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分析

2024-05-16

品牌建设分析(精选十篇)

品牌建设分析 篇1

在信息传播高效、大众经济水平提升的今天,品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消费者购买产品也越来越多的关注知名大品牌。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品牌知名度将会无形的推动企业发展。成功的品牌建设将会促进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提高,这种提高是会随着企业品牌建设不断增加的。因此说,品牌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其本身具有巨大的价值,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对品牌的有效运作控制更多资源。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意义己不单是满足物质或生理上的需要,更多的是追求心理或精神上的满足。可见品牌已成为了企业争夺消费者的重要筹码。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引入品牌生态系统提出改善现状,提高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有效策略,为处于困惑期的企业摆脱品牌建设困境提供可靠的建议。

1 企业品牌建设中的问题

目前许多企业在品牌建设上都或多或少面临一些问题,比如:

①将品牌建设局限在品牌营销的狭隘范围内。品牌营销仅仅是品牌建设中的一项主要内容,除此以外,品牌建设还包括产品与服务、品牌文化、品牌宣传等许多内容。将品牌建设等同于品牌营销,无疑是片面的发展观念。

②过于重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而忽略了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品牌的传播对象限定于消费者,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如企业内部员工、投资者、供应商、中间商、政府组织等则难以理解品牌所要传播的信息。

③企业的品牌宣传活动大多是为某一特定产品进行宣传,企业的品牌组合效应差。企业的品牌是由公司品牌、主品牌、亚品牌和其他附属品牌构成。单一产品的品牌宣传,可能会使得各品牌信息传播相互冲突,难以发挥各品牌的组合效应。

④品牌传播多数依赖大众传媒。这种宣传方式尽管能够达到速度快、宣传广的效果,但同时其时效短、代价高,并且难以让真正有需求的人得到详细的信息。

⑤企业缺少对品牌文化的培养。品牌文化的培育有利于企业员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更好地感知品牌,品牌文化是企业品牌长远发展的重要环节。

2 品牌生态系统的内涵及结构

品牌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品牌与品牌产品、品牌拥有企业、企业股东、供应商、最终顾客、中间商、竞争者、金融机构、大众媒体、政府、社会公众、相关企业以及品牌生态环境(包括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个体品牌生态系统即单个品牌的品牌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品牌产品、企业、消费者以及供应链上的相关组织。整体市场品牌生态系统则是描述某特定市场,它是由多个品牌系统共同组成的。由于研究品牌生态系统这一理论是为了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其品牌建设,因此本文对品牌生态系统分析仅针对于个体品牌生态系统。

品牌生态系统整体结构从内向外可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

第一层是最中心的部分,称为品牌内部生态系统。它涵盖了品牌经营的主体———企业和品牌载体———产品。品牌要依靠企业来经营,因此品牌不能脱离企业而独立存在。另外,消费者也是品牌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因此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对于品牌发展来说十分关键。

第二层则是指与企业品牌利益设相关的各方主体,包括直接利益相关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两部分。直接利益相关主体有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等,其他利益相关主体包括政府、行业协会、大众传媒、中介机构等,这些主体以不同的方式对品牌发展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三层即最外层,是指与企业和所处行业有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宏观环境因素。

3 品牌生态系统的特征

3.1 品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开放性

整体性是品牌生态系统的核心理念,品牌生态系统是由多个成员企业通过协调与制约缔结成的整体,它基于这种整体形态发挥作用,而不是单一的组合形式。开放性指一个系统总是存在于更广阔的系统中,并且作为大系统中的成员与其他成员进行资源交换,通过这些交换,系统不断进行优化,实现动态发展。品牌生态系统同样具有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特征。

3.2 品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自组织性

品牌生态系统中既包括企业内部成员,也囊括了企业所在产业链上的其他成员企业,因此其构成是复杂的。品牌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性主要是指系统成员间自发地建立各种联系,增加新的系统连接形式的行为。在未接收外部指令时,品牌生态系统的成员企业能够遵循默认的规则各司其职,和谐有序的进行生产和发展,从而确保整个系统能够在稳定有序的氛围中可持续发展下去,这就是品牌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性。

3.3 品牌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

品牌生态系统也存在着协同进化现象。协同进化就是企业之间在“优胜劣汰”的自然生态法则之下,基于共同的战略发展目标而组成的协同组织系统,它能使整个系统有序地从低级走向高级,不断发展。

4 基于品牌生态系统的企业品牌建设策略

目前,许多企业和专家学者都已熟知品牌生态系统这一概念,企业也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其品牌建设活动。基于对品牌生态系统各层次、各要素的分析总结,特别提出以下品牌建设策略:

4.1 强化品牌意识

品牌相当于企业的“标签”,品质是品牌的基础,但好的品牌并不能单靠好的品质来保证。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信息化时代,仅仅局限于“香”是远远不够的。而近年来“互联网+”的兴起及其在产业中的应用,则是强化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的标志。产业化发展和升级,品牌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要依靠协同发展意识,紧跟时代步伐引入“互联网+”品牌经营模式,要注重向智慧、开放的方向发展升级,以此提升企业发展的空间,增强产业竞争力。

4.2 强化技术创新

企业品牌建设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企业主体作用、政府推动作用和社会参与作用。在当前企业品牌意识和技术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烈的背景下,政府推动作用尤为重要。要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上求突破,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创新人才引进,加强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努力掌握更多关键技术,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要在提升高端产品产业化水平上求突破,坚持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积极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以新产品引领市场新需求。要在科学管理上求突破,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控和成本控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企业软实力。要坚持把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加强对企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不断营造企业和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除此以外,企业应该认清技术创新在推进品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投入必要的资金和设备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品牌的未来发展积聚实力。

4.3 利用“互联网+”加强品牌宣传

网络是新兴起的一种很好的宣传载体。随着行业对电子商务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势必为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内容丰富多彩,吸引了很多人加入。针对网站内容上的区别,企业来选定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宣传,可以收到出乎意料的好效果。企业在网站上举办一些与目标消费者互动的活动,在宣传的同时,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架起对话与沟通的桥梁。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互联网+”品牌宣传路径,利用广袤的网络资源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4.4 品牌定位要与产品相符合

产品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诚信经营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础,而品牌则是企业的外在形象。其中企业品牌建设包括了品牌定位、品牌规划、品牌形象、品牌扩张等四个方面。因此,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将产品、企业文化与品牌定位完美衔接,这样才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市场,获得消费者青睐。

5 结束语

创造强势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本文基于品牌生态系统及相关理论,针对企业品牌建设现状提出科学的品牌建设及促进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希望对企业品牌建设实践有所帮助。

另外,企业在品牌建设实践过程中,还可以采取“精品战略”,通过创造一流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优化品牌发展结构;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制造工艺,促进产品可持续发展,从而确保企业的品牌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摘要:本文首先是对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企业实施品牌建设重要性及现今企业进行品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品牌生态系统这一理论进行阐述,其中包括生态系统的内涵,构成品牌生态系统的三个层次内部品牌生态系统、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宏观环境,及品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开放性、复杂性、自组织性和协同进化等主要特征;最后提出一些措施,希望能对企业未来的品牌建设活动有所帮助。

关键词:品牌生态系统,品牌建设,系统结构,系统内涵

参考文献

[1]孙俊华.基于品牌生态系统视角的强势品牌塑造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08(05).

[2]石江坤.基于复杂适应性的青岛市品牌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

[3]郝俊峰.企业创新行为对顾客感知价值及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1.

[4]梁仕宁.基于复杂适应性的青岛市品牌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研究[J].山西青年,2015(23).

中国联通3G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 篇2

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中国电信运营商正式进入3G时代。在对3G品牌战的前期争夺中,中国电信“天翼”与中国移动“G3”先声夺人,强大的市场宣传攻势在一些时尚人群中已经建立了相当程度的认知优势,“天翼”和“G3”初步的品牌影响已经体现。反观中国联通,迟迟没有动静。

4月28日,中国联通终于正式发布了3G全业务品牌“沃”。与其它运营商不同,联通3G业务“沃”品牌包括了个人、家庭、集团三个子品牌,分别为橘黄色、绿色和蓝色。目前已上市的“沃·3G”品牌为个人提供3G业务。“沃”作为中国联通旗下所有3G业务的单一主品牌,标志着中国联通全业务经营战略的启动。据悉,“沃”是中国联通与客户沟通的核心品牌,未来将涵盖中国联通的所有产品、业务、服务等领域,是中国联通实现由多品牌战略向统一企业品牌过渡,实现全业务品牌战略的重要一步。毫无疑问,3G全业务品牌“沃”是中国联通品牌营销上的一大创新之举。以往中国联通在G网品牌战略上明显奉行了应对战略:新势力对应动感地带,世界风对应全球通,如意通对应神州行。此次联通品牌战略的转变意在配合其成熟、领先的3G制式WCDMA,改变其原来无法与中国移动抗衡的现状。同时,以活力、进取、开放、时尚为特性的全业务品牌“沃”也寓意着中国联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其事实却没有中国联通设想的那样好,据个人了解,联通的“沃”品牌并没有被大家所真正认识。只知道联通“精彩在沃”,但其所包含的内容,因何精彩却并不知晓。在我看来,中国联通在树立其核心竞争力品牌上的意图是好的,但其品牌宣传策略并没有让大家看到“沃”的竞争力和优势。其次,联通除了新势力、世界风、如意通等客户品牌外,曾一度出现了司机卡、教师卡、万通卡等套餐品牌,这些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联通品牌的整体形象,造成了用户对新品牌产品的认知模糊化。再次,进入3G竞争时代,中国联通基于具有优势的WCDMA网络,需要给“沃·3G”用户提供更独特的品牌体验,而不是仅仅对品牌进行重复规划或者仅在宣传内涵上反复强调“精彩在沃”的口号。

品牌建设分析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品牌;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201-01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品牌建设的内涵及辩证关系概述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精神、信仰、宗旨、价值观、企业道德与伦理等,企业文化在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竞争环境下,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和综合实力的一个部分;企业品牌建设是在差异化营销战略指导下围绕品牌定位、品牌规划以及品牌形象、品牌扩张等内容而进行的一些列营销活动。两者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密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作用。

企业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制度和机制是品牌建设的脉络、性格和动力,企业文化对于品牌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品牌溢价、品牌强度和品牌忠诚,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升品牌的价值,有利于保持品牌旺盛的生命力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里建立起长久持续的忠诚度;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企业品牌的内涵和外延无不解析和阐释着特定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品牌也对企业文化的构建起着重大的反作用。

二、企业在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关系处理上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在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及其相关关系的处理与国外先进国家的横向对比上看,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企业对于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及其相互关系处理上缺乏战略层面的关注和审视,以致在相关战术及业务层面上存在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倾向,使得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对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贡献率得到了很大的折扣。相关研究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只有35.6%的企业将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上升到了企业战略的层面加以了考虑,而众多的企业则表现为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漠视、关注力度不足或者是感到力不从心而无从下手,结果自然造成了其贡献率和效果大打折扣,其对于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的平均贡献率不足4.5%和7.3%。

第二,企业在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上缺乏持续的投入,特别是对于如何将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在具体业务中实现无缝融合和对接上缺乏有效的手段和策略。调查研究统计数据显示,2005-2010年期间我国企业对于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年均增长率不到3.8%,而同期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的该项指标数值达到了11.4%,大大高于国内水平,而且欧美国家的相关业务和环节中对于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无缝融合程度达到了78.3%,而该项数值指标我国企业的平均值仅为15.3%。

第三,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日趋普及和推广的形势下,企业对于如何依靠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上缺乏一套完备和实用性的解决方案,电子商务平台对于文化品牌建设的低成本、高效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低廉高效的手段在国外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2009年欧美国家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中由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应用节约了46.8%的成本支出,同时带来了19.3%的效率增加幅度,而我国2010年的两个指标数值才仅仅实现了12.3%和3.2%。

三、正确处理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阐述,在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在文化建设、品牌建设及其相互关系的处理上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参考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上的成功经验及其先进做法,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加强和提高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及其相互关系处理上的质量和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从战略的层面和视角来审视和关注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基于这种战略的高度来对企业的相关业务流程和环节进行重新的规划和调整,建立起相匹配的机制和配套措施。将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及其相互关系的处理和解决放到企业战略的层面去考虑,是由其特殊地位和作用意义所决定的,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企业文化的竞争上,而企业品牌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和媒介起着企业文化的外在化和表现的作用。基于战略考虑,按照其要求和既定程序将之付诸实施到企业的各项业务之中实现整合和配套设施建设,是确保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

第二,在战略层面上审视和关注的同时,要加大对于文化品牌建设的持续投入和相应的资源配置,并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具体情况研究和制定将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融合于日常经营业务的解决方案和具体实施途径。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业务一样,是需要资源和成本的,由于其特定的投入产出比规律和特点,决定了其投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和迫于求成。另外研究和制定将文化品牌建设的内涵和企业具体生产经营环节和流程实现融合共生,是其建设中重要的内容和重要步骤,也是文化品牌建设中需要长期投入和重点关注、调整的领域和内容。

第三,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在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上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将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依托电子商务信息平台长久持续地开展下去。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予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和影响,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富于了企业在文化品牌建设上卓有成效的工具和方法。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方便快捷的特点可以有效地节约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上的投入,并能很有效地改变其投入产出比水平和周期,其关键的问题是做好两者融合的具体方案和实施办法。

作者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文联、石油文联

参考文献:

中国邮政速递品牌建设分析 篇4

中国邮政速递品牌建设现状

品牌形象只有知名度而不具有美誉度。品牌形象的测评以“四度”为指标, 即从知名度、美誉度、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度来考察品牌形象的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会同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在2004年对北京、上海700余位居民进行的专项调查, 结果显示, 中国邮政速递其知名度远远高于其他公司。但客户对邮政速递的评价比较低, 在品牌形象、总体实力、信誉、知名度和总体满意度方面给予的评价都低于平均水平。

政企不分、权责失衡、体制不顺。长期以来, 邮政一直是国家垄断的行业, 目前已经注册为企业的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 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它只对全国邮政速递业务进行宏观指导, 在经济利益和人事财务管理方面与地方邮政速递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自己也没有独立的财务和人事管理权。实质上, 它仍然是国家邮政局的一个业务管理机构。在这种政企没有分开、体制没有理顺的状况下建立起来的运行机制, 与市场经济机制仍有很大差距, 所以当它面临真正的市场竞争时, 必然会出现反应慢、适应能力差、缺乏竞争力的现象。

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灵活的价格机制, 不能根据市场进行调整;在管理上基本还是使用行政手段、指令性计划;用人制度比较僵化, 论资排辈, 用工制度极不灵活;企业内部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无法真正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等等。在邮政速递业务各环节的管理方面, 也缺乏精心的组织安排和周密的衔接, 仍停留在粗放式管理的阶段。中国邮政速递对速递邮件的技术管理手段也落后于发达国家。

缺乏市场观念, 服务意识淡漠。长期以来, 邮政干部职工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 铁饭碗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地方已经演变成官商意识, 在决策时很少考虑市场需求和用户消费心理的变化, 制定价格时也只考虑自己, 不考虑竞争对手, 缺乏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 以至于决策失误, 让竞争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夺走许多客户。

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预测, 中国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保持8%~10%左右的GDP增长率。按增长比例测算, 中国速递市场在未来的几年内, 更会保持25%的年增长率。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中国邮政速递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速递市场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态势, 邮政速递表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中国允许外国速递企业在中国设立独资公司, 外国速递公司将以其资本、技术和效率的优势迅速占领我国速递市场。另外, 邮政速递之所以能够长期垄断国内速递市场, 至今仍占据速递市场的领导地位, 与《邮政法》所赋予的专营权联系紧密。可以预见, 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政府也将对邮政速递的专营权进行相应的削弱。90年代以来, 世界电信业快速发展, 通信与计算机、图像技术的日益融合, 形成信息通信技术、电话、数据通信、图像通信、多媒体通信, 这些及时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发展将分流大量业务, 使邮政速递函、包等业务受到严重影响。同时, 交通业的发展为更多竞争对手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中国邮政速递本身具有良好基础, 但在业务拓展、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难以有效应对市场化条件下速递市场激烈的竞争, 中国邮政速递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培育和提升中国邮政速递的品牌形象, 要树立起强烈的品牌意识, 加快品牌建设, 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品牌建设对策

第一, 加强专业化经营体制改革, 强化专业机构经营管理职能, 探索符合业务发展需要的专业化管理模式, 建立一套决策科学、反应灵敏、管理高效的经营机制。同时, 应特别注意研究现代著名速递企业的发展历史和先进管理经验, 找到结合点, 尽快形成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邮政速递实际的品牌建设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 增强邮政速递的综合竞争实力。

第二, 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邮政部门应树立“人才兴邮”的观念, 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研究, 尽快建立一套吸引、培养、使用、留住人才的机制。要结合实际, 对现有人才进行培训以适应当前邮政速递发展的需要;要多渠道、多方位引进急需的人才, 并做好现有人员的分流工作, 以优化队伍的素质结构;要做好人才的选拔工作, 通过竞争上岗等形式把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员选拔到工作岗位;要建立规范的培训机制, 特别在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方面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 使人员素质与时俱进;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让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真正落到实处, 为中国邮政速递品牌建设储备人力资源。

第三, 建立灵活的价格体系, 使邮政速递价格更趋科学合理。邮政速递应根据市场情况制定更加灵活的资费策略, 合理调整价格。国际业务可参照其它公司的价格及自己的成本来制定。国内业务基本资费可按寄达距离远近, 实行几种不同的资费标准, 使之更趋于合理。同城区域业务可让国家制定指导价, 使省市的邮政速递公司有更大的灵活性。

第四, 调整网络运行, 缩短邮件运行时限。“快”是邮政速递的生命, 这是用户选择邮政速递的核心需求。因此,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全程时限为主线, 通过对传统网络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改善作业手段、提高接收及运输能力等措施, 进一步提高邮件的传递速度。同时要认真履行服务承诺, 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让用户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邮政速递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就必须在新业务开发上做文章, 增加业务品种, 适应市场“个性化”需求。在当前的邮政速递营销战略中, 建立“个性化”品牌体系需把握好五个方面:一是要体现市场导向;二是要发挥集团优势;三是要挖掘市场潜力;四是要强化竞争力;五是要树立良好信誉。

在新业务开发上, 邮政速递应注意能力与效益。速递业务的开发要从邮政自身资源能力出发, 在保证主要业务资源充足的前提下开发新业务。同时, 要注重经济效益, 不能为开发而开发。新业务开发要注意特色和潜力。结合地方实际, 充分利用邮政的行业优势, 开发出难以寻求替代产品的新业务, 并尽量向高新技术领域渗透, 尤其是注重网络技术的运用, 使开发的新业务具有鲜明的邮政特点、长远的发展潜力和较长的生命周期。

品牌建设分析 篇5

崔 立 勇

(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山东 潍坊 262406)

[摘 要] 潍坊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传统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依靠同业、同质竞争已经难以彰显潍坊农业优势。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群众需求的提高抓好农业品牌化建设。通过加强领导与考核,抓好宣传与培训,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快农业园区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深化农业产业化升级,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等途径,推进品牌农业发展,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

[关键词] 农业 品牌 路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消费进入了讲营养、讲安全的新阶段,农产品品牌观念大大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已从价格竞争发展到品牌竞争。品牌意味着市场,品牌意味着效益。

潍坊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传统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依靠同业、同质竞争已经难以彰显潍坊农业优势。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群众需求的提高抓好农业品牌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这些年来潍坊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目前潍坊市共有1200多个农产品在工商注册了商标,在有效期内的“三品”品牌1463个,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28个。但仍存在着部分农业生产经营业户品牌意识不强,农产品品牌杂、规模小,品牌企业整体实力弱,品牌保护工作力度不够,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面小,政策扶持与支撑力度不够等制约品牌农业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从解决这些制约因素入手,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

一、加强领导与考核,切实重视农业品牌建设

潍坊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家庭经营收入仍是潍坊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经营如何,农产品价格高低,直接关系农民的收入,关系农民生活水平,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提升潍坊市的知名度。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潍坊农业品牌的建设。但是,虽然这些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把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作为一项重大决策,但随着农村提留、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的取消,部分领导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明显不高,对农业品牌的建设关系度不够,这成为制约潍坊农业品牌建设的主要因素。对此,一定要加强领导与考核,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培育潍坊农业新优势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二、抓好宣传与培训,提升农产品品牌意识

提升农产品品牌意识,培育农产品品牌,主体是内因、是核心、是关键。要以提高农民的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为重点,加大各层次农民的培训力度:一是搞好农村带头人和实用人才培训。要发挥农广校的优势,以提高社区干部学历教育为突破口,搞好培训招生和管理;要组织搞好对农业园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社区

分管农业负责人、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带头人和实用人才的培训。二是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对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掌握一定专业技能、拥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农民开展培训。三是搞好社区新型农民培训。充分利用社区服务平台,发挥农业科技远程视频培训系统作用,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农业首席专家或外聘专家教授举办技术讲座,每年举办大型培训班、社区培训班,大规模培训农民。四是认真实施农民培训项目。组织农民参加阳光工程培训、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

三、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引导发展农业品牌

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事关我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事关我市农业能否继续领跑全国。对此,一定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用活用好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将其优先安排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带动金融、民间、企业、外资等社会资本及人才、技术等因素进园入区,着力破解示范基地发展担保难、贷款难问题。重点引进一批实力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投资示范基地建设。在破解土地制约瓶颈方面,既要在依法、自愿、有偿前提下合理引导土地流转,又要积极对上争取用地指标优先用于示范基地建设。同时,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减免、示范基地企业出口创汇及人才引导等优惠政策,为示范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打造品牌农业发展载体

一是搞好规划引领。要按照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要求,集聚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大力发展农业种植园区、科技园区、种苗园区,形成园区化发展新格局,园区内农产品要求通过认证,提升农业品牌化水平。要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要求,在设施农业发展较好镇街,培育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高科技农业创新园等现代农业园区,重点规范完善千亩以上农业示范园。通过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每处镇街新建2处以上规模大、水平高、配套完善、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二是鼓励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出台相关扶持奖励政策,鼓励引导各类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形成以社会工商资本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高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三是培育特色农业社区。要立足社区产业发展,积极培植社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社区经济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升社区新建园区建设质量和档次,打造种植业特色品牌社区。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夯实品牌农业发展基础

要围绕发展品牌农业,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目标,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实现全域、全品种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健全监管体系机制。健全完善市、镇、社区三级监管体系,逐级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和包靠人员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责任清晰,监管、检测、执法、服务“四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全面落实和完善农业

投入品市场准入、连锁经营、质量承诺等制度,逐步建立有奖举报和质量可追溯制度,为全力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提供体系机制保障。二是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加强对农产品从农业投入品销售使用、田间生产到采收上市的全程监管,尤其加大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放心农资进社区”活动,狠抓大要案查处,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不法行为。三是加强生产基地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投入品购进使用、技术规范、生产档案、质量检测、包装销售等方面管理,逐步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提高各县市区检测中心实验室建设水平,争取通过省级资质认定,增加对叶菜类、可生食类农产品及认证农产品的抽检数量和频率;按照“七有”标准,完善镇街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建设,加强检测人员技术培训,确保检测工作正常运行,实现市镇检测数据共享,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发展品牌农业奠定良好基础。

六、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积极培育农业品牌

一是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力度。借鉴先进县市的做法,尽快研究出台我市鼓励农业品牌创建的相关扶持政策,促进我市品牌农业快速发展。充分挖掘我市区域优势和传统优势,筛选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优势农产品,采取整合资源、改造工艺、加大品种选育力度等措施,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新特农产品,努力打造档次高、叫得响的高端农业品牌。二是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在认证中的主体作用,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在严把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增加认证数量,促进农业品牌总量膨胀。三是搞好农业品牌运营。加强指导与协调,鼓励龙头企业联合打造区域集合品牌,形成整体优势,提高竞争力。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农业品牌的公益性宣传,使生产者创品牌、消费者识品牌、用品牌的意识不断增强,进一步提高农业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提高我市农产品知名度。四是创造公平的农业品牌市场竞争环境。规范“三品”基地管理及标志使用监管,组织开展打假治假、保护品牌专用权、查处虚假广告,运用法律保护名牌产品和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竞争,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农业品牌的市场环境。

七、深化农业产业化升级,提升品牌农业整体实力

一是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纽带作用。要以国家级、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和省种植大户补助政策为切入点,加大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农场建设鼓励力度,规范完善一批粮食、蔬菜、果茶等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具有典型指导作用的农产品生产合作农场或合作社。要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园区(生产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高端、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或园区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坚持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路子,进一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组织分散的农民参加产业化生产,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意识。二是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为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要积极开展种植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统计调查和梳理摸底工作,并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指导和服务,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创新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以建设“国

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为抓手,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打造“中国食品谷”农产品加工基地。鼓励龙头企业下沉农村社区,设立原料生产基地,开办加工车间,以企业先进理念,带动社区产业发展壮大,订单农业覆盖面达到60%以上,农户参与产业化生产经营的比例达到85%以上。围绕新兴的花卉、苗木、果茶等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龙头。加快龙头企业升级,培强做大现有龙头。引导、鼓励发展前景好、产业集中度高、市场潜力大的中小型农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抱团合作、品牌嫁接、资本运作等方式,膨胀规模,做强实力,形成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组织龙头企业建立定期联系、沟通交流机制,实现技术、信息、市场等资源共享,形成规模竞争优势,共同拓展国内外高端市场,促进品牌农业发展。

品牌建设分析 篇6

摘 要 茶叶是湖南省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推动茶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通过分析湖南省目前茶叶种植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建设湖南省本土茶叶品牌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 茶叶品牌建设;优势与不足;发展策略;湖南

中图分类号:F426.82;F27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2

1 湖南本土茶叶品牌建设的优势

1.1 茶叶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明显

湖南省是全国重要的茶叶生产优势区域,特别是湖南武陵山区、南岭山脉、雪峰山脉和罗霄山脉和环洞庭湖区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生态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湖南的纬度在北纬25.58~29.29°是名优绿茶生产的“黄金纬度带”。

1.2 茶产业依赖的科教及人才资源优势突出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茶学系是我国农林高校中全国公认的三个著名茶学专业之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绩突出[1]。同时,湖南省农业部门以及茶叶企业科研人员也为湖南有机茶技术推广、提取物深加工产品的开发、黑茶科研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持。

1.3 重点骨干企业发展迅速,带动作用增强

湖南省内一些出口龙头企业如湖南中茶(三利)、登凯贸易公司还有很多小型贸易公司也快速发展,既为湘茶产业赢得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推动了本土茶叶品牌的成长,也有力地带动了全省茶叶行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1.4 深远的湖湘茶文化和明显的区位优势

湖南是全国的重点产茶省之一,其茶叶生产已经有2 00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为湖南茶叶品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出口扩大了市场空间,具有发展茶叶品牌的潜力。湖南有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以及政府的各种优惠投资政策等。这些都利于推动湖南茶叶品牌建设。

2 湖南本土茶叶品牌建设的不足

2.1 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虽然湖南怡清源、猴王、白沙溪及君山等品牌在省内市场的知名度相当高,但在省外市场由于品牌推广投入不足,知名度不高。

2.2 营销重点定位不准确

湖南很多的茶叶出口公司的营销部门只对外销售单一的产品,而不输出自己品牌。茶叶品牌营销应该以文盲营销为主,文化营销为辅。很多公司将重点放在文化推广,这是一种精神价值推销,这种空白的价值很难体现出来,虚无缥缈,很难让消费者理解。

3 湖南本土茶叶品牌建设的举措

3.1 加强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是做好品牌建设的必备工作,通过对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市场环境(竞争力以和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产品投入生产后的市场需求价值进行评估,研究当前市场环境的下的营销战略。以下为茶叶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分析市场调查研究:结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来供给产品。市场需求分析:调查研究产品的实际需求量。市场消费者层次研究:对产品的主流需求者的生活层次进行分析,结合其层次相应的实施价格定位。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研究:合理的分析市场需求时间,确保生产、分配等相关活动能够同市场需求量进行良好的匹配。

3.2 选择好的名称,标识和商标

品牌的核心就在于名称。品牌的名称是以视觉和听觉的形式存在,是一种语言符号,是品牌宣传的关键之所在,是產品在市场中给消费者留下印象的核心因素。品牌的名称塑造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独特性,与众不同;易传播性,悦耳动听、简洁明了、投其所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易读性,通俗易懂,不含有生僻字,很容易让消费者明白;可信性,通所期望的品牌定义相一致、积极向上,真实诚信;可接受性,不会产生文字歧义或者引发意识形态冲突。

品牌标识能够将产品品牌的内涵充分的凸显出来,促使消费者将品牌迅速的表现出来。一个好的标识能够将品牌承诺完美的展现出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具有独特的属性、呈现企业美好形象;承载着企业的主要信息为消费者所熟知;通俗易懂、给人们美好的遐想。标识设计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简洁明了、灵活性强、语言通用性强、无时效性、易于接受。如国际上经典的标识麦当劳的“M”,迪斯尼的米老鼠,奔驰的三星圆环等,国内的海尔、哇哈哈等,这品牌标识中实属精品。

一个成功的企业仅仅是一个好名字、标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法律上的“保护伞”。企业必须将自己的劳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动成果保护起来,对其实施注册登记,保护其专利权。

3.3 提高产品质量,培植品牌持久竞争优势

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和生命,科技的进步为茶叶高效、优质、低耗的茶叶产品生产提供了条件。茶叶品牌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涉及到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是一个综合优化的过程,从产前到产后等环节都必须牢牢的品牌意识,都必须做好科学技术的投入,做好卫生管理工作。

不仅要提高产品的卫生质量,也要提高产品的综合品质。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湖南茶叶企业需要从培育种植良种茶树和加工方式的不断创新上提高茶叶品质。

3.4 增加产品品类,提高品牌竞争优势

由于每个消费者对茶叶爱好不同,有的消费者会选择多个品种的茶叶,而茶叶的品类又有地域性差异。所以如果一个茶叶品牌要大力发展就必须消除这种地域性差异。而名牌茶叶(如安吉白茶,龙井等)都对茶叶的原产地有要求,所以茶叶公司在这些原产地必须建有茶叶厂,从而消除这种地域性差异,使消费者在选择品牌的同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不同的茶叶品类。

3.5 加快茶叶外销品牌建设

在传统的茶叶出当中,大宗、低档茶占据着主导地位,缺乏市场竞争,品牌战略意识不足,出口茶叶主要作为进口商拼配原料,2009年出口价格为约合2 028.9 美元/t,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导致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利润急剧下降。因此,实施茶叶品牌战略势在必行。茶叶品牌出口涉及到市场分析、营销网络的构建、品牌推广等一系列的环节,一些中小企业无法完成上述环节,政府必须实施扶持。

4 结语

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属性,实施品牌构建,做好市场调研分析、总结供求关系,满足消费者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品牌标识的拟定,实施品牌的宣传推广,落实品牌的优秀服务和品质。

参考文献

[1]黄勇,吴邦武.关于湖南省茶油品牌建设的思考[J].湖南林业科技,2009(5):36.

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策略分析 篇7

品牌建设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个系统工程, 品牌不是短时间能够累积起来的, 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品牌的建设经历着品牌定位、品牌架构、品牌推广、品牌识别、品牌延伸、品牌资产等一系列过程。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具体地讲是其领导者对产品、服务以及自身在整个市场经济中的位次建立系统营销活动的过程, 即在了解市场运行环境基础上, 借助特定产品与服务功能、特定企业及产品形象, 影响和培养特定消费者心理, 从而使企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明显市场吸引力和竞争优势的有形或无形的易被消费者辨识的标识。

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特征:⑴企业的无形资产。这种资产的价值不像实物那样可以计算, 但它可以迅速增大, 并且在市场上可以交易。⑵具有表象性。品牌建设必须有物质载体, 通过一系列的物质载体来表现自己, 使品牌有形化。⑶品牌建设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由于企业的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服务不到位、品牌资本运作不佳等原因, 品牌建设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2 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提高企业信誉度

高信誉度是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多年乃至几代人艰苦奋斗、精心经营所形成的本企业及产品在市场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印象。对消费者而言, 较高的信誉度意味着质量、高技术含量和良好的服务水平;对合作企业和提供资金的银行而言, 较高的信誉度意味着可靠和值得信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只有讲究信誉, 企业才能得到市场主体的认同, 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2.2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品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有调查资料显示, 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市场寿命是7年, 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能发展为大企业, 竞争是残酷的, 很多挣扎在市场底层的中小企业, 无一不是在企业发展的路上遇到品牌发展的瓶颈, 才恍然大悟, 原来小企业也需要做品牌。

2.3 能迎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品牌消费体验不仅仅包括物质的体验, 更包括精神的体验。品牌向消费者传递一种生活方式, 人们在消费某种产品时, 被赋予一种象征性的意义, 最终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及生活观念, 它能和消费者进行互动的交流。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 产品的物理属性已相差无几, 唯有品牌能给人以心理安慰与精神寄托, 能够展现消费者的个性和身份。

3 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3.1 意识淡薄, 品牌建设缺乏战略眼光

品牌建设本身周期长且投资大, 其产出具有相对滞后性, 它的最大利益在于谋求未来。正是由于品牌与利益的这种短期冲突使得许多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无心进行品牌建设, 更没有品牌管理和提升品牌竞争力的有力措施。中小企业这种认识上的误区, 使对品牌的长期价值与品牌的全方位的管理体系缺乏深刻的认识, 不少企业把建立品牌看作是一个短期行为, 以为依靠短时间注入巨资进行“狂轰滥炸”式的广告活动, 就可以建立起品牌, 忽视了品牌战略的整体效益和长远目标。使企业生产和营销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产品观念、生产观念或推销观念上, 对品牌建设缺乏战略眼光。

3.2 缺乏文化内涵, 品牌建设缺乏内在动力

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精髓, 品牌不仅仅是反映不同企业及其产品之间差别的标识, 它还体现着企业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我国相当多中小企业的产品品牌没有深层、具体的文化内涵, 品牌形象苍白、无个性, 无法使消费者在接触品牌时产生应有的联想。一个品牌最独一无二且最有价值的部分通常会表现在核心价值上。海尔的核心价值是“真诚”, 品牌口号是“真诚到永远”, 其星级服务、产品研发都是对这一理念的诠释和延展。全力维护和宣传品牌核心价值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 是创造百年金字招牌的有效秘诀。反观我们国内中小企业的很多品牌, 几乎不存在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

3.3 宣传手段单一, 不注重品牌建设内在品质

许多中小企业认为创建品牌的途径就是单一的媒体广告, 进行媒体轰炸, 并经常举行展销会, 进行商品促销。广告只能扩大品牌知名度, 而不能提高、创造品牌的价值, 品牌的价值不仅需要品质恒定如一获得顾客高度满意, 更有对品牌在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创新要求, 而这些是广告所无法做到的。另外, 销售促进使用太频繁是对品牌的贬值。因为经常性的促销会给人价格不真实的感觉, 忠诚的消费者会因此感到受欺骗而放弃该品牌, 而其他消费者则更愿意等到促销时才去购买。因此, 一味的广告宣传与销售促进品牌就会使品牌建设脱离市场背景和企业的实际情况, 忽略了品牌核心价值的质量、服务、营销等其他环节的配合, 没有考虑产品的创新、品质的提升, 最终必然走向失败。

3.4 乏法律手段保护, 品牌建设失去基础保障

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在其产品上使用商标, 为商标的研制、开发、营销花费了上百甚至上千万元, 但没有及时注册, 反而被其他企业抢先注册。品牌无形资产的信誉价值、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任度等一并拱手相让, 所有的品牌积累只落得个为“别人做嫁衣裳”的尴尬结局。品牌战略缺乏法律手段的保护还体现在国内已拥有成熟品牌的企业缺乏对品牌的保护, 导致品牌商标被出售, 已拥有的品牌为合资企业吞并, 驰名商标被外国企业抢注等问题。王致和在德国被欧凯公司抢注, 六必居在加拿大被抢注, 同仁堂在日本被抢注, 红塔山在菲律宾被抢注, 竹叶青在韩国被抢注, 青岛啤酒在美国被抢注等。导致我国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实力下降。

4 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策略

4.1 认识品牌的重要性, 强化品牌建设的意识

随着消费者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 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中小企业要想立足发展, 品牌也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 必须具有独特的差异性优势。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品牌现状却不容乐观。中小企业经历了产品质量竞争的初级阶段, 现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但源于企业和品牌经理人对于品牌的认识有误, 品牌建设意识淡薄, 对品牌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的认知度不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深化, 并倾向于购买有品牌的产品, 只有拥有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品牌, 企业才能》269页

作标准, 明确职责, 理顺关系, 减少层次, 充分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备件管理, 使备件管理向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发展。

制定备件领用的考核制度, 备件到货后及时领用, 就会节约库存资金, 加快资金周转, 计划和领用互相约束, 避免只作计划不领用的恶性循环。

通过奖励考核措施, 加强备件的修复利用。电机、减速机、变频器等备件, 可积极采取焊补、修复、加工等措施重复利用, 既保证了设备运行, 又节约国家资金。

4.2 完善备件的各种技术资料

适时对备件的基础信息进行核对, 不断完善备件的名称、图号、型号与规格等主要技术参数, 逐步消除重码现象, 以方便库存查询和冷件调剂工作。

4.3 简化计划在装备信息系统中的传输路径

备件需求计划从申请、核对审核、审批、采购各个传输环节尽量简化, 按工作流程逐步进行, 避免前后牵扯, 影响工作效率。为保证备件系统的台帐真实、及时地反映备件库存量, 所有实际操作均应同步在备件系统中记录, 包括采购、出入库、调拨、维修、盘点等。

4.4 加强备件库存管理

库存备件作到账、卡、物相符, 备件领用遵照先进先出的原则, 标识入库、出库时间和供应商信息, 并可跟踪到使用设备, 计算同一供应商的备件使用寿命, 做为备件需求计划参考信息, 并可做为供应商评价的依据。

4.5 做好库存冷件的厂间调剂

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集成, 达到共享计划状态、采购情况、库存明细、缺件状况、采购安排、在途库存、出入库明细、资金结算等信息, 公司库存备件可根据需要进行厂间调剂, 逐步降低库存金额。

4.6 合理选择供应商

供应商在供货周期内, 保质保量地供货, 是备件需求计划能否正常实施的关键。选择供应商要本着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 根据企业相关要求进行, 选择方法有直观判断法、招标法、协商选择法等, 并需要建立供应商评价标准, 从供应商业绩、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客户满意度、交货协议等方面进行评价。

4.7 建立寄存库

寄存库是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 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 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 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改进的合作性策略。寄存件以使用频次较高、定期消耗的易损件为主, 一些价值较高、不可预见的、关键必备的非易损件为辅, 逐步实现零库存。

4.8 做好相关岗位的沟通协调, 信息互通

备件管理的计划、验收、入库、出库、统计等岗位做好信息沟通, 及时补充备件计划;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和设备技术改造项目负责人负责将设备维修或改造的信息提前告知备件计划管理人员, 并统计设备改造部位需淘汰的备件明细报备件计划管理人员。

5 结束语

通过加强备件源头管理, 可优化备件库存结构, 减少备件资金占用量, 提高备件资金的周转率, 减少或避免闲置浪费, 把备件储备资金压缩到合理供应的最低水平, 降本增效, 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企业能否培育出自有品牌, 并塑造成知名品牌, 将决定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品牌的管理与运营已成为企业现代化和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品牌建设的策略进行梳理, 以求指导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的实践活动,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姜力.长尾理论与中小企业发展策略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 2010.[11]

[2]菲利普科特勒.梅清豪译.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7]

[3]张平淡.品牌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6]

[4]王锁明.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意义、问题与对策思考[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11.

鄂州城市旅游品牌特色建设分析 篇8

鄂州是著名的武昌鱼故乡、古铜镜之乡,素有百湖之市之称。鄂州旅游资源丰富,亮点突出,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旅游品牌如“三国吴都”文化观光品牌、梁子湖、红莲湖休闲度假品牌、武昌鱼、梁子蟹美食养生品牌、莲花山宗教朝拜旅游品牌等,已形成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示范名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城市旅游品牌。鄂州每年举办的梁子湖捕鱼旅游节和武昌鱼国家文化旅游节,已成为湖北省旅游业知名品牌。

二、鄂州城市旅游品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是品牌老化,缺乏创新。鄂州“千年吴王古都,万顷梦里水乡”的城市旅游品牌,缺乏具有吸引力的载体,许多吴都遗址没能有效挖掘开发,城市景观营造缺乏吴楚韵味。与此同时,休闲体验旅游成为当前旅游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古都、水乡”的主题形象,往往缺乏参与型的休闲项目,其形象营造缺乏载体。

二是品牌多样化,让人印象模糊。鄂州享有“冶金之都、百湖之市、古铜镜之乡、武汉鱼之乡、山水园林城、优秀旅游城、中国药谷、书画之乡”等多样形象,也容易让人产生混乱,给游客留下一个模糊的城市旅游形象。

三是面临来自周边相邻城市的竞争和威胁。各个地方政府都意识到建立旅游品牌形象对拉动旅游业发展的巨大作用,纷纷创建了许多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品牌,对鄂州的城市旅游品牌的发展形成了较大威胁。

三、鄂州城市旅游品牌特色的建设分析

(一)客源市场分析

客源市场广阔,这是鄂州最大的资产和最明显的优势。鄂州毗邻武汉这一1000多万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同时也与人口总和为1000多万的黄冈市和黄石市相邻,这为其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需求。但由于缺乏具有市场感召力的标志性的品牌景区,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不够,缺乏应有的市场吸引力,因此旅游发展情况存在着很大差距。近年来鄂州旅游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发展速度还不够快,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不相符。鄂州的客源市场开发应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大力开发国内旅游市场,深度开发周边旅游市场,重点开发武汉城市圈旅游市场。

(二)城市旅游主题定位

根据鄂州的地脉、文脉和商脉特点,鄂州市的总体旅游形象可以定位为“三国吴王古都,健康休闲新城”。“三国吴王古都,健康休闲新城”主题形象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形象设计,将鄂州定位为武汉城市旅游圈东南翼拓展的门户,是面向以武汉、黄石为重点,以武汉城市圈为基础,以湖北、江西、湖南为支撑,以京广、沪蓉沿线为联动的区域客源市场。(见表1)

(三)旅游产品开发与提升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推进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由单一观光型向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复合型转变,积极拓展旅游新领域,发展旅游新业态。(见表2)

(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建设

鄂州市要加大投入,打通各景区间、城市间的外向交通要道,实现旅游一体化工程。一方面,加强武黄高速各出入口与城市景区的联系,重点兴建改造升级通往梁子湖、红莲湖、天平山等重点景区的公路。另一方面,考虑建设大型港口与码头,升级长港河通行能力,加强周边环境整治,实现梁子湖与长江旅游带的整合开发;同时,加强鄂州至黄冈、黄石的城际快速干道(鄂州段)建设与改造,为树立和提升鄂州作为鄂东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五)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

品牌建设分析 篇9

什么是地区形象?地区形象是公众对该地区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它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内部公众对本区域的性质、地位、功能的现实、系统的认识。通过对当地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情况的分析, 公众一致认可的对本地区的综合评价, 形成“地区形象”。对地区形象的这种认识, 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种经济关系, 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外部公众对本区域综合评价的认同。一个地区的形象, 必须经过外部公众的认同, 才能真正树立起来。地区形象塑造的最后目的是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区域外的人、财、物到本区域来, 从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 就必须取得外部公众对本区域形象广泛的认同, 只有被区外公众广泛认同的地区形象, 才真正能起到应起的作用。

地区形象塑造是对地区形象科学的总结和设计, 是将已经存在的地区特征归纳、总结出来, 并设计出一个鲜明的表达方式, 便于区内、区外公众对该区域的认识和了解。

㈠地区形象塑造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地区形象塑造作为一项新的社会实践和重大的现实性课题应运而生, 并逐渐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 是由于地区形象塑造与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存在着同一性, 地区形象塑造一旦成功确立, 就转化为一种形态、一种力量, 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经济飞速发展,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形象和形象力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功能。通过自觉的、富有创造性的地区形象塑造, 可以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鼓舞人们发展经济的热情, 从而形成新的意识和新的追求, 进而产生巨大的综合效应。

㈡地区形象塑造是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区投资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地区形象是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地区实力、发展水平和特点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是人们对地区客观现实的评价。形象评价体系可以根据一系列统计数字来评定, 但诸如干部素质、作风、声望、城市卫生、交通、治安、环境质量、市民素质、文明程度、社会风气、商业信誉等是难以根据统计数字评价的。因此, 形象塑造必须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线。以人为本, 贯彻始终, 要从较高的层次上去把握特征和个性, 培育和塑造地方精神风貌。

地区形象塑造有利于树立地区的良好形象, 开发资源、发展优势,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地区形象塑造有利于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宣传本地区的优势, 完善投资环境, 因此对促进经济的发展, 增强地区经济实力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㈢地区形象塑造有利于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各地区从官员到一般居民的环境意识, 使地区可持续发展成为基本的发展政策, 所以, 让地区形象塑造做到家喻户晓, 形成公众意识是完全必要的。地区形象塑造有利于推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 积极参与推动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将十分有利于塑造本地区的良好形象。

二、地区形象塑造的功能和地位

㈠地区形象塑造的功能地区形象是地区特色的集中体现, 对地区发展能产生巨大的作用。下面, 来看一下地区形象塑造的一般功能, 即普遍意义上的作用。

第一, 塑造良好的地区形象, 有效地提高地区的知名度, 扩大地区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良好的、较高的地区知名度是地区在全国地位的集中体现。扩大知名度的方法很多, 其中进行地区形象设计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 大家都普遍认识到良好的知名度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地区的知名度高, 同样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体现, 地区管理业绩的反映, 可以起到招揽人才、引进资金、吸引游人的作用。特别是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地区的知名度对地区在国际大市场上的活动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二, 塑造良好的地区形象, 增强地区的内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良好的地区形象能够大大增强区域的内聚力。区内公众对本区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产生对区域的热爱和自豪感, 产生在本区域生活的自豪感、荣誉感。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地区的经济建设中来, 拿出全部力量来发展自己的事业。这种吸引力首先是对区外公众的一种感情上的吸引, 然后通过精神与物质的转化, 形成对区外物质流动吸引, 最后转变成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力量。增强地区的辐射力, 是地区经济扩展的必然。地区要发展, 地区的经济规模必然不断扩大, 通过吸引周围地区, 增强自己经济中心的作用, 是塑造良好地区形象的重要途径。地区的辐射力大, 覆盖的范围就大, 自己发展的余地也就大, 反之亦然。

第三, 塑造良好的地区形象, 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地区形象是地区投资软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地区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等同样重要。在目前各地区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相差不多的情况下, 地区形象的好坏, 对吸引资金, 特别是吸引外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例如, 如果一个地区治安条件不好, 想来这个地区投资的投资者必然会为自己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担心, 纵然有再优惠的条件, 投资者也必然会感到机会的风险成本太高而知难而退, 当地的现有投资者也会携其所有转投其他地区。所以, 创造良好的地区形象, 可以大大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㈡地区形象塑造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中的地位地区形象塑造是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地区发展战略为基础。但是, 它可以反过来对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及其执行的全过程施加巨大的、多方面的影响, 具有整合、检验与完善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功能。

地区形象塑造与发展战略、规划在目标上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地区的发展, 两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但形象塑造又有自己的特点, 有更多的对外宣传的特征。形象塑造与发展战略、规划的任务、功能和实现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发展规划制定地区在某一时期内要实现的目标, 提出相应的政策、要求、办法、措施。规划一经制定, 上上下下就要一起努力去实现既定目标。形象效应表现为对内产生凝聚力, 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 对外产生吸引力, 提高知名度, 吸引人才和资金, 最终目标是推动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

把形象塑造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来统一策划, 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发展战略制定的目的在于实施战略、发展经济, 发展战略实施的步骤和政策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而形象设计往往成为实施战略政策措施的一部分。通过形象设计和宣传, 扩大发展战略的影响, 形成人们对发展目标的归心感和奋斗的责任心, 同时通过规划的实施使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 地区的形象也会越来越鲜明, 越来越高大。

三、当前甘肃形象塑造的有效途径

㈠以政府为主导, 塑造甘肃地区形象一是借助西部大开发政策, 政府制定地区形象战略, 推动甘肃建设。政府既是一个行政管理部门, 又是一个公共服务部门, 政府在品牌打造初期, 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关键性作用。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来看现在、站在圈外看圈内, 以战略的思维认真分析地区的比较优势, 认真挖掘地区价值链中最优的或最具发展潜力的资源, 比如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产业资源、概念资源等, 来确定战略的内容构成、战略实施的步骤和阶段。因此打造甘肃大品牌首先是品牌战略的正确定位。因为战略定位直接影响政府的配套政策、社会资源的流向, 如果战略出现问题, 那么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对战略问题重视与否是衡量现代政府、企业等社会组织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一个西部省区已认真分析并找到了自己价值链中最优的部分———草原优势, 并切实实施品牌战略, 把草原畜牧资源产品化、品牌化、产业化。区域的整体优势为新的品牌的成长和现有品牌的纵深扩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在制定品牌战略和推动品牌战略的实施上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政府应该组织专家、学者、企业家、民众、策划人认真分析与思考, 找出甘肃价值链中最优的环节, 对品牌战略进行整体定位, 有效实施品牌战略, 全面推动甘肃发展。二是从改善甘肃地区的软环境来塑造甘肃地区形象。首先, 要切实落实好国家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国家大的政策环境已经构筑, 甘肃要把国家给予的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 (特别是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扩大对外对内开放的政策、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的政策) 用足、用活、用好。在此基础上, 应结合西部地区实际, 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当然, 也希望中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并加强中央各部门间、中央与西部地区间的政策协调。其次,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 创立高效、廉洁、规范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当前最重要的是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世贸组织规则, 从吸引资金和人才的需要出发, 清理和废止一批与之不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政策;清理和废止一批政府部门审批事项, 减少审批程序, 提高办事效率;清理和取消一批不合理的行政性收费项目, 统一和规范收费行为。提高行政效率, 建立政务大厅, 开展“一站 (厅) 式”办公;实行行政公示制和服务承诺制以及首问负责制、引导办理制、限时办结制, 逐步做到网上审批、一站 (厅) 发证;试行集中收费、收缴分离的“一个窗口收费”, 废止收费单位收缴提成或挂钓返还的做法;及时协调解决外商投资企业的水、电、气供应以及进出口等方面的困难;外商投资企业的用工、出国、报关、退税、用汇等审批手续, 在规定工作日内限时办结。再次, 以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为目标, 完善法律法规, 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当前的重点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打击假冒伪劣和地方保护主义, 消除行业壁垒, 消除市场障碍, 树立起良好的信用道德观念。同时, 加决制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条例和处理其投诉的暂行规定, 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地方法规体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 创建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㈡文化传播推动品牌的塑造与传播经济的发展必然也需要文化的扩张;而文化的传播又进一步有力推动品牌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换而言之, 文化的发展需要以经济为依托, 以经济为支撑, 而经济的发展又需要文化去推动;因此文化与经济相互依存、互为动力、共同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近年来, 东北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播, 从赵本山以其诙谐、幽默、耐人回味的小品, 到引起全社会关注并得到众人喜爱的电视连续剧《刘老根》。不仅东北话迅速传遍全国甚至国外, 而且把东北人直爽、勤劳、助人为乐、诙谐幽默的形象塑造的淋漓尽致, 几乎无时无刻你都能听到东北人的声音, 看到东北人的身影。有人说现代经济是眼球经济, 而东北人无时无刻都在影响你的听觉, 吸引你的眼球, 左右你的视线。东北文化的传播为东北区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消费者从文化认知到东北品牌的认知, 有利的推动了东北区域品牌的有效传播。甘肃省委、省政府, 尤其是我们的文化艺术宣传主管部门, 可以联合企业、媒体向全社会重金征集那些能够反映甘肃悠久历史、丰富的文化艺术底蕴、风土人情、人文地理、自然风光, 反映改革开放后甘肃政治、经济、文化及人民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 反映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那些勇于改革、大胆创新、造福一方的政府官员, 反映那些思想解放、创新进取、推进品牌战略、积极开拓市场企业家的优秀歌曲、小说、电影、电视剧本。可以请著名导演将其拍摄成MTV、电影、电视剧。总之不拘形式, 整合资源, 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去立体展现甘肃的风采, 为甘肃品牌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由兰州市歌舞剧院创作的《大梦敦煌》已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全国十五个大城市巡演。每到一地, 观众都被极具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敦煌壁画、酣畅淋漓的肢体表演、气势恢宏而又极富西部特色的舞台音乐所感染和沉醉。这不能说不是让国内外更好了解甘肃的桥梁和窗口。我们的政府和企业应该给该剧大力的支持, 使《大梦敦煌》成为一张甘肃通向世界的国际名片。同时我们也期盼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能尽快问世, 以便更好的推动甘肃整体形象的传播, 为甘肃品牌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艺术支持。

㈢企业应创新进取, 积极打造个体品牌, 共同塑造甘肃形象甘肃强势品牌极少, 很重要的原因是许多企业重眼前、轻战略、缺乏品牌意识, 即便有, 对品牌也没有充分的认识, 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制定品牌战略, 并积极有序的推动品牌战略的实施。甘肃强势品牌极少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企业重质量、轻策划。许多企业宁愿耗巨资改造和更新设备, 却不愿花钱去请策划专家为品牌进行整体策划。在他们眼里, 花钱改造更新设备是实实在在的, 是眼前可以看到的, 而策划好像是远期的, 是虚的。事实上, 企业不务实, 发展不会稳健;光务实不务虚, 企业发展不快也不可能做大做强。许多企业设备改造更新后, 生产能力是提高了, 产品却卖不出去, 设备开工严重不足, 甚至闲置,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许多人认为甘肃的许多产品并不比别人的差, 就是消费者不认, 为什们呢?就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下, 现代人的消费理念不仅只是获得物质层面的消费, 更需要精神层面的消费;而甘肃产品缺少叫得响、叫得亮的品牌, 不能使消费者从中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 如佛慈制药、东方瓜园等地区众多优秀企业品牌的崛起, 可以成功的塑造地区的形象, 为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这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摘要:甘肃形象塑造滞后, 但却是资源大省, 有一定区位优势。通过政府宣传定位, 政府、企业、媒体、民众四轮驱动, 借鉴外省经验, 逐步塑造良好的地区形象, 支持甘肃品牌建设, 实现品牌强省之路。

电子商务市场品牌建设策略的分析 篇10

一、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电子商务概念是在1996年由IBM公司提出的, 该公司于第二年又提出了E-Business的概念。我国将它们统一翻译成电子商务。对于这两种电子商务, 很多人都分布清楚。未来方便人们记忆。相关人员又将E-Commerce称作狭义的电子商务或电子商业。将整个贸易过程电子化处理就叫做E-Commerce。而广义的电子商务则是E-Business。它是正对整个商务活动进行网络化处理。狭义的电子商务更注重的是企业与外部的合作与交易。而广义的电子商务, 顾名思义, 其覆盖的范围较狭义的电子商务而言, 要广很多, 它是指利用电子工具从事各种贸易活动的总称,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因特网进行各种商务活动。

二、电子商务市场的前景分析

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中国的电子商务经过不断的摸索慢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其中阿里巴巴也由原来毫不起眼的小公司发展成了上市公司, 并与五行业并肩而行。百度由最初的信息搜索发展的今天的C2C领域。及推出生意搜索平台的网盛, 最初也只是中国化工网等垂直电子商务平台集群。

2009年, 我国的电子商务在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后, 对电子商务有了更新层次的认识, 并将原来企业以电子化形式交易的概念, 转变成了将商务作为根本核心, 利用电子手段使自身企业的业务渠道得到丰富, 并最终提升起市场价值。并且, 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不管是电子商务存在的优点还是其所存在的问题, 都成了社会及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对象, 并且我国政府已经将拉动中国经济发展, 发展健康电子商务提到了工作日程中。并且由于电子商务具有提高企业生产、销售、运输、库存等环节的效率, 同时还能使企业供应链的长度大大的缩短, 因此, 各级政府都在紧锣密鼓的开展电子商务发展规划。这就意味着在今后几年中, 政府将大力推动电子商务, 将其应用到整个经济工作中, 就目前看来, 面向个体消费者的C2C, B2C等C系的电子商务在当前电子商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类电子商务又需行业作为载体作为依托。相关人员通过分析未来行业趋势和过去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 未来电子商务将在商贸行业和金融两大行业发展最为迅速。

三、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日渐呈现出全民化、商业化及全球化趋势。企业可通过电子商务 (E-Commerce) 的自由化交易、个性化交易来实现自身成本的降低, 还可通过其创造出更多的商机。与此同时, 通过电子商务, 企业可以更好的与经销商及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因而, 大部分企业对商务的拓展都抱以积极的态度, 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来寻找客户和商机, 完成其价值链的集成, 并且许多企业都将其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 其经营也日渐呈现多元化, 这就要求企业的业务拓展、企业管理及品牌形象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 电子商务市场品牌建设的作用

1、品牌建设可以将自身企业的优点凸显出来, 具有宣传企业的作用;

2、通过品牌建设可提高自身产品的知名度;

3、在电子商务市场进行品牌建设可使得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销售成本;

4、通过品牌建设可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二) 电子商务市场品牌建设的意义

1、首先, 品牌是一个企业发展生存的灵魂。

众所周知, 产品自身是没有生命的, 如果一个企业只有产品没有品牌, 那么这个企业注定不能长久的生存下去。可口可乐公司CEO曾经说过:就算他们的所有产品或者工厂被烧光, 他们的品牌价值也永远不可能被动摇, 这实际是公司内的集体智慧和品牌所带来的良好的商誉。由此观之, 品牌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因此, 要想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必须注重品牌的建设, 不断的创新改进, 才能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最终在电子商务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竞争力的表现。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一般分为质量、价格和品牌三个部分, 而现在价格竞争越来越弱, 质量和品牌竞争越来越受到关注。所谓的高利润、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都是通过品牌效应来实现的。品牌本身代表着产品的质量及地位, 消费者一般根据品牌进行选择。品牌越好, 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也就意味着企业将获得更高的销售额。好的品牌可以让企业通过低成本来获得高于同类产品的利益, 同时其竞争力也大大高于其他企业。电子商务市场的营销之战实际就是品牌之战, 这场竞争实际是为了实现品牌的主导地位。在未来的电子商务市场中, 品牌将成为投资者和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对于投资者而言, 拥有企业远不及拥有市场重要, 而要想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 因此, 品牌建设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品牌意味着消费者群体。

具有品牌的产品不仅能向消费者保证其质量, 同时也能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 让他们从心里感到愉悦, 进而得到满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品牌就是一种对消费者的承诺, 对消费者而言, 品牌不仅仅代表企业的产品, 销售服务的出自谁手, 来自何处, 同时始终联系着品牌的信誉及其产品的质量。一个企业的品牌代表着这个企业产品的质量、销售服务、售后服务等,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一个企业的企业形象。同时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凝聚了社会、公众、客户对企业的评价, 通过这些评价企业可吸引到更多的消费群体。于企业而言, 品牌代表着较为稳定的客户群、品牌代表着客户忠诚、同时还意味着, 在这一品牌的覆盖下, 企业较为稳定的、持久的利益。

4、品牌的价值重大, 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

企业要想建立并将品牌推广好, 就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 这就使品牌具有了经济价值。除此之外, 与其他产品相比, 由于品牌产品在公众中享有更好的声望和名气, 这就使其形成了一定的无形价值。而公众对品牌的评价和看法则决定了品牌价值的大小。因此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品牌是重要的资产之一。

品牌的实现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 它需要一个慢慢的沉淀过程。当企业的品牌建立后, 消费者可以通过它看到企业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及氛围。如以科技为本的诺基亚;以高贵舒适、稳重大方的奔驰等等, 这些都使消费者对这些产品充满了信心。因此品牌建设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在当今电子商务市场条件下, 进行品牌建设更是势在必行。

四、电子商务市场品牌建设的策略

品牌建设代表着企业文化的形象, 在消费者心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代表。它适用于同不的行业, 并且从电子商务诞生以来, 品牌的理念就延伸到如百度、新浪、阿里巴巴、Google搜狐、雅虎等。在电子商务企业中, 品牌的建设同样适用。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品牌, 企业才能在电子商务市场中持续并稳定的发展。因此, 无论丛企业发展还是企业竞争而言, 企业都以互联网为平台, 建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同时要建立一个独特的品牌, 就必须做到两点:一、品牌理念必须与行业的文化契合, 同时其特征也必须符合企业特征。二、在进行电子商务市场品牌建设时, 对企业形象的规划必须坚持原有的企业品牌的理念, 并加以设计, 进而实现其独特的风格。

根据客户的优化体验, 在电子商务市场中, 可以订单号的获取为界, 将客户体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客户通过网站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并对该商品的质量、价格、性能、等有充分的了解, 并且, 网站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订单与支付流程。第二阶段:客户下达订单, 订单的配送阶段。目前这一阶段普遍存在短板的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在这一环节进行进一步改善。

(一) 完善适应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

由于电子商务正日益全球化, 因此, 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直接的关系到我国物流在国际上的发展及竞争水平。因此必须做好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接轨, 包括物流设备标准化、物流条码和物流术语的标准化。同时也要求相关部门做好物流作业、技术标准、数据传输管理、服务标准、计量标准等工作。

(二) 加强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要想做好电子商务, 政府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大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并引导相关部门建立区域性、全国性甚至跨国性的物流协调机构, 进行统一管理。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以电子商务作为基础, 展开实体网络的物流配送, 并使电子化物流配送系统涵盖整个社会。

(三) 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 提高电子化集成化管理水平

集成化管理及电子商务配送都离不开软硬件间的衔接和兼容。因此物流配送管理必须做到制度和规范化, 配送手段必须实现现代化和机械化, 同时还应实现自动化的配送信息。只有具有良好的传输功能和信息处理, 物流系统才能准确快速的对货物进行跟踪, 并将所得信息及时的反馈回来, 这样才能实现高效有序的统一管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诉, 良好的品牌可使消费者对网上购物的信任度增加, 同时还能帮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 消费者的忠诚度也得到了培养。品牌建设是一个持续性过程, 它涵盖了整个企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需要我们还需不断努力, 将品牌建设做好, 才能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益, 同时在电子商务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商务逐渐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并不断发展更新, 如今电子商务已经遍布全球,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是最近几年, 如B2C在内的电子商务发展极为迅速, 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市场品牌建设方面更为明显, 不少电商纷纷意识到电子商务品牌建设的精神内涵。本文就电子商务市场品牌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现状展开论述, 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 系统分析电子商务市场中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并针对这一状况提出相应的方法策略, 旨在促进广大电子商务企业在激烈的竞争领域中树立起长效的品牌机制, 取得长远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B2C,品牌建设,方法策略

参考文献

[1]孙军, 尹伟.电子商务市场品牌建设策略的博弈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3, 12:109.

[2]潘勇.“柠檬市场”理论视角下电子商务市场与传统市场关系研究——兼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本土特征[J].中国经济问题, 2011, 03:78-84+108.

[3]丁红姣, 谭光兴.基于博弈论的新华书店进军电子商务市场的差异化战略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 09:37-39.

上一篇:语言操练下一篇: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