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培养

2024-05-30

设计师培养(精选十篇)

设计师培养 篇1

关键词: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专业教育,创新能力

一座建筑物完成之后, 其寿命要达50年甚至100年。室内设计完成并施工后, 它的寿命多则七八年, 少则三五年就要更新, 发展了。有一种情况是维持建筑外形、更新室内。这类情况决非原建筑人员能跟踪服务的。必须由专业室内设计人员独立或与建筑师合作才能完成。从建筑中分离出来后那些专门以从事室内设计工作为职业的人, 或被称呼为室内建筑师、或被称为室内设计师。

进入新世纪以来, 室内设计这个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室内设计师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职业, 而被媒体誉为“金色灰领职业”之一。装饰设计行业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 未来20-50年都处于一个高速上升的阶段,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1. 室内设计师的行业现况

当下的室内设计情况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对现代社会所做得描述一样:“新东西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中国目前的室内设计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些特点, 尤其在走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程, 今天, 中国室内设计表现出“多样化”的错综景象。在全球化将世界均质化的浪潮下, 强势的全球文化的进逼和趋同性, 淡化了中国现代室内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意识, 正是这种“多样性”和对自己传统的丢失, 使中国现代的室内设计的可识别性变得越发模糊, 失去了同各文明、各民族、各群体的差异性。而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高水平的室内设计师太少, 普通设计师不具备室内设计创新能力。

2. 优秀室内设计师短缺

2.1 室内设计专业教育落后于社会发展

我国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 面对高速发展的行业, 人才供应出现较大缺口, 据有关部门数据, 目前全国室内设计人才缺口达到50万人, 国内相关专业的大学输送的人才毕业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近年来, 中国设计教育出现了教育规模膨胀过快、教学质量下降的不利局面, 许多学校忽视了设计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前沿性;忽视了学校自身的性质和定位, 设计教育脱离实践, 对学生创造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足等问题;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课程缺乏足够的认识, 不管自身学校专业教育的客观性, 出现了因人设课、照搬课程的局面。长期以来, 设计专业的学生不是缺乏创造力, 就是专业技术性能力欠缺。美术院校为主的设计教育体系专业课程设置更多的是注重其“绘画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工科院校的设计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实际与科学性的训练,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艺术表现能力方面都较薄弱。这些都成为室内设计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

2.2 建筑业发展快, 市场庞大

房地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在国家十一五计划中, “中部崛起”又被定为国家战略, 房地产和建筑装饰行业是中部崛起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遣队, 建筑装饰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城市化建设的加快, 住宅业的兴旺, 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 各地基础建设和房地产业生机勃勃, 方兴未艾。正因为人才供需失衡, 导致室内设计师行情一路走高, 真正有能力的设计师一直是被各大公司挖抢的对象。

调查显示, 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主要从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等职业转行而来, 大多数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 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关于设计的投诉呈上升趋势;同时, 由于市场庞大, 而设计师缺乏, 现有从业的优秀设计师在各个项目中疲于奔命, 导致设计质量难以保证、并且缺乏创新, 抄袭之风盛行, 设计水平难以提高, “非原创性”设计作品在设计领域及应用项目中流行或占有比例之高, 已经影响和冲击着“设计”这一文化现象的崇高地位, 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室内设计业的健康发展。

3. 室内设计师的培养方向

3.1 室内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

室内设计专业的创新性本质决定了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本身就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室内设计教学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对创新人才的成长影响巨大。针对当前专业教学中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 应着力改革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不断探索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新思路。

从室内设计学科本身特点来看, 它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问, 其涉及的学科更是非常广泛。因此, 要更好的发展室内设计这门学科, 我们就必须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发展状况及相互间的关系有所了解。宏观的说来, 这些学科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等, 微观的说来, 这些学科包括建筑学、心理学、色彩学、材料学、结构力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同时, 作为一种设计产品, 它与建筑、器物、装饰品的整体发展水平也紧密联系着, 这些器物和装饰品主要包括家具、金属制品、灯饰、陶器、纺织品等。而很显然的, 室内设计学和建筑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虽然它是一个独立的专业, 但它在国际上还是很年轻的, 它是隶属于建筑设计专业, 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 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室内设计是人类为了创造并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活动之一。室内设计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 是一种传承历史, 文理兼容, 创造新文化的途径和手段。

3.2 室内设计师的“有限的创造”

室内设计是功能设计与审美设计的统一, 从本质上看属于精神性的创造性劳动与一般创造性劳动是有区别的, 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说, 可用“戴镣铐的舞蹈”来概括其特点。所谓“戴镣铐”是针对室内设计的受制约性而言的。由于室内本身实用和环境的原因, 从使得室内设计不能像其它艺术创意那样天马行空, 而要受到来自实体的艺术方面的诸多限制。所谓“舞蹈”是针对室内设计的创造性而言的。室内设计固然要依据建筑的总体风格进行, 但它也长期受室内设计实践所形成的自身文脉制约。全新的东西, 完全独创的东西, 是不易被人们接受的:反过来说, 完全可理解的, 对人们来说其信息量是零。所以创新只能在完全被限定的环境来确定。以创新为拿手好戏的“现代派”, 同样也是个相对的概念并随时间而改变。可见, 室内设计须遵循自身文脉来进行, 脱离文脉的所谓创新不仅不可能, 而且也不能被人接受。从中我们可以懂得室内设计在历史中创造现在、以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道理。这都需要设计师在室内设计中表达出来。

结语

室内设计是一种文化载体, 目前中国的室内设计应当注重承载传统文化内涵, 体现中国独有的文化思想精髓, 并且运用现代抽象的设计形式来展现中国室内设计的现代性和思辨性, 融汇传统文化精神, 并用纯粹抽象的现代设计观念和语言形成现代与传统结合的中国现代室内设计风格, 建构传统文化精神的凝炼与现代抽象设计语言的隐性糅合, 用含隐的方式呈现中国自身的纯粹性和本土特点, 创造只属于中国风格的原创性的现代室内设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张绮曼.环境艺术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3].林伟贤.创新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怎样培养一个好设计师 篇2

一 选材

上面说到,一个好的设计师需要的素质,必然有创意和专业基础两个方面。其实在国内,喜欢海阔天空的遐想的人是很常见的,在游戏这样一个造梦行业里尤其是这样。但是其中称得上有设计师素质的人不多,这是由于热衷该行业的人,往往缺乏专业知识的缘故。

游戏设计师必须的知识包括了文化素养和制作知识两个方面。其中的制作知识,目前在国内没有专业进行教授。那么我认为,比较可靠的依据就是对方的编辑器使用经验。电脑时代的很多游戏,都有自带的编辑器,通过这个可以对游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动,甚至制作新的游戏出来。接触过编辑器的人,大多会对设计师的一些工作有初步而感性上的认识,比如数值、场景、剧情设计、触发器„„等等,这些人也许没有正式从事过游戏设计,但是往往上手会很快,因此比较起一般的新人来,他们要容易入门得多。另外还有一个理由,就是玩编辑器的人多半都有一些现成的作品,可以直接地对其设计水平和潜力作出一些反映。至于文档技术,就不用多说了,这是基本的职业技能,好比网络游戏里一个战士,你得学会拿剑和盾牌吧。

文化素养就比较难说。这个学历可以反映一部分,其他的就往往得从对方的谈吐、言行、文笔中才能体现。判断一个人是快餐文化式的博采,还是真正有一定内涵的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需要些功夫的。如果是真正平时有积累的人,一般在一些专擅的领域会有比较独到的见解。当然这对考官的要求也很高就是了。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制作知识是专业技能,是基本要求。这和一个车工必须要有车床操作知识一样,没什么好说的,越娴熟越好。而文化知识这是一种软功力,往往直接看不出来。而且又不能要书呆子式的知识,那对于游戏设计一点用都没有。我玩过的某些国产武侠游戏里,NPC一张口就吐一堆《道德经》、《本草纲目》出来,哪个玩家会喜欢这样卖弄式的学问?一个有内涵的游戏往往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例如在WOW里面,很多种族和场景的设定都极具现实风貌:比如俄罗斯风格的矮人,苏格兰高地风格的阿拉希。从这些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师的文化素养和其游戏想象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以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在检验一个游戏设计师的文化素养时,要他做一个任务设计是比较适合的。因为任务所包含的叙事性能很好的检验设计师的表述能力与文化修养。一个好的任务设计会从技术和用户体验两个方面去考虑,即又好玩又省事。有思想的设计师会把自己的想法有机地糅合在任务中,使其血肉变得丰满。

二 人尽其才

新人设计师的过往经历往往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一个技术背景比较好的设计师,比如他做过程序,熟悉代码,那么在脚本编写、程序测验甚至架构设计上都可能比较有优势;而如果一个设计师同时也是一个发烧级的音乐爱好者,那么对音乐就很挑剔,品味也比较高„„实际影响一个设计师工作效率的因素很多,他的爱好、知识、性格都是他职业潜力中值得注意的部分。对设计师而言,人尽其才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把设计师的工作做如下细分,可以得出一些看法:

数值设计师:需要数学基础比较好。事实上一个数值设计师用不着太高深的数学知识,但是要比较灵活,懂得各种公式的设计、验证和应用。对数值设计师来说,思维要很缜密,在架构设计师给出的模块化基础上,能够灵活调整数值部分。但是由于这个岗位的工作相对比较枯燥一些,所以愿意尝试的人不太多。因此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培养一些性格比较稳重,思考问题比较全面的人,让他们来担任这个职位。

关卡设计师(任务设计师):这是相对来说最充满乐趣性也最充满挑战的设计岗位。它最简单,也最难。两个关卡(任务),玩家所见的工件也许相差无几,但是感受却可能大相径庭。我认为适合做关卡设计师的人性格一定是比较乐观的,能够兴致勃勃的投入到这个工作当中去。另外这个职位也很挑战设计师的想象力。那些性格冲动又富有想象力,好学而敏锐,而且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的人,做这个工作很适合,他们的作品往往会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出现。

规则设计师:规则设计师也可以理解成架构设计师。他们的发明对于游戏的重要性等同于安培定律、活塞原理、地心引力之类的东西。规则通常是一些简单的条理性的东西,但是变化要丰富(不能是导致程序变化多的东西)。规则通常都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做设计的人脑子要不一般的严密。例如WOW里面,只要取消一个药水CD,整个游戏就会沦为泡菜,这是游戏规则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越是精密的游戏,系统之间的制约和影响越多,这个是相当考验游戏设计师能力的。

除此之外,规则设计师还要懂得用比较简洁的规则组合出富有新意的玩法来。我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做一个枪战的游戏,为某个职业设计一套很“酷”的的技能,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卧倒,从卧倒又可以演化出更高级的技能,比如卧倒—倒地翻滚—翻滚射击,这样一个很酷的,电影英雄们经常玩的动作就出来了,既符合大家对枪战动作的认识,又不至于让程序发狂。这又要求规则设计师比较富有想象力„„总之这样的设计师要求非常高,对游戏的影响也非常大。就我个人的看法,一个好的规则设计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三 团队文化对人才的影响文化这个东西,是个很隐性的事儿。象游戏文化对玩家的影响一样,环境对于任何社会性的个体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具有出色的团队文化,是因为每个个体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理想的位置。对于设计师的成长来说,最需要的是机会和尊重。国内的设计师流动率一般都比较高,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优秀团队很缺乏。

一个优秀的团队首先是个有亲和力的团队。其实对新设计师来说,适当的肯定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鼓励。做对了,要及时表扬;做得不对,要平和中肯地指出其不足,提出善意的建议。我遇到过一些公司,对新人动辄冷嘲热讽,其实这只会导致团队内部的人际腐化,对设计师的成长很不利,久而久之自然会青黄不接。而有的公司则整天忙碌不停,设计师们很少在一起交流,有时竟然彼此不知道在干什么,这对于项目和人才的培育都不是好事。

再聪明的设计师,也需要团队才能得到成长和提高。一个好的游戏设计师团队,一定要经常头脑风暴,它不但可以激发思维活力,保持头脑常新,而且也是交流设计技巧、迅速提高自己的好方法。有条件的话,可以让有经验的设计师和新人配作搭档,这样通常新人成长很快。

另外,文化温和的团队,有助于形成一个健康的心态。设计师不能提高自己的原因,很大程度不在别的,就在于自己的心理状态。一个好的游戏设计师,应该平和客观地看待别人的设计,首先看到对方的优点而不是缺点。要知道即使看到100个缺点,你自己也没能得到什么;但是要是学到了一个长处,你自己就成长了一分——这是非常重要的为人之道,帮助别人建立信心,自己也获益非浅。一个设计师所在团队的氛围,肯定会影响到设计师本人的心理状态,从而间接影响他的设计。人际关系好,相处融洽的团队里,大家其乐融融,思维火花不断迸放;一个充满猜忌的团队,大家各怀鬼胎同床异梦,怎么可能设计出好作品?又哪有什么高效率?所以无论从人才培养还是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说,没什么比一个心态健康的环境更重要的了。

花都打造中国米兰设计师培养是关键 篇3

花都号称“中国皮具之都”。花都狮岭镇通过招商引资、盘活资产、企业服务、技术改造等,目前有狮岭(全球)皮革五金龙头市场、宝峰皮革材料交易城、喜龙国际皮革五金采购中心、纳海饰博园、信宝国际品牌皮具展贸中心等规模专业市场。全镇有生产性企业6200多家,原铺材料经营商铺11000家,从业人员30多万,年产值超过150亿元,占全国皮具30%以上市场份额,其中箱包类产品占全国市场52%以上,占欧洲中低档皮具箱包市场60%以上。狮岭镇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广清高速、珠三环高速、广清城际轨道线、山前旅游大道、平步大道、芙蓉大道等交通要道相互交汇并贯穿全镇。狮岭镇重点发展皮革皮具产业,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打造“中国米兰”提供了商业经济可能。

构建时尚之都首先必须是品牌之都,其次是设计之都,以目前的花都,无论是品牌还是设计都存在不足。虽说 “北极熊”、“路达思”、“千姿鹤”、“天宝”、“斐高”等国内知名品牌和“梦特娇”、“皇冠”、“鳄鱼”等国际知名品牌代理经销商在狮岭落户生根,但土生土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却少之又少。各类品牌汇聚一堂,只能代表这里是个品牌聚集的地方,并不能说明是时尚之都或者品牌之都。我国出口箱包七成产自花都,缺乏知名的自主品牌,花都一直以加工制造为主。将花都打造成“中国米兰”,转变以制造加工业为主的模式,创建有文化有内涵的品牌是重点。狮岭镇委员会委员叶志锋表示,“国内对奢侈品及高级皮具产品的消费需求大,只有提升本土自主皮具品牌的质量与品牌知名度才是该行业最持久的发展之道。”

品牌之都是“自主原创的品牌集群”的简称,品牌讲究的是它的原创性,原创性注重品牌的文化以及品味完美结合。纯粹现代的东西体现不出特色以及文化,纯粹传统的东西又不能很好地满足大众消费者的需求,如果只是简单地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还会显得不伦不类,所以只有将两者巧妙地相融才会有品味内涵可言。意大利很讲究传统,意大利的城市对历史原有的东西保留得不但体现时尚感,而且有历史痕迹的韵味在,它把这两点融合得恰到好处,或许这是需要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无可否认,目前中国的品牌更多是注重在宣传上,简单说是放在销售和营销策略、市场推广方面。可悲的是这类宣传只是表层次的彰显,很难体现品牌的内涵,消费者感受不到品牌内涵的价值所在,很多时候就会觉得那只是一个show。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国外著名品牌更加肯定。无论是构建法制社会还是时尚之都,每一个国度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完全照搬国外的形式,复制其形式,而形式总归还是形式,没有文化内涵的形式是没有活力没有生命力的,到最后也只是徒劳一场。

在时尚之都,必定有大量的设计师群居,在这里创业、成长和发展,才有可能支撑起整个时尚产业。巴黎和米兰就有许多非常出名的设计师。从目前中国设计师群体来看,他们仍然处于一个较弱势的地位。大部分设计师都没有资金,没有太多商业能力,只有一些很好的想法与创意。面对着目前中国设计师群体的现状,如何帮助他们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是将花都打造成“中国米兰”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举办设计师沙龙,组织设计师们多方交流。举办设计师培训班,另外还可以为设计师的作品走向市场来搭建桥梁。

论品牌,巴黎米兰都有上百年的历史,而中国也就十几年的时间。但国内设计师群体的进步是世人有目共睹的。注重设计师的灵魂、品牌的原创性,借鉴欧洲管理模式和欧洲商业文化概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培养中国设计师、消费者的审美观和时尚意识,在花都狮岭镇进而带动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时尚品牌崛起。

如何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培养设计意识 篇4

一、设计素描对培养设计意识的作用

在设计素描中,素描不再是单纯的形态或形状的描绘,其重点关注对于观察方式的培养,即将常规的有关素描形式的推理理论和具体素描内容的形态观察结合起来,通过透视原理的运用,提升个人对物体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以便促进构型的最终物化。

在进行设计素描训练的过程中,以对象既有形态特征为主的素描训练只是训练的初级阶段,最终的教学目标则是通过对素描对象的本质结构把握,在再现物体形态的基础上,形成全方位理解和观察对象造型的思维习惯。在思维形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基本的素描造型结构理解方法,形成对物体空间感的具体认识,而且需要明确素描对象背后附着的文化、价值观、经济价值、使用方式等内容,多方面理解同一物体的不同形态,促进其职业思维意识的培养。

二、设计素描中设计意识培养思路分析

1. 注重创造性思维开发,创新设计教学方法

设计素描虽不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但是同样可以作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途径,通过对思维的训练不断开发创新意识,并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经验的总结,形成运用创新式思维的习惯。

在常规化的素描教学中,其模式基本固化,即通过采用对物体基本观察能力的培养以及明暗效果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对某一静物的如何摆放的认识。而设计素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强调学生的设计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新颖的视角进行结构的观察和明暗状态的摸索,在强化素描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素描对象的想想拓展。比如进行基本结构的打散以促进新结构的形成。

2. 理性分析设计素描内容,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设计素描本身即属于设计内容,素描作为其基础阶段,同样需要对描绘对象的客观逻辑分析,以便把握素描内容的基本逻辑过程。比如在进行结构素描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结构的透视、穿插观察等,避免某些视觉误差对自身观察判断的影响,实现抽象认识和具象认识的有效逻辑结合。

理性分析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素描过程中的随意绘画状态,克服其在面对素描对象时的盲目性,帮助其强化整体的形象思维意识,并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提高提供前提。

3. 培养审美意识和情感,精确传达设计形态

设计产品本身并非单纯的机器,其是设计师在灵感的引导下,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所进行的情感宣泄,包括产品形态的设计、产品色彩的选择等在内的内容都作为产品语言属于设计师自身的情感体现。

设计素描作为基础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需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其情感表达意识,帮助其通过对色彩内涵的把握以及对形状功能的审美体会等,丰富自身在设计素描过程中的语言表达。比如可以通过主题式设计素描的绘制来帮助学生强化认识,如让学生将素描的形象描绘的更加活泼可爱,可以提示其多用圆形来表达光滑、跳动的感觉,同时可以利用较为明亮的色彩来强化设计感觉。

三、设计素描教学中的设计意识培养方式

1. 加强结构学习,提升结构感知能力

传统的结构素描中,素描独享的整体性和美感作为主要内容被关注,学生重点在于对光影的描绘。而设计素描的结构性训练中,学生不仅需要被要求关注不同空间状态或者不同放置状态下物体的光影效果,而且需要通过空间化的思维推理能力及理性分析能力进行物体内部结构的有效构思,实现设计物内部构造和外部形体模式的结核性表达。比如在进行某罐状物体的绘制时,可以要求学生不仅将素描对象的外部形象描绘出来,而且需要通过摸索、观察等进行内部内弧线或者内部花纹的绘制,不可对描绘对象进行模糊处理,增强其空间透视的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总体化设计意识的形成打下基础。

2. 重视视觉延伸,创新性地感受描绘对象

在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视觉延伸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具象化素描的方式,即通过训练学生放大观察效果的能力,让其对所描绘物象的具体光影效果、表面纹理、内部质感等通过视觉和想象力的结合进行再现。学生利用对各种物体的具体化结构、形象、材质、明暗效果等的观察,不断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写实能力,同时通过教师有意识的错觉效果、动感状态等的培养,让学生明确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实际效果,进而帮助其理解基本的物体构成、运动等规律,让其在实际的作品设计中,利用已有的视觉观察效果进行想象空间的视觉延伸从而重新排列设计作品的组合形式,实现对设计作品的创新感受,以便更好的吸引观众。

3. 综合运用材料媒介,拓展视觉形式

为让学生熟悉不同的材料媒介,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素描绘制工具、不同纸张的特性等,引导学生不断熟悉材料,同时鼓励其进行材料的再次组合创造。比如让学生体验丙烯涂在布面、纸面等的不同效果以及其对实际设计作品纹理表达效果的影响;或者让学生进行多材料的水墨晕染实验,帮助其不断熟悉不同材料的特性以及组合表现效果,进而明确组合表现的最佳选择,促进基本设计能力的提高。

4. 重视装饰素描,形成主动再创造能力

在装饰素描中,素描对象需要根据原有的基本设计内容进行装饰物体的再创造,一方面强调学生对原有物体的解读能力,即其对原有物体的空间状态、光影状态、结构透视效果、所处环境、具体使用效果等的把握能力,还需要对装饰物体进行形状的选择以及装饰效果的空间想象和设计。比如在进行家具的装饰素描时,学生其需要把握家具现有的作用以及装饰过后的食用效果,并进行装饰物体材质、展示效果等的选择。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装饰素描设计法则的介绍,利用打散重构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些元素,让其利用所学素描规则对这些元素进行设计处理,进而帮助其不断熟悉不同元素的美化效果,推动其不断进行再创造和在思考,实现设计意识的增强。

四、结语

设计素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总体来说,将对学生设计思路问题的关注与学科的应用特点相结合,完成对元素构想相关的想象力以及对形态和空间的解构能力的双重教学,并有效促进学生整体设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美]罗克曼.教素描的艺术[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电脑平面设计教学与设计意识培养 篇5

叶葵花

摘 要:设计意识作为贯穿设计活动的无形的主线,左右着设计的全部过程,它的作用巨大却又常常被忽视。创设积极的双边教学活动,注重差异性教育,用好“层次性”教学策略,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设计不同时限、不同完成方式的实训作业来巩固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电脑平面设计教学 设计意识培养 探索 做法

设计意识培养是让学生获得自主对各种造型形象的独立研究,表现方法的评价,以及运用材料、媒介来表达个人主观感受和设计意念的能力。设计教育的主旨在于培养具有现代艺术设计意识、现代科学技术头脑和现代思维的创新型设计人才。设计意识的培养是现代设计教育思想的主旨,设计意识作为贯穿设计活动的无形的主线,左右着设计的全部过程,它的作用巨大却又常常被忽视,所教所学往往限于表面的理解而缺乏创造性的开拓动力。所以,职中阶段的电脑平面设计教学既要发挥计算机作为设计辅助工具带来的优势,将平面设计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加强设计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学生设计意识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做好课前准备,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创设积极的双边教学活动,为设计意识培养创造条件

设计意识是一种课本以外的知识,是一种可操作技能以外的思想能力。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说明“教”学生“学”,是为了学生“学”后能“做”,但是,学生要能 “做”,就必须会“想”,因为思想决定行为,进行电脑平面设计,就要知道“想”做什么,“想”用什么方法做,“想”怎么做最好,让学生“想”是电脑平面设计课教学中学生设计意识培养基本条件,如果课堂只是把知识、技能一味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是无法达到设计意识培养的,积极的双边教学活动正好解决这个问题。创设积极的双边教学活动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电脑平面设计课教学教师自己必须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对所教知识全面掌握,对所教学生的学习判断做好预期设计,才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施展好教学调控能力,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及收获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良好的双边教学活动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教师要能给学生积极的反馈,不要碰到问题,就闪烁其辞,左右而言它。否则,学生有问题不敢问,或者问了也白问,学习变成只是按步骤操作计算机„„,没有了自己思维,1 设计意识培养就无从说起,尽量为鼓励学生“想”、“问”创造机会。例如,我课前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设计《海底世界》海报实训作业,把画布大小作用、文字选区复制背景纹理、海报蓝色调协调等等许多抽象问题形象化,给学生直观的启发,并预先设计学习“陷阱”,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想”解决问题,设想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对链接图层等问题的动态变化、还考虑到学生自主练习时的反应与预期效果、师生互动状态等等因素影响,然后教师再进行解答。结果,教学效果如预想一样,课堂学习气氛活泼,学生学习印象更深刻,设计意识也自然成为学生学习和设计的行为意识。

二、注重差异性教育,用好“层次性”教学策略,让设计意识成为学生实训练习的动力

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应用工具的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教学内容和要求也不同,如果按照同样的进度去组织教学,会出现学生不是“吃不饱”就是“吃不了”现象,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曾经碰到这样的问题,在教授《闪电》技能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掌握很快,剩下时间就开始玩电脑游戏。发现问题后,我利用自己对这个技能的深入研究结果,马上改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训过程研究如何生成两条交叉闪电的效果。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快的同学在理解了基本操作后就开始研究让不规则的闪电变成相对规则的闪电,经过他们的思索、观察、试验找到解决方法,而其他未解决问题的学生也已经完成基本技能训练,这时候经教师一提醒,问题就迎刃而解,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不同水平的训练。同时,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要辅导学生中要重过程的引导,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准许有差异,对“异想天开”的要肯定个性的不同,分别对待,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作品各放异彩,这样才会有“百花齐放”的可能。例如,在给卡通形象加眼镜练习中,有学生无法使用路径工具画眼镜而使用简单椭圆工具,我看到后就引导他制作成潜水眼镜,形象更有特色,学生学习能力同样得到锻炼。还有,教师在辅导过程要尽可能发现学生可贵的闪光点,加以扩大,在同学面前展示,让学生间不自觉产生竞争,为作品“成功”而努力,使设计意识在学生学习过程得到不断的强化。因此,要用好“层次性”教学策略,在实训作业中要采用分层次教学设计,将必须完成的实训作业细化为基本任务,再设计扩展任务。例如,教授运用描边路径制作邮票时,我将它作为基本任务,再结合动态画笔设置制作成流星效果是扩展任务,提高任务是发光球的运动轨迹使用多次色彩不同,画笔不的描边,是流星效果任务的再扩展,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综合应用到新技能上。实训的结果是,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能在完成任务中有所收获。也可 2 以采用相同活动、不同任务和目标水平,培养学生建立自己感兴趣的任务。例如,教授使用路径工具画“QQ”卡通图,我预先制作好基本形,让学生使用编辑工具按自己的想法修改路径,设计不同造型形象。两节课时间,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想法为“QQ”制作新造型,完成路径工具学习,明白编辑路径的目的,这样,设计意识自然成为学生实训练习理所当然的思想行为,教学过程也自然成了设计意识培养过程。

三、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训作业,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加速设计意识的培养

电脑平面设计课实训作业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桥梁,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依托。实训作业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生活与心态,关心社会时事,这样才能设计出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题,而且,很多时候教学的成败却取决于学生的兴趣、信心、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学生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获得来自于作业的完成情况,完成的好学生就会产生兴趣,有信心、有毅力深入学习,获得更成功的经验。所以,实训作业内容是学生容易接触到的内容,既方便学生理解,稍加努力就可自己完成,又可以达到启发思维,增强信心的目的。例如,学完卡通形象设计,学生已经掌握CorelDRAW软件造型技能,布置一个跟学生的生活贴得很近的动物生肖贺年卡设计,学生对设计对象的实用性很容易理解了,加上有前面知识的铺垫,完成作业就“得心应手”,学生设计意识培养也水到渠成。

四、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并存,单独完成作业与合作完成作业交替,强化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

设计意识作为电脑平面设计行为的指导性思维活动,需要在长期实践锻炼中慢慢形成,在电脑平面设计课教学过程,可以根据学习进度设计不同时限、不同完成方式的实训作业来巩固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设计的短期作业是一些模仿性练习,突出技能的训练。例如,学习设计软件各个工具的实训作业,或者学习调整图片色彩的实训作业等等。设计的长期作业是学生自主探索模仿性练习,在已经掌握一定技能和设计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自主地模仿设计作品,能让学生长时间处在一种构思设计状态。例如,实训作业《XX公司标志设计》,让学生在掌握基本造型能力后去构思标志的新造型。由于可以参照的各种标志的构成形式、造型非常多,学生自然不只从一个角度去寻求唯一答案,而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多向思维,寻求多个设计方案,再定位、完成设计。单独完成作业是一种个性化的训练作业,可以锻炼学 生充分自主、独立探究的设计能力。例如,《公益广告》海报设计,由于公益广告是我们经常接触到,又是国家一直在提倡的宣传主题,同类作品也很多,学生单独设计可以不受同学间的互相影响,自己寻找灵感,自己完成,这样能够突出作品的个性化。与同学合作完成的作业是个性化实训作业的延伸,可以锻炼学生们互相配合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判断力和协调能力,有利于学生间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对巩固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是一大促进。例如,《茶叶包装》设计,学生有的负责优秀包装收集,有的负责商标设计,有的到茶叶商店了解营销要求,再将信息进行综合、讨论,然后分工制作,这样完成作品令大家耳目一新,非常成熟。学生在这些不同实训作业中得到的充分锻炼,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也更加全面了。

总之,职中阶段的电脑平面设计课不同于大学里的设计类专业课,也不同于普通中学的美术美育课,在电脑平面设计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设计意识,“授之以渔”,是 “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目标的充分体现,也是电脑平面设计课教学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参考书目:

设计师培养 篇6

【关键词】桂西 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 专业文化素养 传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167-02

服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人类艺术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外化体现。然而,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的民族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濒临消失。例如,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苗族跳坡节,男女老少都必须穿上当地苗族服饰才能参加节日活动。一套民族服饰价格不菲,但是当地人很乐意,因为过节能穿上自己民族的服饰是一种自豪。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下,这种当地苗族服饰工艺濒临失传,年轻人不愿学,老裁缝越来越稀少。如何保护这种传统工艺和文化?笔者认为依靠职校服装专业培养热爱这种传统工艺、有较强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操守、适应能力较好的综合素养高的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是重要的解决之道。本文从专业文化熏陶、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对如何培养综合素养高的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进行探讨。

一、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的专业文化熏陶

通过让学生了解桂西少数民族服饰魅力,增强学生对本土民族服饰的兴趣,提升他们对本土民族服饰文化的素养。

1.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服饰文化内涵的了解。服装是人类用各种物质材料创造出来的,但它又不是单纯的自然物,而与人的精神有关。它既是人类学物质生活的产物,又是精神活动的产物,最终体现在两个方面:物质性和文化性。结合人类服饰文化的各方面符号,能感受到历史、民族、社会、审美、心理、民俗、生理的文化,产生不同的文化联想。学生通过依托本地博物馆欣赏民族服饰,或者观看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大型舞台剧,比如《白鸟衣》和《花山鼓舞》,从而感受少数民族服饰的美丽,领略蕴含其中的民族文化精神。

2.引导学生欣赏民族服饰的传统手工艺,包括服饰制作技术和装饰工艺。通过专业教师的现场演示或者实地参观考察,让学生切实感受民族服饰的制作技艺。桂西高原的隆林、西林等县的苗服属于川黔滇型,即几何花衣披肩型,款式多样,色彩鲜艳,刺绣精致,穿着轻盈飘逸。女装基本特征是大领对襟中开,大领左衽或右衽,部分为大襟衣和由大襟衣演变的款式,有些衣外设计附属饰件。大都着中长百褶裙,部分着短裙。裙子为多节式,以蜡染、刺绣、花边、花带为主要装饰。不少学生观看现场制作后跃跃欲试,对民族服饰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专业技能的培训

通过与时俱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民族服饰制作技术和设计工艺能力。

1.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提升学生服饰制作技术和设计工艺能力。行动导向教学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实践证明,在培养学生对民族服饰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实时提出服饰设计和制作的任务,通过指导学生分组能较好地完成一件民族服饰的设计与制作。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先分析本土苗族服饰,然后结合贵州、四川、湖南、海南等地的苗族服饰进行总体对比分类,再让学生看一些苗族便装和盛装图片,最后教师布置学生结合本土苗族服饰进行变形设计实践。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本土苗族服饰产生浓厚兴趣,也能让学生了解其他地区苗族元素并学会融会贯通,发扬与创新本土苗族服饰。

2.创新设计教学法提升学生服饰制作技术和设计工艺能力。设计教学法就是设想、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去执行解决问题。服饰设计师专业教学中,必须注重民族服饰文化的教学渗透,强调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进而实现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如何实现传统民族服饰的现代化呢?这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法中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首先是元素的提取。元素的提取的角度多种多样,具体按照元素的种类来分大致有色彩组合、图案纹饰、工艺细节和款式风格四类。学生在欣赏民族服饰中,会对民族服饰粗犷斑斓的色彩搭配产生不同感触。在具体的设计辅导中,应该因人而异,引导学生从自己感触最深的角度出发,进而从中提取最合适的元素现代化。其次,元素拓展。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色、质、工的转化使元素一步步地进行现代化的蜕变,最终达到为设计所用的目标,拓展阶段其实就是使民族服饰元素从原始状态完成现代应用转变的关键步骤。比如,壮族铜鼓中两条蛇一个青蛙构成吉祥图,最后演变成壮族祥云纹,祥云纹在壮锦不断变化拓展符合现代元素。最后,进行设计整合。这个阶段的教学通过培养学生设计的整体理念,进而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现代市场观念。

3.引进传统师徒制授方法提升学生服饰制作技术和设计工艺能力。师徒制教育在民间服饰工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民间服饰工艺多使用简单的材质、运用夸张的手法、细腻的造型传达普通民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蜡染工艺。蜡染工艺以其独特到之处为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同胞所喜爱,长久以来一直在苗、壮、布衣、彝族、仡佬等民族地区流行,其苗族蜡染最为精湛。如今很多高校和职业学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然而简单的课堂学习并不能学到蜡染精髓,至多就是宣传这一民间艺术的魅力。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利用寒暑假和社会实践课带领学生到民间手工艺者店里拜师学艺,让师傅手把手教授,或者由学校聘请民间手工艺者为客座教师来学校一对一师徒辅导,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民间服饰工艺的精髓。

三、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作为本土民族服装设计师,除了爱岗敬业、忠于职责、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外,更重要是培养以下几方面素养:

1.为“民”服务精神。有服务本地少数民族群众意识,深入了解本土少数民族喜欢什么款式民族服装,结合流行元素,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量身定制时尚而有当地特色的民族服饰。

2.团队合作精神。无论是在民族服饰裁缝店工作还是自己成立民族服饰工作室,一件民族服饰都不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作为未来的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的学生们必须学会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树立团队合作精神。

3.民族素材与创意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这种理念,是学生成为优秀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至关重要的因素。(1)汲取传统文化。民族服饰设计师在借鉴各种民族传统服饰时,应从多种角度广泛吸取各种传统文化,如古代建筑、绘画、民俗、用具等具有传统文化代表性的物象。入围“国际青年设计师大赛汉帛奖”设计师王贝妮,她的一件以盘扣为主题的作品就是将“盘”工艺进一步放大,放大到整件衣服后背。(2)贯通文化艺术。从某种意义来划分,时装设计也应该属于文化艺术类。因此设计师在表现服装时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艺术门类融会贯通,在文化艺术时尚内共同发展。设计师应该以触类旁通敏锐的目光发现流行时尚,如电影、音乐、文学、戏剧等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可为设计带来取之不竭的设计素材。

【参考文献】

[1]陈敬玉.传承与创新——论民族服饰文化的教学渗透[C]//传承文化创意未来——2010年“中国概念&创意产业”国际服饰文化暨教育研讨会(ICCEC)论文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优化作业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篇7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题海战术让学生生厌, 如果我们的作业设计富有创意, 形式新颖, 内容联系实际还有一定的趣味性, 学生一定会乐此不疲, 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要让作业吸引学生, 必须在设计形式和内容的“新”和“趣”上下工夫。因为“新”能让人注目, “趣”而有用则让人流连:学生若能在“新”和“趣”中作业, 其收获岂能与一般的题海战术相提并论?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 为使学生情与文相通, 课前, 我让学生搜集有关总理生前的动人事迹。学完后, 引导学生画一个花圈, 上面写上表达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挽词。如, 学了修改病句, 可设计趣味游戏题:学生扮演医生, 给“病人”写诊断书, 开处方, 动手术。这样的语文作业形式生动、活泼、有趣, 人人都有内容可说、可写, 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喜欢的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写作业。

二、作业设计要体现操作性

设计操作性作业, 解放学生的脑和手。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上。”爱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 因为他们希望自己在玩中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动作思维。重视设计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完成作业, 无疑有助于鼓励学生去发现、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探索研究中获取直接知识与经验, 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 感受成功与快乐。例如, 对于低年级学生, 可以根据“人民币的认识”设计市场调查性的作业, 了解自己喜欢的食品的价格。如: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之后,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年份, 动手制作一幅精美的小年历。学生通过动手实践, 不但学会了知识, 而且学会了运用知识。

三、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 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 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这样, 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 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的做法, 给学生的作业开设一个“自助餐”, 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 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 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 提高语文能力。我们可以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建立作业库, 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内容和形式。如, 上完课文《蚂蚁和蝈蝈》一文后, 可以设计以下三类作业, 让学生自选一题:A.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B.演一演蚂蚁和蝈蝈, 看谁会是最棒的演员。C.想象说话:第二年夏天又到了, 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 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 它们会干些什么呢?这样的作业, 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 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较难的作业做, 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做简单的作业。

优化作业设计培养史学意识 篇8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07年中学历史高考试卷的考试报告显示,学生对于第36题的答题状况非常不理想。题目的原貌是这样的:

阅读下列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第二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第三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

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

问题:你认为当时工人阶级的状况如何?

答题中显示出来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不能依据材料来提取、分析和归纳信息,而是脱离材料,依据自己对教材的记忆,大肆书写教材上现成的结论,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失分非常严重,甚至有学生将教材上的内容写得满满当当,结果却一分未得。

个人认为这是一道好题,适应了当前上海二期课改的方向,体现了要将学生从死记硬背、把教材当圣旨的不科学的学习风气中解放出来的导向,也是对我们一个阶段以来史料教学法效果的检测。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显示出学生的“唯教材论”并未改变。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教材表述就是绝对的真理,以为教材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唯一法宝。

那么,如何在作业中培养史学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摆脱教材就是百灵仙丹、什么都能对付的错误想法呢?个人认为可以在作业的优化设计上多下些工夫。

一、运用史料创设情境,促进知识理解内化

由于教材编写总体结构的要求和字数的限制,中学历史教材结论性、概念性的表述相对较多,生动鲜活的历史史实较少。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从生动的历史事实或多角度的历史评述中获取信息,然后再理性提升,自然生成概念和结论,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达成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尽可能以不同来源、不同形式的材料来丰富学习训练的内容。教师要尽量避免直接考查教材结论,因为这样就很难获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知识,也许只是死记硬背后的结果。

案例1

初步设计:

“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乌孙夹攻匈奴,派他两次出使西域。他虽然无法完成使命,却意外地打通了中西交通的路线。”——上海高三历史教材

材料中的“他”是指

A班超B甘英

C张骞D鉴真

优化设计:

“他这一去就耗费了半生的光阴,而且有许多年是在异国的牢笼里度过的。但他回国时,带回了一大堆传奇故事和一些写满奇怪文字的书稿,以及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货物,比如葡萄种子。”——梅夫·肯尼迪《考古的历史》

材料中的“他”是指

A班超B甘英

C张骞D鉴真

优化思路:

虽然两道题目的选项是一样的,但题干选用的材料却是不同的,前者来自教材直接表述,后者来自当代史学家的论述。这样的替换,能体现出检测目标的不同,前者检测的重点是学生是否牢固记忆了教材文字,后者检测的重点是学生是否理解了教材知识。显然,后者是符合当前课改理念的。当然,这样的替换不是随意的,要求教师所选择的材料必须是科学的、典型的和具备充分信息量的。

二、改进史料呈现方式,适应学生认知特征

符合学生认知和思维特征的史料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难度过低或过高的题目都难以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尤其是高难度的史料可能还会导致学生的排斥感,这样的史料训练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其认知特点是不同的。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呈现的史料应具备生动形象性,尽量多选用些图片史料。对于文字史料,要选用比较通俗易懂的史料,每段史料的字数一般控制在一百字以内,还可以依据学生情况对关键信息采取强化突出处理。对于一些古文史料和外文史料,一定要对超出其认知水平的内容作好注释和疏通工作。对于一些枯燥的数据,教师可事前制作转换成图表史料。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我们可以适当增加文字史料的深度,但必须把握好难易的度。

案例2

(检测对象所在学段为八年级)

初步设计:

材料:

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0.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国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问题:

从材料中,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优化设计:

材料:(将原文字材料转化为如下图表)

问题:

当时美国社会财富的分布状况如何?

这种分布状况对大多数百姓的购买能力有何影响?

优化思路:

这道题目的前后变化是非常大的,首先是材料形式的变化,将文字叙述的数字材料转化成了数据柱状表,使相关信息一目了然;其次是问题的设计,更具指向性和针对性。这种变化适应了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从这道题目前后面貌的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内容的材料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关键要看哪种形式更适合特定的学生群体。

三、构建史料问题关系,提升史学思维意识

在运用史料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问题的设计,进而构建合理的史料与问题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来源与史料应密切相关,问题的解答与史料既要有相当关系,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史料,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新知的欲望。另外,如果打算设计连续相关的几个问题,就要充分注意问题与问题相互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做到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也唯有如此,学生才会真正重视材料,他们的有效思考才有了立足点。反之,如果材料与问题之间关系脱节,材料成了摆设,即所谓“伪材料”,那么学生答题完全可以跳过材料,这样做对学生史学思维意识的培养是毫无意义的。

案例3

初步设计:

材料:

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华盛顿传》

问题:

当时该国的政体形式如何?

优化设计:

材料:(同上)

问题:

(1)作为总统,他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

(2)当时该国的政体形式如何?

优化思路:

运用同样的材料,后者重点对问题进行了完善,使问题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凸现出来,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也更紧密。在初步设计中,材料只是一种摆设,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问题设计不当,导致学生完全可以跳过材料直接做题,使这段材料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伪材料”。但经过优化,增加了一个设问,这个设问引导学生关注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发现问题的本质,最终再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问题二是对问题一的深入和补充,如果学生一时对问题一缺乏答题思路的话,问题二则作了很好的点拨,使学生很快能从美国政体中关于总统的权力极限上找到答题方向。

现代设计方法应用能力培养 篇9

研究生教育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基础更强、适应面更宽的新型设计人才, 各高校普遍开设了现代设计方法课程, 但在一些研究生教育时间不长的新兴学校, 这方面的教育还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 我校机械专业研究生现代设计方法课程的现状分析

目前, 机械专业研究生现代设计方法课程还存在如下一些亟待解决的不足:

1.1 课程内容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

我校机械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开设了多门与现代设计方法相关的课程, 如有限元方法、机械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等。以有限元方法为例, 课程总学时为40, 选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有限元法基础与程序设计》作为教材, 由于该教材偏向于土木工程专业, 偏重于介绍梁、杆系的有限元, 而机械专业特别是车辆工程方向在实际应用中多以薄壳、实体单元为主, 教材的内容与专业方向结合不够紧密。

1.2 理论教学为主

有限元法涉及弹性力学、材料力学、线性代数、数值分析等多方面, 要用好这个工具需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然而在有限的学时里以繁琐的公式推导为主的讲解, 导致学生对所接受的知识没有具体概念, 实际应用能力缺乏。

1.3 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在完成有限元方法、机械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等课程的理论学习后, 由于没有开设与之配套的该领域成熟的如Matlab、Abaqus、Hypermesh、Nastran、Ls—dyna等大型通用软件的教学, 不利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阶段运用这些技能完成研究任务。

2 提高研究生现代设计方法应用能力的实践

为了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理论课程结束后, 我们在本梯队研究生中开展了提高其现代设计方法应用能力的实践。以主流商业有限元分析软件的使用为例, 开展了如下一些工作:

2.1 软件的操作训练

要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问题, 首先必须掌握基本的操作, 了解软件的功能, 为此我们设计了典型的例子,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软件的使用。同时, 要求学生在正确完成题目后将操作步骤以图文的形式记录下来, 形成今后的操作规范。由于学生并不是每天都在使用有限元软件, 有些原先熟悉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会遗忘, 此时再回头去查阅原先的学习笔记就可以快速的将所需的功能找到。这一要求经实际证明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如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录的在hypermensh中定义Ls—dyna求解器弹性材料属性的操作步骤:

操作流程:单击材料定义图标, 给定材料的名字, 选择cardimage为:mat24, 然后点击creat、edit进入参数定义界面。输入必要的参数, 完成材料的定义。

屏幕抓图如图1。

2.2 结合工程实际强化有限元模型化能力

建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有限元模型是得到正确结果的前提条件, 在车辆结构设计中其有限元模型根据不同的车型, 其边界条件是有差别的,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有些分析人员对于车辆结构、力学知识认识不透彻, 往往不加区别的套用一些国外轿车有限元分析的边界条件, 造成分析错误而不知。

如下图为微型车车架弯曲刚度分析中采用的一种边界条件, 该边界条件直接套用了国外轿车分析规范中的定义。对于前后悬架均采用螺旋弹簧、仅有4个支点的轿车而言, 这种约束是正确的, 但对于前悬采用麦弗逊式悬架, 后悬采用钢板弹簧的微型车则不适宜, 原因就在于此时车架的支撑点变为6个, 如将后悬前吊耳约束后, 缩短了整个车架的支撑跨距, 无疑会明显增多车架的计算刚度, 无法为方案的评判提供正确的数据。图为采用图所示的边界条件与采用正确的弹性支撑得到的刚度曲线对比图, 可以看到, 两者有明显的差别。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 原因就在于分析人员对于本专业的结构理解不清楚, 不能将实际结构转化成正确的有限元模型。因此, 我们在训练研究生的有限元分析能力的时候, 着重分析了车辆各类实际结构的力学特点, 要求学生从结构的力学本质出发思考该如何进行有限元模型化, 从而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

2.3 实际问题的实践训练

经历软件操作学习、有限元模型化训练后, 然学生参与到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中, 通过观摩-独立分析-结果对比等环节,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增加学习兴趣, 使其应用现代设计方法的能力得到了最终的提高。

3 结语

随着企业对学生现代设计法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 完善现代设计方法的课程体系建设, 加强理论和实践操作的结合, 构建多层次的现代设计方法课程体系, 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现代设计方法应用能力, 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摘要:本文是以车辆专业研究生为个案, 分析了我校机械专业研究生现代设计方法应用能力培养质量的现状, 提出对策建议以改善培养现状, 最终使研究生的相应能力获得全面提升

关键词:现代设计法,应用能力,研究生

参考文献

[1]薛寒冰.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思考--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个案[J].时代报告:学术版, 2013年第1期

多重设计培养学生对比意识 篇10

一、求同对比, 启动学生对比意识

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 将相反、相对的事物进行比较, 或者是将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对比法, 有求同对比, 也有求异对比。所谓求同对比, 是通过对比找到同一类事物的相同点、相似点。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求同对比时, 要体现对比的多元性, 文体、结构、语言、写作特色等方面都可以展开求同对比, 让学生在对比中形成清晰的“同类”感知。

在学习鲁迅的《雪》时, 文本中多处景色描写都非常有特色。教师让学生将本文中的景物描写与 《藤野先生》中的景物描写进行对比, 感知两篇文章景物描写的相似之处。学生迅速展开对比阅读, 并给出对比认知。有学生说:“这两篇文章虽然一篇是写景散文, 一篇是记事散文, 但两篇文章的景物描写有许多相似点。”有学生说:“这两篇课文中的自然景色描写有相似之处。《雪》中‘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藤野先生》中‘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 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这两处景色描写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描写极为生动形象。”

从学生对比中可以看出,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求同对比是非常有成效的。教师之所以要让学生对这两篇课文进行对比, 因为它们都是鲁迅的作品, 其写作手法有更多的内质共性特征。学生大多对鲁迅作品的语言存在一些认知困惑, 感觉他的作品语言比较生涩难懂, 通过这样的语言应用对比, 可以找到破解鲁迅作品语言解读难题的重要渠道。

二、求异对比, 挖掘文本对比价值

求异对比是对比学法中最常用的操作方式。所谓求异对比, 是对对比项不同点展开的学习感知行为。教师要对教材文本展开深度挖掘, 探寻文本求异对比点, 给学生做出示范引导, 在对比内容选择、对比点切入方式、对比分析方法、结论归结等方面, 给予学生到位的引导。语言表达、结构组织、开头结尾、点题形式、修辞运用等方面, 都是求异对比的重要切入点。

语文阅读教学常常需要对文本展开多重探究分析, 利用对比方法, 能够开辟更多的阅读探索途径。教师在讲解《敬畏自然》第二自然段时, 给出一组思考问题:这段文字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人们却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这段话要表达作者什么观点?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和集体讨论, 很快就给出了学习感知成果。有学生说:“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批评人们不是自觉敬畏自然, 而是逆自然而行, 破坏自然环境。这段话主要通过对比手法, 告诫人们要敬畏自然, 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做事。如人类活动对大气造成污染, 导致极端气候出现, 这就是不敬畏自然造成的恶果。”

求异对比能够促使学生建立清晰记忆, 并形成对比意识。教师通过设计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展开对比阅读, 学生在对比中形成阅读感知:人类和自然相比, 实在是太渺小了, 我们应该敬畏自然。任何违背自然的行为, 都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这种学习认知具有主动性, 其学习成果自然是鲜活的、深刻的。

三、置换对比, 提升教学对比品质

所谓置换法, 是指用相似的内容置换原文内容, 通过置换前后对比, 让学生获得最直接的感知。特别是对文本词语、句子进行分析鉴赏时引入置换法, 可以让学生直观感知置换效果, 通过多元对比, 形成深刻的思维认知。

在学习《云南的歌会》时, 教师设计了一组词语置换训练任务, 将括号内的词语删除, 添加相同或相似词语, 体会置换前后的表达效果:“在场的既多 (内行) , 开口即见高低, (含糊) 不得。所以不是高手, 也不敢轻易 (搭腔)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 (唱败) 了三个对手, (逼) 得对方哑口无言, 于是 (轻轻) 的打了个 (吆喝) 。”学生在讨论置换效果时, 大多有深刻体会。有学生说:“将‘内行’换成‘高手’感觉还行, 可和后面的重复了, 将‘唱败’改成‘打败’, 好像也行, 但失去了 ‘唱’的意味。”所以, 无论怎么置换, 都没有原文词语运用得更恰当。

语文课堂教学有自身的学科特点, 教师引入置换法是教学全新尝试, 往往可以起到奇特的作用。汉语词汇浩如烟海, 展开多重对比, 可以提升词语应用贴切性, 对塑造学生语文学习品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 教法探索成为课堂教学新的增长点。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对比法是经过实践验证的高效教法, 教师要进行潜心研究, 精心设计对比教法, 通过多重对比, 开阔学生视野, 赢得语文课堂教学主动权。

摘要:对比法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对比项求同对比、求异对比、置换对比, 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启动学习思维, 深度挖掘文本的对比价值, 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培养学生对比意识。

上一篇:安全标准化工作体会下一篇:工程师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