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与科学发展观

2024-06-06

企业文化与科学发展观(精选十篇)

企业文化与科学发展观 篇1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特伦斯和阿伦合著了一部颇具影响的专著《企业文化》。书中给企业文化的定义是:“用以规范企业人多数情况下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不成文规则体系。”《电子精英的经营智慧》一书的作者詹姆斯将企业文化比作河岸:“企业里的行为如同在两岸间奔流的河水。随着时间的推移, 奔泻的河水将河道冲刷得更深, 从而加强了企业文化, 不断重复过去曾使企业走向成功的行为。”

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因此,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的永恒主题。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企业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本文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这个词的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一种新的思想和理论在形成过程中, 往往会发生众说纷纭的现象, 企业文化也不例外。纵观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大体有以下四种主要观点:

1. 五因素说

美国的迪尔和肯尼迪在《公司文化》一书中指出, 企业文化是由五个因素组成的系统, 其中, 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 是它的四个必要的因素, 而企业环境则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又一最大的影响因素。

2. 两种文化总和说

这种学说认为,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物质文化是显性的文化, 主要指企业中的设施、工具、机器、材料、技术、设计、产品、包装和商标等;精神文化是隐性文化, 主要指企业的价值观、信念、作风、习俗、传统等。

3. 群体意识说

这种学说认为,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群体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所谓群体意识, 是指员工所共有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及性格风貌。

4. 精神现象说

这种观点认为,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含企业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在内的有机整体, 是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 是企业的“意识形态”。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对企业文化作如下定义: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 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 同时, 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 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物质文化等四个层次构成。

1. 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 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地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 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 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本来只有人才具有精神。企业精神这一概念的自身就是把企业人格化了, 它是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 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 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 也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企业精神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经营优势和精神财富, 它不是可有可无, 而是必不可少。正如美国IBM的董事长小托马斯·沃森所说: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较取得何等成就, 主要决定于它的基本哲学、精神和内在动力, 这些比技术水平、经济资源、组织机构、革新和选择时机等重要得多。

2. 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 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 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企业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

(1) 企业法规。企业法规是调整国家与企业, 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或服务性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同国家的企业法规, 都是以国家的性质、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为基础制定的, 对本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企业法规作为制度文化的法律形态, 为企业确定了明确的行为规范, 是依法管理企业的重要依据和保障。

(2) 企业经营制度。企业的经营制度是指通过划分生产权和经营权, 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 强化企业的经营责任, 促进竞争,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责任制度, 是企业制度文化的组织形态。

(3) 企业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一般来说, 企业法规和企业经营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 同时也促使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但真正制约和影响企业文化个性的原因, 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企业的制度与企业的经营观念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合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而正确的经营观念和价值观念又会促进制度的正确贯彻, 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 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4. 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 其显著的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 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 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 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反之则将削弱企业的组织功能。正如《财富》杂志评论员文章所指出, 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 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深入研究了企业文化与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他们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发现具有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 (消费者要素、股东要素、企业员工要素) , 重视各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的公司, 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在11年的考察期中, 前者总收入平均增长682%, 后者则仅达166%;前者公司股票价格增长为901%, 而后者为74%;前者公司净收入增长为756%, 而后者仅为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社会、不论是对当前还是对未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以下意义:

(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树立和强化“以人为本”理念, 形成和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 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举措。

(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 弘扬团结友爱精神, 形成互助合作和健康向上的氛围, 有效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素质,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有利于增强企业全体人员艰苦奋斗的精神, 形成节约习惯和风尚, 从而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以及节约型企业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有利于树立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与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深化企业各项改革, 不断更新经营理念, 弘扬开拓进取精神, 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有利于提升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的道德水准, 是实现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要求的重要支撑, 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6)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有利于加快形成学习型组织, 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总的来说,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发展史上的一场文明变革。实践证明, 成也文化, 败也文化。一个缺乏优秀文化的企业必然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必然选择,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 因此, 必须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作为未来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摘要: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因此,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的永恒主题。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企业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本文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企业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参考文献

[1]崔月琴.企业文化管理:现代企业的追求和标志[J].税务与经济, 2000 (3) .

[2]吕瑛, 何怡洪.企业文化管理的战略思考[J].石油大学学报, 2004 (4) .

企业文化与科学发展观 篇2

近年来,由于科技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规模日趋扩大,工伤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薄弱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要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就必须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构建企业的安全价值观,也就是企业要有自己的安全文化。只有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才能做好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预防事故的发生,才能创造一个和谐平安的生产环境。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安全文化

2.1 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企业(或行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的、遵循的,具有企业 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与行为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和进取精神;为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习俗等。

2.2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意义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从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安全管理水平的确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总体来说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企业领导和员工不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没有把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提高到思想层面上,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为了最大限度的扩大竞争优势,不惜减少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合理的安排安全文化建设投入,能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随之上升,达到企业的发展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双赢。

2.3 “以人为本”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

2.3.1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化企业责任

在现代市场经济秩序中,企业和个人是市场活动的主体。传统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将企业视为追求最大利益的理性主体。然而在现代经济学中,市场自动实现利益均衡和最优配置的结论需要一系列严格理论条件而在真实的经济运行中无法达到。

企业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必须在宏观的社会环境中遵循必要的社会道德规范,甚至必须担当相应的社会责任,才不致使它的活动与社会利益相冲突,不能以牺牲职工的安全为代价去发展生产,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是企业的命脉,决定了企业的前途。要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就必须将发展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经济行为之中。

“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科学发展观通过“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落实“以人为本”这一发展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需要和利益为本。这里的“人”既是单个的“个人”更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这里的“需要和利益”,既包含人的物质生活、生存环境的需要和利益,即自然属性的需要,也包含政治、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的需要和利益,即人的社会属性的需要。满足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理想状态。不能无视工人的合法权益、基本民权和生命安全,形成所谓的“血汗工厂”。

2.3.2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设

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只有持之以恒,落实到位,才能保证生产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下。制定企业安全的总目标,按照整分合原理,对企业领导和职工进行明确的分工。具体来说在企业的总的安全目标制定以后,从上而下按照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安全目标的分解,使企业每个领导和职工都有确定的目标和责任。在目标分解过程中,不要遗漏任何一个部门和科室。使企业安全工作形成一个连锁的体系,进一步实现安全文化的建设。

2.3.3 安全教育的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媒体和社会资源,经常性地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以生产中实际发生的事故为案例。组织事故安全展览。进行案例教育。并就事故原因展开讨论,从中找出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二是充分利用悬挂横幅、宣传画,张贴标语、公益广告等形式对企业领导和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唤醒他们对生命安全的渴望,从而提高领导与职工的安全意识;三是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安全道德,开展主题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围绕着企业安全文化的各个层次,在广大职工中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从根本上提高对安全的认识,增强应急安全保护意识、间接安全保护意识和超前安全保护意识。

2.3.4 重视人体生物节律的应用

在安全工作中,对于某些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岗位。为了防止操作人员的误操作导致事故,可以采用人体生物节律控制方法。对于每个职工。用计算机程序计算其生物节律值,确定其每天处于生物节律的哪个时期,生产调度指挥者可以根据人员情况合理安排每个人的作业时间和作业强度、难度,尽量避免在低潮期进行危险性大的作业,向每个职工每月发放生物节律卡片,提醒安全生产,使职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生物节律高潮期,是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的好时期,企业各级安全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时期。

2.3.5 重视激励的作用

激励是激发和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它是整个管理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管理的核心在于人,组织的生命力来自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热忱,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企业领导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去解决人们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和管理难题。为此,可以建立奖励机制。采用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结合的方式,去调动职工生产的积极性。在奖励体系中,应以物质奖励为主,荣誉奖励为辅。比如,可以在职工间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操作技能比赛、评出“安全生产之星”,按照安全生产水平等级递增分为三星、四星、五星。结合企业的年度、季度目标,定期对职工实施考核,给予优秀职工以物质和荣誉的双重奖励,让他们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树立起安全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组织其他成员的行为。

2.3.6 分析职工心理特性,做好思想工作

职工的心理特性与安全生产关系重大,健康的心理促进安全生产,消极的心理影响职工的情绪、工作态度,从而影响人其认知水平和效果,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职工的家庭、经济地位、嗜好、习惯、性格特征等情况掌握其心理变化规律,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为职工排忧解难,消除其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把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在萌芽中。企业安全文化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建桥文化助推企业科学发展 篇3

梳理企业文化脉络,完善文化体系建设

企业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独具特色、富有个性化魅力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从梳理企业文化脉络着手,提炼出真正符合企业实际,同时又体现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科学系统调研,夯实文化建设基础。

系统、全面、客观的企业文化调研是企业文化体系形成的最坚实也是最基础的部分。2008年,我们以公司成立50周年为契机,成立专门班子,通过资料分析、员工访谈、问卷调研、专题座谈会等方式,从地域人文、行业特征、历史沿革、领导层思想、发展战略等方面,全面梳理企业文化脉络,提炼出公司文化的基本内涵。2012年,公司又以进入桥梁领域20周年为契机,开展了建桥20周年系列活动,全面回顾公司“桥品牌”的打造历程,在广泛征集、专题研讨、员工访谈的基础上提炼出新的建桥精神,进一步丰富了公司文化内涵。

丰富的理念文化,构建特色文化体系。

二公司的企业文化提炼,是在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讨、不断验证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三种优良传统”,支柱企业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练,公司形成了三种企业传统——“四海为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穷则思变、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爱岗敬业、情系二航”的奉献精神。伴随着公司的发展,这三种传统成为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着公司的发展代代相传、熠熠生辉,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

“两个核心能力”,提供智力支撑。公司企业文化还表现在两个能力,即核心技术的拥有和创新能力,以及整合资源能力,这两点恰好是我们市场竞争的法宝,能为公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个人才观念”,实现持续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还表现在以人为本独特的“人才观”,因为它不仅能推进公司的进步与创新,还能成为公司发展的活力和源泉。

“独特建桥精神”,唱响建桥品牌。公司的建桥之路贯穿于重要的转折时期,见证了公司的快速发展,也凝聚出了新的建桥精神,它是公司传统精神的超越与升华,也是公司企业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即:“变中求进,勇攀高峰,精益求精”,代表着公司在桥梁建设领域的气魄、求知及追求。

三种传统、两个能力、一个观念以及独特的建桥精神,是公司经过50多年市场博弈培育出来的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是公司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在公司机体内生根、萌芽、生长,强烈地彰显了公司的软实力。

坚持“四全”推进原则,打造公司特色文化

二公司按照“四全”推进原则,即理念传播全方位、文化推展全渗透、品牌建设全过程、员工素质全提升,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的核心文化理念,传输给每一名员工及相关方,从认同到自觉,从传播到拥护,全力打造公司特色文化。

理念传播全方位,形成共同价值追求。

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一个“实”字,既重视企业文化理念的建立和完善,更注重在理念“落地”上下功夫,全方位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切实将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全体员工的血液里,形成共同价值追求。要让企业文化理念在员工心中扎根,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为此,公司在开展文化理念传播的过程中着力抓好“四化”:

理念传播形象化。理念形象化是用可视、可听的方式展示理念、宣传理念。我们以《中交股份视觉识别系统》为蓝本,编制公司《项目形象策划手册》,完善视觉识别系统建设。把项目作为理念传播的窗口,从工地大门、会议室、大型设备,小到胸卡、文件袋、茶杯上都印上企业理念标识,使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耳熟能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利用开工奠基典礼、竣工庆典等活动和社会各界及各级领导检查指导等有利时机,通过展板、标语、条幅等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企业文化;近年来,公司还通过推出首部企业形象片《风雨二航,长江作证》,企业歌曲《二航人》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诠释企业的文化理念,使企业文化的宣传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员工理解和接受。2012年,公司以总部新办公大楼入驻为契机,建立了具有展示企业发展轨迹、员工精神风貌和良好企业形象的企业展厅,以多媒体的形式为企业文化理念的传播增添了又一生动场所。

理念传播故事化。企业文化故事是对企业文化理念具体化、形象化的诠释,如同企业文化理念的“种子”。精心挖掘、提炼、传播这些“种子”,才能更好地让其在员工的心田扎根、发芽、成长,帮助员工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更好地践行企业文化理念。我们尽可能地多利用公司网站、内部报刊等设置专栏,宣传推广企业文化故事,编辑出版了《企业文化故事: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故事:传统精神》等文化系列读物。为了加深员工对故事的印象以及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公司通过举行读企业文化故事演讲比赛、征文活动、交流座谈会等形式,以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泰州大桥项目部、朝天门大桥项目部还举办传统精神报告会,邀请退休领导、劳动模范以亲身经历讲述公司的传统精神,让企业理念真正走进员工的心里,发挥更大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理念传播人格化。企业文化在员工践行的过程中,推出有说服力的企业先进典型作为员工的榜样,其传播效果比抽象的说服效果更好。近年来,公司先后推出了全国劳动模范孙家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绍彬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组织开展了“公司十佳青年”“年度十佳员工”“公司首届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从培养典型、宣传典型、树立典型的角度,通过公司报纸、网络、报告会、颁奖典礼等对先进人物进行立体的宣传,通过先进事迹发挥典型效应,不断充实企业文化内涵。

nlc202309032127

理念传播常态化。公司每年都对新入职员工开展企业文化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新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感;公司还以一些节日、纪念日为契机,每年开展一至两项体现企业理念的主题文化活动,让员工深刻领悟企业理念的内涵与精神核心。2009年,公司以建企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为平台,编辑出版《风云50年》发展史、《情系二航人物录》《浓墨重彩绘画卷》等员工书画摄影作品集,制作《风云50年》纪录片,举办大型主题文艺演出,把企业理念融入其中,寓教于乐,使企业精神文化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悄悄生根发芽。今年,公司将开展建桥精神发布会这一大型主题活动,通过公司建桥之路专题纪录片、建桥理念海报、建桥品牌画册、“建桥风云人物”“十大建桥品牌”评选等,多角度、全方位传播公司建桥精神。

文化推展全渗透,引领企业科学发展。

文化渗透到企业制度中。公司坚持把文化核心理念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引领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激励管理创新,并通过一系列载体推动,使企业管理进入良性轨道。2011年是公司“精细化管理年”,我们以编制“十二五”规划和开展“精细化管理年”主题活动为契机,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管理之我见”大讨论活动,并编辑出版了企业文化丛书《管理之我见》,活动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引导广大员工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入手,找问题、查原因、谈思路、讲措施,深入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谋划发展、破解难题,营造了聚焦发展、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公司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各项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文化渗透到生产经营中。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把企业文化与企业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化促进安全、质量、廉政、文明创建等管理工作不断上台阶。

首先,以文化促进安全管理。公司积极引导员工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发展,构建安全生产防线。近年来,公司大力加强班组建设,严格执行“班组班前会”“周安全例会”“月度安全专题会”,坚持对所有一线员工尤其是新进场的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做到培训全覆盖。同时,大力开展师徒活动,通过“以老带新”“一师一徒”“一徒多师”“师徒捆绑”等形式深入开展师徒活动,使安全文化在班组落地生根。此外,还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大讨论”“党员身边无事故”、编制《安全文化手册》、下发“友情提示卡”“写一封安全家书”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

其次,以文化促进质量管理。公司把提高工程质量,打造企业品牌作为项目文化建设的重点,把层层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搞好质量控制作为提高工程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公司九堡大桥项目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等开展创精品工程、世纪工程等,打造工程建设品牌。

再次,以文化促进廉政建设。公司把“廉洁文化”渗透到制度环节,持续开展警示教育,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强化事前风险防范、事中公开透明、事后考核问责,从源头、制度和程序上进行防范和控制。公司一直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宣教月”活动,通过召开党风及廉洁从业集体谈话会,开展以“学廉洁读本、以文化强基”为主题的廉洁征文比赛,组织广大员工观看红色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和革命教育基地等活动,不断推进廉洁文化建设。

最后,以文化促进文明创建。公司始终将文明创建与企业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两坚持、三结合、四提升”的创建思路,即坚持文明创建常抓不懈,坚持立足创建促进发展,文明创建始终做到与员工队伍建设相结合、与打造学习型企业相结合、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企业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品牌形象及员工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企业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09年1月,公司收获了“全国文明单位”这一殊荣。2011年12月,公司通过复查,蝉联“全国文明单位”。

品牌建设全过程,打造良好企业形象。

明确品牌定位。建立品牌的核心是品牌定位,将文化内涵融入品牌,用企业鲜明特点的经营理念作为品牌定位,通过准确定位,旗帜鲜明地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进而占有市场领域。品牌的定位要有个性,和竞争对手具有明显的差异。

二航局致力打造中国建桥企业第一品牌,其“港航连四海,路桥通五洲”的企业使命、“保持跨江、跨海特大型桥梁上的行业领先地位”的业务战略,均明确了二航局在桥梁建设领域的品牌定位。二公司“以特大桥为品牌,铁路、公路、海外、投资项目协调发展”的产品结构,从战略上明确了该公司的品牌定位,也与局内其他分子公司区分开来。多年来,二公司集中优势占领桥梁建设领域,做精做优拳头产品,产品足迹遍及祖国的江河湖海并延伸至海外,业绩涵盖了所有桥型,囊括了多项世界纪录,创造了众多夺目的标志性桥梁工程,摘得多项高级别工程大奖,为二航局“中国建桥第一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精益求精的产品品牌。公司所摘取的众多产品荣誉足以证明,企业一直牢固树立“建产品、做名片;树品牌,每建必优”的产品品质意识,将所承建的每一项工程都烙上鲜明的代表精品、优质的二航印记。

打造各具特色的项目品牌。项目是企业品牌展示的窗口,打造公司品牌的举措更多地要体现在项目上。公司的主要做法有:注重项目品牌策划,树立项目品牌形象,开展项目阶段性推广,加强项目团队建设等。公司承建的杭州九堡大桥,从项目筹建之初至项目完工,科学有序地打造项目品牌,该项目先后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等多项荣誉,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品牌效益。

员工素质全提升,促进员工全面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以人的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以企业发展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公司始终把人才作为兴企之本,把员工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关心人,尊重人,提升人的素质,为员工的发展提供空间和平台,坚持强化人本管理,着力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引导员工认清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培育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基本条件。不断加强企业文化理念教育,引导员工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清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我们在教育引导过程中,通过组织学习公司企业文化读本和进一步的教育、培训,使员工对企业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并根植于脑海中,体现在行动上。

加强学习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干好高质量的工程,公司积极为员工成才创造条件。在项目部建立图书书屋,配备电脑等硬件设施,为他们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技能培训上,采取外培、内训、岗位练兵、以老带新等形式,有计划地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调动员工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以人为本,提升员工幸福指数。把项目建设纳入项目文化建设范畴,努力改善员工工作生活条件,创造宽松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员工安心工作。近年来,二公司在各项目建设中,积极为员工设立活动室、订阅报纸、书籍,项目部有计划地定期组织安排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使员工感到工地就是家,不断提升员工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郝幸田)

创新企业文化落实科学发展 篇4

1、建立覆盖全员的4E岗位精细管理标准。

建立覆盖全员的4 E岗位精细标准, 对于习惯于粗放管理的煤炭企业来说, 是一次近乎革命性的转变。4E管理标准体系的内容覆盖到企业每个人 (eve ryo ne) 、每项工作 (everything) 、每一天 (everyday) 、每一处 (everywhere) 。所有的岗位、工种都要建立具体、量化、可考核的精细标准, 不能进行量化的岗位要进行岗位描述, 建立岗位6S行为规范。把应知标准、应会标准、基本行为标准、工作责任标准、工作流程标准、岗位职业道德标准、岗位综合考核评价标准等内容全部纳入管理标准中。通过对岗位标准的制定、确认、贯彻、兑现、调节、对照、提升, 形成完整的标准攀升体系, 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管理流程。对每个岗位、每项工作任务、每个时间段、每一工作场所进行细化管理, 体现“日事日毕, 日清日高”的管理思想, 以确保实现管结果向管过程的转变, 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变。

2、实施干部走动式管理。

同煤集团设立了走动式管理网络图示, 明确走动区域、走动频次、走动地点, 建立起走动式管理标准体系和考核调控体系, 力争覆盖到各个交叉班和整个生产作业流程, 消灭管理的盲点。各二级单位都建立起干部走动管理卡, 对干部的走动进行双向监督, 对走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三定处理”, 克服了走动不管理、走动不发现问题的弊病。

3、建立严密的考核体系。

在明确了员工岗位标准的基础上, 实行了员工作业日卡和月卡制度。员工作业日卡实录每人当班岗位标准执行情况, 月卡记录每人当月考核结果。日卡和月卡是员工工资收入分配和奖惩兑现的依据, 并根据工作实绩进行全员绩效排序, 评定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待培员工。凡连续三个月不达标者即停止工作, 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重新进入岗位工作。这种严密的考核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工作效率、效益和质量的提高。

4、构建人性化的工作生活环境。

近年来, 重点推出了三项工程:一是绿色工程, 新增绿化面积35.6万平方米, 全力打造花园式、园林化矿区;二是治污工程, 停用了82台烧煤供热锅炉, 集团215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内实现了集中供热;三是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治理改造工程, 已建成标准化住房120多万平方米, 近2万户已入住新居。与此同时, 大力改善员工生产环境, 为井下员工添置防爆热水器、热饭器以及移动厕所等设施, 并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引进到标准化工作中, 使员工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创新安全文化, 推进稳定发展

同煤集团积极创新安全文化建设, 激励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自觉服从服务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的大目标。一是广泛开展安全理念宣传。通过开展安全培训、班前班后学习、安全生产月、理念研讨演讲等活动, 强势灌输“安全第一, 超前预防, 贯穿全程, 关键落实”的安全理念。二是实施安全4E管理标准体系, 实现安全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重大转变。三是把安全标识、安全警示设置在矿井生产现场, 强化员工在作业现场的安全意识。四是建立实施了以“预知、预想、预报、预警、预防、预备”为主要内容的预警预防机制。五是大力推行了10种安全行为的养成。六是对现场的物品、环境、人员、管理事项等实行编码管理, 明确管理责任。七是坚持群防群治, 实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保障安全。八是在选人、用人机制上, 实现了由重生产实干型向重安全生产型的转变。

企业文化助力安徽高速科学发展 篇5

成功的企业孕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成就卓越的企业。无论是享誉全球的跨国公司还是默默无闻的百年老店,这些成功的企业大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并以此为傲,基业长青。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基,建立清晰的文化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文化管理的地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必要,也是这个时代的呼声。

1951年,日本商人松下幸之助第一次踏上了美国的土地,面对强大的美国公司,松下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他对属下说:从前是以一个日本人的立场来考虑事情,如今要以一个世界人的眼光作出判断。作为一个经济的世界,必须利用本民族文化的优点才能从事世界性的经济活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松下幸之助此言的深意,直到日本公司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们发现,公司归根到底是人的组织,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调动人、激励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也是效益和利益的新来源,只有那些善于汲取先进文化并创造出自己独特新文化的公司,才可能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这是来源于《公司的力量》第七章“各领风骚”的前言中的一段话,他以一个真实的时代案例,娓娓道出了文化对于一个公司存在的意义和力量所在。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需要利用民族文化精神的优点,博采众长,独领风骚;在一个行业的发展竞争中,需要利用企业的优秀文化精神元素,纵横驰骋,继往开来;在一个公司的发展中,我们无法逃脱从发展到成长到成熟直至衰退的必然周期,但是我们能够决定这个周期的长度,是短命王朝还是基业长青,靠的是什么?《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思是周国立国虽然很多年了,但由于文王能日新其德,所以他能接受上天赋予的更新天下的使命,使姬周显得年轻而充满活力。公司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周期性不断渐进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组织中,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浪潮不断冲刷变换组织中的人员、技术、战略、业务、市场等等,然而另外一些东西,却能慢慢的沉淀下去,耐得住岁月的洗礼,闪烁出灼灼光芒,那就是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可口可乐公司的创办人阿萨?G?坎德勒曾说,即使我们的企业一夜之间烧光,只要我的牌子还在,我就马上能恢复生产。我们北京的同仁堂药业,每一间店面都会有这样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虽然,我们并不是都喜欢喝可口可乐、都用过同仁堂的医药,然后他们的这些理念却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就是一个企业长盛不衰,历经数年依旧焕发勃勃生机的原因,那就是他们被我们认同的核心价值,即文化。

以1986年安徽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合宁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为起点,安徽高速至今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来,我们经过了艰辛起步,一朝闻名的初创期,经历了平稳发展、累积经验的成长期,经历了融资上市、企业改制的快速突破期,每一个时期都在我们安徽高速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也沉淀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今,我们的发展已经迈上了规模化的台阶,从多元化的探索到逐步稳定了以路为主,四轮驱动,适度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领域的增多,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形势,迫使历经艰苦创业和快速发展的安徽高速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任务更重,发展难度更大,服务需求更多,社会期待更高。同时,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上也逐渐显露出诸多问题,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面对这样的一种新形势,安徽高速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引领企业更好、更快、更科学的发展,如何协调并化解当前诸多的经营困难和管理矛盾,实现我们建设现代化、多元化、跨地区、跨行业发展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管理应运而生,呼之欲出。

我们的文化来源于三个方面:安徽高速多年的发展成长的不断探索与实践、解决现阶段企业主要问题的思想引导、满足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既传承了过去又孕育了现在,同时启迪着将来,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制度与执行的统一,知与行、德与才的统一,既有普遍的社会哲理,又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

我们的使命:“高速先行,引领安徽崛起;微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既是对于安徽高速根本任务的定位也是对于安徽高速存在意义的深刻诠释,指明了我们发展的方向和存在的价值。体现了安徽高速的光荣使命和荣誉,体现了我们的高尚的社会责任和光荣的企业责任,我们的发展是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日益提高的需求而努力,是在为更好的服务客户、服务民生、服务社会而努力。安徽高速不是一个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而是一个负责任为了社会和谐而努力的企业。过去我们是这么做的,现在我们也在这样做,将来我们也要一直走下去,这是我们企业存在的初衷也将是我们最终的归属。

愿景是企业愿意为之不懈努力的追求,这个愿望可能很远很远,当下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够实现,可是我们愿意为这种期许而不断努力,它确立了企业发展的目标,有目标就不怕路远。毛毛虫的理想是希望破茧成蝶,然而这一过程,则充满着艰辛和危险,它不仅要面对来自外界的随时可能导致其丧失机会的危险因素,更重要的是实现内在的自我蜕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蝴蝶的梦想鞭策着毛毛虫的努力,而最终那一刻展翅飞翔是绚烂的,无与伦比的。我们的愿景也将是一个漫长的实现过程,可能需要我们几代安徽高速人的不懈努力,而这一过程,不仅是时间的等待,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内在的不断优化完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以当下,愿景更多的是为我们提出了要求,不断超越今天的要求,不断成长砥砺的要求,励精图治,精进至善。

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准则。从哲学角度上说,价值观是关于对象对主体有用性的一种观念。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重道笃行、通达致远”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结合了公司的特色,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道,就是重科学、重规律、重制度、重道义、重规范、重道路。重道既与我们根本任务吻合,又突出强调了我们一切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规律、承担道义、重视制度、讲求规范。“笃行”强调学要有所得,同时要努力践行、履行所学,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重道笃行指导我们既要正确地做事追求高的效率,又要做正确的事追求好的效果。“通达”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企业对经营管理的要求,是个人对企业的要求,“致远”寓意无论是社会、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只有重道、笃行、通达,才能够走得更远,能够健康、长久、可持续地发展。在这里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一种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战略胸怀,体现了企业的眼光、远见和胸襟。

科学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篇6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企业文化

王大明同志在论坛中的讲话中认为 ,这次论坛是在我们党和国家全面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活动、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举办的,这次论坛既是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也是在探讨和研究企业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应当说这次论坛是一次既有现实意义又有理论价值的研讨会。他重点讲了研究科学发展观时比较重要的五个题目: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如何重建企业的诚信”,“如何坚定共同发展的理念,建立全面协调的利益关系”,“如何强化企业的使命和战略意识,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李世华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企业发展正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和内部深层次矛盾的挑战,企业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对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应该成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不懈的追求。

她同时强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明确企业主业和市场定位,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制定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引导企业一定要着眼于解决影响、制约企业科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近几年来,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都是围绕着中央企业“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发展战略进行的。例如:如何加强企业集团文化战略,以促进和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如何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以创新文化引领中国创造,促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如何加强企业文化融合,以促进企业调整重组的顺利实施,等等,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企业要以自身的历史文化为基础,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未来的发展战略为依据,精心构建起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包括理论体系、规划愿景、提炼企业精神、确立共同价值观和提出与企业管理支撑相匹配的经营管理理念,形成并不断巩固全体员工为企业科学发展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价值理念体系的构建和文本化的完成,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起点,更重要的任务是要把这种表达出去的企业价值观进行转化,使企业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灵魂,并以此支撑和引领企业发展战略,调整企业组织结构,配置企业人力资源,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再造企业管理流程,优化企业员工形象,指导充实员工精神文化生活,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考核企业和员工的业绩。这种转化是基于企业负责人率先垂范、企业内部管理层和人力资源管理多环节的全面转化,是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完善并形成一套企业内部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使核心价值观固化于制度体系,外化于行为体系,贯穿于考核评价体系。她特别指出,在企业科学发展的同时要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做到统筹兼顾?与会企业代表结合本企业实践,畅谈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新体会、新思路、新作法。

创建于1974年的山东招远集团有限公司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习得、共同遵循和维护的基本认识。文化对企业,就像空气对于人一样不可或缺,没有文化,企业就失去了存续的前提和保障,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够强有力地推动着企业持续成长。

2008年7月,招金集团开始实施企业文化管理项目,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座谈、调查问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掌握了大量客观、真实的企业信息,最终,招金集团锤炼出了以“合”为核心、具有企业个性的“大道合行”企业文化体系,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意识,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了企业管理升级,促进了企业高效快速发展。

刚刚获得“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的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简称同煤集团),将文化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制度中,实现“制度管企,文化管人”,从而使员工做到尽心履职责、主动抓工作、落实全过程。同煤集团还通过开展20万员工同读一本书、集中精力共抓一件事、公司上下共建一道景、媒体宣传共唱一个调的“四个一”活动,统一员工思想意志,形成心齐人和的强大合力。在实施文化建设中,同煤集团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基层区队,把管理的突破点选在岗位的精细管理上,建立覆盖全员的4E6S岗位精细管理标准,系统整合了安全、生产、经营、技术等十大类制度,对每个岗位的作业标准、工序流程进行了细化、量化、具体化,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有标准。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实施干部走动式管理,建立起从集团领导到普通员工、自上而下、层层递进的管理模式和闭合机制,设立了走动式管理网络图,明确规定了各级干部走动式管理的次数、班次、时间、巡查内容和区域范围,实实在在地把管理制度落实到安全生产全过程。今年上半年,同煤集团安全百万吨死亡率实现了零目标。

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在积极推进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管理中,以打造“九力”为目标,即:凝聚力、亲和力、执行力、管控力、经营力、现场力、创新力、学习力、文化力——团队,为此,集团公司建立起了责任明确的领导机制,并成立“五精九力”办公室,规范运行控制机制,编制了“五精九力推进表”,从时间要求、推进方式、具体内容、落实单、项目带头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安排,形成了事前定任务、事中抓控制、事后严考核,做到了外有压力,内有动力。试点单位在定项目、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间、定进度上实行报表管理,做到每日一记录、每周一调度、每月一讲评、每季一考核,使“五精九力”推进的每一项工作落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什么时候完成等做到心中有数,保证了建设效率和质量。

现场会上,同煤集团被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授予 “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北京市第八届政协主席兼党组书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王大明,国务院国资委副巡视员、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秘书长李世华出席会议并共同为同煤集团“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揭牌。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所所长汪同三应邀到会,并作了题为“2009年及未来5年中国经济形势预测分析”的报告。山西省政府以及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和特约研究员代表,全国有关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和地方的相关学会、协会、大专院校、社科院等研究机构和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出席了会议。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优秀企业文化 篇7

一、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处精辟的阐述,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章成为全党意志。企业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经济组织,同时它也是“社会公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所处的社会。因此,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科学发展观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

企业文化要倡导人性。科学发展观的“坚持以人为本”,本质上就是要求企业文化要体现人性。可以说企业文化归根结底是要体现人的需要的。那么企业文化就要以保护人的利益和权利为宗旨。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并认为这五层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应当满足员工及与企业相联系的人(包括供货商、客户)的合理需求。就企业内部而言,当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物质需求得到满足,还应当创造条件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求,特别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以人为本不仅是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基础、企业文化理论的实质和核心,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根本的要求。

企业文化要体现自然性。企业作为一个对自然资源或是由自然资源转化来的材料或服务进行加工的场所,它所追求的是产出的最大化,本无不当之处。但企业所利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以唯利是图的欲望去肆意攫取资源,当自然环境难以承受这样的掠夺时,企业就难以安身立命。要阻止企业这样的行为发生,就要先在企业文化的宣传中、在职工的心中注入节能降耗、永续利用、保护自然的意识,使企业文化体现爱护自然、“天人合一”的属性。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之道要符合自然规律。。

企业文化的统筹性。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种类所涉及的范围是广泛的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按企业文化从其作用的范围上看,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经营性企业文化、管理性企业文化和体制性企业文化。性质不同的企业文化,要在企业文化总体中和谐相处才能发挥协同效应使整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效果达到最大。因此,我们还需创造一个能够使各种文化统筹协调、兼收并蓄的机制。

企业文化要体现可持续性。企业一时的发展不是很难的事,难的是长时间的发展、持续不断的发展。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思想文化氛围。企业文化的建设本身不是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劳永逸。企业从诞生、成长到发展壮大,其所在的内外自然、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与条件也因时而变,企业文化也必须不断丰富与创新,使之与企业的实际相适应,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文化要随着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要体现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必须根据企业及其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修改和丰富。

二、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必须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更是企业在追求最适合自己的生存与发展道路上所逐渐形成的生存与发展方式。企业文化是企业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植根于企业全体创立成员头脑中,决定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精神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的一种价值观,包括企业的经营观念、行为准则、知识成果、精神风貌、职工心态、舆论环境等内容由企业精神(内在的)、企业作风、企业风格(外在的)三部分组成。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无穷动力。企业文化的作用包括:(1)导向作用。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为职工提供思想指导、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文化知识、精神洗礼,使职工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行为。(2)凝聚作用。先进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独特的文化环境的熏陶和潜移默化,整合员工的价值观念,把员工的心凝聚成企业发展的活力之源。(3)激励作用。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使员工产生自豪感,使之与企业荣辱与共、甘苦与共,从而激发出强大主动性和创造性。(4)规范作用(约束作用)。企业文化一旦受职工的认同,反映到行为上则是自觉遵守这种行为准则,从而起到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作用方式也就是企业所拥有的根据外部竞争环境需要而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运用的能力。价值观,包括远景、理念等,只是决定企业可能走多远,企业的生存方式,才是最终决定企业能够走多远。所以企业在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生存、发展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发展方式。

三、找准着力点,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在于文化脉搏的传承与创新;一个企业的长盛不衰,在于企业文化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如何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找准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着力做好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培育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所谓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企业精神在企业中,代表着全体员工精神风貌,是企业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塑造企业精神时,必须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注意历史积淀的传承与创新。

其次,建立企业机制,激发员工创造力。完善的企业机制,会使企业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充分发挥创造力。一是建立动力机制,形成员工内在追求的强大动力。主要包括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即物质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确立合理的工资差别,力求每个人的工资收入与实际贡献相符,实行弹性工资,使员工收入与企业实际效益紧密相连;在利益分配上收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化;以工资为杠杆,对有突出贡献者,加大奖励力度。与此同时,建立相应的精神激励机制。二是建立约束机制。制度规范和伦理规范使人的行为有所遵循。当员工的精神境界进一步提高时,两种约束都将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第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力。企业形象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它是企业的个体形象、组织形象、艺术形象和自为形象的复合集成,是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在社会上塑造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实质是企业的信誉。包括产品、服务、环境、队伍、人际关系,社会公告公益事业等等。企业形象归根到底是由企业的全体员工塑造出来的,需要坚持内塑和外塑相结合。所谓内塑,就是联系主体来塑造企业形象,从员工的内心世界去塑造。一是塑造正确的共享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企业精神状态。二是塑造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环境。崇高的理想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优美的工作环境不仅会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会促进员工文明程度的提高。所谓外塑,是联系社会来塑造企业形象,即塑造出使社会公众满意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的好坏是外界社会、相关群体、及至个体对企业的评价及认可度。科学发展观必将成为我国社会的主题,必将成为人们所持的重要社会评价标准之一。由此决定了一个企业应该以什么形象存在于公众的心目中。

建塑企业文化实践科学发展 篇8

1建塑“家”文化, 提升企业文化品位

米村煤矿是一座有着40 a开采历史的矿井, 文化积淀深厚, 具有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尤其是2009年以来, 米村煤矿提出了打造“五优”矿井、构建“和谐家园”两大目标, 凝练升华了新的企业精神, 提炼打造富有米村矿特色的“家”文化。①倡树“爱家”思想。提出了“一个好领导、一帮好伙计、一个好家庭”、“米村是我家, 我爱我的家”的“家”文化核心理念, 倡树“领导关心职工、职工热爱企业”思想, 提高了职工向心力, 凝聚了人心。②倡树“团结”理念。开展了评选“黄金搭档”活动, 在全矿基层区队班子之间开展“比团结、比协作、比贡献, 争安全、争先进”的“三比两争”活动, 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团结意识。③倡树“敬业”精神。把“家”元素从大分解到小, 从广引入到深, 提出了“区队是我家, 我建我的家”、“岗位是我家, 我为我的家”的理念, 进一步明确了每个岗位的业务范围和工作职责, 大大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④倡树“感恩”理念。提出了“做一个有理想的米村人、做一个有道德的米村人、做一个有责任的米村人、做一个有素质的米村人, 做一个有贡献的米村人”, “常怀感恩之心、常去非分之想、常鼓上进之气、常唱和谐之歌”理念, 鼓励干部职工增强责任心, 认真工作, 树立正气, 回报企业。⑤营造“和谐”环境, 打造阳光惠民工程。对生产区、生活区墙壁进行了粉刷;为职工宿舍配备了电视、空调, 实现了公寓化管理;对职工餐厅操作间等进行了改造, 更新了餐具和消毒设施, 配备了节能型大功率空调, 为职工就餐营造了舒适环境;为医院配备了先进设备, 改善了职工就医条件;修建了职工停车场, 为全矿职工配有工装, 极大调动了职工爱家建家的积极性;对1 000多户棚户区进行改造, 使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到全矿职工。

2建塑安全文化, 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米村煤矿建立完善了5种安全管理体系:①行政管理、党委监督的保障体系;②业务保安、技术规范的管理体系;③严格排查、彻底整改的督察体系;④人性教育、自主保安的群防体系;⑤安全评估、超前防范的控制体系。

为把这5种体系落到实处, 米村煤矿始终做到强化以“一通三防”和矿井防治水为重点的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瓦斯防治的“十二字”方针, 坚持“有疑必探, 先探后掘, 长探短掘”防治水原则。在安全宣传教育方面, 继续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12法活动, 创新实行了“五人联保”自主保安机制, 推行“5+1” (一学、二问、三查、四练、五评, 另加一个安全活动) 安全培训方法, 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职工进行全员培训, 提高职工应知应会水平。按照“五定”原则, 实施重点监控, 跟踪落实。加强重点环节、关键部位、关键时期、特殊时期的安全管理, 关口前移, 重心下移, 靠前指挥。职工三班倒, 班班有领导, 指挥生产到现场, 解决问题到现场, 措施落实到现场。坚持开展创精品活动, 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实现了采掘工程质量动态达标。扩大达标范围, 由主要线路向全矿井、由科室向区队、由区队向班组、由班组向个人延伸。狠抓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实行全员强制脱产培训, 推进“白国周安全管理法”、准军事化管理、“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法, 开展技术比武活动。实行了矿帽实名制, 全矿从矿长到职工, 每人的矿帽都标注上单位、职务、姓名、政治面貌, 不仅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还起到了干部和职工互相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 有力推动了安全生产。大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从井口的安全文化长廊到井底的安全灯箱, 从亲人的提醒到领导的教诲, 从文字、图片到音乐、语音提示, 体现安全在“家”中的重要性, 营造了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安全文化氛围。推行班组安全网络建设, 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规范职工安全行为, 达到自保互保联保的目的, 形成了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全矿的良好安全管理局面。另外, 加强科队、班组建设, 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度, 推行全员风险抵押, 充分发挥科队长、班组长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编织了一整套安全工作责任网络, 在全矿形成了安全工作处处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3强化科技创新, 坚持走“科技兴矿”之路

建矿40 a来, 米村煤矿始终把科技创新当作兴企强企的制胜法宝, 先后完成了多项技术的研发与改造,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力推进了矿井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在三软不稳定煤层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 研制成功悬移支架配采煤机开采技术, 解决了“三机”配套存在不匹配的难题, 利用木锚杆加固煤墙, 解决了“孤岛煤”易片帮的难题;采用可伸缩U型钢加固支架, 增强了单体柱随意调节性, 使巷道得到了有效支撑, 既便于操作又实用;步移式端头支架的应用, 整体性好, 受压强度大, 有效提高了采煤工作面上切口的安全性;在动压区回采巷道和新掘巷道采用小棚距、四道工字钢联锁加固, 断面均保持在12 m2以上, 解决了巷道短时期受压变形问题;全面推广交岔点工字钢“暗抬门”和“异型梁+将军柱”支护等措施, 提高了巷道的支护强度, 杜绝了巷道再次扩修;U型钢运输车的发明, 由以前4个人3 h的工作量减少为2个人2 h的工作量, 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提高了劳动效率;中央斜井电控采用可控硅36级编码启动调速控制, 降低了启动时设备冲击, 提高了设备安全运行系数;成功研发出煤层深孔作业捕尘专用水力引射式钻孔捕尘器、净化巷道风流网式捕尘器等, 实现了生产环境无尘化, 优化了作业环境;又投入资金近60万元对矿井28组主要风门实施联体注浆加固, 安装了自动化风门, 促进了“一通三防”质量标准化提升, 为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注入了新活力, 打造了一个个“精品工程”、“亮点工程”。2010年, 研发应用创新项目达39项,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安全效益, 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使这座有着40 a开采历史的老矿焕发了勃勃生机。

米村煤矿紧紧依靠科技进步, 大力发展生产力, 使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特别是在三软不稳定煤层中进行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技术, 填补了此项国内空白。先进管理经验曾被有关专家誉为“米村模式”。米村煤矿先后获得全国煤炭系统现场管理最佳企业、全国煤炭系统环境保护优秀企业、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全煤系统文明煤矿、煤炭淘汰落后设备及工艺先进单位等荣誉。2010年度被授予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河南省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河南省一级“五优”矿井、安全高效矿井等荣誉称号。

4建塑执行文化, 实现管理创新

矿党政把执行力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 提出落实工作“四句话” (谁负责, 标准和完成时间, 谁验收, 回头看) 、“四少四多”工作法 (少开会, 多现场办公;少说空话, 多干实事;少安排, 多现场落实;少讲人情, 多执行制度) 和“接受任务不找借口, 执行任务不讲困难, 完成任务追求圆满”等工作理念, 并对执行力建设考核细则进行了修改完善, 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执行意识。大力推进矿务、队务公开, 规范了公开内容、时间、制度, 增强了各科室为基层、为职工服务理念,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5建塑和谐文化, 营造良好矿区环境

米村煤矿确定了以“抓学习、抓创新、抓决策、抓执行、抓安全、抓生产、抓班子、抓队伍、抓廉政、抓稳定、抓形象、抓福利”为内容的“十二抓”工作思路, 为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力实施“三零”目标创建活动, 巩固和强化质量标准化工作, 加大“精品”、“亮点”工程创建力度, 安全生产实现了“零死亡”。按照“抓深入、抓规范、抓提高”的工作思路, 在全矿党员干部中开展警示和教育活动, 实现了“零案件”。从解决职工困难、改善民生入手, 对一些生活上有困难、思想上不稳定、心理上有顾虑的职工, 重点进行了排查, 开展了“结对子”帮扶活动, 把各类信访苗头和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实现了信访稳定“零上访”。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文明楼院、和谐家庭评比和“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完善了干部考评制度, 实施了全矿中层干部述职述廉制度, 发挥了典范和榜样作用, 为安全生产和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一大批先进典型纷纷涌现, 一大批模范人物群星闪烁, 先后涌现出了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燕青平、付栓紧, 全国煤炭行业青年突击手张福举, 河南省劳动模范史喜栓, 河南省十大敬老楷模陈相娟等省级以上劳模12名, 市级以上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8名。

6结语

企业文化与科学发展观 篇9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其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制度规范、行为规范及其外部形象的集合。企业文化通过共同的价值观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是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如果想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长期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企业文化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我国的矿业产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和现时的一些因素积淀,矿业企业在探索科学发展模式中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当前,我国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模式,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矿业企业必须牢牢抓住时机,适时掀起企业变革,塑造新型企业文化,从而推动整个矿业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 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理念和企业成员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全方位的约束和规范功能。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而企业文化还具有凝聚功能。企业文化还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激励效应。企业文化可以起到调解本企业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矛盾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不协调之处的调适作用。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媒体、公共关系等活动)对社会产生影响,因而还具有传播作用。

2 目前矿业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缺乏“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缺乏“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一些矿业企业缺乏先进的人才培养机制,没有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比较差等方面。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如何有效地引人、留人、用人、培育人已经成为矿业企业文化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培养人、重视人的价值,不断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但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一些矿业企业过去只注重物的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培育人的文化氛围,造成了大量人才流失。

近年来多次发生的矿难事故说明,一些矿业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特别是一些非国有的中小型矿业企业没有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没有完全按照《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规进行生产,存在着片面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安全生产的现象。

2.2 缺乏“全面发展”的企业文化

员工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一些矿业企业对于党建工作、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普通员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执行不到位。很多非国有中小矿业企业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不到位,使很多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得不到保障。由于矿业企业的一线员工大多是来自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他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相对较差,很多矿业企业没有组织相应的培训,大多也没有提供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致使员工的文化素质和包括文明礼仪、文明行为的道德修养得不到应有的提升。

2.3 缺乏“协调发展”的企业文化

矿业企业应该承担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还应该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由于我国矿业开发工业处在发展阶段,规模小、管理粗放,生产个体化的矿山企业不少,这些企业一般情况下生产经营不严格遵循矿业开发自身科学规律和相关法规,有时甚至违背矿业开发秩序,导致了人与自然、开发与保护以及矿山企业与当地老百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4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一些矿业企业只重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环境保护。主要表现为对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不高,对于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不充分,矿产加工技术和细粒矿物加工回收技术、复杂共生矿分离回收技术、矿冶废弃物治理技术的研究还不够。“三废”任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土地、水资源及空气,给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许多矿区存在滥采滥挖现象,地下被采空,地下水位下降,常导致地表沉降、滑坡、塌陷、地裂缝、河道堵塞等地质灾害。一些矿山企业在剥岩、排土、采矿、选矿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搅动了地表土壤,毁坏了植被山林和草场,造成景观破坏,水土流失。

3 矿业企业构建新型企业文化的思路与方法

3.1 要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矿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是要建立能够支持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的表述一般说来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这就需要把它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把它变成制度化的一部分。由于多年来传统体制的影响,使不少矿山企业至今还没有在思想上真正确立“客户、服务至上”的思想。矿业产品同其它产品相比虽然有自己的特性,但作为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上有共同之处,如认真履行合同、定期走访用户、提高产品质量等。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为客户节省时间、节省成本、提供方便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确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先进企业文化的重中之重。

3.2 要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支撑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矿业企业文化重塑要以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支撑和保障。员工做什么、怎么做在企业制度中都应该有具体的规定。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企业制度健全、规范落实的过程;企业制度落实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3.3 要以沟通培训和激励机制为方法

由于矿业企业广大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而且认识不一致,抗拒文化革新和消极对待文化革新的现象很普遍。要想在矿业企业内部顺利开展企业文化理念革新,首先,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有效沟通,解除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再造的疑虑和不解,并通过具体培训的方式,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再造的效用与意义所在。此外,还要通过制定系统化的能满足员工各种不同的需求的激励机制,用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员工的行为,实现由“企业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吸引和鼓励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再造的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员工的素质,实现企业的目标,达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3.4 企业管理者要成为榜样

企业文化建设顺利与否,矿业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重构企业文化过程中,管理者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是群体最终的责任者,是下属发展的培养者,是新观念的开拓者,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总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每一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关系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和榜样将激励着更多的员工去奋发工作,建设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

3.5 以绩效考核机制为约束

有时候企业传统势力过于强大,企业文化变革在企业内部执行时遇到很多阻力。此时,为破除阻力、引进新思路,就必须果断借助绩效考核机制等强制手段,引导员工个人行为向企业希望的方向转变。新型企业文化的引入要想真正“生根”,必须有一个强化的过程,通过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可以使员工逐渐生成“习惯反射”,使企业文化最终能够在企业内“生根发芽”。

4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矿业企业构建新型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

4.1 继承优秀传统,塑造核心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之魂,中外企业无不把培育企业精神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根本任务。一个优秀的企业要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要有自己的灵魂,企业精神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矿业企业要把过去长期经营活动中最能反映企业精神风貌、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和规范企业行为的企业精神提炼出来,结合时代和本企业的特点构建最适合本行业发展、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能够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新型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4.2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突出企业人文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石。过去我们强调团结协作,提倡集体主义精神,这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忽视员工作为个人有自身多元化、多层次需要的现实,对职工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重视不够。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企业文化必须树立人本观念,突出职工群众的主体性,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和文化氛围,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从“以物为中心”的“刚性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转变。企业文化建设只有注入人本管理的观念,才能反映时代的特征,才会使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企业有价,人才无价。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核心生产力要素。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矿业企业从过去只注重物的管理转到重视对人的培养上来,把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调动员工积极性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矿业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充分调动资源,开拓人才培养思路,对人才进行战略规划,探索适应本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模式,从各基层单位到各主管门都要把人才培养摆在突出的工作位置上,形成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企业培养出大量的实用人才。

4.3 重视质量文化,打造企业品牌

产品的质量反映了企业生产方面的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企业吸引客户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企业生存的根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只有树立质量第一的文化理念,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放在重要位置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良好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固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决定性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观念。从矿山企业长远发展的视角出发,重视企业形象、商标形象、产品形象的策划、宣传、投入,把品牌意识和策略引入企业营销机制中,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塑造强势企业品牌才是矿山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由之路。

4.4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矿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由于矿业生产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煤矿事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干扰正常的生产经营。事故高发不单源自科技管理水平低下,更在于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不高和企业整体安全文化理念不强。安全文化是矿业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先”,实现文明生产、安全生产,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持续、高效、稳定发展。珍惜、爱护和尊重员工的生命,从安全的意识、思维、观点、行动、态度、方法上使员工形成深层次的安全文化素质,并付诸于完善和维护企业安全文明生产上,认真将安全文化细化到现场生产管理之中。

4.5 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战略性的指导方针在今天的矿业企业改革中意义犹为重大。今后我国矿业企业的改造目标重点是要应用高新技术,比如遥控与自动化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推进洁净技术的产业化。矿业企业的发展正朝向科技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迅猛发展。毫无疑问,科技文化将给矿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场新的革命。矿业企业不可能永远靠矿吃饭,大力推进企业创新文化理念的形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创新生产工艺、创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思路为核心的创新文化体系,为矿业企业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德,吴剑.企业文化与CI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阎世平.制度视野中的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3]张根明,李小生.2l世纪矿山企业文化和管理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矿冶工程,2002,22(1):110-114.

[4]王桂英.关于构建煤炭企业文化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3(12):64-65.

[5]苏潜.梅山矿业文化的概述[J].中国矿业,2003,12(11):62-65.

企业文化与科学发展观 篇10

一、“五和”文化体系的缘起、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针对新人员、新设备突出矛盾,强化学习培训,提高员工素质,解决了员工素质不能满足企业建设、试车、生产、经营需要的突出问题。海化氯碱树脂公司2004年4月,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之初,所有参与项目人员没有一个接触过氯碱工艺,由于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人员短缺,到一期项目建成,公司仅先后安排280人次到同行业培训学习,平均培训时间不足50天。公司作为高危化学品生产企业,对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有着更高更严的要求,但员工队伍是先后共分29批进入的,在业务素质、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团队合作等方面参差不齐。尤其是业务技术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建设、试车、生产、经营的需要。因此,公司制定方案、完善制度、加强考核,全力以赴进行全方位员工培训,使员工素质持续提高,为企业建设、运营、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第二阶段:导入学习型组织理论,形成了以企业共同愿景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完善了行为体系、管理制度及视觉、载体建设,增强了团队的协作精神和员工的归属感、凝聚力。二〇〇六年,该公司以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为理论基础,以“培养拔尖技术人才,打造优秀管理团队”,建设“四力”工程(提升决策力,强化执行力,培养职业力,激发创新力)为目标,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工作,顺利通过了省企协、企联专家组的现场评审,获得了山东省“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企业”称号。通过“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以及拓展训练、建立个人和组织共同愿景,初步解决了员工学习工作缺乏动力,归属感缺失,团队协作差的问题,员工精神面貌、企业文化氛围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三阶段:贯彻中央《决定》,结合本企业学习型企业文化体系,形成了“五和”文化体系。在进一步完善、提炼、升华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相关要求,该公司将企业文化与构建和谐企业相结合,形成了以“人机之和”、“人我之和”、“人人之和”、“人企之和”和‘人天之和”为内容的“五和”文化体系。

二、“五和”文化体系的实施过程及方法

(一)提升员工素质,实现“人机之和”

“人机之和”,即员工与机器设备的和谐,就是员工队伍素质要适应生产设备工艺系统的需求。“人机之和”是所有生产性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海化氯碱树脂公司作为一个“三新”企业(新工艺、新设备、新员工)和高危化学品生产企业,实现“人机之和”,既是当务之急,又面临重重困难。

客观分析员工组成和素质。公司员工的来源和构成十分复杂:有先后从集团内部十几个企业分流的人员463人,有社会招工和军转安置人员105人,有分配学生197人,其他人员55人,先后共分29批进入。由于来源分散,相处时间又短,这支新队伍暴露出业务素质差、思想包袱重、团结协作欠缺等许多问题。通过深入分析,该公司认识到:只有尽快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掌握工艺、驾驭设备的自信心,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对氯碱生产的恐惧心理,进而培养员工敬岗爱业的精神素质和岗位归属感。因此,公司决定狠抓员工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解决多数员工不能独立顶岗的问题。

实施全覆盖、全方位员工培训。通过发放《职工学习需求调查表》,组织应知应会考试,了解了职工的技能状况和知识需要。其次,有的放矢地制定了培训计划,做到了“教材、场所、内容、培训师、管理考核”五落实,并将培训成绩与岗位调整、薪酬管理挂钩兑现,保证了培训效果。三是考核聘用了80余名内部培训师,从公司领导到班组长,人人带头讲课,个个承担培训任务,保证了培训质量。四是建立了图书室,购置了400多册图书、杂志供职工借阅,满足了员工对学习资料的需求。五是逐级签定了师徒包教协议,明确师傅和徒弟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逐步养成尊师爱徒、互敬互爱的新型员工关系;六是对经过系统培训仍不能独立顶岗的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培训,限期达标,如不能达标,调整岗位;七是把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制定了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晋级培训计划,支持员工通过考工晋级享受相应待遇,推动员工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

通过上述措施,该公司员工培训覆盖率达到了100%,员工每周学习时间不少于8小时。员工每人都建立了中长期学习目标。通过这些措施,公司上下学业务、学技能逐步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一线员工的操作、维护、维修技能得以迅速提高。目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员工占员工总数的25%,高中以上占84%,取得中级工以上及各类职称人员占57%,较去年均有大幅增长。

(二)个人超越自我,倡导“人我之和”

“人我之和”即人与自我的和谐,使每个人都保持积极、健康、平和的心态。要达到“人我之和”,首先要解决“知己”的问题,只有真正了解自我,才能超越自我,实现真正身心和谐。该公司运用创建学习型企业理论,积极引导每个员工对自我进行深刻剖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和作用,做到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同时,通过拓展训练,引导员工激发潜能,超越自我。该公司先后组织两批员工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封闭拓展培训,进行了“空中单杠”、“跨越断桥”、“信任背摔”等拓展训练项目,使受训员工逐步向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三过硬”标准过渡。他们受训后回到组织中,迅速成长为企业各级团队的骨干,辐射、放大效应非常明显。

在处理人与自我和谐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允中”、“执中”。所谓“中”,是说凡事应有一个适当的“度”,超过这个“度”,就是“过”;没有达到一定的“度”,就是“不及”。该公司注重引导员工善待自己,使自我身心处在一个适度、适时、适当的和谐状态。比如,有的员工因为操作失误,受到批评后,常常自怨自艾,进而发展到自暴自弃,公司就帮助他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适时将其调整到擅长的岗位,使其重新树立信心,成为维修能手;有的员工盲目自信,好高骛远,结果因为没能当上班组长导致心态失衡,公司就帮助他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引导他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使其很快成长为工人技师。“人我之和”所产生的作用与制度约束或者精神激励大不相同,它不能立竿见影,但却更为隐性而长久。

(三)导入愿景管理,熔炼“人人之和”

“人人之和”即人与人的和谐,就是人际和谐、团队和谐。该公司让每个员工根据个人经历、性格特征、岗位实际和最迫切的愿望,提炼出自己的个人愿景并上台演讲,谈愿景,谈目标,谈打算。在此基础上,公司通过深度汇谈,层层形成了公司的共同愿景,即:打造绿色化工,构建和谐家园。“打造绿色化工”,即致力于资源循环利用,实现节能降耗,提高效率和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构建和谐家园”,即致力于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和谐发展,致力于实业报国、贡献社会,与社会和谐共荣。这一理念非常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创建学习型组织关于个人与组织共同成长的主张,迅速被全体员工接受和认可,成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以此为引导,各单位和班组也形成了独具个性、丰富多彩的班组格言、工作作风、岗位誓言、工作理念和创建口号。公司形成了以企业精神、共同愿景为主导,由员工精神、行为理念、管理理念、学习理念、经营理念、质量环境安全方针共同组成的海化氯碱树脂公司企业文化体系,真正发挥了潜移默化的内在激励作用。公司董事长张忠生深有感触地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发展的DNA。现在,无论有多少新员工进入公司,他们都会迅速被企业精神所感化,被企业文化所同化,被“人人和谐”所融化,迅速成为企业团队的一员。“

(四)关注员工利益,促进“人企之和”

“人企之和”即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就是要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和谐发展。为实现“人企之和”,公司建立了职工座谈会制度,定期听取职工意见,对员工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限期答复,对能解决的逐一落实;注重“感情投资”。公司对职工中的困难、弱势群体,包括工伤、身心残疾、重大疾病、生活困难、特殊不幸等人员,均给予充分的关怀和必要的扶助,对长期生病的职工,要定期走访、探望;对特困职工,由公司工会牵头,号召全体员工进行“爱心捐助”活动。自去年以来,该公司先后为三名特困员工捐款三次,共计3万多元。构建“人企之和”,必须要高度重视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在岗位安排和调整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岗位性质和需要,结合员工的能力、经历、特长、愿望,为员工安排适合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在薪酬分配上,牢牢把握“多劳多得,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确保分配向一线倾斜、向影响效益的关键岗位倾斜、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既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五)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人天之和”

天,即大自然。“人天之和”,就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按照“打造绿色化工,构建和谐家园”的共同愿景,公司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施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工作。该公司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近两年共实施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相关的技改创新项目一百余项。如电石泥综合利用、淡盐水循环利用、污水综合治理、精馏尾气的变压吸附装置等,共计投入1100多万元,年可节约环保投入1200万元,节约生产水200万m3,节约蒸汽15000吨,节约原料成本500多万元,年可创经济效益1900多万元,初步实现了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经济效益三赢的目标。主要项目有电石泥的综合利用、淡盐水循环利用、污水处理综合利用、聚合干燥冷凝水回收、VCM精馏尾气变压吸附回收利用等项目,均收到显著成效。

三、“五和”文化体系的效果评估

(一)培植“五和文化”,员工素质,团队战斗力不断提升,使企业实现了快速、科学、和谐发展。

1、海化氯碱树脂公司一期工程于2004年4月开工建设,2005年9月份即打通全部工艺流程,产出合格产品,创造了国内同行业新项目建设的新速度,圆满实现了“一年建设,两年投产,三年达产达效”的新项目建设目标

2、在一期项目顺利运营的同时,二期工程于2006年6月18日开工建设,2007年8月10日即一次开车成功,产出了合格产品,比一期工程工期又加快了三个月,使公司产能翻了近一番。

3、营销实现产销率和货款回收率“双百”,企业健康运营。按照“确保省内、辐射周边,开拓俄、印及中东”的销售思路,公司产销率和货款回收率均保持了100%,市场份额稳步扩展,企业和产品美誉度不断提升。

(二)培植“五和”文化,激发了员工的创新动力。

公司大力开展“创新员工”竞赛活动,先后成功实施了高压氯压机转子国产化改造、不停车处理氯水循环泵氯气泄漏故障、地下卤水和淡盐水洗盐、合成炉顶自调、纳氏泵排酸改造等技改项目百余项,为全系统高产低耗创造了有利条件,年可创效益千余万元。

(三)培植“五和”文化,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攀升。

2006年,公司同时取得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体系认证证书;安全标准化工作顺利通过省安检局专家组考核验收,获得了省安全标准化二类企业证书;10万吨离子膜烧碱工程荣获了2006年度全国化学工业优质工程奖;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企业”荣誉称号;被省总工会授予“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荣誉称号;近日又被评为2007年“中国化工合成材料制造业百强企业”。

(四)培植“五和”文化,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通过构建“人天之和”,自主开发并实施了综合利用电石泥生产纯碱等五个节能减排项目,不仅年可创经济效益1900多万元,而且使公司“三废”排放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前不久,潍坊滨海开发区政府经过严格验收,给予公司911.6万元专项财政补贴。

上一篇:中国公司品牌建设下一篇:青春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