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

2024-07-01

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精选六篇)

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 篇1

富人往往自信, 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对于外界传说的事情, 喜欢探究其真实性及其背后的成因。他们很少被表象和假象迷惑。这种思维使得他们以自己为中心, 让外界围着自己转, 自然容易支配别人, 获取资源。

穷人容易轻信, 失去自我成就别人;富人自信, 利用别人成就自己。

穷人喜欢讲对错, 会简单地将世界分为好和坏两个部分, 喜欢看好人和坏人分明的电影, 他们喜欢看到好人终于得到好报, 坏人终于得到报应的结尾。这与穷人在这个世界上所受到的不公正的遭遇有关, 在他们看来, 坏人少了世界就会美好。

富人讲的则是另外一种逻辑, 他们通常先考虑利益, 你不喜欢我没关系, 甚至你骂我也没关系, 只要你能给我带来好处, 我就接受你, 我就跟你合作。

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 篇2

19世纪初,世界橡胶工业刚刚起步。已过了不惑之年的古德伊向朋友借了一笔钱,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将近半年时间,他工作、起居、饮食几乎都在这间小屋里。

半年后,朋友借给他的钱眼看就要用完了。他不得不把一日三餐改为了一日一餐。每天,他都感到饥饿难挨,但他依然忍着头晕眼花的折磨,埋头做他的试验。

一天,他做完了一个失败的实验,觉得实在难以支撑,然而,此刻连一块黑面包也没有了,口袋里也翻不出一分钱。于是,他头重脚轻地往外走,想去讨点吃的。不料,由于过度劳累和饥饿,他脚下一滑,桌子上的一瓶硫酸被碰到地上摔碎了。

古德伊忘记了饥饿,蹲下身来,心疼地看着宝贵的液体迅速地在地上扩散。近乎绝望的他突然发现,硫酸浸润了一块丢在地上的橡胶块,这块硬得像铁一样的橡胶块瞬间变得十分柔软。

古德伊大喜过望,激动得失声痛哭,一种新的制胶方法终于被他找到了。然而,这个发现并没有给古德伊带来好运气。他用他的新技术生产了一批邮袋,结果,那些袋子全变成了碎片。为此,他不但赔了一大笔钱,而且投资试产的老板还恶毒地嘲笑他、咒骂他,将他的行李扔到大街上。此后,他便露宿街头。一次,他偶然碰到一个20多年前的熟人,便来到她的店里,从当伙计到用人,什么活都干,几个月下来,他又有了一些积蓄,又开始了他的试验。

又4年过去了。古德伊简直无法回忆这4年里他失败了多少次,多少次被人赶出大门。只记得在最后的那些日子里,他家徒四壁,连儿子上学的书,都被用来换了钱,一家人勉强地活着。他只好夜以继日地苦干,终于研究出了硫化橡胶法,即用高温加硫磺处理橡胶,并因此获得专利。

古德伊成功了,硫化橡胶法的问世,成为美国橡胶工业的一个里程碑。他的专利费高达30万美元,成了人人瞩目的富翁。但是,他绝不经商。他从自身的经历中深深感到商界的炎凉、人心的险恶……

成功背后的思维 篇3

富人往往自信, 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对于外界传说的事情, 喜欢探究其真实性及其背后的成因。他们很少被表象和假象迷惑。这种思维使得他们以自己为中心, 让外界围着自己转, 自然容易支配别人, 获取资源。

穷人容易轻信, 失去自我成就别人;富人自信, 利用别人成就自己。

穷人喜欢讲对错, 会简单地将世界分为好和坏两个部分, 喜欢看好人和坏人分明的电影, 他们喜欢看到好人终于得到好报, 坏人终于得到报应的结尾。这与穷人在这个世界上所受到的不公正的遭遇有关, 在他们看来, 坏人少了世界就会美好。

富人讲的则是另外一种逻辑, 他们通常先考虑利益, 你不喜欢我没关系, 甚至你骂我也没关系, 只要你能给我带来好处, 我就接受你, 我就跟你合作。

普希金成功背后的不幸 篇4

关键词:自由思想,现实主义,俄国文学,诗歌

别林斯基指出:“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在他的诗歌里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屠格涅夫曾说过,“毫无疑问,他创立了……我们的文学语言。”丘特切夫在纪念普希金的一首诗中写到“就像铭记自己的初恋一样,俄罗斯心中不会把你遗忘。”每每提及普希金,就会将世界知名文人的句句真言联系起来。普希金一生创作了800多首抒情诗,其中,爱情诗多达200多首,代表作有《致大海》《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普希金诸体皆擅,叙事诗代表作有《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茨冈》《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历史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三十年代创作了《别尔金小说集》,包括《射击》《暴风雪》《棺材匠》《村姑小姐》和《驿站长》等作品。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历尽普希金的短暂一生,他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本文通过了解普希金不同时期的生平事迹,进而分不同时期了解他的思想性格及对创作的影响,特别是三十年代普希金被誉为“波尔金诺的秋天”的丰收时期,将俄国文学引上了真正的民族化道路。

一、普希金思想的初步形成

“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一切开端的开端”……众多的形象描述都归功于一个俄罗斯历史上的旷世奇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由于普希金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童年是在充满着诗歌和文学的氛围中渡过的。加之,普希金的奶妈阿琳娜·罗季昂诺芙娜,她是一位农奴出身的善良妇女,不但哺育了普希金,而且用民间文学和人民语言养料培育了普希金。因此,从小普希金就对民间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当普希金刚8岁时,就将兴趣转化为行动,开始使用法语创作诗歌。当年仅12岁时,便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学时期他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还结交了日后的十二月党人的禁卫军官,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普希金反对沙皇专治、追求自由的思想。普希金早年创作的长诗《修士》(1813年)、《鲍瓦》(1814年)以及他在皇村中学创作的《致尤金的信》(1815年)和《梦境》(1816年)等诗作都为其日后的创作及不幸埋下隐患。

普希金从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毕业后,积极地参加一些进步文学社团,如“阿尔扎马斯社”和“绿灯社”的活动。同时,他又与“救国同盟”和“幸福同盟”的成员保持联系,深深地被他们的民主自由的思想所感染。为此,他创作了一系列以自由为主题的诗作,如著名的《自由颂》(1817年)、《致察尔达耶夫》(1818)年、《乡村》(1819年)。在此期间,他一直在创作一部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普希金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民间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古典主义诗歌,向贵族传统文学提出挑战。这部长诗讲述了骑士鲁斯兰历尽千辛万苦,救回了新娘柳德米拉的故事。后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根据普希金的这部长诗写成一部出色的交响作品。时至今日,音乐会还时常演奏,并且被改编为各种形式的轻音乐。

二、普希金不幸的起端及最后的余晖

1820年初,普希金写的大量讽刺短诗,影射了沙皇政府。这些讽刺的短诗和政治抒情诗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沙皇政府非常恼火,便把普希金下放到克里米亚,从此注定了他悲惨不幸的后半生。被下放的时光对普希金而言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流放的4年间,他写下了四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21年)、《强盗兄弟》(1822年)、《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1823年)和《茨冈》(1824年)等作品。同时,他还写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如《太阳沉没了》(1820年)、《囚徒》(1821年)、《短剑》(1821年)。这些作品展示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并突出了普希金的自由思想。

1823年普希金开始写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年一1831年),他笔下《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可谓是“多余人”的“鼻祖”,是俄国第一个“多余人”。像奥涅金这样的徒有聪明才智、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爱情中也遭失败的贵族青年,先被别林斯基称为“聪明的废物”,后来被人们称为“多余人”。“多余人”这一典型形象是俄国处于西方文化与传统的俄罗斯文化相互冲突之下的必然产物,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独有的成就。

在镇压十二月党人起义后,新沙皇尼古拉一世作出了慈善姿态,接见了普希金并召回他到莫斯科居住。从此,他的作品受到了严格的监视。尽管如此,普希金仍然没有改变自由的思想。于是创作了抒情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表达了追求自由民主的思想,普希金这种执着的思想热潮为其不幸的生活埋下了祸根。

“波尔金诺的秋天”是普希金一生创作的丰收时期。在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不仅完成了重要作品1823年创作的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而且还创作了《别尔金小说集》和四部小悲剧《吝啬的骑士》《莫扎特与沙莱里》《瘟疫流行的宴会》《石客》,以及近30首抒情诗。《别尔金小说集》共收入《射击》《暴风雪》《棺材匠》《驿站长》以及《村姑小姐》5个短篇,他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形象,如贵族、军官、城市手艺人等等。其中,名篇《驿站长》是俄罗斯短篇小说的典范,开启了第一个“小人物”形象的先河,使《别尔金小说集》在俄国小说发展史上起着方向舵的作用,更使《别尔金小说集》成为现实主义作家学习普希金现实主义风格的典范。

三、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1831年,普希金与被誉为“圣比得堡的天鹅”娜塔莉亚·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结婚,并与夫人迁居彼得堡。婚后的普希金常常处在一种沉重和抑郁的生活之中。随后,农民在残酷政权的重压下忍无可忍,纷纷揭竿而起。普希金受到启示,创作了叙事长诗《青铜骑士》(1833)、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短篇小说《黑桃皇后》(1834)等。他还写了两部有关农民问题的小说《杜布洛夫斯基》(1832—1833)、《上尉的女儿》(1836)。1836年,普希金创办的杂志《现代人》出版。后来,这个刊物推动了19世纪俄罗斯社会解放运动和文学的发展。这段时期,虽然普希金的创作进入了高潮,但是黑暗的专制制度令自由奔放的普希金十分不悦。他被卑鄙的宫廷显贵们设下了罪恶的阴谋,以其夫人娜塔莉亚·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为源头,唆使法国籍宪兵队长丹特斯公开追求她,而后普希金又收到耻笑他的匿名信。经过多方刺激和挑拨,1837年初,普希金和丹特斯进行了决斗。决斗中普希金腹部受了重伤,两天后不治身亡,年仅38岁。后俄国进步文人曾感叹:“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 篇5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 由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德州实华老基地已处于城市中心区域, 被层层居民住宅包围, 安全卫生防护距离越来越小, 不但制约了企业发展, 同时存在重大不安全隐患, 附近市民多次上书市政府, 市政府也多次下达限期搬迁命令。但搬迁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需要科学规划, 合理选址, 更需要强大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支持。只靠实华自身的力量显然力不从心。实华的搬迁问题成为政府和企业都深感头痛的大事。

四十不惑。德州实华已经做出新的选择。德州实华于2007年底加盟中国化工后, 在中国化工集团、昊华总公司和德州市政府的共同磋商、合力帮助下, 经过十九个月的辛苦建设, 实华新园区已经横空出世, 以国际国内先进的技术设备打造一流盐化工基地。目前一期年产24万吨离子膜烧碱、30万吨PVC项目建成试产、稳定运行, 全部产出优级产品。占地1320亩的新园区, 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产品质量大幅提高、产品品种更加丰富多样, 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市场竞争力提高, 彻底解决了企业老基地位处市中心、安全环保压力巨大、发展空间受限的困境;同时, 一线员工操作环境大大改善, 原来建构在生产装置附近的狭小的操作空间被宽大明亮的中央控制楼代替, 无毒、无味、安全、安静, 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无论怎么看, 这都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市经信委工作人员认为, 城市和居民消除了安全隐患, 城区环境得以进一步改善;企业以此为契机, 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 打造了崭新的发展平台, 进一步扩大规模, 年产值有望翻番, 有了发展后劲。该项目成为德州市对接央企的典范项目, 当地媒体纷纷进入实华采访。

回头来看, 实华搬迁项目的顺利建成投产得益于很多因素, 但笔者认为, 概括言之, 这是“四家”一目标、齐心共努力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具体为:

婆家——甘做靠山。实华加盟中国化工集团, 成为昊华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真如女儿嫁了个好婆家, 为搬迁找到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的靠山, 使建设过程更规范、省心, 受益良多。

化工企业属于高耗能行业, 需要有足够资金的支持。如靠实华自身融资, 连家合适的担保单位都找不到, 没有担保贷不到资金, 没有资金又谈何搬迁?而依靠集团和总公司的雄厚实力, 实华的资金问题迎刃而解, 项目建设的重大资金担保、增资、贷款等都是由集团和总公司办理与协助, 相关领导跑前跑后、辛苦奔忙, 为项目建设及顺利进行起到了钱袋子、命根子作用。在全球金融危机笼罩、资金环境紧张的情况下, 实华的施工却没有因为资金问题耽搁。不仅如此, 集团和总公司还依靠对相关政策、节能奖励信息的了解, 争取国家奖励和银行低息甚至是无息贷款, 为实华提供了最优质的资金来源, 节省了费用支出。

按照集团和总公司的相关规定, 对金额超过100万元的工程、设备, 由集团进行联合招投标。实华搬迁项目建设期间共参与100多次联合招投标, 比预算资金节省近6500万元。统一招标, 增加了话语权, 使实华人在获得最优质的设备、最优惠的价格同时, 也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和压力, 能以更旺盛的精力去专心建设。

“娘家”——倾力助推。年产30万吨聚氯乙烯、24万吨离子膜烧碱搬迁项目经历了立项、环评、安评、省发改委批复等种种关口, 全部按法规和程序快速进行, 这与德州市、区两级政府积极支持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德州市、区前后几届领导班子, 从一把手开始, 认识统一, 步调一致, 把实华搬迁项目作为德城区天字号工程, 时刻关注搬迁项目的进展, 多次到实华现场办公, 解决企业难题。市委书记吴翠云还曾专程到昊华总公司拜访, 征询意见。集团和总公司领导来德州实华视察, 几乎都是市委市政府一把手领导亲自接见, 积极主动磋商实华搬迁中的各种问题, 为项目扫清障碍。

“中间的搬迁历程可谓艰难曲折, 首先由于气候变暖, 中国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 对高耗能企业审批日趋严格, 山东省作为氯碱大省, 对属于高耗能行业的氯碱项目审批空前严格。为了能够实现搬迁, 期间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和争取, 十分困难。”曾经参与过此事的一位政府人员透露。从立项、土地审批、政策落实及项目开始建设施工的各个方面, 市区两级政府领导多次积极主动介入, 帮助企业沟通协调, 为企业争取到最优惠的发展条件、最高效的办事速度。如:项目审批时, 诸多领导带队向省领导、省直部门汇报实华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协调项目工作, 10天内就完成了省直11个部门的会签。还有的干部一连几十天跟随实华工作人员跑项目, 全程陪同, 随时沟通协调遇到的问题, 十分令人感动。在政府直接支持推动下, 年产30万吨PVC树脂、24万吨离子膜烧碱搬迁改造工程以最快的速度, 完成土地征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安评、环评、能评、职业病危害评价等所有前置审批手续, 并于2009年底获得山东省发改委批复和登记备案, 使项目完全依法进行, 没有影响工期, 也未遗留任何后患, 为搬迁项目建成投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关系重大的新园区附近村庄搬迁、安置等具体重点难点问题, 市区两级政府领导更是认真负责、履行承诺、克服困难、督促进度。目前附近搬迁村庄安置房已基本建好, 正在扫尾装修, 7月份附近三个村庄的村民将全部住进安置房, 为实华发展留出足够的安全空间。对老基地变为生活住宅区的收益, 政府也决定全部由德州实华享有, 保障企业长远利益和今后发展。政府还以实华新园区为中心, 建设德州市化工产业园区, 配套污水处理站和交通、通讯等公用工程, 助力企业腾飞。政府做娘家, 全心全意支持, 实华项目不成功才怪。

“管家”——保驾护航。自新园区一期项目筹建以来, 德州实华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和总公司的项目管理规定, 通过招标选用了国内资质最优良的项目合作伙伴, 为搬迁项目物色了各个行业内最好的“管家”。其中北京中岩工程管理公司为监理单位, 昊华工程公司为管理单位, 委托中国化工装备总公司进行设备招标, 以中国化学工程第六、第十三、第十六建设公司、德建集团等为建设安装单位……以上公司都是行业内资质一流的管理团队, 为项目质量提供了保障。

根据集团公司和总公司对项目的要求, “管家们”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和监管措施, 保障项目的安全可靠。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承包商签订了相关协议, 并实施工程风险抵押金制度, 从多方面加强管理, 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落实HSE方针。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保障了安全高效的建设, 自2010年6月全面动工建设以来, 项目一直保持高质高效施工, 在工程量大、工程队和工人众多的情况下没有出现一起人身和质量事故, 赢得各级领导的称赞和认可。

为保障项目阳光、廉洁建设, 预防职务犯罪, 驻地检察院还与实华联合出台预防职务犯罪方案、组成预防职务犯罪指导小组, 通过采取在工地设立举报电话和对项目的招投标、设计变更、物资采购、设备安装、资金拨付使用等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 确保廉洁建设和工程质量。做大事, 关键是用对人。实华搬迁项目启用了各方各面的最优秀“管家”, 就是从源头上保证了项目的科学、有序、阳光、可靠。

“自家”——拼搏奉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实华项目人员克服条件差、任务重等种种困难, 满怀热情、努力拼搏。大家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竭尽自己所能, 目标只有一个, 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 建好实华的新家园。主动工作、加班加点的例子遍地都是。早去新园区的同志们大多比原来瘦了很多, 黑了很多。每天早上6点多就去坐班车上班, 晚上几点回来就没准了。为了及时对接进厂物资, 有的同志甚至夜不归宿、“白加黑”连轴转。电解车间开车时几位主任衣不解带, 连续三天三夜吃住在公司, 进行最后的调试和检查。项目总指挥、总经理江政辉每天忙完老基地的事情, 按时去新园区检查和调度, 和其他负责同志研究讨论, 最早也得到晚上八、九点钟以后才能回家吃饭。很长的时间内, 新园区的同志们没休过节假日, 有家在外地的同志, 甚至一年多都没回过家了。虽然是无比的辛苦, 但大家深知当前工作的重要, 都默默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无怨无悔。实华人用自己的智慧、汗水以及忘我的奉献精神, 将搬迁新园区的梦想变为现实。

为发挥技术优势、节约建设资金, 实华技术人员全程参与项目设计, 与设计院仔细对接, 优化设计工艺, 仅此一项节约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其中, 根据当地地质报告情况, 实华技术人员提出用更加经济合理的碎砖紧密桩替代CFG桩基方案, 得到了专家认可和天辰院的同意, 使每平方造价降低200多元, 并获得了权威部门质检合格报告, 为企业节省资金达2000多万元。充分利用实华老基地废料电石渣、粉煤灰与土搅拌成为三合土进行回填一项, 粗略估计可比原三合土设计方案节约费用500多万元。中央控制楼原本在楼房东侧设计了一个入口, 但因东侧临近生产区, 入口门被设计成价值20多万元的防爆门。实华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实际, 将入口位置修改在楼房南侧, 这样就不需要防爆了, 安装几百元的普通门就可以了。根据日本智素工艺设计, 对VCM回收采用日产高压水环泵, 但实华根据自身长期使用经验, 改用了国内同类产品, 此举节省资金150万元。通过合理调整生产间距, 实现最经济的布局, 不仅节约珍贵的土地面积, 节能降耗, 还减少管架、电缆等铺设费用近千万元。

婆家、娘家、管家、自家, 四家人凝心聚力、众志成城,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共同为实华搬迁奉献智慧与汗水, 这才创造了实华搬迁新建的优质与快速。目前, 绝大部分人员已进入新园区工作, 到六月底, 除保卫看护人员, 所有人员和业务全部从老基地迁往新园区。“十二五”期间, 实华将借助搬迁改造的历史机遇, 积极发展下游耗氯产品, 延长产业链, 打造循环发展、年产值达100亿元的盐化工基地。

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 篇6

一、西藏之约———雪域高原等候千年的光明重逢

2009年6月25日, 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通过西藏自治区残联的邀请, 由黑龙江省外国专家局牵头, 组成了“援藏光明行”国际医疗队, 大庆眼科医院成为黑龙江省第一支入藏为藏族同胞进行免费白内障手术的医疗机构。黑龙江省委常委、大庆市委书记韩学键对赴藏义诊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亲笔题词“大庆万里援藏真爱书写光明”。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省外国专家局徐宏光局长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 并派外专局刘素根副局长亲自带队奔赴西藏。该活动还得到了省政协主席王巨禄同志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衣俊卿同志的高度重视, 并做出指示宣传好这次行动。

6月30日下午, 援藏光明行医疗队人员来到了西藏日喀则地区的谢通门县。谢通门, 藏语为“一见则喜”之意, 平均海拔4300米。在恰克乡吉定村, 记者跟随医疗工作人员普查到一家四代人时, 发现这个家里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 83岁的老奶奶拉旺无法看到光明已经40多年了, 7个月大的小孙女“德庆普尺”在出生半个月后就没有视力, 看不到任何事物。逯云飞医生和陆相庆主任一同为这两个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 认为只有83岁的老奶奶可以立即进行手术。失明40多年的老奶奶的脸上在短暂地露出笑容后又现出了忧愁, 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了老人这个难得的表情。可以猜得出, 老人心中的喜悦和痛心:自己可以重见光明了, 40年的期盼终于一朝梦圆, 可是孩子的世界还将是一片黑暗, 作为孩子的老奶奶能不痛心吗?

二、黑白对话———光明在心底有了沉重的嘱托

7月1日14时30分, 在谢通门县人民医院手术室里, 俄罗斯专家伊莲娜忙碌地准备为老奶奶拉旺手术, 尽管此时因为高原反应让她感到心里难受, 她还是在手术室里穿好了手术服, 等待拉旺老人走进手术室。此时, 周艳丽院长带着老人做好了各种术前准备。在老人被扶进手术室后, 伊莲娜的缺氧反应开始严重起来, 为了不影响手术的进行, 她坚持做了一下最初的简单手术, 仅10分钟后, 伊莲娜就由于缺氧状况加剧不得不中断手术, 由大庆眼科医院逯云飞医生为老人接着手术。对于人物的变换, 记者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意义点:不同国界的眼科专家一同为藏族同胞进行同一台手术, 在那种艰难的情况下, 更能体现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7月2日9时, 老人的孙子把奶奶搀到医院, 大庆眼科医院副院长周艳丽亲自为老人揭开纱布, 当光明又重新降临到老人身上时, 这位83岁的老人忍不住留下眼泪。此时, 一旁的谢通门县刘少坤副书记高兴地说:“咱们藏汉人民是一家啊!”整个现场沸腾了!拉旺老人更是激动非常。

7月2日13时40分, 在谢通门县体育场, 看到光明的西藏同胞纷纷自发地为即将离开的“光明行”医疗队员们送行。拉旺老人看到鲜艳的国旗迎风飘扬时, 喜悦之情难以自抑, 双手亲切地抚摸着大庆眼科医院副院长周艳丽的脸颊, 泪水潸然滚落。长镜头真实地记录着高原红旗下这幕感人的场景。老人面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期待:希望自己的孙女能够尽快到大庆去, 早日见到光明。此时, 4300米的高原上, 白雪在融化, 洁白的哈达在人们的胸前延展, 国旗与拥抱者的双脸在同一个画面中定格成永恒。

三、希望之路———藏族女婴万里赴庆寻光明

7月11日早, 德庆普尺和妈妈次旦央拉以及两位藏族医护人员准时来到了大庆, 周艳丽副院长亲自到火车站迎接, 鲜花映红了孩子的脸。大庆眼科医院里, 全院医护人员为远道而来的小患者举行一场特殊的欢迎仪式, 虽然简短, 却让藏族同胞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亲情。

此时黑龙江电视台和大庆电视台的领导研究商定, 利用电视直播的方式对手术进行报道。正巧, 黑龙江电视台有一组直播记者在西藏还没有返回黑龙江, 就由他们在西藏负责连线, 共同组成立体直播的模式。

上一篇:传染研究下一篇:关爱班级特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