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重

2024-06-20

八重(精选六篇)

八重 篇1

我认为要坚持“八重”

一、重朗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 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 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 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 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 读出音韵, 读出意境, 读出情味。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 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句:天/灰蒙蒙, 又阴/又冷。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 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人民对总理的哀悼之情。第二句: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 挤满了男女老少, 路/是那样长, 人/是那样多, 向东/望不见头, 向西/望不见尾。“挤满”、“长”、“多”三个词读重音, 使学生在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中。如此引导, 学生品出了言中意, 言中理, 言中情, 既丰富了语言库存, 有陶冶了情操。

二、重合作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也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 而共同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 学生是报告和讨论, 教师是指导和订正。”古语云:独学无友, 孤陋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 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 语言的交流, 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 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 一人一物。

三、重想象

选入教材的文章作品, 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 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 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 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 补充情节或空项, 则能促进阅读, 增强语言训练的力度。如《黄山奇石》一文, 课文根据黄山岩石名形相似的“奇”, 通过“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等石的具体描写, 突出“很有趣”。其他奇石。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一笔带过, 形成空白。我们可引导学生紧扣“奇形怪状”, 抓住岩石的名字, 发挥想象里, 分别说说这三块略写的岩石的样子。模仿前文描写的句式手法, 把这三块岩石具体写下来。然后要求学生改写课文, 把这三块岩石作为详写的内容, 把原文中详写的四组岩石作为略写, 开头结尾不变, 进行更高层次的训练。

四、重自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 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这句话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 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 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词句、精彩片段, 进行符号批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 让学生有感而发, 有疑而注, 有得而写, 使思想得到启迪, 灵魂得到净化, 个性得到张扬。

五、重质疑

“学贵有疑”, 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 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由此可见, 让学生质疑, 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落花生》一文, 有学生提出:“落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 不像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 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个对比不科学。为什么?因为桃子、石榴、苹果既可观赏, 又可食用, 这不是一举几得吗?总比落花生只供食用不可观赏要好得多。虽然学生的理解与作者的表达意图有失偏颇, 但能向教材挑战, 就很难能可贵了。有了疑, 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 变被动为主动, 进入“愤悱”的状态, 也就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六、重体验

新课标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在总目标中也特别强调要“注重情感体验。”真正有价值的学习, 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基础的, 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 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整体参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亲历、体认和验证, 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追寻“体验”, 让体验全方位地进入开放的语文课堂, 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师的倾心追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小稻秧历险记》, 一位学生朗读到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后, 有气无力地说:“完了, 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时, 声音很大, 力气很足, 情感不到位。于老师幽默地启发:“要么你这株杂草抗药性强, 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 朝他做了喷洒的动作。在于老师创设喷洒情境的激发下, 这位学生如历其境, 有了真切体验, 再读时, 他耷拉着脑袋, 真得有气无力了。

七、重辩论

将“辩论”这一形式纳入课堂, 一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二是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照亮心灵的沉睡区, 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三是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创新, 敢于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不迎合别人, 活现出一个实实在在的自我。更重要的是通过争辩能够明白是非, 从而培养学生能言善辩和口语表达能力。

八、重读写

十八重溪一日游 篇2

今天,我来到了十八重溪。首先走入大门,你会看见一个大牌坊,牌坊上雕刻着精美的图岸,牌坊上赫然写着:十八重溪。车非常非常多,我感叹:今天来游玩的人好多啊!往里面走,那里的树数不胜数,空气非常清新,河水非常非常清澈,如果下去泡个澡,多么惬意啊。可是我一下去,就会给十八重溪带来污染,我还是不下去吧!

我们先来说一说树。那里的树头是弯着的,仿佛在给人们鞠躬,好象迎接什么国家元首一样。我们再来说一说河水。河水非常清,在里面游泳、泡澡不成问题。可是你准备游泳的时候,你会看到四个字:河水很深,严禁游泳。哎!你可能会这样说。但是我们不要着急,因为我们可以把石头扔进去,会溅起水花。

进到里面了,山高大挺拔,像一个巨人保卫着边疆。我央求老妈把数码相机给我,老妈嘴上敌不过我,只好把它给了我。

我拍了一些有意义的照片,譬如叔叔和妈妈的合影,我和妈妈的合影,我和叔叔的合影,高大威武的`山、波光粼粼的湖水、憨厚老实的树,汇成了一副美丽的中国画。我把我拍的照片给他们看:他们连声说:Good!

我连声说谢谢。

到了有湖水的地方了,正巧脚底有许多石头。我抓起十五个小石头扔向湖中,顿时湖面出现了十五个小波,非常漂亮。我还不过瘾,抓起三个大石头扔向湖中,只听“砰、砰、砰”三声,湖面上似乎出现了波浪,两条“巨龙”向我飞来,我连忙躲闪,可惜并没有躲开,“巨龙”的余点在我身上飘荡。我最后发怒了,拿起一块巨大的石头用尽全力扔去,可是天公不作美,偏偏扔到了离我只有一分米的地方,突然间,一声巨大的“砰”使我慌了神,我连忙用我最快速的办法跑走,可是前面有一块大石头我没看见,我飞了出去。飞出去的时候我想:我今天做错什么了?

我们又在十八重溪玩了一会儿。夕阳西下,已经四点多了,我只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十八重溪。

重返八重樱下 篇3

1934年,日本横滨的一所教会中学里,他叫保罗,她叫苏珊娜。出了校门,同学们叫她小林加代,叫他大岛一兵。

他对她说:“你还是叫我郑左兵吧,这是父亲给我取的名字。”加代垂下美丽的双眼,她哈下腰,郑重地说:“哈依。”两个人一前一后结伴回家,左兵在前,加代在后。

他高高瘦瘦,晃晃荡荡地走路,有一种桀骜不驯的气质。她穿着校服,踩着小碎步,微微地弓着背,像那个时代典型的日本少女。要过桥的时候,他会站定,扶她一把。两人并肩走上桥,然后下桥,继续一前一后地走。他们不说话,然而走得安然。

街角有一株很大的八重樱,枝丫重重叠叠,平日不惹眼,一旦开起花来,满树的绯红热闹出万种风情。他们走到树下,他站定,等她赶上来,客客气气地说:“撒哟娜拉。”然后,他向右拐,进入一条青石板巷;她接着往前走,不远处就是她家的米店。回到家,女佣人迎上来接过她手中的书包,热情地向门里喊一声:“二小姐回来啦。”左兵家里,迎接他的只有母亲。

左兵的父亲郑孝仁是在日本经商的广东人,开食杂店,生意很好,于是买下了16岁的大岛由纪子作为外室,而他在广东老家还有两房妻妾。郑孝仁每年在日本住4个月,由纪子生下左兵后改为住5个月。丈夫在家时,由纪子穿戴整齐殷勤服侍;丈夫不在时,由纪子卸下钗环勤俭度日。左兵4岁时,老家的人催郑孝仁回去,于是日本的生意由管家代做,由纪子每月去账房领一笔钱,仅够糊口。郑孝仁一年半载来一封信,叮嘱由纪子照料左兵。左兵该上学了,由纪子收到账房转来的一个红包,包里有一叠钱,红纸上写着——左兵的学费。

日月如流,左兵17岁了,是教会中学里的优秀学生。因为是中国人,又没有父亲,他没少受同学的欺侮,但是他不怕。他虽然瘦,然而有时也会发疯似的还击。那一次,加代在校门口迎住左兵:“放学后我们一起走好吗,我一个人走僻静的路有些怕,拜托了。”其实,她一向是由女佣接送的。左兵一口答应,这个弱小的日本女孩子居然请求他的保护,这让他觉得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加代是情窦初开的少女,而左兵仍是未谙世事的少年。每天清早,左兵走到巷口,远远地就会看见加代站在樱树下等着他。见了他,她微微一笑,弯一弯腰,然后跟在他的后面走。

左兵喜欢下雨天,下雨天加代穿的木屐噼噼啪啪地响着,让他觉得有板有眼有韵律。雨大了,加代会半踮着脚,在侧后方举着伞,为左兵遮雨。左兵喜欢加代半羞半喜的样子。

圣诞节,学校组织晚祷,允许大家穿校服以外的正式服装。那天,左兵一出巷子,眼前一亮:樱树下,加代穿着白底缀着淡淡樱花的和服,红底织银的襁褓。雨丝霏霏,加代撑着一把红色油纸伞。左兵第一次意识到加代有多美,不知怎的就心慌意乱起来,有一种想马上逃掉的冲动。少年的心啊,真是说不清。

1936年底,大批华人开始返国。在涌向码头的人潮中,左兵紧随着父亲的管家前行,觉得自己像是一滴微不足道的水。母亲哀恸地哭着,抓着左兵的衣服舍不得他走。

将近中午,船快开的时候,加代突然呜咽地出现在舱门前。她是刚刚才知道消息的,费尽周折才找到这里。加代筋疲力尽,跪在左兵面前,只说了一句话:“可是,郑君,我喜欢你啊……”左兵的心中一片茫然,后来,加代的声音在他脑海中无限悲凄地重复着:“可是,郑君,我喜欢你啊……”

一直到多年后,左兵才意识到加代说出这句话要有何等的勇气,而日本在左兵的记忆中,便是两个女人,她们头发凌乱、哀痛欲绝地站在细雨中的码头上,相互扶持着,呼喊着……

49个年头过去,左兵在中国经历了流亡、读书、工作、娶妻、生子、丧父、解放、大跃进、当右派、平反、添孙、丧妻……中日建交后,通过红十字会,左兵知道了母亲的情况:自1937年开始当看护,1946年死于疾病。

1985年,左兵因一些产权问题回到日本。中学时代的同学到饭店看他,走时留给他一张名片,上边有一个返老还童式的鬼脸——名片是加代的。左兵又想起了多年来萦绕在他脑海里的声音——加代跪在船上,泪流满面,无限凄绝:“可是,郑君,我喜欢你啊……”

岁月冲走了许多东西,但是最纯净的留了下来,那是因为缺憾造就的纯净。左兵拨通了加代的电话,没有惊叫、眼泪、叹息、懊悔和掩饰,一切都是平平淡淡的。他约她出来喝茶:“我回来了,茶社见好吗?”好像他不过昨天才离开,而一切均可以从现在开始。

她说:“好的,但喝茶不必了吧,我实在不愿毁去我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你在那棵樱树下等我,我会从你身旁走过,请别认出我……”他答应了。

两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在电话中平静地相约:“再见,来生再相认,来生。”

正是樱花凋落的季节,在横滨一株古老的八重樱下,站着一位老人,他穿着租来的黑色结婚礼服,手中是一捧如血的红玫瑰,49朵——距那个刻骨铭心的时刻,已有49年。

老人站在如雨飘落的樱花中,向每一个路过的老妇人分发玫瑰,同时微笑着说“谢谢”。49朵,总有一朵是属于加代的吧,不管她现在是消瘦还是富态,是儿孙成群还是独自寂寞,是泪眼模糊还是笑意盈盈……老人遵守约定,不去辨认,只是专心致志地分发着他的花。有的老妇人坦然接受了,客气地道谢;有的老妇人满怀疑虑,可还是接下花,匆匆离去。

八重 篇4

我还让本地的圣查尔斯业余无线电俱乐部(SCARC)的成员们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在家试用这两款电台。在这篇评测中会引用其中的一些反馈意见(既有来自老手的,也有来自新火腿的)。

控制和显示

和其他手持设备相比,FT-252和257凭借一个缺失的特点而鹤立鸡群:数字键盘加大量按钮!实际上,控制按钮的数量一共只有9个,此外还有一个PTT拇指旋钮开关和一个拨号旋钮。(Icom和Alinco都推出了类似配置的电台。)所有的按钮都有不超过2种的功能,而通过SET按钮与拨号旋钮配合可以在40个参数菜单中进行选择。

这种简化的操作接口会给使用过FRS/GMRS、MURS或者公共安全电台的火腿无线电新手带来一种熟悉的“感觉”。对于一款需要让新手火腿方便操作的入门级电台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他们在掌握了更多的经验之后,就可以继续升级到功能特性更全面的电台了。

有一个SCARC会员对这一接口有这样的看法,“(我不)喜欢林林总总的按钮和旋钮,所以我真的很喜欢它。音量控制也一点都不困难。我可以很方便地更改中继台设置,并且返回想要的位置。”

作为一款单波段电台,它的显示器就可以做得很简洁明了。6个硕大的字母数字字符加上稍微小一点的k Hz数字、一个信号强度 / 输出功率指示条以及17个小图标和标签就已经绰绰有余了。在不同的角度和距离下,我都能看得很清楚。当按下任何按钮(除了PTT)或拨号旋钮后,LCD就会亮起5秒。不过,按钮并没有背光。一个SCARC会员指出,在黑暗中使用起来就因此不太方便了。

大多数但非全部SCARC的新火腿都觉得主要的控制和功能都很直观易用,不需要查阅说明书。一个会员提出,“所有的控制都很好理解和使用,甚至可以单手操作。”总体的流程和术语使用都与八重洲的其他电台非常相似。我可以很迅速地拨入一个频率,然后将其写入存储器中,期间无需查阅任何指南。

许多有经验的火腿也会对简化的控制方式留下深刻印象。随着各种强大的手持收发信机纷纷容纳了越来越多的功能特性,易用性往往就成了短板。我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说多级控制和标签既不容易记忆,也不方便使用,还要求说,“他们就不能做个和老的(此处应填入你最喜欢的老电台)一样简单的电台吗?”之类的话。好了,我们眼前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我有一台全副武装的VX-8GR,但留着它进行高级操作,而在平时就用这种小电台其实是个很好的组合。

我觉得FT-252/257操作起来也很轻松。我平常用的功能全都可以直接通过一个按钮或者顶层的副功能直接控制。我尤其喜欢能用一个按钮访问VOLUME和SQUELCH的设计。监听中继台的上行信号也可以通过REV按钮轻松实现。电台的音频输出颇为清晰,可以在马路、大风或者嘈杂的环境中使用。扫描速度很快,默认设置的效果也很好。一个SCARC会员将它当作警用和火警扫描器来使用,结果令人满意,他报告说,“10波段存储器空间使用简便,编程(和)扫描速度非常快。”

† 原配 FNB-124LI 1030m Ah 锂离子电池和 SAD-11B 壁式充电器。可选配件:FNB-124LI 备用电池,40 美元;CD-57 坐式充电器,30 美元;SDD-11 点烟器直流供电线,35 美元。* 未进行测量;没有外部扬声器插口。

没有数字键盘确实让电台的功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例如,在公共服务通讯中,快速直接输入频率是必不可少的。虽然你可以通过F/MW键打开1MHz步进功能,但在这个时候,还得用上拨号旋钮。在编写好大量的存储器后,你就能快速地将目标频率附近的存储器频率传送给VFO,然后再进行频率调节,不过也算是一种高级的方法了。在没有键盘的情况下,你也无法手动发送DTMF序列。一个SCARC会员就指出,“这款电台缺乏……DTMF直接输入的功能,这会让新手火腿无法使用IRLP中继台。虽然你可以在存储器中输入DTMF码,但感觉麻烦了点。”

† 原配 FNB-124LI 1030m Ah 锂离子电池和 SAD-11B 壁式充电器。可选配件:FNB-124LI 备用电池,40 美元;CD-57 坐式充电器,30 美元;SDD-11 点烟器直流供电线,35 美元。* 测量时噪声不超过所示值。** 未进行测量;没有外部扬声器插口。

性能

正如在性能表格中所示,官方发布的规格相当有竞争力,而且八重洲在不虚标规格方面可以说是享有盛名的。这些电台虽然售价低得惊人,但凭借扎实的工程设计和测试,依然能带来具备例如IPX5防水这样的功能特性的可靠而优质的产品。

相比固定和移动设备,手持收发信机的一个常见弱点就是接收强信号时的性能。FT-252/257由于具备直接转换(DC)接收机而打破了这种常规的业余观念。由于这种技术是移动电话和其他低成本商用无线设备所采用的标准方法,所以很可能他们将某种商用DSP技术运用到了业余无线电里。不管怎样,交调失真(IMD)和邻道抑制的性能参数都是可以接受的。

尽管ARRL实验室对 各种射频参数都进行了详尽的测量,但要证明电台的性能,还得看实战。我所在的位置附近正好有一个装有各种高功率VHF和UHF发射机天线的高塔。如果我带着一个无法阻挡这些强烈冲击的接收机经过这个地区,就会因过载而产生一大堆伪输出音。我将这些手持电台带到了位于高塔底部旁的停车场里,接上外部车载天线,在接收范围内进行扫描。虽然监听到了一些伪响应,但接收机总体上还是比较安静的——加分。一个SCARC会员也表扬了接收音频,说:“即使信号很弱,但中继台听起来依然很清楚。”

关于连接外部或者非原配附件天线时要注意一点:电台的SMA射频插头是近期产品的标准接口。由于SMA的尺寸较小,所以不太容易将同轴电缆牢牢锁住,因此你需要一个夹子。如果插得不紧的话,用久了插头肯定会松脱,这就会干扰甚至断开SMA中心针脚的连接。这个问题并不是这两款产品特有的,但还是希望大家能在平时注意。

电池选择和充电

FT-252/257电台使用锂离子电池组,电压7.4V,容量1030m Ah。锂离子电池有许多吸引人的特点,例如高容量,但它们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放电,充电方式也比较特殊。对于大部分其他的电台而言,更换电池并不是一件易事,因为充电电路位于电台内部,而非充电器上。

在用原装天线进行点对点通联以及通过本地中继台通联的情况下,中等功率设定(大约为2W射频输出)应该就足够了,电池可以用上3到4个小时,算是够久的了。有的用户说在扫描的时候电池可以用7个小时。

虽然没有 配备AA或AAA电池组,但你可以将最高10V的电源接在EXT DC口上,给锂离子电池充电。你可以用车载适配器将车上的11 ~ 15V电源降到FT-252/257可用的范围内(5到10V)。注意,原配的交流壁式充电器不能在电池没电的情况下给电台供电。一个SCARC会员评论说,这款电台必须通过特殊的适配器才能连接外部的12V(13.8V) 电源, 并解释说,“我更喜欢……将手持电台挂在车上的直流电源上,通过基座(电源)来充电和使用,而不是在电源线路上再多挂一个壁式充电器。”

图 1 FT-252 和 FT-257 的显示与控制都是完全相同的,简洁易用。

总结

将目标群体明确定位在新手火腿上的简化的控制和接口同样会得到有经验的业余爱好者的青睐。这两款廉价电台制造精良,性能优越,但缺少音频 / 编程接口,电池限制较大。

软件和编程

这段评测写起来可轻松了——因为它们根本没有软件!缺少扬声器话筒或耳机插口这种通常用来复制和编程的接口,对于入门级电台而言或许不算什么问题,但却无法满足高要求的应用场合。由于所有的存储器都必须“手动”编程,所以就给扫描能力设置了一个障碍,因为你得输入大量的信息才行。快速地给电台复制或者编程在某些公共服务团队功能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给一个存储器编程并不困难,但如果要用上200个存储器频道的话,你就不知道要按多少次按钮了!不过用的时间久了,你可能就不知不觉设定了许多存储器,并完成了扫描配置。

总结

安全管理要杜绝“八重八轻”范文 篇5

时下,企业“我要安全”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岗位人员的密切配合协作,齐抓共管。在日常安全管理中,不少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八重八轻”的现象,不仅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而且使安全管理出现漏洞,不利于安全生产。

一是重布臵、轻落实。有的单位能够及时召开有关安全会议、下发安全文件、传达安全精神,安全工作布臵得井井有条,却在落实上大打折扣。主要表现在:有些单位以会议、文件代替落实;有的单位检查敷衍了事,蜻蜓点水,走形式,走过场,该抓的问题不抓;有的单位抓工作不紧、不细致,对一些安全问题不够及时发现并消除,从而导致问题依然存在,隐患依然是隐患,等等。因此,应严肃认真的学习,全面深刻地理解,大张旗鼓地宣传,始终如一地贯彻,不折不扣地执行。决不能把法规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讲在嘴上,不落实在行动上。

二是重形式轻实干。有些单位和管理人员也经常讲“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但是口头上说得多,细致工作做得少;布臵工作多,检查落实少;表面文章多,真抓实干少。特别是有些管理人员在这次开展的“两大”活动中,没有端正把活动当成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强化安全基础管理的机遇意识,还习惯于突击一阵子的思维,满足于拉拉标语、做做板报,把有关台帐填平补齐,搞一些“纸上功夫”的花架子,尽管忙忙碌碌,表面上看起来“两大”活动搞的轰轰烈烈,但对促进安全“质”的管理变化不大,收效甚微。

三是重管理轻教育。一些企业在安全工作中只讲如何从严管理,职工要如何服从管理,就是不关心、不顾及、不考虑职工的思想变化,不关心职工的心绪变化,不去做过细的安全思想政治工作。职工一有想法,就责备职工不理解、不支持、不服从,以大帽子压人,弄得职工思想接受不了。随着企业职工民主观念和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必须把安全教育人性化管理纳入安全教育之中,从尊重、理解、关心、爱护职工入手,以理服人,以真情来感动人。要发挥职工自主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理念自塑、活动引导和赋予每个岗位职工安全的自主权,让职工明白安全生产是自己的事情,遵章保安是法律法规的要求,树立起“自己的安全自己管,依靠他人不保险”和“我的生命我负责”的理念,真正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安全,自己对自己的安全作主。

四是重数量轻质量。有的管理人员即使下基层、到现场,也是走马观花,满足于完成规定的“量化“指标,对发现的问题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实际工作中,仅仅只对量化指标的“量”进行简单的完成是远远不够的。只重“量”,不讲“质”,这种缺乏含金量的“量”即使次数再多,也不能起到强化安全基础的作用,长此下去,只会助长安全管理中的形式主义。在加强对量化考核的时候,还要加强对量化“质量”的考核,只有强化“质”量意识,才能发挥出“量”化在保安全上的促进作用,这样的量化才能把住安全,把牢安全。

五是重一线、轻后勤。不可否认,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多数单位对生产一线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视,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确实使安全生产得到了有力保障。但是,一些单位的安全管理存在着重生产一线,轻后勤服务的现象,对一线的生产设备管理很到位,岗位标准制定得很规范,对违规违纪现象的处罚也很严格。对二、三线单位的安全管理就不那么重视,不舍得对其硬件、软件建设投入。有的单位后勤安全制度不够健全,有的社区设备陈旧落后,文化娱乐场所简陋,消防设施不完备“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也不及时整改,结果“后院起火”,功亏一篑,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企业和谐安全发展。

六是重措施轻兑现。勿庸臵疑,在安全管理上,我们并不缺乏各类刚性制度和确保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安全措施。甚至每发生一次事故,就要促使新的安全规定和安全措施的出台。但从实际运作中看,真正一丝不苟一以贯之地抓执行、抓落实的不多,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致使抓安全生产的力度从上到下不断衰竭。对安全管理缺少深入调研、查找漏洞、解决问题的吃苦精神和一盯到底的坚决态度,有些安全管理措施只有定性要求,没有可操作性的定量考核标准。还有一些安全管理措施,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已。

七是重节日、轻平时。每逢重大节日来临,各个单位绷紧安全弦,严格抓牢安全生产,频繁组织安全检查,强化隐患整改,可谓滴水不漏,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极大重视,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是,不少单位对平时的安全管理时紧时松,上面催一催、拨一拨,下面动一动、转一转。有的单位甚至对一些生产隐患视而不见,见而不治,治而不善;对某些违章行为不制止,当好人主义,导致隐患潜在,事故频繁。

八是重物质轻精神。一些企业把物质看得很重,只强调班组如何多产多拿奖,进行物质奖励,而对职工精神上的追求淡漠。对职工按章办事的安全行为看不到,不去宣传、支持、表扬,看不起职工的安全进取心,有的反而取笑。有的企业重视职工操作规程的学习培训,轻视职工工作中的士气和敬业精神的培训。要对待工作没有热情和进取心,士气低落,工作时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那么不管他的专业技术有多高超,操作技能有多高明,也于事无补,工作中出差错和事故就是必然的事情。

八重 篇6

关键词: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管乐八重奏

一、新古典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新的美学观念和音乐思维层出不穷。从20代初到50年代, 新古典主义音乐可以说是影响面最大的音乐流派。其在美学思想上, 不但否定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性和主观性, 也否定后期浪漫主义及其引伸出来的表现主义那种夸大的幻想和表现。新古典主义主张音乐创作不必去反映紊乱的社会和政治, 而主张采取“中立或“艺术至上”的立场;创作应该回到“古典”中去, 回到“离巴赫更远的时代”去, 那里有音乐的纯粹的, 作曲家应该摆脱主观性, 而以冷静的客观性把古典的均整平衡的形式, 用现代手法再现出来。作为这一体系而对后世有影响的新古典主义, 是以意大利作曲家布索尼和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的。布索尼认为音乐应当保持严格的客观精神和中立态度, 而古典的对位手法以及帕蒂塔、大协奏曲、托卡塔和帕萨卡里亚等古典形式是实践这种理论最好的途径。斯特拉文斯基于一九二七年在英国杂志上刊登了“回到巴赫”的宣言后, 掀起了新古典主义的热潮。

二、生平与创作时期

斯特拉文斯基 (Stravinsky 1882—1971) :二十世纪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 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1882年6月17日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 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 从20岁起, 他开始跟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学习作曲, 一直到这位俄罗斯音乐大师去世为止。27岁时, 他的管弦乐习作《焰火》在圣彼得堡演出, 从此开始了他与舞剧指导佳吉列夫之间的艺术合作。1910年, 舞剧《火鸟》在巴黎首演, 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接着他又陆续写作了舞剧音乐《彼得卢什卡》和《春之祭》。在《春之祭》中, 为了表现原始民族的宗教仪式, 斯特拉文斯基使用了狂暴的节奏和尖锐的和弦, 像一场地震般地在观众中引起震惊。这部作品首演时, 反对和赞成舞剧的观众甚至在剧场中互相殴打起来。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创作经历了俄罗斯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序列主义时期三个不同的阶段。大约在1920年, 他放弃了俄罗斯音乐风格, 转而从西欧古典音乐中获取灵感, 开始了他的“新古典主义”音乐创作。

三、《管乐八重奏》音乐解析

这首为长笛、单簧管、巴松管2、小号2、长号2而作的《管乐八重奏》, 创作于1923年, 同年10月18日由斯特拉文斯基指挥首演。这是作曲家进入新古典主义创作时期的第一部主要作品, 乐队的组合是斯特拉文斯基反对那种战前所使用的大型乐队和避免浓厚的弦乐音质的进一步证明, 在这部作品当, 作曲家有意识地限制其音色“调色板”, 正像初期立体派画家为了反对印象派的繁多色彩而把自己限制在只能使用棕色和灰色一样。全曲共分3个乐章:

第一乐章, 自由的奏鸣曲式。乐曲以一个叫做“交响” (sinfonia) 的引子缓慢导入开始部分, 这是巴洛克时代作曲家们为开场的乐章所定下的标题, 具有法国序曲那种独特的附点节奏。随着拍子由2/8到3/16和3/8到2/4的各种变化, 原来平淡的旋律具有了节奏变化的趣味。主部为中庸的快板, 由全体乐器齐奏呈现第一主题: (谱例一)

请注意那个上行七度的跳跃和第六小节中“多出来”的八分音符, 它使人产生拍子错觉。小号反复时与长笛以赋格句展开, 其它乐器奏出一些活跃的对位。之后, 小号吹奏出一个具有对比性的第二主题: (谱例二)

重拍的不断移位, 切分音和有几分陈腐的主题表明斯特拉文斯基对爵士音乐的熟悉。在段乐曲中, 有一种健康、蓬勃的乐观主义气氛。

第二乐章, 主题与变奏曲。前半部分由长笛与单簧管在其它乐器节奏伴奏下奏出主题, 八小节以后旋律转到一支小号上, 然后又过渡到一支长号上。速度安详, 有一种沉静、忧郁的情调。 (谱例三)

第一个变奏中没有出现第二小节里那个多姿的回音。主题首先由长号奏出, 同时其它的乐器奏出快速的装饰音。主题的后半部分, 在后半拍上零碎地由长笛、双簧管和小号奏出。这一变奏连同末尾处长号的级进, 在本乐章中出现了多次。第二个变奏很像一首进行曲, 其中小号非常突出。它的基调是欢乐的, 在后半部分中, 木管乐器担负着一个更加细致的变奏乐段。第三个变奏具有牧歌色彩, 单纯而不太鲜明的节奏与前一个变奏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段中很少拍子变化, 有一种慢华尔兹的感觉。之后, 这一牧歌被另一个“繁忙”的变奏——巴松管奏出的断奏音型所打断, 表现了像奥芬巴赫的芭蕾舞一样的欢乐气氛。最后一个变奏是一个赋格段 (fugato) 。

第三乐章, 终曲、回旋曲式。一段没有伴奏的长笛独奏用来作为进入最末乐章的过渡乐段, 紧接, 第一巴松管呈示第一主题, 并改变形态, 进行三次反复。旋律具有巴赫的音乐风格。 (谱例四)

接着第二小号先以F大调, 再以A大调呈示第二主题, 单簧管和巴松管再现第一主题, 小号接替后, 交给长笛进入中段主题。长笛与单簧管追逐后, 小号、木管形成四重奏。第一主题再现后, 音值扩大二倍, 单簧管进行对位处理。之后, 第一小号再现第一主题原型, 长号追逐其后, 随后, 长笛与单簧管再次对话, 进入乐章尾奏, 最后以C大调主和弦第二转位而结束。

结语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八重】相关文章:

八重八轻党性分析材料04-10

扎扎实实打好初一数学基础要“八重视”02-01

何处八重樱吹雪--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05-16

上一篇:硬膜外吗啡下一篇:生涯规划是教育的使命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