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一个学生

2024-05-29

关注每一个学生(精选十篇)

关注每一个学生 篇1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创设情境,评价自我

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全班; 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因此,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小班化教学的精髓。从2009 年开始,我校实行了小班化,作为地理教师,如何调整教学以适应小班化的教学实际,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课前自主学习

转变教学观念,适应小班化的教学实际。新课改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我校的小班化探索为落实新课改要求提供了现实条件。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一种学习状态。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摄取最有用的信息。自学的形式有多样,如阅读教材文字、图表,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几点: 1教师要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过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编制自学提纲。时间适当提前,以便学生查找和整理资料。2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表象的知识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性问题。尽量使用操作性强、意思明确的设问,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达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目标要求,同时兼顾到不同学生智能发展与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性。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准备好必需的挂图、标本、模型及多媒体素材等,方便学生自学中查阅,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时间耗损。我的资料对每一位学生是完全开放的,他们可以随时找我借书找资料,并且指导他们如何分析、整理资料等。4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图文对照,思疑结合。为了有效的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的自己去发现、提取自我学习所需的材料; 每个学生的知识都是逐步建构起来的,包括认知结构,这个过程不是学生对老师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5介绍不同的自学方法供学生借鉴,进行不同的阅读策略训练。这种作用最好超前发挥,超前教给学习方法,利于学生及时有效地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步骤,自觉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上合作学习

合作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一种学习形式。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并举,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型的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这样的学习方式应作为课堂教学形式一种重要的补充。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各成员教。相互取长补短,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讨论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如在学习完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后,组织学生讨论“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经过学生热烈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建,有利有弊,考察利和弊的大小,决定建的必要性。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教材的难点、疑点进行点拨、提示、分析,以避免“冷场”。2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图,从正反、纵横、交* 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讨论,激励学生思维的发散。3讨论要在轻松自由、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进行。4注意观察小组成员的全员参与性,尽可能发挥全部组员的才智,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非常清晰的介绍给组内的其他同学,并由小组集体认同,形成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形成有价值的问题让集体共享,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三、展示学习成果,进行思维碰撞

组织小组间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在互相接纳、赞赏、分享和互相帮助中达到探索创新的目标。例如,在学习“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时,把科学界的两种主要观点事先介绍给学生: 一种是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温室效应增强,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目前地球正处在地质历史时期寒冷交替周期变化的间冰期,地球内能的释放,引起火山地震现象增多,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而因人类燃烧矿物质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90% ,此外还有森林和其它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吸收等都降低了温室气体的功效。课前提出问题: “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你又是如何看待全球气温升高的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的基础上展示自己小组的观点和论据。

四、创设情境,释疑解惑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够吸收大部分的知识,基本上能够完成基础教学目标要求,但也会有一些疑难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创设情境、答疑解惑,才能扫清学习中的障碍。在老师协助下获取的知识,也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辨析和思维的修正能力。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运动”这一章节的学习时,学生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很难准确理解,我先设计练习、提出问题,让学生读书、读图、思考、讨论,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启迪思维的手段,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发现疑点,引起他们渴求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和继续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及时检测,评价自我

教学检测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借以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检测评价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讲又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因此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学生经过自主、合作学习后,其效果如何,需要经过检测来完成。

关注每一个学生1 篇2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赞美对学生来说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中等生”,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我班的全奕婷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在我教她的这二年多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她自己。从上学期起,我认命她为三一中队的小队长,每次队会她都要向中队长报告小队人数,开始她胆小,不敢大声说话,后来经过我和同学们的加油,她有了自信,并且对班级活动比较积极了,此后,在班级中队会时我有意让中队长给她安排了许多准备活动,她都能完成的很好。我还让她担任了小组长,负责检查同学的作业,她会每天认真检查,并且向我汇报情况。可见她对班级还是比较关心的,欠缺的是我的发现。后开,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她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她对自己要求更高了,她要成为同学的榜样。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

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坤中巷小学 桂荣

关注每一个学生 篇3

一、了解学生是个性化教育的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类有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这些智能在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一个人的某些智能比较弱,却可能在其它智能上存在惊人的潜力。

班上有个叫小琳的女生,上课时总是一副心不在焉、永远没睡醒的样子。整整一个学期,她没有翻过一次书,没有发过一次言,就那么安静地坐着发呆。第二学期的一节课,学生的唱谱环节让我大失所望。我期待

地望着几位“潜力股”,他们却把头埋得很低。这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起来。我惊异地看着小琳:“你会?”她没有回答,而是一字一句地唱完了谱子,无论是音准还是节奏,都远远超出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表现。“有人教过你吗?”我又惊喜,又诧异。“猜的。”她羞涩地一笑。她的笑让我无地自容——这是一个音乐天赋极高的孩子,她对音准、节奏和音调极其敏感,而我却一直忽略了她。

小琳的案例让我对“多元智力理论”有了切身地感悟:看似一样的孩子,音乐天赋却各不相同。语文、数学成绩好的孩子,音乐天赋不一定高,但音乐教师却常常用学生其他学科的成绩来衡量他们的音乐潜力。怎样避免犯这样的错误呢?经过反复尝试,每年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测评,并依据学生的表现,将其归入以下四类中的某一类:A.在无伴奏的情况下,音准也很稳定,能独立完成演唱的;B.音准较稳定,能依靠伴奏完成演唱的;C.音准特别差,有伴奏还是唱不准的;D.虽然唱歌能力较弱,但对音乐活动充满热情的。这样的分类,有利于教师科学地制订出过性化的教学方案,从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二、角色体验是个性化教育的帮手

如何运用上述测评结果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呢?经过长期实践,笔者摸索出“角色体验”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量身订制了四种角色——我是歌手,主要群体是上述A类学生;大众评审,主要群体是上述B类学生;歌伴舞表演,主要群体是上述C类学生;我是乐手,主要针对上述D类学生。A类学生的目标是进一步加强、提高演唱水平,B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轻声演唱、仔细聆听,C类学生的发展方向是乐于参加各项音乐活动,D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组织活动时,教师采用扇形结构设计座位,中间一排从上到下依次是表演组、评审组、歌手,两边分别是乐手(如下图)。这样既避免了歌手组受到表演组的干扰,又让容易摇摆的评审组在歌手组的引导下越唱越好,同时让表演组在小组合作的影响下有所进步。

一学期下来,歌手组的演唱水平有了较大地提高;评审组的成员在从表情、音色、动作、眼神等方面评价歌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还提出解决方案的点评模式,这促使他们向歌手发展;表演组的学生越来越喜爱参加音乐活动,个别学生晋级成了评审;乐手组的学生演奏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分层辅导是个性化教育的保障

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教学难度大。一是不同的学生演唱能力不同,合唱时难以有机融合;二是合唱时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声部的演唱,还要聆听其他声部,难以做到一心多用。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歌曲《火车开了》时,教师根据学生对节奏的掌握情况,设计了不同的情境表演内容——节奏较稳的学生选择较难较复杂的kacha节奏,中等学生选择Hong long节奏,节奏感相对差一些的学生选择长音wu节奏,然后让他们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一起练习下列三声部节奏。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地进行了分工协作,例如小组内唱歌好的做领唱,比较害羞的跟唱,擅长舞蹈的伴舞。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个别辅导,在分工合作和分层辅导中,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发展。

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善待和挖掘。音乐教师真正地关注每个学生,能促使他们爱上音乐课。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前进二路小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关注每一个学生 篇4

说实话, 对于这样一个孩子在班级的评比上拖了班级的后腿。难道就像我们经常说的“这孩子不是学习的料。”但是,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 更应该有一颗平常心、一颗博爱的心。孩子还小, 毕竟才上小学, 怎能一棒子打死, 她可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于是, 我和家长及时沟通、交流, 也向一些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

采取的办法也很多, 主要是“关心”她。无论什么事都降低对她的要求, 作文、日记写不出来, 句子也不通, 那就抄好同学的作文, 尤其是发生在班级的一些事, 她也经历了, 就是不会写, 那就看看好同学是怎么写的, 边抄边想边学, 这样他会有一个悟的过程, 数学主要是抓计算, 每节课我都不会忘记提问她, 帮她树立自信。课间我会经常把她叫到身边, 主动与她聊天或是帮我做点事, 拉近我俩之间的距离, 也曾安排一些学生课下主动与她做游戏, 使她感受到大家都很喜欢她。经过这些努力, 班级学生都和我一样能多去理解她, 关心她。她也在悄悄地改变。有一次, 她忘记带语文书了, 竟然主动找我给她妈妈打电话, 好把书给她送来。当时我对她说:“用老师的吧, 别让妈妈跑这一趟了。”她非常高兴地接过书回到了座位上, 那节语文课, 她一直用手端着我的书, 小眼睛紧盯着我……我知道她学会了与人沟通, 不再那么“乖”了。

马上进入高年级了, 对于她的教育我也将继续, 我要让她像别的孩子一样快乐, 不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排斥她, 同时也让她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了, 结果也许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也别自卑, 只要不放弃, 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你。

关注每一个学生 篇5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闫伟鹏

当我翻开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读着这本著作,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课堂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合作课堂就是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课堂。合作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想参与课堂,开动机器,做课堂的主人,学到知识并理解知识,提高课堂知识的巩固率。课堂变革还要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差异发展就是我们给有差异的学会提供合适的教育,就是不固定班级,按照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轻特长。过分强调合格,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让分数说了算,而拥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令人遗憾。试想,“一个学生将来用特长跟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一个结合点,找到一个结合点,那么对这个学生来说,工作就是享受了”。反之,只有合格,毫无特长,走上社会,能快乐地享受工作吗?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躬身自问:从教十二年,我是一个珍惜讲台,努力做最好的自我的老师吗?我是一个热爱读书,学会合作,由单科型的老师走向了复合型的老师吗?对此,我还有极大的差距呀。既然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已成共识,我们还需要等待吗?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关注每一个学生 篇6

关键词:实验教学; 细节关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92-001

教学细节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因为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目的、教学环境等都是大论题,经常被很多人提起。而教学细节,很容易被忽视了。但在实验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预示着一个重大的发现;一个细致的小节往往会成就一次动人的履历,萌发一颗智慧的种子。因此我们要关注实验的细节,帮助学生有效地探究科学。

一、关注实验准备的细节,重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验准备可以是实验材料的准备,也可以是实验技能的训练。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研究内容涉及纸、纺织材料、金属、塑料四大类常见材料,都是学生平时随处可见、触手可及的材料,为了避免上课时纸上谈兵和教师自己准备的材料品种有限,在教学《纸》之前我布置每位学生搜集各种各样的纸,并了解它的名称,带到课堂来向大家介绍。上课时学生的课桌上放了很多纸,五颜六色,品种丰富,在介绍时大家都很兴奋,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发现和搜集的成果,特别当介绍到一些不常见的品种时,介绍的同学高高举起自己手中的纸,非常自豪;听的同学眼睛盯着那种纸,非常认真。课前的准备和课上的交流一下子就把学生认识纸、研究纸的兴趣调动起来。

要让学生愿意去收集材料,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思考;1.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2.合理布置准备材料,不挫伤孩子积极性。收集的材料应由易到难。3.发挥集体的力量,建立材料准备表扬机制。

二、关注实验记录的细节,重视规范学生的思维过程

现在,科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实验记录单的使用,科学地做好实验记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科学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实验记录单具有如下作用:1、记录。在科学活动中及时、准确地记录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2、交流。通过展示记录上的文字或图画,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3、判断、纠正。教师通过对记录的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并作出相应的诊断和评价,纠正学生认识中的偏差。

如何用好实验记录呢?教师首先应重视每一份记录单。汇报时,采用详细和简要介绍方式,让所有的组都有发言的机会。其次,要重视有误差的记录,这样实验有误的就会自然浮出水面,能使教师通过有误差的记录结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上完课教师应及时回收每一张实验记录,通过收集、整理学生的实验记录可以发现更多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学生、调整教法,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关注实验操作的细节,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做实验是一项非常严谨的科学探究活动,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更关系到学生探究习惯的培养。

实验前的指导、实验过程中教师的监督和手把手的辅导是重要和必要的。因为,实验前虽然教师讲了做实验的注意点,但是理论和实践是有距离的,学生听明白了不等于他能做得到;一个小组做到了,不等于每个人、每一个小组都能做到。而且学生好玩好动的性格常常是一动手,就把老师讲的话抛到九霄云外,加上班级人数多,小组间互相影响,教师很难控制。我认为规范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实验行为,应该是科学教师追求的目标,为实现和接近这个目标,教师课前应考虑周到,讲清每个实验环节,设想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中不要把巡视当成走过场,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如果是共性问题,应果断地暂停实验纠正到位再重新开始,不要吝啬这几分钟的时间。一个教师如果每一节科学课、每一个科学实验都能注意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纠正不正确的做法,长期坚持学生会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提高探究的效率,保证探究质量。

四、关注实验技巧的细节,重视指导学生的探究方法

我校一位青年教师上《电磁铁》时,由于学校没有电池盒,当连接两节电池时学生要用手连接并固定住两节电池,再将导线按在电池的两端。导线和电池连接一会儿就发烫,一发烫学生的手就会松开,无法完成实验。这位青年教师,只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不要把手烫伤,但没有为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课后我与这位教师交流,告诉他其实有个别组里学生就很聪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将两节电池竖在桌面上连接,并且用电池一头压住导线,另一头手握导线,用里面的金属丝接触电池,这样避免了手直接接触电池或导线里面的金属丝,手就不会被烫到。如果在课上将这一好方法推广一下,就解决了手被烫到的问题。当然为了彻底解决,我也建议他上课前自己用透明胶带将两节电池连接起来包一层,固定一下,这样学生使用时只要两头用导线里的铜丝接触一下就可以了。他采用了我的建议,后来再教其他班时就没有烫到手的问题。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有心的科学教师,都自己摸索出一些實验的技巧,有的教师还对教材上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进行改进,使之更合理、更便于操作。学生在这样的熏陶下会掌握许多有效的好办法、小窍门,使“笨手笨脚”转变成“心灵手巧”。

五、关注实验评价的细节,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教师在实验结束后,得出了实验结果不能就此画上句号,还应该给学生总结、反思的时间。在这几分钟里,教师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要作出科学、公正的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让学生明白他们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小组内的相互评价,让每一个科学实验小组总结出本次实验是否成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在实验过程中,组员合作得怎样,谁的表现最好,谁还需要努力。教师和同伴的评价用等第或分数记下来,长期坚持这么做,学生会自然养成课后及时反思的好习惯。

关注每一个学生 篇7

一、课前准备

(1) 研读考试说明。本节复习课是在中考复习的第一轮复习, 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内容难免有所遗忘,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教学起点, 避免“炒冷饭”, 笔者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对二次函数的要求: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像;能从图像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会根据公式确定图像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 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能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制定学习目标。在授课前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了课前检测, 并对课前检测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通过课前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回顾及掌握情况, 确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就定为: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像;能从图像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a.会根据图形求取值范围, b.会利用函数图像求给定条件的函数的最值, c.会利用图像比较函数值的大小。

二、课堂教学片段

例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形经过 (-3, 0) , (0, -9) , 你能求出函数的解析式吗?

师:同学们, 你们求出解析式了吗?生1:老师, 这题是求不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师:为什么?你的困惑在哪里?生1:只有两个点, 而要待定的系数有3个, 两条方程求不出3个未知数。师:很好。师:如需添加一个条件, 可添 ( ) 。生1:可以再添加一个点, 比如 (3, 0) 。生2:可以添加已知该抛物线的对称轴。生3:可以让y=ax2+bx+c中的任何一个系数已知.师:请选择以上一种, 求出其解析式。生:我添加的条件是点 (3, 0) , 设解析式为两根式, 解的解析式为y=x2-9.师:请归纳一下, 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时, 怎样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解析式?生:如果已知与x轴的两个交点时, 设解析式为y=a (x-x1) (x-x2) ;如果已知顶点坐标或对称轴, 可设解析式为y=a (x+m) 2+k;如果给出一般的三个点, 可设解析式为y=ax2+bx+c。师:非常好!将这位同学所得的二次函数y=x2-9图像, 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 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 () 。

说明:例1的目的让学生回顾经过两个点可以画出无数条抛物线, 从而不能确定解析式。通过追问添加条件, 让学生明白解析式有3种, 并根据不同的特点怎样设解析式更合适, 达到本节课的第一个学习目标。通过平移衔接到图像, 达到数与形的转变, 要让学生时刻记住函数的学习始终离不开图像。回顾平移规律, 达到复习目标。

【思考】

(1) 会根据图形求取值范围。师:如图, 这个二次函数有没有最值?生:因为开口向上, 所以, 存在最小值是-4.师:好!它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生:任何实数。

(2) 会利用函数图像求给定条件的函数的最值。

问题1:关于该函数在0≤x≤4取值范围之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最小值-3, 有最大值5;B.有最小值-4, 无最大值;C.有最小值-4, 有最大值5;D.有最小值-3, 无最大值。

生1:选择B, 因为开口向上有最小值没有最大值。生2:不对, 应该选择A有最大值是5, 因为当x=0时y=-3;当x=4时y=5。生3:不对, 应该选择C有最大值是5, 最小值就是顶点的纵坐标-4。师:同学们同意谁的观点?学生齐答:应该选择C。

变式:该函数的自变量在2≤x≤4的范围之内, 那么, 函数y的最小值是 ( ) , 最大值是 () 。生:最小值-3, 最大值5。

(3) 会利用图像比较函数值的大小。

问题2:已知是抛物线y= (x-1) 2-4上的点, 那么 () :A.y1y2>y3、C.y1>y3>y2、D.y1

生:把代入y= (x-1) 2-4解出y的值, 所以选择C。

变式:已知 (-2, y1) , (-1, y2) , (3, y3) 是抛物线y= (x-2) 2-k上的点, 则 ( ) :A.y1y2>y3、C.y1>y3>y2、D.y1

生:分别将x=-2, x=-1, x=3代入解析式求出y的值, 选择B。师:有没有不同的方法?生1:利用图像将横坐标对应的标在图像上, 就一目了然了。生2:老师, 我有更好的方法, 只要将横坐标与对称轴比较就好, 离坐标轴越近函数值就越小。师:这些方法很好, 你们认为哪一种你理解得更容易呢?师:类似于刚才的几个问题, 你是怎样分析的?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生:我记住了, 利用图像解决类似于刚才的问题最好。开口向上时, 离对称轴越近函数值越小;开口向下时, 离对称轴越近函数值越大。

说明: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课前检测发现, 学生能明白在开口向上 (下) 时候有最大值或最小值跟顶点有关;在给定自变量取值范围时, 什么时候取到顶点或用两端的区间值来求最大或最小值。通过变式辨析让学生明白函数结合图像分析的好处, 掌握相应的归纳方法。

三、对复习课教学的反思

善用课程资源,关注“每一个” 篇8

一、善用环境资源, 让每一名学生获得深切的体验

为了让数学生动起来, 许多教师都十分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 除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外, 也越来越重视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一课时, 笔者就因教学需求而重新排了座位, 将讲台安排在了学生8个小组的中间.上课时, 以“讲台在哪?”切入, 让学生在教室的实境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描述出讲台的位置.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之后, 笔者又让学生选择不同组进行表述, 我站在了讲台的 () 面, 讲台在我的 () 面, 甚至可以穿越讲台, 说出第 () 组在第 () 组的 () 面.学生在教室的实境中, 观察、辨别、感受、感知, 增强学生的空间方向感, 实现“联系生活实际, 使学生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认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 并能根据一个方向来确定其余的七个方向”这一学习目标.

二、盘活学生资源,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适切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教学资源, 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应有的尊重.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灵活地调控和开展教学活动, 高超地把握动态的课堂, 爆出课堂的亮点.

1. 找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关联性很强的学科, 许多旧知都是新知学习的基础.在长方形周长计算教学中, 教师先让学生充分了解长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概念, 然后再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的由来.这样教学, 减小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 建立了知识网络, 学生掌握效果也很好.由此可见, 探明新知赖以建立的相关旧知, 从而使新知之舟泊于旧知的锚桩上, 并随时准备起航, 驶向知识的海洋.

2. 激发学生求异思维, 让每一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教师可以走下讲台, 俯身与学生交流, 更可以让学生主动走上讲台“做小老师”.

小孩教小孩, 锻炼了“小先生”的理解、表达能力, 建立了自信;“小学生”在聆听讲解时会倍感亲切, 也会分外留心,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孩教小孩”也促生了一些内向的孩子表现的欲望.课堂就会像一个网络, 学生就是网络上的节点, 网络上的节点都在活动, 每一名学生都在表达自己的意见, 并在交流过程中生成新意见, 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构建者.

三、激活教材资源, 让每一名学生走进教材, 走向生活

“练习不能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 更不是应试性的填空.学生不能成为操作工, 练习设计要有“问题解决”的价值.学生形成的技能一定是带有思想的技能, 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能力.激活教材资源, 让每一名学生走进教材, 围绕教材所提供的话题, 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

1. 巧变元素, 拓展学生视野

依照教室中桌椅的摆放位置, 变桌椅为一个社会区域空间的场景.以学校为中心, 在其八方分别设计了八个建筑物或社区场景, 教师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传递宣讲的形式从图中选择两个场所, 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一人说, 三人听这是一个纯模仿性的练习, 学生亲眼看到多媒体中将座位图转化为了社区场景图, 在小组协作的练习中深刻感受到图中的场景虽然变化了, 但是辨认方向的方法没变的本质.

2. 改进重组, 优化教材资源

教材虽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但教师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时, 也可针对教材中的某些局限性, 灵活地进行一些大胆的改进和删补, 使教材资源更加优化,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为学生服务.

3. 化静为动, 生动教材资源

教材较好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选取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 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想想做做”第2题是一幅青山乡水果种植的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中有方向标以及以水库为中心分布着的8个果园, 要求看图指出桃园在水库的 () 面, 水库的西南面是 () 园.根据提供的话题和内含的数学训练, 笔者设计了以下任务.

(1) 提供水库及8个果园的小卡片, 设置情境:青山乡是一个水果之乡, 人们在水库周围种植了8种水果, 水果先后成熟了, 吸引了许多游客, 请学生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制作一张水果种植的示意图.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组内人员的定位要求, 将果园安排在水库合适的位置. (3) 争做小导游, 在班级中进行宣讲.

以上的过程, 就是希望学生在“果园位置信息”的提示下, 通过听、找、定、贴的操作活动体验位置的相对关系以及同学间对方位的不同表述方式.通过导游汇报, 看出学生对方向的整体再认识, 增强其方向感.

4. 合理开发, 创生教材资源, 让学生走向生活

新教材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 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了, 能给教师以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空间.因此, 在教材使用过程中, 我们应以新课标为依据,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 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教育因素, 有效、合理地使用教材;同时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 实现新教材的再创造与二次开发.

关注每一个学生 篇9

一、细处关爱,亲近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师的倍加呵护。 ”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亲近,使劲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这就要求班主任努力从细微处着手,真诚地对待、关心学生,热情地帮助他们。 例如,班上的张某,平时胆子小,不愿意接近老师,见到老师总是躲得远远的,就连上课回答问题时也总是很小声,有时甚至听不清他在说什么。 一次,他拉肚子,大便装进了裤子里,弄得教室里满是臭味,同学们都嫌弃地指指点点,张某更是为自己的“ 丑事” 而无地自容。 这时,我及时出场,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擦洗,通知家长为他拿来干净的裤子。 经过这件事后,我惊喜地发现,张某见我不再躲闪了,还能主动跟我打招呼。 班级管理中这样的事随处可见,因为老师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学生就开始喜欢你、接近你。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班主任必须把工作做得细致,动之以情,才能敲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二、抓住优点,激励成长

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每个班都有优秀的孩子和淘气的孩子。 那些优秀的孩子,不用多说,只要老师一个眼神、一个提示,他们就能心领神会,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而且做得很好; 那些淘气的孩子呢,则恰恰相反,老师反复强调的事情,不但做不好,还经常跟老师唱反调、违反纪律。 遇到这样的孩子时,老师应该怎么办呢? 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耐心,有爱心,调皮的孩子也一定会变好的。 正如冰心所言:“ 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三、重视特长,培养自信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能坐在教室里遵规守纪,听从老师的教导,专心读书、写字,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为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还要组织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如绘画、乒乓球、手抄报、成语故事等竞赛,一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如手抄报、绘画作品、优秀日记等就会获奖。 这时,我会在班级里表扬他们,组织鼓励全班队员向他们学习。 尽管这些获奖的学生并不是班里的优秀学生,有的成绩并不出色,有的还是班里的捣蛋大王,但是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确实出色,高人一等。 但这些活动为他们创造了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他们的内心给予了极大的鼓励,从而也增强了他们学好其他功课的信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是否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班级组织的这些充满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 创新性的活动,既成了学生展示特长、走向成功的乐园,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关注心理,学会感恩

现代教育学家叶圣陶说:“ 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一生着想, 要想想学生将来怎样一辈子做人, 想想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品德。 ”因此,班主任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宽容之心,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善良的人。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历来就有“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思想。 可是,由于现代成长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 00后”的学生缺少的最多的还是宽容与感恩教育。 学校里,同学之间,尤其是男生,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小摩擦,有时甚至导致打架现象发生。 针对这种情况,我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当事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周会课上还会就此种情况,对全班同学进行宽容教育。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可能年少气盛,做事不经考虑, 但宽容与感恩是引领他们成长的力量。

关注每一个学生 篇10

一爱护他, 喜欢他, 让他们享受阳光

教师面对孩子单纯的心灵, 可爱的笑脸, 心里洋溢着幸福感, 但有时候有的孩子贪玩或者有其他缺点, 有时候教师会心头一沉。面对此种情况, 教师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用一颗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 对每一个孩子要做到一视同仁, 更多地关爱一些所谓的学困生。教师应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困生成因进行深刻的分析, 有的是留守儿童, 父母打工在外, 让老人帮着照看孩子, 老人对孩子是百依百顺, 养成了随心所欲的思想。有的家长严重忽视家庭教育, 在家里一切顺着孩子, 家长心里没有尊师重教的意识。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 家长把学知识看成不太重要的事情。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 完全忘记了“养不教, 父之过”的古训。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 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变革, 思想意识发生深刻的变化,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消极因素, 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等社会思潮和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必然会影响一部分学生, 致使他们偏离健康成长的道路。也有一些自身内在因素, 学习态度马虎、学习行为懒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存在着严重缺陷。针对这些因素, 教师应主动找他们谈话, 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谈话, 根据不同情况, 分别进行教育。

二尊重他, 激励他, 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对学生倾注爱心, 尊重每一位学生, 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教师要积极和学困生进行接触, 利用闲暇时间找他们谈心,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让他们感觉到老师也信任他们, 树立起自信心, 并在同学中树立自身形象, 让同学们知道他们除了在学习上有困难外, 在道德品质和纪律上并不落后。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真正的赏识是无条件的,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 我都要眼含热泪拥抱他、亲吻他、为他而自豪。”一句话, 接受并赏识每一个“学困生”。即使最差的学生也有他们的亮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 加以赞扬, 引导激励他们去争取成功, 满足自尊。在我教过的学生中, 有一个叫郑×的学生, 年纪小但是心眼可不少, 他经常看老师的脸色行事。上不同的课有不同的表现, 我了解情况后, 找了他多次进行谈话, 了解到他是父母离异, 在家庭中受到冷落, 比较早熟, 心里有矛盾。通过多次和他接触, 他感到我对他的关心与关注, 对我说了很多话, 我鼓励他、安慰他, 让他把我作为朋友, 他很开心, 喜欢和我在一起说话, 尤其是课间, 经常找我说说话。时间长了, 他和我无话不谈, 我对他的教育就做到了随时随地。他也有了自信心, 因为有老师的关注与爱。

三鼓励他, 赞扬他, 助他们扬起人生的风帆

每一个孩子心里都渴望成功, 尤其是学困生, 他们更希望教师能给他们信心与鼓励。学困生虽然能力较差, 但是他们也和正常学生一样, 都有获得成功的欲望, 他们也愿意得到赞扬和信任。我们班有一个很瘦的学生, 学习一般, 遇到难题就退缩。为了鼓励他学习上的信心, 我做了一次针对他的学习演练, 暗里让一个学生给他讲了一道稍微难的试题, 到了上课时, 我提问这道题, 鼓励他回答, 开始他有些羞涩, 我就说:“咱们今天看看这位同学的真实能力, 这道题他一定能做出来, 同学们给他点掌声”, 学生们一鼓掌, 他来了勇气, 顺利地做出了这道题, 我因势利导, 进行鼓励, 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从此学习上劲头十足。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快乐, 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 学困生更希望得到成功, 得到赞许和鼓励, 所以教师要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激发学生兴趣, 强化学习意志,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 以非智力因素来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及时鼓励, 给予成功的希望。

总之, 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呵护每一棵幼苗, 让每一个学生享受阳光, 让他们成为金子,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出光芒。

上一篇:苗族服饰原创服装设计下一篇:父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