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抚触疗法

2024-06-20

新生儿抚触疗法(精选八篇)

新生儿抚触疗法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209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胎龄38~41周, 平均3 976周, 出生体重2 560~3 875g, 平均3 425.42g。所有新生儿Apgar评分均>8分。随机分为研究组115例和对照组94例, 两组在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研究组

研究组在常规新生儿疗法的基础上采用国际通用的新生儿全身抚触 (COT) 疗法,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胎儿出生24h后, 置于室温28~30℃病室, 全身裸露, 以手掌、指腹对婴儿全身进行按摩, 先头、胸、腹部和四肢, 后背部, 每次持续时间为10~15min, 每日早、中、晚各1次。无黄疸者疗程1个月, 有黄疸者行常规治疗, 抚触治疗延长至黄疸消退。

1.2.2 对照组

应用常规新生儿疗法, 出现黄疸者采用常规治疗。

1.3 研究方法

采用成都贝斯达仪器有限公司JH20-1B经皮黄疸仪监测婴儿血清胆红素水平, 所有数据录入SPSS 11.5软件。比较分析两组新生儿黄疸发生例数、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平均胆红素水平等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共发生新生儿黄疸41例, 占35.65%, 黄疸平均持续时间 (6.35±1.24) d, 平均胆红素水平为 (15.52±1.64) μmol/L,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P<0.01) ;研究组黄疸出现时间显示迟于对照组 (P<0.01) (见表1) 。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多数属于生理性, 可自行消退。其发病机制为新生儿肝功能尚不完善, 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有限, 导致胆红素短时间聚集所致。新生儿黄疸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加强护理、酶诱导剂或光照疗法促进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新生儿抚触疗法是顺应新的医学护理模式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通过触摸新生儿的皮肤和机体, 刺激宝宝感觉器官的发育, 增进宝宝的生理成长和神经系统反应, 增加宝宝对外在环境的认知的全新育婴方法[1]。

国内王学刚报道, 抚触疗法能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 增加胃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 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和胎粪的排泄, 从而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2]。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在抚触治疗中应保持房间温度适宜, 按摩前温暖双手, 将婴儿润肤液倒在掌心, 抚触的手法要轻柔、到位。按摩时间尽量安排在婴儿进食后1h左右, 并有母亲在旁陪伴, 给婴儿以安全、舒适感, 可增强婴儿的配合[3]。

综上所述, 抚触疗法可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胆红素水平, 延迟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 可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促进病情恢复,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抚触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209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115例和对照组94例, 分别应用抚触疗法和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新生儿黄疸发生例数、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平均胆红素水平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共发生新生儿黄疸41例, 占35.65%, 黄疸平均持续时间 (6.35±1.24) d, 平均胆红素水平为 (15.52±1.64) μmol/L,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P<0.01) ;研究组黄疸出现时间显示迟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抚触疗法可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胆红素水平, 延迟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 可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促进病情恢复,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抚触疗法,新生儿黄疸,应用

参考文献

[1]计承侠, 江敬, 刘玉清.新生儿抚触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 2009, 7 (12) :1360.

[2]王学刚.新生儿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疗, 2010, 29 (15) :23.

新生儿抚触的体会 篇2

婴儿抚触,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婴儿扶触可促进婴儿体重的增长及应激能力的提高,是经过科学指导的,有技巧的抚触,是通过抚触者的双手对被抚触者的皮肤和部位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有技巧的抚触,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正面生理效应。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2年5月开展新生儿抚触以来对500名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进行为期2个月的抚触按摩。与同时期非扶触新生儿相比,我们发现他们的体重比非抚触新生儿的体重增加的速度大5%左右,视觉、触觉、动觉反应更灵敏,睡眠觉醒节律更好。

2 操作方法

2.1 抚触前的准备。首先,保持房间温暖25°-28°之間,可播放一些柔和的音乐,帮助母子彼此放松。预备好干净的尿片,消毒后的干净浴巾,替换的婴儿衣物,以及抚触所需婴儿护理产品。操作者清洁双手,修剪指甲,并去除手指、腕佩戴的首饰等物品,避免划伤婴儿。用润肤剂润滑并温暖双手,保持愉快的心情与新生儿进行情感的交流。抚触时间选择洗澡后、睡眠前、两次哺乳之间进行按摩。

2.2 面部扶触。双手轻轻抱住新生儿头部,从前额中心处用双手拇指向上滑动;眉上方两拇指平行相对,从中间向两侧平移至发际;下颌部推压向耳前划出微笑状;以上三处每处各做6次。

2.3 头部扶触。左手四指并拢微弯托起半个头,右手四指并拢、食指、中指、示指指腹从前额发际中点稍偏左向脑后滑行至左耳后,在其外侧仍从发际至耳后滑行,再从颞骨至耳后滑行,每处各做6次,换手同法做另一侧。

2.4 胸部扶触。脱去新生儿所有衣服,先握住新生儿双手片刻,使其安静。再次润滑双手后,握住肋缘部位,左手食指中指指腹顺肋缘向上经胸骨滑向对侧右肩部,然后撤回握住新生儿左侧肋缘部,换手同法做另一侧,也是各做6次。

2.5 腹部扶触。扶住新生儿髋关节,一手四指并拢,自新生儿一侧髋关节向上绕脐周至对侧髋关节后复原,换另一手同法做一次。双手交替连续做6次。

2.6 上肢扶触。双手扶住新生儿肩部顺势交替自肩滑向手,左右手拇指都落在新生儿手心,并轻轻按摩其手心,共6次,再自近端向远端按捏肌肉群6次。

2.7 手扶触。两拇指对放,用拇指和食中指轻轻捏住新生儿的手,自手近端向远端交替滑动6次。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自指根到指尖提滑6次。按摩下肢,同上肢相同,再按摩足底。

2.8 背部、臀部扶触。一手托头颈,一手在胸前,翻身俯卧,双手四指并拢,指腹从中间向两侧平行滑动,肩背部、肩下、腰部各6次,双手自上而下,手不弯,手指不翘,再从颈部至腰部滑行练习抬头6次,双手放于臀部轻轻揉一揉,操作完毕后给新生儿穿好衣服。

3 效果评价

新生儿抚触全过程温馨、舒适,婴儿无哭闹现象。

4 护理体会

扶触增加新生儿的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清洁和弹性。进行按摩的新生儿很少有感冒咳嗽现象,并且反应灵活。每当进行按摩时宝宝会表现非常高兴的样子。扶触可以改善消化系统,可以增加食物消化和吸收,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让宝宝健康成长。进行按摩的宝宝吃得饱,睡得香,还可以改善宝宝的暴躁情绪,减少哭泣。扶触能提高新生儿和父母的亲和力。父母对新生儿的扶触有效促进了新生儿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使新生儿从婴儿时起就产生了爱的思想,更有助于提高情商,对新生儿的扶触可以加强其自身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更进一步说明了这种科学的方法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1]

5 结论

抚触是一项成本低、效益好、易于家长掌握和运用的实用技术,还可以让父母把自己的爱直接传达给宝宝,利于孩子智力发育和心理平衡的发展,尤其是情商的发育和提高[2]。抚触带给宝宝被爱的满足,使宝宝感觉安全自信,养成独立的个性,充满信心地面对一切即将到来的压力。因此,新生儿抚触不仅仅是皮肤间的接触,也是一种爱的传递,更是一项医疗保健措施,值得我们推广。

参考文献

[1]梅艳,雪丽霜,谭桂荣等.扶触对巨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J].实用护杂志,2005,21(2):2

新生儿抚触疗法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病理性黄疸新生儿68例,日龄2~28d,胎龄30~41周,出生体质量为1680~4000g,血清总胆红素均超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诊断标准,达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采用《儿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干预推荐标准,排除新生儿肝功能障碍、阻塞性黄疸及遗传、代谢性疾病所致黄疸。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对照组男15例,女18例。2组性别、日龄、胎龄、出生体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输液纠正酸中毒、蓝光照射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蜡样芽胞杆菌片(规格:0.32g/片)0.16g治疗,每天3次,连服5d;同时予以改良式抚触疗法,每天3次。

1.3 观察指标

2组均于治疗第1、3、5天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并观察黄疸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清胆红素水平

2组治疗后第1天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3、5天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黄疸消退时间

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为(4.0±2.0)d,短于对照组的(5.5±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及听觉障碍等,并遗留后遗症[1]。因此,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积极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很多,其中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是重要原因[2,3,4,5]。新生儿小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活性较高,可迅速使结合胆红素分解成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并迅速从肠道吸收。新生儿肠道内无菌或菌群量少,不能将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素原随粪便或经肾脏排出,也增加了胆红素的回吸收。因此,在新生儿肠道内尽早建立正常菌群,促进肠道内胆红素代谢与排泄,减少重吸收,成为黄疸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6,7,8,9]。

蜡样芽孢杆菌为需氧芽孢杆菌,口服后进入肠道,消耗肠道内氧气,产生厌氧环境,促进以双歧杆菌等为主的厌氧菌生长,平衡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内微生态环境,抑制其他致病菌生长。其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机制包括:迅速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并发挥其生理功能;降低肠道β-GD活性,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少;降低肠道pH值,促进胆红素从粪便中排泄;促进肝酶的活性。本文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蜡样芽胞杆菌片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促进胆红素排泄,显著减轻黄疸程度,缩短黄疸持续时间,有效防止核黄疸的发生,且无不良反应。

抚触是一种经科学指导的有技巧的触摸,抚触的研究历史悠久,在发达国家,抚触早已普及。抚触可改善神经功能及内分泌水平,有利于延缓新生儿黄疸的出现时间及减轻黄疸程度。抚触手法:(1)国际标准法:国际标准法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即患儿裸露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对其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腕、手指、足底、脚趾、背部进行全身按摩。(2)改良式或加穴位按摩抚触手法:即在传统抚触基础上加按揉左下腹、龟尾穴,推下七节骨,或采用国际标准法加腹部抚触,背部用拇指桡侧顶住皮肤,示指、中指前按,3指同时用力提捏皮肤,双手交替向前进行捏脊,每分钟5遍,也有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根据胎粪排出情况增减捏脊和腹部按摩的次数。蔡红等将穴位按摩手法融入标准抚触方法中,即头部用舒眉、抚颌和捋发手法按摩前额、下颌和头后部,胸部用双手交叉的掌跟按摩,腹部以掌心或4指顺时针方向摩腹20~30次,然后用“I Love You”手法,四肢用挤捏、提指、推法,并取补脾经、捏十宣、按揉足三里、背部捏脊等。抚触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作用研究表明:可促进新生儿黄疸消退速度,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发生核黄疸的危险,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可增加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哺乳次数,使胎粪排出时间和黄疸持续时间缩短,降低黄疸发病率;可减轻病理状态时生理性黄疸对新生儿产生的危害,减少因感染因素而促发的红细胞破坏导致的黄疸以及核黄疸的发生;可加速胎便排出,缩短胎便转黄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可降低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可促进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枢神经功能的修复和早期行为神经的发育;可改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睡眠和情绪;可提高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浆蛋白水平。新生儿抚触还可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其作用明显优于临床采用的蓝光照射疗法和碱化血液疗法,作用机制为: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视、听、触觉等各种功能,其中触觉是最原始的感觉功能,皮肤作为最大的感觉器官,抚触时信息可通过体表的触觉感受器及压力感受器沿脊髓传至大脑,大脑发出信息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多,增加新生儿的哺乳量,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缩短胎粪排出时间,加快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病理状态下,如感染、缺氧、颅内出血、脱水等,新生儿黄疸往往易加重,抚触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有利于促进患儿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分泌平衡,增强免疫功能,减轻病理状态时生理性黄疸对新生儿的危害。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因神经损害,较易激惹、哭闹、睡眠欠佳,过高的胆红素可造成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但由于新生儿期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和代偿能力强,若在此期给予良性刺激可促进脑结构和功能代偿。抚触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通过对新生儿全身的皮肤接触,使之得到感觉刺激,反射性引起全身良性反应,加速神经系统发育,从而改善神经功能。抚触亦是良性的物理刺激,能稳定患儿情绪,减少哭闹,促进睡眠。由于新生儿生理性特点及奶量不足等因素,可造成患儿低蛋白血症,白蛋白是结合、运输血清游离胆红素的重要物质,而抚触可使患儿食欲提高、奶量增加、营养吸收增多。此外,抚触可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患儿血清白蛋白增多,加速胆红素的结合、排泄。早期抚触不仅能促进胎粪排出,降低胆红素的吸收,还能刺激神经系统发育,促进大脑、小脑平衡发育,使血脑屏障趋于完善,通透性降低。本文治疗组均利用改良抚触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加快了胆红素的排泄速度,缩短了黄疸持续时间[10,11,12,13,14,15,16]。

抚触疗法浅析 篇4

1 抚触的基本操作方法

婴儿抚触宜在一个安静、舒适、温暖的空间进行,全身裸露;操作者洗手并温暖双手;婴儿全身涂润肤油,夏季涂爽身粉,然后开始抚触。①头面部:双手两拇指从下颌中央向两侧滑动,让上下唇成微笑状;两拇指从额部中央向两侧推;两手从前额发际抚向脑后,最后两中指分别停在耳后。②胸部: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方向对侧上方交叉进行,在胸部划成一个大交叉。③腹部:两手依次从婴儿的右下腹向左下腹移动,呈顺时针方向画半圆,然后用右手在婴儿右腹由上向下画一个英文字母I,由左至右画一个倒L(Love),由左向右画一个倒U(You)。做这个动作时,用关爱的语调向婴儿说“我爱你”即“I Love You”,婴儿会很喜欢。④四肢:两手抓住婴儿右胳膊,交替从上臂至手腕轻轻挤捏,然后从上到下搓,左侧及双下肢操作相同。⑤手与足:用双手两拇指的指腹从婴儿脚跟(掌面)交叉向脚趾方向推进,并捏拉脚趾各关节;手的操作与足相同。⑥背部:以脊柱为中分线,双手与脊柱成直角,往相反方向重复移动双手,从背部上端开始移往臀部,再回肩膀。每次抚触均按头、胸、腹、四肢、手足、背部的顺序重复操作3~5遍,时间为5~10min。

2 抚触的作用机制

从文献分析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抚触则通过皮肤与体内各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及体液系统相联系。

小儿方面的研究认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1]: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而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接受抚触的婴儿能增加迷走神经紧张性,从而促进食物吸收的激素如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摄人奶量增加,减少婴儿焦虑与恐惧,增加睡眠时间,以利于体重增加;抚触也有利于促进婴儿β-内啡呔、5-HT、肾上腺激素、血清素等分泌,从而减低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应答,提高健康水平。

在成人方面,由于社会压力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年化等因素的变化,心理疾病呈增多趋势,老年人常因被社会或家庭忽视,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关怀,容易产生孤独和绝望感,加之老人的慢性病和心理障碍疾病居多,因此通过抚触即皮肤上的条件反射,会使人始终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从而引起垂体等内分泌系统的正常活动,产生适度激素,调动或调节各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增强免疫能力。通过抚触患者的皮肤,使其肌肉放松、情绪平静、注意力分散,可减少痛苦、孤独、恐惧、焦虑等心理因素,产生舒适感觉,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老少皆宜。

3 抚触与中医推拿的关系

通过推拿和抚触两方面的文献分析来看,两者存在着内在关系。推拿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各种疾病和伤痛,用手在局部或病痛部位周围进行抚摸以减轻伤痛。随着历史社会发展,经过人们的不断实践,摸索出一套以接触皮肤为主的治疗方法,形成推拿疗法。抚触与中医推拿的发生、发展可以归纳为按摩是母、抚触是子的关系。

3.1 相同之处

①起源方式:均起源于日常生活无意识的皮肤接触,产生舒适感,减轻不良心理因素;②作用形式:均通过手与皮肤的作用力;③目的:提高人口素质及生活质量;④均为外治法,有简单易行、经济安全、便于推广的优势;⑤老少均宜运用;⑥具有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治疗疾病的作用。

3.2 不同之处

①操作部位:推拿根据疾病和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点、线、面作为重点施术部位;抚触疗法则为轻柔的、有顺序的全身抚摸,以面为主。②理论主要来源:推拿来源于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辨证;抚触来源于西医的神经、内分泌、心理调节。③主要操作者:推拿主要由推拿医生在医院施术;抚触在医院由护士、抚触师,在家由产妇、家属,在幼儿园、托儿所则由育婴师等施术。④抚触与推拿相比更容易推广掌握,推拿必须懂得中医理论,注重经络、穴位。

4 思考与展望

抚摸可以说是一种无目的的行为,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如《中国推拿全书》中所说:“喜爱皮肤接触是人类的天性,人在襁褓时期就期望得到亲人慈爱的抚摸,母婴皮肤的接触对婴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已为当今医学界所公认,相互间的人体触摸能给人带来身心快感,对人的健康也有积极意义。”笔者将就可操作性抚触疗法模式提出以下建议。

4.1 深入探讨治疗机制

目前对抚触疗法机制的探讨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尚有待深入研究。与推拿学共同发展,在有条件的医院、学校开展实验性机制研究,不仅有助于融汇两者的治疗机制、扩展其应用领域,还可为针对性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4.2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近几年,抚触疗法的专业人员培养已得到逐步重视,各种形式的在岗培训也是促进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若可以在大中专医学院校的护理学和针灸推拿学专业教材里增加抚触疗法的内容,将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4.3 规范实施程序

鉴于临床应用现状,发展有效的评估工具、制定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无疑是抚触疗法科学、系统实施的必要环节。同时,强调过程评价、及时调整治疗计划也应得到更多重视。此外,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具体实施的控制也有待进一步规范化。

4.4 开展普及宣传活动

通过举办讲座、开设专栏等多种宣传形式,一方面提高医务人员对抚触疗法的认识,进而扩大医护措施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患者了解并接受治疗,从而更好地促进其身心调控。

参考文献

开展新生儿抚触的效果评价 篇5

关键词:抚触,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抚触是对新生儿健康最有益的实用技术, 通过对皮肤进行科学温和的刺激, 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帮助消化改善睡眠, 提高机体免疫力, 促进新生儿智力发育, 是一种简单易行效果确切的易被家属掌握的护理方法 。我院于2004年开展新生儿抚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对正常新生儿进行抚触, 观察其体重及摄奶量变化、机体免疫力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在我科出生的孕38周以上阿氏评分在8~10分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 抚触组50例平均体重3 300g, 对照组50例平均体重3 350g, 两组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 (P>0.05) , 两组均无并发症。

1.2 方法

1.2.1 抚触时间

抚触组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于两次喂奶及沐浴后进行, 每日2次[1], 每次15分钟, 住院期间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护士操作, 出院后由经过培训的家属操作, 护士定期随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1.2.2 抚触条件

(1) 保持室温26~28℃; (2) 当新生儿疲劳、饥渴、烦躁不安时要停止抚触; (3) 抚触前需洗手、温暖双手、涂润肤油; (4) 抚触时放一些柔和的音乐作背景帮助彼此放松; (5) 抚触中邀请产妇和家属积极参与, 并教会抚触手法。

1.2.3 抚触手法

轻轻按摩头部, 并用拇指在新生儿上唇画一笑容, 同一方法按摩下唇, 双手放在两侧肋缘, 右手向上滑至新生儿右肩复原, 左手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摩脐部, 在脐痂未脱落前不要按摩该区域, 双手平放背部向下按摩, 然后用指尖轻轻按摩脊柱两边肌肉, 再次从颈部向肩部迂回运动, 将新生儿双手下垂, 用一只手捏住胳膊, 从上臂到手腕部轻轻挤捏, 然后用手指按摩手腕, 用同一方法按摩另一只手, 按摩新生儿大腿、膝部、小腿至踝部轻轻挤捏, 然后按摩脚踝及足部。

2 结果

2.1 抚触组和对照组新生儿体重增长情况

对两组新生儿在28天时测体重, 结果发现抚触组的体重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抚触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摄奶量

对两组新生儿在出生时、28天时摄奶量比较, 结果发现抚触组摄奶量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3 讨论

抚触可促进新生儿体格的发育。抚触给新生儿全身皮肤以刺激, 从而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 胃肠蠕动增加, 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 肠道对食物的吸收能力增强, 致使新生儿食欲增强, 体重增加。结果显示体重增加37%, 奶量增加18%, 提示新生儿抚触是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有效措施。

通过早期对新生儿进行抚触, 对新生儿传递各种信息。通过视觉的、触觉的、动觉的平衡刺激, 对新生儿产生微妙的影响有利于身心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这些刺激促进脑神经的发育, 抚触对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 还可以增强免疫力, 减少新生儿哭闹, 增加睡眠, 抚触过程中增加了母子情感交流, 令新生儿感受到情感和爱抚[2]。总之, 抚触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简单, 成本低, 每天只需花少许时间, 就能使母婴有一段温馨美好的时光, 为产妇及家属所接受,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珊, 陈燕惠, 王勇, 等.皮肤按摩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生殖健康杂志, 2003, 14 (1) :11-12.

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8月—2005年10月在我科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 随机选择50例为抚触组。将2001年8月—2005年10月在我科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 随机选择50例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均无窒息史, 出生后全部采用母乳喂养, 母亲年龄23岁~35岁, 无妊娠并发症。

1.2 方法

1.2.1 抚触时间

新生儿出生24 h后, 时间选择在婴儿清醒, 不太饥饿无烦躁的时候, 室温保持在26 ℃~28 ℃, 住院期间由护士操作, 出院后由经过培训的家属操作, 每日2次, 每次15 min, 护士定期随访, 对照组不作任何抚触。

1.2.2 抚触手法

①头面部:新生儿仰卧, 用两手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滑动;两手指从下额中央向外侧, 向上滑动, 让上下唇形成微笑状;两手掌面从前额发际向上、后滑动、至于后发际, 并停止于两耳乳突处轻轻按压;②胸部:两手分别从新生儿胸部的外下侧向对侧的外上方滑动, 在胸部划成一个大的交叉, 反复6次~8次, 并且避开乳头和乳腺;③腹部:两手依次从新生儿的右下腹, 上腹向左下腹移动, 顺时针方向划半圆;用右手在宝宝右上腹滑向右下腹, 右手指腹自右上腹经左上腹滑向左下腹, 右手指腹自右下腹经上腹, 左上腹滑向左下;④四肢:双手抓住上肢近端, 象挤牛奶一样边挤边滑向远端, 并搓揉大肌肉群及关节, 对侧和双下肢的做法相同;⑤手和足:用拇指的指腹从新生儿掌面跟侧依次推向指侧, 并提捏各手指关节。足与手相同。⑥脊部:婴儿呈俯卧位, 两手掌分别于脊柱两侧由中央向两侧滑动。

1.3 测量方法

测定两组出生时及出生1个月婴儿体重、身高及头围, 在出生后第5天, 测抚触组抚触前及抚触后15 min的足跟血糖, 对照组在相应时间同时测量。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婴儿抚触日益受到儿科界的广泛关注。抚触或按摩源于英语touch, 是指轻轻地按着来回移动。新生儿抚触是指以科学的方法, 通过抚触者的双手对新生儿皮肤各部位进行有秩序、有手法技巧的按摩, 让大量温暖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 从而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 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抚触方法简单、易做、安全, 未发现引起新生儿烦躁不安、呕吐等不良反应。抚触既可促进婴儿体格的发育, 也能给婴儿全身皮肤以刺激, 从而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 胃肠蠕动增强, 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加, 肠道对食物的吸收能力增加, 致使婴儿食欲增强, 体重增加。同时抚触刺激还可增强鸟氨酸脱羧酶的活性, 使生长激素释放增多, 婴儿生长速度加快[1]。

抚触能降低新生儿血糖, 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本实验研究的两组新生儿在喂奶后1 h无差别, 具有可比性。但抚触后抚触组的血糖浓度降低, 抚触1个月后新生儿体重明显增加, 身长头围也明显增加, 有显著差异。抚触可能通过对婴儿皮肤的刺激, 增加胃肠激素的分泌, 也可能促进迷走神经的活动, 从而产生更多的激素, 如胰岛素等, 通过这些机理降低血糖, 增加新生儿的食量, 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加快体格的生长发育。

抚触是一种爱的传递, 是婴儿的需要, 抚触使婴儿感受到的不仅是物理性触压, 而且感受到情感和爱抚[2], 特别是生命最初阶段的胎儿生活在温暖的羊水中, 在母亲的子宫内获得持续无条件的按摩照顾, 分娩过程中受到产道的抚触, 这使他们在出生后也渴望继续得到身心的抚触[3]。

参考文献

[1]徐淑贤, 任洪兰.新生儿抚触在临床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05, 26 (1) :66.

[2]赵红彦, 崔雪玲.抚触对高原地区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 (3) :15-16.

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7~2009年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100例, 选择足月产, 无并发症, 无窒息史的婴儿, 阿氏评分8~10分, 按自愿分为两组, 每组各50例, 从出生第1天开始进行抚触, 每日3次, 每次15min, 连续7d, 记录每天的体重、身长、奶量、抬头、发音、表情、迫视红球等。教会家人抚触手法, 42d到医院进行复查。

1.2 抚触方法

(1) 由前额中心用双手指向外推压, 下巴用双手拇指向上推压作微笑状。 (2) 双手放在肋缘两侧右手滑向右肩, 左手滑向左肩。 (3) 双手依次在腹部顺时针按摩。 (4) 双手握住四肢交替向上轻捏, 揉搓至末端。 (5) 双手在婴儿的背部从颈部向下按摩, 并轻轻按压脊柱两边肌肉。 (6) 按摩也可根据个体差异着重于某一部位进行按摩。按摩的同时增加经络中脾经和肾经的按摩, 可生津活血、调和阴阳、滋阴清热、消除积滞。

1.3 抚触时间

抚触应在出生24h后开始, 沐浴前后、睡前、小儿不饥饿、不疲倦、不烦躁、即可进行按摩, 每次时间先从5min开始, 再逐渐延长至15~20min。

2 婴儿抚触的注意事项

(1) 室内温度保持在26~28°、湿度适宜、通风良好; (2) 室内灯光柔和, 室内安静, 或播放轻音乐; (3) 抚触前要清洁双手, 用润肤油滋润双手; (4) 观察婴儿反应。婴儿应是安静舒适的, 如出现哭闹、烦躁, 肌张力增强等不适症状, 立即停止; (5) 抚触动作轻柔, 忌用力。

3 结果

见表1~2。

注:出生42d的新生儿抚触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 (P<0.05) 。

新生儿自出生之日至42d, 抚触组较对照组的摄奶量增加约18%, 体重增加约38%, 身长增加约15%, 上海儿童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表明, 抚触可刺激胰岛素、胃液素的分泌, 可促进食物的吸收, 所以, 抚触可促进体格的生长发育。

注:抚触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 。

抚触组在追视红球能力, 发音频率, 对测试者笑, 俯卧抬头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抚触组较对照组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更灵敏, 行为更活跃, 表现更成熟, 定向力, 活动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更快地适应外界环境。有研究表明, 在婴儿脑发育期间, 给脑神经, 脑细胞适宜的刺激, 可促进脑神经发育。

4 抚触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抚触可加深母婴之间的感情, 产妇抚触婴儿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产后恶露, 加快子宫复旧, 增加乳汁分泌。婴儿在进行足底穿刺前、中、后进行按摩可有效降低疼痛反应。

5 讨论

皮肤是面积最大的体表感觉器官, 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 抚触是原始的感觉反应, 可增强迷走神经紧张性, 使促进食物吸收的激素增加, 致加速体格生长发育。抚触可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使脑细胞发育更快速, 更完整, 机体的协调性更强, 活动范围扩大, 得到的信息更多, 促使脑细胞更好发育, 形成良性循环, 从而增强神经系统发育, 增强免疫功能。 抚触可加强母子间的感情, 不仅快速恢复产妇身体, 还可使婴儿感到安全、可依赖, 母亲的微笑, 优美的音乐, 使婴儿舒畅, 安静, 可加强情商, 长大后更具有爱心, 更易与他人交往, 更易适应社会。有报道, 抚触对早产儿、有疾病的婴儿具有缩短疗程, 减轻痛苦的作用。抚触是对婴儿最自然、最健康、成本低、易掌握的一种护理方法, 结合祖国医学的穴位按摩疗效更显著, 且无副作用。在我国现有国情下, 在医疗机构和家庭中推广具有巨大前景。

参考文献

[1]邱彩凤, 黄浩, 廖敏.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7) :559

[2]朱建幸, 王德芬, 沈月华.不同抚触方法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心临床研究[J].实用儿童临床杂志, 2000, 15: (4) :19

[3]齐宏, 孙志远.新生儿俯卧位抚触的益处[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15: (4) :192

[4]李翠英.抚触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 2: (12)

[5]叶梅艳, 雪丽霜, 贾桂容.抚触对巨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12) :201

[6]李瑛, 王新刚, 刘玉美.抚触及穴位按摩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3, 4:246

新生儿游泳及抚触的护理体会 篇8

2010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正常分娩或剖腹产的200例新生儿, 男女各100例。胎龄37 W~42 W;体重3.0~4.2 g;Apgar分≥8分;住院5~7 d。全部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 且母亲无产科并发症、营养状况良好、乳汁分泌能满足新生儿的要求。将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 两组胎龄、性别、出生体重、Apgar评分及母亲一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具有可比性。

2 方法与要求

2.1 游泳及抚触时间

游泳在新生儿出生后2 d后, 充分喂乳40 min后进行, 1次/d, 每次5~10 min。

2.2 初诊

对新生儿做泳前诊断, 有无异常。做好卫生宣教, 向家属讲清楚新生儿游泳的目的, 以便密切配合。

2.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为防止交叉感染, 新生儿游泳时要做到“1人1池水1泳膜”, 有传染性疾病者使用隔离池。游泳室每天空气消毒2次, 每次60 min, 浴巾每日进行高压灭菌。

2.4 温度

新生儿游泳时, 夏季:室温22℃~24℃, 水温保持在37℃~38℃;冬季:室温26℃~28℃, 水温保持在39℃~40℃。游泳时保持室内整洁与干燥, 注意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5 操作步骤

①由经过严格培训的合格护士操作, 全程监护, 并与新生儿保持一臂之内的安全距离。游泳全过程在相对固定的轻松音乐环境下进行;②选择正规品牌的新生儿游泳圈和设备, 用洁净水;③游泳前对新生儿做泳前诊断, 包括皮肤、体温、排便次数等情况, 下水前贴好脐带防水贴, 保护脐部。从前往后泳圈套入新生儿颈部, 将下颌放于下颌槽中, 扣好双重保险粘贴, 将新生儿缓慢放入水中, 让新生儿自由活动;④游泳完毕后, 双手抱住新生儿躯干离开水池, 在工作台上取下泳圈, 用干净大毛巾迅速包裹, 擦干身体注意保暖, 并用0.5%碘伏彻底消毒脐部;⑤抚触, 游泳后采用美国强生 (中国) 有限公司提供的国际通用抚触法 (即全身按摩法) 进行抚触, 5 min/次。操作程序是:先洗澡→游泳→抚触。

3 监测方法

采用电子婴儿磅称, 最小显示值5 g, 于上午洗澡后, 测量新生儿裸体体重, 同时用儿童黄疸仪眉心监测黄疸指数, 测量出生时和出生后第5 d的体重和黄疸指数并比较。

4 游泳及抚触对新生儿的影响

4.1 游泳及抚触有利于新生儿体重的增长。

通过两组出生后第5天的新生儿体重比较, 说明游泳及抚触有利于新生儿体重的增长[1]。报道, 新生儿抚触能使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加从而使促消化液和胰岛素分泌增加, 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而游泳时由于水的浮力作用, 减弱了重力对血管循环的影响, 水压、水波对皮肤的拍击能对外周血管起到按摩作用, 人在水中活动比在陆地消耗能量多, 加之游泳抚触对腹部的刺激, 促进肠蠕动加强, 排便增多, 尤其是促进胎便的尽早排出, 更有利于胎儿吸收更多的营养, 促进新生儿体重增加。

4.2 游泳及抚触可减轻黄疸的发生。

由于新生儿肝脏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不足, 使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为直接胆红素从胆道排除的能力差, 加之体内有较多红细胞破坏, 导致高胆红素血症, 出现生理性黄疸[2]。新生儿游泳促进食量增加, 促进肠蠕动, 有利于粪便以及结合胆红素的及早排出, 减少了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 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

5 讨论

新生儿游泳是以水为载体的新生儿自主运动, 水的静脉压、浮力、水底冲击和水温将对新生儿全身皮肤、骨骼和五脏六腑产生轻柔的爱抚, 可以促进新生儿视觉、听觉、动觉、平衡觉的综合信息的传进, 激发全身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等一系列的良性反应, 从而提高新生儿肌体免疫力, 激发新生儿大脑发育潜能, 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为新生儿智商、情商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新生儿游泳, 可以促其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 减少不良睡眠习惯的形成, 减少哭闹。新生儿游泳锻炼后, 胃肠道激素如促胃液素、胰岛素释放增多, 激素分泌增加, 迷走神经兴奋, 使食欲增加, 有效母乳喂养次数增多, 并加强了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体重增加了, 体质增强了。新生儿在水中安静、满足的表情是心与心的交流, 父母与孩子之间亲情进一步加深, 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人格完善, 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摘要:新生儿游泳及抚触是针对新生儿生理及心理特点而总结出来的全新的、早期的保健服务活动, 两者均通过皮肤感觉器将刺激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 产生良好的生理反应, 使其身心受到抚慰, 为促进新生儿体重的增长及减轻黄疸, 笔者对新生儿进行游泳及抚触, 效果较好。

关键词:新生儿游泳,抚触,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汤丽娟.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护理研究, 2003, 17 (1A) :28.

上一篇:科学成本管理支撑制度下一篇:德川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