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美食文化

2024-06-28

以色列的美食文化(精选十篇)

以色列的美食文化 篇1

以下这些数字集中印证了他的话:

以色列人均拥有创新企业数目居世界第一;以色列人均拥有高科技公司位居世界第一,因而被称为“世界硅谷”;以色列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图书量均居世界第一;以色列人均读书比例居世界第一;以色列每万人中在国际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在世界上居首位,人均科技论文数排名第三,人均论文引用数据位列世界第四;以色列为世界贡献了20.2%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以色列劳动力中25%是科技专业人员,远远高于美国和日本;以色列每万人中就有近15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是世界上比例最高的;以色列从事研发的全职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为9.1%,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以色列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

从1948年建国至今,以色列人民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奇迹”,使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国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67年里,以色列的国内生产总值从2亿美元增长到2510亿美元,翻了上千倍,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4000美元,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纵观以色列的发展历程,改变传统思维、推动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新成功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以色列的创新成功之路具有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深深扎根于犹太文明5000年历史的积累和提炼之中,从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角度看,这一历史文化底蕴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

乌托邦情结最早来到今日以色列土地上的犹太移民,是一些希望摆脱反犹主义的迫害去追寻梦想的年轻人。他们深受马克思的密友摩西·赫斯等人宣传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要建立一个没有压迫、剥削,犹太人自己当家作主的“家园”。最早的农业定居点称为“基布兹”,希伯来语即“集体”。先驱者的理想、热情和奉献为后来以色列的创新者们树立了勇于开拓的榜样。

危机感和责任感漫长的流散年代中所遭遇的无尽苦难强化了犹太人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一部犹太民族史,也是一部犹太民族遭受围困、攻击并进行抗击、防卫的历史。受包围的恐惧感、对威胁的高度敏感、应对危机的先发制人意识构成了犹太人以创新超越对手、维护安全的心智模式。在这点上,以色列人具有不分党派的共识:“除了发展别无选择”“要么创造奇迹,要么走向地狱”。

强者精神“以色列”一词的本意是“与上帝角力的人”。《圣经·旧约》所描绘的那些犹太先祖都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强者精神。创建以色列的早期开拓者就体现了这种典型的强者精神,而以色列的复兴又进一步激发了犹太人的强者精神。在向沙漠进军的过程中,在攻克现代科技一个又一个难题时,他们表现出罕见的智慧、勇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重商传统从《旧约》的记载中就可以发现,犹太人在遥远的古代就已有了敏锐的市场意识。在欧洲反犹主义盛行的情况下,犹太人遭遇社会的排斥,在职业选择上受到种种限制,不得不用经商致富来获得生存权和发言权,因此精于理财发展成了一门艺术。大流散使他们散布全球,又形成了庞大的国际商业联系网络。这样的重商传统代代相传,便塑造了具有犹太特色的企业家精神。

重智尚德意识犹太民族是一个注重道德自省和完善的民族。犹太经典中所阐述的德行主要包括公正(义)、仁爱、谦卑、慈善、诚实、宽恕、节制等。犹太民族流散2000年后还能重建并复兴国家,就是犹太人对其信仰和道德充满自信的反映。

源于国家安全发展需求的强劲创新动力

民族的安全、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始终是以色列创新的强劲动力,以下几个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点。

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成绩瞩目以色列自然资源贫乏,缺水缺能源是两个最大问题。2006年,以政府启动了“全新高效水技术”项目,旨在鼓励水技术领域的创新。科技创新在以色列水资源的节约和开发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以色列科研人员急国家之所需,经过数十年研究开发,设计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控制滴、喷灌技术,使之逐渐取代了地面自然灌溉,最大限度地利用并节约了水资源。到上世纪80年代末,以色列已实现100%的滴喷灌,最高水利用率可达95%,居全球灌溉技术首位。同时,以色列科学家在开发浅层地下水,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和再利用,推广管道供水系统,实行全民计划用水,进行地下咸水和海水淡化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开发成果。通过科技创新,以色列已初步解决了水资源匮乏问题。

开发太阳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色列大部分地区全年日照时间都在320天以上,阳光资源十分充足,因此科学家们长期以来致力于研究开发太阳能,以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目前,90%的以色列住宅屋顶上都装着一面闪闪发光的“镜子”,这就是以色列科研人员研制的太阳能采集器,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和热能,用于家庭照明和烧热水。以色列科学家还研制出了太阳能空调机、太阳能熔炉,用于城市交通管理的太阳能照明装置等。可喜的是,中国和以色列研究人员在开发太阳能方面也有了创新合作成果,研制出了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制氢的新技术,比以往的方法转换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

科技创新打造“沙漠奇迹”以色列国土近60%是沙漠,因此必须花大气力开发沙漠地区。在沙漠里,以色列建造了3个森林区,绿化面积达1.2万公顷,大大改善了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现在,当年荒无人烟的内格夫沙漠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现代化城镇、农庄和工厂掩映在沙漠森林、果园、温室和农田之中。“沙漠奇迹”使以色列可耕地面积由立国之初的10万公顷增加到44万公顷,灌溉面积从3万公顷扩大到26万公顷,农业产值增长了16倍。

培养主动创新能力的教育方式

倡导创新,离不开孕育创新型人才的开放包容的教育氛围,以色列在这方面构筑了一个十分成功的体系。

基础教育就是培养打破思维定式的能力以色列家长不培养“乖孩子”,而要培养有想法、能思辨的孩子,注重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犹太人认为孩子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年轻企业家”已成为中学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独立设计一套自主创业的方案。经过这样的基础教育,挑战约定俗成的东西,摆脱思维条条框框的束缚已然成为以色列年轻人的一种习惯。以色列专家称:“以前犹太母亲希望孩子成为律师,但现在每位母亲都希望自己孩子创业。”

注重高等教育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以色列特别注重高校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支持每个大学成立自己的孵化器并进行资金资助,还成立高校科研成果商业化中心。高校机构在商界也十分活跃,将实验室研发出的技术成果、知识专利出售,或进行商业化运作。在大学教育中,以色列高校重视将科技创新与商贸管理、经济、法学、文史哲等学科结合起来,体现出一种全面、系统、综合的优势。学校看上一个项目,要组织跨学科专家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估。当然,也不是所有项目都能成功。如希伯来大学的风险投资项目,失败率大概是30%。但是,以色列高校既有鼓励创新的政策举措,也有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允许师生大胆尝试,也允许犯错误。以色列教育界的共识是:创新本身就伴随着风险和挫折,因此要倡导理解失败的风气,对失败者多一点包容,才能使他们取得突破。

职业教育和业余教育推动全民创新目前,以色列职业教育课程不再限于特殊技能,而扩大到各种类型的通用高技术培训,政府还全力发展成人业余教育,鼓励成人学生选修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高科技课程。随着以色列高科技创业公司的不断兴起,每年高科技行业新增7000~8000个岗位,但是只有不到6000名正规院校毕业生。因此,政府广开渠道,为年龄较大的员工免费教授最新科技课程,让他们填补高科技职位空缺。以色列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和人均读书比例上均居世界第一,终身学习蔚然成风,中老年、退休人士取得创新成果的事例层出不穷,形成全民创新的社会风气。

支持创新的法制体系和政府的“后台服务器”作用

在以色列,政府和议会均把创新作为整个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为扶植、激励创新实施了诸多政策和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细则。

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法律法规1985年以色列颁布的《鼓励工业研究与开发法》,规定了政府鼓励和资助工业研究与开发的一般原则,即由政府提供被批准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所需资金的30%~66%。获得资助的主要标准是项目应具有创新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很好的出口前景。该法律确立了对产业研发进行资助的法律基础,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运用和推广。2002年,《以色列税收改革法案》获得通过,是以色列税收体制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对“主动性资本(如风险投资、证券交易、直接投资等)收益税”作了重大调整,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1年,以色列颁布了“天使法”(Angel law),鼓励处于早期阶段的高技术公司投资行为,符合资格的行为主体投资于以色列高科技私营企业,就能够从所有渠道的应纳税所得中减去他们的投资数额。同时,以色列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产权法》《商标条令》《版权法》等法律对知识产权予以有力保护。

政府的“后台服务器”作用建国之初,以色列政府就制定了发展科技的长远战略规划。目前,由科技部、经济部等13个部门共同组成国家科技决策体系,负责制定科技政策、设计发展规划和确定重点项目,形成合力以推进科技创新。政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重点产业的创新战略,如进入21世纪后,以色列政府相继出台了生物技术产业规划和纳米技术规划。政府还及时组织一些重大攻关项目,如1986年一些国家首先开展对高温超导现象的研究,以色列立即于1987年成立“高温超导战略委员会”,组织各方力量集中攻关,很快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些政策彼此联系,构成了一整套的政府创新扶持系统,完善了“创业国度”的创业生态环境。可见,以色列政府是一个对创新事业充满热情的合作型政府,发挥了创新“后台服务器”的作用。

孵化器计划上世纪90年代初,针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快但风险大、失败多,而大批原苏联移民有技术但缺乏资本和经营经验的情况,以色列政府从1991年起实施孵化器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在企业最为艰难的初创阶段从资金上给予支持(当时为每年15万美元),并提供项目评估、筹资、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法律会计等各种必要的帮助,协助吸引其他私人资本和风险资本介入,以帮助科技人才实现创业梦想。该计划既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发明人的权益,又调动了“创业群体”的积极性,使人才优势有效转化为创业优势。2009年以来,从孵化器“毕业”了1209个项目,其中739个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投资。

风险投资产业上世纪90年代初,不少以色列创新企业缺乏资金支持、企业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因而大量倒闭。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政府积极介入,本着“共担风险、让利于人、甘当配角、合同管理、及时退出”的原则,拿出风险资金1亿美元,吸引国外经验丰富的风险资金管理公司加盟成立YOZOM公司,并吸收私人风险资金1.2亿美元,成立风险投资基金。此举带动了以色列风险投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2008年,以色列人均风险资本投资是美国的2.5倍、欧洲的30多倍。根据2014年的最新统计,以色列的风险资本参与了392起投资,交易总额为23.6亿美元,平均每笔交易规模达到600万美元,主要分布在互联网、通信、软件、生命科学、半导体五大高科技领域,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优化创新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所、院校和企业的合作

以色列创新的成功,还得益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特别是使政府科研部门、大学科研团队与企业开发部门紧密合作、优势互补。

政府各部的专门研究机构以色列政府部门均有直属的科研机构。1971年创建的农业研究组织是农业部直属的研究开发机构,拥有7个研究所和8个实验中心。其他如工业贸易部所属工业研究组织、能源基础设施部所属地球科学研究管理局,卫生部所属以色列生物研究协会,国防部所属作战手段开发局,科学部直属的以色列太空技术开发署等,也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高等院校的科研团队以色列各大学的研究机构也是推动以色列科技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一方面,大学研究机构仍以基础科学研究为主,另一方面,近年来各大学也日益重视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各大学都成立了研究开发领导机构,并设有研究管理办公室以帮助教师申请科研基金。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又称理工学院)是以色列工程技术人员的摇篮,主要从事电子学、核物理学、量子力学、高能物理学、纳米科技、生命科学、水资源管理、可再生能源、信息科技、生物科技、航空航天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开发。魏茨曼科学研究院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教育基地,拥有1500名研究人员和研究生,许多研究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其他如特拉维夫大学、本-古里安大学、巴里兰大学、海法大学等也在科研开发方面各有特色。

企业和基布兹所属研究开发部以色列大型企业和基布兹所属企业一般也都设有研究开发机构,在以色列的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色列几大军工、电信、化工集团在这方面力量雄厚。以色列航空工业集团是国有军工企业,其研究开发人员多达8000人以上。塔迪兰电信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综合业务通信平台开发商和制造商,拥有科研人员超过700人。以色列化学集团有近400名科研人员专门从事橡胶、塑料、建材、洗涤剂、化妆品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艾尔塔电子集团主要生产雷达、电子对抗设备、电子情报系统等,有1200名科研人员从事微波系统等方面研究。艾尔比特公司是一个私营国防工业企业,也有上千人专门研究电子光学和激光仪器。一些在以色列的外资企业在科研开发、创新方面也有相当实力,如摩托罗拉以色列公司就有上千人从事研究开发。

“磁铁计划”使产学研结合形成常态上世纪90年代初,以色列高等院校的科研团队大多不关心社会上的产业需求,因而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相脱节。为此,以色列于1993年推出“磁铁计划”,鼓励实业集团与学术机构组成合作体,共同开发关键的通用技术。政府对申请“磁铁计划”资助的项目进行评估,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经济优势,出口和就业潜力,革新技术和共性技术,企业参与程度等。“磁铁计划”的每个项目由企业、科研机构等若干成员组成的研发联合体承担,周期为3~6年。“磁铁计划”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技术研发渠道,由来自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开发商和研究人员合作研发下一代产品的共性技术;二是分配和执行渠道,由同行业部门或拥有相似技术的成员组成,研究该项技术的未来应用、开发和推广。

“磁子计划”是“磁铁计划”的一个分支,主要面向急需技术支持的小企业,鼓励学术机构与企业之间一对一的合作,推动新技术从学术机构向产业化转移。“磁子计划”要求合作双方具有相同专业领域,企业通过合作要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而不是仅仅将研究机构的成果拿来生产。通过实施“磁铁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色列产学研三路科研大军密切合作、优势互补,不断促进着以色列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推动积极活跃的国际创新合作

统计显示,以色列科研经费的近50%源于国外,还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创新技术和创新性人才,这是以色列长期以来重视国际研发合作的成果。

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科研开发合作由于以色列自身地域狭小,市场有限,因此政府大力帮助高科技公司进行跨国研发并成立合资企业。无论是巨头企业,还是初创企业,都有资格得到政府支持以寻找国外合适的企业对接。依靠这样的政策,以色列的初创公司一旦拥有被认可的技术,便能够快速找到更广阔的全球性市场,而不用担心被本土市场所限制。以色列政府还积极拓展对外研发创新合作渠道,与其他国家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基金会。基金会一般资助项目所需费用的50%,项目赢利后以分红形式偿还基金会的资助和利息。以色列与德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许多国家也建立了双边研究开发基金会。1995年,以色列与中国也成立了双边科学研究基金,起步基金为500万美元。

从新移民中发掘大量人才以色列是一个不断吸收新移民,特别是来自世界各地犹太移民的国家,其人口从建国时的60万发展到今天的800多万。在源源不断来到以色列的新移民中,有大量优秀人才。如苏联解体前后,从1989年至1994年,就有近万名科学家和约5万名工程师从原苏联地区移居以色列。根据1993年的统计,新移民中各类专业人员比例高达70%。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新移民中许多人立即在以色列找到了能发挥专长的工作,他们提出的10000多项研究课题已经有4000多项得到批准获资助,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吸引国外优秀人才以色列在1995年推出GILADI计划(即外国专家引入项目),聘请世界一流的530位外国科学家(绝大多数是犹太裔)赴以色列进行为期3年的研究工作。1999年,以色列进一步执行相关计划以引入更多外籍犹太裔科学家,其中包括使上述500多位科学家入籍以色列,在必要时承认他们的双重国籍。以色列也曾出现过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领先技术向别国(主要是美国)流失的情况,以政府及时进行税收改革,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并为优秀人才的科研、住房、子女教育等创造良好条件和氛围,逐步扭转了这种趋势,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留在或吸引到以色列。当然,周边安全环境不好一直是以色列引进人才的障碍。

大力引进、改造国外先进技术以色列采取各种办法引进、改造外国先进技术,许多技术是随着人才一起进入以色列的。以色列在引进技术方面采取的通常做法是在一些重大项目上与友好国家合作攻关,这在以色列国防军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例如以色列引以为荣的“幼狮”式战斗机,正是它引进某国先进技术加以改进后的产物。不过,经过以色列技术人员对外国技术的消化和改进,以色列生产的“改进型”产品往往比技术来源国的“原始型”产品更为先进。这正是犹太人在离散生活中形成的善于博采其他国家、民族之长的传统在现实条件下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微软、苹果、IBM、英特尔、华为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以色列投资建立研发中心,进一步促进了先进技术、人才和设备流入以色列。

以色列穿着文化礼仪 篇2

以色列是一个位于西亚黎凡特地区的国家,位于地中海的东南方向。以色列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

以色列西边有着与地中海相连的海岸线、在南边则有埃拉特的海湾(又被称为亚喀巴湾)。

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西部,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属地中海型气候。

首都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 (Jerusalem),未得到普遍承认。政府所在地仍在特拉维夫。

国鸟:戴胜。国花是油橄榄和银莲花以色列社会深受犹太教的影响,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都留有宗教的痕迹。

同时,以色列也是一个移民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为以色列带来了多样化的风俗。

穿着

以色列人衣着整洁、协调、庄重,不喜欢大红大绿或在颜色上形成强烈反差的穿着打扮。男子平时是夹克衫、牛仔裤,衬衫比较宽松,即使穿西服也多不扎领带,秋夏常着凉便鞋外出。出席礼仪活动或隆重社交场面,一般穿礼服或深色西服。女子平时爱穿连衣裙,而传统服装是宽松长袍,系腰带、包头巾。犹太教宗教人士,则是一身黑色服饰,黑礼帽、黑长袍,留着大胡子和卷曲的鬓发。

以色列穿着随便,基本不穿西服,极少打领带,即使是在正式场合也少有人西装革履。这既是由于以色列多数时间气候炎热,也是受建国几十年来习惯的影响。

女性则与世界各地的现代女性差不多,但相比较而言其衣着更富随意性。按照犹太教规定,男性应头带小圆帽。而犹太教的“拉比”(相当于牧师)则应全身穿黑色服饰,头戴黑色毡帽,并在耳朵上沿留着长而卷曲的鬓发。

习俗

饮食

犹太人的主食是饼,用小麦或大麦面制成。饼被犹太人视为生命线,所以人们吃饼通常不用刀切,只用手掰,唯恐用刀割断了生命线。

信奉犹太教的以色列人在饮食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在当地这种饮食被称为“Kosher”。

他们禁食猪肉和其它某些肉类、贝类、无鳞鱼和任何种类的食腐动物的肉,肉制品和奶制品也不能同时食用。

这些人在外就餐只能去符合“Kosher”规定的餐馆,而餐馆需每年从由犹太教拉比组成的专门机构申领证书。

商业习俗

以色列为犹太人的国家,疆域虽小,但经济发达而繁荣。以色列没有很多自然资源,主要的资源是人。

以色列政府深知这一点,一向把大笔资金投到教育、科研和发展中去,以此作为国策。以色列执行上述政策已结出累累硕果,今天已在农业技术、电信、医疗设备、环境保护技术、电脑软件、安全系统、生物技术等科技领域确立了领先的地位。

以色列的公司均属中等规模,经营灵活,能使产品系统很快适应中国的市场。中国公司与以色列公司做生意时,须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A.与以色列公司通信(传真或信函)请使用英语。

B.以色列公司希望外国合作伙伴迅速答复信函。如果认为一星期以后才能答复以色列公司,请先用传真通知他们。

C.在向以色列公司作自我介绍时,请集中介绍主要业务。如果业务跨越许多互不相关的部门,会给人留下不郑重的印象。在介绍情况时最好附上产品目录(英语目录)。

以色列的天空 篇3

很多人都说天空是一个地方的名片,但他们对于这张名片,只单纯地看到了它的蓝与美,却没有了解它的喜怒哀乐。

我在以色列下飞机时,天空还是沉陷在黑暗中,只有微弱的星光铺在天空中,但却没有压抑的感觉,那淡淡的流光溢彩,给天空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仔细观察它,会觉得它在呼吸,在黑暗中涌动,像有什么要喷薄欲出。

终于,黎明晨曦的来临,划破了深夜天空如蒙娜丽莎微笑般神秘的色彩。日出开始了,但主角却不是太阳,而是天空。它给予了太阳最完美的银幕。随着太阳的不断升高,四周的天空也从深黑变得微橙,朦胧地罩上了温和的光彩,最后再变回了它原本的颜色——蓝。

但到此时,我依然没有感受到它内在的美,因为我不了解,它孕育的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到最后的那几天,我才真正明白“以色列的天空”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或者说这里的天空的特别之处。

在国内和其他国家,总有人把蓝天比作“纯净的蓝宝石”“天蓝的丝绸”“另一个大海”或是“纯真的孩子”,但以色列的天空,它像什么?它,像它自己。它就是一片天空,这里用“它”,并不是因为它是物品,而是对它的特殊的一种尊敬。再美丽的宝石,也曾在深山的高温高压中生活了几千万年,也曾为了美丽接受千刀万剐,却只能依附人类而生存;再珍贵的丝绸,也是一块没有生命的死物,除了保暖和装饰,别无他用;再辽阔的大海,也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被人类所利用;再纯真的孩童,也将会被人间五谷所滋养,被五情六欲所困扰,被柴米油盐所羁绊。而以色列的天空,它有生命,却不同于其他事物,它可以呼吸,却不追求更多,但它却有能力去让自己过得更好。

由于在战火中流淌时光,这里的天空也染上了一抹悲壮。但几百年的硝烟也没让它褪去最初纯真的那抹蓝,因为有他们,如天空一般的以色列人民,尽情地抬头呼吸着,但他们释放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追求自由却不失人性的气息。虽然那里雨热不同期,小小的国土中还有三分之二的沙漠,但因为有这区区的813万的人民,从周围的战火中拔地而起,站在高处,脱离了雾霾的影响,才留下了那纯净的天空。

当你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以色列仰望天空,也许会看到徜徉的自由灵魂在向你微笑。这个对中国友好的国家,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离开的那天,我站在机场大口地呼吸这混合着呐喊、血液、汗水与爱的空气,我来这不是只看到了天空,而是在了解了它的故事后才看懂了天空。别了以色列,我还会有一天再回来,带着中国如你一般美丽的天空照片再回来。

以色列——牛奶和蜂蜜的土地 篇4

以色列养蜂业的主要任务是授粉。早在公元前900年, 以色列就有养蜂历史。以色列是世界上密度最高的养蜂国家之一, 全国有10万蜂群, 主要蜂种为意大利蜜蜂, 以高加索蜂和本地驯化的叙利亚蜜蜂为辅;其养蜂人员有500多名, 人均蜂群占有量较大, 大部分蜂群采用集约化管理, 比如位于戈兰高地的最大蜂场拥有6000群蜂, 仅有6个人管理。以色列的大部分水果、蔬菜都是通过本国农业生产供应, 因此大部分蜂群主要用来为温室作物及设施农业授粉。目前, 国内大约有1000种植物需要蜜蜂授粉, 绝大部分农作物是用蜜蜂或熊蜂来授粉, 每年累计为农作物授粉10万次, 每年授粉的产值达到2.5亿美元。

以色列的主要蜂产品是蜂蜜。以色列向来被誉为蜂蜜的圣地, 蜂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全国年生产蜂蜜约3500吨, 产值约1200万美元;其生产蜂蜜的效率非常高, 机械化程度较高, 机械化贯穿于转地放蜂、脱蜂、脱粉、取蜜等整个产蜜的各环节,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现了规模化养蜂。一般有规模的蜂场拥有蜂群数均在400群以上, 为大规模生产蜂蜜提供了基础。

以色列养蜂业面临的最大危害仍是大蜂螨。几十年前, 大部分山区、半沙漠化及丘陵地带能够采集到野生蜂, 目前, 由于大蜂螨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 使得以色列境内的野生蜂很难发现。2006年, Diana等人研究发现, 蜜蜂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以色列急性麻痹病病毒 (I A P V) 。随后, 全球展开了对I A P V的系统研究, 以色列进行了相应的蜂群调查与统计, 调查显示中东部地区的蜂群损失达到10%~85%。虽然病毒及蜂螨危害比较严重, 但以色列在用药方面始终严格控制剂量及用药时间。以色列国家农业部农业研究组织下辖专门的蜜蜂病害控制研究中心, 常年为全国蜜蜂的主要病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指导。

相关链接

以色列发现3000年前最古老蜂箱

据国外媒体报道, 2007年, 考古学家在以色列北部地区发现了约30个具有3000年历史的蜂箱, 这些蜂箱由稻草和黏土制成, 每个均可容纳数百个蜂房。这一新发现表明, 以色列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养蜂产业。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考古学家阿米海·玛扎表示, 2007年夏天在以色列北部洛弗城废墟中挖掘出的30个蜂箱完好无损且历史悠久, 它们可追溯到公元前900年, 这表明在圣经时代以色列就已经拥有了先进的蜂业。在古代, 养蜂行业比较盛行, 蜂蜜除了可被食用外, 还可作医药和宗教之用, 蜂蜡则可用作金属铸型或制成可书写的平面。玛扎称, 尽管在古代艺术品中有关于蜜蜂和养蜂的描述, 但此次洛弗蜂箱的发掘在考古学上尚属首次。这些蜂箱是由稻草和生硬的粘土制成的, 一端有一个洞口, 方便蜜蜂的进出;另一端有一个盖子, 便于养蜂人接触蜂房。这些蜂箱是在一间屋子里发现的, 它们排列整齐, 一间屋子大约能容纳100个蜂箱。

在古老的《圣经》记载中, 有多处文字称以色列是一块“牛奶和蜂蜜的土地”, 可人们一直以为蜂蜜指的是由枣子和无花果制成的蜜——因为文中并没有提到蜜蜂养殖。而此次发现表明, 在3000年以前以色列就已是高度发达的养蜂业之乡。玛扎说:“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组织的工业, 是一个高度组织化城市中的一种组织化经济。在蜂箱广为使用的时候, 洛弗城拥有大约2000居民, 其中有以色列人、迦南人和其他人种。”

以色列海法大学的古代地中海社会研究专家厄兹拉·玛卡斯表示, 此次发现有助于人们了解古代养蜂业。他说:“我们曾在来自近东的课本和古代艺术品中读到过许多有关养蜂业的描述, 但是从未有过真切的体会, 这次发现让我们得以真正地感受到了古代养蜂业。”此次发掘的遗址位于兴旺的洛弗城的中心, 这个曾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蜜蜂的地方又给此次发现增添了一些独特的意味。对此, 玛卡斯的解释是, 洛弗城的管理者希望将养蜂业置于其管控之下, 或者养蜂业与城市居民的宗教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考古学家们在蜂箱旁发现了一个装饰有大量小雕像的圣坛。

人类利用蜜蜂及其采集物、分泌物、养蜂及蜂场多种自然因子防治疾病的历史非常悠久。蜜蜂在地球上出现大约是在8000万年前, 据考证, 蜜蜂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地区。大约在2000多万年前, 孤居的蜜蜂进化为群居社会性蜜蜂。古猿人们受野猪、黑熊等掠食蜜蜂行为的启迪, 也会从岩缝、树洞中寻取蜂巢, 已有足量蜜、粉、幼虫和蜂蛹的蜂脾, 必然成为原始人猎取食物的对象。原始人猎取蜂脾时难免要被蜂螫, 他们取食蜂蜜、蜂幼虫和蜂肾, 接受蜂螫, 就不知不觉地接受蜂产品保健了。养蜂业的历史也极其悠久, 早在7000年前, 西班牙一些山崖上就刻有养蜂人取蜜的壁画。

以色列在高速公路上为蜜蜂建造生态桥

以色列内盖夫本吉瑞大学的科学家提出, 应在蜜蜂飞经的一条高速公路上空为它们建造一道空中走廊, 从而帮助蜜蜂为当地的一种花授粉, 否则这种花就将消亡。这项提议的起因是位于特拉维夫北部20公里的纳塔尼亚地区的一片属于紫色鸢尾花家族的花朵数量正在逐渐减少。

几年前开始, 蜜蜂们就很少造访这一地区, 因为它们需要飞经一条连接特拉维夫和海法的高速公路, 这是以色列第二大繁忙的公路, 蜜蜂飞经此地时会面临各种危险。

研究人员尤瓦尔·萨皮尔指出:“我们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因, 但很明显高速公路上的噪音、污染以及需要飞得更高才能从车辆上方通过等因素给蜜蜂造成了某种心理创伤, 使它们不愿意飞经此地。”

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蜜蜂在寒冷的日子里再也无法去到曾经的藏身之处, 而这些花朵因为失去了最主要的授粉手段而导致数量逐渐减少。

为了拯救这些只有在冬季才短暂开放, 并且只生长在以色列的花朵, 科学家向该地区政府提议在这条高速公路上方建造一座“生态桥”, 蜜蜂可以由此飞到路的另一头去完成它们的使命。

专家提议建造的这座桥不是用柏油铺成的, 而将是一个植物园, 其中有包括鸢尾花在内的很多植物, 用来吸引蜜蜂。

以色列人的自卫美文 篇5

英国人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写份遗嘱,强盗们给他找来了纸笔;

以色列人却站着一动也没动。

好生奇怪的强盗头子走上前去,问以色列人:“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心愿?”

以色列人却说:“我别的不想,只想让你踢我屁股一脚。”

“哈哈!”强盗头子被他这奇怪的心愿逗得大笑起来。笑完后,猛然间,抬起大脚,狠狠地踢了以色列人屁股一脚。

以色列人一个趔趄,就在这一瞬间,他转身取出藏在身上的枪,“啪啪”几声枪响后,强盗们便立马成了他的枪下之鬼。

见此情景,英国人和法国人便问那个以色列人:“既然你身上带着枪,强盗们刚劫持我们时你为什么不开枪,要乖乖做人家的俘虏?”

以色列的温室农业 篇6

最引人注目的是温室大棚、滴灌系统和电脑控制的现代化栽培技术体系。温室农业从20世纪80年代的900公顷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公顷,更新了三代。温室结构非常坚固,能够抵御强风的袭击,利用电脑自动控制水、肥和气候,自动调温、调湿、调气、调光,每个大棚一般为4000 ~ 5336平方米,像工厂的车间一样。特别是新一代温室结构更趋先进,高度达5米,更适宜果树和爬篱的农作物。由于温室的投入较大,农民们一般将其用于种植高产值作物。近几年,这种温室大棚也用于鸡、鱼等家禽和水产的饲养。以色列农民在667平方米(1亩)温室中,一季可收获20万支玫瑰,20吨番茄,而大田番茄的产量只有它的1/4。

塑料薄膜是温室的主要覆盖物,以色列十分重视薄膜的开发利用,现代塑料薄膜更加经久耐用,而且可以抗除虫剂中硫化物的腐蚀,还能挡住阳光中对植物有害的部分光谱,像过滤器一样,让需要的紫外线进来,将最有效的光线最大限度地分配给植物。最近,一种新的薄膜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害虫一触就会死亡。另一种薄膜能明显地防紫外线,减少病虫活动并防止玫瑰花瓣变黑。

以色列的美食文化 篇7

创新成果共谋绿色发展

2016年6月20日, 以色列的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 (TEL AVIV) 迎来熟悉的东方面孔。在特拉维夫展览中心, 一场盛大的金旅客车发布会如期举行。金旅客车合作伙伴Golden Bus公司主席Dani先生、首席执行官David先生, 当地交通部门领导以及800多名客运业代表共同见证了这场行业盛会。

发布会上, 金旅一口气发布7款客车。靓丽的新车, 均基于以色列当地的运营、道路和气候等深度调研而研发, 覆盖高端旅游、城际客运、城市公交等多个领域, 综合展现了金旅客车在行业前沿的最新成果以及产品的卓越品质。比如, 首次在以色列亮相的CNG天然气动力及纯电动车型。而在发布会现场, 备受观众与媒体关注的车型依然要数金旅全铝车身纯电动客车。

在以色列, 生态环境单一而脆弱, 水资源堪比黄金, 但天然气资源储备极为丰富。因此, 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研发与使用对其有着重大的意义。此次发布活动, 除了新车型外, 金旅还带来了新能源客车的整体解决方案。经过多年市场运营, 金旅在基础设施建设、车型选择、班次排布、里程规划等纯电动客车运营上积累了大量经验, 未来将帮助以色列建立包括车辆充电站、运维监控平台等新能源运营体系。

“中国智造”打造海外标杆

以色列, 这个中东唯一的发达国家, 用车向欧标看齐;与此同时, 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地理条件, 近半被沙漠所覆盖的国土, 气候环境恶劣, 夏天最高温度可达54摄氏度, 对于客车运行是个严峻的考验。这种双重挑战激发着金旅客车在市场与研发道路上的砥砺前行。

在国际化的浪潮下, 金旅客车整合自身优势, 以精益化的运营, 通过技术创新来支撑其产品更好地满足海外客户需求, 凭借着更安全可靠、更环保、更智能、更人性化的产品, 向世界展现“中国智造”的实力。

在以色列, 金旅客车正以“中国智造”打造海外市场的标杆。2011年, 金旅与当地经销公司Auto Chen首次接触, 经历了市场调研、产品调研、样车试制、产品改进, 一步一个脚印, 最后才拿到批量订单。而两者合作最大的成功, 就是成就了与以色列当地第二大公交运营公司DAN的合作。据Auto Chen首席执行官Mr.Dani Blilious介绍, “DAN公司是有着35年欧洲高档客车运营经验的企业, 他们对于车辆品质服务等要求自然渗透着诸多‘欧洲’标准。”2014年, 几经对比与测试, 金旅欧VI客车最终以卓越的品质、周到的服务以及良好的市场口碑赢得DAN公司的认可, 177辆公交整车大单让金旅荣登“中国首家批量出口欧VI客车品牌”的宝座。2015年, 金旅再度把137辆欧Ⅵ公交车交付DAN公司, 更是创下其出口第五万辆的重要里程碑。

利好政策助推“绿色”新模式

金旅的成功离不开“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中以双方的政府、各个经济体和民间力量的合作互动。“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综合国内与全球发展形势, 提出与沿线国家实现发展对接、优势互补的重要战略构想, 在经济、生态等领域发挥着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2015年3月, 由中国政府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 在投资贸易中, 要突出生态文明理念, 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2016年, 金旅与以色列的“绿色”之缘得到进一步深化。Golden Bus公司主席Dani先生告诉记者:“随着最新的科技不断进步, 我们始终在追求可靠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并立志于在当地客运市场推动可持续的发展的绿色能源。我们最新的CNG和纯电动公交车将在不久后在以色列北部的阿弗拉 (Afula) 和约克尼穆 (Yokneam) 开始实际运营, 为当地居民提供清洁舒适的服务。未来, 金旅客车将与我们一起, 共同推动绿色能源在以色列的发展。”

目前, 金旅新能源产品的系列化工作也已全面铺开, 除公交、大巴产品外, 金旅7米纯电动考斯特已经形成了标准化产品, 海狮纯电动车也已上市, 受到了团体通勤车市场的欢迎。

以色列的英才教育现状研究 篇8

一、以色列英才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在以色列建国之初,英才教育并未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智力资源的重要性,英才的早期鉴别和适当培养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1958年,以色列教育部开始讨论英才儿童的教育问题。1961年,第一个以色列英才儿童项目正式启动,是为处境不利的高智商青少年提供教育安置。与此同时,一些大学开始关注英才青少年的培养,全国范围内各种课余丰富计划逐渐出现。[1]

20世纪70年代初,以色列英才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1973年,教育部下属的英才学生部门(The division for gifted and outstanding students)正式成立。同时,教育部授权在特拉维夫创办第一个全日制英才教育学校,并在海法建立天才班。1976年,英才学生部门的负责人丹碧潭(Dan Bitan)成为世界英才儿童理事会(World Council for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的第一任主席,代表着以色列已在英才教育领域起着引领作用。2003年1月,以色列英才教育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进一步推动了以色列英才教育制度的完善。[2]以色列英才教育的服务对象由1973年的25名学生,增加到2008年的25,865名学生。[3,4]

二、英才学生的甄选

(一)英才类别与界定标准

以色列英才教育指导委员会采用“gifted”一词代表所有的英才类型。英才儿童所表现的特殊才能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一般的学术能力或一般的智力水平;(2)艺术才能;(3)特定的学术领域:数学、计算机、语言等;(4)运动才能。[5]根据统计学的标准,以色列英才学生被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超级天才学生、天才学生、优秀学生。天才学生(gifted students),是指智商高于135,同时动机和创造力高于同龄人平均水平的学生。在每个才能领域的统计学分布中,天才学生位于同类人群的前1%。超级天才学生(Super-gifted students),又称为极有天赋学生(The extremely gifted children),属于具有罕见天赋的天才学生。这类学生的智商高于155。在每一才能领域中,只有10~15个超级天才学生。超级天才学生的才能经常会自我展现,不需要专门鉴定。优秀学生(Out standing students),是指智商高于125,动机和创造力高于同龄人平均水平,并符合本地区关于优秀学生相关规定的儿童。在每个领域,优秀学生一般位于同类群体中前5%。

从以上的标准可以看出,在以色列现有的英才学生的定义和甄选中,仍然很重视智力因素。另外,以色列采用混合标准来界定英才儿童,各地区和学校关于英才的标准并不统一。天才学生(前1%)的鉴别以全国数据为参照标准。优秀学生(前5%)则以地区数据为鉴别标准,即学校或本地的优秀学生。考虑到不同领域英才儿童的交叉,经粗略估计,以色列有3%~4%的天才学生,另有8%~12%的优秀学生。[6]

(二)评估工具及甄选程序

为提升英才儿童甄选质量,以色列一直致力于开发和验证一系列的评估工具,包括:教师问卷和观察表;家长和学生问卷;学生档案袋等。比如,米尔格拉姆(Milgram)等开发的特拉维夫活动和成就测查表已被许多国家采用。[7]

为了及时地开展英才教育,以色列的英才学生甄选开始于小学2、3年级。甄选过程包含两个阶段,整个过程将持续一年左右。第一阶段是最初筛选阶段,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测试,主要是运用成就和智力测验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每个班级中,测试成绩位于前15%的高分学生,以及教师推荐的其他优秀学生,一起进入甄选的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称为鉴定阶段,学生在国家级的专门测试中心进行分组测试。通过第二阶段选拔的学生即可根据得分高低和特长领域进入各类英才计划。[8]学生和家长可对测试结果提出上诉并要求重新测试。此外,有的英才计划还有第三个甄选阶段,即英才计划负责人与家长和学生的面谈,共同决定学生是否适合参与该计划。[9]此外,相关的专业机构和人员也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关于英才计划的个别化咨询和信息服务。

三、英才学生的培养模式

(一)以色列英才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以色列的英才教育支持者奉行以下一些教育理念和价值观:(1)人力资本是主要的资源,对英才儿童的投资,就是在储备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开拓者。(2)教育机会的平等需根据学生的特征和需要提供区别性的支持,使每个学生最大化地发展其潜能。英才学生有权利获得适合其思维特征、认知、社会和情感需要的专门教育。(3)人类的才能是多样化的。英才可能体现在一般认知能力、高成就、艺术或体育技能等方面。(4)高智商以及其他类才能具有动态性,可以被促进和塑造。(5)为适应英才学生的特殊需要,应为其提供独特的学习环境和研究途径、教学方法,以及合适的教师与课程。

追求卓越已成为以色列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根据以色列英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建议,英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服务精英”。[10]英才教育计划的毕业生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高水平的道德和高尚的人格;在各自擅长的知识领域方面表现出众;在能力发展方面脱颖而出、善于运用知识开展创造性实践。

(二)英才教育的培养模式

当前,英才教育的基本培养模式主要是加速、充实和深入研究模式。[11]在这三种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演化出各种安置形式。为满足英才儿童的教育需要,以色列几乎拥有每一种可以想象得到的英才教育计划。

1. 特殊班(Special classes)

特殊班是指在普通学校为天才儿童专门设立的特殊班级,使具有相似能力的学生能一起开展学习。目前,以色列已经有9大城市、共24所中小学设立了特殊班。[12]特殊班的班额相对较小,其课程以普通课程为基础,根据学生的需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充实、加深或加速式学习。中学的特殊班会与高校联合开展学术研究计划,提供额外的选修课程,学生能提前获得学士学位或者为学士学位累积学分。

2. 天才中心(Gifted centers)

以色列有遍布全国52个城市和地区的天才中心,为中小学英才学生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场地,类似于资源教室。经每年的全国性甄选考试,根据各地区的年龄分组,成绩排名在前1%~1.5%的英才学生参与每周丰富日计划(Weeklyenrichmentday),其余的英才学生参与课余丰富式班级(Afternoon enrichment classes)。[13]

每周丰富日计划又称为抽出计划(Pull out programs)。经教育部门资助,天才学生每周有一个学习日到所在地区的天才中心学习,其余时间在普通学校学习。天才中心的知识领域广泛,涉及艺术、人文和科学等多个学科,学习材料和教学方法不同于普通学校的课程。丰富日计划在一些地区仅针对3~6年级的小学生开展,另一些地区则延至9~11年级。

课余丰富式班级也是每周开展一次学习活动,在课余时间进行,地点是天才中心或类似机构。每个学生从众多的学习主题中选择一门或多门课程进行学习,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领域的知识。当前,以色列为优秀学生开设了社区抛锚计划(An anchor to community),到天才中心参与丰富课程学习的学生比例已扩大到20%。

3. 学校内的特殊计划(Special“At school programs”)

除国家统一的英才计划外,各地区及学校内部也会根据当地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立英才教育计划。比如,在以色列很有影响力的阿米里姆计划(Amirimprogram),是由教师选拔和推荐优秀学生,使用兰祖利(Joseph Renzulli)的学校丰富模式在校内开展英才教育。[14]该项目的课程是由经过了为期三年的英才教育师资培训的教师研发并实施的。

4. 艺术特长学校(Special schools for the arts)

为培养艺术领域的英才学生,以色列创办了专门的艺术特长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这类学校的教学内容包括学生所擅长的艺术领域(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影视和戏剧等),教育部规定的普通学习课程,以及结合各学科的丰富课程。培养重点在于鼓励创造性,发展艺术技能,引导恰当的社会价值观等方面。

5. 虚拟学校(Virtual School)

英才学生部门设立了一个虚拟学校,面向所有的英才中学生开放。该虚拟学校的学习内容包括12次网上学习课程和1次见面会。每次课都有具体的教学材料和任务,以及来自网络的模拟和视觉辅助。学生按自己的进度完成这些任务,并将作业反馈给老师。师生集体见面会时,开展运程学习中不能完成的特殊活动,比如,实验室试验,参观研究机构等。[15]虚拟学校不但能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技能,还为边远农村地区的英才学生创设了参与英才计划的机会,并与大学学术机构及教师建立了联系。

6. 导师计划(Mentors program)

该计划面向全国11~12年级的超级天才儿童。甄选出来的超级天才学生由各领域的知名导师亲自进行专业训练,在导师的工作机构接受每两周1次的个别化指导,并参加每年3次的联席会议。[16]这一计划是为了使超级天才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潜能,发展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对未来发展的规划。

7. 塔皮奥特(Talpiot)计划

也称为“青年科学家部队”,始于1979年。以色列青年在高中毕业后都必须到部队服役两到三年。以色列的国防军每年面向所有的11、12年级学生开展一系列能力测试。得分高(前5%)的新兵有机会参与一个包括部队的基本训练、学术研究、军官培训在内的塔皮奥特计划。训练结束时,这些青年可获得学士学位,作为国防军各部门的科技人员,继续在军队工作。[17]这是不少以色列青少年的梦想和奋斗目标。

在现有英才教育框架的基础上,以色列仍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英才教育计划,比如:开发新的课程单元、天才幼儿的培养计划、英才教育的年度研讨会、个别化辅导途径等。

四、英才教育师资培训与科学研究

(一)师资培训

以色列重视对英才教育师资的专门培训。早在1990年,特拉维夫市的教师教育学院就开始了英才教师教育。以色列的师资培训途径包括:开展学术研究、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教师学院学生的英才教育特殊训练计划等。[18]当前,以色列正致力于完善英才教育师资的资格体系。其目标是:所有参与英才计划的教师必须参加为期224学时的培训,并获得英才教育资格证书。[19]

(二)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以色列英才教育观念和实践的发展,与科研成果和学术交流息息相关。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际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关于以色列的天才和创造力的研究成果。以色列出现了多位著名的英才教育研究专家。比如,米尔格拉姆(Milgram)、阿夫纳·西弗(Avner Ziv)、纳瓦·李文(Nava Livne)等。[20]2011年4月,以色列第四届全国英才教育会议在海法大学召开,会议邀请到了美国的范·塔塞尔·巴斯卡(Van Tassel-Baska)等世界顶级专家到会,与以色列的学者一起研讨。当前,以色列英才教育的科研重点有:为英才计划设立核心课程大纲;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学生开发培养计划;建立英才教育研究数据库;高能力幼儿的探索与培养;发展由以色列总统办公室和拉希基金会等发起的未来科学家计划等。[21]

五、英才教育的管理

(一)管理体制

以色列的英才教育管理体制由国家、地区和学校三级管理构成。教育部下属的英才学生部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指导和监管;地区教育部门负责国家级英才教育计划的落实,以及所在地区的英才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各学校负责英才计划的具体实施,以及学校内的优秀学生培养。具体而言,以色列英才教育计划的实施可以分为从中央到地方的五个层级:1.国家英才教育政策的制定;2.高等教育中的国家层面的英才学生培养;3.区域性的天才中心和天才班的丰富式与专门化的培养;4.班级内与班级间的丰富式、加深和加速模式;5.课堂内的英才学生培养。[22]

(二)政策制定

2003年成立的英才教育指导委员会,是以色列英才教育政策的制定者。2004年7月,该委员会向教育部提交了一份关于促进以色列英才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23]这一政策已被采纳,并成为以色列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近年来以色列英才教育在界定、安置、培养、财政支持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此外,委员会起草了相关的法律草案,以保障英才学生的学习权益和机会。

(三)财政管理

以色列的全国性英才学生的甄选由教育部资助。除此之外,由英才学生部门发起的各种英才教育计划,比如天才班、天才中心、虚拟学校等,属于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由政府全额资助,包括学生往返的交通费和贫困英才学生的奖学金。对于私立的英才教育项目,政府以提供部分财政资助的方式进行监管。[24]政府希望尽可能在公立教育体系内开展英才教育,并认为英才学生对公立教育体系的满意度,将引导他们将来参与并致力于促进社会发展。

六、小结与启示

综上所述,以色列的英才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现状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以色列所秉持的人力资源、教育公平、学生的独特需要等理念是其英才教育蓬勃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不断丰富和发展、顺应时代需要的英才教育培养模式是持续发展的基石;政府的大力支持是英才教育良性发展的保证;科学研究的不懈努力是英才教育创新发展的灵魂。

同时,以色列的英才教育也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第一,与其他国家相同,以色列英才教育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关于“教育是追求平等还是卓越”的争论史。这一争论持续存在,并将持续影响以色列英才教育的政策和实践。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适度地引导英才教育的发展态势和方向,是值得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第二,以色列以智力检测为主的甄选方式太过单一,难以满足各类英才儿童的独特评估需求。第三,对每周丰富日计划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英才学生每周有一天缺席普通班的课程,这是对正常教学活动的干扰。再者,这种模式提供的丰富课程本身是零碎的,难以保证所学课程的连续性。

两伊战争时期以色列外交演变的原因 篇9

一、初期以色列支持伊朗的外交政策

以色列力图建立同中东地区的“外围国家”的友好关系, 分担在阿拉伯地区主流世界的恐惧心理, 而且这些国家或者地区对西方制度有很强的吸引力并且是许多犹太人所希望移民的地区。外围国家主义政策使以色列同土耳其、伊朗、埃塞俄比亚、摩洛哥特别是非洲的萨赫勒地区建立友好的战略关系, 因此这必然使得以色列同这些民族边缘国家建立同盟, 例如非穆斯林少数派、黎巴嫩马龙派教徒以及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 他们都受到阿拉伯国家主义侵犯的威胁。而伊朗也是以色列推行外围国家联盟的最重要的一环。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后, 以色列仍坚持传统的对于双方的关系。伊拉克的态度仍然是以色列高层们所忧虑的问题, 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狂妄自大的表现下,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参加了全部的主要阿拉伯国家对抗以色列的战争, 支持发展核武器以及支持反以色列的恐怖主义活动。为创造一个有利于以色列的安全环境, 以色列需要“伊朗”这张牌来分化与削弱伊拉克对以色列的军事威胁。因此尽管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 霍梅尼的意识形态给伊朗带来了一些变化。伊朗同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关系的急剧恶化, 但以色列仍然从其长期的“外围国家主义”的外交政策出发, 维持和伊朗的关系。因此战争爆发后以色列采取支持伊朗的政策, 伊朗和以色列还是需要彼此合作来面对共同的敌人:阿拉伯世界。这一时期以色列支持伊朗的政策表现在战争时期, 以色列单方面的继续向伊朗提供军火, 特别是在战争开始的前几个月中, 以色列担心伊朗有垮台的危险而大规模援助伊朗, 并且希望利用战争摧毁伊拉克的核设施, 直到1982年后战局转变, 伊朗转为进攻一方, 但也没有改变以色列的这一做法。以色列对于两伊战争直到1987年初都是单一的支持伊朗, 而这一时期以色列支持伊朗的主要目的则是防止伊拉克在战争中东山再起成为这一地区危险的超级大国, 使伊拉克不再对以色列有军事威胁。但是以色列单一支持伊朗的政策的负面结果也逐渐的显露出来。在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 霍梅尼长期致力于向以色列周边国家输出革命, 这使得以色列对伊朗的外交陷入矛盾, 即以色列支持反以色列武装力量的国家一边, 而这些武装力量也为以色列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正因如此, 以色列在这一时期也不得不重新考虑支持伊朗的政策。但是大多数以色列的决策者们仍然对伊朗新政权抱有积极的假设态度。而关于伊朗输出革命, 以色列决策者们认为伊朗此时自顾不暇, 面临双重危险, 同西面伊拉克的战争有战败的危险以及受到北方苏联吞并的危险并且认为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恐怖主义威胁也可以通过同德黑兰保持良好的互动从而最终解决。总之, 在这一时期, 尽管伊朗在很多方面并不符合以色列的国家利益, 但以色列仍从长期坚持的“外围国家主义”外交出发, 在这一时期完全向伊朗“一边倒”。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与周边、全球局势的变化, 以色列面对着新情况、新问题, 则必须要做出新的外交调整。

二、中期以色列采取中立的态度

由于以色列的外交政策从其长期坚持的“外围国家主义”出发, 在战争中支持伊朗, 这与海湾地区美国的政策直接矛盾, 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 美国和伊朗关系急剧恶化, 在两伊战争中美国采取支持伊拉克的态度。在1987年初的时候, 美国政府向以色列警告要以色列从所有方面停止支持伊朗, 甚至美国前所未有的利用国际访问以色列总统的机会警告其勿违背美国的海湾政策。的确, 若美国公众认为以色列在源源不断的支持伊朗, 那么以色列则应为美国士兵的死亡负责。其次, 以色列同阿拉伯世界之间的冲突相对缓和, 但是以色列支持伊朗也可能使以色列同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缓和得到破坏, 并且受到了来自阿拉伯世界同样的压力。在国内以及周边局势方面, 以色列支持伊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决策者们的注意。伊朗伊斯兰革命后逐步走向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统治, 成为反以色列恐怖主义武装的输出地, 支持强烈反对以色列的黎巴嫩与巴勒斯坦原教旨主义的武装力量。他们给以色列造成了许多的困难。并且在意识形态上, 伊朗作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样板将会成为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榜样, 而这将大大伤害以色列的利益, 因此, 以色列陷入一个“悖论”中, 以色列通过武装他们的伊朗赞助人, 使得以色列间接地帮助以黎巴嫩、巴勒斯坦为中心的反以色列恐怖主义者。此外, 国内一大批退役的前国防军和情报人员也认为以色列一边倒向伊朗是有缺陷的, 以色列决策者们所盼望的霍梅尼政权的快速倒台和温和派的上台并没有出现。由此, 以色列对外为了避免同美国的战略同盟关系得到破坏以及巩固住同埃及等部分阿拉伯国家来之不易的缓和局面, 对内为了反对反以色列恐怖主义, 使以色列开始放弃单一支持伊朗的政策。到1987年夏, 以色列由一系列的谴责战争本身与支持美国在海湾的政策达成共识, 并且对于交战国双方的态度都有了较大的差别与变化。在1987年秋, 以色列总理在谈话中表示道:“战争对于两伊双方都是不理智的, 我们不会卷入其中, 我们也没有理由卷入其中”。与此同时, 国防部长拉宾在11月的讲话中指出:“战争没有一方是胜利者, 我们认为更有机会获胜的一方当然不是伊朗。因此, 我们必须要坚持不干涉政策并时刻保持警惕。”以色列一些决策者建议向战争的另一方伊拉克或者是其同盟者倾斜。佩雷斯和一些内阁成员也希望找到一条同伊拉克和解的道路。但是绝大多数以色列决策者以及国防部长拉宾以及工业部长阿里尔·沙龙则反对这一做法, 因为在此之前伊拉克同以色列长期敌对并且即使在战争时期伊拉克的反以色列宣传也并未减弱。因此, 以色列希望继续保持中立直到霍梅尼下台, 伊朗的温和派恢复掌权为止。

三、后期以色列的态度

在整个八十年代, 伊朗支持反以色列的黎巴嫩与巴勒斯坦恐怖主义武装力量以及强烈的反对美国和西方世界, 这种倾向把以色列推向阿拉伯世界的怀抱。其次, 以色列在美国的压力下不得不迎合美国在海湾地区的政策, 巩固美以战略伙伴关系。以色列总理在1987年11月25日的谈话指出:“我们强烈支持美国采取行动阻止这一丑陋的战争继续下去, 美国的干涉对于保证这一地区的稳定和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发现, 所有在这一地区的主要阿拉伯国家已经感到依靠自己的力量保证安全、稳定、生存是不可能的, 我们只能依靠美国”。最后, 以色列的决策者中支持倾向于伊拉克的也逐渐占据主流。在1988年初, 报纸引用外交部长塔米尔以及能源部长沙哈勒的话指出:“我们应建立一个亲伊拉克的环境”, “我们要重新考虑对两伊战争的政策”。释放出希望同巴格达建立关系的信号, 与之相对的, 以拉宾为代表的希望继续坚持“外围国家主义”希望继续支持伊朗的主张则没有什么人对此积极响应。与此同时, 伊拉克也在早些时候放出过和解的信号。伊拉克副总统和教育部长指出:“伊朗对阿拉伯世界的威胁相较于以色列更大”。伊拉克驻伦敦大使在接受“耶路撒冷邮报”1987年11月25日的专访时指出:“以色列继续不断地把伊朗武装到牙齿, 因此看不到两国关系好转的前景”。———这里暗含着若以色列改变对伊朗的支持就能得到伊拉克的回报。但是, 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表明伊拉克和以色列签订了什么协议, 伊拉克此时还无法确信以色列的温和声名“是一个战略而非策略”。而伊拉克同以色列长期的对抗则遗留了许多敌对的问题, 因此, 在此时, 以色列只是稍微的倾向于伊拉克。1988年3—7月是两伊战争的最后一个阶段, 而战争到了现在对于以色列则不再是分散两伊双方的力量而是要避免在中东产生新的一轮军备竞赛。越来越多的中东国家认为追求中程弹道导弹与发展化学武器是必要的并且逐渐合法化了。而大量发展导弹和化学武器则打破了长期的阿—以军事平衡, 以色列也不愿意看到战争的任何一方取得真正的胜利。与此同时, 两伊双方频频显露出的战争疲劳的信号也为战争的结束提供了契机, 因此, 以色列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则追求希望尽早的结束战争。总之, 在这一时期, 两伊战争接近尾声, 在国内外压力下放弃单一支持伊朗的以色列, 继而在美以战略合伙伙伴关系下试图与伊拉克和解并在外交上稍微倾向于伊拉克, 最后从自身安全利益出发期望战争尽早结束。

以色列的富翁们 篇10

莎丽·阿利森家族(shari Arison):46亿美元

与中国富翁榜巧合,以色列首富也是一位女性,其税前资产为46亿美元。不过,莎丽与张茵的自主创业不同,其财富主要来自继承。她父亲1997年成功控制以色列最大的Hapoalim银行,莎丽继承16%股权。

Hapoalim银行只是阿利森家族产业之一,她家还通过阿利森控股在以色列拥有多个房地产与建筑项目、Partner、互联网Zahav,以及Eurocom公司49%股权,尤其是阿利森家族的Carnival CruiseLines,堪称全球最大的渡轮集团。

史蒂夫·沃西默(Stef Wertheimer):44亿美元

沃西默1926年出生于德国,1937年举家迁往以色列。早年因未受正规教育,多次择业失败,直到1952年在以色列建一家金属刀片厂ISCAR。ISCAR取得巨大成功,如今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公司,员工超过6000人,公司也从普通的刀片生产商渐变成飞机涡轮片供应商,沃西默也成为以色列著名工业家。2006年,其ISCAR被投资大师巴菲特相中,以40亿美元买下80%股权。

英扎克·苏瓦(YitzhakTshuva):40亿美元

英扎克出身贫寒,小时候全家人挤在一间屋里,一贫如洗,以至于他12岁就不得不外出打工。英扎克事业上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在以色列军队服役期间,他有幸成为一个建筑承包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刚好赶上前苏联大量犹太人涌入,以色列房地产市场迅速繁荣,善于经商的英扎克从中大赚20年。行事低调的英扎克一直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998年收购以色列第二大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商Delek。如今英扎克通过Delek集团、Elad控股及苏瓦控股,在全球能源与房地产行业拥有多项重大投资。

萨米·奥弗(sammyOfer):37亿美元

萨米出生于罗马尼亚,后举家迁往以色列。如今萨米家族控制着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以色列集团(Israel Corporatio),旗下有以色列化工、Zim、Tower半导体等多家子公司,在全球化工、石油及海运行业都有重要影响。萨米家族还拥有世界第二大游轮运营商皇家加勒比海16.5%股权,随着公司股价近两年翻倍增长,仅此一项就为萨米家族增收超过10亿美元。

列夫·莱威弗(LevLeviev):36亿美元

列夫的故事极富传奇色彩,他出生于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首都,父亲曾经营一家纺织厂,1971年举家迁往以色列时,父亲将资产全部换成钻石,这批钻石不仅成为列夫的第一桶金,而且为列夫找到创业方向。1977年,他成立一家钻石切割厂,经过近30年努力,生意遍及以色列、南非、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国家,成为当今全球最著名的钻石大亨之一,据说还是饿罗斯总统普京的密友。

阿努·米尔禅(ArnonMllchan):30亿美元

阿努是以色列一位很有意思的富翁,他早年学习生物化学,还专职踢过足球,后来接手家族刚刚起步的化肥厂,很快改成化工厂,并使其价值高达1.25亿美元。之后,阿努开始为好莱坞导演们提供拍摄资金,其相中的《史密斯夫妇》票房收入达到近5亿美元。此外,阿努还是以色列最大的汽车进口商。

海姆·萨班(Haim Saban):28亿美元

萨班1944年出生于埃及亞历山大,1966年举家迁到以色列,做过乐队指挥。乐团倒闭后,于1973年迁到法国,为法国电视台引进过一些日本动画片,挣下50万美元资产。萨班真正生意兴隆始于1983年迁到美国,从电视节目制片人一直做到福克斯家族全球(Fox Family Worldwide)联合当家人,并拥有多家传媒机构,成为传媒大亨。

班尼·斯坦梅茨(BennySteinmetz):16亿美元

班尼也是以色列钻石大亨,1999年还成功收购钻石网(diamond.com),但他的BSG公司并不局限于钻石产业,在天然资源、房地产、能源和电信产业都有所建树,三年前就曾参与英国Haslemere房地产公司收购。同时,他参股37%的Nikanor在刚果从事铜与钴矿开采,去年7月在伦敦证交所成功上市,直接融资4亿美元。此外,班尼控股70%的Bateman工程也是全球著名的采矿类重工企业。

莫里斯·卡恩(Morris Kahn):11亿美元 莫里斯是以色列最神秘的富翁之一,他生在南非,后迁往以色列,但他既不住在以色列,也没在以色列注册公司,因为莫里斯是一位避税高手,把公司注册在了避税天堂泽西岛(Jersey),然后花半年时间住在游艇上。《福布斯》了解到莫里斯是一位亿万富翁源于他的软件公司Amdocs1998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58亿美元,他从中兑现至少10亿美元,至于他还有多少股份,无从得知。同时,莫里斯还拥有Aurec集团与Urum两大基金公司。

迈克·切尼(Michael Cherney):9.75亿美元

上一篇: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下一篇:父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