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教育模式

2024-06-13

网络文化教育模式(精选十篇)

网络文化教育模式 篇1

一、网络育人及其实践路径

网络教育无疑是较为高效、简洁的一种手段。然而,引用互联网机制,必然会触及网络社会的阴暗面,如不对此有所规避或加以引导,将会对学生教育成果造成冲击。因此,笔者对网络育人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如下实践路径:

1.网络育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为年轻群体开辟了全新的“生活”空间。这也导致当代大学生更多以网络生活为主体,借助虚拟化信息形式,开拓一切精神需求层面的满足途径。所以,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沉迷不言而喻。而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中,改善大学生网络使用功能,为其提供健康的信息指导,无疑是高等教育所必须进行的工作。网络发展为信息交流渠道带来了便利性,多媒体资源也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因此,借助网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将具有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依托网络进行思想引导

网络对教育的客观意义,必须引起教育者的重视。从信息技术特性来看,网络教育具备以下优势:第一,不受空间限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在任何地点展开交流。第二,不受时间限制。教育者可以将内容提前放于互联网,以便学生随时学习相关知识。第三,多媒体资源的支持。多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所具有的效率,无疑在于接受者是否能够有效理解传播内容。所以,在多媒体工具的引入下,学生将能更有效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此可以发现,网络在教育层面上有着较大的促进意义。不过,教育过程中仍会受到一些限制,迫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发生转变。其原因在于网络传播的特性完全有别于课堂教育模式。同时,原有的课堂教育已被学生排斥。因此,必须转变教育手段,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有效引导,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3.依托校园文化建设

从上文可以发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再使用课堂教育形式,所以,应当适当转变手段。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无疑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较为容易实现效果的最大化。因此,本文认为应采取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教育。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直以促进学生建立健康“三观”,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意识为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功能上却与之完全契合。因此,可借助对校园文化内容的传播,在校园网络体系的建设中,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无时无刻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导。同时,借助互联网资源优势,借助各类活动手段,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从行为、思想等诸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构建完善的、生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育人作用阐释

1.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通过明确底线边界促进了交流

所谓的明确底线,是指校园文化建设中,在话题上所达成的共识底线。这也意味着任何个体不能够逾越底线来实现交流。此前对于网络教育模式的担忧,便是因为可能存在的阴暗性话题,即价值溃败和道德虚无,对学生思想意识造成的影响。而校园内的文化建设却能够对此话题有所抑制。这可以简单理解为,网络校园文化多需要依托几种形式,分别为BBS、百度贴吧等社区,虽然一些学校主张以官网形式构建文化,但是高校的官网在新闻性和信息主导上难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而借助社区类网络渠道,可以有效控制内容,并对无底线交流及时制止。同时,社区的权限机制,也能够对话题进行引导,进而构建明确底线且健康的交流环境。

2.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通过营造环境氛围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校园网络文化平台是人与人所构建的交流环境。而人所依据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对话题和交流深度产生影响。因此,应当在试图构建网络文化时,充分考虑环境的主导因素。而在构建环境的同时,不能忽略它对学生产生的客观作用。具体为:第一,环境的塑造在于实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应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和实现方法,并在效率和深度层面上作出考量,让大学生得以有效接受思想政治内容。第二,考虑到大学生现有思想政治基础,环境必须与学生基础认知相契合。即在学生不具备认知的情况下,不能够盲目提升思想政治的思想高度,以免造成学生无法理解所传播内容。第三,结合社会化因素,从网络文化层面为学生构建第二课堂。可以理解为,在构建环境的同时,应当引入社会信息宣导,由此帮助学生提前以社会认知反馈价值观建立,进而更加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推进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具体措施

1.夯实一个基础阵地

网络虽然是虚拟化社会,但仍旧有着社会性基础。所以,在建立校园网络文化的过程中,不能够对网络社会有所轻视,必须充分考量各类客观因素,从而建立适合大学生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性平台。对此,笔者认为应对平台采取统一化,且平台必须在学生的可控范围之内。例如,以固定BBS对学生思想政治进行引导。不过,其可能发生无法实现引导的问题。即平台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学生不愿在平台中展开交流,故此难以实现文化引导。学校可就此问题,以多层面引导的方式消除不良影响。例如,将成绩和学生的学习知识注入平台,使学生不得不关注BBS,并在其中展开交流。

2.稳妥处理两重关系

第一,处理育人环境的关系。不同教育环境的教学手段有所差异。课堂教学主要在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深刻理解并记忆知识,再结合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具备知识的应用能力。而网络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则坚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现,在实现教育的过程中,一旦两者发生混淆,便会在网络文化中产生课堂教育手段,而学生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感,将直接导致教育的失败。

第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环境下所实现内容的关系。根据教学环境的差异,可以发现不同环境的手段必然有所不同,对于教育内容而言同样如此。事实上,无论采用何种教育环境或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无疑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过网络教育的特性在于引导,而并非课堂教育的传导。所以在知识的选择以及传播方式对知识进行内容层面的转化方面,必然会产生不同之处。所以,不同内容的关系处理,将是分别实现各自效率的关键。

3.尽力避免三点误区

第一,避免形式教条。网络育人虽然可同样产出教育成果,但是,其本质在于实现影响。可以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在于长年累月的不断宣导,而教育的结果,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反馈。所以,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时,应当基于教育方法而做出客观考量。

第二,避免缺乏互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立需要大量话题作为引导。一些院校在实践过程中,采取相对简单的互动形式,即希望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可是,由于实践者能力不足以及对互联网交流方式的不理解,往往使得教育功能难以达成。同时,缺乏有效的互动,管理者难以接受学生的信息反馈,其下一步工作将无依据可言。对此,可采用现行提出问题的方式,在形成互动后再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

第三,避免粗暴监管舆情。一些话题相对阴暗的舆情,无疑会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冲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舆情一味抹杀。在管理时,可以采取引导的方式,以更新颖的话题促使学生转换视野,并对过往舆情有效规避。同时,平台建立之初便需要实现规则化,先行告知学生平台的管理规则,并以相对灵活和友善的方式对舆情进行监管,进而避免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弹。

4.积极探索四条途径

第一,内容管理。积极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教育工作的影响深度。在具体执行上,可寻求青年群体的交流特性,借助适合的题材对其引导。以正面的内容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

第二,综合服务。平台必须体现服务功能,这也是学生进入平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因此,应为学生开通服务通路,让其可以及时提出问题,并将问题反馈到相关责任人,由此构建良性发展的校园服务平台。

第三,文化环境。建立内容客观、正面、积极的文化传播体系,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社会认知构成积极影响。并在积极文化促进下,树立健康的校园风气,提升学生文明上网的意识。

第四,舆情引导。网络中必然会出现负面的信息传播,学生对此类信息也有一定的兴趣。但是,扩大化传播此类信息内容,无疑将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所以,应当在信息内容上对学生有所引导,并避免负面信息在平台中出现。若负面信息在平台中不断传播,可采取推进方式,加速信息消亡,并在此后对学生加以引导。

四、结束语

本文所研究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旨在通过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结果关系到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教育者必须对其有客观的认识,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本文所提的方法,仅是实现教育的手段之一,希望能对实践者有所帮助。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直接主导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从我国社会环境和发展需求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是学生在应对考试、生活及未来工作中所必须依托的主导性思想。但是,长期以来国内思想教育模式存在问题,传统教育已不再适应学生对价值观的认知方式,这导致教育成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因此,文章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层面出发,探讨网络文化的信息传播机制,由此借助适合的内容对学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网络文化

参考文献

[1]田树学.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

网络文化教育模式 篇2

随着信息技术在校园的深入发展应用,校园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对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怎样建设一个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是一个新的课题。几年来,我校在全面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中对网络文化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重点对现代教育技术下的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了研究,并在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不断开创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学习与创造能力,不断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努力使校园网络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城区学校网络文化的基本情况

城区地处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但目前各校发展却不均衡:有的学校已经实现了班班通,有的学校教师备课办公还处在电脑使用的原始状态;有的教师代表了长治市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大奖,有的教师虽多次参加培训,但仍处于初级水平,会看不会用。学生的应用水平也有明显差距,家里有电脑的相对于其他学生操作更为熟练。2007年开始,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启动,分批给其他县区学校配备了电脑室、电教室和卫星接收系统。并在每年暑假进行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使县区学校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一个飞越,与我区的差距逐渐缩小。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扎实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就能借着改革的春风使我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软硬兼施,构建安全丰富的网络文化

学校网络文化的建构离不开信息技术硬件的建设,作为校长应当充分认识到对现代教育技术投入的重要性,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和多媒体教学,努力形成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但也不可盲目追求最新,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网络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的应用上。组建学校的信息中心,设置管理人员并进行分工,在加强硬件管理的基础上,建设完善学校网站,使之作为一个向社会、家长、学生开放的窗口。及时更新学校新闻、活动报道,开展交流互动,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学校网络文化建构中,要注重学生的网络安全,规范上网行为,确定学生在掌握网络操作技能的同时,减少受不良信息影响的机会,从而接受良好校园文化的熏陶。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的重中之重。人文环境建设的重点要定位在构建网络化校园文化、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德育渠道上。可以通过在学校网站上建立教研组网页、班级网页、个人(学生、教师)网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树立学校形象,加强对外宣传,给师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同时,建立面向学生和教师的学校电子报刊,展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开展的成果,使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三、主体参与,构筑具有学校特色的网络文化

学生和教师是校园网络文化的主体,同时也是参与者和建设者,师生信息意识的培养是网络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网络化校园文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

掌握与其它个体或组织通过计算机远程通讯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技能,使之能在日益复杂的信息社会中应付自如。在健康的网络化校园文化中成长,学生将会具有更强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从基础抓起,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

网络化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尽快培训出一支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这是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向深层、高品位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注重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培养教师使用计算机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意识,使他们既精通学科教学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进行教育改革。我校在硬件相对落后的条件下(从2005年至今未采购过新的电脑,电脑室的电脑已经不能使用),依然注重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以教师教育博客为抓手,积极开展网络备课、网络教研和原创教育叙事等活动,不但提高了教师的资源采集和处理能力、教研和写作水平,而且使教师的自身修养得到较大提升。今年,在我区教师教育博客评比中,我校有31名教师获奖,韩立芳老师的博客内容丰富,与全国同行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评论生动精彩;申爱萍老师博客中的文章都是几经修改再予以发表,100%的原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多篇文章被推荐到网站首页;原林军老师的博客链接了班级博客,组织学生一起交流学习……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博客组成的梅辉坡小学博客群,扩展了教师们教研交流的空间,展示了学校的风采。

立体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 篇3

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辅导者通过专业心理网站向受辅导者提供心理学习资源,引导和组织受辅导者学习并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心理教育活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克服了传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受时空限制、服务对象有限、经费投入较大和自助性差的局限性,并且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交流自由和安全,使受辅导者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有利于形成平等的交往主体。

二、构建学校、家庭、同伴的三位一体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1在网络上普及心理学知识。开设焦点问题、心理学知识、文学欣赏和等专题。辅导者可根据需要选择一些大家感兴趣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学习者进行网上交流,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丰富大家的心理健康知识,也可通过普及心理学知识(包括心理学理论、心理健康的标准、常见的心理问题、挫折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心灵减压小窍门等),引导学生认知自我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从而自主解决内心矛盾;还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字和影像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和文章,欣赏影片和动画,来振奋精神,润化心灵,感悟人生,最终实现自我帮助。

2进行网上心理咨询。开设“网上心理测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等栏目,心理测试包括专业心理测量和趣味心理测试。专业心理测量是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对他的某种心理特征作出数量化的解释。通常用不同的量表来进行,比如人格测试量表、智力测试量表、心理健康量表、心理状态测量量表、学生心理专用量表等,像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霍兰德职业倾向系列问卷等专家通过对数量化结果的分析,来找出心理问题。趣味心理测试如flash心理测试小游戏、爱情心理测试、社交心理测试、个性心理测试等,可以增加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寓教于乐。

3通过QQ、电子信箱等方式进行交流,对有心理困惑、心理障碍、情绪困扰并希望求得帮助的学生,给其提供专业的、有效的帮助。这样学生就容易放松心情,有利于缓解、减轻、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

如: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情况,开设就业心理知识平台,对学生的认知、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指导,定期发送有关自我调适的心理知识和温馨提示,舒缓毕业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具备正视现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放眼未来的耐力素质。

(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1在网络中发布文章,帮助家长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教育方法,知道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如何对孩子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会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和意志品质,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在网上对家长遇到的子女教育问题给予帮助。

3家长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共享教育成功案例。

(三)同伴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开设在线聊天室。由于网上环境相对比较自由,气氛比较轻松,大部分学生都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一方面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在线聊天的都是同龄人,有共同语言,能更有效的沟通,便于解开心结,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音乐教育网络化模式研究 篇4

关键词:音乐教育,网络化,模式研究

一、前言

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表演基本理论和音乐表演、教学基本技能及艺术实践知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音乐教育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声乐、器乐表演能力和音乐鉴赏及辨别能力, 掌握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音乐创编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文艺活动和竞赛工作的能力;具备一定的音乐教育科研能力”。网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条件, 因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探索音乐教育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网络化教育模式, 从教师教、学生学、网络化各方面进行规范, 促使网络音乐教育模式化, 以使音乐教育取得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音乐教育网络化的可行性分析

网络的迅速发展给社会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 由于网络本身具有开放性、自由性的特点, 使其具有的信息承载和传播优势显得十分突出。比如说,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场, 它是一个信息资源的聚集地。由于生理的快速生长和心理的急剧变化, 学生的思想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崇尚个性、追求新奇, 使得他们对外界事物、尤其是新鲜事物有着极度的敏感和热情, 很容易接受社会新思维和新科技。在多元、多维、多个向度的社会环境中, 他们在网络化时代, 探索音乐教育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模式显得十分必要。网络作为一种音乐信息载体和音乐传播手段, 其具有信息承载量巨大, 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 加之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手机通讯与网络的融合, 使得音乐教育网络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这就给传统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即, 如何将音乐教育与网络相结合?音乐教育网络化模式如何推行?等等。面对新的挑战, 构建音乐教育网络化模式首先其要在校网络与学生、教师、教学管理等方面可能出现的角色错位、角色悬浮、角色冲突等失调问题进行预见, 设计处理预案。由此完全可以使音乐教育网络化变得轻松顺利, 使网络化模式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推行成为可能。构建网络时代音乐教育网络化模式的基础是互联网技术的共享性、传输的实时性、操作的可复制性, 大大提高了音乐教育信息传递的效率。通过全面而准确的掌握学生认识基础, 发挥网络对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 不断探索针在网络环境影响下的音乐教育方法、手段, 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音乐教育策略, 构建新的音乐教育模式, 从而有助于提高各项工作的有效性。借助网络媒体进行交流和信息传播可以大大的提高感官的使用率, 达到了多感官刺激的效果, 使得音乐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音乐交流的内容和情境会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借助网络解决网络时代出现的音乐教育问题, 可以使音乐教育变得更加轻松和具有辐射性。

三、音乐教育网络化模式的构建

在网络时代, 针对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 把网络作为实施音乐教育的新工具, 使学校、家庭及生活的其他各个环境和时间都可以成为开展音乐教育的领地, 不再受到传统意义上的时空概念的限制。基于这种认识, 网络时代的音乐教育还应该不断进行认识上的变革和方法上的创新, 使网络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工具和有效手段, 成为学生成长和学习的促进者。在利用网络进行音乐教学、音乐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 网络的作用被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被充分体现。一方面是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交流让学生避开老师的“眼神”, 不再紧张, 可以有更多思考的余地, 因而表达更加自然;另一方面是网络交流方式, 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 因而学生的真实想法才得以流露。教师要利用好网络, 在很好地完成本质工作的同时, 实现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提高。在师生的相互影响和互相促进中, 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对网络的认识能力, 增强学生对网络音乐库的利用能力和掌控能力, 在自我能力的提升中影响他人音乐能力的提升, 架构一个互促共进的网络平台。

网络时代的音乐教师要从提高自身形象和自身工作的吸引力入手, 发挥对学生的积极正面影响作用, 从而可以更好地达成工作目标, 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音乐教育网络化需要教育学生自觉的遵守网络道德, 不在网络上传播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不良信息或反动信息, 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时代的音乐教育应借助网络来解决网络引起的问题, 解决网络环境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 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快捷的优势和内容丰富的优点, 利用网上音乐教育资源, 通过网络传播进行多种渠道的音乐教育, 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音乐教育网络化模式的推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作为一种新的音乐教育模式, 必须在规划、规范中发展, 学校要将音乐教育网络化建设作为推进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 尽快将相关工作系统化。在学校网站、校园网络的信息中渗透网络音乐教育的内容, 让学生参与到其中, 发挥网络的优势, 创建纯净的网络环境, 在和谐的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让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用正确的方法去学习, 用恰当的方式去获取资源。

四、结论与建议

在网络普及程度如此之高的今天, 音乐教育不仅根据音乐的特点, 加强音乐教育网络化模式的研究和推行, 同时还要把网络作为音乐教育的阵地, 丰富学校音乐教育的手段。通过在网上上传各种音乐教育的参考资料、开设网上音乐论坛、利用网络的交互双向沟通功能。这个过程中, 要持续性的关注网络音乐教育的发展态势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毕竟网络音乐教育还是一种新的方式, 其很多方面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其具体效果还需要不断观察和总结。同时, 音乐教师不能单纯和过分的强调网络的作用, 过分地依赖于网络, 而不考虑网络本身的缺失, 更不能忽略了传统思想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而应该在借助网络的便捷功能的基础上, 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 提高教育措施的有效性, 实现网络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的有机组合, 在趋利避害中完成网络时代的音乐教育新任务, 在与过去工作在内容和方式上形成良好的对接。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网络传播与当代人的音乐观[J].中国音乐, 2006, (1) .

[2]郭晓雯.音乐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现状与利用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赵丽娟.论高师音乐网络课程的建设[J].艺术探索, 2007, (4) .

网络文化教育模式 篇5

浅析网络教育模式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进入21世纪,网络教育由于具有传统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迅速发展,在这种变化中,广大教师应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本文指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与网络教育的优势,并提出教师在网络教育模式下,应成为网络教育课程的设计者、网络教学的引导者和网络教学信息的提供者.

作 者:宋子洲 作者单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教育界英文刊名:JIAOYUJIE年,卷(期):“”(22)分类号:G4关键词:网络教育 教育模式 教育变革

网络文化教育模式 篇6

摘要: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变革机遇,在移动网络时代对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有利于改善当前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分析了移动网络时代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新特点,提出了在移动网络时代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措施和方案。

关键词:移动网络时代;文化素质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在当前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首要问题便是传统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单一,难以较好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时代的改变,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也产生了变化,如何在新时期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创新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也是众多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

一、移动网络时代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特点

1.移动网络成为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移动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模式,移动网络已经成为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等方面。在移动网络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充分满足了学生之间新的的社交需求。借助于移动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交流,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并且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也更加广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当前学生的交流也出现了一些相应的特点,例如很多信息的传播更加依赖于移动网络,特别是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2.网络文化对学生心理影响逐渐加深

在移动网络时代所产生的网络文化也对学生的心理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网络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大众文化,其形式和内容能够被大众所接受,这是网络文化流行的基础。但是在网络文化横行的今天,也掺杂着一些糟粕内容,如低俗内容、暴力内容、极端内容等等,这些都可能会对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移动网络时代下,网络文化对于学生心理的影响进一步加深,高职年龄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特征共性。另一方面,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心理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在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自由抒发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促进了学生自主性、个性化的发展,同时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学生对于各种信息的掌握量也得到了提升,这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3.移动网络平台成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当前,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交工具也开始流行,如QQ、微博、微信等等,这些网络平台的普及也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途径。相较于传统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途径而言,利用移动网络平台开展相应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能够在信息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方面获得较好的提升。例如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移动网络平台进行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宣传工作,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宣传范围,这是传统宣传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开展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还能够加入大量的多媒体教育资源,更好的丰富教育内容。

利用移动网络的优势创新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模式,能够改善当前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二、移动网络时代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创新措施和方案

1.积极利用移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

首先,在移动网络时代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创新中,应当打破传统的文化素质教育思维。积极利用移动网络平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学习资源利用率。为了提升教育效果,可以同时选择多个移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拓宽网络教育渠道。有效利用移动网络平台的功能,如转发、点赞、评论等,使得学生也能够参与到教育工作中来,这对于提高教育范围和教育效果也有着重要作用。在一些校园论坛中,可以定时发表关于文化素质教育宣传内容的帖子,结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展大范围、高效率、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2.结合热点话题开展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传统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教育有效性不高,传统的文化素质教育内容难以被当前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移动网络时代中开展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应当利用移动网络的特点,注重提高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有效性,例如可以结合当前的一些热点话题,如社会新闻、社会现象、校园新闻等等,这些热点话题对于学生来说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对这些热点进行深入的剖析,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深入分析这些热点话题背后的价值,引导学生从正面角度看待热点新闻事件,结合当前热点话题开展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定期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开展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是提升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各种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更有效的文化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利用微博网络平台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可以是线上的网络活动,也可以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活动。活动内容应当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参与性,紧密结合当前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在移动网络平台上针对校园内的一些感人事迹,发起感动校园的网络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搜集身边的感动人物和事件,通过移动网络平台进行感动校园人物和实际评选。通过这样的网络活动,不但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参与,还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受到这些感人事迹的正面影响,有效提升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质量。

结束语

当前,随着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移动网络成为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移动网络的发展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机遇。应当积极利用移动网络开展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丰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活动形式,实现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教育方式的实时化。

参考文献

[1]刘楚佳,庄丽丽. 目标、体系与策略:高职院校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9:64-67.

[2]张曼. 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实施途径[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5-8.

[3]金淑芳.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多元性建构[J]. 职业时空,2015,02:26-28.

[4] 欧阳康. 自觉面向新挑战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4,(9):11-13.

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篇7

一、实施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一) 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大学生心理档案可以客观、全面地追踪记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这不仅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而且为高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确定大学生基本信息资料。

通过学籍档案可以获取大学生性别、是否独生、家庭情况、病史状况;通过心理测试来获得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资料。

(2) 设置网络心理健康档案系统。

设置院系资料、导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年级等学籍信息, 生成测试量表和设置测量管理参数等。

(3) 进行心理测试。

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网站上输入学号登录心理档案系统, 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后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 (MMPI) 、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 测量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的测试, 以获取大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问题的资料。测试完毕, 系统会自动形成大学生的网络心理档案。

(4) 搞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工作。

由专职人员对大学生心理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 除了大学生本人和心理健康人员外, 不能随意泄漏大学生心理档案材料, 以保证学生的心理隐私不受伤害。同时, 网络心理健康档案系统要动态、及时录入大学生心理成长的最新变化, 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识水平, 并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设计好学习主页。

要对使用的心理健康教材、课程目录、教学计划、参考用书和主讲教师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

(2) 充实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学习版块, 应包括学习、人际关系、情绪情感、考研、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

(3) 建立完善的视频。

该栏目是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视频资料。

(4) 设立实践指导栏目。

实践指导栏目尽可能收集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能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并提供一些常用的解决办法。

(5) 建立学习资源库。

设立文献库、案例库、名词库、问题库和相关网站为大学生学习服务。

(6) 设计测试练习。

设计相应单元练习和模拟考试, 以巩固大学生所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三)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网站

高校有效地实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必须开发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其模块主要包括:

(1) 多样化的心理学习资源。

在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上向学生们提供心理学的一般常识、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态前沿信息、校内近期的心理健康活动, 推荐心理健康教育书目和杂志。

(2) 完善的心理测评系统。

在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上向大学生们提供心理测试系统。他们可以对自己的性格、学习适应、人际关系、情绪状态进行自我测评, 在线测评提交后计算机自动处理评分, 可以把结果反馈给大学生本人。学校心理健康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站登记到数据库, 随时查看和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3) 设立BBS讨论区。

开展一些大学生就业、考研、人际关系等问题专题讨论, 通过大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相互沟通和交流, 充分“运用心理互动和朋辈辅导的策略”[2]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米德甚至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

(4) 设立专题心理健康视频。

针对大学生学习、环境适应、交友、恋爱、考研和就业等问题, 聘请校内外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讲授, 然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一些心理问题解决的技巧, 并获得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能力。

(四) 积极开展网络心理咨询

网络心理咨询是指以网络为媒介, 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技能, 帮助来访者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网络心理咨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利用E-mail进行心理咨询。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向大学生公开心理咨询教师的E-mail, 当学生遇到学习、人际关系、爱情、考研等困惑问题时, 通过E-mail直接向心理咨询老师提问, 老师在收到邮件后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从而使有问题需解决的学生能及时通过邮件与老师联系沟通。

(2) 利用QQ进行心理咨询。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向大学生公开心理咨询教师的网名和QQ 号及聊天时间。当学生遇到学习、人际关系、爱情、考研等困惑问题时, 可依据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时间直接进行在线心理咨询, 及时缓解其心理紧张和情绪焦虑。利用E-mail和QQ进行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一种有效形式, 其优点在于:一是网络心理咨询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 大学生可以在校时进行心理咨询, 也可以在寒暑假进行心理咨询。二是网络系统更有助于产生平等感和自由感。容易让那些性格比较内向、有交往恐惧心理的大学生打消心理顾虑, 将真正的心理困惑告诉给心理咨询教师, 使得心理教师更真实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以取得有效的心理咨询效果。

二、实施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相关条件

(一) 树立先进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网络时代, 需要树立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这是有效实施高校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理念主要包括:生命教育理念、教育主体与教育主导的互动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积极心理学理念等。

(二) 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网络环境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必须提高其综合素养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要有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二是要具备熟练的网络技术, 了解网络的特征并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三是要有创新精神, 积极探索网络化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特点和新模式。

(三) 加强本土化的心理健康网络文化的建设

在后现代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下, 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强调要与教育对象的生活实际、文化观念和个性特征相结合 (连灵, 2011) 。因此,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既要介绍国外的优秀文化, 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特别是要把现实社会和传统心理文化结合起来, 立足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 形成适合我国本土文化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四) 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

实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新的实践活动。如果能从理论上系统阐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 便能更有效地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完成。例如网络的特点、网络对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行性分析、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大学生网民的心理特点、网上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和干预模式的构建等。

摘要:网络时代给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既带来了机遇, 又带了来挑战。文章提出了建立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网站和积极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的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同时, 探讨了高校实施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相关条件。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http://tech.163.com/special/cnnic28/.

英语教育网络订制模式的初探 篇8

关键词:英语教育,网络订制,教育模式

传统英语教育模式往往需要固定的时间、固定的老师、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教材等作为支撑,“固定”成为制约传统英语教育模式发展的重要束缚。当英语教育遇到互联网,如何让英语学习有效发生?这是困扰当今英语教育者的重要问题。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700亿,用户规模超越2亿人[1],英语教育网络订制模式出现,并以指数速度迅速发展,成为“互联网+教育”的重要驱动力。

1 英语教育网络订制模式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私人订制在商业模式上可以理解为C2B模式,即具有一定数量且需求类型相近的顾客,以反向订购的方式促使供给方提供订制服务的模式。私人订制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供给和需求模式,需要供给方更加注重顾客的需求,也需要通过更加优质的服务供给来引领顾客需求变化。

英语教育网络订制模式可以定义为一定数量且英语教育需求相近的顾客,通过互联网实现需求与供给的聚合,倒逼英语教育服务供给方进行顾客诉求回应的模式。从当今已经较为成熟的互联网英语教育市场来看,无论是慕课、新东方、沪江还是51talk、VIPABC,英语教育网络订制模式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与传统英语教育模式相比,网络订制模式让英语学习突破了教室、教师和时间的限制,让英语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英语学习教育资源,其极强的互动性和重复性大大提升了英语学习的便捷性和可及性。二是个性化学习特点凸显。网络将英语学习的门槛和边际成本大幅度降低,英语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学习需求在海量英语学习资源中进行选择,同时也在考验英语学习者个人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三是更加注重顾客诉求。与传统英语教育模式相比,用户思维成为不可回避的热点,用户英语学习诉求倒逼英语教育供给者来回应顾客需求,让顾客成为真正的市场决策者。四是互动情景下的体验学习成为该模式核心。英语学习是需要特定的学习情景、学习实践和学习互动的过程,网络订制模式将为英语学习者提供点对点的体验服务,通过多频次互动的体验学习来提升英语水平。

总体来说,网络订制服务具有以下三个重要意义:首先,英语教育网络订制模式将进一步助推混合学习模式的发展,实现传统英语教育与网络英语教育的上下线互动、教育资源共享和学习方式革新。其次,英语教育网络订制模式将会促进英语教育市场的细分,将有更多的线下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移植到线上,激活整个英语教育市场。最后,网络订制服务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和教育的融合,以网络技术路径重塑“学生、老师、课程”的生态系统[2],将虚拟的教学相长模式照进现实,营造三者共生、共荣、共促的和谐关系。

2 英语教育网络订制模式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个新兴的英语教育模式,网络订制模式从诞生就充满了争议,从线下实体到线上虚拟的转化过程是英语教育网络订制模式要面临的问题。当前英语教育网络模式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教育产业链掌控力带来的挑战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课堂是教育的基本载体,教师、学生和课程是核心主体,教师、学生、学校有明确分工,教师和学生只负责教与学的工作,其他的工作由学校层面统一组织。而在网络订制模式下,英语教育供给者要从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品牌建设、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渠道开发等方面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精力,基本上覆盖到网络教育的整个产业链。在网络教育竞争激烈的当下,全产业链覆盖式的网络教育模式需要英语教育供给者具有强大的掌控力,否则很容易被后发优势的同行从产业链的一角打开缺口,导致行业地位的颠覆。

(2)订制化服务模式带来的成本压力

目前解决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订制仍然是核心难题,订制的流程复杂,传递到产品上体现出来的往往是价格过高,沦为供少数人享受的“奢侈品”[3],这主要源于三个原因:一是订制服务需要英语学习者的参与,但是其对自身需求往往描述清楚,而且这样的参与沟通需求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考验着英语学习者和服务供给者的耐心;二是在英语服务订制的过程中,英语学习者订制下单是零散的、无计划性的,给服务供给者在运营模式和运营成本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订制化的成本势必高于大众化的英语服务,高质量订制化英语教育服务能否带来高的收益比值得关注。

(3)订制英语服务的社会认同度较低

订制英语服务在当前网络英语教育服务中所占比例较低,这主要与其社会认同度直接相关,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订制英语服务由于其运营模式的特殊性,无法实现标准化大规模服务供给,模块化服务是其当前主流服务模式,主要是由于小众的服务对象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投入;订制英语服务在社会上难以引起口碑宣传,更多的是在特定群体内进行内部推广,这也与当前网络英语教育服务供给者缺乏规范性、科学化的管理有很大关系;订制化服务的效果输出更多的是个人素质的内化,加之网络英语教育服务缺少具有社会公信力的认证体系,让订制化网络英语教育服务缺少广泛的社会认同。

3 英语教育网络订制模式发展的建议

作为日益时兴的网络订制模式,网络英语私教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但是网络订制模式的关键还是在于教育的本身,要回归教育的本质,互联网只是网络教育的重要载体,不能一味追求载体,而失去教育的本质。面对网络订制模式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1)网络订制模式要注重对资源的整合

对于一个网络模式来说,支撑其成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学质量、可选择性、个性化、互动体验性是其关键因素。首先,在教师角色方面,网络订制模式中的教师要起到设计者、引导者和互动者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学习状态和课程需求来进行课程设计,这就需要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这也是网络订制模式容易失去生源的阶段;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更多的是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关键点去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只在关键学习问题上进行解决;教师要更多地担当互动者的角色,以教学相长的朋友的身份给英语学习者更多的信息、信心、技能和知识,让其有更佳的学习互动体验。

其次,要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网络教育模式。在课程设计上,要更加注意“微型化”,将庞杂的语言教育体系拆分成几分钟学习过程的知识点,让知识点更多地与英语学习者发生联系;在市场营销方面,要更加突出网络订制的可及性和高效性,线上教育拥有更多的选择、个人需求能够更多满足、互动交流能提升学习效果、随时随地学习的可及性;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本身,同时,渠道人才、营销人才、品牌人才的多样团队也需要通过网络思维加教育思想来进行营销。

(2)网络订制服务模式更要注重模式创新

在教学模式上,要突出互动体验对英语学习者的吸引力,因为英语学习需要长期积累和多频率重复才能有实效产出。首先,要在细分市场上进行教学模块模式的深耕。将英语教育市场细分有利于对学习者需求进行分析、挖掘和引导,也减少因为供需不匹配带来的成本损失。英语网络教育者可以进行细分市场的模式创新,当前较为成熟的模式主要是商务英语和考试英语,如商务英语的日常商务900句、国际谈判在线实训、外贸常用对话、旅游酒店英语、外事旅游英语等;模块英语网络教育让英语学习者有更多的搭配选择,也能保证英语教学质量和互动质量。其次,网络英语教育订制模式可以打造独特的价值链,一般要覆盖外包广告、网络目录、资源整合、付费使用、平台佣金和订制服务等产出环节。比如提供网络目录服务,在订制服务模式中推广其他网络英语模式;提供数字内容付费付费,将具有知识版权的英语教育内容以付费方式供顾客学习;当然最主要的核心收入在于一对一的视频英语教学,个性化、订制化、互动化的服务收费相对较高。

(3)网络订制服务模式更要提高社会认可度

社会认可度作为英语学习者评价产品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得到网络英语服务者的重视。要想提升社会认可度,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第一,专业化口碑传播。在互联网时代,好的事物总会通过一次网络爆点呈现,形成一次大规模的传播。网络英语教育订制模式需要在深耕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成为顶尖行列,并在用户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口碑,有助于形成大范围传播。第二,加强网络英语教育管理。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在网络教育形成的初期,关于网络教育的诈骗、投诉、服务不规范等问题让英语学习者在选择网络英语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顾虑。增强教学质量、强化客户管理、规范管理流程和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对网络英语教育服务者至关重要。第三,推动网络教育认证工作。要加强网络教育认证工作的推进,成立网络教育行业协会,将网络学习教育与能力认证、能力测试和学历教育结合起来,让具有社会公信力的认证主体来评估网络教育的教育成果,倒逼网络英语教育供给者整体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明阳.英语教育搭上互联网快车差异化市场竞争是关键[N].经济日报,[2015-10-19].

[2]高蒙.“互联网+”时代,让英语教学“飞”起来[EB/OL].西安网,http://news.xiancity.cn/readnews.php?id=223641.

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初探 篇9

随着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以及人们对学习内涵理解的不断深入, 协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简称CL) 也得到更多的关注。学会协作已经成为学习的一种重要策略和方式。与此同时, 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 简称CSCL) 正代表了协作学习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在这种大的教育背景与环境中应运而生。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教育模式, 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

1.1 内涵

结合网络教育与网络教育模式的概念, 可以说, 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是在网络教育活动中全新的教育模式, 区别与传统的教育模式, 它是在网络环境下, 以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 主要借助“多媒体”、“网络”和“通信”三大技术支持, 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 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 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对一些共同任务与问题进行协作工作, 以获得最大化的个人与小组学习成果的教育方式。

1.2 特色和优势

这种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 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 教育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可以教会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 同时在小组协作中可以取长补短, 这样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这对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机遇, 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其特色和优势简述如下:

(1) 信息传递远程性。通过超强大的Internet网络进行信息资源的传递, 跨越了时空的限制, 任何学习者无论身处何地, 在任何时间只要通过网络就能获得教育资源和信息。

(2) 教育的时效性。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中, 学习者通过网络接收的教育信息包括实时的和非实时的两种。实时可以保证学习者及时地接收教育信息, 非实时则可以支持学习者的重复信息, 提高学习效果, 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3) 学习者能够进行合作学习。这种教育模式下, 学习者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习, 依靠多媒体、网络和通信技术的支持, 利用多种多样的网络教育资源, 在协作与交流研讨的基础上对一些共同任务与问题进行协作工作, 以获得最大化的个人与小组学习成果。这种协作不仅体现在小组成员之间, 也体现在小组与小组之间。

(4) 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中,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双向交流和互动, 增加师生、生生互相了解的机会, 同时也增强了情感的沟通。师生交互可以使教师及时的了解学习效果, 通过信息的交换, 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更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辅助学习的作用, 既有利于学生学习, 也可促进教师教学;生生交互可以促进彼此的合作, 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共同解决问题。

(5) 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这种教育模式比较便捷灵活, 学习者学习比较自主, 可以随时随地选择任何一门课程, 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度, 从任何章节开始学起, 这就与传统的按部就班的学习有很大的区别,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需要。

(6) 教学形式能满足个性化需求。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 因此, 在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中, 管理系统可以对每个学习者的个性资料进行记录, 并对其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实施跟踪, 然后根据对这些资料的综合分析, 针对不同学习者给出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逐步实现个性化教学。

(7) 能够最大化的利用教育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教育资源, 使学校教育成为一种覆盖范围更广的开放式教育。大量的教育资源, 可为网络学习者共享, 可以在网络上集中各科优势资源, 如精品课程、优秀课件, 向更多需要这种教育的人群普及。

1.3 支撑平台

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的重点在于, 能够根据对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需要的分析, 创设一个合适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 在这种情境下, 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原动力, 在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中学到新的知识, 逐步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 将原有知识与新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加以重新建构。当然, 在网络协作学习情境中的各种学习交流活动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作用———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支持, 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是支持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学与学习活动的软件系统。如果把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比作一栋大厦, 那么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就是它的地基。

支撑基于CSCL网络教育的软件系统主要有3种:教学支持系统、学习支持系统和教学教务管理系统。教学支持系统能够支持教师网上协作活动的设计与执行, 如网络课件制作、协作过程监督、作业考核等;学习支持系统主要支持学习者网上选课、学习、评价等活动;教学教务管理系统主要管理CSCL所应用的网络教育资源和进行教学数据的统计等工作。

2 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的潜在问题

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与传统的面对面教育相比, 有着不少优势, 但是, 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1) 资金问题。计算机硬件的升级、教学软件的开发、管理与维护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此外, 专职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经费也是较大一个开支。

(2) 师资问题。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 必须加强培训, 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信息素养, 从而满足学生网上协作学习对教师的需求。

(3) 小组内聚力问题。参与网络协作学习的学习者有相互认识的, 也有许多不认识的, 而且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学习者之间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所以要想形成较强的小组内聚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有相当的难度。如果协作学习中存在一定竞争性, 协作关系就更难形成。鉴于此, 指导者、管理者必须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 安排适当的学习内容和激励方式, 学习过程中及时进行协调, 而且要创设平等的参与机制和情感交流机会, 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积极性, 注重师生情感疏通, 以达到更好的协作学习效果。

(4) 教育内容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 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不能仅为应试教育服务, 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 更应该考虑到学生能力的提高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为素质教育服务。

(5) 教育对象问题。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接收能力, 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在中小学不能重点实施, 应该是起辅助的作用。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最适合于应用于远程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 也适用于那些喜欢采用自由学习方式, 在自由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的人群。

(6) 信息过载问题。学习者采用实时学习方式, 或者经常参与小组的协作与讨论, 信息过载问题表现不会很明显。但当学习者采用非实时的学习方式时, 一段时间不参与团队活动, 就可能出现大量信息堆积的情况。另外, 小组或团队的活动频繁, 也可能造成信息过载,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或管理人员就得定期对信息作分类和过滤处理。

3 CSCL应用实例———基于Groove的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是一个通过信息通讯技术 (ICT) 在Internet上或者是在局域网内创建的学习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 人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它是虚拟社区与学习范式的结合。结合CSCL的定义来看, 虚拟学习社区是CSCL的一个应用实例。Groove是基于P2P (Peer-to-Peer) 技术的协作学习软件, 它可以为小组成员提供协作学习空间, 小组成员通过这个空间共享资源文件, 共享日历表, 围绕某一主题开展讨论, 异步甚至同步编辑同一文件或浏览同一网页等。Groove作为一个软件平台, 为学习者网上交流研讨、协作学习带来了很大便利, 帮助团队共同完成任务。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的甘永成博士提出了一个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系统结构模型, 系统采用B/S结构, 所有协作功能的核心都是在协作学习服务器上实现的, 用户的多媒体客户机, 与本地通讯/协作服务器相连, 通过Internet与协作学习服务器相连, 完成异步通讯和实时多媒体通讯以及协作任务, 构成一个虚拟的协作学习环境。那么同样可以利用信息通讯技术, 以Groove为平台, 建立一个虚拟学习社区, 小组成员可以在这样一个空间里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料共享, 协作解决问题, 可以采用同步或异步方式, 比较便捷。

基于Groove的虚拟学习社区自身的一些特性适合于学习者进行网上协作学习。如协作工具的多样, 权限设置的灵活等。学生可以利用Groove提供的Files、Task Manager、Disscussion等工具进行讨论与协作。Groove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管理也很灵活, 基于Groove的虚拟社区的创立者能够规定和限制学生的权限, 尚若不做限制的话, 参与者都能够修改它, 如进行添加或删除一些工具、创建文件夹等操作, 教师在社区里可以随时监督学习者的协作情况和学习进程。

4 结束语

目前, 建立“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处于起步阶段, 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水平仍需提高, 要想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 使教育者了解并熟悉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是有必要的。在新的教育模式下,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多样的协作学习形式, 学生可以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 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协作学习。同时, 也可以发挥网络资源的教育优势, 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潜在的问题, 因此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完善, 把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 进行优势互补, 这种教育模式仍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与发展。认清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解决好存在的潜在问题, 使其得到恰当的应用, 这对于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CSCL) 逐渐成为网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对CSCL的内涵、特点探讨的基础上, 阐述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的特色和优势, 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如果能将潜在问题处理好, 就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 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将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应用于教育领域, 将有利于传统学与教的行为改变。学习者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关心, 形成密切的协作学习关系, 逐步培养学习者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关键词:CL,CSCL,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左明章.关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应用模式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3) .

[3]赵建华, 李克东.CSCL的原理与基本结构 (上) [J].电化教育研究, 2003 (5) .

[4]赵建华, 李克东.CSCL的原理与基本结构 (下) [J].电化教育研究, 2003 (6) .

[5]BANNON, L.&SCHMIDT, K.CSCW:four characters in search of a context[A].In J.Bowers&S.Benford (Eds.) .Studies i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Theory, Practice and Design[C].Amster-dam:North-Holland, 1989.

[6]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朱曦.论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教育模式[J].科技信息, 2009 (27) .

[8]马晓兰, 李文莉, 王其云.构建基于校园网的虚拟学习社区[J].中国远程教育, 2003 (3) .

[9]贾晓霞, 邢进生.基于Groove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及行动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7 (12) .

网络教育模式的优化与调整探析 篇10

1 优化基于局域网的校园网络教育模式

1.1 VOD网络教育模式

当前,随着VOD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网络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步多样化,不仅可以为终端用户提高多样化的媒体信息,而且教育教学的信息渠道,对于推进网络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基于流体媒体下VOD网络教育模式发展快速,并有效运用于现代网络教育之中。如下图1 所示,是基于流媒体的VOD网络远程教育系统。从中可以知道,在网络系统的构建之下,实现了VOD网络教学模式的新发展,为客户端提供了教学及其他媒体信息,进一步丰富了网络教学内容,也让网络教育更加一体化、多样化。与此同时,处于客户端的学生,可以在WEB浏览器或播放器上通过流媒体协议点播音视频流(如图2)。用户在客户端向服务器提出音/视频请求,音视频从服务器端以流式传输的方式传送到客户机,在客户机上Web浏览器通过播放插件(或通过媒体播放器)便可实现视音频流回放。

1.2多媒体局域网教育模式

多媒体局域网教育模式发展早,并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领域。传统多媒体教育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多媒体CAI课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形态下的网络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现代网络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此,构建交互式的网络教育模式,成为当前多媒体局域网教育模式发展的重点。从电子书包的出现,就说明基于局域网的多媒体教育模式逐步实现新发展,强调学生为主体地位下,构建更加开放式的网络教育模式。如图3 所示,是于201年在全国试点推行的移动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图。电子书包作为一个“云、管、端”于一体的现代多媒体教育工具,在推进小学网络教育模式的新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发展基于Inetrnet的网络教育模式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当前,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模式,日益成为网络教育发展的主流,在推动网络教育发展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Inetrnet,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师生在教与学的选择上更加多样化,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地点、时间和内容,而教师也可以通过WEB站点把课件文档挂在WEB服务器之上,这样不仅便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为有效网络教学创造了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2.1一对一学习模式

基于Inetrnet的网络教育模式之下,实现了“一对一”的学习模式。通过实时的多媒体交互,为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协同学习,搭建良好的平台。特别是对于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两个学生,这种学习模式,进一步强化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协同学习。

2.2一对多学习模式

一对多的学习模式,仍是我国网络教育中的主体学习模式。即,一位教师面向多个学生同时授课,并与学生进行交互。这种模式的建立,可以实现更加广泛意义上的网络教育,而且在教学上便于师生之间远程状态下的教与学,符合当前网络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

2.3多对多学习模式

在该模式之下,可以为学生构建更加全方位的虚拟学习环境,也进一步对“一对一”和“一对多”模式的补充,对于提高网络教育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可通过同步对话模式进行同步对话,展开更加广泛的学习合作,学生的网上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教育的构建与发展,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新时期教育模式的新发展。当前,我国网络教育模式仍存在诸多不足,在长足性的发展中,应注重网络教育模式的优化与发展,提高其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彬彬.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特点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3).

[2]尹霞.基于QQ的网络写作学习模式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6).

上一篇:电化学原理及应用下一篇:教学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