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加快老区水利建设

2024-06-24

肇庆加快老区水利建设(精选三篇)

肇庆加快老区水利建设 篇1

1 加快机制体制创新, 以新理念与新思路破解难题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 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 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 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最需要加快。破解当前农业与农村发展所遇到的难题, 就必须要通过机制与体制的创新, 以新的理念与新的思路来破解所遇到的难题。

一是以农机为载体, 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生产方式要与农业经营规模相适应, 有什么样的生产规模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例如, 农业生产的日韩模式, 由于人均农业土地很少, 农业生产单位经营规模小, 实现了小型化机械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之路;而以美国模式为代表的大规模大面积机械化生产, 实现了集约、高效规模化效益。改革开放近30年, 我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土地规模不仅没有扩大, 反而略有下降。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库中看到, 目前日本农民的人均土地规模已经是我国的7倍, 韩国是我国的3.5倍。我国目前分散型的小农生产, 制约生产效率的提高, 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优势难以发挥, 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 这也正是我国出现农机跨区作业的原因之一。而以农业机械化为载体, 通过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农机使用水平, 提高农业生产率, 能够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可以解决小农生产问题、农业生产效率与机械化生产率的问题, 可以使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 标准化生产。当前我国的农机化服务主要五种模式, 即:土地托管、全程服务、菜单式服务、承包服务、跨区服务。黑龙江省安达市升平镇丰桥农机合作社以农机为载体对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 初步实现了土地的产业化经营。通过对土地实行连片耕种, 实现油耗的降低。大型农机具标亩耗油量降低到0.8公斤, 较小型农机具每亩减少投入四五元, 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大中型机械配套作业, 实现了田间作业标准化,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经过大型农机具作业后的土壤种植玉米, 较传统耕种每亩增收75公斤。连云港市东海县洪庄镇薛团新村井军农机服务合作社积极服务当地的土地合作社, 为农业生产提供耕、种、管、收、运一条龙服务, 实现农业机械的优化配置, 在提高全村种植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收益, 实现了双赢, 成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典型, 示范效应好。

二是以农机信贷为平台, 让农民“买得起”农机。经济欠发达地区, 农民购买力相对较弱, 极大的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以玉米收获机为例, 价位在20万元左右, 一般的农户, 经济承受能力有限, 难以推广。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出台农机信贷政策, 以机器为抵押, 发放贷款, 可以极大的促进农机化发展。安徽省阜南县农村信用联社已经推出了“农机消费贷款业务”新品种, 有力的推动了当地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三是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 让农民“用得好”农机。农机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 他们在推广农机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等方面, 发挥了巨大作用。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突破传统观念, 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 选拨并使用有技术专长的人才以及农村经纪人, 农村致富带头人、民间技术服务业绩突出人才等。其次要加强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的农机实用人才培训, 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的农机人才队伍, 以保障农民“用得好”农机, 服务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由于农机使用的季节性相对较强, 要让农民用得好农机, 确保不误农时, 就必须创新农机服务方式, 以就近、方便为原则, 以相邻几个村或镇为范围建立起布局合理的农机区域性服务中心, 为农机手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

2 坚持科学发展, 积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发展农业机械化, 要在“好”上加快。目前, 我县农机化发展正处于调整阶段, 要通过装备结构的优化, 逐步实现农机效益从单纯抓作业面积到重点抓增效的转变, 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重点要结合新农村建设, 将农机装备结构与农业结构调整保持同步, 进而大力推广、使用与之相适应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 以此来支持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一方面要以财政补贴为引导, 紧紧依靠行政推动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二是要通过市场调节, 引导农机装备结构优化。要发展高效农机、节能农机, 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益, 引导农民购买能耗小、效率高、效益好的农机具, 加快老旧机型更新换代速度。实施以“五节” (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油) 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节本增效技术与管理, 更好的服务现代农业的发展。根据我县农业生产实际情况, 下一步要重点推进大豆、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 重点提升水稻、马铃薯收获农业机械化水平;努力发展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化, 重点提升以秸秆加工和综合利用为主的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这三个方面来提高全县的农机化综合水平, 大力发展与动力机械相配套的现代农业机械。

3 发挥农机作用, 积极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 解决好这个问题, 农机大有可为。以农机化促进农民增收, 积极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当前农机工作的重点。

首先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以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来促进农民增收, 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当前, 重点要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 融示范、推广和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服务网络, 进一步推进农机作业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

其次是发挥农机装备优势, 以农机挖掘农业潜力来促进农民增收, 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一是发挥农机作用, 转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将农村劳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让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催生出来的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在农机社会化服务过程中赚钱致富;让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制造、服务等其他行业, 既增加农民增收, 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特色农业。农机在发展粮食生产、促进优势 (特色) 农产品扩量提质、节本增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 有着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 与广大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联。以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优势 (特色) 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关键环节, 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 积极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抓好增收的同时, 要创建合格农机机库, 变原来一家一户的“分散”停放为“集中”停放, 集中管理;要积极发挥农机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的作用, 加快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有效互动, 更加有力地促进现代农业和谐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稳步向前迈进。

摘要:针对加快老区机械化步伐, 夯实农业现代化建设基础展开论述。

弘扬老区精神加快老区建设 篇2

——xx镇镇老区建设调研报告

新密市xx镇位于新密市东部10公里处,距省会郑州仅25公里,北与白寨镇接壤,东与曲梁、刘寨镇为邻,南与来集相依,西与袁庄乡、新华路交界。总面积66平方公里,可耕地46000亩,全下辖22个行政村,一个镇直居委会,210个村组,9600多户,共有人口3.9万人。西部山区占22%,中东部丘陵区占78%。全镇区面积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0.25万,城镇化水平32%。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状况。全镇辖22个村,210个村民小组,9250户,390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7281户,37100人。2010年人均收入9047元,财政收入5047万元。

二、主要成绩

(一)群众生活明显提高。

1、贫困户明显减少。近年来,全镇采取先急后缓、重

点倾斜和先富帮后富、党员干部帮贫困户的措施,使贫困户(低保对象)数量由827户减至现在的450户,377户实现脱贫。群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民打工收入明显提高。

2、人均占有粮食量明显提高。去年底,我镇粮食总产

量达到20085吨,人均占有粮食达到515公斤,贫困户人均占有粮食产量也由280公斤上升到410公斤,增幅31.7%。20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47元,群众生活水平有质的飞跃。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

我镇上下牢固树立“夯实农业基础,稳定粮食生产”的战略思想,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施工要求,下真功夫狠抓了“四大工程”建设:一是大兴水利工程维修加固库、塘、堰、渠100余处。二是造地工程。马沟、桥沟开垦复垦土地500余亩。三是沼气沼气、水窖示范工程。全镇20个村共修建沼气池1000多口,其中集中供气站两处,共建安全饮水工程5处,一举解决了16个村,6267户,160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封山有林,人工造林工程。我镇大力实施生态项目建设,抢抓秋冬春三季植树造林良机,共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退耕还林7000亩。通过大做水土文章,夯实了我镇农业基础,提高了农业整体素质。优化了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三)“五网”建设稳步推进。

重手加大了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通讯网“五网”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路网方面,全镇共投资4000多万元,新修乡村公路120公里,到去年年底,全镇通公路总里程达到20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60%以上村实现组组通,电网方面:全镇已实现村村通电、农村农网改造也已全部完成,农村电网日趋合理和规范,农民用电负担正在减轻。全镇已架设联通、移动机站八座,固定电话实现村村通,用户达到3500多部,移动电话由无到有达到17000多部,邮政事业深入全镇角角落落。

(四)集镇面貌日新月异。

坚持集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岳村集镇已初具规模。目前,镇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集镇常驻人口1.5万人,街道硬化率达到90%,自来水供水率100%,绿化覆盖率达到30%。一个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型集镇正在崛起。

(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全镇已形成了以核桃、药材、禽畜养殖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格局。核桃面积达到1500亩,药材种植面积800亩。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建养殖小区一座,共有万只以上规模蛋鸡养殖场3个,百头(只)以上规模牲猪、山羊养殖场4个,四业齐举,规模化农业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新活力。

(六)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岳村镇不断加大科技培训和推广力度,科技对经济的贡献明显提高。全镇现有成人技术学校5余所,科技示范村15个,示范户800多户,科技带头人1000多人,每户已达到

一个科技明白人。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不断加大教育和卫生事业投入力度,新建改扩建中小学6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医疗网络建设得到加强,现有中心卫生院1所,农村合作医疗室22个。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室22个,人口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三、面临的困难

1基础设施仍需。

村级部分医务人员的素质不高,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部分农户住房陈旧,煤矿沉陷区危房改建困难,农村四改难度大;二是旱涝保收的田地少,耕地质量差,农用水利设施严重不足,有的年久无力维修,发挥不了应有作用。

3、结构调整困难多,农民收入低而不稳。

近几年,该镇运用市场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但成效不太明显。因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观念等多种因素制约,产业基地面积小,产品加工单一,龙头企业尚未形成,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特色产业在短期内对老区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还不具备较大的拉动作用,致使农民收入低而不稳,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

4、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不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

目前主体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推广和应用在农村普及率低,老区群众对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普及接受能力差,相当部分劳动力甚至不懂实用技术,造成投资增加,而收入减少,造成经济损失,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上。

5、村级负债严重,基层组织运转难。据调查统计,22

个行政村全部负债,有的村高达30万元,沉重的债务使公益事业无钱办,村干部工资无钱发,出现了事难办、无人干的局面。

五、几点建议

1、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造血功能。

国家要对老区要进行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仅老区建设项目应加大投入,还要在扶贫开发、以工代赈、财政支农资金中加大投入,把各项资金捆起来使用,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区域特色产业和农产品深化加工和培植龙头企业等带动性的项目上。要把老区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有区别的来对待,不能等同起来,要把老区村建设与重点村整村推进一样,从省里做出明确规定,规定老区村建设年限、资金额度、建设要达到的标准等,这样,才能使老区村建设即有压力,更有动力,尽快把老区村建设得更好。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技素质。

针对目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的实际,要建设现代农

业,必须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培训网络,市培训到乡镇,县培训到村,镇培训到组,村培训到户。针对当地的主要产业,级级列出培训计划,按计划培训。各级财政要拿出培训资金,确保必需费用。通过培训,达到镇有各方面的高级技术人员,村有初级技术人员,组有技术能人,户有科技明白人。

4、加大招商力度,促进老区经济发展。

依靠丰富的资源优势,引资金、引项目、引老板来开发,使老区乡镇尽快全部摆脱贫困。

5、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组织稳定。

市里应适当提高村级转移支付标准,特别是村级干部工资补助标准,使他们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有收入愿意办事。

6、加大化解村级债务力度。

肇庆加快老区水利建设 篇3

徐萍华指出,肇庆市革命老区工作在全省是有基础的,各项工作搞得比较好。肇庆是一个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在全省是很有地位的,整个西江流域在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功不可没,从阅江楼纪念馆的史实中就说明了这一点。前段时间,原副省长匡吉同志来肇庆,就讲起当年粤桂湘边纵队斗争很艰苦,肇庆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革命老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很快,变化很大,但还属欠发达地区,就算是高要、四会市的经济比较好,但与佛山、中山等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尤其是革命老区的工作任务还很繁重、很艰巨。“两区引领两化”,一体化带动山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是肇庆市的重大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没有老区的发展,全市的发展也不全面。我们要拿出当年革命老区艰苦奋斗、舍得拼搏的革命精神,敢于进取,敢于胜利。

徐萍华要求,要充分发挥老促会的优势,发扬老促会良好的精神和作风,争取中央和省对肇庆市革命老区给予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加快革命老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同时,还要邀请当年在肇庆市开展革命斗争、现在省里工作的老同志,回来看一看,既激励当代人,也可让他们感受发展的成果。通过他们为肇庆市革命老区向中央、向省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肇庆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包括红色旅游。阅江楼是我党领导的一个北伐军队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中国革命斗争中立下功劳。红色资源要深入发掘,给旅游局出点主意,把红色旅游发展起来。

徐萍华认为,老促会的同志对老区、对老区人民很有感情,加上工作经验丰富,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区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老同志们这种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足以感动当今在职的公务员,要多宣传,使在职的同志更加努力去奋斗,去拼搏,全面促进“两区引领两化”战略,加快建设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

徐萍华表示,她来市老促会,一是对陈端同志任新会长表示祝贺、感谢,二是见一见市老促会同志。她期盼,老同志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要注意保重身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老有所为。她同时表示,市老促会的工作经费要保障,市财政每年要纳入预算安排。

最后,徐萍华还强调,要进一步深入贯彻汪洋书记在听取省老促会汇报时对革命老区“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扶持重点,带动全局”的重要指示,全面促进肇庆市革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

上一篇:区域农业产业链下一篇:田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