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2024-06-25

学校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精选十篇)

学校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1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面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委托监护 人监护能 力有限的 现状 ,在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教育方面 ,学校、教师要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责任。要避免类似小林悲剧的发生,学校应建 立起留守 儿童档案 ,准确掌握留守儿童信息, 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师培训内容, 将其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等结合起来,使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等校外教育资源,在课间、节假日组织 丰富多彩 的文体活 动 ,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 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让留守儿童学有所得,心有所系。

各学科教师应注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教育的科 学性和实 效性,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着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对学习有困难的留守儿童, 要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心理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 要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干预, 增强他们调控情绪、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其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 篇2

坚持以人为本,把关爱留守孩子作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假设干意见》的重要措施,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

一、主要目标

通过对留守孩子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因,依据学校留守儿童活动室,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的开展行之有效活动,为留守孩子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主要工作:

1、开学初,各班收集“留守儿童〞名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相关情况。

2、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落实“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责任。

3、学校通过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活动,增进同龄人的了解,弥补亲情和关爱的缺乏,让留守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

4、设置“亲情

〞,利用学校设置的“亲情

〞,安排孩子和家长定期交流、沟通,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理解父母,刻苦学习。

5、强化标准教育,开展“五个一〞活动: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好答卷,为学校添一份荣耀,做一个好学生。

6、班级每月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会,关心他们的学习,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7、建立关爱帮扶制度。在留守儿童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通过开展献爱心和为留守儿童联系爱心协会等活动,为贫困的留守儿童解决生活费。

8、加强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经常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对待“留守儿童〞要有爱心。不能挖苦、挖苦和歧视表现不好、学习成绩欠佳的“留守儿童〞。建立谈心制,做好谈心记录。

9、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本着“关爱班级留守儿童〞原则,将留守儿童分解给相应任课教师,要求各任课教师每月同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并做好记录,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着重进行矫正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10、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各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进行心理疏导,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尊重,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2、各班级对留守儿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3、安排落实好教师对留守儿童谈心工作。

四月份:

1、结合清明节,对留守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要求各留守儿童给外地打工父母写一封学习、生活汇报信;

3、在各班级开展“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

五月份:

1、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

2、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趣味体育游戏活动;

3、对留守儿童加强防溺水等平安知识教育

六月份:

1、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读名著,背名言,听名曲等活动;

2、评选优秀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先进工作者并表彰;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3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心理;学习;生活;品德

一、留守儿童现状及表现分析

我们知道很多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致使孩子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策略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这个时候班主任最重要的就是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谈心找到孩子的困惑点,理解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思想出发站在孩子的那一面。用一颗真诚的心,用真爱去和孩子交往。努力增强孩子的自尊心,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这部分学生感受到除了父母长辈的关心以外还有更多的人在关心他们。让孩子从心理上转变被父母遗弃的想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给孩子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觉得校园生活充实而美好。

三、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及策略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成绩好了,无人赞赏;学成绩差了,无人指责。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于是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

此时有经验的班主任首先应该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家庭背景,掌握孩子在家里的地位。针对留守儿童的这种情况,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或等其父母回家探亲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四、留守儿童生活问题及策略

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有时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

五、留守儿童的品德问题及策略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班主任,我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特别注重留守儿童的个体教育,我班学生小涛,学习成绩好,头脑聪明、背书快。但是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很少与孩子沟通,他住在伯父家,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说学习,什么都给他,几百元的学习机,他当游戏机玩,很少顾及他学习以外的东西,造成他成了一个个性孩子,上课坐不稳,课堂随意说话,不讲卫生,乱拿别人的东西。老师布置的作业爱做就做,不爱做就不做。因为懒,成绩下降了很多,与同学关系也很差,几乎没有同学愿意与他坐,与他合伙值日。

对此现象,我作为班主任从教他学会与同学相处,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他有一点进步就表扬鼓励他,并教会他向好的学,正确引导他,耐心辅导他,培养他慢慢养成好习惯,作业天天检查,个人卫生天天促督,安排一些性格好的同学主动跟他交往,放假时,与他伯父联系、沟通交流,由他伯父好好照顾他、鼓励他、关怀他。现在他几乎变了很多,值日主动打扫卫生,个人卫生也很讲究,东西放得有条有理、学习态度也很端正、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做。由此可见,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也是有成效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长期不在父母身边衣、食、住、行都要靠他人照看。天气热了不能及时换上单衣;天气冷了不能及时穿暖;一日三餐不能科学的根据儿童成长需求摄入;居住条件卫生,安全都存在很大隐患;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与班级正常孩子有很大偏差。班主任面对这一系列无法改变的现实最重要的是不放弃。找到转变问题的根本—孩子本身。这些家庭带来的问题虽然给孩子带来很多不便,但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志气、敢担当。老师抓住孩子与众不同之处,树立榜样,班内大加赞赏,让这部分孩子体会到于他人不同的优越感,树立生活自信。老师适当的交给这部分学生一些班级琐碎小事,让这些孩子感受到班级内有他们的活动舞台。特别是在劳动中发挥留守儿童的长处,因为这些孩子不怕脏.不怕累,只要老师信任他们会努力做到最好。老师还要经常做的是多给做事的机会,每次事情过后多给肯定和表扬。课上多给与关注,课下多进行沟通,了解生活中的困难,让班内同学互相帮助使这一部分同学融入集体之中。

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多数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彭冬琼.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形式[J].广西教育,2008年10期

如何关爱幼儿园留守儿童 篇4

根据权威调查, 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超过了5800万人。定西市作为劳务输出大市, 每年外出务工的人数达60多万人, 留下12万多留守儿童群体, 其中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就有65637人, 约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7, 其中, 学龄前留守儿童14536人。面对这一数字, 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 我曾对安定区幼儿园中的103名留守儿童做过抽样调查, 有25.7%的幼儿喜欢上幼儿园, 53.3%的幼儿在园总是闷闷不乐, 更不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21%的幼儿害怕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和焦点问题, 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幼儿正是最娇嫩的花蕾, 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呵护, 随着父母的离开、教养的隔阂, 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也落到了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身上, 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留守儿童的教育呢?笔者认为, 最重要就是找回留守儿童随父母离开而一同失去的“家”的温暖。

一、解决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后顾之忧

留守儿童在家, 生活的自立能力成了孩子最主要顾虑的问题。那么, 我们就要像妈妈一样对待孩子, 在日常的保教中常帮孩子提提裤子、系系纽扣, 帮助孩子在一点一滴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大家都知道, 亲生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不讲代价, 不计得失和不图回报的, 含辛茹苦, 只盼望孩子能快乐地成长, 将来过得比自己更好。我们作为孩子的老师, 这样做并不是贪图将来他们对我们的回报, 因为这些爱的付出将会密切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春风化雨, 润物细无声, 这种慈母般的爱, 将会成为推动孩子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二、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

教师要把孩子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 注重孩子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孩子沟通交流情感, 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 让自己成为幼儿精神的力量和依靠。我们教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 又要做孩子成长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 要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 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 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及表现。“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电话交流沟通, 并采取针对措施, 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的氛围。

三、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笔者从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同留守儿童的接触中, 感觉到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是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性格孤僻内向。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 离开父母尽管有爷爷奶奶或是其他亲戚监管, 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 遇到一些麻烦小事会显得柔弱无助, 久而久之, 他们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 性格孤僻内向, 不开朗。

二是有自卑心理情绪。幼儿大多有攀比心理, 留守幼儿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感觉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 同父母亲在身边的幼儿相比, 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三是容易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留守幼儿总感觉别的小朋友在欺负他, 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 有人交流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 会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容易激进冲动, 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

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表现出一些异常的心理问题, 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得越突出, 女孩比男孩突出, 我们对待这些问题一定要非常谨慎。

四、正确教育孩子

留守儿童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的性格缺陷, 使我们的工作显得更加复杂。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 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 严禁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 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比如, 当我们怀疑孩子说谎时, 千万不要当面说出对孩子的不信任, 要通过多方调查, 证实孩子确实在说谎, 再进行交流、沟通、指导;当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纠纷时, 要教育孩子主动承担责任, 潜意识中让孩子萌发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思想;当孩子取得进步时, 我们要及时表扬, 并为他们鼓掌, 还可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五、对待留守儿童, 不宜“特殊化”

因“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 他们更需要他人的关爱与温暖。正因为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时时得到父母的爱, 他们的心灵才会变得更敏感、更脆弱。所以, 我们要在给予爱的同时, 在言语上、态度上、行动上不能搞“特殊化”, 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最好不留痕迹, 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是一视同仁、没有特殊化的。

当然,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教育的难度很大, 我们应不断摸索和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总之, 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心灵, 与孩子交朋友, 让那些暂时失去父爱、母爱的孩子在“家”的温暖中茁壮成长。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焦点问题, 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在幼儿教育阶段, 最重要的就是找回留守儿童随父母离开而一同失去的“家”的温暖。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推荐材料 篇5

构建健康成长的平台。区教体局主要负责人到xx中心校调研时,得知学校厕所破旧还是旱厕时,立即现场办公,为该校建一座全新的水冲式厕所。同时,该校还紧缩开支,投资建设了标准篮球场,乒乓球台,建设了要求规范留守儿童俱乐部和多媒体教室;学校教师自筹捐助资金,为留守儿童们购买了活动器材和各类学习书籍,充实了学校图书馆和俱乐部,给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物质需求。

丰富留守儿童知识。学校坚持针对绝大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脾气暴躁,不愿结交外人的实际,坚持周一绘画、写字、手工训练等;周二唱歌、跳舞、观看碟片等;周三棋类、球类活动;周四开设心理健康、珍爱生命和法制教育和“四自三远离”教育活动;周五由爱心爸爸和妈妈为自己的留守儿女补习本周学习中遇到的知识障碍。

开展有趣文体活动。在运动会、联欢会活动中,让他们充分参与,张扬个性。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他们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和公民意识。针对留守儿童由于家教缺位,亲情缺失,交流缺乏,对人冷漠、不知感恩的性格特点,学校开展了“一帮

一、结对子”和团队合作双线实践活动,在集体生活中,留守儿童们体会到人间的温情,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内涵;同时,在互相帮扶的过程中消除孤独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从而学会了关爱他人。实践中,孩子们体会到出门在外父母劳动的艰辛和对自己的厚爱,懂得了父母的深恩。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6

关键词:留守儿童;爱心;耐心;信心;决心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这个社会一个焦点话题,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老师的困惑。留守儿童从小就缺乏父母关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根据我任教以来的所见、所听、所做、所感,有以下几点看法,借此机会给跟大家共勉,借此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

一、对留守儿童要有爱心

爱是宽容,是理解,是尊重。对每个学生老师都要有爱,何况留守儿童,我们更应该付出我们的爱,有一个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从小可能就没有父母的爱,他们更加需要别人的爱,尤其是我们老师和同伴们的爱。我们不仅仅是老师,还是他们生活上的父母,学习上的导向者。因此我们必须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用我们的爱去弥补他们所缺少的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

我有一位学生,她每天上学都迟到,而且还不交作业。刚刚开始的时候我把她喊到办公室了解情况,总是支支吾吾的不愿意告诉我。后来我通过家访了解到她父母都不在家,就一个70多岁的奶奶在带着她。这个学生又不听奶奶的话,我了解到这情况后,主动找她进行交流,谈心,鼓励她;上课的时候用简单的问题提问她,然后给予表扬,让其他同学跟她接触……一学期以后,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家尊重奶奶,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俗话说得好:“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要给予她们更多的爱,这种爱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而不是施舍上的爱,才能去打动她们,来温暖她们的心,那么她们就一定会感受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在关心她们,爱护她们。

二、对留守儿童要有耐心

卢梭说过这样一句话——耐心是希望的艺术忍耐是痛的,但是它的结果是甜蜜的。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爱,在某些事情的看法和做法上,有些偏激。不是我们一两句就能改变他们的看法,所以我们在对待留守儿童更加需要耐心,用我们长时间的真心去换回他们对我们的信任。也许这个过程会是一个月,一学期,甚至会更长,只要我们能够有持之以恒的耐心,结果会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

我班有位学生是五年级时转入来的。她性格内向、不要说话,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一被我看见,要好半天才敢抬起头,在一次的家访中,我知道了她是一名留守儿童,有五年的时间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在学校我故意让在学生在校园里碰到我,主动跟她打招呼,慢慢的跟她一起谈心,聊天,这个过程我连续做了两周,这个学生上课始终不听讲,爱做小动作,我觉得她没有什么变化,就要放弃了,无意中,我在她的日记看到了这样一段话“老师我很想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但是又控制不住自己爱做小动作的毛病……..”我当时看了,瞬间感到脸红,其实学生已经在改了,只是需要一个过程,后来我经常找他聊天、谈心,在后半学期这名学生性格开朗了,上课也不做小动作了。

三、对留守儿童要有信心

林肯的一句话: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才能磨练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有时候遇到调皮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会很头疼,甚至没有信心。通过一次到万州班主任培训的经历,我知道了在对待留守儿童上,需要用心经营,要有虔诚之心、妙赏之心、真爱之心和,责任之心。作为一个教育耕耘者,心中要有学生,一定要对学生有信心,只要有信心,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学校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及有益身心的活动,使留守儿童能排解心中的压力,加强自身的教育。可以请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道德模范或是外出打工的家长来学校作报告,传递正能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量的阅读能使小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词汇,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农村没有图书馆、没有城市那样众多的书店。留守儿童,受经济条件限制,能购买书籍供其阅读的家庭有限,可见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量是相当贫瘠,我们针对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少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图书角,确保学生有书可看,另外老师有计划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读书交流,写读书笔记,征文比赛等,不仅促使学生阅读,还能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所带班级有这样一位学生,上课爱说话,下课要疯狂打闹,被我喊到办公室多次,不见好转。有些老师就劝我,这个孩子就不要管了,没有什么作用,我微笑着回答:“我对这个学生有信心,他一定会改,我对自己也有信心,能够让这个学生改掉坏习惯。”在一次跟学生交流中,我无意间得知,这个学生家里没有兄弟姐妹,周围也没有同龄的玩伴,父母出门打工,家里就剩下了爷爷奶奶,一到周末放假回家,就不感到特别孤单。所以就想在学校玩个够。后来,我把他喊到办公室,告诉一个人要成功的话,就必须忍受住寂寞孤单。我给他举了一些名人的事例。比如:童第周去国外留学。我告诉他老师对你有信心,相信你能够奋发图强,把这时间用于学习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去他家,发现这个孩子在家做作业,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

四、对留守儿童要有决心

决心就是指坚定不移的意志。在对待留守儿童问题上,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决心,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相信自己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有信心去完成。少年犯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多的启发,电影里面的主人公,在采访少年犯的时候,试着去改变他们,在刚开始的时候也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还悄悄的流下眼泪,但是在她不懈的努力下,最终改变了他们。而留守儿童比他们要好的多,至少没有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我们也能够相信自己能够去改变他们,让他们拥有原本属于他们的东西。相信自己无论遇到什么,无论发生什么,自己都能够有战胜它的意志。

爱是一缕阳光,可以照亮孩子的心田,温润孩子的心灵。我们要用自己的爱来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关爱留守儿童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持之以恒的事,所以我们必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要多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用爱去感化他们,去打动他们。让我们用爱关注留守,用心呵护希望,引领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关心农村小学留守儿童》 徐永春

[2]《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宝林镇 邓媛;

[3]《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刘丽丽;

[4]《“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环球时报》);

[5]《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作者:青永红 周林;

[6]《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现代交际》2011年01期)

学校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7

一、保持童心倾注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 班主任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授, 更要保持一颗童心, 走进留守儿童心灵的深处, 抚慰好儿童缺乏亲情的心灵。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 留守儿童缺少体贴入微的亲情, 需要无微不至的关爱。因此, 班主任既要当好教师, 又要当好妈妈, 做留守儿童的贴心人。我班内有一名留守儿童, 父母离异, 且父亲常年打工在外, 他和爷爷生活在一起, 孤僻、不合群, 平时不爱和同学一起玩。针对这种情况, 我不仅在学习上多帮助他, 经常给他吃偏饭,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对他倾注爱心, 让他真切的体会到了老师在时时关心着他, 处处体贴着他。渐渐地, 他消除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 越来越愿意和同学一起玩耍和学习, 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

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温暖和呵护, 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因此, 班主任不仅要在学习上帮助留守儿童, 还一定要从细微处多给予儿童关爱, 与他们一起游戏、互动, 来弥补他们缺少的亲情,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那样亲切。我认为:多给孩子一句温暖的话语, 一个会心的微笑, 一句“你真棒”“你能行”, 孩子们都会倍感老师在亲切地关爱着他, 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好, 老师就是他们可信赖的人。

二、保持诚心播洒真情

诚心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 班主任与儿童之间不仅仅是师生关系, 还应该建立朋友关系。在平时工作中, 班主任要细心观察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 多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 增加感情投入, 用诚心去爱他们, 用真情去感化他们, 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我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 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 创新思路, 积极探索, 从留守儿童的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方面加强教育、引导, 由单纯的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关注疏导他们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问题的“临时父母”, 用诚心去感化他们, 让学生体验到了关爱和幸福。

三、树立信心要有耐心

班主任不仅要自己树立好关爱留守儿童的信心, 更要使留守儿童树立起自信心。留守儿童的家长常年在外, 顾不上孩子学习的好坏、习惯的养成, 而祖辈们大部分溺爱的多, 因此孩子们任性的多。针对这种情况, 我在教学中一般采取多表扬、多鼓励的方式, 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代二年级时, 我班内有个孩子写字潦草, 学习成绩全班最差, 表现为内向, 不好说话, 面对这个留守儿童, 我注重从他平时的日常行为习惯着手, 从点滴做起, 多对其进行表扬、鼓励, 渐渐地他改变了, 有了自信心, 上课积极发言, 与同学的交流也开始增多。由此可见,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多一次表扬、鼓励, 比多一次训斥、挖苦效果好得多。而这需要我们有耐心、有真情, 从小事抓起, 从点滴做起, 从日常行为习惯抓起, 将爱的暖流不断流入留守儿童的心田, 用真情去感化他们, 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四、施以真爱释放真心

用真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 释放真心, 让留守儿童真正体会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的乐园, 教师就是他们的亲人。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改进:第一, 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 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学习、身心、品德的情况, 使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 以对症下药;第二, 建立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制度, 公开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电话号码, 加强联系;第三, 学校要定期召开监护人、教师、学生一起参加的会议, 及时沟通, 及时联系,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第四, 要有专门的辅导教师, 定期与留守儿童心理沟通, 以预防和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总之, 要想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班主任必须从点滴做起, 倾注爱心, 播洒真情, 与学生平等相处, 诚心相待, 从而使他们在一种和谐友好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茁壮成长。

摘要:留守儿童存在以自我为中心, 学习缺乏自觉性、积极性以及交际少、自我封闭等心理特征突出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将爱心、诚心、信心、耐心、真心化作滴滴春雨, 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田, 细心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学校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8

造成这种问题的有很多因素,比如说: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那怎么办?作为“留守儿童”的辅导员,或者说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我们是否该做些什么呢?那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就这一问题我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给予在生活上母亲般的爱,归属……

留守儿童在家,生活成了孩子的主要顾虑的问题。吃饭怎么办?穿衣怎么办?孩子的安全问题怎么办?虽然店口的留守儿童经济上都还过得去,但是,父母不在身边,靠亲戚或公爷辈那些偶尔的关心,孩子是感受不到爱的。那么,我们作为辅导员就要像母亲一样对待这些孩子,解决孩子的生活问题。大家都知道亲娘对子女的爱,是不讲代价,不计得失,不图回报,含亲茹苦,只求孩子成材,将来过得比自己更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慈母般的爱,将是推动孩子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在我班有那么个孩子叫沣沣,父母去了云南做水暖,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看管,虽然经济上不用愁,但是年逾古稀的爷爷连自己都不太顾得了,由于知识水平不高,很多地方往往做得不是很好,沣沣在冬天的时候会穿夏天的短袖在毛衣外面,常常蓬头垢面,沣沣耳根的脏东西都接了厚厚的一层有一层,可是总是没有清洗;店口是一个相对人口复杂的地方,像一二年级都要求家长能够接送,可是沣沣的爷爷行动不便,每每都是沣沣一个人回家。看到他孤寂的背影和日渐孤僻自卑的个性,我为之着急,并做了一系列努力,时常把孩子叫到寝室,帮他洗洗,并教育他洗脸应该连着耳根一起洗,慢慢的小家伙变干净了,打了电话联系爷爷,爷爷说孩子教他怎样洗脸呢?真是可爱!我还联系了住在他们附近的家长,在接送孩子的时候能帮帮忙!我无时无刻的不记挂着他,我想他也应该感受到了我母亲般的爱!小家伙慢慢变开朗了! 又一次在我们中队活动中,他还表演了诗朗诵《一株紫丁香》。孩子充满激情的表演,让我知道自己是成功的!

二、给予在精神上知己般的爱,友善……

心理健康问题已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是不容易发觉的问题。

据调查店口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尽管有的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父母的爱是谁也代替不了的,所以遇到一些困难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从而导致性格孤僻的问题。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因为自己父母不在身边,很多的需要总是得不到满足,在观望其他孩子的幸福和父母对其的爱,往往会致使产生自卑心理,从而自暴自弃。也因为自己的自卑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无时无刻不防备身边的人。对老师、同学、亲友是极度的不信任,对于他们的管教和批评往往引起逆反心理。自己的种种处境,很多孩子开始怨恨父母,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用,即使父母回家了也不怎么亲密,有的甚至怨恨父母,把自己的一切的源头都归于父母……这样的话极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为,孩子的心灵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

留守学生由于缺失了来自家庭的关爱与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成绩会相对落后或不平衡,不够理想,从而产生一种失败者的心态。这时如果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鼓励,便会无所适从自暴自弃。那怎么办呢?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对于这些留守学生,赞赏与鼓励不亚于雪中送炭,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并从他们的内心激发出无穷的积极动力。是的!正确的评价和赞赏是会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最重要的是对孩子在学习上能够循循善诱,始终如一,持之以恒。

留守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们的转变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他们不能期待过高,不能求之过急,不能一劳永逸。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听学校里一个老师说过:他们以前班里的一个孩子的故事,这个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在家里也只是阿姨照看,阿姨自己也有孩子,自然不会顾他很多,成绩也自然不怎么理想。碰到孩子这样,做辅导员自然会关注他,那个老师会去指正他的不足,孩子也即刻认错改正,但是不会到两天,有时甚至不到半天,就有是这样!到最后扮完白脸,索性扮黑脸,可是他却依然不做作业、考试叫空白卷、上课破坏课堂纪律, 这让我的同事无所适从。

留守儿童的认识心理并不成熟,他们往往“旧病”复发,有时甚至会出现较大的反复。同时,他们接受良性信息能力远远低于劣性诱惑的影响力,一旦心理失控,便会重操“旧业”,尤其在被揭了“短”以后,心理难以平衡,于是破罐子破摔,一发不可收拾,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抗战到底,先耐下心来,仔细分析孩子心里的原因,切忌不能用黑脸的方法去对付他们,不要忘记他们的逆反心理是极具报复力量的,我们能做的只有想家里母亲嘱咐孩子那样一遍一遍的唠叨,千万不能嫌烦,还是不行,可以用点小计谋,时时提醒他不要犯错误,我就试过用“一纸契约”让孩子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现在成绩班里名列前茅哦!

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是离不了家长的教育,但是更离不开我们辅导员的关爱啊!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成了摆在少先队工作中有待探讨、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成了我们广大辅导员心头的万分忧虑和肩头的千斤重担,就让我们携手起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吧。

摘要:随着店口经济的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笔者统计,仅我们店口一小就有100多个留守儿童,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别说是整个店口三个小学、两个幼儿园和两个初中的合计人数了。店口常年在外的“打工仔”、“打工妹”有数千万人之多。这支颇具规模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问题。

教师应怎样关爱留守儿童 篇9

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 而且大多学习和生活的压力都很大, 因此很多留守学生性格都很孤僻、心理缺陷多。他们往往学习效率低下, 精神不振, 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他们也由于“隔代爱”, 没受到父母的约束和管教而个性放纵, 性格偏激。还有的被寄养在亲戚家里, 极易产生“寄人篱下”的自卑心理, 常常对老师和同学猜测误解, 且爱发脾气, 缺乏爱心, 缺乏交流的主动性, 不能融入集体之中, 也不愿和别人交心。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 使父母与子女缺少沟通, 父母对子女疏于管教, 这样家长便错过了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 对孩子影响极大。他们所托付的监护人也因受教育程度有限和身心疲惫而力不从心。他们对孩子一般以照顾生活为主, 在知识、能力、精力上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等方面往往感到无能为力, 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因此, 班主任要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难度之大, 任务之重, 不言而喻。既然当了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困难再大, 也要尽力而为。

一、加强家校联系, 共同管理

老师要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联系与沟通, 与他们一道共同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老师要想单方面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是难以办到的。

老师要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联系与沟通, 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 以便针对学生的情况“对症下药”;另一方面, 是了解学生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 了解他们是怎样教育和对待孩子的。往往了解他们比了解学生更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留守学生 (也包括其他学生) 身上所表现出的一些“问题”, 并不是天生的, 往往都可以从他们的父母那里找到“根源”。所以, 单单在学生身上下功夫, 是难以产生效果的。只有帮助学生家长及临时监护人提高教育素质, 提高责任心, 改进教育方法, 让留守学生的父母与孩子加强联系和沟通, 改善留守学生与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关系, 增强他们之间的感情, 让留守学生得到家庭的温暖, 并让留守学生的父母及临时监护人切实解决孩子渴望亲情等心理及物质上的合理需求, 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在学校和家庭这两方面同时下功夫, 双管齐下,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才能“治标治本”。

教师在教育和管理留守学生方面, 尤其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留守学生的心灵大多受到过伤害, 他们往往情感脆弱, 抵触性强。教师应尽力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 用真情打动他们, 而尽量避免训斥他们。在关心、理解、呵护留守学生的同时, 也要让他们知道父母在外打拼挣钱的不易, 让父母理解留守学生的同时, 留守学生也要理解他们的父母。同时, 让留守学生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和毛病, 鼓足勇气, 努力学习, 奋发向上, 健康成长。

二、关爱留守儿童, 正确引导

关爱留守儿童就要对留守儿童负责, 也要对家长负责, 更要对教育负责。教师有责任引领留守儿童走进知识的殿堂, 学到更多的知识。关爱留守儿童更要理智的爱, 这就要求老师要严格要求留守儿童, 对留守儿童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 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 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留守儿童目前的得失和苦乐, 更注重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

三、利用活动, 多鼓励

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体谅父母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交往辅导”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亲身体验, 受到教育;同时, 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 充实业余生活。以此来弥补亲子关的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让学生养成多种良好的习惯:即切实加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上, 老师要因材施教, 并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良好的兴趣后, 课余时间不但过得充实, 而且还富有意义。大部分留守学生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 孩子勇于表达想法, 思维也相对活跃, 教师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像力, 思考力, 培养创新精神。学校应在课内、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 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打字”比赛、留守孩子的生日party, 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 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兴趣爱好, 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 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 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 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缺少亲情, 缺少关爱, 缺乏督促, 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们变成了“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 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 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较强的劳动观念, 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 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 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

关爱山区留守儿童之浅见 篇10

一、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一) 厌学逃学, 学习状况亟待改善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 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学习观念淡薄, 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健康成长。上学期末我特别统计了小学六年级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的成绩, 结果如下表:

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见, 正常家庭组两门科目的所有数据都高于留守儿童组。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和鼓励, 致使他们成绩落后, 逐渐对学习丧失信心, 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 以致经常存在逃学现象。这说明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亟待得到改善。

(二) 思想道德状况令人堪忧

因远离父母, 留守儿童受到父母的教育关爱较少, 而学校的思想教育又存在一些不合实际的问题, 导致他们的思想出现教育真空, 成为所谓的“问题儿童”。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成长的时期, 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很不完善, 而由于他们的思想状况等得不到关注, 也得不到相应的教育, 致使一些孩子往往变得十分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 表现出小偷小摸, 欺骗撒谎, 甚至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学校纪律、拉帮结派、打架等。

(三) 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

相较于其他同学, 留守儿童鲜有父母关心疼爱, 往往会产生失落和自卑心理, 并且, 由于他们难以向外倾诉自己的内心, 就会感到没人能真正理解自己。长期的心理压力与情绪低落, 致使他们产生严重的自卑感, 进而有的学生就会自暴自弃, 丧失学习信心。

(四) 逆反心理严重

由于潜意识里缺乏安全感, 留守儿童存在着极强的逆反心理, 对抗情绪十分严重, 他们对周围环境的一切充满了怀疑, 习惯拒人于千里之外, 对各种人际关系更是充满了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对于老师、亲人的教育和批评, 他们会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 导致人们往往采取高压政策限制, 然而并不能获得实质性效果。

(五) 价值观念扭曲

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内疚感, 往往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 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 极易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 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坏习惯, 并直接催生了“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调查显示, 很多留守儿童认为读书无用, 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在学习中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 致使成绩持续下降。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校怎样帮助留守儿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建立教师“一帮一”和学生“二帮一”机制

在学校之间开展手拉手结对。在生活上可以给贫穷的留守儿童募捐, 不仅捐助资金, 也可以捐助衣物、学习用具等东西, 只要能够帮助到这些儿童的都可以。在学习上也以老师“一帮一”, 学生“二帮一”的形式, 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 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为留守儿童构筑温暖的“大家庭”。在心理上, 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我与父母说说心里话”来激发孩子主动与父母交流, 让父母在忙于挣钱时收到远方儿女信件, 融洽亲子关系。

(二)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身为教师, 要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情绪放在眼里, 特别是留守儿童, 更要注重他们的生理心理活动, 并加强对其进行道德教育, 积极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 弥补留守学生的亲情缺失。据调查研究,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 而心理健康问题通常都表现为隐性, 不容易察觉, 主要表现为:性格孤僻内向;有自卑心理情绪;易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容易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据统计, 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会表现出一些心理异常问题, 年龄越小的孩子往往表现越突出, 女孩比男孩突出, 所以在对待这些问题时我们一定要认真谨慎, 既要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本质任务, 又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方向的引导, 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 以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留守儿童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 了解他们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使留守儿童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三) 正确地教育孩子

针对留守学生自身狭隘、偏执的性格缺陷, 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对症下药, 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特别要注意严禁采取强硬的教育措施, 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对学生取得的进步, 要及时给予表扬, 如有可能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以保持和稳固他们的信心。

上一篇:工程造价工作管理下一篇:慢性酒精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