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的创新之光

2024-06-28

中关村的创新之光(精选八篇)

中关村的创新之光 篇1

中关村创新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具有显著的网络形态特征。集群中的个体组织如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政府、中介组织等可视为网络的节点, 组织之间的联系、互动表示网络的连线 (边) , 则这个网络具有复杂网络的基本特征。中关村科技园区内拥有大量的网络节点, 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2万多家, 每年新创企业3000多家[1], 同时, 中关村集聚了大量的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等组织, 这些节点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多种网络联系。每年中关村都有大量企业创生和退出, 使得中关村创新网络处于一种动态的时空演化过程中[2]。

对中关村创新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 为提升中关村创新集群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1 中关村创新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外部环境、网络节点、节点之间的联系、创新网络、风险预警、体制机制等层面剖析中关村创新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 创新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近年来, 政府在营造中关村创新创业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和尝试, 给予企业发展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但仍有企业表示目前政府机构和政策的完善还远远不够, 政府注重引进跨国公司和大企业入驻园区, 使得整个园区的发展动力主要依赖于迁入企业的外溢非核心技术, 对创新型中小企业重视不够, 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获得税收优惠政策, 阻碍了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3]。

第二, 网络中的创新源节点的类型、数量和规模需要优化。在中关村集群创新网络中, 网络节点类型多样化, 包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中介组织等。其中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是网络中集散节点, 大量中小企业构成网络中非核心节点。各个节点所具有的资源与能力存在着差异, 从企业层面看, 集群中各成员的技术能力参差不齐, 大量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不足, 倾向于模仿创新, 这种创新惰性在网络中的传播和扩散, 会导致整个集群的风险不断积累。

第三, 中介组织的桥梁作用尚未显现。中介组织对于集群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桥梁作用。目前, 中关村创新集群中仍有很多企业与中介机构之间没有建立良性沟通机制, 大多数企业认为中关村现有中介机构掌握的信息技术不足, 且信息不及时, 无法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引进外部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和科技管理咨询等服务的需求。

第四, 网络的风险预警机制尚未建立。在中关村创新集群网络的平均路径、度分布和聚集系数等网络统计指标的影响下, 整个网络呈现出小世界效应、无标度特征以及群落特性。网络结构容易形成路径依赖, 导致创新锁定和创新惰性, 从而限制了集群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使中关村创新集群陷入风险运行状态。而目前, 中关村创新集群尚未建立创新衰退的风险预警机制, 无法辨识网络参数的动态变化, 以及网络结构导致的创新风险。

第五, 创新集群稳定发展的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不好, 信用评级机构的服务质量不高, 政府部门掌握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不高。这对创新资源的配置、创新收益分配均产生影响, 社会信用体系是推动创新协同的基础。由于我国知识产业保护制度建立时间不长,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 集群内创新活动就无法开展, 集群创新能力也就得不到提升, 这无疑对中关村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4]。

2 完善中关村创新集群网络的对策建议

第一, 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 强化各主体的创新动力。改善交通、通讯、能源、网络等基础设施来营造创新网络发展的硬环境;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制度环境、人才环境、文化氛围等软环境, 健全信用机制, 降低网络行为主体的交易成本, 增强社会资本积累能力[5]。进一步从创新主体的市场需求出发, 打造更有利于企业创新和发展的环境, 搭建有利于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进行沟通与合作的平台, 扶持中介机构平台的运行和发展, 建立完善的创新中介服务平台。在政策方面, 针对中关村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特点, 制定更具有普适性意义的政策, 考虑到政策的公平性, 为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扫清障碍[3]。

第二, 优化网络节点的构成与结构, 强化各主体的结网意识。一方面, 优化集散节点与非集散节点的构成。中关村创新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仍具有同质化倾向, 因此, 应强化主体的自主创新意识, 建立起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 推动整个网络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 强化集群内各主体的结网意识。受传统思想文化束缚和保守心理的影响, 大多数企业满足于现有的技术产品, 对于开展外部合作创新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 应提高各类创新活动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意识, 加强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强化集群内各主体的结网意识, 推动创新集群的形成和发展[3]。

第三, 适当调整网络结构, 降低中关村创新集群风险。一方面, 分散集散节点的资源和社会连接, 提高集群抗风险能力。降低中关村创新集群脆弱性的关键就是要引入竞争机制, 使整个网络的节点度的不均匀程度降低。引入或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经济基础的网络节点, 淘汰创新能力不足的网络节点, 整体上提高集群的竞争能力[6]。另一方面, 促进中关村创新集群与国内外其他企业的联合, 遏制集群内部网络的锁定效应。加强中关村创新集群与国内外其他地区集群的联合, 获取创新发展的前沿信息和发展方向, 降低集聚系数导致的网络锁定。同时, 吸纳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主体加入到集群中, 以提升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5]。

第四,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创新集群作为一种新型创新组织方式, 需要对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培育, 创新体制机制, 以维持其可持续性的创新涌现。其一, 借鉴国外创新集群的成功经验, 构建有利于中关村创新集群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其二, 立足于长远发展目标, 制定中关村创新集群发展的技术路线图, 实现由单一主体创新到集群创新的跨越[3]。其三, 对中关村创新集群的网络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并构建创新网络的参数阈值, 一旦创新集群的网络结构达到了风险阈值, 则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策略调整, 以保障中关村创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2]。

第五, 推动中介机构的发展,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其一, 推动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 为创新活动和创新集群的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其二, 完善创新各环节的中介服务机构, 搭建有利于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有效信息沟通、技术交流和成果转化的平台。其三, 强化技术市场和成果转化机构的功能, 促进创新主体有效转化成果、获取创新利润进而缩短创新周期[7]。其四, 不断强化创新参与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 制定完善的信用管理法规, 完善政府的信用监督和管理体系。其五, 满足创新集群内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对于创新成果的产权分配和利益分配的要求, 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规范, 加强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和文献利用工作[3]。

摘要:中关村创新集群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载体而形成的, 中关村科技园经过20多年的发展, 集聚了高新技术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各种创新资源。本文从外部环境、网络节点、节点之间的联系、创新网络、风险预警、体制机制等层面剖析中关村创新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完善中关村创新集群网络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集群,网络,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关村科技园区:引领战略新兴产业发展[J].硅谷, 2011 (1) .

[2]龚玉环, 卜琳华, 孟庆伟.复杂网络结构视角下中关村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 (5) .

[3]郭万超, 朱天博.中关村创新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基于企业集群创新网络视角的分析[J].城市问题, 2012 (03) .

[4]董微微, 李北伟.从创新到创新集群的经济学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 2014 (3) .

[5]王辉, 陈通.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产业网络培育研究[J].中国农机化, 2009 (4) .

[6]孟瑞丽.基于复杂网络的江苏船舶产业集群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12 (5) .

中关村:中国的希望之光 篇2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提出了5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二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四是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五是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最后,习近平指出,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令人振奋,对于中关村人来说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和鞭策,也激励了中关村人再次审视自己的现状,深化对自身的认识,进一步思考未来。

创新成就辐射全国

中关村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20多年发展,这里聚集了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实现总收入2.5万亿元,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56万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关村的创新发展,先后八次做出了重大的决策部署。如今,中关村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形成了国内最齐全、最完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承接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的大部分核心任务。

在中关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分活跃,每年新创办的企业有4千多家,平均每天有11家科技企业在中关村产生,吸收的创业投资占到中国的1/3,这个和美国硅谷在全美的比重相当,美国硅谷也是吸收的创业投资占1/3。中关村的产业呈现高端、高效、高辐射的特征,万元GDP能耗仅为0.08吨标煤,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可以说是微消耗。经过25年的发展,中关村的企业总收入从1988年的14亿元,发展到了2012年的2.5万亿元,占到了全国105个高新区的1/7,年均增长36.6%。在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关村都拥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形成了以研发服务为特征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现在的中关村,不仅是北京的中关村,更是全国的中关村。中关村的创新成果辐射到了全国,201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2459亿元,占到了全国的40%,其中80%辐射到北京以外的地区。中关村现有的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子公司、分公司8300余家。224家上市公司2012年合并报表收入1.33万亿元,其中1万亿元是在京外取得的。围绕科技创新,中关村还和全国的40多个地区建立了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和战略合作关系,现在已经形成自主创新在中关村开花,产业升级在全国结果的良好局面。近年来,中关村还努力在全球寻找定位,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利用创新资源,在前沿技术的研发、高端创新资源的聚集和配置,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关村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的举国体制和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中关村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配置资源,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二是打破束缚,释放活力;三是努力构建创业生态系统,培育创业文化和创业企业家精神。经过多年的培育,中关村的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企业家推动创新和变革

企业和企业家精神是中关村最重要的资源和核心价值。此次中央政治局在学习过程中,三位特殊的“老师”引发了外界的关注,他们分别是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在集体学习中,几个民营企业家出来“讲课”,他们的身影显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是一件新鲜事。

柳传志带领联想从中关村起步、扛起中国电脑行业大旗,求实创新,自强不息,最终战胜云集中国的国际品牌,继而又通过成功并购IBM 的PC业务,打破了“蛇吞象”不可能的预言,突破了管理学中的并购难关,成为行业的全球领导者,为中国企业争了光。李彦宏领导下的百度专注于互联网搜索技术,把它发展到极致,并结合本土实际,创造了各种新产品,探索出自己的商业模式,影响了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而雷军和小米科技的崛起,则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的“无疆界”特征。小米科技打造了互联网服务、软件、硬件合一的互联网手机商业模式,使自己成了“跨界”公司,并唤起了更多的商业想象空间。

在中关村,优秀的企业家可谓数不胜数,俞敏洪、尹卫东、邓兴旺、邓中翰、卢正刚、邵根伙、张亚勤等等都在各自的产业领域做出了贡献。他们不仅带领企业在在科技方面进行创新、变革,在企业的组织模式、管理方法、制度建设、商业模式也都有各自的贡献。我们对中关村企业和企业家资源进行深入发掘,必将对全社会的各项事业带来启发和影响,甚至推动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

改革之路其漫漫而修远

到2020年,我国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中关村要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大势所需,时不我待。中关村已经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强大引擎,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科技创新的桥头堡和科技创新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但要带领中国走向创新型国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北京社科院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认为,中关村创新环境正在不断优化,不过中关村的创新发展仍面临一些束缚和制约,适宜高端创新要素落地、生根、聚合、成长的创新创业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距离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中关村在国际人才数量上与硅谷悬殊,科技、经济、社会、教育等多领域的协同改革还不够。而在长城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看来,“所有制之结”是中关村实行自主创新并真正成为示范的核心环节和最大难点。此外,中关村目前还缺乏原创性创新,改变这一点需要更多的天使投资人和“特立独行”的创业者。中关村只有出现更多、打破现有行业规则的创新,才能出现改变世界的新的企业和产业。

改革,中关村创新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篇3

中关村, 创新与创业, 由废弃仓库里的中国第一个民营高科技企业发端, 从电子一条街起步, 历经试验区、科技园区阶段, 如今已是全球赫赫有名的中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3年前三季度, 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19437.8亿元, 同比增长29.9%。这里涌现出联想、百度、小米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 成为时代的领跑者。这里, 积极探索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发展道路。

如果说创新创业是中关村永恒的主题, 那么改革就是驱动中关村创新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先后8次就中关村的创新发展做出重大决策部署。与时代的脉搏同步, 与国家的改革发展同步, 从一条街到试验区, 从科技园区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名字改变的背后是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不断变革。

电子一条街:中关村伴随改革开放而来

科技人员率先突破传统观念和旧体制束缚, 从科研院所走出来, “下海”创办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才有了今天的中关村。

中关村大街, 当年名叫白颐路。30多年前, 这周边一片, 除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 就是落后的乡村、安静的田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唤醒古老中国, 中关村不是“改革的旁观者”。1980年10月的一天, 中科院物理所一间常年闲置的仓库里, 研究员陈春先和几个同事, 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营高科技企业——北京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这位“中关村第一人”的创业思想从何而来?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一年前, 陈春先以民间学者身份访问美国硅谷等地。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打开国门, 这样的旅程毫无可能。

在美国, 陈春先看到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技术精英, 在灵活的机制下, 实现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也改变着世界。想起国内科研院所, 科研成果大多被锁在柜子里, 巨大的差距让陈春先坐不住了。

作为中国科教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 在20世纪7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世界第三次新技术革命, 和中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社会大变革背景下, 中关村的裂变发生了。多年后, 一位著名作家为他的展现中关村高科技创业历史的著作, 起名为《中国的新革命》。

1984年10月,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从1984年到1986年, 白颐路上陆续出现了京海、科海、信通和联想等近百家科技企业,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声名鹊起。20多年后, 联想收购了世界IT巨头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成为第一家跻身《财富》全球500强排行榜的中国民营企业。

突破束缚的创新, 在旧体制机制中“破壳而出”, 是这些企业最鲜明的特征。不要国家拨款、不占国家编制, 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这“两不四自”, 是第一代“中关村人”拥抱改革、献身创新的勇气。

各方面以改革勇气为中关村保驾护航。民营科技企业人员出国难, 当时的国家科委特事特办, 把部分民营科技企业的对外活动纳入国家科技交流中心的合作计划。北京市政府以政府文件形式肯定科技企业是科技体制改革中的新生事物, 要求各级政府给予指导和帮助。

中关村, 当年的一条街, 如今已是覆盖北京的“一区十六园”, 拥有约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试验区:中关村为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1988年3月12日的《人民日报》头版, 下半版通八栏大幅版面刊发《“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评价说, 电子一条街的发展冲击了旧观念, 冲击了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的旧体制, 探索了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新路子, 探索了我国高技术产业起步和发展的新路子, 为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当时,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新事物, 引起人们议论纷纷。但调查报告强调这“不是偶然的现象, 而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 它是成功的”。

这份报告出自中央办公厅组织7单位联合成立的调研组。在此基础上, 国务院于1988年5月批准同意以中关村地区为中心, 在海淀区境内划出10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设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由此, 中关村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试验区。

当年5月20日, 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 这是中国第一个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地方行政法规。条例鼓励科研单位、学校和企业中的科技人员在试验区内的新技术企业中兼职, 兴办、领办、承包各种形式的新技术企业, 或离职到新技术企业任职。北京市第一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试验区办公室工作人员, 这是对传统政府公职人员任命制的一大突破。

1990年2月, 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变更登记为用友电子财务技术有限公司, 成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第一家私营企业, 也是北京地区第一家私营科技企业。

在发展早期, 创业者的股权困境, 长期束缚了许多中关村企业的发展。曾在中关村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四通公司未能持续辉煌, 既有缺乏自主创新的原因, 也与股权改革停滞不前有关。

1991年, 北京市体改委牵头与试验区办公室等联合制定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案。随后又提出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综合制度改革方案, 初步构想“创业集团股”, 让创业者有其股。联想集团成为改革的一个试点, 从分红权到股权的递进式改革, 为日后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园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排头兵

1999年, 时代再一次选择中关村。当年5月26日, 北京市政府与科技部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 提出了拟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实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8项政策建议。6月5日, 国务院批复同意, 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

在中关村, 创新不仅有政策支持, 更有法律保障。2000年12月8日, 被称作中关村“基本法”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出台, 以“法无明文禁止不为过”的市场经济法治原则为灵魂, 把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的成果通过法律体系固定下来。

在相关条款的激励下, 全国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机构、第一家科技成果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以及第一家中国自然人与外商合资的企业相继在中关村诞生。

2000年, 经财政部、科技部同意, 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产权激励的股份制试点, 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具体的方式。

进入21世纪, 国家高新区的建设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05年8月, 国务院做出关于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决策, 并于2006年批准中关村科技园区新的规划范围。国家在制定规划、创业投资、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股权激励、国家级研发机构等方面, 对中关村的改革探索予以支持。

2005年12月9日,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立。研究所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 理事会是研究所的决策机构。全所没有一个正式编制, 领军科学家全部从全球招聘;合同期内, 所长和实验室主任用人不受行政干预。这里没有评比、没有考核, 学术空间充分宽松, 课题充分自主, 最后接受由国际知名专家组成的科学指导委员会的评估。

示范区:承担国家自主创新战略重担

2008年, 国际金融危机波诡云谲, 进而冲击中国。中关村, 面临新的历史关口。

经历近30年发展, 作为全国自主创新的“火车头”, 深层次挑战也愈加清晰: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总体支持力度还不够大, 大型高科技企业骨干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关键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还比较少, 技术成果转移机制没有完全建立, 创业风险投资体系、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支撑体系、产业化政策环境还需要完善……

中关村急需新规划、新目标, 实现新调整、新发展。内外夹击, 时不我待。2009年3月,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峻的时刻, 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批复明确提出, 要全面提高中关村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 推动中关村的科技发展和创新在本世纪前20年再上一个新台阶, 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09年7月,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成立, 由科技部牵头, 国务院21个部委协力参与。一个全新的领导架构, 给予了中关村前所未有的支撑。

2010年12月底, 国务院原则同意中关村“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1”是要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6”是支持在中关村深化实施先行先试改革的6项政策, 包括推进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开展完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研究制定中央单位股权激励试点方案审批细则、开展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开展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试点等。

“建立充满活力、科学合理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 才能使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思想不断涌流、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介绍, 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 北京市和国家相关部委紧密合作, 围绕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促进技术与资本的结合、成果与市场的衔接。

同样是在2010年12月, 中关村的“基本法”完成修订——更加完善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经北京市人大会常委会通过。新条例明确要求,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示范区内的组织和个人办理行政许可、审批、年检和其他服务、管理事项, 应当简化程序、缩短期限、减少层级、优化流程,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该条例规定, 社会组织可以直接向市民政部门申请登记。中关村数字内容产业协会成为北京市第一家没有业务主管单位而直接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

此后, 在人才建设、军民融合、科技金融等领域, 国家陆续出台重大改革举措, 在中关村先行先试。

2012年10月13日, 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历经“一区”、“三园”、“五园”、“七园”、“十园”之后, 如今中关村的创新火种已经布满首都所有区县。

企业腾飞:市场潜力改革活力尽情奔涌

2013年9月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走出中南海, 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

柳传志、李彦宏、雷军等中关村企业家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作现场展示和介绍。这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 既是中关村创新创业的功臣, 也是体制机制变革的受益者。

企业是创业的载体, 创业是创新的实践。中关村持续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创业生态系统、培育创业家精神和创业文化, 积极营造创业生态环境。

联想是中关村当仁不让的龙头企业。创始人柳传志, 如今是中关村企业家咨询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企业家通过这一委员会直接参与中关村的园区规划、建设、改革和发展等重大事项决策研究, 提出加快园区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建议和报告, 并且监督有关园区各项规定、政策和法规的贯彻实施。

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2000年1月携风险投资从美国硅谷回国, 创立了这家日后的全球最大中文网站、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为公司选址时, 李彦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关村, 中国的信息产业圣地、创新创业的宝地。

小米, 2010年4月才成立, 以自主研发软、硬件一体的小米手机为主营业务。公司创始人雷军说, 与多数国内外主流手机厂商不同, 与当年“贸工技”于一体的中关村老大哥们也不同, 小米公司只做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研发和市场, 聚焦“微笑曲线”的两端。

在中关村, 更多的是被誉为“创新细胞”的小微企业。中关村西区一家看似普通的咖啡馆——“车库咖啡”, 悬挂着中关村管委会授予的“创新型孵化器”牌匾。花十几块钱点杯咖啡就能坐上一天, 很多投资人和创业者都到这里来碰头、谈项目。

按照政策, 创新型孵化器将获得资金、融资等扶持。更令创业者受益的改革举措是, 车库咖啡为创业者提供的企业注册快捷通道也迅速建立。创业者可以向车库咖啡提交申请, 由车库咖啡帮助创业者注册公司, 免去很多繁琐的注册程序。众多小微科技企业, 就在这样的新型孵化器中诞生。

市场经济的潜力和改革释放出的活力在中关村尽情奔涌。以企业实现年收入100亿元计, 联想集团从1984年创办到1998年实现, 用了15年, 而小米公司只用了3年。以上市数量计, 从1988年起, 中关村拥有100家上市公司用了20年, 而拥有第二个100家只用了4年。

产业变革:全面参与全球经济科技竞争

除了企业总收入在25年里接连上台阶, 中关村在改革开放中成就的, 是能与世界比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中关村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300余项, 约占全国40%。这里每年新创办科技型企业4000家, 创业投资案例和金额占全国1/3。这里的万元增加值能耗0.08吨标准煤、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0。

以研发与服务为特征的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在中关村形成了七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态势。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到生物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从新材料产业集群, 到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从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关村是“科技创新的摇篮”、“中国离世界最近的地方”。

2009年, 在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的关键时刻, 中关村企业科兴公司, 自主研发出全球第一个获准生产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创业者自勉:生命科学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技术领域, “只要创新步伐不停止, 总有一天我们会后来居上”……

在中关村诞生的技术和产业, 更在全国落地开花, 成为推动中国产业变革、经济前行的力量。2012年, 中关村技术合同成交额2459亿元, 占全国近40%, 其中80%输出到京外地区。中关村企业在京外设立分支机构超过8300家。示范区与全国40多个地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所强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在“1+6”政策基础上, 国家相关部委最近又出台了“新四条”, 再破科技体制坚冰, 支持中关村鼓励创新创业。目前, 北京市正在制定进一步推进市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机制变革的相关意见。

2013年的11月, 世界再一次聚焦北京, 等待中国亮出新的改革整体方略。

中关村也将进一步解放思想, 用好“1+6”和“新四条”等先行先试政策, 抓紧推进市级层面先行先试和政策突破, 让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更加遵从创新的本质和规律。

中关村推出2011年十大创新标准 篇4

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1年中关村十大创新标准”榜单,分别是:(1)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无线电接口标准,其中包括在6 GHz以下运行的移动业务的移动和游牧式应用,(2)数字音频-用于IEC 60958的非线性脉冲编码调制 (PCM) 编码音频位流的接口-第12部分:依据DRA格式的非线性脉冲编码调制 (PCM) 位流,(3)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IGRS/闪联) ,(4)辐射型货物/车辆检查系统,(5)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6)生物芯片基本术语,(7)锰酸锂,(8)干式单组份显影剂用磁性粉技术条件,(9)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10)生活垃圾填埋场降解治理的监测与检测。此间有专家指出,由这个榜单可以看出,中关村在国际标准创制的舞台上,正在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可以预见,中关村将成为世界先进的技术标准创制和应用的引领辐射区。

同时,发布会还公布了“2011中关村十大年度人物”、“2011中关村十大海归新星”、“2011中关村十大卓越品牌”、“2011中关村十大新锐品牌”、“2011中关村十大创投案例”、“2011中关村十大并购案例”、“2011中关村十大创新成果”、“2011中关村新锐企业百强”、“2011中关村十大年度新闻”等共10个榜单。

本次评选活动是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央多个部门支持中关村率先建设人才特区的新形势下,中关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大背景下组织的一次有影响力的评选推介活动,旨在集中展示中关村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新成就、新成果,让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和参与到中关村发展建设当中,不断提升中关村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次评选活动坚持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专家评议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对2011年度中关村涌现出的优秀企业家、品牌企业、创新成果、创新标准和重大新闻事件进行了集中盘点。

中关村的创新之光 篇5

本次活动中, 沃尔沃卡车还专门组织嘉宾参观其位于上海仓库面积超过7000平米的配件库, 专门解密沃尔沃卡车高完好率的成因。

在沃尔沃上海总部搭建的1600平米大规模产品展示区中, 全新款沃尔沃FM、FE卡车在亚洲首次震撼登场。其中, 新款沃尔沃FM是基于众多用户反馈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 在外观设计、驾驶员工作环境、变速箱以及发动机配置等方面均进行了改良与升级, 再次强化了沃尔沃FM系列卡车在地区性运输市场中的主导地位。而沃尔沃FE系列卡车在中国的首次引进, 更是集合了行业领先的科技和先进设计理念, 将沃尔沃的高安全性能、卓越的品质以及可靠耐用性的价值完美地融为一体, 满足了更多专业运输领域的用途。

沃尔沃FM最为直观的改变来自其外观设计, 徽标、新格栅、大灯和进气系统等的改良更贴切地符合了沃尔沃FM系列卡车一贯拥有的大气、硬朗形象。新款沃尔沃FM对其现有车型已具备的卓越安全和高效节油性能进行了再次改进。高功率、低油耗的13升发动机与沃尔沃I-Shift变速箱组合, 不仅可以将新FM的油耗降低3个百分点, 还可使功率输出达到480马力, 最大扭矩达到2400Nm, 完美塑造了新沃尔沃FM卡车强悍、现代、高效的产品形象, 使其成为领导地区性运输市场中的顶级车型。

更令人可喜的是, 新沃尔沃FE系列卡车的引进将为中国高端卡车市场进行进一步细分, 在专业运输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和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沃尔沃FE集成了沃尔沃在车辆设计以及舒适工艺上的精湛传统, 其配备的舒适安全、功能完善的驾驶室, 让驾驶员将所有功能尽收眼底, 全面操控车辆。沃尔沃FE传承了沃尔沃一流的卡车驾驶性能, 其搭载的全新高扭矩、7.2升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 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 同时, 这款D7发动机采用了SCR (选择性催化还原) 排放技术, 能够满足欧4排放标准, 可谓集重量优化与高效燃油于一身。作为最新款车型, 沃尔沃FE可以提供牵引车, 也可连接车辆的多种底盘, 底盘范围广泛。三种底盘高度、两种车架高度、两种车架厚度以及数种悬架系统的组合, 意味着FE可以根据不同用途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使其在众多运输及改装领域能够胜任各类任务, 可以为不同用户量“需”定制, 创造更高的运营价值和盈利空间。

中关村的创新之光 篇6

1 科技服务机构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科技服务机构主要是指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以及创新成果转移过程中,利用知识、技术、信息、资金等为创新主体提供各种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及其活动[3]。它通过在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及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提供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服务活动,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桥梁、传递和纽带作用,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1.1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中间渠道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转变为具有经济效益的商品,该过程需要资金、设施、人才等资源投入,需要诸多相关主体参与到各环节中。科技服务机构能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知识支撑,它能增强技术交易双方的信息沟通,促进技术的流通,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中间渠道。

1.2 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作用

科技成果的转化离不开科技服务机构的参与。科技服务机构凭借其专业化服务,通过更为全面的信息搜集,能帮助创新主体在更大范围内获取、筛选和加工信息,有效地消除技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减少科技成果的交易风险,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1.3 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所需复合型人才

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科技成果的评价、培养、保护、转化、落地等环节,因此,科技服务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还需要对市场有所了解,并有着较强的经营能力。

1.4 构成现代服务业的中坚力量,提高创新主体绩效

科技服务机构主要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件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优势,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

2 科技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一直饱受争议,总体转化率偏低。科技服务机构未能有效发挥其功能是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比较研究,不难发现我国的科技服务机构在规模、服务水平、规范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4]。

2.1 科技服务机构服务体系不健全、配套服务缺失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技术扩散、成果评价、技术交易、技术咨询、科技投融资、创新资源配置、项目规划等服务,需要有一套完善的、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科技服务机构大多数从政府行政部门剥离出来,没有清晰的市场定位,缺乏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2.2 缺乏高素质科技服务人才

科技服务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的软服务行业,对从业者知识结构、人际及产业关系要求颇高,往往需要具有技术、营销、良好的产业关系素质的人才能胜任。目前,我国没有建立科技咨询、科技评估等技术从业者制度,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使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偏低,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难以开展高质量的服务。

2.3 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由于科技服务机构缺乏规范和有序监管,科技服务市场存在散、乱现象,不少科技服务活动没有统一标准,不少出台的政策法规,缺乏具体实施意见,难以真正贯彻落实,有些科技服务机构还存在欺骗行为,难以使服务对象满意和信任。

3 中关村天合模式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是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启动的专项工程,旨在聚焦中关村的产学研用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截止目前,已拥有中科院、清华大学等159家国家级开放实验室资源,初步形成政产学研及社会组织五位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为适应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环境和新形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在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基础上,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简称中关村天合)。中关村天合聚焦政、产、学、研、金、介、贸、媒、用等创新要素于一体,面向市场需求,实现科技服务资源的垂直整合、跨界融合,通过要素间的协同转化,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全系统、全过程服务,探索和打造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服务的一个新模式。

3.1 采用NGO组织形式

中关村天合是在民政部注册、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政府组织。这种非盈利组织模式不仅能够按市场规则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同时又能超越市场,筹集大量的社会资源,开辟新的资源渠道,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和产业化。

3.2 系统化服务平台

中关村天合是系统化服务平台,由基础层、数据层、技术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等5层构成,如图1。中关村天合独自开发出科技成果市场成熟度评价系统,向社会发起募资天合转促基金,建有天合服务网络和天合大数据中心,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机构建成战略联盟,向企业、政府、科研单位等用户提供成果推介、需求对接、成果评价、项目策划、资源配置、人才培训等服务。

3.3 双向促进服务

提供从“科技-深度挖掘-专业评估-过程管理-集成-市场”及从“市场-需求挖掘-专业评价-项目策划-对接服务-科技”双向服务,实现科研院所技术与地方需求资源有效对接、配置,具体见图2。

3.4 专业的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

天合转促中心拥有科技成果评价的核心技术,即天合技术商业化成熟度评价体系(T-CM)。该评价体系从技术创基因、转化支撑要素和职业专家意见三个方面,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涉及团队实力、创新水平、商业要素、资源要素、产业要素、产品要素、市场要素等内容,共计24项指标,如图3。

3.5 过程促进服务

中关村天合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建立起科技成果转化的跟踪、评价机制,贯穿研发试验、中试、产业化等各环节,提供成果转化、评价、产权保护、投融资、咨询、孵化、中试、培训等一体化系统服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服务。

4 建议与启示

中关村天合紧紧围绕科技成果转化进行机制体制创新,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丰富科技成果转化内容,助力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并得到如下建议与启示。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在不同环节给予科技服务机构优惠,进行重点扶持。同时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或者风险投资解决融资难问题,免去科技服务机构的后顾之忧。

2)建立行业信誉评价体系。以中关村天合为标准,通过行业管理,支持协助科技服务机构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使科技服务行为、范围、领域更加规范,维护科技服务机构信誉、提高服务水平,建立起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导,逐渐形成规范化管理的科技服务业评价体系。

3)加强共享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目前,我国的科技服务网络资源共享不够,且存在数据及时性差、准确性不高等问题。为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需要加强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科技服务机构的信息系统、通信系统和信息网络的建立与完善。实践中,可运用科技信息服务资源,完善各类适应科技发展的专家、成果、专利等数据库,并实现科技服务机构与相关高校、院所与企业的创新资源开发共享。

总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整合要素资源、发挥各方力量促创新成果转化的“中关村天合模式”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官网.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4-10-2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8/content_9173.htm.

[2]新华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决定》.(2015-08-29).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8/29/c_1116414710.htm.

[3]徐顽强.国外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J].中国高新区,2004,38(2):44-46.

中关村的创新之光 篇7

关注促进创新创业的众创空间

在素有“草根创业者”地标之称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正是催进创新创业的平台,实现创业所需的“找人、找钱、找技术、找市场、找圈子”,咖啡馆正是为创业者搭建交流平台和衔接项目资本对接的地方。

当上午李克强来到3W咖啡时,一群创业者和投资人正在热火朝天地谈论项目。一位孩子只有7个月大的妈妈在准备一家母婴购物网站,一个做互联网金融的企业负责人正在向投资人介绍项目。看到总理进来,他们纷纷围拢过去介绍各自创意。其中一人甚至拿出手机,向总理展示自己开发的、寻找球友的APP。

听到大家各种奇思妙想的创意,总理感叹道:“这里精彩纷呈,什么想法都有!真正知道社会需求的是大众,这正是大众创业的精髓所在。”当看到自己的咖啡杯上“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字样时,李克强笑着问:“这个折腾是指创新吧?”

“对,创业就是不断折腾的过程!”一旁有创业者接话说。

在3W咖啡一楼跟青年创业者聊完天后,李克强总理又到二楼观看了拉勾网的创业路演。这家招聘网站成立两年来,已经帮助6万多家互联网公司和100多万互联网人才做招聘和求职对接,现在正在做第三轮融资。听到拉勾网介绍通过“互联网 +”的方式促进100多万人就业,李克强予以肯定,并鼓励创业者:“今天你们的路演,就是明天成功的预演”。

李克强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要先靠就业,就业是一切的基础。稳增长为的是保就业,创业创新是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基础。全社会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众创空间蓬勃兴起,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融合互动,让一代“创客”的奋斗形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升级,成为创新中国、智慧经济的重要标识。

呵护扶持创新创业,让更多的人富起来

除了喝咖啡,李克强还来到联想之星论道围棋。一群创业公司的CEO用围棋复盘理念分析创业案例得失。

李克强说,“你们把中国围棋复盘的理念运用到创业中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发明,在复盘当中可以看出哪一步走错了,哪一步走得特别精彩。”

李克强称赞这里不仅创造财富,而且培养创造财富的人。他说,当今时代,创业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而是多数人的机会,要通过“双创”使更多的人富起来,实现人生价值。对创新创业的呵护和扶助,是最现实、最长远的发展之道和惠民之策。要使各类孵化器不当盆景,而是做苗圃成基地,为初创企业解燃眉之急,筑发展基础,让破土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提升政策服务,释放经济活力

李克强最后一站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创业会客厅,该大厅致力于打造一站式创业服务,在创业创新者、小微企业的家门口提供高效便捷的配套服务。

李克强尤为关注政策服务、法律咨询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并对这里免费为创业者提供注册、法律、金融以及免费的水电、上网等服务表示赞许。

李克强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服务改革必须跑出加速度,这是政府的应尽职责,我们不仅要简政有力,把该放的放到位,更要在监管和服务上下功夫,持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释放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

中关村的创新之光 篇8

近年来, 高新技术的发展使示范区经济快速增长。2013年, 示范区高新技术合同成交额已经突破2000亿元, 占北京市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87.1%, 占全国的33.2%, 成交额位居全国第一。示范区高新技术合同成交额每年增幅明显, 带动了北京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示范区作为我国高新技术的发源地, 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先锋导向, 带动全国技术创新快速发展。

示范区在全国范围的发展地位研究

政府对示范区发展高度重视

1988年5月, 国务院批复成立了北京市新科技产业开发试验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前身) 。之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建设, 先后做出了6项重要决定。1999年6月, 国务院批复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 这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增强我国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05年8月,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8条政策措施;2009年3月, 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11年1月, 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 明确了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及发展方向;2012年10月, 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 成为中关村发展新的重大里程碑。2014年12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推广在中关村开展新政策试点, 部署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进一步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示范区发展规模日益壮大

示范区成立20多年中, 聚集两万多家知名企业;规划调整后占地面积达到488平方公里;从业人员超过158.6万人;拥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40多所;拥有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国家科研院所206所;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2个,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8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个, 大学科技园26家, 留学人员创业园34家;形成了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轨道交通、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卫星应用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了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四大潜力产业集群和高端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拥有“千人计划”人才874人, 占北京市80%;“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人才368人, 占北京市70%以上;上市公司254家, 总价值达到30804亿元。

示范区输出高新技术发展现状研究

2013年示范区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随着示范区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增, 示范区输出高新技术成交额占北京市及全国的比例不断上升。2013年, 示范区实现了2484.1亿元的交易量, 占到北京市技术成交总额的87.1%, 比2012年增加了107.46个百分点, 占全国技术交易总额的33.2% (图1) 。圆满完成2012年预期任务, 示范区的总成交额比2010年增加了1倍之多。

示范区高新技术流向情况分析

示范区高新技术流向主要分成三种途径:流向本市、流向外省市和技术出口。2013年, 高新技术流向外省市为示范区输出技术的主要形式, 成交额达到1464.09亿元, 比上年增加了143.04%, 占示范园区输出高新技术总成交额的58.94% (图2) 。示范区高新技术主要流向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辽宁省、四川省和广东省等省市。

其次为技术出口, 成交额为539.38亿元, 比上年增加了187.06%, 占示范区总成交额的21.71%, 技术出口的国家主要包括白俄罗斯、伊朗、美国、卡塔尔、安哥拉、马来西亚和缅甸等。

(数据来源:北京市技术市场协会统计)

(数据来源:北京市技术市场协会统计)

示范区高新技术流向北京的仅占示范区总成交额的19.35%, 为480.61亿元, 虽然流向北京市成交额较上年有所上升, 却只占到不足20%。高新技术流向主要落地在海淀园、丰台园和朝阳城, 集中在电子信息、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和现代交通领域。

示范区各园区输出高新技术情况分析

示范区目前呈现出“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 包括海淀园、朝阳园、石景山园、东城园、西城园、门头沟园、昌平园、怀柔园、丰台园、大兴-亦庄园、房山园、通州园、平谷园、顺义园、密云园、延庆园十六个园区。

2013年, 海淀园和丰台园仍是输出高新技术的主要园区, 成交额约占整个示范区的七成 (图3) 。仅海淀园输出高新技术成交额就达到1125.07亿元, 占整个示范区的45.22%, 是上年的1.85倍。从技术合同类型看, 海淀园输出高新技术主要以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为主, 集中在电子信息和核应用领域。海淀园电子信息领域成交额为391.31亿元, 占海淀园比重的34.78%, 核应用技术在2013年间成交额增长最快, 达到319.00亿元, 是上年的245.4倍 (表1) 。

丰台园输出高新技术成交额较2012年有所增加, 为565.74亿元, 比上年增加了65.18%, 占整个示范园区的22.74%。从技术合同类型看, 主要以技术服务为主, 集中在现代交通和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丰台园现代交通领域输出技术成交额为387.99亿元, 占丰台园总成交额的68.58%。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为88.36亿元, 较2012年增加了24.29%, 占丰台园总成交额的15.62% (表2) 。

(数据来源:北京市技术市场协会统计)

示范区重大技术合同分布情况

重大技术合同是指示范区产业输出高新技术合同成交额在1000万以上的项目。2011年示范区输出重大技术合同成交额略有增长, 2012年成交额有所下降, 2013年又快速回升, 增长显著 (图4) 。2013年输出重大技术合同成交额2003.93亿元, 比上年增长了124.00%。

重大技术合同集中在现代交通、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核应用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现代交通领域成交额为614.26亿元, 占重大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30.65%;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领域成交额为384.38亿元, 占19.18%;核应用领域成交额增长最快, 为318.00亿元, 占15.87%;电子信息领域成交额为205.03亿元, 占10.23%。

重大技术合同中高新技术流向本市、外省市和技术出口成交额呈现“一六三”格局。流向本市重大技术成交额为279.74亿元, 较上年降低了0.77%, 占重大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13.96%;流向外省市成交额为1203.9亿元, 较上年增长了172.50%, 占60.08%;技术出口合同成交额为520.29亿元, 较上年增长了204.44%, 占25.96%。

示范区专利技术合同分布情况

专利技术合同类型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近年来, 示范区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呈曲线波动变化。2011年输出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所下降, 2012年成交额开始回升, 2013年成交额较大增长。2013年输出专利技术合同766项, 成交额达到193.64亿元, 比上年增长了12.49% (图5) 。

从专利技术合同类型看, 2013年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占九成之多, 两项呈现“七三”格局。其中,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交额为147.05亿元, 较上年增长了97.76%, 占专利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75.94%;发明专利技术成交额为46.52亿元, 比上年下降了52.43%, 占24.02%。

这些专利项目分属于国家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地市计划以及计划外等不同计划类型。2013年增加了部门计划类型。国家科技计划成交额增长较快, 技术合同为29项, 成交额为7.00亿元, 较上年降低了132.05%, 占专利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3.48%。地方县计划专利技术成交额略有下降, 其余变化不大。

(数据来源:北京市技术市场协会统计)

(数据来源:北京市技术市场协会统计)

(数据来源:北京市技术市场协会统计)

(数据来源:北京市技术市场协会统计)

专利技术合同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和现代交通领域。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成交额为92.96亿元, 比上年增长了1130.94%, 占专利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48.01%;现代交通领域成交额为40.69亿元, 较上年增长了1651.10%, 占21.01%, 增幅明显。航空航天和电子信息领域成交额较2012年有所下降。航空航天领域成交额为0.03亿元, 比上年下降了99.92%, 占专利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0.02%;电子信息领域成交额为6.49亿元, 下降了91.83%, 占3.35%。

示范区产业输出高新技术数据分析

示范区各园区输出高新技术成交额差异较大

从示范区输出高新技术成交额来看, 各园区可分为四个梯队:海淀园、丰台园、朝阳城和东城园构成第一梯队, 成交额均在200亿元以上;大兴-亦庄园、西城园构成第二梯队, 成交额在100亿元左右;昌平园、石景山园构成第三梯队, 成交额均在几十亿元以下;顺义园、通州园、房山园、门头沟园、平谷园、怀柔园、密云园、延庆园和园区外高新企业为第四梯队, 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下。

其中, 仅海淀园和丰台园输出技术成交额就达到整个示范区的近七成。这种分布极度不平衡的状况可能是由于各园区的定位不同所致。海淀园作为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过20年的发展, 已经在电子信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 海淀园除了在电子信息领域上继续巩固自己的主导位置, 已经开始培育金融服务业、创意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等。丰台园1994年就进入国家高新区行列, 是示范区最早建立的三个园区之一, 主要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为核心产业。丰台园由于拥有中国建龙钢铁、中国诚通集团、中国中铁、华电重工、北京四环科宝制药等知名企业, 其产业年成交额一直处于佼佼者位置。

产业政策对技术交易有决定性影响

重点建设项目成为影响技术交易成交数量和金额的决定因素。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 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主要集中在核应用、现代交通等领域。其中, 2013年核应用成交额319.00亿元, 比上年增加了24474.62%, 增幅明显, 占整个示范区输出技术总成交额的12.86%。这是因为2013年重大技术项目成交额排名前两名的技术合同都是核应用领域, 分别是福建福清核电3、4号机组工程和福建福清核电1、2号机组工程, 都属于流向外省的技术合同。

现代交通领域成交额为632.97亿元, 较上年增长了175.20%, 占示范区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25.44%。这是因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前20名中有10项之多是属于现代交通技术领域的, 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至靖西高速公路工程、新建兰新铁路工程等。

专利技术合同开始重视环保和城市建设

2013年, 示范区专利技术合同中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与现代交通领域成交额涨幅明显。这可能是因为近年频繁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北京市开始逐渐关注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等问题。随着大量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 高新技术开始重点开发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现代交通和城市建设与社会建设等技术领域。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都是发明新的技术方案, 能解决一定的技术问题, 而外观设计专利涉及技术问题相对较少。前两者成交额所占比例较大, 说明示范区已经开始注重技术创新, 而不仅仅是产品的外表设计与改进。

建议与对策

依托产业聚集区, 加强各园区的联动发展

充分发挥各区县科技教育资源, 各区县发展定位精确, 产业基地专业化程度过硬, 建立了别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 海淀的电子信息产业, 丰台的轨道交通产业、石景山的文化创意产业、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下一步要推进园区规划整合, 做大做强产业链, 进一步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和功能提升, 以此提高示范区经济效益与资源产出。

继续支持国家重大项目, 合理统筹资金

近年来, 国家政策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示范区拥有北京市科学技术资源的优越性, 积极推动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科学技术创新, 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积极完成国家及市级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 正确统筹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资金, 积极参与国家“863”、“973”等项目的执行。努力向区域化产业集群方向发展, 力争将示范区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科技园区。

深化推进示范区与其他省市区域的创新合作

示范区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方向, 努力推进津冀区域创新合作。搭建创新资源产学研用合作平台, 研究探索北京市与其他地区的技术创新合作制度, 有计划的引导首都科技成果向其他区域转化。发挥示范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中的领头作用, 探索京津冀区域创新合作新模式, 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结合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产业结构健康转型, 努力建成科技创新示范区, 争取早日形成“京津冀科技新干线”和“京津冀大数据走廊”, 真正呈现“科技创新在示范区开花, 产业升级在全国结果”新局面。

打造为示范区科技企业服务的金融功能区

示范区需要打造金融功能区。金融区可以为科技企业服务, 是促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载体。示范区需要研究制定科技金融功能区发展规划, 对金融区的功能、布局进行设计规划。协调及制定外汇、金融政策。引导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私募股权基金、金融咨询服务等机构在示范区功能区内聚集。积极打造示范区功能区科技金融产业链, 辐射带动北京金融区快速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关切

作为首都城市, 科技创新引领全国。示范区又是北京产业科技创新的带头兵, 因此除了加强成熟产业, 如电子信息、现代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建设外, 还应该积极关注北京市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如节能减排、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等领域。聚焦近年高度关注的大气污染、交通拥堵、食品安全、垃圾处理等问题, 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围绕北京市热点问题申报项目, 制定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以此积极推进北京市经济健康发展。

上一篇:当代法官的责任与担当下一篇:混凝土裂缝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