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及其具体

2024-06-19

自我教育及其具体(精选四篇)

自我教育及其具体 篇1

教育消费主义, 是一种提倡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作为消费领域进行开发的价值取向。教育消费主义首先意味着教育在消费领域的市场化、交易化, 这种市场化、交易化是指教育将作为一种物品进入市场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流通、交换;其次, 教育消费主义是一种追求目标, 一种价值取向, 其崇尚、追求的是将教育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物品纳入等价交换规律的调整。它的主要表现是:视教育为一种消费行为, 它把教育管理看作是一种商业运作, 把教育的经济价值绝对化, 从而导致教育的异化, 使教育存在“逐渐丧失本性”的可能, 学校失去教育真正意义的危险。

在我国, 教育消费主义的产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 我国出口相对下降, 个人消费没有扩大, 为确保经济的增长必须积极扩大内部需求。对此, 何祚庥院士提出:“高等教育是一个巨大而现实的市场。” (1) 胡鞍钢则进一步提出积极扩大高等教育需求, 促进高等教育产业迅速发展, “重要措施之一是教育、卫生应成为今后私人消费重要的热点领域之一” (2) 。到2003年, 各类高等院校在校生达到1900万人, 毛入学率达到17%, 随后各年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 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规模超过2500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教育消费主义在我国诞生之日起就不停遭遇批评和指责, 而有学者则认为应从市场经济学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 教育消费主义的确存在一定缺陷, 但其促使学校教育计划切合实际, 知识直接转为生产力;督促教师提高专业素养, 注重素质教育;促使大学注重品牌、注重营销。

二、教育消费主义的具体体现

1. 学校将学生满意度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

受教育消费主义的影响, 学生作为教育消费者的地位越来越高, 而教育因其特殊性是很难测量教育服务的产出及其生产力是否成功的, 以至于“唯一有意义的指标就是顾客的满意”。因此, 为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有些学校不仅组成了专门的监督团体, 而且设置了严格的评价体系, 将学生的评教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

2. 各类学校贴紧市场需求来设置课程计划。

为找到有优厚报酬工作的学生们作为内顾客不断对学校提出切合市场需求开课的要求, 而企业作为外顾客也经常发出“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根本不能直接上手工作”的抱怨。为满足内外顾客的需求, 学校的课程设置计划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甚至将新生报到率、就业率作为一个专业是否应继续开设的重要指标。因此, 不论是综合性大学抑或是职业院校, 都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大量的实用型课程、职业课程或就业准备训练的科目, 对传统的学术课程形成压倒之势。

3. 学生作为教育消费者日益形成对高学历、多证书的渴求。

当下学生接受教育包括高等教育更多的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为自己感兴趣的专门职业做好准备”, 可以看出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在于教育本身或者教育在教养方面的价值, 而是通过教育可以获得的身份、地位、竞争力等衍生价值。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加自己的筹码, 为找到好工作而忧心忡忡的学生们将希望寄托在更高一级的学历、证书上, 希望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具备高薪工作的胜任力。

三、教育消费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

1. 它使教育公平问题更加突出。

高等教育因其高学历的象征, 目前仍然不能满足大多数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受此影响, 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教育也将成为受教育者竞争的对象, 于是重点学校成为焦点, “借读费”、“高价生”的出现就很自然了。相对比下, 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数量仍然很高, 而在这些学生中, 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教育费用过高、负担过重, 个人家庭无力支撑这方面的经济压力。由此可见, 城乡间的经济水平差异也直接影响到教育公平的实现, 而即使是在同一城市, 不同学校之间在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也有很大差距, 为增加上大学的可能性, 通过缴纳择校费进入名校学校成为不少经济富裕家庭的选择, 导致“有钱的上好学校, 没钱的上差学校, 甚至不上学”现象的出现。这正是教育消费主义所带来的现实问题, 它使得教育的地区差距、学生的学习差距日益扩大, 教育公平问题也更加突出。

2. 它使学校的教育本质发生变化。

学校是育人机构,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建立教育关系和教师劳动对象化实现人性的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培养人, 其“价值在于传递文化知识和社会价值标准, 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民主”。而教育消费主义则将教育由育人机构转变成买卖消费的市场。有学者在谈教育消费主义的积极作用时曾提出“教育消费主义的盛行, 高等教育成为了普通大众能够消费的另一种商品, 并且由于这种特殊商品的‘溢出效应’, 使得这个社会受益”。这不难看出, 本应延续人类价值生命的教育已经沦落成为一种商品, 在金钱中流转, 最终表现为家庭教育的投入更多是为了获得经济收益。很多家庭都认为接受一定水平的教育后就必须能挣钱, 且收益须远高于教育投资, 此种观念反映出家庭教育投资主体在主观上改变了对学校教育的认识, 以一种短期投资效益观要求于学校教育, 忽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 以及受教育者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将教育过程简单化。而教育促进人的发展, 即个体在品德、智力、审美、体质等方面的发展的基本职能已完全为人们所忽视。

3. 它使学生的求学目的发生变化。

从目前的大学生学习情况来看, 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找到好工作, 为求找到好工作则应获取相应证书、文凭即可, 学习更加功利化, 讲求实用, 为了好成绩、好证书抛弃了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有学者甚至提出, 学生求学的首要目的应在于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从高考生填报志愿时也不难发现, 就业率高、就业方向好的专业往往就是热门专业, 其之所以受到高考生追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高就业率带来的诱惑。事实上, 不论是作为一个社会人还是职业人, 精神成人远比专业技能来得重要, 教育应不仅让学生关注自己脚下的路, 而且让他们抬起头来, 关注远方的天空, 关注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

4. 它使师生关系发生变化。

在教育消费主义的影响下, 现代教育中师生关系正由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演变成市场上的契约、合同式关系, 学生坦然地认为自己是大学的消费者, 理直气壮地缺课、逃课, 游戏课堂, 甚至以为用金钱便能解决一切问题, 譬如入党, 同时教师作为社会权威的力量正逐渐失去。有学者认为在现代教育中, 教育消费主义起到督促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注重教育质量的作用。如前所述, 正常的师生关系应是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和谐发展关系, 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不仅是社会对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而且是对学生求学、求知识的尊重, 绝不是教育消费主义的积极作用使然。

总之, 教育消费主义日益蔓延, 社会与各类教育机构应谨慎对待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参考文献

[1]李勇, 冯文全.对教育消费主义的反思[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07, 9.

[2]封喜桃.我国高等教育消费主义分析[J].江苏高教, 2006, 4.

[3]王涣培.论我国教育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经济, 2009, 6.

自我介绍的具体形式 篇2

自我介绍时应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等。自我介绍的具体形式:

1、应酬式:适用于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场合,这种自我介绍最为简洁,往往只包括姓名一项即可。

“你好,我叫张强。”

“你好,我是李波。”

2、工作式:适用于工作场合,它包括本人姓名、供职单位及其部门、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等。

“你好,我叫张强,是金洪恩电脑公司的销售经理。”

“我叫李波,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外国文学。”

3、交流式:适用于社交活动中,希望与交往对象进一步交流与沟通。它大体应包括介绍者的姓名、工作、籍贯、学历、兴趣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

“你好,我叫张强,我在金洪恩电脑公司上班。我是李波的老乡,都是北京人。”

“我叫王朝,是李波的同事,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我教中国古代汉语。”

4、礼仪式:适用于讲座、报告、演出、庆典、仪式等一些正规而隆重的场合。包括姓名、单位、职务等,同时还应加入一些适当的谦辞、敬辞。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叫张强,我是金洪恩电脑公司的销售经理。我代表本公司热烈欢迎大家光临我们的展览会,希望大家……。”

5、问答式:适用于应试、应聘和公务交往。问答式的自我介绍,应该是有问必答,问什么就答什么。

“先生,你好!请问您怎么称呼?(请问您贵姓?)”

“先生您好!我叫张强。”

主考官问:“请介绍一下你的基本情况。”

自我教育及其具体 篇3

摘要:本文采用自编“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问卷”对368名基础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总体水平比较高。(2)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自我概念水平基本相同。(3)性别、城乡、学历层次影响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女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高于男教师,城市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高于乡镇教师,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高于中学或中专学历的教师。(4)教龄不同和所任教班级不同的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在总体水平上不呈现差异,但在具体的自我概念维度上呈现显著差异。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16-04

一、引言

自我概念亦称自我知觉、自我图式或自我结构。Morkus和Qvorf认为,人们在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自我图式都能被激活,图式的激活取决于情境。据此,Villa和Cal-vete认为存在职业自我概念,即职业自我概念是由一系列与职业活动相关的自我图式组成。当代的许多理论家认为,相对于整体的自我概念,特殊侧面的自我概念是预测个体行为的更好指标。

教师职业自我概念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中形成的稳定的态度和信念综合体。由于职业自我概念的形成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很大,国内关于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研究大多采用修订的国外量表,这必然会因中西文化的差异带来研究的偏差。因此,本研究针对基础教育教师群体,自编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问卷,以探讨我国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

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为广东的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市的368名在职基础教育教师。问卷发放及回收均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以学校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为单位,每次发放10—60份,共发放问卷470份,回收455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368份,问卷有效率达到80.9%。(样本描述见各表中n)

(二)测量工具

1自编《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问卷》。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和开放式问卷,建立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理论构想,然后通过对两次大样本调查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各个维度及其项目。问卷共30个题项,包括26道题和4道测谎题。26题包括品德、胜任、自我接纳和人际4个维度(品德维度8题,主要涉及对工作的态度和道德感,胜任维度7题,主要涉及对自身是否胜任工作的认知,自我接纳维度6题,主要涉及对自身积极消极特征的接纳度,人际维度5题,主要涉及对工作中人际交往的认知)。采用4级评分制,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概念水平越高。问卷的a信度为0.8942。问卷的内容效度在0.687~0.804之间。

2《教师基本情况问卷》。

(三)数据统计处理

采用SPSSIO,O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总体状况分析

依据样本数据对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总体水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表1:

本研究采用的是4点计分方式,每个题目的得分在1-4之间。所以2.5分是中等强度值。为了使维度间的得分差异更为直观,表1中列出的平均数是各个维度(总量表)的总分与维度(总量表)题目数的商。如表1,总量表和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中等强度值,这说明了基础教育教师群体的职业自我概念水平比较高。

(二)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影响因素的探讨

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学校类型、性别、城乡、学历层次、教龄和所任教班级对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影响。

1基础教育教师自我概念的学校类型比较

表2表明,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在职业自我概念总分及各维度均不呈显著差异。说明,小学和初中教师职业自我概念水平基本相同。

2基础教育教师自我概念的性别比较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表3表明,男女教师在品德维度、自我接纳维度和职业自我概念总分上呈显著性差异。品德维度、自我接纳维度得分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p<0.01,职业自我概念总分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p<0.05。

3基础教育教师自我概念的城乡比较

表4表明,城市基础教育教师和乡镇基础教育教师在职业自我概念各个维度和职业自我概念总分上呈显著性差异。城市基础教育教师显著高于乡镇基础教育教师,p<0.01。

4不同学历层次基础教育教师自我概念的比较

可见,各学历层次的基础教育教师在胜任维度和人际维度上无显著差异,在品德维度、自我接纳维度和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可见:在品德、自我接纳和职业自我概念总分上,中学或中专毕业的教师显著低于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的教师。(见表6、表7、表8)

5不同教龄基础教育教师自我概念的比较

可见,不同教龄的基础教育教师在自我接纳维度、人际维度和职业自我概念总分上无显著差异,在品德维度、胜任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可见:在品德维度上,教龄为3年及以下的教师显著低于10—15年教龄的教师;胜任维度上,教龄为3年及以下的教师显著低于10—15年教龄和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见表10、表11)

6所任教班级不同的教师职业自我概念比较经检验,所任教班级不同的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在品德、人际和总分上无显著差异。在胜任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毕业班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非毕业班教师;在自我接纳上存在显著差异,非毕业班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毕业班教师。

四、讨论

总体看来,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总体水平比较高,均超过中间值,这是因为:首先,社会心理学认为,人天生就有保持良好自我感觉的基本动机。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人们通常相信自己是好的,许多人倾向于高估自己的优点(Alloy&bramson,1988),对自我的评价比他人的评价更积极(Lewinsohn,1980)。他们希望别人也相信他们自己拥有这些积极品质,主动让别人注意到他们这些自己认为的积极品质,所以在自陈量表中往往会提高自己。其次,教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职业,这个职业必须自我展示。教师被认为应该是品德好学问高的,只要教师能够让学生相信他们拥有这样的品质,学生就会尊敬他们并虚心向学,所以教师常常展示自我积极的一面。研究还发现,4个维度中品德得分最高,说明我国基础教育教师较注重品德。这是符合中国的儒家思想的。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强调学习“做人”,要培养出把品格操守看得最重要的人,追求人格高尚而鄙薄低俗,不屑功利的人。培养这样的人的教育者本身就应该是君子贤人。可见,本教师职业概念量

表相比于国外量表增加了品德这一维度是合理的。

本研究考察了学校类型、性别、城乡、学历层次、教龄和任教班级不同对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影响。结果可见:

(一)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不呈学校类型差异

同属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各方面基本上是相似,因而本研究没有发现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有显著差异,这也说明自编的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量表适用性高,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中使用。

(二)性别、城乡、学历层次不同的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呈现显著差异

1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存在性别差异。男女教师在品德维度、自我接纳维度和职业自我概念总分上呈显著性差异。在品德维度、自我接纳维度和职业自我概念总分上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首先,这与社会上对男女的角色定位有关。我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观念比较普遍的地区,教师收入虽稳定但相对不高,社会交往的机会与空间窄,使男教师的自我接纳度相对较低,进而影响到对工作的态度和道德感。而作为教师的女性,社会上认为她们懂得相夫教子,工作不仅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而且有寒暑假,这符合了传统家庭的贤妻良母的形象,因此,女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特别是自我接纳度高于男教师。其次,与男女的评价角度上的差异有关(Beyer,1990;Marsh,1990)。男性较之女性倾向于从外部条件来评价,如收入和成就等,而女性倾向于从内部品质上来评价,如同情心和诚实等。品德维度主要涉及对工作的态度和道德感,因而重视内部品质的女教师得分较高。再者,女性比男性的防御机制更强,以致于在重要品质的评价上更易出现社会赞许效应。

2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存在城乡差异。统计检验表明,城市基础教育教师和乡镇基础教育教师在职业自我概念各个维度和职业自我概念总分上均呈非常显著的差异。城市基础教育教师显著高于乡镇基础教育教师。这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相一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其原因可能在于职业自我概念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主观认识和评价,是观念系统,而并非真实的自我,它是社会经验的产物,是在与社会环境交往互动中形成的。首先,从宏观上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城乡的经济、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乡镇教师收入比城市教师相对低,而且,随着农村个体经济的发展,读书无用论风行,使乡镇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年下降。相对来说,城市居民的文化水平较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城市教师依然是较受尊重的群体。其次,从教育环境来看,由于城市学校比乡镇学校在学校管理上引入了更多的先进理念,城市学校设施的条件和空间较好,使城市教师更多地体验到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给城市教师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此外,城乡学生的差异,也使得城乡教师在教学效果、教学受尊重的程度等方面感受是不一样的。正是在教师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在社会比较中,使得城乡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

3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存在学历层次差异。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师在品德维度、自我接纳维度和职业自我概念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学或中专毕业的教师显著低于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的教师。教育的发展要求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都提出了“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使中学或中专毕业的教师面临着挑战。学历层次高并不意味着就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或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涉及对自我的认知的胜任维度和人际维度并没有发现学历层次的影响,但在涉及情感的品德维度和自我接纳维度就发现了显著差异。可见,学历低对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影响主要是情感方面的,使教师感到安全感的缺乏,影响到对工作的态度及对自我的认同。

(三)教龄不同和任教班级不同的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在总体水平上不呈差异,但在具体的自我概念维度上呈现显著差异

1在教龄比较中,教龄为3年及以下的教师在品德维度上显著低于10—15年教龄的教师,教龄为3年及以下的教师胜任维度上显著低于10—15年教龄和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如表9可见,基础教育教师品德自我概念和胜任自我概念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即随着教龄的增加而上升到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上。教龄在3年及以下的新手型教师得分最低。这说明从教1—3年是职业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这可能与这一阶段教师所面临的工作适应、自我发展、结婚等方面的压力有关。建立积极的职业自我概念有助于教师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进入成熟期阶段。因此,应多关注新上岗教师,重视新上岗教师教育和培训。

2在所任教班级比较中,毕业班的教师胜任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非毕业班教师;非毕业班的教师自我接纳上得分显著高于毕业班教师。胜任维度主要涉及对自身的是否胜任工作的认知。在升学的压力下,由于学校间竞争的需要,毕业班的教师往往由工作表现较出色的教师担任,这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肯定,这种反射性评价也是教师自我评价的基础,因此,毕业班的教师对自身胜任力的评价高于非毕业班的教师。同时,毕业班教师也是工作压力最大的群体,不断的考评、竞争容易使毕业班教师缺乏安全感,产生怀疑,否定自己,并纳入自我概念中去,所以,毕业班的教师自我接纳上得分显著低于非毕业班教师。

综上所述,可见,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受性别、城乡、学历层次、教龄和任教班级不同的影响。当今基础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急需关注的问题,基于职业自我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差异性。教师教育应关注教师自我概念的完善,应对不同教师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自我概念的干预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晓明,秦红芳,中小学教师的自我概念与其职业倦怠的关系[M],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2):150-152

[2][4][5]乔纳森·布朗,自我[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于红丽,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华北师范大学,2005

[6]李玉荣,中学教师自我概念的特点研究[M],心理科学,2006,(2):437-439

思想政治自我教育过程及其实现 篇4

思想政治自我教育过程, 是指自我教育的主体依照社会的相关要求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而对自身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 以使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能够得到提高, 符合社会期望。在这个过程中, 在相关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被教育者对相关的社会价值观念、需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解, 以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思想, 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趋向成熟。为了加强人们对思想政治自我教育过程的了解, 需要从如下几方面来进行理解。

1. 单向与复合相交叉的过程

思想政治自我教育活动的开展既要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 又不能脱离教育对象自身的发展需要, 因此, 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发展过程是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单向发展过程与思想政治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总系统中的复合发展过程的统一。以纵向的角度来进行观察的话, 我们可以看出, 单纯依靠外在的力量很难达到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只有同时进行自我教育才能完成这个过程;以横向的思维来进行思考的话, 思想政治教育本就包括外在教育的过程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这两个部分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自我教育不是孤零零发展的, 而是有他教参与和辅助的, 它始终离不开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系统。

2. 自我教育过程离不开教育者的引导

尽管在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运行过程中受教育者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过程依然离不开教育者的有效引导。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育者在生活阅历、知识储备等方面只有强于被教育者, 才能更好地进行沟通, 及时洞察先机, 及时对受教育者展开引导。

3. 自我教育过程是各基本要素的动态运动过程

思想政治自我教育过程是自我教育各基本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一个过程, 各个要素之间以其特定的功能、作用交织在一起, 并相互作用, 最终推动了自我

筅辽宁医学院庞博

教育的发展, 若是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 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个自我教育的过程都会受到影响。故而, 面对这些要素, 我们既要将其看成独立个体, 又要从系统的角度着眼, 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更好地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 才能使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运行过程更为畅通, 自我教育活动的效果也更强。

二、思想政治自我教育过程的实现

思想政治自我教育从自我教育的认识开始, 到后来的自我教育的过程, 都是一个动态系统的工程, 只有认识到其动态的结构, 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战略规划, 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1. 确立自我教育的目标

确立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目标是整个教育过程的起点, 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目标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反映。在思想政治自我教育活动中, 目标的确定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方面的因素并不是完全均衡的, 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中只有把握住其中的重点, 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 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 以下因素为关联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目标的主要方面。

(1) 客观因素。人是环境的产物, 外在的客观环境对人的自我教育影响非常大, 在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诸如社会风气的变化、社会道德的发展、自我教育开展的环境、群落的价值取向等。首先, 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目标的确立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是整个社会组成的一分子, 其自我实现以及生存发展都离不开这个大圈子, 因此, 只有那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思想政治自我教育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其次, 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目标的确立要考虑到社会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思想政治自我教育活动的开展, 不仅需要自我教育主体的主观条件, 更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思想政治自我教育活动的开展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 社会发展的好坏、氛围如何、经济条件、政治民主等方面都是影响自我教育的因素, 只有把握住这些因素才能进行更好的自我教育。再次, 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目标的确立还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的影响。在认识问题的时候应该从整体着眼, 自我教育毕竟是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且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整体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影响。

(2) 自我教育主体因素。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目标的确立需要建立在个体正确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之上。思想政治自我教育中的自我认识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中, 教育对象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期待等来调整自己的认识水平, 实现自身道德水平的提升, 只有加强这些方面的认识, 才能更好地进行价值认识。自我认识的内容并不是非常简单的内容、结构, 它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 只有加强对这些内容的掌握, 才能达到良好的自我政治教育效果。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都是影响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自我教育作为自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 这种认识需要对自我的价值取向、思想状态、社会责任、权利义务等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自我认识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要进行自我认识, 就需要找到自我认识的途径, 一般来说, 其包括直接的自我认识以及间接的自我认识。所谓直接的自我认识就是在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活动过程中, 教育对象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过程, 诸如自省、自勉等, 对自己的情况进行透彻的分析以及完善的总结。但是, 我们也需要看到,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毕竟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的, 其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认识, 为此这种自我认识不但需要以直接的方式进行, 还需要利用间接方式, 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认识, 唯有如此才能愈深认知自己。一般来说间接的自我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 加强比较。人并不是孤立地活着, 在其周围的环境中有着很多的参照物, 只有与身边的人进行比较, 才能更好地进行相关的评价。其二, 他人评价。相对自身来说, 别人更像是一面镜子, 通过他人的评价, 自身的思想政治状况就能立体地展现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的思想认识过程。其三, 进行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己的认识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就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只有通过具体的行为才能够检验自己此方面的能力。

2. 制定详细计划

(1) 教育方案的制定。确立了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目标之后, 应该制定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方案, 以便对自我教育进行整体的策划。其一, 要根据自身目标设定的情况来选择自我教育的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宜的方法和手段, 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二, 加强相关的引导, 教育者不但需要对被引导者的思想进行进一步的深化, 还需要在其外在表现和领悟力上下功夫,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实际效果。其三, 效果的评估。在完成了一个阶段的任务之后, 需要对此阶段进行评价, 以便更好地对相应的目标做出调整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2) 自我教育内容的确定。在制定思想政治自我教育计划时, 首要的任务是确定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内容。首先, 依据目标选择具体的内容。只有那些能够反映社会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才能够对被教育者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些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和被教育者的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内容很难得到被教育者的理解和共识。其次, 选择呈现的方式。要想更好地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 就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进行选择, 只有那些符合德育要求的内容才能够达到相关的要求。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内容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中的自我教育部分, 包括自我道德修养的教育、自我政治素质和水平的培养、自我思想价值观念的精炼等内容。

(3) 自我教育方法的选取。首先, 要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 并对各自的优劣作出相关的分析, 要明确你能够发挥作用的范围, 只有选择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次, 要加强各个方法之间的配合, 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其内在规律。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目标的实现通常需要几种方法就相互作用。再次, 切实落实。一旦选用了方法就应该贯彻执行, 这样才能使其具备时效性。在方法的选用上应该灵活多变, 不能因循守旧。整个自我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整体, 其在社会环境中开展, 一旦某些方面的影响因素发生了变化就很可能造成方法不可使用。在这个时候需要做好相关的调整工作, 以确保自我教育的进行。

3. 思想政治自我教育活动的实施

思想政治自我教育并不单纯依靠被教育者自身, 其同时也离不开教育者的引导, 只有做好内外配合才能更好地激发被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1) 自我教育内容内化。思想政治自我教育内容内化, 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充分了解了社会上相应的思想价值观念、社会风俗习惯、政治信仰追求等方面的内容后, 自觉地进行政治思想自我教育, 并使这些外在的要求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品行。通过这样的过程, 能够使自身的品德素质得到提升, 及时改造自己, 积极付诸实践。为此,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 及时做好自我评定。只有在自我教育的时候不断进行自我评价, 才能够更好地认知自身, 取得理想的效果。其二, 提升认知能力。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加强自身的实际锻炼效果, 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才能使被教育者具备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2) 自我教育的践行。思想政治自我教育活动的践行是指在自我教育目标的指引下,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不断调整自我要求, 将自我内化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加强锻炼、认知, 以培养自己的行为习惯, 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首先, 加强目标意识, 只有按照相关目标开展的思想政治自我教育实践活动才有方向可循。其次, 要增强意志力。自我教育的过程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只有克服这些干扰, 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3) 自我教育的调控。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调控, 即受教育者将正在进行的思想政治自我教育活动作为审视的对象, 不断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审视、理查、调节、控制, 以此来保证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能够实现。在确定相关的目标以及计划的时候, 应该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 只有不断进行实践、加强理论认识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加强自我的调控, 不能脱离相关的目标,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此, 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首先,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以往的自我教育过程中, 被教育者往往会受教育者的引导和教育, 受到来自外界的控制, 其目的是为了引导, 真正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被教育者, 因此, 在逐步进入自我教育的状态之后, 要加强自控的力量,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自我控制的效果。其二, 加强自我控制的全面性。被教育者的自我控制, 会经历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 起初各个方面的经验、水平都不是很完善, 自我教育也有待提高, 等到其相关的经验、能力都具备的时候, 就要对自我教育的全部内容进行掌控,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和目的。

4. 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评估调整

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离不开自我的评估调整, 只有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客观的了解, 并作出及时的调整评估, 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自我教育的目标以及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最终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1) 自我教育效果评估。思想政治自我教育效果的评估需要有一定的标准, 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比对、分析, 评估自我教育的质量。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评估, 主要包括社会评估以及个人评估两个方面, 本文主要对被教育者对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教育效果的评估进行分析。评估并不是随意进行的, 其需要符合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 并要有相应的依据, 所形成的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典型性等特征。具体来说, 在设计的时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 要树立宏观的视角, 看自我教育的效果是不是对整体的效果有推动或者是抑制的作用, 只有将这两方面的内容保持一致, 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二, 要树立目标意识。自我教育不能脱离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其选用的内容和利用的方法、手段都应该与目标相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相关的目标。其三, 查看效果。为了检验自我教育效果, 需要对被教育者的身心素质等各方面进行考察, 只有其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才能确认自我教育的效果。

(2) 自我教育的总结调整。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会受到很多的限制, 这样会导致自我教育的结果和预设的目标发生偏离, 这个时候就需要对相关的内容、步骤进行调整、总结, 以纠正自我教育的方向, 树立目标意识。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其一, 目标设置要因人制宜。在确立相关目标的时候, 应该考虑到具体的被教育者, 只有目标和思想认识水平相一致才能使得目标顺利达成。如果目标设置不科学就要进行及时调整, 以使目标适应被教育者的具体情况。其二, 内容选择的合理性。为了保证自我教育目标的实现, 就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解, 而要选择相关的内容就需要遵照相关的标准, 一般来说, 这些内容都应该反映目标, 并且和主体的思想意识相一致。其三, 方法过程的调整。如果目标正确, 效果却不理想的话, 就要对相关的方法以及过程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苏振芳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廖凤英, 邱小燕.中学生自我教育之过程及其品质培养.江西教育, 2009 (15) .

[3]周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自我教育方法研究.文教资料, 2009 (13) .

[4]唐小芬, 黄营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构建自我教育机制.中国电力教育, 2009 (2) .

[5]朱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初探.理论观察, 2008 (3) .

上一篇:光伏工程下一篇:创造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