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脂肪酮

2024-06-22

饱和脂肪酮(精选五篇)

饱和脂肪酮 篇1

1 计算

1.1 分子拓扑指数1T的计算

对于所研究的对象, 饱和脂肪酮分子可看作烷烃中含有1个极性基团羰基的化合物, 即其色谱保留值与羰基所处的位置有关, 与酮分子中烷基的碳原子多少、分支等有关联, 因此我们提出了以邻接矩阵为基础而建立的分子连接性拓扑指数1T, 1T=∑ (δiδj) -0.5, 即1T为分子中碳原子及杂原子的特征值δi、δj乘积的2次方根倒数的加和值。

1.2 官能团距离拓扑指数Dco的计算

官能团距离拓扑指数Dco是指脂肪酮中羰基上的氧原子到其他各碳原子的拓扑距离之和。

本文计算了18种脂肪酮的1T、DCO和XCH3, 其值列于表1。2结果与讨论

将18种脂肪酮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实验值分别与1T、DCO和XCH3参数相关联,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1.2.1 在固定相及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与化合物的结构有关。

此模型相关系数r=0.9968为优级。说明RI与1T、DCO、XCH3有很好的相关性。

1.2.2 从表1可看出拓扑指数1T、RI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 1T越大, RI值越大。

对于同分异构体, 1T、RI随着连接羰基原子的支化度的增加而减少。烷基中碳原子越多, DCO值越大, XCH3越大, 分子的分支度越大。构建的1T、DCO和XCH3较好地反映了分子中烷基的碳原子多少、分支及羰基所处的化学环境,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分子的结构信息。此模型预测饱和脂肪酮化合物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认识饱和脂肪酸 篇2

脂肪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分子,在人体中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包括能量储存、构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等。脂肪分子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丙三醇构成,称为甘油三酸酯。共有几十种具有不同特性的脂肪酸,包括是饱和脂肪还是不饱和脂肪等特性。

什么是饱和脂肪酸 / 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是由碳原子串起来的链条,碳原子上面还有氢原子与之结合。饱和脂肪的碳原子链条没有任何碳碳双键结构,意味着它拥有尽可能多的氢原子数量,也就是说它的氢原子数量达到了“饱和”程度。而不饱和脂肪至少拥有一个碳碳双键。

甘油三酸酯只含有饱和脂肪酸,而那些拥有一个或更多碳碳双键的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一般来说,越不饱和的脂肪酸,对人体的益处越大,但这种传统理论正在受到挑战。

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有何不同?

动物性脂肪通常为饱和脂肪,而植物性脂肪通常为不饱和脂肪。但这只是大致的分类。肉类、鸡蛋和奶类也含有不饱和脂肪,而植物性脂肪也含有饱和脂肪。有的植物性脂肪,包括有名的棕榈油、椰子油以及生产巧克力的可可脂,所含的饱和脂肪比牛脂和猪油还要高。总而言之,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都含有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

胆固醇是脂肪吗?

严格来说,不是。但饮食中过多脂肪摄入和心脏病风险之间确实有着重要的联系。与饱和脂肪不同的是,胆固醇基本上只来源于动物性食品:肉类、鱼类、海产品、乳品和蛋品。减少饮食中的胆固醇摄入对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没有多大直接影响,但会产生间接的影响,因为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通常同时也减少了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某些类型的脂肪是否比别的脂肪更“油”一些?

没有不同。1克饱和脂肪所含有的能量与1克不饱和脂肪所含的能量是一样的(约为9卡路里,相比之下,1克糖所含的热量为4卡路里),因此就热量来说,脂肪并无好坏之分。

了解不饱和脂肪 篇3

过去有一个一刀切的简单规则:认为所有脂肪都是不好的。最近,我们被告知脂肪是身体健康必须的物质,特别是来自植物油的多不饱和脂肪。但是,随着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我们对于脂肪和健康的关系变得不易弄清楚,对脂肪可能未能正确的认识。

不饱和脂肪的作用

不饱和脂肪包括两种类型:欧米茄 -3 (亚麻酸) 和欧米茄 -6 (亚麻油酸)。两种都是我们机体必需物质,且不能由机体生成。“多年以来,我们推荐用植物来源的多不饱和脂肪替代动物来源的饱和脂肪。”哈佛公众健康学院营养学 和流行病学 专家Frank Hu博士说道。但是 , 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欲动摇这一建议。这项研究提示主要存在于植物油的多不饱和脂肪并不是预防心脏疾病必须的,尤其质疑欧米茄 -6脂肪酸的作用。一些研究人员甚至推测欧米茄-6实际上可能促进炎症,导致动脉疾病。

为澄清争论,Hu博士及其同事对研究亚麻油酸 (欧米茄 -6主要形式) 和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关系的研究进行大量回顾和分析。结果是可信的:一天摄入最多亚麻油酸的人心脏病发作或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几率比摄入量最少的人低14%。此外,死于心脏疾病的可能性低17%。

摄入正确的欧米茄

幸运的是,我们的饮食富含含有大量欧米茄 -6的食物,因此通常不需要服用补充剂,Hu博士说推荐从玉米油、红花油、向日葵油、大豆油、菜籽油、芝麻籽油、核桃等获取5%-10%日常卡路里。

欧米茄 -3是可从动物或植物获得的多不饱和脂肪,对心脏健康同样重要,它还可帮助驱动正常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免疫功能、血流、心律和健康皮肤。最活跃的欧米茄 -3脂肪酸为EPA (二十碳五烯酸)和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可从海洋动物及藻类直接获取。一周吃几次鱼即可充分补充这些营养物质。另一种欧米茄 -3称为α- 亚麻酸,来源于大豆、油菜籽油、核桃、亚麻籽和绿叶蔬菜。

勿忘记单不饱和脂肪

有益心脏健康领域中升起的另一颗星是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采用单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有助于降低“有害”LDL胆固醇。特级初榨橄榄油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增加了降低胆固醇以外的益处。橄榄油含有非常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按体积算约含75%。其他优质来源包括牛油果、花生、花生酱和木本坚果。此外,许多蔬菜油含欧米茄 -6、欧米茄 -3及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混合物。从单不饱和脂肪获得15%-20%日常卡路里是个不错的目标。

反式脂肪仍然为不利脂肪

在脂肪论战中,其中一条建议保持不变:避免反式脂肪。反式脂肪在蔬菜油加热过程中产生,即蔬菜油经过氢化工艺使之更稳定及不易变质。反式脂肪具有三重破坏作用,分别为升高LDL胆固醇,降低“有益的”HDL胆固醇以及增 加损伤动 脉的炎症。为减少饮食中的反式脂肪,可以查看食物标签,检查是否有“部分氢化油”字眼。这是生产商代替反式脂肪的用语。你也可以避免市售烘烤食品和油炸食品来减少反式脂肪摄入。

兼顾各方

饱和脂肪酮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主要成分是α-亚油酸、亚油酸、黄酮、维生素E, 由重庆市优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选取1日龄AA肉仔鸡960只, 随机分为4个处理, 每个处理4个重复, 每个重复6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 (不添加PUFA) ;处理2、3、4试验组, 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250和350 mg/kg PUFA。

1.3 试验日粮

基础日粮采用全价配合料,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33-2004) 鸡饲养标准推荐量平衡日粮中的能量、脂肪和各种营养物质 (见表1) 。

1.4 饲养管理

1~7日龄为预试期, 饲喂基础日粮。8日龄进入正式期, 试验分为2个阶段:前期为8~21日龄、后期为21~42日龄。饲养管理按商品鸡场常规程序进行, 保持鸡舍干净和干燥, 每天观察鸡的精神状况、活动状况、采食和腹泻疾病情况等。每周末称取各重复采食量和试鸡体重。

1.5 测定指标

日采食量、日增重、饲料转化率 (料重比) 。

1每千克预混料含:维生素A 13500 IU、维生素D3 3300 IU、维生素E 36 IU、维生素K3 4.5mg、维生素B1 3 mg、维生素B2 9mg、维生素B6 4.5mg、维生素B12 0.018mg、泛酸13.5mg、烟酸54mg、生物素0.18mg、叶酸1.5mg、Mn108mg、Fe100mg、Zn88mg、Cu9.6mg、I0.374mg、Se0.224mg。

1.6 统计分析

用SAS (1990) 软件包的GLM程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平PUFA对肉鸡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

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PUFA对肉鸡8~21日龄、21~42日龄及8~42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影响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 与对照组相比, 8~21日龄、21~42日龄及全程饲养阶段, 150mg/kg PUFA添加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高于对照组;在日粮中添加250mg/kg PUFA和350mg/kg PUFA, 肉鸡在8~42日龄平均日采食量都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PUFA添加量的增加, 平均日采食量呈下降趋势, 且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 250mg/kg PUFA日粮组各阶段平均日采食量分别降低了2.36、4.46和3.93%。

注:每列不同肩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下表类同。

2.2 不同水平PUFA对肉鸡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PUFA对肉鸡平均日增重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 与对照组相比, 在日粮中添加150mg/kg PUFA, 8~21日龄、21~42日龄和8~42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在250mg/kg和350mg/kg添加水平下, 日增重显著低于150mg/kg PUFA (P<0.05) , 同时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不显著 (P>0.05) 。

2.3 不同水平PUFA对肉鸡料重比的影响

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PUFA对肉鸡的8~21日龄、21~42日龄及8~42日龄各阶段料重比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 日粮中添加250和350mg/kg PUFA, 肉鸡21~42日龄和8~42日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21~42日龄料重比降低了4.39%和4.07%;8~42日龄料重比降低了3.44%和2.62%。

3 讨论

必需脂肪酸是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而动物在其体内不能合成, 必须由饲粮直接提供。动物机体的许多重要生理功能需要由必需脂肪酸α-亚麻酸 (ω-3系) 和亚油酸 (ω-6系) 转变成EPA、DHA、AA、PGE等来调节。本研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为α-亚油酸和亚油酸, 在本产品的前期研究中表明, 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并且证实可提高动物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水平, 可调节机体物质代谢, 促进蛋白质合成, 减少脂肪沉积, 显著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4]。本试验在以上机理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了大规模生产性能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在肉鸡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提高饲料转化率, 降低料重比, 其中在150 mg/kg PUFA添加水平下, 肉鸡的采食量和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进一步证实了肉鸡日粮中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改善肉鸡养分的利用率, 进而提高生产性能, 降低料肉比。

4 小结

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改善肉鸡的生产性能, 降低料重比, 提高饲料效益, 且无毒、无副作用。其最适添加水平为150~250 mg/kg, 可广泛应用于饲料生产。

参考文献

[1]吴晓霞, 徐亮, 綦晓龙.w-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9, 20 (4) :220-230.

[2]陆燕, 黄攀, 王恬等.日粮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家禽繁殖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9, 36 (9) :23-26.

[3]段铭, 高宏伟, 牛淑玲.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家禽脂肪沉积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 2002, 34 (2) :20-21.

饱和脂肪酮 篇5

关键词:甲醇,分离,蚕蛹油,多不饱和脂肪酸

我国蚕蛹资源丰富, 每年可副产约50万t干蚕蛹[1]。蚕蛹中油脂含量相当丰富, 约占蚕蛹干基的25%~30%, 且油脂总量的70%左右为不饱和脂肪酸, 分别为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2]。蚕蛹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可防治心脑血管、肝炎、肝硬变, 具有抗肝纤维老化作用;还能促进脑内核酸蛋白质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合成, 明显提高智力和视力, 改善记忆[3]。因此, 蚕蛹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开发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甲醇溶剂法是利用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在甲醇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及其凝固点的不同分离混合脂肪酸[4]。该法操作简便, 设备简单, 在低温下进行能比较完全地保留其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 且溶剂回收方便, 分离效果好。本文对甲醇溶剂法分离蚕蛹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操作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干蚕蛹 (外购) , 蚕蛹油 (石油醚浸提法提取出来的油品) , 去离子水, 石油醚 (60~90℃) 、氢氧化钠, 无水硫酸钠, 浓盐酸, 甲醇 (均为分析纯) 。

BS124S电子分析天平, FW100型高速万能粉碎机, HH-S型水浴锅, JB50-D型增力电动搅拌机, BCD-268WBCS海尔冰箱, HS-4 (B) 型恒温浴槽, SHB-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LABOROTA400旋转蒸发器, 2WAJ型阿贝折射仪, Agilent6890型气相色谱仪。

1.2 混合脂肪酸的制备[5]

称取一定量的蚕蛹油, 加入4倍量的4%氢氧化钠-甲醇溶液, 65℃恒温水浴皂化回流1h, 冷却至室温, 加入适量水溶解皂化物, 再加少量石油醚萃取不皂化物。取水层加1倍量水稀释, 10%盐酸酸化, 静置分层, 石油醚萃取有机相, 合并有机相并水洗至中性, 无水硫酸钠干燥, 减压旋转蒸发, 回收石油醚, 得混合脂肪酸。

1.3 甲醇溶剂分离多不饱和脂肪酸[6]

将一定浓度的甲醇溶液按设定的甲醇脂肪比加入到上述所得的混合脂肪酸 (FFA) 中, 在设定的温度、时间下进行结晶, 将所得的液固混合物过滤分离, 滤液真空蒸发, 回收甲醇, 即得成品多不饱和脂肪酸。

1.4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析

成品的理化指标测定方法参见文献[7]。脂肪酸甲酯化方法参见文献[8]。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条件为:HP-1非极性毛细管柱 (30m×0.53mm×0.25μm) ;脉冲分流方式进样, 分流比50∶1;载气为N2, 流速为36m L·min-1, H2流速36m L·min-1, 空气流速360m L·min-1;进样口温度280℃, 柱前压13.79k Pa;检测器温度290℃;程序升温:柱初温150℃, 以20℃·min-1升温至200℃, 再以2℃·min-1升温至230℃, 保持1min, 最后以10℃·min-1升温至280℃, 保持5min。

2 结果与讨论

2.1 温度、甲醇浓度、甲醇脂肪比、时间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得率及纯度的影响

2.1.1 温度的影响

在甲醇浓度90%, 甲醇脂肪比2.0∶1, 时间30min的条件下, 考察了温度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得率及纯度的影响, 结果见图1。结果表明, 不饱和脂肪酸的纯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当降到-10℃以后变化不明显。得率则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 这是由于温度越低多不饱和脂肪酸越易结晶析出, 导致得率下降。综合考虑成本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纯度和得率, 确定适宜结晶温度为-10℃。

2.1.2 甲醇浓度 (w%) 的影响

在甲醇中加水目的是降低饱和脂肪酸溶解度[9], 而且通过加水可提高结晶温度且形成的晶粒硬而稳定, 但加水过量会使形成的晶粒松软易碎, 不易过滤, 操作困难。本实验在温度-10℃, 甲醇脂肪比2.0, 时间30min的条件下, 考察了甲醇浓度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得率及纯度的影响, 结果见图2。结果表明,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纯度随甲醇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达95%以后降低明显;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得率则随甲醇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到90%以后增加缓慢。综合考虑, 确定适宜甲醇浓度为90%。

2.1.3 甲醇脂肪比的影响

在温度-10℃, 甲醇浓度90%, 时间30min的条件下, 考察了甲醇脂肪比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得率及纯度的影响。结果见图3。结果表明, 在甲醇脂肪比为2.5时得到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纯度最高且得率较高。故选为甲醇脂肪比2.5 (v/w) 。

2.1.4 结晶时间的影响

在温度-10℃, 甲醇浓度90%, 甲醇脂肪比2.5的条件下, 考察了结晶时间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得率及纯度的影响, 结果见图4。结果表明, 30min后时间对产品的纯度影响不明显, 而得率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下降。综合考虑选用30min。

2.2 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 选取温度 (A) 、甲醇浓度 (B) 、甲醇脂肪比 (C) 和结晶时间 (D) 4个因素, 以不饱和脂肪酸的纯度和得率为评价指标,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L9 (34) , 优化工艺条件。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见表1, 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见表2, 极差分析见表3、表4。

从表3中的极差分析可以看出, 4因素对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A>C>D, 即甲醇浓度影响最大, 结晶时间影响最小, 以纯度为评价指标时最佳工艺条件为A3B1C2D2。从表4的极差分析可知, 4因素对不饱和脂肪酸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A>B>D>C, 即温度影响最大, 甲醇脂肪比影响最小, 以得率为评价指标时最佳工艺条件为A1B3C1D1。不饱和脂肪酸的纯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而得率则相反, 经极差分析温度对纯度及得率的影响均较大, 因此综合考虑选用-10℃;甲醇浓度对不饱和脂肪酸的纯度影响显著, 浓度低纯度高, 综合考虑成本选用甲醇浓度90%;甲醇脂肪比对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影响较得率影响大, 考虑成本及回收, 选用甲醇脂肪比为2.5;结晶时间对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影响很小, 而时间长得率小, 为了提高效率及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得率, 选用结晶时间30min。在上述条件下所得多不饱和脂肪酸纯度达95.8%, 得率达62.3%。

2.3 成品组成及理化指标

参照文献[7]、[8]对蚕蛹油多不饱和脂肪酸提纯前后进行品质分析, 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 提纯后碘值、酸值明显提高, 说明成品的不饱和程度高。过氧化值降低, 说明经过低温溶剂提纯后酸败物质下降。经色谱分析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由71.0%提高到95.8%。

3 结论

1) 试验结果表明, 甲醇溶剂可以分离提纯蚕蛹油多不饱和脂肪酸, 操作简便, 所用试剂可回收, 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2) 通过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得率及纯度的综合考虑, 甲醇溶剂法分离蚕蛹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较适宜条件为:温度-10℃, 甲醇浓度90%, 甲醇脂肪比2.5, 结晶时间30min, 此时产品得率为62.3%,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由71.0%提高到95.8%。

参考文献

[1]Zhou J, Han D X.Proximate, amino acid and mineral composition of pupae of the silkworm Antheraea pernyi in China[J].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2006, 19 (8) :850-853.

[2]蒋艳忠.无水乙醇提取蚕蛹油的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 2013 (4) :80-82.

[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17-62.

[4]冯光炷, 张玉军.油脂化工产品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5]蒋艳忠.尿素包合法分离蚕蛹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8, 20 (3) :363-366.

[6]陈晨, 李国荣, 李建科, 等.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提取及氧化稳定性研究[J].中国油脂, 2012, 37 (4) :20-24.

[7]卢艳杰.油脂检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07-243.

[8]王肇慈.粮油食品品质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5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饱和脂肪酮】相关文章:

饱和—非饱和05-30

技术饱和05-19

饱和蒸汽06-25

磁饱和分析05-25

饱和蒸汽压06-01

电解饱和食盐水04-24

饱和蒸汽压实验报告04-11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06-24

饱和蒸汽褐煤提质技术04-24

涡流探伤的磁饱和工作原理04-17

上一篇:数控加工技术人才下一篇:神奇的莫比乌斯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