第一列是因子编号, 以后三列组成一组, 每组中数据项的含义依次是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由表可知, 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为3.671, 解释原有11个变量总方差的36.711%, 累计方差贡献率为36.711%;第二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896, 解释原有11个变量总方差的18.960%, 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5.670%;其余因子数据类似。由于前四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82.439% (大于80%) , 总体上反映了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

4. 因子的命名和解释

本文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阵进行旋转, 其目的在于改变每个变量在各主因子上的负荷量大小, 使得因子负荷量更加易于理解。见表4。

由表4可知, 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方差极大法旋转后, 第一个主因子F1上, 流动比率X3和速动比率X4两个变量有较高的负荷, 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因此, 主因子F1可命名为上市公司偿债能力主因子;第二个主因子F2上, 每股收益X1、总资产增长率X7和毛利率X10三个变量有较高的负荷, 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因此, 主因子F2可命名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主因子;第三个主因子F3上, 治理费用增长率X9变量有较高的负荷, 反映公司环境治理能力。因此, 主因子F3可命名为上市公司环境治理能力主因子;第四个主因子F4上, 存货周转率X5和总资产周转率X6两个变量有较高的负荷, 反映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因此, 主因子F4可命名为上市公司资产管理能力主因子。

5. 计算因子得分

因子得分的计算, 主要是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来实现, 见表5。

表5是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 这是根据回归算法计算出来的因子得分函数系数, 根据该表可得到下面的因子得分函数:

F2、F3和F4的因子得分函数, 依此类推。

由此, 可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煤炭行业22个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首先, 根据各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确定其权重。由于4个主因子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2.439%。因此, 可用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综合评价的权重。这样, 4个主因子按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加权相加即为综合评价得分, 其计算公式为:

其次, 根据F值的大小, 确定某一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综合排名, 对其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 西山煤电综合得分最高, 显示出该公司在2010年度较优良的经营业绩, 这主要归因于其在主因子F3上的得分远高于其他公司, 说明该公司环境治理能力比较突出。此外, 西山煤电在主因子F4上的得分也位居前列, 说明其在资产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值得投资者关注。平庄能源综合排名第二, 主要归因于其在主因子F1和F3上的高分, 说明该公司偿债能力比较突出, 且环境治理方面成绩也不错。大同煤业综合排名第三, 主要归因于其在主因子F1、F2和F3上都有较高的得分, 说明其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以及环境治理能力上都有不错的表现, 经营绩效良好。郑州煤电的得分靠后, 其各主因子的得分都偏低, 说明其在经营绩效的各方面都有较大的问题, 需大力改进。

三、结论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简化数据指标体系, 总结出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的综合影响因素, 根据数据处理的最终结果, 找出不同公司之间的比较优势所在, 有利于各煤炭公司取长补短, 发挥企业的特长。投资者在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评价时, 根据其实际需要的不同, 可以通过综合排名分析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 也可以按照单个因子的排名分析上市公司某项能力。此外, 由于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公司, 选取样本和变量指标的标准不尽相同。因此, 在实际操作时, 应综合考虑各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各行业的经济前景, 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绩效评价。

摘要:该文章运用SPSS17.0软件, 对我国煤炭行业22家上市公司2010年度的10个绩效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 从中提取出4个具有一定含义的公共因子, 综合评价了公司的经营绩效, 为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在指标的选择上, 充分考虑了煤炭行业的特殊性, 加入反映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治理方面的指标, 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对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做出评价。

关键词:煤炭行业,因子分析,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忠卫, 王立杰, 周大鹏.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煤炭上市公司绩效评价[J].中国矿业, 2008, 2

[2]刘子农.安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J].现代商业, 2010, 5

[3]魏明, 夏立均.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绩效评价体系探讨[J].改革研究, 2004, 10

[4]王艳丽, 叶瑛.循环经济模式下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 2011, 9

[5]司海燕.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绩效评价体系探讨[J].企业活力-改革探索, 2007, 6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 篇2

回望2013年中国煤炭行业,煤化工无疑是绕不过去的重要名词。争议颇大的煤化工,在2013年迎来了“开闸放水”至关重要的一年。但也是在这一年,结束“黄金十年”的中国煤炭行业,煤价一路下跌、企业面临巨大经营危机。

作为全球能源消耗第一大国,2012年煤炭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约为66%,预计2013年我国全年原煤产量约为37亿吨左右。

新型煤化工是煤炭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上马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等项目乃大势所趋”。

2012年我国煤炭生产总量约为36亿吨,但实际生产能力高达40多亿吨,明显处于买方市场。而经济的滑坡导致各行业对煤炭的需求也相对减少,与往年年底煤电油等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相比,今年供应明显宽松。

受到中国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雾霾治理等因素影响,当前中国电力发电的煤炭需求基本保持平衡,整体需求不会超过38亿吨,而且进口煤还会继续增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煤炭物流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从整个供需平衡来说,煤炭需求不会出现大幅度增长,但需求结构会发生变化,经济增速的平稳也使得煤炭需求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 篇3

按照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有关方面,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完善措施,狠抓落实,积极推进煤炭行业脱困。特别是今年以来,坚持依法行政、遵循市场规律,重点围绕落实严格治理违法违规建设生产、严格治理不安全生产、严格治理超能力生产、严格治理劣质煤生产消费,着力调整优化供求关系,促进市场供需平衡。在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煤炭市场供应量得到有效控制,煤炭价格回落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同时也要看到,由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需求下降较多以及能源结构不断清洁化,当前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价格企稳的基础仍较脆弱,行业脱困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们要继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坚持不懈地抓好“四个严格治理”,适当控制新增产能,强化行业自律。

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2]57号),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研究建立煤炭产运需衔接新机制。为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交易市场体系,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运行〔2014〕967号),明确了建立煤炭交易市场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框架以及市场建设与监管等内容,为促进市场体系发育、健全市场运行规则、规范市场运行提供了基本依据和重要保障。

近年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加快推进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商品煤质量评价技术指南》等研究,制定发布《煤炭交易市场交易规则》,建立煤炭交易市场合作组织,推动煤炭交易模式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开展市场监测预警,较好地发挥了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各地结合煤炭主产地、消费地和主要中转港口等实际情况,建立了一批功能齐全、手段先进、运行规范并具有不同特色的地方煤炭交易市场。为促进煤炭市场化改革、降低煤炭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届交易会的召开,对凝聚各方共识、提振行业信心、推进煤炭脱困、深化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部署,按照《关于深入推进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法治建设为保障,健全交易规则,加强交易监管,强化信用约束,规范交易行为,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现代煤炭交易平台,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交易市场体系,为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为此建议如下:一是聚焦问题,深入探讨,确保达到预期目的。二是加强协调配合,积极推进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要不断创新营销方式,丰富交易手段,完善物流、金融等服务,满足市场主体交易需求,进一步提高市场交易的吸引力和参与度。三是鼓励签订中长期合同。产运需企业要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的战略合作新机制,多签订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中长期合同,为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促进煤炭产运需平稳运行做出积极贡献。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 篇4

本文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选取了30家煤炭行业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市公司 (剔除ST、*ST公司) 并对其进行分析, 发现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存在以下特点:

(一) 披露方式随意, 信息分布散乱

目前企业常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有:年报、社会责任报告和招股说明书等, 可大致分为两类:独立报告和非独立报告。独立报告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位置独立于传统会计报告的模块, 以社会责任报告的方式进行披露;非独立报告指的是环境会计信息内嵌于传统会计报告的披露方式。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看, 环境信息没有固定的披露方式, 有的在企业年报和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也有的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单独披露。除了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环境责任项目下披露的环境信息较为规范外, 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信息披露位置混乱、缺乏明确的分类、内容多有交叉重复之处, 不仅增加了信息使用者查找信息的成本, 也为投资者利用信息进行分析决策带来极大的不便。

(二) 环境信息的内容质量不高, 信息含量较低

1. 环境信息披露不充分

煤炭行业作为环境高污染行业之一, 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污水、废气等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具有重大影响, 上市公司对该类信息的详实披露对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环境治理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目前中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对于该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对环境的影响、为此付出的环境成本 (包括内部成本及外部成本) 等信息的披露轻描淡写, 可用信息量少。

2. 选择性披露信息, 倾向性明显

煤炭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性披露利好消息或者容易搜集的信息, 如环保政策和计划、环保产品和服务、环境责任和义务、环保投资、环保补贴、环保奖励和荣誉、排污费、绿化费等。而对于对企业不利的消息, 如对污染物的治理、罚款、环保或有负债等项目披露的则一笔带过或只字不提。选择性信息披露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公司当前或未来的环境风险, 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3. 以定性信息为主, 说辞空洞

目前大多数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以定性信息为主, 文字描述占了大半江山, 以客观的数据、图表、图片等为载体的信息比重偏低。缺乏数据支持的文字描述难免让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同时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量化分析和对比分析。另外, 在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中, 诸如企业的环保政策、环境目标、环境方针等信息被反复强调, 且大多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披露, 说辞空洞而信息含量低。

(三) 环境信息缺乏公信力, 不利于形成市场约束

由于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制定的规定较少, 未形成系统的环境会计核算、记录和披露体系, 因而企业在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和内容方面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 信息披露具有随意性。同时, 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管, 信息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受到质疑。当前, 大部分企业的环境信息并未经过第三方机构的鉴定, 环境信息缺乏公信力, 利益相关者无法利用信息形成对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约束。

二、探讨影响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原因

(一) 影响环境信息披露的外部因素

1. 环境会计理论不成熟, 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未成体系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对环境的重视以及对环境会计的理论探究相对滞后。当前我国已有大量学者对环境会计相关理论进行探讨, 但是由于研究的重点不够突出, 研究设计问题的层面不太深, 尚未形成我国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 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许家林, 2009) 。尽管目前大部分煤炭行业上市企业对环境信息进行一定的披露, 但由于尚未制定系统的环境会计准则或指南, 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缺乏可比性和完整性。

2. 政府环境法规不完善, 管制政策及力度不够强硬, 环境政策的威慑性不够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主要侧重于企业的污染治理, 在企业环保的执行情况和企业缴纳的罚款上更为重视。环境信息法律法规对披露的相关规定比较粗略, 使煤炭行业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披露数量、披露内容随意性较大, 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不能达到环境信息披露的目的。

政府环境管制政策既是政府对企业的污染排放和环境治理行为进行约束与控制的制度安排, 也是影响企业环境决策制定过程的主要因素。然而当前环境管制政策未能得到有效实施, 主要原因在于煤炭资源是我国主要能源, 也是一个地区G D P的主要驱动力, 地区政府面临着环境管制和经济发展的取舍, 对地区绩效的追求往往削弱管制政策的执行力度。另外, 环境管制政策的惩罚力度若低于企业环境治理付出的成本, 环境管制政策也是无效的。

3. 缺乏独立审计

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方面的审计还没有展开, 只有个别煤炭企业披露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鉴定。在企业披露的审计报告中, 几乎没有企业提及环境审计方面的内容。这种现象与我国当前环境会计的发展状况有关。当前我国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比较粗略, 与环境审计有关的其他审计理论还处在发展阶段, 无法为环境审计提供侧面支持。另外, 由于煤炭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具有随意性, 且提供以定性信息为主的信息, 可量化信息比较少, 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环境会计信息没有相关部门的验证, 其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4. 社会公众未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

影响环境会计信息规范化进度以及煤炭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还有社会公众对此的关注度。社会舆论和投资者的环保意识在督促煤炭企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是巨大的。虽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化, 但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普遍不高, 对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不高, 不能很好地督促高污染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和信息披露, 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因而不能得到市场有效的约束和激励。

(二) 影响环境信息披露的内部因素

1. 内部环保意识薄弱, 环保投资的成本相对较高

内部环保意识薄弱的企业缺少对环境信息的严密规定, 缺少对污染物的准确统计和控制, 只核算和报告容易获取的、法律法规强制性要求的或环境内部成本等方面的信息, 而对于企业经营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隐患、企业的环境风险、环境的外部成本则不予考虑和控制, 更不予以披露。

环保投资具有多元化目标、周期长、收益率低、经济效益少等特点, 具有较高的机会成本。在宽松的政府环境管制政策与执法力度下, 环保投资的成本往往高于企业短期不治理环境付出的成本, 降低企业开展环境治理与环保投资的积极性。

2. 内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尚未建立

当前煤炭企业披露的信息质量不高, 客观数据较少与企业缺乏全面环境成本管理和控制、未建立健全内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有关。内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指在环境信息管理制度的指导下, 专业部门或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筹划和安排统计监督, 搜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核算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并且预测环境风险等, 对企业环境成本进行全面管理。没有健全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支撑, 企业环境信息难以有效获取, 企业披露的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三、完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建议

(一) 健全环境法律法规, 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和监管力度, 构建统一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

政府要切实加快环境相关法规制度的建立和落实, 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和内容的规范统一, 构建合理有效的环境绩效指标和生态效率指标,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将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治理措施, 为企业环境战略控制提供指导。

(二) 强化独立第三方环境审计功能, 形成完整审计体系

为了保证煤炭行业公司披露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 环境信息需要经过独立第三方的鉴证。独立第三方审计体系包括政府主导的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主导的民间审计。政府审计可以对企业环境信息审核评价, 强制其在国家环保部门和省级环保部披露, 同时加强民间审计机构的合作, 提升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方面的能力。

(三) 企业要全面认识和实施环境战略控制, 提高环境信息质量

企业管理者要以战略的角度协调企业长期发展与环境保护, 将环境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纳入环境会计信息系统, 从企业价值链实施环境成本战略控制, 降低企业整体环境成本, 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构建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另外, 为了向利益相关者传达良好的企业形象, 管理者在遵守相关法规基础上衡量成本效益, 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四) 强化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约束作用

加大“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 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融入公众的生活。促进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的环境管理效率的关注、评价和监督, 敦促上市公司规范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形成良好的约束机制。

摘要: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从制度层面规范微观主体生产经营行为, 环境会计作为反映和监督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工具, 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拟以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 分析目前其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视角探讨信息披露问题背后的原因, 并对提高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提出建议。

煤炭行业初探 篇5

(2012-07-16 11:11:59)转载▼标签: 股票 分类: 行业

作者:高勇

近日媒体多有报道,整个煤炭行业饱受高库存之苦,A股二级市场的股价也在羸弱的大盘下也一路直下。

“秦皇岛港码头煤炭库存直线上升,始于今年5月初,当时的库存量还只有560万吨,但过去两个月内,这里的库存激增到近900万吨。而在去年同期,港口煤炭的库存量仅在600万吨左右。

在煤炭积压的同时,煤炭价格也在一路看跌,两个多月来,同比下降了两成。去年还赚得盆满钵满的煤炭经销商们,如今无不在感叹日子难过。除了秦皇岛港外,北方七大港口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煤炭压港”现象,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下游市场需求的减少。此外,国际煤炭的流入,也是因素之一。专家指出,国内煤炭价格,主要还得依靠工业用电量的回暖。从近期经济走势来看,未来,价格短期内还将弱势运行。

煤炭市场的跌跌不休,吸引了多方关注,部分省份开始出台或变相出台限产报价措施,交通部也有意研究提出控制煤炭进口非正常增加的政策建议。比如,山东省应对煤价下跌,采取特殊时期实行临时性限产压库保市场等措施,平抑省内煤炭价格。而煤企也积极南下寻找出路。21世纪网也报道称山西、内蒙古、河南、等省已变相出台限产措施。”

从趋势理论的角度出发,目前整个煤炭行业的行情非常不容乐观,但是本文更想就长期走势谈谈煤炭行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分析方法。

一 总体框架

研究煤炭行业之前,我们在信息收集环节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哪些因素影响着这个行业,哪些是长期因素,哪些是短期的,否则研究将会陷入到一种空洞的随市场大流的泛泛而谈中。

回到价值链上来讨论这个问题,首先煤炭行业大框架上隶属于能源行业,所以总体上的思路与研究整个能源行业是类似的。能源行业的发展质量与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密不可分,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的初期、中期以及后工业化时代对于能源的需求各有自身的特点。

同时煤炭行业相对于油气资源又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比如说在运输方面,显然煤炭难度更大,运输成本也更加高昂;总体上中国是一个贫油短气富煤的国家,所以在价格的国际联动上,煤价的反应相对要稍微迟钝一些;另外一个重大的转变时中国近两年已经正式成为了煤炭净

进口国。

总体上把握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离不开这样几个因素:经济的长期表现、煤炭种类和储量以及资源税收政策,而税收政策又不能简单的作为自变量去分析,前三者的变化很有可能导致政府立法改变税收政策。

二 行业发展

在行业的发展上,我们通过煤炭需求、煤炭供给、煤炭运输(合作伙伴)、潜在替代(新能源)、政府政策架构煤炭行业分析的框架。煤炭需求

煤炭下游三大行业,火电、钢铁、水泥加在一起占了2010年中国煤炭消费的82%。其中火电行业煤炭需求最大,约占了51%,钢铁占了18%,水泥占了14%。搞懂这三大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也就掌握了煤炭行业长期需求的脉络。

1)需求增长。火电煤炭需求增长和GDP高度挂钩,钢铁的下游是汽车、房地产,水泥的下游是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拿2007年至2010年这几个行业的煤炭需求增长数据和其下游行业的经济状况比照,一致性挺高。朝前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是否还能高速增长、保障房是否能如中央政府所愿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是否还能继续借钱完成新的一轮基础设施投资、煤炭下游需求增长的平均速度在未来是否会大幅下降、若经济继续形势恶化水泥行业是否会像2008年那样出现超过20%的需求负增长,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2)需求集中度。需求集中度越高,下游客户议价能力越强。火电行业被大型电力集团瓜分完毕、未来行业集中度变化不会太大,但钢铁和水泥行业未来都有较强的整合压力。

3)下游盈利能力。下游盈利能力越强,则越容易消化上游原材料成本的上涨。电价受到国家严格管制,煤炭是火电行业的主要可变成本,发电企业目前艰难盈亏平衡。综合这三点事实,得出的结论会是:电价不改革、国家不补贴、煤价很难涨。就算宏观经济周期向上,火电煤炭需求激增,国家也会通过合同煤限价、强调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等方式,减少火电行业面临的价格压力。煤炭供给

1)行业生命周期。想要长期投资行业,肯定得弄明白行业现在的生命周期,至少得了解清楚行业未来的成长速度和成长潜力,别把一个有增长前景的行业判断成夕阳行业。储量和年消费量是决定煤炭行业生命周期的关键数据。截至2010 年底,全国煤炭资源储量1.3万亿吨,就算以2010年煤炭产量32亿吨为基准,目前的煤炭储量也够整个国家用上百年有余。同时,煤化工和煤层气开发也在这几年迅速发展,这两个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总而言之,煤炭行业未来肯定还有成长空间。

2)行业整合与行业集中度。行业集中度决定行业内企业对下游的议价能力。2009年开始的煤改是影响煤炭行业供给的一件大事。获中央支持,山西、内蒙、陕西、河南等省陆续开始

了各省的煤炭资源整合。煤改的核心是关小放大、兼并重组,宗旨是提高国家对能煤炭行业的控制力,影响分为量和价这两层。随着煤炭行业的整合逐步完成,生产能力在亿吨和千万吨级的国有煤炭企业会成为市场的供给主体,煤炭厂商的数量会显著下降,大型煤企对行业产量的控制能力会一定程度的提升。市场走弱,大型煤炭企业可能会通过减产来影响煤价。

3)国际联动。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澳大利亚、印尼、蒙古和俄罗斯等国的煤炭供应能力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均计划增加煤炭出口。美国页岩气的广泛使用迫使该国煤炭出口量大增,加剧了国际市场的供应过剩。低价褐煤进口量大增,造成国内外煤价存在巨大差距。2011年,全国煤炭进口量为1.88亿吨,同比增长1%,其中褐煤进口量为3979.7万吨,增幅高达98.1%。今年1月至5月,全国煤炭进口量为11283万吨,同比增长67.7%,其中褐煤进口量为2193.8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13.8%。近年来,国内国际煤价联动日益明显,总体上,进口取决于主要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印尼、蒙古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海运价格(波罗的海指数、昆士兰-日本海运费等)。煤炭运输

1)供需地理失衡。中国煤炭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内蒙、山西、陕西三省占了全国煤炭总产量的六成,算上新增的煤炭生产基地新疆,煤炭未来的生产重心还会继续向西北转移。中国经济中心位于东南沿海,煤炭生产和需求的地理失衡决定了运输在煤炭行业的重要地位。

2)煤炭运输。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是当前煤炭西煤东送、南煤北运的最经济的选择:内蒙、山西、陕西三省产煤炭先用铁路送至京杭大运河或环渤海七港,再通过水路一路运送南下送至中东部地区。当前主要煤炭运输铁路(大秦、朔黄、侯月、太焦)的运力已经接近饱和,新增铁路运力也只能在2015年前后才能陆续得到释放。若煤炭需求在未来2-3年走高,北方四省的新增产量只能通过公路运输得到释放、高昂的煤炭公路运输价格会进一步推升煤炭价格。另外,进口渠道的海运也越到也值得重视了,因为煤炭的国际联动越发加强,尤其是在海运较为便捷的南方诸省。潜在替代

当前中东部水电开发已接近饱和,西南水电开发环保压力骤增。风电、太阳能成本过高、且适宜发展的地区均在西北。受福岛核电站影响,核电建设迅速降温,目前核电审批尚未重新开闸,同时国家核电规划的整体容量趋于保守。即使按照可再生能源最为乐观的发展情况估计,2020年火电也依然会占据中国电力能源的七成市场份额。可再生能源对火电还不能构成致命威胁。政府政策

煤炭是诸多工业行业的上游行业,是我国经济当之无愧的命脉,因而煤炭产业受政府的控制将会持续增强。中央政府的动机主要有三条脉络,保证国有经济的绝对控制地位、防止行业产能过剩、增加政府收入;地方政府的动机有两层,增加地方煤炭企业资源储备、借煤炭充实地方财政。

前面说到的煤改就是中央政府为保证国有经济对煤炭行业的绝对控制所采取的措施。《煤炭

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降低了煤炭新增产能的预期。尽管资源税在2011年已经改革了一轮,但0.3-5元/吨的动力煤以及8-20元/吨的焦煤税率仍然偏低,煤炭资源税的进一步改革仍然势在必行。

从2009年煤改来看,地方政府会优先安排地方企业对中小煤矿进行整合;煤炭企业进行跨省扩张,也会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阻碍。以兖州煤业为例,兖州煤业在2006年与陕西省政府签订协议,收购榆树湾煤矿41%的股权,但地方企业认为资产处置价格过低而不予配合,时至今日榆树湾煤矿都未能为兖州煤业带来任何的经济效益。同时贵州、山西、内蒙、山东等多个省份都对煤炭征收了不等的煤炭价格调节基金。财政收入越疲弱,地方政府征收价格基金的动机越强。

总结以上五点,可再生能源对煤炭行业影响不大,煤炭行业未来仍大有发展。供需关系对比是煤炭价格景气程度分析的基础,下游需求带动煤价;长期煤炭企业产量调节能力逐步增强,供需增长速度对比决定价格走势。若想搞懂煤炭行业长期发展方向,不仅需要研究清楚现有政策对煤炭企业发展的影响,更要揣摩上层政策调节方向,提前做出预期修改估值目标。

三 经济表现行业周期性

煤炭行业强周期,短期经济表现及股市流动性与煤炭行业的超额收益高度相关。这里借用一下申万的研究成果,股市流动性泛滥有两种可能:一是经济过热,煤炭下游需求旺盛,煤价上涨带动煤炭股的优异表现;另一种可能则是政府主动刺激经济,此时下游经济尚未复苏,煤价仍保持在低位,股票市场会因经济复苏、煤价上涨的预期而做出反应,拉动煤炭股票价格大幅上扬。前一种情况,可以通过观测煤炭行业重要指标加以判断;后一种情况,则需对宏观经济调控走向形成敏锐的预期。煤炭行业主要指标

煤炭行业指标繁杂,但可分为量、价、库存三大类。不同指标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这方便了煤炭行业研究。对于动力煤,火电发电量、水泥产量、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昆士兰-日本海运费是第一层面的信号,煤炭进出口量、库存变化(秦皇岛和最下游)是第二层面的信号,山西大同坑口含税价和秦皇岛大同优混平仓价是煤炭企业盈利能力的最终驱动力。对于焦煤,山西古交2号车板价是盈利驱动力,生铁产量(钢铁行业耗煤)、焦炭出口量和炼焦煤净出口量是第一层面信号,重点钢厂煤炭库存是第二层面信号。研究煤炭行业的短期板块表现,需要对上述指标保持高度的关注。尽管部分指标不具有领先意义,但指标的方向一旦与预期发生较大偏差,则意味着经济逆转的可能性的加大。

四 企业禀赋企业价值核心

不同种类动力煤、焦煤间的价格关联性较高,行业的不同煤炭企业在面对宏观经济的波动时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能源公司的价值一方面由当前产出(流量)和潜在产能(存

量)共同决定;另一方面部分能源也在积极拓展下游业务,如铁路运输、港口、发电以及煤化工等等,通过对于产业链的协调控制,有利于增强企业面对单方面价格冲击的能力。因而在分析煤炭企业有多少资源储备、有多少扩张潜能的同时,分析每个企业自身的战略也同等重要。资源储备

企业煤炭资源储备增长存在三种可能:获得探矿权探明新增储量;母公司资产注入;外部兼并收购。

三种方式中母公司资产注入的性价比最高,也最为简单。外部兼并收购分为国内、国外两种模式。国内收购由于历史沿革问题,大多数情况下煤矿资源归属于地方政府,所以以整合地方小型煤矿企业为主,省内煤炭企业获益最高,省外煤炭企业难以介入。直接受中央领导的煤炭巨头只有中煤能源和中国神华两家,央企在扩张中相对容易一些。另外在煤电项目上,中央政府也在大力鼓励电企参与新增煤炭资源的整合,以减缓电企受煤价上涨而导致的高成本压力。国外收购的价格较高,对企业的后期整合和经营能力要求较高,企业盈利也将受汇率和国际煤炭市场表现的双重影响,结合兖州煤业和五矿的案例,这里要特别注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对于当地法规、游戏规则的掌握程度,有些甚至还存在可变的政治风险。分析现存储量,则需理解清楚现有煤矿每层类型、煤炭开采水平及煤炭加工能力,这些都牵着到对煤炭行业基本面的深入理解。地理位置

煤矿地理位置对动力煤企业的盈利性具有双重影响(焦煤价格高,运输半径长)。首先产煤地越靠近东南沿海,则运输费用越低。同时根据现有的煤炭运输体系,煤炭企业获得的铁路运输份额与其合同煤协议量紧密挂钩。位于西北的煤炭企业为获得铁路运力,则必须更多的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电力企业供煤。这里还需要注意比如中国神华已经控制了部分铁路、港口,甚至目前的电力装机容量已经接近中电投,一定意义上打通了下游的供应渠道,未来铁道部能否开闸,让更多的煤企参与到煤炭运输通道的建设中来,这样内地的企业的供应触角实际是上已经伸向东南沿海。投资策略

综上所述,研究煤炭企业的估值,第一步先要明白公司当前产出(流量)和潜在产能(存量),这方面是所有煤炭企业估值的基础。然后进一步研究,我们还需要理解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就目前国家鼓励行业整合、推进结构调整的大环境看,显然在大企业的稳定性、议价能力更强,同时若是煤价上涨过猛,央企可能要背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说需要提供更多的计划煤。对于中小煤企的的估值,重组预期是必须研究的,买家的出价预期,重组的价值定位都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每个煤炭企业还有自身的发展战略,长期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于公司价值的提升也不可或缺。比如煤企通过向铁路港口渗透可以增强交通的话语权,并且一定程度上抚平运费波动的风险;通过向发电领域渗透可以弱化公司的周期性,更加有利于财务的稳健和战略的实施;下游的煤化工业务运作则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上述几个步骤均有利于企业降低对于客户的依赖,增加企业在价格博弈中的谈判筹码。

五 总结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 篇6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指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 环境资源使用者利用一定方式, 向相关利益者提供环境问题描述、环境政策信息和环境有关的财务信息等内容, 以满足其特定需求的目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工作成果的最终体现, 是相关利益者了解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途径。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环境绩效以及与环境相关的会计政策与制度。具体项目的披露, 采取定量披露为主、定性披露为辅形式, 以让相关利益者充分掌握和理解环境会计相关信息。

目前,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驱动因素、影响因素、披露模式、指标体系建设等方面, 学界在理论与实证研究方面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对于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对于企业自身来说, 能够使自身生产经营核算更加科学、客观, 树立良好的、负责任的企业社会形象, 能够实现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影响的多重收益;另一方面, 相关利益者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其所作出的决策对企业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 进行准确、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能够有助于潜在投资人、债权人及政府机构等在充分了解企业环境投入、环保措施以及环保绩效等信息的基础上, 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分析

(一) 样本选择和研究方法

煤炭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重要能源之一, 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建材、冶金等用途。煤炭资源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 都会对环境造成大量污染, 尤其是对大气造成的污染。面对愈加严重的环境问题, 煤炭行业作为重污染行业, 必需加大环保力度, 积极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本文即以煤炭行业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沪深两市上市的39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由于ST公司缺乏不同年度的数据, 无法进行纵向对比, 因此剔除一家ST公司。本文将对这39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2011-2013年的招股说明书、社会责任报告和年度报告进行分析, 利用简单数量统计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揭示煤炭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比例、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和变化趋势, 以期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提供可靠建议。

(二) 结果分析

1、披露比例与披露模式。

目前, 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模式有补充报告模式和独立报告模式, 补充报告模式即在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中以附属内容表现, 独立报告模式则以社会责任报告来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企业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模式来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由于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企业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 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例不断提升。数据显示, 近三年来, 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能够以不同披露模式进行不同程度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首先, 董事会报告和报表附注是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选择最多的披露模式, 39家企业都以这两种模式进行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其次, 选择招股说明书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数量次之, 这与中国证监会的对公司上市的相关规定有直接关系。再次, 2011-2013年选择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 且增加幅度最大, 说明企业社会责任感提高, 重视和谐发展与长远利益。最后, 在重要事项中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数量最少, 2013年才略高于1/4, 这与相关规定的不健全有一定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模式为补充报告模式, 独立报告模式相对来说比例较低, 这是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较, 我国还处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初级阶段, 补充报告的模式能够让企业在环境会计的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 完善环境会计的理论与实践。因此, 我国应不断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充实环境会计的知识体系, 以全面指导实践活动, 促进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发展。

2、披露内容。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既要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环境会计活动, 也要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求。目前, 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策影响、环保投资、环保补贴、环保补助、环保罚款、环保相关税费和I SO环境认证等方面。数据显示,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总体上越来越完整, 并且进行披露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其中, 披露政策影响项目的企业数量最多, 大部分企业认为, 环境保护政策的出台会对煤炭行业的企业产生压力, 迫使其进行结构调整、加强成本管控。2011-2013年大约50%的企业披露了环、保补贴的内容, 包括煤层气财政补贴、甲醇项目补贴、煤层气 (瓦斯) 抽采利用补贴、财政节能专项补贴和污水补贴等内容, 其主要反映在“营业外收入”科目下的“政府补助”明细科目中。披露环保投资项目的企业数量也较多, 截止2013年企业比例增加至48.72%, 大多数企业都在“在建工程”科目下反映了其所进行的环保项目, 如冀中能源就披露了友众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和西庞井矿井水、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煤炭行业企业应交环保相关税费一般包括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和采矿排水水资源费等方面, 一般反映在“应交税金”科目下, 其披露比例相对较高, 2011-2013年披露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79.49%、87.18%和92.31%。排污费、绿化费的披露企业比例在这三年中基本不变, 保持在40%左右, 一般计入在期间费用的“管理费用”当中。2011年进行ISO环境认证情况披露的企业数量只有4家, 截至2013为止只增加了3家, 这可能与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其基本条件有关。对环保罚款支出项目进行披露的企业数量最少, 2011-2013年披露的企业所占比例分比为5.13%、10.26%和7.69%。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煤炭类企业在披露其环境会计信息时, 倾向于披露取得的环保成绩等正面信息, 不愿意主动披露环保问题方面的负面信息。因此, 我国应尽快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一方面, 强制其进行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另一方面, 制定激励措施促使企业积极主动地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3、环境会计信息内容的披露形式。

目前, 对坏境会计信息具体项目的披露形式包括定性披露、定量披露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披露形式。根据样本分析可知, 2011-2013年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具体情况如下:企业在招股说明书中的主要披露形式为定性披露, 披露内容大多为环保风险及对策、ISO环境认证情况、环保措施的实施等方面, 企业在董事会报告中的主要披露形式为定性披露, 披露内容为政策影响、未来环保计划、环保措施以及环保理念等信息, 企业在重要事项中的主要披露形式为定性披露, 主要披露企业违反坏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出现重大的环保问题, 对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企业在报表附注中的主要披露形式为定量披露, 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经营成果等数据, 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的主要披露形式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形式, 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会以一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披露, 包括详细的政策影响、环保措施、环境绩效、环保管理体系建设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执行情况等内容。

通过对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的分析可以看出, 大多数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 以定性披露形式为主, 而较少披露定量信息, 这就会使相关利益者无法获取准确信息, 导致其决策失误。因而, 相关部门应制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 建立以定量披露形式为主, 定性披露形式为辅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三、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提升建议

通过对于2011-2013年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比较与分析可以看出, 一方面, 随着社会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还需要不断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 提升财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 使信息披露的内容逐步完善、标准化, 以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针对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 加大科研力度, 提高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水平

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前提条件即为建立完善的环境会计知识体系与理论研究, 尽管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与国际水平相差较大。因此, 我国社会各界都应当积极进行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 政府部门应当组织权威机构和专家进行环境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 学者以及科研机构应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与课题研究, 企业应当与政府、科研机构进行密切联系, 进行信息反馈, 进一步推进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

(二) 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会计准则, 指导企业实践活动

为了尽快提升环境会计实务的可操作性, 财政部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环境会计准则, 实现与国际环境会计接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都对环境会计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规定, 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 仅在企业会计准则当中涉及到环境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相关规定, 这就导致我国环境会计实务操作有一定困难,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可比性下降。为了推进我国环境会计的全面发展, 必须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准则, 并将其作为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践活动的操作标准。

(三) 企业自身加强环保建设, 建立环境会计制度

企业是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 提升环境会计信息水平就必须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首先, 企业应当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会计制度, 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程序进行详细规定, 定期公布按要求公布环境会计信息。其次, 企业应当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 节约社会资源, 鼓励员工进行科技研发,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并对财务人员进行环境会计知识的重点培训, 这也是提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重要人力保障。最后, 企业应当安排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环境会计审计, 通过总结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环境会计问题, 逐步完善我国环境会计的知识体系。

(四) 完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政府作为重要的市场监管者, 应当充分发挥其指导和监管作用, 以防止企业只重视短期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忽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政府应通过不断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以此来促进企业主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一方面, 我国政府应当从法律层面上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活动进行约束与指导, 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 添加环境会计披露的有关条文;另一方面,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激励措施的力度, 比如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财政部门给予资金支持等措施, 使企业从被动接受改为主动承担, 按时发布环境会计信息, 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殷召峰.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综述与展望[J].财政监督, 2014 (23) .

[2]杨凤鸣.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国外经验与启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5) .

[3]朱涵一, 马建南, 郑统, 朱悦, 史茜.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商业会计, 2015 (8) .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 篇7

关键词:煤炭行业,因子分析,财务预警,实证研究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对于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作为能源龙头的煤炭行业则更是国家能源的支柱,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 对于煤炭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这种不可替代的性质巩固了煤炭行业的地位。我国煤炭行业一般来说具有高负债、大额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因此对煤炭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研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避免其遭遇财务危机。

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处理方法, 其面对的是多变量问题, 因而用较少的变量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成为研究的关键, 因子分析正是这样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 探求数据中的基本结构, 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基本的数据结构, 这几个抽象的变量被称作“因子”, 用来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因子分析是其他多元统计方法的依据, 与之结合, 可以构建出财务预警模型。

二、文献回顾

(一) 国外对财务预警的研究

Fitz Patrick最早开展了单变量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研究发现, 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的财务比率与正常公司的显著不同, 因而可以通过比较两者的财务比率, 预测财务危机的发生。Beaver选取了79家财务失败公司与同等数量的财务正常公司进行比较, 提出了单变量判定模型。由于运用不同的财务指标分析同一家公司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因此Altman首次将多元线性判别方法应用于财务危机的预测, 提出了著名的Z计分模型。另外, Odom和Sharda还运用神经网络进行财务预警研究, 开创了神经网络财务预警的先河。

(二) 国内对财务预警的研究

国内对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起步较晚, 相比国外较为落后。周首华, 杨济华和王平鉴于Altman模型, 对Z计分模型进行改进, 建立了F分数模型。陈静采用单变量分析和建立Z值模型分析方法, 对1998年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进行研究, 构建出一个由6个财务指标组成的综合模型。王春峰、万海晖、张维等运用神经网络法对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进行了研究, 发现其学习经验的能力较强。张玲以120家上市工作作为研究样本, 从多个财务指标中筛选出4个建立财务预警模型, 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提前4年的预测能力。吴世农、卢贤义选取70家财务危机公司与正常公司为样本, 分别通过Fisher线性判定、Logistic回归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构建了3种不同的财务预警模型。结果表明, 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最高。

三、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一) 样本选取

本文样本来自于我国三十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另外, 为构建财务预警模型选取的样本中剔除了ST公司, 因为任何上市公司从财务状况正常发展到财务危机发生都会经历一个过程, 财务危机具有先兆性, 因此, 通过构建财务预警模型可以预测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 进而可以通过观察一些敏感财务指标的变化, 使财务预警发挥作用, 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

(二) 财务比率的选取

本文选取了反映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水平、成长能力以及非财务方面的16个指标, 这16项预警指标分别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股东权益比率、有形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固定资产现金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每股营业现金流量、主营业务现金比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

四、实证分析

(一) 因子分析的前提假设

因子分析的目的是简化数据或者找出基本的数据结构, 因此使用因子分析的前提假设是观测变量之间应该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本文采用KMO和Bartlett检验, 验证因子分析的适应性。可知KMO值为0.627, 根据KMO度量可知, 样本量满足要求。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 即原假设被拒绝, 可以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别。

(二) 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

首先, 得出解释的总方差。

可提取公因子的前提条件为初始特征值大于1, 由分析可知前4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 所以应取前4个公因子。同时, 这4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9.926%, 即这4个公因子可以解释原16个变量79.926%的变异。为了对这几个因子进行解释, 需要得到原始的财务指标对这几个因子的因子载荷。

(三) 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命名公因子

因子旋转的目的是为了使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的结构简化, 便于对公共因子进行解释, 这里的结构简化是指使得每个变量仅在一个公共因子上具有较大的载荷, 而在其余公共因子上载荷较小, 使同一列上的载荷尽可能地向靠近1和靠近0的两极分离。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

由因子载荷矩阵可知, 因子F1在X2速动比率、X1流动比率与X3现金比率上有较大的载荷, 这些指标都与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关, 因此称F1为偿债因子。因子F2在X9总资产净利率、X11主营业务利润率、X10权益净利率与X12成本费用利润率上载荷, 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所以将F2命名为盈利因子。F3在X14上有较大的载荷, 与企业的现金流量水平有关, 故将其命名为现金流量水平因子。F4在X15总资产增长率、X16净资产增长率上载荷, 反映了成长能力, 因此将F4命名为成长能力因子。

(四) 确立因子得分表达式

在命名公因子之后, 可根据SPSS软件输出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确定每个因子的因子得分表达式。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因子得分表达式为:

……

上述的因子得分表达式即为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因子得分模型。因子得分是因子分析的最终体现, 可以通过因子得分模型, 计算出各个因子的得分数, 进而在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内排名, 判断其财务状况, 进而达到财务预警的目的。

五、结论

本研究参考了国内外学者研究财务预警的大量文献, 结合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特点, 选取了3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本文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 对因子分析在煤炭行业财务预警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 本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状况进行分析。在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选取方面, 选择了反映偿债能力等五个方面的16个指标, 这些指标之间都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 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在经过一系列因子分析之后, 最终得出因子得分模型, 进而可以计算出得分数, 对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进行排名, 判断其财务状况。因此, 可以看出, 因子分析更多的是一种达到目的的中间手段, 它往往会被作为许多模型的中间步骤, 在对数据进行浓缩后继续采用其他多元统计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 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可靠, 指标计算严谨, 数据真实, 基本上可以代表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情况。

参考文献

[1]Fitzpairick P.J.A Comparison of Ratios of Successful Industrial Enterprises with Those of Failed Firms[J].Certicified Public Account, 1932, (2) :589-737.

[2]Beaver.WH.Financial.Ratios.as Predictors of Failures[J].Journal.of Accounting.Research, 1996, (4) :71-127.

[3]周首华, 杨济华, 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 1996, (8) :8-10.

[4]左维.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08.

[5]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 1999, (4) :4.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 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煤炭类上市公司

一、引言

2008年,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条指出,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 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可以增强外部人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信心, 有助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 改善经营管理, 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从28家煤炭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披露状况进行分析, 进而提出本文的观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在不断完善, 但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外部评价主体进行相关鉴证的比例偏低; (2) 自我评价依据不一; (3) 外部审核依据不统一; (4) 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表形式不规范。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概述

(一)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比例

为推动和指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公司风险管理水平, 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7年7月1日起开始分别实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第三十二条规定, 公司董事会应在年度报告披露的同时, 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本文选取2008年至2010年的煤炭类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分析。

样本选取了28家上市公司进行统计, 2008年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有13家公司, 占样本比例的46.4%。同时出具注册会计师审核报告的为6家, 占样本比例的21.4%。2009年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有18家, 占样本比例的64.3%, 同时出具注册会计师审核报告的为9家, 占样本比例的32.1%。2010年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有19家, 占样本比例的67.8%。同时出具注册会计师审核报告的为13家, 占样本比例的68.4%。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披露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并且出具审计报告的公司数量呈增长趋势说明内部控制评价披露规范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二) 内部控制总体评价状况、评价依据

1.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总体状况。根据21家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数据显示, 2008年有8家公司 (61.5%) 认为其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2009年有13家公司 (72.2%) 认为其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2010年有12家公司 (63.2%) 认为其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见表2。

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公司认为其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但是就目前的企业现状很多的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这就说明上市公司对于自己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过于乐观。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一状况:一方面, 由于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深刻, 缺乏评价实质, 流于表面形式, 也就很难发现自己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 监管部门监管不力, 没有强有力的手段对其内部控制设计及执行状况的有效性进行审核检查。

Á2.内部控制评价依据。2008年有6家公司 (37%) 依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4家公司 (25%) 依据《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 3家公司 (19%) 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另外有2家公司 (13%) 依据其他法律法规。统计状况如图1所示。

Á2009年有5家公司 (33%) 依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2家公司 (10%) 依据《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 7家公司 (33%) 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另外有3家公司 (14%) 依据其他法律法规。统计状况如图2所示。

2010年有3家公司 (16%) 依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1家公司 (5%) 依据《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 9家公司 (47%) 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另外有3家公司 (16%) 依据其他法律法规。统计状况如图3所示。

从相关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时候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不一。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缺乏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统一的、强有约束力的政策; (2) 评价主体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 (3) 外部监督力度不够, 导致企业随意选择评价依据。

(三) 内部控制评价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五条规定, 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内部部控控制制基基本本规规范范》》、、应应用用指指引引以以及及本本企企业业的的内内部部控控制制制制度度, , 围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根据对样本的统计笔者认为实务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内部控制五要素、重点控制领域、业务层面 (存在交互运用的情况) 。具体统计如表3所示。

可以看出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没有局限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分析, 而是对评价的内容有了更好的拓展。对企业日常业务层面的严格控制可以更好地规范企业日常行为, 保证其经济活动按规定进行。同时对重点领域的控制可以是企业更好的防范重要领域的风险, 更好地摆正目标的实现。

(四) 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主要有8种:个别访谈法;调查问卷法;专题讨论会方法;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方法;抽样法;比较分析法;标杆法;实地查验法。在样本神华能源 (601088) 2010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指出, 其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包括调查问卷、穿行测试、抽样、访谈、观察和检查等。

(五) 内部控制评价缺陷及其认定

2010年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十七条规定, 企业在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和年度评价工作中, 应当充分发挥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的作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应当根据场测试获取的证据, 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 并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在所有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企业中, 只有两家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兖州煤业 (600188) 在其2010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指出:我公司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关注到的与非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无重大缺陷和显著性缺陷, 但存在一般性缺陷。内蒙古平庄能源 (000780) 在2010年年报中指出, 尽管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 但仍有部分内部控制和各矿的内部控制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

(六) 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在21家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公司中2008年有2家公司 (15.38%) 披露其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2009年有6家公司 (33.33%) 指出其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2010年有7家公司 (36.84%) 披露其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如图4所示。

从数据的递增状况及相关法律法、法规的不断出台, 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也愈加完善, 可以检查出企业存在的问题, 进而可以促进企业进行改进, 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外部审核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其进行审计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也各不相同, 审计依据不一。在2008年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有1家公司依据《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 1家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2家没有披露审核报告, 另外2家没有指出评价依据。2009年有3家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 2家依据《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 另外有2家没有披露相关信息。2010年有1家同时依据《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 2家依据《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 1家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3家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 3家未披露相关信息。4家未搜集到审核报告资料。具体统计见图5。

会计师事务所鉴定标准不一, 是由于没有具体的审核准则的规范可供遵循, 所以尽快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审核标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

四、内部控制评价的信息披露的规范性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二十二条规定,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至少应当披露下列内容: (一) 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 (二)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 (三) 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 (四) 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 (五) 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六) 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 (七) 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及重大缺陷拟采取的整改措施。 (八)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样本数据显示所有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公司都披露了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声明,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 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有2家公司 (10.52%) 披露内部控制缺陷, 并提出拟采取的整改措施。2008年有5家公司 (38.46%) , 2009年5家公司 (27.78%) , 2010年7家公司 (36.84%) 未提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只有极少数公司披露了其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现状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还存在差距。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二十五条规定,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应当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同时对外披露或报送。2008年经审计对外报出的为6家公司 (46.2%) , 2009年经审计对外报出的为9家公司 (50%) , 2010年经审计对外报出的为14家公司 (73.7%)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颁布, 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审计成为强制性规定。

五、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有效性的方法

通过对样本的调查分析笔者发现, 尽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状况正在逐步的完善,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部控制的评价主体和客体不明确, 方法不具备科学性, 标准不统一等,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监管水平的不断完善, 上市公司都已相继构建了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 如果对这些内部控制制度不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就无法确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有效, 也无法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和措施。然而,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 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忽视内部控制评价的现象, 导致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并未达到监管部门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组.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现实模式———基于112个企业案例的研究[J].会计研究, 2010

[2].张先治, 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审计研究, 2010 (1)

[3].王海林.内部控制能力评价的IC-CMM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 2009 (10)

[4].刘玉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导读[J].会计研究, 2010 (5)

[5].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2010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 篇9

1.XBRL的定义。XBRL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是一个基于XML的网络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语言规范。由于对XBRL的研究与应用才刚刚起步, 其概念尚无一致定义, 比较权威的定义如表1所示。

XBRL国际联盟发布的《XBRL技术规范2.1》将XBRL定义为:XBRL是一种可拓展商业报告的语言规范。XBRL由应用于文档的XML元素和属性这一中心语言组成, 该中心语言中的抽象元素被XBRL中的具体元素所代替。这些抽象元素被分类定义, XBRL则由用来定义新的元素、文档中的元素分类和分类元素之间的关系的语言组成。

XBRL国际组织网站从商业价值、技术特征及应用两方面来定义:XBRL是应用于商业和会计数据电算化交流的一种语言, 用来改革全世界的商业报告。它有助于商业信息的准备、分析和交流, 对提供和使用会计数据的所有人员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以及可靠而准确的商业信息。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定义为:XBRL是XML与财务报告信息交换的一种应用, 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标准和技术。XBRL在证券行业的应用, 能够实现证券业内、业间的上市公司信息共享, 进一步推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证券信息服务业的规范有序发展, 实现上市公司信息的网上披露。

我国学者目前对XBRL的解释大多是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定义, 本文也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定义,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报告附注信息披露的研究。

2.XBRL的技术架构。XBRL是目前最先进的财务报告披露方式, 它是在对XML、Namespaces、XLink、XPointer、XPath、XHTML等技术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按这些技术应用层次的不同将XBRL文档分为规格书 (Specifications) 、分类标准 (Taxonomy) 、实例文档 (Instance Documents) 和样式表 (Style Sheets) 。

(1) XBRL规格书。这是XBRL技术框架的基础, 该部分主要规范XBRL的文件格式并对XBRL使用的专业术语做详细定义, 以说明如何建立XBRL分类标准和实例文档。目前, XBRL规范已推出了2.1版本。

(2) XBRL分类标准。由于各种类型财务报告中关键数据元素均不同, 因此需要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 以便将不同公司的财务信息以相同的名称或方式呈现给使用者。这是XBRL技术框架的核心, 该部分主要用于对不同类型财务报告的XBRL实例文档中的数据元素及元素间关系进行统一定义。

(3) XBRL实例文档和样式表。实例文档是数据元素的集合, 这些数据元素都被与该实例文档相关联的分类标准中的定义打上了标记。但它没有向外界提供一个合适的用户界面, 打开浏览器时是一个显示该文件源码的XBRL数据文件, 这很不方便使用者阅读。因此, 样式表应运而生。使用者可以通过级联样式表、可扩展样式表或电子表格等样式单, 向一个XBRL实例文档中添加必要的表示元素, 生成易于输出阅读的文档信息。

通过对XBRL定义及框架的理解, 笔者绘制出XBRL财务报告应用框架, 见下图:

二、基于XBRL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我国自2002年引入XBRL技术起, 其发展速度一直较快。2003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的审批通过, 标志着XBRL技术规范的应用进入实质性阶段。上证所和深交所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场所, 也积极参与到XBRL技术的研究中。至此, XBRL技术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在2010年年报中, 我国上市公司已普遍采用了XBRL技术报送财务信息。

(一) 基于XBRL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

自2002年引入XBRL技术后, 我国一直在积极研究与之匹配的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我国相关组织基于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和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以及上交所和深交所在实践中形成的分类规范, 与XBRL国际组织发布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规范》2.1版相对照, 已形成了较规范的XBRL技术准则。

通过对我国推广XBRL应用的相关规定的研究, XBRL国际组织、财政部、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和XBRL中国作为规范主体都在积极主动地开展XBRL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我国相关组织已从实践中总结出适应于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XBRL规范, 现已准备将XBRL技术规范从理论实践提升到法律规范的高度。

(二) 基于XBRL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内容分析

财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三大报表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 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全面具体的信息。在此笔者将财务报表附注作为研究重点, 以煤炭行业为例, 选取了3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上交所20家, 深交所10家。由于没有统一的XBRL规范指导, 两家证券交易所对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方式有所不同。上交所以《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类》为标准, 参考PDF的报表格式, 以文字和图表的方式详细报送各项信息。深交所则按照“XBRL应用示范”的标准, 列明公司基本信息、三大报表、股本结构和主要指标, 以图表和数据的方式披露信息, 但对财务报表附注等未进行详细说明。针对本文的需要, 笔者选择以上交所2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基于XBRL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现状。

1. 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及完备程度。

在我国, XBRL标准规范还没有完全形成, 今年财政部特发布了《积极推进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XBRL) 应用的暂行规定 (征求意见稿) 》, 以期为XBRL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类标准。然而在目前还没有法律规范的限制下, 上交所和深交所均研究制定了适合自身需要的分类标准。上交所《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类》规定了详细的分类标准, 并发布了《XBRL年度财务报告披露模板》供上市公司使用;深交所“XBRL应用示范”以图表形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直观的数据信息。笔者通过对上交所上市公司提交的XBRL财务报告附注与《2010年XBRL年度财务报告披露模板》对比发现, 各公司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信息缺失的问题。如“预计负债”科目, 在模板中明确列示出来, 而在实例中却缺少这部分信息。还有在“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中, 未披露要求的剩余摊销年限信息。这些信息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报告附注披露的完备性, 降低了其使用效率。

2. 主要财务信息披露状况。

(1) 收益类科目。营业收入作为一个企业主要的收益项目, 是财务报表附注披露最关注的部分之一。XBRL在这方面也很重视, 但其分类标准制定不规范, 致使基于XBRL的财务报告附注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全部企业都将“营业收入”以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进行分别列报, 这完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但在对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更细化的披露时, 有10家企业按行业、地区、产品披露详细信息;有5家企业按照行业、产品披露主营业务收入;有2家企业按行业、地区披露具体数据;还有1家企业按地区、产品披露信息, 1家企业单独按行业披露信息。另外, 对行业、地区的定义也各有不同, 具体见表2:

企业收益状况的另一个重要项目就是每股收益。《企业会计准则》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明确要求披露每股收益状况。上交所XBRL系统中以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过程为披露标准。笔者通过对20家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有17家企业详细披露了每股收益的计算过程, 有3家企业因各自原因未公布具体内容。

(2) 往来交易及风险类科目。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是企业往来业务的主要表现方式, 其对应的XBRL分类标准的规范与否极大地影响了信息对比结果的准确性。《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类》中“应付账款”注释仅要求对应付账款情况进行介绍, 并未对其具体内容格式做出规定。笔者在对上交所20家上市公司的报表附注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 存在表格披露内容不统一和具体信息划分不规范的问题。其中, 3家企业按应付账款具体项目名称列报, 15家企业按账龄结构列报, 2家企业未作说明。而15家按账龄结构列报的企业中, 没有按账龄在1年以上为标准的有4家企业, 按1年以内、1~2年、2~3年、3年以上为标准的有11家企业。由此可见, 没有规范的分类标准的指导, 各企业普遍按其公司偏好披露信息,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同行业企业各项数据的可比性。

每个企业的经营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投资者对其关注度也很高, 资金的流转程度则是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体现。产品是否能售出, 应收账款是否能如期收回等都是企业风险大小的反映。因此, XBRL在应收账款附注披露中依准则规定将其按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账款、单项金额不重大但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后该组合的风险较大的应收账款、其他不重大应收账款分为三类。这明确划分了应收账款的风险级别, 有利于信息使用者阅读。但在对单项金额不重大但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后该组合的风险较大的应收账款进行细分时, XBRL分类标准不规范和不一致的问题就凸显了出来。在对上交所20家公司的统计分析中发现, 划分标准存在区别。按账龄结构在1年以内、1~2年、2~3年、3年以上披露的企业占10%;按1年以内、1~2年、2~3年、3~4年、4~5年、5年以上披露的企业占50%;按2~3年、3年以上、5年以上披露的企业占5%;还有35%企业未披露该类信息。

(三) 基于XBRL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术语规范分析

1. 会计项目规范。

制定XBRL分类标准的重要环节是定义元素名称及其具有的属性, 以及元素的内外部关联关系。元素名称要能描述其涵盖相应的财务信息, 所以必须规范和统一, 以便计算机程序进行针对性处理。如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应收账款净值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传统财务报告中经常混用“应收账款”术语, 使用者需通过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 而XBRL分类标准中必须定义为三个元素并正确标记。笔者通过将上交所20家上市公司报表附注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和《XBRL年度财务报告披露模板》具体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附注中运用的财务术语很不规范, 部分术语没有明确区分, 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表达的是应收账款净值, 有些财务报告中没有注释, 更多的是企业使用的习惯性表述, 这些给元素命名带来很大障碍。附注中术语使用的不规范和不一致与企业规模、管理模式及公司偏好等都有关系。

2. 元组元素规范。

XBRL分类标准包括两类元素, 即数据项和元组。表格以其在元组元素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简单直观的效果, 被大量运用于对财务报表附注中项目的注释或需报告的表外项目的说明。而《企业会计准则》和《XBRL年度财务报告披露模板》仅给出了基本的注释表格说明, 对其中具体用语未作要求, 导致各上市公司报表附注表格披露信息的不规范和不一致, 具体见表4:

三、当前基于XBRL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完善的法律法规对XBRL研究和应用的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影响到XBRL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另一方面法律规范可提供实施XBRL的政策性激励, 客观上可激发企业应用XBRL的积极性。然而目前已公布的政策中并未涉及关于XBRL信息披露的深度、广度和政策措施的规定, 大部分企业担心实施XBRL会导致企业商业秘密的泄露, 因而缺乏积极性。

2.规范及分类标准的统一问题。通过对基于XBRL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现状进行研究, 笔者发现各企业在XBRL下信息披露的偏好性强、完备性差, 不愿积极主动披露信息。标准的不统一、不规范, 致使各企业在具体项目信息报送中有一定差异, 不便于XBRL系统对不同公司间信息进行比较。同时, XBRL系统基于计算机录入技术, 各项目术语的标准与否也直接影响了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准确性。而XBRL具有快速准确的信息搜索能力和数据挖掘功能, 以及程序的可扩展性。分类标准不规范、不统一问题的存在, 使得XBRL技术的这些优势无法发挥。

3.各方面的技术还不健全。在我国, XBRL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对网络技术的高要求与我国现有技术不适应XBRL的应用形成矛盾, 致使数据转换机制不完善。同时, 这对既懂得会计专业知识又掌握IT技术的会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 而我国现有高技术的会计人员匮乏, 导致供需严重失衡。由于XBRL是网络财务报告, 与网络相连的任何终端用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和调取数据资料, 这极大地方便了信息使用者。但互联网的开放性也为网络数据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如何保障XBRL实施的网络安全也是推广XBRL应用的重要问题。

四、改变基于XBRL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现状的建议

1.健全法律法规, 加大宣传力度。法律是XBRL有效实施的保证, 国家应积极颁布法律法规以规范XBRL的实施, 维护广大使用者的权益。特别是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 企业应积极防范网络风险, 主动检查有关计算机安全的国家法律和管理条例的执行情况。同时, 在我国大力倡导使用基于XBRL的财务报告模式时期,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可使更多的人接受并使用XBRL这一先进网络技术。同时可运用XBRL的优势创建良好的财务报告监管体系, 方便监管部门及时快速地提取信息, 也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2.加速制定合理标准, 充分发挥XBRL优势。分类标准是XBRL系统中的关键部分, 制定出规范的标准才能指导XBRL的应用。我国现阶段尚未制定规范统一的分类标准, 针对这一问题, 我国财政部及相关研究组织应加快对XBRL分类标准的研究制定, 并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指导, 注意各行业的特性, 提出合理的实施措施。同时, 以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实践经验为指导, 在主要财务信息披露中使用规范合理的模板和术语, 以发挥XBRL技术的更多优势。

3.推进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会计复合人才的培养。技术发展的滞后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适应XBRL的应用和发展, 有关各方应积极配合研发更安全的专用程序, 以提高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同时, 要在防火墙技术、抗病毒功能、数据加密措施、身份认证和授权等软件技术的应用实施情况方面多加注意。与此同时, 为了配合技术的发展, 广大的会计人员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和技术, 以应对我国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及其高速发展的态势。

4.加强XBRL的理论研究, 积极与国际接轨。关注XBRL研究的国际动向, 加强对XBRL的理论研究, 将其更好地应用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送, 以加快实现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目标。

综上所述, 我国上市公司基于XBRL财务报表附注披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是由于我国还处在XBRL组织的建立、分类标准的制定和法律法规的完善阶段。我国政府已认识到XBRL在财务报告应用中的重要性, 正在制定合理的规范制度, 并积极推广XBRL技术。这些举措必将促使我国早日建立全面的、与国际XBRL协同的数字化网络财务报告体系, 从而早日实现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锦萍, 张天西.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评价——基于财务报告分类与公司偏好的报告实务的匹配性研究.会计研究, 2006;11

[2].高锦萍, 彭晓峰.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的质量及特征研究.财经问题探索, 2008;7

[3].贾会远.XBRL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应用及改进.财会研究, 2007;8

[4].潘琰.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及其对会计的影响.会计研究, 2003;1

[5].王爱青.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的应用.会计信息化, 2009;1

[6].陈宏明, 孙文川.XBRL的应用研究及需求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1

[7].杨黎明.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10

煤炭洗选在煤炭行业的经济价值 篇10

关键词:工业,洗选,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我们国家的煤炭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 依然是优劣并存。从好的一方面来看, 煤炭作为能源行业产业中的基石作用依然不可动摇, 无论是石油, 还是各种精炼油的生产, 都离不开煤炭这一原料;而且国家的产业政策也依然重视煤炭行业的发展, 十二五政策中明确规定煤炭行业朝着低碳经济的方向快速稳步发展;于此同时, 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为煤炭需求的持续增长产生了强大的助推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也为煤炭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但是,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 对煤炭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造成煤炭生产成本提高。因此, 煤炭行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如何做到清洁煤炭的生产, 为工业发展添砖加瓦, 同时又不断降低煤炭生产成本, 为煤炭行业的发展寻找新的转机。因此, 从煤炭的生产工艺来说, 以及各种后续产品的加工来看, 煤炭的洗选工作对煤炭的加工生产以及煤炭行业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因此, 提高煤炭洗选工作, 增强煤炭洗选工作在煤炭行业的重要经济价值, 是摆在煤炭行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优化煤炭洗选工作, 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煤炭洗选工作是煤炭行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对于煤炭的选取, 以及实现煤炭的清洁生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煤炭洗选的方法一般是利用煤和杂质 (矸石) 的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 通过物理、化学以及微生物分选的方法, 达到煤和杂质的有效分离, 然后用于加工成质量均匀、用途不同的煤炭产品的一种加工技术。通常采用的煤炭选洗方式可以分为:物理选煤、物理化学选煤、化学选煤及微生物选煤等四种主要方法。煤炭洗选对于实现循环经济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指导原则,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 煤炭的洗选对于实现煤炭行业“低碳减排”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 煤炭洗选对于提高煤炭质量和减少燃煤污染物排放意义重大

通过煤炭的洗选工作, 我们可以脱除煤炭中50%~80%的灰分、以及30%~40%的全硫, 这对于保护环境意义十分深远, 同时, 对燃用煤进行洗选, 可以有效的减少烟尘、SO2和NOX的排放, 而且煤炭洗选对于生产优质高效动力煤也是大有裨益, 经过有效的煤炭洗选工作, 1亿吨动力煤一般可以减少60到70万吨的二氧化硫排放量, 同时去除矸石16Mt。

(二) 煤炭洗选工作能够有效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大大节约能源

提高煤炭的质量, 能够显著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经过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研究表明:通过煤炭的洗选工作, 然后提炼加工的优质煤都明显的提高了煤炭利用效率。例如炼焦煤的灰分降低1%, 同时炼铁的焦炭耗量降低2.66%, 而炼铁高炉的利用系数可提高3.99%;合成氨生产工艺中使用洗选的无烟煤可以节约煤炭用量20%;工业锅炉和窑炉燃用洗选煤, 热效率可提高3%~8%。

(三) 提高煤炭洗选工作, 可以优化产品结构, 减少运输费用, 提高产品竞争力

我们知道煤炭的产地一般都是远离经济发达的用煤地区, 因此对煤炭进行洗选之后, 可以大大减少煤炭中的杂质含量, 大大节省运输费用。于此同时, 经过洗选的煤炭, 改变了煤炭行业单结构、低质量的产业结构面貌, 大大加快了煤炭行业向高质量、多品种的产业结构转变, 实现了煤炭的优质化生产, 这对于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大有裨益。

二、做好煤炭洗选工作, 促进煤炭行业低碳发展

众所周知, 煤炭行业是一个高碳行业, 煤炭的生产、运输与工业应用都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碳氧化物。这些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也是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的罪魁祸首之一。在我们国家的北方地区, 冬季采暖, 大都使用燃煤锅炉供暖, 南方农村大部分地区也是采用燃煤取暖, 这些都加剧了煤炭行业碳的排放。尤其更加值得关注的是, 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是离不开煤炭能源的供应的。这些都要求我们的煤炭行业朝着低碳经济的方向发展。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我们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而是实现改变能源结构, 实现清洁能源生产。为此, 我们的煤炭洗选工作需要做出重大的改变, 不仅需要在能源技术上进行创新, 而且也要在制度上实现创新。技术创新, 实现煤炭洗选工作的科技进步。

有关资料显示, 目前我们国家的洁净煤生产技术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为了提高洁净煤的科技含量, 我们在煤炭的洗选工艺中, 就要努力做好煤炭的清洁工作。传统的煤炭洗选工作主要是利用重介质选煤方法。该方法利用不同种类的重介质分选机, 来达到煤炭的初期分选。各种分选机的分选范围各有优劣。因此, 我们应当在煤炭洗选设备上进行技术革新, 充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做好煤炭洗选工作, 同时不断加大力度进行技术模仿和创新, 以期达到自主生产高效率煤炭洗选设备的生产, 为煤炭行业的洗选和清洁煤生产奠定基础。

煤炭洗选工作不仅在技术上需要革新, 在制度管理上也有待改进。一个高效的运作机制, 才能保证洗选工作的高效进行。为此, 工作人员要进行技术培训和行业测试。“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才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导向标。低碳发展需要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 同时也需要我们的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在生产中对煤炭洗选做出良好的监测与评估, 对煤炭的质量进行严格审查, 才能保证后续加工工艺的原料保质保量, 真正实现清洁能源的生产, 达到煤炭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三、结语

文章分析了我国煤炭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指出了煤炭行业对于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并且同时指出了煤炭洗选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重要经济价值, 最后提出了实现循环经济是煤炭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商连会.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2]施国学.关于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思考.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2011.

[3]刘凤仲.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推进矿区科学发展.科技创新导报, 2010.

上一篇:皂苷含量下一篇:三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