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的动态发展

2024-06-11

体育场馆的动态发展(精选十篇)

体育场馆的动态发展 篇1

传统备课方式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系统性, 难以体现课程的整体性与多样性。二是缺乏灵活性, 导致课程内容、教学计划滞后和混乱, 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授课内容, 备课环节也没有呈现动态性。三是缺乏合理性, 体育课堂特有的开放性, 以及课前设计会因学生运动技能的接受情况和突发事件而发生变化, 因此不能盲目遵循教案。

二、体育动态备课法的提出

动态备课法是以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 结合专业培养方案、知识技能的要求, 从教学任务下达起直至授课完成, 随着时间的推进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修正、深化、更新和完善的备课方法, 表现为一个阶段或一节课的动态过程。具体实施见图1。

(一) 备教材

形成初步的教学计划后, 进入动态备课的第一阶段“备教材”, 应从三方面入手:

1. 仔细、认真地通读教科书。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 了解所教课程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设置教学目标, 做到心中有教材。

2. 全方位参阅各类参考资料, 包括国内外相关教材、专业期刊、网上资源和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教材, 以及实践领域中的新发展, 将其有机地融入教学中。

3. 合理利用教学硬件资源, 充分考虑学校的体育器材与场地设施等情况。如, 需要根据班级人数和学校体操垫的数量去合理设计前滚翻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 备方法

在形成最终的教学计划前, 应充分把握教材、教学手段, 最后进入各单元的备课,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备方法。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各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层次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特色,

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配套运用的教学手段, 来完成教案的编写, 最终形成各单元的详细教案。备方法工作框图见图2。在水平一的广播体操单元教学中, 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差, 集中注意力时间短, 但喜欢趣味化的语言和直观模仿的特点, 并结合笔者语言表达能力强与擅长创设情景教学法的特色, 就自编口令、创设练习情景, 使学生快速掌握了动作要领, 让广播体操教学再现活力。如, 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第七节“跳跃运动”, 第一个八拍的动作要领改为口令版“左左右右、右跳右跳”, 第三个八拍的动作要领改为口令版“脚步:大大小小、大小大小;手臂:前前上上、侧下侧下”。

(三) 备课堂

每一次课的结束, 教师应进行下一次课的准备, 称之为备课堂。此时, 教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自学能力、性格特点等有了更深的了解, 可以根据学生对前一次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具体反应进行下一次教学内容或方法的调整。此外, 还要根据体育学科的现实发展状况对原教案作做一步的修订、备注, 调整教学进程, 融入新内容、引入新手段, 以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图3所示。

(四) 备课总结

经过以上三个环节的修正和调控, 教师还要及时地进行备课总结。体育动态备课法的动态体现在内、外两方面, 对内以教学对象为出发点, 根据教学对象的身体素质、基础、接受能力的差异来动态地调整课时、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的选择紧紧围绕本校的硬件教学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对外依据新知识、新法规、新实践等调整教学内容。动态备课使得课程教学与学科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结合, 促成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备课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 注意教与学的关系, 是相辅相成的, 授课内容应该点面结合, 让学生获得学习和创造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2. 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配合, 动态备课需要与各学科相互联系和交流, 因为教师需要获得所任教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学校教学硬件设施的应用情况等信息, 并且学科之间有相通性, 可以相互鉴借、学习。

三、动态备课在体育教学实践课中的运用

动态备课只有立足实践、服务实践, 经得起实践考验才能成为真正可实施的备课方法。浙江省编教材《体育与健康》水平二的跳跃单元第一课:立定跳远为主教材, 游戏为辅教材。根据教学内容, 依据教学目标, 围绕重难点, 笔者进行了体育教案的设计, 并不断调整, 最终形成了一次动态备课。

【教案一】

1.热身激趣, 语言导入

(1) 自编韵律操, 取代传统热身操。

(2) 专项辅助练习, 为学习立定跳远做铺垫。

2.技能掌握, 体验乐趣

(1) 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后, 组织学生集体练习立定跳远动作。

(2) 4路纵队进行小组立定跳远比赛。

(3) 跳呼啦圈, 第一次尝试练习, 第二次强化练习, 第三次比赛。

(4) 游戏:爬行练习。

3.恢复身心, 放松结束

在音乐的伴奏下, 师生做放松操, 愉悦身心。

(一) 实施“教案一”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4节新编的韵律操, 学生没有很快记住与做出动作, 学习时间长, 学生的练习兴趣也不浓厚。

问题二:4路纵队采用接力形式的立定跳远, 学生一味图快, 反而弱化了立定跳远技术, 没有起到正迁移作用。

问题三:跳呼啦圈环节, 存在安全隐患, 出现学生差点摔倒的现象, 效果也不理想。第一次练习, 多数学生追求速度, 出现没有到达终点就返回的违规现象;第二次练习, 跳远的难点没能真正突破, 还需要设置新的教学手段;第三次比赛, 形式呆板。

问题四:整节课的课堂气氛很活跃, 但纪律涣散, 甚至造成课堂失控, 教案一的实施没能完成教学目标。

针对出现的问题, 笔者对教案进行了修改。

【二度调整教案】

1. 热身激趣, 语言导入

(1) 集中注意力游戏——相反游戏。

(2) 专项辅助练习, 为学习立定跳远铺垫。

2. 技能掌握, 体验乐趣

(1) 集体学习立定跳远。 (1) 原地下蹲-摆臂-直腿跳; (2) 完整练习, 改蹬腿为原地往上跳; (3) 往前跳一步。

(2) 4路纵队进行小组立定跳远比赛。听口哨, 纵排4个一起起跳后折返。

(3) 青蛙荷叶跳, 第一次尝试练习;第二次强调快起轻落, 前脚掌着地;第三次比赛。

(4) 游戏:爬行练习。俯卧爬、仰撑爬, 锻炼手臂力量。

3. 恢复身心, 放松结束

在音乐的伴奏下, 师生一起做放松操, 愉悦身心。

(二) 实施“二度调整教案”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相反游戏”环节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但与立定跳远主教材没有紧密的联系。

问题二:集体练习立定跳远环节, 个别学生注意力分散, 同步跳跃出现前后干扰和相撞现象, 存在安全隐患。

问题三:在听口哨立定跳远练习中, 由于没有参照物, 学生缺乏练习动力。

问题四:多次练习后, 学生很疲惫, 有的径直坐在草坪上, 教师赶紧督促, 浪费了学习时间。

问题五:“青蛙荷叶跳”练习, 粉笔画荷叶代替呼啦圈, 解决了安全问题, 创设了情境教学, 但还是没能解决学生不到终点就返回这一违规现象。

于是笔者对教案进行了再次修改。

【三度调整教案】

1. 热身激趣, 语言导入

(1) 集中注意力游戏——立定跳远分解动作相反练习。

(2) 专项辅助练习, 为学习立定跳远铺垫。

2. 技能掌握, 体验乐趣

(1) 集体学习立定跳远。 (1) 原地下蹲-摆臂-直腿跳; (2) 完整练习, 改蹬腿向前为原地往上跳; (3) 往前跳一步。

(2) 设优、良、及格三条线, 进行4路纵队小组立定跳远比赛。听口哨, 纵排4个一起起跳后折返。

(3) 青蛙荷叶跳, 第一次尝试练习;第二次快起轻落, 前脚掌着地;第三次比赛。连续跳“荷叶”, 绕过陆地上的垫子折返。采取间歇练习方式, 间或师生坐在草坪上一起进行放松小练习。

(4) 游戏:爬行练习。俯卧爬、仰撑爬, 锻炼手臂力量。

3. 恢复身心, 放松结束

在音乐的伴奏下, 师生一起做放松操, 愉悦身心。

(三) 实施“三度调整教案”出现的问题

本次教案实施后, 主要是比赛后情绪恢复的问题。

笔者对教案进行了微调, 形成了终结版的教案。

【四度调整教案】

对活动中的学生情绪高涨后影响课堂纪律行为进行了修改……

(四) 四度调整教案的异同点分析

1. 相同点

(1) 在热身激趣环节, 三次教案的修改都保留了专项辅助练习, 为下一环节的衔接做好准备。

(2) 在技能掌握与体验乐趣环节, 都将集体学习立定跳远动作作为第一个练习项目, 提高了参与面和练习强度, 使全体学生建构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概念。再通过分解动作练习, 强化和巩固动作。

(3) 技能掌握与体验乐趣环节的4路纵队进行立定跳远比赛, 形式上做了改进, 采用一个接一个的循环方式, 以点带面, 以静带动, 也有利于教师把控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引导, 不断完善动作。

(4) 游戏环节保持不变。在几次的实践课中, 学生的学习情况良好。

2. 不同点

(1) 在热身激趣环节, 集中注意力练习安排了队列与立定跳远分解动作的相反练习, 达到预期目的。

(2) 在技能掌握与体验乐趣环节中, 设置了“优、良、及格”分数线, 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练习。

(3) “青蛙跳荷叶”, 情景法的最佳体现, 利用荷叶承受能力差的特点, 强调学生要快起轻落;结合荷叶浮在水中, 没有跳到荷叶上则为落水的情景, 激发学生用力蹬地与快速起跳的积极性, 很好地解决了立定跳远的重难点。

体育动态备课, 从教材入手, 结合学生层次、课程要求、教学内容特点以及教师特色等, 进行备方法, 并通过实践后的不断深化与完善的备课过程, 最后总结备课与教学得失, 形成一套“在理论支撑下, 在实践验证中”可实施的动态备课模式, 运用于体育实践课, 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魏顺军, 褚俊.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态备课[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2009. (1)

[2]杨武山.在体育备课创新方面的做法和体会[J].经验点滴.2011. (1)

[3]张玉萍.浅谈体育教师备课新思维[J].教研教改.2009.

简介五金行业的发展动态 篇2

随着现代行业越来越多的应用科技成果,导致五金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那么什么是五金行业呢?首先五金行业主要是通过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加工组装进而成为产品。但凡只要是以一个个金属部件组装为主要工序的工业领域,它都是属于五金行业的范畴。

无论想在五金行业的哪一个领域站稳脚跟,都要充分了解市场的发展动态。从定义上讲,五金指的是铁、钢、铝等金属经过锻造、切割等物理加工而制造出来的各种金属器件。如果按照产品的用途来分,可分为工具五金、锁具磨具、建筑五金、日用五金、家居五金以及五金零部件等几类。像各种手动、电动、气动、切割工具、农用工具、起重工具、切削工具、工夹具、刀具、测量工具、模具、工具配件、刃具、砂轮、钻头、抛光机、量具刃具、磨具磨料等就属于五金工具。

由于高端产品和品牌产品缺少,以至于五金行业仍然为欧美国家所持。而企业现在单靠价格竞争是难以建立核心竞争力的,由于手动工具的利润空间均在压缩,降价的空间日趋减少,所以应该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只有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也就是保证了企业的诚信,才能够得到客户的信。虽然在工具的选择上,会有考虑价格的因素,但是根据调查,质量才是用户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关键是提升产品质量,扩大自有品牌影响力,才会占有一席之地。

还有就是推广了,在有了好产品,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品牌推广是特别重要的,另外是售后保障。售后服务不到位的话,或者基本上没有售后服务,那么便是一大软肋。如果企业对此不重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影响自己的长久发展,所以做好售好服务也是重中之重。

体育场馆的动态发展 篇3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7-0901-03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 in China

LIU Qing-jian

(Putian College, Putian 351100,Fujian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orts for all participation in the year of 1996 and 2000,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 in China is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data,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

Key words: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 development; research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增进公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文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社会体育的组织者、指导者、传播者,其作用的发挥对于社会体育的进一步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和法制化都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从某个意义上说,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的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质量、深度的广度[1]。本文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十多年发展历程进行比较,总结经验教训及其规律,为建设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提出对策。

1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总量的比较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在我国发展较晚,1993年原国家体委在总结经验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并于1994年正式实施《制度》。自《制度》颁布以来,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迅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成绩,并且已经形成在群众体育活动中不可或缺、赖以支撑的一股十分重要的力量。2001年国家和劳动社会保障部制度颁布了《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志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标志着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开始向职业化方向迈出了新步伐。

1996年,我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6万余人,其中国家级693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人口比例为1:20 398,到2000年,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8万余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人口比例为1:7 230。2003年底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已达325 502人,其中国家级2 006人,一级29 509人,二级10 349人,三级190 578人,他们在群众体育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截止2004年底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已达43万人,与总人口的比例为1:3 023。

与1996年相比,截止到2004年底,在这短短的八年时间里,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增加了7倍多,达到43万人之多,并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这说明各省、市自治区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并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作为社会体育争先创优的重要指标之一。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在1994年日本每2000人中平均就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仍存在数量严重不足,指导率不高等许多不足。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要求,到2010年,我国将会有一支60~65万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基本上达到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总人口的比例为1:2 000。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仍然任务艰巨。

2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结构对比

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结构包括技术等级、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健康等方面。一般而言,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结构越合理,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也就越大。

2.1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术等级比较

2001年8月7日由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规定,我国社会指导员技术等级分为三级、二级、一级和国家级四个级别。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结构应为金字塔形(表1)。

2.2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性别比较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表2),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性别结构基本合理,男性稍高于女性。1996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男女比例为1:1:4,2000年男女比例为1:1:6。相对而言,省市级男性社会体育指导比例较高,占61.07%,县区级占的比例较低,占55.74%。与1996年相比,2000年,男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占比例继续大于女性。这点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男女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继续扩大,不利体育工作的开展。

2.3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比较 从年龄结构看,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不甚合理,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偏大,队伍显现年龄化,30岁以下比例偏少,仅占10%左右,其中还包括在校大学生(表3)。

2.4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学历结构比较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表4)。

2.5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年限比较 1996-2000年这段时间是我国社会指导员稳定发展的阶段社会体育指导员总量增加12万,2000-2004年是我国社会指导员快速发展阶段,5年增加25万,说明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迅速,有大量人员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当中,但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年限偏短,经验不足(表5)。

3 群众体育活动点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布状况比较

3.1 群众体育活动点指导者人数比较 在1996年对381个群众活动点的调查显示,群众体育指导活动点将近一半以1~2人指导为主(表6)。

3.2 群众体育活动点体育指导员分布状况比较

1996年对381个活动点调查表明,共有1 359个指导员,平均每个活动点3.6人,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有216人,占总数的15.90%,平均每个活动点仅0.6个。2000年调查的348个群众活动点中,共有151个活动点有体育指导员,平均每个活动点2.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与1996年相比,在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活动点中,1~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所占总数的比例由1996年的67.23%升到了2000年的75.50%,上升8.26%,3名以上(包括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所占总数的比例由1996年的32.75%下降到2000年的24.50%,下降了8.25%。

以上研究表明,一方面,我国群众活动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平均数有大幅度的提高,说明这几年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初见成效;另一方面,在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和指导率较低的情况下,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素质与指导能力不失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源有效配置的一种方式[2]

3.3 群众体育活动场所指导者人数分布

3.3.1 晨、晚练点指导者分布状况比较 2000年对晨、晚练点调查显示,从1996-2000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在职业余体育工作者对晨、晚练指导力度得到了加强,但是离退休体育积极分子在晨、晚练点指导仍起主导作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仍不明显(表7)。

3.2 辅导站、指导站指导者分布状况比较

从2000年对辅导站、指导站调查显示,目前各地的辅导站和指导站均由街道居委会管理,实际成为离、退休人员聚集的地方,他们在这里聊天、打牌、下棋,这种特殊的环境,决定了离、退休体育积极分子在辅导站和指导站发挥了主要的作用,而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在职体育工作者专业指导在减弱。这可能与辅导站和指导站的经费来源和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有关(表8)。

3.3.3 经营性娱乐中心指导者分布状况比较

经营性体育场所虽然是以经营为目的,以个人活动娱乐为主,但所经营的项目技术难度较大,需要有较专业的知识加以辅导(表9),与1996年相比,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在职业余体育工作者在经营性娱乐中心的体育辅导力量有较大的改观。

根据以上的比较分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10年内有较大的发展,增加了7倍,但我国社会体育活动指导员数量无论在总体上,还是在各类主要活动场所,都与社会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此外,在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场所中,未受过专门培训,不具备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人员进行群众体育组织指导活动的情况相当普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出现接受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指导实践,缺乏培训人员进行指导群众体育活动的现象,这对群众体育的科学化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1) 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充分认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性。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使人们认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重要性和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重要推进作用,巩固和提升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鼓励给社会体育指导员适当的报酬,提高其待遇。

2) 拓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渠道。吸收企事业单位的体育骨干,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体育高等院校的师资、人才、资源优势,联合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尤其是培养在校体育专业学生加入体育指导员的队伍中来,为我国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3) 积极培育各种形式体育俱乐部,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服务场所。体育俱乐部成为大众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体育指导员服务的重要场所。我国在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完全社会化的过程中,必须尽快培育出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真正建立起社会体育组织网络体系,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就业条件。

4) 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的同时,要抓紧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再培训和质量的提高。

5) 促进业余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协调发展,以利于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 1997.

[2]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2001.

[3] 武笑玲,等.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9.

[4] 王凯珍.中国城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

[5] 肖莲花,等.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7).

[6] 付明,等.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5(7).

体育动态速写的教学探究与思考 篇4

1 体育动态速写教材的选用

目前, 关于人物速写的教材铺天盖地, 但是真正适合高等院校的好的教材并不多, 特别是好的动态速写教材可谓是少之又少, 而有针对性的体育动态速写教材基本没有。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 同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工具。从目前来看, 有关人物速写的教材大多针对考前学生的较多, 而教材中的范例普遍比较形式化、概念化, 流于表面, 内容和结构较为松散, 缺少逻辑性, 实践步骤缺乏针对性。从实际用途来看, 体育动态速写培养的是学生对体育动态规律的把握与理解, 真正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所以真正适合高等院校的体育动态速写教材应该是章节内容紧凑、范例风格多样、实践步骤较有针对性的实践性教材。

2 强化对人体结构的了解

通常对人体结构的学习都是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个部分, 在理论课方面各大院校的动漫专业也都开设了人体解剖课, 目的自然是加强学生对人体内部结构的了解, 为了能够在实践绘画中能够有据可循, 但学生包括部分老师在内普遍对此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结课后出一张试卷通过即可, 并没有在学生大脑中真正建立起人体的立体解剖体系。另外, 在解剖课的时间安排上, 普遍与实践课也就是速写课严重脱节, 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没有连贯性, 自然就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此, 就需要对人体结构的学习给予充分的重视, 因为体育动态速写针对性强, 同时体育人物动作幅度偏大, 而人体内部构造又非常复杂, 每一个骨骼或肌肉的运动都会引发一连串的肌肉群或多处骨骼的连带运动,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要想画好体育动态速写, 仅仅了解人体各部分的基本比例以及运动规律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 体育人物动态的描绘, 离不开对形体结构的表现, 所谓形体结构, 是指物象的造型特征, 把握造型特征首先要熟悉人体的结构关系, 特别是头部与四肢的关节处更应加以重视。肌肉部分虽然左右对称.但对造型有着直接影响的部分肌肉, 不仅要知道名称, 更要知道其形状和结构以及运动规律, 才能对写生起到帮助作用。

其次, 在课上及课下应该加强临摹练习。在解剖课中好好研究一下艺用人体解剖图谱, 对解剖图谱的掌握一般要先对临, 即对着图谱临摹, 力求准确, 弄清楚其外在形状以及运动对其产生的影响。二是背临, 即在对临的基础上默写, 默写后再与原作对照,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这是加强对人体结构记忆的重要过程。没有默写的训练, 很难作到对形体结构的记忆准确。

另外, 对人体解剖结构的临摹不能只临局部, 任何一块骨骼肌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对局部骨髂肌肉形状的掌握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掌握局部与整体, 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只有把对局部的了解与掌握, 运用到整体运动之中, 才能达到对人体解剖结构学习的目的。

3 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

3.1 快慢有度。

体育动态速写的训练, 要讲究方法, 所谓方法, 即是训练的规律。动态速写的学习, 任何一个人都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的过程, 行之有放地训练方法一般都是时间上由慢至较快, 再由较快至慢, 再由慢至快, 最后达到快慢随意。人物动态的安排上通常都是以静止动态入手, 动态特征也由简单至复杂, 逐渐过渡到规则动态和不规则动态。有了对人物静止动态深入研究的基础和扎实的造型能力, 体育动态速写的表现则可过渡到快, 由慢写变成真正的速写, 体育人物动态的表现范围也由单一的静止动态扩展到运动动态。这个快的练习重点, 在于提高学生观察力的敏锐程度和迅速捕捉对象形态的能力, 表现技法也在慢的基础上更注重概括和夸张, 体育道具工具的使用也可种类多一些, 以激发作画兴趣。经过这样一个时期的训练, 速写的练习可由课堂走向生活, 走向赛场及训练场, 从而不仅快慢随意, 同时速写的目的和意义也将由基础训练扩展到艺术创作的领域。

3.2 动静交替。

体育动态速写的训练过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快与慢的练习同样可以结合运用, 并不一定要等有了一定水平、打好基础之后, 才能进行快的动态速写练习, 在最初的慢写阶段, 利用课余时间, 穿插进行动态速写, 对慢写水平的提高同样会有帮助, 实际上任何绘画技法的练习, 讲授上有分, 练习时则合, 上述训练过程, 只是指课堂速写训练的顺序而已。

3.3 重视默写。

在教学中加强动态默写练习也是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形象的记忆能力是需要经过严格训练才能加强的, 要想画好速写, 必须有目的地锻炼自己的默写能力。而如果没有默写力, 面对运动动态必定乎足无措, 速写的能力也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默写练习还有另外一个优点, 即是有助于概括能力的提高, 同时还会有助于学生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记忆不可能将表现对象的所有细节都记得十分清晰, 在默写时自然要有所舍弃, 而对表现对象的概括和创新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了。

4 提高艺术修养

动态速写水平的提高, 要经过一个量的积累过程, 由量变促使质变, 是任何一门技术训练都必须经过的一关, 但在质的变化过程中, 量只是一种手段, 艺术修养的提高才是关键。艺术修养的提高, 首先是一个眼手统一的过程。大量的速写练习, 会使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迅速的增强。多画, 不仅是一个技巧练习的过程, 更是一个观察生活、研究生活、体验生活、全面认识生活的过程, 在广泛深入地接触社会、自然与捕捉生活中人物动态形象的过程中, 审美意识和艺术品位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艺术修养的另一个方面是多看善思。多看刚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指多观察, 要善于从气象万千的变化中捕捉最美的瞬间, 从平淡无奇中发掘美感, 要做到这一点, 对生活中的一切就不能熟视无睹。要善于随时随地的用画家的眼睛来看待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不但要看到生活的表象, 而且要看到生活的本质。

其次, 让学生多看多读一些优秀的速写作品。绘画技法的借鉴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获得艺术表现形式和方法最直接而且有效的途径, 多看不是被动的复制, 而是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研究、理解, 并结合到实践中去予以消化吸收的一个重要过程。

而思考就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 更是一种学习方法。在练习中结合绘画理论知识的学习, 不断的反思, 及时总结经验, 找出不足, 才能学以致用, 下一步的发展也就有了目标。体育人物动态速写的训练, 如果能够做到以提高艺术修养作为本质的追求, 水平的提高则指日可待了。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下高等院校动漫专业中动态速写课程的实际教学现状的分析, 阐述了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在教材选用、人体结构学习、具体训练方法及提高艺术修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体育动态,人体结构,规律,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陈玉先.动态速写[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

[2]张立.动漫速写教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

体育场馆的动态发展 篇5

一、问卷设计及背景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决定着一所学校发展的实力。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的关键期,社会发展给青年教师带来了思想的冲击,也直接影响到青年教师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诸多方面。浙江省现有高职教师23 461 人,其中专任教师15 777 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约占45%。

开展青年教师发展动态研究,目的在于了解青年教师群体(35岁以下)的心理和需求,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以便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工作策略,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从而保证学校师资的稳定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笔者以某地区某一高职学院的教师为样本,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60 份,回收问卷155 份,其中有效问卷140 份,有效率为87.5%,符合问卷调查的可信度要求,同时采用访谈方式完成了部分信息的采集工作。根据问卷设定思路,从家庭经济情况、工作情况、心理状况、教学科研、身体健康、社会认知等六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经济状况分析

该内容主要通过访谈形式完成。大部分青年教师刚成家立业,还担负着照顾长辈、还房贷等压力,因此,很多青年教师需要通过承担大量的工作获得经济报酬,导致钻研课堂教学技能和开展科研工作的精力大打折扣。在访谈过程中发现,教师在回答“哪些因素对您工作方面影响最大”这一问题时,“工作压力大任务重”、“职称晋升困难”及“教科研经费不足”是主要选项。青年教师在生活方面最关心的是住房问题和工资福利待遇提高问题,对事关学院自身发展和利益方面的问题也十分关心。除此之外,地域文化背景问题、配偶问题及子女上学问题等与教师的籍贯分布呈现出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做好外地教师融入本地生活的工作也是提高教师稳定性的重要内容。可见,这些生活压力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将影响到学院教师队伍的稳定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工作压力状况分析

调查分析发现,被调查的教师中有80%的人表示赞同从事兼职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校外的工作量虽少,但经济收益远高于校内;二是校外兼职有利于教师增强技能,尤其是在企业兼职。如果任由第一种状况存在下去,会导致部分青年教师把时间、精力过多地投入第二职业,将会给学院的教科研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对第二种状况,学校层面应出台鼓励政策,以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

在接受此次问卷调查的青年教师中,专业技术职称在讲师及以下的占86%,这与目前全省教师职称总体比例是接近的。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青年教师将面临着巨大的职称晋升压力,合理规划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促进青年教师职称晋升是高职院校不断提高学院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分析高职教师工作压力的分布情况发现,各选项情况比较平均,说明青年教师的个体情况差异明显,且每个人的追求也不完全一样,这给学院出台青年教师发展的激励政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政策出台应尽量避免“一刀切”,而应该以更宽松、更多样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自我发展。

(三)心理状况分析

柳友荣在《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一文中编制了“生活事件量表”,在对200 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处理后发现,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负面因素依次排列为职业适应方面、人际关系方面、情绪方面、人格方面、个人感情方面。从高职教师的职业感受、精神状态、幸福感等方面依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自己是高职院校教师的认可度达到93%以上,说明随着教师职业地位的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可度较高,但同时应注意到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度高,并不代表对学院本身的认可度高。

通过对青年教师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的调查分析发现,在人生理想方面,选择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的占93%,选择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的占7%,这反映出青年教师人生理想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也契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在人生态度方面,选择积极进取的占85%,选择顽强拼搏的占8%,这与青年教师的人生理想也是相互印证的。

调查显示,高职青年教师处于心理平和状态的仅占6%,而心理状况堪忧的人群则占12%,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数据。青年教师中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达到82%,该地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认为困扰自身心理健康的最大问题是职称评定问题。

(四)科研工作状况分析

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存在一定弱点。调查显示,科研在教师发展中的.需求占绝对地位的达到94%以上。但在调查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工作的动机时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晋升职称,占43%;排在第二位的是完成科研工作量的需要,占27%;排在第三位的是专业或课程建设的需要,占18%。从调查结果分析,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工作的目标比较“现实”,还是处于一种被动和无奈的状态。职称和考核导向环境下的教科研工作如何与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是科技管理部门和人力部门在制度制定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体育场馆的动态发展 篇6

传统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 重点放在动作的规范化上, 强调动作要标准、规范, 还用了很大一部分时间来教学整队和教广播体操。体育课上, 学生“动”得太少, 学生的身体活动太少使得体能没有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或者是虽然有动, 可动的幅度和力度太小, 根本就没有对人的身体和体能的提升产生明显的影响。这纯粹就是“静态的体育”, 显然是达不到体育锻炼的目的的。

现在很多体育方面的训练基本都是遵循动态教学的理念, 都是让学者在运动中去模仿领会, 就算是对动作的纠正, 也是在运动中去进行的, 很少进行专门的动作要领的讲解, 而且对学者在体质和体能训练方面所产生的效果也十分的明显。这说明, 动态体育是与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基本吻合的, 是一条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 中学的体育教育十分有必要向动态体育这个方向改进。

二、动态体育提出的依据

从道理上看, 动态体育也是十分科学合理的。自古以来, 后天的体育锻炼就是弥补先天素质不足和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 这是常识。这都说明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增强体质和体能。而要想体质体能提到提升, 唯有运动才能实现, 静坐着是达不到这样的目的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并且还明确指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 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这说明了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放在提升人的体能上, 我们的体育教育必须把重点落实到强身健体上。而要使体育教育对强身健体发挥充分、应有的作用, 只能通过动态体育的教学促成学生体能的提升来实现。

同欧美一些国家的身体素质相比, 中国人在体质和体能上, 总体上的差距是比较大的。为了赶超这些国家, 我们国家十分有必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运动型的训练。

三、动态体育理念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1. 以讲解、传授动作要领为主转变为以模拟教师演练为主

教学体育运动技能时, 应该是以教师的示范演练和学生的模仿演练为主, 语言的讲解为辅。课堂上主要的活动是练, 而不是讲解、传授。实际上, 我们学校在对体育特长生的培训中也使用的是这套教学方法, 那么为什么对全班学生进行的教学就不这样做了呢?

2. 以队形规范教学为主转变为以体质和体能训练提升为主

动态体育的核心是“动”。教学要以一些运动型的技能演练为主, 主要搞打、跑、跳、拉、举等方面的演练。就算是广播体操, 也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完全做得十分的标准, 其中的不足可以在每天的课间操的演练时去弥补。

论高师体育学习的动态评价方法 篇7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就普遍重视综合性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 我国对学生的学习的评价现在也已向“多元化”发展, 其内容分为体能的评定、运动知识与技能的评定、学习态度的评定和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四个方面。有些方面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 只是一种导向或者说是理想, 比如学习态度的评定、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原因有三, (1) 评价的标准不好把握, 操作性不强。 (2) 教师的精力不够, 一名体育教师要面对400至500名学生, 有的地方还要更多, 要实施多元评价, 只会成为教学的负担。 (3) 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学生对分数的要求过于强烈, 分分学生的命根, 评优评先都离不开分数。所以, 多元评价也只是一种奢望, 焦点仍在体能的评定、运动知识与技能的评定, 运动知识与技能评定对于体育工作者来说, 轻车熟路, 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体能的评定也不陌生, 但是要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评分, 存在一个“致命”问题, 就是一部分同学由于先天因素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很高的分数, 一部分同学恰恰相反, 从而严重挫伤了一部分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 削弱了他们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甚至使他们远离体育活动。故在学习评价中必须克服这个问题,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总结出了学生体质健康的动态的评价方法。

2 概念

是以中庸哲学教育思想为指导, 尊重先天因素又关注后天学习的努力程度, 用数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处理, 把学生的先天和后天进行融合, 既有终结评价又包含过程评价, 既有体能状况评价又能反映学习的过程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它是基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评分的结果, 考虑进步的幅度因素和成绩提高的难度因素, 对体质的评分以Hale指数法为依据用标准分法进行处理, 制定动态评分表, 再用动态评分表进行评价体育学习。

3 动态评分表方法

3.1 进步评分表的制定:

随机某一教学班级, 根据测评记录可知上学期某单项或总分成绩 (a) 和本学期某单项或总分成绩 (b) , 提高成绩 (X) =b-a, 考虑提高的幅度越大, 难度越大, 给均数undefined±2S附值为100分和30分, undefined为60分, 得表1。

表1说明: S =5; undefined+2S =100 ;undefined-2S =30 ;undefined=60

3.2 体质动态评分表

基础不同进步的难度不同, 如上学期成绩52分到本学期成绩55, 提高了3分, 进步分为72;上学期成绩92分到本学期成绩95, 也提高了3分, 进步分也为72;很显然他们的难度是不一样的, 应该成绩越高难度越大, 根据不同水平练习的时间和进步幅度反复比较和分析, 故引入四级难度系数, 分别为:总分优秀难度系数为1.2, 总分良好难度系数为1.1, 总分及格难度系数为1.0, 总分不及格难度系数为0.9, 动态成绩=本学期成绩 (b) ×40%+进步成绩 (y×难度系数) ×60%, 考虑进步的难度因素, 权重向进步成绩倾斜, 激励自身纵向的提高, 导向学生积极的参与锻炼。根据测评记录可知上学期成绩 (a) 和本学期成绩 (b) , 提高成绩 x=b-a, 进步成绩 y用提高成绩 x查 (表1) 可得进步成绩, 用公式b×40%+y×难度系数×60%=Z动态成绩。如表2。

4 结论

1.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考虑进步的幅度和进步的难度, 烫平了先天因素带来的消极因素。基础差、起点低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获得好成绩, 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得到了认可, 引导和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和锻炼。

2.不仅可以对总分的评价, 也适用于某单项, 同时也可对单项的成绩进行动态的评价。

3.不仅能体现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还能反映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学习态度与努力的变化程度。

4.方法简单, 便于操作, 可以自取样本, 也可直接用表1, 来进行处理和计算。

参考文献

[1]李洁, 陈仁伟.人体运动能力检测与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86-89.

[2]祁国鹰, 等主编.体育统计应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100-102.

[3]龙佩林, 等编.大学体育与健康[M].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1:103-106.

体育场馆的动态发展 篇8

1 高职体育评价考核的问题分析

1.1 体育考核内容不够合理

高职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 针对考核工作的执行, 并没有特别有效的开展, 在很多方面甚至是表现出了恶性循环的情况。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很多高职体育的评价考核过程, 在内容上都无法更好的贴近现实情况, 以至于学生的能力没有较好的发挥, 针对后续任务的学习, 很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1]。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 认为体育考核内容不够合理,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针对具体内容的制定, 未进行合理的分析

教师在制定阶段性的考核当中, 针对具体内容的制定, 未进行合理的分析。例如, 很多高职体育教师, 其对体育考核并不是特别的重视, 仅仅通过传统的分数考核来完成, 或者是应用一些简单的体育训练指标来完成考核。学生经过这些内容的考核以后, 在很多方面都会采取一些非常简单的应对措施, 以至于教育和学习之间, 形成了恶性循环的状态, 对学生、对教师而言, 都产生了较大的负面作用。

1.1.2 片面的关注教学过程, 而在考核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充足

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之中, 由于多数教师片面的关注教学过程, 因此在考核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充足。例如, 部分有经验的高职体育教师, 其往往将多数的时间放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 虽然学生在逐步的接受新的方式, 在自身的能力和内涵上也不断的丰富, 可是对于长久的发展和教学而言, 如果在考核方面表现出严重的缺失现象, 势必容易导致学生本身的能力得不到一个正确的评价, 无论是在日后的应用上, 还是在个人的拓展层面, 都不容易得到正确的规划。

1.2 体育考核内容的比重过于简单

我国在现阶段的教育当中, 高职体育教学在近几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很多学生都针对体育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基本上能够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 未表现出严重的问题。但是, 对于高职体育教学而言, 想要在整体上获得完美的效果, 必须在多元化的动态评价方面做出足够的努力。从大环境来分析, 高职院校与一般的院校有所不同, 其注重的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体育教学的开展, 目的在于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巩固心理的承受能力, 在考核方面的比重较低时, 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 最终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1“形式化”特点

部分高职体育教师的日常教学当中, 在考核方面的时间, 仅仅是通过一两节理论考试来完成, 表现出了严重的“形式化”特点[2]。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 容易对体育教学的自身体系构成严重的威胁。试想, 高职学生经过长期的锻炼和提升后, 在最终的考核上, 仅仅是通过简单的试卷来完成, 假借分数来做出判定, 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 并且容易导致学生的兴趣下降, 在后续的锻炼上, 也会表现出恶性循环的状态。

1.2.2 逐渐加深的状态

高职体育考核的过程当中, 多数院校并没有随着学习的深入, 在考核的比例上表现出逐渐加深的状态。相反的, 很多高职院校在体育考核过程中, 越是到最后的阶段, 表现出越是简单的情况, 所占有的比重、考试的形式、具体执行的方法等等, 都出现了过于简单的情况, 未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做出正确的判定, 给家长所提供的交代, 也是非常敷衍的。

2 高职体育多元化的动态评价体系对策

2.1 思路分析

经过大量的讨论与分析, 认为高职体育在开展的过程中, 很多方面的内容都表现在可控范围内, 虽然考核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但是还没有到“无可救药”的地步。相反的, 如果可以通过系列的方法和手段, 相信可以将体育考核的问题有效解决, 并且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为国家的人才培养, 提供更多的支持。该文认为, 高职体育的多元化的动态评价体系, 其在思路上表现出以下内容。

(1) 多元化的动态评价体系在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 应包括多项考核的内容, 涵盖了身体素质、专项素质、理论素质、运动技能等等,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落实相互匹配的考核内容, 将其中的1~2项作为重点, 之后再开展其他的辅助教学, 相信能够帮助学生在体育能力上获得较大的拓展[3]。

(2) 相比传统的考核而言, 多元化的动态评价体系的执行, 是对固有工作的一项挑战, 因此必须在各个内容上不断的加深。同时, 从传统的考核进行过渡的时候, 应该给予高职学生更多的时间, 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过渡工作, 尽量减少强制性的手段运用。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在整个考核过程中, 表现出了师生矛盾的情况, 则必须通过合理的方法来解决, 不能表现出一边倒的情况。

2.2 教学过程的测量、评价

高职体育教学当中, 多元化的动态评价体系的应用, 还必须在教学过程当中, 有所展现, 特别是对教学过程的测量干预、评价处理。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 测量与评价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也是调控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需要依据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去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课程教学需要的就是学生学业评价和教师教学活动评价。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来对“创造力”进行评价更为有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情景式学习评估, 将即兴的作品记录下来, 集合师生众人的智慧共同完成, 虽不完善但却是重要的经验, 既深刻又具个人特色。然后收集、整理各人的作品汇总保存, 既能为各人提供宝贵经验, 又可见识各人的成长和发展, 并成为日后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简单、自然而且定期的评估。但是, 对过程作品集的评价比较复杂, 需要从多方面观察、分析, 才能确实发现和评价学生的能力。

3 结语

该文对高职体育考核多元化的动态评价体系展开讨论, 从已经获得的成果来看, 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 都有着较为明显的进步, 整体上的工作能够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今后, 应该在考核方面加深研究, 健全动态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施兴成, 严秀兰.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分析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 2011 (11) :187-188.

[2]施兴成.高职体育考核多元化的动态评价体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12) :206-207, 210.

体育场馆的动态发展 篇9

一、课堂动态平衡的内涵

物理学中的动态平衡是指 (一些) 物质 (物体) 的平衡是在运动中完成的, 为达到平衡, 物质 (物体) 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在接近平衡的过程中, 运动的幅度和频率处在减小的趋势中, 而且物质 (物体) 趋于平衡的过程是以简单方式自动进行的。医学中所定义的动态平衡的定义是:人体器官在正常生命活动允许的范围内, 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量和度以内, 自由的活动状态就称为动态平衡。而在教育生态学看来, “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要受到生态环境的各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生态环境。”同样, 体育课堂也受到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个生态环境, 就是由学生、教师、课堂环境等构成的生态环境, 我们可称之为“课堂生态系统”。根据体育空间论的观点:体育课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辩证统一体, 组成课堂的因素是空间的游离体, 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变换位置。但是, 它始终要保持一种动态平衡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潜力, 从而最好地服务于体育, 服务于社会, 让体育课堂在科学的发展中更加和谐。我们称之为课堂动态平衡理论。

二、影响学生和教师动态平衡的主要因素

1. 学生——体育课堂的主体

体育教学课堂所面临的是一群特殊的教育对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而随着心理和生理的成熟, 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地位也悄悄发生了改变, 形成了逐渐被教师、同学接受的新的学生观。在教学课堂发展的进程中出现的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的认识都很片面, 他们都是单一主体论, 忽略了学生本质属性的二重性。一方面, 学生是人, 具有思想、感情、智慧、才能和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他们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怀来完成学习和发展的任务。随着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观的初步形成, 对求知的认识的更加理性化, 以主体教育观为理论基础, 以学生生动活泼, 主动发展为内容的现在教育意识, 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因此, 这就要求体育教学课堂能够更加准确地按照社会的需要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见表1)

2. 教师——体育课堂的主导者

引自《体育教学论》, 龚坚、张新, 2006.

体育教师是体育文化的传承者, 是实施学生体育的根本依靠和具体力量, 而体育教师面对的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有着极其重要的教学意义。除了让当今的学生增进增强体质, 还得教会他们如何在运动中去构建一套完整的思维模式, 引导学生将体育文化同自身的修养相结合, 促进自身素质提高。因此高校教师和中学教师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见图1和图2) 。

现代体育课堂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发挥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提倡教师做好表率作用;另一方面, 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在教学中要尽量加入“快乐”因素, 避免枯燥乏味, 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快乐, 在快乐中强健其体魄, “苟野蛮其体魄矣, 则文明精神随之”二者不可偏废。

引自唐时虎, 2005

引自《体育校本课程, 开发者思想基础》, 董翠香, 2007.

3. 学生和教师动态平衡——体育课堂的自然属性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它的规律”, 这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同样, 体育课堂也要不断寻求体育课堂发展的规律, 并同现实社会相结合, 摆正自己的位置。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选择合适的课堂类型 (见表2) , 以适应多变的环境和社会的需求。

三、学生和教师的动态平衡——体育课堂的全新视角和必要性

如果我们用一种全新的、动态的视角去看体育课堂, 那么它就是教师、学生、课堂环境、课堂纪律、教学任务、教学模式等诸多动态因素组成的辩证统一体。它们在体育教学中没有扮演固定的角色, 而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变化着。它们相互交织, 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 构成了一个隐形而庞大的关系网。而这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视, 以至于在一些教育改革中扭曲了教学课堂。然而,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会遵守一种原则, 就像每个游戏都要有规则一样。体育课堂的这种动态变化都是为让体育事业紧跟时代的脚步,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下服务于人们、服务于社会。随着教育的发展, 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更趋平衡, 它开始覆盖体质、生理、心理、道德、营养、人口、生物、哲学、健康等学科。它已不再被人们误解为单一的身体训练, 而更倾向于训练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素质。体育课程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提高了, 学生开始认识到体育是保障个体生命健康的基本途径, 是提高生活质量, 保证学习效率的最佳调节方式。它为体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一方面, 体育教师要同其他专业教师一样, 既教书又育人, 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又要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 培养优良的品质和顽强的作风。体育教师必须精通教学业务, 除本专业外, 还要掌握相关门类的知识, 加强教学研究, 掌握体育教育理论及其规律, 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另一方面, 学生应该发挥其主动性, 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计划, 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 完成“学会”到“会用”的根本转变。

四、体育课堂学生和教师动态平衡的回归策略

“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既然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诸多问题, 那么努力寻求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就是遵从课堂的自然属性。那么, 怎样才能正确处理好体育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负责教, 学生进行学, 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现代的教学则强调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一种动态的互动。

2. 要注意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强调结果性评价, 忽视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 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的高校课堂教学则强调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只有关注过程, 评价才可能进入学生发展的动态进程。关注学生的心理起伏, 从学生的技术动作中观察他们接受信息的情况, 这样才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参与、体验、学习、发展自己对体育课的情感, 从而产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并付诸行动。

3. 要把握好教学大纲和处理好教材

备课是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但备课必须从把握教学大纲和钻研、处理教材做起, 这是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把大纲置于多变的体育课堂氛围中去。让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融入到教师和学生之间, 擦出智慧的火花, 决胜于充分的准备。

4. 要注重教案的编写

把握教学大纲, 了解教育对象, 钻研、处理教材, 这些仅是上好课的开始环节。在此基础上, 还要认真考虑教案的编写与设计, 这是上好课的中心环节。教案, 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的蓝图, 是把握大纲、处理教材结果的体现, 也是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章法。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 效率的高低, 与教案的编写和设计息息相关。

5. 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如何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媒体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是值得每一位高校教师深思的问题。未来世界的新型人才不仅需要有健壮的体魄, 还应该富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如果教师能选用好教学方法与手段, 体育课能达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教材带着游戏走向学生、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 使体育课中的教师、教材、学生互动, 互相协调, 让课堂充满创新氛围, 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6. 要讲究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的工具。它是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启迪学生心灵, 开发学生智力, 陶冶学生情操, 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的工作, 就是借助于自己的语言来完成所示范的动作, 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活动, 让学生来理解和掌握。体育教师应该把体育教学当做一种艺术创造, 在只言片语中洞悉运动的真谛。

7. 要注重示范动作的规范化

示范, 能使学生较直观地了解所学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 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法。示范要做到熟练准确, 轻快优美。示范能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形象概念, 并促使学生积极进行练习。示范是根据教学的步骤、备课的速度和学生的情况决定的。示范的科学性是恰当的穿插启发式的示范动作, 就是先让教师解说动作的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做, 再改正不足以加深对技术的印象。这也正是体育课堂在动态上优于其他科目的一点。

8. 要注意教学情感的运用

成功的体育教学, 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 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的情感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信号、感染和激励的作用。良好的教学情绪, 积极的教学情感, 不仅能正常发挥教师的业务水平, 而且能引起学生愉快、肯定的情绪体验, 使其精力充沛、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9. 要隐藏学生之间因能力的不同而出现的差距

在教学课堂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能力不同的学生, 因此也存在有差距, 作为学生肯定会因为不及别人而自暴自弃、厌学。作为教师要机智地避开学生之间的攀比, 对待每一个人一视同仁, 不开小灶。让每个人在明确给自己定位的同时又不在课堂上输给别人, 使之学习更有自信。

1 0. 要重视体育课堂上的互动和反馈

在体育课堂上, 互动和反馈是一种艺术的体现。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而反馈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技术动作来反映自己接受的程度。教师可以很轻松地从学生的动作完成情况来判断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身体素质, 从而更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和进度。

总之, 要平衡现代体育课堂, 既要观念上的转变, 又要行动上的付出;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 又要跟上教改的步伐。只有这样, 我们的体育课堂才能与时俱进, 并充满生机与活力, 才能培养适应于新世纪国家和社会需要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林富.教育生态管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2]龚坚, 张新.体育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唐时虎.体育时空导论[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4]都菊英.“阳光体育”语境下体育课改革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2 (5) :

体育场馆的动态发展 篇10

仫佬族,是我国中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人口总数为216257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主要分布于广西和贵州两省的山区,而全国80%左右的仫佬族人聚居于广西,在广西的桂北有一个仫佬族自治县——罗城,该地区的仫佬族人口约17万人,其余则散居于广西的宜州、柳城、融水、柳江、环江等县,贵州的麻江、都匀、福泉、凯里等县[1]。形成了大聚居小分散的分布格局,且与壮、汉、瑶、苗、侗、毛南、水族等8个少数民族交融杂居,各民族间相互吸收借鉴各自优秀的传统文化。

仫佬族是一个山地民族,该民族勤劳、勇敢、朴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其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对仫佬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现状着手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动态趋势。

2 仫佬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

2.1 研究尚少

以“仫佬族”为主题词进行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检索,共999条结果(截至2016年)(见表1),本研究主要选择了近10年(2006-2015年)的相关研究作为分析的主要参考,共679篇(见表2)。经人工筛选,除去与仫佬族无关的文献及报刊杂志374篇,与仫佬族相关研究有305篇(见表3),其中仫佬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研究仅26篇(见表4)。

从表1-4看,通过对各种数据库检索了解到目前关于仫佬族的相关研究较多,涉及各领域,除2015年外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共计305篇。而关于仫佬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相关研究则较少,以张萍的第一篇研究《仫佬族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比较分析》[2]开启了人们对仫佬族传统体育的探索之门,目前有相关研究仅26篇。从时间分布来看,2006和2008年无相关论文发表,除2014年的8篇达到最高峰,其余每年的发表量相差不大,可看出目前涉及该领域研究的人数偏少。

2.2 项目单一

据罗城县民族事务局统计,现已挖掘整理出的仫佬族传统体育项目有46个[3]。

体育项目根据其参考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式,由表5可知,按“现代体育运动形式”标准对仫佬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归类,包含球类、棋类、节庆民俗类等5类共46项。该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少数民族中算较多项目的民族之一,且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群参与,有竞技、健身类,如各种球类,不仅能强身健体,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充分体现青少年们的阳光活力;有娱乐、益智类,如各种棋类及生活休闲类,可愉悦身心还能促进大脑发育;有仪式、祭祀类,是该民族的精神寄托并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据调查,仫佬族村民们在休闲时参与体育活动排名前五位分别是:散步、羽毛球、跑步、登山和篮球,无一为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4]。且目前仅有对“竹球”“竹连球”两个项目的相关研究[5],对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单一。

2.3 传承模式

2.3.1 节日庆典

目前有关仫佬族传统体育传承的相关研究仅2篇,其传承方式包含师徒、家族、节庆活动等常规的传承方式。2006年依饭节与我国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一同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依饭节成了该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是乡村文化传播的平台,因此该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更是大力依托于节日庆典中的依饭节。依饭节的变迁凸显了仫佬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地位,依饭节离不开传统体育,仫佬族传统体育成为节庆活动的主体部分[6]。

2.3.2 主题分布

对26篇仫佬族传统体育相关文献研究主题进行归类,发现目前研究数量虽少,但所包含的主题却较丰富,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文化、学生体质状况及项目个案研究等方面(见表6)。目前对仫佬族传统体育相关研究最多的是潘聚仟对仫佬族7-15岁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研究[7]及以张萍等对仫佬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8]。学生是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群体,而学生们的体质状况是直接制约其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对仫佬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个案研究。目前为止尚无关于仫佬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

2.4 研究方法不全面

已有研究使用的方法以文献资料及数理统计法最多,其次是问卷调查、访谈法等,虽也有部分研究涉及专家访谈、逻辑分析和田野调查法等,但总体来说对研究方法的合理运用上还不够全面。

2.5 研究视角狭窄

在研究视角方面相对较狭窄,目前仅1篇关于在社会视角下试探依饭节中仫佬族传统体育的作用并提出:仫佬族传统体育在依饭节中的大力开展所取得的社会效应是显著的[9]。除此之外没有关于在其他视角下的相关研究。

3 未来动态趋势

3.1 更多专家学者致力于仫佬族传统体育研究

从已有文献分析,对仫佬族传统体育的相关研究在2篇以上的仅6人,其余还有14人有过一篇成果。从研究领域看,对某个主题只发表过一篇文章证明这些专家学者初次涉足对该领域的研究,证明了目前对该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还没引起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呼吁更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仫佬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以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起积极作用。

3.2 挖掘出更多有意义的传统体育项目

由表5可知仫佬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样,而目前研究则只对其一两项(竹球、竹连球)进行相关研究,应挖掘出更多具有群众基础且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来进行传承与保护。如抢花炮、抢粽粑、打灰包、大象拔河等,这些项目既具竞赛性质也可作为娱乐项目吸引更多人参与,要从更深层次研究这些项目所包含的价值,来为人们服务。

3.3 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促进仫佬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3.3.1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种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保存到现在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经过前期调查发现仫佬族传统体育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奇、秀、险”的价值[10]。如依托仫佬族的依饭节、春节、走坡节等重大节日庆典,舞龙舞狮、夺龙珠、仫佬竹球、抢粽粑等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既能增加节日气氛,还能达到满足人们探险猎奇的心理,净化心灵,调节身心平衡的功效。民族传统体育融于旅游开发具有经济、传承和社会价值等优势,旅游开发是最佳途径;但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真实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等原则,而不是盲目开发[11]。且罗城县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优势,又契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等方针政策导向。期望通过本研究,仫佬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旅游资源来进行开发能使参与者了解、学习并接受该民族传统文化,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3.2 仫佬族的传统节日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萌发于生产劳动,在宗教祭祀活动影响下茁壮成长,在节日庆典的舞台中盛开出艳丽的花朵;节庆是每个民族所特有的一种传统庆典活动,它为每个民族所各具特色的文化提供了良好的传递场所,并构成了一种寓意深刻且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12];仫佬族是节日庆典较多的一个民族,除十、十一月外基本每月都有传统节日,共12个[13]。

由表7可知仫佬族一年中不仅传统节日多,且在不同节日里会有不同的传统体育项目供人们参与。如在春节里有舞龙舞狮等喜庆类项目,在依饭节中有跳师公戏等祭祀类项目,在中秋走坡节中有登山、对歌、踏青等活动。而目前相关研究中只有对依饭节中仫佬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研究。应加大研究范围,把目光转移到对不同节日的多种传统体育项目加以分析,以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

3.3.3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仫佬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农耕民族,聚族而居,保持着浓厚的宗族血缘关系。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该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在各种节日庆典中繁荣发展,并影响着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当前仫佬族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较多,大多与民俗节庆、歌舞、服饰、婚俗等相关,然而却没有一项关于民族传统体育。应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对仫佬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及发展进行相关研究。

3.3.4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一直作为体育传播最主要的场所而被重视,学生作为受体,具有吸收各种文化的权利并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责任,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当然不同项目应选择在不同学校进行传播,如武术类应选择在小学教学可能效果较好,而舞蹈类应安排在中学,棋类等更多需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校会更适合一些,当然这都不是绝对,只要在保护和传承仫佬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中选择好媒介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采用不同学科的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在未来研究中研究方法不再单一采用文献资料法,其所得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应合理采用不同学科的多种研究方法,更要注重实证、个案、区域研究环节,要尽量多运用现代分析手段来进行定量分析,使其研究成果朝着更科学化方向发展。

3.5 从不同视角对仫佬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更加深入研究

上一篇:新经济形式下一篇: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