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选型

2024-05-20

网络选型(精选九篇)

网络选型 篇1

1. 交换机如何选型

路由交换机选型四项主要标准

1.1 背板容量

衡量路由交换机容量大小的主要指标是交换机的背板容量, 其单位是GbPs, 也叫背板带宽, 一般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到上百Gbps不等。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 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 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考察交换机上所有端口能提供的总带宽。计算公式为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 (全双工模式) , 如果总带宽≤标称背板带宽, 那么在背板带宽上是线速的。

1.2 无阻塞千兆端口数量

一个千兆路由交换机可以交换或路由多个千兆以太网端口, 但其支持的最大千兆以太网端口数量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全部无阻塞的线速交换这些千兆端口。原因在于有些千兆路由交换机的设计目标是为计算机服务器提供千兆连接, 而现有的计算机上千兆网卡的通信速度受限于计算机的总线, 远远达不到1000MbPS, 一般是300~400MbPS, 真正衡量千兆路由交换机的能力的是其可以交换的无阻塞千兆端口数量。

1.3 第二、三层包转发速度

对于千兆路由交换机来说, 第二层包转发速度就是其转发以太网帧的速度, 第三层包转发速度就是装发第三层协议包的速度, 如转发IP或IPX包的速度。都以PPS (包每秒) 为衡量单位。

第二、三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 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二层包转发速率, 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二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备注:1.488Mpps是怎么得到的呢?

包转发线速的衡量标准是以单位时间内发送64byte的数据包 (最小包) 的个数作为计算基准的。对于千兆以太网来说, 计算方法如下:1, 000, 000, 000bps/8bit/ (64+8+12) byte=1, 488, 095pps说明:当以太网帧为64byte时, 需考虑8byte的帧头和12byte的帧间隙的固定开销。故一个线速的千兆以太网端口在转发64byte包时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

1.4 路由数量

路由交换机中路由表支持的路由数量越多, 意味着可支持的网络拓扑结构越大, 典型的城域网路由交换机的路由数量是64K/每端口。通常情况下, 每机箱的路由数量=端口数量×每端口的路由数量。对于一个城域网路由交换机来说, 支持64K的路由表容量是可以满足未来很长时间内的城域网需求。

2. 如何考察交换机背板带宽和包转发是否够用

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 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 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上去。

但是, 我们如何去考察一个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否够用呢?显然, 通过估算的方法是没有用的, 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1) 所有端口容量×端口数量之和的2倍应该小于背板带宽, 可实现全双工无阻塞交换, 证明交换机具有发挥最大数据交换性能的条件。

(2) 满配置吞吐量 (Mpps) =满配置GE端口数×1.488Mpps其中1个千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例如, 一台最多可以提供64个千兆端口的交换机, 其满配置吞吐量应达到64×1.488Mpps=95.2Mpps, 才能够确保在所有端口均线速工作时, 提供无阻塞的包交换。如果一台交换机最多能够提供176个千兆端口, 而宣称的吞吐量为不到261.8Mpps (176 x 1.488Mpps=261.8) , 那么用户有理由认为该交换机采用的是有阻塞的结构设计。

一般是两者都满足的交换机才是合格的交换机。

3. 某体育馆网络方案设计介绍

网络的配置以综合布线为基础, 综合布线分6大类:工作区、水平布线、垂直布线、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在此就不一一介绍。某体育馆根据综合布线结构图可以看出, 系统分3层, 主配线间MDF在主机房内, 二级由7个弱电井间IDF通过光纤与主配线间连接, 二级弱电间与工作区的模块采用超5类铜缆连接。内外网总计450个数据点。

3.1 网络总体结构

根据对某体育馆系统工程的需求的分析, 网络结构由核心层、汇聚与接入层组成。

从整个体育馆逻辑来看, 网络属于一个核心、汇聚层、接入层。从物理结构来看网络是一个紧缩核心的三层结构, 核心同时担负着汇聚、核心功能, 可以看作核心、接入层, 这样比较适合某体育馆接入设备较少的情况。

核心/汇聚层:由于体育馆接入设备不多, 因此核心和汇聚在物理上可以在同一台交换机上, 可以把所有的光口看作一个汇聚点, 而核心担负三层路由转发和访问控制, 为了提高可靠性, 核心使用两台交换机做双机热备。

接入层:接入层为用户提供在局部网段访问互连网络的能力, 直接与桌面计算机接入点。

内、外网计算机网络系统均采用二级星型拓扑结构。在计算机网机房配置两台核心交换机, 各楼层楼弱电间设置100/10M接入层交换机, 每个IDF使用两条1000M光纤连接到核心两台交换机, 从而形成1G到各IDF, 100/10M到用户端点。

无线AP接入:考虑到体育馆的特殊性, 空间开阔, 客户端移动性大, 非常适合WLAN的应用, 因此在会议室、大厅等地方设一些无线接入点, 作为有线网的必要补充。

3.2 核心层设计

核心层设备需要提供系统的汇聚和高速、无阻塞交换, 并且要有较好扩展性、可靠性、因此需要计算容量。

带宽和吞吐率计算

根据P D S目前统计的点位数, 目前设置的内、外网点位数约为450个10/100M点, 考虑一种极端情况 (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 所有点都从核心线速转发, 那么要求系统的背板带宽为450*100Mbps*2=90Gbps。 (假设极限) , 系统的吞吐率0.1488Mpps*450=67Mpps。 (假设极限)

但是实际的网络结构是分接入、汇聚层, 当前我们设计是每个弱电间由2条1000M链路上联, 所以一共上联数为14个, 加上服务器2个, 所以这种情况下系统背板带宽为16*1Gbps*2=32Gbps。系统吞吐率为1.488Mpps*16=24Mpps。

因此就目前的应用, 核心设备有超过32Gbps背板、24Mpps转发率即可, 但是考虑到系统投资保护, 以及将来接入点上联扩展, 我们需要提高此带宽和吞吐率。

为了提高核心的可靠性, 我们配置2台核心交换机, 两者之间通过1000M光纤连接, 启用VRRP路由热备份协议, 为所有桌面接入设备提供网关热备份。

根据以上计算数据, 考虑综合性价比, 我们选择了Quidway的S6502作为核心交换机, S6502共3个槽, 其中1个用于引擎, 其余两个业务插槽, 具有280Gbps带宽, 54Mpps转发性能, 支持10/100/1000/10G以太口, 并且支持一些POS广域模块和丰富的路由协议。

配置说明:

核心配置两台S6502交换机。

每台自带一个引擎, 不占用业务插槽。

配置一块4个电口、12个光口模块, 其中4端口电口用于服务器及防火墙连接。

其中一台配置一块48端口10/100M模块, 用于连接其他设备。

配置16块多模光口, 其中14个用于7个IDF的双千兆光纤上联, 剩余两个用于交换机互连。

每台配置一个电源模块。

以上还有一个插槽剩余, 用于将来扩展用。

3.3 接入层设计

接入层设备需要具备的功能有:

线速交换, 10/100M高密度端口, 支持1000M上联。支持丰富的Qos和ACL功能, 满足视频和病毒控制。支持802.1X, Portals认证等。

根据以上需求, 我们采用Quidway的S3000安全智能千兆交换机。

其背板容量最高可达12.8Gbps, 包转发率最高可达6.55Mpps, 完全满足线速交换。

配置说明:

整个体育馆一共7个IDF, 按照总点位的一半配置, 其中5个配置1台24口10/100M交换机, 2个各配置2台24口堆叠交换机。

每个IDF使用2条1000M光纤上联, 所以共配置1000M多模光模块14块。

其中2个IDF的4台堆叠使用, 共需要堆叠模块4个。

3.4 无线AP设计

体育场馆的特点就是面积大, 地方比较空阔, 在召开一些体育赛事和记者招待会时, 人员设备移动性比较大, 因此设立无线AP接入非常有必要。根据业主的要求和建筑平面图, 我们布置无线AP点和选择AP类型。根据以上原则和建筑平面图, 我们配置4台支持802.11b/g的无线APWA1006E。满足全部以上的功能, 带外置天线。可以覆盖整个体育馆。

3.5 防火墙设计

防火墙已经成为现代网络的标准配置, 防火墙的主要作用是对一些授权未授权的访问进行区分, 然后决定是否要拒绝或是通行。防火墙一般分三个区域:外网区、内网区和DMZ区。根据以上一些原则, 我们选用了NS-SecPath 1000-AC 1000M级防火墙, 并支持VPN功能。

3.6 路由器设计

体育馆的网络出口需要配置一台高性能的路由器, 除了Internet接入的以太网接口外, 还需要支持多种广域网接口, 如SDH的E1、T1、Pos、PSTN、FrameRelay等, 支持多种路由协议如OSPF、IS-IS、BGP、RIP等, 具有较高的转发性能, 支持NAT功能。根据以上原则, 我们选择了Quidway的AR4620智能多业务路由器。

3.7 服务器设计

此次共配置2台服务器, 其中一台作为管理设备, 相对要求较低, 另外一台作为业务系统, 要求较高, 需要有XEON CPU和SCSI热插拔硬盘和Raid功能, 结合用户的投资和实际系统的需求, 我们配置了2台IBM的服务器,

3.8 系统图

4. 总结

网络选型 篇2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2010-01-29 11:53评论:0 基于SNMP协议开发的以太网温湿度控制(传感)器

在机房动力环境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数量与日俱增,其配套的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但基于SNMP协议开发的、辅以以太网输出的温湿度控制(传感)器等参量设备却不多,计算机房已成为各大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机房的环境设备或子系统(如供配电、UPS、空调、消防等)必须时时刻刻为计算机系统提供正常的运行环境。一旦机房环境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对数据传输、存储以及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构成威胁,若事故严重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就可能损坏硬件设备,造成严重后果。尤其对于银行,证券,海关,邮局等需要实时交换数据的单位的机房,机房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一旦系统发生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因此,为了保证机房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许多机房的管理人员不得不采取 24小时专人值班的方式,定时巡查机房各环境设备。但这样不仅加重了管理人员的负担,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往往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对事故发生时间、频率及原因等也无科学的管理与数据分析。尤其是目前国内普遍缺乏专业的机房环境设备管理人员,在许多地方的机房不得不安排软件人员或者不太懂机房设备管理的维护人员值班,这对机房的安全运行无疑又是一个不利因素。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结合先进的工业以太网技术,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智能产品, 包括以太网温湿度传感器,以太网机房环境监控仪,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配接其他智能传感器,将机房的环境参数通过内部局域网或广域网,实现地传送到管理系统,实现对各机房设备的统一监控与管理,极大地减轻了机房维护人员工作负担,同时又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运行可靠性、稳定性和兼容性、可扩性,实现了机房的科学管理,真正使“无人值守”机房成为现实。

以太网未来的发展-----与传统控制网络相比,工业以太网具有应用广泛、为所有的编程语言所支持、软硬件资源丰富、易于与Internet连接、可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与工业控制网络的无缝连接等诸多优点。由于这些优点,特别是与IT的无缝集成以及传统技术无法比拟的传输带宽,以太网得到了工业界的认可。

集成的以太网口使得用户摆脱串口通信和控制的限制,而且允许用户进行本地连接或互联网连接,网络模块支持TCP/IP、UDP、SNMP等多种协议,也可作为WebServer允许用户通过网页方式访问环境参数。

以下是相关产品的详细介绍。监控对象及内容:

根据用户要求与建议,暂定主要监控内容包括:温湿度、漏水、空调、UPS、配电、消防等。以下将对各监控子系统分别进行介绍:

一、温湿度检测系统 在重要的计算机机房中,设备对温、湿度等运行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应根据主机房实际面积加装温湿度传感器,以实时检测机房内的温、湿度,给机房设备提供最佳运行环境。并且还可以在机房里现场显示的温湿度值通过历史曲线直观地表现出来,以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查看。对于机房内使用非精密空调时特别重要,可让管理员及时地了解机房内实际的温湿度运行情况。

监控对象:对机房的内的环境温湿度进行检测,通常每10至20平米安装一个温湿度传感器,或安装在重要设备附近,或安装在机柜内部测量机柜微环境。

监控实现:安装TH-5829以太网温湿度传感控制器,由TH-5829采集各机房内的信号,实时显示每个温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室内温度与湿度的数值,通过以太网实时传输数据。

 TH-5829以太网温湿度传感控制器

TH-5829 可以同时测量温度、湿度、露点,并可以同时接入二路模拟量/开关量信号(例如:烟雾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电压电流传感器、门磁开关、及其他各种传感器),TH-5829还自带一路RS232串口输入,可以实现串口转以太网的网桥功能,将现场的串口设备与温湿度等传感器数据统一通过一个RJ45接口传送到网络。

TH-5829为RJ45接口,现场布线简捷,开放的通讯协议,同时支持多种网络协议模式。

1. 温度测量范围:

-20℃ — +70℃ 2. 温度测量精度:

±1℃

3. 湿度测量范围:

1% — 99%(非凝结)4. 湿度测量精度:

±3%RH(典型值)

5. 二路模拟量/开关量采集:可接入烟雾、水浸、电压、电流等各种传感器等(接口含12V电源)

6. 一路串口接入:RS232,波特率及输出位数可定制 7. 网络接口:

RJ45,10M/100M

8. 支持协议:

ARP,UDP,TCP,Telnet, ICMP, SNMP, DHCP, HTTP等,接受定制。

9. 采集方式:

无间隔实时采集 10. UDP 端口:

10050(缺省)11. TCP端口:

10050(缺省)

12. Snmp OID:

1.3.6.1.2.1.1.10.0-1.3.6.1.2.1.1.18.0 public

13. 供电电源:

+7 — 36V DC,300mA以上 14. 外形尺寸:

180 X 125 X 65(mm)

二、漏水检测系统

鉴于用户设备的重要性,且机房需做到无人值守,而且地板下强电、弱电、地线、电缆纵横交错,如不慎发生漏水而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根据现场的情况,可以选择BP-5802点式水浸传感器或BP-5803线式水浸传感器,监控机房内有无漏水事件发生,确保各设备不受水浸的危害。水浸传感器的报警输出端接入TH-5829的开关量采集端口,一旦有水泄漏碰到水浸传感器,TH-5829立即通过以太网传送报警数据信息,使系统在第一时间报警,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排除漏水故障。

监控对象:监测精密空调、窗户、水管等附近漏水的发生,并及时报警。

监控实现:如监测精密空调漏水,可采用1个BP-5803线式水浸监测控制器,1根10米长漏水感应线缆围着空调绕一圈,达到实时检测每一处可能产生漏水的地方。当空调漏水时,水浸监测控制器通过TH-5829采集后直接通过以太网传送报警信息。监测窗户、水管等可以采用BP-5802点式水浸传感器,安装在容易漏水的位置即可。

 BP-5802点式水浸传感器

具有较高的精度,良好的长期稳定性;

隔离性好:输入、输出及电源完全隔离,安全可靠;

技术先进:采用多功能检测方式,探针无电蚀。

 BP-5803线式水浸传感器

隔离性好:输入、输出及电源完全隔离,安全可靠;

量程可选:检出的范围可分为四个量程,通过旋钮开关选择; 技术先进:采用多功能检出方式,探针无电蚀现象,全线程检测;

安全可靠:自动检测线路通断故障;

三、精密空调监控系统

通过空调自带智能通讯接口及通讯协议,系统可实时、全面诊断空调运行状况,监控空调各部件(如压缩机、风机、加热器、加湿器、去湿器、滤网等)的运行状态与参数。

监控对象:艾默生P3080,带SNMP卡

监控实现:直接读取数据。或接入TH-5829的串口输入端,利用TH-5829的网桥功能,将数据转换为以太网传输。

空调监测的具体情况可依据空调厂家提供的通讯协议略有变化。

四、UPS监控系统

1、带SNMP卡的智能UPS,直接读取数据,或接入TH-5829的串口输入端,利用TH-5829的网桥功能,将数据转为以太网传输。通过UPS的通信协议及其接口,可实现对其内部整流器、逆变器、电池、旁路、负载等部件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同时实时监视UPS输入及输出的各种电参量:输入电压、输入频率、输入电流、输出电压、输出频率、输出电流、输出功率、电池电压、电池充电程度(后备时间)等。

UPS监测的内容需根据UPS所提供的协议而略有变化,上面的内容只作参考,UPS一般不进行远程关机控制,以免发生意外。

2、无通讯接口的UPS电源,在电源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各安装一台智能电量监测仪,测量输入/输出端的相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度、无功电度等参量监测UPS电源的运行状态。

 BP-AJ-34三相智能电量监测仪

BP-AJ-34型高精度智能电量综合检测仪主要应用于各种工业控制与测量系统,可方便地测量三相四线制电力线路的各类电参数,一台智能电量综合检测仪能同时替代电流、电压、频率、功率、功率因数、电量等多种电参量传感器,可降低系统成本, 方便现场布线, 尤其是全隔离的处理技术大大改善了变送器性能,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其RS-485总线输出技术与采用的MODBUS协议,使BP-A系列产品可与任何工控机挂接同一的RS-485总线,利于编程,利于系统扩展,使你轻松地构建自己的测控系统。

五、配电柜监测系统

监控对象:实时监测各个开关状态是否正常,如不正常立即报警。监控实现:采用D86开关量监测模块,将需要监测的开关的输出端直接接入D86的采集端,达到关联的目的。D86模块采集后通过RS485通讯传给监控主机进行状态显示。当开关断开时,则窗口中所对应的图标会变成红色,正常为绿色,并指示其状态位置。D86自带通讯接口,可以直接读取数据,或接入TH-5829的串口输入端,利用TH-5829的网桥功能,将数据转换为以太网传输。

 D86开关量监测模块

D86开关量采集器集开关量转换模块和开关量采集模块于一体, 处理8路电压转换为开关量并采集,同时提供6个干接点给用户使用,广泛应用于机房监控系统,大大减轻维护人

员的工作量。

特点:

 采用可插拔端子,便于安装维护

 集转换和采集于一体,降低成本,简化安装和提高可靠性  提供六个干接点,用于消防监测等  采用RS485远距离通讯,实时监控

 多种通讯波特率供用户选择,更改波特率方便,适用于不同场合

 8个指示灯指示8路开关量,同时具有电源指示灯和运行指示灯,可以直观地了解采集器工作状态。

技术指标

 通讯接口:RS485(默认产品地址为FF) 波 特 率:2400/4800/9600/19200(默认为9600bp) 地址范围:0—255(默认产品地址为255) 供电电源:12VDC 1A

 开关量转换输入:100VAC—240VAC  开 关 量:100%准确  外型尺寸:120*81*32mm  重

量:260G

六、智能消防监测系统

根据消防相关规定,烟雾传感器每25至40平米安装一个,重要设备上方0.5至2.5米安装一个。烟雾传感器直接接入TH-5829的开关量采集端口,通过以太网传送报警信号。报警时传感器同时自动发出声音报警信号。

 SS-668烟雾传感器

SS-668为离子型烟雾探测设备,适用于安装在少烟、禁烟场所,用来探测烟雾有无,当一定量烟雾进入SS-668烟雾传感器的反应腔,传感器发出声光警报,并向采集器输出告警信号,通过SS-668能够准确地检测到烟雾,为火灾预防和早期发现提供帮助。

 电源:12—36VDC  工作电流: < 10 mA

 输出形式:缺省设置警戒状态输出开路,报警状态输出短路(可订制其它形式) 烟雾灵敏度:符合UL217号标准。测试标准:0.65~1.52%FT,具备防误报检测

广西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方案选型简析 篇3

当前, 广电系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有线广播电视正处于全国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历史时期, 广电运营商除了传统广播电视业务的运营外, 对数字电视、语音通信、宽带数据等双向多业务融合的有效支持, 实现综合全业务运营, 逐步向综合业务提供商转变已成为世界普遍认同的趋势。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推进“三网融合”。近年来, 下一代网络也是世界一直讨论的焦点, 基于广电的HFC网络, 如何进行网络建设和改造, 实现双向传输, 顺利过渡到下一代有线电视网络, 逐步开展全新的数字电视业务和丰富的增值业务, 是我们广电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历史机遇。

2 改造情况

广西广电HFC网络由全区14个市和75个县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组成。2004年6月在国家广电总局和广西区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 广西顺利完成了网络整合, 实现了区-市-县三级贯通, 全程全网, 实现了垂直管理, 理顺了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2005年4月, 国家广电总局把我区列为省级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试点之一。为配合国家有线数字电视发展计划和保证广西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顺利实施, 2005年9月1日起, 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工作要求对广西广电网络实施HFC网络改造。

广西广电HFC网络改造采用光纤传输技术, 以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HFC) 为基础, 以光纤到无源器件 (HTT-LA) 、光纤到楼栋 (HTTB) 为主, 按双向传输方式实现无源集中分配到用户, HFC网络系统带宽为860 MHz。城域光纤网络的前端到分前端之间采用1 550 nm工作波长传输, 分前端以下采用1 310 nm工作波长传输, 上行均采用1 310 nm工作波长传输。HFC光纤网络的主干光缆交接点采用落地式光缆交接箱接续, 每个光缆交接箱覆盖8~15个光节点 (约2 000~3 000用户) , 每个光节点按4~6芯光纤建设, 每个光节点所带用户为200~400户。HFC同轴电缆分配网采用树-星型结构, 从光节点到用户取消放大器, 以双向模块化回传设计为主, 以无源集中分配到用户模式建设。

目前, 全区14个市和75个县HFC网络改造已基本完成, 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也基本完成, 即将面临如何在全区实施开展双向增值业务、提供多业务服务的现实问题。

3 方案选型

为满足广西广电网络双向业务发展需求, 我们对基于广电网络的多业务实现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并针对广西广电HFC双向传输网的建设和改造, 从业务、技术、成本等方面对目前多种双向接入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比较。目前广电运营商在实现双向传输和多业务接入时, 主要采用三种模式:1) CMTS+CM;2) EPON+Eo C传输方式;3) EPON+LAN。针对广西HFC网络现状, 在满足承载多业务需求情况下, 笔者对这三种主流的双向传输接入网技术方案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较。初步确定广西广电HFC双向传输网的建设和改造采用CMTS+CM和EPON+Eo C技术。

3.1 CMTS+CM方案

CMTS+CM的下行数据经射频调制后, 以频分复用方式同有线电视信号混合, 经光调制后向各光节点传输。用户终端安装Cable Modem和机顶盒后方可实现双向接入。CMTS可设在前端或分前端机房, 也在分中心或者片区光节点, 具体位置需根据网络拥有用户的多少来考虑。CMTS+CM优劣势分析:

优点:

1) 技术成熟, 有国际和国家标准支持, 不存在技术风险;

2) 对用户终端设备的管理和控制非常好, 对设备的故障定位非常准确, 维护成本低;

3) 现有网络不需任何改动, 即可开通双向业务接入服务, 实施非常容易、方便;

4) 完全基于广电网络, 这是广电利用HFC开展双向业务的优势;

5) 特别适合于用户分散、覆盖面广的区域和双向业务开通的初期向用户提供双向接入服务。

缺点:

1) 网络基础要好, 对网络要求较高;

2) 上、下行带宽非对称;

3) 受回传噪声影响较大;

4) 系统采用带宽共享机制, 提供给用户的带宽随用户量增加而下降。

3.2 EPON+Eo C方案

EPON+Eo C技术方案是在网络前端 (分前端) 增加OLT光线路终端, EPON到光节点, 将ONU和Eo C的头端设备放在HFC网络的光节点处, 利用光节点四芯光缆中一芯实现OLT与ONU相连, ONU与Eo C的头端设备相连实现数据联网, 而BIOC的头端设备的射频信号通过双工器插入光节点后的无源同轴电缆网, 然后在用户端配置Eo C的终端设备, 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接入。EPON+Eo C优劣势分析:

优点:

1) 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上的无源同轴电缆分配网 (同轴电缆和分之分配器) 资源, 施工量小, 无入户施工难度;

2) 无须改动现有网络, 只需在前端、光节点和客户端增加相应设备, 建网成本较低;

3) 传输距离远, 无须增加敷设光缆;

4) 基于Cable介质, 开通实现较容易, 且基本不受同轴电缆系统回传噪声的影响;

5) 对称高速数据传输, 每路可提供100 Mbit/s带宽, 达到宽带接入要求。

缺点:

1) 无国家标准, 存在技术风险;

2) 业务开展初期, 接入用户少, 设备一次性投入比较大;

3) 系统采用带宽共享机制, 提供给用户的带宽随用户量增加而下降。

4 小结

双向网络的改造具体采用何种方案必须以双向综合业务的发展规划为依据, 要充分考虑业务的发展规模, 双向网络的覆盖应该可依据用户规模、业务发展逐步进行, 组网方式要灵活, 适合于宽带业务的逐步发展, 系统可平滑扩容以满足业务发展的带宽和用户规模需求。

要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度和投资成本, 在业务发展初期, 可采用CMTS+CM方式, 以达到少量投入快速实现全网覆盖, 快速全网发展用户目标。在业务发展到一定时期, 在一些集团用户, 密集用户群, 可考虑采用EPON+Eo C方式, 逐小区覆盖, 满足用户增长和带宽的需求。

安全选型知识 篇4

安全阀如何选型?这要根据设备使用工作环境来决定。安全阀分类很多,根据结构来分,可以分为弹簧式与杠杆式。如出现大容量的需求,又有一种脉冲式安全阀,也称为先导式安全阀。根据排放量来分,分为全启式和微启式。按结构及加载机构来分,又分为重锤杠杆式、弹簧式和脉冲式三种。按介质排放方式来分,又分为全封闭式、半封闭式和开放式三种。按阀瓣开启大小又分为弹簧微启封闭高压式安全阀和弹簧全启式安全阀两种。安全阀如何选型不仅要了解以上安全阀分类,还要了解安全阀使用的介质、是否有腐蚀性、温度、压力大小(工作压力与开启压力),接口是使用丝扣还是法兰。

安全阀选型的一般规则

1)根据计算确定安全阀“公称通径”必须使安全阀的排放能力≥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量。

2)根据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确定安全阀的压力等级。

3)蒸汽锅炉或蒸汽管道一般用不封闭带扳手全启式安全阀。对于开启压力大于3MPa蒸汽用的安全阀或介质温度超过320℃的气体用的安全阀,应选用带散热器(翅片)的形式。

4)热水锅炉一般用不封闭带扳手微启式安全阀。

5)对空气、60℃以上热水或蒸汽等非危害介质,则应采用带板手安全阀。

6)水等液体不可压缩介质一般用封闭微启式安全阀,或用安全泄放阀。

7)高压给水一般用封闭全启式安全阀,如高压给水加热器、换热器等。

8)气体等可压缩性介质一般用封闭全启式安全阀,如储气罐、气体管道等。

9)大口径,大排量及高压系统一般用脉冲式安全阀,如减温减压装置、电站锅炉等。

10)对于易燃、毒性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必须采用封闭式安全阀,如需采用带有提升机构的,则应采用封闭式带板手安全阀。

11)当安全阀有可能承受背压是变动的且变动量超过10%开启压力或者有毒易燃的容器或管路系统,应选用带波纹管的安全阀。

12)负压或操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负压的系统一般用真空负压安全阀。

13)介质凝固点较低的系统一般选用保温夹套式安全阀。

14)运送液化气的火车槽车、汽车槽车、贮罐等应采用内置式安全阀。

15)油罐顶部一般用液压安全阀,需与呼吸阀配合使用。

16)井下排水或天然气管道一般用先导式安全阀。

17)液化石油气站罐泵出口的液相回流管道上一般用安全回流阀。

18)根据介质特性选合适的安全阀材料。如含氨介质不能选用铜或含铜的安全阀;乙炔不能选用含铜70%或紫铜制的安全阀。

19)对于泄放量大的工况,应选用全启式;对于工作压力稳定, 泄放量小的工况,宜选用微启式;对于高压、泄放量大的工况, 宜选用非直接起动式,如脉冲式安全阀.对于容器长度超过6m的应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安全阀。

20)E级蒸汽锅炉或者工作压力Pw低的固定式容器,可采用静重式(高压锅)或杠杆重锤式安全阀。移动式设备应采用弹簧式安全阀。

21)对于介质较稠且易堵塞的, 宜选用安全阀与爆破片的串联组合式的泄放装置。

网络选型 篇5

1 影响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因素

1.1 建筑功能因素

建筑功能在高层建筑项目方案形成时就已经确定, 建筑的机构设计也要以建筑功能为主来开展, 这是建筑结构选型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需要, 在结构选型中就必须设计出符合其功能的结构形式, 满足建筑物对空间要求和使用功能要求等。如高层住宅, 由于其使用空间较小, 分隔的墙体较多, 而且隔层的平面不知基本相同, 因此这种功能的建筑就比较适合剪力墙或框架剪力墙结构。

1.2 结构受力合理性

高层建筑机构不同, 其受力特征也各不相同, 有的结构可能在抗风方面比较突出, 而有的结构在抗震方面表现优异。选型时, 要认真分析理学要求, 综合比较各个体系的优缺点, 然后结合其他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保证结构能够达到有效抗风、可靠抗震和应力分布合理等效果。如要考虑到环境条件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 在风荷载较大的地区, 在设计上要重视其对梁、柱、墙等称重构建的影响, 保证人们不因为建筑结构晃动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1.3 结构的施工方便性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工艺对建筑结构形式有着很大的影响。如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实现先进的结构形式;将建筑结构方案与施工条件紧密的结合起来;要考虑建筑结构在施工阶段和试用阶段受力情况的差异, 如升板结构在试用阶段采用现浇无梁楼盖结构, 柱与板之间刚接, 而在施工阶段, 柱板之间节点之间只能视为铰接。同时, 在同样的结构选型中, 还要考虑机械设备、建筑材料、施工时间和建筑成本的不同的技术经济指标, 以及抗剪能力和抗震性等方面对建筑施工的影响。

1.4 建筑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所有建筑项目都必须要慎重考虑的因素, 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讲, 规模的扩大、工期的延长, 以及人员和材料的增多等都需要消耗更多的成本, 其资金的管理也更复杂。因此, 在高层建筑结构选型时, 必须采用综合经济分析的手段认真衡量结构方案的经济性, 以便达到最优效果。如要综合考虑结构方案对建筑物造价的影响, 不要过分在意某些结构材料单价过高, 但这可能会令整体造价降低;考虑结构全寿命期费用, 进行结构方案的经济分析时, 不应该只考虑一次性投入, 还要考虑到整个寿命期内的维护和养护费用。

1.5 结构的美学性

建筑艺术形象的关键因素就是僵住物的结构, 这主要表现在建筑结构选型的外观是否与城市文化内涵相吻合;其形状特点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等。如可以利用钢结构在表现技术美、艺术美和自然美等方面上得天独厚的优势, 将建筑的结构造型和建筑美学完美统一, 通过钢结构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将建筑设计成艺术作品, 带给人们力量与美的感受, 达到结构形式和建筑空间艺术的完美融合。

2 高层建筑选型的方法与原则

高层建筑的机构选型和设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这需要设计人员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强大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丰富的建筑结构设计经验。但是由于外在环境和建筑施工中仍然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因此, 在对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时候, 还是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原则进行选型设计。

2.1 量化重要指标

在影响高层建筑选型的各方面因素中, 提取可以量化的指标, 如层高、层数、最大风压和最大层问位移等作为输入节点, 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作为输出节点, 收集样本, 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检测。在解决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问题中, 可以利用神经网络存储的专家的设计经验, 得知该建筑符合那种结构形式。

2.2 进行层次分析

在方案的评价阶段利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将许多在建筑结构选型中不可量化的影响因素, 如经济性、安全性和美观性等, 进行全面的考虑, 明确影响高层建筑的定性与定量因素, 使选型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更具有说服力和理论依据。

2.3 遵循选型原则

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 建筑设计人员综合各方面对建筑选型的影响和要求, 总结出一些在建筑结构选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建筑结构必须具备的力学性质;建筑结构应考虑的主体抗震性能;建筑结构的布置合理性等。在高层结构建筑结构选型中, 遵循这些选型原则, 可以使选型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3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和生活中, 高层建筑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和完善。但是在高层建筑的实际选型工作中, 很多结构设计人员未能深入领悟选型的各个影响因素及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从而造成决策的失误。在高层建筑的选型中, 结构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影响选型的诸多因素, 综合分析各个因素的特点及其影响力度, 遵循一定的高层建筑结构选型方法和原则, 综合协调好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平衡, 才能真正地做好高层建筑结构的选型工作。

参考文献

[1]丁笑影, 郭建.高层建筑选型影响因素分析及选型方法的研究[J].山西建筑, 2010 (01) .

网络选型 篇6

作为综合机械化长壁采煤工艺的核心配套设计内容之一的采煤机在初步选型时必须考虑下列的原则:1) 与采煤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和采煤机的主要参数并能够满足较大的适用范围;2) 与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相匹配;3) 与配套支护设备、运输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相匹配;4) 与通风、提升等系统条件相适应;5) 与工作面长度、采区走向长度、巷道断面尺寸等矿山技术因素相互适应;6) 与采煤机技术性能良好, 工作可靠性高, 各种保护功能完善且使用、检修、维护方便相互适应。

2 采煤机的主要影响因素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采用双滚筒采煤机落煤、装煤并自开缺口, 重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自移式液压支架维护和管理顶板, 使采煤过程全部实现机械化。综合机械化的设备与工序密切联系、连续作业, 因而产量大、效率高、安全性能好。但是影响采煤机高产、高效、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地质因素 (煤层的坚硬程度、煤层倾角、煤层厚度、煤层及围岩特征、煤层的含水性和自燃情况、煤层的地质构造情况) 、采煤工艺和采煤机相互配套的支护、运输设备之间的关系方面的因素。如果能够合理的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则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 煤层的坚硬程度

煤层的坚硬程度直接影响到采煤机的选择多大功率。当采煤工作面开采f<4的缓倾斜及急倾斜煤层时, 可采用中等功率的双滚筒采煤机, 对粘性煤及f=2.5~4的中硬以上煤层时, 采用大功率双滚筒采煤机。 (f:表示坚固性系数, 它只反映煤体破碎的难易程度, 有些国家采用截割阻抗A表示煤体抗机械破碎的能力) 。

2.2 煤层厚度

不同的煤层厚度, 它不仅会影响煤层的开采方法, 还会影响到采空区处理方法的选择。当采煤工作面是极薄煤层可以采用爬底板采煤机, 当采煤工作面是薄煤层, 可选用骑槽式采煤机。当采煤工作面中厚煤层应该选择中等功率或大功率的双滚筒采煤机。当采煤工作面是厚煤层, 则选择适应于大截高的采煤机应具有调斜功能, 以适应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的变化;由于落煤块度较大, 采煤机和输送机都应该设置大块煤破碎装置, 总之, 采煤机应能在整个所采煤层厚度范围内, 在任何抗截强度和任何粘度煤的条件下都能实现机械化的破煤;全部装到工作面输送机里去, 保证采煤机和输送机的正常、安全、高效工作。

2.3 煤层倾角

煤层倾角, 它是影响采煤方法的重要一个因素, 它不仅会影响到采煤工作面的落煤方法、运煤方式等方面, 还会影响采煤工作面的巷道的布置、通风等方面的参数。煤层倾角可分为近水平煤层, 缓倾斜煤层、中斜煤层和急斜煤层。当工作面倾角大于9o时, 采煤机骑在输送机溜槽上运行就有下滑的危险, 因此, 采煤机在倾角较大时应考虑防滑问题。应使用液压安全绞车作为防滑装置。

2.4 顶板、底板性质

顶板和底板性质主要影响顶板管理方法和支护设备选择。当工作面在不稳定顶板上, 控顶距应尽量小, 可以选用窄机身采煤机和能超前支护的支架;对于顶板不稳定的煤层, 等高线和厚度变化显著的煤层, 如果对煤的块度要求又不高, 那么可采用螺旋滚筒工作机构采煤机。当煤层底板较松软时, 选用靠输送机支承和导向的滑行刨煤机、悬臂支承式爬底板采煤机、骑槽式采煤机和对底板接触比压小的液压支架。

2.5 采煤工艺因素

采煤工艺的选择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到矿井的生产正常、安全、高效等方面的指标。受到煤矿技术水平和地理条件的限制, 特别是在装备水平和生产中的设备供应等条件。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 我国的采煤工艺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阶段。例如放顶煤采煤法、一次采全高采煤法等在最近十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随着我国煤矿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必然会产生新的、高效益、高安全性的采煤工艺和方法。

2.6 采煤机与支护、运输配套因素

采煤机与支护设备、运输设备之间的配套称为“三机”性能配套, 采、支、运这三种设备性能间的相互配会直接影响到采煤工作面的产量, 安全, 所以在选择时完全用性能和能力相似的同类产品所替代, 尽可能的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最大化的实现相互匹配从而提高综采工作面单产, 减少辅助作业环节, 提高集中生产化的程度。

3 采煤机的选型方案

因为采煤机是综采生产的中心设备, 所以在综采设备选型中首先选好采煤机。采煤机主要应确定的参数是采高、牵引速度、电动机功率。这三个参数决定着采煤机的生产能力, 其余参数均与这三个参数成一定比例关系。选型过程中, 还应根据所开采煤层的特性, 综合考虑其他的参数。

采煤机的主要工作参数规定了滚筒采煤机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性能。它们既是设计采煤机的主要依据, 又是综采成套设备选型的依据。现将采高、牵引速度、电动机功率这三个参数加以设计说明。

1) 采高采煤机的实际开采高度称为采高。采高的概念不同于煤层厚度。分层开采厚煤层, 或有顶煤冒落, 或有底煤残留时, 煤层厚度就大于采高;反之, 在薄煤层中, 由于截割顶板或底板, 采高也可能大于煤层厚度。考虑煤层厚度的变化、顶板下沉或浮煤等因素会使工作面高度缩小, 因此, 煤层厚度不宜超过最大采高的90%~95%不宜小于采煤机采高的110%~120%。采高对确定采煤机整体结构有决定性影响。它既规定了采煤机适用的煤层厚度, 也是与支护设备配套的一个重要参数。

双滚筒采煤机的采高范围主要决定于滚筒的直径, 但也与采煤机的某些参数有关, 如机身高度、摇臂长度及其摆动角度范围等。对于双滚筒采煤机, 其最大采高一般不超滚筒直径的两倍。

对于一般直径的滚筒, 采煤机的采高范围是一定的。如果需要在较大范围内改变采高。则必须改变滚筒的直径, 必要时还需相应的改变机身的高度和改变摇臂长度及其摆角范围。

在选用采煤机时, 为了满足采高的要求, 需要合理地选用滚筒直径和机身高度。

2) 牵引速度采煤机截煤时, 牵引速度越高, 单位时间内的产煤量越大, 但电动机的负荷和牵引也相应增加, 为使牵引速度与电动机符合相适应, 牵引速度应能随截割阻力的变化而变化。当截割阻力变小时, 应加速牵引, 以得较大的切屑厚度, 增加产量;当截割阻力变大时, 则应降低牵引, 以减小切屑厚度, 防止电动机过载, 保持机器的正常工作。为此, 牵引速度应是无极的, 至少是多级的, 并且能随截割阻力的变化自动调速。目前, 双滚筒采煤机的最大截牵引速度可达12m/min, 有的采煤机最大牵引速度高达20m/min截煤时, 牵引速度一般不超过6m/min而较大的牵引速度只用于跳动机器和装煤。

选择工作牵引速度时, 首先应考虑采煤机的生产能力要与采取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相适应, 以便时采下的煤能顺利地运出来;此外, 还考虑采煤机的负荷, 以免机器过载。

3) 装机功率

采煤机所装备电动机的总功率, 称为装机功率。装机功率越大, 采煤机可采越坚硬的煤层, 生产能力也越高。煤炭工业部颁布标准MT4-1984规定采煤机电动机功率系列为:100k W、150k W、170k W、200k W、300k W、和375k W, 目前, 牵引采煤机装机功率已增大至1 000k W~2 000kl W。

4 结论

总之、综合机械化采煤机的选型和选型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根据具体的特殊使用条件, 认真考虑避免和减少采煤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不断引进先进采煤设备的, 调查对煤炭基本地质条件, 在确保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条件下, 正确的设备选型是实现煤矿持续和科学发展并最终实现煤矿现代化、机械化和集中化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春生主编.滚筒式采煤机理论设计基础.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程居山主编.矿山机械.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3]葛宝臻主编.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 2006.

[4]魏正礼采煤机司机, 2003 (8) :225.

燃机选型分析 篇7

燃气轮机具有可靠性高、寿命长、结构轻巧、启动快、便于维修、污染少和燃料适应性强等优点。自40年代问世以来,受到了各工业国家的高度重视,在短短50年内,以其卓越的性能获得迅速的发展。其应用范围除在航空和军用舰船中普遍采用外,在能源方面更得到广泛应用[1]。

轻级燃机以成熟的航空发动机改级而用于工业发电、驱动以及舰船的动力。目前,轻级燃机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电能的开发利用上,主要用于城市的调峰电站、区域性热电联供的独立电站、应急和移动式电站等方面倍受欢迎并发展迅速。具有代表性之一的轻级燃机是FT8轻级燃气轮机。单机简单循环,发电功率为2.5×104 kW,效率为38.7%;双联简单循环发电量为5×104 kW,双联复合循环为6.3×104 kW,热效率约为50%。

重级燃机,功率较大,主要用于城市发电。具有代表性的是高温燃机MS9001F,功率为22×104 kW,效率为35%;联合循环分别为34×104 kW和55%。在世界范围,由于燃机的燃料天然气和柴油供应充裕、价格低廉、对环境污染少和燃机技术不断的更新、成熟,燃机发电从过去单一的以调峰为主向以联合循环基本负荷转变,使燃机市场迅速扩大,目前已形成了年销售额以百亿美元计的庞大新兴产业群体[2]。

燃机将成为21世纪世界发电设备的主力军。目前,国外燃机技术发展趋势是:轻、重级燃机技术合流,向高性能、大功率、新循环、低成本、多燃料和低污染方向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ATS计划,即先进高效系统(Advanced Turbine System)计划和C AGT计划,即联合先进燃气轮机(Col laborative AdvancedGasTurbine)计划。

2 中国燃机发展的现状

中国电力结构是以火电和水电为主,所以在枯水期更为缺电,而且用电高峰时段,供电矛盾尤为突出,只能采用拉闸限电的原始强制手段。因此,电力,特别是调峰电力像瓶颈一样,严重制约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利用燃机调峰发电,在中国经过孕育,正在发展壮大[3]。

燃机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早期、中期、近期。

a)早期(1950—1970 s):以前苏联技术为基础,自主研发阶段。自主设计、实验、制造200—25 000kW燃气轮机。典级产品:200 kW车载燃气轮机、1500 kW重级燃气轮机、4000 HP机车燃气轮机;

b)中期(1980 s—2000):仿制/合作生产。不再自行研究、设计、实验。主要产品:测绘仿制GE公司MS5001(23 MW)、与GE合作生产PG6581(6B/36 MW);

c)近期(2000以来):引进当代现今F/E级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以西气东输和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为标志,为燃气轮机提供了燃料。

电力工业持续高速发展,环保压力增加,电网需要燃气轮机。

2001年至2007年6年间,中国以三次“打捆招标、市场换技术”方式,引进了GE、MHI、Siemens公司的F/E级重级燃气轮机50余套共2000×104 kW,由哈汽—GE、东汽—MHI、上汽—Siemens、南汽—GE 4个联合实体实行国产化制造,目前国产化率接近70%。

外方坚持不转让燃气轮机任何设计技术、热端部件制造技术,更不可能专让先进级(G/H级)燃气轮机的任何技术。

3 对E级和F级燃机的性能进行对比

E级和F级燃机分别指燃机透平入口温度为1150℃和1350℃的燃机。以这两种燃机作为动力装置的电厂分别称为E级燃机电厂和F级燃机电厂。

表1所示是当今世界四大燃机制造商生产的E级和F级燃机的最新性能数据及其结构特征。这些性能数据是基于ISO工况,且以天然气为燃料。由表可见,在设计工况下,F级燃机的效率比E级高出约4%;F级的总输出功率约为E级的115倍;单位输出功率约为113倍。可见,F级燃机本身的性能远胜于E级燃机。

4 E级和F级燃机经济性能对比

为了对9E级和9F级燃机有个全面的了解,选取GE公司制造的S209E级燃机、ALSTOM公司制造的KA13E2-2级燃机(E级改进级)及SIEMENS公司制造的GUDIS94-3级燃机(F级)3种典级机级进行对比。

4.1 投资角度分析

参照国外近几年的燃机价格信息,从燃机折旧成本出发,3种类级燃机的工程单位kW造价(静态)分别为3600元/kW、3400元/kW、3434元/kW,机组折旧年限按15年计,年运行小时数按3500 h计[4]。

4.2 从燃料成本进行比较

由表2可知9E级机组的气耗率比9F级机组高0.013 m3/(kW·h),9E改进级机组的气耗率比9F级机组高0.011 m3/(kW·h),因此,在节省燃料费上,在同等条件下。F级机组具有优越性,天然气价格越高,F级机组每年节省的燃料费越多。

4.3 燃气价格对机组上网电价影响的比较

天然气供气价格,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上网电价,尤其是还贷期间的上网电价是非常敏感的。

由表3可知,E级机组与F级机组效率相差太多,且机组多为进口设备,E级机组由于设备台数的增加,使单位造价比F级高。湖边负压表维修费用E级机组低一些,但E级机组上网电价高于F级机组。若考虑到引进E级燃机技术国产化试试基础较好且较为便利的因素,将E级机组单位造价减少200元后重新进行上网电价平衡计算可以算出,当E级机组方案单位造价将为3400元/kW,修理费率去2%时,F级机组修理费率去2.5%时,E级机组方案和F级机组上网电价平衡时的气价约为0.52元/m3,因此,从现阶段看,E级机组只适合用于天然气气价较低的地区。

5 关于大唐青岛燃气—蒸汽联合循环项目选型的情况

5.1 电力负荷

山东省电力平衡统计得知,在考虑已核准及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电源全部投产后(备用容量按20%),2010年山东省内装机缺口约4650 MW,2011年山东省内装机缺口约6120 MW,2015年电力缺口在30407 MW左右。

2009年山东省建成500 kV黄骅~滨州双回输变电工程,通过500 kV黄骅~滨州双回和辛安~聊城双回线路向山东送电2000 MW;根据建设进度,宁东~山东±660 kV直流工程2011年建成投运,向山东送电4000 MW(争取2010年单极投运)。预计,2011年山东省最大负荷约57300 MW,考虑区外电力6000 MW后,2011年山东省装机缺额约120 MW;2015年山东省最大负荷约84000 MW,考虑区外电力16000 MW后,2015年山东省装机缺额约14407 MW。

青岛电网电力平衡统计显示,由于青岛电力负荷一直高于电源装机规模,电力平衡呈现需电网供电的情况,随着“十二五”电力负荷的进一步增长,规划电源不足以满足负荷增长用电的需要,需电网供电容量逐年加大。表现在2010年青岛需电网供电容量为1960 MW~2950 MW。青岛电厂三期1台300 MW机组2011年投产后,青岛电网机组满发方式下仍需从主网供电2080 MW~3154 MW;到2015年,青岛电网电力缺额在3910 MW~5350 MW左右。

因此,本期建设采用国内运行成熟、装机容量大的F级机组既可以增加向青岛电网的供电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山东省电网的供电压力,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5.2 供热需求

随着青岛市四方区的发展,调查结果表明,热负荷增长较快,青岛市定位为中国北方的区域经济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区域物流中心。青岛最大的优势是自然环境、山海城浑然一体,四季气候宜人,因此城区供热面积增加必然带来供热不足与城市环保要求的矛盾,大唐青岛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项目采用“以热定电”方针,一期工程建设F级2×390 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机组,不仅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热负荷需求,而且符合青岛市绿色发展的要求[5]。

5.3 经济性方面

由于本工程燃料为天然气,价格相对较高,因此提高电厂热效率、降低能耗十分必要,对比国内两大主力机级E级和F级,F级机组在考虑了供电及供热的前提下,F级机组的热效率、上网电价、机组占地及后期维护都比E级机级优越,大唐青岛燃气—蒸汽联合循环项目建设2*390 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不仅能源利用效率高,而且经济性十分明显。

6 科技前沿

SGT5-8000H级燃机是西门子公司研发的H级机组,西门子发电部于2000年开始启动该型燃机发展战略规划,2007年4月底,SGT5-8000H原型机发往Irsching燃机电厂。2007年底首次点火,新燃机于2008年发电,2009年中旬完成测试阶段工作,随着西门子并购Alstom工业透平,新型H系列将燃机出力从287 MW提升到340 MW[6]。

其先进的高效率体现在:先进的密封系统用于低泄露冷却风燃机设计;先进的材料增加点火和排气温度;带有先进叶片设计的新压气机;基于发动机的高质量流量和排气温度的带有Benson锅炉的先进的高效、高压和高温联合循环流程。该型技术参数见表4。

7 结语

燃机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动力设备,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面临的电力紧缺问题,更能减轻我国的节能减排的压力,F级无论从性能、经济性、环保性能方面均优于E级,因此我个人建议在电网负荷允许、供热需求缺口符合的地区建造燃机电厂,优先选用F级燃机[8]。

摘要:燃机发电作为占世界发电量1/5的发电方式,在世界工业发展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E级、F级燃机为中国燃机的主力机级,现对两种机级的性能、经济性以及电厂选级进行对比,指出无论从燃机本身的性能,还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性能,F级燃机均优于E级燃机,并介绍现今世界前沿的G级燃机一些情况。

关键词:燃机发电,热效率,经济性

参考文献

[1]崔平,林汝谋,金红光.世界燃气轮机市场厂商与产品性能[J].燃气轮机技术,2004(02):16-23.

[2]糜洪元,徐文军,吕水淼.国内外燃气轮机发电状况和21世纪展望[J].国际电力,2000(04):10-17.

[3]阎保康.国内外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的进展与前景[J].浙江电力,2000(06):10-13.

[4]焦建树.燃气—蒸汽联合循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7-125.

[5]光旭.大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优化设计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

基站天线选型研究 篇8

1 GSM和CDMA2000天线选型及应用

1.1 市区天线选型

应用场景:站点较密, 单个基站覆盖的范围较小, 需要减少越区覆盖的现象, 减少同频和邻频干扰, 提高网络质量和容量。

天线选取原则:G网工作频率890~960 MHz;C网工作频率820~880 MHz。

1) 话务量高密集区:基站间距离300-500米, 下倾角大致为9°~15°之间。天线采用内置电下倾9°, 水平半功率角65°的双极化定向天线, 再加上机械下倾可变的15°倾角, 这样可以保证方向图水平半功率宽度主瓣在9°~15°之内可调。

2) 话务量中等密集区:基站间距离超过500米, 下倾角大约在6°~12°之间, 可选择内置电下倾6°, 水平半功率角65°的双极化定向天线, 再加上机械下倾可变的15°倾角, 可以保证主瓣在6°~12°之内可调。

3) 话务量低密集区:基站间距离更大一些, 下倾角大致在3°~10°之间。可选择内置电下倾3°, 水平半功率角65°的双极化定向天线, 再加上机械可变15°的倾角, 可保证主瓣在3°~13°之内可调。

1.2 城郊天线选型及应用

话务量不大, 主要考虑覆盖大的覆盖范围, 基站间距较大, 可以选用单极化, 空间分集, 增益较高17dB, 水平半功率角65°的定向单极化天线或17dB, 90°定向单极化天线。

1.3 乡镇天线选型及应用

经济较发达的乡镇, 话务量较高, 可以选用单极化, 空间分集, 增益较高为17dB, 水平半功率角为90°的定向单极化天线。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乡镇, 一般话务量很小, 主要考虑覆盖, 基站一般设置为全向站, 天线可选高增益的全向天线。根据基站周围的地理环境和架设高度, 可选择主波束下倾3°、5°、7°的全向天线。

1.4 铁路或公路沿线天线选型及应用

双扇区型, 两个区180°划分, 可选择单极化, 波瓣宽度为90°增益为17·5dBi的定向天线, 两天线背靠背, 最大辐射方向高速路的两个方向。

公路双向天线:沿公路、铁路, 若话务量很小, 采用全向站的配置, 天线可采用全向天线变形的双向天线, 它的双向半功率角为70°, 最大增益为14dBi。

公路兼乡镇天线:对于既要覆盖铁路、公路, 又要覆盖乡镇的小话务量地区, 采用全向站的配置, 天线采用210°、13dBi的弱定向天线兼顾铁路、公路和路边乡镇的需要。其方向图为:

2 智能天线的选用

2.1 TD-SCDMA双极化四元阵天线

主要适用于TD-SCDMA面阵智能天线。

2.1.1 天线方向图

如图1~图4所示。

2.2 TD-SCDMA双极化八阵元天线

适用于TD-SCDMA面阵智能天线。

2.2.1 电气性能指标

2.2.2 天线方向图

如图5~图10所示。

3 特殊场景天线的选型与应用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 天线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应根据网络的覆盖要求、话务量、干扰和网络服务质量等实际情况来选择天线。天线选择得当, 可以改善覆盖效果, 减少干扰, 改善服务质量。下面分别根据不同的场景简单加以介绍。

3.1 覆盖公路的基站天线的选择

3.1.1 应用场景特点

该场景下话务量较低、用户移动速度较高、这种情况下重点解决的是覆盖。

在初始站点规划天线选型时, 应尽可能选择覆盖距离远的高增益天线, 在实在覆盖不到的路段可酌情选用增益低的天线进行补盲覆盖。

3.1.2 天线选型原则

1) 天线方向图选择:对于覆盖铁路、公路沿线目标的基站, 可以选用窄水平波束高增益的定向天线, 33度水平波束天线目前没有国产的, 价格较贵使用时可考虑适当降低基站个数, 降本增效。可根据所要覆盖的道路局部地形来灵活选择天线的形式。如果覆盖对象为公路以及周围少许的村庄, 可以考虑使用65度或者90度水平波束天线;纯公路覆盖时若对覆盖半径要求不是很高时, 根据公路方向可考虑选择合适站址采用33度或65度水平波束天线, 在一些特殊情况考虑功分方式S0.5/0.5的配置, 最好具有零点填充。

2) 天线极化方式的选择:从信号发射的角度, 在空旷场所使用垂直极化天线比使用其他极化天线有更好效果。从信号接收的角度, 在空旷的地方信号的反射少, 信号极化方向改变不会太大, 采用双极化天线进行极化分集接收时, 分集增益不如空间分集。因此在进行公路覆盖时建议选用垂直单极化天线, 如果天线安装空间有限则选用双极化天线。

3) 天线增益的选择;如果不是用来补盲, 定向天线的增益可选16dBi-22dBi之间的天线。全向天线的增益选用11dBi的。如果用来补盲, 则可以根据需求来选择增益相对较低的天线。

4) 预置下倾角选择:因为预置下倾角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站的覆盖能力, 因此对于公路这样以信号覆盖为主的场景建议选用不带预置下倾角的天线。

注意:极坐标中心为-40dB, 5dB每格。

注意:极坐标中心为-40dB, 5d B每格。

注意:极坐标中心为-40dB, 5dB每格。

5) 天线下倾方式的选择:覆盖公路一般不需要打下倾角。此类场景不需要对天线的下倾调整过多, 其下倾角的调整范围的大小和特性要求较低, 因此可以选用价格较便宜的机械下倾天线。

3.2 覆盖山区的基站天线选择

3.2.1 应用场景

在偏远的山区, 山体对信号的阻挡逢场严重, 信号传播衰落大, 覆盖难度较大。此场景通常为广域覆盖, 在基站的覆盖半径内分布有零散的用户, 覆盖范围内话务量较小。

3.2.2 天线选择的原则

1) 天线方向图选择:视基站的具体位置、站型以及周边对覆盖的需求来决定天线方向图的选择, 可选全向天线或者选定向天线。对于建在山上或者高处的基站, 如果需覆盖的位置相对较低, 则应选择垂直半功率角较大的方向图, 这样能更好地满足垂直方向的覆盖需求。

2) 天线增益的选择:根据需覆盖的位置的远近和天线的频段选择中等增益的天线, 全向天线 (11dBi) , 定向天线 (如800MHz和1900MHz的选15-18dBi, 450MHz的13.5-15dBi) 。

3) 零点填充与预置下倾的选择:在高山建站, 需覆盖的地方在较低的地方时, 要选择有零点填充或预置下倾角的天线。预置下倾角的大小根据基站相对与需覆盖地方的高度作出选择, 相对高度越大预置下倾角也应该选择更大一些的天线。考虑到成本因素, 优先选择固定电下倾的天线。

3.3 覆盖近海的基站天线的选择

3.3.1 应用场景

话务量低, 覆盖广, 信号传播环境很好。经研究表明海上无线传播模型近似与自由空间传播模型。对近海海面覆盖时, 覆盖距离主要受三方面的压束, 即地球球面曲率、无线传播衰减的限制。由于地球球面曲率的影响, 对海平面覆盖的基站的天线需要架设得很高, 一般超过100米。

3.3.2 天线选型原则

1) 天线方向图的选择:在近海覆盖时, 由于面向海平面与背向海平面的环境完全不同, 因此在覆盖近海时不会选择全向天线, 而是根据周边的覆盖需求的情况来选择定向天线。垂直半功率角可根据情况选择小一些的。

2) 基站天线增益的选择, 由于海洋覆盖距离很大, 对于天线增益的选择一般选择高增益的天线。

3) 从信号发射角度, 在空旷地方采用垂直极化天线比采用其他极化天线效果要好, 根据实际测试的结果, 在空旷的郊农, 垂直单极化天线的覆盖效果比双极化 (±45°) 天线的远处覆盖效果更好, 电平高出大约3~10dB, 平均高大约5-6dB。从实际的测试情况来看, 单极化天线信号覆盖范围更大一些, 而双极化天线远处覆盖信号场强更为平均。从信号接收的角度, 在空旷的地方因为信号的反射较少, 信号的极化方向改变较小, 采用双极化天线进行极化分集接收时, 分集增益不如空间分集。所以建议在进行近海覆盖时选用垂直单极化天线。需要注意单极化天线安装占用空间大, 对于天线安装空间有限时则选用双极化天线。

4) 零点填充与预置下倾的选择, 在进行海面覆盖时, 因为考虑到地球球面曲率的影响, 因此天线架设得比较高, 一般会超过100米, 因此在近处容易形成盲区。因此建议选择预置下倾角或者具有零点填充的天线, 考虑到覆盖距离的因素, 优先选择具有零点填充的天线。

3.4 宽波束垂直半功率角天线

3.4.1 应用环境特点

覆盖市区高楼区域, 盆地区域, 山区, 此类场景落差大, 需要覆盖的垂直方向的范围比较大, 选用宽波束垂直半功率角天线。从成本考虑, 建议选用机械下倾或固定电下倾天线。

3.4.2 天线选择原则:

1) 天线方向图选择:对于有明显方向性覆盖的, 一般选择定向天线, 可以采用65°或者32°水平波束天线进行覆盖。

2) 天线极化方式的选择:天线安装空间有限时选用双极化天线。

3) 天线增益选择:对天线增益不做要求, 视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3.5 覆盖隧道的基站天线的选择

3.5.1 应用场景

隧道由于较为封闭, 只靠外部基站无法对隧道很好的覆盖, 必须针对具体的隧道环境规划站点及选择天线。隧道内话务量较低, 也不存在干扰控制的问题, 主要考虑天线的选择及安装, 在很多情况下体积太大的天线会由于安装不便不能选用。

3.5.2 选择原则

1) 天线方向图选择:隧道覆盖有较强的方向性, 因此一般选择定向天线, 并且采用窄波束天线进行覆盖。

2) 天线极化方式的选择:由于天线的安装位置以及隧道内壁对信号有较强的反射作用, 因此建议采用双极化天线。

3) 天线增益的选择:对于公路隧道长度低于2km的, 可选低增益 (10-12dBi) 的天线。对于较长一些的隧道, 可采用很高增益 (22dBi) 的窄水平波束天线, 不过此时要考虑好大天线的可安装性。

4) 天线尺寸大小的选择:天线尺寸的选择在隧道覆盖中很重要, 需要针对不同的隧道情况设计专门的覆盖方案, 同时充分考虑天线的可安装性, 尽量选用尺寸较小便于安装的天线。

5) 除了使用常用的平板天线、八木天线隧道覆盖外, 也可采用分布式天线系统对隧道进行覆盖, 如采用泄漏电缆、同轴电缆、光纤分布式系统等;其中针对铁路隧道的覆盖, 安装天线分布式系统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这时可考虑采用泄漏电缆等各种方式进行覆盖。

6) 天线前后比:由于隧道覆盖中的用户绝大多数都是快速移动用户, 因此为保证正常切换, 天线的前后比不宜太高, 否则可能会由于两定向小区交叠太小而导致掉话的情况。

7) 适合于隧道覆盖的最新型天线是环形天线, 该种天线对铁路隧道可以提供性价比更好的覆盖方案。该天线的原理、技术指标仍有待研究。

最后推荐使用10-12dB的八木、对数周期或者平板天线安装在隧道口内侧来对2km以下的公路隧道进行覆盖。

4 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在不同通信系统不同环境下天线型号的选择, 对于优化提升基站覆盖性能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程海云.浅谈智能天线的原理及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01) .

城市互通立交选型 篇9

城市互通立交的方案选择及设计的合理与否,对立交匝道出入口的通行能力的提升、安全性、行驶时间的节约及道路服务水平的提升都有很大影响。它不但关系到城市道路线位方案的整体走向及工程规模,还关系到道路的经济效益及周边环境等因素。该文重点分析交通条件所包括的各种因素对城市互通式立交方案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1 立交选型的原则

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是立交设计过程的最初阶段,决定了立交建设的总方向。优秀的立交方案,不仅能够保证交通安全、流畅,而且能够减少用地、拆迁、降低造价,节省建设和营运费用。同时,通过合理的景观布置与桥梁结构结合也能够与环境相协调,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公路立交相比,城市道路立交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有:

1)计算车速较低,对线型标准要求可以比公路略低;

2)交通组成复杂,存在大量非机动车与行人的混合交通;

3)用地紧张,周围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网复杂;

4)路幅较宽,断面形式多样。

因此,城市道路立交的设计选型原则与公路立交有所不同,其一般原则为:

1)立交的形式首先应与相交道路的性质和交通功能相一致,选定的类型应确保行车安全畅通和车流的连续;

2)立交的形式必须与当地的条件相适应,在满足交通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力求达到合理利用地形并与环境相协调,同时造型美观,结构新颖;

3)造型要注意近远期结合,全面考虑;

4)主线和匝道的布设要分清主次,全面安排;立交线型设计技术标准须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需高则高,能低则低,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立交桥下辅道系统以解决周围区域交通为主,应充分利用桥下空间以节省资金;

6)立交布局统筹兼顾。经济合理,尽可能减少拆迁和占地,对建成的大型公用民用建筑应尽量保留,以确保实施的可行性;

7)结构造型要新颖,外型轻巧美观,尽量压低构造高度,减小匝道纵坡,线型简洁、流畅、明快、和谐,充分体现现代化桥梁建筑艺术风格,富有时代气息。

2 城市互通立交选型的特点

结合前文所述城市互通立交的特点,其形式的选择必须结合交汇道路的性质,交通量大小和周围建设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立交形式与周边环境应自然和谐,减少交通干扰,减少群众出行不便,减小工程量,控制工程投资,控制用地大小,尽可能的减少立交的层数和高度,给慢行交通创造便捷、开阔、安全的通行环境。在互通立交的桥梁设计中,应充分研究如何采用合理的桥跨及结构类型,与建筑的力学及美学进行统一,使建成后的立交桥不仅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还是一件具有美学效应的艺术品。

互通立交的建设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综合考虑,设计规划时不能仅看到一个节点的交通改善效果,而应从建设场地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综合效能进行评估。否则,可能会出现建设规模过于宏大,表面上看似解决了问题,实际却带来种种深层次的问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暴露出来:一个节点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改善,却造成附近路段的交通压力增加,下一个节点可能更加拥堵;规模越大的互通对慢行交通的影响越大,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也越大,周边地块的利用价值也将降低。城市互通立交的选型和设计理念至关重要,每一座城市互通立交的建设应与实际密切结合。

3 互通立交的设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

设互通立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与其它道路的联系,进行互相之间的交通转换,方便车辆出行所要去的目的地以节约时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并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互通立交主线范围内,为了减少对城市道路直行车辆的干扰,保证整个互通立交的功能,需要做好互通立交匝道出入口的设计及匝道的平纵指标设计,但互通立交匝道出入口型式、平纵指标的采用需要以预测的远景交通量为依据,所以相交道路的交通流量和互通立交的通行能力是立交选型考虑的主要因素。

3.1 设计交通量

在设计互通立交时,不但要考虑满足近期交通量的需求,又要考虑未来交通量提升后,还能适应交通需求。

立交的交通量分最大小时交通量和高峰小时交通量。最大小时交通量所选定的是不同时间内出现的最大交通量的组合,一般至少要采用2~3个时间段的交通量作为设计交通量;而高峰小时交通量是某一特定高峰小时的流量。

互通立交的方案、匝道的车道数、平纵指标以及其它各几何构造,均应根据远景预测的交通量来考虑。一般考虑以下因素:

1)相交道路的直行交通量;

2)转弯车辆的交通量;

3)机动车中各种车型的比例等。

3.2 立交匝道通行能力

立交匝道通行能力是指匝道设施在正常的匝道条件、交通条件和驾驶行为等情况下,在一定的时段内(通常取1 h)可能通过设施的最大车辆数,匝道的通行能力反映了匝道设施所能疏导交通流的能力,作为道路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的重要参数。在立交的整体运行中只要有一条匝道的通行能力不能满足该方向交通量的要求时,就会影响整个立交的正常运行及服务水平。

匝道设计通行能力,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制约:匝道自身的通行能力;匝道与主线连接处的通行能力;匝道与辅道交接处的通行能力。显然,匝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应该由这3个通行能力的最小值决定。一般情况下匝道与主线连接部分的通行能力是影响立交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因为车辆从主线上流出或从匝道流入主线,该部分与主线上的直行车辆间有横向干扰,匝道与主线连接的出入口的通行能力就会影响到整个立交的通行能力。

4 立交设计车速

立交匝道设计车速的确定,关系到立交的几何形状,各组成部分的尺寸,以及视距、线形指标、超高等因素。合理地确定匝道设计车速是保证充分发挥匝道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立交设计车速包括直行车速和转弯车速2部分。

4.1 立交直行车速

立交的直行车速是沿相交道路主线直行,不进行转换车辆的车速。为保证直行车速的快速通行,一般此车速应接近路段上的设计车速。

4.2 立交转弯车速

立交转弯车速是确定匝道车速的主要依据。匝道上的设计车速与匝道上的通行能力互相制约,由于匝道上行驶条件有限,对占地面积的影响也较大,在确保安全和较大的通行交通量的要求下,一般不宜大于一条车道的最大通行能力的车速。一般最大通行能力相应的车速为40~50 km/h。

互通式立交的匝道车速与立交的方案有着密切关系。根据拟定的互通式立交方案,就可以大致决定不同的匝道设计速度。反之确定了匝道设计车速,互通式立交的型式也就基本确定了。

5 城市互通立交与周边建筑和环境关系的处理

城市互通立交在满足车流、人流和完善立交造型设计的同时,立交应与周边建筑与环境相协调,其规模、布局、形式以及交通组织等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互通立交建成后,它与周边的建筑及环境共同构成局部区域空间形态,在规划与设计中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的结合,才能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人文环境。

互通立交中桥梁的设计造型尽量与城市区域相融合,注重美观,真实地体现结构的受力特点又富于韵律和变化;立交的外观颜色应与周边的主要建筑相呼应;立交桥应满足人车的通行,保证桥底的空气能良好的流通,预留足够的绿化面积和绿化空间,使整个立交形成流畅、宜人、生态的城市复合交通空间。

6 城市互通立交的照明设计

城市立交桥正在逐步成为城市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因此,在夜晚表现出互通立交的特色也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1)立交桥的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两者的关系是互补的,不可替代的,只有二者的共同发展,才能形成良好的立交桥景观环境,达到城区光环境的整体优化。

2)立交桥照明中实施绿色照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开展并重视城市照明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方面的研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光环境。节能依然是永恒的主题。特别是绿色照明和清洁能源,对环境质量的改善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这些都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光环境有重要意义。

7 结 语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布局决定了城市交通需求规模,城市某一区域土地利用强度越高,往往其空间布局密度就越高,原有交通设施供应不足的矛盾就会显现出来。许多情况下,城市互通立交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规划城市互通立交,源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建设城市互通立交,需要土地和城市空间资源。规划设计者应做好规划控制,不应把互通立交当做交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物,大拆大建。正确处理和平衡好城市互通立交功能和其与周边环境和建筑的关系,合理安排城市空间结构,实现交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创造良好的综合交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键。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必将能够确保城市互通立交的建设既能改善城市交通,又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同时将对社会环境不利影响降至最低,更好的与城市建设相融合。

参考文献

[1]孙久胜,张娜.浅议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特点[J].中国房地产业,2011(10).

[2]黄兴安.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王伯惠.道路立交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4]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网络选型】相关文章:

暖通选型范文05-17

应用设计选型05-07

工艺选型设计05-22

“三机”设备选型05-29

高清监控选型06-06

后处理选型07-04

选型设计论文范文05-09

电缆的选型范文05-19

电缆快速选型范文05-25

电缆选型标准范文05-25

上一篇:播种文学的种子下一篇:情景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