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策划

2024-06-18

设计策划(精选十篇)

设计策划 篇1

关键词:薪酬体系,民营企业,企业管理

0 引言

民营企业从最简单的因事设岗, 依岗定资的模式到现在专业化的薪酬管理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演变, 原来一直套用的国有企业工资晋升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 不能充分发挥薪酬杠杆的管理作用, 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尤其对于用工形式灵活的民营企业来说, 建立一套完善的, 能够体现员工进步的薪酬体系更为必要。

1 薪酬杠杆的作用

人是企业资源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资源, 其他如机器设备、原燃材料、各种规章制度等资源都是通过人来联系在一起, 由人来操作控制, 而薪酬作为人力资源的劳动回报, 因此薪酬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有效工具。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可以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最大限度的挖掘人员潜力, 实现人力资本最大化。

①薪酬杠杆的资源配置作用。在薪酬体系设计中, 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和重点岗位倾斜, 引导员工向生产一线和重点岗位流动, 保证生产一线和重点岗位员工队伍稳定。对高层管理人员通过增加期权收益, 确保企业能招聘到行业高端管理人才。

②薪酬杠杆的激励作用。在薪酬组成中, 固定薪酬主要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报酬, 主要保障基本生活需要。激励薪酬主要作用则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全身心投入工作, 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③薪酬杠杆的调节作用。一个企业内用众多岗位, 各个岗位工作性质不同, 有体力型工作、技能型工作、管理型工作、服务型工作, 薪酬标准的差异能有效调节各种岗位之间的合理流动。

④薪酬杠杆能引导员工的职业规划。高技能岗位的薪酬水平高于低技能岗位, 技能岗位高于普工岗位。因此, 结构合理的薪酬体系能够引导员工通过学习培训、岗位实践向技能型岗位努力, 并不断地提高技能水平, 从而实现个人的职业规划。

2 民营企业薪酬体系现状

①薪酬标准在设计之初, 没有专业人员参与, 由于个人认识偏差、个人感情、家族化管理等因素影响, 导致薪酬标准产生时就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依此为基础进行调整, 随着调整次数增加, 偏差越来越大, “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②这种简单的“薪酬体系”实际上就是一套工资标准, 根本够不上体系。不能够反映每个人的工资晋升走向和幅度, 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③因人设岗, 因人定薪, 出现同岗不同薪, 人变工资变的现象。这不利于发挥人力资源的工作积极性, 不能充分挖掘人员潜力, 产生干得好不如跟的好, 整天找背景, 寻靠山, 不能引导人力资源正确的发展方向。

④人员未进行分类, 各类人员共用一套方案, 对岗位工人有效的薪酬方案不一定能适合技术工人、管理人员, 不能有效体现类别差异。一味的套用, 让员工觉得工作效果内有得到认可, 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

⑤薪酬设计没有考虑员工个体的职业发展规划, 导致员工没有发展方向。

3 薪酬体系设计思路

①按照工作性质, 准确分类是薪酬体系设计的前提。一个企业按照职能来分具有共性的人员类别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普通岗位人员;按照职级来分有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工人;按照工龄长短分有老、中、青三类。

②薪酬体系设计中从职能、职级、工龄来看, 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大区别。高层管理人员以年薪为基础, 以股权、期权为奖励基准, 以年或任期为考核周期, 以长期激励为主;管理人员在保证固定薪酬的情况下, 适当的附加一些周期性激励薪酬, 例如以年为单位的周期奖励;技术人员应重点在技术水平考核方面进行考虑, 采用固定薪酬附加一些技术考核奖励的薪酬方式;岗位工人应重点从产量、质量等劳动效果方面考虑, 采用短周期奖励, 以月或季为周期进行奖励。同样, 从职级方面考虑的话, 同为管理人员的高层与中层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工龄方面以工龄工资的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稳定员工队伍。

③为了保证薪酬体系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我们在设计方案时应具有适当的前瞻性, 方案与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以社会平均工资为参照, 设定一个工资调整基数, 调整基数和工资方案中的每一个具体岗位的工资有关联系数, 有效避免工资调整的盲目性。

4 薪酬体系框架的建立

以本地某中型民营企业为例, 构建薪酬体系框架 (见表1) 。在薪酬体系构建中,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在确定固定薪酬基准工资时, 应当以企业内部人员数量所占比例最大的技术工人、熟练普通工人为参照基础, 该部分人员应占到全部人员数量的60-70%, 具备典型的代表性。

②固定薪酬的换算基准是以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为参考依据。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包含企业单位为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及其他给个人发放的福利补贴等收入。因此, 必须将社会平均工资转换为职工应发工资, 以此作为固定薪酬基准工资。

, X———代表固定薪酬基准工资;A———代表当地社会平均工资;B———代表换算系数 (1+20%+6%+2%+1%, 即单位承担的养老统筹、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及其他费用的费率) 。

③在确定各职级人员固定薪酬时, 应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 以及长短期激励措施, 并参照当地同行业同职级薪酬情况进行综合平衡后, 合理确定。既要保持公平合理性, 也要保持激励性, 避免中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标准畸高影响大多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④固定薪酬属于保障性收入, 标准确定应参考当地工资水平, 照顾到大多数员工。效益较好的行业企业可以将固定薪酬基准工资定得高一些, 激进一些。股权、期权、奖金属于激励性收入, 高层管理人员以长期激励为主, 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以长短期相结合的激励措施为主, 基层员工以短期激励为主。

⑤该体系框架的优点是每年工资调整有据可依, 工资调整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调整保持一致。例如当地2012年社会平均工资为33963元, 该企业固定薪酬基准工资元, 月薪2193元;2013年社会平均工资为42594元, 该企业固定薪酬基准工资元, 月薪2752元;2014年社会平均工资为50582元, 该企业固定薪酬基准工资元, 月薪3268元。其他职级人员薪酬按照系数进行换算即可。

参考文献

[1]孙蔚闻.中小民营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研究——以安徽HX钢结构公司薪酬体系重构为例[D].安徽大学, 2007.

[2]游青.民营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研究[D].厦门大学, 2007.

环艺系毕业设计设计策划书 篇2

名:

刘佳鑫

号:

082501157

专业班级:

环艺0805班

指导老师:

张娜

期:

2011年12月

环境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1、课题名称

商业综合体设计与周边环境设计 — 建筑与室外环境

2、设计任务(内容项目)要求

我们小组的设计主要是以绿色,仿生为主题,设计一个商业综合体与周边环境的项目,在这个团组中我负责商业综合体设计与周边环境设计 — 建筑与室外环境(1)确定场地以及场地考察

(2)确定该商业综合体的建筑和景观的设计的风格、颜色搭配、设计理念(3)查找资料,手绘图稿(4)最后效果图

3、设计项目的意义(实际或研究)

从项目本身来看是对未来城市发展做的一个预案

从选择的地皮来看,以汤逊湖和湿地园为底,可以很好的去研究怎样将建筑对环境的伤害率降到最低,以达到在既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能满足人文,商业的需求,对当地的经济、人文、旅游发展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工作进度要求(分阶段提出具体时间要求)11月28日-11月30日 展开课题,资料收集

12月01日-12月05日 选题(商业综合体设计与周边环境设计 — 建筑与室外环境)12月06日-12月10日 背景调查(商业综合体,生态环境,仿生建筑)12月11日-12月15日 确定设计题目(Dream mall商业综合体设计),撰写开题报告

12月16日-12月20日 项目综合背景调查(藏龙文化,区位考察,仿生学元素的运用),撰写设计说明书提纲。

12月21日-12月30日 实地测量,方案初稿(草图)12月31日-01月15日 修改并确定方案

01月16日-01月31日 方案深入,完成相关图纸。毕业设计说明书初稿。02月01日-02月17日 方案整理,展板制作 02月18日-02月29日 完成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03月20日-03月23日 版面微调,提交成果

5、设计所采用的方法(设计、分析、表现):

根据实地考察,该项目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藏龙大道上,地形位于江夏区西部,为滨湖平原,地形平坦。用地面积约13万㎡。交通便利,有732、755可以到达离三环线也很近驱车15分钟到达光谷广场,30分钟到达武昌火车站,50分钟从中环线到天河机场,属于光谷20分钟生活圈。主要消费有:新住宅人群、纸坊城区居民、村落居民、外区人口、学生、政府人员、工业园职工等等。

所以根据以上实地考察验证让我更确定建一个商业综合体与周边环境设计的项目势在必行。

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和室外景观上紧紧贴合生态科技的运用手法,因地制宜的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如: ①深入分析周围环境和气候的特征,充分挖掘场地的积极因素,转化其消极因素。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空间置换的影响,采用微型园林、人工湿地、植被屋面等技术,对自然环境做出生态补偿。

②在结构体系选择上,采用钢结构为建材结构,因为钢材具备耐久性好,自重轻,排放CO₂少,易塑型与回收再利用。

③自然通风设计,优先利用自然条件组织自然通风。夏季,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实现建筑的热压通风,即烟囱效应。室外新鲜空气由建筑底部吸入,污浊热空气由设计的排风口排出。冬季,室外风速较大,利用门窗组织风压通风。

④屋面绿化设计,屋面园林景观融建筑技术和绿化美化为一体,突出意境美。充分利用园林植物、微地形、水体和园林小品等造园因素,采用借景、点景、障景等造园技法,造出不同使用功能和性质的屋面园林绿化景观。

最后制作模型。用3D max,Skechup的表现形式将设计完整的立体化。

6、设计课题相关案例(同类或相似课题,图文并茂)实际案例:

杨经文的新加坡展览塔楼(Editt Tower)

设计中融入了许多新构思和环境处理手法,更进一步揭示了杨经文的生态设计原则。立面设计插入凹进的平台空间和向室内开敞的空中庭园。出挑的遮阳板和斜坡道通向各楼层,以实现摩天大楼竖向空间的自然过度。

选择最适宜的植物重建了原有的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沿坡道攀沿,跨越纵向空间,整个建筑底部街道到楼顶花园都披上绿装。通过植物调节气候,通过活动的遮阳板以及和主导风向平行的风墙把凉风引入空中庭院和室内空间,而使空调使用降至最小程度。太阳能光电系统使用减少了对城市电网的依赖

获奖但未实施案例: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归谷”别墅住宅区建筑、景观规划设计

该项目地处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设计提取了当地最为常见的梯田景观、白杨树、窑洞建筑等乡土元素为整个设计场地的景观框架,营造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土理念人居环境。设计以回归自热、回归邻里、回归家园为设计理念,应用现代的语言,营造出一个环境优美温馨的美好家园。方案中通过塑造小型梯田景观的方式,来延续场地的记忆,使其景观具备多种功能(粮食产出、生态产出、人与自然沟通需求、人的活动需求等)。

7、参考书籍(不少于10本):

[1]杨晚生,绿色建筑应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11 [2]罗哲文,中华名园大观,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10 [3]日本建筑学会,资源能源与建筑,中国电力出版社,第一版,2009 [4]祝遵凌,景观植物配置,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2010 [5]王仙民,上海世博立体绿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1 [6]苏雪痕,植物造景,中国林业出版社,第一版,1999 [7]诸大建,绿色的创新-诸大建学术日记,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8 [8]Eduard Broto,高密度建筑-未来的建筑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国际出版中心,第一版,2011

[9]西奥多·奥斯曼德森,屋顶花园 历史·设计·建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05

[10] 杨晚生,建筑环境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9

8、设计说明(不少于1000字):

本次设计意在研究当下最受关注的“绿色、仿生生态建筑”。题目很大,我们将其放到实际项目上去探究。实际项目名称为D ’ M(Dream mall)商业综合体。

项目概况如下:D ’ M建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藏龙大道上,属于 江夏区西部,为滨湖平原,地形平坦。用地面积约13万㎡。交通便利,有732、755可以到达离三环线也很近驱车15分钟到达光谷广场,30分钟到达武昌火车站,50分钟从中环线到天河机场,属于光谷20分钟生活圈。主要消费有:新住宅人群、纸坊城区居民、村落居民、外区人口、学生、政府人员、工业园职工等等。

藏龙岛已有的景观有藏龙塑型、凤凰台等风水学景观,并以“科技、生态、人文、旅游”为科学定位的发展观。根据这些背景,我们选择采用鲸鱼为建筑的最初雏形,而鲸鱼同”惊余“象征富足的财富,有较好的寓意,同时涉及到了生态仿生学的运用,符合当地的发展观。

最后我们确定出设计一个以鲸鱼为最初雏形,集合建筑、景观、室内工程为一体的综合城市景观设计。我们提炼出了鲸鱼本身体型庞大,身体呈流线性,头顶有喷射口,恒温,长寿等特征来作为建筑的外形以及其性能特点,贴合了生态仿生学的要求。

我们的设计理念是:以绿色生态环保为目标,打造一个节能低碳的未来建筑。“生态”研究的是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绿色建筑则主要是针对日趋严重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力求构建人、自然环境与建筑三者之间和谐共生的良性机制,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这一机制贯穿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中。

我们的设计原则是:

(1)密切结合地域环境特点,力求实现建筑与所在地域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经济状况、文化特质协调一致。

(2)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空间环境,为建筑空间的使用者提供更多接触自然环境要素的机会,并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调节和控制建筑室内空间的空气品质和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满足人对环境舒适度的适宜要求。

(3)节能环保,综合运用节能和环保技术措施,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损耗,避免由于过度排放而增加外界环境压力。

设计中采取了以下三方面的生态策略:

(1)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上,深入分析了周围环境和气候的特征,充分挖掘场地的积极因素,转化其消极因素。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空间置换的影响,采用微型园林、人工湿地、植被屋面等技术,对自然环境做出生态补偿。

(2)在结构体系选择上,采用钢结构为建材结构,因为钢材具备耐久性好,自重轻,排放CO₂少,易塑型与回收再利用。

(3)自然通风设计,优先利用自然条件组织自然通风。夏季,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实现建筑的热压通风,即烟囱效应。室外新鲜空气由建筑底部吸入,污浊热空气由设计的排风口排出。冬季,室外风速较大,利用门窗组织风压通风。

(4)屋面绿化设计,屋面园林景观融建筑技术和绿化美化为一体,突出意境美。充分利用园林植物、微地形、水体和园林小品等造园因素,采用借景、点景、障景等造园技法,造出不同使用功能和性质的屋面园林绿化景观。D’M的生态设计理念、生态策略与节能技术,可以成为生态建筑设计的技术支持,但在实际应用中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设计策划 篇3

关键词:伦理 设计伦理 管理 设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B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120-02

一 问题提出:设计伦理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一)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丰裕社会工业化生产促生设计及无处不在,但设计中的异化现象也屡见不鲜。如产品包装过度、使用寿命过短、更新换代过快,产品过剩生产、传媒过度渲染等等,当人们为当代设计的进步与发展而自豪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这些怪现象及要解决的问题。在社会与人类历史进程中,作为设计师,非常有必要对与设计有关的伦理问题进行一番思考。

1 现实异化。设计的造物活动对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有一定的影响,一次性产品的开发设计过度消耗造成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的破坏,如今,节约能源、保护资源是对设计活动符合生态发展的基本伦理要求。

2 管理缺位。设计伦理是设计艺术教育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问题,时下被外在的炫技忽略了设计的本质,教育泛化、管理缺位、设计个性化造物活动中缺少控制和管理,随意随性的行为随处可见,急需重拾设计道德与社会责任。

3 伦常乖舛。设计的一切活动都以有益于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为目的。设计伦理和社会职责是人们创造性活动首先要思考的,而非单纯的技术开发与产品设计,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能违背、偏离伦常,违反生态自然规律。

(二)设计伦理的提出

1 伦理是人类基于理性上的认识,就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关系形成的常理。伦理学是以道德和道德关系为主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设计伦理学是通过人和社会的伦理意识,运用一定的设计手段,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迄今一直被学术界和设计界所关切的课题。设计伦理(Design Ethics)的观点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版的著作《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提出来的,巴巴纳克明确地提出了设计的三个主要问题:(1)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只为少数富裕国家服务。(2)设计不但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3)设计应该认真地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设计管理(Design Management)是由英国设计师Michael farry于1966年首先提出的:“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设计师,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基于设计伦理的设计管理是探讨人性及人、自然与社会理想的现实关系问题的解决之道。

2 设计伦理强调设计要综合考虑人、社会、环境的因素,着眼于长远利益,探讨和管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人之初性本善,人心向善是伦理和一切设计活动的初始,有道云:大学乃“初学入德之门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道出了教育的至善本质,也可以说是基本的伦理价值,而设计的伦理价值正是设计超越功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属于更高道德层面上的价值,既所谓的“至善”。设计伦理就是设计师自我的道德良心和职业操守,是伦理道德尺度的内化及设计师至善意愿的初衷。

二 生态伦理: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伦理的指向与回应的进路

现代及后现代的伦理立场是对人的思考越来越自我和物化。从集体走向个体、从抽象走向具体,后现代在强调理性的同时,更注重对人性深层次的关照、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人性道德伦理为前提、以传统哲学思想为导向、以系统科学管理为辅引,重新建构和谐的、秩序化的设计伦理关系,这也是设计发展一个新的价值指向和进路。

(二)绿色设计是设计伦理的基本要求

绿色设计是指产品从设计、制造、销售、使用到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绿色设计包括了尊重生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三个方面。是人类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享受健康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设计伦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三)环境设计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以环境设计来正向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设计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护和加强了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也是调节人类生活方式的新型伦理规范。设计改变生存,为生存而设计。以设计维护着生态伦理的常序和可持续发展。

三 人性关照:以人为本的设计伦理

(一)设计伦理的原则

设计伦理的理论体系涉及设计活动的不同角度和层面,设计伦理的基本原则对人和设计活动起着规范和掌控作用。在设计领域中,设计伦理与形式主义的冲突和矛盾是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例如,现代主义从开始提出“形式服从功能”,到后来提出“少则多”的减少主义,再到后来逐渐演变成以形式追求为中心,伦理性和目的性被淡漠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设计伦理重新被强调,坚持设计“实用、经济、美观”和符合“伦理”的基本原则,让设计重回设计本身和体现人本主义的伦理思想。

(二)人性化的设计观

设计师在造物的同时,也构建了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在设计中把“人”作为一个首要条件来考虑,体现设计的功能性与社会性。从本质上说,“人性化设计”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注重产品的内涵设计在完善的产品功能中渗透平等、正直、关爱等人类伦理道德的优秀思想,让人感受到人道主义的本善与真情。

nlc202309010715

四 管理突围:普世价值的设计伦理

(一)人性化的管理观

1 设计伦理是以人为本的,人类总是希望拥有快乐而不是痛苦、希望得到尊重而不是贬抑、希望有理想的信念而不是虚度一生。人性化管理从“生理、心理、心灵”三方面来满足人的自然属性要求;同时又有“对行为后果的考虑、对长远目标的考虑、对人生价值的考虑”三个社会属性的考量。只有了解了人性中这些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才能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设计的行为和动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才能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更高的、更能发挥人性潜能的设计管理和目标。人的社会属性受心灵支配,而心灵则是一种思想意识,是人类社会属性产生的源泉,可以通过人类一代代传承下去,并不断得到丰富,完成伦理的进程。逐步以理性简约的生活方式、良性持续的制造方式、适度节约的消费方式,构建人性化设计管理的伦理体系。从这个意义讲“管理”即“伦理”,反过来也可以说“伦理”既“管理”。人性化管理之道就是要以人为本,体现以人为出、人性是管理的出发点。管理的根本在于对人性的认识,它是一切管理方法赖以建立的基础。制定什么样的管理制度,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建立什么样的组织机构,都体现出管理者的人性观。设计师的人性首先是个性的,对个性的尊重是进行设计管理的基础,进而形成和而不同的设计管理文化。

2 人性是管理的道。人性决定人心、人心是人性的反映,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大都是由于管理者对员工的错误认识造成的。管理技能缺乏道的承载,则技巧都是苍白的,只有从人性本质上思考和行为,才是实现人性化管理的正途和捷径。

3 人性是管理的归属点。现代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则必须关注员工的发展。企业的抱负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赚钱,还在于以企业为载体,改变员工的人格和心灵,让人心得以归属,形成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实现设计师的个人志趣和自我价值。

(二)伦理化的管理观

伦理是根基、管理是基石。人类的一切活动和管理过程都是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人性,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行全方位的伦理管理。其宗旨就是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方式,形成一系列管理与伦理结合的“管理伦理化”或“伦理管理化”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伦理化管理观”。

(三)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设计管理

设计需要标准、管理需要制度;个体需要自由、组织需要纪律。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就是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定性、量化、目标、科学的绩效考核,形成了规范化管理的体系结构与成事定理的对应关系。设计管理过程中除了科学性、客观性、规范性之外,创造性是设计活动的源泉。如果设计管理过于强调工作的程序化和标准化,会抑制设计师的个性、打击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适度掌控制度的弹性来协调管理对人约束的消极影响。好的设计,好的设计管理,更要有好的标准。好的标准是尺子,可以衡量设计的好坏和适合度,可以解决在具体实践中出现的个性与标准相冲突的问题。

(四)设计管理通过设计伦理来建立普世价值和伦理道德

设计伦理道德是设计行为规范的至上标准。从他律到自律,设计师肩负着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并通过设计伦理来建立普世价值和伦理道德,形成新的设计评价标准和伦理规范。设计伦理规范就是设计行为在道德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以及如何通过对设计行为的规范使之成为符合设计伦理要求的行为。“为人类的利益设计”是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也是设计师崇高的社会职责,也只有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同时,设计师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才更有意义。

结论

设计伦理的根本宗旨是什么?设计师应如何遵循设计伦理?如何进行自身设计运动的管理?设计道德是设计的生命底线,设计伦理是设计的生态底线。设计要以自身特有的语意改善社会道德环境,营造健康可持续的设计生态和公平友好的社会生活。以大众的利益需求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以“无上智慧的伦理、无边愿行的职责、无限慈悲的道德、无尽孝道的反哺”的境界为“无为而治”的设计伦理要求。设计伦理,是生态友好的设计;设计管理,是和谐发展的伦理。设计不仅造物更入世生心,对人的生理、心理和心灵赋予更多的善意,切实构建人与理想世界的现实关系,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让设计伦理普度众生、恩泽社会。

设计策划 篇4

现在市场上的有关艺术设计课程的教材种类比较多, 但大多数教材的内容都是专业通用类的内容。在名目繁多的教材中, 大多只是互相借鉴, 真正有创新有个性特点的教材比较罕见。教学内容也往往是一套标准化的流程, 这种课程很难体现不同专业的“个性”需求。针对这一现象, 就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和增补, 删减一些过于专业, 理论性很强的内容, 增加一些个性化的内容。像一些平面设计专业的实际教学中, 三大构成教学的每个知识点都要为平面专业服务, 教学内容应为后期平面专业教学服务, 以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只关注“构成”原理本身, 而要考虑构成学原理如何与平面设计相结合的问题, 更要考虑这些构成学原理将会对未来的专业课程产生怎样的渗透作用, 可以针对性的分析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的各个方面的应用, 如包装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

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变革十分重要, 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 培养艺术设计能力的最基础阵地, 也是学生进入艺术设计领域的基本功, 优秀的艺术设计教材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资料, 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探索能力, 丰富教学模式。

2 与后续专业课密切联系的教学核心

从课程体系角度来说, 建立与后续设计专业课程的密切联系, 既是“三大构成”教学的立足点, 也是“三大构成”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只停留在对原理的模仿式实践层面, 需调整好模仿与创造之间的关系, 注重创新意识与设计能力的培养, 挖掘艺术设计潜力, 自然过渡到设计专业课程。因此, “三大构成”教学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与后续专业课密切联系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更新至关重要, 因为教学理念指引教学模式变革的方向, 这就要求艺术设计教学领域的教师要不断更新专业教学理念。

“构成”的重点在于“造形”。它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 在设计造型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去组织与创造, 在反复的创作经验中积累创造力, 也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三大构成”教学的关键。因此, 教师除了讲解基本知识外, 还要给学生提供探索、表现的空间,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在进行“三大构成”的课程设计时, 善于将构成原理的讲授过渡到主题构成的训练, 进一步提升到平面设计作品的分析与运用上, 要善于利用课题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进而上升为创造力。如在讲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时, 在诠释构成形式理论知识与布置相应的构成训练后, 更要具体分析这些原理在平面广告、包装设计等设计实践中怎样实现个性化的运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楚这些构成形式在专业设计中的具体用途, 强化课程学习目的。

3 多重教学目标

3.1 专业技能

平面构成强调构成要素及构成法则的理解与应用, 强调原理与案例相结合的讲解, 循序渐进, 就每一个知识点做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重在指导应用, 逐步提高学生的打散、重构能力;色彩构成致力于认知色彩、联想色彩、组合色彩、表达色彩, 来启迪色彩设计灵感, 提高驾驭色彩的能力。教学过程侧重色彩创造性思维的开拓, 从色彩基础理论和形式美感入手, 导入专业主题设计, 提高学生色彩审美、准确表达色彩的能力;立体构成旨在训练空间构成能力, 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解构、重组, 创造出新形态, 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动手创造能力, 为后续的二维、三维结合转化、空间造型、包装结构设计方面打下基础。通过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三大构成体系的学习,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构成形式, 完成二维空间内的元素布置、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转化设计, 并针对不同的设计课题能创造性的应用, 解决不同的设计元素构成难题, 能在综合考虑材料及实施工艺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色彩, 融会贯通地运用于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VI设计、空间展示设计等领域。

3.2 方法能力

要使学生从第一学期的设计构成基础课程开始就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 使其具备较强的收集信息、整合信息能力, 分析判断能力, 逻辑分析能力, 能够突破创新, 从某种构成规律中找出共性, 举一反三, 以理论为支撑, 指导实践, 积累创作经验, 并能把三大构成的各种理论知识串联起来, 灵活运用于各种设计实践。

3.3 职业素质

要求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 积累团队合作的经验, 提高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 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自我发展的同时, 能组织协调好各种关系, 适应各种人际环境, 促进集体的良性循环。此外, 要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能吃苦耐劳, 用良好的心态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4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电脑的普及, 信息技术的日益实用化, 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着教学手段的进步, 信息化教学, 数据教学已经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信息数据辅助设计已广泛应用于课程设计, 遗憾的是高校现阶段的“三大构成”教学尚未与相关信息技术优化结合, 技术滞后。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绘画功底固然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基础技能, 但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 “三大构成”的教学不要过分纠结于传统的那种“功底”, 要鼓励学生善于运用更加有效的表现手段去完成课题任务, 但是也不完全抛弃手绘。可以先用手绘构思画草图, 用电脑制作成品, 这样既发挥了现代化设计手段的优势, 又没有丢掉传统的功底, 还能缩短了手工制作的时间, 提高了作品的精细化程度, 最重要的是, 可以避免学生因手绘基础差而对实践产生厌倦甚至恐惧感, 失去对构成课程学习的热情, 进而可能对这个专业的学习失去信心。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 而且如果运用得好还可以大大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5 总结

综上所述, 本文从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后续专业课密切联系的教学核心、多重教学目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四方面为设计构成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思路, 这几个方面几乎包含了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全部内容, 相信会对艺术设计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在当前我国高校转型变革的时期, 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也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 希望能在发挥三大构成基础课的作用的同时, 更能让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程相连接, 为培养一个出色的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 “三大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 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笃实基础, 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架设牢固而通畅的桥梁。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三大构成”往往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甚至有点脱节, “三大构成”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基于当前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这种问题, 本文从设计构成课程中设计的参与来谈谈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设计构成,基础课程,设计的参与,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陈群, 刘朝辉.浅析艺术设计教学中三大构成课程的困境[J].教育与职业, (687) .

[2]刘文良.“三大构成”教学的困境与超越[J].现代教育科学, 2012 (04) .

设计策划 篇5

橙色 是一家国际领先的综合性品牌战略顾问机构和设计策划公司, 以 “专 注于企业形象设计领域,专业于品牌整合营销传播,专心于客户实现营销增值目标。”为使 命, 致力于未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品牌咨询服务, 包括 品牌战略、品牌设计、品牌优化、品牌整合行销传播。

品牌规划 是建立以塑造强势 品牌 为核心的企业战略, 将品牌建设提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 高度, 其核心在于建立与众不同的品牌识别, 为品牌建设设立目标、方向、原则与指导策略, 为日后的具体品牌建设战术与行为制定 “ 宪法 ”。

品牌战略规划 的五个核心

一、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作为企业的灵魂,贯穿整个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 品牌的核心价值的提炼,必需要进行全面科学的品牌调研与诊断,充分研究市场环境、行业特性、目标消费群、竞争者以及企业本身情况,为品牌战略决策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 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提炼高度差异化、清晰的、明确的、易感知、有包容性、能触动和感 染消费者内心世界的品牌核心价值, 一旦核心价值确定, 在传播过程中, 把它贯穿到整个企 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里。

二、规范 品牌识别系统 , 并把 品牌识别 的元素执行到企业的所有营销传播活动中去以品 牌核心价值为中心, 规范品牌识别系统, 使品牌识别与 企业营销传播 活动的对接具有可操作 性;使品牌识别元素执行到企业的所有营销传播活动中, 使每一次营销传播活动都演绎和传 达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精神与追求, 确保企业的每一次营销广告的投入都为品牌做加 法,从而为品牌资产作累积。同时, 还要制定一套品牌资产提升的目标体系,作为 品牌资产 累积的依据。

三、建立品牌化模型, 优选品牌 化战略;通过整合所有的资源, 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建立 品牌化模型,是品牌战略规划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但规划好品牌的属性、结构、模式、内容及品牌愿景等问题, 而且在 营销策略 决策中, 提供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科学性和操作 性的依据。

规划好科学合理的品牌化战略 , 并且考虑和优选品牌化战略 , 是品牌战略规划中重要的环 节。在单一产品格局下, 营销传播活动都是围绕提升同一个品牌的资产而进行的, 而产品种 类增加后,就面临着很多难题。

对大企业而言, 有关品牌化战略与品牌化决策中一项小小决策都会体现在企业经营的每 一环节中,并以乘数效应加以放大;品牌化战略与品牌化决策水平高低,将会有不同的结 果;如果决策水平高的话,企业多赢利几千万、几亿元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果决策水平低的 话,导致企业几千万、上亿元的损失也会发生。

四、进行理性的品牌延伸扩张,避免“品牌稀释”的现象发生,追求品牌价值最大化品牌战 略规划的另外重要内容之一, 就是对品牌延伸进行科学和前瞻性的规划。因为创建强势品牌 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持续获取较好的销售与利润, 使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为了实现企 业的跨越式发展, 就要充分利用品牌资源这一无形资产, 由于无形资产的重复利用是不花成 本的,只要有科学的态度与高超的智慧来规划品牌延伸战略,就能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五、加强品牌管理,避免“品牌危机”事件的发生,从而累积丰厚的品牌资产如果要创建强 势品牌,累积丰厚的品牌资产,就要加强品牌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尽量避免“品牌危机”事 件的发生。首先,要完整理解品牌资产的构成,透彻理解品牌资产各项指标如知名度、品质 认可度、品牌联想、溢价能力、品牌忠诚度的内 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其次, 在此基础上, 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品牌建设所要达到的品牌资产目标,使企业 的品牌创建工作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做到有的放矢,减 少不必要的浪费。第三, 围绕品牌

资产目标, 创造性地策划低成本提升品牌资产的营销传播策略, 并要不断检核品牌资产提升 目标的完成情况,调整下一步的品牌资 产建设目标与策略。第四,建立“品牌预警系统” , 避免“品牌危机”事件的发生;如果“品牌危机”事件真的发生了,要及时处理和用一种声 音说话,尽量减少品 牌的损失。

品牌战略规划的流程

第 1步,品牌诊断和定位

对品牌进行诊断定位, 是决定品牌战略规划成功与否的第一步, 并且品牌诊断和定位也 是一项非常严谨细致的工作。

品牌诊断调研的内容包括:品牌所在市场环境、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品牌与竞争品牌 的关系、品牌的资产情况以及品牌的战略目标、品牌架构、品牌组织等等。

第 2步,规划品牌愿景和目标

品牌愿景就像迷雾中的灯塔,为航船指明前进的方向。

品牌愿景就是告诉消费者、股东及员工:品牌未来的发展的方向和品牌未来的目标。第 3步,提炼品牌核心价值

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灵魂和精髓,是企业一切营销传播活动所围绕的中心。提炼品牌核心价值应遵循以下原则: 1.品牌核心价值应有鲜明的个性。当今需求多元化的社会,没有一个品牌能成为通吃的 “万金油” ,只有高度差异化,个性鲜明的品牌核心价值才能“万绿丛中一点红” , 以低成本 吸引消费者眼球。

2.品牌核心价值要能拨动消费者心弦。提炼品牌核心价值,一定要揣摩透消费者的的价 值观、审美观、喜好、渴望等等,打动他们的内心。

3.品牌核心价值要有包容性,为今后品牌延伸预埋管线。如果随着企业发展,品牌需要 延伸, 发现原来的品牌核心价值不能包容新产品, 再去伤筋动骨地改造, 则将造成巨大的浪 费。

第 4步,制定品牌中长期战略

品牌核心价值确定后, 应该围绕品牌核心价值制定品牌战略, 并尽最大可能使其具有操 作性。

品牌战略是统帅企业一切营销传播活动的大法,它使企业一切营销传播活动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品牌战略由品牌战略架构和品牌识别系统构成。品牌战略架构主要确定以下问题: 1.企业是采取单一品牌战略,还是多品牌战略,担保品牌战略等等;2.企业发展新产品是,是用新品牌,还是用老品牌来延伸,还是采用副品牌来张显新产 品个性;3.新品牌、副品牌的数量多少合适;4.如何发挥副品牌反作用于主品牌的作用。

品牌识别系统包括:品牌的产品识别、理念识别、视觉识别、气质识别、行为识别、责 任识别等等,在这些识别系统中,具体界定规范了一个品牌的企业理念文化, 价值观和使 命,品牌的产品品质、特色、用途、档次、品牌的产品包装、VI 系统、影视广告、海报、品牌的气质特点、品牌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品牌的企业社会责 任感、品牌的企业行为制度、员工行为制度等等。

这些品牌识别系统具体界定了企业营销传播活动的标准和方向, 使品牌核心价值这个抽 象的概念能和企业日常活动有效对接具有可操作性。把品牌战略的文字性东西, 分解到产品 的研发、生产、品质、特色、渠道、广告、促销、服务等方面,甚至每个员工的行为上。

第 5步,配置品牌机构和人才

目前, 我国许多企业非常重视品牌管理, 但品牌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并不科学。许多企业 品牌经理设置在市场部中, 等同于一般意义的广告经理, 他们的作用也只是广告宣传, 视觉 设计等,还没有在品牌战略管理层面发挥作用。

对于实力雄厚、品牌较多的企业可以借鉴宝洁的经验, 例如上海家化实施品牌经理制度 就取得了成功。

对于其它多数以品牌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建议成立一个由精通品牌的公司副总挂帅, 市场部或公关企划部主要负责,其它部门参与的品牌管理组织,从而有效组织 调动公司各 部门资源, 为品牌建设服务。品牌管理组织应拥有产品开发制造权、市场费用支配权、产品 价格制定权等,从而把握品牌发展的大方向。

第 6步,品牌传播和推广

品牌战略一旦确定,就应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品牌传播与推广,使品牌深入人心。品牌传播与推广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脑白金的广告轰炸脱颖而出, 星巴克的无广告经 营照样一支独秀,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传播与推广策略。

品牌传播与推广应把握以下原则: 1.合理布局运用广告、公关赞助、新闻炒作、市场生动化、关系营销、销售促进等多种 手段。

2.根据目标消费群的触媒习惯选择合适的媒体,确定媒体沟通策略。媒体不一定非得是 央视、卫视,但一定是适合产品阶段与市场阶段的。

3.品牌传播要遵守聚焦原则。千万不可将有限的资源“撒胡椒面”似地盲目乱投,而应 进行合理规划与聚焦,在某一区域市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4.品牌传播要持久、持续。品牌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久的投入与坚持, “老 鼠啃仓”的结果只能是前功尽弃、半途而废。

第 7步,维护品牌的一致性

一个强大的品牌不是由创意打造的,而是由“持之以恒”打造的。

品牌核心价值一旦确定, 企业的一切营销传播活动都应该以滴水穿石的定力, 持之以恒地坚 持维护它,这已成为国际一流品牌创建百年金字照牌的秘决。

叱咤风云的强势品牌, 无一不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品牌对消费者的承诺。可口可乐演 绎“乐观向上”百年未变,吉利诠释“男人的选择”达 100年,力士传达 “滋润高贵”的 形象已有 70年,万宝路表现“阳刚豪迈”也有 50年,钻石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 传”流传已有 60年„„

而国内许多品牌(甚至知名品牌 ,品牌核心价值定位不清、广告诉求主题朝令夕改,成了 信天游, “换个领导人,换个 logo ” , “换个广告公司,换个品牌定位” ,尽管品牌建设投入巨 大,但品牌资产却未得到有效提升。

第 8步,精心策划品牌延伸

一个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推出新产品, 是用原有品牌还是推出新品牌, 这时就应打好品牌延 伸这张牌。

设计之后的设计 篇6

在过去一百年中,设计制造出了许多漂亮的“肥皂”。看看我们生活的世界,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都被设计过,这些漂亮的“肥皂”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奇妙的生活状态,我们习惯用一个词来称呼它——“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什么?它就是在那些漂亮的“肥皂”背后,被制造出来的人们喜欢洗澡的愿望。因为这些漂亮的设计,以及这些漂亮设计所形成的愿望,人们希望用LV的手袋、穿杰尼亚的西装、喜欢去设计漂亮饭馆就餐和约会。据说北京兰会所邀请菲利普-斯塔克主持设计,而它本质上只是一个“吃饭”的场所。但是有了这些设计,“吃饭”本身也就变成了一种更加高级的愿望。

1990年,宝洁公司带着飘柔、潘婷、舒服佳进入中国,并开启了中国公众个人洗浴生活观念的全新变化,人们开始认识到个人护理有许多的要求和标准。在我们的意识中,洗澡主要目的就是清洁功能,把身体清洗干净。因此在这种生活认识中,人们对于卫浴空间要求、卫浴物品需要都是比较简单的,一般情况下1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宝洁公司所渲染的“洗澡”的概念,已经把这项最功能化的生活内容演变成系统性的养身、护理、休闲的过程,人们会花上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浴室里,浴缸的出现就是为这种休闲式的洗澡而准备的。我们常常在时尚媒体上看到这样的广告图片:乳白色的、洁净明亮的浴缸,水里撒满了各种花瓣和精油,浴缸旁的台子上,悠扬的音乐从音响里传出,身披浴袍的女主人正在准备入浴。

很长时间以来,无论是普遍意义上的中国企业,还是中国的设计机构,都主要致力于制造出甚至称不上漂亮的“肥皂”,而很少涉及制造出人们洗澡的愿望。今天,我们似乎都明白愿望是比漂亮物品更加具有持续商业性和商业价值的东西。

从这个层面看,生活方式就是一种愿望,它是通过物品的设计而创造出的一种生活形态,它基于物品又超越物品,并可以持续发展的的高级商业类型。如果说低等企业生产物品,那么创新性、高级的企业则生产愿望。DIOR生产的是一种愿望,APPLE生产也是一种愿望,甚至类似星巴克这样的快餐性咖啡店对于许多人来说也是一种愿望,一种希望拥有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

设计在设计之后。今天的商业逻辑、手段、策略和实际发生的一切都基于人类生活而成立的消费行为都证明,设计不只是一种专业性的创新工具,它并不结束在设计方案的实现和执行环节,相反,在方案执行和实现之后的设计才是真正意义上达到成功的设计。在这里,后者“设计”好比那块漂亮的“肥皂”,这是每个创意工作者最直接的理想,即做出好的设计。前者“设计”是在制造人们想洗澡的愿望,制造一种生活方式。

很长时间以来,这是所有企业家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技术同质化、营销手段和渠道同质化的当下,在人们越来越不屑于所谓“价格优势”等销售伎俩时,还有什么手段比设计更能制造出消费者的愿望。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愿望?在消费者看来,它是关于更加先进、高级、高品质生活的表达,它是源自消费者的生活追求的表达。在企业家看来,这是一种成功的生活设计,是一种有计划的预谋,是巨大的、高附加值的商业机会,也是全新的商业模式。

设计愿望,或者说设计渴望,无论设计机构否认与否,这显然已经不是关于设计的专业问题,而是设计如何产生更加广泛价值的发展问题。全球的公司都开始致力探索设计在这个层面上的作为,作为专业的从业者更加需要对此作出积极的思考。

今天,毫无疑问,生活是最大、最持久的生意。APPLE显然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它创造了一种被无数人认同和追随的生活,这帮助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这种成功仍然具有强劲的持续能力。看看每一款IPHONE手机首发时,全球苹果专卖店门口长长的队伍,就能明白生活的生意所具有的影响力。

设计策划 篇7

1、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是指以服装为设计对象,根据对象的面料及款式特性,结合相应的设计思路与工艺表达方式,所完成的服装实体创造过程。服装设计在今日,其审美价值已不再局限于功能性的使用范畴,而是具有物质生产与艺术审美相统一的双重特征,既具有实用性的物质功能,又具有精神性的愉悦功能,是一门独立发展的时尚造型艺术。

2、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

服装设计毕业设计课程,是本科四年级服装专业的最后必修课程。它是一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结合个人的智慧与文化修养进行服装创作的综合性训练科目。在毕业设计课中,创作过程完整且复杂。学生需要充分的发挥学识与才干,运用各种造型技能和专业技术手段去完成从主题服装整体形象设计、实物制作到整体概念等一系列实体展示的设计过程。而其中的毕业展版更是重要的展示环节,直接关系到服装作品的设计概念能否有效传递给观众的过程。

二、版式设计概述

版式设计,是指在有限的二维平面中将各类型有效的视觉元素进行主动的编排组合,以创造一个连贯的整体,以一种艺术化的、个性化的视觉传达方式表达某种思维、某种概念,最终达到信息传播和沟通的目的,是文化层面上的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统一。在传统说法中,版式设计主要指包含封面设计、扉页设计、前言和目录及内页设计等出版物的具体视觉设计。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视觉传达的概念已经不断扩大,并延伸至各个产业领域,其中也包括众多产品的平面形式宣传和艺术展示效果的平面传达。

三、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与版式设计之间的关系

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提高,大众的审美关注点,正逐步从单一化的设计制作层面,逐步转移至对文化与精神思想的艺术传递层面。这一社会变化也促使服装专业对毕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除提高服装设计的制作水准外,还需发展适合服装设计艺术概念的视觉传达方式,如此才能有效确保服装设计艺术概念在视觉上获得人们持续的印象关注。

近年来随着艺术多元化的发展,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示已由原来单一的动态走秀展逐渐变为动态走秀与静态展兼备的形式。由于静态展示具备时效性长、信息传达详尽的特点,因此该展览方式已经获得众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肯定。

而服装毕业设计静态展中的展板设计样式更成为静态展中重要的宣传方式。在静态展中,除环境道具会起到一定的气氛烘托作用外,余下的作品设计概念便主要以展板进行视觉信息交流。相较动态设计展而言,动态展中每个作品的信息展示时长较短,其作者、作品介绍等信息只能通过旁白的形式一带而过,没有起到很好的传达效果。而静态展则恰恰相反,长时间的展板陈列,让每个作品中诸如作者信息、作品灵感来源、制作工艺流程等多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获得长时的陈列与介绍,使设计作品的创作理念得到有效传播,方便了观众的记识与交流,是非常理想的展示形态。比如2015年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静态展中,毕业生就充分运用展板的传达方式展示其作品的设计概念,展示效果非常显著(如图1)。从这个角度看,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与展版设计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优秀的展板设计可以在毕业设计静态展中达到帮助有效诠释作品设计理念,烘托整体艺术氛围的展览作用。

四、服装毕业设计展板版式设计的视觉化流程

在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示中,为突出不同作品的设计概念,可将不同作品的展板风格进行设计强化,加深不同观众群体的视觉记忆积累,对表达服装设计作品的概念传递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单个作品展板可根据作品设计特点选择具有不同方向的视觉流程,引导观众视线上下、左右或者斜向移动。服装设计展板版式设计的关键点在于突出单个作品的设计特点,强化服装设计作品的设计概念,减少同质化因素。

1、展示图片主体化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板不同于其他商业广告的展板,普通的商业广告除了图片形式外,还常有标题形式,亦即标题与图片处于同等展示地位。而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作品主要包括系列服装设计作品或者单套整体形象的设计作品,无论是服装的制作工艺细节、造型轮廓、材质效果等都是展示的重要内容,所以图片作为最直接的传达媒介会在展览设计中占据主导地位。

通常作者在设计展板前,需对服装设计作品进行有计划的拍摄。而作品拍摄的风格应根据作品的设计概念制定。在拍摄完成后,作者将获得大量的图片素材。而在拥有大量优质的图片素材后,对素材进行系统性的分类梳理便成为展板设计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由于多数作者会对自己整体的作品效果较为偏爱,因此常挑选张以上完整的作品图片进行同时罗列。但如此设计,反会使展板样式显得主次不明,没有对比,导致本因呈现精彩细节的局部图片在大量均势化的整体作品图片中消解掉设计形态,展示效果大幅弱化,难以吸引观众注意。因此在这一步骤中,作者应保持理智的头脑,从主次对比的角度出发,只选择最好的一张作为主体图片,再辅以1至2张次位图片,在主体图片表达作品设计概念的同时,也相应传递精彩的细节信息。如此不仅可使服装设计概念得到全面的视觉信息传达,也凸显了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

2、主题文字设计

主题文字是用于辅助表达展板中主体图片设计概念的工具。由于这个特性,主题文字在整个版式中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是根据主体图片排版的位置需要做形式配合。谈到形式配合,就必须谈到主题文字的字体和颜色。首先主题文字的字体选择样式非常多,其选择方法必须参考服装设计作品的风格。例如,中国风的服装设计作品可以选择中国传统的书法字体进行形式配合;中性风格服装的设计作品则可以选择黑体等。其次是字体的颜色问题,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制作毕业设计展板时常常不够细致,对于字体颜色的调整与选配工作常有疏漏。但是色彩作为情感的重要传达元素,在整个视觉传达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能够体现作者自身的情绪,因此不能忽视。展板主题文字的颜色需根据主体图片的色调和整个服装设计风格决定。例如,唯美风格的服装设计作品在拍摄时往往带有灰调子,所以可考虑运用灰色作为主题字体的配色选择。

除了主题文字的字体颜色和位置摆放外,主题文字的大小关系也是展板版式的重要组织块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突出的是时尚和文化内涵两个主要理念,过大的主题文字与以上理念会形成强烈矛盾。只有适当大小的主题文字才能与整个版式相配合,并产生协调的形式美感。

3、设计灵感来源素材烘托

一个完整的展板设计版式可以使用设计灵感来源的相关素材作为版式设计的衬托元素。所谓灵感来源就是设计师在创作初期通过采风和资料搜集的形式整理出来的有关设计主题内容的图片或者文字资料。灵感来源是设计作品创作的开端,后期完成的服装设计作品实物往往带有灵感来源形象的缩影。若要传达一个完整的设计概念,对于设计创意初始部分的表达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灵感来源素材的烘托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处理已选择的主体图片的背景,在图片背景处的合适位置增加相关素材,也可以在整个版面的不同留白处填充相关素材等。例如,童趣主题风格的服装设计作品在展板设计中便可以在留白或者角隅处增添糖果元素的素材作为点缀和主题烘托。

4、展板的构图设计

展板版式的构图设计主要是处理图形、色彩和文字三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要做到既有创新,又能在视觉上体现和谐统一的效果。作者通过对之前整理的主体图片、主题文字、灵感来源素材的分析,将图片、文字进行规划。在版面设计中,图片需要提炼图像、文字视为图形来进行编排设计。按照形式美法则的规律,处理好图像和图形的点、线、面关系,体现出不同节奏的韵律感。

在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板的构图设计中除了讲究以上要点外,还需要注意构图设计的时尚型,可以参考当季的时尚国际流行趋势的信息点。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展板版式设计的研究分析,探讨了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示与展板版式设计之间的重要关系,提出了四点该类型展板版式设计的要点。希望在展示形式日益丰富的今天,服装专业毕业展示可以运用跨界的展览思维表达设计概念,开辟服装专业毕业展示的新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和中国艺术类高校教学质量的进步,毕业设计的展示环节已不单是大学本科生的重要学习内容,更是高校与企事业单位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信息平台。本文意图通过分析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展板的版式设计,从视觉传达的时尚角度出发,探索服装设计作品概念更好的传达给观众的展示方式。

关键词:服装设计,版式设计,展板

参考文献

[1]王汀.版面构成[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2]杨敏.版式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体验设计与设计体验 篇8

一、关于“体验设计”和“设计体验”的概念

“体验设计”和“设计体验”两个词组虽然只是前后顺序颠倒了一下,其含义和所指则大不一样。

首先作一个界定,将“体验设计”和“设计体验”前面的两个字作为动词看待和理解,这样就使得它们分别具有了明确的针对性:前者针对消费者而言;后者则针对设计师而讲。

1. 体验设计

“体验设计”是指:消费者或观赏者以其自身的经验、知识、个性、需求等全方位来感受设计所表达的无声语言,做出心里及购买行为的判断。理解——感悟——共鸣——产生新的想象,是体验设计由初级向高级提升所历经的不同层次境界。延伸为两个方面:其一,体验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其二,切身体验设计师设计作品给自身带来的功能性、审美性和情感性的感受。

2. 设计体验

“设计体验”指的是:设计者关注设计对象(消费者)生理、心理对所设计产品功能、用途等的需求;关注设计出来的产品将给使用者带来的身心感受,让自己的设计在有的放矢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将设计建立在对设计对象所思、所求、所望深入体验的基础之上。而这里所说的需求包括“实际需求”与“潜在需要”两个不同的层面。

二、消费者的体验设计

通过对设计的体验,受众(消费者)能够对其做出发自内心的反应和判断,这也表现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发生在间接感官体验上的,是通过视觉心理,调动受众以往经验和感受的体验后形成的判断,这样的判断往往是间接的,但是迅速的,有着明显倾向性的,能够促使一定的消费者,尤其是冲动型消费者发生购买行为。在此基础上,再有第二层体验,那就是对所设计产品亲身尝试的体验。这次的体验来得最直接,因此也最具有说服力,随之而来的判断也最坚决。当然,第一层体验的偏向性仍对此有所作用,但对于理智型的消费者来说,最终还是要通过实际切身体验,倾向性被证实了之后才能发生购买行为。不同的人对同样的设计会产生不同的体验,由此也会导致不同的判断结果。这里,虽然是受众处于被动的状态来体验设计师的创作意图和作品,但一旦体验发生共鸣后,所产生的则是一种欣赏感,一种认知后出现的酣畅淋漓的爽快感,在很多情况下,都会转化为主动的购买行为。受众的角色也是十分重要的,积极参与其中,直接对作品做出反映和判断。

我们把这两个层面对设计的体验概括为:(1)认读性的体验设计;(2)身临其境的体验设计。

三、设计师的设计体验

设计体验也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对消费者给予产品外观形象、实际功能需要所思、所想、所感的一个预估计,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去感受,去体验,并将这种体验凝练成设计的目标,去追求、去实现它。在此层面上的设计体验,往往来得真切,针对性强,能给予消费者以直接需要的满足,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投其所需,投其所好。其二,是对消费者潜在的需求进行高瞻远瞩式地预感受和预体验;并将这种体验化作创新设计的目标,去追求,去实现它。处于此层面的设计体验虽有些间接,然而一旦被消费者所体验,随之产生的感受是深刻的,鲜活而生动的,持久的,其原创性相对也是更高的。

四、体验设计与设计体检两者间的互动关系

1. 体验是两者共同拥有的基本特征

“体验设计”和“设计体验”,两者处于不同的侧面却反映出双方共同拥有的主题——体验。这说明体验对设计的重要性,它是设计者与消费者彼此沟通的桥梁和基础。对于这一点,无可非议,对于搞创作要深入实际,体验生活的提法也并不陌生。而当下,将其提升为“体验式设计”,却有着它特殊的意义。其核心理念在于:(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2)超出以往感性设计的模式,主动挖掘先于设计的设计点;(3)追求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受众的热情和对品牌产品的忠实度。

2. 两者间存在的互动关系

(1)当双向体验对位时,会在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一种共鸣的效果,这种共鸣,极有可能导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意味着设计的成功;

(2)当双向体验错位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设计师的体验过时或过于超前,不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这意味着设计的失败;其二,体验式设计挖掘出的是消费者潜在的需求,这种需求存在,但不被消费者明显意识,而经对设计的体验式检验,消费者的认识体验提升后产生了共鸣,其结果是消费者欣然接受,主动购买,标志着设计的非常成功。

(3)在双向体验稍向前错位时,会产生向前的驱动力,使设计水平和认识水平均向前进步。

(4)体验设计和设计体验是人性化的深刻体现

3. 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多项式体验使“散利痛”广告取得了成功

该广告最大成功之处就是在于:作者在创作构思时,充分体验着患者在头疼时的感受,并将这种对感受的体验转化为“头痛愈裂”的概念,在这样的基础上,从“愈裂”的概念上做文章,将“愈裂”概念进行最大限度、最形象的演化和强调,从而引起受众对以往头痛感受从内心角度的再体验,这种发生在内心或精神层面的体验,来得更加深刻,更加持久。接下去就是对不同性别、年龄人头痛感受的联想性体验,找不同墙体断裂纹路与之相适配,使最终出来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案例二:实用功能外化的需求体验和情感功能内化的需求体验

图4-2(a、b)是一个富有情感化特征的情侣手套设计。设计师很好地体察到了情侣间在冬季手拉手需要手套护暖功能的需求,同时又深入到情感心理功能需求的层面,体验到情侣间隔着手套拉手妨碍感情交流,期望冲破这层隔离的内心感受,由此产生了该情侣手套创新设计灵感——将两副手套连体设计,即反映了实用功能外化需要的体验,又表达了情感功能内化的需求体验,新颖别致,营造出了一种恋人之间的浪漫欢快、温暖甜蜜、幸福美好气氛。设计师的设计体验与消费者的体验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案例三:强化体验

这幅广告设计作品具有相当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对观看者心灵的震颤力。设计师走进了心理疾病患者的内心世界,抓住了其孤独、绝望、恍惚所表现出的具有典型性的跳楼自杀反常行为,并以一个高层建筑边缘的视角,采用强烈的俯视透视线刺激着人们的视觉心理,让受众的心始终悬在哪儿,既调动了观看者由平日生活体验而生成的强烈感受,也调动了人类恐高症在此种情境下出现的心理感受。多重的深刻体验,以及强化体验的表达,使作品极富魅力。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286、386、486、586转变为奔腾,XP……的过程,前面推出的是电脑型号的演变;后面体现的是电脑速度,而后讲求的则是体验,是电脑给人类带来的奇妙感受(XP既是英文experience的缩写,即为体验)。艺术设计同样也经历了从追求外在形式的设计走向了深层的体验式设计,反映了设计理念的更新。体验设计也好,设计体验也罢,都是人性化的深刻体现!让我们用体验打开一扇扇设计师与消费者心灵沟通之窗,用人性化的设计营造美好与和谐!

参考文献

[1][美]DONALDA.NORMAN,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三次印刷.

设计中的设计 篇9

一、思想与理念对设计的影响

“设计中的设计”要考虑实用原则, 无论设计什么首先考虑到的都是实用性和价值型, 在平面设计中实用性是依附于设计给予商品的价值的。例如logo设计的实用性应体现在logo给品牌和商品带来的价值。最开始人们对设计的需求只是美观, 久而久之, 要求的更加细致, 由美观和实用体现到精神设计, 以情感为导向的精神设计, 例如在logo的设计中, 直观明了表达品牌和功能是一方面, 将logo作为情感导向, 人们便会在购买产品时根据自身喜好和审美, 在logo的引导下选择产品, 从美学的审美上选择喜欢的物品设计。实际上, 设计中的设计需要涉及几个层面, 设计师对产品结构和材料的展示是一个功能, 而从另一角度出发, 设计师设计过程中对人们心理感知层面的考虑为另一层面[2]。相对于设计师而言, 设计之初是为了对形态本身赋予理念, 进而进行原始雏形设计。接下来设计师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细节的刻画, 这其中也包括项目本身的特殊要求, 实现让大多数人对设计满意的效果。设计师按照以往经验和个人灵感、理论支持, 结合平面设计功能和标准对设计形态进行确定。

二、细节对设计的影响

近段时间以来, 平面设计在造型上被关注最多的就是其外形轮廓和整体形态, 虽然平面设计看上去是一个附有动力的形态, 但是设计师在造型前期对细节的考虑较少, 尤其是内部线条和图案的设计, 以及轮廓内部比例及调整上, 为了使整体形态更能美观, 忽略细节的调整和规划。而对细节设计的忽略也是导致品牌辨识度低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在平面设计的内部设计中, 例如为手机品牌设计logo, 手机品牌的logo大同小异, 需要设计符合国情和文化的logo, 否则对品牌发展极为不利, 然而设计师受手机功能影响, 形态设计意识较强, 相对的, 设计师大多比较前卫, 喜欢设计前卫风格的logo, 然而却忽视了手机本身个性形态和细节。由此可见,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兼顾设计整体形状和细节, 只有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呼应才能得表现出与众不同, 进而形成一种品牌标识[4]。

综上所述, 平面设计对于logo和包装的设计并非局限在简单的美学范畴内, 还结合了技术层面的内容, 设计师只有了解产品研发过程和整体功能, 才能针对品牌特点、材料和结构设计出“设计中的设计”, 实现设计本身的价值[5]。

三、情感对设计的影响

每个消费者的情感都是不同的, 因为用户各自生活方式和条件的不同, 对设计的美感追求和内涵需求也不尽相同。设计实用性用品的包装或logo等时主要应体现出其实用性;而设计精神产品主要体现情感需求, 进而达到吸引消费者目的。目前从价格上吸引消费者已经成为过去式, 消费者目前更多的追求是实用性和档次化的标准, 设计师需要明确这点, 进而最大化迎合消费者需求。平面设计中情感设计不能与消费者的需求和目的相违背, 平面设计既是令人感兴趣的又是相对独立的, 更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6]。然而设计并非设计师的情感表达, 而是持中间态度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响应消费者的情感, 使消费者在见到设计之时便对产品的文化和功能产生兴趣和情感。这也是平面设计的引导功能, 设计中的设计就是将产品功能与展现给消费者的情感相结合, 进而更有力的突出产品个性和品牌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设计中的设计和产品功能、消费者需求、内部结构细节以及消费者情感相连接, 在相互促进间实现设计的目的, 体现出设计的价值, 通过设计中的设计打造品牌效应, 进而实现设计的初始目标。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下, 人们对技术、物质和设计都有了新的认识, 因此, 人们对产品的选择已经不局限在其实用功能和生理功能上, 而是更多的最求细节和情感。情感因素和细节成为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心灵的沟通和细节的内涵对现代平面设计影响较深。本文主要阐述了设计中的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影响。

关键词:设计中的设计,品牌,影响

参考文献

[1]谭有进.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D].中央民族大学, 2013.

[2]李嗣洋.平面设计的多维思考[D].中央美术学院, 2014.

[3]李亚军.试论中国水墨画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 2014.

[4]李可.基于翻转课堂的《平面设计》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5.

[5]王爽.国内平面设计发展状况探究[D].河南大学, 2013.

[6]张蓼蓼.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D].陕西师范大学, 2012.

[7]崔福荣.平面设计中版式编排与人的视觉习惯关系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2.

[8]谢洁.浅谈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2, 04:185-186+197.

设计策划 篇10

关键词:程序设计,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与实施

0 引言

近几年来,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逐渐被引入程序设计类实验教学中,它打破了传统实验由教师主导的形式,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综合和创新性研究,在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技能方面取得很大成效。然而,由于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再加上项目实施过程不到位,不少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在实施中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质量。下文结合一线教学经验,以《计算机基础实验》这门实验课程中“基于命令行窗口的计算器模拟”这个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为例,较深入地探讨程序设计类综合设计性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问题。

1 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作用

1.1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与传统实验相比,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没有给出现成的实验步骤,有很多需要学生去独立思考和设计,根据实际经验来分析、设计、编程、调试、撰写报告,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锻炼。在完成实验过程中,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信息搜索、实验方案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实验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程序设计类人才培养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由单纯操作训练向创新思维发展的转变[1]。

1.2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程序设计类课程,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相比实验指导教材前面的各个章节,综合设计性实验一般安排在最后的小专题或者大专题中,实验内容比较多,并且需要学生亲自去动手实施。处理实施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必要时返回去修改设计方案,对最后的结果进行测试,写出规范详细的设计文档和测试文档。所以,综合设计性实验能较好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1.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由于实际工作中的程序设计尤其是大中型项目往往涉及设计、编程、测试等环节,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所以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很重要。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一般需要几个学生一起配合、分工,共同做好实验。即使对于规模比较小的、没有组成团队的情况,每个学生也要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去借鉴和讨论[2]。

2 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设计

2.1 选题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相比普通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特点是更贴近实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越贴近生活的选题,越能使学生充分理解项目需求,从而更好地综合利用所学程序设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以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基于命令行窗口的计算器模拟”为例,选取的对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的计算器,这就便于学生对问题的需求理解,同时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同学们提交的实验报告和反馈,通过该实验的锻炼,同学们利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对Visual C++集成开发环境的掌握也更熟练。综合来说,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2.2 难度设计适中,激发学生成就感

一般教学经验表明,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相对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调试到最后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认识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应用的关系,从而大大提高其学习兴趣,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即他们所处的年级、知识结构,了解教学计划,从而针对拟要开设课程的授课对象,设计难度适中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以《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为例,该课程主要针对大一第一学期开始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生,这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个体差异较大,因此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整体难度不应过高,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初步学会使用C语言来分析、设计、编程、调试,并撰写实验报告,初步锻炼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加强区分度,锻炼学生技能

实验内容还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3],将实验内容分为必做部分和选做部分,以照顾不同基础学生实际编程能力的适应。在“基于命令行窗口的计算器模拟”项目中,要求学生完成基本功能(必做):(1)能够进行加减乘除计算;(2)能够实现对整数类型的计算结果显示,显示方式模拟液晶(LCD)。在此基础上,要求实现增强功能(选做):能够实现对带小数点的计算结果的显示,显示方式模拟液晶(LCD)。该项目从2009年起已在本院大一学生中试行,从实验过程来看,学生基本上都完成了实验的必做部分,部分掌握得比较好的同学完成了选做部分。

2.4 尽可能覆盖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

实验教学大纲是实验教学的指南,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在对内容进行设计时,应尽可能覆盖和兼顾主要的知识点,以达到巩固学生所学、提升学生综合应用技能的要求。首先是选题的时候要注意综合性[4],其次是在发布实验要求的时候适当增添一些限制条件。基于这一要求,设计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基于命令行窗口的计算器模拟”覆盖了《程序语言基础(C语言)》的大部分知识点,主要包括:三种基本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函数和函数调用、数组和结构体等数据结构以及多文件结构等一些必要的知识点。

2.5 注意保持专业知识体系的连贯

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需尽可能体现涉及知识的系统性,即不单要做到内容综合,还有知识点结构上的综合。系统性主要表现在知识点的承上和启下两个方面,从而使学生的编程知识体系连贯,取得融会贯通的实验效果。以“基于命令行窗口的计算器模拟”为例,它检测了学生已学的知识点:(1)函数和函数调用;(2)循环语句和判断语句;(3)文件读写。不仅如此,该实验与下学期要完成的基于Windows窗口的计算器模拟程序形成呼应,有利于学生编程知识体系的连贯。

2.6 开发方案要便于学生自由选择

实验项目的结果应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的项目方案,自由选择操作平台、开发工具等。对于项目具体模块的编码,也可以用不同的代码和算法来实现。在选择探索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过程中,学生学会对比、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比较和择优的过程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结果的开放性,使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具有激发学生创新的激励效果,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用工具。

3 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实施

3.1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组织模式

要使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团队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辅助辅导适度结合。由于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5],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和空间,教师只提出实验项目和实验要求,不提供现成的实验步骤和具体方法。学生在实验期间,教师随时辅导并解答问题,在解答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去深入探讨这个实验,独立给出自己的设计和实现方案,编写代码和完成测试。

程序设计类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组织模式,可以采用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开发的模式,因为这一模式也是目前软件开发的主要人员模式。学生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部通过相互讨论,合作设计,提交最终成果。通过这一模式,学生在技能上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和提高。在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探索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探究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 注重教学引导和辅导的作用

教师先讲解实验基本原理后,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份任务文档,包含对该实验的要求以及完成该实验的一些编程和设计方面的提示。由学生根据实验辅导材料的要求和教师的引导,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项目的设计与调试。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按照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的形式和规范撰写实验报告。

教师要采用多种引导方法,避免直接将最佳答案告诉学生。首先是对设计的提示,以“基于命令行窗口的计算器模拟”为例,可在任务文档中提示:(1)注意在模拟液晶(LCD)显示时数字“8”与其它数字的区别与联系,用若干个状态变量表示“8”的各条边,变量为1则显示,变量为0则不显示;(2)可以先假设待显示数的总的位数(比如说8位),相应定义若干个变量,用于存储每个位置上的数字;(3)根据命令行从上到下逐行显示的特点,分为五步显示,每次显示一行中所有位数字的一部分。

其次是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提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作用在于教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在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辅导过程中,教师要多讲解如何去调试程序,并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加以点拨,务必使其掌握这一方法和技巧。这样,以后学生在遇到简单的编程错误时,通过调试程序一般就可以找到问题并修正;而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合适的关键词借助搜索引擎,寻求答案或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可引导学生去专业论坛网站提问寻求帮助。

3.3 将评价与最终考核成绩挂钩

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评价方法是否科学,是否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区分学生的不同层次,是影响该项目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6]。可以从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即包括两个主要指标,结果指标包括:程序是否能正确完成实验内容中要求的功能。如果学生提交的实验结果不能正常运行,则首先扣50%的分数,然后再根据程序中代码的内容酌情处理:(1)如果从代码上错误很多或者写的代码很少,则再扣除25%;(2)代码功能基本写完,可增加10%左右的分数;(3)完成选做部分的功能,可增加20%左右的分数。过程指标包括:学生实验的出勤情况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根据以上两个评价指标给出实验的综合得分。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实验成绩。首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全程辅导,对于学生的实验报告中可能存在的抄袭问题,要仔细调查,及时指出。其次,对于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教师在评定过程中需筛选出可能抄袭的实验报告,再单个鉴定,综合给分,尽量做到公正评价综合设计性实验成绩。

4 结束语

随着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如何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实际教学效果备受关注。只有从设计开始讲求科学性,使项目选题能真正激发学生兴趣,使考核知识点真正提升学生技能,使实验评价真正反映学生水平,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讲求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并重视实验项目的评价方法,才能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确保最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品梅,黄道平,梁锦.开发综合设计性实验促进创新人才之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6):93-95.

[2]林洪文.综合设计性实验与大学生实验创新能才培养的探索[J].高教研究,2005(,1):56-57.

[3]胡伏湘.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82-85.

[4]丁美荣.基于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118-120,130,

[5]陈世红,侯爽.程序设计类课程综合实验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实践教学,2009(,2):5-7

上一篇:故障监测煤矿机械下一篇:数学课堂的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