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技论文

2024-07-02

医学科技论文(精选十篇)

医学科技论文 篇1

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撰写要求: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即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结构式摘要由目的、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4个要素组成。目的中需简要交代研究的前提 (问题的提出) 、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资料与方法中需简述研究类型 (如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 、人口学 (研究对象) 或材料、分组、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摘要方法中不需要指明具体使用的统计学方法;结果中针对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简要列出主要的、有意义的或新发现的研究结果, 指出临床与统计学的意义和价值;结论是针对结果的分析、评价和应用, 肯定经过科学分析的研究结果及其获得的某些结论, 但不能超出研究结果的范围而过度推论, 同时指出这些结论的理论或实用价值。摘要中不列图表, 不引用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语首次出现需注明中文全称。中文摘要以350字左右为宜, 英文摘要需与中文摘要对应。

医院医学科技论文 篇2

1医院科技工作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1把握创新方向

坚持战斗力唯一的根本标准,充分认清军队医学科技创新对生成和保障战斗力的重要作用。坚持医学科技创新服务官兵、服务部队的正确方向,切实把解决卫勤保障重点难点问题作为医学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坚持把主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聚焦到完成平战时卫勤保障科研任务上来,坚持在选题上充分结合医院担负的使命任务,充分结合体系部队官兵的实际需求,充分结合医院的传统优势和科研特色,积极开展军事医学科研,为增强卫勤保障实力,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2强化创新意识

在医学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医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只有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大力开展科研攻关,掌握一批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项目,才能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引领风骚[5]。因此,首先在课题选题时就必须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及实用性等原则,保证后续研究也具有一定的领先地位。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学会查阅中外文献,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研究。

1.3营造创新氛围

科技创新不仅仅是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的义务,同样也是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责任,人人皆要为、人人皆可为。医院要提高全员全程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分层次分类别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科研目标任务。广泛依托科主任、中青年骨干、高学历人才开展院内科研学术讲座,依托科研能手传授创新经验,依托地方高校、军内专家开展统计学、循证医学等科研基本方法的指导[6],开展科研能力培训,不断提高科研技能。完善科研沟通协作平台,浓厚科研创新氛围。

1.4打造科研品牌

科技创新是学科建设的生命线,但科技创新如果只停留在申报课题奖项、发表论文上,没有做好转化运用、形成品牌效应,科技创新的生命力就会变得暗淡无光。因此,要围绕“科技兴院、技术强院”的建设思路,以“跟进国际前沿技术、开创国内创新技术”为目标,贴近临床需求,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整合优势资源,加强集成创新,搞好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做大做强优势学科品牌。

2对策

2.1坚持以建设研究型医院为目标,深化科技工作改革

着力强化全院人员“科技兴院、科技兴医”的意识,坚持把医学科技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实施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注重搞好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和政策制定,修订完善《科技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对科技工作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重点表彰,对SCI论文实行分层次奖励,加大学科平台建设及军事题材科研工作扶持力度;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明确课题资金的使用范围[3],逐个项目设立专项科研经费本,控制不合理开支;对课题研究、申报实施统一计划管理,强化全程跟踪、全程评价,确保科研任务有效落实。加强学术活动管理,承办各级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多学科联合协作攻关力度,提高医院学术影响力。

2.2坚持以军事斗争卫勤准备为龙头,加强军事医学科研攻关

坚持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指导,紧贴热点地区、应急卫勤作战样式和战斗力维护开展科技创新。以训练相关疾病和战创伤防治、野战救护为突破点,以体能储备、心理素质、野战救护信息平台等服务战斗力因素为重点方向,开展军事特色科学研究,力争形成高质量的军事医学科技成果。院级重点课题立项,设立创新基金[4],鼓励科研骨干积极开展军事卫勤科学研究,对卫勤研究实施政策倾斜,结合医疗“三送”、代职和挂钩帮带等活动,与体系部队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搭建军事医学科研合作平台,浓厚科研创新氛围。

2.3坚持以拓展科技研究平台为支撑,打造学科品牌

以拓展科技研究平台为支撑,全面加强学科建设,持续打造“六大基地”(大器官疾病诊疗、疑难危重病救治、地方特色病防治、器官衰竭替代、百岁老年病康复、目的地医疗示范基地),发展“三大学科群”(部队常见病训练伤战创伤救治、特色优势品牌、潜力弱势学科群),重点建设老干部保健、高血压管理、胸痛、腹痛、头痛、肿瘤介入诊疗、甲状腺疾病防治、临床检验“八个中心”。全面实施资源整合,在人才、设备、资金等方面重点倾斜,实现“基地”、“群体”、“中心”品牌的整体提升。

2.4坚持以科技兴院人才强院为方针,培育创新人才

遥望未来的医学新科技 篇3

「BioPen」让医生 「画」出组织

古有马良的神笔,今有可以「画」出新生骨组织的笔,这种出现在医学领域的神笔,不仅能帮助医生完成高难度的医学手术,更能给患者带来福音。

源起3D打印机

这种笔是由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实验室研发的一种手动3D打印设备,名为BioPen,其强大的完全植入功能,可以将植入物完美地注入意外创伤或者截肢的病人身体里,并将对骨头内部骨组织的伤害降到最低,算得上是医学界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

外形和普通笔相似

BioPen的工作原理与3D打印机相仿,采用硅胶材质构造结构,内含活性细胞、海藻酸钠或海藻提取物,可以让骨细胞与已有的神经肌肉相结合,促进骨头的快速愈合。在BioPen的针尖部分的活性细胞和海藻酸钠提取物会混合,医生用这支笔在病人已经损坏的骨骼上填充或者「画」上新的部分。之后,运用紫外光照射进行干燥,以此造出新的细胞层(骨支架),涂上的细胞会顺其自然地增生,直到完全与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融合为止。

最重要的是从其诞生之日开始,患者再也不用因为替换组织而苦恼担心许久,而且通过这支笔所植入的细胞会自然地与现有的组织结合,不会产生大程度的排异,从而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也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同时还缩短了恢复时间。

据悉,这款笔将于2015年应用于墨尔本艾肯海德医学发现中心的几项外科项目中。除此之外,BioPen也可以支持其他药物的填充,以应用于创伤恢复或组织再造。

「粪便银行」救人赚钱两不误

「粪便银行」名为OpenBiome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马克·史密斯教授创立的。千万别觉得这个银行的名字不好听,它比起一般银行的功能可是一点都不差,并且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行医救人。

治疗特殊的肠道感染

据美国统计,一种名为艰难梭菌感染的特殊肠道感染每年可导致1.4万美国患者死亡。其出现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而主要症状就是腹泻。但是由于抗生素耐药问题愈发严重,使得这种特殊的肠道感染变得难以治愈且容易复发,所以现如今的医生采用了移植健康人粪便中的肠道菌群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可是新的问题再一次出现,因为只有新鲜大便中的肠道细菌才可以在被移植者体内重建肠道菌群,所以保证粪便新鲜以维持细菌的活性就成了首要问题。因此「粪便银行」就在这样的需求下,应运而生了。

如何运行?

别以为粪便银行就只是把大便随随便便存储起来的轻松活儿,其实要比你想像中难。首先要找到合格的粪便有偿捐献者。

第一,年龄要小于50岁,并且排便规律;第二,为确保粪便质量合格,捐献者必须首先填写由120个问题组成的调查问卷,说明自己的既往病史、旅行经历以及近期使用抗生素情况。接下来还要进行粪便检查,确保肠道菌群健康、不含高危病原体。然后,还要抽取血样,进行甲乙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检查。全套筛查下来大约要花上1000美元,不过不要紧张,这些费用「粪便银行」会全部承担。

筛查合格之后,捐献者就可以正式上岗了。这时「粪便银行」会要求粪便捐献者在60天内进行频繁的捐献,所以,捐献者按照要求便需要每周至少来这里4次,并把他们的「捐献样品」投入座便器上一个帽子形状的收集器里。一次采集的粪便标本通常可以用于4~5位患者的治疗。收集到的粪便样本会在-80℃条件下保存,并放在干冰上运输。「粪便银行」的工作人员说,这些冷冻便便的疗效与新鲜的一样好,而且它们更加方便,「保质期」更长(可达6个月),还可以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由于「粪便银行」每成功捐献一份样本,捐献者就可以得到40美元报酬,所以得到了大多数年轻人的追捧,而且事实上他们的粪便的确更加健康。为了鼓励人们捐献,「粪便银行」在例行报酬之外还设置了「每月捐献最多奖」和「单次捐献最多奖」等奖项。

未来的大便药丸

由于粪便移植往往需要插管灌肠,所以「大便药丸」便可成为「粪便银行」在医疗领域的延伸,来解决其不能解决的问题。

哈佛医学院和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研究者们使用来自健康捐献者的冷冻粪便做成口服药丸,成功缓解了一些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的腹泻症状。而且研究者发现,口服大便药丸缓解感染症状的效果十分喜人。但目前只是小型的研究,还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证实本次研究的结论,并需要对这种药物的安全性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果「大便药丸」和「粪便库」得以普及,将来就会有更多患者可以从中获益。

滴血验百病

只要一滴血就能验出你身体有没有疾病——来自DNA医药研究所的Eugene Chan博士带领他的团队制造出了一台机器,只需要滴一滴血就能完成检测,识别出上百种病症。

Eugene Chan博士说,很多疾病会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如果能及早发现并且得到治疗,悲剧大可以避免。但是如果疾病还处于潜伏期,人们很难意识到其存在,而发现了往往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所以研制出来的机器是势在必行。

这台名为GAGAD的机器从感冒到肺炎,甚至最新的埃博拉病毒都能测出。除此之外,机器也与穿戴设备相配合,持续收集用户的健康指数,例如心电图、心跳速率、体温等。可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连接到手机或者机器上,机器就能诊断出用户的健康状况。这项技术在今年得到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投资,而且在最新一届的Nokia Sensing XChallenge大赛中取得冠军,这让其在未来的路上能越走越远。

换血让人返老还童?

除了滴血能验病外,现在在医学领域竟然还发明了换血让你返老还童的疗法。虽然听起来有点像吸血鬼电影中的情节,但是这却实实在在地发生着。就在2014年10月,一些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参加了在加州进行的一场特殊的实验:研究员在他们的体内输入来自年轻人的血液,来探究这种方法是否能改善他们的认知能力,扭转病情造成的损害。

之前有实验证明年轻鼠的血液可让老年鼠恢复活力。

康奈尔大学伊萨卡分校的营养学家克莱夫·麦凯将一只年老小鼠和一只年轻小鼠的循环系统缝合在了一起,这种方法在免疫学上被称为「异时异种共生」。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老年小鼠的软骨比预期更快地出现了年轻化。之后斯坦福大学的托马斯·兰德团队做了相似的实验,也发现来自年轻小鼠的血液让老年小鼠的肝脏和骨骼肌干细胞恢复到了更年轻的状态。老年小鼠也能够像年轻小鼠一样修复其受伤的肌肉。

血浆中的蛋白质GDF11是关键因素

哈佛研究人员排除了老年小鼠的变化是受血压下降影响之后,确定血浆中存在的一种被称为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的蛋白质似乎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蛋白质的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下降。他们每天给心肌肥厚的老年小鼠注射GDF11,30天后,这些小鼠的心脏缩小的程度与之前进行的「异种共生」实验结果相当。一年后,该团队又通过实验证明,每日注射GDF11的小鼠的血管数量和大脑中干细胞的数量都增多了,众所周知,这两个因素都有助于改善大脑功能。

另一个以斯坦福大学的托尼·韦斯科瑞为首的独立研究团队也进行了类似实验,他们将年轻小鼠的血浆注入老年小鼠体内,发现后者的耐力和认知功能都增强了。

不论是小鼠还是人类,随着年龄增长,GDF11的水平都会下降。虽然研究人员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GDF11下降,但他们知道其参与了控制发育的若干种机制。GDF11也被认为可减轻老龄化对大脑的影响,部分原因在于其能够激活另一种与神经发育和长期记忆有关的蛋白质。

年轻人的血液或可成为化疗辅助手段

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的亚历山德罗·拉维亚诺说,这项换血实验前景无限,但目前来说将年轻人的血液用于治疗慢性疾病的可能性更大。他说,癌症患者如果能够避免肌肉萎缩,生存几率将大幅提高。因此现在亚历山德罗教授已经在考虑利用年轻血液中这些可保持活力的因素,来减少化疗过程中肌肉萎缩的发生。

三大未来医学技术

在生命中按下暂停键

据统计,战场死亡多数是因为医疗小组未能在士兵受伤后第一个小时及时到达进行治疗所致。这个重要的一小时因此也被称为「黄金小时」。现在的问题是:「你是否能够在生命中按下暂停键?」这也正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和德克萨斯州A&M临床研究学会正在进行的研究。虽然最初的实验体是松鼠,但目前他们已经计划使猪进入冬眠状态。

下载人类意识

一些科学家认为,未来有一天人类能够将自己的大脑意识下载到计算机中,变成自己的「机器灵魂」。本质上来说,一台拥有你全部信息的人工智能电脑将让你能够在计算机里存活上千年。这一概念是由科学家伊恩提出的,他目前正在开发这样的计算机模型。到2050年,你将能把自己所有的信息下载到电脑里,拥有自己的「机器灵魂」。

抗衰老酶

随着对人体衰老的研究的增多,目前人体衰老被认为是一种疾病。人体衰老并非人们所认为的自然现象,而是对我们现存的生理过程的攻击。人体衰老现象可通过某种特殊的酶进行跟踪,如果这些酶能够得到修复,人体自然功能的恢复过程将会一并消除衰老问题。经科学研究已发现两种生化酶——SIRT3和SIRT4,对于线粒体细胞分裂具有重要性。

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撰写要求 篇4

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撰写要求: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结构式摘要由目的、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4个要素组成。目的中需简要交代研究的前提(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资料与方法中需简述研究类型(如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人口学(研究对象)或材料、分组、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摘要方法中不需要指明具体使用的统计学方法;结果中针对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简要列出主要的、有意义的或新发现的研究结果,指出临床与统计学的意义和价值;结论是针对结果的分析、评价和应用,肯定经过科学分析的研究结果及其获得的某些结论,但不能超出研究结果的范围而过度推论,同时指出这些结论的理论或实用价值。摘要中不列图表,不引用参考文献,英文缩略语首次出现需注明中文全称。中文摘要以35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需与中文摘要对应。

医学科技期刊编辑能力培养论文 篇5

1复合型医学编辑应具备“四心”

1.1高度的责任心

所谓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家人、企业乃至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认知态度,是做好一项工作或完成一项任务的基础。责任心是编辑的重要心理品质,编辑的责任心是指编辑对他所承担的各种责任自觉地做好的心情,包括对他所属群体的各种编辑出版活动(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版式设计、期刊装帧等)、行为规范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编辑出版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影响出版质量。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编辑才能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对待每一份稿件,认真处理每一个问题,才能圆满地完成编辑出版任务。

1.2良好的敬业心

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一种职业道德的崇高表现。编辑这个行业看似有趣,实则枯燥乏味,每天要重复着几乎相同的工作,有时一坐下来就是几个小时,常常看得头昏眼花。编辑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就可能影响着编辑各个环节工作的完成,最终影响着医学期刊的质量。因此,编辑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把办好医学期刊作为毕生追求,以扎实、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甘愿为他人作嫁衣,充当“无名英雄”,致力于办好医学科技期刊,全心全心为编辑出版事业服务。

1.3坚持不懈的进取心

编辑人员要有不断学习、努力上进,立志有所作为的心理状态。医学是一门深奥且比较难理解的科学,随着现代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知识技术更新很快,新的分支(如分子微生物学、分子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等)的不断出现,医学论文的分类日趋专业化,医学编辑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追踪新时期医学研究热点,策划新的选题,才能使期刊体现出新颖性。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新的编辑手段、编辑模式也随之出现,医学编辑也必须不断学习,才能掌握现代编辑技术,才能适应期刊网络化、数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需要。

1.4高尚的道德心

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我们党和政府历来所提倡的,它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构成我国社会道德的全部。恪守《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编辑出版有效管理的有力保障,编辑人员必须坚持正确的编辑出版导向,认真把好出版物的质量关,把期刊内容、编校、印装质量列入编辑出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中,反对粗制滥造,玩忽职守的行为,多出好作品,不出平庸作品,杜绝坏作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面对着更多的权钱交易的诱惑,低级庸俗之作随之出现;不少期刊编校质量较差,错字连篇;有的来稿即用,不顾质量,有些甚至出现买卖刊号、外包出版的现象,严重影响出版正常秩序。对这些负面的影响,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保证期刊市场的健康发展。

2复合型医学编辑应具备的三种基本意识

2.1创新意识

创新是期刊的生命力所在,编辑的创新意识应贯穿从选题策划到编辑活动的始终。在选题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挖掘出有前瞻性、创新性和预见性的选题。选题策划的创新体现在探索新原理,发现新的科学现象与客观规律,解决新难题的学术论文上。作为地方性复合型医学学术期刊,我们组稿中不但开发项目研究形成的论著,更注重实用价值大的学术论文,为临床一线提供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拓宽应用范围,使论文紧贴科研和临床实际,在表现内容上独具特色。内容上创新越多,特色越突出,对读者的吸引力越强,论文发表的意义越大。

2.2精品意识

精品期刊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创建品牌期刊的意识,提高期刊国内国外影响力,增加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医学期刊而言,姜敏认为,精品就是遵循整体选题策划,把对学科有指导作用,反映医学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其创新技术、创新方法,探讨其新机制和新思路,对专业人员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论文有机的编排在一起,编校质量高,印刷装帧好。精品应体现在论文质量上,装帧设计上,还体现在精品栏目上。医学编辑只有具备精品意识,才能使期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创建品牌期刊为突破口,发挥本刊专家优势、拓宽读者资源和突出品牌特征,打造一条适合自己的市场化道路,为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2.3市场竞争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加深,期刊的取向愈加集约化、网络化和国际化,期刊要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竞争,包括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同行的竞争,期刊内部的竞争。所以期刊编辑要有一种优胜劣汰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有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笔者认为,复合型医学科技期刊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必须更新观念,以敏锐的眼光和竞争意识,打破传统办刊的束缚,突破传统营运的模式,改变旧的办刊角色,推进编辑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产品向品牌转变,由“在纸”向“在线”转变。通过市场调研找准期刊市场定位,找出不足,扬长避短,找出期刊自己的准确的市场切入点,贴近读者,创造市场,驾驭市场,挖掘潜力,以适应市场和读者需求。

3复合型医学编辑在业务上应具备“专而博”科学文化知识

3.1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编辑工作是一项集政治思想、学术理论、科学技术为一体的高级而复杂的工程,编辑的素质贯穿其全过程,编辑素质包含政治修养,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是编辑人员在知识、品质、秉赋和感悟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体现。笔者认为,加强编辑人员素质,首要的是坚持政治修养,强调编辑出版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具备良好的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责任心,把好论文的政治责任关。法律意识,就是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和编辑出版的政策法规,懂法、执法,遵纪守法,一切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避免编辑出版工作的失误,杜绝期刊出版发行造成的法律后果。遵守职业道德与编辑出版工作同等重要,在审稿时要严格认真,选用稿件要坚持以学术质量为前提,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篇文稿,杜绝与办刊宗旨、栏目不符的关系稿,保证期刊沿着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3.2全面而扎实的医学知识

扎实的医学知识是做好医学编辑的基础。从事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增加自己专业知识的积累,如儿科专业的编辑,除有儿科学深厚的知识积累,还要有内科、外科、病理、影像等方面的知识。而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涉及更多的专业领域,需要掌握更广泛的医学专业知识,虽然要求全面掌握是不现实的,但对医学专业核心的几个学科要有所精通,专业达到较高的水平。各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医学有着必然的联系,医学编辑不仅仅要掌握医学知识,还要鉴赏许多与医学专业有关学科内容,这就要求医学期刊编辑必须具备渊博的学科知识,做一个专而博的“大杂家”,才能对来稿用专业的眼光去判断其学术价值,准确取舍,择优劣汰。对于稿件的缺陷,能向作者提出更专业的、合理的修改意见,提升论文的学术质量。随着医学知识更新的加速,也要求医学编辑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随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才能有助于跟踪新课题,组织高水平的稿件,报道新成果。

3.3广泛的编辑出版学知识

我国大多数的高等医学院校没有开设编辑出版学课程,专门培养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当前从事医学编辑的人员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全面的编辑出版学知识的学习、培训。编辑出版学内容比较广泛,包括编辑学概述、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编辑出版史、应用文写作等编辑出版基础知识;也包含出版工作流程、出版校对工作、出版物印刷和发行、出版历史知识、出版行政管理等编辑出版业务知识;还包含著作权法、期刊管理规定等编辑出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涉及内容多,医学编辑应在广泛了解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如现代汉语、编辑出版工作流程、出版校对工作、出版物印刷与发行、出版行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应重点掌握。只有具备广泛的出版学知识才能较快适应编辑出版工作。

3.4较高的英文水平

较高的英文水平是医学科技期刊走向国际化的需要。目前,我国医学科技期刊同时拥有中文版和英文版的较少,中文版期刊要想被国外著名检索机构如SCI、EI、CA、IM等收录,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英文摘要。而且随着期刊的国际化,医学科技期刊还要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刊经验,争取国外优秀稿件,只有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才能审阅外文稿件,查阅外文文献,才能与国外作者、读者、专家进行交流沟通。这对我国医学科技期刊立足中国,走向世界,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具有深远意义。

3.5科研知识和统计学知识

科研知识是审阅和判断医学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是否可行、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研究目的是否明确、实验的样本(对象)是否符合、研究结果是否可靠、研究内容是否新颖。特别是论著(原著)栏目,是医学期刊最具代表性的论文,也是论文质量高低的体现。医学论文多数涉及到医学统计学,评价一篇论著质量的高低,论著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规范性,主要是通过统计学来判断的。科研的总体设计、资料采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直到最后得出结论都与统计学有密切关系。一篇论文如果出现统计学错误,那么所得结果就会被全盘否定,结论就是错误的,研究意义就不大,论文就没有发表价值。因此,医学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知识,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方法,熟悉不同统计资料、数据的表示法,应采用的合适的统计学处理。不但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如t检验、2检验、秩和检验等),还要求学会使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算。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才能把好论文质量关,保证期刊内容质量。

3.6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

21世纪是网络经济时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编辑部都开始实现办公自动化,大多数编辑工作流程如编辑审稿、文字加工、刊样校对、信息传递等都可以网上完成,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办公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期刊编辑也顺应时代的变化,基本上实现办公自动化,编辑排版也从“在纸”向“在线”过渡,但技术上还有待改善,编辑人员有必要加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的力度,加速编辑网络化的进程。

4复合型医学编辑在能力上应具备多种技能

4.1现代编辑技能

(1)运用计算机进行稿件编辑加工能力:传统的编辑加工,稿件常常被修改得面目全非,排版人员比较难辨认,经常出现输入错误等现象,增加校对人员的工作量。编辑应用计算机网络,学会并熟练应用Word、WPS文字编辑软件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修改不仅方便,而且能明显减少错误,保证期刊出版质量。

(2)图片处理能力:医学论文,特别是有关影像内容的论文,常附有图片,而作者提供的图片由于各种原因不是很理想,可能会影响印刷质量时,应用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Corldraw、ACDSee等)对图片进行优化处理后再排版,可以提高图片印刷质量。

(3)编辑具备排版能力:目前很多编辑部已实现内部自行排版,一般仅配备一名排版人员,如果遇到请假或其他情况,编辑排版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编辑具备一定的排版能力,才能在这种情况下完成排版任务。在最后的连排过程中,也能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调整,加快排版速度,保证排版质量。

(4)运用计算机进行查阅资料的能力:编辑在加工稿件过程中,通过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专业的大型数据库如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就可以查新相关知识,查证检测论文是否有新颖性,特别是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成功推出“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后,更加方便了编辑检测论文的抄袭与剽窃、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不端行为。因此,现代医学编辑必须具备运用计算机查阅资料的能力,才能胜任现代编辑工作。

(5)运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办公的能力:随着期刊网络化和办公自动化,医学编辑应该掌握从选题策划到校对这一系列的现代编辑办公流程。

4.2一定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在干中学、主动学、不断学、终身学,才能成一名合格的编辑。因此,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具备过硬的写作能力,才能不断总结自己工作中的新经验和新成果,促进编辑之间的交流,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才能不断得到学习和提高。

4.3社会交际能力

编辑活动的整个过程离不开社会交际活动。编辑是读者与作者、作者与审稿专家之间的桥梁与纽带。现代编辑是出版活动的源头,只有勤于交往、善于交往,才能获得最新的出版信息和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只有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才能很好的将专家的审稿意见如实、客观的反映给作者,让作者真正理解和领会专家的意见;才能与作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争取更多更优秀的稿件;才能争取更多的广告,为期刊发展注入活力。

4.4团结协作能力

现代的期刊是一个团队的期刊,是一个大家庭。编辑出版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想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整个编辑出版工作是不现实的。科技期刊要把建设学习型团队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工作来抓,鼓励大家以刊社(编辑部)为家,树立家兴我兴,家衰我衰的观念。在工作中通过大家的互动、互帮、互学,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共同提升素质。作为科技期刊管理者,应尊重人才,熟悉每个人的能力与特长,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发挥每个人的优点,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现代医学编辑如果没有团结协作能力,总想独来独往,这样必将会被社会淘汰。

5小结

医学科技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甘肃省医学情报研究所的科技论文查收、查引登记表、委托单及查收、查引检索证明等档案材料和中国医院知识仓库 (CHKD) 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文献数据库 (CMCI) 、科学引文索引 (SCI) 等数据库检索出的2010—2012年甘肃省发表医药卫生科技论文以及论文收录和被引用的情况为研究资料。

1.2 方法

将1 252篇收录论文及其被引用情况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 (医药卫生) 统计, 利用Excel软件对相关科技论文的收录和被引用情况、机构分布、学科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论文收录及被引用情况

共有185项科研成果进行了论文收录和引用检索, 提供检索的论文1 313篇, 英文189篇, 占14.39%;平均每项科研成果7.10篇;有1 267篇被数据库收录, 占96.50%, 具体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国内论文发文量大致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1、2012年发文量受论文发表时滞影响, 数量减少;英文论文2011年发文量最多;2002—2007年发文量较稳定, 但数量较少。2000—2012年共有572篇论文被引用, 被引率45.15%, 其中有192篇文献为自引, 占总被引的33.57%;被引次数共2 403次, 平均被引4.20次。

注:本文研究对象为2010—2012年所有登记在案的科技论文, 这些论文最早发表时间为2000年

2.2 论文被引频次分布 (见表2)

表2显示, 引用频次最高的是47次, 最低1次;被引10次及以上的 (高频被引) 论文51篇, 占8.92%, 被引用4~9次的论文占25.70%, 被引用3次及以下的占65.38%。高频被引论文的作者主要是各学科领头人。

2.3 被引论文学科分布 (见表3)

表3显示, 论文被引篇数列前5位的学科依次为流行病学、医学影像学、肿瘤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内科学其他学科。被引次数列前5位的学科依次为医学细胞生物学、流行病学、医学影像学、普通外科学、肿瘤学。平均被引次数列前5位的学科依次为泌尿外科学、医学细胞生物学、普通外科学、耳鼻喉科学、胃肠病学。

3 讨论

3.1 论文收录和引用情况可反映科研水平

论文收录和引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成果的水平, 论文发表刊物的级别、影响力及公认度能反映论文的质量和水平[2]。一般来讲, 发表在外文期刊, 尤其是SCI中的论文, 研究水平和学术水平均比较高。与185项科研成果相关的论文中, 检索到公开发表的占95.35%, 平均每项成果有相关论文7.10篇, 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4.20次;英文论文占整个收录论文的14.39%, 除2012年外, 英文论文的数量处于上升趋势。

论文引用情况表明研究的延续性和影响力, 引用率反映研究的热点和价值, 引用频次表明研究的焦点和关注度[3,4]。调查中, 有45.15%的论文被引用, 4.20次/篇, 超过40%的研究被多位其他研究者关注;自引篇数占总被引篇数的33.57%, 提示这些研究呈长期延续性, 或者研究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比较独特。英文, 尤其是国际公认的SCI论文的影响力最大, 其被引频次最高达到47次, 说明该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水平在国际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

然而, 近8%的论文没检索到被收录, 主要原因在于: (1) 时差, 在近2~3个月发表的论文数据库还没有收录; (2) 作者缺乏对期刊的甄别能力, 在不合法期刊发表论文挫伤了其积极性; (3) 内部交流刊物、专刊、增刊、特刊影响了论文的规范应用。而论文的引用次数较低, 也可能与成果水平和论文质量、外语应用能力、文章创新性、时差有关系。

3.2 学科和机构分布能反映科研的主力与实力

从学科分布上来看, 流行病学、医学影像学、肿瘤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发表的高影响力论文较多, 这一方面与国家和地方对危害较大的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及控制支持力度加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这些学科是多种疾病预防和诊疗研究中的交叉学科, 尤其在关注危害大的慢性病、恶性肿瘤诊治的同时, 注重病因、环境、遗传等方面的流行病学研究与提高早诊早治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有关。

成果奖励申报来自31个医疗和研究机构, 5个机构的被引论文在10篇以上, 其中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被引篇数超过100篇。中英文论文产出数量和被引用次数较多的主要分布在省级三级甲等医疗机构, 说明这些机构在人才、知识、研究条件等方面均具有优势, 体现了其在科研方面的带头作用。

3.3 论文收录和引用可支持科研评审

通过论文的收录和引用情况能够较清晰地了解科研成果的影响力以及公认程度, 使评审专家在科研课题评审过程中更好地对该项科研成果作出客观评价[5]。自2010年起, 甘肃医学科技奖申报均要求提供与本科研成果相关的科技论文查收查引证明, 以此作为评价该项科研成果先进性的指标之一, 说明科研成果奖励评审工作正逐步走向科学、客观、规范化的道路。

3.4 论文收录和引用在评奖中存在的缺陷

时滞性影响了论文在评奖中更科学地应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周期大约为一年, 新发表论文的引文在数据库中无法体现, 从而影响了引用率和引用频次;SCI新入选期刊体现不出影响因子或者影响因子相对较低。而论文与评奖成果的相关度及研究人员的界定、论文的数量与成果的实际价值等方面都会影响论文在实际评奖中的公正应用。

总之, 科技论文收录和引用检索证明从文献鉴证角度表明了论文发表与他人引用的真实性,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以及相关成果的研究价值, 但论文只是科研成果从文字语言角度的体现, 并且论文在评奖中还受期刊时滞性、入选时间、论文与成果的相关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 在以科技论文收录和引用作为奖励评审的一项评价指标时, 为了保证评审的公正性, 在遵从客观性的同时, 还要注意其主观性和不足, 从而对成果的先进性作出科学、合理的判定。

摘要:对2010—2012年甘肃医学科技奖评奖论文的收录和引用检索情况进行分析, 从申报奖励相关论文的收录和被引用情况, 了解这些论文的学术水平及其对科研成果评奖的影响, 为科研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肃医学科技奖,论文,引用

参考文献

[1]麦少贞, 高明, 包品红, 等.我医院4年间论文发表及其被引用情况[J].医学信息, 2008, 21 (7) :1045-1049.

[2]姚莉.柳州市三甲医院近9年科技论文发表状况与学科领域分布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0, 31 (7) :61-65.

[3]张兵.2005—2011年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论文被引用状况分析[J].医药前沿, 2012 (30) :101-102.

[4]吴鹭萍.2000—2009年厦门市医药卫生科技论文被引统计分析[J].医学信息, 2011, 24 (1) :43-46.

医学科技论文 篇7

科研论文是科技工作者科研业绩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体现形式。论文水平的评价, 在科研成果的鉴定、科技奖励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 目前学术界对论文水平评价尚无统一的标准。现有的论文分类法存在自身的一些不足, 片面或单一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对论文的评价难免不掺杂人为主观因素[1,2]。为此, 我们以医学科技论文为例, 尝试运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对论文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本定量评价方法增加了论文评价指标, 细化评价内容, 并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全面科学合理地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 对不同指标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 通过加权平均等方法消除误差。定量评价的优势在于直观地反映一篇论文的价值, 为各科研单位、高校评价科技人员科研业绩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方法。

1 论文分类分级评价概述

1.1 按论文的体裁分级

目前国内期刊常将研究型论文分为论著、短篇报道、综述等[3]。而关于卫生事业管理、医学教育等领域的论文则缺乏相应的分类方法, 套用研究型论文的分类法也行不通。

1.1.1 研究型医学论文或称自然科学医学类论文

主要是指医学科学里偏重自然科学的论文。分类标准如下:

(1) 论著。

基础医学多系通过科学实验的直接观察, 发现和收集新的材料及结果, 并有较新的创见。论著一般具有较高的原创性, 在摘要和正文中一般都具备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部分。论著的另外一个显著标志是具有中英文摘要、关键词。论著的中英文摘要有助于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 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但是, 仅以论著来评价论文仍然有很多的局限性。例如, 论著的创新程度需要进行专业的查新检索才能初步确立, 论著的质量及影响力同样也依赖于其发表的期刊的优劣。高档期刊被国内外检索库收录充分, 容易产生较好的国际影响力。另外, 部分学术期刊对论文的体裁分类不是很清楚明了, 如照样把短篇、综述文章的英文摘要刊登出来, 还有的根本未按照这个方法分类编排文章, 而是根据论文内容安排栏目, 这就对论著的界定提出了挑战。

(2) 经验交流。

指在技术方法上有创造性或重大改进, 关于新技术的应用及操作步骤方面的文章, 包括技术方法、技术革新等方面的交流。这类论文介于论著和短篇之间。它们有一定的原创性, 甚至对原有的治疗方案、试验方法有所改进, 但实验的复杂性、创新性等不及论著。这类论文虽也可像论著一样具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及中英文摘要等外部表现形式。不少刊物一般不刊用这类论文的英文摘要部分, 而只保留中文摘要部分, 甚至只有关键词的存在。这样的论文形式与论著、短篇容易混淆, 故本文将其单独列举出来, 以示区别。

(3) 综述。

也称述评。综述是作者从一个学术侧面围绕某个问题收集一定的有关文献资料, 或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 进行消化整理、综合归纳、分析提炼而形成的概述性、评述性的专题学术论文。综述的原创性往往较低, 其所展示的内容是对某一学科某个领域发展现状的概括和介绍。一些权威期刊往往只发表有前期研究的相关领域的专家的综述。但实际上, 综述成了不少作者写作的捷径, 他们或没有自己的科研课题, 或觉得难以写出原创性、创新性的论文, 于是选择了通过搜集文献资料“拼写” 综述的道路。很多学术期刊往往不分作者实际研究基础和水平高低, 刊发了大量的综述文章。

(4) 短篇报道。

其内容可包括科研方法、科研经验、临床病例分析、病例报告 (个案报告) 以及临床病例讨论等。而尤以病例报道为常见。短篇报道的突出特点就是论文短小, 所述内容一般针对某一小问题、小发现等进行简短的论述。短篇报道往往连中文摘要也没有, 甚至连关键词、参考文献也省略了。有的期刊将这类文章视为“补白”发表。总的来说, 短篇报道的影响力不如论著, 国内不少单位给它的待遇也远不如论著 [4]。但是短篇报道虽短, 也能出现一些重大的医学发现, 例如新病例、新症状、新的药物不良反应等。所以, 单看论文篇幅长短来衡量论文的学术价值有具有局限性。

1.1.2 医学中偏重社会科学的论文分类

(1) 论著级别的理论文章或称社会科学类论文。

参考相关专业期刊发表现状, 本文暂将字数超过5000字 (字数一般取整处理) , 以及字数在3000以上, 并配发中英文摘要的算为论著级别。这类文章不涉及试验研究, 有的往往只是一些经验性的介绍。例如各种医院管理、药事管理、护理管理等论文。这些文章或结合本单位一些先进措施、做法结合理论分析写成, 或参考其他单位、国外单位等的做法类似综述的写作而成。有的具有较好的原创性, 但多数原创性和创新性不足。刊载这类理论性极强的论文的主要医学期刊如《中华医院管理杂志》、《医学与哲学》等。理论文章多为卫生事业管理、医学教育等内容, 也是医学科学中重要的学科分支。这类文章在发表时一般期刊都不用其英文摘要部分, 因而难以被一些以英文为主的国际检索库收录, 又因其学科的特殊性, 目前《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尚未将这些偏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期刊单独划分出来。所以, 这类发表在医学期刊上的医学管理、医学教育论文影响情况一般不如自然科学的论著好。

(2) 经验交流级别的理论文章。

将字数在3000以上5000以下未配发中英文摘要的, 以及明显带有文献综述且字数在3000以上者算为经验交流级别的论文。

(3) 短篇报道级别的理论文章。

字数在3000以下, 无论是否有中英文摘要, 一律等同短篇报道级别的论文。

1.2 按论文发表的期刊分类

论文按照发表期刊分级是论文发表后, 尚未产生足够学术影响的情况下可以操作的一个步骤及评价指标。在这个阶段, 论文的被引量尚未产生, 依靠期刊的等级来分级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学术期刊的分类基本上不再按照国家级、省级等来区分了。目前除个别地区仍然沿用这种分类方法外, 基本上都采用的是核心期刊分类法。核心期刊的概念是布拉德福提出的运用布拉德福区域分析法, 选用期刊或书目等有关的检索工具中所列的有关数据为统计资料, 用等级排列方法列出布拉德福型数据, 然后把数据分为若干区域, 最后通过对区域数据分析划定核心区域 (nucleus) , 确定核心期刊。布拉德福给出的核心期刊规律公式为1:α:α2关系。根据医学科学的学科性质, 及国内外核心期刊发展情况, 论文发表等级按照期刊性质分类可分为国际核心期刊级、国内核心期刊级两大类[5,6]。但是, 这种分类法也是有局限性, 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并不一定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而在一般期刊发表的论文也不一定就缺乏学术意义。但可以肯定的是, 在权威期刊发表是有助于论文产生足够影响力的。所以, 目前国内不少科研单位、医疗院校主要是按照论文发表的期刊等级来进行论文的评价。

1.2.1 国内核心期刊

(1)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始于1992年, 是国内最早的核心期刊评价工具, 也是国内最权威的核心期刊工具, 运用相当广泛。该评价体系每4年评一次, 有效期4年。最近一版为2008年出版, 共评选出1913种核心期刊。基本上包含量所有学科的期刊, 分属七大编115个学科类目。

(2)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入选的期刊称为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ISTIC) 受国家科技部委托, 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 (ISI) 《期刊引证报告》 (JCR) 的模式评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较“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入选比例大。该机构每年评一次, 评上的期刊称号有效期为两年。这是统计源期刊最权威的说法, 并具有一定的核心期刊意义, 在国内的运用相当广泛。但在使用时, 也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期刊虽进入该目录, 但不一定每篇论文都能被主办者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收录, 例如一些短篇报道, 在临床专业的期刊发表的医学管理、教育类的论文, 往往就不被收录。

四川省卫生厅将进入以上两个核心库的期刊划为A类期刊, 要求晋升职称时至少有1-2篇A类期刊论文的发表[7]。而将未进入核心期刊目录的其他合法医学期刊划为B类期刊。而按照核心期刊目录对医学期刊的入选标准和比例来看, 国内部分科研单位一般认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里的医学期刊好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并将一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算为5分, 统计源论文1篇算3分。本文暂时参考这样的权威程度判断。故国内部分就可将论文分为3级:第一级:核心期刊级;第二级:统计源期刊级;第三级:一般期刊级。

1.2.2 国际核心期刊

(1) 《科学引文索引》 (SCI) 。

由美国费城的科学情报报研究所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编辑出版, 创刊于1961,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来看可分为SCI 和SCI-E, SCI是指来源期刊为3500种左右的SCI印刷版和SCI 光盘版, 视为核心期刊。SCI-E的全称是SCI-Expanded, 又称SCI Search , 是SCI的扩展库, 有来源期刊5300种, 可通过国际联机和国际互联网进行检索。SCI不仅是一种大型的文献检索工具, 而且是引文分析的极为重要的工具之一。

(2) 《医学索引》 (Index Medicos/MEDLINE) 。

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LM) 编辑出版, 宗旨是搜集覆盖全世界多种语言的医学刊物, 内容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齿科学、兽医学、卫生保健、营养卫生、职业卫生、卫生管理等。《医学索引》创刊于1879年。2004年, Index Medicos收录约3 700种期刊, MEDLINE收录约4 700种。 MEDLINE是MEDLARS (包括BIOETHICSLINE, HISTLINE, AIDSLINE, SPACELINE等) 的40种数据库中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是目前国际医学界使用最广泛的数据库之一。

一般认为SCI是最权威的检索系统, 如有的高校要求博士研究生至少发表1篇SCI论文才准予毕业, 并将1篇Medline论文算为1/2篇;可将一篇SCI-E论文算为1/2篇SCI核心库论文。由此, 国际部分可将论文分为3级:第一级:SCI核心期刊级;第二级:Medline期刊级或SCI-E期刊级;第三级:一般合法外文期刊级。

1.2.3 论文国内国外总的分级

一般认为SCI期刊的权威程度远远高于国内核心期刊, 如有的单位给予SCI论文奖励标准是万元乘以影响因子数, 而国内核心期刊的奖励远不如SCI高。由此, 本文将论文总体上分为六个级别:

第一级:SCI核心期刊级;

第二级:Medline期刊级或SCI-E期刊级;

第三级:中国中文核心期刊级;

第四级: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级;

第五级::一般外文期刊级;

第六级:国内一般期刊级。

各级论文具体的权威程度可以通过同行专家评议的方法来确定初步的权重分数并得以区分。同一篇论文往往可出现在多个核心目录, 则累计计分。

1.3 论文的被引评价

论文的被引是指论文发表后作为其他论文的参考文献出现情况。论文被引量一般在发表后2—3年内达到最高峰, 其意义是可以客观地说明该期刊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 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地位及产生的影响力[8]。是论文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但被引同样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热门研究领域的论文容易被引, 非热门研究领域的同类论文产出少, 被引就低。但在成果鉴定、科技进步奖评审时, 论文的被引则是一项重要的依据。论文的被引评价主要是根据被引频次及引用论文发表的期刊等级来确定。参照论文发表的期刊等级划分情况, 论文被引可分为以下6个级别:

第一级:SCI核心期刊级;

第二级:Medline期刊级或SCI-E期刊级;

第三级:中国中文核心期刊级;

第四级: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级;

第五级:一般外文期刊级;

第六级:国内一般期刊级。

1.4 论文发表的期刊影响因子

期刊的影响因子能够反映期刊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因此一般认为期刊影响因子越高, 期刊的学术价值越高, 论文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发表往往也同时获得较好的影响力[9]。因此, 除期刊是否核心期刊分级外, 期刊的影响因子也是评价已发表论文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具体运用时, 为避免误差, 需要使用“影响因子平均值”的计算方法。

国内期刊影响因子来源主要由中国科技信息情报研究所提供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核心版) ”提供的各个学科及分支学科期刊影响因子的即年数据。国际著名检索SCI等也提供相关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而对那些学术水平很一般的期刊, 往往难以找到其影响因子。故在具体评价时, 可以仅选择某些期刊评价机构评出的源期刊。

1.5 基金论文

基金论文是指各种科研经费资助的课题成果性论文。基金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内容通常是相关领域研究的前沿, 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瞻性。理论上基金论文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科学价值。如不少期刊优先征集、录用、发表基金论文, 减免发表费用, 以及设置“绿色通道”等来吸引基金论文投稿。基金级别越高, 论文的“身份”、“身价”就越高。根据这一情况, 本文暂根据基金情况将论文分为4个等级:

第一级:国家级基金。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实际评价过程中, 可以忽略那些非主流、非官方性质的基金项目;

第二级:省部级基金;

第三级:市 (厅) 级基金;

第四级:无基金论文。

此外, 同种基金, 根据经费不同还可以分为3类:

第一类:重点研究项目。重点项目资助经费往往是最多的。

第二类:一般项目或青年基金。资助力度次于重点项目。

第三类: 自筹经费项目。指立项机构不拨经费的课题, 研究经费由课题组成员负责筹集或由其所在单位匹配资助来得到解决。

2 评价理论与方法

2.1 影响因子法

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 IF) 也称之为即时指数法[10], 是美国SCI创始人尤金·加菲尔德 (E. Garfield) 1972年提出的一项期刊计量指标, 它是以期刊为研究对象, 统计在一定时间内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 其通用公式为:

ΙF=Ν2n2 (Ν2表示前2年期刊论文产生的总被引次数, n2表示前2年期刊发表的论文总数) 。影响因子揭示了期刊中每篇文章的平均被引证程度, 此值越高, 则影响越大。

2.2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11] (weighted average) 是将各数值乘以相应的单位数, 然后加总求和得到总体值, 再除以总的单位数的方法, 是对多种评价方法得出的标化综合评价值进行组合的方法。组合过程中根据各种方法评估结果的优劣赋以相应的权重系数, 然后采用加权平均法得出组合后的综合评价值。

2.3 同行专家评议法

同行专家评议[12,13] (peer expert evaluation) 主要用于某种指标分数的同行专家评议, 利用专家打分, 然后经过一系列统计学处理、检验后确定具体的值。同行专家评议目前运用广泛。专家评议可以将一些抽象的, 难以用统一标准表示的概念数字化, 使评价内容能够较直观的表现出来, 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结果的权威性、科学性。在本文中, 主要是用于一些重要指标权重的确定。

2.4 平均影响因子法

由于科学研究领域的大小、研究人员数量和读者群的不同, 各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学科, 各分支学科的大小不同, 影响因子也存在差异。这在期刊质量评价中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足。为此, 泰国学者N.Sombatsompop等人提出了影响因子分数平均值 (impact factor point average, IFPA) 的概念[14]。其计算公式为:

IFPA= (Iα/IA) (1-R/ (N+1) ) n

其中Iα为某期刊的影响因子, IA为某期刊在本学科的影响因子排序, R为某刊在本学科的影响因子排序, N为某学科期刊总数, n为某人发表论文总数。

2.5 布拉德福定律法

布拉德福定律法 (Bradford law) 主要是研究文献分布的一种方法[15], 已用于期刊、出版社等多个行业的评价, 是期刊评价中确定核心区域核心期刊的主要方法。运用布拉德福区域分析法, 选用期刊或书目等有关的检索工具中所列的有关数据为统计资料, 用等级排列方法列出布拉德福型数据, 然后把数据分为若干区域, 最后通过对区域数据分析划定核心区域 (nucleus) , 确定核心期刊。本文主要用于核心论文、有学术价值论文等的确定。

3 定量评价算法的提出

3.1 单项指标得分计算公式

论文体裁、基金论文的计算公式:

Rh=i=1mΚhj×12n-1h=123Ln (1)

论文发表期刊及涉及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

Ri=i=1mΚijΙFΡA×12n-1=i=1mΚij×ΙαΙA (1-R (Ν+1) ) ×12n-1i=123Ln (2)

式中:RhRi—第hi项指标的分数;KhjKij—第hi项指标第j个等级量的权重;n—赋分等级值, An=1, Bn=2, ……, En=5;m—选拔对象在第i项指标上获得的等级数量, 例如:论文被引项目中同时获得A级、B级两个等级分的, 则m=2。先计算单个指标各级评定分值 (除期刊影响因子外) , 然后逐级逐项相加。

3.2 单篇论文影响因子的计算

设影响因子为IF0, 由于论文的体裁、基金情况不涉及发表时间, 而期刊影响因子及论文的发表涉及时间, 故一篇论文总的公式为:

ΙF0=k=1mRi (y+u) + (Rh+Rt) yyu×1%=k=1mRi (y+u) + (Rh+Rt) y100yuk=123Ln (3)

u为总评价指标数目, y为论文发表时间, 单位为年, 并取整处理。总公式将论文的评价指标数、发表年限考虑进去, 并体现加权平均的思想。一般来说, 论文发表后随着被引的增加, 影响因子会随之有所增加, 但当发表时间超过一定年限, 例如5年, 其影响力逐渐减小。一般情况下, 评价的论文常是近年发表的。例如不少学术期刊以及科研申报资料均要求被引的参考文献为近几年发表的成果;科技人员在晋级后, 其用于晋级的论文将不再对下次晋级有效。所以, 论文发表时间不会无限下去, 保证了论文影响因子计算的合理性。

另外, 为减少论文发表时间可能存在的一些误差, 可以分别计算论文在过去1年、3年时间内的影响因子, 并综合计算。例如过去一年的影响因子 (IF1) 占比例为80%, 过去3年的影响因子 (IF2) 占40%, 则当年的影响因子为:

IF0=IF1×80%+IF2×40%。 (4)

4 权重的确定

4.1 方法

采用专家指标评定法。拟订各个评价项目的评分表, 让专家评价和打分。该表分论文体裁、期刊等级等大项, 采取100分制评分。各大项中再分小项指标, 如期刊进一步分为SCI、核心期刊、一般期刊等级别。小指标按照重要性分为:A很重要、B较重要、C一般重要、D需要但不重要、E不需要等5个级别。调查表向100名专家发出, 并分为临床组、管理组进行对照。将对照结果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 取平均值并检验误差, 对平均值取整处理。

4.2 结果

结果显示两组专家评分无显著差异, 表明专家评分具有可信性。将全部专家评分累加求平均值, 并对平均值取整处理即得。具体结果见表1-表4。

5 实践运用

5.1 实例计算

以《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一期第一篇临床论著《不动杆菌属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王辉等) 被《中国热带医学》《94株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分析》2007年6期引用1次 (举例时未检索完全) 该文中英文摘要等齐全, 判断为自然科学论文的论著级, 为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 未检索到其他指标。根据《2006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核心版) 》的统计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当年IF为0.983,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IF为0.161, 卫生学与预防医学总期刊数N=35, 杂志排名R=33。基础医学综合类总期刊数N=82, 杂志排名R=3, 收录情况 (举例时未完全统计) :中华医学杂志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热带医学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分步计算如下:

(1) 论文体裁得分:对照权重表K=40, n=1, Rh1=40×1=40

(2) 论文的基金得分:K=70, n=1, Rh2=70×1=70

IFPA= (Iα/IA) (1-R/ (N+1) ) n 其中Iα为某刊的影响因子, IA为某刊在本学科的影响因子排序, R为某学科期刊总数, N为某学科期刊总数, n为某人发表论文总数。

(3) 论文发表得分:Ri1=55×0.9833 (1-3 (82+1) ) ×121-1+55×0.9833 (1-3 (82+1) ) ×122-1=26.055

(4) 论文被引得分:Ri1=55×0.16133 (1-33 (35+1) ) ×122-1=-0.01118

(5) 该篇论文总的影响因子ΙF=ΙF0=Ri (y+u) +Rhy100yu=110 (2+4) +26.066*22*4*100=1.165 (u=4y=2)

5.2 影响因子处理办法

多篇不同的论文比较, 他们存在的差异主要是体裁、发表期刊的级别、被引、发表时间等的不同。比较时可以是同一作者的不同论文, 也可以是同一单位、同一专业系统的所有论文的比较。根据布拉德福定律, 核心区域的论文可用1:α:α2关系来确定。例如取α值为3, 则表明影响因子排在前7.7%的论文为核心论文, 具体数值取整处理。此外, 还可将影响因子排名处在69.2%的论文影响因子作为有基本学术价值或影响力的论文, 低于此值的视为无价值或无影响力的论文

6 结束语

论文的定量评价有助于更科学的体现一篇论文的学术价值, 并便于不同论文、不同作者间论文水平的比较。但是, 定量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相关期刊数据库、检索库的发展, 以及期刊评价机构的努力, 并可以在适当时期增加论文评价的指标, 在一定时间的实践后对某些重要权重进行修改完善。

摘要:论文期待科学和统一的评价标准, 定量评价论文的影响力或学术价值对科技人才科研业绩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影响因子法、加权平均法、同行专家评议法、平均影响因子法等评价方法, 从论文体裁、基金情况、论文发表的期刊级别、论文被引等方面详细地阐述评价的方法及意义, 并对论文进行了分类研究, 提出了论文定量评价的基本公式、使用方法等。

医学科技人员如何申请科技查新 篇8

1 查新工作流程和查新报告

查新机构在受理查新申请后进行项目查新, 查新员通过研读项目委托人提供的《科技查新项目委托书》 (简称《委托书》) 及相关技术资料, 分析课题内容、确定查新点、选择检索工具、制定检索策略、筛选相关文献、撰写查新报告及查新报告审核等多个环节, 最终形成的工作成果是《科技查新项目报告书》 (简称《查新报告》) 及其附件。查新报告由5个部分构成: (1) 查新项目名称、查新委托人信息及查新目的; (2) 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及查新要求; (3) 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 (4) 检索结果; (5) 查新结论。《查新报告》附件是与项目内容密切相关文献的全文及一般相关文献的题录文摘。

《查新报告》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查新结论, 这也是项目委托人最关注的部分。查新结论包括查新项目的国内外文献报道情况, 检索到的密切相关文献与查新项目的对比分析, 对查新项目做出的新颖性评价[3,5,6]。

2 查新机构的选择

科管部门在部署基金或成果项目申报时一般会指定或默认查新单位, 例如科技部系统负责管理的项目在国家科技部授权的查新机构申请查新, 卫生部、教育部负责管理的项目分别在其授权的查新机构查新, 申报军队系统的项目在军队查新站查新。但在实际工作中, 有时某一系统管理的科技项目由于申请查新的项目量大且时间集中, 本系统的查新机构往往来不及完成而不予受理, 使项目委托人焦急万分。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向其它有医学查新资质的查新机构提出查新申请, 但前提是必须得到项目管理部门的确认, 即:项目管理部门认可委托人选择的查新机构所出具的查新报告。 (例如, 申报国家科技部系统的项目, 如果国家级查新单位因故不能受理, 委托人可以向卫生部或军队系统授权的查新站点申请查新, 但须经科技部系统项目管理部门的认可。) 从全国现有的查新机构分布看, 一般是设在省、市级科技情报所和医学情报所、大学图书馆、科研及医疗机构的信息中心等单位。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大城市, 查新机构相对

3《科技查新项目委托书》的填写

《科技查新项目委托书》 (简称《委托书》) 作为项目申请人交给查新单位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 连同附加的项目技术资料是查新人员的工作对象和原始信息源, 因此, 委托人应该认真填写, 特别是关于查新项目的技术要点、创新点、科研背景等情况都应以规范的专业术语表达清楚, 否则势必影响查新效果, 甚至还可能得出对委托申报不利的查新结论[7]。

工作中发现有些查新委托人对《委托书》的作用不了解, 误以为填写《委托书》无关紧要, 只是履行查新手续而已, 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填写, 敷衍了事, 有的甚至到查新单位申请查新时当场从课题技术资料中抽取部门内容草草填上了事。殊不知《委托书》是查新人员进行查新的重要依据, 《委托书》填写的是否规范将会影响查新报告的质量, 委托书的每部分都应认真填写。

标题:项目的标题具有"点睛"之作用,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清楚、简明、突出, 有见题如见文之感[8]。标题要反映出项目的核心主题, 简单扼要, 避免题目过于累赘, 表义不清, 语言罗嗦;也要避免题目大而空洞;还要防止标题过小, 不能涵盖课题内容。

项目内容及主要技术要点:这部分内容是《委托书》的核心部分, 应简要描述整个课题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指标, 突出与类似课题的不同点。所谓查新, 是针对项目内容的"新"而查, 因此, 课题的创新点应提炼准确, 避免创新部分与模仿部分 (参照他人的研究内容) 含混不清, 或者面面俱到, 过于臃肿, 分不清主次。另外, 查新人员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记住项目申请书和其它技术资料的全部内容, 主要是依据《委托书》进行查新。从这个意义上说, 一份主题清晰、语言精炼、结构完整的《委托书》就是《科技查新项目报告书》的良好开端。

关键词:填写关键词时应考虑词的通用性及同义词、相关词。查新人员在查新时会根据课题内容, 参考委托人提供的关键词查找到同义词、相关词, 并根据不同的数据库找到相应的规范主题词, 以提高文献的查全查准率。

项目内容需要保密的应在《委托书》中注明。项目委托人应保证查新项目无知识产权纠纷。

4 相关技术资料的准备

除了填写《委托书》, 项目委托人在申请查新时还要提供与项目相关的技术资料, 包括成果奖励或科研基金申请书、科研计划项目可行性方案, 以及课题组成员发表的与所报项目相关的论文、论著等技术资料。如果是成果查新, 所附技术资料应能够支持项目内容及创新点;如果是与其它单位联合报奖, 应提供合作方的证明, 已经获得专利的, 应提供相关证明的复印件。查新委托人应保证上述资料的真实性, 查新站应保证对查新委托人提供的技术资料不作查新工作以外的任何用途。

此外, 项目申请人除了通过同行交流、学术会议、专业书刊、网络搜索等途径获得相关专业信息外, 在申请查新前, 还应根据需要检索专业数据库, 以便全面地了解项目内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文献报道情况。中文可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NSTL) (http://www.nstl.gov.cn) 和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全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外文可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com、Biosis Breview (生命科学数据库) 和Science Direct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如果检索以上全部数据库有困难, 至少中文应检索CBM、英文应检索PubMed (免费) 这两个覆盖面广、权威性强的综合性医学专业数据库[9], 然后再参考检索结果填写查新委托书。查新周期一般是10~15个工作日, 但是在项目集中申报期间, 因项目积压查新周期可能会延长, 因此项目委托人应早做准备。

综上所述, 科技查新是医学科技人员在申请科研基金、申报科技成果等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医学科技人员了解科技查新的常识, 做好查新准备工作, 将有利于科技查新的顺利进行, 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项目申报工作的开展。

摘要:对申报科研基金、成果鉴定、成果奖励的课题进行科技查新, 已经成为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医学科技人员各种项目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查新工作的顺利展开, 本文介绍了科技查新常识, 包括科技查新的概念、查新工作流程和查新报告, 以及如何申请科技查新, 包括查新机构的选择、查新委托书的填写和相关技术资料的准备等。

关键词:科技查新,查新申请,查新委托

参考文献

[1]霍中厚.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教程[M].北京:军种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5.

[2]包逸萍, 李建花.对科技查新认识误区的解析[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6:252~253.

[3]卫生部科教司, 卫生部医学信息工作委员会.《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暂行规定》实施细则[Z].1997.

[4]郝朝举, 刘帅英, 魏招秀, 等.科技查新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集团财经研究, 2006, 12:237.

[5]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管理办法[Z].1992版, 1998版, 2009版.

[6]科技部.科技查新管理办法[Z].2000.

[7]黎有文.医学科研项目查新委托书的填写与规范[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5, 18 (6) :343~344.

[8]陈晓红.论查新咨询中的咨询功能[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2, 20 (6) :472, 475.

医学科技论文 篇9

关键词:科技查新,统计分析,问题,建议

在《<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工作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中,对查新的定义为:“医药卫生查新咨询工作是医学情报人员以高水平文献检索为基础,经反复深入筛析、鉴别确定密切相关文献,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国内外对比分析,为卫生科研立题、成果评审等科技活动的新颖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的情报咨询服务”。因此,围绕某一课题,在系统全面检索相关文献信息的基础上,提供确定该课题新颖性所需的文献信息依据的查新工作,已成为科研课题立项申报、成果鉴定及评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和客观依据,更成为科研工作者科学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信息来源以及得力助手[1]。

1 科研项目查新统计分析

我所是乐山市科技局、乐山市卫生局指定的乐山市定点查新咨询单位。2004~2013年共完成科技项目查新198项。其中科研立项72项,成果鉴定126项。从年均申报项目来看,每年维持在20项左右,没有明显增减,可能与科研工作性质不确定有关,如临床工作太忙、科研周期太长、课题执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终止或科研经费投入情况变化以及委托市外机构查新等多种原因。

1.1 科研项目学科分类:

课题学科分布比重分别是临床医学159项,软科学及其他17项,中医中药8项,基础医学6项,预防医学4项,医疗器械4项,基本上反映了10年来我市医药卫生科研方向的基本情况。从整体来看,临床医学研究非常活跃,主要表现在肝胆疾病内外科、肿瘤的诊疗、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等研究,但中医中药、基础研究等传统医学和高新技术的研究比较薄弱,建议各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1.2 委托单位情况分布:

按查新项目数量排名,分别是乐山市人民医院98项,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28项,武警四川总队医院7项,乐山市中医医院6项,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项,这5所医疗机构占全市查新项目的73.3%,其他区、市、县的基层医疗单位的科研力量比较薄弱。而且从这些基层医疗机构中的查新项目中发现,其申报的查新项目低水平、重复性的研究相对较多,这可能与当地经济政策、科研投入、科研管理、科研人员素质等因素相关[2,3]。

2 基层科技情报机构科技查新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查新项目较少,

层次低:2004~2013年10年间查新项目总计198项目,每年大概20项左右,且课题研究的起点较低,独创性、前瞻性项目很少,低水平重复研究的现象比较突出。原因一是医疗机构作为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主体的观念尚未真正树立,对科技创新重视不够,导致科技创新开发机构不够健全,科研管理不够完善,单位的创新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创新的科研项目相对较少[4]。另一方面科研人员机构层次不合理,中级职称的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比率偏低,科研队伍不能形成有效的人才梯队,再加上科研人员的科研素质整体不足,直接影响了科技项目的数量和质量。

2.2 委托单位对待科技查新的认识不足:

委托单位对待科技查新的认识不足,一是委托单位在《查新委托书》填写过程中出现问题:(1)对查新目的不清楚,对主要查新内容表述含糊,委托内容未能突出查新的关键技术要点;(2)委托单位对委托过程不够重视,委托人不是课题主要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员,对技术关键把握不准,无法与查新员准确交流。二是科技查新项目大多集中在科研项目立项、科技成果评奖等工作集中的时段,时常有委托单位在项目申报或评审即将截止时才委托进行查新。并且委托单位往往未做好自身初步检索的准备,未能挖掘出委托项目的创新之处,不能够准确、客观地表达查新项目的新颖之处,在查新时间匆忙的情况下影响查新质量[4]。

2.3 查新员人员配置相对薄弱,

知识面滞后:一方面是查新员人员配置上相对薄弱,查新员所涵盖的专业学科有限,当面对一些跨学科跨专业幅度较大的课题时,查新员在准确抓住课题关键上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甚至会走许多弯路,影响查新的准确度;另一方面是查新人员能够获取的专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较少,学习到更加有效、准确的查新检索策略的机会不多,制约了查新员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另外查新人员外文检索能力低,检索策略过于简单,选词和进行逻辑组配不当,检索途径和方法太少,业务不熟练和缺乏耐心都将影响查新的质量[4]。

3 对基层科技查新工作的建议

3.1 加强对查新工作的重视,加大对查新工作的宣传:

医学科技查新检索工作是医学科技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减少医学科技项目低水平重复,具有重要的意义[1]。基层科研管理部门要强化职能作用,制定严格的科研工作制度,规范查新咨询工作程序,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管理素质。科研人员要增强医学情报服务意识,加强学习,并真正认识到科技查新的重要性。查新机构应针对部分单位和科研人员对查新意识不强的现状,加大宣传力度,如利用项目评审会、成果鉴定会等,或利用科技工作专题培训、讲座、网络等方法宣传查新,让更多潜在用户了解查新、重视查新。同时加强与市、县两级科技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把科研查新作为市、县两级的科研立项和科技成果鉴定的必备条件之一。

3.2 更新知识,提高查新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查新质量:

查新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级各类查新知识培训,拓展知识面,既要学习不断发展的网络与情报检索知识,又要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在查新工作中要积极与用户沟通交流,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以便迅速、准确地了解课题的内容,耐心热情地为科研人员服务,提高查新质量。

3.3 发挥省级查新机构和高校的龙头作用,组建区域联盟:

省级医学科技查新机构和高校图书馆具有较大的业务量和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应当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加强对地方查新机构的指导和扶持,特别是在查新人员培训和进修方面,为地方查新人员提供成长的机会和空间,提高地方科技查新服务能力,以此提高全省的医学科研水平,实现省、市(州)的共进、共荣、共赢。另外,也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做法,借助信息网络,建立“一个中心、多个分中心(或站)”的模式,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4 加强培训,提高当地医学科技水平:

医学科研管理或服务机构,应当借助医学学术团体或卫生人才培训项目等,经常开展卫生技术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将医学科研查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一方面帮助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会在工作中寻找科研灵感,或者以科研的思维开展临床或公共卫生工作,并进行设计合理的研究路线,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另一方面帮助各医疗卫生机构科研管理人员熟悉有关政策和程序,做到及时提醒和督促,以免影响查新质量和科技工作水平。

科技项目查新是医药卫生科技管理的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对减少医药卫生科技项目低水平重复和提高科技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从加强科技主管部门对科技查新工作的重视、增强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对查新检索理念的理解和强化查新机构管理、提高查新人员素质、转变服务意识、规范查新程序等方面提高我市科技查新服务能力[1],使我市医学科技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韩力.从医学查新课题统计分析研究查新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2.

[2]林岚,于挽平,朱良杰.1999~2002年海南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查新统计分析[J].医学情报工作,2005,16(2):139-141.

[3]陈果,曹勤,李文俊,等.四川省2003~2011年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统计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3):58-61.

刍议医学科技新闻腐败问题 篇10

1. 有偿新闻

有偿新闻是指新闻记者及其所在新闻媒体在采编活动中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或被动收受物质报酬或其他利益的行为。最典型的有偿新闻就是收受采访对象提供的红包、礼金、有价证券等。有人甚至将其视作媒体圈的潜规则。有的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和市场交易, 正面宣传、负面报道的都有, 就看企业或媒体影响力而定价格。

2. 红包盛行

公关活动经常会给记者准备红包或者说“车马费”、误餐费;一些外企由于自身管理制度的原因, 不给钱, 但会准备纪念品。而有的媒体人士则透露, 请记者采访, 给不给红包也分情况, 选题好的不用给, 一般的给个三五百即可;参加发布会的话, 政府部门一般不给, “民间”一般都给。

3. 新闻敲诈

新闻敲诈一词使用频次较高, “封口费”又成为其最典型的形式。“封口费”有被动收的, 也有主动要的, 主动要的往往构成新闻敲诈。

4. 软硬广告

这是业内通行的做法, 媒体创收一般都搞承包, 报刊把版面外卖包给个人, 为躲避检查办成刊中刊、报中报, 限定区域发行, 很难查到;把包括“硬广告”在内的卖给社会上制作团队。为了获取更大利益, 承包者想尽各种办法、采取多种手段, “软”“硬”兼施, 以软广告的面目出现, 只要付钱就行。

二、医学科技新闻腐败折射社会之殇

说实话, 近期连续曝光的媒体负面新闻多, 给人感觉好像是突然间冒出来似的, 其实不然, 医学科技新闻腐败问题是一直存在的, 媒体的问题要放在社会大环境里考量, 要看到医学科技新闻腐败问题是社会领域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侵蚀新闻界的结果, 是社会问题的投影。医学科技新闻腐败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是管理上有缺失, 如不少记者没有新闻从业的记者证, 采编岗位与经营岗位不分等;其次是从业者自身素质问题, 不少媒体门槛低, 人员鱼龙混杂;第三是不少从业者精神压力大、生活压力大、福利待遇差。

医学科技新闻腐败问题的出现, 反映出体制改革滞后、相关法制缺位以及伦理责任缺失。媒体的一些问题, 特别是“有偿不闻”的存在, 一方面与一些媒体从业者及所在机构的利益取向有关;另一方面, 也与当前的媒体管理体制有关。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 一些效益好的媒体在公信力方面会很注意, 而一些生存状况不乐观的媒体很容易选择借机“寻租”, 伦理底线也逐渐下滑。个别不良新闻人的不法行为, 污染了传媒生态圈, 让新闻人蒙羞。作为社会监督者, 新闻业如果不能保持专业、中立、恪守本分, 那就像法律工作者不能秉公执法一样, 污染的不是水体而是水源。

三、医学科技新闻界反腐须打持久战

2014年3月底以来, 中央宣传部等9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 受到广泛关注。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也就是在医学科技新闻反腐, 要坚持自律、加强监督、行政处分、司法处理“四管齐下”。

1. 科学合理设岗界定性质

要从完善管理制度入手, 推动采编岗位与经营岗位分离, 探索适应现代传媒和新兴媒体发展的内部岗位设置, 避免混岗或交叉兼职, 跨部门经营。对经营性媒体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走向市场化运作, 避免“事业单位制度管企业, 企业制度管事业单位”的尴尬, 把改企后媒体完全达到“政企、事企”分开, 性质明晰, 打通“最后一公里”, 但转制改企不是一转一改了之, 这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2. 设立反腐败无禁区的共识

腐败不是天生的, 它是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 因此, 新闻腐败连续被查处, 也给我们以提醒:任何领域, 如果没有信息透明和有效的监督, 即便是监督者本身也会把持不住。纪检监察系统多名官员被查也说明了这一点。监督无禁区, 反腐同样没有禁区。媒体领域同样也应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以及法律的强光之下, 反腐败媒体不能例外, 应当确立这样的共识。接受群众举报, 形成人人喊打的局面和声势。

3. 建立传媒行业信用评价系统

加强法制建设, 通过专门性法律对新闻传媒传播行为予以规范, 既为新闻自由提供法律保障, 又从法律上防止舆论监督的失范。在此基础上, 还可以建立全国统一的新闻传媒行业信用评价系统, 对传媒行业或从业人员进行评价。一次查处永久退出, 从业人员被举报查实, 终身不得再进传媒工作。

4.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上一篇:民办高校筹资渠道研究下一篇:腾冲教育发展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