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弓形虫

2024-06-01

猪弓形虫(精选八篇)

猪弓形虫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猪弓形虫Ig G抗体检测试剂盒 (酶联免疫法) 由深圳芬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主要用于检测猪血清或血浆中弓形虫特异性抗体, 评估猪场弓形虫感染状况。我们采用该试剂盒对玉树州5县1市的生猪养殖场猪弓形虫感染概况进行了调查。

我们于2013年4~11月于玉树州5县1市的生猪养殖场采集猪血液, 每只猪采集3~5m L血液待血液凝固析出血清后, 以25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清, -20℃保存备检。

1.2 方法

(1) 样品制备。用样品稀释液将待检血清按100倍稀释 (如2μl血清加入198μl样品稀释液中混匀) 。阴、阳性对照不用稀释。浓缩洗涤液使用前应恢复至室温使沉淀溶解, 然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作20倍稀释。

(2) 检验方法。使用前将试剂盒置室温下30分钟, 恢复至室温。取所需用量酶标板条, 设空白对照1孔、阴性/阳性对照各2孔, 未用的板条尽快密封, 2~8℃保存。空白对照孔加样品稀释液100μl, 阴、阳性对照孔分别加入阴、阳性对照100μl, 样品孔每孔加入稀释后的样品100μl。混匀, 置37℃下反应30分钟。扣去孔内液体, 每孔加满洗涤液, 静置30秒后弃去, 重复洗涤5次, 拍干。每孔加酶标记物100μl (空白孔除外) , 置37℃下反应30分钟。洗涤步骤同前。每孔依次加底物液A、底物液B各50μl, 混匀, 37℃避光反应10分钟。每孔加终止液50μl, 混匀, 用空白孔调零, 于450 nm (可用630nm作参比波长) 测定各孔吸光值 (A值) 。

(3) 结果判定。实验正常的情况下, 阴性对照≤0.20, 阳性对照≥0.5;C.O (临界值) =2.1×阴性对照均值 (阴性对照均值小于0.1时按0.1计算) ;样品值>C.O为阳性, 样品值≤C.O为阴性。

2 结果

通过本次调查, 我们明确了青海玉树州5县1市的猪弓形虫感染概况, 调查结果显示, 在玉树州所收集到768份猪血液样品中, 共检测到118份血清样品呈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 猪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5.36%;玉树市、杂多县、称多县、治多县、囊谦县及曲麻菜的猪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25%、16.81%、16.56%、15.94%、8.60%、11.61%及15.36%, 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县、市间的猪弓形虫血清学阳性率,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弓形虫是猪的“五大高热病”的病原之一, 感染了弓形虫的猪肌肉中会存在弓形虫孢囊, 人们食用了生的或不熟的肉质能够引发弓形虫感染。在本次调查中, 我们采集到768份猪血液样品中, 共检测到118份血清样品呈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 猪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5.36%, 远低于先前报道的我国中部地区37个大规模养猪场24.5%的弓形虫感染率。由此看来, 我州防治弓形虫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弓形虫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呢? 篇2

弓形虫是属于一种细胞内的寄生虫,也叫做三尸虫。如果女性感染了弓形虫但没有治疗完全,那么怀孕时会将弓形虫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从而影响胎儿发育并可能导致畸形甚至死亡。因此,在孕前三个月应该做一次弓形体检查,这是能够避免弓形虫对胎儿危害的有效办法。

弓形虫主要寄生于细胞内,随血液流动,到达全身各部位,破坏大脑、心脏、眼底,致使人的免疫力下降,患各种疾病。在怀孕前三个月最好做一次弓形体检查。

亚甲蓝染色试验:在弓形虫感染早期(10-14天)即开始阳性,第3-5周效价可达高峰,可维持数月至数年。低效介一般可代表慢性或过去的感染。从母体得来的抗体,在生后3-6个月内消失。因此小儿满4个月后,可重复染色测定抗体,如效价仍维持高度,就可证明由于感染。

IG M-免疫荧光试验:是改良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弓形虫感染5-6天即出现阳性结果,可持续3-6月,适于早期诊断。IG M即免疫球蛋白M,由于的分子量大,母亲的IG M一般不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如新生儿血清中含有抗弓形虫IG M,则可考虑先天性弓形虫病的诊断。

猪弓形虫 篇3

1材料与方法

1. 1样本采集

2013年4月份—2014年10月份,于称多县4镇3乡随机选取23个大小规模不同的生猪养殖场,无菌条件下用BD公司生产的真空采血针随机采集猪的前腔静脉血,每头采集5 m L,共采集462份,于冷藏的条件下送至称多县兽医站病原诊断实验室。

1.2血清制备

所有采集的血液样品均置于4 ℃ 冷藏柜中静置约2 h,待血液凝固析出血清后以1 5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于 - 20 ℃ 保存备检。

1.3猪弓形虫血清IgG抗体检测

采用深圳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猪弓形虫Ig G抗体检测试剂盒( 酶联免疫法) 对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以评估猪场弓形虫感染状况。根据试剂盒使用说明书,在酶标板中加入阴性及阳性对照血清和待检血清,经37 ℃温育,若样品中含有弓形虫抗体,则将与酶标板上抗原结合,经洗涤除去未结合的其他成分后再加入酶标记物,与酶标板上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再经洗涤除去未结合的酶标记物,在孔中加TMB显色液,与酶反应形成蓝色产物,显色深浅与样品中的特异性抗体含量成正相关。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后产物变为黄色,用酶标仪在450 nm波长测定各反应孔中的吸光度值,即可知样品是否含有弓形虫抗体。

1.4结果判定

根据试剂盒使用说明书,在试验正常的情况下, 阴性对照OD值≤0. 20,阳性对照OD值≥0. 5; C. O ( 临界值) = 2. 1 × 阴性对照OD值( 阴性对照均值小于0. 1时按0. 1计算) ; 样品OD值 > C. O为阳性,样品OD值≤C. O为阴性。

1.5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6.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称多县猪群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

在对称多县4镇3乡不同规模的23个生猪养殖场猪群进行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的调查中,共采集血液样品462份,经猪弓形虫Ig G抗体ELISA检测显示: 称多县4镇3乡均存在弓形虫Ig G血清抗体阳性; 23个生猪养殖场的猪群中全部存在血清弓形虫Ig G抗体,弓形虫血清抗体场阳性率为100% ; 462份血清样品中存在164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35. 5% ( 164 /462) 。

2.2猪群不同生长阶段弓形虫感染率

为了解称多县不同生长阶段猪群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差异,对规模化养殖场中的种母猪、育肥猪及保育仔猪三个生长阶段的猪群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种母猪、育肥猪和保育仔猪的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 8% ( 71 /132) 、32. 3% ( 56 /173) 和23. 6% ( 37 /157 ) ,种母猪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育肥猪( P < 0. 05) 和保育仔猪( P < 0. 05) ,育肥猪和保育仔猪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P > 0. 05) ( 见表1) 。

2.3猪群不同季节弓形虫感染率

为了阐明高原的季节性变化是否对称多县猪群的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存在影响,分析了2013年4月份—2014年10月份称多县规模化养殖场不同季节猪群的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结果显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猪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 3% ( 37 /122) 、26. 5% ( 26 /98 ) 、53. 3% ( 73 /137 ) 和26. 7% ( 28 /105) ,其中秋季猪群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经统计学分析显著高于春、夏、冬三个季节 ( P < 0. 05) ,而春、夏、冬三个季节的弓形虫猪群感染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 见表2) 。

注: 阳性率一例数据,肩注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肩( P > 0. 05) 。

注: 阳性率一例数据,肩注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肩( P > 0. 05) 。

3讨论与结论

猪肉及其肉制品在我国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重要的动物性食品源,因此猪群弓形虫的感染率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我国分别于1988— 1992年和2001—2004年进行了两次全国范围的人群弓形虫流行情况调查,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 2% 和7. 9% ,而最近一次对华北地区人群弓形虫血清学阳性率调查的结果为12. 3%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但仍然低于欧洲国家的人群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6]。

D. E. Hill等[8]通过血清学试验、PCR检测及动物攻毒试验 发现弓形 虫病最准 确的检测 方法是ELISA,因此在本研究中采用了猪弓形虫Ig G 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血清学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称多县4镇3乡均存在弓形虫Ig G血清抗体阳性; 23个生猪养殖场的猪群中全部存在血清弓形虫Ig G抗体, 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猪场为100% ; 462份血清样品中存在164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35. 5% 。上述结果提示称多县的猪群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以往的研究证实,不同年龄段的猪只对刚地弓形虫均有易感性,主要分为先天性感染和后天性感染。 本研究中,通过分析规模化猪场种母猪、育肥猪和保育仔猪3个不同发育阶段猪只弓形虫抗体血清学阳性率证实: 种母猪的感染率显著高于育肥猪 ( P < 0. 05) ; 而育肥猪和保育仔猪的弓形虫感染率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 P > 0. 05) ,但是育肥猪的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高于保育仔猪,且与年龄成正相关的关系,与参考文献[2,5]的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年龄与弓形虫感染率之间的相关性。

以往的研究认为不同季节猪群弓形虫感染存在显著性差异,然而称多县地处我国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季节性变化是否对称多县猪群的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存在影响不得而知。本研究结果显示: 秋季猪群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显著高于春、夏、冬三个季节( P < 0. 05) ,春、夏、冬三个季节猪群的弓形虫感染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而Y. Xu等[6]的研究显示: 夏、秋季节猪群的弓形虫感染率显著高于春、冬季,与本次调查的结果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或温度差异,或许全球气候变暖等也是导致弓形虫猪群感染率呈现不同地区季节差异性的因素。而H. H. Jiang等[5]关于不同季节猪群阳性率的调查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虽然不同地区猪群弓形虫的感染率存在差异,但是仍然证实了弓形虫的猪群感染与季节的相关性。

本研究表明: 称多县猪群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并阐明年龄、季节因素与弓形虫感染率的相关性,为猪群弓形虫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人类公共卫生安全提供科学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崔丽丽,于咏兰,刘帅,等.北京地区犬猫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12,48(3):7-10.

[2]TAO Q,WANG Z,FENG H,et al.Sero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 on pig farms in central China[J].J Parasitol,2011,97(2):262-264.

[3]WU D,LV R,SUN X,et al.Seroprevalence of Toxoplasma gondii antibodies from slaughter pigs in Chongqing,China[J].Trop Anim Health Prod,2012,44(4):685-687.

[4]WU S M,CIREN D,HUANG S Y,et al.First report of Toxoplasma gondii prevalence in Tibetan pigs in Tibet,China[J].Vector Borne Zoonotic Dis,2012,12(8):654-656.

[5]JIANG H H,ZHANG W B,ZHAO L,et al.Seroprevalence of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 in pigs in Jiangxi Province,Southeastern China[J].Foodborne Pathog Dis,2014,11(5):362-365.

[6]XU Y,LI R C,LIU G H,et al.Seroprevalence of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 in sows in Hunan province,China[J].Scientific World Journal,2014,2014:347908.

[7]ZHOU P,ZHAO G C,LI H L,et al.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 in humans in China[J].Parasit Vectors,2011,4:165.

孕妇弓形虫感染的调查 篇4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和标本处理

随机抽取我院妇产科门诊实施产前保健及住院孕妇1 400例, 年龄20岁~44岁, 孕期8周~14周, 其中有异常妊娠史 (流产、早产、死胎、畸形胎和妊娠中有阴道出血史等) 者102例, 抽取外周静脉血3.5 ml, 其中1 ml抗凝血做PCR检测TOX-DNA, 2.5 ml血自然分离血清ELISA测定弓形虫Ig G及Ig M抗体;8例孕妇用放射免疫测甲胎蛋白 (AFP) ;10例外周血TOX-DNA阳性者抽取5 ml羊水做PCR;21例急性或近期弓形虫感染的孕妇, 对其新生儿抽脐血3 ml做PCR测TOX-DNA。所有对象均按统一标准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 并了解异常妊娠情况。

1.2 ELISA检测弓形虫Ig G、Ig M抗体

采用ELISA法测定, 试剂由海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按其说明操作, 芬兰Thermo Multiskan Ascent酶标仪, 临界值=2.1×阴性对照OD值, 标本OD值>临界值为阳性。

1.3 聚合酶链反应 (PCR)

检测弓形虫DNA (TOX-DNA) 试剂盒由厦门长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采用上海复生生物工程研究所DNA扩增仪及紫外透射反射分析仪, 将电泳后的平板置320 nm的紫外透射仪上, 被溴乙锭染色的扩增产物受激发后, 出现橙色荧光为阳性并按说明书要求, 尽力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

1.4 放射免疫法测定甲胎蛋白 (AFP)

试剂盒由中美合资九鼎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采用SN-682放射免疫γ计数器。

1.5 弓形虫感染诊断标准

1.5.1 ELISA测定特异性抗体[2]

Ig G (-) 、Ig M (-) :未曾感染弓形虫, 为易感染人群;Ig G (+) 、Ig M (-) :既往感染, 具有免疫力;Ig G (-) 、Ig M (+) :近期感染;Ig G (+) 、Ig M (+) :急性感染。

1.5.2 PCR检测TOX-DNA

TOX-DNA单独或合并Ig G和 (或) Ig M (+) 为急性或近期感染;孕妇外周血及羊水TOX-DNA (+) 为宫内感染;新生儿脐血TOX-DNA (+) 为先天性弓形虫感染。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样本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 多样本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差分析, 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结果

2.1 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

共抽样调查1 400例, 血清Ig G和 (或) Ig M (+) 或TOX-DNA (+) 175例, 感染率为12.5%, 其中既往感染者113例, 占8.1%, 急性或近期感染者62例占4.4%。见表1。

2.2 血清弓形虫Ig G、Ig M与TOX-DNA关系

本组结果显示, 血清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 G、Ig M与TOX-DNA检测结果不相一致, Ig M阳性显著高于TOX-DNA阳性, 值得重视的是105例Ig G阳性中有3例TOX-DNA阳性, 提示仍为活动性感染;12例TOX-DNA阳性Ig G、Ig M阴性, 1个月后追踪监测, Ig G和Ig M相继转为阳性, 表明采用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和PCR检测TOX-DNA联检法诊断弓形虫感染有相辅相成的互补作用。

2.3 孕妇弓形虫急性或近期感染跟踪监测及其部分新生儿TOX-DNA检测情况

62例孕妇急性或近期弓形虫感染[Ig M (+) 或Ig G、Ig M (+) ], 其中6例抽取羊水检测TOX-DNA, 阳性2例 (1例孕妇有流产史, 孕期羊水过多;另1例孕期有发热史) , 且AFP升高 (分别为150 ng/ml、120 ng/ml) , 表明存在宫内感染;余56例经过磺胺类药物治疗追踪观察1个月后Ig M转为阴性52例, 有4例Ig M持续阳性, 提示胎儿有感染弓形虫可能。单纯TOX-DNA (+) 者1个月后Ig M、Ig G陆续转为阳性, 说明TOX-DNA尤其适用于弓形虫早期诊断[1]。见表1。

2.4 异常妊娠史者与正常孕妇弓形虫感染比较

观察结果显示, 有异常妊娠史者其近期或急性感染率17.6%及既往感染率30.4%, 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的感染率3.0%和6.3% (P<0.05) 。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采用ELISA和PCR联检法对1 400名孕妇弓形虫感染进行了调查, 感染率为12.5%, 高于天津地区孕产妇的3.44%, 低于北京13.5%~26.1%的调查结果[1]。本组结果证实, 有异常妊娠史的孕妇近期或急性弓形虫感染率 (17.6%) 明显高于正常孕妇 (3.0%) ;5例Ig M阳性的孕妇羊水PCR检测TOX-DNA, 阳性2例, 表明存在宫内感染;对62例急性或近期弓形虫感染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抽脐血PCR检测TOX-DNA, 阳性3例, 可以确定该新生儿已患有先天性弓形虫病, 其发生率为4.8%, 另1例急性弓形虫感染孕妇至妊娠5个月发生死胎, 病理解剖显示病变及胎儿组织TOX-DNA阳性, 证明死胎与孕妇弓形虫感染有关, 由此可见孕妇弓形虫感染对胎儿和新生儿危害的严重性。

摘要:目的了解孕产妇弓形虫感染状况。方法用ELISA检测弓形虫IgG、IgM抗体和PCR检测弓形虫DNA (TOX-DNA) , 对1 400例孕产妇血液进行弓形虫感染检测。结果孕产妇弓形虫感染率12.5%。结论孕产妇弓形虫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弓形虫,孕产妇感染,新生儿感染,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姚天一, 张志坤.弓形虫感染与围生儿预后[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6) :339~340

弓形虫疫苗的研究进展 篇5

1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虽然安全性较好, 但一般需加大剂量和使用频率。灭活完整的病原体疫苗通常能够诱导机体产生较好的预期免疫反应, 特别是可产生具有中和病原感染能力的中和抗体, 但它们不能诱导典型的受MHCⅠ类分子限制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是清除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引起的胞内感染的主要反应。由于弓形虫属于细胞内寄生的原虫, 感染机体后细胞免疫在清除体内弓形虫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灭活疫苗免疫效力不理想。早在20世纪60年代, 人们就对弓形虫病预防接种材料进行了探讨。此后人们又对致死的速殖子加及不加佐剂免疫怀孕绵羊, 均不能免遭攻击性的感染。虽然用灭活疫苗免疫安全性较好, 但因抵抗感染的能力低也就不再使用了。

2 弱毒疫苗

弱毒疫苗的毒力已经致弱, 较少剂量即可诱导产生坚实的免疫力, 能够调动动物机体全方位的免疫应答, 而且无需使用佐剂, 免疫期长, 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但用致弱的毒株接种机体后, 不能确保感染后毒力不返强, 而且弓形虫感染中间宿主后在机体免疫力正常时会形成组织包囊, 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包囊活化存在着再次感染的可能。因此, 目前人们对弓形虫弱毒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怎样使其在机体内毒力不返强及不在组织内形成包囊方面。人们通过紫外线照射、激光照射及改变培养温度等方法研制出多株弓形虫弱毒株。以弱毒株为基础种子研制的疫苗主要集中在S48速殖子、T-263突变株、Ts-4突变株等。英特威公司以S48速殖子为材料生产的“TOXOVAX”活疫苗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唯一经注册的用于弓形虫病免疫的疫苗, 已成功地推广应用于免疫预防弓形虫病引起的母羊流产。Chartier C等[1]以S48速殖子肌肉接种交配前的山羊, 在母羊怀孕90天以10 000个S48速殖子攻毒, 结果非免疫组的山羊体温升高, 免疫组和非免疫组的血清抗体效价都有大幅度的增加, 但非免疫组的流产率明显高于免疫组, 攻毒后免疫组的山羊都表现出较高的血清学反应。弓形虫感染组织后在组织中形成的包囊无法用药物杀死, 因此弱毒疫苗研制的关键就是保证免疫后体内不形成包囊。在美国, 用弓形虫基因突变株T-263免疫绵羊能有效防止流产发生, 免疫的猫弓形虫卵囊的排出也减少了。用Ts-4突变株免疫可使宿主产生强大的保护力。Ts-4突变株虽然是活虫, 但对宿主无任何致病的影响, 即使大剂量 (1×103~1×105个速殖子) 接种小鼠也不会致病, 接种2个月后速殖子从宿主体内逐渐消失, 存活期较短。更为重要的是该突变株在小鼠的脑内不形成包囊, 并能诱导宿主产生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鉴于突变株具有上述优点, 进一步研究此种免疫材料的免疫机理及使用价值有重要意义。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用紫外线连续多代照射虫体后研制出NTA-Ⅲ弱毒疫苗, 该疫苗在保护猪免受弓形虫侵害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因其免疫动物后不能确定是否会在组织中形成包囊, 这成了该弱毒疫苗推广的一个瓶颈,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保证其生物安全性将有助于该疫苗的推广。弱毒株虽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但存在着毒力返强的危险和在组织中形成包囊的情况, 因此目前人们对弱毒虫株的研究较少。

3 基因工程疫苗

3.1 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弓形虫速殖子表面抗原, 速殖子表膜是虫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界面, 也是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并杀伤虫体的主要作用部位。目前, 研究的表膜抗原主要是P30蛋白。张洪花等[2]在研究弓形虫抗原的保护性时用SDS-PAGE大胶板电泳对弓形虫抗原进行分离, 选择4组特异性抗原带 (P22~P26、P30、P35、P36) 洗脱获得抗原, 再分别与弗氏完全佐剂混匀免疫小鼠, 发现P30诱导的小鼠弓形虫IgG抗体出现得最早且效价最高。P30对小鼠具有较强的保护力。P30与霍乱毒素 (CT) 共同滴鼻免疫小鼠可诱导高水平的血清IgG和全身性细胞免疫应答, 同时肠液中有大量的IgA, 弓形虫攻击感染后免疫组脑包囊数较对照组降低80%, 且这种保护力至少持续5个月以上。P30与热不稳定内毒素 (LT) 滴鼻免疫小鼠, 也可以引起小鼠产生IgG和SIgA。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在缓殖子期、子孢子期均能表达的致密颗粒抗原 (GRA) 、棒状体蛋白 (ROP) 及微线体蛋白 (MIC) 等进行了大量研究。

微线体蛋白作为疫苗候选分子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微线体蛋白1、微线体蛋白2和微线体蛋白3等。Ismael A B等[3]在研究微线体蛋白3时发现, 微线体蛋白是一种黏附性蛋白, 能够成为一种重要的抗弓形虫病的候选疫苗。除表膜蛋白外, 张德林等对弓形虫速殖子经细胞培养的排泄分泌抗原 (E/SA) 进行了免疫效力测定, 发现分泌抗原对小鼠也具有一定的免疫力。目前, 虽然亚单位疫苗比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安全, 但免疫原性弱, 不能被抗原递呈细胞系统 (APCS) 有效识别、递呈。

3.2 多价复合疫苗

弓形虫生活史复杂, 抗原成分多样, 每种抗原在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又有所不同, 大多数动物试验结果表明, 虽然单价亚单位疫苗有一定的免疫效力但效果不甚理想, 为此人们相继构建了多表位的复合多价疫苗。Mingtu X等构建出了一个包含SAG1、ROP2、GRA2 多个抗原的疫苗, 并用白细胞介素-2作为佐剂去提高其免疫效力, 肌肉注射小鼠后观察其免疫效力。结果PCDNA3.1-SAG1-ROP2-GRA2产生了较高的Th1免疫应答, 并且以白细胞介素-2为佐剂可提高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Hua C等构建了一种多表位疫苗, 这种疫苗包含弓形虫的多个表位, 并以CTXA2/B为佐剂, 这种疫苗能够诱导特殊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CTXA2/B为遗传佐剂可提高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感染RH速殖子小鼠的存活率。

4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 它是继病原体疫苗、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3代疫苗, 以DNA疫苗为主。将编码位于真核表达调控元件下的抗原基因质粒DNA (或RNA) 直接注射至机体局部组织 (如肌肉、脾脏、黏膜等) , 质粒DNA在机体局部表达相应抗原蛋白, 并以类似自然感染的方式递呈抗原, 从而全面地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与传统疫苗相比, 核酸疫苗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 在疟疾、利什曼病等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已进行了核酸疫苗的试验和应用。王丹静等[4]构建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和致密颗粒抗原-1 (GRA1) 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HBSAg-GRA1二价核酸疫苗。动物试验结果初步显示GRA1融合于HBSAg的第224个氨基酸处, 增强了GRA1的免疫保护性, 并优于混合免疫组。Daofeng Q等将一种安全、稳定的DNA疫苗导入致弱沙门杆菌中, 获得了一种重组抗原ZJⅢ/PCDNA3-SAG1, 以该重组抗原免疫ICR系小鼠, 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以及产生大量的脾细胞和IgG2α抗体, 且对腹腔内感染的500RH速殖子有良好免疫效果。

核酸疫苗在弓形虫疫苗的研究领域中已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在其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是其安全性问题。如质粒DNA是否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 造成插入突变而导致体内癌基因的活化或抑癌基因的失活;抗体在机体内的长期表达是否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导致宿主的免疫耐受或自身免疫反应;将质粒DNA注射机体后抗原基因的表达调控如何等, 这些都是核酸疫苗在实际应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 弓形虫疫苗的研究方向

人们对弓形虫疫苗的研究经历了从最初的灭活疫苗, 到之后的弱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多价复合疫苗及现在的核酸疫苗。虽然弓形虫疫苗在不同发展时期都取得了可喜成果, 但在其应用上一直存在着尚待解决的问题。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较好, 但其保护力不理想;弱毒疫苗有着较好的免疫力, 但在安全性上一直存在着毒力返强及在组织内形成包囊等问题;基因工程疫苗的保护力及生物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由于弓形虫诱导的带虫免疫, 虫体在宿主细胞内易形成包囊从而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因此, 研究包囊在体内形成的机制将为弓形虫疫苗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弓形虫的弱毒疫苗一直被人们看作是效果较好的疫苗, 由于有毒力返强和在体内形成包囊的可能, 使其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在寻找保护性抗原方面, 应寻找保护力强的抗原, 将虫体不同发育时期的保护性抗原联合应用是未来弓形虫疫苗的研究方向。由于细胞免疫在弓形虫的抗感染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发能够诱导Th1、Th2、干扰素-γ活性的保护性抗原疫苗, 及将某些强保护性抗原中含有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表位片段重组构成多表位疫苗应是今后疫苗研究的趋势之一。增强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亦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如核酸疫苗中优选密码子的设计、免疫途径和方法的选择及评估体系的建立等, 均有待于作进一步探讨。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发展, 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疫苗成为新的热点, 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的2-D电泳图谱联合质谱分析可用于鉴定特异性蛋白, 通过对2-D电泳中有区别斑点的印迹分析, 能鉴别出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弓形虫作为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在公共卫生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新型弓形虫疫苗的最终发展目标是提供能够保护动物和人类健康的疫苗。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人类在弓形虫疫苗的研究上必会取得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CHARTIER C, MALLEREAUMP.Vaccinal efficacy oftoxoplasma gondiiS48strain tested in an experimentaltrial in goats[J].Annales de Medicine Veterinaire, 2001 (3) :145.

[2]张洪花, 韩广东.弓形虫抗原的保护性研究[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1, 14 (1) :3.

[3]ISMAELAB, SEKKAI D.The MIC3gene oftoxoplasma gondiiis a novel potent vaccine candidate against toxoplasmosis[J].Infect Inmmu, 2003, 71 (11) :6222-6228.

佐剂在弓形虫疫苗中的应用 篇6

1 佐剂的作用

佐剂用于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反应已有70多年的历史。佐剂发挥的机制至今还不清楚,其效应可以: (1) 提高弱抗原免疫原性; (2) 提高免疫反应的速度,延长免疫反应的时间; (3) 影响抗体的亲和性,特异性类和亚类分化; (4) 刺激细胞免疫反应; (5) 增强粘膜免疫反应; (6) 提高未成熟或衰老个体的免疫应答; (7) 降低抗原用量和疫苗费用; (8) 在使用联合疫苗时有助于克服抗原之间的竞争[1]。

2 目前弓形虫疫苗中应用的佐剂

2.1 福氏佐剂

福氏佐剂包括福氏完全佐剂(FCA)和福氏不完全佐剂(FIA),是科研中最常用的佐剂。FCA含灭活的分枝杆菌,既能刺激体液免疫又能刺激细胞免疫;FIA则仅能刺激体液免疫。福氏佐剂在使用中引起慢性肉芽肿和经久不愈的溃疡,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只能用于动物实验。尽管如此,福氏佐剂的强免疫刺激作用使之在科研仍被广泛使用。目前动物实验中福氏佐剂潜在的副作用受到了关注。黄炳成等[2]报道福氏佐剂能增强弓形虫P30/35亚单位疫苗刺激肌体产生免疫应答和保护性免疫力的效果。

2.2 霍乱毒素(CT)

是由霍乱弧菌产生的一种分子量为84ku的肠毒素,由1个A亚单位(CT-A)和5个B亚单位(CT-B)形成的共价连结五聚体。CT及其CT-B均具有较强的免疫佐剂作用。由于CT有肠毒性,限制了其作为免疫佐剂的作用,因此研究的重点转向了无毒性的CT-B。研究发现[3],CT-B用作口服抗原,能刺激粘膜和胃的淋巴细胞以及粘膜1gA抗体反应,可和为胃肠道寄生虫疫苗的免疫佐剂,进一步研究表明,当CT-B经化学方法或基因融合技术与不相前抗原形成偶联蛋白或者融合蛋白时,免疫活性大大高于单独使用CT-B。HuangY[4]应用无毒性的霍乱毒素A2/B (CTXA2/B)亚基作为免疫佐剂,能有效增强P30蛋白的免疫原性,可以增强免疫作用,打破免疫耐受,是研制高效的弓形虫疫苗的理想佐剂。马广源[5]等用STAg联合CpG ODN和/或CT鼻内免疫小鼠可有效诱导机体免疫反应, 两种佐剂联合免疫的效果优于单一抗原或抗原联合单一佐剂。

2.3 脂质体(Iiposome)

是单层磷脂或由数层可溶性物质隔开的呈同心圆状排列的连续多层磷脂所组成的脂质小囊,内含水相空间。它既是抗原载体,也是免疫佐剂[6]。脂质体的结构有利于将抗原递呈给抗原处理细胞或其他免疫活性细胞。吞噬细胞吞噬脂质体并破坏其膜结构,释放抗原并形成免疫复合物,有利于维持长时期的高效价抗体及产生免疫记忆,脂质体在宿主体内可以生物降解,降低抗原的毒性,无局部注射反应。脂质体与弗氏佐剂或氢氧化铝胶混合使用,效果更佳,陈晓光等[7]报道适当比例的编码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的质粒DNA:脂质体混合能显著增强弓形虫DNA疫苗的免疫效果。目前,脂质体和免疫刺激复合物被认为是制备亚单位疫苗的理想载体和免疫佐剂。

2.4 拟菌颗粒

是一种用特殊工艺去除了长型双歧杆菌Bif6°-1表面抗原成分而保留了细胞壁骨架结构、细菌DNA核酸等有效成分的佐剂。双歧杆菌是无毒性的人体益生菌,含丰富的LTA、肽聚糖以及高比例、高度重复的非甲基化CpG为核心的免疫刺激序列(ISS),故能够吸附抗原,增强疫苗蛋白的抗原性,并可以激活MΦ、NK细胞以及其他多种免疫效应细胞使之产生一定的IL-2、IFN-r、TNFa、GMP等,从而提高疫苗抗原的免疫效果[8]。拟菌颗粒能协助P30/35抗原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较理想[2]且无毒副作用,可用于弓形虫亚单位疫苗的研制。

2.5 蜂胶

研究证明,蜂胶具有广谱的生物学活性,是一种天然免疫增强剂。应用蜂胶或配合抗原引入机体,既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又能启动非特异性防御机制,能刺激免疫系统和增强丙种球蛋白活性,增加抗体产量,增强补体活性和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但黄炳成等[2]报道蜂胶佐剂较拟菌颗粒,脂磷壁酸佐剂,作用较弱,不能较好的增强弓形虫P30/35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6 细胞因子

用细胞因子和疫苗或抗原同时注射机体,可使该疫苗或抗原低应答或无应答者产生有效免疫应答。动物实验表明,细胞因子的佐剂效应对胸腺依赖性抗原和非依赖性抗原都是有效的。1种细胞因子能促进多种不同抗原诱生免疫应答。IL-1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刺激因子,近年来深受关注,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成为佐剂进入临床试验的细胞因子之一,它能诱导活化T细胞和NK细胞增殖,并促其产生IFN-r等细胞因子;其活性在需要ThI型免疫应答的疾病中是有重要意义[9],在寄生虫(特别是细胞内寄生虫)感染中,IL-12具有强大的免疫保护作用。已经在利什曼原虫、疟原虫、弓形虫和血吸虫感染的试验中获得一定的效果。用作佐剂的细胞因子还有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及转移生长因子(TCF)等,殷国荣等[10]研究TSO联合IFN-r鼻内免疫小鼠诱导的弓形虫IgA抗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优于TSO或IFN-r单独免疫,产生高水平的弓形虫特异性IgA抗体发挥抗弓形虫使用。

2.7 核酸佐剂CpGDNA

CpGDNA是含有非甲基化CpG(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基序的脱氧核糖核酸DNA。CpG基序是具有较强免疫活性的以非甲基化的CpG为基元构成的回文序列,其碱基排列大多为5′-purpur-CG-pyrpyr-3,也称为免疫刺激序列。GpGDNA能在动物体内诱生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包括激活NK细胞和巨噬细胞;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及产生免疫球蛋白,诱导分泌IL-6、IL-12、IFN-r等多种细胞因子,诱导抗体诱生的细胞凋亡。人工合成的CpG寡核苷酸精炼了细菌DNA的有效成分,只有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双重效果。国外Spencer JA等[11]报道使用CpG作为佐剂可以增强弓形虫疫苗的免疫效果。国内石荣等[12]研究用CpG ODN作为STAg的佐剂滴鼻免疫BALB/c小鼠可诱异黏膜部位产生高水平IgA抗体, 且可持续较长时间。

2.8 基因佐剂

郭虹等[13]构建IFN-r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作为基因佐剂观察其与pcDNA3-ROP1 (pc-ROP1) 重组质粒DNA共同免疫小鼠所诱导抗弓形虫免疫应答,证明IFN-r基因佐剂具有协同pcROP1 DNA免疫的作用,可增强免疫鼠细胞免疫应答,IFN-r、IL-2细胞因子及NO的产生。陈观今等[14]报道SAGI和IL-2基因佐剂混合免疫诱导鼠体内产生lgG 2a水平升高和IFN-r的产生。周永安等[15]将编码SAG3的质粒和鼠源性IL-2表达载体以100?g的剂量感染小鼠证明SAG3表达质粒3次免疫后鼠体内特异IgG水平明显上升,IL-2表达质粒的联合使用导致IgG2a水平的升高和IFN-7的产生,提高了其分泌IL-2的水平,但对IL-4的水平产生轻微的影响。

3 佐剂研究发展趋势

猪弓形虫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2010年在洛阳市中心医院就诊, 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ox-lgM阳性的孕妇147例作为病例组。从同期住院的正常妊娠孕妇且排除弓形虫感染者中随机抽取155例组成对照组。病例组年龄23~35岁, 平均 (25.4±2.4) 岁;对照组年龄23~37岁, 平均 (24.9±3.1) 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572, P>0.05) 。

1.2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调查员经统一培训, 现场询问填写调查表, 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

1.3 统计学处理

用Epi Date建立数据库, 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各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 计算OR值 (95%CI) 。

2 结果

弓形虫感染与饲养猫狗宠物、喜食烧烤和涮锅、菜板生熟不分、从事接触生肉的职业、无饭前便后洗手习惯有关 (P<0.05) , 与经常食用生拌蔬菜和居住农村无关 (P>0.05) , 见表1。

3 讨论

2001年6月~2004年底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显示, 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7.88%, 河南省弓形虫抗体阳性率4.61%[1], 国内关于孕妇弓形虫感染的调查显示孕妇平均感染率8.16%[2]。

调查显示, 猫、狗弓形虫感染率分别达44.8%和29.5%[3]。宠物热的兴起, 人与猫、狗等动物接触机会增加。本调查对孕妇弓形虫感染与饲养宠物之间的联系作了探索, 结果发现两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人们特别是孕妇最好不要饲养宠物, 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少与它们接触。调查还发现喜食烧烤和涮锅、菜板生熟不分、饭前便后无洗手习惯也是孕妇弓形虫感染的危险因素。食用短时间快速加工的鲜嫩肉类, 吃涮锅时食物未充分加热, 案板生熟不分, 不注意手部清洁。这些不当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在弓形虫感染中比饲养动物而致的感染更为重要。不同职业人群发病情况也是不同的, 结果显示病例组从事接触生肉职业者的暴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育龄妇女特别孕妇开展健康教育干预, 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建立良好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使广大育龄妇女掌握优生优育卫生知识, 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减少或防止弓形虫感染所致的畸形儿, 对优生优育, 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孕妇弓形虫感染危险因素, 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147例孕妇弓形虫感染者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弓形虫感染与饲养猫狗宠物、喜食烧烤和涮锅、菜板生熟不分、从事接触生肉职业、无饭前便后洗手习惯有关。结论 孕妇弓形虫感染与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关, 应开展健康教育干预。

关键词:弓形虫,孕妇,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参考文献

[1]许汴利, 赵旭东, 苏云普, 等.河南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5, (6) :454-457.

[2]刘敏, 陈晓光.中国人群弓形虫病的流行特征分析[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0, 17 (3) :184-191.

弓形虫可操控寄生老鼠大脑不怕猫 篇8

论文合著者, 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系教授罗伯特·萨珀尔斯基 (Robert Sapolsky) 说:“一般情况下, 我们预料弓形虫感染后会抑制老鼠大脑的正常恐惧功能, 但是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它竟然还会引发性唤起, 这让我感到很奇怪。”弓形虫需要进入猫的消化系统才能完成后代的繁衍。因此, 这种病原体不但通过操控老鼠的大脑, 抑制其对猫的气味的恐惧, 甚至还通过欺骗性的性唤起让它们向猫靠近, 从而大大增加了它们被猫捕杀的风险。因为只有这样做, 弓形虫才能得以进入猫的消化系统, 也才能得以完成后代的繁衍。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弓形虫仅仅会更改老鼠对于猫尿味的本能恐惧反应, 也就是说受感染的老鼠的其它情感反应:焦虑, 害怕, 社交能力, 记忆都仍然是正常的, 并且对非猫科捕食者的味道仍然保持恐惧心理并能引导自己及时躲避危险。研究者之一, 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帕特里克·豪斯 (Patrick House) 说:“这些发现支持这样一个观点, 即弓形虫会针对特定目标进行操控, 从而形成仅仅针对猫的恐惧反应抑制。与此同时, 此次的研究还暗示恐惧和吸引的反应可能是统一的, 或者至少可以说并非完全不相关的两种情感。”生物学家们相信这项进展将有助于进一步搞清本能的恐惧感和性吸引的生物学机制。不过这项研究并未能搞清弓形虫具体是如何实现对老鼠大脑的操控的, 而仅仅是证明它确实实现了这种操控。先前有研究认为弓形虫在侵入寄主大脑后会寄生在大脑杏仁核部位, 这里正是大脑负责恐惧和其它情感行为的区域。但是此次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则将这项结果更推进了一步, 他们证明弓形虫不但侵入并找到了雄性老鼠的大脑杏仁核部位, 甚至还对这一区域的某一特定功能区进行了篡改, 使老鼠只特定地对猫的气味失去天然的恐惧感, 并使大脑在探测到猫的气味时激活对雌鼠引发的性吸引反应。人类群体中大约有1/3的人口对弓形虫检测呈阳性反应, 这主要是由于食用了没有煮熟的肉制品所致。对于人类而言, 弓形虫危害最大的当属怀胎的婴儿和孕妇。

然而根据一些最近的研究, 弓形虫被证明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 这种病症的显著特征正是大脑杏仁核功能紊乱和行为失常。生物学家们正在做进一步的分析, 试图搞清弓形虫究竟是如何对寄主大脑进行操控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猪弓形虫】相关文章:

怀孕查出弓形虫怎么办12-16

弓形虫病防治05-30

犬弓形体病06-10

圆弓形谷形面积计算09-04

上一篇:响应面法优化下一篇:颈椎关节突关节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