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思考

2024-06-03

教学艺术思考(精选十篇)

教学艺术思考 篇1

关键词:雕塑艺术,教学思考

一、雕塑基础概念的再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院教学体系也有了一定的改变, 陆续开设了公共艺术、综合材料、等新的教学内容。但是对雕塑基础概念的认识仍然没有根本改变, 这就使教学在整体上出现了不协调。比如说人体泥塑写生训练和材料课、艺术理论课之间在艺术理念上出现了断裂。按照我的理解, 也应该把当代世界艺术发展现状和前景纳入思考范围。应该将艺术理念和认识的提高融入到素描, 泥塑, 材料等课程当中来, 使其深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艺术理念的培养就是艺术思维方式的培养, 在传统雕塑观念与现代雕塑美学理念发生的矛盾冲突面前, 我们如何看待和理解雕塑美学理念的这些变化呢?毕加索曾说过:“变化不是进化, 在艺术中没有进化。”艺术的发展决不会循着一条单一的道路去发展, 把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当作艺术形式发展的唯一渠道, 或者把抽象表现法以及别的美术形式当作现代艺术的方向, 都是狭隘的, 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时, 应以多元化的艺术发展眼光来看待中国、世界的多彩纷呈的艺术流派, 从作品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二、培养高质量的雕塑艺术设计人才

雕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不能为教学而教学, 简单完成理论教学任务, 而应该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和实践观念, 瞄准雕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市场要求, 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操作能力。要使雕塑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实现与市场对接, 专业教师的能力素质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专业教师对市场一无所知, 自己没有丰富的市场经验, 那么就无法在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运作能力的目的。所以, 我们在建设和培养雕塑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时, 可以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来进行:一是引进或聘请雕塑行业内的实战高手作为高校雕塑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二是引进专业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应届或历届本科以上优秀毕业生;三是鼓励和支持在职专业教师在确保自身教学、教研工作不受影响的情况下, 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市场实践。通过在公司兼职或自己创办公司的形式, 与市场紧密接触, 熟练把握雕塑市场的规律和动态, 掌握消费者的普遍需求和个性需求特征, 掌握雕塑材料的种类、功能、价格以及新材料发展动态, 然后把自己在市场中掌握的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当中, 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只有这样, 雕塑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才不会苍白无力, 才拥有生机和活力。

三、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融合一体是雕塑设计专业的基本特征。雕塑设计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目的。培养这种能力的最好途径就是推行“教学———设计———生产实践”教育体制。这种体制优点在于: (1在实践活动中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增强学生的心理机能, 使得他们既能独立地开展工作, 又能参与群体性的创造活动。 (2) 从根本上克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现象。学校的科研项目一旦跟社会上企业相挂钩, 设计的针对性强, 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再扩展, 从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缩短了学用差别和工作的适应期:同时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环境, 接触比较新的材料和工艺, 掌握行业迅速发展的脉搏 (3) 促进了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直接参加了实际教学活动, 提高了教师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研究能力, 弥补了某些能力的不足, 使教师更真切了解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选择好科研课题, 了解经济发展对人才和科研的需求, 使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 (4) 使生产企业得到了高校技术力量的支持, 大大的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活跃了市场, 解决了社会难题, 双方都的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建立雕塑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法

1. 突出“技艺并重”的双轨制教学

包豪斯最早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办学理念, 为全球的设计艺术教育筑起了一座丰碑。它对设计艺术的思考与定位、对教学体制的建立等方面至今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坚持双轨制的教学体制, 一轨是艺术理念的培养, 由艺术家来承担教学, 主要训练艺术表现的审美感悟和创造力的培养;另一轨是作坊工艺教学, 由技艺娴熟的工匠来承担。学生初步课程学习合格者才有资格进入作坊, 学习加工方法和制作工艺。我国正处于经济高度发展时期, 雕塑艺术教育如何定位, 如何使人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 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2. 建立“实践教学模块”结构

整合课程体系, 建立“实践教学模块”结构, 是完善“技艺并重”教学体系的重要途径。将基础造型能力与工艺制作和材料技术相结合, 将设计课题与施工工艺技术应用进行综合训练, 注重知识的先进性与技术的应用性能力的培养, 形成按照职业化标准进行实践教学的模式,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运用整合能力设置课程, 建立既相互关联、衔接, 又有明确的区别和技术成份, 强调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3. 实行“工作室教学”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 “工作室教学”已势在必行。高校应顺应改革潮流, 成立了集教学、科研, 承接市场项目三种功能于一体的雕塑艺术工作室。工作室除承担雕塑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外, 还担负了与雕塑设计类课程有关的科研任务, 积极承接市场设计项目, 主动沟通产学研的联系, 为雕塑艺木专业的实践教学和科研搭建了良好的实战平台。教学有了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本身, 还有实际运用知识的方法, 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李勇.世界雕塑史话[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0.

[2]薄松年主编.中国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

[3]张放平.强化实践教学, 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7

教学艺术论思考题 篇2

一、论述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明确提出:“高等师范学校应该用其它方法来教我们的教师。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看等等,这里,我们就会触及众所周知的话剧表演方面以及舞蹈方面的技巧,运用嗓子的技巧、声调、重音和动作上的技巧。这一切,对教师来讲都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些技巧,那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马卡连柯强调了课堂授课中教师非言语行为艺术的重要性,试举例分析教师的非语言教学艺术的作用?

答: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运用目光、面部表情、姿态、手势等无声语言或语音、语速、语调等辅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行为。

1.其辅助作用具体表现在能使语言表达更加明白易懂,能弥补言语表达的不足,表达言语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老师朗诵课文或古诗的时候,可以使用丰富的表情加以动作将学生带进该定的情感当中,使学生好好感受其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2.其调控作用表现在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维持好课堂纪律,是向学生发出命令、提出要求、指示方向的有效形式。例如:当遇到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纪律有点乱时,此时教师突然终止讲课,平静地注视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意识,这样课堂顿时就会安静下来。我们采用“非言语行为”维护教师的权威,又让学生充分体验平等和谐的氛围。

3.其引趣作用具体表现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认真的做好准备,通过一系列体态语来活跃课堂,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说教“monkey”一词时,教师可以模仿猴子眺望远处的动作,并学猴子顽皮的眨眼,这样就能使教学内容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同时学生也感兴趣。

“非语言性行为”配合语言传递,能增强语言的直观效应,使学生感染到教师对教授内容的热情和兴奋,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有效的。

二、情景处理题(任意选择二道题完成)

2、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教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假如你是老师,面对学生打架这一情景,你将如何处理?

答:首先我会劝停他们打架,把他们叫到课室外等我,然后在班里布置点练习给其他同学。在教室外我会花5到10分钟的时间听他们打架的原因并针对性的进行说教。如果劝解没效,我会先平静他们的情绪叫他们回去继续上课,等下课后我会陪他们一起去找他们的班主任,跟班主任共同处理这事情。

4、初二级的张老师在评讲英语试卷,台下大多在睡觉,她发怒了,叫起了班长“你来回答这个问题”,班长睡眼惺忪地站起来,没有开口。老师继续拍着桌子说:“上课带头睡觉,你这个班长倒是很厉害呀。”这句话大概伤了班长的自尊心,他像激怒的狮子,大声说:“你讲课那么无聊,不睡觉难道看你呀,看你又那么难看!”老师脑羞成怒,“好呀,你桌上那么高的书原来就是为了掩护睡觉,是吧,你给我站着上课。”“站就站,怕你呀”说着就把桌子上的书山全部推倒在地。

从教学艺术要求的角度分析张老师的言行,并提出你的处理方案。

答:从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张老师的课程比较枯燥,不够吸引学生,缺乏对所教专业的热情。在看到学生睡觉而发怒,叫班长回答问题而班长也在睡觉,于是恼羞成怒,这说明他没有较好的教学修养。从他责备班长并罚他站,拍桌子,很容易发怒可以看出他的教学修养还有待提高。从他责备学生、惩罚学生与学生发生冲突可以看出,他的心理品质还不够高。像张老师这样处理,往往会激怒学生,取得消极的教学效果。张老师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不符合教学艺术论的要求的。

如果是我,我认为我会这样处理:首先从自身找一找原因,大多数学生睡觉,说明课程比较乏味,要想办法雕琢课堂,增强吸引力,让学生产生强烈听课的兴趣。如果还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叫醒他们,然后解释说你们这样趴着睡对颈椎不好或者说你们先睡5分钟,然后再上课。又或者走到他身边轻轻叫醒他,不大张旗鼓,要顾及学生的尊严,不站在对立面。可以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让他站一下自然就醒了,但不要严厉责备学生,学生睡觉有很多原因,尽量避免课上与学生冲突,可以在课后找睡觉的学生询问原因,并提醒他们上课不要睡觉。

三、情景分析题

1、走进教室,李老师看见黑板上挂着一幅画有他肖像的漫画,把他的缺点夸张得淋漓尽致,老师看后,心知是昨天刚被批评的学生画的,但他不生气,若无其事地拿下漫画欣赏一番,对大家说,“不瞒你说,还画得真有点像,我长这么大,还没有人给我画过肖像呢!我要把这幅画留作纪念,作者不介意的话,下课后给我签个名。现在上课。”

你认为李老师的处理方法有教育效果吗?并说出理由。

答:有教育效果,李老师运用了“软方法”处理了这件事,避免了可能与学生发生的冲突。面对学生故意的对抗行为,李老师可以体罚或谩骂学生,以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以显示老师的权威;也可以在课后把学生留下来,进行处罚:还可以请学生家长,让家长处理。然而,陈老师调整消极情绪,运用教育机智,不仅避免了师生冲突,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使学生主动承认错误,并发展了学生的特长,真可谓一举多得。

2、在30米快速跑教学课上,一轮小组比赛以后,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可以横着跑吗?”随之而来的可想而知是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原来是小组赛的最后一名石峰同学提出了这个荒唐的要求。“这不是捣乱吗?”“开玩笑!”有学生轻声议论着。

“为什么要横着跑?”老师耐着性子问了一句。

“螃蟹就是横着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既然螃蟹能横着跑,为什么我就不能横着跑呢?”又是哄堂大笑。望着这个不太听话的学生,老师灵机一动,转身对同学们说:“石峰同学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我们的确可以横着跑,只不过这种跑的方法没有直跑跑得快,但在篮球和排球比赛中是经常用到的。第二轮我们比赛横着跑。好不好?”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学生们都乐意接受这项提议,有的还尝试着做投篮的动作,有的甚至还模仿起了螃蟹的样子,表现得特别兴奋,课堂气氛活跃极了。我可以横着跑吗?

石峰同学不仅由最后一名变成了冠军,而且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开心极了。

现在的初中学生个个都很有个性,不太听从老师的指挥。一次体育课上,上课铃响了,学生才慢慢地走来,就像散步逛大街,排好队就花上了十几分钟。老师想尽办法,跟他们交换意见,惩罚他们站上一节课,当然也试过大动胆火,可就是不见效。上课快速集队还是一个难解决的问题。

试用课程改革的理念来审视这些行为,并谈谈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答:预设与生成也有其对立的一面,两者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标准性的目标;生成则关注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化的目标。

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从实践层面上,不少有价值的生成是对预设的背离、反叛、否定,还有一些则是随机偶发的神来之笔,生成和预设无论从内容、性质还是从时间、空间上讲都具有反向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特别强调,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2001年秋天,红岩小学的林老师正给一年级三班的学生上课。

“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九只。”“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还有两只!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然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到树洞里去了。”“你这孩子,总是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

“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还有三个角。”“错!应该还有五个角。”“是还有三个角!如果沿对角线锯就是三个角。”“你这孩子别往歪处想,哪有这样锯的。” “雪融化了,变成什么?”“变成水。”“对的”“变成了春天!”“你又胡说,雪怎么会变成春天呢!”雪融化了,天气就暖和了。小草绿了,桃花红了,春天也就到了。难道春天不是吃雪水长大的吗?那个孩子想。

请分析这位林老师的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教育活动观。

电脑艺术设计的教学与思考 篇3

关键词 电脑艺术设计 三大构成 东方审美精神培养 民族传统艺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005-02

一、重视专业基础教育,从专业基础知识的图案和字体设计教学入手,提高基本审美意识,强化东方审美精神培养

在长期的传统图案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充实、完善,传统图案早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其教与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图案,深入认识传统图案的风格特点、艺术处理手法,强调图案语言的“群众化”、图案样式的“民族化”、图案技巧的“装饰化”;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选取典型的优秀作品,指导学生以临摹为主要练习方法来加深认识和理解,以便消化吸收传统图案内在深厚的艺术营养成分,使学生融会传统艺术的风格和气魄,掌握构成新的装饰纹样设计技能。然而,对于图案教学经受所谓的“国际性”风格、现代“开放式”冲击后的无足轻重,却极大的影响到了中国本民族艺术特色的有利发挥;学生们自从涉足美术开始,所接触的就是西方的“素描”、“色彩”等艺术教育,如今又将“三大构成”作为设计课的基本知识训练,学习如此、深造如此……如此的教学模式几乎让学生失去了接受东方审美思想教育的机会,如同培养“混血儿”诞生般的忘记了自己的血脉,好像断线风筝一样的摇摆着设计作品的“民族性”。我们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要我们在大力加强民族审美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将艺术思想教育的和谐性、民族性与先进性贯穿于现代设计的基础教育中,从而正确、客观的认识传统图案的演变、发展与现代艺术教育的密切关系,正确、客观的将传统图案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向更新的艺术地位,这样对基本审美思想的逐步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对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底蕴特征的字体设计的教学研究。就文字本身而言,文字既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又是形象化了的设计艺术,给人们以美的艺术感染力。但是,由于电脑里存有大量可选用的程式化、概念化、一般化既定模式的字体,方便快捷,易接受易操作的特点,相应于学习字体设计的教学问题提出强有力的挑战,有必要在教与学的关系处理上、也有必要在与电脑设计艺术教学方面,以通过对字型提炼、编排创意、构图想象和表现形式的选择等形象思维创意过程(多向思维、反向思维、组合思维方式)训练,使想象变成可能;把电脑优势发挥与人的思维本能有机结合;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设计艺术,为实际应用服务和艺术发展前景的功能性意义与vi设计对标准字体的要求相符合;尽可能达到设计理念和客观对象在变化革新中统一协调、有机结合的重要目的,使艺术想象成为可视化强烈形式美感的字体与图形完美和谐的统一体;真正使“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法则艺术的融汇于生活实践之中。

二、加强设计基本功练习,强化计算机设计技能训练,转换专业技能思维方式,融会贯通手工与机器、人脑与电脑的基本功能

1.计算机绘画能力训练

Photoshop作为综合性绘画工具,在剪切、修改基本技能的把握程度上进行绘画工具的单独训练。力求让学生从对工具的应用概念化、表面化、依赖图库的设计惰性中解脱出来。由于社会发展过程诸多的不利因素影响,学生从自小的家庭家庭娇惯,到生活富有性、环境攀比性、享受特殊性、个体脆弱性、行为自由性的习惯养成,现成的知识与创造的劳动性以经成了当今社会最大的担忧;不下功夫的“现成饭好吃”直接影响到知识的再造力。所以,我们在电脑艺术设计学习上,势在必行的采取反思再梳理的方式,运用电脑绘画工具进行一系列具象科目训练,加强学生在电脑上的“写实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可从简单的几何体的描绘开始,到多个几何体组合,来逐渐过渡到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再现;逐步进入到由简易的绘画平台表现到逼真的科技手段效果。让这种绘画写实能力培养过程,成为对计算机软件运用不断深化提高的过程;让鼠标真正成为画笔,自由地去表现富有理想性的时代精神创意画卷,是个性化尽情表达。

2.加强设计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设计就是图案表达,就是将设计元素由单独分离后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创意练习;设计练习,就是要加强学生从对设计元素的了解到设计语言的锤炼,从形象的创造、形象关系的默合到形象排列方法的娴熟程度的技能掌握。

三、处理好教、学关系,借助计算机功能优势,理论联系实际,把专业基础教学与计算机技术实践结合,实现电脑艺术设计适应实际和服务社会的教学目的

电脑艺术设计教学目的,就是把电脑优势应用于实际需要与服务社会中去。它的必要性就在于教学关系的处理与理论实践的结合,学以致用。因为创意设计、加工制作等实际运用不可能孤立存在,所以又必须合理有效地把设计作品的艺术风格,搬放在社会实际的平台上来让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合理地把艺术性、实践性进行完美统一。

我们可以把课堂上千奇百怪、形形色色、琳琅满目的设计练习作品,与社会生活实际项目结合,把学生由单纯的被教育者,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劳动者。让学生把自己的作业练习看成是完全的设计作品,是参加大赛的作品、是接受社会实践检验的成功的作品、是产生观赏与实用兼而有之的产品、商品,具有重要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意义;所有的设计不仅仅要受到材料、制作工艺限制外,还要受到市场和消费者审美观念的制约、使用功能的制约、质量效益的制约……如此这样,便决定了设计师的设计不仅是主观的个体行为,更重要的是其所做的这些存在着必须与客体功能需求相结合的问题。实践告诉我们,设计的目的是人,即设计的本身“首先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其次则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必要性。我们运用相应的训练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意义,使枯燥单调的训练富有生机和活力。endprint

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设计工作是在利用现代科技而进行的艺术创造。而教与学关系的处理,如同一件设计作品都是设计人员由主动对设计对象进行客观了解、并依据客观素材所进行构思创意的创作设计过程一样,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践和自己的“学”与练习操作,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立体设计,都采取了客观的主题和主体定位:目的、内容、文字、图形、色彩、造型……相应的素材在电脑功能的支持下完成操作任务,达到相应理想的效果;具有高速、高效、高质量特性和多元化功能的电脑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快速不断地更新换代使设计人员在设计实践中不断接受更新的知识;电脑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构成优美的艺术设计交响曲:用Freehand(自由画)处理文字图形,Illustrator与Freehand异曲同工的作用,Photoshop对图片进行修整、切割、变色、叠放、改变色彩和色调、可作3DS的背影图形处理,用Pagemaker编辑出版物”等等相应知识并有效的把握技能。由于这样,学生们有了接触真实设计项目的大好机会,在培养艺术审美情趣的基础上不但大大提高了对专业设计学习的认识、凝练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如此训练还不断增强在实践锻炼过程中接受实际问题的应对能力、动手能力,既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想象空间,又为自己步入社会、参与竞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实践操作、专业技能等知识基础。

包豪斯设计认为,新的工业技术可以产生划时代的艺术。在进入电子时代的平面设计中,印刷、广告制作可轻松的进行图文处理、编辑设计、打印输出、制版自动化等高精印质保证与设计制作时间和周期的缩短、直观理想化效果;在利用电脑中点、线、面、体的造型要素进行组合、设计或变换,加上丰富的色配置进行视觉化的平面空间、实体设计,使得理想化和成就感、艺术性与实用生活化有机结合……当今时代是科学竞争、科技发达的时代,更多的电脑功能取代了传统的铅笔、图纸、图版、绘图仪器而形成电脑系统大转移,电脑艺术设计在时代飞速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奏鸣时代的强音更需要我们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毅力向着先进化、科学化、艺术化的高峰攀登;不断的提高、不断的传承、不断的发展,让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以更新的姿态跨入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进程!

艺术教育教学的思考 篇4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虽然已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 艺术设计教育在取得很大进步。艺术设计的本质要求设计师具有高素质、高能力。艺术设计是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 几乎包括了设计教育的众多科目, 如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包装设计等等。细细品味, 教学过程中仍有待完善的地方。如:教学重教育轻实践。学生进入社会之后, 没有实践经历, 一切又要重头学起。因此, 学校应加强实践训练, 把公司企业的专题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 建立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的机会。掌握最基本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

在基础设计课程中, 教师教学中应注重创意性、个性、构成等的充分体现。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电脑制作, 而不能取代人的思维。创新永远是设计的灵魂, 设计过程都是一次创造的过程。再好的电脑效果也比不上优秀的构思。艺术设计教学中, 应多增加一些抽象构成训练和创新的训练, 使设计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现代设计教育强调启发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来补充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系统的学习, 还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在所有实践类课程中都引入这种以创新性课题为主的教学方法。另外, 通过与企业界、与市场的紧密接触, 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建立有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 培养市场急需的现代设计人才。

二、艺术教学的思考

教改必须从教学理念入手, 因为这是展开任何教学的前提。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独立与自主意识。大学教师绝不只是担当“润滑剂”的作用。还要给予学生某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是潜移默化的、是隐性的, 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学生。大学是培养独立的场所, 那么教师所做的就是启发学生的独立精神, 让他主动第学习。大学教师都必须给予这样一种东西, 即学生可能不愿意主动学, 但学会了, 对其以后发展必然是有好处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就不必再通过启发了, 因为他根本就不需要启发。教师的教学和营造的班级气氛, 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德行和规矩, 甚至是为人处事的态度。教师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谓的“为人师表”就是指得这一点, 即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和为人处事态度对于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没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 艺术是搞不好的。艺术教师应该多关心自身的行为规范, 多注重自身行为对于学生的隐性影响。在这个独身子女盛行的时代, 我们的教学更是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以适应学生的需求与现状。我们的教学应该根据形势和状况做出合理的调整。大学教育更应该是一个过渡阶段。为以后踏上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要通过大学教育的影响进一步巩固先前教育的良好成果。

一切的教育, 无论高低, 都是试图将学生引向好的变化。能够帮助其实现人生价值。这是一切教育的最高理念。有的学生有不良的习气, 教育应该给于妥当地干预。我们不能将大学教学狭隘化, 不能只认为大学只是自学的平台, 只是培养独立意识的场所, 只是玩转成人游戏的开始。进入大学的学生, 他们彼此都有自己的长处和致命的缺陷。只有拥有了这样的意识, 我们的大学教学在完成基本教学的同时, 才会根据学生的需求, 与先前的教学有所接轨。承上启下地完成人生阶段的过渡。有时候也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效果, 要及时反馈。因为过程好了, 结果就是必然的。大学教育要建立在激发学生的独立与自主意识中。没有兴趣就无法开启独立与自主意识。有了兴趣, 独立意识是不用激发的, 他是自动开启的。教学应该有意识地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于这方面的强烈兴趣。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创造有吸引力的教学氛围。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道德情操, 不断提高对于知识的领悟能力和德行素养的品质, 用一言一行, 甚至是一个表情的付出感染学生, 将整个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才能创造出一种投入的环境。学生在其中才会真正体会到乐趣。

要建立积极地师生互动关系和适当地引导和鼓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快乐及轻松氛围。从而改观课堂教学整体死寂的气息。教学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初期, 适当地鼓励是必须的。能够正面地加强和稳固学生的兴趣点, 使之逐步实现由兴趣向乐趣的转换。当学生从中感受到充分快感时, 才能使得学生真正实现由兴趣向志趣的质变。对于艺术教育的具体体会及启示:课堂教学的散漫化, 导致学生行为的散漫化。师生间情感的真正沟通和发挥教师心理辅导作用的重要性只有教师真正做到将心比心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才能让学生将其心中所思, 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 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启发和辅导作用, 能真正实现对于学生的帮助。这不仅是单纯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理论的交流, 而且更应该是一种心理辅导式的交流, 以帮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困惑与危机。教师真正担负起心理辅导师的职务, 以一种师长式的身份, 或是有经验式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 了解学生真正的困惑所在, 才能真正关怀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三、以包装设计谈艺术教育包装设计

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教学改革是教育的核心, 教育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是根本目的。事实证明, 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取决于所学课程的体系和教学内容, 并从中获取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突出“创新”二字。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发明能力人才是高校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应该思考的核心问题。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 素质是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 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 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注重素质教育, 重视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才能适应新世纪对设计人才素质的需要。艺术设计教育中, 质量是生命, 特色是优势, 有很强的科技性、文化性和创造性。处理好借鉴与实际情况的关系结合社会实践, 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四、艺术教育的多元文化意识

现代艺术行态中, 艺术教育要肩负起培养符合社会文化需要的人才。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除了具有传统的表现形式外, 形态从二维形态、三维形态、多维空间表现 (如:数字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声光电艺术等) , 其多元化形态更是囊括了众多新的表现形式。现在很多艺术教育已经从课程设置与课程多元的角度, 注重多元文化意识与素养结合。新世纪的艺术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 注重创意性、开拓性与前瞻性认识培养。设计是综合艺术, 模糊的专业界线和学科间的相互融合正成为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而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融合也要求高校艺术教育开拓视野强调包容性和开放性。运用新形式、新体材开发创造性思维。当代艺术重视新材料的探索与研究, 尤其是与传统艺术体材结合的综合实验。艺术的表现手段超越了传统的点、线、面、色彩等美术元素, 体现出对材料无所不及的运用。同时, 艺术强调观念, 但对现当代艺术的学习, 并非对传统艺术的否定, 现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是相互借鉴、融合渗透的。观念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批评准则的漂移, 反映到教育中就比较具体变化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分析能力。

新教学内容应该“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以现当代艺术内容作为教学资源, 对高校艺术教学是有益的补充, 更是学科发展及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

参考文献

[1]沈履平.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教育版) , 2007 (01) .

[2]苏常青.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云南艺术学院大学生情况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1 (04) .

谈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 篇5

LIUZHOU TRANSPORT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谈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

当今艺术设计领域,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于设计教育,原有的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材形态、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体制以及教学管理均在发生一系列变 革。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以严密的教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艺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电脑美术教学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 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本人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运用,就如何在设计教学中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教学的方法联系起 来,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思考,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艺术设计教学。

一、现代基本设计课程与传统教学艺术设计教学的区别

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其教学内容包括编排设计原则、编排设计原理、编排的视觉流程、编排设计的形式法 则、编排的基本类型、文字的编排构成、图形的编排构成及现代编排设计的发展趋势等。通过在版面上对空间层次、主从关系、视觉秩序及彼此间的逻辑条理性的把 握与运用,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使版面编排获得良好的诱导力,更好地突出主题,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产生感官 上的美感,达成最佳的诉求效果。

1.教学内容外在形式的变化

传统的编排设计教学的最大弊病在于信息传递媒体单一,教师靠口述和板书及有限的范围在一定时间内,往往只能传授给学生知识的结论,难以让学生直观感知、欣 赏国内外众多的优秀设计作品,更无法从多角度、多环境立体而全面地分析其创意形成的过程。学生经自己观察、思考、抽象后形成的知识少,实际上不自觉地扼杀 了学生全面探索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而限制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无疑为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在同样的时 间内,课件以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结合的方式运用于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知识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知识的结论,从而有利于学 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和各个侧面,增强了教学的系统性、深入性。

2.教学内容内在结构的变化

教学内容的内在结构就是学科知识结构的组织设计。知识结构是学科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是学科内含智力因素的信息源。传统的编排设计教材都是以教为主,以线性 结构来组织学科知识结构,学生利用它学习自由度不大,灵活性不强,而且难以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向新知识结构的有效迁移。多媒体是一种以接近人类认知特 点的方式来组织、展示教学内容及构建知识结构的,它的信息组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LIUZHOU TRANSPORT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织方式是一种非线性结构——把信息的组织形式与信息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结合起来,为学生 提供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化认知空间,既注重学科的基本内容,又包括学科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既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注重知识的结构,使教学内容的统 一性与灵活性得到了完善的结合。这种采用网络化结构来组织的教学内容,把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有层次的构成一种网络系统,系统由节点和链组成,节点表示教学内 容的知识点,链是知识点之间的层级逻辑关系,教学内容在结构的变化使学习的知识着眼于不同的侧面,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了多角度、丰富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面 对各种设计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这种知识,灵活地利用它们进行设计,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

二、电脑艺术设计色彩构成教学

在电脑艺术设计色彩学习中,对呈现知识的框面艺术设计尽可能追求新颖独特。色彩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少,作为美术设计者,更应 该自觉地认识色彩、创造色彩,一件设计作品的美感是综合了形态、色彩、质感而产生的。然而,看到作品的瞬间。首先诉诸于观者眼睛的是色彩的组合效果,也就 是色彩美的问题。在设计中,不同的色彩搭配组合会给人的视觉和心理上形成诸如温暖、寒冷、华丽、朴素、强烈、柔弱、明亮、阴暗等不同的环境气氛,表现各种 不同的感情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讲授色彩原理时,教师往往以字代色,两种或多种色彩的对比及调和效果,学生只能通过联想加以比较,尤其对一些色彩感 觉较弱,对色彩知识了解也较少的学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后期的实际应用中,很难把构成中的色彩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创作中,出现了临摹不成问题,创作却难上加难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要求在重新讲解相关的色彩知识,这些都说明前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Adobe Photoshop软件作为影像处理软件,在色彩的使用及调控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快捷的填充,灵活的色彩更换方式,每一项都简便易学,把 Photoshop应用于色彩构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屏幕对色彩间的复杂关系进行形象地讲解,学生通过真实的色彩表现,轻松掌握色彩搭配规律,在作业的 制作上,可免去学生手工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涂色不均等问题,并可衍生出多个方案,便于比较,扩大练习范围。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外,更 多的需要借助大量深入而又系统的色彩作业练习去理解色彩原理,磨炼色彩感觉,精纯表现技巧,提高自身的色彩修养,为以后与色彩相关的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 础。

三、艺术设计过程的变化

我们曾以客观物质材料来塑模型,召集我们已逐渐步入虚拟实境的时代。计算机自身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同时它又与周围的环境、开发商及使用者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LIUZHOU TRANSPORT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构成另一 个系统。这样的系统环境下的工作带来设计者的思维及工作方法的一系列变化:传统的设计程序是被化分为几个阶段,即分析—构思—制作—选择—评价—再修改制 作—再选择定案的过程,设计者必须亲历每个部分,参与每个过程,自身的角色也随之不断变化,设计者不但要有良好的设计思维,同时也要具备过硬的多种制作方 法与手段;而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时,情形就大有改观:设计人员只需作好满意的一个或几个供选择的构思或创意,剩下的工作就是运用适当的软件,通过指尖 点击鼠标传递设计人的意旨,就可获得形象色彩俱佳的设计稿来。免去了作者许多亲身制作之苦,也往往获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在平面设计中,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作者可得到多种质感的表现效果。设计者运用计算机材质库中所提供的材料肌理,使它与制作的图形或文字结合,通过视觉产 生软硬、粗细、明暗、透明模型等对比的变化效果,来确定并有效地进行形体、模块的重组构造,方便地改变开头色彩等,还可利用计算机内多种摄影特技技巧,造 成特有的动感效果,达到精细的设计作品,使其层次感、丰富性移样化更为突出;而在立体的设计中,设计者更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 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机功能可以将每一条曲线,徒刑模数精确计算出并能虚拟实境表现出来,显示出模型的最终效果。设计者亦可以加入动画设计,使物体处于运 动之中,观察设计物体在运动中的各部分关系,及时调整设计构思,这样的设计过程生动而直观。无论是二维设计或是三维设计,图像或图形通过数字化后的高速传 递,一切都变得那么轻松自如。在这当中设计者能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也贪图到变化多端的设计手法。新的设计造型语言和思维理念,更能贴近于生活,融入于时代 之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也给设计者提供了另一种巨大的新鲜设计空间:设计者一方面,既可以取材于身边的或其它地方的现成材料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工具的输 入加入设计,又可加入音乐,声响等情景资料丰富设计内容;另一方面,可在虚拟的实境中建立三维模型进行多媒体展示等等,按自己意念显示出个性和多样化。此 时的设计者已成为设计元素融入设计作品当中,将在传统的以设计作品的静态表述变成了如今动态空间的多维设计表述,形成人机互动的局面。

四、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构想

现代的教学方法变传统的课程讲授式为启发引导式,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联网,协作讨论成为多媒体辅助教 学中最有特点的教学方法——不但师生之间可以交流,而且学生之间实现了交互协作——协作形式有可能是文件、数据、也有可能是语言、图形、图像,为启发引导 式教学创造了共同讨论交流的条件。我们把这一新的教学形式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LIUZHOU TRANSPORT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并作了一定尝试-针对电脑编排创意设计课程课题的提出,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宣传 手册的整体形象设计,要求每个学生拿出整体设计方案一套,通过竞标,点评学生的作品,挑选出最佳设计方案,经集体讨论评估使方案得以完善,在此基础上进行 自选课题的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设计总的学习问题,而且要引导、帮助学生形象思考、分析问题的思路,切忌直接命令学生去如何如何做,而是引导学生去想;教学在 教学的开始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而教师会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洞察他们的想法的由来,看到其合理性和局限性,而后再提供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设计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或者组织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和合作。使学生学会 理清、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不断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最终促 成对某一主题产生共同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教师可以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学生的设计思路更 明确、更系统。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要逐渐让学生更多地去管理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探索活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意思维的培养,教师要 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生环境,使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

关于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的思考 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学艺术 思考分析

反映初中音乐所具有的教学艺术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学方法,而各项教学原则同样是通过教学方法实现的,所以,研究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成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音乐,陶冶自己的情操,加强自身的音乐素养,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一、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我国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带动教学信息化的实现。多媒体艺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对课堂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实现多媒体艺术能够让学习氛围更加活跃,是一种有效的课堂辅助教学手段。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背景,体会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时的心境。实现多媒体教学能够将传统的黑板教学和书面教学逐渐摒弃,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表现的更加生动形象。老师在进行音乐曲目的讲解之前,首先要告诉学生这首曲目的创作年代和时代背景,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曲目的了解,使学生充满对音乐的热爱。生活是音乐的主要来源,没有生活也就不会有音乐。实现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贴近音乐,不再觉得音乐是多么的遥不可及,多么的枯燥无味。目前,流行音乐风靡全球,成为当下的主流音乐,但是民族音乐以及爱国歌曲等会永远留存在历史的长河中。进行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地域所体现出来的不同音乐,感受其独特的音乐特点。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完成课堂任务,让学生领略到音乐的独有魅力和特色。

二、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在初中课堂开设音乐课程,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音乐来获取音乐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断提高。虽然有一部分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但是因为平常很少能够接触到人文艺术,所以其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较为零散。很多音乐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不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先入为主,通常只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不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基本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分析作品和音乐欣赏;其教学过程当中往往也是学生以听为主,老师进行讲解,很少进行师生间的友好交流和探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不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让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感兴趣,导致学生体验和欣赏音乐的过程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达不到特定的效果。

三、选择音乐作品要科学合理

音乐的价值不仅是它所具有的动听旋律,其出现的时间比文字更早,是人们对于感觉的探索和表达。音乐以其独特的形式记录下人们发展的整个过程,凝结着人类思想的精华,也包含着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因其所具有的多样风格反映出多样的人类文化。在进行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第一步要先对学生的音乐需求有所了解和掌握。一部非常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将学生的情感不断丰富,从而会影响到学生对于事物的判断、行为和看法。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到初中生对于音乐文化的某些需求来进行音乐作品的选择,从而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在进行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是从专业的音乐学院毕业,对于安排的教学内容都太过专业化,学生都难以接受和理解。所以,选择音乐作品、内容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

四、积极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

所谓氛围指的是某个场合所营造出来的情调或者特殊气。学生和老师,分别是知识的接受者和施教者,要想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有一个积极有效的、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够使双方都能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交融。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应该是活跃却不凌乱,安静却不呆板,紧张却不沉闷,愉快却不松散。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和谐相处,默契配合。但还应该要扎实和稳重,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就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若是缺乏实事求是的求知精神,就会本末倒置、哗众取宠了。

课堂氛围的营造关系着教育理论水平、言谈举止、知识结构能力以及自身艺术修养。第一,老师要想驾驭好课堂,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和思考问题,就一定要认真的准备功课。老师会常遇到这种突发状况:学生突然提出让老师始料不及的问题,如果老师备课充分,并且有着较丰富的知识,就能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学生的心里也会充满满足感,从而营造出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当老师在讲解全音和半音时讲到十二平均律的知识,学生如果问这是谁第一个发现的,老师若将朱载介绍给学生们,并且告诉他们我国发现相同律学要比外国早好几百年的时间。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并且能够对律学充满好奇。另外,老师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是营造课堂氛围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旦学生对于音乐充满兴趣,就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通常能够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还有就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让学生能够较快的融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例如,老师在讲解《春江花月夜》时,首先在右边的黑板板书上这首诗,然后再在黑板左边挂上《江月图》的水墨画,结合着《春江花月夜》这首歌曲的播放,运用姿态、眼神和表情等表达方式,传递给学生完整的音乐信息,让学生通过这种良好的氛围进行自我艺术想象,汲取艺术的丰富营养,从而使课堂效率不断提高。

结语: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应该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完善,要讲究教学艺术,使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能够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当中获得知识,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卢昌荟.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读写算(教师版),2013(5)

[2]游倩云.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神州,2013(2)

[3]季伏英.探讨新课程下的初中音乐教学[J].中华少年,2013(1)

[4]潘丹妮.谈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6)

插花艺术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篇7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插花艺术,教学思考

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 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随着学分制的不断推进, 各高校选修课比例逐渐增加, 这对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公共选修课 (以下称为公选课) 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程, 以具有知识性、时代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特点, 逐渐成为学分制培养方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承担河南科技大学公选课插花艺术的讲授任务已6年, 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 有感于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进, 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明确课程定位, 整合教学内容

插花是集植物学、美学、文学、哲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艺术门类, 通过不同花材的艺术造型来体现创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进行插花创作, 要求创作者不但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 还要掌握一定的插作技巧。目前国内多所高职院校开设插花艺术课程, 部分职业院校更是以培养高素质插花艺术从业人员为目的, 将这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对待, 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增强。

本校的插花艺术共有两个课头, 一个是选修课, 还有一个就是本门课程, 属于公选课。公选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插花艺术的基本知识内容, 藉插花作品的艺术审美过程陶冶情操, 提高艺术素养, 培养学生对生活和学业的热爱。与高职院校以及选修课不同, 公选课只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最为基本的插花技能。也正因如此, 本课程只有理论学时而无实践学时, 这是同选修课的根本差别之一。考虑到这一情况, 在插花艺术授课内容上进行了适当调整, 压缩了不同花型插作技巧方面的讲授学时, 适当增加了插花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优秀作品赏析方面的内容;这一调整避免了单纯由讲授技巧理论而产生的枯燥性, 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也有更充裕的时间使学生了解插花艺术的发展历史, 欣赏和掌握不同花材、作品的美态和特点, 使得学生对插花艺术基本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 更加符合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

二密切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兴趣

插花艺术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 理论的学习和技巧的实践最终要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个具体花艺项目里才有意义。而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收益的花艺项目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的媒介。虽然本课程是一门公选课, 学生不具备实践动手的条件, 但教师仍然注意积极在课堂中引入新花材、新技巧。这种引进不是真的购买花材让学生进行新颖的插作技巧练习, 而是教师同市内多家花店长期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经常在花店进行礼仪插花创作或现场布置时全程参与, 并拍下照片和视频, 在课堂上播放, 通过这种方式, 使学生对市场上流行的花材种类、创作手法与技巧、常见的插花用具以及婚礼花艺设计、酒店花艺设计、花艺礼品设计等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尽可能将花店装饰、顾客接待与服务等与营销能力有关的知识与体会借助这样的项目实例,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虽然没有动手的机会, 但对于需要动手才能获得的经验同样有认识, 一旦走向社会后, 有需要时可以很快融入花艺行业, 而不显得陌生与迷茫。

三丰富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一门不设实践学时的公选课, 插花艺术主要以多媒体设备为主, 教学资源较少。在这样的条件下, 只有立足现实, 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才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 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 用声光影结合进行教学

目前林学院绝大多数课程已实现多媒体教学, 本课程也不例外。多媒体教学具有教学直观性强、图文并茂、课程信息量大、授课形式变化生动、富于艺术表现力等特点, 对于插花艺术这样艺术性较强的课程来说, 显得尤为必须。

在课程一开始, 先展示一些高清、精美的插花艺术作品的图片, 这些作品中有利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蔬菜水果做成的创意插花, 有利用街头巷尾到处可见的野花野草做成的传统插花, 这些作品使学生意识到, 只要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具备一双善于创造美的双手, 原来插花艺术就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边,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而随后理论内容的讲述, 考虑到课程的性质, 课件中的文字以简短凝练为主, 配以不同的图片、动画、视频作为说明。

如讲述花材选择的重要性时, 以著名插花艺术作品“精卫填海的新启示”进行举例。这幅作品最大的特点在于以一朵鹤望兰作为鸟头, 从而使得夸张变形的造型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鲜明意义。幻灯片播放时先不做任何说明的展示作品, 然后作品名称以动画形式飞入, 很多学生在看到名称的瞬间都会发出会心的“哦”声, 此时再强调花材选择的重要性, 就显得极为顺理成章, 也极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视频的应用以简短为原则, 在课堂当中不时穿插播放, 一方面调节课堂气氛, 另一方面也达到不断和分散设置学生注意点和兴趣点的目的。如在谈到插花的作用时, 穿插了一段两分钟的关于日本人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借助插花进行自我减压的新闻;在谈到送花礼仪时, 则播放了一段七分钟左右的动画片。该动画片本是奥运会前夕北京市制作的礼仪大讲堂系列中的一集。动画片以贴近生活的故事背景、幽默诙谐的语言, 讲述了百姓生活中最常见的花卉:红玫瑰、菊花的使用方法, 最终点出重点:送花要注意相关的禁忌与礼仪。相比与单纯用语言强调送花礼仪的重要性, 这样的方式相信会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

在插花艺术作品欣赏时, 以相同风格的音乐作为背景, 既符合“琴赏”插花的古意, 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作品的意境。如课程最后《插花作品的鉴赏评比》一章, 前半部分是插花作品鉴赏评比的方法与原则, 教师如常以单击鼠标换片的方式讲解;最后十几张以东方传统优秀插花作品为主的幻灯片, 则设置为间隔20秒自动换片的方式, 先由学生自己欣赏;幻灯片播放的同时插入了琴箫合奏的《梵海云僧》曲作为背景音乐。这首乐曲以清微澹远的琴音与温柔悠扬的箫声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 这种氛围与作品创作时对作者“心静”“心正”的要求不谋而合, 学生观看时, 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影响下, 以一种舒缓、宁静、心无旁骛的状态非常自然的被带入作品意境中;作品展示完后, 教师重点讲解一部分作品, 其余的作品留给学生自己体会品味, 极大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2. 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目的, 大胆放权鼓励课堂讨论

公选课若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能仅靠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 而是要通过各种途径,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课程中的一些与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内容, 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 要求学生课下查资料做PPT, 在课堂上留出专门的时间, 让同学自己讲述。如花材的保鲜问题是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也比较感兴趣的, 因此这一部分的内容就留给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讲述。结果意外发现学生们所查的资料涉及的范围非常宽泛, 有的以日常插花保鲜小窍门为内容, 有的则将目光放在切花采后系统的保鲜技术上, 还有以古代保鲜技巧与现代保鲜方法作对比的。在学生讲述完后, 教师根据大纲要求的内容, 进行补充讲解。这种授课方式, 既保证了大纲内容正常完成,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 可谓一举三得。

3. 以重组教学模型为手段, 由易到难讲解插花步骤

鉴于本课程不设实践学时, 又要求学生对插花基本技术有一定了解, 故利用有限资金, 以仿真花制作了几个东西方传统插花基本花型的模型, 在课堂上将模型拆解后, 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边讲解边重新插作, 使学生能够看清楚每一花型的插作要点和顺序。与图片和视频展示相比, 这个过程更加直观。

四严格课堂纪律, 端正学生态度

到课率低是很多公选课存在的常见问题, 主要由三方面原因造成: (1) 部分学生选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跟风”现象, 实际上对课程并不感兴趣, 直接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2) 教师讲课质量不高。 (3) 教师管理较为松散, 学生认为有空子可钻, 不上课也照样可以拿到学分。后两个原因属于教师可以控制的范畴。为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如上所述不断地进行探索, 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除此以外, 在课堂上, 认真执行学校的考勤制度, 尽量杜绝学生懒散逃课的现象。

五开展多种考核, 完善评价体系

插花艺术公选课期末考核以开卷考试为主, 内容涉及插花艺术历史、基本知识、花艺作品赏析等多方面内容;同时, 为避免单一理论考试的片面性, 在课程不同阶段适时增加考核手段, 将课堂讨论也纳入考核范畴。对学生所做的PPT进行评分, 对于踊跃发言的学生视具体情况实行加分;在作品赏析时,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并实行评分;根据考情情况, 适当进行加分或扣分;多种考核方式结合, 力争公平、公正的以成绩体现学生的学习结果。

学无止境, 教无定法, 笔者在教学的道路上虽然不断探索, 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长路漫漫, 如何真正将教学工作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仍然需要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徐建成、刘飞.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5) :124~125

[2]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3]张虎、孙莉、吴冬.《插花艺术》项目课程改革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6)

对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些思考 篇8

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

“‘用课本教’,这不仅是一门大学问,也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教课本”更多的是把课本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用课本教”则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创造性的汲取语文课本中的精华,将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培养目标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一本教科书在不同的语文教师手中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具有语文教学艺术的教师不会被语文课本束缚,会让语文课本“为我所用”,创造出更多的教学价值,培养出真正的人。

钻研语文教材是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钻研教读课文,从外部来说,要明确课文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内部来说,把握课文自身的特点以及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洪宗礼在《一双手》教学中,对《江苏省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试用课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他有意识地将自己钻研课文的方法教给学生,在学生学习了前三篇写人文章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写人,特别是写人的外貌特征,往往抓住人物的哪部分来写呢?”这既是让学生对前面写人文章进行回顾,也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更是为引出林业工人的“一双手”做了铺垫。

“用课本教”不能止于钻研教材,还要讲究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适合自己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对教师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一双手》教学中,洪宗礼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结构等时,请同学们运用试用课本中“阅读方法和习惯”中“读书四到”的方法结合一系列的问题,独立地阅读这一部分课文。洪宗礼采取扶读法,将“阅读四法”有意识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掌握各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和基本规律上下功夫”,学生已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尝试自己去认识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用课本教”还要学会艺术地处理教学中的一些关系,及时巧妙地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在《“人物速写”:你看他(她)像谁?———为本班一位同学画像》写作教学中姚逊在“速写”李响时,洪宗礼启发学生“缺了一颗门牙”的描写,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学生“以丑为美”写作手法的理解,也缓解了同学之间的矛盾,增强他们之间的情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突发事件,这不仅需要在钻研教材的时候,预设各种有可能发生情况并制定解决方法,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但是也要注意适可而止,毕竟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

等待智慧之花开放

在一个课堂里,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参差不齐,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内心都潜藏着充足的思维能力,只是不同学生思维能力的觉醒有快慢和早晚之分,这就需要教师用睿智的眼光去发掘隐藏在他们身上的潜能。而优秀的教师,是一位开垦学生思维处女地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始终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慢慢被唤醒,一旦被唤醒就会转动得越来越快,但在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反应快的学生,更要等待一下反应慢的学生,只要学生在思考,那么智慧之花就会在他们身上灿烂开放。富有语文教学艺术的教师不仅会倾听学生有声的语言,还会倾听学生无声的语言。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被他捕捉到,他会在反馈中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真正成长。

为孩子打下终生学习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

具有语文教学艺术的教师不仅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塑造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钱理群曾说:“语文教育,就是要打好两个底子———终生学习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打好终生学习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阅读经典名著。当今青少年阅读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有些学生不会阅读,没有掌握阅读方法,即使有些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也喜欢阅读时下流行的文章;二是许多会阅读的优秀学生只关注高考在阅读方面的考点,而忽略阅读所能给人带来的情感熏陶和精神启迪。造成这种阅读窘境主要是因为中高考体制的存在和学生阅读兴趣的缺乏,中高考体制在当下是难以实现真正变革的,唯一能做的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阅读经典名著,适量阅读时下流行的文章。流行的文章满足社会大众阅读需求,但难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给予他们充足的精神营养,而阅读经典可以帮助学生超越时空的界限,将自己平面的生活延展为立体的生活。

在创制“青春读书课”的严凌君看来,“教语文20来年了,没有体会到做一个语文教师的尊严”“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内容没有人文含量,没有文化含量”,他深感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端,于是着手自己理解的语文教学。他的课没有太多的约束,没有教案,光凭一张嘴,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有想法可以响亮的说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一位学生在上了他的课评价道:原来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那么一点精神支柱;懂得不仅需要用知识来武装自我,还需要有精神来升华自己。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面思考 篇9

1 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体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 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但是作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而言, 对于教材的选择并不容易。随着课程改革的深人, 教材问题持续引发关注。在宽松的出版发行制度和市场需求的调节下, 图书市场上涌现出大批高校艺术类教材, 而且多以整套形式出现, 这些教材在内容编著等方面的水平良莠不齐、鱼目混杂, 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材种类日趋繁多。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教材, 学校往往良芳难辨, 难以取舍。如何科学的认识以及正确的选择教材, 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教材能否成为高校教学中促进学生成才发展的要素, 教材的选择是关键。

基于当前教材的选择及运用上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保持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专业特色的同时又需要借鉴理工类专业教学的经验, 应尽快建立起符合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特点的教材体系。进一步规范教材的选用, 选用高水平的教材, 杜绝质量低劣的教材进入课堂, 健全科学的教材选用制度, 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材的正确选择及合理运用的基础之上, 教师和学生都应拥有丰富的教学及练习的参考资料。另外, 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 除讲授教材基本专业设计理论知识以外, 更要关注本专业本行业最新的发展形式与动态。学生在作业练习时, 不能闭门造车, 应大量阅读相关专业资料并学习参考相关优秀的设计作品。在对教材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前提下, 合理借鉴学习优秀的参考资料, 从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设计水品, 也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2 课程之间的衔接

高校教学的课程设置、时间分配等, 不仅体现了培养人才目标的要求, 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继续学习、就业、创业等各方面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必修课构成。目前多数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衔接上存在的问题有:课程安排的先后顺序不够合理, 专业理论课程部分内容重复;专业课程之间过渡衔接生硬。

目前状况下针对以上种种问题, 特别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衔接上, 学校每学期应制定统一的标准教学单元, 制定出统一的课程标准。众所周知, 课程衔接的实质就是课程相互分工、相互承接、以及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每一门专业课程的设置都是必不可少的, 分别在不同阶段担任着重要作用。因此, 教师在授课时给学生强调本课程重要性的同时, 还应介绍本课程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特别是后续课程的关系与作用。如一些高等院校基础课与专业课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 设计基础的课程设置仍多为绘画练习课程设置, 而思维训练、专攻性设计基础课比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因根据专业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像素描课程除练习传统素描外可适当加入设计素描阶段, 从而改变学生的设计观念古板、陈旧的现象。再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透视学课程, 课程初始教师就应给学生强调本课程虽然只是专业基础课, 但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的学习,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又是今后学习专业课如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课重要的表达方法之一, 一环扣一环, 让学生认识到了学习本门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习有了目标和方向, 也就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

3 课堂教学的创新

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 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的每一个重要环节, 千方百计摒弃传统教育思维的旧观念、旧模式、旧方法, 改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课堂与社会相错位的教学模式, 探索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 注重学思结合, 知行统一, 因材施教, 激发思考, 引导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当重在实践, 实际参与一项设计项目要远远胜过背诵一本《室内设计原理》。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中, 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方式灵活掌握,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 鼓励学生将企业或公司的课题带到学校的课堂里来, 通过这些实际工程设计项目的引入, 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案设计, 每位学生都有一些新颖的设计点, 但并不完整系统, 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分组讨论的课堂教学形式, 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又让他们打开了设计思路。等方案基本完善时, 可挑选部分学生的较为优秀的设计方案, 让这些学生给大家一起分享讨论其设计构思与想法。这种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意在强调教师在“教”的过程中, 留出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自己组织讨论, 小组来对完成的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讲”与“评”, 在实现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归纳与表达等全过程的认知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及管理能力。最终完成方案后, 可以采取举办优秀设计方案展览的形式, 让学生通过展览, 相互学习优秀设计作品, 同时找出自己的差距, 继续努力。经调查社会当前一些年轻的设计精英们, 他们都是在经历了高密度、高强度的设计实践之后才取得一定的成功。

4 结语

经济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品位和追求在不断地提高, 对高品质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作为高等院校及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根据市场的需求, 重视专业教材及参考书的选择, 优化课程结构之间的衔接, 创新丰富教学方法, 合理地进行教学改进, 才能与时俱进, 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向社会宣传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大力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教育, 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曙旸.环境艺术设计辩义[J].雕塑, 1997, (3) :23-25.

[2]唐海波, 张立丽.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史志, 2010, (9) :145-146.

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规律的思考 篇10

我国艺术教育体系深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 重视系统化的理论推导, 毋庸置疑, 这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大有好处的。并且, 通过授课和考试的教学模式, 耗用相对少的教学资源, 适合国情, 具有可操作性。然而这种教学体系使得应试教育成为主流教育模式, 从而忽略了对大量创新性研究总结提炼的过程, 或者把它们变成了非重点。而创新意识、钻研精神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则更重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制定的伟大战略决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科技创新, 关键在人才”, 对于在校大学生, 就要培养出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从而使得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自觉地做出创新性工作。因此, 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随着艺术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 逐步提升素质教育在大学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比重, 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艺术教改任务。

1 压力教学法培养艺术设计学生实践能力

自2000年以来, 国内多所大学完成了艺术设计实践基地建设等教改课题, 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设计计算机实验室、设计材料实验室等。并将实践课列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 在长期的设计实践课的教学中, 我们逐步认识到:设计实践课不仅仅是用计算机对设计内容的“实验”, 或者是对设计软件的支撑课程。广义的讲:设计实践教学为教与学的双方提供了一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验”机会。

研究性学习, 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 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 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是一种主动探究式学习。

本着这一主导思想, 结合高校的具体实际情况, 我们在教学中总结了压力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此方法在对学生施加一定压力的前提下, 以启发式教学法为教学手段, 冲击学生应试学习的习惯, 强化独立学习意识, 激发学习潜能, 加强动手能力, 培养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方法在具体实施上, 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软件, 通过自由选题、查阅资料完成一至两个设计实践并以固定格式的设计论文提交。题目既可结合某门设计课程自由设置;也可根据教材中题目或内容自由发挥;甚至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定。但所选题目应具有一定难度, 体现开放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形式上, 初期可分为若干小实验讲授相关软件知识和设计实践思想, 调整学生应试模式的学习习惯, 培养发散思维。在教学的中后期, 教师主要布置任务, 通过课堂讲评和讨论调整学生实验思路、启发创新思维、完成自由选题实验。

压力教学主要体现在评分标准, 将分数分为设计创意分析、软件程序分析、效果分析、工作量 (查阅资料、收集数据等) 和扩展创新几个部分。加大动手能力和创新部分的得分权重, 允许失败但不许偷懒。严格把关, 规定以80分为底线, 不能达标者必须重做, 否则不予通过。

2 学生的自我管理引入到教学过程中

近年来, 我们尝试了以班级为单位, 由学生干部组织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 教师则扮演监督者的角色。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了班级学风的良性发展, 值得进一步探索。

2.1 更新观念, 主动学习

必须使学生意识到传统教法缺乏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并且应用实例少、动手内容少。也必须使学生意识到除分数外还有许多重要的能力需要通过具体实践才能得到提高, 而设计实践则提供了一次“实践”机会, 学生通过这次机会训练自己的综合能力。从教学实践来看, 大多数同学认同老师的教法, 并积极主动地完成老师所提出的实践任务。

2.2 设计实践与软件学习相结合

设计实践实质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从问题出发, 通过设计实践操作, 获得体验和感悟, 进行发现和创造, 获得包括设计创想在内的经验, 从而发展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其主要目标是鼓励和组织学生通过独立完成适当的开放性问题来体会这一过程, 提高综合能力。

2.3 教师的导向起着重要作用

通常学生习惯了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 遇到实际问题不知从何处下手。此时, 教师的适时指导和课堂导向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鼓励选题多样化;指导学生根据题目查阅相关资料;结合部分学生的初步实践计划, 根据标准给出适当的点评和建议。

2.4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学风

良好的学习风气是顺利实施设计实践目标的必要保证。教师鼓励学生干部组织班级学术活动, 调动全班的学习积极性, 是我们的教改实践取得成功的保证。从学生完成实践论文和反馈信息来看, 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收到明显成效。学生对设计都有了新的认识, 体会到动手与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萌发了创新意识。

3 讨论与思考

对于将艺术设计实践课纳入必修课的学生, 采用压力教学法教授实践课,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 是可行的补充教学手段。引入学生自我管理模式,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又可有效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是值得尝试的工作。我们考虑在条件成熟时, 将设计实践和相关课程“捆绑”, 或者对于如何开展其他的艺术设计实验课, 需要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索其教学规律。

4 结束语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制定的伟大战略决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科技创新, 关键在人才”。对于在校大学生, 就是要培养出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从而使得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自觉地做出创新性工作。因此, 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随着艺术教育的深化改革, 逐步提升素质教育在大学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比重, 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教改任务。如何把实验教学纳入教学计划, 增加授课比重和教学模式, 是值得高校各位同仁深思的问题。

摘要: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随着艺术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 逐步提升素质教育在大学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比重, 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艺术教改任务。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屈健, 庞永红.西部高等艺术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J].美术观察, 2006, (9) .[1]屈健, 庞永红.西部高等艺术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J].美术观察, 2006, (9) .

上一篇:数码钢琴下一篇:自适应前馈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