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尝试

2024-06-26

主体尝试(精选十篇)

主体尝试 篇1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活动, 需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统一, 实现双方知识的达成。作为教师, 我们在课前要研读教材, 合理加工教材, 组织教材, 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合理吸收, 将教材转化为自己易于接受的知识。在课堂上, 教师要“活教”教材, 将学情与教材结合, 少讲与精练结合, 以“导”为主;在问题的设计上, 要形象、简明、针对性强, 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 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练习时, 教师注意练习的有效性, 要体现探究的思想, 能够使学生在运用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在处理作业时,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探究意识, 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课堂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师生构成和谐的“共振体”。

一、巧妙质疑, 合理导读

所谓质疑, 就是教师要设计问题, 引起学生的思考。它不同于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 而是通过问题的设置,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导读, 就是提出的问题要合理, 能够引导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走下去, 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使学生对问题豁然开朗。无论质疑还是导读, 都需要教师对教材融会贯通, 提出的问题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 学生分析问题能够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的引导能够与学生的思维碰撞, 产生知识的火花, 思维的灵动, 使学生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形成自己的能力。

(一) 课前质疑,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的重要环节, 好的导入能够引人入胜, 对一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质疑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设计方式, 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常常以问题开始, 也可以借助图像, 还可以是Free talk式的, 关键是这种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适合教学内容的需要, 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新教材中, 每一单元的Listening部分都有相关的问题, 问题与图片交相辉映, 相得益彰, 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思考, 既能活跃思维, 又能增加兴趣。

(二) 课中质疑, 开拓思维

教材是范例, 蕴藏着充分的材料, 是一块宝地, 需要学生去开垦, 去挖掘。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对话, 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段落, 这都是教师质疑的原材料。这些材料在使用时尚需进一步加工, 从中挖掘出材料的重点难点, 设计出一道道紧扣材料的疑点, 然后层层剖析, 逐步突破, 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直至问题解决。例如第八单元, 我在讲授课文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How do youthink about this proverb‘No one knows the value of health until he loses it’?”让学生讨论交流, 然后由我点评。这样, 教师质疑, 给学生留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则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

(三) 结束质疑, 引起思考

教师结束课堂要给学生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结束前质疑, 既要对内容做小结, 巩固当堂所学, 还要为下节课教学内容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预习新课的热情, 为下堂课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二、情景交际, 多练为主

讲是教师的活动, 适当的讲解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通过“多练”来体现。多练, 能够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思维。只有“多练”, 学生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 运用游刃有余。在英语课堂中, 练习的最好形式是“交际”, 交际的最好方式是交流。美国学生崇尚这样一句话:“Tell me, I forget;Show me, I remember;Involve me, I understand.”由此可见, 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只能给学生带来疲劳, 只有让学生动起来, 沉浸在一定的语境当中, 学生才会乐在其中。

(一) 开展英语游戏

游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 它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把游戏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 需要教师创设一定活动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 在英语游戏中获得新知, 在大家的互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 进行角色表演

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 他们对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很不适应, 很多内容听不懂, 学不会, 理解不透, 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教师可以抓住朗读的环节, 采用师生分别领读, 学生齐读, 男女分角色朗读的方式, 尤其是小说、戏剧等片段, 采用这种方式效果很好。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说英语的热情。分角色表演需要学生花费时间, 多体验, 由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他们能够更深地领会对话内容或是段落的主旨。

(三) 自编对话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理解和运用。教师应该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编一些对话, 然后让他们之间自行交流,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自编对话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需要学生的再创作和再加工, 需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只有如此, 编写的对话才会合情合理, 符合语境。

(四) 演讲竞赛

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采取演讲的方式,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畏惧情绪, 有的羞于开口, 教师不妨在学生中开展演讲竞赛, 小范围可以小组为单位, 8-10人作为一个小组, 学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竞赛;也可以班级为单位, 在班级开展竞赛;也可以学校组织全校竞赛活动。以上三种形式, 教师一定要让程度差的学生参与进去,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展示自己水平的机会。他们在展示成果时, 既锻炼了胆量, 增强了勇气和自信心, 又收获了成果的快乐。

主体尝试 篇2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笔者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觉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教育论文《作文教学中尝试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这样的精彩段落:

”摘高处的葡萄时,我踮起脚尖伸直胳膊左手轻轻地捏住葡萄的茎,右手用剪刀“咔嚓”一剪,又一串葡萄落入了我的袋中。我忍不住拿起一个葡萄珠,剥去皮,放到嘴里,啊!真是汁多味甜,甜在嘴里,甜在心里。“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法尝试 篇3

一、 讲究新课导入,激发主动学习

七年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他们容易被感性的、形象的东西所吸引,所打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在课堂上用新颖别致的导入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例如七年级数学《从不同方向看》这一课,先给学生看几张本校园的图片,然后问:“这些图片可以用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描述吗?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包含在这句古诗中,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又如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十节,课一开始教师拿出一张0.1毫米厚的纸对折几次,让学生观察其厚度变化,然后说:“若把这张纸对折30次,它比我们教学大楼的三层楼还高,你们相信吗?”同学们被这个有趣的问题所吸引,纷纷展开讨论。

教师结合实际,巧妙地设计悬念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中心,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而吸引学生,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到学习状态,主动开展思维,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得到充分发挥。

二、 尊重理解学生,鼓励提出问题

传统的教学讲究师道尊严,学生对教师所讲稍有异议就被视为异端,遭到讥讽。久而久之,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被打击殆尽,产生焦虑、紧张的心情,根本就谈不上提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应允许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学生的问题有错误,也应该在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同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要多表扬、多启发,少批评、不挖苦。要善于利用讨论和争议来解决学生的问题,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当你重视他们提出的问题或解决的问题时,都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如上七年级数学的《日历中的方程》一节时,有一位学生问:“为什么书里给的三天的日期之和小于100,我取大于100的行吗?”很多同学笑了起来。这时,如果教师简单粗暴地对学生教训或讽刺、挖苦,必然会打击学生的求知欲,而表扬他认真看书,善于发现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启发、引导他,就能使他养成勤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他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实,学生一旦自己提出问题,便进入了学习的主动地位,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三、 引导学生看书,学会自主学习

教科书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有阅读教材能力的学生,学习表现得积极主动,学习质量也较好。因此,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和能力。

首先,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愿望。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提出问题:这里有三根长分别是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木条,能不能用它们来钉成一个三角形模型?为什么?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待学生尝试后,教师引导他们阅读教材,从中找出答案。特别是在学生作业或测试中出现错误时,教师不急于纠正,而是指导学生去看教材,让他们自己找到错误的根源。当学生通过阅读能解决某个疑难问题时会产生喜悦的心情,对阅读教材产生直接兴趣,会把无意识行为转化为有意识行为,学习就变得主动。

同时,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如边阅读边演算,或者阅读完题目,自己先动手做,再对照教材的解题过程和方法,使学生领悟到使用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 精心设计练习,突出学生主体

练习题应从“激趣”、“启思”、“加深”这样的几个环节进行设计。课外练习应有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练习等多个层次。内容设计要有弹性,同一问题情境可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以便不同的学生通过练习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五、 学生独立反思,实现自我完善

在学习完一节或一章内容之后,让学生谈收获,如本章节学习的内容、知识要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动手写章后小结。通过小结将课本的相关知识加以系统化,发现还没有完全理解的问题及时弄清楚,从而获得对课本知识的整体认识,这样学习就由被动变为主动了。现代教学强调学习要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通过自己动口讲知识及动手、动脑归纳小结,知识自然会“深入人心”。

政治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尝试 篇4

一、教学氛围民主和谐

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有力推动下,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逐渐摆脱了落后愚昧和不文明的意识的束缚, 不断地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对于处在青春发育期、就要长大的中学生来说, 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世界观开始萌芽, 自我意识渐强, 在平等、独立方面的要求更为强烈。如果课堂中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 学生们就会获得心灵的宽松和精神的愉悦, 会情绪饱满地配合教师的要求, 会激发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在这种欢愉而轻松的课堂氛围下, 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 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展现主体自觉性。在自觉性的引领下, 学生会全身心投入, 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 自觉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有力促进教育教学取得更大的实效。

作为政治教师, 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 从心里欣赏学生, 爱学生,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接受学生青春朝气的感染, 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 以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 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这样在教学中就能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促其产生“亲其师, 信其道”的心理效应。

其次, 不仅重视师生间的民主平等, 而且不能忽视学生间的平等。学生间的平等, 有助于互助友爱和共同进步。为此, 我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 不因成绩好坐好位置, 也不因成绩不好坐偏位置。平时对后进生多关爱体贴, 多观察了解后进生的思想和生活, 多解决后进生的实际困难。这样就会让他们与好学生一样平等地受到老师的关心, 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 培养出共同进步的情感。

二、教学方法人文化

传统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刀切”地往下“灌”, 不问学生是否思考、是否理解, 只让学生去听, 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削弱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变得懒惰, 越来越依靠老师。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实施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挖掘学生潜力的重要途径, 体现的是人文关怀, 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 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 是主动地、非强迫地、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 而不是过分依赖老师。在实施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之前,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态。他们就会集中精力, 自愿自觉地去学习, 乐于思考, 乐于探究, 成为学习的主人。然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 设计出有难易梯度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内容。应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新知, 提醒他们勤于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如果确实解决不了问题再提供适当的提示或讲解, 如思考的角度、分析的切入点等, 在这一过程中就必须留出学生思考的时间, 这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案例]

在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这一课时,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观看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们奋力自救和全国人民勇跃支援灾区的动人场面, 以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切入本课的主题。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课前完成) 设计出以下问题: (1) 责任的含义; (2) 谁对我负责; (3) 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理解, 感知、体验责任。然后让学生分组, 每4人一组, 组员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 可讨论, 可质疑, 可辩论。教师要适时点拨:责任是一种能力和正义, 对个人、他人、集体和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培养和升华学生的价值观,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不仅知道要为自身发展负责, 而且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评价以欣赏为主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 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得到不断的赞赏以后, 会渐渐地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慢慢地主动参与学习, 从而利于为教学创设和谐而生动的氛围, 消除师生间的隔阂, 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不无夸张地说, 欣赏的话语能让学生生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唤起学生的智慧和热情, 能有力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对学生评价要力求使用激励的语言。

教师的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上课时要尽量使用和蔼的语气和热情的眼光及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教学, 在这种气氛下, 学生不会形成心理抗拒, 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评价效果; (2) 青少年在心理上总是期待别人多发现自己的长处, 因此赞赏性评价要化整为零, 要让学生常在爱和赞美的环境中学习,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些许进步并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3) 要使用委婉而个性化的语言, 表扬中暗含批评, 不要刺激学生; (4) 对有错误的学生, 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宽容、多一些交流。

[案例]

在执教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 (下) 过程中, 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评价的。

我带的一个班有点让人头疼, 学生素质一般, 纪律一般, 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也很多。我精心准备了第一节课的开场白。当我准备好走进教室时, 大部分学生在交头接耳, 课桌上乱七八糟, 他们看到老师进来似乎没有收敛的打算, 我费了一番周折才让他们安静下来。为了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不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 我说:“同学们, 我上中学的时候也不想学政治, 认为那是小科, 不重要。”有一个学生接着说:“那你为什么让我们学政治?”我说:“政治虽然是小科, 但不是说不重要, 学政治能让我们知道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能培养大家的道德品质, 锻炼坚强的意志, 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明确人生的方向,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又有一个学生说:“老师, 政治那么枯燥无味, 我们没有兴趣, 怎么办?”我告诉他们, 请你们相信老师会给你们带来全新的感觉……

通过这节课的交流, 我以平等待人的姿态走近了学生, 他们对政治老师有了新的看法, 为以后的教学作了良好的铺垫。

在学习《珍惜学习机会》这一课时,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校园里常有不三不四的人来扰乱教学秩序, 怎么办?”经过讨论以后, 有的同学说, 打“110”报警;有的同学说, 让门位制止;还有的同学说, 让地方上有名望的人来劝告。其中第三种答案思维角度新颖, 当属妙想。我趁机进行了以下点评:“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 你们能够认真对待老师的要求, 已经端正了学习态度, 是热爱学习、会思考的孩子, 你们中间有不少人能想他人所不想, 相信你们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听到这些赞美的话, 同学们脸上露出了笑容和自信, 在以后的课堂上基本没有出现过违反纪律的现象, 不仅更加积极地思考, 而且能够按时完成课内课外作业, 期终考试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 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以及培养他们形成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素养。要切实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尊重学生, 引导学生, 欣赏学生, 努力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体尝试 篇5

广东省东莞市于振华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十几年,有着切身的体会,对于学生写作

水平的提高,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却收效甚微。并不是说学生

经过教师的指导和训练,写不出较为规范的作文,而是缺乏个性,没

有生气,千篇 一律,如出一辙,不够新颖。这在讲究创新、弘扬个性

的今天,又怎么能以此为满足,以此为目的呢?其根本原因,还在于

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承袭十几年固有不变的模式,往往会忽视接受

对象学生个体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

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作文“导、练、评”三个环节,要有所侧

重,除了重视练外,我们还要把重点和切入点放在作文的讲评上。评

的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我们

又应该如何进行作文评改呢?

我们的有效作法是,把着眼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提高

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上。通过采取写作、评改、讲评一条龙的方式,培

养学生进行自评互改,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间的互动,

大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让学生

们互发意见,谈论得失,老师再不失时机地进行点睛分析,作简要总

结,这样可以使教师从“苦于批改”中挣脱出来,从而转向了“乐于

指导”。新的理念,带动了新的实践,不断的实践又获得了良好的效

果。我们的这些做法己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空洞的理论上,而是具有了

很强的操作性。我们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

一、教师批改与学生批改相结合

学生把作文交上后,教师要粗略地看一遍,选出部分能代表好中

差的作文,进行认真批改。讲评时,教师要重申一遍此次作文的写作

要求,然后,把其余的作文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们进行自改或互改。

互改时,可以同桌互改,小组交换互改,甚至是跨越班级交换批改。

教师在巡视抽查批改情况后,最后要重点讲评几篇很有代表性的作文,

并找出有共性的问题,指出其解决的方法。还可以选出几篇写得较好

的评语,对照作文,让大家讨论,并指出其评得是否合理、是否到位。

学生们在相互的讨论中,从而也相应地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生互批作文时,教师要提出具体的要求,1、要尽量发掘和吸

取别人作文的优点,不得随意挖苦和嘲笑。2、重点修改错别字和用

错的标点符号。3、修改文理不通的语句。4、删去对表现主题无关的

句子和段落。5、调整和重新安排不妥当的段落层次。6、修改和补充

结构不完整的地方,并且还要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7、在旁批的基

础上,最后写出总批,签上评者姓名和批改日期。8、还要让学生看

到作文评语后,写出读后意见和感想。

二、教师讲评和学生讲评相结合

教师要对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重点讲评。首先可以把写得比较好

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打印出来,发放给每一位学生,先由老师或作者读

一遍后,让大家再仔细阅读,并进行评议,以指出其优劣得失,最后,

还要让小作者介绍自己是如何构思、如何选材、最后成文的。教师最

终还要加以总结。

通过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较为准确、较为规范的评语。如

一些学生写的评语,王思琳对郭营的作文《夕阳无限好》所写的评语

是:“文章通过描绘夕阳其多变、美丽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时间发展

顺序,生动地写出了夕阳的壮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夕阳前、夕阳

中、夕阳后等美景,层次清楚,少有错别字,比较新颖”,而陈瑞贤

和黄莆莆对向珊珊的作文《那次,我真的哭了》分别所写的评语是:

“文章细节描写精细,真实可信,读起来感人,让人印象深刻,最

后点题,详略得当,层次方明,是篇难得的好文章。字数多,字迹

工整,如果设有个别错别字,效果会更佳”,“文章主要描写人与

自然界的沟通与交流,深情地刻画出自己对小动物的深情厚谊。内

容丰富,用词准确,层次分明,有错别字,如能改正,会是一篇很

好的文章”。

本人曾上过一节学生互评作文的公开课,把这一方法和思路具体

展示了一下,收到了极其良好的效果,受到了东莞市教研室和师生领

导们的一致好评,这大大增强了我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下去的勇气和

决心。

三、教师的详批与劣批相合

教师通过粗阅后,可以把作文中有代表性的几篇选出来详加批改,

有时还要面批。讲评时,让几位同学先介绍自己的写作过程,大家可

以从中受到启发,这比教师直接说教不知要好几倍。另外,详评较差

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时,也要尽量不说讽刺挖苦的话,写一些让学生难

以接受的评语。教师要善意地指出其作文毛病之所在,并指出其需要

改进的地方,这可以增加学生们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每次作文除了个别的需要详批外,其余的都不需要面面俱到。过

详过细的批,一来教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二来也没有什么必要。我

们要做的是举一反三,以点代面,详批与略批相结合。教师有很多工

作需要做,不可能把精力和重点都放在批改作文上。作文是靠学生写

和练出来的,进行适当及时的点评,可以起到指导扶正的作用,但过

多、过详、过滥、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限制学生们的写作个性,最

终导致学生写不出新颖、独特的文章,那就更谈不上写出什么富有新

意、又有内涵的“放胆文”和“自由文”了。

我们采取上述批改作文的方法,实践证明,具有了很多优点。可

以说三个结合带来了三个好处:

一、提高了学生们作文的主动意识,调动了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

变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取到转为主动参与,避免了过去那种只看分数

和评语后就了事的现象。

二、促使学生评改别人作文时,开动脑筋,积极思索,增加了他

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批改别人的作文时,

往往都会去忙着查字典,找同学商量,或请教老师,无形之中,增强

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自己的阅读和评价能力。这样,同学们

批改和评议别人作文的过程,也就成了自己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学生们可以在相互批改和评议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提

高,这既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评价和欣赏能力,又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自

己的写作能力。一位学生叫黄海洋,他在自己的作文中曾感慨而理性

地写到:“作文对一些同学来说,是一件头痛的事,在他们看来,写作

文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更不知道该怎么写。没有丰富的词汇量和好

的写作思路,对于写作来说,根本就是天方夜谭。那么,怎样才能写好

作文呢?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要提高对写作文的兴趣,还要去学会评

改作文。互评作文不仅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而且还接高了同

学们的作文木平。我们可以从别人的作文中吸取更多的词汇量,采纳不

同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思路,井且在给别人改病句的同时,也减少了自己

写出来的病句。要告诫周学们注意,如何修改才能语句通顺莲贯、才能

用词准确、才能中心明确,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这样一来,同学们对

作文的写作兴趣就会更加浓厚,作文的水平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你可能认为,让同学们来批改作文,好像有些可笑,但这并不是荒

唐可笑,不可行之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运行的好方法、好措施,这

是我们经过多次实践才总结出来的。总而言之,互评作文能够真正提高

每一位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大家的写作兴趣。不信你来试试!”。

正如学生所写,我们作文评改的探索与尝试,最大的好处就是有

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发扬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

位,增强学生间的互动,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素质教育

中的一种真正体现。这位学生所说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

我们对此感到无比欣慰,感到信心倍增。

以上,是本人在光明中学作文评改中的几点探索与尝试,几点浅

见,只供大家参考。

课堂亮点一一学生思想火花的撞击

一一次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录

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于振华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研究性学习,其特点是:改

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此分析过去许多教学法(包

括教法改革、学法指导等),除了少数确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外,多数并未

能够挣脱斯金纳行为主义和“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窠臼,属于传统

的“书本搬家”而缺乏自主性、交互性和探究性。问题教学在研究性学习

中的运用,使教学不再由教师“广播”已有的知识,而是由学生重新发现

知识、重组知识、运用知识。

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在学习的

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以引导学生用

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书多年,深知课堂中授课的重要,更深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

尤其深感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笔者认为,课堂好比一个大舞

台,它不是由教师一人来唱独角戏,而是应该由学生和老师共同来上演。

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曾上过数也数不清的.课,可能够称得上精彩

令人叫绝的、而又令人难忘的好课,还为数不多。并不是说本人没能很好

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说让学生撞击出思想火花,使课堂出现亮点的地方

不是很多。正因为不是每一节课都能上得很精彩,所以说,我们更要珍惜

每一节精彩的课。这里就撷取研究性学习课堂中的一个精彩片段,供大家

参考。

前几日,我为学生上高二《孔雀东南飞》这一课,在总结刘兰芝不堪

婆母的刁蛮挤压,不得不自请回家时,一位学生突然发问。

生:刘兰芝自请回家是因为自己不行,她本身也有过错。

话音刚落,顿时在学生中间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议论纷纷,好长时间都平静不下来,这是我事先未曾料到的。当时,我并没有为此而手足无措,无所是从,而是因势利导地放手发动学生们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首先,我告诉学生们。

师:古代妇女是严守“三从”的,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那么,焦母为何置伦理道德于不顾,既不遵从儿子的意愿,又一意孤行地非要

遣回儿媳妇呢?如果像这位学生所说的是因为刘兰芝自己有过错,那么又错在

哪里呢?大家可以各抒己见,但这里也应该明确,古代封建礼教保守森严,焦母

作为一个必须遵从“三从四德”的妇道人家,如果没有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又

怎么敢违抗儿命,硬要逼迫儿媳妇自请回家呢?她的尚方宝剑无外乎就是古代休

妻的七条标准,即“无子,淫逸,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不事舅姑。”邦么,

大家可以对照讨论一下,刘兰芝到底触犯了哪一条?

经过同学们认真的讨论,大家纷纷归纳出了各自的理由。

有的同学说是因为“无子”。

理由:古代人遵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戒律。刘兰芝又未生育,焦仲卿

因为是独子,所以焦母非常看重这一点,于是她就毫不留情地把儿媳妇休掉了。

但同学们讨论后又认为。

生:他们夫妇只“共事二三年”,就断定刘兰芝不能生育,未免有些太武断。

再者,县令和太守家,也不会再去娶一个不能生育的女子作为儿媳妇。

讨论中,有的同学又说是因为“淫逸”和“盗窃”。

生:我们认为,刘兰芝绝不会违犯这一条。因为从“守节情不移”和“女

行偏无斜”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无置可否,刘兰芝是善良贤慧的,她是不会

去做出违反妇道,令人讨厌,并葬送了自己前程的错事的。

有的同学又猜测可能是因为“口舌”或“妒忌”。大家经过反复讨后论

又得出,这也不可能。

生:因为刘兰芝虽然“生小出野里”但其家教良好,他“十三能织素,十四学

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她“十七为君妇”后,又“奉事循公姥”,她

“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这样一位知书达礼,勤劳贤慧的女子,

又怎能去“披弄事非”,“挑拨离间”呢?他技艺超群,高人一等,更无妒忌可言;

她善解人意,就是在被遣回家之前,还叮嘱小姑要“勤心养公姥”,足见其心胸坦

荡,大度善良,“口舌”和“妒忌”是绝对不可能发生在她的身上的。

讨论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认为,刘兰芝也不可能有什么“恶疾”。

生:这在诗中虽然没有涉及,也无从考证,但也敢肯定,因为有人能够再娶她,

就证明她绝对没有病。

讨论到最后,大家都把焦点归结到“不事舅姑”这一条上了。

学生们虽然寻根问底的积极性很高,但却陷入了困境,因为诗中并没有提

及这些,很难从中找到直接证据,再者,同学们也很不理解,到底什么样的作

为才算是“不事舅姑”呢?

于是我告诉大家。

师:在刘生活的年代,如果媳妇与丈夫的感情超过了公婆的感情,那就是没

能孝敬老人,就是“不事舅姑”。陆游与表妹唐婉的婚姻不幸,就是最好的例证.。

他们是姑舅亲,两人因感情深厚,为此,触怒了婆母,于是姑和舅就强行把他们拆

散了。

同学们静静地听着我的讲述,我趁热打铁,继续点拨。

师:课文中刘与焦的感情也极其深厚,他们一个“守节情不移”,一个“黄

泉共为之”,就是在他们被拆散分手时,他们还“誓天不相负”,“二情同依依”,

在事情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时,他们俩最终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

东南枝”,他们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最爱,愿意为爱而献身。相比之下,焦母

就显得很是孤独。作为寡妇,焦母本来与儿子相依为命,他把儿子当作了自己唯

一的安慰与寄托,他们母子之情极其深厚。可自从刘进家后,儿子就把感情转移

到了刘的身上。这样,焦母的恋子情结就跌入了没有着落的无底洞,久而久之,

就生出了“吾意久怀愤”的想法,最后,只能狠心地把刘兰芝扫地出门,遣回娘

家,这样的事在现实中也是屡见不鲜,时有发生的。

通过我的分析和讲解,再加上大家的反复讨论,最终达成了共识。

生:刘兰芝是焦母的变态行为所致,如果刘本身有过错的话,那也是因为

他们夫妻感情太深厚了,这会让焦母心里不平衡,让她产生邪恶思想,从而做

出了变态行为。

大家明白了这一点后,我又及时点拨。

师: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刘兰芝“不事舅姑”,可深层的原因,其实是害人

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我们憎恨焦母的同时,更要去诅咒万恶的旧社会。

至此,一堂事先没有预料到的精彩之课就上完了!他给予了我们深刻

的思索,如何使课堂亮起来,让学生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撞击出思想火花,

这是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去努力的。

从这一实践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教学行为要基于学生的问题之上。即把

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先有学生的学,再有教师的“教”。教学过程是

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在这种特殊的交往过程中,首先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

生的学习起点能力和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教学法才有针对性,才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强调教师主要用“问题”的方式去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不轻易告诉学生答案,一个问题的解决最好靠学生自己或同学帮助。用“问题”解决问题与用答案解决问题,二者是不同的,前者的着眼点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后者则在于用问题解决。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本模式强

调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的自主建构。但是,学生自学水平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离不开教师对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这

种指导如果是滞后的,学生的接受就大打折扣,只有适时把握才是有效的、

才能有生命力。

以上的课堂实例,可以说明研究性学习,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间的互动

--光明中学作文评改的几点尝试与探索

广东省东莞市于振华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十几年,有着切身的体会,对于学生写作

水平的提高,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却收效甚微。并不是说学生

经过教师的指导和训练,写不出较为规范的作文,而是缺乏个性,没

有生气,千篇 一律,如出一辙,不够新颖。这在讲究创新、弘扬个性

的今天,又怎么能以此为满足,以此为目的呢?其根本原因,还在于

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承袭十几年固有不变的模式,往往会忽视接受

对象学生个体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

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作文“导、练、评”三个环节,要有所侧

重,除了重视练外,我们还要把重点和切入点放在作文的讲评上。评

的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我们

又应该如何进行作文评改呢?

我们的有效作法是,把着眼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提高

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上。通过采取写作、评改、讲评一条龙的方式,培

养学生进行自评互改,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间的互动,

大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让学生

们互发意见,谈论得失,老师再不失时机地进行点睛分析,作简要总

结,这样可以使教师从“苦于批改”中挣脱出来,从而转向了“乐于

指导”。新的理念,带动了新的实践,不断的实践又获得了良好的效

果。我们的这些做法己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空洞的理论上,而是具有了

很强的操作性。我们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

一、教师批改与学生批改相结合

学生把作文交上后,教师要粗略地看一遍,选出部分能代表好中

差的作文,进行认真批改。讲评时,教师要重申一遍此次作文的写作

要求,然后,把其余的作文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们进行自改或互改。

互改时,可以同桌互改,小组交换互改,甚至是跨越班级交换批改。

教师在巡视抽查批改情况后,最后要重点讲评几篇很有代表性的作文,

并找出有共性的问题,指出其解决的方法。还可以选出几篇写得较好

的评语,对照作文,让大家讨论,并指出其评得是否合理、是否到位。

学生们在相互的讨论中,从而也相应地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生互批作文时,教师要提出具体的要求,1、要尽量发掘和吸

取别人作文的优点,不得随意挖苦和嘲笑。2、重点修改错别字和用

错的标点符号。3、修改文理不通的语句。4、删去对表现主题无关的

句子和段落。5、调整和重新安排不妥当的段落层次。6、修改和补充

结构不完整的地方,并且还要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7、在旁批的基

础上,最后写出总批,签上评者姓名和批改日期。8、还要让学生看

到作文评语后,写出读后意见和感想。

二、教师讲评和学生讲评相结合

教师要对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重点讲评。首先可以把写得比较好

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打印出来,发放给每一位学生,先由老师或作者读

一遍后,让大家再仔细阅读,并进行评议,以指出其优劣得失,最后,

还要让小作者介绍自己是如何构思、如何选材、最后成文的。教师最

终还要加以总结。

通过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较为准确、较为规范的评语。如

一些学生写的评语,王思琳对郭营的作文《夕阳无限好》所写的评语

是:“文章通过描绘夕阳其多变、美丽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时间发展

顺序,生动地写出了夕阳的壮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夕阳前、夕阳

中、夕阳后等美景,层次清楚,少有错别字,比较新颖”,而陈瑞贤

和黄莆莆对向珊珊的作文《那次,我真的哭了》分别所写的评语是:

“文章细节描写精细,真实可信,读起来感人,让人印象深刻,最

后点题,详略得当,层次方明,是篇难得的好文章。字数多,字迹

工整,如果设有个别错别字,效果会更佳”,“文章主要描写人与

自然界的沟通与交流,深情地刻画出自己对小动物的深情厚谊。内

容丰富,用词准确,层次分明,有错别字,如能改正,会是一篇很

好的文章”。

本人曾上过一节学生互评作文的公开课,把这一方法和思路具体

展示了一下,收到了极其良好的效果,受到了东莞市教研室和师生领

导们的一致好评,这大大增强了我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下去的勇气和

决心。

三、教师的详批与劣批相合

教师通过粗阅后,可以把作文中有代表性的几篇选出来详加批改,

有时还要面批。讲评时,让几位同学先介绍自己的写作过程,大家可

以从中受到启发,这比教师直接说教不知要好几倍。另外,详评较差

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时,也要尽量不说讽刺挖苦的话,写一些让学生难

以接受的评语。教师要善意地指出其作文毛病之所在,并指出其需要

改进的地方,这可以增加学生们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每次作文除了个别的需要详批外,其余的都不需要面面俱到。过

详过细的批,一来教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二来也没有什么必要。我

们要做的是举一反三,以点代面,详批与略批相结合。教师有很多工

作需要做,不可能把精力和重点都放在批改作文上。作文是靠学生写

和练出来的,进行适当及时的点评,可以起到指导扶正的作用,但过

多、过详、过滥、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限制学生们的写作个性,最

终导致学生写不出新颖、独特的文章,那就更谈不上写出什么富有新

意、又有内涵的“放胆文”和“自由文”了。

我们采取上述批改作文的方法,实践证明,具有了很多优点。可

以说三个结合带来了三个好处:

一、提高了学生们作文的主动意识,调动了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

变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取到转为主动参与,避免了过去那种只看分数

和评语后就了事的现象。

二、促使学生评改别人作文时,开动脑筋,积极思索,增加了他

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批改别人的作文时,

往往都会去忙着查字典,找同学商量,或请教老师,无形之中,增强

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自己的阅读和评价能力。这样,同学们

批改和评议别人作文的过程,也就成了自己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学生们可以在相互批改和评议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提

高,这既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评价和欣赏能力,又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自

己的写作能力。一位学生叫黄海洋,他在自己的作文中曾感慨而理性

地写到:“作文对一些同学来说,是一件头痛的事,在他们看来,写作

文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更不知道该怎么写。没有丰富的词汇量和好

的写作思路,对于写作来说,根本就是天方夜谭。那么,怎样才能写好

作文呢?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要提高对写作文的兴趣,还要去学会评

改作文。互评作文不仅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而且还接高了同

学们的作文木平。我们可以从别人的作文中吸取更多的词汇量,采纳不

同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思路,井且在给别人改病句的同时,也减少了自己

写出来的病句。要告诫周学们注意,如何修改才能语句通顺莲贯、才能

用词准确、才能中心明确,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这样一来,同学们对

作文的写作兴趣就会更加浓厚,作文的水平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你可能认为,让同学们来批改作文,好像有些可笑,但这并不是荒

唐可笑,不可行之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运行的好方法、好措施,这

是我们经过多次实践才总结出来的。总而言之,互评作文能够真正提高

每一位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大家的写作兴趣。不信你来试试!”。

正如学生所写,我们作文评改的探索与尝试,最大的好处就是有

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发扬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

位,增强学生间的互动,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素质教育

中的一种真正体现。这位学生所说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

我们对此感到无比欣慰,感到信心倍增。

以上,是本人在光明中学作文评改中的几点探索与尝试,几点浅

见,只供大家参考。

课堂亮点一一学生思想火花的撞击

一一次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录

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于振华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研究性学习,其特点是:改

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此分析过去许多教学法(包

括教法改革、学法指导等),除了少数确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外,多数并未

能够挣脱斯金纳行为主义和“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窠臼,属于传统

的“书本搬家”而缺乏自主性、交互性和探究性。问题教学在研究性学习

中的运用,使教学不再由教师“广播”已有的知识,而是由学生重新发现

知识、重组知识、运用知识。

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在学习的

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以引导学生用

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书多年,深知课堂中授课的重要,更深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

尤其深感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笔者认为,课堂好比一个大舞

台,它不是由教师一人来唱独角戏,而是应该由学生和老师共同来上演。

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曾上过数也数不清的课,可能够称得上精彩

令人叫绝的、而又令人难忘的好课,还为数不多。并不是说本人没能很好

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说让学生撞击出思想火花,使课堂出现亮点的地方

不是很多。正因为不是每一节课都能上得很精彩,所以说,我们更要珍惜

每一节精彩的课。这里就撷取研究性学习课堂中的一个精彩片段,供大家

参考。

前几日,我为学生上高二《孔雀东南飞》这一课,在总结刘兰芝不堪

婆母的刁蛮挤压,不得不自请回家时,一位学生突然发问。

生:刘兰芝自请回家是因为自己不行,她本身也有过错。

话音刚落,顿时在学生中间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议论纷纷,好长时间都平静不下来,这是我事先未曾料到的。当时,我并没有为此而手足无措,无所是从,而是因势利导地放手发动学生们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首先,我告诉学生们。

师:古代妇女是严守“三从”的,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那么,焦母为何置伦理道德于不顾,既不遵从儿子的意愿,又一意孤行地非要

遣回儿媳妇呢?如果像这位学生所说的是因为刘兰芝自己有过错,那么又错在

哪里呢?大家可以各抒己见,但这里也应该明确,古代封建礼教保守森严,焦母

作为一个必须遵从“三从四德”的妇道人家,如果没有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又

怎么敢违抗儿命,硬要逼迫儿媳妇自请回家呢?她的尚方宝剑无外乎就是古代休

妻的七条标准,即“无子,淫逸,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不事舅姑。”邦么,

大家可以对照讨论一下,刘兰芝到底触犯了哪一条?

经过同学们认真的讨论,大家纷纷归纳出了各自的理由。

有的同学说是因为“无子”。

理由:古代人遵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戒律。刘兰芝又未生育,焦仲卿

因为是独子,所以焦母非常看重这一点,于是她就毫不留情地把儿媳妇休掉了。

但同学们讨论后又认为。

生:他们夫妇只“共事二三年”,就断定刘兰芝不能生育,未免有些太武断。

再者,县令和太守家,也不会再去娶一个不能生育的女子作为儿媳妇。

讨论中,有的同学又说是因为“淫逸”和“盗窃”。

生:我们认为,刘兰芝绝不会违犯这一条。因为从“守节情不移”和“女

行偏无斜”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无置可否,刘兰芝是善良贤慧的,她是不会

去做出违反妇道,令人讨厌,并葬送了自己前程的错事的。

有的同学又猜测可能是因为“口舌”或“妒忌”。大家经过反复讨后论

又得出,这也不可能。

生:因为刘兰芝虽然“生小出野里”但其家教良好,他“十三能织素,十四学

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她“十七为君妇”后,又“奉事循公姥”,她

“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这样一位知书达礼,勤劳贤慧的女子,

又怎能去“披弄事非”,“挑拨离间”呢?他技艺超群,高人一等,更无妒忌可言;

她善解人意,就是在被遣回家之前,还叮嘱小姑要“勤心养公姥”,足见其心胸坦

荡,大度善良,“口舌”和“妒忌”是绝对不可能发生在她的身上的。

讨论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认为,刘兰芝也不可能有什么“恶疾”。

生:这在诗中虽然没有涉及,也无从考证,但也敢肯定,因为有人能够再娶她,

就证明她绝对没有病。

讨论到最后,大家都把焦点归结到“不事舅姑”这一条上了。

学生们虽然寻根问底的积极性很高,但却陷入了困境,因为诗中并没有提

及这些,很难从中找到直接证据,再者,同学们也很不理解,到底什么样的作

为才算是“不事舅姑”呢?

于是我告诉大家。

师:在刘生活的年代,如果媳妇与丈夫的感情超过了公婆的感情,那就是没

能孝敬老人,就是“不事舅姑”。陆游与表妹唐婉的婚姻不幸,就是最好的例证.。

他们是姑舅亲,两人因感情深厚,为此,触怒了婆母,于是姑和舅就强行把他们拆

散了。

同学们静静地听着我的讲述,我趁热打铁,继续点拨。

师:课文中刘与焦的感情也极其深厚,他们一个“守节情不移”,一个“黄

泉共为之”,就是在他们被拆散分手时,他们还“誓天不相负”,“二情同依依”,

在事情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时,他们俩最终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

东南枝”,他们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最爱,愿意为爱而献身。相比之下,焦母

就显得很是孤独。作为寡妇,焦母本来与儿子相依为命,他把儿子当作了自己唯

一的安慰与寄托,他们母子之情极其深厚。可自从刘进家后,儿子就把感情转移

到了刘的身上。这样,焦母的恋子情结就跌入了没有着落的无底洞,久而久之,

就生出了“吾意久怀愤”的想法,最后,只能狠心地把刘兰芝扫地出门,遣回娘

家,这样的事在现实中也是屡见不鲜,时有发生的。

通过我的分析和讲解,再加上大家的反复讨论,最终达成了共识。

生:刘兰芝是焦母的变态行为所致,如果刘本身有过错的话,那也是因为

他们夫妻感情太深厚了,这会让焦母心里不平衡,让她产生邪恶思想,从而做

出了变态行为。

大家明白了这一点后,我又及时点拨。

师: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刘兰芝“不事舅姑”,可深层的原因,其实是害人

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我们憎恨焦母的同时,更要去诅咒万恶的旧社会。

至此,一堂事先没有预料到的精彩之课就上完了!他给予了我们深刻

的思索,如何使课堂亮起来,让学生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撞击出思想火花,

这是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去努力的。

从这一实践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教学行为要基于学生的问题之上。即把

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先有学生的学,再有教师的“教”。教学过程是

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在这种特殊的交往过程中,首先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

生的学习起点能力和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教学法才有针对性,才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强调教师主要用“问题”的方式去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不轻易告诉学生答案,一个问题的解决最好靠学生自己或同学帮助。用“问题”解决问题与用答案解决问题,二者是不同的,前者的着眼点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后者则在于用问题解决。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本模式强

调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的自主建构。但是,学生自学水平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离不开教师对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这

种指导如果是滞后的,学生的接受就大打折扣,只有适时把握才是有效的、

才能有生命力。

以上的课堂实例,可以说明研究性学习,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联系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

邮编:523126

电话:13332618648

主体尝试 篇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作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确实确定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分析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本期针对本年级学生情况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觉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三、解决问题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这样的精彩段落:

“一片绿油油的花生地,花生的叶子很茂盛,花生好像在和我捉迷藏,一个个都藏到了地底下。我双手握住花生的茎叶,身子微微向后倾斜,稍稍用力一拔,一个个带着泥土芳香、嫩黄色的花生便欢快地蹦了出来。像一群淘气、顽皮的孩子,顾不上身上沾着的点点泥土,争先恐后地跑到我的眼前,向我述说着地下迷宫中的趣事。”……

可见,生活正是广阔的海洋,教育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二)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一前提下,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有顺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注意发展变化、重点部分写具体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教师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做任何内容的限制,放手让他们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东西。其结果是,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棒!请看:

一天放学路上,我看见几只蚂蚁正围在一个死去的蝉的四周,我很好奇,便蹲下身仔细观察。只见一只蚂蚁在指挥其他蚁搬蝉的尸体,我想那么小的几只小蚂蚁能把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搬走吗?我疑惑不解。忽然,我想起我的一本书中介绍蚂蚁是个大力士。虽然,它的身长只有几毫米左右,但是却能举起比自己身体重50倍的重物,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位大力士竟然没有骨头,只有一层坚硬的外壳保护层。但是,它有强劲的大鳄,可用来切割和粉碎树木、木块、泥土、种子,乃至动物的肌肉和骨骼……用来举起比自己身体重50倍重物的“手”也正是它们的大颚。想到这儿,我便一直蹲在那里,看看它们是不是能举起那个庞然大物。过了一会儿,蚂蚁们终于开始行动了。只见那个蚂蚁头仍然在指挥着其他几只蚂蚁,忽然,那个蚂蚁头仿佛向其他蚂蚁喊:“1、2、3……”其他的蚂蚁就用它们那强劲有力的大颚咬住蝉的四周把它举了起来。它们刚走几步,忽然刮来一阵风,把蝉的尸体吹到了地上,但是它们不气馁,又继续地搬了起来。这时看到一个蚂蚁爬回洞里,不一会儿,那只蚂蚁又带着另外几只蚂蚁帮助一起搬蝉的尸体。最后,它们终于把蝉的尸体拖回到洞穴边。:“哦,蚂蚁的力气真大!”我高兴地喊了起来。……

(三)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文章合为时而作”,“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学历来坚持的传统。小学作文训练虽然只是最初步的应用语言表达见闻感受的训练,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生活认识的活动,应当把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与语言文字应用的目的性教育结合起来。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使作文训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

(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我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掘学生中的闪光点。

“我们走进兰花凤梨及食虫植物室,一株茂盛的红宝石蝴蝶兰映入了我的眼帘。一朵朵红宝石一般的花朵嵌在绿色的枝叶上,它們好像在冲我们招手,向我们表示欢迎。一棵棵猪笼草也不甘示弱,它摇动着巨大的花朵,似乎在自我介绍:"我叫猪笼草,是食虫类植物,我会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气来吸引虫子,虫子只要爬进我的大桶里,我的桶就会合上盖子,然后流出一种液体可以把虫子溶化、吸收。你可千万别小看我哟!我是你们人类消灭害虫的好帮手呢。”……

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让将来的景象浮现于我们的眼前。启发想象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作文内容更丰富,更富有儿童的情趣。

四、在实践中初见成效

总之,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为全体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的机会和参与的时间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思品课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尝试 篇7

一、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一对最主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和有力手段, 教师只有在同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后, 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然而, 传统的师道尊严, 教师的封建家长制权威意识, 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 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滞后。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 允许学生说错、思错、写错, 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 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 勇于丢掉面子, 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做到:

1.热爱、尊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 思维、记忆等认知技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 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也就是说, 教师只有把学生作为具体人来对待,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 关心学生的进步, 满腔热忱地培植他们正当的兴趣爱好和专长, 期望他们成才, 并甘当他们“登高望远”的阶梯, 才能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 使课堂得到感情的滋润。

2.面向全体学生, 讲求民主平等的教育作风

教师既是学生的教育者, 又是学生的同志和朋友, 教师要培养自己“非中心化”意识, 与学生达到互动, 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意图和行动。作为教师, 应面向全体学生, 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同时, 又要全面了解学生, 在把握学生需求点的基础上按需施教, 在把握闪光点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 在掌握学生薄弱点的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使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不同层次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的水平都得到提高。

二、激励和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两大主体动力

激励是来自外界的令人兴奋的刺激, 是对人的动机的一种激发, 是对人的主动性、积极性的一种调动, 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优化外部条件, 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量, 促使学生发挥潜力, 主动发展。这’种动机越强, 行动越坚决, 行动维持得也就越长久。因此,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启动激励性动力系统, 即展现希望一表扬鼓励一体验成功, 这正符合青少年“求得尊重、得到认可、充满自信、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纵观许多教育名家的课堂教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十分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品味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感觉到“我也行”“我也能成功”比什么都重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随时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闪光点, 及时辅之以简短而又真诚的表扬与鼓励, 这样就能让学生体验到希望、信心和成功的喜悦。这一心理过程,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 在表扬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流向, 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就意味着更大的进步。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圣人贤者为我们留下的最通俗但又最宝贵的教育经验。但我们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对此充耳不闻, 熟视无睹, 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教学过程中不能教到学生心坎上。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 不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渴求, 所以学生只是疲于应付, 也就激不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比较抽象枯燥, 往往难以燃起学生的兴趣。但是, 只要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 同样能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例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一道理, 可以用“量体裁衣”打比喻, 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 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并说明人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大, 身高不断地增高, 所穿的衣服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 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体。形象的比喻就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 比喻贴切, 印象深刻。这比泛泛地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效果要好得多。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积极参与者。”真正的教学应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 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1.情境教学法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了立体情感感染的方法, 即将美丽的画面、震撼心灵的音乐, 以及情感丰富的语言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官, 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情感共鸣, 从而创设立体教学情境。例如, 在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时, 学生面对屏幕上出现的“物种灭绝、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荒山秃岭”等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 无不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把经济发展与保持环境和谐协调起来,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2.问题教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 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是将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的内在动力, 而动机又产生于需要。人有了某种需要, 就产生了要求满足需要的愿望, 当有了能够满足这种愿望的条件时, 就产生了人行动的动机, 产生了积极性。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 学生思维是否活跃, 除了与他们对学习某种知识的目的、兴趣等有关外, 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因此,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 思维又总是朝着尚未弄明白的问题前进。疑能促思, 有问题才会思考, 通过设疑、质疑展示教学目标, 可以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但是, 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只有那些具有适当的广度、难度、深度和区分度的问题, 那些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的问题, 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实践竞争法

陶行知先生早就倡导教学合一。实践竞争法即安排学生亲身实践, 组织学生激烈竞争。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生活, 就是实践, 所以要倡导学生大胆实践,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这样在反复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有演讲课、辩论课、评析课、角色扮演课、小品表演课、新闻发布课、研究性课题汇报课等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例如, 结合教材的知识点、社会生活的热点和学生思想的疑点, 设置一些诸如“上网有利于中学生吗”考试作弊与诚信”等学生想说又能说的辩题, 让学生分组辩论.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扮演实际生活中的一个角色。如“假如我是一个乡长, 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假如我是一个市长, 如何使我市环境越来越优美?”等。学生在演讲过程中进发出来的智慧火花, 至今使我难忘。更令人叫绝的是小品表演课, 学生把从教材中学到的知识, 同社会实际、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活学活用, 自编自导, 其表现出来的智慧才华, 使我这个做教师的自叹不如!

主体尝试 篇8

1. 片面认识学生主体性, 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

很多教师片面地认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主体性, 认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主体性展开, 却忽略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1]。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地理的认知层面仅仅停留在表面, 缺乏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缺少相应的思维方式及知识结构引导, 学生很容易走向误区, 进而在初中地理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窄, 学习阻力越来越大, 自信心及学习兴趣都会大大消损。

2. 教师过度主导, 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空间

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还停留在教师绝对主导的层面, 强硬地将考试技能及书面知识灌输给学生,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迫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学生缺乏自主的思考时间及空间, 从而导致他们创新性思维及批判性思维被遏制。造成学习兴趣慢慢丧失, 甚至出现逆学现象[2]。

3. 忽略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内容偏离学生认知水平

当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标准往往都是统一建立, 授课模式也是面向全体学生设定。我们知道, 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家庭教育环境、基础知识掌握能力都存在客观的差异。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及吸收能力各不相同[3]。

而很多初中地理教学内容设计、授课模式及评价机制都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客观差异性特点。

二、“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对新知识、授课内容、思维方式等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学内容设计及授课模式都是紧紧贴合学生实际[4], 围绕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所展开[5]。最后在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之上, 教师要合理跟随学生的思维主线,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间。这种“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不仅充分响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还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

三、“主导—主体—主线”三维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分析

1. 体现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及考核标准一定要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合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展开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 让学生讨论、相互分享生活中能量的传递, 生态链的循环, 各个家庭空调装置的方向及位置等。并互相分享自我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精神,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突出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适当引导[6],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辅助设施, 如FLASH、多媒体、影视片段等, 将抽象的教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动画效果, 让学生从根本上发现及认识地球面貌的形成过程。并在学生逐渐建立的认知能力上, 及时提问, 深化知识结构, 反馈教学效果。从而逐渐优化教学模式。

3. 遵循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主线地位

在习题讲解过程中, 对于学生已经建立的认知水平,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索, 并围绕他们的思维主线进行辅助指导。

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上将学生进行分组负责此题目中的某一个问题, 并进行讨论解决, 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空间。那么, 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之上必然会投入讨论, 探索出不同的解题方法。那么教师就要遵循他们的思维主线进行辅助性的指导, 并尊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四、总结

笔者基于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化认识, 结合一线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主导—主体—主线”三维初中地理教学模式, 自此教学模式实施以来, 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获得新的突破,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2]张胜前, 李家清.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地理分支标准的特点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 2010 (04) .

[3][5]罗国忠.关于提出探究问题的实证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10 (05) .

主体尝试 篇9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 不仅仅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变“接受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 关键在教师。初中化学教师必须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 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化学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 深刻领会其编写的指导思想, 对调整内容进行新旧对比, 在对比中来领会, 对一些暂时拿不准的问题, 进行广泛的教研讨论, 在教学中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同时, 在教给学生学科知识的基础上, 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精心组织合作小组, 确立合理评价机制

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这一活动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活动有着重大的区别。传统小组往往是同质小组, 而合作小组则由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 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合作小组通常由异质的四人组成, 其中一名是优等生, 一名是差生, 两名是中等生, 要求各组总体水平一致, 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同时, 全班各合作小组之间又应该有着同质性, 为保证各小组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对小组的评价, 我们引进了“基础分”和“提高分”, 以此作为小组的评价标准。“基础分”是分组前每个学生近期各次考试的平均分, “提高分”是该次检测中的成绩与基础分相比按一定的比例获得的分值。对各小组主要是以提高分的高低评价小组的成绩。引入“提高分”记分制, 即强调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 使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去获得成功,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分值对小组都是十分重要的, 从中强调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的平等地位, 激发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去。这样, 以小组间的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 能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 提高小组的凝聚力。

三、创设化学问题情境, 指导学生深入探究

例如在CO2的实验制法的教学中, 我以下列问题为载体, 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在三支试管中, 分别加入以下三组物质:大理石和稀盐酸、大理石和稀硫酸、纯碱与稀盐酸。从以上三组实验结果, 你认为哪一组最适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若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应选用什么装置?所需仪器有哪些作用?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向气体发生器中如何装药品?加药品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使制得的气体较纯净?怎样去收集气体?若使反应停止应怎样操作?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主体尝试 篇10

关键词:主体参与,合作尝试,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讲评策略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说是重点, 因为写作表达能够集中表现学生的能力, 能够全面衡量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水平, 应该加强指导; 说是难点, 因为要在限定的时间内, 用英语表达出内心的诸多想法, 还要语句通畅、符合题意, 难度当然不小。因为学生对英语书面表达的兴趣也不高, 所以抓学生的兴趣点就成了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策略。

一、集体讲解, 示例指导

写作是有技巧的, 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更要系统, 怎么开头, 如何结尾, 中间的事件怎么叙述, 这些技巧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有计划地安排内容, 不能遇到问题就零散点拨, 最好在写作训练之前进行写前指导, 让学生明确怎么写。教师的理论指导最好能给出相应具体的例子, 教师要点出例文的优点, 让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学到优秀之处, 再动笔去写, 书面写作最初就应该从模仿开始。如讲解写作开头的技巧时, 要强调第一句就应点明主题, 做到开门见山。如要求以“诚实”为话题写作, 开头可以这样写: Honesty is one of the best virtues.An honest man is always trusted and respected.On the contrary, one who tells lies is regarded as a“iar”, and is looked upon by honest people.让学生借鉴开门见山的写法, 接着就进行文章开头的练习。当然文章的开头还有许多种方法, 如概括性开头、回忆性开头、交代时间、人物性开头等, 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讲解和练习。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还在于词汇量的积累。学生积累的词汇越多, 在写作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积累单词, 就要多记多背, 课本上的单词、句型和课文是我们积累的直接来源。平时还要多阅读英语小文章, 做好读书笔记, 摘抄一些优美的语句, 并背诵下来, 在写作的时候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这样积累的东西就可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二、师生交流, 主体参与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动笔去写, 写作的内容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 愿意写的。在写作训练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15分钟的谈话交流, 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因为写作的题目大都是假设的情景, 学生只能凭空想象组织语言。学生对编造的假的文章本来就兴趣不高, 再用英语去表达, 学生当然不喜欢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事情, 如周末在家里的场景, 或者学校组织的活动等, 把身边人身边事都用英语写出来, 学生的内心会有成就感。也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活动去安排, 如每一单元的最后环节都安排了写作, 在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等环节后都有Writing, 可以根据课文所学, 模仿写作。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 就会很用心地去完成自己的作品, 不会写的单词都会主动去查词典。学生写作的兴致高了, 写作的能力当然就会提高。

三、生生互动, 尝试写作

在写作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生生互动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可以根据英语学习的程度差别分成学习小组, 保证各个小组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有利于小组内部共同进步, 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写作训练之前, 教师根据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确定一个写作主题, 然后由小组交流写作的观点和思路, 之后认真写作。这是第一步。为了尝试写作而交流, 写作完成以后, 各小组之间可以互批互改, 包括单词正误、句式用法、时态的确定以及文章整体的构思和形式, 小组内同学之间可以给出评语和建议。小组交流之后再修改, 誊抄, 完成初稿。

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批改可以提高单词运用的准确性, 有利于学生的语法学习。文章在修改的过程中会越来越精, 写作能力也会在修改中更快提高。

四、多步升格, 写作提升

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功成, 写作是听、说、读的综合, 所以写作能力也可以通过听、说、读来提高。教师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做“陪练”, 所以还是要组成小组, 彰显“主体参与, 合作尝试”学习模式的作用。

同学之间可以自由组成“写作提高小组”, 主要以写作、阅读、听、说为主要内容。小组内平时可以讨论出写作计划, 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阅读对方的作品, 反思自己的文章, 为写作创作愉快的氛围。写作小组还可以模仿“英语角”, 多搞一些听、说、读的比赛, 为写作提供素材。“写作提高小组”的建立可以即时反馈写作的情况, 极大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批改全部同学的一篇文章需要好几天的时间, 反馈后再修改, 历时比较长, 而在学习小组, 学生随时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随时可以修改提高。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中心点就是把学生的写作热情点燃, 只要学生有写作的兴致, 写作就不再是难事。“主体参与, 合作尝试”正符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需要, 通过示例 讲解———师生交 流———生生互动———多步升格, 学生的写作兴趣会越来越高, 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逐步提升。

高中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指导好写作方法, 组织好“写作提高小组”, 让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不再困难。

参考文献

[1]徐东萍.浅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16期

[2]庞艳芳.对高中英语写作方法的探讨[J].成才之路.2010年25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主体尝试】相关文章:

在尝试中成长-尝试的作文700字07-02

尝试人生 读《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有感06-25

作文尝试04-17

方法尝试05-04

尝试成功05-11

尝试发现05-17

尝试法06-02

有益尝试06-10

尝试成功范文05-16

尝试滑雪范文05-16

上一篇:应对课堂生成下一篇:硝笨地平缓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