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管理

2024-06-11

接口管理(精选十篇)

接口管理 篇1

1 接口管理概述

接口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设施、功能或计划安排相交, 并可能发生冲突或需要协调的部位。一个接口至少与两方相关。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接口管理工作的相关方是指与某接口有关联的各方, 包括建设单位各部门及其下设项目部、设计单位、咨询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备 (材料) 供应商等。接口管理工作的相关方必须承担起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推诿责任。接口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1) 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凡涉及接口事项, 与接口相关的各方不得单方面进行决策或决定。

(2) 各单位或部门不得以惯例、内部特殊性或其他理由拒绝接口事项的落实。

(3) 接口问题的提出、讨论、处理、实施与反馈等过程必须形成一个信息闭环, 避免造成接口遗漏。

(4) 接口管理的过程和结果必须以正式的书面形式进行记录并签认, 不得以口头或非正式的方式作为依据。

2 接口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工程建设单位应成立接口管理工作小组, 各相关部门均应纳入, 并设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工程建设单位各部门、各项目部的负责人为接口管理工作相应的责任人, 负责其范围内的接口工作具体事务。各设计单位、咨询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参建单位均应由各单位负责人专门负责接口管理工作, 并成立或指定相应的接口管理责任部门。

2.1 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职责

(1) 组织制定接口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工作程序、作业流程、工作计划、接口清单等。

(2) 监控并跟踪接口状态, 督促接口相关方落实接口管理工作计划, 对延误计划进度的接口工作提出补救方案和处理意见。

(3) 统一归口管理涉及接口的日常事务, 并将重大问题上报建设单位领导和接口管理工作小组协调解决。

(4) 统一汇总、管理接口的描述表格、会议记录、处理日志及相关资料、图纸、报告等文件。

(5) 统计、汇总接口问题处理情况, 按月度、季度、年度分别向建设单位领导提报接口管理工作报告。

2.2 建设单位职责

(1) 工程管理部门。负责落实相关站前施工单位接口管理工作制度的建立, 协调并落实站前相关专业之间接口问题;统计、汇总接口问题处理情况并向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提报接口管理工作报告。

(2) 技术装备部门。负责落实相关站后施工单位接口管理工作制度的建立, 协调并落实站后相关专业之间接口问题及站前工程中有关接口预留问题;统计、汇总接口问题处理情况并向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提报接口管理工作报告。

(3) 安全质量部门。负责落实咨询单位、监理单位等接口管理工作制度的建立, 对接口实施的安全与质量进行监督、检测和控制;统计、汇总接口问题处理情况并向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提报接口管理工作报告。

(4) 计划财务部门。负责接口涉及各专业概预算的协调和落实, 各专业物资、设备等的采购;统计、汇总接口问题处理情况并向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提报接口管理工作报告。

(5) 各项目部。在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建设单位各部门的指导下, 负责管段内接口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落实;负责接口管理工作中涉及地方单位的协调工作;组织设计单位现场配合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 现场落实接口施工和监理;组织协调解决现场变更等可能引起的接口问题, 重大技术问题报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统计、汇总项目部接口问题处理情况, 并向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提报接口管理工作报告。

2.3 设计单位职责

(1) 成立相应的接口管理领导机构, 由设计单位主管领导对接口管理负责。

(2) 设计单位必须承担相应接口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将站前、站后各专业间互提的设计资料、设计接口及设计配合与确认等工作纳入到施工图总体设计计划管理中。

(3) 制定设计单位的接口管理原则、程序和流程等细则。

(4) 各设计单位应服从总体设计单位的统一接口要求和技术原则, 尽量采用统一技术方案, 避免人为形成新的接口。

(5) 各专业施工图及其相关接口施工图应尽量同期提供。

(6) 完成建设单位交办的其他有关接口事务。

2.4 咨询单位职责

(1) 成立相应的接口管理领导机构, 由咨询单位主管领导对接口管理负责。

(2) 制定接口管理实施细则、工作程序、作业流程、接口清单等。

(3) 凡涉及接口管理的图纸, 各相关专业均应提出咨询意见。

(4) 完成建设单位交办的其他有关接口事务。

2.5 监理单位职责

(1) 成立相应的接口管理领导机构, 由监理单位主管领导和总监对接口管理负责。

(2) 制定监理单位的接口管理原则、程序和流程等细则。

(3) 配备接口部分的监理人员, 制定相应制度, 落实检查手段、方法和程序等, 配置检测仪器。接口施工过程需有监理检查记录。

(4) 统计、汇总现场形成的接口问题处理情况, 并向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提报接口管理报告。

(5) 完成建设单位交办的其他有关接口事务。

2.6 施工单位职责

(1) 成立相应的接口管理领导机构, 由施工单位主管领导对接口管理负责。

(2) 制定施工单位的接口管理原则、程序和流程等细则。

(3) 严格按照有关接口的图纸、纪要等进行施工, 不得无视或忽略接口, 擅自施工, 损害整体工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接口施工过程需有明确的施工记录。

(4) 统计、汇总现场形成的接口问题处理情况, 重大问题报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

(5) 完成建设单位交办的其他有关接口事务。

3 接口管理基本程序

接口管理工作相关方需严格按照接口管理工作程序和流程进行, 不得违背或随意更改。接口管理工作主要以接口会议方式进行, 各方准时参加会议并按要求准备书面资料。接口管理相关方应主动关心决定的事项是否涉及接口。若事项与其他专业、组织等相关, 应主动按照接口管理工作程序提出接口申请。

专业接口分为要求方和实施方。要求方负责提出接口需求, 实施方负责落实接口需求。在站前和站后专业的接口预留中, 站前专业为实施方, 站后专业为要求方。其基本实施程序如下。

(1) 接口管理工作相关方发现存在接口问题时, 需提出接口申请, 通知相关接口责任部门。接口申请应包括接口描述、与该接口有关联的其他方、问题解决的时间要求等。

(2) 相关接口责任部门收到接口申请时, 无论接受与否, 均应给出书面意见, 并报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备案。如果接受该接口申请, 则通知与该接口相关各方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接口会议。

(3) 在接口会议上, 各方就接口的细节进行讨论, 明确各方在该接口问题中的责任, 提出解决意见和时间表, 宣布该接口的协调方。

(4) 明确接口的协调方后, 由该接口的协调方组织相关各方对接口达成一致意见后, 形成接口处理报告, 签认后报接口责任部门, 同时报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备案。

(5) 如果该接口的处理引起了新的接口问题, 按照前面程序, 启动新接口的处理过程。如果接口责任部门或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认为不允许形成新的接口, 则必须责成接口协调方重新讨论并研究处理方案。

(6) 在接口管理工作程序中, 接口管理相关方必须实现接口信息各方共享。

(7) 接口管理相关方在接口问题处理过程中, 前一工序方需为后一工序方负责, 不得无视或拒绝后一工序方的接口要求, 从而影响系统的完整性。

接口工程管理办法(修订) 篇2

标准化管理办法

接口工程管理办法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隧道集团

长昆(沪昆)铁路客专湖南段

CKTJ-6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接口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接口,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设施、功能或计划安排相交,并且可能发生冲突或需要协调的部位。一个接口至少与两方相关。

第二条 为加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的接口管理工作,落实接口管理工作中各方职责,明确有关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全面、准确、系统地把握接口工程,科学有序的全过程控制好接口的质量,系统、完整地实现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各专业无缝衔接,根据《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接口管理办法》文件精神。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三条项目经理部成立接口管理小组,组织制定接口工程的管理工作。由总工程师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各部门部长为工作小组成员,由工程管理部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工程管理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成立接口工程现场检查组,对接口工程相关的工程质量和程序进行检查,并形成检查意见上报工程管理部。

接口工程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卫鹏华

副组长兼接口管理办公室主任:潘南江

组员:刘伟涛、雷崇忠、严学军、梁景

一、以及专业接口工程师

第四条各分部需配备专业的接口工程师,负责现场有关接口方面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工艺,使接口工程达到设计和规范的要求,责任落实到人,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流程实施,使接口工程程序化。分部专业接口工程师:

一分部:项目总工(石文林)、项目副总工(鲍广政); 二分部:项目总工(李志成)、项目副总工(胡必富); 三分部:项目总工(陈松)、项目副总工(任君)。

第三章遵循原则

第五条接口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设计文件及规定的程序办理。凡涉及接口的事项,该接口相关的各方不得单方面进行决策或决定;

第六条接口管理工作涉及不同单位或部门时,各单位或部门不得以惯例、内部的特殊性或其它理由拒绝接口事项的落实;

第七条接口管理工作从接口的提出、讨论、处理、实施到反馈等过程必须形成一个信息的闭环,避免造成接口的遗漏;

第八条接口管理的过程和结果必须以正式的书面形式进行记录并签认。不得以口头或非正式的方式作为依据。

第四章职 责

第九条成立相应的接口管理领导机构,由主管领导和总工程师对接口管理负责;

第十条制定接口管理办法、程序和流程等细则,报公司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批准;

第十一条严格按照有关接口的图纸、纪要等进行施工,不得无

视或忽略接口工程,擅自施工。接口的施工过程必须有明确的施工记录。应对其工程范围内的全部接口工程质量负全责,并建立质量追究制度;

第十二条统计、汇总现场形成的接口问题处理情况,重大问题报公司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

第十三条完成项目部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交办的其他有关接口的事务。

第五章接口工作的实施

第十四条各部门、各项目分部必须严格按照接口管理的工作程序和流程进行,不得违背或随意更改。

第十五条接口管理工作主要通过专题接口会议方式进行专项落实。参加会议的各部门、各项目分部必须准时参加会议并按要求准备书面资料。

第十六条各部门、各项目分部应主动关心决定的事项是否涉及接口。

若事项与其他专业、组织等相关,应主动按照接口管理工作程序提出接口申请和要求。

第十七条各部门、各项目分部可以对接口管理提出意见或建议,报管理工作办公室汇总后,由项目经理部领导和接口管理工作小组审核决定。

第六章基本程序

第十八条各部门、各项目分部发现存在接口问题时,需提出接

与该接口有关系的其它方、要求解决的时间要求等内容。口申请,通知相关的接口责任部门。接口申请应包括该接口的描述、第十九条各部门、各项目分部在接受到接口申请时,无论接受与否,均必须给出书面的意见,并报项目经理部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备案。如果接受该接口申请,则通知与该接口有关系的各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接口会议。

第二十条在接口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各方在该接口问题中的责任,提出解决的意见和时间表,并明确该接口的协调解决方案和主要责任单位。

第二十一条接口责任单位负责完成接口的处理报告,分发至相关接口单位,同时报公司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二条各部门、各项目分部在接口处理过程中,前一工序方必须为后一工序方负责,不得无视或拒绝后一工序方的接口要求,从而影响系统的完整性。

浅谈新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接口管理 篇3

关键词:接触网;接口

0 引言

接触网作为电气化铁路牵引供变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施工标准日益得到提高,但接触网接口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涉及铁路路基、桥涵、隧道、轨道、站场、通信、信号、灾害监测、维修设施、动车组、房屋建筑、声屏障等专业。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将接触网相关接口问题及应对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学习交流。

1 影响接触网接口管理的因素

1.1 设计方面

①本专业设计漏项;②相关专业间未沟通、未彼此提出预留要求;③由于合同关系不同设计院之间未进行设计对接或者联络不充分;④设计变更。

1.2 施工方面

①施工质量问题(包含为未按图施工、测量偏差等);②施工工序不合理;③施工单位(或专业)间干扰、损坏;④未注意现场材料、设备或成品的保护;⑤专业间物资交接。

1.3 运维方面

①设备管理单位维护不到位;②非设备管理单位的损坏;③不同专业间的运维工作未同步展开,如(电务)信号更换信号扼流变,有时需接触网吸上线同步调整位置;④事故或故障。

1.4 其他因素

①极端自然天气引起的各种破坏;②动物破坏,以鸟类为主;③路外人员的恶意破坏。

2 接触网接口的分类

接触网接口事宜可分为内部接口、外部接口,其相互关系见图1。

内部接口:牵引供电系统与动车组系统间;牵引供电系统与通信信号系统间;动车组系统与工务工程系统间等。外部接口:牵引供电系统与公用电力系统间;接触网与外部环境间。

图1 接触网与相关专业的接口关系图

3 接口问题的应对措施

本文侧重从设计与施工两大方面介绍应对措施。

3.1 设计可采取的措施

①路基设计时应考虑接触网预留基础对路基的影响、预留基础位置与电缆沟槽件的匹配布置、综合接地在路基上设置与预埋等接口事宜。②桥涵设计时应考虑接触网支柱基础预留、下锚拉线基础预留、避车台预留接触网落锚条件,桥梁综合接地设置与预埋、接触网特殊桥支柱、沟槽管洞预留等接口事宜,跨线建筑物的净空应满足接触网设置要求。③隧道设计时应考虑接触网安装预留埋件及其布置、隧道内锚段关节及关节洞、下锚洞设置与预留、隧道内综合接地设置与预留、隧道内接触网设备安装洞预留、沟槽管洞预留等接口事宜。④站场、车站建筑设计时需考虑接触网支柱对线间距的影响、站场接触网支柱基础及其平面布置、站台雨棚合架、雨棚及高架绽放的综合接地设置与预埋、反向行車时车站八字渡线、单渡线与接触网匹配设置等接口事宜。当采用风雨棚结构形式时,应考虑寒冷地区棚顶冬季融雪对接触网绝缘设备的影响。⑤沿线桥梁、路基、跨线建筑物、无砟轨道、站房、站台、雨棚、接触网预留基础等建筑物应设置电气化闪络保护等电位措施,综合接地系统应考虑电力牵引供电接地极防雷纳入的接口事宜。⑥线路、桥梁、隧道、车站等应考虑电气化专用的电缆敷设通道设施(如电缆沟、轨道管槽、电缆桥架、电缆隧道等)。⑦接触网、信号专业设计应综合考虑接触网关节位置对信号机设置的要求,电分相布置与接收信号车载设备、列控信息配置、钢轨回流连接设置的接口事宜。⑧接触网应综合考虑防灾监控设施、通信漏缆、精测设备与接触网设施的合设要求,一般不采用同杆设置。⑨声屏障、防灾报警等设置不应影响接触网坠砣的正常工作,遇有接触网补偿装置、开关设备安装时应做特殊处理。⑩轨道专业的精测网设置不应影响接触网补偿装置的正常工作,遇有接触网补偿装置时应做特殊处理。11接触网的电缆终端需与其他专业设备或材料安装匹配。

3.2 施工方面可采取的措施

①严格按照施规、验标及设计图纸控制施工质量。尤其要注意不同施工单位之间的接口交接事宜,如预留基础。接收单位要提前介入,业主单位要统一组织。②合理安排施工步骤,既要考虑本专业施工的合理性,也要考虑其他专业的施工时间及先后顺序。一般原则是先土建再四电,先下部施工后上部作业。③做好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提高成品保护力度。以物防物,以人管物的防护措施根据不同条件兼顾采用。坚持做到人走料清、安全文明。④组织好不同专业间或不同单位间的物资交接工作。如:接触网预留基础螺帽与螺栓不匹配,接触网基础螺栓的螺冒、垫片尺寸不规范,采用电镀锌非热浸镀锌等问题屡见不鲜。相关单位(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应提前介入,明确设计图纸、材质标准,以便移交材料质量满足相关要求。⑤加强同步实施项目的管理,可采取台账式管理模式,对涉及的施工项目逐一列表,如接触网杆基础、电缆沟槽、声屏障基础与路基同步施工事宜。

4 结束语

接触网接口问题涉及多个专业,相互参照、影响,解决好接口问题的关键必须从设计源头抓起,其次在后期的施工阶段,接触网专业与站前(土建)、站后(四电)同步作业项目一定要协同实施,才能最终保障接触网质量的安全、可靠。

核电项目设计接口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篇4

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是我国改善能源结构、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以三门、海阳项目为依托,全面引进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核电技术。随着依托项目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和主泵等关键技术的顺利攻克,AP1000三代核电技术以其先进的非能动安全特性,势必将成为中国核电后续发展的主流。当前国内主要核电集团(公司)都在积极开展AP1000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工作,以期能在后续核电批量化建设过程中占得主动。

核电项目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上百个系统、建(构)筑物和上万个部件组成,由多家设计院、承包商和供应商共同参与建设,其接口管理是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最敏感、管理难度比较大的地方,是核电厂能否按进度完成设计和建造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在AP1000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中研究和掌握构建核电项目设计接口管理体系的关键技术,探索核电项目设计接口管理的技术要求和研究思路,理清核电项目设计流程和上下游接口关系,形成设计接口管理体系的基础文件,为做好核电项目设计接口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方法和参考。

2 工作介绍

设计接口是指为了确保建成后的核电厂按额定参数运行,满足全厂设备运行的功能要求,要求各岛(通常指核岛、常规岛和BOP)的设计单位、供货单位按系统、设备、构筑物协调的技术参数提出对方所需设计资料的相互接口[1]。核电厂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各参与单位或专业在设计界面上将会有大量的接口信息需要交换,一方的设计输出构成了另一方的设计输入。设计接口管理就是要根据各方的设计责任分工和设计进度安排,确定设计接口清单及信息交换计划,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来保证设计接口信息及时有效地得到交换和确认[2]。

2.1 设计接口分类

设计接口按接口涉及的双方是否为同一单位可分为内部设计接口和外部设计接口。内部设计接口为同一单位内部各专业之间的设计接口;外部设计接口为不同单位之间的设计接口。外部接口相对于内部接口而言,管理和协调的难度更大,需在更高管理层次上协调[3],这是核电项目设计接口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接口按所交换信息的内容可分为实体接口和功能接口两类。实体接口是对各类实体(如建筑物、廊道、管网、电缆、电缆桥架、控制设备、预埋件等设施)在设计分工、供货边界、具体坐标、允许误差和采用的技术标准等方面做出明确而具体的接口规定,如:

1)流体系统之间的管道接口细节(尺寸、壁厚、材料、端部连接或管间连接、设计压力和温度等)、连接位置;

2)位于其他设计方厂房内的流体系统(设备)的位置、布置、设备埋件和支撑要求;

3)电气系统之间的电缆及电缆桥架标识和布置位置;

4)仪控电缆及线槽标识和布置位置;

5)土建结构支撑、埋件和布置位置等。

功能接口是指为保证核电厂按额定参数运行,要求不同的设计方按系统和设备相互配合的原则,对实体物项(包括管道、电缆、电缆桥架、结构等)内存在的流质、流量、压力、温度、电流、电压、重量或负载及其它重要参数做出的接口规定,也包括对暧通空调、电气及仪控系统方面的功能要求。

2.2 设计接口管理的工具

设计接口控制手册(ICM)是设计接口管理的有效工具,是个动态文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做出些增补和修改。通过ICM可以有计划、前瞻性地对各方之间的接口交换进行安排和管理,使整个项目的接口交换处于有序可控之中。

根据项目合同模式的不同,ICM的管理方可能会有所不同。通常由业主或总体院作为ICM的管理方,负责ICM的编制、增补、调整及升版,对接口设立的合理性、交换时间可操作性、交换内容正确性等方面进行技术把关,同时对接口交换情况和交换进度进行综合协调管理;接口参与各方应严格按照达成的交换内容和时间进行信息交换,并对接口交换信息的正确性承担最终责任。

合同商内部各专业之间的接口,即内部接口,通常由各合同商自行管理。

3 技术要求

设计接口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管理工作,要做好核电项目设计接口管理就需在核电技术引消吸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重点掌握以下技术能力:

1)核电厂总体设计能力;

2)确定功能接口和实体接口关系的能力;

3)确定接口交换时间的能力;

4)构建项目接口管理程序体系和平台的能力。

4 研究思路

4.1 系统及子项设置分析

首先,需开展核电厂总体设计工作,讨论确定电厂的总体技术方案,对各系统及子项的设置进行分析,明确各系统及子项的功能定位和相互配合关系。下面结合AP1000技术引消吸工作实践,以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BDS)为例进行说明。

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BDS)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蒸汽发生器(SG)二次侧水化学,冷却SG,对SG进行湿保养,排空SG及冲洗SG管板。

4.2 梳理系统上、下游功能接口关系

在进行系统及子项设置分析,明确各系统功能定位后,需梳理系统上、下游功能接口关系,这是确定系统之间功能接口清单的基础。下面对BDS系统的上、下游功能接口需求进行举例说明:

BDS系统是蒸汽发生器系统(SGS)的支持系统,其实现如下功能:

1)接收并处理来自SGS的排污流;

2)冷却SG二次侧流体;

3)再循环SG二次侧流体,使其达到所需化学条件;

4)停堆期间如有必要,接收并处理从SG排出的二次侧流体。

BDS系统的支持系统及功能需求如下:

1)压缩空气和仪表系统(CAS):为BDS系统阀门气动执行机构的运行提供仪表空气;

2)凝结水系统(CDS):为BDS再生热交换器提供冷却水,并接收蒸汽发生器排污流;

3)常规岛化学加药系统(CFS):为BDS提供化学物注射以控制pH值和溶解氧;

4)数据显示和处理系统(DDS):BDS报警仪表和报警信号的数据处理和显示;

5)主交流电系统(ECS):为BDS设备和部件供电;

6)主给水和启动给水系统(FWS):蒸汽发生器冷却和湿保养运行期间,为部分BDS管道提供至蒸汽发生器的再循环流量;

7)电厂控制系统(PLS):为BDS提供整体控制功能;

8)二回路取样系统(SSS):通过对BDS排污水化学取样和分析来控制二次侧水质;

9)放射性液体废物系统(WLS):提供蒸汽发生器管道破裂引起的放射性排污流的处理;

10)生产废水系统(WWS):提供排污流处理、电除盐装置卤水处理。

4.3 确定功能接口清单

根据所梳理的系统上、下游功能接口关系和具体的设计责任分工关系,可以确定出系统功能接口清单。如果系统分属两个设计单位负责,则该接口确定为外部接口;如果系统同属一个设计单位负责,则该接口确定为内部接口,若两个系统分别由两个不同专业负责,则需进行专业间的提资配合。以BDS系统为例,其功能接口清单梳理如表1所示,表中NI代表核岛设计方,CI&BOP代表常规岛及BOP设计方;F代表功能接口,P代表实体接口。

4.4 确定实体接口清单

根据系统之间的实体边界、布置形式及设计方之间的责任分工,可以确定出系统的实体接口清单。通常实体接口表现为流体系统之间的管道接口细节(尺寸、壁厚、材料、端部连接或管间连接、设计P&T和管道代码)、连接位置,或位于其他设计方厂房内的流体系统(设备)的位置、布置、设备埋件和支撑要求等。

根据AP1000标准设计,NI有14个系统有设备布置于汽轮机厂房(包括第一跨),由于汽轮机厂房通常由常规岛设计方负责,NI与CI设计方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实体接口需要交换,特别是在施工图阶段有大量的设备信息需及时有效地反馈给CI设计方以确保施工图设计的顺利开展。这些实体接口的管控是AP1000项目接口管理的特色,也是AP1000项目接口管理的难点和重点。

以BDS系统为例,其实体接口清单梳理如表2所示,表中NI代表核岛设计方,CI&BOP代表常规岛及BOP设计方;F代表功能接口,P代表实体接口。

功能接口清单和实体接口清单是设计接口管理工作的基础文件,根据项目设计责任分工和界面切分,可以整理成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接口控制手册(ICM)和内部提资清单,分别用于项目外部接口管理和内部提资管理。

4.5 确定接口交换时间

接口交换时间的确定应以项目设计三级进度和采购二、三级进度为基础,以满足设计工作开展和采购、施工等现场需求为目的。接口资料需求方根据设计工作开展的需要及进度安排提出其建议的接口交换时间,接口资料提供方则根据其实际工作的进度安排审查所提议的接口交换时间,最终双方协商形成具体的接口交换时间。根据设计开展的深入程度不同,核电项目的接口信息的交换时间通常分成初版和终版两个阶段进行。其中,初版是指该时间点提交的接口信息还不完整或需进一步完善,但为了使接口接收方在此时间点开展设计工作而提供的初步资料输入;终版是指在此时间点需要提交接口规定的完整准确的信息以满足设计开展。

4.6 构建项目设计接口管理体系

构建项目设计接口管理体系,并配备专门的设计接口管理人员是保障设计接口信息顺利得到交换和确认的必要措施。

首先,要根据项目的内外部分工情况和专业设置编制出版相应的管理程序,主要包括:项目设计接口管理职责分工、外部设计接口管理程序、内部专业间互提资料管理规定等,以明确接口管理的职责分工、接口信息交换和管理的模式、接口管理所用的工具等。

其次,要开发和建立起内外部接口交换和管理的电子平台。通过建立电子平台可以使专业工程师和接口管理人员在共享的数据库及计算网络完成接口信息的交换和动态管理,从而实现对NI、CI、BOP等各类设计接口及其交换过程进行全面集中记录、跟踪和控制[4]。

最后,要建立起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设计接口管理队伍,这是不同设计方之间、不同专业之间协调沟通的桥梁。核电工程项目的总承包商及各主要设计、供货方均应设置接口管理工程师,专门负责接口交换工作的预报、跟踪,并协调各方专业工程师及时发出接口信息或审查收到的接口信息。

5 工作成果

通过对核电项目设计接口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可以理清核电工程项目设计逻辑和接口关系,构建起有效的设计接口管理体系,有利于提升核电项目设计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并形成以下主要工作成果:

1)功能接口清单;

2)实体接口清单;

3)项目外部接口管理程序;

4)项目外部接口交换和管理平台;

5)项目内部专业间互提资料管理规定;

6)项目内部提资和管理平台。

其中,功能接口清单和实体接口清单作为接口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文件,可根据具体项目的设计分工梳理出项目内、外部接口清单,分别用于后续核电项目的内、外部接口管理。

6 总结

核电项目设计接口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繁杂的技术管理工作,是核电厂能否按进度完成设计和建造的关键。在新一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中需理清其设计逻辑和接口关系,构建起有效的设计接口管理平台和专业的接口管理队伍,形成统一、高效的接口管理体系,确保后续核电项目设计接口信息交换有序开展,为核电项目进度和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游震宇.核电厂项目设计接口管理分析[J].项目管理,2010(2):25-27.

[2]齐英,赵金楼.核电工程项目的接口信息管理模式[J].现代管理科学,2008(4):80-81.

[3]陈建国,刘云峰.核电工程项目设计进度计划编制原则浅探[J].项目管理技术,2011,9(8):105-108.

接口管理 篇5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以及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城市交通体系来看,我们国家已经在城市交通工程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和成效;然而即便是这样,由于在各阶段建设过程当中所出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使得我们国家的交通基本体系仍然相较于国外而言有一些不足之处,道路交通的工程发展速度还比较落后,汽车和非机动车在一条道路上混合出现的情况经常频繁的出现;面对这样的严重事态和道路工程的现今建设局势,我们国家急需相关人员提出高级快速、有效的解决措施;在保证整体的交通道路建设安全的同时还需要整体的建设发展更加快速、质量更加优秀;为了能够帮助祖国实现交通建设的伟大发展规划和目标,就需要我们的建设人员对接口管理工作进行十分深入的专研和开发。

一、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的交通道路主要体现出来的特征

城市的道路交通建设是属于国家发展必须配备的一种至关重要的系统,这种系统化的工程一般有着很明显的特征。

(一)交通道路建设规模的正规性:

就交通道路而言,其建设与规划,往往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城市整体的发展建设当中去,因此交通道路的整体规模也就必须和老百姓日常对于交通和道路的实际需求相匹配,规模既不能太大,同时也不能太小,过小的`交通道路会使城市的交通堵塞,不利于发展,而过大的交通道路又会造成国家经济和资源的大量铺张浪费。

(二)道路交通工程具备系统体制性特征:

从道路交通建设工程的整体设计来看,整个国家的城市交通道路都具备着十分庞大的系统性,它能连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通往来,同时能够促进整体社会体制的运行和调动,具有十分明显的系统特征,而这种特征也正是我们在道路交通工程当中设立接口的根本因素。

(三)道路交通建工程存在一定的配套性:

道路交通的建设大都具备一定的配套性,这种特性所针对的往往并非道路交通系统自己,同时还囊括了一些沿线的交通设计规范。这种特征正是接口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和一般的交通道路建设相比较,城市当中的交通建设往往都会有一些明显的特立独行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社会性。这些特征具体包括五点:(1)道路交通建设工程自身能创造极大的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

(2)由强制性机构进行有计划的监管和控制。

(3)与道路交通工程有关的创建着、获得益处者以及工程实际投资方分开,互不干预。

(4)道路交通建设的稳定性会受多方因素干扰,往往干扰方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5)建设的交通道路工程有复杂且庞大的数量,管理起来十分困难。

二、城市交通道路工程接口管理方法

(一)城市交通道路接口的具体概念:

所谓的接口一词,本来是电子计算机领域的专业用语,往往指的是以数据互相流通或是软硬件之间相互连接的端口,这种接口的概念随着城市建设被逐渐的应用到了城市的交通道路建设当中,通常所指的是交通道路当中的各个环节和系统之间的连接口和通路,这样的连接是实际的、物理意义上的,它同时也可以被定义为是一种信息方面上的连接端口。

(二)接口的管理方式:

交通道路建设过程当中,每一个相互连接的接口都是极其复杂多变的,所以对于不同接口的管理方式也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目前经常被广泛应用的接口管理方式有系统化管理、利弊管理体系、协作管理体系等等,这些手段在实际的接口处理和管理应用当中应该互相结合使用。

(三)城市当中的交通道路建设的接口具体特征:

正像是文章之前所表达的那样,城市当中的交通道路建设,具有十分困难和复杂的问题,这当中涉及到了很多单位、机构、组织的管理和工作,同时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某些机构的利益,所以我们在创建道路交通接口的工程之前,应该多进行考察与细致的勘探,务必保证整个建设工程实施能够顺利有效。

三、接口管理模块的优化举措

手势识别接口 篇6

斯庞特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PrimeSense公司花了五年时间来研发这一系统,微软出资扶持了这一技术并将其用在自己的Xbox360游戏机的Kinect控制器上。玩家可以用它控制克隆小人来直接表达自己的身体姿态——无需手柄、摇杆、手套或前代手势接口用来探知使用者运动的彩色连接标签。

淘汰掉这些游戏道具的关键是让电脑能以三维立体的方式观察世界,而不仅仅是两个以普通方式工作的相机。感知空间的深度让计算机易于分辨从背景中伸出的一只手臂,并跟踪手臂的移动。

斯庞特回忆起当他开始启动这个研发项目时,只有少数几种办法感知环境深度——主要是靠“飞行时间”(从传感器发出光线或声音,侦测其遇到物体返回所需的时间,以此计算距离)与“结构光”(向物体上投射有图案的光线分析图案如何被物体表面所改变)。尽管有大量的学术研究,也有一些公司建立了原型,但“没有任何真正成熟的东西”能够批量生产的,斯庞特说。相反的,他建起了自己的系统,把上述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运用立体观测——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个图景中的图像进行比较。

Kinect仅仅是一个开始,斯庞特相信接下来会有一场手势识别接口的革命。PrimeSense公司鼓励骇客们改造Kinect,将其用在其他的终端上。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研究者们已经用Kinect组件与一台上市销售的3D电视,完成了一个无需头盔与手套的虚拟实景装置。在澳大利亚,一个物流软件公司行动迅速地将手势识别控制器用于了空中交通监视。很容易想到会有更多现实世界的手势接口的应用出现。斯庞特说,视线跟踪的头戴式控制器可用于自动驾驶,非接触式接口显示屏则可用于商场和机场。

现在,斯庞特在与电脑制造商华硕合作,为今日愈加复杂且愈加网络化的电视制作手势控制系统一本质上来说,是将电视变成一个巨大的iPad,你可以坐在沙发上操作它,却不用遥控器。

接口管理 篇7

关键词:高速铁路,四电集成,接口管理

0 引言

随着高速铁路工程的不断发展, 接口管理矛盾突出, 各专业间接口交接和管理环节上出现不少问题, 为了减少问题的发生, 确保四电系统集成工程各专业间接口可靠有序衔接, 对目前几条施工过的高铁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过程实践总结一定的经验, 对以后的施工进行指导。

1 高速铁路“四电”系统集成概述

高速铁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由路基 (桥梁、隧道) 、轨道、房屋建筑、通信、信号、电力、牵引供电、动车组、运营调度、防灾安全、检测维护等系统组成。通信、信号、电力、牵引供电按照专业特点被称为高速铁路“四电”系统, “四电”系统中的各系统既相互独立, 自成体系;又通过内、外部接口的有机衔接, 整合成一个整体, 实现高速铁路运营功能和安全。由于高速铁路“四电”系统的技术先进、设计标准高, 并且内、外部接口众多, 为高效建设高速铁路“四电”系统工程项目, 应用系统理论、采用系统集成管理模式, 来统一各系统的技术标准, 整合各系统的技术资源, 优化各系统的配置, 统筹协调各系统接口关系, 确保“四电”系统功能目标的实现。

2“四电”系统集成接口概述

“四电”系统接口包含通信、信号、电力、牵引供电四个系统间的内部接口和与之相关的外部接口, 如路基、轨道、房屋建筑、地方无线管理委员会、地方电力管理单位等。其主要内容如下:

2.1 外部接口

(1) 与地方无线委员会的接口。通信专业GSM-R无线清频工作由建设单位牵头, 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电磁环境测试, 确定本工程所使用频点的干扰源。通过与地方无线电管理部门协调, 要求相关频点使用部门停止使用。

(2) 与土地规划部门接口:由变电专业提供所址初步位置给线路、站场、地质、桥梁及房建等专业, 各专业确认后, 线路和站场专业出征地图, 最后由建设单位征地部门负责征地, 设计院及施工单位配合。

(3) 与电力公司及电力设计院接口:牵引变电所址位置、电源进线机构受力要求、电源进线流互变比需电力公司及设计院确认。继电保护配合、通信接口等资料需与电力设计院协商确定。由建设单位牵头, 设计院变电、通信专业和电气化、通信施工单位配合, 与电力公司协商解决。

(4) 与土建专业接口内容:

1) 电缆槽、过轨管道等。

需土建专业按“四电”专业的要求进行如下预留及施工:

沿线路两侧设置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槽;

路基、隧道、站场预留过轨管线及电缆井;

区间电缆上、下桥梁处预留墩台爬架、桥梁锯齿口、上网孔、防护等;

高架站的电缆上、下桥梁预留锯齿口和墩台爬架、电缆引入站房设备室预留槽道等。

2) 综合接地。

提出综合接地总体设计原则及各专业综合接地设计要求, 按照《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用参考图 (通号【2009】9301) 进行路基、桥梁、隧道地段的综合接地施工。

3) 建筑物综合防雷。

提出“四电”设备用建筑物综合防雷要求, 房建及相关专业按照要求完成设计, 并与房建主体工程同步施工。

4) 其他预留工程。

桥梁预留接触网支柱基础、隧道专业预留接触网吊柱悬挂点的预埋件等、公跨铁立交桥两侧水平网安装基础等的预留。

(5) 与线路、站场、地质、桥梁专业接口。由信号、通信、变电等专业提供区间用房、所址的初步位置给线路、站场、地质、桥梁及房建等专业, 各专业确认后, 线路和站场专业出征地图。同时线路站场专业负责场坪设计, 包括标高、土石方统计、排水坡度、进所道路等。地质专业负责提供所址土壤承载力资料, 桥梁专业负责提供洪水位资料, 当进所道路必须经过桥梁时, 应负责核算是否满足运输变压器的要求并提出加固措施。

(6) 与房建专业接口。由通信、信号、电力、变电专业提供房屋平面及受力、孔洞预埋件要求、设备基础受力要求, 电缆沟及排水管以及集油坑、排油管要求, 场坪、道路及围墙等要求, 由房建专业设计施工。四电施工单位在房建施工过程中应负责检查孔洞预埋件是否符合电气施工要求。

(7) 与给排水专业接口。变电专业提供牵引变电所用水和排水要求, 给排水专业负责水源引入及排水等。

(8) 与暖通专业接口。“四电”专业提供设备用房及环境等要求。暖通专业反提空调、风机、消防设备的用电要求。暖通专业提供七氟丙烷柜配套的控制柜, 由综合监控系统实现火灾报警, 并引出报警信号至七氟丙烷控制柜。

(9) 列控系统接口。列控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接口包括:列控车载设备与列车的接口、与站前线路专业接口、与运输部门的接口。

2.2 内部接口

四电系统内部重要接口包括专业间的通信通道、用电需求、与异物防灾系统的接口、与地震防灾系统的接口、与牵引供电接触网专业的接口等, 内部接口管理是“四电”系统集成商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不作过多的描述。

3“四电”系统集成接口管理现状及建议

3.1“四电”系统集成接口管理现状

根据多个“四电”系统集成项目的实施情况, 在接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1) 与土建接口存在问题。接触网基础预留:螺栓间距不标准, 外露尺寸不合格, 未作防腐处理;螺栓倾斜、扭曲等;基础整体扭转;接触网基础侵占电缆槽;基础顶面标高超标;隧道预埋槽道不合格等。

电缆管、槽、井预留:路基段电力与通信信号专业电缆槽, 无物理隔离;电缆过轨处无预留电缆井;高架桥电缆引上、引下锯齿孔预留不合格或漏预留等。

综合接地预留:接地端子预埋太深, 找不到, 无法连接。

(2) 与房屋建筑接口存在问题。电缆间未预留电缆引上孔, 电缆间至设备室间的电缆槽道漏预留;建筑物综合防雷 (天网) 漏施工;设备房施工进度滞后, 迟迟不能交房等。

(3) 与既有设备接口存在问题。与既有通信设备的接口类型不符, 无法联接。

(4) 列控系统集成接口存在问题。列控系统与站前线路系统接口数据、运输调度系统接口数据、分相区接口数据严重滞后, 影响列控系统设备集成和安装工期, 为确保设备集成工期, 设备集成往往先按设计的数据进行集成, 但由于现场实际条件的影响, 设备实际安装位置、调度分区范围等会调整, 引起列控系统数据大量返工。

(5) 接口问题产生的原因。经统筹分析以上问题, 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接口设计不细致、深度不够、总体审查把控不到位。二是接口管理体系不健全, 管理职能不到位。三是接口施工方对施工质量、进度控制不到位。

3.2“四电”系统集成接口管理建议

3.2.1 建立完善的接口管理体系

应用标准化管理原理, 通过接口管理组织标准化、接口管理流程标准化、接口管理制度标化。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接口管理体系。以解决能接口不清晰、职责不明确等弊端。

(1) 接口管理组织标准化。接口管理组织标准化主要包括人员、职责标准化。其中人员标准化包括人员数量、素质配置。根据接口管理工作的需要, 各参建单位必须配备接口管理负责人和接口技术工程师;职责标准化就是明确参建各方的职责。

(2) 接口管理流程标准化。经统筹分析接口管理的工作内容, 应用“PCDA”循环原理, 标准化接口管理流程见图1。

(3) 接口管理制度标准化。对接口管理流程中的关键工作, 制定管理制度, 来规范各方的管理行为, 使各方在分工基础上紧密协作, 提高接口管理效率。

3.2.2 强化接口技术管理

在接口技术方面, 现暂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来规范接口设计和施工, 由于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 每一条线的接口设计、施工都不同, 接口问题很多, 影响“四电”系统集成的实施。因此做好四电系统集成接口管理, 必须先建立接口技术标准, 使设计、施工做到有规可循, 把好接口设计关, 尽最大限度减少避免接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2.3 加强材料设备的设计联络

加强材料设备的设计联络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应尽量提前系统设备的招标;其次设计方要坚持“先外后内”接口设计原则;最后, 在合同中还得明确设备供应商、设计方在设计联络方面的责任及处罚措施。

3.2.4 加强接口实施过程的控制

接口实施过程控制的要点为质量、工期。

针对接口质量控制。设计单位在接口实施阶段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开展接口深化设计工作, 施工单位、系统设备集成单位应加强与设计配合和联络, 施工单位和设备集成单位密切配合, 形成设计→现场施工反馈、集成审核反馈→设计确认→最终集成的闭环动态控制流程。

针对接口工期控制。业主组织接口管理相关方, 编制下发各接口实施节点工期, 各单位应严格按照节点工期组织实施;运用“界面交接验收”控制方法, 制定接口节点工期考核制度等。

4“四电”系统集成接口管理的工程实践

我国首条时速300km及以上的京津城际铁路, 其工务工程牵引供电、通信信号、检测维修等系统均采用了大量首次应用的新技术, 导致其组织管理极为复杂。京津城际铁路采用系统集成接口管理方法, 系统集成的组织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保证了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联调联试、试运营等有序进行, 实现了系统参数优化匹配和总体功能目标, 有效避免了各专业间接口交接和管理环节上出现的问题, 接口管理矛盾远低于未实行“四电”系统集成接口管理的工程。

5 结论

系统集成接口管理, 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 掌握并运用好高速铁路系统集成接口管理技术, 才能有效控制客运专线建设工程的质量、成本和工期, 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可用性, 实现整体功能的优化, 达到建设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梁振希, 吴继勋.对南广铁路四电接口工程的认识与思考[J].铁道运营技术, 2012 (03) .

[2]王怀亮.南广铁路四电系统与土建接口工程施工探讨[J].铁道运营技术, 2012 (03) .

档案管理系统接口通讯平台的搭建 篇8

1 档案管理系统接口通讯平台构建的目标分析

当前, 档案管理系统同办公、业务等管理系统之间通常独立运行, 各系统之间所形成的数据信息, 难以直接写入档案管理系统中, 多个系统间缺乏有效的通讯平台。因此, 通过构建接口通讯平台, 可以有效整合各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 还有助于降低重复劳动, 提高工作效率。就档案管理系统而言, 接口通讯平台的搭建主要涉及到各系统之间如何开展数据导入、通信, 解决各自信息孤岛问题。

1) 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存储与交换。就办公、业务等管理系统所产生的数据信息, 结合程序定义及内容存储情况, 实现了电子档案与文件发文时期、单位、编号、名称等详细信息的自动化写入, 并完整储存于数据库对应数据表内。就电子档案及文件而言, 其全文及图像是依据程序定义规则, 分别存储于数据库数据表中, 实现了数据即时归档。其中, 收文是在档案或文件办结过程中归档;发文是在档案或文件发布过程中定时归档;自动归档是就每时每刻所产生的新数据于事先设定好相应的时间进行自动化归档。

2) 数据挖掘与利用。借助于办公、业务等系统中已有数据, 通过组合、抽取等方式, 以原数据为基础, 重新进行挖掘, 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格式统一性, 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与标准化程度, 继而提高系统可重用性, 提高系统综合效率与信息化水平, 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性投入, 提高系统运行与工作效率。

3) 保障数据安全与系统稳定性。就系统数据传输过程而言, 需确保系统同办公、业务等其他系统的数据安全与完整性。一方面, 应保障数据传输时的安全性, 确保其内容不会暴露或遭到截留, 要求系统能够有效存储数据;另一方面, 保障数据的完整性, 切忌传输中存在数据丢失、缺失等问题。

2 系统接口通讯平台的设计与构建

2.1 设计思路

当前, 档案管理系统接口通讯平台设计包括如下方法。

1) 联机传输归档。将各系统数据加以整合, 共同存储于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中, 将电子公文数据直接写入系统中, 以防数据出现丢失或缺失问题, 将数据加以集成, 还需要设计标准化数据接口。其中, 接口程序是通过登录系统, 利用“归档”按钮实现操作的。点击至后会启动相应的接口程序, 系统将自动同子系统及其他功能模块相连接, 将数据写入对应程序中。

2) 数据传输与归档。鉴于空间、时间方面存在的差异性, 各部门所采用的信息系统及数据源不同, 因而导致数据类型及访问方式存在差异, 致使各系统之间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为使不同系统之间可以互通互联, 可通过系统集成方法, 对各部门系统加以整合, 实现其无缝连接, 也可将原有系统整合到档案管理系统中, 对系统按统一标准重新构建。后者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因此, 本文采用系统集成方式, 实现各系统的无缝连接。

2.2 接口技术的应用

本文接口通讯平台主要采用的接口技术如下。

1) Web Service技术。该技术可以直接为系统提供相应的接口, 并对系统接口的函数加以调用, 将办公、业务等系统数据直接归档于档案管理系统内, 并对档案信息进行实时更新, 使各系统孤立的流程与数据实现了互通, 使档案管理系统成为开放式集成化系统。

2) 中间件技术。本文档案管理系统采用的是三层结构体系, 构建过程中利用面向对象方式, 包括数据层、中间层、应用层架构。其中, 应用层往往独立开, 以便减少客户端负担, 便于系统升级与更新;数据层为系统提供了数据库, 可对各种资源文本、影像资料进行存储, 并提供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功能, 提供访问其他数据库的接口功能;应用层主要对应的是客户端浏览器, 用户可借助于浏览器接收数据和发送请求;中间层主要服务后台系统, 实现档案资源的全面管理与流程的综合控制, 并对工作流进行定义, 利用J2EE与系统, 提供Web信息发布功能, 并对数据库进行即时管理。就接口角度来看, 中间层技术采用标准化语言, 对电子文件进行描述与封装, 使各系统之间能够识别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信息, 并结合所需集成系统, 利用相应的通信协议, 采用有效的方式, 将系统所需实现服务加以集成。此外, 该技术还确保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3) XML文件。就系统所需归档资源及数据进行选取, 将数据组织为满足系统需求的XML文件, 并将所需归档文件分别放入指定文件夹中, 并对系统的归档接口程序加以调用。

2.3接口对接模块功能设计

对系统接口对接模块进行设计时, 需要结合各系统接口问题, 即数据库到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问题。在此需要设计通用型接口, 实现各业务及办公等系统数据自动化归档于档案管理系统内, 也可为系统提供必要的归档数据, 以供业务、办公等系统用户查询, 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系统的作用。接口对接模块采用的是Web Service技术, 以及XML、FTP数据交换方式。功能设计图如图1所示。

在接口模块功能开发中, 最关键是要实现系统间数据的通信, 利用Web Services服务, 为系统提供了统一的浏览器接口, 用户可利用微软MS IE, 对文件加以传输。Web Services利用XML文件, 将档案资源信息进行形式化描述, 针对各事务数据进行定义。利用XML格式对信息进行格式化描述和封装, 与此同时, 考虑到各系统对于XML文件支持情况, 利用Java服务器的系统, 可支持XML文件, 因此, 采用XML文件对信息进行封装, 以确保其可操作性。

Web Services技术, 利用SOAP有效实现了系统中点对点的通信。利用SOAP为各系统平台的交互提供了规则, 也为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服务交换设置了架构。Web Services针对系统服务进行XML描述, 形成对应的WSDL文档, 并将其发布至服务注册中心, 方便用户进行查询。借助于注册中心, 获取相应的Web服务, 将电子文档载入, 构建接口平台, 并实现各项服务的有效集成。借助于所搭建的接口平台, 可自动将办公、业务等系统发文与工作流存储于档案管理系统中, 作为备份资料, 便于相关人员查询。

3 结论

本文结合档案管理系统, 通过分析办公、业务等管理系统需求, 找出各系统之间存在的异同点, 并构建了接口通讯平台, 实现了各系统之间的有机结合, 利用接口程序实现了系统数据之间的互通互流, 最终构建了一体化档案管理系统。

摘要:在档案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中, 接口通讯平台成为保障系统不同功能模块之间实现有效通讯的关键, 因此, 有必要搭建有效的档案管理系统接口通讯平台。本文明确了档案管理系统接口的构建目标, 并以此为依据, 构建了接口通讯平台, 实现了各系统及功能模块之间的无缝连接。

关键词:档案管理系统,接口通讯平台,搭建

参考文献

[1]吴礼裕, 卢珊.中间件的研究综述[J].科技与生活, 2011 (1) :24, 67.

接口管理 篇9

为突破传统电源管理模式, 将研发的智能电源管理模块以SoC为核心, 利用SoC内部的ARM922T处理器提供处理能力, 外部配置AD采样逻辑、存储器等资源;并采用光纤通道 (Fiber Channel, FC) 为通信接口, 通过FC总线, 接收系统其它模块发送的控制命令, 进一步提高了电源模块的可靠性、通用性、易扩展性和灵活的配置能力, 并促进了FC技术的应用, 保证了系统功能和性能的优化。

1 智能电源管理模块的系统结构

智能电源管理模块是以片上系统SoC为控制中心, 实现对数据的采集。模块由电压电流调理电路、开关阵列电路、AD选通转换电路、控制器、存储器、FC接口等构成, 主要负责电源模块的检测和控制。当上电BIT测试正确, 则电源管理模块以一组固定的动作序列去控制开关阵列PSA向外供电;若流经PSA电流超出范围Is≥IsMAX, 控制PSA并对其进行状态转换;在应急供电下, 停止对通用模块供电, 只对关键模块供电;电源管理模块通过FC接口与系统管理者进行传输开关动作状态、报警信息、数据 (各支路电流) , 记录电源自测试BIT结果、故障信息。

电源管理模块系统结构包括如图1所示的主要功能块。

2 电源管理模块电路设计

2.1 复位电路

复位类型包括上电复位、手动复位、调试口复位、软件复位和看门狗复位。

上电或手动复位有效时产生200ms的低电平复位信号, 提供给SoC芯片作为系统复位触发源之一。调试口复位由外部调试工具产生, 用于复位ARM922T处理器的调试接口。软件复位指系统根据软件运行要求生成的复位触发源。而当系统在规定时间内, 没有得到响应时产生看门狗复位。

当SoC芯片接收到上述复位类型中任意一种触发复位机制, 由SoC芯片输出系统复位信号对电源管理模块进行复位。

2.2 时钟电路

电源管理模块中需要使用时钟的电路有:SoC芯片、FC接口。其中, SoC芯片选择53.125MHz运行时钟, 内部进行4倍频提供ARM922T处理器使用。FC接口收、发数据时钟频率为106.25MHz。

2.3 存储器电路

电源管理模块中的存储器是SDRAM存储器。该存储器工作电压为3.3V, 封装为54引脚的TSOP, 容量为32M*16。在设计时使用2片K4S511632E实现32位操作。SoC芯片内置SDRAM存储器控制器, 提供SDRAM的时序控制逻辑, 并且提供SDRAM访问时钟, 时钟频率为56.125MHz, 同存储器时钟的时钟频率和相位在EDA设计时保持一致。

2.4 电压转换电路

模块中使用了多种电压的电源, 分别为+3.3V、+2.5V和+1.8V, 统一由外部+5V经电压转换电路实现, 输出电流可达到3A。由于SoC芯片要求内核上电时间万余I/O上电时间, 所以在设计时对内核电压 (+1.8V) 转换电路增加场效应管控制, 使其满足SoC芯片供电要求。

电压转换电路设计图如图2所示。

2.5 模拟量输入电路

系统的模拟量信号是由多路模拟开关进行选通。多路开关是采用2片16通道模拟开关和1片8通道模拟开关, 通过4位通道地址选取相应通道, 其中最高位为片选位。因此, 最多可选通38路模拟信号, 满足本模块所需的24路模拟量信号的要求。模拟开关用于选通被测试信号, 包括4路电压检测信号、16路电流模拟量信号和4路应急模拟量信号, 通过对GPIO0-5配置进行通道选择。

A/D转换器件控制端直接与EBI接口连接, CS信号接EBI_CS2, 读写信号则与EBI读写信号相连。A/D转换的操作为中断方式或查询方式, 转换结束标志EOC信号作为外部中断连接到SoC芯片, 当转换结束后产生中断, 由SoC芯片读取转换结果并作出相应处理。EOC信号在设计时也连接到SoC芯片的GPIO端, 可作为输入信号, 当转换开始后查询该信号状态判断是否转换结束。

模拟量输入和A/D转换电路如图3所示。

2.6 离散量输出电路

离散量输出主要用于控制开关阵列的工作状态, 当状态一旦置出, 在没有检测到错误或是在没有接受到系统管理者更新指令时, 该状态是不能变更的。

在设计时, 利用EBI数据作为开关阵列的控制信号。首先, 对EBI数据通过锁存器进行锁存, 然后进行电平转换, 以此输出满足开关阵列使用的+5V电平信号, 初始默认开关阵列的状态为全开, 所以采用+5V上拉方式保证离散量输出信号为高电平。设计图如图4所示。

2.7 FC接口

SoC芯片提供FC接口, 所以只需要在外部连接串并转化器和光电收发器即可。串并转换器具有10bitTx/Rx总线接口, 提供并行回环测试模式, 接收、发送时钟可达到106.25MHz, 兼容SSTL-2电平, 供电电压为3.3V。而光电收发器也采用的是一款高性能光纤模块, 具有4通道接收器/发送器, 单通道带宽1Gbps至2.7Gbps, 兼容8B10B数据格式。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PCB制作和FC接口端接匹配电阻的选择。

3 结论

电源管理系统模块利用FC接口, 通过FC总线接受应用系统中其他模块发送的控制命令, 并根据命令, 控制开关阵列的输出, 可以实现分别为各可替换功能模块 (LRM) 的上下电。而当智能电源模块发生故障时, 电源管理模块能够通过FC总线将故障信息发送给应用系统的主控模块。在系统控制下, 发生供电系统的重构动作, 从而实现电源故障隔离。

参考文献

[1]Furber S[英].田泽, 于敦山, 盛世敏, 译.ARM SoC体系结构[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2.

[2]杨进, 魏轶伟, 何宁等.基于光纤通道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主机接口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

核岛布置设计中的接口关系及管理 篇10

工程设计中,布置设计主要包括综合布置(如厂区布置、厂房综合布置)、单专业布置(如管道布置、电气布置等)设计,本文介绍的布置设计特指核岛管道专业的布置设计,其任务是负责核岛区域各功能厂房的管道及设备的综合布置设计工作(核岛工艺设备、管道、大宗材料数据库策划、编制、管理和使用)、管道专业布置设计及后续的施工图出版等工作。

1)综合布置设计的成果是厂房综合布置图,其目的是:

(1)核实管道、风管和电缆桥架的路径是否合理;

(2)进行管道初步应力分析;

(3)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如管道和支架、电缆桥架、照明、通风等提供前提条件;

(4)进行土建接口的研究及确定二次钢结构;

(5)进行初步设计量的统计;

(6)核实主要设备安装期间的吊运路径。

2)管道布置设计的成果是管道设备平面布置图,其目的是:

(1)给出管道及其连接部件如阀门、罐、热交换器等,并给出相应尺寸以满足管道等轴图的设计和计算;

(2)尽可能地以独立单元(如厂房同层、房间等)表达设备、管线(主要是工艺管线)的分布情况,给人以整体、直观的描述,以便于理解;

(3)清晰地标识出设备位置、阀门位置、管道距墙(柱)或基准点的位置、管道标高、安装区域的界限、管线和设备的标记等,为后续支架设计、现场施工提供尽可能完整的信息。

2 布置设计的主要工作

核岛管道专业布置设计主要分为3个阶段: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

2.1 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阶段主要是确定核岛布置设计原则,管道专业设计人员与系统、土建、设备等相关专业合作,参考同类型的电站布置方式,就一些主要的区域布置的合理性进行优化,总体设计的成果是总体布置图。

2.2 初步设计

该阶段主要是由布置设计人员与力学、电气、仪控、通风等专业人员对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设计,如力学初步分析、增加工艺小管布置、电气次托盘和仪表框架布置设计等信息,最终形成综合布置图,在此基础上开展向土建专业提供设计输入,同时出版设备就位图。

2.3 施工设计

施工设计是核岛布置设计的主要阶段,本阶段将出版核岛管道施工图纸、安装文件及大宗材料的详细清单;对核安全级和(或)抗震级管线的施工图在力学专业进行计算分析合格后,向现场宣布可用,以减少后续变更带来的重复施工和材料的浪费。

上述主要设计阶段流程见图1。

3 布置设计与各专业的接口描述及接口管理

核岛布置设计的接口有设计单位内部专业间和设计单位外部,如采购部门、供应商、施工部门、施工承包商等,本文主要介绍设计单位内部专业间的接口关系即专业间的提资管理。

3.1 核岛布置专业与其它专业间的接口关系描述

3.1.1 总体设计(或可研)阶段

该阶段,各专业需向布置设计专业提供设计输入以满足布置专业在该阶段的设计要求,具体提资需求如表1。

管道布置专业需向其它专业提供的设计输入:

向环保专业、核岛工艺、设备、辐射屏蔽专业提供核岛厂房总体布置简图(包括主要厂房房间尺寸、人员/设备出入口、重要设备位置等);向土建专业提供核岛厂房总图布置简图的信息还应包括主要设备载荷、大于2m2的开孔等内容;向技经专业提供核岛工艺系统主要设备材料清单等。

3.1.2 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是布置设计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该阶段核岛布置专业需要其它专业提资内容如表2。

该阶段,核岛布置专业需向其它专业提供的设计输入:

向土建专业提供深化的核岛厂房总体布置图、厂房土建接口图相关信息,如:孔洞尺寸及位置、设备基础及埋件位置、各类载荷等;向核岛系统专业提供管道附件样本、管道设备布置图、管道疏水排气信息;向设备专业提供吊车系统设计输入、闸门布置要求、厂房总体布置图等;向辐射屏蔽专业提供设备就位图、子项主要工艺布置图;向技经专业提供核岛工艺管道设备材料清单、厂房总体布置图等。

3.1.3 施工设计阶段

该阶段,其它专业需向核岛布置专业的提资内容如表3。

核岛布置专业向其它专业提供的设计输入:

向土建专业提供厂房布置更加详细信息,如设备支撑及操作平台、载荷的最终值、标明所有孔洞的位置、尺寸及功能;向核岛系统专业提供系统详细布置信息、限流孔板参数(孔径、厚度等信息);向设备及辐射屏蔽专业提供更详细的厂房详细布置图、最终设备就位图;向仪控专业提供核岛厂房流体系统管线布置图等信息。

3.2 核岛布置专业与其它专业间的接口关系管理

3.2.1 布置专业接口管理的复杂性

根据布置专业在不同设计阶段与其它专业的接口关系可以看出:

1)布置专业的接口专业较多,不仅与系统、设备、电气仪控、土建有相互的提资关系等,而且与辐射屏蔽、力学、技经等专业联系密切。

2)布置专业既要接受其它专业的输入,其设计成果也为下游相关专业提供输入,因此,从工程设计方面说,布置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2.2 开展布置专业与其它专业间接口关系管理应关注事项

基于布置设计的接口专业较多,接口管理难度大,要保证布置设计的顺利开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设计工作开展前,应对专业间提资内容、深度给予事先约定,上游专业尤其是系统专业提资深度如不满足布置设计需求,将影响布置设计工作的质量。

2)提资进度应与工程设计进度相匹配,在专业开展设计工作前应统一依据核岛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编制专业间提资进度需求。

3)明确收、提资专业职责:收资专业应按规定的提资格式编制本专业开展设计需要的设计输入、提交时间;提资专业应按要求提交收资专业的设计需求资料并对资料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及时性负责。

4)各提资专业应使用统一的提资模板并明确编、校、审、批人员资格(如设计人、主设人、主任设计师、专业总工程师或设总),所有提资单(无论电子版还是纸质版)应提交文档部门归档保存。

5)对于专业间在提资内容、提资时间以及提资专业(往往涉及到专业分工问题)存在的分歧,提倡专业间直接沟通解决,必要时设计管理人员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解决。

4 结论

上一篇:接地形式存在问题下一篇:冰雪运动