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人

2024-05-26

肺癌病人(精选十篇)

肺癌病人 篇1

1 未确诊前的心理护理

在一般病人的认识中, 癌症是“绝症”, 是“逐渐走向死亡的过程”, 甚至是“判死刑而缓期执行的人”。这种认识的片面性使人“谈癌色变”, 产生恐癌心理。肺癌未确诊前, 病人常有疑虑、揣测不安心理, 或者紧张焦虑, 坐卧不安, 四处求医, 要求做各种特殊检查, 表现为一种对未知的恐惧。在这个时期, 因诊断未明确, 心理护理上也要多与患者交流沟通, 取得患者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了解患者的需求, 与医生、患者共同制订合适的诊断方案和护理措施, 使患者心情平静进行检查。

2 确诊后的心理护理

肺癌一旦确诊后, 其心理反应是否认, 不愿意承认现实, 表现为惊恐烦躁, 出现焦虑心理反应, 随后又转化为消极沮丧, 悲观绝望, 产生抑郁心理。有文章指出[2], 抑郁状态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 它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研究显示, 抑郁情绪是降低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3]。对于恐惧了解真实病情的病人, 要实施医疗保密制度, 适度保密, 合理隐瞒, 以免病人过于紧张与恐惧;有轻生意念的病人, 应多予关心, 并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防止发生意外;对伴有抑郁、焦虑者给予关心、鼓励和支持, 做好心理上的安慰, 定期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如疾病与治疗相关知识、治疗副作用的预防护理等, 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和周围环境有所了解,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从而减轻抑郁、焦虑症状。

帮助病人建立良好、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对消除病人心理障碍有很重要作用。良好的家庭支持可以增强患者的自尊和被爱感觉, 家庭支持越高其生活质量也越高。

3 手术治疗的心理护理

手术治疗是肺癌的首选方法, 特别是鳞癌, 手术后五年生存率高。但手术有一定风险, 容易出现并发症。肺癌开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40%, 是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加上肺癌患者心理复杂多变, 不仅具备一般心理活动的普遍性, 更具有癌症心理的特殊性[5]。容易使病人对手术产生恐惧心理, 从而对手术缺乏信心, 导致紧张和焦虑。心理护理上要做好解释工作, 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 增加病人手术治疗信心, 消除其恐惧心理。

4 化疗的心理护理

化疗是肿瘤术后癌症治疗关键的一步, 常导致病人焦虑不安, 恐惧紧张[6]。化疗常带来较大副作用, 如胃肠道、肾毒性反应和局部刺激作用等,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如抗癌药、药物过量也是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7]。由于上述心理反应, 导致病人情绪低落, 意志消沉, 丧失化疗的信心。心理护理上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多与病人接触, 了解其个性, 热情、细心地向患者介绍化疗成功的真例。由于化疗反应, 部分患者会引起脱发, 自我形象紊乱, 心理上会产生新的压力, 情绪上会有新的波动, 此时采用劝导、启发、理解、同情、支持、鼓励等方法, 使其尽快适应新的情况, 避免患者独自痛苦和孤独。总之, 树立信心, 强化意识, 做好关心和安慰, 做好宣教, 向病人讲解化疗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 消除上述心理障碍, 增加病人治疗的信心。

5 放疗的心理护理

放疗会出现皮肤红斑, 表皮脱屑, 甚至水肿、水泡形成和发生放射性食管炎、肺炎等并发症。这些不良反应会加重病人焦虑心理, 表现为烦躁不安, 失眠, 不耐烦, 甚至对放疗无信心而不愿继续。心理护理方面在做好照射野皮肤的护理, 做好饮食指导, 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护理, 尽量减轻并发症的影响的基础上, 对患者的提问不回避、不搪塞, 利用保护性语言, 尽可能地详细回答, 耐心开导, 做好解释工作, 增加沟通, 尊重和关心他们, 给患者以热情、诚恳、可信的感觉, 给予安慰和支持, 消除其焦虑心情, 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

6 临终前的心理护理

病人会感到生命快要终结而绝望拒食或拒绝治疗。心理护理方面要求护士对临终关怀知识有系统的了解, 做好基础护理, 控制疼痛, 预防褥疮, 防治便秘, 争取家属配合, 满足患者的需要, 从精神方面对患者进行安慰、支持和鼓励, 增加患者抗病的信心和决心。晚期肺癌患者一般都了解自己的病情, 心理极为复杂, 既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也有因疾病折磨而产生的消极、悲观心理, 希望早日解脱。这种典型的心理情绪直接影响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削弱了机体的免疫力, 护士应给予充分理解、同情和关怀, 为其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尽量不要使病人知道其确切的病情发展, 采取各种支持措施, 解除病人的痛苦, 缓解病人对死亡的恐惧和绝望。

现代医学模式下,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做好心理护理, 尽量创造良好的条件给病人最大的心理安慰和支持, 满足其要求, 提高其生存质量, 对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护士根据肺癌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 做好心理护理, 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 帮助病人消除“癌症等于死亡”的错误观念, 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延长生存率, 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苓霜, 田建辉, 施志明, 等.心理干预配合辩证论治对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 2005, 14 (10) :645-647.

[2]叶琴琴, 杨亚娟, 王冬梅.癌症患者抑郁状态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3, 20 (2) :67.

[3]Plunkett TA, Chrystal KF, Harper PG.Quality of life and the tratmentof ad-vanced lung cancer[J].Clin Lung Cancer, 2003, 5 (1) :28-32.

[4]顾月清.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原因分析[J].中华老年杂志, 1994, 50 (3) :321.

[5]吴薇薇.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的护理[J].现代护理, 2006, 12 (7) :626-627.

[6]Ohira T, SchmitzKH, Ahmed RL, et al.Effects ofweight train-ing on quality oflife in recentbreast cancer survivors:the Weight Training for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WTBS) study[J].Cancer, 2006, 106 (9) :2076-2083.

1肺癌病人能活多久 篇2

肺癌病人能活多久,肺癌病人,肺癌

肺癌是癌症中的一种,肺癌病人能活多久,现在很多人因为肺癌而被夺走了年轻的生活,小孩,青年人,大人甚至是老年人都是患肺癌人群。很多肺癌患者和家长对此问题都非常关心,关于肺癌病人能活多久的问题,关键还是要看病患者自身的详细情况来看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

关于肺癌病人能活多久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定数,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是不同的,大家在治疗之前千万不可听信一些夸大其词的广告,必须选择专业医院进行诊断咨询。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治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而疾病的转归也会不同。比如有的病人,疾病发现得比较及时,手术的时机、方法、效果也都不错,这样,患者生存期就长。相反,如果因为前期治疗好,自己大意了,接下来没有再进行系统的综合治疗,就会严重影响存活率。

肺癌病人能活多久?肺癌治疗专家表示肺癌病人活多久的问题与治疗是息息相关的,肺癌的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切除肺癌组织,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保留肺功能。在这个大前提下的治疗就是最好的,最正确的,对肺癌病人能活多久也是最有帮助的。

我们都知道及早的治疗癌症能够让治愈率提高,然而现在很多患者在发现肺癌时候已经是晚期了。如果是查体发现的癌肿,往往偏早,对手术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很有帮助。肺癌病人能活多久?肿瘤的恶性程度也会影响到存活率,对肿瘤的预后关系重大。根据病理学检查,细胞分化高的肿瘤,其恶性程度相对低些,而细胞分化低的肿瘤,其恶性程度会相对高些。对与患者来说,能证实疾病,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才是对疾病最有帮助的。

肺癌晚期病人的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晚期肺癌护理;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24-01

1 臨床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晚期肺癌患者116例,男82例,女,34例,平均56岁,平均住院30天,职业有干部、工人、农民等。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2.1.1 心理支持

多给患者用精神安慰,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感,要鼓励和训练患者的配偶和亲属,给患者的抚爱、拥抱、轻言细语、多拉家常,表达对患者的挚爱和眷恋,满足他们心理上对亲情的渴望,忘记对死亡的恐惧,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欢愉,可适当听听轻音乐、民乐以及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等,使身心放松、改善生活质量。

2.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的前提,因此护士应经常与病人进行沟通,通过聊天方式拉进与病人之间的距离,耐心听取病人的陈述,并运用所学知识适当的解释病人[1],通过谈话去体会隐藏在病人语言中的感情和情感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

2.2 临床护理

2.2.1 主动关心护患,做为健康宣教,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减轻患者对医院的恐惧心理,鼓励引导其结识病态,指导家属中精神上和生活上给予支持,使病人消除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2 医疗环境,提供舒适、安静、温馨的生活质量,保证病人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

2.2.3 加强基础护理

癌症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疼痛、呕吐、水肿、排便异常、衰弱、失眠等症,有的甚至丧失了自理能力,给病人身心带来很大痛苦,此时良好、细致、周到的护理,最能缓解症状,因此要帮助病人解决饮食、饮水、排泄、睡眠、安全等生命和生活的最基本需要,及时巡视病人为卧床病人定时翻身,床上擦浴,做好皮肤护理,并协助其大便,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新鲜,每日定期通风换气,室内温湿度适宜,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做好每日口腔护理,以促进饮食,可根据病人饮食习惯准备食物,提高病人食欲,保证食物的摄入,提供机体需要的营养。为保证病人睡眠,特别要做好晚间护理,各种操作尽量要照顾病人自尊,维持其尊严。

2.2.4 咳嗽、咳痰的护理

晚期肺癌患者因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呼吸道阻塞窒息,是死亡的主要原因[2],有效祛除气管分泌物至关重要,先给予雾化吸入后配合胸部叩击或胸壁加压咳嗽排痰,必要时给予有效吸痰,吸痰宜轻柔、避免损伤粘膜。

2.2.5 胸腔积液引起的呼吸困难,及时进行胸腔引流,采取舒适的体位,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提高二氧化碳,发送缺氧症状。

2.2.6 对长期接受化疗患者,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血管,必要时给予PICC置管,防止组织坏死积血栓性静脉痰的发生[3]。

2.3 健康指导

2.3.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戒烟戒酒,适当活动,提高身体抵抗力。

2.3.2 心理援助。指导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减轻病痛,病情好转后,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工作,早日回归家庭、社会,融入到正常的人际关系中,提高生活质量。

3 讨论

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应始终贯穿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全过程,通过对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护理,可增强护士的道德情感和责任,为病人解决生活需求,提高了癌症晚期病人的护理质量。

精心的护理病人,我们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同时还要掌握心理学知识、伦理学知识,工作中学会换位思考[4],这样无论病人出现任何情况,我们都能有条不紊的积极面对和妥善解决,从而促使护理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费国华、申萍,肺事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护理[J].

[2] 缪建平、茹姨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监测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3] 金延莉、阴淑琴、陈少菊,晚期肺癌的护理体会[B].

肺癌病人化疗的观察与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6年6月—2008年6月共收治肺癌化疗化疗病人48例, 男28例, 女20例;平均年龄62岁;使用药物包括顺铂、卡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表柔比星、紫杉醇、长春瑞滨等, 针对病人出现不同反应, 对病人进行评估后, 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病人由于对治疗方案和医疗技术缺乏认识, 对治疗效果表示怀疑, 害怕化疗的副反应, 往往会产生多疑、焦虑、抑郁、愤怒、绝望甚至悲观、厌世等情绪。因此, 护士在接待病人入院时应详细介绍病室环境、相关规章制度, 发放健康教育手册, 讲解疾病与治疗的相关知识, 指导其正确面对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反应。经常与病人沟通、交流, 取得病人的信任, 有效地对病人进行疏导。同时, 与病人家属、亲友建立良好关系, 鼓励家属、亲友经常看望病人, 使病人感到家庭、医院的温暖,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 消除不良心理反应, 积极配合治疗。

2.2 基础护理

化疗病人抵抗力低下, 易继发感染, 应注意个人卫生, 勤换内衣内裤, 饭前饭后漱口, 保持床铺清洁、室内空气清新。化疗期间鼓励病人多饮水, 少食多餐, 进清淡、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根据个人口味配置膳食。少吃有味的食物, 没有食欲的可加调味品, 喝果汁, 不吃油炸食品、油腻食物, 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

2.3 恶心呕吐护理

化疗期间病人出现恶心呕吐, 嘱其家属不要表现出惊慌失措的行为, 防止增加病人的思想负担而加重病情。化疗前后遵医嘱使用5-羟色胺类药物止吐治疗, 常用恩丹西酮、格雷司琼静脉注射, 甲氧氯普胺、地西泮注射液肌肉注射。协助病人间歇进食, 少量多餐, 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出现呕吐后应快速漱口, 及时清除呕吐物, 防止不良刺激加重恶心呕吐。如影响进食, 出现口干、皮肤干燥等脱水表现, 需静脉输液, 补充水、电解质和机体需要的营养。

2.4 局部皮肤护理

化疗药物一般对皮肤、皮下组织、黏膜及血管都有刺激, 外渗的药物能造成皮下组织坏死。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要选择粗、直、有弹性的血管穿刺, 避开手背、手腕及肘窝处静脉, 交替使用静脉血管, 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对于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可进行静脉置管。注射药物前先注射适量生理盐水, 无不适症状后再注射化疗药物, 注射时如有疼痛或异常感受, 应立即报告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 及早发现有无药物外渗。如发现局部疼痛、药物外渗等, 应立即停止输液, 并用原针头尽量吸出外渗残液, 局部用盐酸利多卡因或2%普鲁卡因加地塞米松进行封闭疗法。局部给予冷敷, 以减轻疼痛预防组织坏死, 并抬高患肢, 局部涂抹喜疗妥软膏。

2.5 骨髓抑制护理

化疗期间5 d~7 d查1次血常规, 如白细胞<4×109/L、血小板<80×109/L时化疗应慎重执行, 需要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必要时暂缓化疗, 给予升血治疗。选择安装有空气消毒设备的单人病房, 每日消毒2次, 每次30 min。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护理, 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告知病人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或朵贝氏液漱口, 出现口腔溃疡时以2%~3%碳酸氢钠溶液及复方硼酸溶液交替口腔含漱, 并以生理盐水行常规口腔护理。

2.6 脱发护理

脱发后病人容易产生自卑感, 情绪上受压抑, 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在目前对脱发尚无特效药及有效措施的情况下, 心理护理很重要[1]。向病人解释脱发的原因和性质, 给予开导和安慰, 告诉病人脱发是可逆的, 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加强晨晚间护理, 扫尽床上脱发, 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鼓励病人通过戴帽或假发改变现有的形象紊乱, 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7 观察尿量

环磷酰胺容易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顺铂对肾脏毒性比较大, 化疗前后必须监测肾功能, 观察病人尿量、颜色和性质变化, 24 h尿量不少于3 000 mL, 治疗中鼓励病人多喝水, 并采用静脉补液补充足够的液体, 以加速体内化疗药物毒性产物的排泄。

2.8 出院指导

出院时, 病人大都忧心忡忡, 他们担心失去良好的医疗环境而不能进一步康复, 甚至病情恶化。因而, 医护人员应耐心仔细地为病人做好出院指导。告诉病人出院后注意饮食卫生, 规律生活, 劳逸结合, 适当户外活动, 定期巩固化疗。

3 小结

随着肿瘤医学的不断发展, 化疗的应用将更为广泛, 但抗癌药物在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相当数量的正常细胞, 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因此, 要求护士在肿瘤病人化疗期间15 min~30 min巡视1次,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提高生存质量。同时还应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 使病人的不良反应得到有效的预防、减轻或消除, 增加病人的治疗信心, 使病人顺利完成治疗。

参考文献

肺癌病人98例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篇5

收集2002年2月~2006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98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小细胞肺癌38例,鳞癌49例,腺癌10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例。男71例,女27例。年龄29~82岁,平均70.2岁。

心理因素分析

焦虑、恐惧、绝望:预想不到的打击使病人深感焦虑与恐懼,悲观绝望。有88例,占90%。

孤独感、多疑:往往感觉自我价值丧失而感到孤独无助,对医护人员的言行表现得极为敏感、多疑。有69例,占70%。

对治疗信心不足:由于病人缺乏肺癌方面的有关知识,对肺癌认识不足,对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和医疗技术缺乏认识,从而对治疗效果表示怀疑,信心不足。有80例,占82%。

对家庭经济负担的担忧:漫长的治疗过程,较昂贵的医药费,使病人容易产生消极负面心理。有56例,占57%。

心理护理体会

从侧面了解病人对待肺癌的心态:应通过与病人的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对谈“癌”色变的病人,应采取“保护性治疗”。对生死无所畏的病人,应向病人交代所患疾病,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很好地配合下一步治疗。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交谈,根据病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等情况,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耐心倾听病人诉说,掌握病人的主要矛盾,尽量解答病人提出的问提,及时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为病人排忧解难;消除病人精神上的各种压力,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传递疾病治疗的相关信息:①让病人了解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减轻痛苦、提高生存率是可能的,从而使病人克服恐惧、绝望心理,保持积极乐观情绪,充分调动机体的潜在力量与疾病作斗争。②向患者介绍相关知识,了解肺癌及化疗的必要性。告知病人我科医生业务水平高,在肺癌的治疗方面与国内国际同步,他们会根据肺癌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等制定出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例举化疗后康复良好的病例,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境配合治疗。③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脱发、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因此,病人对药物有特殊的警觉性,甚至拒绝用药。护士应密切观察并及时疏导,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针对病人的忧虑和恐惧心理,给予恰当的解释和安慰,采取心理疏导和暗示疗法。

尽可能消除病人的痛苦和孤独感:护理人员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与病人相处、谈心甚至玩扑克等,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感受到在医院如同在家一样温馨;鼓励病人之间进行交流,调动病人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以消除病人的孤独感。有疼痛等不适时,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帮助病人建立良好、有效的家庭支持系统:定期找病人家庭成员谈心,使他们了解病人目前最需要什么,并安排病人家庭成员或亲朋好友每天轮流定期看望病人,使病人感到家庭、亲友的关爱。涉及到费用的问题尽量避开病人,多与家属沟通,在医院的政策范围之内可给予一定的优惠,以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以利于疾病的转归。

建立随访制度:病人出院后,护士经常与病人保持联系,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痛苦。对化疗期间自购药的应用提供咨询,出现不适时及时就医,为持续治疗创造条件。

要善始善终地护理病人:终末期病人在临终前往往产生绝望心情,病人家属确知死亡已不可避免时,也难以抑制悲伤之情。此时,护理人员更要体贴关怀,抢救护理不能显得紧张,要温柔而自然,及时地对症处理,耐心地陪伴和照顾病人直至死亡。

小 结

绝大多数肺癌一经发现,已处于中、晚期阶段。如何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就成为肺癌治疗的目的和目标[1]。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研究进展,心理学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护理人员必须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作好心理护理工作,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共同战胜疾病,达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华,王蔚,王平根.非躯体因素对癌症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肿瘤,2001,10(2):88-89.

1例肺癌病人的手术室护理查房 篇6

巡回护士:手术通知单是昨天下的, 为择期手术。病人黄某, 男, 69岁, 咳嗽, 咳痰, 午后低热20余天入院。入院时体温38.7 ℃, 脉搏82/min, 呼吸20/min, 血压145/85 mmHg (1 mmHg=0.133 kPa) , 体重62 kg。电子支气管镜及病理检查示右下肺支气管鳞状细胞癌。平时身体健康, 无其他传染病史及手术史, 无药物过敏史及义齿。有吸烟史, 每天吸20支~30支。血型B型, RH阳性, 四肢活动自如。昨晚睡眠差, 今日未进饮食。

护士长:主管护师甲, 这样的病人需要做哪些护理计划?术前要做好哪些准备?

主管护师甲: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 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 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在男性中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4位, 在女性中占第5位, 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1]。术前应向病人说明术后活动肢体、翻身、早期下床活动、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有利于肺部的复原和控制感染。营养补充、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直接影响病人的手术耐受性, 影响切口愈合。胸科手术常涉及病人呼吸、循环和消化三大系统, 其中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尤为明显。高龄病人常伴有老年性疾病, 并发症越多, 手术危险越大, 这就要求手术护士熟悉手术过程, 掌握手术特点并做到及时、准确、主动配合, 以保证病人生命安全。①因病人病情特殊, 病人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 首先要注意病人的心理护理, 以减轻病人焦虑不安或害怕的程度。考虑到病人已知晓自己的病情, 应从术后愈合方面做病人的思想工作。②病人行胸腔手术需准备大小适宜的胸管及闭式引流瓶, 三通接头, 无菌蒸馏水, 4-0、5-0微荞, Prolene线, 1-0、3-0可吸收线的准备, 止血纱布或明胶海绵, 花生米, 电刀及长短电刀头, 胸壁撑开器, 长器械, 肺叶钳, 肺镊等肺切除器械。③病人为肺癌病人, 术前要备好消毒液, 做好术中和术后的消毒隔离。

器械护士:还有什么需要准备吗?

主管护师乙:维持病人水、电解质的平衡是胸科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根据手术大小建立1条或2条静脉通道, 输液部位最好选择在上肢[2]。有条件可以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术, 以便随时测出中心静脉压, 监测循环、心脏功能。液体针固定要牢靠, 经常查看输液部位是否漏液,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根据情况适当调节输液速度。蒸馏水冲洗胸腔时水温控制在38 ℃。因为大量的冷水冲洗会使病人的体温下降, 甚至血压降低。同时要注意病人其他方面的保温, 肢体不要暴露在外面, 室温应控制在22 ℃~25 ℃。病人使用静脉全麻气管内插管, 一定要备好2套吸引装置, 一套供手术用, 另一套用于麻醉师气管内吸引分泌物。术中及术后巡回护士应协同麻醉师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血氧饱和度, 以防病人发生意外。

巡回护士:高频电刀的使用和体位的摆放有哪些需要注意?

护士长:高频电刀是止血的主要仪器, 使用时避免金属物接触病人, 以防烧伤。病人是右下肺支气管鳞状细胞癌, 一般行肺癌根治术, 手术时间需3 h~4 h。时间较长, 而手术体位需取90°左侧卧位, 身下需放1个塑形垫。塑形垫要被海绵垫全部包裹, 以防形成压疮。腋下放置布卷或海绵卷, 防止腋动脉或臂丛神经在手术过程中受压。位于上方的腿、髋膝关节呈屈曲位, 下腿伸直, 脚下放一个小方枕, 两膝间放1个海绵垫。用束腿带横于膝关节上将病人固定, 双手用束手带固定于支臂架上。应让麻醉师照看好气管内插管的条件下再摆体位。摆体位时动作要轻柔, 在充分暴露手术野的同时避免局部受压以免出现并发症, 保证病人的功能体位, 关节、骨粗隆处加厚海绵垫, 固定要松紧适宜。

主管护师甲:手术治疗目的是彻底切除肺部原发癌肿病灶和局部及纵隔淋巴结, 以手术治疗为主, 结合放射、化学药物、中医中药以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5年生存率为30%~40%[1]。手术医生一般以右后外侧切口进胸, 切开肺门前纵隔胸膜, 处理右肺动脉, 处理右肺上、下静脉, 处理右主支气管, 移除标本, 检查支气管残端前无漏气, 放置胸管、关胸等手术步骤进行手术[3]。器械护士应积极主动进行手术配合, 手术的关键是游离肺门。肺门部位较深, 操作比较困难, 应及时换上深部器械, 填塞的纱布要记清数量。肺动脉处理时万一碰破有可能造成大出血, 洗手护士要准备好止血用物。大家要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 而且更要遵守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及严格无菌操作。按特殊要求认真做好术后污染物品器械处理及手术间的消毒处理, 以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台上护士要妥善保管术中取下的组织, 术后及时用95%乙醇固定标本。

护士长:手术应在安静整洁的环境中进行, 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器械护士专心配合, 巡回护士要随时保证供应, 使手术顺利进行。大家今天发言很积极, 针对肺癌病人行剖胸探查术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希望通过今天的查房, 对我们的护理工作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物品和药品已准备齐全, 准备手术。

关键词:肺癌,手术室护理,护理查房

参考文献

[1]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05-407.

[2]宋烽, 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472.

肺癌病人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5月我院肺癌化疗病人18例, 男11例, 女7例;年龄45岁~79岁, 平均58.7岁;鳞癌9例, 腺癌5例, 小细胞肺癌3例, 大细胞癌1例;根据国际抗癌联盟 (UICC) 1997年修订后肺癌TNM分期:Ⅱ期5例, Ⅲa期8例, Ⅲb期5例。

1.2 化疗方案

接受CAP、EP、EVP方案化疗各5例, DDP+NVB方案化疗3例, 病人均完成6个~8个周期化疗。

1.3 血糖检测方法

血糖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法。对病人化疗前和化疗后的空腹血糖进行检测, 病人均空腹至少8 h, 检测时间为每次化疗前1 d~2 d, 化疗后2周~3周。对化疗期间空腹血糖异常病人加测餐后2 h血糖。糖尿病诊断标准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

1.4 化疗前血糖情况

18例中7例在第1次化疗前已确诊为糖尿病并且药物控制良好, 病人无自觉症状。其中2例使用胰 (岛素控制, 5例使用药物控制。治疗前空腹血糖为6.3 mmol/L~8.0 mmol/L, 餐后血糖为6.9 mmol/L~8.6 mmol/L, 其余11例病人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

2 结果

化疗前血糖正常的11例病人中, 1例分别在化疗3周期后出现血糖明显增高, 餐后2 h血糖分别高达25 mmol/L~29 mmol/L, 尿糖 (+++) , 酮体 (+) , 但均无自觉症状。经使用胰岛素泵后血糖控制在6.8 mmol/L~7.6 mmol/L, 完成余下3周期化疗后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 1月后改为口服降糖药物。另10例病人在化疗开始1个~3个周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餐后2 h血糖升高, 为12.4 mmol/L~15.8 mmol/L, 空腹血糖在6.8 mmol/L~7.2 mmol/L,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正常范围内, 要求其按照糖尿病饮食, 适量运动, 化疗结束后逐渐恢复正常, 未转为糖尿病。7例糖尿病病人中3例因化疗胃肠道反应较重不能正常进食, 经使用胰岛素泵后, 血糖控制在7.2 mmol/L~8.0 mmol/L。另4例化疗期间建议在病房内适量活动, 同时继续口服降糖药物 (未改变药物剂量) , 虽血糖较化疗前有所升高, 但最终都顺利完成化疗。

3 讨论

3.1 化疗引起血糖代谢异常的机制

化疗引起血糖代谢异常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①由于肺癌病人多为中老年人, 常有潜在的糖代谢功能异常, 化疗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 可诱发病人潜在的糖尿病发生。②药物的毒性反应。某些化疗药对包括胰腺在内的正常组织有很大的损伤作用, 造成胰岛素分泌减少, 从而影响血糖代谢[2], 如环磷酰胺、阿霉素及紫杉醇类是最常见的引起血糖异常升高、诱发或加重糖尿病的细胞毒性药物。其次, 化疗药物可抑制葡萄糖酵解过程中一些关键酶, 如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激酶的活性, 使葡萄糖消耗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和化疗中的一些辅助用药可造成胰腺毒性[3], 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呋塞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药物使血糖增高, 导致继发性糖尿病。③肝脏是糖代谢和药物清除的重要器官, 各种化疗药物可引起肝细胞损伤, 从而影响其对葡萄糖的摄取及生成肝糖原, 使血糖升高。化疗药物损害肾功能, 导致胰岛素在肾脏中灭活减弱。④化疗过程中常伴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 引起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 可加重糖耐量异常, 导致血糖升高。

3.2 护理对策

3.2.1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 既要注意高营养, 纠正低蛋白血症, 增加机体抵抗力, 又不可摄糖过多, 所以采用科学合理的饮食, 可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 使血糖稳定,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给予病人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低糖、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

3.2.2 密切监测并有效控制血糖

化疗前详细询问病人病史及既往用药情况, 并进行全面检查, 检测病人血糖及电解质水平。化疗期间, 对年老、并发症多、化疗反应较重者要检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 特别是对出现血糖异常者要增加检测次数, 以了解病人血糖的动态变化。如属应激性血糖升高, 则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对不能确诊者, 可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一旦确诊为糖尿病, 应通过合理的饮食和支持治疗以及适量的降糖药物应用, 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 mmol/L~8 mmol/L, 餐后2 h血糖控制在 8 mmol/L~10 mmol/L。如口服降糖药物和饮食控制未能达到控制标准, 原则上应改用胰岛素治疗。对于本来就使用胰岛素治疗者要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使血糖维持在理想范围, 防止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确保化疗能顺利进行。

3.2.3 化疗及用药护理

①胰腺功能的保护。化疗开始及结束后应检测胰腺功能, 肝功能异常者行护肝治疗时, 应避免使用高渗葡萄糖液, 使用极化液时应加入适量胰岛素以保护胰腺功能, 适当控制化疗辅助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用量。②血管的保护。应尽量使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PICC) 化疗, 化疗期间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尽可能用生理盐水稀释, 必须用葡萄糖液稀释时及静脉给予氨基酸、脂肪乳等支持治疗时, 应加适量胰岛素。③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有恶心、呕吐者可适当补液, 注意观察呕吐物性状, 合理使用镇吐剂;骨髓抑制者遵医嘱用药, 做好皮肤及口腔护理, 加强保护性隔离, 预防各种感染发生;其他, 如发生泌尿、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者, 严密观察并遵医嘱对症处理。

3.2.4 心理护理

重视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糖尿病知识的教育, 着重讲解饮食和血糖的关系。与病人共同分析病情及化疗的意义, 耐心疏导, 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 消除不良情绪,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

[2]Mohan LR, Mohan V.Drug induced diabetes mellitus[J].J AssocPhysicians India, 1997, 45 (11) :876-879.

肺癌病人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院生物治疗中心收治60例经病理证实的Ⅰ期、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 男36例, 女24例;年龄28岁~80岁;鳞癌32例, 腺癌27例, 大细胞癌1例。

1.2 治疗方法由实验室专业人员通过静脉采血, 将采集血送至我院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标准的净化实验室进培养、诱导、扩增, 培育成成熟的CIK细胞;以生理盐水洗涤细胞3次, 将细胞悬于含3%注射用人白蛋白的150mL生理盐水中, 通过静脉回输给病人, 分3次回输完, 3次为1个疗程, 每例病人至少做3个疗程。

1.3 治疗效果

本组60例病人均完成2个疗程治疗, 治疗过程顺利, 12例病情部分缓解, 48例病情稳定, 无病情进展。本组60例病人经治疗, 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机体免疫力提高。50例精神状态较治疗前好转, 48例睡眠质量提高, 54例食欲增加。在治疗过程中10例病人在细胞液回输后出现发热反应, 对低热病人未给予特殊处理, 24h内体温恢复正常, 未见高热病人。治疗后6例病人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2例出现一过性呕吐现象, 给予甲氧氯普胺后症状缓解;有2例出现过敏, 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治疗后病人症状缓解, 其余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CIK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技术, 对大多数病人及家属来说比较陌生, 尤其是初次治疗的病人, 而且病人疾病处于早中期, 他们对疾病预后期望很高, 他们不同程度地对CIK细胞治疗会产生焦虑和疑惑。针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情况[3], 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该治疗的过程、疗效、风险、副反应、注意事项等。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细胞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 通常12d~14d, 需要病人耐心等待, 在这个过程中若有病人出现情绪不稳现象, 护理人员应该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

2.2 体征记录在进行细胞治疗前对病人各项体征进行测量并记录, 为治疗后对比做准备。

2.3 治疗的护理

2.3.1 采血护理

(1) 采血准备:采血前进行病人评估及物品准备, 包括病人的身体状况、血管、心理状态及有无心肺功能障碍等病史, 有无其他不利于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的病史等, 准备好采血的一切物品。 (2) 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在采血前后及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查对病人姓名、床号等的信息, 确保信息完整无误。遵守无菌原则, 因为CIK细胞是无菌制剂, 其培养液非常适合细菌的繁殖生长, 若发生污染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观察记录:采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情况, 及时与病人沟通并记录。 (4) 健康教育:病人采血后及时介绍相关注意事项[4], 如采血后需按压10 min以上, 仔细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 嘱病人当天不能沐浴, 避免穿刺点感染。饮食要清淡不宜过分油腻, 但注意补充营养。 (5) 血液运输:将采集的血液及时送至标准GMP实验室, 途中低温保存, 避免剧烈摇晃及太阳直射。

2.3.2 回输护理

细胞经过12d~14d的培养, 细胞成熟可回输至病人体内。回输是细胞治疗重要一环。通常连续3d回输, 每次回输时必须进行无菌检测, 确定检测结果为阴性时方可使用。回输前联系医生, 通知病人和家属, 双人核对病人信息, 确定无误后签字。根据病人情况适时地进行预处理, 若病人有过敏史则回输前30min, 先肌肉注射25 mg异丙嗪, 预防变态反应的发生。

回输前将ClK细胞混悬液轻轻摇匀, 先输入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引导, 然后再输入细胞混悬液, 细胞输完后再输50mL生理盐水冲管。在输注过程中速度由慢到快, 尤其是第1次回输的病人, 前10min~15min每分钟15滴, 观察病人无反应后调节输注速度, 如无不适可调至每分钟30滴~40滴。回输过程中需有人员全程陪护, 密切观察病人情况, 保证病人情绪稳定, 回输结束后仍然需要观察病人的反应和体温变化, 对病人情况进行记录[5]。

2.4 不良反应的护理

2.4.1 发热

发热是进行细胞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 通常表现为一过性发热反应。多数发热病人在回输2h~10h内出现低热反应, 此时指导病人多饮水, 保持室内通风等, 可自行缓解。高热病人需用药症状才能缓解, 护士可在回输注射前30min给予其苯海拉明或盐酸异丙嗪进行预防[6], 禁止使用激素类药物。本组病人6例出现一过性发热, 病人在护士指导下积极配合处理后均自行缓解。

2.4.2 过敏

细胞回输过程中极少数病人会出现过敏, 如果病人出现类似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体征, 应停止细胞输注治疗, 并进行相应的临床对症处理。本组1例病人出现回输后5h发生手足轻度抽搐, 给予输注抗过敏药后症状缓解。

2.4.3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现象, 此现象少见。回输后有恶心、呕吐现象, 首先做好心理护理, 安抚病人及家属, 缓解他们的焦虑, 同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立即口服甲氧氯普胺10mg同时进行腹式呼吸, 减轻病人的不良症状[7,8]。有专人陪护病人, 密切观察病人情况, 及时记录呕吐物的颜色、性状和量等。

3 小结

CIK细胞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效果比较明显的生物治疗肿瘤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不良反应小, 其在本质上是通过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 增强自身对肿瘤的杀伤效应, 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病毒的繁殖, 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存周期[9,10]。但是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 而且该技术对病人及家属来说是一种新方法, 病人及家属会产生疑虑, 因此首先必须做好病人的正确引导及健康教育, 使病人及家属了解和认识该治疗的全过程, 积极配合治疗;其次加强采血前的评估和准备, 密切观察采血过程, 防止不良反应发生;再次在整个治疗过程需严格遵守相关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保证细胞高质量的回输入病人体内达到治疗效果。目前细胞治疗的护理流程还没有做到规范化、具体化, 希望通过护士的共同努力使细胞治疗尽早规范化、标准化, 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明浩, 李翀.CIK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5, 10 (4) :316-319.

[2]Bernatchez C, Radvanyi LG, Hwu P.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melanoma:adoptive T-cell therapy[J].Semin Oncol, 2012, 39 (2) :215-226.

[3]尤渺宁, 任军, 邸立军, 等.树突状细胞体腔回输治疗恶性体腔积液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 :87-88.

[4]王燕, 陈占军, 郭会敏.原发性肝癌患者行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4) :363-364.

[5]林琼芬.DC-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 (增刊1) :129-130.

[6]解燕华, 唐维伟.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5 (1) :169-170.

[7]孙广荣, 侯建峰.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中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 2012, 11 (1) :20-21.

[8]马丽, 王欢.甲状腺癌颈侧淋巴结清扫术后早期淋巴漏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2 (9) :854-855.

[9]徐敏.36例肿瘤患者行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4, 12 (19) :1771-1772.

肺癌病人 篇9

关键词:瑜伽训练,肺癌,睡眠质量,生活质量

全球肺癌发病率居于榜首, 病死率占全球肿瘤死亡的19.4%[1]。目前我国肺癌已代替肝癌成为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 且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在继续迅速上升。过去的30年, 肺癌病人抗肿瘤治疗取得一定成效, 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有明显改善, 但病人的症状负担仍然很重, 可引起病人压力增加, 机体功能状态不良, 生活质量 (QOL) 降低, 病死率增高[2]。有研究表明瑜伽对某些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健康促进和症状管理有益[3,4]。本研究主要探索瑜伽训练对肺癌术后病人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旨在确定瑜伽训练作为补充和替代医学疗法对肺癌病人提高睡眠和生活质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探索性研究,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校附属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包括18岁以上, 已经完成初步治疗阶段的Ⅰ期~Ⅲ期肺癌病人, 并具备读写能力。排除有远处转移的病人。最终纳入75例, 男22例, 女53例;年龄53岁~80岁 (68岁±5.8岁) ;工作情况:22例在职, 53例离退或无业;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9例, 高中或中专27例, 大专及以上19例;吸烟状况:曾经吸烟49例, 从不吸烟26例, 吸烟年限19.3年±17.6年;病例分期:Ⅰ期6例, Ⅱ期28例, Ⅲ期41例;合并症数量:0个21例, 1个~2个47例, 3个及以上7例。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一干预组重复测量的方法, 每个病人作为自身对照来验证标准化瑜伽训练的可行性及其对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这样的设计虽然没有把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独立的对照组, 但可以收集不同时间的观测指标, 有可能建立线性模型, 从而提供有效的因果关系证据[5,6]。瑜伽训练前 (第1周) 主要进行基线数据 (包括样本的一般资料、睡眠和生活质量数据) 的收集。瑜伽训练阶段 (第2周~第14周) , 主要进行每周两次40min的瑜伽训练课, 其余时间可居家练习, 课程结束后进行睡眠和生活质量数据收集。

1.2.1瑜伽训练方案标准化的瑜伽训练包括13周连续瑜伽课程, 每周1次, 每次40min。该训练是由瑜伽专家针对肺癌病人的不同程度症状负荷、呼吸窘迫以及合并症 (如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 研制, 由长期从事瑜伽培训的教练任教。瑜伽方案包括一系列的姿势 (体式) 、呼吸练习 (调息) 及冥想练习 (禅) , 按照难易程度逐渐添加到每次课程当中。练习的姿势包括立位时身体向前、向后弯曲, 侧弯, 扭腰及仰卧位 (在垫子上) 或坐位 (在椅子上) 的任何姿势, 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姿势与呼吸协调配合, 并专注于膈肌和胸廓扩张, 采用深腹式呼吸延长呼气。用特殊冥想练习加强深腹式呼吸, 如散步冥想和心脏为中心的冥想。研究对象在瑜伽垫上学习站姿和坐姿, 需要时也可以使用椅子等辅助教具。在家里练习时, 遵循研究小组编写的瑜伽说明书, 并自己做记录。整个瑜伽训练课程过程中, 均有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的护理人员在场, 以防病人出现呼吸窘迫, 保证病人安全。

1.2.2 效果评价

1.2.2. 1 睡眠质量

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测量。该量表已经由刘贤臣等进行信效度检测, 适合国内病人使用[7]。该量表能够随时间的变化检测睡眠模式和睡眠质量, 包括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 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 其余自评条目组成7个成分, 每个成分0分~3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得分, 总分范围为0分~21分, 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2.2. 2 生活质量

采用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 评估测量。SF-36由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个领域和一项健康变化指标共36个条目组成。其中从生理健康领域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4个维度, 心理健康领域包括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4个维度。SF-36量表采用国内统一标准计分, 基本步骤为首先对量表条目编码, 其次对量表条目计分, 最后对量表健康状况各个方面计分并进行得分换算。得分换算的基本公式为:

重新计算的得分0分表示健康状况最差, 100分表示健康状况最好。研究表明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适合中国人使用[8]。

1.2.3 统计学方法研究采用SPSS19.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 包括描述性分析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2 结果

PSQI数据表明, 随着瑜伽练习时间的推移睡眠效率显著增加 (P<0.05) , 睡眠药物使用显著下降 (P<0.05) , 说明瑜伽训练对改善睡眠及睡眠维持有显著作用。瑜伽训练前后的睡眠平均时间分别为6.35h和6.23h。入睡时间在瑜伽训练课程前后都在正常范围, 平均20.6min。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没有明显改变。

通过SF-36测定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生理健康分数 (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 增长显著 (P<0.05) , 同时心理健康分值 (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 也增加 (P<0.05) , 表明瑜伽训练改善生活质量。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与之前的文献关于淋巴瘤病人和乳腺癌调查结果一致, 瑜伽练习可改善病人的睡眠和生活质量[9,10,11]。PSQI数据表明瑜伽训练引起睡眠效率改变, 睡眠药物使用减少, 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表明肺癌病人有兴趣参与瑜伽训练, 能够积极完成这项充满挑战的运动, 包括平静的冥想和呼吸练习。呼吸困难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但所有病人能在不增加呼吸不适感或呼吸困难等级的情况下完成各种姿势和呼吸练习, 可见瑜伽练习适用于肺癌病人。本研究中瑜伽训练方案的重点在于训练呼吸功能、增加呼气量、减轻压力、使病人放松, 也增强了瑜伽训练应用于肺癌病人的可行性。此外, 瑜伽训练方案中在不影响训练效果的前提下可根据病人的情况适当的调整, 如坐在椅子上练习代替坐在瑜伽垫上练习也增加了此研究的可行性。

尽管呼吸系统癌症的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手术、化疗和放疗, 但瑜伽训练仍可能成为少数肺癌病人的辅助措施。因此, 有效针对个体的功能受限 (如呼吸受损等) 建立标准化方案作为理论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这将有助于促进瑜伽训练, 同时保证病人安全, 并促进不同研究的比较。本研究说明越来越多癌症病人认识到锻炼和运动的价值, 瑜伽增加了他们的运动选择。此外, 需充分了解瑜伽如何影响肺癌病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瑜伽是否适合不同群体的肺癌病人。本研究同时也说明护士、医生与病人同样需要通过宣教了解瑜伽训练的好处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以确保瑜伽训练安全有效的开展。

4 小结

肺癌病人 篇10

关键词:肺癌,早期护理干预,术后并发症

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 对于多数病人, 尤其是早期病人, 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重要和有效的根治性手段[1]。但术后病人常出现并发症, 影响病人术后顺利康复。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心律失常、腹胀是肺癌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而这些并发症主要与病人的呼吸功能、排痰能力、控制感染及术后早期活动有关。为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0年7月—2011年9月对肺癌手术病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2011年9月肺癌病人100例, 均符合肺癌诊断标准, 术前无心肺疾病, 无糖尿病、脑栓塞病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两组病人年龄、病情、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在入院后均做好术前常规检查, 严禁吸烟, 即开始进行呼吸及咳嗽训练, 吹气球、爬楼梯等肺功能锻炼。对照组按肺癌术后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包括加强呼吸道护理、输液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饮食和活动的指导等。观察组除实施对照组的措施外,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个体情况制订护理计划, 由指定护士指导并协助按以下原则对病人实施系统、规范的术后早期护理干预。第一阶段:术后6 h, 病人清醒, 各生命体征平稳, 2 h协助翻身叩背1次, 鼓励咳嗽、咳痰。指导病人做上肢和下肢功能锻炼, 分别做屈、伸、内翻、外翻动作10遍, 每天2次, 同时注意保护静脉输液通路, 防止管道滑脱或阻塞。上肢功能锻炼按照五指屈伸、握拳→肘部屈伸→梳头→上臂上举→外展活动→肩膀运动→综合运动的顺序进行。下肢功能锻炼按照脚趾屈伸→踝关节→伸腿→抬腿的顺序进行。第二阶段:术后24 h, 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每天4次, 每次5 min~10 min。咳嗽反应弱者, 可使用排痰机协助病人, 使其将深部的痰液咳出。指导病人进行抬臂、抬肩、举手过头、梳头、术侧手越过头顶触摸对侧的耳朵, 每次10遍~20遍, 每天3次。在床尾栏上系一根用棉布做成的绳子, 让病人拉着绳子自己练习坐起、躺下和下床, 每次6遍, 每天3次。第三阶段:术后72 h, 协助病人下床活动, 以步行为主, 逐渐提高步行的速度和距离, 活动量以病人不感心悸为宜, 活动时要保护好各管道, 防止脱出。

1.2.2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早期护理干预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律失常是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高龄、麻醉、术中牵拉肺门、术后疼痛、胸腔积液、高热、水电解质失衡等。严重的心律失常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 可诱发心室颤动、心搏骤停。术前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血气分析。术后持续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变化, 使用面罩给氧, 控制输液量及速度, 减轻心脏负荷。有预见性地给病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 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3.2 运动干预可减少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的发生

开胸手术破坏胸廓的完整性, 肋间肌和膈肌的切开, 使病人肺的通气泵作用严重受损, 术中对肺的部分切除, 术后迷走神经功能亢进, 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腺体分泌增多, 而影响病人排痰;另外由于术后切口疼痛, 不能用力咳嗽, 致气管内痰液不能有效排出, 导致支气管阻塞, 肺泡内气体不能呼出, 而出现肺不张或肺部感染, 对此类病人应加强呼吸功能训练。肺癌术后, 病人担心切口裂开, 不敢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 在病人入院后即训练做呼吸及咳嗽训练, 术后及早指导病人深呼吸运动, 采取正确的卧位, 翻身、叩背, 刺激气管咳嗽的同时, 及早进行床上活动, 可使淤积在支气管的痰松动。因此, 对病人早期实施合理的运动干预, 可增加肺通气, 利于分泌物排出, 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显示, 运动疗法可以显著减少肺部感染、肺不张和胸腔积液的发生率[2]。

3.3 运动干预可减少腹胀的发生

肺癌手术后, 由于麻醉及手术创伤所致, 使肠蠕动减弱, 麻醉后肠管暂时性麻痹, 使过多气体积聚在肠腔内不能排出。术后一些病人由于担心切口疼痛而卧床不起, 不能下床活动。在术后当天指导病人床上行自主活动, 使病人尽快下床活动, 促进肠功能恢复, 有效减少了腹胀的发生。

3.4 心理护理

在指导病人活动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心理护理, 据有关资料统计, 癌症病人发生心理障碍达92%[3], 心理护理在预防肺癌术后并发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4]。由于各种原因, 使病情不断加重, 这势必使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 严重的心理应激导致病人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 在努力治疗肺癌病人躯体症状的同时, 不应忽视病人心理方面的护理。而术后病人担心手术结果及受到多条引流管的限制, 不敢进行功能锻炼, 医护人员要耐心细致地介绍早期活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消除顾虑, 取得合作。

早期护理干预是术后病人恢复的一个主要环节, 早期运动可以使病人的注意力从疾病的情景中分散或转移, 能够提高病人的肌肉强度和锻炼耐受强度, 改善食欲和睡眠, 增加免疫力, 体力得到较快恢复, 从而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病人的痛苦, 为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雷艺炎, 陈振光, 罗红鹤, 等.肺癌病人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8, 15 (4) :268-271.

[2]陈素锦.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18) :34-35.

[3]杜艳, 李晶.肺癌病人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24 (36) :100-10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肺癌病人】相关文章:

肺癌病人的外科护理04-19

肺癌末期病人疼痛护理控制论文05-01

肺癌转移05-01

人肺癌细胞05-03

老年晚期肺癌05-23

肺炎型肺癌06-14

肺癌骨转移06-15

纵隔型肺癌06-21

高龄肺癌患者06-26

雾霾肺癌范文05-17

上一篇: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下一篇:有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